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案例及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防安全案例及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防安全案例及分析

篇1

关键词:油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认识;建议

油田环境中存在很多易燃易爆物品,这就导致油田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油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油田的安全性在实践中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油田企业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有消极影响。

1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油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最基础的是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这是采取一系列消防安全措施的出发点。针对重点消防单位的人员,如安全管理人员、消防管理人员以及负责人员要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培训的措施。这一部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与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在管理制度中落实上岗制度。另外油田企业本身要从普通职工的消防安全技能提高上面着手,确保员工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要就油田建筑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掌握油田企业中易燃易爆物品的种类,并掌握基本的火灾急救方法。

2采取消防安全宣传措施

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也要加强,才可以全面提高油田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可以为油田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人人都承担起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在实践中掌握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消防安全技能。在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中,要利用真实有效的案例引导,积极吸收成功的安全消防知识宣传案例,使这一些方面的知识更加容易被人吸收和接受。另外最好在宣传的过程中采取多元的宣传方式,比如开展培训班,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等。还可以利用分发宣传小册子的方法让更多人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3分析讨论典型案例增强消防安全管理实效性

我国地大物博,尤其是新疆以及东北地区的油田企业居多,在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借鉴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或者失败教训。针对国内以及国外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筛选,使其能够展现出一定的规律。引导职工从这些案例中分析出消防安全管理的漏洞。为了保证这些案例能够深入人心,起到作用,最好是选择具有真实性的案例。要具有充分的直观性以及现实意义。职工分析和吸收这些消防安全案例的时候,会以现有的消防安全意识为基础,通过相关人员的分析和指导,可以从中总结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当案例讲解完毕之后,还可以组织职工进行讨论,发表意见,从最大程度上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并同时丰富这一部分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

4提高油田工作人员的消防能力

油田工作人员的安全消防方面的业务训练工作要开展起来,不仅要让职工具备消防安全意识,还要让这一部分人员掌握真正的消防安全技能。尽管消防主力属于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但是在实践中对于火灾现场能够起到直接影响作用的是火灾发生场所周围的人员。因此职工要就自身的消防技能进行提高。油田企业要承担起责任,积极制定员工消防实践技能提高的培训课程。训练的过程中要具有选择性,职工训练结束之后还要采取考核措施。针对考核不合格的职工还要加强培训。不仅仅要就消防安全中的基础技能进行培训,还要就职工的自救技能进行培训。为了让职工所掌握的消防安全知识都能够发挥作用,油田企业要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进行消防模拟。

5积极开展消防演练工作

油田企业的职工均应该具备消防安全意识,因为无论是油田企业还是社会中的其他企业,火灾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都是突发性的,所以更加强调职工这一方面的处理能力。油田企业可以从职工当中选择消防技能比较好的人员组成一支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队伍,在火灾发生之时能够积极采取急救措施。并且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还可以就其他职工进行培训,提高普通职工的突发性急救能力。这一支专业的消防队伍要针对消防所需的材料设备、设施等定时检查维修。为了让油田企业员工的整体消防实践能力提高,这一支队伍可以根据油田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的考核和竞赛方式吸引普通职工。在考核中要就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职工的实践操作技巧和自救技巧进行训练,这一支队伍要与油田企业共同进退。

6结语

油田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同时还具有复杂性,因此首先要足够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油田开发和利用的实践当中,需要加快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同时加快监督机制的构建,从根本上控制油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畅海峰.油田消防安全管理思路[J].中国石油石化,2016,S2:149.

[2]黄发勇.强化油田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若干思考[J].化工管理,2014,32:96.

[3]何春力.油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分析[J].化工管理,2015,18:50.

篇2

关键词: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

前言:民用建筑的防排烟设计需要遵照现有规范设计要求进行。但是目前众多的民用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都忽视对防排烟进行设计。很多民用建筑因装修美观或扩大室内占用空间,从而占用必要过道以及通风洞等,导致很多通风洞都在设计中忽视了排烟效果的考虑,只是简单的进行设置,使得当前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出现众多问题。与此同时,部分民居存在对通风洞设计不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行为等等,这些问题将进步一增加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难度。基于此,本文通过一些典型问题的探讨整理出具有实际价值的改进意见。

一.防排烟系统设计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防排烟系统功能盲目的进行二次改造

通过对高层建筑安全系数分析,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局部细则的安全性,并进行整体考虑后,进行防排烟系统的确定。其系统的内容和实施目标展开内容偏多,通过对局部到整体的综合评价分析得出,目前很多建筑内部的空间在房屋隔断的连接空间上过于紧密,这种现象要求对不同的建筑体进行专门设计,综合现有的防排烟系统的实际效果,对两者进行综合以便于达到良好建设效果。目前很多防排烟系统都是简易设计和施工,并没有按照国家的最新标准进行严格的执行,更没有对防排烟系统进行提升改造或者二次设计,从而增加了防火安全隐患,这些漏洞问题都将影响到防排烟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通过举例分析,当建筑高度在90米为例,其地上第21层疏散走廊需要严格的进行机械排烟设计和实施。一业主将该楼层出租并进行装修,对其疏散通道以及办公区域进行了无隔离位置开阔视野处理。利用楼层大空间进行敞开办公,并在建筑工程内装修验收时发现,主动回避其第一次防排烟设备的再次施工,不进行考量后的二次调整。其效果会增加疏散走道内排烟系统的运作任务,此种问题解决方法在于需要对办公区进行排烟处理,让现有排烟系统开始增加局部压力。设置大空间不隔断办公区设计,让排烟量开始处在低水平的效果。面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很多修改和调整方案都是偏向提高风机和排烟口数量,并不进行实际有效性的考虑和判定。因而需要业主重置新设备以及再进行二次大范围施工,导致费用增加,工期增长,并施工效果不理想后返工的问题的出现概率也会提高。

