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行业 继续教育 数字资源建设 共享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227-02

1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定义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定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包括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和课程资源库等数字资源库,以及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和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这些内容及其他之间的关系构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体系结构。该文研究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集中指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类素材、习题、案例、课程等,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从研究范围上看,主要根据行业继续教育特点,局限在高校继续教育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范围,区别于高校全日制、中小学数字教学资源、社区学习资源、农村信息资源等方面。

其次,从资源服务对象上看,包括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和为学生(员)学习服务的两类,该文中并不明确区分两者。

2 水利行业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分析

2.1 国家规划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要求

水利部《“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培训县市水利局长1万名、基层水利站所长1万名和业务技术骨干5万名、通过远程手段培训30万人、基层水利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万名等一系列目标任务。人社部2015年8月颁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3。采取传统的学习资源建设和使用模式难以满足国家规划对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为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2.2 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

水利行业规模大,涉及面广,人力资源需求量大,水利职工人数多,分布广,人才培养任务重。当前水利行业基层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是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不足,偏远地区职工培训机会偏少,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对于水利行业这种具有层级式社会结构和特定教育需求的服务对象,通过建设行业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并创新适应行业改革发展的人才培养和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3 行业院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发展需求

现代远程教育是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水利高等教育资源,使高水平水利院校的名师、精品课程、优秀教材通过网络在水利系统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构建水利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公共平台。用菜单式教育方式和内容,实现个性化教学,根据受训对象的差异,充分利用互联网,随时补充、修改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基层人员及时获得最新、最需要的知识,成为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水利行业培养更多的适应性人才。

3 水利行业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在经过多年的封闭式资源建设之后,水利行业院校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3.1 缺乏统一的资源管理和开放共享平台

要实现行业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序建设管理和开放共享,首先必须有一个合适的统一的平台。目前行业院校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多为封闭式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设起来的资源也就多为建设院校服务或少数院校间开放共享,缺乏广泛的开放性和互连性。

3.2 缺乏统一的资源建设规划

目前行业教育尚未形成统一的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规划,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院校、企业和个人在学习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多为独立开发或购买,缺乏统筹规划、组织协作和合理分工,对资源的分类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了部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分布不均,资源的可用性也相当有限。

3.3 缺乏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

目前各行业院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仍自成体系,从工具、平台到内容,都遵循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彼此之间也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与共享。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机构,缺乏必要、科学的资源的评价机制,导致大量的同质课程的低水平重复开发。

3.4 缺乏资源开放共享的意识

行业院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最初的目的都是满足自身教育教学需求,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少愿意无偿提供给他人使用,极大限制了资源的共建互享。另外,在校际间没有实现学分互认的情况下,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来使用,对资源共享的要求并不迫切。

3.5 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基于个人或集体智力的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在强调资源共享时,不能随便侵犯版权所有人的权益。由于网络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的缺乏,很难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在目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过程中,版权的归属与保护,以及版权使用所涉及的利益分配等问题都没有的到有效解决,成为资源共享过程中的限制。

篇2

关键词: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发展;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0-4951-0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许多行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提高了行业生产力,完善了行业相关管理功能,加快了行业发展步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数字图书馆等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工作成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1数字校园的定义

数字校园,是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所建设的现代化校园模式,是将信息技术充分同教育教学相结合,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科研、教学水平以及生活服务等全方面工作能力,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对于现代校园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目前我国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

2.1数字校园的规划性问题

数字校园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数字校园的统筹和分析,分析具体的建设项目,分析最终达成的数字化效果,从而使数字校园建设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数字校园建设的盲目性,进而降低资金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建设项目,从而使数字校园建设能够实现理想效果。然而,由于我国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因此,数字校园规划工作也有所欠缺,盲目的跟风和追随技术潮流,在建设之前没有对人员、材料、设备、技术进行统一规划和限制,最终导致了大量数字校园建设问题,许多项目没有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2.2数字校园的资源共享问题

数字校园的建设,重在依靠强大的数字平善学校的各项工作,因此,资源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是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如果无法实现真正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将使得数字校园失去了应用的作用,导致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失败。由于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对数字校园的片面理解,在实际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常常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封闭性建设,这就导致了各部门之间的技术标准出现区别,也就容易造成信息技术的交流工作出现非常大的障碍,最终导致了校园数字化的质量出现非常大的问题。

2.3数字校园软件资源问题

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即需要硬件设施发挥应有作用,更需要应用软件来实现强大的技术功能,没有优秀的软件系统做支持,数字校园的质量也就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就目前我国数字校园建设来说,往往过于重视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在资金投入方面也是非常大方,然而在应用软件的建设方面却重视度不足,在没有强大应用软件的支持之下,硬件设备无法发挥出应用的作用,这样就造成了许多教学项目的匮乏,无法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得数字校园建设出现了畸形的发展趋势。

3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优化建议

3.1加强数字校园的规划工作

首先,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校园建设的规划工作,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分析数字校园建设的达成目标和建设内容,对校园建设工作作出合理的假设和模型构建,使数字校园建设能够有所借鉴,方向性有所指引,这样才能够使数字校园建设目标顺利达成,数字校园建设规划,能够减少校园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浪费,减少盲目的项目建设,保证数字校园建设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功能,保证良好工作的开展;同时,数字校园建设过程当中,应该按照统一的国际标准进行施工建设,方面于部门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对于校园建设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3.2改善信息交流障碍

