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查问卷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调查问卷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管理;问题
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关注有关环境成本方面的内容和信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以期协调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之间的关系。
M企业位于黄河三角洲,于2013年开始投入运营,主要生产冻鸡类食品,企业现有现代化的肉鸡屠宰生产流水线两条,设计日宰杀能力10万只,储存能力2500吨。公司现有员工600余人,生产的优质肉鸡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环境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控制及效果评价。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题包括环境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对员工的环保意识进行了了解。调查对象的为M企业的员工,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以期得到最全面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本次调查活动采用了现场交流、电话联系、自填式等方式,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为71%。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员工的观念意识单薄
在员工对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情况中,认为十分重要的18.31%,不清楚的占57.75%,不重要的占23.94%。员工对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知不够深刻,有些员工不了解环境成本甚至没有听过,对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环境保护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责任也是义务,职工的素质良莠不齐,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职工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同,环保行为不同。
(二)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发现M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煤、水、电。煤的燃烧产生大量的co2,企业对燃烧煤产生的废气直接进行排放,没有对废气进行检测,也没有对碳排放成本进行计量;并且忽视了产品运输时的环境成本以及产品销售后包装物产生的环境成本,没有对潜在环境成本的确认。
企业没有设置环境成本科目,发生的关于环境方面的成本,绿化费,水资源费等计入了期间费用,污水处理设备相关的成本费用,也没用利用环境成本进行归集,并且环境成本的确认的不全面,没有相关计量,归集与分配,也没有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使得企业成本中缺少环境支出方面的数据,难以对环境成本进行规划和控制,有可能导致成本不实、利润虚增。
(三)环境成本的控制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生产流程,发现M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生众多的环境成本包括煤的燃烧、生产用水量大、包装物污染等,但M企业仅对生产后产生的大量污水、煤渣,鸡毛等进行了处理,只进行了事后成本控制。
企业的环境成本不仅仅发生在产品的是生产环节,产品的设计包装、销售运输等都会产生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发生穿插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环境成本的管理也必须贯穿整个流程。
事后成本控制,侧重末端处理,没有改变企业自身大量生产、消费及废弃的生产消费基础,缺乏预见性,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处在被动位置,不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成本效果的评价问题
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借助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企业没有环境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环境管理绩效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
治理污染等管理活动而取得的环境效益和效果。从广义来说,企业环境绩效包括企业为自身以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所做出的所有贡献。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是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企业没有设立环境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会影响了企业实施环境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三、建议
(一)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文化建设
培育环境成本管理意识浓郁企业文化,是企业应对资源匮乏、废物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履行社会环保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要重视树立提高环境效益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内部必须要有政策支持,才能充分确保环境理念的顺利贯彻执行。企业需要把环境理念融入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过程中,时刻铭记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社会道德及公共利益,保证外部大环境的健康和谐,进而更好地主动迎接未来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二)完善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
1.环境成本的确认:发生的相关支出要符合会计要素中成本确认的标准;相关支出与环境相关;确定相关支出是计入相关产品成本还是计入期间费用,并界定相关支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
2.环境成本的计量:不同类型的环境成本要考虑不同的计量属性,在计量时,要考虑有些环境成本的特殊性,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用货币计量,无法用货币进行量化的可以考虑其体积、面积等其他单位进行计量。
3.环境成本的核算:利用作业成本法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理念扩充了环境成本核算的内容,作业成本法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归属对象,两者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环境成本的完整准确。
4.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要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者、企业所有者、国家监管部门、社会公众。
(三)优化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根据环境成本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按照成本产生前阶段、产生阶段、处理阶段分别采取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及事后成本控制。通过事前成本控制进行生态设计,从源头控制企业产生环境成本;通过事中成本控制进行绿色生产,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通过事后成本管理,企业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废弃物料或污染物向外界的排放量。
(四)建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工作,需要能综合反映企业环境绩效水平的指标体系,根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设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指标权重的分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张银华.基于问卷调查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研究[J].管理论坛,2013(04).
[2]魏春利.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
篇2
关键字:计算机应用;综合调查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1
Comprehensive Survey Report of Higher School Computer Application Major
Deng Yaming Tang NaKang Chuqun
(Hunan Biolog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Polytechnic,Changsha410127,China)
Abstract:Through a research into the students,businesses and public,this paper points out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s
Keywords:Computer application;Comprehensive findings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面向未来、适应能力强、有发展后劲的高级技能型计算机应用人才,是目前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我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于2001年开始正式成立,到现在为止有计算机信息处理、广告设计以及动漫设计三个子方向,在校学生最多时一届有6个班300余人,但是近两年来新生数量逐年萎缩,到了去年仅仅有3个新生班100余人的规模,而且毕业生在全国各地的招聘会上也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因此一次全面彻底的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综合调查迫在眉睫。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街头调查的方式,为了对我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我们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对于在校学生我们设计了《在校学生计算机应用专业认知度调查问卷》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二和大三两个年级的165名学生,利用学生在机房上机时发放电子调查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对于已毕业学生设计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07和08级的毕业学生,利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电子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对于公众我们设计了《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公众认知度调查问卷》,采取的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电子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采取街头调查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对于相关企业设计了《企业调查问卷》,采取的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电子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
二、结果分析与建议
(一)在专业教学方面:
1.对于在校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都要注意加入不同侧重的专业介绍,从大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对所学的专业比较了解的学生只占30%,65%的学生只知道一点,这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2.课程教学时要将学生积极导向工作体系从而让学生明白本课程的重要性,要积极调整能更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因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对课程不感兴趣从而不上课的学生占80%。
3.要适时进行本专业的社会发展及需求调查,进行合适的专业分析及划分,及时辅导学生了解自身特点及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进行学习。因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72%的受访学生比较希望进行专业具体划分,17%非常希望,这对学生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设计自己的职业理想非常有帮助。
