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防范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技术防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技术防范

篇1

关键字:安全技术防范 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 应用

一、安全技术防范及其发展趋势

安全技术防范涉及到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其中物理防范、电子防护和生物防护三个学科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物理防护主要是指利用实际的物体对于被保护的物品或区域构成实体保护屏障,人们是可以在现实中看到的。物理防护的建设和发展与现代的建筑水平、材料发展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电子防护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对要保护的物品或区域构成虚拟的保护屏障,来对电子检测、病毒侵入及视频语音监控技术进行网络上的识别和屏蔽,这是一种虚拟的操作,人们无法在现实中看到具体的保护媒介;生物防护是指对闯入或进入被保护的物品的区域的活物和人进行一系列的生物技术操作,主要是以人的生理特征为主要操作依据,通过对指纹、虹膜等的识别和分析为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提供依据。安全技术防范是涉及到特别多的领域。在我国,主要将其分为入侵检测、多媒体和视频识别、实体防护、网络集成检测技术等。综上所述,安全技术防范就是指相关安防部门将涉及到各领域安全防范知识和技术进行融合,为群众和国家提供安全保障的技术方式。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微电子这些高科技的优势在安全防范中也逐渐的凸显出来。传输能力强、智能化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传输准确度高的特点都使之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安全技术防范正在逐渐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式转变。可以说,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是安全技术防范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对先进安全技术防范的应用,大大的节省了人力,为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提高了更加精准的依据,提高了安全防范工作的效率。

二、安全技术防范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博物馆作为保存历史文物、储存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基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对于祖国下一代的民族文化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博物馆中保管的历史文物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所以在博物馆在日常的开放和接待来宾的过程中,博物馆管理人员就要注意对文物的安全方面的保护。为了更好的保证博物馆文物的安全,相关文物保护部门对博物馆文物的安全保存和展览提出了对其进行安全保护的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并将博物馆定为国家一级安全防范单位。要求所有的博物馆都应设置完整的安全防范系统,对博物馆中进行的日常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隐藏的风险和威胁,然后利用网络技术等对存在的威胁进行分析和风险等级评估,并根据风险的等级及时向管理人员发出信号,达到及时处理风险的目的。虽然我国很早就已经对博物馆的安全防范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构建,但是由于博物馆的数量较多,以及受到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大部分博物馆的安全防范系统建立的并不完善。部分博物馆仅仅对一些重点地区进行了入侵监控报警、灾害预警等系统,覆盖的范围不够广泛。而且即使现在的安全技术防范已经很发达,但是大多数的博物馆并没有对本馆的安全系统进行及时的换旧更新。为了更好的我国的文化瑰宝进行安全保护,博物馆可以从以下几个安全技术防范方面加强对博物馆安全系统的建设。

1.利用物理防护,构建实际安全防护系统

在博物馆的安全防范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可以利用物理防范技术对博物馆的安全系统进行构建。首先在博物馆的最外层构建红紫外线识别扫描系统,并建设围墙,防止无关或非法人员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博物馆内部,对博物馆的安全造成威胁;然后再在博物馆本馆的通道、窗户以及其他可进入博物馆内部的渠道进行栅栏加固,并设置报警、红紫外线识别装置,这是博物馆的第二道安全防线;之后为了加强博物馆安全防护功能,应该在需要重点保护的文物、储物柜以及文档室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例如对文物展柜设置专门的门禁系统、入侵识别系统、异常取物报警装置。只有在博物馆的各个方位和区域进行全面的监控,才能够有效的防止非法分子的入侵。而且通过设置这些先进的安全防护装置,即使不法分子将文物偷窃,也可以通过这些先进的监控设备和技术对其留下的证据进行分析,加快对丢失文物的寻找进程。

2.根据时间段设置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对博物馆的安全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时间段对于博物馆安全防护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开馆、闭馆和撤馆参与的人员不同。例如在白天博物馆开馆时,涉及的人员更加宽泛,对博物馆进行安全防范就显得更加重要。又因为馆内工作人员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位参观的人员进行监控和排查,这时就需要对安全防护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利用智能系统对其进行监控,在整个安全防范过程中,要保证系统的覆盖性和灵敏度,保证开馆时文物的安全性。在晚上闭馆或撤馆时,基本只有馆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涉及的人员比较具体,在这个时间段,就要做好对工作人员职责的安排,以及加强值班管理,相比于开馆,这个时段的文物安全的威胁性不大,只需打开特定的安全防范系统就好。

3.进行资源整合,做到有效防范

毫无疑问,在博物馆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安全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将所有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因为在博物馆安全防范过程中,涉及的资源主要有人力、物力以及技术三大资源。要想做好对博物馆安全的有效监控,就需要将这三种资源进行整合,将三种资源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如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物体的坚固性以及安全方法技术的先进性构建出博物馆安全系统的保护屏障。

4.选用先进材料,正确施工

由于博物馆的一大作用就是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更好的展示给广大群众,所以这就要求在进行博物馆安全防范的建设时,既要选用坚固的展览台材料,又要保证能够清晰的对文物进行展览。为了实现在一目标,应该选用先进的展览台材料。此外还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将现在先进的安全技术防范融入进去,如视频监控、语音监控、红紫外线扫描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设备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在保持博物馆的美观前提下进行施工。而且文物储存和展览的角度不同,也影响着这些设备的安装位置,随意就要求相关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这些设备留有一定的灵活转换空间,以方便后续的调整工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光电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安全技术防范也在飞速的发展。在安全技术防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各种技术的融合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的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相关安全防范专业人员和执法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将安全技术防范推广应用到更多的领域,推进我国安全技术防范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元彪.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的回顾与展望[M].中国博物馆学会研讨会文集,紫金城出版社,2005,6.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防范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因此网络技术在未来一定会向着全球信息化方向发展。而在计算机网络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比如计算机中的个人信息,重要文件容易受到计算机黑客的攻击和窃取,有时一些黑客还会攻击计算机系统,进而使一个地区陷入网络恐慌之中,给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都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并找出防范策略更显必要。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风险

(一)潜在风险

人们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通常会将一些资料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中,而且文件的数量也会日渐增多,计算机使用者很难做到将每一份资料都进行云备份。这样以来,如果计算机发生注入瘫痪、无法正常运行等问题就可能会导致文件的丢失,进而给人的工作带来影响。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旧一代的计算机都会面临着自然淘汰等问题,而一些不法分子就会对计算机进行回收,通过一些途径找出计算机上残存的资料,也可能导致个人资料的泄露。

(二)计算机系统缺陷

在平时的工作中,计算机系统可以进行资料的共享和传输,在这个过程中,病毒就会有很大的可乘之机,进而对相关的资料进行窃取。另外一些操作系统本身是不完整的有一些漏洞,这些漏洞的存在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通道,进而侵害个人代劳完成资料的窃取,这些问题通常较为隐蔽,个人用户一般注意不到。