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对于数字校园建设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只有实现了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和简单化,才能够真正实现数字校园的强大的功能。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当中,要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加强整体校园建设,而不能进行封闭式的项目施工,这样就容易造成部门间的联系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要尤为注意。

3.3加强软件资源的应用

软件资源是开启数字校园的“钥匙”,实现硬件设施良好运行的重要指令,因此,必须要加强软件资源的应用。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合理分配建设资金,加大对应用软件的资金支出,要明确应用软件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提高数字校园的整体使用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4总结

数字校园对于我国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切忌盲目性,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规划,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数字校园建设模式,从而提高校园综合管理水平,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正逐步成为教育的重心。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在提高教学质量、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平台,构建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分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更方便,可操作性更强,因此,更适合于现代的学校教学。

由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如:部分国家示范院校完成了专业数据库、教学图片资源库、专业书籍的电子书和一些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完成了部分课程资料的网络化。然而,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还并不完善,而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方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被教师和学生完全重视,许多教学网站、数据库、教学软件采购以后,并没有很好地被利用起来。很多资源处于闲置或者利用率不过高的状态,使用率较高的仅仅停留在比较初级的资源形式上,导致部分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新缓慢、周期长,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跟不上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部分教学资源缺乏互动性,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建设完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上的信息大多是单向流动的,学生无法反馈学习的成果或者问题,老师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以《旅游职业英语》为例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各个行业所需的高学历、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对于技术实践的学习和培养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高职院校行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各个行业所需的具有较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以《旅游职业英语》为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接待等服务。教学内容以旅游行业部分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情景、工作流程为基础。

目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行业英语教学改革,但大多进展比较缓慢,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也不够系统,知识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教师自主研发的成果也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如意。以《旅游职业英语》的教学为例,大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中缺少计算机技术较强、行业能力也较强的教师,教材开发也相对比较落后。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滞后与课程需要。

四、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措施分析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行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及本研究的实例,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途径:

(一)通过调查分析,明确高职行业英语(旅游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需求

设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问卷(教师版)和《行业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问卷(学生版)对资源建设进行需求分析。选取100名行业英语任教教师和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学习者和教师对资源库的“内容、栏目、功能、框架、风格”等5个维度、20个问题。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依次是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资料库、媒体素材。学生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的依次是资料库、网络课程、试题库、媒体素材、案例库。对于栏目设置,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依次是教学课件、备课教案、视频资源、考试试卷、电子教材。而学生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有:视频课程、素材资料、职业案例、考试试卷、教学课件。经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最终完成了旅游英语行业英语资源库的框架设计和内容预设。

(二)制定总体规划,确定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内容、组建研发队伍

根据调查结果,整合各教学要素和相关资源,确定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内容和模块。具体可以划分为四部分:(1)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与教案、教学案例、视频资源;(2)学习资源,包括真实案例、拓展链接;(3)考试练习,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试题库;(4)交流天地,包括作品展示与在线答疑。

平台内容确定以后,组建一支分工明确、计算机技术过硬、具有扎实行业英语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研发队伍至关重要。这支队伍中需要有高校教师、IT公司技术人员、英语教师和旅游业内人士。旅游业内人士需要在本行业领域有较为前沿的专业见解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为资源平台内容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三)采取各种具体措施,进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开发

1.搜集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

资源建设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查询、搜索来广泛收集网络上行业英语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具有旅游职业英语特色的资源包括:旅游景点宣传片、地方特产广告片、中、西式菜品介绍等。

2.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在行业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已经开发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行业英语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制作了相应的教案、课件,收集了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这些资源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添加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标准化,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

3.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展示型作品,主要学生作业的电子稿,如旅游景点的介绍、酒店设施、房型的图片、旅游特产的说明等等。教师可选择最优秀、最典型的学生作品,将其到网上供其他同学观摩学习。二是师生交流作品,主要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如师生利用现代沟通工具QQ、微信等就某一问题的进行交流作产生的讨论结果,或者是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答复,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搜集此类资料可以制作成电子作品集,供其他同学参考。三是教师对学生作品或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作品集,这部分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给出分数等级的教学评价活动。

4.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资源

这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其开发和建设一般由学科教师和专业资源建设者共同完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真实案例库等。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标准,参照已经开发的行业英语教材,对应其中的教学模块开发相应的支持性及扩展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四)结合学生需求和评价结果,进行后续更新

初步建设完成的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结合学生需求和技术、课程内容改变进行后续更新。除了以上手段开发制作的数字化资源外,也有一些新型的教学资源如电子书、应用APP等有待开发。

同时,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已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大的缺陷是信息流通的单一化,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缺少反馈。理想的方式是讲授和反馈同时进行,当学生遇到理解不了或是有问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因此,后续过程中需要开设信息和问题反馈系统和评价系统,参考反馈系统和评价系统的结果对行业英语数字化资源平台进行更新。

篇4

【关键词】数字影像;后期合成;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其中,影视娱乐行业的发展也较为迅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实力的提升,也加强了我国此类产业技术的发展。在此现状下,关于影响影视发展的数字影像后期合成技术则引起了较多人群的关注。如何以适时、适用、高效、稳定的方式开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成为当前教育部门以及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当前数字影像后期合成课程的开展现状,简要分析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的制定,以盼能为我国此类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数字影像合成

