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的优化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考核的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绩效考核的优化

篇1

【关键词】绩效考核;公平性;优化分配

2005年,我国卫生部首次将绩效管理作为考核和评价各级医院的重要指标,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引进促使医院加强内部建设,优化医院内部管理和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效能和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院快速、持续发展。但是,当前医院绩效考核的分配制度普遍存在缺乏多向性和竞争性,分配制度只有单一的财务方式,造成医院的经营和发展严重不协调。如何优化分配制度,提高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每个医院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分配制度的原则

1.提高分配制度的公平性

公平性是分配制度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必须具备的特征,不具备公平性的分配制度将失去分配制度应有的价值和作用。随着人们追求实现自身价值需求和愿望越来越强烈,提高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可以平衡医院职工的心态,提升职工工作的特请。因此,优化医院分配制度必须提供分配制度的公平性。从当前来看,公平性也是医院分配制度主要问题之一,医院职工的薪酬制度没有形成有增有减的局面,而是只增不减。虽然部分医院对等级制度进行一些改革,并通过设置奖金分配项目的方式改善分配制度不公平情况,但是医院至改革等级制度,并没有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改革,绩效考核问题重重,造成医院分配制度的不公平情况依旧严重,严重影响了许多职工工作的情绪和态度。

2.双赢原则

优化分配制度要实现医院和医院职工的双赢,众多的历史经验证明,由领导阶层单独领导的改革往往难以取得成功,因为在改革前没有加强和基层员工的沟通和要求,领导阶层不了解基层员工的实际需求,改革后的制度也难以满足基层员工的需求,改革也难以实现其目的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改革和优化分配制度时以双赢原则为指导,积极听取医院基层职工的意见和看法,从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和满足医院职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做好分配制度的改革和优化。

二、优化分配制度的对策

1.完善分配模式

传统分配模式已创造的经济效益为标准,这是一种片面的分配方式。分配模式不仅要反映出经济效益,还要反映出以医疗和工作的质量、业绩、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形成一种以综合评价体系为主、经济效益指标为辅的分配模式和制度。既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内部分配制度要建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并中综合考察职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虽然这种绩效体系将成本核算纳入考核范围,但是这种绩效考核体系下的奖金分配模式并不以经济收入为主,而是以绩效考核为主。医院可设置专门的奖金分配管理小组或办公室,有小组或办公室统一负责核算职工的奖金,再根据核算的结果发放奖金。

2.科院两级核算

首先由医院对每个科室进行首次核算,医院核算结束后,科室内部在进行第二次分配,医院在科室内部二次分配时要给出指导性建议,方便统一管理每个科室的分配情况。第一次核算由医院进行,医院的经管办在分值制原则下,综合考虑成本核算结果和其它考核指标核算出每个科室的奖金总额。每个科室在效率有效的情况下,对医院分配的奖金进行第二次分配。效率优先原则的依据为职工的工作量和业绩,同时还要兼顾职工的知识、管理、劳务、医德医风、医疗质量等一系列要素来分配。分配的原则可由每个科室的关系小组成员集体决定,但是要在医院的监督下进行。第二次分配是各个科室的管理人员根据职工的个人表现、工作任务以及其他情况来奖励职工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科室内部竞争,形成争先创优的局面。但是,这种方式也容易走向极端,在科室内产生不良的恶性竞争环境,影响科室员工的团结。因此,二次分配的还需要考虑到维护科室职工的关系,为科室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科室管理人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既不影响科室成员关系和照顾职工个人贡献的基础上做好二次分配。

三、分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医院在分配时不能直接将员工和科室为医院创造的经济效益作为标准,即医院的分配制度不能简单地以成本核算为标准。还需要考虑到职工和科室创造的社会效益。例如儿科和康复科等门诊科室,这些科室的经济效益不高,但是创造的社会效益却非常大,如果仅仅采用成本核算的方式来考核这些科室的绩效显然不公平。如果这些科室的职工付出得不到回报,职工工作中的积极性会受到严重地打击。如儿科,儿科的收费低于其它科室的价格,但儿科的职工工作量却很大,但是造成儿科收费低的主要原因不是医院,而是社会。因此对这些科室不能以经济效益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而是要设置专门的绩效评价标准来考核职工的工作,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四、结语

优化分配制度离不开医院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医院要根据医院的特点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优化分配制度,激发医院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争先创优的局面,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为医院发展增添更多的活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选择业绩评价标准,全面评价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对电信企业的一种挑战。业绩评价系统在制订战略、评估企业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给管理人员付酬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是,现在国内的绝大多数电信企业还是基于上级公司下达的统一考核指标(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给各省公司的考核指标体系)。这样的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被人为分割成按各个部门的考核指标,部门间的指标缺乏沟通和有效的联系;另一方面,全国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不能顾及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带来的市场需求差异,企业无法从中发现真正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另外,很多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在现有的考核指标体系中无法反映出来,例如客户满意度,员工素质,企业运营效率等。可见,电信企业现有的考核指标体系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合理调配资源,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引入平衡计分卡优化业绩考核办法

全面评价电信企业业绩,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引入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的管理方法,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业绩管理工具,将企业战略、公司管控、业务流程、组织与人力资源等要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四个层面重新设计电信企业战略业绩评价体系,引导公司战略有效执行。

(一)新业绩评价体系的几点考虑

1.新评价体系不仅要包含财务指标,也要包含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等维度的指标;

2.适当增加考核指标的数量;

3.增加过程性控制指标。

(二)指标体系设计

1.财务类指标

(1)经济增加值(EVA):EVA无疑应该成为财务类指标的首选,因为该指标能全面、深入、定量地反映和揭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EVA=NOPAT-IC×WACC

NOPAT――税后净经营利润

IC――占用资产或投入资本的平均数

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从EVA的公式可以看出,提高EVA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利润,体现公司业务运营能力;二是降低资产规模和改善资本结构,体现公司资本运营能力。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引入标志着对业绩评价已从利润观念转向价值观念,促使企业经营模式逐步从利润主导模式转向价值主导模式。

(2)自由现金流(FCF):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随着电信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自由现金流指标对公司日渐重要,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指标,必须在业绩评价指标中体现。

(3)收入及其结构:中国电信行业重组后,电信市场目前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实行寡头垄断,三家运营商都实现了全业务运营,各运营商在关注收入总量的同时,都开始关注收入结构。在电信企业的转型期,移动收入和增值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关系到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甚至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基于此,笔者建议在收入指标考核时要同时关注新兴业务占总收入比重和总收入的增长率两个维度进行考核,并给予较大的分值权重,毕竟收入规模是公司发展的基石。

