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冬季施工方案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建筑冬季施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层建筑冬季施工方案

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施工

1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中国目前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一般在二十至五十层之间,其中尤以二十至三十五层居多。中国国内己建成的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占全部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80%左右,可见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是与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和需求水平相适应的,因而应用最多。在建筑功能的要求上,高层建筑中很少是功能单一的住宅、写字楼或宾馆,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多是地下部分是停车场,地上1-7层左右为商场、娱乐场所等,上部小开间的使用部分可以设置住宅、宾馆、或办公室。有统计表明,高层建筑中有转换层结构的占80%左右。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转换层部分,由于梁、柱或板的尺寸较大,所以从模板的支撑系统,钢筋的绑扎、钢析架的安装或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等方面在施工技术要求上都有极为严格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转换层施工是高层建筑的“瓶颈”,如果说一幢高层建筑在支撑系统选择,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机械设备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方案科学,现场施工组织合理,定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技术

转换板设置位置,是人们关心的板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人们对梁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转换层位置设置较高时,转换层对结构抗震性能不利的认识,从而提出了转换层位置较高的框支剪力墙的抗震设计概念,并且限制转换层下大空间结构的层数。然而,板式转换结构随着转换层位置的提高,结构是否也表现出同样的动力特性及反应,也是值得讨论的。本文结合厦门安宝大厦工程,采用三种模型来计算和分析板式转换结构转换层位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模型中,转换层、标准层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图中黑色填充区域为转换层下部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实线部位为转换板上布置的剪力墙。转换板厚2200mm;落地剪力墙厚度为400mm;框支柱截面为1200mm×1200mm和1000mm×1000mm两种;标准层x向剪力墙厚为250mm,y向剪力墙厚为200mm。转换板所在的上、下楼层的层高分别为2.2m、3.6m(净高,不含转换板厚),结构总高度为98.70m。三种模型分别为:

Hst0——无转换层结构,以原工程转换板上部结构为基础,增加结构标准层,使其高度与原结构相同;

Hst3——转换板设置在第3层顶,并将原工程x向井筒开洞,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x=0.7046,γey=0.8971。

Hst6——转换板设置在第6层顶,将模型Hst3的第1层复制增加三层,使其高度与原结构相同,同时,其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也与模型Hst3接近。结构计算分析采用ANSYS软件。

图板式转换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转换层以上随意布置结构型式和轴网,特别适用于建筑物上下部轴网错位复杂甚至互不正交的情况。但转换板传力路径不清晰,受力状态复杂,结构分析计算繁冗。由于抗剪和抗冲切的需要,转换板厚一般在2M以上,这一方面造成转换层质量和刚度的突变,在地震作用时结构反应增大,转换层上下相邻层更成为结构薄弱层,不利于建筑物抗震;另一方面由于自重和地震作用的增加,下部竖向构件的荷载明显增大,设计难度大。研究表明,转换厚板的内力和位移分布严重不均,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可达几十倍。从整体上看,板式转换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指标均较差,在实际工程中应慎用。当上下轴网变化但仍正交时,可采用正交主次转换梁的结构型式来实现转换。

3板式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问题和模型的确立

3.1板式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问题

最常用模板支撑方式有上面谈到的三种方法,①落地支撑法②叠合梁原理法③吊模法。那么对于一个含有转换层的施工项目而言,如何选用更优的施工方案,如何安全可靠、质量优良、工期准时、技术方便、简单可行、工程造价成本又比较低的情况下完成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是项目承建者的所追求的目标,所以在遇到此类问题时,经常存在如何决策方案才比较科学的问题。由于方案的优劣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施工方案的选择还受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转换层施工来说,如果转换层所在位置较低,距离基础在四层以内的话,落地支撑法将是最为理想的选择;对于大于四层以上的情况,以上三种施工方法哪个方案最优,决策者如何进行决策。

3.2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模型的建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T.L.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情况下更为实用,所以近几年来此法在我国工程实践的方案决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内容是: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的目标;然后将问题按层次分解,对同一层次内的诸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目标各自的权系数。这样层层分析下去,直到最后一层,即可给出所有因素(或方案)相对于总目标而言按重要性(或偏好)程度的一个排序。

4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施工要点

由于板式转换层结构的上述特点,在确定转换层结构施工方案时应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往往非常大,应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并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②对大体积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时应考虑采取减小混凝土水化热的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的温度裂缝。③转换层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载很大,其配筋较多,而且钢筋骨架的高度较高,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钢筋的布置。④对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由于其跨度和承受的荷载都很大,预应力钢筋数量大,因此,要合理选择预应力的张拉技术以防止张拉阶段预拉区开裂或反拱过大。⑤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转换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是不同的,应对转换梁(或转换厚度)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

(1)混凝土工程。在进行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目前实际工程中采取的措施有:

①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预计的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三维有限元温度分析程序(3DTFEP),对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整个过程中的温度状况进行模拟计算,掌握混凝土在浇筑后一个月内的各部分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施工提供科学的预测分析和依据。

②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差小于15℃,实际工程中可采用下列方法:a.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混凝土的养护要把握两个关键,即在升温阶段以保湿为主,在降温阶段以保温为主。b.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降低,减少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然后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表面及其底面采取保湿措施。c.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水高度一般为100mm。

③浇筑厚大的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在选用水泥方面可采取下列措施:a.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b.掺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c.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少。

④浇筑厚大的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在施工方法上可采取下列措施:a.采取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b.变冬季施工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夏季高温气候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以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c.采用分层次施工,每层厚300mm~500mm,连续浇筑,并在每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D.采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结构按叠合构件施工,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应力过大,对控制裂缝发展有利。

(2)钢筋工程。转换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钢筋“相聚”。因此,正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①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关规定。翻样时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确定制作尺寸和绑扎次序。

②一般转换层结构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或锥螺纹接头连接、冷挤压套筒连接;对于两端做弯头的钢筋,采用可调伸螺纹接头解决钢筋旋转的困难。

③当转换梁高度或转换板厚度较大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余红生.转换层支撑系统的选型及其安全性分析[M].建筑安全.2003.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在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的城市,尤其是人口众多、居住面积少的我国,修建适量的高层建筑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当前,随着超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加、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和结构日趋复杂,导致了施工难度不断增加,施工环节增多,同时也促进了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不断革新。

1 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路线的优化

1.1 以主楼施工为重点:超高层建筑的显著特点是投资大、工期长、成本高,而工期长短在业主心中往往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突出工期保证措施,采取有力措施缩短工期。在整个工程中,主楼的建设工期无疑起着控制作用, 而缩短工期的关键就是缩短主楼的工期,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将主楼的施工提前进行。缩短工期难免增加投入,因此要统筹规划,提高效益。

