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宣讲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宣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积极配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网络安全意识,特别是为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提升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甄别能力。近日,狮寨镇大昌小学开展了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活动中,校长何维艺就网络安全作专题讲座,针对学生的疑问作了详细的解答。活动结束后,全体师生还一起学习了网络安全的宣传材料。
学校开展网络安全主题班会,主题宣讲、观看视屏等活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通过本次活动,师生对一些基本的网络陷阱有了清楚的认识,提高了防骗意识,学生们也意识到了沉溺网络的危害,树立了正确的上网意识,网络安全知识深入广大师生心中,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安全氛围。
篇2
此次全国科普日活动,通过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科普大篷车、科普宣传、科普报告、科技讲座、科技体验等系列科普活动,帮助社会公众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想、培育科学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进一步加大科普工作力度,使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达到6.5%,为我省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贵州9个创新创业团队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获殊荣
近期,以“科技创新,成就大业”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贵州赛区)决赛在贵阳举行,该大赛由贵州省科技厅主办,贵安新区管委会、贵阳高新区管委会协办。
来自全省各地的29支创新创业团队与企业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最终,贵州诺义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医科大学器官打印与生物制造中心分别获得企业组和团队组一等奖;贵州尚沃生物电子有限公司、贵州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质资源利用团队分别获得企业组和团队组二等奖;贵州优拓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微光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惠沣众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铜仁学院分别获得企业组和团队组三等奖。在本届贵州赛区决赛获奖的这9个企业(团队),还将代表贵州出战全国总决赛。
王锦荣教授连续两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近日,美国汤森路透网站公布全球“2016高被引科学家”名录,贵州省第二批“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贵州大学王锦荣教授再次入选,此次入选数学领域榜单的中国大陆学者仅有6名,王锦荣教授是西南地区的唯一入选者。
王锦荣教授主要围绕国际热点问题“分数阶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开展本质的原创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关于脉冲分数微分方程适定性理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本热点领域最基础、最核心、最前沿的工作,为推动脉冲分数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在控制论中的应用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获批建立
根据《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贵州省政府日前批复,同意建立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在校生规模暂定为500人。
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全日制公办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以面向残疾人开展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为主,同时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该校暂定设置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康复技术、推拿按摩、电子商务、家电维修、口腔修复工艺、工艺美术设计、特殊教育、社会保障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园林技术等专业,今后专业设置按有关规定报批。学校办学经费以省级财政投入为主,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等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多单位联合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贵州系列活动
9月19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贵州省系列主题活动拉开序幕,此次活动由贵州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团省委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
宣传周期间,主办单位共同组织了“网络信息安全”主题讲座、“网络安全知识进万家”知识手册发放、国家网络安全宣讲活动、青少年网络安全主题沙龙等重点线下主题活动,以及网络安全案例展示、播放网络安全公益广告等线上活动,并通过各种传播平台、宣传手段,广泛覆盖室内室外、线上线下各类人群,形成覆盖广、规格高、立体化的宣传态势,同时组织三大电信运营商及时发送网络安全公益短信。
贵阳首个餐厨垃圾回收利用项目试产
篇3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93-02
一、 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与网络相辅相成,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为大数据带来了更多数据、信息与资源;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发展为网络提供了更多支撑、服务与应用。大数据是网络的基础,这意味着大数据更多来源于网络,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保障网络安全,使得大数据的利用合法、安全,必将成为高难度的世界课题。
目前,大学生依赖网络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学习、娱乐或是购物等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2个小时,相当于每天上网3.75小时,[1]其中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成为贡献上网时长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对网络环境进行改善,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可能会造成大学生经济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损害;同时,也对高校管理造成风险。
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中国民航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共480名在校大学生,内容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高校间开展的网络安全意识程度,方法为网上问卷和实地考察。调查问卷采取选择题的形式,共计十二题,分别调查了大学生上网情况、自身网络安全意识及学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上网情况
调查显示有24%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下,36%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2-5小时,4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5小时以上,若以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为基准,那么在校大学生有一半以上超过了每日上网的平均时间,说明在当代大数据背景下,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网络通讯设备的普及,可以很便捷地使用网络,大量的上网时长可能加大网络安全方面的隐患,还造成网络成瘾等一系列问题。调查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购物、游戏、学习、通讯这四类占据学生上网内容的主流,其中网络购物与大学生的财产信息安全直接挂钩,通讯则与用户自身的个人隐私息息相关。
2.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情况