(二)防排烟系统的风机安装调试需要考虑效果

目前众多施工中需要提高系统调试,并要进行严查。举例分析,某高层建筑在进行消防工程布置中,需要对楼梯布局以及防烟楼梯间进行消防设计。其步骤为:首先,要对楼梯前室位置合理布置正压送风口,并保障其送风区域的设计符合国家的要求标准。随后,要测试相应的消防设施是否能正常工作,同时对工作中的实际有效性进行评估。最后,需要检测人员采用风速测试装置,对正压送风口的风量值进行测量,得出准确的测试结果。同时也要对出现正压送风机电源线路有互反效果后,针对风机反转出现的问题,就可以进行简易的调整,综上所述,防排烟系统的风机安装调试是极其重要的工序。

(三)防排烟设施安装位置存在问题

当前众多的住户在对装修以及防排烟系统二次设计的过程中,忽视其规范要求而不进行设置防排烟设施,使得其正常的系统运作不能获得合理保障。举例分析,当一高层建筑裙房装修完善工序中,其在建筑外体要考虑广告牌安装。会出现群房窗体封堵现象,封闭环境自然丧失了自然通风效果,因此在设计中就要考虑对楼梯进行防烟楼梯间布局。与此同时,在设计中相关单位也应对楼梯间的正压送风系统进行必要的消防检查和验收,除此之外,在建筑工程消防验收中也可以得出一些忽视的问题,如送风口以及排烟口在型号的选择是否存在不合理等情况[1]。

二.防排烟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消费验收过程中,要和业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沟通去寻找忽视的问题和隐患。针对民用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众多隐患需要逐一进行排查,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两个大类,第一类型,建设单位消防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同时受困于资金不足,对成本控制过于严格。目前消防问题建筑很多重要问题都是因此出现。其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消防单位对消防机制建立的不完善引起的。例如当消防箱和火灾重点隐患区域位置相隔较远,以及排烟通道和消防箱位置设计不科学后,不能有效的控制火情。第二类主要的问题是对防排烟处置规范中一些概念的不理解,设计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目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都有很多矛盾的条款。例如防排烟风机主机位置都没有在其中出现。因此,同时众多的建筑施工单位进行楼梯间防排烟设置,对消防要求不进行遵守。当前由于高层建筑建设数量不断提速,但由于建设施工监督人员有限,因此导致很多建筑在设计及施工过程监管不到位,很多应该检查出的问题未能及时进行反馈处理[2]。

三.提高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质量的措施

(一)对防排烟设计方案进行完善

在其进行第一次设计中,需要消防机构和建筑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机制对接并对规范进行高标准审核。在出现重要的平面布局调整后要合理的评估方案可行性,并通过对布局以及应用属性进行确定,得出施工周密实施细则。此外在前期的设计审核过程中,要建立规则要求高符合的工作机制,对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和考虑,精简现有实施方案[3]。

(二)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需提高管理

消防监督人员在进行工程现场检查过程中不能进行马虎处理,要重点对防排烟系统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检查,对出现的局部隐蔽工程要进行了解和现场实际运作效果的检查。

(三)对现有消防工程竣工验收制度进行重视

公安部第119号《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在施工细则中进行了明确注释,其内容规定建设和设计等环节需要遵守消防法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并通过建立长期有效的负责以及处罚机制,以便于当出现重大安全隐患问题时,及时直接快速对方案进行整改。

结语:民用建筑在防排烟的设计中会涉及到众多问题,需要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问题的类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认为防排烟系统要满足国家的规定标准后再对实际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当出现问题后要及时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贾欢渝. 千米摩天大楼热压分布及防排烟的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管材;消防给水;选用;连接

中图分类号:F294.9 文献标识码:A

1 消防给水管材的选用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埋地应完善除锈防腐措施)

1.1 当室外消防为生活、消防合用管道系统或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可选用允许压力较低的承插直管的球墨给水铸铁管(滑入式、机械式),焊接钢管,内外壁热镀锌焊接钢管等(部分工程可尝试采用PE给水管)。

1.2 当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为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和常高压给水系统时,当系统工作压力较低时,在管材允许的压力范围内可采用上述相同管材;当系统的工作压力较大时,应根据系统工作压力情况,分别采用法兰式球墨铸铁管、焊接钢管、内外热镀锌普通或加厚焊接钢管以及无缝钢管。

2 设计施工规范对消防管道的要求

聚乙烯管材本身不阻燃,但由于国家标准本身要求必须埋地安装,当PE管道安装在室外并且埋于地下,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管材着火及外力破坏的情况,应此,在室外消防管网中可以考虑使用,在采用PE管道做消防管时,一般有以下要求:

2.1 市政消火栓给水系统应采用环状管网,但当城镇人口小于2.5万人时,宜采用环状给水管网。

2.2 市政消火栓给水系统管网应符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有关规定。

2.3 接市政消火栓的市政环状给水管道的管径不应小于D160,当枝状管网时管径不应小于D200。

2.4 但当城镇人口不大于2.5万人时,接市政消火栓的市政给水管道的管径可适当降低,但环状给水网不得小于D110,当枝状管网时管径不得小于D160。

2.5 区域消防给水系统和联合消防给水系统应采用环状消防给水管网。

2.6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管道直径不应小于DN100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2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水要求,同时环状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

2.7 市政给水系统供水的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其工作压力为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

2.8 消防给水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1.2MPa时,埋地管道部分需采用PE100公称压力1.25Mpa 以上的PE给水管,但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2MPa时,宜采用无缝钢管。

2.9 消防给水系统埋地管道的埋深应符合下列规定。管道的埋深应考虑地面、埋深荷载和冰冻线对消防给水管道的影响;管道最小埋深不应小于0.8m;在机动车道下时最小埋深不应小于0.9m;在寒冷地区管道的埋深最小应在冰冻线以下0.3m;寒冷地区室外阀门井应设置防冻措施。