随着当前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数字影像合成课程,按照其归类属于理工科类别。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在细化的过程中分属为计算机类。数字影像合成课程单从字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数字、影像、合成。其中数字指代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模式,按照数字进制进行排列存储。影像则为通过摄像机、手机等媒介设备获取的画面。之后将摄制的影像导入计算机,利用剪辑设计软件进行图片或视频的剪辑、配音、特效处理、压制、合成。此为数字影像合成的主要内容,数字影像合成课程在开设过程中涉及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影像剪辑、图形处理、视听语言、表导演基础、摄影摄像、动漫设计等。

二、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目标

随着当前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影像后期合成也进入到了职业教育中。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具备一定影像剪辑、作品设计、游戏创作、程序开发、理论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三、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新技术类的发展较之西方国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影视行业、游戏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项目之一,当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此,国家对此类技术的发展也较为重视,大力推动此类技术的教育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但由于基础较为薄弱,人才系统的成熟以及尖端人才的储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四、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在实际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教学策略偏重理论教育、课程项目多而深度浅、学生专业实践偏少、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展开、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等等。此类问题的出现,对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策略制定以及后期的教学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1.教学策略偏重理论教育当前,我国教育整体的教学模式仍多为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侧重点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受此影响,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发展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理论教育,与课程设立的初衷相违背,结果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弱,最终影响学生后期的就业问题。2.课程项目多而深度浅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课程编制人员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全面性,设置的课程项目较多、较杂。按照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设立的学习课时,根本不足以完成如此大量的学习课程。由此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体学习的课程内容较多,但对知识的实际掌握较少,深度较浅。导致学生不能完整地接受学习知识,对于学生的后期学习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学生专业实践偏少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偏重于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基于此类目的,该类课程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也设计了较多的实践评测等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学校课程设计中的评测内容与市场发展严重脱节,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的技术能力较为落后,无法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对课程的发展以及学生后期的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4.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展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然而,当前高职教学受设施、师资等方面的制约,实际教学过程主要还是通过教师讲课、演示,学生听课、记录、操作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有效地展开推进。因此,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5.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影视行业除了对技术人员专业方面的要求外,对创作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我发挥空间的引导较少,因此对人才后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制定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类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进行精简化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等。1.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数字媒体课程在教学策略制定过程中,应根据其教学的目的进行设计。针对当前高职数字媒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偏重理论教学问题,首先应改善教学平衡问题。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后期发展较为重要,但实践动手能力更为重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主要有个人作品创作,具体体现为软件操作能力、作品设计创作能力、剧本策划能力、特效配置能力等。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保障学生的均衡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相互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2.研究市场发展现状,精简化教学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教学内容较多,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实际技术的掌握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教职人员和课程设计人员应深入市场进行调研,研究实际应用的软硬件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应用,以此进行课程设计的改革,去除其中落后的技术以及理论知识,加入新型技术和理论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强化人才对市场的适应性。3.定期举办专业比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实践评测还存在评测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此现状,高职院校应定期举办专业的评测比赛,并按照市场标准,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鼓励学生学习新型技术,以此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4.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影像后期合成技术是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操作型技术,在实际合成或剪辑的过程中,通常按照技术类型分为音频分类、视频剪辑分类、特效分类、字幕分类等。在此情况下,如由单一个体独立完成,耗费的时间较长,出错率也较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顾人类教育的发展史,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目前,我们经历着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发展和演变,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广泛学习资源的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亦莫过于此。

作者:梁姗 单位: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马卫.高职影视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视频剪辑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为例[J].东方教育,2015,(11):90-91.

篇5

关键词 项目流程;数字媒体;校企合作;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29-03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融合性发展,数字摄影、电子杂志、博客、播客、数字视音频、微电影、微博的应用与发展等,逐渐成为数字媒体发展应用的主力军。数字媒体专业是为了促进新媒体产业和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设置的兼信息技术、文化传媒和人文艺术高度融合的信息艺术教育专业,它具有集艺术创作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整合了当代人文艺术的综合表现能力和传播功能,目前已经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未来3~5年内,数字新媒体人才缺口将达60万。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门人才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随之带来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教育的迅速扩张,截止2012年,全国开设数字媒体技术(艺术)的院校就达上百所。

安徽省在十二五规划阶段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充分利用国家皖江城市带战略承接转移规划的有利条件,除了建成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之外,还筹建了蚌埠、马鞍山、淮南、池州等省级动漫支持基地。除此之外,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也逐年递增,目前共有10余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专业。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专业性和高水平人才,内容建设上侧重技术外包服务而忽视数字媒体创意性人才培养,数字媒体相关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互动合作较少,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尤其是缺乏具备一定实践经验或行业经验的蓝领人才。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不少高校还是以理论教学、理论研究为主,不少的实践操作也与实际技术性操作存在差距。

师资队伍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实际运作过程别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运用,故要想输送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关企业满意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除了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和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之外,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 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分析安徽省的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构成,主要来源于美术、艺术设计、动画、动漫、影视、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且大多数未接受过数字媒体专业的系统培养,尤其是缺乏数字媒体行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是确保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目前,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师资来源基本上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计算机教师转过来的,这部分教师对计算机及相关教学和实践操作比较熟悉,但是他们缺乏相应的艺术素养;第二部分是由原先的艺术类教师转过来的,这部分教师有着深厚的艺术素养,但是对计算机软件工具的应用能力要弱一些;第三部分就是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部分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活动,加上数字媒体专业在我国专业开设的时间比较晚,因此他们最缺乏的是相应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总的来说,这三部分的师资除专业知识外,最缺乏的就是数字媒体产业相关的实践经验。