调查“大学生是否有意识地去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问题时,结果为大学生有20%“经常”、28%“偶尔”、42%“很少”、10%“没有”去有意识地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这表明大学生每日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却忽视网络安全,这是大学生易遭受网络陷阱、受到网络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看到一些未证实的有关社会敏感问题时会怎么做”调查的是当学生遇到社会舆论的导向时做出的反应,调查数据为38%的学生“不理睬,直接跳过”,58%的学生“了解后,不管”,4%的学生“转载并评论”,未经证实的社会敏感问题和不良信息有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大部分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不能给出自己的判断,更不能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回应,总体缺乏判断能力。调查学生在遇到诸如网络病毒、垃圾邮件之后的反应以及平时使用网络的习惯,数据显示大学生整体拥有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例如有害邮件需删除,病毒用杀毒软件查杀等等。统计大学生遭受过的网络安全问题,数据显示多数学生曾遭受过有害邮件和病毒攻击,占总人数比例的90%和71%,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很难彻底杜绝垃圾邮件和病毒攻击。遭受过财物被盗(4%)和信息被盗(15%)的学生较少,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个人信息和财产的保护拥有最基本的认识,但经验不足。调查“大学生受到的具体侵权行为”,每种侵权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者,其中受到垃圾信息(94%)、骚扰(61%)和盗号(54%)的学生最多,这几类侵害行为的成因多为学生因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造成的,产生的后果轻者频繁收到垃圾信息,扰乱个人网络环境,重者被窃取个人隐私,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双重侵害。
3.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统计了四所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依据调查的数据显示,理工大学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较好,有47%的学生接受过较为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范围较广,主要原因与理工大学自身教学环境相关;外院有72%的学生在校期间从未受过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的进行并不理想;中国民航大学和南开大学网络安全教育情况在与另外两所高校的比较中成中游态势,总体而言网络安全教育在整体学生中覆盖面不广且不精。
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受过哪些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开设讲座的形式占据主流,主要原因是开设讲座覆盖面广,一次可以容纳大量学生,专业性强,且对于学生具有一定强制性,但学生愿意接受讲座的意向不强,更多人希望通过主题班会、网络宣传、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整体来看现阶段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方法较为单调,学生主动性不强,网络安全教育模式有待提高。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探究
(一)多方面入手,扩大网络教育范围
大数据背景下,海量的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众多问题。这就需要网络安全教育从多角度入手,全面扩大网络安全教育范围,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包括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以及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四部分。[2](P.94-96)
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网络法律意识,大学生应掌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不做违反网络安全法律的行为。
网络道德意识教育从道德角度入手,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网络安全责任心与道德心,在网络上自己的行为不只同自己有关,还会影响到其他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使大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防御手段,能运用常用网络安全工具进行分析和防御。
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上网,长时间地沉迷网络有可能会引发网络成瘾和网络心理障碍等问题,这里需要学校对其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上网心态。
(二)因材施教,实行多层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是获取知识最多的地方,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在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数据显示不同学校、专业、年级的网络安全意识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各高校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网络安全意识较弱的人文社科类学校或专业,可以进行普及式的网络安全教育,如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必修或选修课、定期举行全校范围的网络安全讲解活动等;对于一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要格外重视,对其进行网络使用的正确引导,以免走向歧途;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络自由创业、投资群体,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使用网络开创自己的事业,对于这些已踏入社会但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更加重要,学校对于这些学生应当进行更为系统专业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三)根源做起,增强网络监管体制
安全的网络环境需要学生和学校共同构建,大学生遇到网络安全问题并不仅仅靠受到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能够解决,高校须从自身根本开始改变,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目前,不仅是学校,某些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网络使用的监管力度,呼吁全社会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各大高校也应该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公安及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管理机构、网络运营部门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监管系统,为大学生上网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在客观环境上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3](P.87-88)例如,保障先进的技术设备、采取身份认证技术、封堵、禁止对不良网站进行访问以净化网络环境、词汇过滤功能、预警功能等等。[4](P.82-84)另外高校还要负责关注校园周边网络环境,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对学校周边诸如“黑网吧”等违规网络营业行为依法进行取缔。
(四)高校联合,提高网络安全教育互动性
现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满足于单一的照本宣科讲课模式,高校应着眼于采取更多元丰富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来促进学生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互动程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活动中来,譬如课外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有关网络安全主体的辩论赛和班会等等。调查显示各高校之间的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拥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就此方面将高校联合起来,成立诸如“网络安全意识联合会”的学生组织进行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比如建立网上论坛、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开宣讲会等,同时还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这方面可以以诸如开展法律讲座、交流法律知识、观看经典案例的方式进行。这样做一方面可行性较高,一方面这种由学生自发进行活动比学校施加的教育更深入浅出,学生间所交流的经验也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重要的一部分,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总结
大数据背景意味着每个人身边都充斥着海量的数据信息,人们通过网络的方式与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接触,如果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将会在大数据背景下岌岌可危。多年来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一直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现阶段相比于其他网络环境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还处于实践阶段,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在进行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具备完整性、针对性、深入性,使之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而并非一朝一夕的泛泛之谈。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2]刘新华,巢传宣.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 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14).