1.2 以基础和结构施工为主线:施工前期以结构施工为主,牵涉面小、投入少,缩短工期相对影响面也比较小,成本比较低。为了安全和稳定性的需要,一般超高层建筑基础埋深都比较大,基础工程量大、施工作业环境差、施工工期长。因此必须针对超高层建筑的作业条件和特点,优化基础施工工艺和方案,缩短基础工程施工时间,为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结构施工也同样如此。

1.3 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业面狭小、高空作业条件差、施工进度要求高,因此必须有效利用当今科技进步成果,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施工,以提高垂直运输体系的效率。采用机械化施工可以减少现场作业量,特别是高空作业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工厂预制的积极作用,提高施工质量。

1.4 强化总承包管理,提高作业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效率:强化总承包管理,重点应放在有效利用作业时间和空间上,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业面狭小,必须自下而上逐层施工,这是其不利的一面,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优点,即可以利用垂直向上的特点,充分利用每一个楼层空间,通过有序组织,使各工种紧密衔接,实现空间立体流水作业,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建设工期。

1.5 绿色施工:绿色施工不仅要在工程施工中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定时洒水等;还要尽可能减少场地干扰,提高资源和材料利用效率,增加材料的回收利用等,但采用这些手段的前提是要确保工程质量。

2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2.1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密切配合设计单位,结合施工技术装备及施工工艺对结构方案、构造处理等进行全面考虑,以保证质量、方便施工和有利于提高综合效益。

2.2 编制施工方案时,应结合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对吊篮和垂直运输、模板、外脚手架等施工方案作重点考虑,从综合效益比较中选取最优方案。

2.3 由于高层建筑的基础、主体结构和装修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需要一定的施工周期,同时每一部分的施工内容、施工方法、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材料都不一样,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分别绘制每个施工部分的施工平面图,以方便每一施工程序的进行。

2.4 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机械,可以采用塔吊、泵送、外用电梯和垂直运输门式架,要重点考虑这些设备的型号、臂长、单位时间的混凝土输送能力以及承载能力,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本单位现有的机械设备及使用效果等情况来选择。

2.5 外脚手架的形式,应充分考虑到装修工程的内容和要求,以便选择既可满足结构施工又能满足装修施工的外脚手架或悬挑式吊篮。

2.6 模板应优先选用工具式模板,以便多次重复使用、提高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同时,所选用的模板还应考虑到装修工程的实际内容,以便达到装修工程所要求的效果。

2.7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工程冬季、雨期施工有特殊性,因此,冬、雨两季节的施工方案是不同的。

3 与多层建筑的施工相比,高层结构施工的特点和相应问题有哪些

3.1 工程量大,施工布置难度大

近年来资料分析表明,多层建筑平均每栋2000m2左右,高层建筑平均每栋12000m2左右,单位占地面积上工程量增加很大,给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增加很大难度。要尽量压缩临设工程,减少现场材料、设备、制品储存量,要按施工进度安排分阶段地进行施工现场布置,节约施工用地。

3.2 空中作业高度大,垂直运输量大,安全隐患多

高层建筑工程量大,随着高度增大、垂直运输量增大,对垂直运输设备的高度、运量、安全可靠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施工全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特别是百米以上高空落物打击事故要引起施工单位高度重视。此外防火、用水、用电、通信、临时厕所等在多层施工中较易解决的问题,在高层,特别是在超高层施工中解决的难度往往较大。

3.3 基础开挖深度大,支护结构费用高

一般高层建筑基础随着高度增高而加深,而城市施工没有条件放坡开挖,因此支护结构工程量大,特别是周边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对支护结构的强度、位移变形都有很高要求,使得属于施工临时结构的支护结构费用很大,有的高达数百万元,而且因支护不当引发事故的工程很多,损失也很大。

3.4 建筑工期长,恶劣气候的季节性施工措施不可避免

一般单幢多层建筑工期平均10个月左右,高层单幢建筑平均2年左右,因而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施工,充分考虑不同季节的特点,在冬季、雨季、夏季、风季施工都要结合高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从而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

3.5) 高层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多,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

多层建筑施工多采用传统、熟练的工艺和技术而在高层施工中由于建筑本身的复杂性和现代化,新的技术、工艺、设备的采用对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高强度混凝土的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泵送混凝土施工、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深基坑施工支护、逆作法的施工、深基坑施工降水、封水、高层钢结构施工、高层外装修施工、高层模板体系、高层现代化设备安装等都是当前高层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3.6 高层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大

高层建筑大多建在城市,周边存在建筑密集、基坑开挖深度大等状况,容易导致周边建筑、市政设施沉降变形,甚至开裂破坏。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施工期往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以保证基坑安全施工,也易造成周边建筑物和地面沉降。同时较长时间的地下水位降低还将导致周边树木、绿地缺水枯萎。因此施工期施工单位要加强沉降监测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3.7 影响高层施工因素多,对项目的系统管理要求高

建筑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使得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在工程质量、施工工期、施工成本三大目标上要求更高,而影响高层施工的因素又很多,如层数多、工作面多、同一时间作业的工种多。

参考文献

[3]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赵彦华,叶英.高强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7,33(2).

[5]鲍广鉴.钢结构施工技术及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层施工;技术要点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ale and deepen intensive proces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height also continue to rise. In the process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lso created a new problem.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feature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so on aspects of a simple and discussed.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High-ris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大中型城市的人口已经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因此,适当合理地增加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解决居住用地紧张的有效手段。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1)高层建筑工期长,层数多、总高度高、高空作业多,结构类型多样、施工难度高,工作量大,技术复杂。因此,垂直运输、高空安全防护、防火、通讯联络、用水、用电及建筑垃圾处理等问题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之一。

2)为确保高层建筑施工整体的稳定性,基础埋深较深,一般需要埋深于地面5m以下,并至少有一层地下室布置,在提高地基可靠性的同时可以作为设备层及人防车库、辅助用房等用途。

3)高层建筑施工周期一般比较长,所耗人力、物资巨大,季节性跨度施工(特别是雨季、冬季)不可避免,对工期安排和施工工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高层建筑的施工一般建在市区,周围用地紧张,周边环境复杂。为了保证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行、材料的合理使用,需要合理安排现场临时设施布置,尽可能减少高层建筑施工中材料、设备的二次移动和储存量,充分利用商品砼和工厂半成品材料。

二、建筑施工中的高层技术要点

1、一般采用逆向施工法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其次,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最后,逆向施工可缩短含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

2、预制模板

由于针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的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同时,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施工是控制建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综上,在施工采用的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控制施工工期,保障作业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爬模法主要适用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和钢筋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滑模法与爬模法具有以下几方面较为相似:首先,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其次,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限制;最后,随着建筑施工劳动成本的上涨、工期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成本控制上都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只需将预制的模板进行组装,可有效缩短工期;因此,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预制模板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3、钢结构施工技术