2.客户类指标

(1)客户离网率:这是反映企业客户保有能力最直接的指标。

(2)市场占有率:主要从总量用户的市场占有率和增量用户市场的市场占有率来进行考核。

(3)客户满意度:直接使用现行办法中有关客户满意度指标。

3.内部运营指标

(1)资本性支出占收入比:这是对资本性支出控制的总量指标,特别是前几年出于基础网络建设的需要,各家运营商资本开支增长都非常迅猛,随着网络的不断完善,需要强化对资本开支的控制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2)资本性支出结构:资本性支出结构控制对于电信企业转型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可以在资本性支出总量控制基础上,一方面限制传统投资比重、另一方面要求确保转型投资比重来实现。

(3)网络资源利用率:网络资源利用率在实际工作中一直是衡量网络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如交换机实装率、线路实占率、宽带端口利用率等指标,网络资源利用率指标作为资源调度和投资方向指引,对于电信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4)收入EBITDA率:这是控制付现成本总量的指标。在收入低增长的情况下,为保证利润的适度增长,付现成本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从严控制付现成本变得非常必要。

(5)付现成本结构:付现成本结构性调整和优化相对于总量控制的难度更大,电信企业高人工成本成为越来越重的负担,为了获得市场,营销成本增长越来越快,但营销成本使用效果的控制则比较薄弱,网络维修费用在总成本紧张的情况下被挤占的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网络运行质量。

4.学习和发展指标

(1)组织机构及人员结构:随着电信企业产品与业务、网络与技术的转型,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必须要进行相应调整。

(2)员工培训:系统地、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考核员工受训人数、培训时长、培训内容,关键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考试来检验培训的效果。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管理班主任机制 ;绩效工资

班主任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班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责任者,是班级组织建设的协调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德育、班级建设、学习管理、生活指导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不可或缺的而一部分。这也体现出班主任工作的纷繁复杂性,因此,班主任工作业绩的衡量与绩效的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严重挫伤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也束缚了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因此,优化中职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势在必行。笔者根据本校的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如何优化管理班主任的考核机制:

一、中职管理班主任考核机制存在的制约因素

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往往考虑到生源的问题,因此学生中文化底子差的学生较多,他们在初中阶段大多都养成了散漫、学习积极性差、自我中心意识不强等不良习惯。所以,对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无疑是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班主任所面对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因此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不能拿一把尺子进行衡量。同时,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尤其是中职学校,所选聘的班主任因为教育背景、成长经历、认知水平、教育理念、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因此管理班主任考核机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需要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一)班主任差异性的存在

根据大连经贸学校的实际,本校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大致有两种教育背景:一种是有师范教育背景的教师,另一种是无师范教育背景教师。前者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能从实践中总结、探析学生的心理意识的变化、行为习惯的改变、道德品质特征的形成,并且能够针对学生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与方法,引导学生向号的方向发展,并且能够进行跟踪调查,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主管与客观原因;后者则缺乏相关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知识,其中根据调查显示,本校的班主任队伍中因为本校发展现状的需要,一部分班主任是来自企业的管理者,源自于他们曾经面对的对象不同,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常凭借个人经验、社会共识以及企业模式的规章制度来要求学生,缺少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的认知理论知识的支撑,两者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二)班级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由于中职学校各个班级的专业存在差异性,尤其是一所综合性的中职学校,其所包含的专业达到二十几个,各个专业之间的男女比例以及城乡比例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以本校实际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女生率为100%,而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的班级男生率为100%,而且98%以上的为农村学生,影视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学生80%为城市学生。男女比例与城乡差别在班级管理难度上就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而即使同样是女生班,在管理上也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不一样的,而且很难来判定投入时间和经历的比例。如果制定和实施无差别的管理班主任考核机制,势必会影响到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三)学生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学生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自我约束能力、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城乡背景、学习态度、是否为单亲家庭等方面的不同存在差异性,而由这些差异性形成的一个班级在入校时的初始状态存在差异,它会对班级管理难度和管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学生个体差异性越大,班级不利因素越多,管理难度就会越大,班主任的付出也会越多。因此,在考核管理班主任的工作时,应更加充分地考虑班级之间客观存在的种种差异,多角度正确衡量和考核班主任的努力与付出, 重视各种差异对班主任工作产生的影响,创建更加客观、公平、公正的管理考核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职管理班主任考核机制构建的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由管理班主任考核机制存在的差异性可分析,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要尊重班主任、学生差异性和班级差异性,按照学生年级、专业、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和体系,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二)制度性原则

由于中职班主任每天所面对的工作对象的差异以及与工作任务的纷繁复杂,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机制应该制度化、责任化,不仅应考虑到学生与领导对班主任的满意程度,还要考虑到班主任自身以及班主任之间的自评与互评环节。健全管理机制,制定《班主任行为规范》、《班主任量化管理考核方案》、《班主任考核末位淘汰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强化班主任的责任、创新意识,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增强班主任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三)实效性原则

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要重实效,要从学生的品德形成、行为养成、学习成效、个性发展以及班级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估,采用总量分析和过程监控相结合的办法,减少事务性、个别性考核内容,使班主任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注重学生的长远利益,尤其是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学生与社会的顺利接轨等,而不是眼前得失。

三、中职优化管理班主任考核机制的策略研究

班主任工作考核要与学生量化考核相关联,但不能完全依赖后者,应当自成体系。根据考核体系的繁简程度,可以用考核客体与主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客体主要由班主任师德师风、履行职责、教育能力和班级成绩4个条目组成。考核主体由班主任本人、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学生科科长、主管校长组成。

(一)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构建的要素

1、考核评价主体的选择关系到考核评价的效果,因而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应由与班主任工作相关的部门组成,主要分为:(1)主体性评价主体,包括班主任、班级学生。(2)主体外延性评价主体,包括家长、相关任课教师和团队领导。

2、考核评价客体要实现对班主任工作全面、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价,就必须采用发散式的考核内容,既体现班主任工作的客观绩效,又体现其主观能动性;既反映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的成果,又体现班主任自身的品质与能力。因此,可以从“德、勤、绩、能”几方面着手,以师德师风、履行职责、工作能力和班级成绩4 个要素加以体现。

(二)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构建的内容

明确考核主体与客体后,就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与条目。从时间上讲,一般以学期为单位;从类别上讲,要按照班级年级、学生性别、专业等标准进行分类考核,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反映班级差异性;从内容上讲,考核内容宜“细”不宜“粗”,充分尊重班主任工作。

(三)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构建的意义

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的构建与实施能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班主任工作绩效,能为班主任评优、晋级、奖励、津贴发放等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减少人为误差,有利于消除因班级差异给班主任工作考核造成的困扰,实现班主任工作考核的公平、公正、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促进工作的积极作用。总之,作为中职学校,我们在注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同时,一定要避免将班主任工作与学生表现直接挂钩,以宽泛、全面、合理的标准对班主任创造性劳动进行有效评价,从而更好地发挥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其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促进学校工作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林.如何对班主任实行“差异化”考核.职业教育.2007,10