篇4
(一)微信的聊天功能
聊天是微信的基础功能,也是微信最常用的一项功能。微信群聊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最常使用的聊天功能。教师可通过应用微信建立群聊,在群中有关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各种信息,使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及时接收通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在建立群聊的同时,教师应注意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加入到群聊中。当某些需要通知的内容不是即时信息,而是在某一时期需要学生注意的时候,教师可将信息在群公告上,并在群中通知学生及时查看群公告。对于所建立的群聊,教师也可将其设置为置顶聊天,以便及时地对于学生在群中的提问给出解答。
(二)微信的朋友圈功能
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也是一种常用的微信功能,通过朋友圈的和浏览,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朋友圈功能也是教师加强对学生了解与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的朋友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和帮助。教师可通过朋友圈一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章或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朋友圈可以增加信息的浏览量,进而更好地发展自身。教师也可以将朋友圈作为学生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或者是作品展示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朋友圈,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的良好品质。
(三)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移动的社会化平台,主要是以用户订阅服务模式存在的。目前,已有很多高职院校运用微信建立了学习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微信移动端的补充来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如教学信息的查询和。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分为三种应用类型:信息公告型、学习服务型和引导教育型平台。信息公告型平台主要是为满足教师和学生掌握学校动态的需求,推送的信息主要是学校的新闻和各种公告消息。学习服务型平台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工具型媒体,具有群发、自动回复等功能,为师生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服务。引导教育型平台主要是通过微信每天定时推送一些传递正能量的信息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
二、高职院校在运用微信进行教学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微信作为一种网络交流工具,现已被广大高职院校学生使用。微信信息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很容易让不法分子通过微信来误导学生,进而对学生个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构成危害。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可针对网络安全对学生组织网络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高职院校可与政府部门相配合,开展安全教育宣讲工作,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安全教育。
(二)注意对学生关于手机使用的引导
微信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微信公众平台、聊天、朋友圈等功能的娱乐性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上频繁的摆弄手机,浏览上面的各种信息或是与朋友微信聊天,大大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及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注意对学生关于手机使用的引导,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分散学习的注意力。
(三)对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更新和完善
微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一种辅助措施,应做到与时俱进。高职院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信息技术,掌握最新的时事动态和微信公众平台的操作技能,保证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微信平台内容及时得到更新和完善。
三、结语
微信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对师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微信的聊天功能、朋友圈功能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等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只有正确对待微信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带来的利与弊,才能更好的应用微信进行教学管理,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仇永明 单位: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机房 安全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计算机具备的功能、承担的任务、负荷的数据资源也越来越大,尤其对于高校来讲,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面临严峻深刻的挑战。高校计算机对于高校教学与管理作用重大,不仅涵盖课程教学、教学任务还涉及师生信息、日常管理各方面工作均需要借助计算机予以推行落实。计算机机房安全关系到教学质量及学校正常管理,同时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内容,需要不折不扣地切实做好高校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工作,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1 高校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机房缺乏细则
在校园网络及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面对多种复杂管理形势、多样管理设备及特定设备设施的高校计算机机房,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欠缺,在管理上不够规范,没有有效区分教学用的计算机与学生用的计算机,没有针对教学资源、档案信息等重点内容的计算机机房出台特定管理细则,大多仍是无区别的统一管理,管理方式仍旧较为粗犷。例如,要从制度上健全、约束部分好奇心强且具有相应电脑网络技术的学生,防止其采用不良手段有意或无意破坏机房运行环境,要有相关制度利用起有更高计算机能力的学生参与机房管理,使机房更加安全、稳定。
1.2 机房系统布局待优化
目前部分高校计算机房多为逐年改进来而,只是在空置区域进行相应设备添加和线路连接确保计算机可用,没有从整体上和发展上对计算机机房进行布局优化,没有科学、全面考虑机房结构及设备安排,存有见缝插针现象,使得高校计算机机房存在电力供应、线路连接、消防防护、通风供暖、温湿度及空间卫生上存在较大漏洞,难以有效确保学校机房安全,使机房不同程度存在系统故障及安全隐患,难以有效做到工作效率最大化。一方面,机房没有科学优化的布局,将严重影响计算机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计算机作为高精密的设备,温度、湿度、灰尘、静电等对其的影响力都非常明显且直接。另一方面,机房里常有学生及教职人员使用计算机,没有有序的系统布局,将对人身安全及消防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人员难以及时疏离,消防设备不能及时使用,设备设施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隔离等。
1.3 机房系统缺乏有效监控
在网络信息化彻底深入推进的时代,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还有部分停留在原始的人工巡视看护以及仅对计算机设备本身进行查看管理,管理内容有限,管理措施落后,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欠缺,使计算机的各项安全问题不能被提前解决,只能被动式应付,待问题出现后再组织力量应对,耗费更多人力财力且使机房资源出现受损状况。一是对机房系统安全的管理不够,尚未做好机房设备安全、运行安全及网络安全,对于计算机、存储、通信网络等设备的管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逐项检查落实到位;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服务器、软件等资源的管理措施需要实施针对性管理;对于外部信息交换、互联网访问、资源共享、外部连接等网络管理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制订有效防范措施,避免网络管理漏洞,防止黑客攻击,确保机房网络运行整体健康和安全。
2 加强高校计算机机房安全的方法
2.1 提高认识
高校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思想认识,将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工作范畴,要进一步完善机房管理组织架构,明确机房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各项制度,推动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一是要完善《机房使用管理制度》、《机房环境管理办法》、《机房操作规程》、《机房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机房资产管理办法》、《机房奖惩机制》等,通过制度约束使用者行为,避免学生因彰显自我能力对机房进行过强使用造成损坏,同时使机房安全管理步入制度化轨道,各项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机房管理更加高效。二是要做好机房系列管理制度的落实推行,要通过制度规定、制度宣讲培训教育、制度考试及监督检查,全方位地提高师生对于机房安全的认识,让使用者掌握机房的操作要求,让学生明知网络及信息技术正确使用方法和对象,确保机房各项规定落地,得到坚定执行。