4.在整个教学阶段的中后期即综合能力训练的阶段进行项目仿真训练的小组练习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代入训练,让学生对自己毕业以后的就业意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努力学习补充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练习。因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只有30%的学生对以后的就业方向比较明确60%的不太明确。
5.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意、沟通、协调等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超过60%的学生都认为这几项素质是作为一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二)在师资建设方面:
1.要持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因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55%的学生不上课是由于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
2.鼓励教师多多参与教改及课改项目。因为教师长期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在切身深入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研究之后又更加有利于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果的执行。
3.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网络上相关资源的完善和配套。因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在课外通过上网获取信息这个途径充实专业知识的学生占90%。
(三)在校企合作方面:
1.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岗位实习机会与实践时间。因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50%的毕业生最后都在专业不对口的单位工作60%的在校学生对就业方向不太明确,这其中与学生在校时期实际实践的时间和次数有着很大联系。
2.加强对我系毕业生所处企业的追踪调查与后续服务。因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7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心浮气躁的匆匆创业,20%的认为自己在迷茫的按要求完成本职工作。
(四)在公众认知方面:
1.要增加对我系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各种渠道的宣传。因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90%的受访群众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认知度都很少或一般。
2.加强对学生创业的各个方面的支持。因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90%的受访群众认为影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缺乏氛围和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炳耀.全国40所职技高师类院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2]凌爱林,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1
作者简介:
邓亚明(1980-),女,湖南怀化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唐娜(1979-),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篇3
关键词: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
一、反倾销立案前的会计举证问题
面对日益增多的反倾销指控,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反倾销应诉中作出充分的举证,就必须将有利于应诉的许多准备工作分解并融合到日常的会计管理工作当中,做好事前的预防与准备。
(一)规范的会计管理系统是企业做好反倾销应诉的基础
1.基于反倾销应诉目的的会计信息的组织与构建。企业在反倾销应诉的过程中需要提供许多全面、详细的资料,如企业经营的基本法规资料、产品销售资料及数据、产品财务成本资料等。因此,在日常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应将企业的重要文件和资料分类妥善保存;另一方面在设计日常核算账户时可以考虑进一步明确二级或者更细致的子科目,以便对出口产品的型号,尤其是技术相对低端、价格水平较低的易涉案型号按照销往国家的国别明细分类,为产品成本及销售信息能合理、及时地分离出来做好准备。
2.营建诚信企业文化,规范日常会计实务操作。企业日常的会计处理方法、过程、结果符合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规范的要求是企业反倾销应诉的基础,而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谋求短期利益授意会计人员进行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这种做法的危害非常巨大。因为一旦国外反倾销调查当局在核查过程中发现应诉企业提交的会计证据所依据的基本会计体系存在问题,就很难相信企业提交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有反倾销的危机感和预判能力,避免短视,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程度,保证企业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二)企业应事先进行客观的反倾销应诉自我评价
1.评价企业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国外反倾销调查当局在核查、评估过程中会全面了解、核查企业调查期内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并对照会计准则进行评估,二者是否相符是评估应诉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依据。
2.评价企业物流与会计处理过程及成本核算方法是否一致。在反倾销应诉中,成本是核查的重点,而核查企业成本计算、成本处理是否正确和公允,主要方法就是核查企业物流账目是否账实一致、是否与产品材料构成配比、是否与会计核算同步、原材料等的采购价格是否符合市场价值等。
3.评价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会计凭证、附件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在应诉过程中,要求会计记录能完整地记录业务事项的全过程,并且所附的会计凭据能充分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及处理情况。
4.评价企业的会计处理与相关法律遵守的情况。在反倾销核查中,核查方会重点从会计处理中寻找企业是否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经营,如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否按《劳动法》要求处理,地方政府是否有超出法律范围的对企业的补助、扶持行为等。
(三)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体系
企业应将应对反倾销调查前置,也就是在国外未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前,制定并实施会计战略,最大限度地避免反倾销调查事件的发生。会计预警可从对内战略和对外战略两个角度考虑。
1.对内战略。(1)企业在制定出口规划时应了解出口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以避免触犯或尽量少触犯当地生产商的利益;(2)会计参与企业出口产品的定价决策,其基本原则是出口产品的价格不能低于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在此前提下根据目标市场的价格状况,安排相关的生产和销售;(3)强化出口产品更为明细的核算,及时计量出口产品进入一国市场的速度和数量。
2.对外战略。(1)通过各种现代管理方法搜集和分析竞争对手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推断其将来可能的行为与动作;(2)搜集各“替代国”的商品价格、计算数据、成本资料,包括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的相似性、获得原料途径的相似性、国内市场价格的合理性、替代国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水平等;(3)收集各国特别是判例国的反倾销案例及我国应诉反倾销案例的资料和评论;(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支持,将多种来源的信息汇总、加工、综合。信息在综合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要把建立健全国内反倾销应诉机制作为自己的职责并要形成国家反倾销数据库和案例库;行业协会要建立行业产品生产、消费及价格变化的预测分析系统,对可能发生的反倾销指控提供预警信息。
二、反倾销审核过程中的会计举证问题
(一)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举证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或“有条件的市场经济国家”,原则上将“替代国”制度适用于我国出口产品或经过苛刻的审查才能获得“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和待遇。这种对我国企业采取的歧视性做法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会计举证方面,首先,企业应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地位要求的会计账簿体系;其次,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应该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再次,通过翔实的会计资料来说明企业是按市场经济体制运营的;最后,填写于市场经济地位申请表的会计数据能够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二)填答调查问卷的会计举证
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关键在于答卷和抗辩,会计人员要配合律师准确地回答问卷问题,并通过会计抗辩来反驳对方的指控,证明自己的观点。
1.认真研究调查问卷并填写相关会计问题。总体上来讲,针对中国的反倾销问卷包括调查问卷和市场经济待遇问卷两类。企业在回答问卷问题时,应当在与律师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注意填写策略,不仅要按照问卷来回答,还要明白该问卷的结构与内容以及调查当局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
2.全面、准确地回答反倾销问卷的会计问题。反倾销问卷实质上是一套完整、系统的测评方法,需要应诉方提供大量数据,并对应诉方进行现场核查,收集查证有关数据的工作底稿和计算依据。因此,贯穿于整个应诉过程的会计数据必须真实、可信,并可与供应、销售、生产及劳动工资等方面提供的数据和情况相互作证。另外,由于反倾销问卷中的调查问卷和市场经济待遇问卷是针对反倾销的不同角度设计的,故他们之间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并能够被证明其真实性,也就是说,调查问卷和市场经济待遇问卷应与审计报告的数据保持一致。
3.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抗辩陈述。在反倾销应诉中,企业可有针对性地对申诉方指控的要点,从法律和事实上围绕应诉企业会计信息通用问题、被调查产品成本分配问题、替代国及替代国价格问题、被调查产品低价销售问题、申诉方所述的产业损害问题进行会计抗辩。
4.注意调查问卷回答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应诉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如不有意识地保护,这些商业秘密可能被外国竞争对手获知,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谈判的劣势地位。
(三)应对实地核查的会计举证
1.了解实地核
查的目的和会计内容。实地核查是为了验证应诉企业所提交的答卷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了解与案件有关的信息,以便公正地作出最终裁定。实地核查涉及的会计内容主要包括应诉企业所提交答卷中涉及的所有会计信息和资料、应反倾销调查当局要求提供的补充答卷中涉及的会计信息和资料、应诉企业主动向反倾销调查当局提交的其他会计信息和资料等。
2.实地核查中会计举证的准备。一般在核查人员进入企业前,反倾销当局会根据被调查公司问卷答复的信息列出实地核查大纲,确定将要核查的基本内容。企业应在核查人员实地调查前对这部分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尤其需要合理确认以下事项:从企业成立至今每年的完整账册,包括审计报告、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准备解释与成本相关科目的基本会计方法;公司自成立以来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明细账以及折旧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是否正确、是否准确计入成本;银行贷款清单、还款和付息证明、其他借款的相关证明等。3.实地核查的支持环节。在整个实地核查过程中,建立信任非常重要,要使核查人员感到被调查公司所提交的信息是真实可靠、有据可依的。检查人员把未解决的问题或资料列示出来,直到得到答复为止,这就需要被调查公司能尽快找到相关的支持文件。因此,核查时的人员安排也很重要。核查时关键部门要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并能够透彻地理解核查人员提问的意图,快捷反应,提供信息支持。