[2]沈文英.360度评估法在高职校班主任绩效考核中的运用.中国西部科技.2008,7

[3]巩航军,周静.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价.交通职业教育.2003,2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探索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被逐渐认识到,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核心,也是重点和难点。我国的事业单位体系非常庞大,近年来,事业单位的聘任制度、岗位设置制度等有了进一步发展,绩效考核也成为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能使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差异和不足,使员工各尽其才,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管理。因此,如何加强绩效考核的效果是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是指事业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准综合评价员工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政治素质等,根据评估结果对员工进行奖惩、教育培训、工资调整、职务调动或辞退等管理活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还能发现员工的不足,通过绩效考核结果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对员工进行激励、约束、指导、帮助,从而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费是由国家财政提供的,就造成绩效考核趋于形式化,没有取得该有的效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事业单位逐渐趋于劣势,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成为使用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对考核工作重视不够,考核方法落后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往往更加重视业务工作,而忽略绩效考核工作,严重影响了绩效考核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模式比较统一,指标设计不够细致,各部门之间的考核没有可比性,导致考核结果失真,严重影响了员工参与考核的积极性,致使绩效考核的效果无法发挥。

(二)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过于笼统

当前,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内容没有量化指标,考核内容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由于事业单位的员工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和技术工作,工作内容没有明确的流程,导致工作成绩很难进行量化,很难对这种比较复杂的劳动成果进行合理有效的考核,考核结果主要集中在“称职”和“基本称职”的层次,工作业绩差别大的员工基本享受相同的待遇,基本不能实现奖惩激励作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长期下来,有些单位就把绩效考核当做例行公事,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就逐渐被忽略,最终使绩效考核呈现程序化、形式化的现象。

(三)考核结果受领导意志左右,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

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主体是被考核者的上级,考核结果基本是领导意志的反映,这就给考核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导致考核结果缺乏公平、公正性,严重削弱了绩效考核的实际意义及其该有的价值。另外,考核结果一般不与被考核者的奖惩挂钩,忽略对平时的考核,年终考核就与员工的平时工作相脱节,导致员工与工作的关系就不能有效协调起来。

(四)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除了考核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外,对考核结果也没有做该有的反馈,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是通过发绩效考核表的形式进行考核,缺乏与员工的交流,绩效考核不能有效帮助员工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技能。

三、强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效果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绩效考核的认识

绩效考核的初衷是奖优惩劣、优胜劣汰,事业单位要改变传统的绩效考核观念,树立先进的绩效考核理念,落实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真正改变传统的“铁饭碗”观念,实现优胜劣汰、岗位变换、薪资变更,使绩效考核逐渐科学化、规范化,才能有效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为营造优秀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也才能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二)明确绩效考核内容

尽管一些规定章程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内容作出了说明,但还是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要根据职工岗位的工作职权和工作目标建立绩效考核指标,根据重要性、可比性、匹配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把各项工作量化形成考核指标,明确考核细则,加强对员工的日常考核,加强对数据的采集、分析、统计,把平时考核的数据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有利于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只是手段,通过考核来吸取经验提高员工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必须加强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评价和反馈工作。在考核工作完成后,要根据考核的数据及时分析、总结经验,认识到不足,才能有效改进工作。另外,通过考核结果还能了解到职工队伍的现状,根据职工的优势和劣势分配调整岗位,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提高单位的效益有重要意义。员工通过绩效考核的反馈工作,也能更好的了解自身与单位要求的差距,才能不断的激烈和鞭策被考核者,改变事业单位员工长期形成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形成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有重要意义,这需要单位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努力。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包括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合理的岗位管理体系、先进的绩效考核形式和考核评价制度。在单位制定好绩效考核制度后,还要加强宣传,使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考核体系中,并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进行变动和调整,从而有效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绩效考核的管理和实效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绩效考核结果对正确评价单位的运营情况有重要作用,也是员工职位和薪资调整的重要依据。因此,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增强其责任感,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信息流;可靠性;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ystem components of digital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system,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flow loop is possible. The path connectivity using two terminal network set algorithm for reliability calcu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series parallel model will be redundant configuration in the system of relay protection, consideration, and eventually establish a reli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method of the digital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general. Finally introduces the model and method of reliability evaluation software, and uses the actual protection scheme to validate the model and methods of reliability evaluation.

Keywords: digital substation; protection system; information flow; reliability;

中图分类号:TM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组成

信息的数字化和通信的网络化是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因此继电保护系统不同于传统变电站由互感器、保护单元和断路器通过点对点方式连接的简单结构,会有更多的元件加入其中。合并单元用于汇集和合并多个互感器的采样数据并以一定的格式编制成数据帧上传给交换机。智能终端作为断路器等一次设备侧的数字化智能组件,在保护系统中主要用于接收保护单元发来的跳合闸和闭锁信息去控制断路器的动作,以及负责采集断路器的开关位置等信息并上传给保护单元。交换机组成的网络取代了传统的二次电缆,成为合并单元与二次设备之间信息传递的平台,有利于各设备之间信息的共享。由于继电保护对各种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有严格的准确性要求,各设备在输出信息时需要附加精准的时标信息,这就需要全站的同步时钟源进行统一对时。

2 数字继电保护系统的信息流与拓扑结构

同步对时信息、以SV 报文形式传输的采样信息、以GOOSE 报文形式传输的断路器控制及状态信息是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中的三类重要信息。

2.1 同步对时信息

同步对时信息回路的起点是同步时钟源,其主要用来接收GPS 或北斗系统的时钟信号,然后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向合并单元、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等设备发送对时信息。现有的变电站对时方式主要有脉冲对时、编码对时和网络对时三种,其中在过程层最常用的是编码对时中的IRIG-B 码对时和网络对时中的PTP(IEEE 1588)对时。当对时方式不同时,其拓扑结构也会有所变化。脉冲对时和编码对时需要专用的对时网络,由

同步时钟源直接通过传输介质与需要对时的设备相连,一般为星型结构或分级星型结构,图1 所示为星型结构。

图1 脉冲对时和编码对时的对时回路结构图

络对时的方式如图2 所示。它需要借助支持网络对时的交换机以及由其组成的以太网,可以单独组网也可以与SV、GOOSE 等报文共用一个通信网,当采用后者时可以有效的减少交换机和光纤的使用。网络对时的拓扑一般为树状路径,对时信息由同步时钟源出发经过交换机组成的网络到达需要对时的设备,冗余度较高。

图2 网络对时的对时回路结构图

2.2 SV 报文信息

SV 报文信息回路起始于互感器,经由合并单元和交换机网络后,最终到达保护单元,如图3 所示,其中交换机网络用虚线表示,是由于采样值传输可采用不同的规约,有些规约只支持点对点传输,不需要交换机网络。目前常用的采样值传输规约有IEC 60044-7/8、IEC 61850-9-1 和IEC 61850-9-2。