建筑物的钢结构生产具有工业化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极为广泛。高层建筑钢结构主要可分为高层重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不同施工类型。由于钢结构的热传导性十分突出,导致高层建筑的钢结构部件在经历火灾时,极易因火灾等产生的高温以及相关灾害而招致毁灭性破坏。因此,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考察建筑物的防火设施、防火装备及紧急避难所等在内的配套设施设计与施工。此外,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大型塔吊,其起重能力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安装效率。因此,在钢结构施工中,吊装机械的安装与拆除,钢结构的测控、吊装、焊接等技术标准也应更为严格。

4、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均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总方量大、强度高。因此,为确保浇筑施工的工期和质量,不仅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土泵机和布料机,同时对混凝土的配比也相对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对材料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之升高。目前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三、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1)对施工方案在高层建筑中的控制。如果施工方案不恰当,就会容易发生基坑坍塌的安全事故。一旦基坑深度超过5m,就必须由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组对其进行深基坑方案论证,只有通过专家论证的基础围护施工方案才能够进行指导施工。

2)高层建筑的质量需要精准的测量和精心的施工。高层建筑测量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建筑物轴线、标高、垂直度的控制,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及是否符合规划要求,故必须在开工前就制定好施测方案,确定好红外线等测量仪器,建立好施工控制网,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经过严格的校对及复核,确保测量精度。

3)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裂缝,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高层建筑中混凝土量较大、强度要求高,混凝土裂缝需要提前预防,特别是做好砼的早期养护。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需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使内部约束力过大而导致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应对表面、中间及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是前三天)。对于混凝土浇筑以后的内部温度差宜控制在20℃以内,避免因温差过大使混凝土从内部开裂。

四、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高处作业多、人员密集,交叉作业多,相互干扰大等特点,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施工企业及管理部门也对安全问题日益重视。施工企业遵循“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充分发挥其职责,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以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标准,进行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和定期的安全交底,通过观看安全宣传片、录像、海报等形式,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施工过程中不一味地追求工程进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全面做好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安全并消除隐患,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安全保障体系,做好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

结束语:

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长足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这对我们施工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对原有的技术加以改进,对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有效总结,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辉.浅析超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建筑施工》,2010.

[2]、崔晓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建筑机械化》,2009.

[3]、张爱青.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

篇4

关键词: 超深;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ianjin city five Tai'an roads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that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analysis of the ultra deep,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reference of all the colleagues.

Key words: ultra deep; high-rise building;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泰安道五号院工程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以南,南面毗邻曲阜道东侧大沽北路,西侧浙江路。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8.09万㎡,其中保留建筑1.4万㎡,新建建筑地上12.49万㎡,地下4.2万㎡。地下三层,地上47层,基础开挖深度18米,建筑高度252.2m,为超深、超高层建筑。

二、施工难点

1、基础部分为一个18m深的深基坑,因场地位置特殊,从开挖到走土都面临极大的难度。基础底板混凝土量约26000m³,浇筑体量大。

2、主塔部分基础底板厚度3.5m,大体积砼施工质量要求高,同时为钢结构柱脚定位增加很大难度。

3、基础结构施工过程中,将对基坑支护环梁进行逐层爆破,爆破前必须对周边建筑物进行必要保护。

4、进入主塔施工阶段,超高层建筑对钢结构和土建交叉垂直运输又提出了很高的作业要求,特别是钢结构吊装,必须时刻精细规划吊装路线,与土建保持在合理施工步距内。

5、由于工程坐落位置与周边居民小区距离近,对上部施工的安全防护要求高,特别是在主塔施工的同时,裙楼要提前对外营业,裙楼上须设置定型钢平台等安全措施,为施工带来的难度。

6、主塔楼高度达到了252.2m,并且核心筒全部为电梯井道,对垂直度要求极高。

三、施工技术工艺

(一)深基坑部分:

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其面积约为14400㎡,形状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地下室西侧长度约120m;南侧长度约147m;北侧长度约89m,基坑周长约为503m。属于大规模深基坑。

1、地下连续墙:工程深基坑维护使用地下连续墙,墙体深度34m,厚度为0.8m、1m两种。

2、格构式支护环梁: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的特点,采用格构式的组合环梁结构,环梁直径约110m,周边采用辐射撑、角撑等构件与腰梁连接。

3、深基坑土方开挖:基坑总开挖土方量24万m³,其中裙房部位基坑深度为15.75m、主塔楼部位基坑深度为18.05m。土方开挖采用岛式开挖,以三个出口的临时栈桥作为挖土中心岛,采用机械接力的形式进行挖掘。同时边挖掘,边施工支护环梁系统。

土方开挖平面图

(二)基础及地下室部分

1、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本工程基础底板施工全部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等级为C45P8。其中主楼部分底板厚为3.5m、裙楼部分底板厚为1.2m,总浇筑方量为23000m³。由于施工阶段正值冬季,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养护质量要求高。

2、支护环梁爆破拆除:待地下室封顶后,深基坑三层支护环梁,采取爆破形式进行拆除。每层支护梁拟采用分两次爆破。

(三)地上结构主体部分:

根据目前工程已知施工特点及建设单位工期要求,我方将地上结构部分分为两部分考虑,既:1~6层为第一部分,6层以上为第二部分。

1、1~6层部分:为难度较小的结构施工,土建部分采用普通的“木模+碗扣架体”施工方式。该阶段主要控制重点是:外防护架体全部为在二层处悬挑的双排脚手架,该措施是为了保证建设单位提前对外使用的要求。

2、6层以上部分:该阶段为本工程施工控制的一大重点和亮点。结合工程结构形式,采取钢结构与土建以“六层”为一个大流水施工节拍(既:钢结构每次施工两层,土建核心筒超出钢结构部分4层,统一双方单层施工速度形成流水),同时因错开双方工作面,土建与钢结构又分别为两个独立的小流水节拍,相互影响极小。

3、土建部分:

土建施工主要为核心筒及楼板两部分。

核心筒: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液压爬模系统,充分考虑剪力墙从1000mm递减至600mm的变截面因素,使用可调节的模板模具,减少塔吊使用次数,为钢结构施工速度提供保证。

4、楼板:楼板主要分为一般性混凝土楼板(核心筒内)和CC钢筋模板(核心筒外)两部分。“CC钢筋模板”的制作由专业厂家制造完成,安装由钢结构进行,土建部分只进行上部板筋的绑扎及混凝土浇筑,也从根本上减少了塔吊吊次,保证了钢结构施工进度。

5、钢结构部分:

钢结构部分主要采用Q390GJC,其施工工艺目前国内尚未有统一标准,施工难度大、焊接要求极高,地上部分钢结构总重约12500T,主要构件(钢柱、钢梁)数量约5750件; 现场焊接量统计:18~30mm厚板材焊接量为2360m,50mm厚板材焊接量近5000m;主塔楼圆管柱20根,每根分24节,共计480件;裙房十字钢骨柱21根;主塔楼每标准层有构件104件,重量约280T;18~30mm厚板材焊接量为50m,50mm厚板材焊接量超过100m。

四、质量控制措施

本工程属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精度控制要求高。概括为:“三条线、三种变形”即轴线、垂直线、标高线,温度变形、焊接变形、压缩变形的控制难度大。根据该工程施工特点,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1、超前预控措施,认真会审设计图纸,掌握工程地质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专项施工方案。

2、严格选择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技术力量、企业等级、安全生产许可证。

3、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然实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要依据变化后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以确保工程质量。

4、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然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5、施工测量。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高,结构竖向变差直接影响工程受力,故施工测量要求投测精度高,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要适应结构类型,施工顺序和场地情况。

6、重要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编制作业指导书,以自检为主,抽检为辅,严格工序节点控制,保证各工序施工质量。

7、严格坚持技术方案先行、施工样板引路的原则,每道施工工序在施工之前必须进行样板施工,经过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验收通过之后方可大面积展开施工。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措施;特点

1、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

1.1 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设计当中,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单位较多,尤其是在一些特大型的相对复杂的高层建筑中施工过程当中,多数是采取设计、准备、施工一体化的进行方式,这就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统一协调才能有效的完成整个建筑施工的工作。这就导致了高层建筑的工程量相对较大,由于其工程量大直接就导致了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大多数的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都在两年以上,如果想要缩短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就必须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

1.2 高空作业较多

由于高层建筑本身竖向高度过高,自身重量很大。所以在建筑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对参加施工的工作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进行运输,这就使得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较多。因为高空作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在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必须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于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以及所需的水、电等方面也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及时的、有效的处理,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1.3地基相对较深

针对于整栋建筑物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基本要求,所以高层建筑由于本身的高度过高,其所承受的竖向和水平荷载里都相对较大,所在建筑的过程当中,为了保证整栋建筑物的高质量性,大多高层建筑的地基埋藏深度应该不低于建筑物地面部分的总体高度的1/18~1/20。因此,针对于我国的高层建筑而言,其埋藏在地下的深度至少5m。在进行深基坑的处理时,由于地基的处置相当复杂,特别是在针对于一些地质环境相对较差(土质松软、沙土地)地区,如何选择正确的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于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性和施工周期都有巨大的影响。

1.4 高层建筑对周边环境影响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过高,所以对于周边的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建筑物相对密集的大城市的影响尤为的明显。由于在大城市内高层建筑较多,而且相对较为集中,在进行新的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时很容易造成市政设施的沉降变形,同时在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因为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大量抽水,所以也很容易导致周边的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沉降,所以在高层建筑的建筑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对于周边环境的保护。

2、高层建筑的施工问题

高层建筑的普遍建造施工已经成为了时展的一个大趋势,无论是在人们生活,还是环境保护方面都十分有益。但是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工程量大,工期较长等特点,使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和改善,其具体问题如下:

2.1 施工工程问题

高层建筑不同于普通建筑工程的施工,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较多,以至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通常一个高层建筑从筹备规划到工程竣工要历时2~4年。所以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好突发事件的影响,例如恶劣天气或冬季施工的困难。此外,高层建筑的工程庞大,材料、构件、设备等的需求量大,高空作业的危险指数高,使高层建筑在技术操作上和施工工艺上都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技术难题。另外,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建筑队伍人员冗杂,其自身的素质也不尽相同,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疏忽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例如,工作人员对设计图纸的不熟悉、未经过图纸的会审就进行盲目施工、仓促施工等等,都会给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带来难题,甚至是影响着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2.2 施工管理问题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种工作,要想实现稳步的运营和发展必须要有管理层的出色领导。对于高层建筑这种技术含量高、施工时间长、工程量庞大的工程来说更不能例外。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是影响着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保证了质量才能为企业获取良好的口碑,进而使之在繁多的建筑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在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建筑队伍这些管理方面存在的疏忽,或者是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对高层建筑的建筑质量和效率都起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分包不明确的情况下经常推诿责任,常常会造成施工工序上的缺漏和遗失,以至于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问题,使施工中的管理和协调更加复杂化。

高层建筑施工必须建立和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做到以制度管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落实管理人员的责任和考核制度,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3、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高层建筑在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利于城市的合理规划、减少土地资源浪费等方面都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是高层建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无法摆脱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实现高效率的高层建筑施工,从而尽最大限度的方便于民,高层建筑的管理人员加强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3.1合理规划

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工期长、工程量繁多的特点,所以在高层建筑展开施工以前要科学合理的对建筑施工的全局进行规划。有了总体的施工方向和施工进程的安排,高层建筑的施工就有了一个无形的框架,再加上施工过程中的严格把关,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就有了大体的保障了。在进行高层建筑合理规划的过程中要重视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节省施工的成本。要做到合理的规划安排整体的施工工序,就要求管理人员将规划成文――制定施工安排表和流程表。尽最大限度的利用施工的空间和时间,将施工人员的立体交叉作业、平行流水等施工进程进行预先的合理安排,从而达到加快施工的速度、缩短施工时间的目的。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合理规划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关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合理与否,影响工程施工的成本和工程施工是否顺利,应引起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视。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根据每个工程施工的环境和特点制定,并随施工的进度和环境的改变,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工程施工的需要。

除此之外,对高层建筑进行预先的施工规划过程中,也要能够做到善于统筹标准层的施工。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除了基础和地下工程、顶层、底层和设备层以外,还要充分利用标准层的有利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尽最大限度的采用新型施工材料、新型设备和新的施工工艺,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能够科学、合理的组织好工程施工,使工程施工能有序进行,尽量的使施工过程实现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进而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节约高层建筑施工的成本。

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数大致可以分为:人、机、料、法、环。其中人的因数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最大。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需要有较高的质量意识,对操作人员进行工程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技术交底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是必要的。工程材料的施工检测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复检合格的工程材料才能允许工程实体结构的施工。工程施工方法的正确与否,也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每个工程施工都有其特点,熟悉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才能正确进行工程施工,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工程施工的环境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也有做大的影响,根据每个工程的环境条件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图纸、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3.2 施工监管