三、审核结果形成后的会计举证问题
在审核结果得出后,企业应马上对财务工作进行总结,在受到不公平判决时及时提供财务举证资料是最终获得胜诉的重要保证。在审核过程中,核查人员如果以非充分理由否定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企业应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并提供更加详尽的举证资料,迫使核查人员改变错误判断。另外,无论反倾销应诉是胜诉还是败诉,企业都应该很好地对自己的财务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省,总结已取得的有效经验,同时找出问题和差距,把反倾销工作看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契机,为今后的反倾销应诉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会计举证是反倾销应诉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反倾销会计工作才刚刚起步,企业在遭遇反倾销时胜诉率低或不敢应诉。因此,必须不断总结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强化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技能,进一步发挥会计举证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铮,刘浩.反倾销会计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辨析[J].会计研究,2005(01).
[2]颜延.会计学视野下的反倾销[M].中信出版社,2003.
[3]徐柯芝.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反倾销会计举证中的作用[J].财会月刊(会计),2005,(4):38239.
[4]周友梅.试论反倾销会计的若干问题[J].当代财经,2003,(11):1092113.
篇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iorities and the path questionnaire system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reating a more ideal technic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 guiding enterprises to develop strategic vision, making full us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and effectively manag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auto industry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uto industry in Guangxi. This questionnaire system takes the functional system of "the ke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path questionnaire system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Guangxi", the principle of index selection and key factors to analyze.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s of auto industry in Guangxi, Part III of this questionnaire uses multi-level target architecture to formulate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implement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level with 3 first-level indicators and 12 secondary indicators.
关键词: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发展重点
Key words: automotive industr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iorities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012-03
0 引言
由于汽车工业具有就业容量大、工业引领面广泛以及产业关联度高等行业特征,同时由于汽车产业投入产出率较高,因此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带动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汽车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生产工具,而且也属于耐用消费品的范畴,无论处于生产阶段、消费阶段,还是处于使用阶段,都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汽车产业近年取得巨大成绩,具有完备内需特征的市场,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使得国际上任何汽车企业巨头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中国市场竞争中。汽车产业链自身发展的内力使中央和地方政府形成了GDP的博弈,博弈的结果之一导致地方政府集聚优势资源向汽车产业倾斜。以地方政府意志为纽带、迎合汽车企业扩展战略而创造了特定时期内汽车产业的繁荣。
1 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发展意义和必要性
近年广西经济发展态势较好,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不断加强,在汽车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广西区取得不小成绩。自治区拥有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85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288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成功研发出达到欧Ⅴ、欧Ⅳ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先后攻克了柴油机多个关键技术难题,在国内率先研发出我国首台满足欧Ⅵ排放标准的车用柴油机,填补了我国高效清洁柴油机的空白。上汽通用五菱首个自主品牌轿车“宝骏”成功下线,填补了广西生产中级轿车的历史空白。
但是,全国范围来看,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广西汽车产业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大、挑战依然很多。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以及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一是与先进地区相比,全区汽车产业发展还存在着整车产品竞争力不够强问题,广西整车产品除上汽通用五菱微型车在国内处于领先外,商用车、多功能乘用车以及专用车产品在国内同类别产品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部分产品还属于国内区域品牌,产销量不大,对零部件拉动力不强。二是产品档次及附加值较低,部分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持续发展矛盾十分突出。全区汽车产品虽然突破百万辆,但超过80%的产品属于微型客车(交叉型乘用车),高附加值的轿车产品稀少,多功能乘用车也主要是中低端产品;商用车以中低端载货货车为主,高端的重卡产品比重不大,缺乏高附加值的客车产品。由于整车产品以低端价位的产品为主,而且本地配套零部件主要集中在钣金件、车身附件等低附加值产品上,汽车电子、电喷系统等高附加值零部件茶农基本在外地配套。高附加值零部件产品的缺失,导致本地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差,持续发展能力弱。三是企业装备水平差研发能力弱。据统计,在区内主要的汽车产地柳州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总资产平均值为9600万元,固定资产平均值为3600万元而企业平均负债达6800万元,负债率达71%。由于零部件企业因盈利能吃差和负债率高,导致企业技术装备投入不足,使零部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缺乏高、精、尖设备,大部分为价值低的普通设备或二手设备。汽车零部件企业拥有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学6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只是根据整车企业提供的图纸和模具进行零部件的生产,没有设计和研发能力,少数几家具备一定开发能力的零部件企业,也还处于跟踪与模仿阶段,不具备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具备与整机企业同步开发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则更少。
由于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滞后,使得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有较大的差距。从我国科技部统计据可以看出:2008、2009年,我区科技活动产出排名分别为29和26位,技术成果市场化排名分别为30和30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分别为16和19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排名分别为20和21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排名连续两年都是排名30位,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处于落后的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广西企业一方面自身创新能力薄弱,另一方面面临着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的约束和影响。为了有效解决广西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使得广西经济能够持续有效地健康发展,建设创新型工业强省,研究和探讨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能力的机制,提出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能力的机制,提出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本项目“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发展重点及路径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课题研究以创新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指导,对影响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发展的各类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构建相应的理论分析模型对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第二,结合广西重点打造汽车产业中的企业发展实际,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汽车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在未5-10年,广西汽车技术变革、汽车产业格局变化、车社会问题等对广西汽车产业造成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研究保证广西汽车产业安全和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采用广西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项目研究对于广西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更为理想的科技创新环境,引导广西企业开拓战略视野,充分利用和有效地管理内外部资源,提高广西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法是项目采用的主要调研方法。首先项目组根据调研目的,讨论调研方案,在调研方案确定后设计调查问卷。在具体发放调查问卷时还考虑到被调查企业的类别、大小、地域分布等因素,力求调查企业能比较真实地代表其所属类别。
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调查问卷
从课题出发,针对广西区内所有的整车生产企业通过设计一份可以反映广西区内整车企业的概况、科技发展重点,问卷主要从企业的基本情况、研况、配套情况、绿色营销、绿色供应链五大个大方面去调研广西区内整车企业的科技发展情况。
2.2 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调查问卷
汽车零部件企业是广西区内庞大的企业产业群,从而我们将企业调研分为四类:发动机生产企业、底盘件生产企业、车身零部件及其附属件、电器件生产企业,分为四种不同的调研问卷来分析广西区内零部件的生产情况及科技发展重点。四种不同的调研问卷其中主要从从企业的基本情况、研况、配套情况、绿色营销、绿色供应链五大个大方面去调研广西区内零部件企业的科技发展情况。
2.3 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企业研发人员调查问卷
研发人员作为汽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我们将单独设计一份问卷来分析广西区内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加进一步的来研究科技发展的重点。