图3 SV 报文信息回路结构图

IEC 60044-7/8 采用FT3 帧格式,不支持以太网组网,只能通过串行口实现点对点传输,传输介质一般为光纤或是电缆,由于是非以太网传输方式,其数据传送的延时是恒定不变的,因而采用此规约的合并单元不需要外部对时,同时也省去了交换机的环节,结构较为简单,然而点对点的传输方式将使传输介质的使用量增加,对可靠性产生影响。

IEC 61850-9-1 是为兼容IEC 60044-7/8 而制定的规约,数据内容与后者相同均为固定格式,通讯方式为逻辑点对点的单向广播方式,所以通常也可以不使用交换机,由合并单元通过专用的线路与保护单元相连。然而由于是以太网的传输方式,其CSMA/CD 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将造成传输延时的不确定,所以要求合并单元对发出的信息附以精确的时标信息,这就要求外部的对时网络对合并单元的时钟进行对时。

IEC 61850-9-2 报文所传送的数据是可以灵活配置组合的,采用以太网络方式,可以使用点对点方式,也可以采用交换机组网,从而减少接口和传输光纤的数量,与9-1 相同,由于以太网传输延时的不固定,所以需要同步对时。

2.3 GOOSE 报文信息

GOOSE 报文采用者/订阅者的方式,实现装置间一点对多点数据的快速传递。在继电保护系统中,GOOSE 报文一般作为跳合闸信号、开关位置信息和闭锁信号等信息的载体,在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之间传输,并最终达到控制断路器的目的,

如图4 所示。

图4 GOOSE 报文信息回路结构图

与SV 报文相同,GOOSE 可以采用点对点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组网的方式。前者不需要交换机,但在每个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之间都要用专用的光纤连接,后者更符合IEC 61850 的标准和信息共享的原则,但在网络流量过大时会对跳合闸的实时性产生影响,因此一般赋予GOOSE 报文较高的优先级,从而保证其可靠传输。

3 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如果将传输介质看作节点间的线段,而其他元件看作节点,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可以看作一个连通网络系统,各类信息回路的可靠性可以运用最小路集法计算二端网络连通率。

1)对时回路的可靠性计算。对于需要对时的合并单元、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等元件,只有对时回路保持连通,这些元件才有可能正确工作,因此可以将对时回路的可靠性加入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形成修正后的元件可靠性,如式(1)~式(3)所示。

(1)

(2)

(3)

式中:、、分别表示修正后的合并单元、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的可靠度; 、 和 分别表示同步时钟源分别到合并单元、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的第i 条最小路径;n 表示最小路径的数量。

对于图1 所示星型结构的对时回路,L 只包括1 条从同步时钟源经传输介质到对时元件路径,以合并单元为例此时的修正元件可靠度为

(4)

式中,、 和分别表示同步时钟源、传输介质和合并单元的可靠度。对于网络对时,由于有交换机网络的加入,对时回路拓扑结构将变得复杂,最小路径数量n 也相应增多,但其可靠性计算处理方法同式(1)~式(3)。

2)SV 回路和GOOSE 回路的可靠性计算。这两个回路的区别是待计算的二端网络起始节点与终端节点不同,具体计算表达式如式(5)~式(6)。

(5)

(6)

式中:和分别表示SV 和GOOSE 回路的可靠性; 和分别表示互感器到保护单元和保护单元到断路器的第i 条最小路径。

式(5)为一套保护对应一个互感器的情况,当一套保护对应n 个互感器时,如果这些互感器不是冗余配置,则每条互感器的SV 回路都应保持畅通,其之间应为串联关系,即

(7)

式中,表示第i 个互感器对应的SV 回路的可靠性。

如果是冗余配置,则只要一条SV 回路保持畅通,保护就能正常工作,此时应为并联关系,即

(8)

同样,式(6)为一套保护对应一个断路器的情况,一般断路器很少会进行冗余配置,当一套保护控制n 台断路器时,其之间的GOOSE 回路应为串联关系,即

(9)

式中,表示第 i 个断路器对应的GOOSE 回路的可靠性。

需注意的是,上述路集计算中,合并单元、保护单元和智能终端的可靠度要用式(1)~式(3)对时回路修正后的可靠度所代替。

3)系统整体可靠性计算。由于一套保护需要SV 回路和GOOSE 回路同时正常工作,因此对于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来说两者之间为串联关系,由式(8)、式(9)得

(10)

式中,表示整个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当保护单元冗余配置时,应分别计算每套保护对应的SV 回路和GOOSE 回路的可靠性,最终各套保护之间并联就是整个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即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优化

[DOI]10.13939/ki.zgsc.2017.15.215

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业绩不容易被衡量,这使得绩效考核工作开展难度很大,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方案也需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的引导、激励、敦促作用,推动员工绩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目前事业单位考核方案效度较低,很难对员工的真实绩效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这导致了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满意度比较低。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事业单位对现有绩效考核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水平的不断提升。

1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目的

1.1 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在工作中都会有一定的惰性,通过绩效考核,一方面考核指标对于员工来说是一个标杆,因此会引导员工去努力完善绩效;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对于员工会带来更多的压力,督促员工去完成绩效指标。加上单位一般会对绩效完成情况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因此会极大地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完成绩效任务。

1.2 为奖惩提供基本依据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可以为员工奖惩提供基本依据,奖惩就是奖励绩效卓越的员工,惩罚绩效平庸的员工,而绩效考核结果就是员工奖惩的基本依据。举例而言,在薪酬分配方面就依据员工绩效,绩效良好薪酬系数则高,反之薪酬系数则低。因此员工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对员工业绩完成程度、完成质量等进行一个客观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这样才能使得奖惩更有说服力。

1.3 改善员工工作能力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员工工作能力,对于员工绩效完成情况进行掌握,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等都不是最终目的,可以说绩效考核本身并不是目的,绩效考核要避免出现为了考核而考核的情况。通过员工绩效考核,来发现员工工作中岗位胜任力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制定相应的措施,提升员工工作能力,这才能够带来员工绩效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够让员工更好地胜任工作。

2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指标不够科学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绩效指标不全面,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更多侧重于业绩完成情况,但是业绩完成质量、业绩完成行为等方面的指标并没有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二是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在权重设置方面不是很合理,具体来说就是权重存在平均分配的问题,没有体现出来指标的层次性,没有体现出来不同指标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会影响到绩效结果真实性;三是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动态调整不足,不同岗位的绩效指标差异性比较小,存在一定程度的“一刀切”问题,这使得绩效考核信度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2.2 考核方法比较落后

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法来看,定性考核、强制分布是最要的考核方法,定性考核层面因为绩效指标多属于定性指标,且指标的评价标准不够清晰,这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往往就是事业单位管理者一个评语就决定员工的考核等级,这种考核方法过于粗放随意。另外则是简单地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考核等级的强制分布,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很难通过考核去发现员工究竟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能力素质存在哪些方面不足,这不利于员工业绩完成能力的提升。