2.10 PE管材的使用寿命和打压试验同管材内介质温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联,介质水温的高低和管材正常工作压力的高低是影响PE管道能否使用安全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按照国家《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CJJ101-2004》相关条款要求,选用的管材最大允许工作压力或试压压力应考虑外界温度对管道实际承压能力的影响,实际压力应乘以温度对管材产品标准规定的工作压力的折减系数F,压力随温度折减系数具体见下表:

2.11 用于消防管网的管材产品质量符合国家GB/T13663-2000标准。

2.12 PE管不阻燃,严禁将PE给水管道用作室内消防管。

3 目前可用于消防管网系统的产品

3.1 执行标准:GB/T13663-2000

3.2 产品规格:PE100系列 SDR13.6(1.25MPa)、SDR11(1.6MPa)

口径:D90-D400

3.3 产品颜色:正常PE给水管为黑色加蓝色线条,消防管要求为黑色加红色条纹以示区分。

3.4 连接方式:主要为热熔对接连接、电熔承插连接。

4 PE给水管道用于室外消防工程应用实例

案例1:西安BYD汽车生产基地消防系统,采用PE100 D200和D160 SDR11 PE给水管

案例2:温州泰顺县彭月生产基地消防系统,采用D200和D160 SDR13.6 PE给水管材

案例3:河北唐山开平区东城绿亭小区工程消防系统,采用PE100 D225、D160和D110 SDR13.6 PE给水管材。

案例4:富阳市地下停车场消防系统,采用PE100 D110和D90 SDR13.6 PE给水管材

案例5:杭州临平图书市场消防系统消防系统,采用PE100 D110和D90 SDR11 PE给水管材。

案例6:金华经济开发区塑料天膜厂消防系统,采用PE100 D160和D110 SDR13.6 PE给水管材。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PE管道可以用于室外消防管道系统,当消防给水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1.2MPa时,埋地管道部分需采用公称压力1.25MPa 以上的PE给水管,但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2MPa时,宜采用无缝钢管。

参考文献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灭火 应急疏散 预案 要素

1、前言

20__年8月1日,巴拉圭亚松森市一超市发生特大火灾,共造成504人死亡。悲剧的造成,“护财害命”的超市老板难辞其咎。火灾发生后,管理人员首先想到的不是组织顾客逃生,而是防止商品被哄抢,所有6处进出口大门一度被全部关闭,导致超市内的上千名顾客无法及时逃生,不少人活活被烟熏倒而死或被熊熊大火吞噬。如果超市及时进行应急疏散,也不会有这么多无辜的人丧命。城市是人口、财富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区域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火灾风险日益增大。如何进行有效的灭火及安全疏散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则是灭火及安全疏散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灭火与救援行动、降低火灾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辩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火险、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的具体安排。

2、目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随着我国有关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事业单位开始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工作,表明了企事业单位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工作的重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然而,从目前企事业单位编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与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1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粗略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都未能反映,将预案与条例混淆。

2.2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可操作性差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实际,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一些关键信息,如火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2.3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

尽管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有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不等于灭火和应急疏散等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情况,包括预案的宣传,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开展培训,进行定期演习等。

3、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核心要素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不仅局限于火灾发生过程中的救援措施,还应该包括火灾发生前的各种准备和火灾发生后的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

3.1方针与原则

无论是何种,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和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企事业单位发生火灾后灭火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策划和准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现场救援及恢复,都应当围绕方针和原则开展。

3.2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策划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而,灭火和应急疏散策划必须明确预案的对象和可用资源情况,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所针对的潜在火灾危险的基础上,识别出其性质、区域、分布及火灾后果,同时,根据火灾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灭火和应急疏散救援力量和可用资源情况,为灭火和应急疏散提供建设性意见。

3.2.1火灾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对象(即存在哪些火灾危险)、火灾性质极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响应和降低火灾损失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

a.建筑分布、功能及使用情况;

b.重大或较大火灾危险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理化性质等;

c.可能的火灾事故及其后果影响分析;

d.特定的时段(例如,人群高峰时段);

e.可能影响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不利因素

3.2.2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分析

针对火灾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应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所需的各种资源,分析已有的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和能力,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设施、救援物资中的不足,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和预案的编制提供指导。

3.2.3法律法规要求

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法律法规是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应列出国家、省、地方涉及灭火和应急疏散各企事业单位的职责要求以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的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四川省消防条例》等。

3.3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

灭火[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自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的充分与否。

3.3.1机构与职责

为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相关机构等,对承担任务的部门或个人应有明确规定。

3.3.2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潜在的火灾危险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灭火和应急疏散力量,配备所需仪器设备(如灭火器、自动灭火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始终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3.3.3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培训

针对潜在的火灾危险,对所有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具备相应的救援能力。

3.3.4预案演习

预案演习是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能使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进入“实战”状态,熟悉整个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程序,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协调、有效、迅速地开展。同时,应对演习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3.3.5消防知识教育

人们消防安全意识是火灾中减少伤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工作的一项内容,平时就应注重对员工的日常消防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潜在火灾危险,掌握必要的消防逃生自救知识,了解常用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疏散线路及集合点。

3.4灭火和应急疏散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中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功能和任务。

3.4.1接警与通知

准确了解火灾大小、地点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的向报警人员询问火灾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机构发出火灾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行动。

3.4.2指挥与控制

灭火和应急疏散往往涉及单位多个部门,因此,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决策,确立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优先原则,指挥协调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合理有效地调配和使用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3.4.3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火灾发生后,不足以控制,可对建筑物内人员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单位内人员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如广播系统等发出紧急公告,告知发生什么情况,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威胁,自我保护措施,疏散线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便人们能及时作出自我防护。