3 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发展路径研究
为了建立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认真参考了专家意见,基于评价指标设置的科学性、重要性、可行性、导向性原则,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众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中剔除了代表性弱、涵盖信息量小的指标,充分结合了汽车产业的行业特点,最终形成了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自主创新实施能力和自主创新绩效水平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如表1)。
4 算例实证分析
在因子分析前,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来判断观测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见表2。一般而言,KMO值大于0.5意味着因子分析可以进行,本例中KMO值为0.632,符合标准,说明所选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球体检验是通过转化为χ2检验来完成对变量之间是否独立进行检验。由表5可知,Bartlett球体检验的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20.183,相应的伴随概率为0.0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体检验的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即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求出相关系数矩阵后,根据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其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前4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接近80%,说明这4个公因子能概括大部分信息,可见此时所有变量的共同度非常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很少,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比较理想。
表3是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可以看出,实验试制能力、企业信息化程度、年开发新产品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比率在第一因子上具有较高载荷;产品选型策划能力、劳动生产率和用户反馈满意度在第二因子上具有较高载荷;同步研发能力、引进消化吸收能力、技术研发成功率和专利技术应用率在第三因子上具有较高载荷;所获行业认证在第四因子上具有较高载荷。表8反映的是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这是根据回归法计算出来的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由此可得因子得分函数。
最后,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4个公共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数进行加权汇总便可得出23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得分F,如表6所示。
5 结论
①问卷调查法可以侧面反映出广西汽车产业的发展概况,问卷体系构建对于广西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更为理想的科技创新环境,引导广西企业开拓战略视野,充分利用和有效的管理内外部资源,提高广西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②本文的问卷体系以项目“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发展重点及路径研究”为根据体系的功能、指标选取的原则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广西汽车企业的特点,本问卷的第三部分采用多层次目标体系结构,将最终形成了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自主创新实施能力和自主创新绩效水平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最终形成评价结果。
③综上所述,表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自主创新活动投入大、周期长,并且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中小型企业一般难以承受。
参考文献:
[1]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10.
[2]路风,封凯栋.为什么自主开发是学习外国技术的最佳途径?――以日韩两国汽车工业发展经验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4(04):6-11.
[3]温瑞增,龚建立,王黎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85):68-69.
[4]夏志勇,袁建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构建与构成要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10):2-6.
[5]赵丽.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机制构成及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6]李英,邹燕,蒋舟.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动因探索――基于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J].会计研究,2012,02:28-36,96.
篇5
*6年11月该课题正式申报立项,*7年8月完成。课题由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任组长,宣传工作局局长杜渊泉、副局长卢卫东任副组长。国资委宣传工作局牵头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传播研究中心为合作单位,中粮集团、中冶集团、中铝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为课题组成员单位。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步骤和要求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和合理的安排,整体进度按计划进行。*6年底,课题组还组织部分中央企业新闻宣传部门负责同志到日本进行危机管理专题学习培训。期间,课题组还多次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了解各部分进展情况,讨论相关议题。最终形成了课题成果报告。
本课题研究成果由一个主报告、四个分报告(含调研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两部分组成。其中,主报告是本课题研究成果最核心的内容。
主报告共分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形势下中央企业突发危机事件综述及其应对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突发危机事件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突发危机事件中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危机事件的四个生命周期,并介绍了中央企业近几年发生的九个突发危机事件;二是开展突发危机事件媒体应对和调控机制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构建和谐央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当前市场化条件下新型媒体环境和提高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促使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等三个方面论述开展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三是中外企业突发性危机事件媒体应对的基本情况与比较,分析比较了日本企业、欧美企业、国资委及中央企业突发危机事件媒体应对的基本情况,指出目前中央企业与日本、欧美国家的企业在危机意识、理念和管理水平方面存在差距的现实,也分析了中西方企业处理媒体关系方面的差异;四是中央企业突发危机事件中媒体应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企业领导认识不一致,媒体应对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企业的危机处置能力和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有待加强等;五是加强中央企业突发事件媒体应对工作的对策和建议,课题立足目前央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的全局,针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管理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突发事件媒体应对工作的十个指导原则,并从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建章立制;重视媒体,建立关系;加强培训,打造队伍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六是掌握突发事件中媒体应对的几个关键性具体问题,重点是从“术”的角度提出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如必须解决好“三特”问题(即特定地点、特定时间、特定人物)、新闻发言人要处理好的六种关系、处置虚假或不实报道媒体事件时如何应对网络媒体以及企业调查问卷的几个重要成果等。
分报告共分四个方面:一、中央企业突发危机事件媒体应对调查问卷研究报告,介绍国资委与人民大学联合组织的中央企业突发事件媒体应对调查问卷的部分重要成果;二、中央企业突发危机事件媒体应对案例选编,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中央企业在突发危机事件中应对媒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三、日本企业危机管理学习考察报告,主要介绍日本企业在培养全员危机意识、事先预防、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时,高度重视与媒体的关系,如何把与媒体保持经常的联系和良好沟通作为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他们所形成的“3P”、“3O”、“3T”、“PASS”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四、中央企业新闻制度和危机公关管理办法,介绍中国南方电网、中粮集团、中国航空集团等中央企业近两年建立的新闻、应急机制、危机公关管理的若干办法。通过自身的实践检验,这些企业在危机事件的管理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篇6
私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它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及时反映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了解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制定发展私营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威海市企业调查队近期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调研相结合方式,对全市40家私营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调查。
基 本 情 况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市三市一区及两个开发区的私营企业,抽中样本基本能够反映我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私营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二.私营企业发展模式二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私营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大体可划分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它是以个体、工商户发展成私营企业,以家庭工业为起点的模式。企业的起初投资大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22.5%私营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是农民出身,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低,自发性强,有活力。 第二种模式,部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政府出台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决定放弃企事业、机关部门工作,迈进了私营企业创业之门。他们把部分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或者租赁、承包个人经营,或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合伙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大多数企业起死回生,企业效益转亏为盈。有67.5%的私营企业经营者来自企事业、党政机关。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效益较好。