(三)网络攻击

当前网络技术十分发达,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将病毒放在网络之中,个人用户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网络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等进行攻击拦截和窃取,导致个人信息的丢失,QQ被盗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另外就是个人用户可能在浏览网页时自己不小心泄露的信息,这种带来的危害较小。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策略

(一)使用防火墙技术

当计算机在运行的时候,网络安全隐患无时无刻不在计算机身边游荡,同时计算机本身在运行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会给木马病毒、黑客创造可乘之机。所以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中可以合理的使用防火墙技术。而防火墙顾名思义就是一道保护计算机安全的保护墙,它可以将病毒等挡在墙外,对外部访问进行管理。同时其抵抗攻击的能力也较强,能够有效的防止黑客的攻击,可以更好的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二)使用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当前网络安全防范中最常见的一种防范方法,而且也是网络传播中必须要应用的一种技术。如果在网络传输资料的过程中不对资料进行加密处理,可能会遭到不法分子的半路拦截,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对相关文件、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可以更好的保证文件的安全,保障信息能够平安的到达接收人手中。而加密技术通常有节点加密、线路加密以及端口加密三种方式,还可以对加密的密码的复杂程度进行处理,以更好的保证信息资源。

(三)扫描与修复

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网络运行甚至一些程序的运行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漏洞,如果不对这些漏洞进行及时的处理和修复就很容易出现信息资源的丢失现象,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计算机中一定要安装漏洞扫描和修复的软件,对计算机实行实时监控,定期扫描修复,以保证计算机时刻处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的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四)及时使用杀毒软件

人毕竟不是机器,他很难长期的按照程序运行,在计算机的使用中,他们可能会忘记对计算机的漏洞进行监测和处理。这就有可能会导致计算机被病毒侵害、被黑客攻击,所以为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计算机使用者想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查,一旦发现病毒就可以使用杀毒软件将病毒清理掉,保证计算机的安全。

(五)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众所周知,当今的网络中,存在着网络警察等,而网络中时时刻刻都会有一些病毒等的存在,这些病毒在网络中的长期存在就可能会给更多的用户带去安全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加大网络监管的力度,对网络中存在的不法分子,以及病毒等进行监测和清理,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六)安装系统补丁

另外,计算机的一些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着漏洞,或者是软件不成熟的现象存在。所以计算机用户应该在家算计上安装系统补丁软件,以完成对不成熟系统的及时完善和修复,保证计算机系统时刻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保证其自身的安全稳定性,从而有效的保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七)加强用户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个很前沿的领域,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多用户智能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他们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的隐患认识不清,甚至一些常见的问题都处理不了。所以就可以及时的对相关的计算机用户进行培训,让用户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可以在更加文明安全的使用网络。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1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来说,其核心内容是指整个网络体系中的具体数据安全,例如政府信息、个人信息资料等。从另一实质方面来讲,它又指的是计算机信息源头的可靠安全性和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信息安全的有效保证就体现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

2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1自然威胁相关人员在建设重点基站和站点时,一定要加强对于自然威胁的考虑。在实际中,自然威胁主要产生于一部分和自然环境有关联的因素,例如条件极差的场地环境、自然灾害等。而无目地性是自然威胁形成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的主要特征,而不是因为某种目的形成的,具有随意性,恰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继而导致网络安全的威胁。2.2非授权访问非授权访问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某些未具有权限访问的计算机网络人员,以借助自己娴熟的调试及编写代码技术,在没有被网络管理工作人员允许的状况下就对一部分网络机密资料实行访问或者侵入到别的基站的行为。此威胁一般产生于某些组织或黑客,且伴有较强的目的性,以获取某些文件的访问权限和目标用户的系统编写权限,以及破坏该系统让它的某种原有能力丢失。2.3后门和木马程序在最初发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时,后门技术就被相关技术人员所运用,通过后门技术的运用,技术网络人员在进入系统时可绕过用户登录界面。基于此,部分黑客以运用后门技术侵入某管理系统,而绕过技术管理者,开始获得系统权限等,这样好后门技术就方便了骇客侵入某些系统。木马程序是后门程序里相对来说较特别的一种,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远程操作控制黑客的工具。木马程序的隐蔽性是很强的,因为它较小,在工具、资源、媒介等其他软件都能捆绑,并进行传播。控制器程序和服务器程序是木马程序的主要组成部分,黑客为实现其目的通常进入目标系统都是运用控制器程序,让控制器程序演化成服务器指令,从而把控目标系统来实现所有的工作。2.4计算机病毒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病毒都是在目标系统里潜伏,然后在一定的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爆发、传播,进而将目标系统破坏,使得病毒种植。计算机病毒的核心内容就是指将损坏计算机的数据和功能植入计算机程序或者进行编制,从而进行自复制的一组程序代码或计算机命令,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潜伏性、传播性、破坏性和隐蔽性是其主要特点。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技术

3.1数据加密技术一般情况下,数据加密技术提升数据或信息的安全性是以重新编码隐蔽人员的信息和数据为主的。其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破解这些信息和数据,防止用户的信息被非法用户窃取。其中,数据传输、秘钥管理技术、数据储存和数据完整性鉴定是数据加密技术的不同作用。3.2防火墙技术以未来之眼看待防火墙技术,它将广泛应用于以后的网络系统。防火墙作为隔离技术的一种,主要由硬件和软件设备组成,它能够在外部通道和某些网络群体或企业的计算机间制定网络权限访问,进而限制某些外部网络对其内部网络的有效访问。另外,此技术还能够有效检查计算机网络间的数据传输的安全,且全方位监测网络的运作情况,以确保网络间的通信足够合法。同时防火墙技术比较实用简易,且能够在运行情况下不对原本的网络运用系统的设置进行改变。3.3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技术能够对计算机的整体安全性进行全方位自动监控,在进行相关信息收录的同时还可以记录计算机响应。安全扫描程序能够将网络系统的不足在短时间内检查到,对于开发者获取相关的安全数据和信息再实施技术研讨很有帮助。

4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4.1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第一要先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足够安全,以建立访问功能模块为基础,对模块间的权限访问进行限制,有效强化安全服务属性或设立智能化的日志系统,再进行备份的设定,逐渐对机制进行恢复和完善,进一步加强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4.2建立网络安全维护组织对于维护网络管理安全体制,要全面有效地控制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组织的管理者,将不法行为引来的后果尽量降到最低,从而防止不安全因子给网络的安全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组织的建立不但对管理者的防范安全意识进行强化,还要对管理者的相关技术和知识培训进行强化,使得全方位的统一分配和科学管理都可有效实施,进而确保计算机网络者的利益和安全。4.3防治病毒当下,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因此变得更复杂更高级,以功能来区分防病毒软件的话,可归类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毒软件。单机防病毒软件是以扫描外地和本地资源为主,而网络防病毒软件是以网络防病毒为主,假如监控出有病毒侵入计算机网络将对其剔除。

5结语

总之,当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计算机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保障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就相当有必要。网络安全维护不但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技术问题,所以,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来抓,保障网络用户的安全,建立更健康更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聪明和人全面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完整、可靠、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仁.政府网络信息的安全防范技术问题探析及完善措施[J].科技视界,2014(27):67+232.