在高层建筑施工之前对建筑施工的整体进行科学的规划,可以为后期的建筑施工提供一定的施工参照,有力于施工进度和时间的安排,有助于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但是要全面的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还需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监管的力度,充分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为此,建筑从业团队的管理者们就需要出台合理的、科学的质量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制,设立奖惩的项目,并且予以实施,在施工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自动化的技术设备,进行24h全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建筑施工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并且在第一时间内反映个给管理者,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如此一来,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高层建筑的轴线控制和楼层间轴线传递以及高程控制是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的基础。根据工程的特点编制测量旆工方案是控制的关键。此外,也要做好施工的幕后监管工作。最好在建筑企业内部成立监督小组,将全体员工都纳为其成员,定时定期的组织临时的讨论会,对近阶段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反映,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提上工作日程,并且做到人人有责、责任到人。

最后,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也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必要环节,这些人的专业素质提高了也就减少了工作中的偏差,道德素质有了一定的进步,就会使高层建筑旌工中减少人为的恶性破坏,使施工进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有所减少,也就减少了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压力。

4、结语

高层建筑不但为如今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方便了人们生产生活,使城市更具现代化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在环境问题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减少了土地的利用率,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了典范作用。但是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与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要求管理者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如此一来,高层建筑的施工和管理就能迈进新的台阶,名副其实的为人类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贺.试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2,(05).

篇6

关键词:施工后浇带、钢筋混凝土后浇带、定义和作用、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及接缝的质量控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residents of the private cars to increasing quickly, underground parking more and more, the area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design of the underground car park for how to apply new technology, how to design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t appears very important and urgent.

Keywords: underground garage,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后浇带的特征是:可以根据结构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浇注;后浇带的强度一定要比其联接的构建部分高;对待模板的消耗措施上,后浇带要防止新老混凝土因施工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构建裂缝。本文就针对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施工特点,谈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如何运用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1、后浇带的定义和作用

1.1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1.2后浇带的作用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是目前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后浇带按其作用可分为3种,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2、后浇带的设计

建筑基础施工的后浇带与建筑基础同时进行,且最先施工,对于出现的沉降和后浇带的缝接情况要做观测,一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二要为观测创造时间。

2.1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

2.2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能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2.3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2.4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2.5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

2.6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

(1)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

(2)施工中应提前做好水泥、砂、石和外加剂及掺合料的进场检验和试验工作,及时申请混凝土配合比。

(3)浇筑时认真计量,在混凝土浇筑时按规定留置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试件,用以检验和证明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浇筑后应重视其养护工作,及时的养护可使混凝土在潮湿的环境中硬化,水泥水化生成物堵塞毛细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

(4)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

3、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3.1后浇带的施工是一种细活,不同于结构梁和柱的施工,为了保证后浇带砼和结构部件严丝合缝且质量过关,在施工的过程中,现场的施工监督员必须勤加督促和检查,防止工人为了省事和避免麻烦偷工减料和省略步骤。

3.2后浇带施工的一些问题: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的整体连接问题;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3.3后浇带的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质量事故,轻则开裂渗漏,重则危及结构安全,所以在施工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1)后浇带接缝形式必须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时应用堵头板,根据接口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后浇带先浇混凝土完成后应进行防护,局部应覆盖,四周用临时栏杆围护。

(2)后浇带浇筑前要将裂缝全面清理,排除积水,保持后浇带两边的构件表面湿润24小时以上。

(3)后浇带后浇混凝土一定要用无收缩混凝土,膨胀水泥或添加膨胀外加剂的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精心振捣密实,注意浇水养护。

(4)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待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的75%以上后,方可按由上向下顺序拆除。

5、后浇带平面布置及接缝的质量控制

5.1后浇带的平面布置形式,大多在各楼层上下同一位置设计为一条贯通建筑横向的“直线带”,但是在上下同一位置布置,容易引起在该位置的应力集中,导致后浇带施工完毕后接缝处贯通裂缝的产生。

5.2监理对该部位的监控,

要求施工方在后浇带施工方案中应有这方面的措施,淘汰那种在断面接缝处夹木板条来支模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易跑模、漏浆、板条夹杂在混凝土中难于清理,优先考虑使用钢丝网,因其柔性好,施工方便,可作为永久性模板使用。使用这种材料,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钢丝网宜在钢筋骨架吊装入模前或侧模合模前敷设,以方便施工,入模后再作进一步固定。

(2)为防止在浇筑时从保护层处漏浆,可在接缝处底部保护层位置放置一短钢筋(与构件截面同宽,直径同保护层厚度),使钢丝网下翻缠在该钢筋上即可有力解决该问题,侧模处也可采取这种方法防止漏浆。

(3)钢丝网应就近绑扎于钢筋上,还应在背面配以小木方或扁铁等材料作为临时固定,以防浇筑混凝土时钢丝网向外鼓出,导致接缝达不到设计要求。

5.3后浇带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5.3.1混凝土浇筑时间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在两个月之内会完毕。而对于高层建筑和裙楼的结构和基础而言,则要等沉降完成之后开始浇筑后浇带。本人认为至少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沉降变形趋于稳定后可进行后浇带砼的施工。由于不同的施工季节、施工材料,一些需要延后浇筑时间的工程则要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来。对北方一些主体完工便进入冬季而停工的工程或将要进行冬季施工的工程,其后浇带的施工最好在来年春季气候转暖后再进行,以避开因温差影响使接缝处产生裂缝。

5.3.2混凝土配制的质量控制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包括膨胀剂的用量,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由实验室通过试配确定,应开具配合比单,施工方对照配合比单在监理的见证下进行现场拌制。监理对外加剂的进场也要进行及时检查,防止使用过期、劣质的外加剂。

5.3.3浇筑时的质量控制

(1)在浇筑前应对两侧的接缝进行提前清理并湿润、刷素水泥浆,清除积存的建筑垃圾、积水、松动石子及浮浆等。对钢筋锈蚀的应用钢丝刷进行除锈。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在浇筑现场留置试块,具体包括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以及有掺外加剂的抗渗试块等等,以验证混凝土强度。

(3)振捣时在两侧接缝处不能过振,以免引起已浇筑混凝土与钢筋脱裂。后浇带施工中,监理应做好旁站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出现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结语:

篇7

关键词:砼裂缝;原因;监理;控制措施

1、引言

有些裂缝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建筑物的刚度,影响结构的承载力。有的虽对结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局部钢筋锈蚀,降低建筑物构件的使用寿命,或发生渗漏水而影响正常使用。有时出现渗漏水现象,虽然不会影响结构,但却破坏了建筑物的美观,降低建筑使用功能,使业主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产生一种隐患的感觉。这些问题如不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控制,很有可能将导致结构性的破坏,最终严重影响建筑质量。

2、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分析

2.1、设计因素

工程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与建筑物的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目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过于追求低成本从而造成了节点不合理、配筋位置不当、板厚太薄、受力钢筋、截面偏小等设计缺陷。因为部分设计上的缺陷,造成后期开洞留槽不合理,会引起应力集中、构件断面突变等安全问题。加上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建筑物外立面变化也较为丰富,这样也就造成设计中后浇带、伸缩缝的设置不是很合理,存在安全隐患。