三.私营企业组织形式日趋规范 从本次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我市的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由最初私营独资、私营合伙,发展到如今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与外商合资等多种形式,其比例分别为25%、5%、50%、12.5%、7.5%。有限责任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趋势,组织形式日趋规范化。
篇7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职业素养为全面把握我校实习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学校德育工作情况,了解企业对我校旅游专业实习生的评价和反馈,自2011年6月起对我校实习生和实习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本次调研的对象分为我校实习生和相关旅游企业,涉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旅游企业共25家:包括广之旅、省中旅、顺德顺之旅、中山菊城假期、佛山中旅等6家旅行社;岭南印象园、深圳东部华侨城、珠海海泉湾等5家景区;中国大酒店、佛山保利洲际酒店、深圳市观澜格兰天大酒店、中山香格里拉大酒店等14家旅游酒店。
调研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整个调研有将近800名实习生参与填写调查问卷和面对面的访谈,回收学生有效调查问卷721份,回收率90%;旅游企业调查问卷25份,回收率100%。调研组先后召开了旅游企业的实践专家访谈会、实习生的座谈会10场,共有25家旅游企业参与、119位企业实践专家和近200名实习生参加。
一、实习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一)呈现积极上进的喜人气象
1.注重学习,遵纪守法。调研显示,有53%的企业认为我校实习生会主动养成职业道德,有80%的企业认为我校实习生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得不错,74%的企业会以专题讲座和定期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培养实习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说明企业非常重视实习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51%的实习生参加过我校实习前的培训、安全教育、职业道德和实习管理规定,有42%的实习生对于企业组织的职业素质培训影响深刻,另外,有37%的实习生认真了解过我校关于第三年实习教学和实习协议内容。
2.有正义感、乐于助人。有44%的实习生了解到同学有不正确的思想言论及行为时会“与同学沟通,帮助改正”,有84%的实习生认同“你看见有人需要帮忙时,在符合规定程序的情况下,积极提供援助”,有40%的企业认同“我校实习生在爱护环境卫生、营造良好氛围方面做得非常好”。
3.团队合作、踏实肯干。有47%的企业认为实习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另有53%的企业认同实习生“能按要求做到团队协作”。从访谈的实际看,企业认为我校有不少实习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进入工作状态迅速、吃苦耐劳、尊重师傅、团结工友,很多学生毕业后顺利留在企业工作。
4.多才多艺,有创新意识。调研显示,有87%的企业认同“我校实习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由于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每年组织迎新晚会、国庆晚会、女生节系列活动等文艺晚会10多场次,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文艺特长的舞台,多数企业反映我校实习生是企业文艺活动的主力军。
(二)令人担忧的思想道德问题
1.不了解职业规范,安全意识淡薄。调查显示,有53%的企业认为我校实习生在商务礼仪方面需要继续加强。从调查的实习生来看,有34%的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熟悉应用和掌握企业的商务礼仪。从访谈的情况来看,企业反映有些实习生为张扬个性,部分实习生的仪容仪表也不符合职业岗位要求,还有个别实习生不服从企业的作息时间安排,安全意识淡薄。
2.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认知出现偏差。企业反映我校实习生人际沟通能力有待加强,实习生与游客、同事、上司沟通时常会采用非常直接的表达方式,容易得罪人。有部分实习生抱怨工作不如意的主要原因是与同事和上司难以相处,个别实习生还会选择到微博或微信上中伤身边的同事或上司。
3.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有47%的受访企业认为我校实习生在自我认知、角色意识方面还有可提高的空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只想着多拿回扣和小费,甚至还有个别实习生会利用企业管理的漏洞,设法为自己谋取私利,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服务技能和讲解能力。有的学生还用双重道德标准,只想与对自己有利的人交往。
4.自我规划意识不强,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40%的受访企业认为我校实习生在行业发展趋势认知和职业发展趋势认知方面有所了解;有13%的实习生对自己的职业根本没有规划,有部分实习生实习不到一个月就不辞而别。这说明实习生存在实习目标不明确,个人定位不准确,过于看重个人经济利益,没有长远职业规划,缺乏耐心和毅力。
5.抗压能力不足,心理调适能力低。有20%的受访企业认为我校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有待改善,7%的企业认为我校实习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有23%的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压力时会选择“憋在心里、什么也不说”,有13%的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重大挫折或失败时会安于天命,仍有少数学生认为是自己能力太差、失败必然。这反映出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我调适能力较差。
二、实践生活化德育,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
中职实习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喜忧参半,要解决中职实习生思想道德状况的问题,需要更新中职德育理念,营造“大德育”的环境,构建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为此,我们提出实践生活化德育,提升中职实习生职业素养的思路。
(一)改革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会做人
1.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品德发展。德育课在教学中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和选择的机会,使他们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道德意识。
2.落实“三贴近”原则,丰富教学内容。 所谓“三贴近”,一是要贴近中职生,即要切实联系中职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指导他们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贴近社会,即把国内外形势变化、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当代“中国梦”的内涵等结合起来,及时解答学生关注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三是贴近职业,整个德育教学过程应贯穿于学生的职业,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体验进行反思、分析,进而设计未来生活,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并实现道德完满。
3.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积极探索项目法、实验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教法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监督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的能力和独立创造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实现学生从“校园人”向“企业人”的角色转变
我们可以尝试从纵横两个纬度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纵向维度即是分年级实施:一年级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了解自己所选专业涉及的职业领域,并初步了解职业内容,确立职业目标;二年级阶段主要引导学生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阶段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学校应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招聘会信息,建立起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进而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及面试的指导,实现顺利就业。横向维度即是多形式实施,学校要根据职业学校和中职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课程活动、专题辅导和鼓励学生自我反思的合理途径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在学生实习前,开展以“择业心理“和”面试技巧”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在面试前对用人单位的情况心中有数,避免了选择实习单位时的盲目性。
(三)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1.在生活管理中育人。生活管理主要是对校园环境的管理,对学校学生宿舍、学生公寓、食堂、活动场所的管理等。例如举办“文明宿舍”评选活动,使学生在文明创建活动中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2.团委、学生会的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德,从而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如我校团委组织的周末大舞台活动,通过鼓励学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气质和阳光开朗的职业心理。
3.班级管理职业化。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我们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视专业情况,将班委改为“领班”、“项目经理”、“总经理”等职务(称谓),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培育学生职业人意识和习惯。
(四)丰富校园实践活动,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
职业素质的养成,来源于优秀企业文化环境的营造。从广义上讲是指中职学校育人的全过程,是伟大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
1.加强校内的德育实训。依据校情,开辟一些适合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场所。例如我校实行“四个一”办学模式:保证学生一次一日旅游实践、一周旅游服务实践、一个月旅游企业实践、一年旅游企业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讲究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
2.重视环境熏陶。中职学校要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形成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校园、教室、实习基地、楼道的墙壁上可以布置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寄语、优秀毕业生图片、灯箱等,突出先进的企业理念、管理规范、行业质量标准、专业的特点等内容的宣传。注重开展企业设计比赛、专业技能竞赛、作品展示活动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验,增强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实践教育活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促进优秀行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交融和互动,拓展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的途径。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社会调查、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见面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职业目标,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参考文献:
[1]张兵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究江苏教育[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3(1).