[2]马连志.浅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98.

篇4

1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指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数据的安全。网络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都要求处于安全状态可见,网络安全至少应包括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两种静态安全是指信息在没有传输和处理的状态下信息内容的秘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动态安全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窃取、遗失和破坏。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1计算机病毒的可执行性

计算机病毒与其它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它可执行程序上,因此它享有—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权力。

2.2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

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病毒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它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

2.3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

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而对其它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发现。

2.4计算机病毒的可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能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

2.5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

系统被病毒感染后,病毒一般不立即发作,而是潜藏在系统中,等条件成熟后便发作,给系统带来严重破坏。

2.6攻击的主动性

病毒对系统的攻击是主动的,计算机系统无论采取多么严密的保护措施都不可能彻底地排除病毒的攻击,而保护措施只能是一种预防手段。

3具体预防措施

防止病毒的侵入要比病毒入侵后再去发现和消除它更重要。为了将病毒拒之门外,就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3.1树立病毒防范意识,从思想上重视计算机病毒

要从思想上重视计算机病毒可能会给计算机安全运行带来的危害。对于计算机病毒,有病毒防护意识的人和没有病毒防护意识的人对待病毒的态度完全不同。例如对于反病毒研究人员,机器内存储的上千种病毒不会随意进行破坏,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也并不复杂。而对于病毒毫无警惕意识的人员,可能连计算机显示屏上出现的病毒信息都不去仔细观察一下,任其在磁盘中进行破坏。其实,只要稍有警惕,病毒在传染时和传染后留下的蛛丝马迹总是能被发现的。

3.2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及时升级到最新版本(如瑞星、金山毒霸、江民、卡巴斯基、诺顿等)。另外还要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这样才能防范新病毒,为系统提供真正安全环境。

3.3及时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升级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安装相应补丁程序,从根源上杜绝黑客利用系统漏洞攻击用户的计算机。可以利用系统自带的自动更新功能或者开启有些软件的“系统漏洞检查”功能(如“360安全卫士”),全面扫描操作系统漏洞,要尽量使用正版软件,并及时将计算机中所安装的各种应用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其中包括各种即时通讯工具、下载工具、播放器软件、搜索工具等,避免病毒利用应用软件的漏洞进行木马病毒传播。

3.4把好入口关

很多病毒都是因为使用了含有病毒的盗版光盘,拷贝了隐藏病毒的U盘资料等而感染的,所以必须把好计算机的“入口”关,在使用这些光盘、U盘以及从网络上下载的程序之前必须使用杀毒工具进行扫描,查看是否带有病毒,确认无病毒后,再使用。

3.5养成经常备份重要数据的习惯

要定期与不定期地对磁盘文件进行备份,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资料,以便在感染病毒导致系统崩溃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数据,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3.6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该养成定期查毒、杀毒的习惯。因为很多病毒在感染后会在后台运行,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而有的病毒会存在潜伏期,在特定的时间会自动发作,所以要定期对自己的计算机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感染了病毒,要及时清除。

3.7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VPN是目前解决信息平安新问题的一个最新、最成功的技术课题之一,所谓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就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使数据通过平安的“加密管道”在公共网络中传播。用以在公共通信网络上构建VPN有两种主流的机制,这两种机制为路由过滤技术和隧道技术。目前VPN主要采用了如下四项技术来保障平安摘要: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 %26amp; Decryption)、密匙管理技术(Key Management)和使用者和设备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其中几种流行的隧道技术分别为PPTP、L2TP和Ipsec。VPN隧道机制应能技术不同层次的平安服务,这些平安服务包括不同强度的源鉴别、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等。

3.8网络数据存储、备份及容灾规划

它是当系统或设备不幸碰到灾难后就可以迅速地恢复数据,使整个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正常运行的一种平安技术方案。其他网络平安技术还有我们较熟悉的各种网络防杀病毒技术等等。

小结

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信息安全涉及重大国家利益,是互联网经济的制高点,也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关键,发展信息安全技术是目前面临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安全技术;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被看作是信息交换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应用时具有开放性等优势特点,很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的危害影响,导致用户无法实现正常使用。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都是重点内容,为了从根本上实现网络信息技术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计算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提出和应用,主要是指计算机管理中能够针对现有各种不同类型数据信息进行妥善处理,对处理系统进行有效保护,进而形成一系列的安全方案。针对计算机内部涉及的各种不同类型软件以及数据等安全问题提供保护,为重要数据提供保证,以尽可能避免受到恶意的攻击或者破坏影响。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出现数据泄露等情况,而且能够为用户自身的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保证。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在网络当中输入的个人信息以及机密信息需要得到有效保证[1]。针对网络提供商而言,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不仅要保证数据信息能够实现正常的传输和利用,而且还要为用户安全用户信息安全提供保证。同时能够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提前做好一系列的预防,采取针对性的对策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损失。

2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特征

2.1隐蔽性

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特征,很容易受到各种不法分子的攻击影响,尤其是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与目前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发现计算机网络攻击本身具有非常强的隐蔽性特征,在发生以及整个发展中耗费的时间相对比较短。

2.2破坏性

网络攻击通常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计算机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影响,甚至计算机会直接处于一种瘫痪状态。如果攻击成功,势必会致使计算机用户受到严重的损失。

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

3.1环境

在与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在实践中,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会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环境的影响。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如果整个应用领域本身存在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势必会导致计算机的硬件受到毁坏,甚至会直接导致计算机出现罢工等情况。

3.2系统

计算机在运行时,软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证计算机可以实现正常运转的主要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能够实现正常稳定使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是计算机系统在构建和应用时,并不是全方位存在的,在整个使用中,其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漏洞,无形当中导致计算机网络风险的持续增加。

3.3软件安全漏洞

与目前的网络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结合,发现人们虽然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日常使用时,由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种类相对比较多,软件自身的安全性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如果用户使用计算机时,只是单纯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进行下载和安装,很多软件当中含有一定病毒,其被下载之后,对于整个计算机系统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3]。计算机安全配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如果安全配置水平并不是很高或者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很容易导致严重的风险。

3.4个人失误

用户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操作和使用时,很容易出现个人失误等问题。由于操作不当或者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数据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不是很强烈,导致较为严重的损失。除此之外,由于缺少对于各种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保护意识,在计算机网络中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或者丢失的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到政府以及银行等相对比较机密的文件。由于网络防护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导致信息泄露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很容易对企业或者部分特殊单位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4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4.1防火墙合理设置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从根本上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践中要对防火墙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这样才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保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危险入侵者起到良好的隔离效果。通过对防火墙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针对计算机软件硬件之间的通信渠道起到良好控制效果。通过防火墙技术的利用,可以将互联网与运行计算机制进行有效的划分,对两个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进行准确有效的判断,对应的用户需要对特殊需求进行合理设置,对不适当的信息进行拦截处理,尽可能避免计算机受到病毒入侵影响[4]。防火墙在整个网络安全中的设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其能够对计算机用户信息的安全提供保证。因此,在整个防火墙设置中,要对用户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保证防火墙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够将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保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网关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能够对部分网络风险起到良好的规避效果。