3.4.4通讯

通讯是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消防控制室、各灭火和应急疏散机构、医院和消防队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通讯网络,并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过程中,始终保持通讯网络畅通。

3.4.5火灾监测与评估

在灭火和应急疏散必须对火灾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火灾检测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火灾现场,也是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的重要依据。

3.4.6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火灾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防止与灭火和应急疏散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3.4.7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庇护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

3.4.8公共关系

火灾发生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公众及媒体的关注。应将火灾信息、影响、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消除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

3.4.9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

在火灾发生后,必须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现场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的条件和程序,避免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受火灾伤害。

3.5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在火灾被控制扑灭后进行的短期恢复,并意味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转进入到另一工作状态,即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如1994年珠海市“6·16”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就是在火灾现场恢复过程中,厂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极为深刻。所以,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发生。

3.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指导文件。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对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4、结束语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涉及面多,操作难度和实际阻力有时还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管理出版社,20__年

2、《灭火基础》,公安部消防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__年

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依法从严治警方针,按照“管理要严格、秩序要正规、事故要减少、部队要稳定”的总要求,加强科学宏观指导,全面实施综合治理,改进管理方式方法,着力提升部队正规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年全县消防部队无亡人责任事故、无违反“五条禁令”事件、无违法违纪案件、无失泄密事件、无自杀事件,确保部队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安全防事故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大队成立“安全防事故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刘惠纯、吴建成

成员:李双明、雷宝中、陈建平、李忠、易柏还

领导小组在大队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大队“安全防事故年”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活动内容

1、抓好安全学习教育。主要以总队组编《安全知识考试题库》规定的内容为主,着重抓好以下内容的学习:(1)《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兵役法》、《现役士兵服役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2)《中国人民共同条令》、《中国人民安全条例》、《中国人民警备条令》;(3)公安部“五条禁令”、“四个严禁”、《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五个严禁》、《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公安消防部队兵员管理规定》、《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公安消防部队事故防范细则》、《公安消防部队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规定》、《公安消防部队官兵、营区管理规定》、《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4)《省公安机关禁酒暂行规定》、《省消防部队安全管理工作“十二条铁规”》;(5)近年来全国及我省消防部队典型事故、案件案例。

2、开展安全竞赛活动。突出人、车、酒等重点环节,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消除隐患,堵塞漏洞,严防各类安全问题。围绕车辆安全、执勤安全、训练安全等重点问题,组织对查互检,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探索实在管用的路子和方法,加强分类指导,总结和推广一些先进经验。支队将从检查督导入手,采取“三纠”方法,即官兵互纠、连队自纠、门卫随纠方法重点加强对部队管理“三松”、制度不落实、安全工作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私自离队、逾假不归、夜不归宿、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倾向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对部队松散问题严重的单位适时进行集中整顿。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标语等手段进行宣传,积极开展“文明带兵、文明服务、文明值勤”和“读好书、唱好歌、做好事”等活动大力营造文明养成良好氛围,支队将每月树立一批秩序正规先进个人,每季度评出一个“四个秩序”正规中队。

3、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认真贯彻部消防局即将下发的《公安消防部队安全文化建设意见》,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约束等作用,全面培养、提升官兵安全文化素质、安全行为意识,形成人人想安全、处处保安全、时时抓安全的主动预防新格局。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主题板报评比、《安全条例》演讲比赛、安全知识网上普考、“读安全书、唱安全歌”等活动,充分调动官兵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要在营区宿舍、车库、走廊、训练场等场所,悬挂安全宣传标语,张贴安全提示用语,设立安全工作警示牌,设置安全训练提醒台,时时、事事、处处提醒官兵重视安全、远离隐患。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安装车辆驾驶员安全语音提示系统,告诫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控制车速,安全到达。

4、抓住安全防范重点。在防范类型上,着重预防灭火救援事故、业务训练事故、车辆事故、违反“五条禁令”事件、刑事案件和政治事件、失泄密事件以及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装备财产损失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其他事故、案件和事件;在防范对象上,着重抓好执法监督人员、人财物管理人员和小远散直单位以及单独外出人员的教育管理;在防范时机上,着重加强部队执勤训练、灭火救援、节假日、八小时以外、季节气候变换、补退选期间和担负重大消防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5、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平台,通过GPS车辆卫星定位、远程教育视频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部队可视化、实时化、全天候的监管。支队将成立督察队伍,落实督察组织和工作职责任务,建立督察工作长效机制,加大督察访查力度,坚持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评比。对督察检查中发现的苗头和隐患,坚持“五不放过”原则(即问题不揭露不放过,原因不找准不放过,责任不查清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及时整改和纠正并予以通报。

6、完善安全工作制度。一是安全形势分析讲评制度。大、中队每月,班每周必须分别召开一次队伍管理形势分析会、安全工作形势分析会和安全例会,特别是在任务转换、人员变动、季节变化、装备更换以及组织重要活动、重大行动等场合和时机,必须及时开展“形势教育”,预先进行安全分析和预测,针对可能发生问题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以及可能发生的违纪事故和案件种类,制定预防预案和防范措施,力争把各种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安全工作跟踪提醒制度。严格一日生活制度,实施安全工作的跟踪提醒制度。日常工作必须提出安全要求,早操时由带操干部负责、教育时由主官负责、军事训练时由组织干部负责、日常执勤及灭火救援时由值班干部负责,每晚必须查铺查哨、节假日必须晚点名,做到事事有提醒、日日有讲评、月月有总结。三是安全工作提示督导制度。大队部署各项工作必须提出相应的安全工作要求,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工作提示,并全程监控。要坚持营门值班双岗和营区巡逻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对八小时以外人员管理上实行“三控一管”,对临时外出人员严格实行“两证一条”管理,确保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在纪律中,人人都在管理中,确保部队内部安全稳定。四是安全工作教育培训制度。每半年参加一次支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执勤训练、灭火救援安全知识由李忠负责、车辆装备安全知识由易柏还负责。大队每季度、中队每月必须组织两次以上安全常识教育,执行专项任务必须集中进行安全教育。五是安全工作检查汇报制度。中队每周、大队每月至少向上级报告一次部队安全管理情况,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的安全工作部署必须纳入大队党委会、中队支部会上进行讨论决定。大队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执勤车辆、器材装备安全检查,检查及整改情况必须登记并由主官签名,列入支队年度工作检查内容。六是安全工作考核评比制度。大队每季度对本单位进行一次安全工作考核,并适时组织对中队各班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比,表扬先进,惩罚后进。七是安全设施保护保障制度。大队要切实加大投入,完善安全设施,改进安全条件,在物质上为安全工作提供重要保障。要切实加强对视频监控、GPS和公安网络系统的维护运用。要在营区大门设立明显的“军事管理区”标示牌。