[2]邝邦洪.问题与对策――中职德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8
【关键词】毕业生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在教高[2006]16号、教高[2008]5号、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的培养,重视培养质量。通过对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反馈通过工作实践所反映出的学校教育教学表现,以不断改善、完善校内教育教学,提高学生质量。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
高职院校在相关文件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指引下,坚持以服务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人才需求为宗旨,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能适应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就业呈现出良好的局面。根据酒泉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反映出就业率、对口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就业稳定性较好(见下表)。
酒泉职院2012-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毕业时间 毕业数(人) 就业数(人) 就业率(%)
2012届 2072 1691 81.62
2013届 2213 1841 83.19
2014届 2336 2004 85.78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教育教学质量调查及评价
1. 调查方式及内容
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课程设置、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通过调查问卷、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4年毕业生发放企业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表格85份;实地走访和电话访问企业10家,整理访谈记录10份;发放学生问卷表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7份。
2. 综合评价
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符合岗位需要,人才培养结合紧密,校企互动良好,办学条件优越,实践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学生管理严格,教风学风良好,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逐年增强,毕业生对学院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荣誉感。部分毕业生认为,学院应进一步加大专业实训与岗位技能需求的结合度,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就业岗位质量。(分项调查结果见图一)
图一 教学及管理评价
调查学生中,有87.13%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师资结构和教学设施合理齐全;85.48%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合理;80.72%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88.67%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学生管理和学风良好;85.59%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校园文化活动安排合理;85.01%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社会影响较好。
3. 专业评价
包含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环节、认同感程度、证书获取状况的评价(见图二)。
图二 专业评价
调查问卷中设计的影响上岗就业的4个要素中,有51.65%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对就业帮助最大;45.34%的毕业生认为教学实践对就业帮助很大;39.33%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实训对就业帮助很大;32.08%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实习对就业帮助很大。
4. 对教师的评价(见图三)
图三 师资队伍综合评价
调查显示,有51.18%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教师的师德师风好、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精、综合素质高,总体评价优秀;40.51%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教师的综合素质良好;8.31%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教师的综合素质一般。
三、意见和建议
1. 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推动职业院校发展
利用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地位,积极为“一带一路”战略中基建、油气管网、旅游、电网设备、交通物流和农产品等基础性行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现开设的土木类、石油化工类、旅游类、电子机电类、物流类和农学制种类高职高专专业的基础上,拓展专业数量,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和竞争力,积极再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相关行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人才。
2. 加强学校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在办学条件方面,学院远离中心城市,区位不占优势,教育的社会大环境比不上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院对人才和学生的吸引力。应当积极争取财政和社会资金,拓宽经费渠道,改善现有办学条件,特别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切实提升学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紧紧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院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处理问题、应用信息、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减少学校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用人机制之间的差距;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提升就业稳定性;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就业后,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工作者,更应该是一个工作和业务的创新者。
4.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尽管学院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较好,但是仍然有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不能吃苦的学生,建议学院在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协助他们尽早制定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张鉴.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06):55-58.
篇9
【关键词】职业道德;中职学校;就业巩固率;职业理想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限于丹东地区八家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公立和私立中职学校,在校生约1600余人。从中选取了3家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总计发放了350份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其中总计回收问卷343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340份,回收有效率99.13%。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了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了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中职学校必须通过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结论。
2.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
通过对回收的340份有效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及与部分教师和学生座谈,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目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相关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
2.1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2.1.1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理想模糊
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不明确,在工作中不能较好地爱岗就业。针对中职学生的问卷中有一题目问道:“您读汽修专业是因为”,结果有37.35%的学生是因为自己对该专业感兴趣,有10.41%的学生是因为“同学、老师推荐”,有23.06%的学生是因为“父母的选择”。通过这一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时,并不是真正喜欢而选择了汽修专业,这又从何谈起职业理想呢?职业理想的模糊,就业的迷茫,这势必导致中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想干等等。职业态度就是我们劳动的态度,它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状态,也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也是胜任工作基础。我们从事职业活动,既是对社会承担职责和义务,又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职业道德不仅在职业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1.2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就业准备不足,就业巩固率偏低
在问卷中问到“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时,有20.28%的人选择“无所谓,能找到工作就行”,而问到“如果将要择业,您将会偏向去哪里得到指导”时,有43.30%的人选择“听从父母的”。从这两组数据看出,学生就业盲从,准备明显不足。通过调查,目前丹东市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用工缺口很大,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实现100%就业,但是通过走访企业调查,一两年后从事汽修的只占50%左右,其余那些学生都从事类似服务员或自主创业等其他行业了。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就业自信心和吃苦耐劳方面的教育,学生入校时选择专业盲从以及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缺少完整的规划。
2.1.3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对自己定位不足,职业期待偏高
a薪酬待遇
学生对于岗位月薪的预期分别是不低于500元的占30.77%,不低于700元的占38.46%,不低于1000元的占17.31%,不低于1500元占13.46%。通过调查,从现在的大环境看,汽车维修行业的起步工资明显低于其他行业,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汽车专业的学生经常渗透职业思想,3至5年内对薪酬方面不要存在太高的期待,但是从行业的前景看要优于其他行业。
b工作地点及环境
通过问卷调查,有70%的学生希望到外地(如大连、沈阳、天津等大城市)就业,有20%的学生选择如果条件合适可以选择本地就业,只有10%的学生选择在丹东或者凤城就业。在对待将来就业时可能出现的不如人意的工作条件时,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还是有吃苦的准备,毕竟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经常跟机油、汽油等打交道。
c岗位类型
从汽车修理行业来看,各个岗位技术含量都比较高。通过调查,学生在选择岗位上大部分还是考虑安全性方面,如在调查中65%的学生选择机电维修岗位,20%的学生选择钣金岗位,10%学生选择喷漆岗位,5%的学生选择汽车装饰岗位。原因是喷漆岗位污染较重,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岗位的选择还是比较理性的。
d职业理想的期望值偏高
通过调查,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期望值较高,主要集中分布在汽修管理人员、企业老板这两项上,而想成为本专业技术专家的只占20%,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太高,不考虑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总之,年级与对职业理想的期望呈现同步增长,数据的变化非常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年级增高,渴望成为管理阶层的比例越大,而渴望成为高级技师和行业专家的学生比例则随之逐渐降低。
3.结束语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工作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总之本文对于解决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认知与行为脱节问题、探索适合中职阶段的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金耀宇国内关于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2]陈永尧.《金融危机与中职教学的方向》教育科研,2009年1月.