4.2计算机防病毒能力的强化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运行时,由于覆盖面相对比较广,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病毒攻击的情况相对比较多,导致计算机出现各种不同的故障,甚至会直接停止运行,处于瘫痪状态。基于此,要保证计算机自身防病毒能力的强化,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计算机用户在针对病毒进行抵御和防范时,对防病毒软件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安装和改进,通常情况下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当中,对杀毒软件计算安装,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杀毒处理。同时可以下载电脑支持的组件对电脑进行彻底扫描,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隐藏在系统当中的安全漏洞,保证计算机防火墙的强化。同时可以定期对各种不同类型软件进行升级,将计算机网络系统会受到病毒入侵影响的可能性尽可能降低。对于计算机用户而言,可以适当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市场上效果比较好的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定期的杀毒。近年来网络的整体发展形势相对比较良好,我国网络安全部门针对网络当中涉及的一系列不良信息进行了彻底的清除,尤其是部分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络公司进行了及时的纠正和警告。涉及的网络病毒以及不良信息很容易导致计算机设备受到影响,设备中存在的一系列重要数据信息等很容易被盗取。因此,在使用网络下载一些未知文件信息时,通常情况下要提前利用防病毒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保证下载到的文件信息当中不会隐藏病毒,为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除此之外,如果计算机当中存在一些漏洞问题,应当及时下载补贴,尽可能避免隐藏在电脑当中的病毒软件,对整个运行系统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影响。

4.3加强网络环境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运行时,黑客是导致其安全问题受到严重威胁的主要原因。黑客的入侵技术相对比较高,很容易对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机密文件等进行盗取,因此在实践中要加强对于整个网络环境的管理,实现对黑客的有效防范。要对现有程序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将其合理地应用在计算机系统当中,这样能够尽可能实现对黑客入侵的有效规避,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在用户对自己现有的各类账户和密码进行设置时,应尽可能复杂一点,避免黑客的盗取。

4.4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计算机用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网络安全的直接受害者以及受益人,其自身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够针对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安全威胁起到良好的防范效果。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用户能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针对系统存在的一系列安全的漏洞以及杀毒软件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和检测,这样能够促使计算机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安全可靠的状态。同时切记尽量不要从来源不明的网站中下载文件,定期对系统进行杀毒。其次,对现有的一系列网络密码以及账号等进行有效管理,避免数据信息等被黑客盗取。比如在对账号或者密码进行设置时,切记不能够使用相同的字母或者数字,尽可能设置烦琐一些,这样才能够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4.5使用签名技术以及网络数字证书

通过对数字证书技术的合理利用,以专业第三方的方式,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有效的验证,保证对于用户真实信息的获取。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整个机密信息、用户信息并不会出现泄露等情况,而且能够尽可能减少信息非法获取、修改等情况的发生。在实践中,将签名技术、网络数字证书技术等合理应用在网络程序运行中,同时还可以实现在储存信息中的合理应用。针对发送信息是否来自发送者进行真实有效的检验,这样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而且能够尽可能避免出现信息失真等情况。

篇6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攻击;安全风险;防范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040-02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现代化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把人们带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庞大与普及,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但是这种公开的平台,会让网络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攻击与破坏,比如说,由于线路问题的攻击、计算机对电磁铁的攻击、计算机对系统软件存在的漏洞进行攻击等等。而当今将信息保护,信息存储、处理与传输以及信息系统完整性作为网络技术保护的重点,确保给计算机网络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措施。

1网络安全的解析

在计算机网络早期应用期间,由于网络协议缺乏了安全问题的意识,使用者在使用与管理中的忽视,让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严重的风险,不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网络安全就是对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保护,防止因为偶然、人为因素或者外界原因,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破坏,从而使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从目前情况来看,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病毒软件:这是一种可执行的代码,通过破坏计算机系统,伪装成为合法的附件,通过电子邮箱或者信息网络进行发送。2)蠕虫病毒:这种病毒类似于病毒软件,应用特别广泛,蠕虫通过利用受感染系统的文件传输功能,进行自动传播,使得网络流量使用大幅度增加。3)木马程序:该程序能够捕捉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应用者的各种木马,通过远程操控,给用户安装了特洛伊木马的系统。4)间谍软件,这是一种恶意病毒代码,其具备监控系统的功能,通过盗窃用户数据,将数据发送给间谍软件开发者。

目前广大计算机网络应用者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当中,都会存在一些BUG,这种BUG的存在,能够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层漏洞,对计算机网络展开猛烈的攻击,使得计算机程序与网络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层漏洞,盗窃计算机中的机密数据,对网络和数据的安全,造成严重的破坏,即使使用者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了安全防范措施,也会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性能降低。BUG的存在非常普遍,每天几乎都有更新的BUG被发现和公布,程序员虽然更改了被发现的BUG,但是BUG更新速度非常快,改完一种出现一种。计算机中的系统BUG,常常被黑客利用,这种攻击不会产生痕迹,也无法查到黑客攻击的终端地址,依据当前的现状来看,现在还无法主动去防范攻击计算机的BUG。

2网络安全的风险因素

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关键而又复杂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通常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资产安全,也就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信息不受到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破坏。计算机网络存在轻易被破坏性的特点,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的安全不高、系统的安全性差和缺乏安全性实践等;计算机网络除了受到自然危害以外,最主要的危害主要来源于开发的软件存在的漏洞、计算机存在的各种病毒、黑客对计算机的攻击、计算机不适当的配置以及用户者安全意识淡泊等等。

计算机网络的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软件漏洞。每一款软件的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不是完美无缺的。很多IT安全事件,比如说受到网络攻击或者补丁程序等等,黑客利用这些漏洞,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侵害。其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软件漏洞就是缓冲区溢出,这种漏洞的出现是由于很复杂的错误体系生成的。计算机网络开发人员,在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之前,会对临时的内存空间进行预先分配,而被预先分配的储存空间,就是一个缓冲区,用来保存特殊信息。开发者如果没有仔细对储存的空间与储存信息进行对照检查,那么黑客就会利用靠近分配空间被覆盖的漏洞,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饿崩溃与数据的丢失。2)黑客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网络的便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应用其完成日常的业务,而计算机网络上的黑客攻击事件也越来越多,对网络系统饿破坏性也越来越强。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黑客攻击技术发展的也很是迅猛,攻击者能够轻易地攻击计算机网络使用者。黑客之所以能够进行快速攻击,主要是由于软件和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才让黑客有机可乘,非法窃听他人信息、盗取他人信息,并对计算机造成永久性瘫痪。3)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在用户不知情况或者为批准前提下,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与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能够让正常运行的计算机沾染病毒,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4)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通过一些途径,收集网民的计算机地址,然后出售给广告商,轻易地将自己的电子邮箱推入到他人的邮箱中,给用户者发送各种欺诈广告、不良信息和电子杂志等等。这种垃圾邮箱主要分为良性和恶性两部分。良性垃圾邮件,就是给用户推荐一些垃圾信息,对用户者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恶性垃圾邮件,会给用户者发攻击性的广告,能够在用户不允许的情况下盗取用户者的个人信息与数据,给用户者带来严重危害。