2.3 结果运用存在不足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种不足体现在绩效考核结果仅仅就是用在薪酬分配方面,绩效卓越意味着绩效薪酬较多,绩效平庸意味着绩效薪酬较少。事业单位缺少对于绩效结果的深入分析,没有考虑绩效结果在员工配置、培训、晋升等方面的运用,这折射出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目的的单一性,会不利于配置、培训等工作的更好开展。举例而言,缺少绩效结果分析,就不知道员工知识、能力存在的不足,培训方案的设置自然也会因此失去针对性,拖累员工培训效果。

3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方案优化

3.1 优化绩效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具体依据,绩效指标是否完善,直接会影响到绩效考核工作的水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优化关键就是要构建层次合理、全面兼顾的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需要尽量做到全面兼顾,不仅仅要包括业绩指标,同时也要纳入质量、行为、态度等方面的指标,事业单位很多工作都很难进行业绩的衡量,且单一的业绩指标并不能够全面地反映出来员工绩效,纳入多方面的指标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实现对于员工绩效的一个全面的把握。另外就是事业单位员工绩效指标要做到分类设置,即不同类别的岗位、不同层级的岗位要有不同的绩效指标体系,从而体现出来绩效考核指标的差异性,更好地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还有就是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优化指标体系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

3.2 引入新的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方法层面,事业单位需要摒弃目前粗暴简单的绩效考核方法,引入更能够评价员工业绩完成能力的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等,利用这些方法来进行绩效考核。事业单位需要为这些绩效考核方法的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对绩效考核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其更好地去掌握这些考核方法的实施要点,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员工绩效任务完成中的能力的不足,这样才能够为员工绩效完成能力的提升提供基本依据。举例而言,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应用层面,关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往往就意味着员工不同方面的能力情况,事业单位可以重点关注分析那些没有完成的关键绩效指标,通过指标来把握员工的绩效完成能力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3.3 拓展考核结果运用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想使得绩效考核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必须要尽量去拓展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结果除了用在薪酬分配方面,同时还要用在员工培训、员工配置、员工晋升等方面,培训方面就是要针对员工绩效完成方面能力不足,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重点将员工欠缺的知识、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员工配置方面,则是要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了解员工是否具有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要素,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来进行员工配置,提升员工配置的科学性。员工晋升层面,是指借助于绩效考核结果分析,来对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倾向进行评价,从而给晋升提供决策信息。

4 结 论

总之,事业单位需要高度重视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在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方法、绩效结果运用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绩效考核水平的提升。当然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事业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改进,才能构建一个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作为负有重大政治、经济责任的供电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符合供电实际特色的绩效管理体系,为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电力供应需求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国网四平供电公司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地市级供电公司新方法、新途径,对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应用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按照分级推进、全员参与、动态调整的原则,以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选拔任用为驱动,潜移默化地促进各级干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工作热情的有效提升,进而实现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绩效计划统领全局

作为绩效管理的起点,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体系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绩效管理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按照SMART原则,科学合理制定绩效计划,包括三个层次的指标,上级公司下达的关键业绩指标、减分指标,上级公司专业部门下达的专业管理指标,本公司结合实际确定的重点工作指标。

指标分解确立以年度为单位,按照上下沟通、多轮修改的原则,反复进行确认,最终形成贯穿全年的、符合实际的、易于操作的、简单明了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若年度内上级公司下达的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和专业考核指标发生变化,由各考核部门按照新的指标对原指标体系进行调整,确保与上级公司业绩考核目标一致。

(一)每年1月份作为绩效考核周期的开始,由各考核责任部门将相关责任指标、关键业绩指标、专业指标及重点工作任务指标分解到公司各部门、单位,并确定各项指标的考核周期,一般情况以月度、季度或年度计算。

(二)由绩效管理办公室对分解的指标进行汇总,应用工作性质权重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分,将每个被考核责任部门(单位)作为一个指标体系进行赋分。同时实行责任指标连带考核,对责任指标发生被考核扣分事项的,考核责任部门与被考核部门单位的责任指标项目均不得分。

(三)设置弹性鼓励积分3分,在绩效考核中设立上级下达任务和岗位员工自我申报相结合的工作任务基准分和超额加分,在不增加绩效奖金总额的基础上,鼓励员工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引导员工主动承担工作任务。

二、绩效考核全面落实

绩效考核就是绩效考核责任部门根据已确立的指标体系,对员工在当前考核期取得的业绩进行对比和评估,并做出量化评价的过程。按照分层考核原则,根据制定的绩效计划,由公司对单位(部门)进行考核,由单位对班组进行考核,由班组对员工进行考核。

(一)每月10日前,由各考核责任部门按照考核指标对各被考核部门(单位)的指标完成或扣分情况进行评价,形成《绩效考核扣分汇总表》,经部门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绩效管理办公室,由绩效管理办公室发给各被考评部门(单位),由被考评部门(单位)签字确认。

(二)绩效管理办公室于每月中旬将由考核责任部门和被考核部门(单位)确认的考核结果提交绩效考核委员会,绩效考核委员会对考核结果无异议的,将由绩效管理办公室对考评表进行分类存档,作为绩效结果应用的重要依据。

(三)若绩效考核委员会对绩效考核有疑义,则重新履行上述程序;若被考评部门(单位)对考评结果有疑义,可以直接到绩效管理办公室申诉,并说明具体情况和不认可的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绩效应用实现目标

按照三个维度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应用,具体包括应用于绩效薪金发放、应用于评先选优、应用于干部的选拔任用。

(一)物质奖励是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最基本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制定以个人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发放机制,将员工的绩效评价结果与其所获得的经济报酬紧密联系,以员工个人的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来确定其在公司的报酬收入,以此促使各级干部员工养成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奖金标准、部门单位得分、实有人数,核定部门单位月度员工绩效奖金总额,部门(单位)员工月度绩效奖金按照本单位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在(部门)单位绩效总额基础上按每个员工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及综合考虑鼓励积分制,经考核分配到员工,体现多劳多得,发挥绩效奖金的激励作用。

(二)精神奖励主要是指评先选优,逐步优化完善各类奖励的评选办法和实施细则,将各单位、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业绩纳入到评先选优体系之中,并针对不同类别奖励类型,合理确定不同的业绩比重,确保先进典型拿得出手、站得住脚。同时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相对落后群体,依据不同的对象的具体情况并采用不同程度的强化行为、激励与指导,让落后单位、部门和员工的工作努力方向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符合期望的行为全面增多,努力消除不期望行为。