7、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大队军政主官将与支队签订《“安全防事故年”工作责任状》,明晰职责,敦促落实;适时召开部队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分析形势,部署任务;严格落实《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严格事故案件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奖惩激励机制,把安全工作责任制同奖惩挂钩,奖优罚劣,赏罚分明。必须成立以大中队主官为首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班必须设有安全员,继续推行每周星期三晚上的“安全例会”制度,班对安全工作进行小讲评,连对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查问题、找原因、寻对策,制定行之有效措施,牢牢把握安全防事故工作主动权。大队军政主官要切实履行好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责任倒查追究制度、事故案件报告制度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安全防范工作责任状,逐级抓好落实,努力形成一个“人人有责、层层履责”的良好局面。

四、方法步骤

从年1月份开始,至年12月份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1月份)。要根据支队方案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重点、目标、举措和标准,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要广泛组织动员宣传,各级领导要亲自动员、亲自宣讲,充分调动广大官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通过撰写决心书,设置宣传橱窗,张贴横幅标语、编发简报专刊,大造声势,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月至11月下旬)。要围绕活动目标,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实施。2月份,集中开展一次“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3月份,结合总队下发的《安全工作学习资料汇编》全方位开展安全知识学习教育。4月份,进行安全知识网上普考。5月份,主要结合“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月”,开展学、查、训、整活动。通过学条令、查问题、训队列、整纪律,强化条令法规意识,深入揭查矛盾,严整警风警纪,着力治松治散,正规四个秩序。6月上旬至7月初,开展“安全在我心中”论文征集和演讲比赛。7月上旬至8月上旬,开展安全短信、安全口诀、安全诗歌征集评比活动,适时召开安全管理工作座谈会。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迎接总队组织的“安全防事故年”活动开展情况对检互查。9月下旬至11月底,主要开展“安全百日竞赛”活动,突出抓好补选退期间部队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12月中旬至12月底)。要采取单位自查与上级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全防事故年”活动进行专项检查验收。支队将组织对每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验收,年底召开全县消防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表彰大会,分析部队全年安全管理形势,表彰全年安全防事故先进单位和个人,部署下年度安全管理工作任务。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一定要从部队建设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保稳定、保战斗力的观念,认清当前部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认清各级党委和领导在加强部队安全管理,推动部队全面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切实增强抓好部队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认真部署,严密组织,切实提高对开展“安全防事故年”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确保活动“内容、时间、人员、效果”四落实,保证各阶段活动内容充实,衔接紧密,不走过场。

(二)抓住重点,明确任务。人、车、酒的管理始终是消防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的重点,更是“安全防事故年”查、纠、整的重点。各单位要以治理“三松”(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为突破口,以解决“三不”(管理制度不落实、工作不落实、责任不落实)为切入点,确保“五无”(无亡人责任事故、无违反“五条禁令”事件、无违法违纪案件、无失泄密事件、无自杀事件)目标的实现。

篇6

关键词:火灾荷载 低组织 公众聚集场所 火灾风险分析 防火对策

1、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的范围及特征

1.1 公众聚集场所

所谓公众聚集场所是指人员密集的单位[1]。公众聚集场所,包括公共餐饮场所、商品经营场所、健身休闲场所、文化活动场所、金融活动场所、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特殊人群场所和人员聚集流动场所等。因此笔者认为,公众聚集场所应指提供公共服务或人员活动密集、向公众开放的建筑或场所,包括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

1.2 火灾荷载

火灾荷载,是指建筑物内可燃物燃烧放出的总热量,它是预测可能出现的火灾大小和严重程度的基础[2];是着火空间内所有可燃材料,包括建筑构件、装修材料、陈设物品等的总潜热能,是建筑物内全部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总燃烧热量[3]。建筑物内的材料和物品种类、数量繁多且不断变化。由于着火空间内所有可燃材料是变化的,特定建筑的火灾荷载可变;单位面积上可燃材料的总发热量相应变化,火灾荷载密度随之变化。火灾荷载值越大,火灾荷载密度越大,越有可能发生火灾,火灾的危险性越大,火灾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1.3 组织

本文对于组织的定义,是指广义的定义,它是按照一定的功能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单元,组织中的人或事物具有一定系统性或整体;其配合关系,严密或松散。

建筑物内按照一定功能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单元,也可称为组织。建筑物内人员组织无序、人员构成复杂、环境情况复杂、物品放置混乱及消防组织管理松散,称为低组织或松散组织。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主要表现为组织内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组织无序、不熟悉环境、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建筑内部结构错综复杂、货架林立、物品放置混乱,消防设施有限、或消防通道堵塞、消防组织管理松散等。

1.4 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

本文的研究对象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特指火灾荷载高或火灾荷载密度大,且人员组织无序、环境情况复杂、物品管理松散及安全工作任务重的公众聚集场所,即批发商场、零售商场、超市等大型或超大型商品经营场所。其特征如下:

(1)特定建筑、场所内的火灾荷载高或火灾荷载密度大;(2)场所使用时间内的人员来源广泛、人流密度大、人群活动无序无组织、人员消防安全素质参差不齐。物质环境情况复杂、物品管理松散及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3)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建筑规模很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十分严重。

2、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分析

2.1 火灾统计数据分析

1997-2005年公安消防部门的火灾统计数据[4],发生在公众聚集场所的商场市场的特大火灾共104起,死亡198人,受伤300人,直接损失75573.50万元。特大火灾中,商场市场各项指标所占比例依次为:火灾起数占77.61%,死亡20.54%,受伤43.35%,直接损失94.75%。可见,公众聚集场所特大火灾中,商场市场特大火灾比较突出,其火灾起数和直接损失居首位。公众聚集场所是火灾频发的场所,其中商场市场尤为突出。公众聚集场所,特别是商场市场的火灾形势严峻,预防公众聚集场所及商场市场火灾,尤其是预防群死群伤、损失巨大的特大火灾发生,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2 几起典型案例分析

1993年2月14日唐山市林西百货大楼火灾,火灾原因包括火势发展迅猛、商场装修材料燃烧产生大量有害有毒烟雾,现场秩序混乱,缺少有组织的疏散和疏导,火灾报警迟缓,错过灭火救援好时机等。火灾原因包括施工人员无证违章作业,商场内堆放大量海绵制品和化纤制品,商场消防管理混乱,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报警不及时等[5]。1996年4月2日香港油麻地嘉利大厦火灾,火灾原因是地下电梯槽内电焊火花引起[6]。1996年4月2日沈阳商业城火灾,火灾原因包括不具备消防条件违章营业,先天具有火灾隐患,商场消防责任不明确,管理较为混乱,值班值守制度没有严格落实等。2008年1月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钱塘江路德汇国际广场火灾,该商场属于综合批发市场,易燃易爆品多,导致火势迅速纵向蔓延并立体燃烧。虽然大楼安装了较为完备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烟温感应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隔断防火卷帘、灭火器、室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但由于火势过猛,这些消防设施只是杯水车薪。

2.3 火灾原因分析

结合以上公安消防机构的火灾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商场市场火灾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其发生的原因众多,并且经济和社会进步不断变化。主要原因包括:

(1)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包括人为纵火放火,儿童、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玩火柴、打火机,燃放烟花爆竹,吸烟、乱扔烟头或火柴杆,使用烟火不慎,停电时使用蜡烛照明或动用明火寻找东西,施工或无证人员违章进行电焊气焊作业,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电烙铁后忘记切断电源、搁置在可燃基座上;余热未散温度过高便立即装入可燃包装内等。

(2)电气原因。电气原因包括违规使用电器,线路年久失修、绝缘破损发生漏电或短路,线路导线连接接触不良、使用时间过长,线路缺乏维护和检修,线路上超负荷接入大功率电热设备并长期过载运行,移动灯具的插头和插座接触不良,使用电热杯电炉电褥等电热设备长期通电或忘记关闭电源等。如1998年七台河市秋林公司火灾,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公司1层西部小家电部第10节柜台处日光灯长时间通电,镇流器产生高温引燃木制柜台。

(3)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包括因雷击、地震、自燃、静电等。如1996年湖州市东街综合市场火灾,火灾原因是市场3层小百货摊的一次性打火机自爆引起。

(4)其他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动物咬损电器线路,如2000年宝钢炼钢部转炉一分厂火灾,火灾的主要原因是3#转炉电缆竖井内地面处的电缆因小动物咬损发生故障,产生高温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

3、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危险及危害

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主要包含批发商场、零售商场、超市等大型商品经营场所。这类场所一般功能多样、摊位众多、经营复杂,百货区、超市区、购物区、休闲娱乐区、餐饮区、办公区、停车区等,几个相同区域或不同区域连成一个整体,包括营业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员可以在各区域间自由流动。一类功能区又细分多个功能区,如购物区细分为化妆品区、皮革区、珠宝区、电子产品区、服装区、鞋帽区等等,不同的区域有许多摊位或柜台,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经营特点。区域不同,内部放置物品不同,装修不同,火灾危险性不同,消防管理难度不同。其火灾危险性及危害性表现为人员组织无序,容易威胁人身安全;环境情况复杂,容易造成火势蔓延;物品管理松散,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安全工作任务重,容易妨碍灭火救援。

4、控制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危险性的措施

通过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尽可能保障防灭火设施设备的可靠有效,从而降低建筑火灾风险,减轻火灾荷载,促进人员有序组织。

(1)消防工程设计施工控制。在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中,必须做好项目选址、建筑布局和设计工作。根据城市区域规划,合理确定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水源及消防车道等。做好建筑结构防火设计,墙梁柱及楼板吊顶等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防火设计、材料选择及工程施工。严格控制防火分区面积,合理布置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等,做好各类竖向井道的防火封堵及防火分隔。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建筑变形缝、伸缩缝进行防火处理。合理布置疏散走道及楼梯和安全出口,划分防烟分区防火分区,做好防烟系统、排烟系统、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与施工。根据建筑实际情况做好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施工,以及建筑内可能产生的火灾类型选择安装合适的固定灭火设施、配置移动灭火器材等。消防工程施工中,严格施工设计、施工现场、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管理。

(2)消防工程监督管理控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严把消防工程验收及备案抽查质量关,严格监督中介服务机构的消防设施及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评价,宣传消防安全法规法纪,各级消防机构严格检查,认真整治各类火灾隐患,加强消防安全专门培训及教育。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及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3)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控制。实施防灭火设施的专业维护管理,定期开展系统功能试验,保障建筑消防设施专业维护的人财物投入,加强维护消防技术队伍建设,规范维护保养工作,保障维护保养质量,完善消防设施档案管理。