3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计算机网_络安全从专业角度来讲,就是由防病毒、VPN网关、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多个安全产品组件组成,其中任何一个单元素,都无法给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带来可靠性。我国现今最流行的网络安全应用技术就是防火墙。防火墙技术,不仅能够对两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进行安全策略的检查,还能够对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监视网络运行的状态,从而找出其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做出安全的防范措施,以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

防火墙能够对网络通信进行扫描,过滤掉一些BUG、漏洞与病毒,让计算机正常运行与使用。将防火墙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不仅能够防止端口数据的流失,还能够自动关闭不必要的运行程序,并且及时的封锁特洛伊木马。最后,通过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防止恶意软件的袭击与恶意信息的进入。防火墙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网络安全的屏障:防火墙能够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建立一个检查点。防火墙能够监视这些检查点,实现网络技术安全。2)监控审计:防火墙能够监控审计内、外部网络。防火墙能够记录这些访问气质记录,给网络安全提供数据记录,对网络攻击进行适当的报警。3)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防火墙能够有效的对内部网络进行划分,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网络对计算机网络的攻击。4)数据包过滤:防火墙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数据包进行过滤,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地址、端口的判断控制等促进网络技术的安全。

篇7

[关键词]瓦斯超限;顺层钻孔;防范;安全技术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01

2013年10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13〕99号),其中第三条明确提出“深化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瓦斯事故仍是煤矿“第一杀手”,瓦斯不治,矿无宁日。想要治理好瓦斯,就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瓦斯超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防范瓦斯超限的安全技术措施。

1浅析地点及概况

为降低22204综采工作面首个500m回采区域回采期间的瓦斯涌出量,在22204回风顺槽施工顺层抽放钻孔。本次施工钻孔S-3-1至S-4-34,共计67个孔,钻孔工程量4690m。为加强22204回风顺槽钻场瓦斯管理,防止钻场打钻期间瓦斯超限,根据《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防治瓦斯超限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针对22204回风顺槽钻场,分析施工顺层钻孔瓦斯超限的原因,采取防范瓦斯超限安全技术措施。22204回风顺槽沿二1煤层顶板掘进,煤层走向NE40°~50°,倾向130°~140°,煤层倾角15°~25°,平均20°,煤层厚度为02m~86m,平均厚度为44m。采用36U型钢可缩性支架支护,断面形状为斜腿半圆拱形,断面规格:净宽43m,净高32m,棚距08m,S净=124m2,S掘=136m2,顶、帮部均采用钢筋网、塑编网封闭。

2钻孔布置

本次设计钻孔S-3-1至S-4-34,共计67个孔,钻孔工程量4690m,钻孔布置在22204回风顺槽下帮,单排孔,孔间距3m,距顶板22m。

3施工要求及技术参数

(1)钻具配备:22204回风顺槽钻场配备煤矿用全液压坑道钻机ZDY-4000S,Ф94mm、Ф133mm金刚石复合片钻头,Ф73mm三棱钻杆。

(2)钻孔实际开孔位置与设计水平间距、高度误差不超过03m,与巷道中心线夹角偏差不得超过1°,倾角偏差不得超过1°。

(3)参数校正:待确认夹角、倾角、开孔位置等施工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钻,开孔钻进2m时校正施工参数,之后每钻进20m校正一次施工参数。

(4)要采取“缓慢升压,进退结合”的打钻工艺。选择较低的初始钻进压力,缓慢升压,直至稳定的钻进速度,保持钻机运行的稳定性。

(5)排粉方式:顺层钻孔风力排粉。

(6)如果打钻期间提前见煤层顶、底板或其他各种原因导致钻孔没有打够设计深度需重新补孔,要按以下标准进行补孔。在原设计孔位置向上或向下平移05m进行补打;如果没有成功,在原设计孔位置向左或向右平移05m进行补打。需调整倾角时,按以下原则在原倾角基础上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①钻孔施工0~20m见顶板岩角度向下调3°,0~20m见底板岩角度向上调3°;

②钻孔施工20~40m顶板岩角度向下调2°,20~40m见底板岩角度向上调2°;

③钻孔施工40~60m见顶板岩角度向下调1°,40~60m见底板岩角度向上调1°;

④补孔不得超过2个,如果2个补孔都不成功,上报通防科和生产技术科,进一步采取措施探明此地区的地质构造。

(7)封孔方式:方式1:使用“两堵一注”囊袋式带压封孔工艺,封孔材料为囊袋、注浆封孔料、Ф50mm封孔管,使用QBZ152便携式注浆泵注浆。

方式2:使用“两堵一注”带压封孔工艺,封孔材料为矿用合成树脂、水泥浆、Ф50mm封孔管、注浆管,使用QBZ152便携式注浆泵注浆。

(8)联网抽放:措施钻孔施工完成后都要进行联网抽放,钻孔的连接管不能高于钻孔孔口,连接管要平顺且吊挂整齐,以防连接管积水影响抽放。

4防喷系统

(1)钻场防喷系统由瓦斯收集器、孔口防尘(喷)罩、水封式防尘(喷)箱、Ф225mm负压抽放管路、瓦斯收集壶以及钻尾卸压装置组成。

(2)在抽采钻孔施工期间,孔口必须安装防尘(喷)罩,钻尾必须安装风水联动装置和瓦斯收集壶,甲烷传感器上风侧2m范围内安装瓦斯收集器。

(3)防尘(喷)罩通过与水封式防尘(喷)箱连接后接入Ф225mm负压抽放管路,为保证防尘(喷)罩的使用效果,孔口到水封式防尘(喷)箱再到Ф225mm负压抽放管路的连接距离不得超过5m,并且连接管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00mm的钢丝软胶管,三联动装置的抽放管直径不应小于50mm。

(4)防尘(喷)罩与孔壁必须封闭严密,套管长度不小于05m,防尘(喷)罩与钻杆之间必须用皮垫封闭。防尘(喷)罩上预留的Ф100mm负压抽放口必须通过钢丝软胶管与防喷支管路连接,并保证管路对接处抱箍的紧固性。