(三)选拔任用的重点是评价评定。充分运用考核结果,改变以往定性多、定量少的人员评判模式,将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个人评价评定的重要依据,将各单位(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该单位、该部门中层干部评价评定的重要依据,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实现公平公正;积极利用绩效管理所确定的人员评价评定结论,全方位选拔人才,努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选拔任用的依据是绩效考核结果。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依据不同单位、部门工作的难易程度,定量考核每名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全体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

四、绩效反馈持续优化

绩效反馈从本质上讲是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干部员工通过绩效管理的实施,对绩效管理模式、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结果运用情况进行反馈,适时、适当地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完善,使之更好地发挥实际作用,促进工作开展。

篇8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 绩效考核 指标体系

烟草行业具有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国家对烟草行业实行了专卖专营的政策,使烟草商业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垄断性。这种垄断性,导致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员工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相对淡漠,工作积极性不高,组织效率偏低。近年来,为了改变落后的现状,烟草商业企业进行了绩效管理改革,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平竞争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现有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优化设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提高烟草商业企业人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促进烟草商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通过文献检索,可见国内外学者对烟草企业人员绩效管理进行了研究,例如,易、黄阳提出了桃江县烟草企业绩效改革的新思路,尹洪勋、杜腾飞探讨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烟草商业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但对烟草商业企业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鲜见,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烟草商业企业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问题诊断

为了解烟草商业企业人员绩效考核的现状,笔者在国内数家烟草商业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为80.83%。通过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只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绩效管理制度非常科学合理,62%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科学合理,18%的被调查者表示说不清,9%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够科学合理,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科学也不合理。就过去一年内在绩效管理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来看,24%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绩效管理卓有成效,56%的被调查者认为绩效管理工作基本可以,16%的被调查者表示说不清,只有3%和1%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较差和很差。

通过访谈发现,不少被调查者表示考核指标的主观性较强,没有做到精细化,而且绩效考核受人情关系的影响,有失公平。通过对烟草商业企业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分析,发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考核指标体系系统性不强

烟草商业企业根据工作职责设置考核内容,但尚未形成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完整体系,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系统性,比较注重局部,未考虑部分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且对各项职责的履行情况尚未设置明确的考察点。

2.部分考核指标不合理

部分考核指标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内涵比较空泛,难以量化,多数指标没有设置目标值或考核方法,可操作性不强。

3.指标评价标准不明确

在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使得考核人员打分时缺乏评分依据,只能凭借主观理解去评分,从而有失公平性。

4.关键业绩指标不突出

对人员的考核指标比较多,但没有突出所在岗位的关键业绩。例如,营销中心采供部部长的绩效考核中,“工作质量”指标包括“组织本部门员工的业务学习等日常管理工作”,这属于繁琐的日常事务,对部门在企业中发挥的战略作用贡献不大。基本上是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赋予考核指标权值,不能形成主次之分。此外,评分点过多过散,导致一些指标的权值设置过低,起不到引导和约束作用。

二、烟草商业企业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优化对策

1.系统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将企业总体绩效考核、各个部门绩效考核与各个部门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相联系起来,而不是简单孤立地根据企业、部门或者个人理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分别制作绩效考核表。

2.优化原先不合理的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的指标设定要符合SMART原则,做到具有明确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接受性(Acceptable)、实际性(Realistic)和时限性(Timed)。至于如何鉴别某指标是否合理,除了要咨询人力资源部和直属上司的建议外,还应该得到该岗位员工的信息反馈。

3.明确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

明确的评价标准是反映一个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公平公正性的重要保证。一个模糊不清的评价标准,就会使评价主体更多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评断,而这往往是造成评价客体感觉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4.突出与关键业绩相关的指标

应该根据其关键业绩所对应的职责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既可以有效地考核该岗位任职者在考核周期内的工作情况,又节约了管理费用的支付。

三、烟草商业企业采供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

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法对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予以优化。KPI考核法具有目标明确、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强调客户价值理念、有利于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达成一致等优势。KPI是指关键绩效指标,即对公司业绩产生关键影响力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有以下特点:一是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二是衡量重点经营活动以找出最关键指标;三是考核指标目标值随实际情况递进或调整;四是动态追踪相对薄弱的指标;五是尽量反映员工工作的直接可控效果。

1.采供部负责人KPI指标的设计

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与企业愿景和企业战略紧密联系,将企业目标分解到部门目标,再分解到岗位目标。依据部门职责不同建立KPI体系的方式,强调从部门承担责任的角度对企业目标进行分解,并根据部门的KPI指标设计部门负责人绩效考核指标。下面根据某烟草公司的实际情况,以营销中心采供部的部长考核为例,进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

根据经验判断法确定了考核指标的权重,为了提高客观性,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2.采供部人员KPI指标的设计

将部门级的所有指标分解到与之相关的各岗位。以采购管理员考核为例,进行绩效考核优化设计。

每月按照上表进行考核的基础上,运用关键事件法,对于工作表现优异并受到嘉奖、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参加课题研究表现优异、投稿等均可酌情加分。对于“在工作中存在向工业企业吃、拿、卡、要的行为”等予以扣分。

四、研究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资料分析,诊断出烟草商业企业存在考核指标体系系统性不强、部分考核指标不合理、指标评价标准不明确、关键业绩指标不突出等问题。提出系统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原先不合理的考核指标、明确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突出与关键业绩相关的指标等对策建议。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对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予以优化。根据某烟草公司的实际情况,以营销中心采供部负责人及人员考核为例,进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从而改善人员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烟草商业企业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小洲.烟草公司绩效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49—50

[2]易,黄阳.桃江县烟草企业绩效改革的新思路[J].企业家天地,2012(9):26-27

篇9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一)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工作,对于调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明晰、具体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可以使辅导员更加主动、积极地研究工作方法,全面落实教育和管理工作,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并在考核指标信息反馈的前提下,更好地激发内在的驱动力,更好地取长补短,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效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程中,包括有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职业指导教育团队、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党团建设团队等多方面的建设。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些辅导员团队的专业化发展,高校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以绩效考核为前提和条件,促使高校辅导员积极钻研业务知识,更为深入地探索专业知识中的新方法、新路径,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三)作为奖罚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可以科学合理而全面地考评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对于表现优异的辅导员根据其实际情况,在职务、职称等晋级、晋升中予以优先考虑,在辅导员专项进修、培训中予以优先推荐。并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安排教学、论文指导、实习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使他们在教师岗位上发挥作用。而对于工作失误、懈怠或重大失职的辅导员,则要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直至使其退出辅导员岗位,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对辅导员奖罚的重要依据。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建立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考核,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在理论意义方面受到了我国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实践运行过程中,我国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尚未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化设计,现有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方式等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一)绩效考核评价的标准科学性不足

在当前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之中,缺乏全国通用的、科学的系统性考核标准。多数高校简单的以辅导员带学生人数为衡量标准,以超学生数作为超工作量的计算标准。表面上看,这一评价,既有定性,又有定量,但无法还原辅导员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使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不够真实、客观和全面,降低了绩效考核评价的效果,也无法在绩效认定上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激励性奖励。