2.2 优化布局
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教学需要,出台计算机机房长远布局规划,规划计算机机房布局图,做好高校机房布置合理、场地有效利益,经济高效。对于机房的布局要围绕“配线综合最短”、“设备与荷重协调”、“便于增添检修”的思路展开,可以采用玻璃替代铝合金包边以及用玻璃设置隔断栏,以实现机房噪音最大程度减少;可以铺设防静电地板于设备主场区,增强机房消防安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明确其岗位职责,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提高其对机房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及获得感,要安排适当的专职人员管理机房,使之能够切实做好机房日常使用、维护、问题检查及应急反馈全过程管理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装智能监控装置,做到对机房管理状况随时看、随便看。
2.3 强化机房安全
高校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要保持高效管理质量,必须从机房环境安全与系统网络安全两大方面下工夫:
2.3.1 机房环境安全管理
(1)做好机房温度管理。计算机都具有较大的耗电量与散热量,高校机房通常安置计算机众多,面对有限的机房空间,热量会集中在室内,很难散发。20-25℃是计算机较适宜的工作环境温度,可以通过安装空调系统,或采购自然通风技术、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来降低热量,在保证通风时,尽量节能环保。
(2)做好机房湿度管理。计算机内因有大量电子元件,环境湿度过高、过低都不行,比较科学的湿度范围为45%-65%之间,湿度过大影响使用,过于干燥则容易引起高压静电,因此要特别注意夏季高温与雨季,要在机房内装备湿度计及加湿除温设备,使计算机有良好的湿度环境。
(3)做好机房灰尘管理。灰尘会严重影响机房中计算机本身及整个网络线路,会损伤磁盘及驱动器,使数据丢失;会使CPU发生故障出现错误信息;会给显示器带来高压打火,交流电接触不良,线路板阻抗变小等,需要机房工作人员每日清洁机房,定期清理计算机灰尘,要求进出人员换鞋套等。
(4)要机房静电管理。要接好静电接地线,避免外界电磁干扰,可以铺设防静电PVC或者用陶瓷架空活动地板。
2.3.2 机房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机房网络安全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要切实保护机房网络系统具有可用性,网络服务具有连续性,要有科学的防控体系防范恶意攻击与信息资料窃取,要有效防范病毒侵害,要定期进行重要资料备份,对网络漏洞及时发现并修补、对网络密码设置相应合理的复杂程度且定时更换、对于网络访问进行权限控制及身份验证。要不断学习前沿网络技术,创新网络管理方法,与时俱时,使网络系统数据信息、程序软件做到安全可靠,随时可用,并且零问题。
3 结束语
计算机机房是高校日常管理、教学科研、信息存储传输的主要基地,机房的安全管理与学校教W各项工作开展息息相关,要切实针对机房安全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上下工夫,做好机房规范管理、机房科学布局建设,做实日常使用管理,以牢固的环境与网络安全,实现计算机机房安全实质性管理提升,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国军.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6(06):65.
[2]吴延程,沈亚军.浅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及网络安全问题[J].价值工程,2015(33):195-196.
[3]于振海.高校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4(03):177-178.
篇6
(1)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学生成长是全面、系统的,拥有良好心智、健康品行是校园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个体成长的基础,健康心理是学生个体心智健全、品行良好的前提,因而是最重要内容。屡发高校心理疾患诱因的悲剧案例,告诫我们应深刻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紧迫性。部分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人员片面理解和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心里有病”才应接受教育,而不认同心理疾患广泛性长期特点。另一错误倾向认为心理教育应归属德育教育,无须单列,主观忽视其重要性,当安全事故发生,惨剧悲人之际才悔之晚矣。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上升趋势明显,表现形式多样,如焦虑、恐惧、忧郁、冷漠、偏执、暴躁、消沉等,情绪色彩和偏激行为十分强烈。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空泛、教师缺乏必要的系统培训、管理者和学工人员主观上的轻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教育效果。物欲横流的社会,激烈如战场的就业环境,各种学习、生活压力,个人成长过程中不良因素导致的其它压力等原因,使在校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趋势近年来伴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水平提升在高校体现愈发明显和突出。高校要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态和完整人格,具体的开展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真正做到打开心门,促进成长。
(2)法律知识教育。法是规则,是行为规范,贯穿个体成长、发展之漫长人生历程。法也是保障人之基本权益的最好武器。高校学生拥有良好的法制意识和系统法律知识,对人身、财产权益的保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规范个体行为,维护校园秩序,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同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大学生开展法律知识教育,符合当今法制社会建设主流,符合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法律知识教育应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例如:《宪法》、《选举法》、《民法》、《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国防法》、《都扑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基础课、法学基础课及相关法制教育专题讲座作用,坚持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和法律实践活动来推进法律教育,积极谋求与学校所在地公、检、法机关建立关系,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多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
(3)安全知识教育。尊重生命,保障生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高校对在校学生的生命、人身财产安全有天然的责任、义务,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实现为学生成长发展营造安全环境的目标。上海商学院火灾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凶杀案等案例都是血的教训,惨剧提醒我们,安全教育有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好技能、方法以规避伤害、保护自己?有无前期预防工作和避免伤害的发生的预案?安全知识是否欠缺?面对突发事件如何防范、处理?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安全理论知识教育增强学生防范意识。开展消防安全实操,进行地震疏散安全演练,进行交通出行安全教育,教授学生防火、防电安全技能,灌输用水安全观念,对学生进行防盗、禁毒、防雷、防骗、防人身伤害安全教育等等内容,形式可以多样,但不能流于形式,内容可以渐进,但一定兼顾全面。
(4)校纪校规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是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的教育,是法律规则在校园的延伸、体现,两者在强制力和规范性上有差别,但对学生的纪律观念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积极意义。当代大学生首先应是一个成人个体,应通过法律知识、校规校纪学习,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底线不能逾越,这对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都大有裨益。因此,在进行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把法律规范具体体现在校园校纪校规中。
(5)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是新兴话题。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应主动出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借助校园网及其之外的其他网络工具,规范高校学生网上行为,传播先进文化,加强正确舆论引导,使大学生在这种先进文化氛围中学会思考和反思,完善自己,科学使用网络。同时,丰富网络载体,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驾驭网络,而不成为网络奴隶。创新网络教育形式,对“网瘾”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主动关注和关心其学习、生活,谈心、交流,从而避免误入歧途,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途径