2.2、建筑材料的因素

导致混凝土收缩性增大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骨料颗粒级配不良、含泥量过大。

②、骨料粒径越细,混凝土用水量就越多。

③、混凝土掺和料、外加剂选择不当。

④、水泥品种的因素造成。普通硅酸盐水泥比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小,另外,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的越高,越易开裂、脆性越大。水泥细度越细、等级越高,对混凝土的开裂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2.3、建筑施工的影响因素

造成建筑裂缝的施工因素是比较多的,例如模板支撑拆除顺序以及时间不合理、支撑措施不合理、异常的施工荷载、养护不当、浇筑不当等,就会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在进行垂直结构分层浇筑时,浇筑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就容易产生横向裂缝;混凝土的振捣不密实,结构就会比较疏松,这样拆模后就会出现麻面、蜂窝等现象;干燥高温条件下浇筑的混凝土或者水泥用量较大的混凝土,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养护,就很容易造成早期的干缩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

3、监理工作中防止建筑裂缝的产生的措施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涉及众多因素并贯穿于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因而在监理过程中应采取全面的监控措施。

3.1、以技术导则为纲,做好事前控制

在施工中我们根据主体结构形成的不同和施工程序,要求施工单位先后提交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就有《施工组织设计》、《大体积砼施工方案》等。监理通过方案的审核过程,对重要质量控制点提出要求,其中包括人员、机具、节点控制以及施工管理程序,以此来规范操作,并落实技术、组织上的质保体系。图纸审核中,特别对结构刚度有特变部位、现浇楼板的四角、悬挑结构的节点等到易产生裂缝的薄弱部位,必要时提醒设计人员对尚未补强的采取补强措施,楼板钢筋配置上要满足导则的要求,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提高薄弱部位的质量管理意识。

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施工方案实施否决权。制定的施工方案应符合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梁、板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柱和楼梯混凝土的浇筑不适于大流态泵送混凝土,应采用正常塑性混凝土,并采用吊车运输。

3.2严格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混凝土模板要做到构造合理,不漏水、漏浆;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都要考虑其对结构抗裂性能的影响;钢筋定位要准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要符合规范要求。尤其混凝土夜间浇筑必须督促钢筋工旁站看筋,确保钢筋位置准确,避免因混凝土浇筑中钢筋移位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

3.3、混凝土碳化引起的裂缝

相对于其它混凝土构件来说,楼板的保护层厚度要小一些,通常只有15mm,如果施工时不注意,楼板混凝土密实性较差,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混凝土表面碳化后在较短的时间就会引起钢筋锈蚀 ,从而失去了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锈蚀后体积增大,引起混凝土涨裂,形成顺钢筋方向的裂缝。因此监理工作中,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坚持旁站,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砼保护层垫块的数量充足、完好,楼板混凝土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3.4、加强砼施工旁站,做好过程控制

监理重点控制到场砼的质量关,特别是砼的坍落度检查与控制。这是因为施工人员往往为了追求施工进度与施工方便而放松对坍落度的控制,有的甚至采取加水的方式来提高砼的流动性。相反砼试块的制作,一般不用督促均能自觉去做齐,甚至会精心操作来保证试块的合格。但对坍落度的控制,其重视程度则相对明显不够。坍落度越大,越易产生砼的收缩裂缝,因此我们监理必须加强对砼坍落度的检查。

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退车;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旁站实测前三车;过程中每100m3砼一测,浇捣过程加强观察,有怀疑随时抽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措施包括退车及与拌合站联系适当调整。另外现场严禁加水,一经发现,立即退车。

3.5、加强养护及成品保护工作

工程监理工作中,应充分重视混凝土浇捣后的收尾、养护工作及成品保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施工现场必须安装供浇水养护的水管,高层建筑尚应设计有足够扬程的临时水泵和水源。后续工序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连续浇水养护不受影响,否则必须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冬季施工时就需要注意采取防冻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被冻裂。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根据气候、温度情况,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另外,在养护期内,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楼板上不得吊运堆放重物,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大于10Mpa的情况下,吊运重物及重物堆放位置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4、结语

总言而之,建筑裂缝严重影响着结构的耐久性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为了使建筑施工中的裂缝更好地得到控制,监理工程师必须秉性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控制施工中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切实从每一个环节入手,做好过程控制,从而使裂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赵志缙 《高层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2001.同济大学出版社

[2] 彭圣浩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Abstract: The life of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nd property saf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Construction safety is no small matter, all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 safety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then small security issues, we must make every effort of runn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 hous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the propose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construc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第一高楼”的记录屡屡被刷新,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不断完善和改进,呈现了许多新特点和亮点。施工特点主要表现在“高、深、长、密”这几个方面: “高”指层数多、高度高,工程量大,技术复杂,露天、高空作业多,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高空安全防护要求严,垂直运输量大,防火、通讯联络、用水及建筑垃圾的处理难度大。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操作人员高流动性,生产工艺过程、操作场地不断变化,建筑施工为高风险性与意外倾向性行业。“深”指基础埋置深度深。为保证高层建筑地下埋深嵌固要求,设计地下室作为人防层、设备层、地下车库及辅助用房,基础埋深通常在室外地坪5 m 以下。“长”指施工周期长。施工工期在2 年左右,跨越冬季和雨季,冬、雨期季节性施工工效低、投入大,建设单位工期要求紧。必须周密细致的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组织技术经济分析,合理布置组织施工,缩短工期。“密”指施工工序多、配合复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多,施工准备工作量大,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市区内施工用地紧张,周边环境复杂。必须周密设计,合理安排现场临时设施工程,加快周转,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和材料、设备的储存量。

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建筑施工伤害事故的诱因: 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致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全面性、全员性、持续性、全过程性,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从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入手,主要对诱发安全施工的深层次的管理因素进行分析。

3 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 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工作环境

的不安全状态。

2) 间接原因。管理制度因素; 教育; 管理体制; 技术因素。

3) 分析。采用因素分析法将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得出,间接因素导致的事故频率高于直接因素导致的事故频率, 诱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中,物的因素危险性最大,其次是人的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a. 人的不安全行为。情绪化:受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受到不公平待遇,人最易情绪化,会产生泄愤情绪,导致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监督。习惯主义: 以自己一贯的错误习惯,不学习,不接受教育,随心所欲,坚持“习惯性犯错、习惯性违章。经验主义: 以以往的做法没导致事故发生为经验,不求改进,存在侥幸心理。b. 物的不安全状态。物具有潜在的破坏能力,随着时间、操作工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原因。c. 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高度重视工作环境,不能按照生