2)服务于教学的兼职教师来源复杂,较难保障教学效果。在目前,安徽省的不少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方法就是聘请在读研究生(博士生)、数字媒体产业的从业人员、普通高校教师做兼职教师。但是,在读研究生主要的精力和时间仍旧放在自身的学习与科研工作中,很少去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及参加教研活动等,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从数字媒体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有着数字媒体企业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同样也降低了教学效果;普通高校教师虽然从事的是高等教育,但缺乏校本研究和行业实践经验,不少也不适应相关课程的教学。

3)缺乏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在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专业技能大赛以及各类师资培训中,缺乏针对数字媒体等新兴专业类别的培训科目,而数字媒体行业或企业的技能培训良莠不齐,不能很好地满足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数字媒体专业教师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也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上述问题不是某个系部或某个部门或某所院校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长期培养,才能建设既懂理论又重实践的合格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

2 关于数字媒体的项目流程

数字媒体的项目流程是按照数字媒体项目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细化为项目的规划、项目的启动、项目的实施及控制、项目的验收和项目的后续维护。数字媒体的内容要求结合特定的环境从而转化为若干个有实用价值的子项目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包括项目任务书、项目人员分组、资料收集与项目调研、项目总体设计方案讨论、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项目验收、项目验收报告呈交等环节。通过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教师不但可以获得企业真实环境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使教师在参与企业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媒体开发方面的辩证性思维、质量与品牌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及人际沟通、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锻炼,而且在对待数字媒体项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也得到实际锻炼。

项目流程的实施,从而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一般说来,项目流程的实施要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思路设计,项目之间强化联系与综合,建立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3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途径和方法

鉴于数字媒体教师的现状,以数字媒体项目岗位能力为构建依据,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既具备最新技术和理论,又拥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理实一体”型动漫专业高素质师资队伍。具体而言,即进行以动漫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实现师资资源的重新组合。即以数字媒体“项目流程”为主线,划分数字媒体项目生产流程的各阶段,推导各阶段的岗位需求,依据岗位需求建设对应的课程群,采用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针对各课程群且以校本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小组,依托对应项目流程各阶段的教学小组,构建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并通过师资轮训、企业兼职/挂职等手段,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

3.1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途径

1)通过走访和调研省内数字媒体产业特别是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调查和统计数字媒体项目流程各阶段所设立的岗位及相应的岗位能力。

2)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岗位能力需求,构建满足阶段岗位能力需求培养目标的课程群,针对课程群教学要求,建设对应的教学小组,再由教学小组构成完整的师资队伍,做到阶段岗位技能由教学小组进行针对性培养。根据数字媒体项目的实施阶段,组建由对应项目阶段的教学小组构成的师资队伍,做到专业教师研究有侧重,课程分工合理,避免“全才式”教学。

3)探究和建立长效的师资轮训及教师兼/挂职锻炼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先进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技能及项目管理能力,增强教师的动漫行业实践经验。由校本教师、外校专业或相关专业教师、企业资深人士等共同组成教学小组,做到以校本骨干教师为教学小组核心,由其负责实施教学计划及相关的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师资队伍的成员通过师资培训保持理论知识的时效性,通过去合作企业兼职或挂职锻炼,提高和培养行业实践技能,做到“理实一体”型教师的培养。

3.2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的方法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校企合作,真实的数字媒体实践平台与高校的各课程专业实验室存在很大差别,在进行师资培养上要特别关注校企双方的协作培养。

1)数字媒体专业师资培养目标的制定。以培养出数字媒体相关企业技术研发和内容创意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以项目流程或者相关的横向项目为校企合作项目的支撑和导向,教师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2)系统化课程设置。根据行业发展和高校专业发展的实际,制定适合专业和教师发展“双轨制”发展的个性化系统课程。课程可以分为校内培训和企业实践两部分。校内培训包括诸如平面设计、数字视觉传媒、动漫创意、影视制作与特效、手机游戏开发等模块,主要课程培训采取项目流程方式进行,由国内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知名高校和行业一线专家授课,拓宽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提升课程开发设计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相关流程的创作与开发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将内容与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

3)在企业中完成项目流程的实践环节。在校企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学校为企业提供一切方便,相关教师进入企业,由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导师”,指导教师的科研开发与应用工作。强化学校、企业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升项目的创新性和技术性。

4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中要注重的几个环节

4.1 突出数字媒体专业的职业性特色

在校企合作环境中,以专项任务为引领,突出项目驱动的内核。要围绕现企业的职业能力标准,适时整合目前数字媒体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扎实数字媒体的项目内核。

4.2 创新课程开发模式

结合数字媒体领域的发展,以实践操作环节为导向,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基础,以提升教师数字媒体创作技能为中心,设计相应的产品和媒体项目,注重项目化内容开发的多元性,充分发挥企业技能型专家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真正做到课程由职业岗位专家、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来完成,并实现职业技能以及相关职业项目的认定。

4.3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专业的师资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同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及媒体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因此,要强化知识结构的更新,以数字媒体作品的创作体系为基础,以项目流程中的工作任务为结构,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课程内容体系要注重将数字技术、数字艺术、数字设计等相关的工作知识紧密结合,实现课程内容职业化与综合化。

4.4 任务引领,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专项媒体设计与开发为任务引领,实施项目驱动,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分工,教学中积极与数字媒体企业实施人才共同培养,注重在校内与企业锻炼的一贯性,做到理论实践相融合,使用虚拟现实、网络教学、实体操作、企业数字化教学平台等教学手段,实现情景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4.5 强化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和完善校企合作基地,实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积极与行业相关企业共同开发理念先进、符合专业生产实际、更适合于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数字化教材,促使企业相关教程、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材、校企合作资源数据库等立体化教材的常规化建设,最终实现教学资源的协作开发和成果推广。

总之,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的建设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与协作,需要项目流程的稳步实施,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出适合时代和市场欢迎的数字媒体“双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玺玫.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29-131.