(5)抽放管路内严禁出现积水积渣现象,必须定期排查,除水除渣。

5瓦斯超限原因分析

(1)巷道内风量不足时,易造成瓦斯超限。

(2)钻孔施工期间,“三防”装置气密性不完好、防喷罩及负压除尘装置未规范使用的情况下,孔内大量瓦斯会随风排粉涌出至钻场的情况下,从而造成瓦斯超限。

(3)打钻误操作情况下,易造成瓦斯超限。

(4)部分抽放支管路在外力和内压的作用下出现联网管路破裂、损坏、钻场防喷负压不足10KPa等情况,造成抽放支管内高浓度瓦斯外溢。

(5)传感器吊挂不规范、受撞击、脱落或人为误操作等易引起瓦斯超限。

6防止瓦斯超限的安全技术措施

(1)防止风量不足安全技术措施

①作业期间应确保22204回风顺槽巷道通风系统畅通,避免因巷道内风量不足造成瓦斯超限。

②打钻期间产生的煤粉要及时清理,堆放不得超过巷道断面的1/3。

③若风压小、巷道内无风或风量不足时,应立即停止打钻,并组织施工人员按照避灾路线进行撤离。

(2)防喷孔安全技术措施

①钻场必须规范安装孔口“三防装置”、瓦斯收集器和钻尾风、水、抽三联动装置,孔口抽放负压不得低于10KPa,各管路对接处必须用抱箍或螺栓上紧,经通防科验收合格后,方可允许打钻作业。

②风、水、抽三联动装置供风、供水阀门的进风、进水侧必须安装风压表和水压表,连接时确保压力表可以正常显示风压、水压值。

③防喷罩上的抽放连接管采用直径不小于4几炙咳斫汗芰接,三联动装置及其他连接用钢丝软胶管直径不得小于50mm。

④防喷罩与孔壁必须封闭严密,防喷套管长度1m,防喷罩与钻杆之间必须用皮垫封闭。岩孔施工时,防喷罩的排粉口和负压抽放口必须同时与抽采管路连接,并保证负压抽放阀门正常开启。

⑤瓦斯异常时(CH4≥05%),要立即停止向前钻进,孔口防喷和钻尾抽放阀门必须处于开启状态,抽放时间不得低于5分钟,待瓦斯浓度降至04%以下,方可重新开钻;瓦斯无异常时,若需停钻,应先将钻杆提出2m,停钻期间孔口防喷装置负压抽放阀门必须开启状态,重新开钻前应先用便携式甲烷报警仪测定孔口和钻尾瓦斯浓度低于04%时,方能开钻。

⑥拔杆时,防喷罩负压抽放必须开启,钻尾回风侧必须用便携式甲烷报警仪检测瓦斯浓度,出现瓦斯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拔杆作业,接上风便,进行负压抽放,待瓦斯浓度低于04%后方可继续作业。

(3)防止误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①打钻期间,如遇排渣不畅、地质构造异常,钻手必须做到“低压慢速、边进边退、掏空前进”,严禁强拔硬进。

②拔杆验收、联网抽放期间必须利用4几炙咳斫汗艿豕矣诳卓谙路绮嗌戏阶魑辅助防喷装置使用。

③打钻时,若遇钻孔内瓦斯急剧喷出,钻孔施工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向前钻进,开关打至零位后,打钻工要听从班(组)长指挥,依照瓦斯、火、爆灾避灾路线进行撤离,并及时向调度室、通防科和通风调度汇报。待瓦斯浓度下降到04%以下,且不再有喷孔现象时,方可重新开钻。

(4)防止钻孔及联网管路漏气安全技术措施

①钻孔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联抽,以防止孔内瓦斯涌出。

②施工人员联网完毕后,孔口缝隙必须用黄泥抹实,保证无漏气现象。

③钻场人员每天8点班必须协同抽放组人员对该巷道抽放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保证抽放管路正常运行。

④检查人员要对抽放管路及抽放钻孔封孔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封孔、联网及管路吊挂、接头处密封状况,并将抽放管路、钻孔自动监测装置完好情况及放水情况做好记录。

⑤对抽放管路积水积渣情况及时处理,除渣箱、放水器要定期维护。

⑥检查人员要对抽放管路、钻孔周围环境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顶、帮、底板情况,严禁管路与导电体、电缆、电器等接触,管路上严禁堆积物料。

⑦检查人员要对抽放管路附近的作业人员进行监督,发现有撞击、挤压、损坏抽放设施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并责令其现场整改,并将现场情况向值班室和通风调度汇报。

⑧抽放队测流人员在测定管路瓦斯参数的同时,也必须对抽放管路进行检查,发现漏气或管路裂、破口等情况立即汇报至抽放队,由值班队长安排立即处理。

(5)防止传感器吊挂不规范、受撞击、脱落或人为误操作引起瓦斯超限安全技术措施

①甲烷传感器严格按照规定位置吊挂。

②挪移甲烷传感器必须向通风调度汇报,经同意后必须在瓦检员或安检员监督下,由当班班组长挪移甲烷传感器,挪移前应利用便携式甲烷报警仪沿行走路线进行检测,且必须做到轻拿轻放,杜绝撞击、拖拽传感器。

③严禁在有煤泥堆积释放瓦斯较高处吊挂传感器引起甲烷传感器报警。

(6)其他

①O测打钻地点的通风情况,遇有问题必须在开钻前处理完毕,以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②开钻前提前安装好专用防喷、抽采管路,保证畅通无漏气现象。

③作业期间,电工要加强电气设备的检查,保证设备完好无失爆。

④打钻期间除尘(防喷)箱必须及时放水,以确保抽放管路无积水。

⑤操作钻机时,所有施工人员不得站在孔口正前方;安装钻杆时不得正对钻杆,防止瓦斯喷孔伤人。

⑥打钻期间,严禁使用铁器敲击钻机和钻杆;油、棉纱、布头和纸等易燃物品必须集中管理;严防明火隐患。

⑦放水工加强巡查抽放管路,及时处理管路漏气和积水,保证“三防装置”等能正常使用。

⑧打钻期间任何人不得关闭抽放主管路和支管路抽放阀门进行除水或除渣作业。

7瓦斯监测监控及检查专项要求

(1)打钻施工前,由通防科监控组安装甲烷、一氧化碳传感器。打钻期间,作业人员必须于施工钻孔的回风侧10~20m范围内悬挂甲烷、一氧化碳传感器,按照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帮不小于200mm吊挂。若发现瓦斯异常,必须立即停止钻进。

(2)跟班队长跟班期间必须用便携式甲烷报警仪与钻场的甲烷传感器一班三对照,发现数据相差大于02%时,立即报告通风调度和通防科(监控)进行处理。

(3)钻机司机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打钻前将瓦斯报警仪悬挂至钻孔施工地点的回风侧3m范围内,吊挂位置应高于孔口。

(4)作业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后,应首先检查施工地点的瓦斯浓度,必须确保瓦斯浓度

(5)瓦检员不定时对打钻地点的瓦斯进行检查,要求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并规范填写至瓦斯检查牌板。

(6)甲烷传感器的挪移必须由钻场班组长汇报通风调度后进行,其他人不得私自移动传感器,在挪移传感器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碰撞传感器或强拽传感器电缆,以避免传感器误报警,挪移后必须依照规定进行规范吊挂,并向通风调度汇报挪移后的情况。

(8)当地面监控人员发现22204回风顺槽钻场瓦斯超限时,要立即汇报调度室,由调度值班人员通知井下瓦斯超限地点和回风流中受瓦斯威胁区域的人员撤离至新鲜风流中,随后依照指示撤离至地面。