[3]唐凯麟蒋乃平主编.《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2007.
篇10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达地区;非学历教育;调查研究
非学历教育贯穿于人们走向工作后的各个阶段,它已不再是学历教育的辅补充教育,而是使社会成员能不断跟上社会步伐,持续取得个人成就的十分重要的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能够弥补学历教育的不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后金融危机时达地区出现许多新的社会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而非学历教育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经济发达地区成人非学历教育在后金融危机时展的状况,以期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对策。本文以东莞市非学历教育调查现状为例,试图就此作一初步探索。
一、资料收集与样本特征
为深入了解当前东莞市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现状,课题组自编调查问卷,分别对个人、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等进行了相关调查。问卷数据经课题组核实后编码,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样本反映了经济发达地区东莞市的整体原貌,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中个人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63份,有效率89.5%%。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18―25岁年龄段占40.3%,26―30岁占27.7%,31―35岁占13.8%,36―40岁的占8.6%,40岁以上为9.6%。东莞户籍占55.6%,非东莞户籍占44.4%。高中或中专学历占3I_4%,大专与本科学历者占27.8%、22.7%,高中以下占17.5%,硕士及以上占0.5%。
企业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82份,回收率91%,其中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91.8%。在调查的企业中,私营企业比重最大,占到有效百分比的59.1%;其次是外资企业,为18.9%;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各占到调查总数的7.9%;企业规模也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其中员工人数50一200人、201―1000人的中型企业各为58家,各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34.9%;1001-5000人的大型企业有10家,占6%;5001人以上的超大型企业有4家,占2.4%。
教育培训机构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27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100%。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教育培训机构中,国有性质的教育培训机构13所,占48.1%,私营性质的为14所,占51.9%,而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性质的机构为0所。在教育培训机构的类型上,以综合培训机构和成人学校为主,分别为12所和10所,所占总体样本的比例分别为44.4%和37.0%,而其他类型的教育培训机构为5所,所占比例为18.5%。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愿望强但重视和投入不足
在个人方面,调查数据显示,从希望接受的教育培训类型来说,63.3%的受访者最期望接受的教育培训是职业技术性质的短期培训,15.4%的受访者最期望接受休闲娱乐式的教育(如美术、舞蹈等),而仅有21.3%的受访者最期望接受成人高考性质的学历教育。从教学形式的组织来说,31.5%的受访者倾向于企业组织的岗位培训,24.4%倾向于社会机构组织的非学历教育培训,28.2%倾向于个人自学,0.9%为其他,仅有15%的被访者倾向于到当地高校组织的学历教育。
从个人消费支出来看,用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占主要部分,其中食品类消费支出占24.5%,衣着类消费支出占22.0%,居住类消费支出占10.2%,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占4.8%,交通类消费支出占22.0%,居住类消费支出占10.2%,医疗保健类4.8%,通信类消费支出11.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点占8.7%,用于学习教育类的消费支出仅占7.4%。而每年支出的教育培训经费结果也显示,48.5%的受访者目前每年支出的培训经费在1000元以内,22.9%受访者目前每年支出的培训经费在1001―2000元,9.7%的受访者目前每年支出的培训经费在2001―3000元,4.7%的受访者目前每年支出的培训经费在3001―4000元,5.5%的受访者目前每年支出的培训经费在4000元以上,8.7%受访者选择其他。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东莞市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识到了继续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并特别倾向于选择非学历教育,但在教育经费支出及投入上,明显落后于实际需求。
企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后金融危机时代,有124家认为企业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很有必要,占74.7%;有33家认为说不清楚,占19.9%;有9家认为没有必要,占5.4%。
有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的企业有130家,占79.8%;没有培训计划的33家,占百分比的20.2%。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的企业有5l家,占30.7%;有时会组织组织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企业有100家,占60.3%;不会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的企业有15家,占9%。
样本调查中有关企业在金融危机之后是否有教育经费预算数据显示:有47家会有所增加,占36.4%;有42家会与往年持平,占32.6%;有21家暂时没考虑,占16.3%;有15家没有预算,占11.6%;有4家会有所减少,占3.1%。
从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为以制造业为主的东莞企业,大部分认识到了员工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也进行了教育培训,但仍有小部分企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教育或培训投入的积极性并不强。
在教育培训机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多选),在所选的27所教育培训机构的样本中,有18所开办了函授或夜大形式的学历教育培训,占总样本的40.0%;自学考试形式的学历教育3所,占总样本的6.7%;而开办岗位培训等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则仅有24所,占总样本的53.3%。
调查结果显示,培训机构意识到了学历教育的萎缩和加强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不少培训机构都有加大对非学历教育投入的想法,但遗憾的是还未有具体行动计划。
(二)喜好技能和岗位的学习内容
在对个人对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调查中,有45.9%的人认为是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有29.8%的受访者认为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有18.6%的受访者认为是争取晋级加薪的机会,有4.5%的受访者认为是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选择其他的占1.2%。