[2]王衍.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9(1).

[3]胡春芳.关于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2(5):32-33.

[4]张国平,王玉梅.生产性实训车间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1):62-64.

篇6

【关键词】数字传媒;人才培养;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87-02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技术教育中层次最高的教育,是技能型、应用型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主体,是一种具有较强职业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中职教育主要为培养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有别于以学术型、学科型和研究型为培养目标的普通高等教育。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集文理、艺术、技术综合型的专业,需要有相关专业的知识作为理论背景来进行艺术创作,许多院校开设了大量的软件操作课程,专业学习过多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而忽视了在艺术层面上的艺术创作,难以深入从事数字艺术和设计本质的研究和学习;种种因素制约着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中职数字传媒基础教育阶段以及学习之后的时间,为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更加自我的创造力,教师们遇到了一些难题。在此,笔者做出一些归纳并提出一些措施,希望能为传媒类职业教育带来可供参考的理论支持。

一、行业发展的现状

数字传媒类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是发展兼具智力密集、劳动密集、科技密集以及资金密集等方式的新兴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重视知识产权,第三产业成熟的发达国家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动漫为例,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国,包括动漫业的文化产业早已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出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动漫生产国,动漫产品出口额是其钢铁出口额的4倍,包括动漫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由于目前我国与传媒类相关的产业起步不久,相关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完全跟上,所以数字传媒产业出现了优秀人才不足的状况,在今后几年内,从事传媒设计、交互设计等产业中高端人才需求都将持续旺盛,其薪资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笔者为此走访调研了一些传媒类一线的企业作为参考。ARMED FORCES(武装游戏美术)工作室是调研中的第一站,工作室的教师团队均具备游戏行业4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在公司里担任组长以及主美等职务。成员来自维塔士(VTS)、无极黑、唯晶科技、英佩EPIC、GameStar(迪士尼全球第六家工作室)以及预言软件等著名游戏公司。

通过对AF武装游戏培训的走访,其中的冯忠亮主任就提出了自己对目前行业人才需求的一些见解。就目前的市场需求看,精通艺术与制作技术的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最受企业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数字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在渐渐转向中国,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应用需求的企业必然会增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也成为必然趋势。

本次调研中重要的一站还有熹微文化创意,这家公司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已经在上海市多个创意产业领域崭露头角,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家公司安身立命的资本是优秀的作品,而非营销。通过走访创意总监徐宸熹,本人也得到了很多新的信息。但当今中职乃至高职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式、定位都与市场有所差距,市场上人才的定位两极分化明显,从业人员多以低端制作、熟练操作工和纯研究人员为主,而未来需求量最大的中高端层复合型人才却是较少的。

二、传媒专业实训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大量的人才需求之下,培养适应市场的优秀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就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认为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应有“科学+技术+艺术+团队合作”的特点,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价值定位就不能等同于技工,而应提升为既有科学创造精神又有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根据走访调查各位相关从业人员得到了许多来自一线岗位的信息反馈:学校培养学生更倾向于技术培养,但在创意产业领域不适合学生后期的晋级发展;学生对于专业领域内,美学与形式感的把握能力基础较弱;团队配合意识较弱。

其他院校教师也反映了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部分学生在学习当中仍未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导致对专业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一般,影响了其在职业发展中的基础;教材适应性不强。

(一)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的实践性。

中职教育专业课程的实训课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点更多局限于教材中操作类案例,以案例制作成功与否作为评判标准,但教材相对市场一线制作案例有一定的滞后性,加上学生个体不同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学过程更多将精力放在工具与软件的使用上,难以模拟实际工作流程,教学质量也与预期差距较大。

(二)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性。

职业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以职业为导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与学的环节,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填鸭知识学习”思维当中。教学案例与实际生产脱节;教学过程“紧扣”大纲限制学习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这种学习的过程方式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点”,却不能让学生学到行业实践中的做事思考方法;难以建立学生对于行业的基本认识。

(三)评价标准缺乏对应的专业性。

专业课程设置应当及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要快速适应,从而能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具时效性的学习环境。但很多课程的评价仍然只是基于所谓的知识“点”,缺乏对于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最后得出的评价有些片面,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生个体差异,也为数字传媒专业的学习实践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1.被动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结构,并将其融会贯通到设计实践中的能力。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探索专业。

2.较弱的分析与再创造能力。由于原因1,造成部分学生多数情况下更愿意“有样学样”,制作一些“现成”的作业,无法创作出富有个人烙印的作品,对于学习的认知也更多停留在软件操作的阶段。

三、对中职传媒类制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内容和方式要以企业和行业需求特点作为依据,最终的毕业生若想更快适应职业需求,学校的教育方式就要及时调整。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点提出教学方式变革的建议。

(一)反向定制,制定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考核标准与专业定位。

对于学生真正对接市场的职业能力培养,应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作为紧跟商业经济趋势,又与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数字传媒行业,它的教学要求考核与人才培养标准一定要由市场和行业主导。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描述更能提高教学目标实现的效率。特别是实际实训项目的案例引进,应当更具系统化,而非简单软件操作。这也是更能培养学生具有专业与职业思考方式的方法。