(二)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具体化

在进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对辅导员缺乏分类认定与评价,不能够根据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工作特性设定指标,不能在绩效评价中有所侧重和区别,表面上看一个标准,整齐划一,但却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也忽视了辅导员队伍进行分类管理的专业化建设趋势。因此,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设计的针对性和具体化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三)绩效考核评价方法缺乏合理性

一是在对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目标存在偏差。单纯重视对辅导员工作的量化考核与评价,而对辅导员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指标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二是绩效考核评价客观性不足。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更多的发生在各类向上发展机会到来时,作为一种人员的筛选而进行,主要采用两级评价:一级是高校二级单位,一级是学校学工部门。评价以两级管理主体为中心开展,以间接、主观评价为主。由于缺少评价的客观依据,难以使辅导员信服,以激发其工作的热情。三是在绩效考核评价的方法运用中,对于辅导员的考核评价过多注重于结论性、局部性的评价,而对辅导员工作中的过程化考核和整体性评价不足,存在考核评价维度不够全面、考评信度及效度不高的现象和问题。

(四)绩效考核评价中的交互性不足

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缺乏积极、全面而有效的双向沟通及多向沟通。通常是管理层权威制定,并没有充分考虑辅导员队伍的意见、建议,在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考核程序也不够透明,这就容易产生双方之间的隔阂,难以实现有效的双向互动和沟通,较易出现抵触和不满情绪。

(五)考核结果的反馈度不足

考核结论既是结果,更是改善工作的起点。在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单纯反馈考核评价的分数或等级,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有效地发挥对辅导员的绩效激励作用和功效,辅导员无法充分、全面地了解考评者对自己的评价,也无从知道自己如何改进和完善,难以达到实质上的工作导向意义和功效。

三、构建360度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运用

360度绩效考核法可以全面、真实而客观地获悉辅导员的考核相关信息,在多视角、多维度的绩效考核评价之下,可以更为有效地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一)360度绩效考核法的实施原则在运用

360度绩效考核法的过程中,要依循以下具体原则:(1)准确评价原则。有针对性地选取绩效评价目标,依据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工作特性,细化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工作步骤和流程,用细化、合理的评价标准实施考核。(2)全员参与原则。以职能部门为主体,成立绩效考核评价小组,提升不同岗位辅导员对360度评价体系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以此作为全员参与的前提和基础。(3)客观公正原则。要客观、认真地计算和分析绩效评价考核数据,依据不同的权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4)及时反馈原则。要对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明确工作改进和提升的方向和空间,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不能简单化,一刀切,除了辅导员带学生数等基础性指标外,还要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党团建设等各类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制定有效的衡量指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可以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确定,通过层层分解辅导员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的方式,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着手,运用工作分析的方法,明确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核心能力,以此作为拟定辅导员职位说明书的依据和基础。并通过对辅导员的工作战略目标的分析,层层分解和细化,生成关键绩效维度,建立相关要素和具体指标,最后将这些细化的指标分解到辅导员个人,生成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关键绩效指标。在采用工作分析方法的过程中,要依照如下步骤实施:(1)做好工作信息分析表的准备工作;(2)采集相关职位信息,通过工作体验和观察、面谈、问卷的方法,获悉不同岗位辅导员的职位内容、年龄、学历等;(3)编写职务说明书,重点说明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岗位名称、职责、内容等;(4)工作规范,说明不同岗位辅导员所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三)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内容

在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前提下,提取和确定辅导员考核指标的内容,其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级。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关注辅导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体指标体系如下。

(四)确定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权重

绩效考评体系要确定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权重赋值,并重点确定两个方面的权重:(1)评价指标的权重。这是指各项具体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要根据工作战略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如:品德指标、学业指导指标以及能力指标的权重,就可以根据评价目标的不同,加以适当的调整和设置。(2)评价主体的权重。不同层次的评价主体也要有差别性,重点考评辅导员所带学生的就业率情况则要以相关职能部门如就业指导部门为主,重点考评辅导员的日常学生管理则要以学生工作部门评价为主。各高校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个性特点,确定“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项目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或有所取舍),在项目比重确定的前提下,确定评价主体范围及分值比重。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评价理念

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构之中,要以业绩和能力为引领,依循“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评价理念,由传统的、封闭式的考核向开放性的绩效考核转变,依据360度绩效考核评价原理,以上级领导、同事、学生、被评价辅导员本人为考核主体,共同构成绩效考核小组,形成规范有序的考核体系,根据岗位类别和职级的具体情况,实现即全面又能突出重点的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由传统的奖惩式的考核向奖惩与发展并重的绩效考核转变,不能单纯考核评价辅导员的量化业绩,还要注重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程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考核,要以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为落脚点,并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提升。

(二)营造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动力机制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推进涉及社会、高校、个体三个层面,考核评价实效性的提升需要各个主体关注、参与和支持,并立足自身职责与能力,营造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动力机制。

1.从社会层面来看

社会要支持并重视高校辅导员岗位。要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社会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及其贡献,完善和优化社会支持体系,如:财政部门的经费支持、研究机构专业理论的支持、教育部门的培训支持、辅导员行业协会的管理支持等,全方位完善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层面的各项支持,将有效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细化岗位职责,增强辅导员的岗位认知与归属感,奠定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顺利展开的基础。

2.从高校的层面来看

高校是辅导员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者和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者,高校层面对辅导员工作的认知层度以及方案设计的科学层度,将直接关系到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目标的实现。高校需要在全面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上,拟定绩效考核方案,全面部署对辅导员的考核方法、考核流程,营造良好的绩效考核氛围和环境,打消辅导员对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排斥心理。注重程序监督,确保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开展、公平进行,保障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要注重对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反馈,使辅导员了解自己阶段性工作的考核结果,并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明确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将绩效考核同高校管理制度的优化进行对接,使绩效考核不仅能够实现对过去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的目的,更可以实现不断优化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学校管理制度的目的,如加强高校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优质资源的整合,办公条件的提升,辅导员专题网站的开设,激励制度的制定等,使辅导员绩效考核成为促进辅导员个人和队伍成长的有效途径。

3.从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层面来看

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加强自身的学习,如思想政治教育、党建、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在管理学生的实践中将学校的规范要求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关注和关心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将教学、科研工作同辅导员工作相结合,关注和关心工作实践的理论化与理论成果的具体化,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中将个人的成长和队伍的成长想结合,关注和关心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以自身岗位意识的提升,工作成效的取得,赢得社会和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与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形成良性的互动,提升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效性。

(三)优化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在发展,学生群体在变化,工作内容在更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必须在变化中寻求发展。而变化什么、如何变化,这一指挥棒就是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也势必在这一变动的教育大环境中,以变动的事实为基点,不断调整考核评价指标、权重、评价主体、程序等,这一过程也必然会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要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基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的现实情况,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理念,以辅导员的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由传统的、封闭式的绩效考核转变为开放性的、整体性的考核。要注重绩效考核评价的民主、协商和共建,依照360度绩效考核评价理念和方法,依循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而有原则地实现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实现对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更好地提升辅导员的素质,促进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工作绩效。

作者:张月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战军,诸澜兮.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2):108-109.