在对企业“您认为贵企业员工最需要哪方面的教育培训?”的调查中,有85家选择专业技术,占57%;31家选择团队协作,占20.8%;29家企业是选择管理技能,占19.5%;1
家认为是学历,占0.7%;3家选择其他,占2%。
在对企业“您认为贵企业员工参加哪种教育培训方式最有效?”的调查中,有140家企业认为是岗位培训,占85.9%;有13家认为是非学历教育培训,占8%;有5家认为是学历教育,占3.1%;有5家选择其他,占3.1%。
调查显示,不论是企业还是员工个人,最需要的教育是技能培训(管理技能或专业技能)或岗位培训;企业重视动手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这也影响到个人接受教育培训目的。
(三)青睐案例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在对个人“您喜欢哪种类型的教师”调查数据显示,34.5%的受访者最喜欢企业内优秀员工或管理人员给自己上课,38.8%的受访者倾向于接受职业培训师,24.6%的受访者倾向于接受高校专业教师讲课,其他2.1%。
在对企业“您认为企业员工接受教育培训,最合适的教师是?”的调查中,在有效受访的企业中有82家是认为是企业内优秀员工和管理人员,占52.6%;有12家认为是高校专业教师,占7.7%;有16家认为是职业培训师,占39.1%;有1家选择其他,占0.6%。
在对企业“您认为哪种教育或培训方法最有效?”(多选)的问题上,有效受访的424个企业员工中有47个认为是理论讲授,占11.1%;有100个认为是案例分析,占23.6%;有143个认为是实践模拟,占33.7%;有42个认为是专题研讨,占9.9%;有91个认为是参观交流,占21.5%,有1个选择其他,占0.2%。
企业内优秀员工和管理人员很受企业和个人的欢迎,实践模拟、案例分析和参观交流成为最受欢迎和最有效的教育或培训方法,也再一次说明了企业的培训讲究实用性、重操作轻理论的特点。
(四)注重时间和空间的便捷性
在对企业“您认为员工最理想的学习场所是?”的调查显示,有107家认为是企业内部,占65.6%;有45家认为是社会培训机构,占27.6%;有7家认为是地方高校,占4.3%;有4家选择其他,占2.5%。
在对个人“目前情况下,您倾向于选择哪一种学习场所”的调查显示,31.9%的受访者倾向于在企业内部培训,42.3%的受访者倾向于到当地社会培训机构接受学习,23.6%的受访者倾向于到当地高校接受教育,选择其他的占2.2%。
在对企业?您认为贵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安排在什么时间比较合适?的调查显示,有效受访的161个员工中有18个认为是脱产学习,占11.2%;有80个认为是业余,占49.7%;有51个认为是双休日,占31.7%;有12个选择其他,占7.5%。
在对个人“您认为上课或培训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的调查显示,47.8%的受访者认为在晚上接受培训较为合适,37%的受访者认为在周末(双休日)接受教育培训较为合适,12%的受访者认为脱产学习比较合适,选择其他的占3.1%。
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内部和培训机构接受培训比较受到企业和个人的青睐,在时间安排上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不希望员工脱产去学习,大多倾向于业余时间(晚上和周末)接受学习培训,企业和个人都比较重视教育培训在时间、空间方面的便捷性。
(五)学习经费和成本承担失衡
在对企业“贵企业组织员工接受教育培训的经费来源?”的调查中,有效受访的165家企业中有8家认为是员工个人支付,占4.8%;有14家认为是个人承担绝大部分,占8.5%;有73家认为是企业承担绝大部分,占44.2%;有65家认为是企业全部负责,占39.4%;有5家选择其他,占3%。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主动承担全部或绝大部分教育培训经费,但仍有部分企业不愿意承担教育培训经费,严重存在着学习经费和成本承担失衡的现象。如果政府或企业都能主动承担起全部或大部分教育培训费用,无疑会刺激更多人学习的欲望。如2009年6月,东莞市东坑镇出台了《东坑镇户籍30岁以下青年大专或以上学历继续教育学费补助实施办法》,符合条件的东坑户籍青年就读东莞电大东坑分校(东坑成校)只需交10%学费。此项惠民政策极大地提高了东坑镇青年提升自身文化水平的积极性。2009年、2010年东坑镇分别有340人和470人报考成人高考,是往年的三四倍,专科起点升本科类考生录取人数逐年大幅增加,优惠政策鼓励再教育成效显著。同时,经了解,东莞企业大量需要技术工人,如模具设计、车工、大型设备操作人员等,培训这些技工需要有大量现代化的机器设备进行实践操作。但是这些机器设备造价昂贵,而且更新换代非常快,举办此类技能培训的成本过高。当然,一般贵重机器设备的生产厂家会对购买单位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总的来说,举办非学历教育的成本相对于学历教育来说,成本较高。但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在承担这样的成本时,存在着失衡的现象,绝大多数由个人承担,因此,制约了非学历教育规模的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展非学历教育的思路与启示
(一)提升全民学习意识,增加非学历教育投入
大力举办各类兴趣班、老年社区大学等,广泛宣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以此提升全民学习意识,让学习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需要。建设和谐幸福东莞,不仅仅是要加强物质文明的建设,更应该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鼓励人们进行非学历教育培训,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整体素质。
同时,加大政府对非学历教育的财政补贴。在政策层面,可以扩大补贴的对象和补贴的范围,将补贴拓宽到非学历教育方面,对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巨大促进作用。
(二)鼓励岗位技能培训,构建非学历互通平台
大力加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宣传,鼓励学校和培训机构兴办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等非学历教育。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带头倡导岗位培训证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的效用。
同时,也需要加强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相互认同。例如,获得了由政府审批的学校或培训机构颁发的非学历教育证书,在接受学历教育时,可以免修相应的课程,提高非学历教育证书的含金量,以此刺激人们学习需求。
(三)注重教育内容需求,大胆启用双师型教师
注重企业和个人的教育培训需要,非学历教育的培养计划、教学内容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机制,应该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及时修订培养计划和更改教育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突出地方特点。具体做法上如可以派遣任课教师深入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和个人的实际教育培训需要。
同时,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成为非学历教育质量的关键,这关乎着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应该注重聘请“双师型”教师,大胆从企业中聘请有经验的优秀员工来校授课。
(四)坚持送教服务上门,加强培训机构和企业的联系
便捷的时间和空间,成为求学者是否参加非学历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坚持送教服务上门进企业,加强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的联系,特别是加强与机器设备生产厂家的联合办学,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具体做法比如可以在企业中开办岗位培训班级,或者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自身成立相关的教育培训部门。
(五)完善经费分担机制,政府和企业勇挑重担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