(1)深化认识,形成齐抓共管氛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目前高校管理体制下主要依靠高校党、团组织、学生管理机构、学生工作者等各个部门,是一种从上自下,多层多面的齐抓共管格局。这要求高校各层级、机构都必须对高校安全教育重要性和高校安全教育意义有深刻认识,并在操作层面形成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加强行政管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高校各级各层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2)建立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为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仅仅依靠保卫部门或者辅导员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安全教育领导机构,确定内容,制定计划,考评效果。其次是理顺安全教育体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务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再次是建立完善保证安全教育工作有效运行的系列制度。最后是明确安全教育基本载体,主要是系统足量的课堂教育与各种专题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全面得到落实。
(3)专业教育中融入安全教育。高校应将安全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中去,在各专业系设置校园安全教育内容的课程可以考虑,有条件,可以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安全教育课实施工作。将这一举措纳入教学评估,及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选派教师走出去进行有关培训、学习、交流;开展安全教学研究,将成型成果进行推广,进而推动安全教育课程实施。
(4)依托有效载体。高校安全教育成功经验证明,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发挥高校思想教育阵地作用,利用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和优势,加大安全教育工作宣传力度和深度,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宣贯,如在建筑行业宣讲有关人身伤害安全知识内容、在水利专业教育同时宣讲有关《水法》知识内容等。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 高校校园 防控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89-01
在安全保卫工作方面,高校只是一个事业单位,高校保卫处是没有执法权的,这样就要求把“防”字认真贯彻好,努力加强高校校园治安防控机制建设。对此,笔者认为加强高校校园治安防控机制建设主要有以下途径和方法。
1 加大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宣教力度,使学校规章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控能力
首先,院校要加强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高校在开学初,就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进行宪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刑法、国防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常识的宣讲教育工作。有条件还应该在学校进行各种法律实践活动,使教育得到深化。比如与公、检、法机关形成共建关系,请法律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在普法月进行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强化高校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远离违法犯罪。
其次,加强校纪校规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是学生在校一直在接受的常规教育。但学生在刚刚步入高校之初,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律和道德规范教育、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的入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近些年来,不夸张地说,高校的学生每个人都涉足网络。但是高校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对于网络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是不够,给予的重视也是不到位的。所以,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知道通过网络也有违法犯罪行为,懂得在网络中不轻信他人,不告知他人自己的重要信息,注意保护自我,不随意接受他人的吃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避免被骗造成金钱和人身上的损失。
2 学校要对保卫工作高度重视,完善机制,明确责任
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实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组织相关部门、班级辅导员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采取每学期期末,对各责任部门进行考评制。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的组织体系。学生管理、教学、后勤等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分工各负其责,辅导员队伍、安保队伍直接面对学生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部门间通力合作,形成良好的安全互动合力。
为应对突发意外事件,高校要普遍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处理领导机制,最好成立安全稳定办公室,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防止事态扩大,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要加强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建立责任制,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大检查。严格盘查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要确保信息畅通,及时排除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并建立校园安全巡逻小组,吸收优秀学干加入,经常对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设备及场所进行检查,分析其根源所在,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配合公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及网吧等场所进行统一排查,并对可疑人员进行登记和清理,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奖惩机制,对发现事故的有功人员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并对违法乱纪者进行惩罚,情节严重的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3 进一步强化并完善校园治安防控网络体系
目前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广泛而深入,由过去的封闭或半封闭转向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人员结构由过去的单一成分转向多种成分。尤其那些校区扩大的院校,新校区新建校区都地处偏远郊区或城乡结合部,治安状况比较复杂、流动人口增多、人员结构混杂,给学院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加大校园技术防范系统的投入,更好地捍卫新校区安全稳定,除了建立电视监控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防火自动报警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还需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巡防、群防、当地治安力量”相结合的一整套完整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实现高校安全管理现代化。
4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尽力避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安全事件
要十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尤其对通过测试已经了解到的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加强分析心理障碍存在的根源,适时对心理障碍的人群做好心理调试,以走出心理误区,减轻心灵的重负,避免发生因心理障碍引发的暴力、自杀等事件。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注重培养与学生间的亲和力,使校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奋进精神和团结协作的亲和氛围。
综上,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甚至关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当今社会,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成为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因素,也显然已成为一个学校、社会、国家的头等大事,所以,我们要尽力加强高校校园治安防控机制建设,保证学校拥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而给学生们一个真正安宁的成长环境,保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篇8
一、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1.学生世界伴随着大量网络信息。
学校作为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传播场所,面临海量网络信息的冲击,功能弱化。不少学生缺乏甄别能力,遭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人沉溺于网络游戏场景,甚至找同学演练伤害他人;有些人热衷于网络交友聊天,宣泄情感甚至上当受骗;更有甚者深受不良网站的毒害不能自拔,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教师谈网色变,隔离网络。