同时专业方向定位相当重要,应当明确以企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注重近期行业发展趋势,使得所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相应岗位群的需求。在“实用,够用”的原则指导下,根据对应的岗位能力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整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将学生有限的精力尽可能地集中到本专业、本方向的核心课程、核心技能的学习中去。

(二)真实实训,建设基地培养学习专业工作方法。

中职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需加强教学当中的实践操作环节,这个环节更多是在校园当中开展,因此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注重专业性,以满足学生开展相应的摄影、摄像等专业学习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同时增加实验实训课时和训练强度,引进企业真实案例、真实项目作为实验实训课题,使得实践内容紧追行业最新发展和应用。

此外,稳定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能为教学带来更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这一过程中,“产学结合”不仅针对学习的学生,相对应的教师也可以积极投入,以学习的姿态参与其中,开展实践锻炼。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寻找双方的优势,以及多方的利益平衡点。

(三)“双师”建设,提升连接学校与企业的教师素质。

由于数字传媒类是基于技术发展的新型专业,对于师资的培养与传统有别,一方面部分教师是从纯艺术专业转型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相对缺乏媒体艺术较高的专业水准;另一方面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大部分院校教学设备和新软件不能更新换代,缺乏对教学执行的强有力保障。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采用轮训的方式将专业教师推荐到企业中去煅炼,这是迅速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的一种方式,同时紧密跟随市场变化,而且除去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于企业思维方式的学习;教师本身也应当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明确个人成长目标,全方位增强自身素质。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教师进行兼职授课,也是增强教学力量的重要手段。

(四)适应变化,建立多种形态的教学标准考察形式。

教育需要实践,但也需要加强考核,没有正确的考核方式,教学结果将无法得到保障。传统的考察方式难以满足新兴的传媒专业教育。因此,必须针对专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应注重考察本专业中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思维方法以及更多体现数字传媒专业职业需求的能力,并循序渐进,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考察。

数字传媒类的艺术专业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它充分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融合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加强校企合作,走向市场,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确保我们培养的学生能为社会所用,努力成为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专业。

参考文献:

[1]臧旭平.重大新闻题材的传播价值规律研究[J].科技传播,2016,(11):38.

篇7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相当于一种ERP实施工程。”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平台系统事业部教育及公共行业中国区总经理顾政说,在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秉着密切配合与协助教育行业新动向的发展策略,教育行业已经成为该公司在电信、银行、政府几个行业中产出和发展潜力排名前列的行业。

为应用层做好平台支撑

顾政向记者介绍,富士通目前产品线上有三项硬件平台(Unix Server、Storage、PC Server)和三个管理软件包(存储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中间件),产品特性和技术能力都相当领先。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顾政指出,富士通主要针对高教数字化校园系统、远程教育(网校)、电子图书馆、高性能计算等,帮助用户来实施信息化项目。

“数字化校园建设关键在应用,我们没有做到应用层开发,但作为产品类公司,我们要保证设备没有问题或者能预诊断出问题来。怎样监测、怎样管理,在今天随着IT不断推进,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下一个主题。在这些方面,我们要去推动,给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相当于一种ERP实施,但目前标准版本还没有确定下来,至少每个学校有20%做的不相同。就好比是PROJECT和PEODUCT的区别。现在大多数在做的是PROJECT,而不是标准的PRODUCT。不过企业在做PROJECT时,每做一个标准化经验值就会增加。大约2~3年后等到标准化版本形成,那我们设备这块也能跟上。这样就大大促进了设备市场。”顾政分析了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瓶颈所在,不过他表示,其他行业应用的需要和问题可以给教育行业以许多启发。

现在很多地方重硬轻软,硬件部分比重占到70%,软件只占30%。顾政表示,这种观念会逐渐改变,软件比重会逐步增加,富士通会提供更多管理包,包括存储类管理软件和网络类管理软件,为设备管理提供更多的方便。比如1~2年之内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存储管理软件包、系统监控软件等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高校建设了新的校区,新旧校区之间做容灾备份需要调度系统,这个也是要考虑的。而富士通正是看准此发展契机,来充分推广我们的特色产品。”顾政最后补充道。

看准教育行业市场

“我们会首先选定一些进入211工程的学校,另外还有一些远程教育市场。因为政策缘故,远程教育市场发展还不是很快,文凭含金量的门槛还没有突破,不过相信这市场潜力很大。还有一部分就是HPC(科学计算)。”顾政看好教育信息化的市场。

他认为,教育市场首先一点是长远效应强、是一个典型的未来市场,可能暂时上马的一些项目不能得到很大回报,但因为用户群是学生,这部分人是潜在的客户群,以后他们离校后也会对富士通的产品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第二,富士通公司教育行业业务这块每年还在以至少50%的速度增长;第三,教育行业也是Solaris的大用户,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用户阵营,很多用户指明要用Solaris;再有就是图书馆等单位对存储系统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富士通助力校园信息化建设在江苏卓有成效,因为江苏市场启动比较早,富士通的Unix Server和Storage在江苏省高校可以占到80%。

“在华东,我们要从江苏往外辐射。重点拓展上海地区与华南地区,在上海也已发展很多代表性客户,比如华东师范大学、远程教育集团。”

篇8

关键词:工作室;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建设思路

一、背景分析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音、视频资料进行剪辑、抠像、调色、特效、音频合成等影视拍摄后期的任务完成,使耗资较大、受环境制约、现实无法实现的影像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合成。

