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风险识别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办公室风险识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办公室风险识别

篇1

Abstract: The relocation project of old industrial areas mainly relates to land acquisition,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employee relocation compensation and other public issues, which often causes social contradictions, even the group unexpected incidents, and a certain degree of influence to the project promotion. To reduce these risks,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introduced mechanisms and approaches on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of major projects, identificate and estimate the risk of projectcomprehensive system in the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stage, to make relevant measures to avoid risks, since the social stability risk of hte relocation project involves a lot of factor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build a scientific, rigorous, systematic and rational framework. In this paper, take the Qing Shui Tang old industrial areas reloc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I discussed about the risk factors identification, estimation and methods of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关键词: 搬迁;社会稳定;风险识别;风险估计

Key words: relocation;social stability;risk identification;risk estim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06-03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重大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机制与办法,从源头上防控社会稳定风险,提高应对社会稳定风险主动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1]。并规定凡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均需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以下主要结合案例针对老工业区搬迁中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所涉及的风险识别及其防范进行探讨。

1 引发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识别

1.1 项目简介

清水塘老工业区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结合部,处在长株潭城市地理中心位置,紧临长株潭生态绿心,滨临湘江(流经长度9千米),是株洲传统工业的聚集地,全国重要的冶炼化工基地,形成了冶炼、化工、建材、能源四大产业,聚集了五矿株冶集团、中盐株化集团、柳化桂成、昊华化工、海利化工等大中型企业,工业经济地位在全省和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但由于长期以有色冶炼、重化工企业为主,使得清水塘老工业区成为高能耗、高污染排放集中区域,企业长期以来的含重金属废水、废渣、废气排放所形成的环境污染,已造成这个区域的土壤和水体全部受到重金属污染。另加之清水塘老工业区目前面临产业发展效益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动力不足三大困境,使得清水塘老工业区在2014年获批成为21个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

引发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识别是项目承担单位在资料收集和研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方法对客观存在的风险和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全面的识别。常用的方法包括文件审核法、SWOT分析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访谈法、核对表法、图示技术法、现场视察法等。具体操作中,大多通过多种方法综合的方式完成。就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项目而言,采取的是文献审核、访谈法、头脑风暴法以及SWOT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将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分为五种类型:

1.2 风险因素分析

1.2.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由未来土地需求、市场竞争、价格等不确定的因素组成,主要体现于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现金流量运转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项目的发展[2],但社会稳定风险较少。

1.2.2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老工业区在规划、投资、建设、运营过程中技术方面所需的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导致在项目实施中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性方面的不确定而引起的新城总体定位、空间规划布局以及方案合理性等方面的风险[3]。新城的总体定位基本符合当前发展态势,项目指挥部在不断优化实施方案,并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政策,实施方案在不断优化、完善和提升,因此总体定位以及方案的合理性引起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较小。空间规划布局对项目成败影响较大,容易引起,社会稳定风险较大。

1.2.3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过程中,由于管理层的管理不善导致信息不对称、决策失误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协调等原因而导致的风险。其中包括组织与人力、管理决策机制、关系的协调、施工管理、企业搬迁改造方案及去处、职工安置补偿、棚户区改造、企业改制等,因为老工业区搬迁项目经历时间长、项目复杂,各方利益难以协调,容易引起各个企业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特别是职工安置补偿问题,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已发生上千人的集体维权事件,有较为重大的社会稳定风险。

1.2.4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相关的经济因素的不确定给项目投资带来的风险。因为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项目规模大、周期长,面临着经济发展、土地变现、资金筹措等一系列风险因素。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项目正处于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过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会拖累项目进展,再者由于该区域的土地污染严重,企业整体搬迁时间周期长,土地变现十分困难。资金筹措方面,收储土地开发收益远低于预期,企业财务明微利实巨亏,地方财政投入不足,中央、省级财政补助不到位,新城建设投资巨大,资金不足以及资金难以预测成为了项目成败的重大隐患,社会稳定风险重大。