[2]李战军,诸澜兮.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评价主体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189-191.

[3]黄警秋,刘君.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KPI与360度评价集成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87-88.

[4]刘翔.构建多源考评体系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9-30.

[5]施进华,姚冠新.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的实践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3(1):77-80.

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主要是对企业员工的岗位履职和工作效能进行综合评估,对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员工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许多施工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利用若干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将给整个考核体系带来质的变化。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应适时运用岗位说明书制度、企业关键业绩指标体系(KPI)和360度绩效考评等方法,有利于优化施工企业绩效全过程的管理。

一、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前期的优化

(一)存在问题

1、绩效考核定位模糊。施工企业在制定考核方案时没有将绩效考核目标设定与企业战略目标统一起来,使绩效考核的内容与战略实施的要求严重脱节,甚至是南辕北辙。例如考核指标设定着眼于员工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关键的业绩目标没有明显的权重差异。

2、绩效考核力度不一。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存在两个不平衡:一是考核重心往往放在一线业务部门,对后勤保障部门往往停留在走过场的层面。效益兑现上后勤保障部门依附于一线业务部门;二是重视部门整体业绩较多,忽视个人贡献,“大锅饭”现象普遍。这就使得同一企业的员工对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认识和参与投入热情不一。

(二)相应对策

1、编制施工企业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当前一些施工企业对各岗位职责的描述比较简单,往往只是单纯的岗位职责加以确定。为了使绩效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层面的定位,无论是一线业务部门还是后勤保障部门,都必须通过详细的岗位分析,将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必须要具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要素渗透到《岗位说明书》中。进一步明确各工作岗位的任职资格、隶属关系、职责权限、工作目标等内容,确保工作任务能够全面完成、各岗位衔接顺畅,确保工作责任到位、防止出现责任真空。从而使绩效考核能够考核到每个员工的所有职责维度,全面了解员工的绩效水平。

2、利用《岗位说明书》区隔业绩贡献。将每份《岗位说明书》中的工作目标汇集起来,就形同建立了一个整体的工作目标网络,覆盖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如此,无论是一线业务部门还是后勤保障部门都是一个绩效考核的主体,既杜绝绩效考核的依附关系,也有效地区隔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业绩贡献,从而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

二、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的优化

(一)存在问题

1、绩效考核缺乏专业化队伍。部分施工企业受公司规模和发展限制,缺乏绩效考核的专门人才。考核者基本上靠印象,靠感觉,靠直觉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考核者的一家之言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甚至会引起上下级关系的紧张。

2、定性化的评价较多。施工企业员工绩效考核难以科学量化,多数采用的是定性考核,而对于定性指标,往往也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客观尺度,因此造成了衡量标准的难以统一。进而导致了整体考核水平的不均衡性和项目(部门)之间考核分值的不可比性。

3、绩效考评方式单一化。目前,一些施工企业的考核方式采用自上而下式,逐级进行的考核,即员工由部门经理考核,部门经理由分管领导考核。由于项目经理往往在施工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在管理方面就很少顾及,因而在考核员工时,难免流于形式。

(二)相应对策

1、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培训。除了提高人力资源部门中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之外,还应实现全员对绩效考核的目的、方法、作用形成一个共识,掌握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评价标准。

2、建立企业关键业绩指标体系(KPI)。首先要明确施工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业务重点。建立企业级KPI。其次分解出部门级KPI。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KPI,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以便确定部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分解出个人的KPI。针对个人的KPI,我们赋予每个KPI一个相应的权数,个人所有KPI就组成一个指标体系。因为每个指标都是可量化衡量的,我们就能得出量化的考核结果。下面是一个建立KPI的例子,以经营管理部门为例。

(说明:下一级的KPI仅针对上一级的第一点展开分解)

3、实施360度绩效考评办法。由被考评人的上级、同级、下级、本人或考评专家担任考评者,从各个角度对被考评者进行全方位评价。在组织考评的过程中,除上级对下级的评估可以公开外,其他考评人对被考评人的评估最好是采取匿名的方式,在匿名的方式下,员工往往愿意提供更为真实的信息。最后,根据收回的考核问卷进行评价结果汇总,真实反映考核结果。在此阶段最重要的是企业高层应取得一致认识,全程关注考核、全力支持考核的实施。

4、避免员工绩效考评结果过宽和趋中现象,提高考核者的考核严谨度。要避免考核结果“一团和气”和“相互攻击”的现象。具体来说,要求各级考核者对考核对象作出的考核结果必须成正态分布。

三、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优化

(一)存在问题

1、绩效考核缺乏沟通与反馈机制。研究发现,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普遍缺失。施工企业绩效考核的结果大多只是反馈到人力资源部门备案存档,反馈给员工的也仅是一个考核等次。对于员工自身来说,他们不知道这样的考核等次是基于什么样的工作事实,因此绩效改进也无所适从。

2、绩效考核且与人力资源管理环节脱节。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利益分配、职位晋升、岗位轮到、培训教育、招聘等环节的支持。但在实施中常见的却是考核结果仅仅强调考核结果与利益分配、职务晋升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绩效考核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本身的推动作用.这样容易导致考核结果运用的局限性。

(二)相应对策

1、积极推行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研究制订绩效改进计划。考核目的不应终止于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应该是绩效改进的基础,其中隐藏着目前员工绩效中的优点与不足,有必要采用面谈反馈的形式。让员工了解自己在本绩效考核周期内的结果是否达到标准,与员工一起弄清绩效考核不合格处的原因探讨绩效改进的方法并制定相应的绩效改进计划。

2、应用于衡量招聘的结果。施工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应注重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结合岗位实际情况,分析该员工是否有对企业发展有利的绩效,继而评价招聘的有效性,特别是施工企业在引进一些高级项目管理人才时更为适用。

3、应用于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结果可以加深施工企业对员工能力、素质水平的认识,尤其是员工的劣势和不足。施工企业可以在一个绩效考核循环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计划,帮助员工弥补不足、提升绩效。同时.下一轮循环的绩效考核结果也可以用于衡量培训的有效性。

4、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施工企业应加强绩效考核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联系,提升员工对绩效考核战略意义的认识,继而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进和结果的应用,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

四、结语

绩效考核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以上运用的优化绩效管理为目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在促进员工绩效提升的同时,可以完善和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在日益激烈化的竞争中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