(4)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将灾后对第三方的赔偿责任转移到承保公司,提高建筑所有者或经营者抵御火灾风险的能力。保险公司将火灾公众责任险的费率与建筑消防设施配置的完整程度、产品质量、运行状态等硬件设施,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等挂钩,可以使建筑所有者或经营者有消除经营场所的火灾隐患的积极性,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系数。

5、结语

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具有火灾荷载高或火灾荷载密度大、组织程度低的特征,火灾形势严峻、发生火灾的原因众多,火灾危险性及危害性大,需要从消防工程设计施工、监督管理、设施维护和火灾保险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建筑火灾风险和火灾载荷,促进有序组织化管理,促进火灾防范和保障安全管理,安全经营,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公众聚集场所防火: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2]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3]刘方,廖曙江.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

[4]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年.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紧紧围绕消防安全工作,在区委、区政府、上级消防机关和我镇党委政府领导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消防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我镇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强化消防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全镇人民的安全意识和火场自救逃生能力,进一步完善消防装备和设施,确保我镇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稳定,保障全面无特重大火灾的发生。

三、全年主要任务和措施

消防每月例行一次安全检查,查出隐患,立即整改;对到期(报废)灭火器材进行更换、购置、灌装;保障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消防安全疏散标志、消防设备处于正常状态;严格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自查、定期检查相结合的防火检查制度,定期测试维护消防设施,及时发现整改火灾隐患,严格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出黑板报,发放宣传单,条幅、宣传画等形式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防火技能和逃生技能;定期开展消防预案演练活动;健全组织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及职责,完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检查巡查、用火用电管理、重点部位管理、火灾隐患整改、消防档案管理、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消防安全责任体制。

每季度工作任务如下:

(一)、第一季度工作

1、狠抓今冬明春防火工作,组织各单位、各村(社区)自觉进行隐患自查工作,同时做好春节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

2、与各单位、各村(社区)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3、认真总结和分析,继续探索消防安全工作新思路,把消防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到底。

(二)、第二季度工作

1、四月份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消防安全学习培训,认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考核达标上岗;

2、开消防安全成员例会,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下达下半年工作目标及要求。

(三)、第三季度工作

1、督促各单位把夏季消防安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经营安全;

2、组织消防安全大检查,全面检查制度、消防队伍建设及消防设施情况,排查隐患,及时组织整改;

3、八月份组织开展消防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四)、第四季度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防火工作的宣传,开展以消防为中心的安全检查,全面检查以灭火器材为重点的所有岗位,确保实效和数量;

篇8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处方式设计;消防设计;火灾模型

1前言

如果说纳米技术使新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革命性飞跃,那么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方法将开创消防科技的新局面。

消防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其基于场所类型进行设计考虑;另一种是“性能化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对于解决超越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并将发展成为建筑防火技术领域里一个全球性发展潮流,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各个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然后用已开发出的工程学方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与“处方式”设计相比较,性能化设计方案更关注是否能够实现“保证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不受火灾烟气影响”这一“目的”,而不是拘泥于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排烟量。性能化的消防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论证,能够提供比之处方式的消防规范更为安全的设计表现效果,比较起来,性能化设计方案具有设计成本有效性,设计选择多样性及设计效果更为优化性的特点。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两个关键点,第一是确认危害,第二是明确设计目标。具体来说,它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物内人员特点,建筑物内部操作方式,建筑物外部特征,消防灭火组织特点等。从而针对每种危害或者每个设计区域选择设计方法及评估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针对建筑物结构类型、相应的层高及面积的限制,同时提供了更加灵活而有效的设计选择性。

性能化消防设计包括确立消防安全目标,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要求,分析建筑物及内部情况,设定性能设计指标,建立火灾场景和设计火灾,选择工程分析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及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因此计算的工作量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需要量非常大,往往需要采用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等分析和计算工具。

3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流程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4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

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

构件耐火的性能化设计是从建筑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分析建筑构件在火灾中的反应,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火灾稳定性,从而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其性能化设计准则是:火灾持续时间小于构件的耐火时间。

5国内外性能化设计应用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firesafety

design

method,以下简称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以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性能化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工作。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英国于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确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新西兰1991年的建筑法案对建筑监督立法体系进了彻底调整,于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于1993年强制执行。1993~1998年,继续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五部分。

瑞典于1994年了新的包含有性能化设计内容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澳大利亚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规范》(《BuildingCodeof

Australia》,简称"BCA"),并自1997年7月1日起,在各州政府陆续推行。

巴西于1999年颁布了新的《钢结构防火设计》和《对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两部标准。这是南美首次制定的建筑标准,由SaoPaulo大学、Mi—nasGerais大学和OuroPreto大学编制。标准中引入了如时间计算方法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其他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等性能化的新概念,允许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根据其火灾荷载、建筑物高度、建筑总面积以及灭火设备的安装与否等条件确定,而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做要求。

日本政府于1998年6月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了修订,引入了一些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内容,并于2000年6月施行;另外,还于2003年8月开始对《消防法》进行修订,计划于2005年施行。

加拿大于2001年了性能化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其要求将以不同层次的目标形式表述。

美国也于2001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

目前,已有不少于13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和美国)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规范和基于规范结构形式下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也正在加紧性能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和性能化设计规范的制定。公安部所属消防研究所承担了几项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如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承担的“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和制定,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承担的“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评估技术研究”等。

6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是一个逐步过程

尽管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点,作为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基础一“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不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部门的人员都不太了解这种新的设计方法。

有人曾对美国、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建筑管理人员在对待性能化设计和处方式设计在能否保证建筑消防安全,以及火灾模型是否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的态度进行了一个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半数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性能化设计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三分之二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处方式设计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认为火灾模型不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调查结果参见表1。