中职学校培养的数字技术影音后期制作专业学生,是中等层次的制作人员,毕业后可面向广播影视、影像艺术、多媒体设计等行业,从事数字插图、数字影像采集等工作,也可升入高等院校深造而培养成更高层次的影音制作人才。教育部“十二五”中职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重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为中职数字影音技术专业的深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建设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目前,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人基本的工作、生活工具,计算机基础技能人员饱和,而专业性强的技术人才又极度缺乏。学校计算机毕业学生的实际技能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无法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而“工作室制”便于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开设课程,开展教学与实训活动,进行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了解现实工作流程,提高操作水平,锻炼学生适应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更有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每年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检验职业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比赛。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奖,会得到中职对口单招高考加分等政策优惠,因此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学校都受益。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比赛项目,涉及色彩、构图、影视创作、音频处理、视频剪辑、后期特效等多门专业课程,旨在检验参赛选手在数字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素材管理、影视编辑、影视合成、音频处理能力和影视短片制作能力。

只在计算机广告设计专业中植入了“后期特效AE软件”的课程,在综合能力上无法与“影音后期制作”专业的学生相抗衡。丰富课程知识、扩大专业平台,将一门课程扩展为一个专业课程群,扩宽学生专业素养,有利于他们在“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各项赛事中获益。

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施前期准备

1.有效的政策支持

(1)模块化教学:教学课时多以整体的时间和模块化知识结构进行,便于安排教学活动。

(2)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将专业课程设置主动权交给专业教师,用专业的目标安排教学任务。

(3)教师配备:注重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师搭配,配备相关专业教师,并结合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加盟,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完善的制度保障

(1)教师工作量计算:课程教学实行课时制。

(2)小班额教学,公共专业课共上。每班以不超过30人为宜。

(3)学生学分制。

3.有力的资金支持

(1)学生实训硬件购置,尽量以分组的形式,做到设备最大化利用。

(2)聘请专家、校外实践:每学期保障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校讲座1~2次。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实训,培养学校自己的专业人才;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进行观摩、创作、拍摄、制作等实践活动。

(3)考察培训经费,支持专业教师定期专业、有效的外出学习培训。

(4)奖励、激励教师和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出成绩、产效益。

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工作室制”建设对接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符合地方经济、学校和学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与能力对接、专业设置与岗位对接、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全面实施“工作室制”,设置无缝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建立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工作室,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岗位职业技能“直通”。

注重艺术与技术的有机整合,加强美术、设计、实践的培训和融合,使学生手巧(技能)而心灵(思想性、艺术性),得心(方法、素养)而应手(职业能力),培养基础厚、扎实干、能吃苦、有创新的操作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数字出版;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职场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14-03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早就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传统出版流程和数字技术及经营管理都比较精通的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因此,在传统图书出版单位、数字新媒体企业、高校等领域培养一批懂开发、会管理、善赢利的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成为推动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出版与发行人才,这是对传统出版与发行专业教学的全新挑战。

一、出版与发行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出版与发行专业教学忽视实践性教学,认为不讲求学术研究就是没有深度和内涵的表现。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出版与发行实践训练模式单一,训练内容重复、枯燥,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操作性和互动性不强。训练模块不够完整和科学,训练主要集中在文字校对和编排上,缺乏对现代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数字出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和多元的,表现为既要懂得出版业务又要具有出版策划管理能力的人才;既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出版传统理念又要懂得数字技术;既要熟悉国内出版市场又要了解对外版权贸易的优秀人才。正是由于对实践性教学的忽视,造成出版与发行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长期脱节。

2.“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队伍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开设相应专业的学校都深感在师资、办学条件、实验设备等方面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目前,各学校专业教师队伍来源单一,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出版与发行尤其是数字出版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出版与发行实践水平较低。教师队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的薄弱,是导致出版与发行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不高的关键性因素。

3.教学投入不足。出版与发行专业要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关键是要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而这需要有与行业发展相衔接的良好设施、设备作保障。然而,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出版与发行实践教学的效果。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行业企业应用的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不但要使用电脑及相应软件训练纸媒的编排,还要熟练操作较为昂贵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装帧印刷系统等专业设备,提高网络编辑、音视频编辑、装帧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这对出版与发行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投入要求。

二、“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相对宏观的教学设计而言,分为理论基础准备、实训项目过程引导和课程设计三个阶段,它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提出该阶段的宏观任务、教学要求、教学实施方法、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以及教师在该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在微观的课堂设计中,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任务,加强指导,巡回实践,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1.以职场化应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以“校园数字出版网”为依托,开发包括网络编辑、网络书店操作实务、出版物的排版设计、电子书制作与传播、文稿校对等课程在内的实训项目。把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分成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管理设计、项目过程设计、项目评价等教学模块,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在这个案例中融为一体。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展示结果),然后讲解解决问题应用的基本知识和采用的方法,再提出具体问题(展示结果),由教师归纳与延伸提出新问题,达到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学过程按模块进行,有的模块需要2个学时,有的需要4个学时,根据课时需要安排多个课时连上,每个教学模块都通过“校园数字出版网”实现。

(1)教师精心挑选开发案例,并提出问题。由教师精心挑选开发案例,展示“校园数字出版网”案例的功能、运行效果,让学生了解本项目的开发目标,明确在项目中进行的过程和应完成的任务,尽可能多接触出版发行中的各种问题,最终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讨论。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教师讲解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时应以本模块的“校园数字出版网”任务为案例,陈述这一阶段应完成的任务。