活环境的习惯处理工作环境中的问题,不可疏忽。d. 管理因素。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及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存在缺陷造成的。以科学管理为突破点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安全。

4 安全管理方法及对策

4. 1 目标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施工企业建立高素质的稳定的安全技术干部队伍,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的管理,确保施工安全的顺利进行。

1) 力保控制目标,争取完成计划目标。2) 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由公司安全科负责监督执行,各级、各部门、各项目经理部组织实施。

4. 2 安全技术措施

4.2.1施工组织设计

1) 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必须渗透分解到每个施工阶段的每个分项工程。2) 新工艺、新技术、新施工方法、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出安全技术操作要求。3) 消灭危险作业、改善劳动条件、减轻笨重劳动、消除噪声、治理尘毒和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提出治理措施。4)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后,涉及安全的设施和措施不得擅自更改,若更改必须报原审批单位重新审批。

4. 2. 2 专项安全方案

脚手架工程、吊篮、吊架、安全通道、“三宝、四口”及“临边”安全防护措施、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大孔径人工扩底桩基础、模板工程、施工用电、起重吊装、外用电梯、门式架、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除作业等特殊工程要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有计算书,并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4. 2. 3 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1) 开工前,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工地负责人、工长和职工,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 单项工程施工前,向工地负责人、工长进行重复交底,就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施工要求,详细交底和讨论,使执行者充分理解,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打下基础。3) 安全设施、防护设置列入任务单,落实责任到班组或个人,实行验收制度。4) 安全技术措施检查落实。项目技术经理、执法经理、施工负责人( 工程部长、技术部长、工长等) 、编制者和安全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工地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违反安全技术措施规定的行为,发现和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的不足,使其更完善、更有效。5) 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建立与经济挂钩的奖罚制度。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措施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其层数较多,结构工程量大,工期长,因此,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和人员要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控制好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我国的建筑施工。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重要性分析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日益提高,对于建筑来说,人们不但在追求更大,更高的建筑,更追求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混凝土施工质量对他的承载力和抗震等级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如何预防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预防了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可以给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任何一个城市规划者都希望自己城市的建筑安全性能和质量是超过城市一般规定的。另一方面,预防了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可以避免施工企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不必要的反工,节约了企业成本,缩短了施工企业对相应高层建筑的工期,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目前,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要性,不少施工企业已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更加重视,从施工自身加强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施工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保证。以下笔者就个人实际经验,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预防做了简要分析。

二、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1、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的原料控制

(1) 水泥的选择

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水泥材料中的水化热所导致的,所以在对水泥进行选择时,要在确保水泥的质量基础上,尽量选择低热水泥,而且严把水泥的采购关,不仅需要选择信誉好的大厂家,而且要对水泥出厂时的质量证明书进行检查,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进行确定,确保其与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要求相符合。

(2) 骨料的选择

骨料主要是指砂石等材料,所以在进行选择时,不仅需要确保其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强度,而且要确保其具有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骨料中不存在有机杂质和盐类。粗骨料则以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为最佳,而细骨料则以中粗砂为宜。

(3) 外加剂的选择

为了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的情况,则需要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目前外加剂往往会选择粉煤灰或是木质素磺酸钙。由于粉煤灰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而木质素磺酸钙作为阴离子活性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产生加气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拌合水的用量,而且减少水泥的用量,对于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具有良好的效果。

2、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

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化热,所以为了确保混凝土自身的温度,则需要控制在水泥的用量,同时在混凝土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好水灰比,则还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填加一些添加剂。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选择适合的硅酸盐水泥,同时还要对水、水泥、砂、碎石和添加剂的比例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的运输控制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应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这就需要确保运输车辆的良好状态,运输道路的通畅,尽量缩短混凝土搅拌点与施工现场的距离。而对于使用商品混凝土的,则需要搅拌后再卸车,而且不能向混凝土内进行加水,注意混凝土坍落度,对于发生离析现象的混凝土,则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搅拌后才能进行浇筑,对于初凝的混凝土则需要弃用。

4、 混凝土浇筑技术控制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最主要最为繁杂的项目,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采用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搅拌后,通过运输车辆运输到施工工地的路程要尽量缩短,通常要根据气温,控制在30分钟至1小时内。有施工条件的施工现场,最好在施工现场附件设立混凝土搅拌工作区域。采用拖式泵或布料杆等设备进行运输,根据施工高度配合塔吊进行浇筑。浇筑时要尽可能一次性浇筑到位,避免出现混凝土堆积在料斗出口,避免形成带状浇筑。在整层浇筑时,要对每层的浇筑厚度进行限制,可采用薄层浇筑方法,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便于底层浇筑的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要避免大块或斜层浇筑,避免造成混凝土的离析。在进行墙体浇筑时,要在底部连接处先浇筑5cm 厚并而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沙浆或减石子混凝土,连续浇筑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 小时。在进行冬季施工时,要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可在混凝土中适当添加抗冻剂,严格按照冬季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来制定施工方案。

5、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防治方法

在具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施工季节内的天气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天气(降雨与阳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混凝土施工方法,采用外加剂来较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目前,在通常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裂缝的防治手段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期间,在混凝土未完全凝固中对可能出现裂缝的区域进行填充和保养。为了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技术应用,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提升混凝土粘附力与强度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添加不同配置等级的外加剂,增强混凝土的粘附韧性,在不损失混凝土墙体美观的前提下,对混凝土调控比例进行分析。

6、高层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调配出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样品,而且要符合国家及地区相关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调配好样品后将样品送到指定的质检机构进行级配强度试验,同时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的按照级配报告的标准来进行大批量的混凝土的调配。技术人员在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要注意到混凝土的强度会随着石砂的含水量不同而变化,所以在调制混凝土时要按照规范的技术手段严格控制其所含水泥跟石砂等材料的参数,从而进行科学的调配。技术人员还要在混凝土现场施工的环节加强对原料质量的控制和强度检验,要是发现水泥和砂石的配级很难达到标准的话,就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采取补救措施来确保对高层建筑物整体的强度控制。

7、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养护作为混凝土施工技术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养护方法选择上通常以热养护、自然养护和标准养护为主,而且实际养护工作中,往往会根据现实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养护方法,保持混凝土处于饱水的状态下。特别是在建筑物屋面养护过程中,由于屋面板表面体积较大,而且处于高处,具有较大的风速,给养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失水速度较快,所以需要在浇筑完成后,在表面进行洒水,然后利用塑料薄膜对表面进行覆盖,然后再对其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确保达到混凝土养护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环节极其重要,其不仅关系到建筑施工的效率和成本,更加关系到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混凝土施工的各项环节都要严格进行施工技术和质量的管理,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使人民群众真正实现“安居”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李广强. 混凝土施工技术[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2(05)