面对这些典型的青少年网络问题。不少教师与家长步调一致,齐刷刷地反对学生上网。其实这种极端的做法只能暂时产生一点效果,于事无补。
二、网络时代教师的反思
面对教师以及家长的行为,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网络真的是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源吗?我们真的能彻底地、有效地隔离网络的消极影响吗?时代在发展,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在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数据直接表明,在欧美国家,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网络,约有一半的青少年上网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课题研究,只有极少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诚然,在我国有许多青少年常常沉迷于网络,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网络化给大家带来的积极影响不用赘述,网络作为媒介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出在哪呢?出在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到有效合理地引导。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最终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可见如何看待网络,领悟其中的技术与思想,规避不良影响,为学习生活服务,都需要教师和家长认真思考。
三、网络时代教学的应对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关注的是学生对于技术本身的掌握程度,却往往忽略了规范学生网络文明行为。具体如何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是一项带有挑战性的任务。笔者的实践体会如下。
1.开发教学资源,规范网络文明。
通过在校园局域网内部建立教学资源网站,让无限互联网变为有限上网。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到网上,这样既能有效控制外部网络的诱惑,又能让学生在课上体验到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笔者在校园网建立的信息技术教学园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登陆自己的个人平台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等,师生之间实现网上交流,规范学生网络上的言行,培养学生网络文明用语。
2.用活教学工具,构建网络安全。
大部分教师使用电子教学软件仅仅局限于广播、收发文件等功能,远没有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例如利用电子教学软件设置上网限制,通过建立学生访问网址的黑白名单,实现有效引导学生安全、健康上网,阻止不良网站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对于个别极端学生,可以使用学生限制功能,实行限制某位同学可浏览的网站、可用的程序等,以此来纠正学生的上课行为习惯,提高自控意识。
3.把握教材内容,渗透信息素养。
在教学模式中,有目的地选取专题内容结合教学,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领悟人文精神。如在讲“信息交流”一课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讨论网络成瘾症的由来,通过正面的、直接的师生互动,倡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在母亲节等节日来临时,结合word文档的教学,布置学生有关节日贺卡的制作,积极开展学生作品展示等交流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4.模拟危险情境,提高安全意识。
传统的宣讲效果有限,学生只会机械地背诵《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师可适当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网络文明与安全意识。例如,模拟计算机“中毒”状态,启发学生杀毒、防毒意识;播放“熊猫烧香”病毒制作与散布者的视频信息,提醒学生网络世界绝非自由世界,也同样有法可依;选取典型网络诈骗案例,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自主探究加密与解密技术,引导学生安全设定个人账号密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总结
篇9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遇与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1+4+6”创新模式,即树立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统一的教学理念,坚持四个原则,构建六个子系统,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机遇;困境;对策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使高校内部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和交锋获得了新形式和新内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掌握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不断争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阵地,消解着在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整合力。作为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急需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
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功能
第一,弘扬和宣传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在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条件下立足于弘扬主流意识形态,注重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清楚定位“培养什么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在强化政治意识、服务意识、问题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中,做好意识形态的宣传思想工作。
第二,净化和引导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承担起通过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功能。深刻剖析并澄清大学生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终结”、“”、“普世价值”等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认识,实现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净化和引导。
第三,“三进”和转化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着力推动意识形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防止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漂浮”的现象,实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与外化。
第四,建构和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建构话语体系,并借助网络媒体使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文字内容视觉化、传播手段数字化、价值观念共识化,实现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功能。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遇与困境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新媒体,是强教育之路;思想政治,是规新媒体之本。当前,新媒体是把双刃剑,既是当代青年观念更新价值提升之逻辑起点,也是青年信仰危机和道德缺失之逻辑内因。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发展的重要优势和机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根本渠道,在新媒体时代,思政课获得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第一,新媒体海量、快速、交互、生动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微课、慕课、在线课堂等形式丰富了思政课的授课平台。第二,新媒体环境中的每个主体(师或生)都既是媒体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也是媒体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兼具双重功能。第三,信息技术的变革会带来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生活模式甚至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教育回归学生主体的教育原生态。第四,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内含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渗透要素,加强大学生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激励青年红色教育的终身性和系统性,提升教育主客体的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严峻的困境与挑战。当下,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武器,西方敌对势力在有形无形地抢占我国的意识形态阵地,对思政课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具体表现在:第一,高校对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认识不足,欠缺对网络等新媒体对青年学生信仰与价值观威胁的警惕性。第二,新媒体虚拟、开放、难以掌握和监控等特点使思政课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迫切要求快速建立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机制和系统工程,应尽快建立从党委领导到部门重视、从青马工程到党员培训、从理论课堂到社团实践等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构架。第三,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研究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急需突破研究成果的理论论证层面,真正进入从理论转化为实践阶段。第四,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践手段和方式简单传统缺乏创新。基本停留在构建红色网站、运用多媒体技术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层面,缺少深度创新模式。第五,师生的新媒体水平和素养不高,对各种“微媒体”中信息和思潮的把握、控制、批判和引导能力欠缺,易导致工具控制人。第六,“MOOC”等远程终端学习平台难以实质性解决师生有效互动、思想碰撞与人格教育等网络教育难题。