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对性能化设计技术还存在一个从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到最终肯定的意识转变过程。

另外,对于采用性能化方法设计的建筑,如何正确地评估其消防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待解决。

7展望

性能化消防设计已成为世界性建筑消防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并将产生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目前还有许多人不太理解和排斥使用它,但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肯定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行列中来。据日本方面的统计,采用性能化方法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也应该加快性能化规范及配套技术的研究步伐,充分发挥性能设计的优越性。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促进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

(1)加强各种火灾预测模型和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拓展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空间。

(2)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究,规范材料性能参数,建立和完善消防数据库,提供准确的性能化指标,为性能化应用积累基础性数据。

(3)深入研究火灾规律、火灾情况下建筑内人员逃生规律和构件变化规律,为各种火灾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拓展计算机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4)积极向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介绍性能化设计方法,使他们从认识、理解并自觉接受性能化设计方法。

(5)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性能化设计指南,使建筑设计师能尽快地掌握性能化设计方法的使用。

(6)制定性能化消防设计规范,为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田玉敏.论“性能化”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7).

[2]肖学锋.发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5).

[3]SFPE性能化消防分析和设计工程指南.

[4]倪照鹏.国外以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规范研究综述.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10).

[5]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2001.

[6]T.Tanaka.性能化消防案例设计标准和用于评估的FSE工具.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

[7]卢兆明.香港性能化消防规范的应用情况.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2002.

篇9

一、工作目标

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依法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切实将公共消防安全治理转化应用到社会面火灾防控现实工作中,确保全局不发生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确保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不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事故,为全国、全省、全市“两会”以及重要节日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时间及步骤

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至2018年3月31日。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12月1日前)。各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对本部门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进行部署,将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做好本部门内部火灾防控工作的组织发动和部署落实。

(二)组织实施阶段(全国“两会”闭幕前)。各部门按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开展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定期组织调度研判。办公室将适时通报情况,统筹推进,及时反映各部门的工作动态。

(三)总结阶段(2018年3月31日前)。各部门对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研究建立长效机制。

三、组织领导

县**局一把手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办公室主任,***、***、***、***、***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定期通报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协调综合治理有关工作,联合开展督导检查。

四、工作任务

(一)做好办公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谁主管、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办公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对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易引起火灾的部位认真排除隐患,做到“人走断电源、吸烟后断火源”;督促各各股室工作人员严格落实防火措施,提高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的自觉性。禁止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放置杂物,对达不到消防安全的必须立即清理和整改。按照安全防火标准配备灭火器材,严禁在办公场所乱拉临时电线,乱设临时插座,严禁使用易漏电、短路的电器,严禁在档案室、资料室内吸烟,严禁在办公楼内存放、使用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危险品。

(二)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消委会通知精神,增强系统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针对冬、春季火灾的特点,广泛宣传防范火灾的措施,普及防火、安全疏散和自救逃生知识;深入剖析典型火灾案例,对系统工作人员进行普遍的消防安全管理教育和技能培训。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在认真分析和研究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务必要高度重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总要求,进一步落实好行业监管责任,全面加强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切实将各项火灾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篇10

  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学生在校安全案件占了很大比例。仅今年1至2月份,在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接手的73件未成年人案件中,涉及学校类的就有18件,其中学生在校受伤或死亡的案件有16件。在对校园安全案件的分析调查过程中,张雪梅律师看到,不少学校在安全方面存在严重隐患。   多发的安全事故、复杂的法律纠纷,使校园安全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校园伤害事故最易怎样发生?在对全国10个地区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进行调查后,发现:游戏和运动中受伤害居校园伤害之首。在抽样调查的学生中,在游戏和运动时受伤的比例最高,回答“经常”或“偶尔”的选择率为53.6%。另外,最容易发生伤害的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学校门卫制度安全隐患最高。   根据自己接手未成年人校园安全事故案件的经验,张雪梅律师认为这项调查的结果准确程度很高。结合媒体所报道的案例,她对学校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剖析:   2003年12月26日凌晨,北京顺义区一所体育中专的学生宿舍突然发生火灾,7间房屋被烧。2002年5月27日,河南省获嘉县中和镇某中学教学楼遭到雷电袭击,致使28名学生不同程度被雷电击伤。   张雪梅说,不完善的安全制度、无效的安全教育是这些校园安全事故产生的土壤。根据调查,在第一个案例中,起火的宿舍是一排用泡沫板和保温板建成的简易平房,里面既没有灭火器材,也无消防栓。这暴露了消防意识在不少学校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第二个例子中,教室的窗户是铁质的,但学校没有采取防雷措施,导致了学生被雷击伤。   张雪梅建议,为有效预防校园伤害事故,学校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制度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对校门的管理,是防止学生受到校外人员伤害的第一道防线。具体管理时应该做到:校门设专人值守,建立昼夜值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本校学生、教职员工出入校门一律出示证件或佩带校徽;校外人员进校要履行会客登记手续,严格限制与学校无关人员进入学校。   学生宿舍安全制度。要设专人负责管理住宿学生的生活和安全保护;学生宿舍要临近管理员办公室;宿舍区设医务室;宿舍门窗和生活设施符合安全标准、锁具牢固;宿舍内设置学生贵重财产保险箱;宿舍内防火防电设施齐备;学生外出请假。   校舍及校内设施安全管理检修制度。包括对校舍、场地、校内设置的旗杆、种植的树木、教室的电灯、门窗、玻璃、教具、学具、实验仪器、体育设施等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确保使用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采取警示措施或停止使用。   防火制度。学校内在每一楼层,每一排房都应当配备消防设施,并组织学生学习消防知识和进行演习。   安全教育制度。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对教职人员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