(3)学生动手操作实施。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施时,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给予指导。可让学生展开讨论,或对学生进行分组,由同一小组的几名学生合作来完成。

(4)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把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属于本模块的开发技能或一些成功的开发经验而项目中又没有应用到的,教师就要加以延伸和拓展,要自然过渡、适可而止。这样,随着案例细化程度的逐渐降低,学生个性的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逐步得到提高。

(5)教师总结。案例结束时由教师总结,可先以学生论坛的形式作为问题的初步提出和解决平台,以专题报告和会议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解决同类性质的问题,要求学生完成其他任务,即提出新的问题、布置数字出版课程设计任务。这样,就使学生体验了案例开发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动手的欲望。

2.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流程。

(1)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班级按项目导师和选定的项目进行分组。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在导师指导下准备实践。

(2)在项目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训内容。指导教师对每个项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等进行系统讲授;学生分工合作,学习项目开发实施的组织和管理,明确项目各阶段的任务,熟悉项目运行环境。培养团队精神,共同完成该项目的设计任务。每项任务都要落实到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另外,学生在学校机房的机器应固定下来,并安装好相应的软件,没有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3)每个项目小组都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提交项目开发实施的综合报告。

(4)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聘请专家及相关学科教师随机听课,观察学生的实践过程,认真评审打分,并以不记名问卷调查实践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下一步改进。

三、“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评价

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诊断、导向、激励、促进教学功能,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科学、实用的基于“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框架,如下图。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和客户,评价关系有师师、师生、生生、生师、客户对教师与学生等;评价内容不局限于学习效果,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意识、沟通能力、创新精神、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多样化,如多元统计法、层次分析法等。

下表列出了普通小组成员的评价表,还有客户参与的、针对项目经理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其评价指标和权重设置是不一样的。

出版与发行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出版与发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促进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更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据此,必须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数字出版专业的办学特色;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数字出版专业校企合作。为学生迎接高速发展的未来高新技术的挑战打好一定的数字出版基础,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把数字出版基础课程建设成为既是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基础课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课。“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实践教学的内涵是以具体项目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下,学生通过完成特定项目的设计、完善及实施等工作,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并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在完成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该实践教学模式也使学生得到团队精神、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独立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锻炼,这种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度吻合。实践证明,“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载体、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形式和能力鉴定体系等方面较传统模式有较大的突破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继芳.基于“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7,(18).

[2]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3]孙旋.基于“项目――导师制”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探[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6).

篇10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共建

一、引言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储存和共享成本下降,同时可大大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数字化教学资源一般是指将传统的教学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被现代教育手段所利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手机APP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利用方式,可大致分为幻灯片、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和网上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育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呈现方式多样化、传播方式多样化、教学资源储存类型多样化等特点。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高中教育,中职教育的对象是即将进入社会参与工作的受教育者,因此中职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高中基础课程,例如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和化学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根据社会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技能。因此,良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中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校企共建为主要途径,建立以就业为目的的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实践体制是我国中职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我国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我国有很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很多。在巨大的市场驱动和政府政策激励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2011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由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有28个;教育部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司开始“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项目建设,将46所高职院校、29所中职学校作为第一批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除了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项目外,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激励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建设。虽然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受到了省、市、校等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的建设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职业教育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成熟的体系指导。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科学、成熟的体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该或者说必须在体系的框架下进行,从而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主体的相互协调。我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主体主要有国家层面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个人和企业单位层面的。各开发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造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总量大,但是总体水平不高,而且资源内容重复率较高,各层次开发主体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目的不一致等问题。第二,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资源的共享问题是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瓶颈。在缺乏共享机制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自发或有组织地低水平重复开发PPT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的现象不可避免。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相比,标准性较强,个性化较弱,因此,对教师而言,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更强。对学生而言,尽管网络已非常普及,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没有良好的教学资源集成和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第三,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普及的重要手段。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深度不同,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教学资源大多是教师自己设计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资源,而学校或者省市级、国家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访问率较低,造成教学资源闲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渠道有限,对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第四,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需求。目前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大多是高校教师根据教科书转化的,理论性太强,甚至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到目前为止还是以理论考试为目的,致使学生在面对企业招聘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被动。由上述可知,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前景是好的,驱动力也是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体制也会在不断的探索中不断完善。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宣传和政府激励,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也会不断提高,共享机制也会不断成熟。

三、关于校企共建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思考

企业需求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现状,对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实践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

职业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体系。企业和学校可以选择以国家数字化精品课程为平台,共同学习研究《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资源开发技术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等技术标准,共同研究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体制建设。

(二)共建课程体系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应组建专门团队深入到企业当中,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访谈和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和调研企业岗位和技能需求,为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其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调研结论,按照技能需求和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行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典型的产品作为项目载体,修订以课程体系为精髓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确立课程体系。邀请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行业标准岗位需求职业标准等技术层面对方案的可行性予以论证,兼顾中高职衔接和校本课程特点,确立能力本位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标准。

(三)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标准

职业院校在设置课程标准时应该以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判断依据,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引入企业工程课题,争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避免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现象。学校应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使开设的课程和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适合学生,满足企业需求。课程三维目标应该坚持以岗位需要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为核心,以专业素质为目标,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创新能力,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指导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

企业工程师不仅要参与到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上也要给予指导。企业可定期安排工程师对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运用指导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提高教师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最终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培养学生注意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有效挖掘学生潜力。

参考文献:

[1]韩冰,顾京.浅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14-16.

[2]石光耀.区域推进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