8瓦斯超限应急措施

(1)一旦发生瓦斯超限事故,现场负责人(跟班队长或班组长)应立即组织现场所有人员迅速撤至安全地点,到达安全地点后及时向调度室汇报,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及打钻详细情况,然后依照指示进行撤离。

(2)由于打钻喷孔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升井之后打钻工、瓦检员、安监员和防突员必须如实向通防科详细汇报情况。

(3)发生过喷孔等动力现象,或瓦斯异常的地点,通风队必须做好通风工作,并根据现场情况对风量进行调节。

9避灾

若22204回风顺槽钻场发生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灾害时,施工人员应立即按避灾路线进行撤离。

参考文献:

[1]谷小敏,杨勇高瓦斯矿井瓦斯零超限管理实践[J].现代矿业,2016(4):64-67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安全技术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5-0000-00

目前,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由于其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常常会导致一些重要数据和私有信息遭到损坏,从而使得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也困扰着信息社会的各行业业。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就要充分重视起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因素探究,以及科学新颖防范措施的创新。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因素分析

首先,物理安全技术因素。一是,人为方面。认为因素属于物理安全技术因素中较为直观,也是预防起来比较容易的因素,主要涉及到人为不重视受到的损害,以及不法分子破坏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一些重要数据不急于保护,或者是设置的密码太多简单,如,未设置开机密码等。或者是机房工作人员、主机等方面在工作工作过程中存在慵懒和不作为的状况,使得网络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导致其网络长期处于停工或是瘫痪状态。后者主要是指不法分子受到利益的诱惑,而不顾法纪,也不受道德的约束,对传输网络电缆实施盗窃行为,或者受到商业目的等方面的影响而盗取信息。二是,自然因素。自然界存在的雷电、辐射等自然现象,会对露天下的各种传输线路造成不利影响,进而使得网络传输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1]。

其次,人为逻辑安全因素。主要是指通过不同编辑软件的黑客入侵、电脑漏洞等,对计算机网络造成破坏,或者是盗取一些重要数据和信息。

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防护措施

2.1建立防火墙

首先,对于防火墙来讲,其就如同计算机网络的门卫一样的,能够通过连接网络数据包来监控计算机,科学管理所有系统门,若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员想要侵入系统,则会被防火墙立即阻拦,并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只有验证通过后,防火墙才会放行该程序传输的相关数据包。因此,通常情况下,对于某些不了解的文件,用户应给予立即阻拦,并利用防护墙来确认其性质。而就目前来讲,防火墙是适用范围最普遍的网路安全防护措施目,其可以有效防止网络中的某些不安全因素向局域网蔓延[2]。

其次,应全面发挥防火墙技术优势。防护墙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关键内容,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对网络数据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及时更新,并准确、详细的记录用户操作信息。该技术主要适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安全防护,可以建立科学高效的通信监控体系,严格监控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内外部环境,进而确保相关完全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发现与解决。应用防火墙技术后,会对申请登录系统的用户进行详细的审核,避免用户随意的进入系统,要想操作计算机系统,其用户就必须要输入一致的账号与密码,才能够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相关操作。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完善了互联网在安全管理上的缺陷,也增强了通信的可靠性。

2.2加强网络信息的加密处理

随着网路应用方向与范围的不断扩大,为了尽可能的避免黑客攻击行为的产生,必须要实施科学有效的信息加密处理,以此来加强对计算机中一些重要数据和私密信息的保护与管理,促进其破解和攻击技术难度的不断提升,最大限度的降低攻击产生破坏的纪几率。因此,在应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应结合计算机网络的具体运行状况,以及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相关因素,选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公共密钥,或是私用密钥技术,以此来有效避免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数据受到一些非法操作人员的破坏和盗取,促进计算机网络重要机密数据安全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也使获得的相关数据信息具有更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3]。

2.3积极采用网络数字正数与签名技术

在防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过程中,可以科学、灵活的应用数字证书技术,其可以通过专业的第三方来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以此来保障获取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并在确保计算机用户,以及企业机密信息不损害、泄漏的基础上,有效减少违法获取与修改等现象的出现。同时其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应用在网路程序的运行,以及相关信息的存储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签名技术,来对信息与发送者的一致性进行严格检验,进而对网络信息的完整性给予有效维护,确保不会出现信息失真现象,同时也能够为后期的高效运用创造良好条件。

2.4建立科学合理的备份与恢复功能

连接给定的属性,以及网络服务器便是属性安全控制,对比权限设定,给予网络安全更深入的保障。网络属性不仅可以科学控制删除、拷贝和数据,也可以对有效保护一些关键目录和文件,以此来保障其相关执行目录和文件不会被非法人员恶意修改与删除。同时,利用备份系统,也可以对一些存储设施的异常破坏给予良好的规避。而庞大的数据库触发器,以及主要数据的恢复,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关键数据能够得到恢复。

3结语

总之,计算机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而相关的网络安全漏洞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并给广大用户带来一定困扰。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就要对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探究,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进而从硬件环境到软件的运行进行层层把关,消除相关一些安全隐患,以此来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永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8):81-83.

篇9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全球经济发展正步入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在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结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安全的概念:

所谓网络安全性就是:用一组规则约束所有的网络活动,只有被允许的活动才能正常运行,所有不允许的活动都被禁止。其目的就是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丢失、修改和泄露等。

二、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开放导致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机制、策略和工具被研究和应用。然而,即使在使用了现有的安全工具和机制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仍然存在很大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

(1)、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防火墙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工具,它可以隐蔽内部网络结构,限制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的相互访问。但是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防火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2)、安全工具的使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不正当的设置就会产生不安全因素。

(3)、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系统。遭到黑客的攻击,显然这与我们使用的安全工具更新速度太慢有关系,绝大多数情况需要人为的参与才能发现以前未知的安全问题,这就使得它们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总是反应太慢。

 

三、网络安全的防护力漏洞,导致黑客在网上任意畅行

据美国FBI统计,美国每年因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失高达75亿美元。

据报道,在一次黑客大规模的攻击行动中,美国经济共损失了十多亿美金。看到这些令人震惊的事件,不禁让人们发出疑问:“网络还安全吗?”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网站所受到黑客的攻击,还不能与美国的情况相提并论,因为我们在用户数、用户规模上还都处在初级阶段,但以下事实也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上个世纪90年代,中科院高能所曾发现有“黑客”侵入现象,某用户的权限被升级为超级权限。当系统管理员跟踪时,被其报复。同年,美国一位14岁的小孩通过互联网闯入中科院网络中心和清华的主机,并向我方系统管理员提出警告; 1998年,黑客入侵活动日益猖獗,国内各大网络几乎都不同程度地遭到黑客的攻击。

三、网络安全体系的探讨

现阶段为了保证网络工作顺通常用的方法如下:

1、安全立法。通过建立国际、国内和地方计算机安全法律来减少计算机犯罪案的发生。我国公安部于1997年12月30日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第六条中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同时规定了入网单位的安全保护责任、安全监督办法,违犯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办法等。