篇10

关键词:框剪结构;钢筋施工;轻质填充墙;对策

中图分类号:tu39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城市的人口也随着增长,由于建筑面积的局限性,使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多功能高层建筑的开发建设越来越普遍。其中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其造价的优势、抗震的优越性及柱网布置的灵活性,被广泛地运用到高层建筑结构中。然而,高层建筑具有荷载大,结构刚度大,配筋量大,对质量要求较高,且钢筋结构复杂的特性,因此由于施工及设计的不当,在其钢筋施工中,很容易引起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造成质量事故或安全隐患。

一、框剪结构的概述

框架-剪力墙结构,即是框剪结构,它是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将各自的长处吸收,既能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给建筑平面布置,抗侧力性能又非常良好。可以单独设置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也可以对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墙体进行利用。因此,这种结构已于各类房屋建筑被广泛地应用。

二、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楼梯混凝土随层施工

存在问题:楼梯混凝土施工缝留于上跑梯板1/3范围;施工中会出现梯板结构的悬挑现象。

(1)楼梯应随楼层施工,不得滞后楼层施工。

(2)楼梯施工缝留在施工层面上跑3~5踏步处。

(3)为防止出现悬挑现象,上跑楼梯梯板模板应该安装到上层平台,

采用钢管式脚手架从下部支撑梯板模板,楼梯与墙体支撑需分开独立。

(二)、墙板的模板

顶模棍放置应垂直于模板、卡槽卡在墙体水平筋上且两端与钢筋绑扎牢固混凝土施工前对墙板模内、接茬部位进行检查、清理,杜绝烂根现象。

(1)墙板的保护层顶模棍宜采用有凹槽的成品混凝土棍,间距符合要求,两端绑扎牢固,严禁破损,此项工作须有钢筋工布设。

(2)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墙板接茬部位进行清理、检查,严禁存留杂物,接缝需采取措施确保严密。

(3)墙体上下层接茬上层墙体的模板与下部已经浇筑的墙体缝隙之间填塞海绵条,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三)、采取技术方案治理梁、柱交叉处骨架断面减少的问题

(1)柱纵筋、梁主筋考虑穿筋顺序,必要时梁筋可合理缩尺,缩尺段箍筋截面不变,应加密,梁、柱交叉处骨架应采取加撑筋。

(2)混凝土浇筑时同一部位的梁柱浇筑次数不宜超过4次,防止因多次浇筑震动造成松扣、倾斜而出现钢筋位移。

(四)、外侧模板、连续梁模板绑扎钢筋前进行轴线及标高的复测,并对其进行通线校正,确保混凝土外观尺寸线条

(1)组织专人模板轴线测放后,对技术进行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柱模板顶部和根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并拉竖向、水平通线,以确保模板竖向、水平位置准确。

(4)混凝土浇筑前,进行认真检查、复核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及时进行处理发现的问题。

(5)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应严格控制浇筑高度。

(五)、洞口处模板要有固定措施,防止振捣时跑模、位移

(1)剪力墙上洞口加固措施如下:洞口四周用方木加固,内部用方木做内撑,内撑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如果洞口的高度或宽度过大,可以用水平向和竖向内撑方木进行连接增大内撑方木的稳定性。

(2)浇筑混凝土振捣时要注意,尽量

免振捣棒与洞口模板发生碰撞,并且振捣时要求模板盒子左右分别振捣。

(六)、冬季施工措施的落实,保温是关键

(1)在冬季施工中,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和存放时间运送时间。在振捣时,要随时浇筑,随时振捣,适当延长振捣时间.

(2)运输混凝土的容器要有保温措施,装卸地点有挡风保温设施。

(3)浇灌混凝土前,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和杂物,但不得用水冲洗,以防冻结。

(4)楼板面浇筑完混凝土后及时采用毛毡或草帘覆盖,立面结构混凝土采用晚拆模模板外覆盖草帘子进行保温养护,同时将楼层进行封闭。

(七)、钢筋留槎、混凝土留槎

要符合要求(施工方案、设计要求)对槎口、钢筋需有保护措施:

(1)钢筋留槎关键是接头位置、接头百分率、锚固长度要符合要求,且有对钢筋的保护措施,确保钢筋不被破坏、弯曲、锈蚀。

(2)混凝土留槎处建议采用快易收口网,用钢筋棍进行绑扎安装。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八)、加强对模板质量的控制,参照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垂直、平整、拼缝、起拱、洞口尺寸等)

(1)模板选用时必须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模板不允许使用。木方尺寸必须一致、合格。

(2)模板拼装时,严格控制拼缝及模板的表面平整度,模板阴阳角部。

(3)各类洞口处模板需严控定位准确、固定牢固。

(九)后浇带要求独立支模、支撑不拆的施工措施

(1)在顶板后浇带处,模板及支撑体系须与普通顶板分开,后浇带支撑体系用短钢管与普通顶板的支撑相连接。

(2)在普通顶板拆除后,后浇带顶板不拆除,待后浇带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十)二次结构中植筋要求

(1)要根据可依据书面设计或设计变更。

(2)要制定专项的植筋方案并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单位、专业施工队伍五方审批。

(3)选择专业加固队伍,严格控制相关材料质量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现场拉拔试验。

三、填充墙温度裂缝和不均匀沉降造成渗水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受温度影响填充墙与框架、框剪结构交接处收缩不匀,产生开裂而渗漏。

(2)受温度变化外墙门窗框而产生翘曲变形,使墙体与窗框间产生缝隙也会造成外墙渗水。

(3)框架、框剪结构产生应力变化或不均匀沉降,在门窗洞口或填充墙阴阳角、窗下墙体及一些薄弱部位产生45°方向或水平裂缝而造成外墙渗漏。

(4)未按要求处理伸缩缝沉降缝,特别是竖向缝和水平缝交接处最易渗水。

(二)、防治措施。

(1)砼框架、框剪结构与填充外墙交接处,沿高度方向每600mm设置拉结筋,且拉结筋伸入砌体内不小于700mm,当砌至最后一层时,可用填实的空心砌块或90×190×190mm的砌块斜砌塞紧。有条件的可在交接处及一些薄弱部位贴一层≥300mm宽的铅丝网片,以避免受温度影响而收缩不均产生开裂。

(2)外门窗框的安装尽量采用先立框后砌墙的方法,砌块与门窗框之间的间隙应保持在10~16mm之间,并用干硬性砂浆填实。如采用先砌墙后塞框的方法,则其缝隙应用掺入胶粘剂的水泥砂浆分层嵌实。

(3)伸缩缝、沉降缝应认真处理,做到既能伸缩沉降自由,又能防水。

总之,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其结构主体的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抗震能力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所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牢牢把握工程的技术点,不断在工程中积累经验,从而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