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应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性,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构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1+4+6”创新模式
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机遇,未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获得了强大的空间。国家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强化,会形成对新媒体挟带的意识形态进攻的有效抵御;“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会推进新媒体技术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实现融合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正规化会逐渐抵消新媒体的信息混乱和技术攻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媒体素养的不断提高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
为实现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应当构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1+4+6”创新模式,即“1个理念+4个原则+6个子系统”。
1、树立“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统一”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批判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既要防止将的科学性演变成离开了现实性的教条化、庸俗化、政治化、口号化;又要防止片面地以现实性排斥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倾向。
2、坚持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四个原则
坚持方向性原则,牢牢把握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决同各种反倾向做斗争。坚持合力教育原则,实现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相配合、顶层设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各方面信息合力充分发挥的集成化教育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理论灌输和社会实践结合、理论宣讲与创新指导相结合。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原则,实现显性的课堂传统教学与隐性的新媒体教育相结合。
3、构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六个子系统
重点:提升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加强“原理课”关于理论和经典文献教育,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概论课”关于中国化历史进程与成果教育,树立 “三个自信”;加强“基础课”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培养正确的“三观”;加强“纲要课”关于近现代中国历史教育,养成正确的历史观;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融合教育,增强新媒体时代文化自觉自信;加强大学生媒体素养和网络安全教育,抵抗新媒体的技术攻击和挑战;加强网络新思潮新事物新现象的引导教育,应对新媒体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
依托:打造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打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通有无的交互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个人合力的集成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虚拟和现实空间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交互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打破传统灌输和说教的开放的自主自助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进一步推动“慕课”与“翻转课堂”等新式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实施;继续深入研究专题式、案例式、实践式、PBL等常规教学改革方法;不断探索与完善参与式、暗示式、情境式等其他辅助式教学改革方法;尝试开发与创新更多体现意识形态功能的新式教学改革方法。
依据:构建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制。以意识形态教育为目标的新媒体教学引导机制;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依据的新媒体教学协调机制;以强化纪律和底线思维为规定的新媒体教学规范机制;以质量贡献和教育实效为导向的新媒体教学评估机制;以及时控制网络不良思想倾向为责任的新媒体预防干预机制。
路径:丰富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载体。以课堂讲授为阵地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直接灌输;以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为依托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与时俱进;以多媒体为教学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直观引导;以博客微博微信为新常态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有效沟通;以手机终端为灵活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即时教化;以红色主题网站互动社区为辅助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常规化;以学生微视频微电影微话剧等为微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形式活化。
保证:健全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充分发挥高校党委和党团组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全力培养熟练运用新媒体的中青年理论科研团队;重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媒体素养;合理组建理论素养深厚和信息化水平精湛的理论宣讲家队伍;打造完善德行兼备的专兼职青年辅导员队伍;启动实施“卓越理论人才”培养计划。
保障:优化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环境。建立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新媒体工作大格局;夯实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媒体环境;构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新媒体环境;打造校报校刊校园互动社区等校园数字化环境;创设校园“微文化”软环境;开辟网络安全维护和舆情统计的新环境。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 办公模式 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Importance of Campus Network Office Mode in Secondary School
REN Yuning
( Lvliang Heath School, Lvliang, Shanxi 033000)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ditional office model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campus network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ampus network, summarizing the campus network in the hardware construction and in educati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with specific examples Campus network model in vocational schools of the importance of office. Vocational schools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so that the campus network to play a greater role.