2、网络病毒的防范。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3、配置防火墙。利用防火墙,在网络通讯时执行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允许防火墙同意访问的人与数据进入自己的内部网络,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依靠防火墙等单个的系统,而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并将各种安全技术,如密码技术等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卢开澄:《计算机密码学—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预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

近几年,计算机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逐渐普及到各行各业中,表明计算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计算机数据库中提出了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在计算机数据库运行时采用安全防范技术,保护好计算机数据库中的信息。计算机数据库风险的影响比较大,直接干预数据库的运行,必须要在计算机数据库运行中实行安全防范技术,以此来维护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性。

1计算机数据库中的风险

计算机数据库中的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内部破坏,也就是来自于计算机系统内部的破坏,如:系统瘫痪、人为破坏、硬件损坏等,此类因素会降低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导致数据库无法正常接收用户访问,破坏了数据库的安全,最终会在数据库中形成漏洞或攻击。第二是外部攻击,其对计算机数据库的破坏性较大,外部攻击中的木马、病毒经常会以邮件、链接的方法植入到数据库系统中,用户点击后就会激活木马、病毒,窃取数据库的信息并引起瘫痪,外部攻击还包括非法访问、恶意篡改等行为,攻击计算机数据库,不法人员向数据库端口发送大量的垃圾文件,破坏了数据库正常运行的条件。

2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机制

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机制分为3个部分,分析如:(1)网络系统,网络是计算机数据库运行的环境,网络中的病毒、黑客、木马等均可在网络中攻击数据库体系,形成不安全的问题,数据库在网络中的安全机制,可以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方法,提高数据库网络环境的安全性;(2)服务器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承载着计算机数据库的运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高,采用身份识别、权限控制的方法构建安全机制,保护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运行;(3)数据库管理系统,与计算机数据库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机制中可以灵活选择安全防范的方法,提高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水平,辅助防范计算机数据库中的风险行为。

3安全防范技术的实践应用

根据计算机数据库的运行,例举几点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促使安全防范技术可以维护计算机数据库的内部环境。

3.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数据库安全防范中非常普遍的一类技术,全面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中的防火墙有硬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两类,软件防火墙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安全的杀毒软件,负责检查数据库的内部环境,而硬件防火墙有较高的过滤能力,硬件防火墙的安全防范水平明显高于软件防火墙[1]。本文主要以硬件防火墙为例,分析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外网信息进入到计算机数据库中需要经过硬件防火墙,硬件防火墙会提供严格的审核方法,审核外网信息,硬件防火墙检测外网信息中的木马、病毒等,过滤掉此类风险信息后确保外网信息可以安全的进入到计算机数据库中。硬件防火墙在计算机数据库中形成了隔离控制的途径,在数据库与不安全的信息中间设置隔离,杜绝发生非法访问的问题,而且也能防止数据库信息非法输出。计算机数据库中可以配置不同级别的防火墙,灵活保护数据库的运行。

3.2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专门设计了访问权限,利用权限控制访问的过程,计算机数据库中匹配权限后才能完成信息的传输[2]。访问控制属于基础类型的安全防范技术,直接在计算机数据库中设置访问权限,权限范围内的用户才可以访问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如果用户不具备访问权限就无法读取数据库中的信息。访问控制可以在大范围内预防安全攻击,计算机数据库运行期间可以设置管理员,用于审核用户是否具有访问权限,防止发生恶意访问的问题。计算机数据库访问控制可以和数据加密技术相互配合,共同控制数据库的访问,基于数据加密技术的访问控制,把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防范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加密,加密数据库中的所有信息,外部入侵行为是无法获取数据库信息的,加密的数据显示为乱码,第二部分是访问加密,数据库中设置密码,匹配用户名和密码后才能访问数据库。

3.3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可以检测数据库中的病毒。入侵检测技术的安全防范要高于防火墙技术,当防火墙技术未检测到病毒信息时就由入侵检测完成病毒过滤[3]。入侵检测技术汇总并记录了数据库中的病毒信息,把病毒信息转为数据库表,如果数据库有类似的病毒攻击,入侵检测技术就会直接拦截病毒,预防病毒攻击。入侵检测技术的安全防范能力非常高,全面分析计算机数据库的运行,例举入侵检测技术在计算机数据库中的应用表现如:(1)异常检测,此类检测方法对比数据库表中的信息,发现入侵行为与正常行为之间的偏差,检测未知的入侵行为;(2)误用检测,检测入侵行为与明确的攻击行为的相似性,两者相似就要阻断入侵,误用检测的范围有限,需要及时更新病毒库的信息才能提高安全防范的水平。

3.4数据备份技术

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方法中采取数据备份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数据丢失的情况。数据库受到木马、病毒入侵时就会发生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的问题,采用数据备份技术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即使数据库受到外力破坏,也会保护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备份技术具有容灾的能力,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库运行的压力逐渐增大,数据备份技术解决了数据库中的风险问题,数据丢失后立即恢复。数据备份技术中具有反复制的特征,全面防止数据盗取。

3.5身份识别技术

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防范中的身份识别技术,主要利用密码、识别、验证等方法完成匹配,身份识别匹配后才能进入到计算机的数据库系统中。身份识别技术用在数据库访问之前,全面预防非法访问、恶意读取的行为。身份识别技术是一类常规的安全防范技术,实际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果身份识别的信物丢失后,就会引起数据丢失的情况,由此计算机用户应该保管好身份识别的信物,积极预防安全问题。

3.6存取控制技术

存取控制技术弥补了访问控制与身份识别的缺陷,提高安全防范的水平[4]。存取控制分为自主型和强制型两种,在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防范的实践中发现,自主型的存取控制技术容易被攻击者破解,增加了数据库中信息丢失的机率,所以现阶段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防范中比较注重强制型存取控制的应用,强制型存取控制中,计算机用户可以根据数据库中文件的安全要求设计不同的安全级别,针对不同级别实行不同的存取控制,安全级别越高,强制型存取控制技术越复杂,以便维护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性。

3.7安全审计技术

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防范中的安全审计技术与数据加密类似,计算机利用审计的方法加密数据库中的重要信息,有目的地提升数据库信息的安全防范能力。安全审计技术的流程是:未加密数据加密方法解密方法密钥解密数据,安全审计技术把数据库中的明文转化为密文,密文是无法被不法分子窃取的,计算机用户读取密文对应的明文时,需要使用相关的密钥。安全审计分为数据加密、密文解密两个部分,完成了审计的过程。

4结束语

计算机数据库中的安全防范技术起到重要的作用,安全防范技术保护了计算机数据库的运行,防止计算机数据库中出现安全风险,进而提高了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水平。计算机数据库运行的过程中,深化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维护内部资源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杜绝发生入侵或篡改的问题,提高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李琳.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技术分析[J].电子世界,2017(10):135.

[2]张帆,王小琼.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2):152+154.

[3]张强,胡明,李潇,等.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技术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