Key wordsvocational schools; office model; campus network
近年来,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但是目前,有很大一部份中职学校存在着“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等问题,离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尚有很大距离。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中职学校传统的办公模式与现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1 传统办公模式带来的低效率与高效率要求所形成的矛盾
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各种文件的传递都需要通过工作人员手工进行,以公文处理为例,需要以经办人员为中心,传递给不同环节人员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也难以得到提高。
在传统办公模式下,还存在一个领导不在办公场所与事务处理所形成的矛盾。学校领导由于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经常异地出差而不在办公室,导致许多公文及事务无法办理,尽管目前可以通过传真等方式进行函件传递,但这些传递方式存在着安全性不够、质量得不到保证等方面的缺点,因此也对学校办公效率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传统办公模式下,学校上级机关为了宣传政策法规,经常以举办会议的方式进行人员召集及内容宣讲,由于参加会议领导身处各地,需要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才能够到达会议举办地,这种信息传达的方式也同样存在着效率低、费用高等特点。
2 传统办公模式带来的高额费用与降低办公费用要求所形成的矛盾
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信息的主要载体是纸张,信息传达的主要方式是会议。为了履行学校本身的职能,经常需要耗费大量的纸张,形成各种文件,召开各种会议,传达各种精神,讨论各种问题,最终形成了“文山会海”的局面,使学校的办公费用一直居高不下。
3 传统办公模式带来的部门独立与协同办公要求所形成的矛盾
由于学校是由各个科室所组成,各个科室虽受学校统一部署管理,但却是独立办公,各科室之间协作性较差,如由于天气或者特殊情况学生科所做出的学生开学时间调整未与教务科及时沟通,教务科未能及时通知教师推迟上课时间,造成教师来上课而教室里没有学生的情况。诸如此类问题就需要各个科室之间协同办公,才能够满足要求,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难以及时达到这种要求。
介于高效、节约、实时的要求,信息化对于中职学校在办公模式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网络的构建,校园网只是信息网络的一部分,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中,更重要的还在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这要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将建设校园网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会为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科学决策性和办事效率,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3.1 什么是校园网
校园网作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办公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学校的重要角色。随着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教与学不可避免的与网络发生密切的联系,师生通过网络检索和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校园网已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校园网特点就是把分布在校园不同地点的多台电脑连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网络系统。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和资源是校园网的生命力。校园网络具有距离短、延时少、相对成本低和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它的低层协议较简单,控制选择等问题大大简化,因而又具有组网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校园网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传递。这是校园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来实现电脑与电脑之间传递各种信息,使分散在校园内不同地点的电脑用户可以进行集中的控制管理。在校务部门建立网络服务器,可以为整个校园网络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2)资源共享。①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接入DDN或ISDN,很容易将校园网连接到internet,这样,网络内的各电脑终端不但可以互通信息资源,而且可以享受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及internet网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信息资源,校园网在教学活动和办公中的作用也将成倍地增强。②硬件资源共享。网络中各台电脑可以彼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电脑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由网络中其他电脑代而为之,当网络中的某台电脑负担过重时,网络又可将新的任务转交给网络中较空闲的电脑完成。
(3)方便教学。网络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语言实验室进行更生动的语言教学,也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
3.2 建设校园网的重要意义
校园网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基础设施。校园网的规模、网络性能、应用水平和普及程度已成为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网的建设将会给中职学校带来三个改变:
第一个变化:多媒体的校园。从教学应用的角度而言,通过实施校园网整体方案,原来的教师、学生和网络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将通过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第二个变化:网络化的校园。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而言,实施校园网整体方案,学校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首先,利用计算机存储量大、处理快速的特点,在减轻学校管理者工作量的同时,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其次,因为学校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方面有了合适的管理平台,从而使学校逐步跨入电子化、无纸化办公阶段。
第三个变化:开放的校园。网络化的校园不仅仅指校园内部的管理效率大为提高,它还包括学校的开放程度的提高。通过在服务器上开发的校园网站,学校可以面向学生家庭开放、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社会与学校的交流和沟通。从宣传效果而言,通过交互网页的新媒介手段,学校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
校园网的建设对于中职学校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相对于传统的办公模式,校园网又为中职学校的新型办公模式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呢?
(1)网页浏览服务(WEB):学校建立自己的Web站点,作为学校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不仅可在校内外了解学校的重要信息,而且还可通过专门网站实现凝聚校友、集团化信息交流、网上参观等功能。学校的教职工也能通过校园网访问Internet,检索出能为备课和德育教育所用的素材和题材。(2)电子邮箱服务(Mail):在校园网中建立学校自身的电子邮箱服务器,为校园网用户提供邮箱及电子邮件服务以达到信息交流、收集意见的目的。(3)文件传输服务(FTP):在校园网中建立学校自身的FTP服务器,为教学和管理提供数据交换空间,为学生提供作业存贮空间,为校园网用户提供常用软件、教学资源的下载等服务。(4)教务在线:教务处可以有关教学方面的信息;教师可以登录系统,完成学生成绩的录入;学生可以登录系统,进行网络选课、成绩查询等。(5)精品课程建设网:包含了学校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精品课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优秀的课程资源。(6)电子图书资源:图书馆设有光盘镜像服务器1台,购买了多种网络数据库,包括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PRINGER-LINK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宏数据库、书生之家电子图书等,满足了广大师生信息资源的需求。
现代的办公模式已经完全依赖于校园网,校园网建设应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它是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现代化学校建设的必经之路。中职学校的发展为校园网建设提出了紧迫的需求,校园网的发展又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在工作中的实时性,提高了中职学校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因此加强校园网建设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校园网在中职学校办公模式中的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磊.基于校园网络安全防护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9).
[2]徐明.浅析高中校园网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
[3]顾晓冬.校园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8.
[4]邹B.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9.
[5]朱庆友.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设计与实施.华东师范大学,2010.
[6]沈忠诚.ACL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