1.2.5 环境与社会风险

在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在这进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发生的风险即为环境与社会风险。其中主要包括棕地修复、污染引起的健康补偿与赔偿、工业企业场地搬迁遗留场地环境污染、建筑拆除安全、化工企业拆迁的安全、噪声治理、扬尘治理、社会发展等,这些风险因素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若不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居民与施工单位产生冲突等一系列社会矛盾。

1.3 引发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识别

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本案例项目的特点,按照风险可能发生的类别对清水塘老工业区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进行逐条识别(见表1),筛选确定出11个风险因素为本项目社会稳定的主要风险因素。

2 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对风险识别过程中所确定的主要风险因素的初始风险程度进行判别。通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将各个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进行初步定性,然后用专家打分法给各个风险概率、影响程度进行赋值,得到各个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一般项目的风险等级划分见表2。

针对本案例项目,首先采用定性的方法对每个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作进一步的分析、预测与估计,并层层解析激发风险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对其可能引发的风险事件进行预测,判断其风险程度,案例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汇总见表3。

通过征询有关专家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并客观地对多位专家的经验与主观判断进行综合,通过专家小组多轮意见、反馈和调整后,对项目的11个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做出合理估算,并计算出各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见表4。

从对该项目单因素风险程度等级判定看,职工安置补偿、土地变现和资金筹措为重大风险,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化解措施;关系的协调、棚户区改造、经济发展、产业政策、棕地修复、污染引起的健康补偿与赔偿、噪声与扬尘治理7项为较大风险,必须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空间规划布局为一般风险,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3 初始风险等级判断

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1],将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综合以上各项风险因素对案例项目的影响,将项目整体风险估计结果与风险评判标准进行对比,确定出风险等级(见表5)。

根据总体评判标准、可能引发风险事件、风险事件参与人数、单因素风险程度和综合风险指数等方面综合评判项目的初始风险等级。本项目存在3个重大风险因素,7个较大风险因素,1个一般风险因素,风险因素中重大风险事件和较大风险事件发生概率都较高,而且大部分风险发生后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依照最大单因素风险程度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方法,该项目综合风险指数为0.6630,在未采取各种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前,该项目的初始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评判为高风险等级。

4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根据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项目的性质与特点,针对项目实施主要的或关键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尤其是已经发生且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群众诉求,预防、化解项目实施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

4.1 空间规划布局

在做清水塘老工业区工业生态新城建设规划时,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建立全国乃至全球新城发展经验借鉴数据库,并广泛听取各行业领域专家、新城开发规划专家、运作好的新城领导的意见,根据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区位及其现实条件,做好空间规划;没有把握的部分,先做生态绿地,留给更有智慧的后人来发展。

4.2 职工安置补偿

通过“政策安置一批、转移就业一批、转型就业一批、移交管理一批”的方式,做好安置工作;制定并实施大多数职工能接受的安置方案与思路,为搬迁改造过渡期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企业长远发展指明发展方向;加强与搬迁改造企业、关停破产企业高层以及广大员工的沟通,争取有利于安置职工的最大利益,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进行耐心的解说,及时准备或督促企业及时发放过度期生活费;通过就业培训,转移就业一批不愿意随企业搬迁的职工或因照顾老人、小孩不方便随迁的职工,研究制定不同所有制身份职工安置的安置补偿标准问题,化解因所有制身份问题补偿标准差异引发的不满情绪。

4.3 资金筹措

资金将主要通过四个途径筹集:中央、省财政支持一部分,政策和各种税费返还一部分,市场融资筹措一部分,土地经营补充一部分。争取上级政府和中央各部委、央企对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资金支持,切实解决搬迁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加强资金的有效监管,预防腐败。要着重把投融资平台公司做大做强,利用平台公司通过注入资金、发行债券、募集基金、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并通过经营运作土地筹集搬迁改造需要的资金。

4.4 棚户区改造

及时确定棚户区改造的范围、启动的时间,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了解群众的诉求,在棚户区改造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强化公众参与,最大程度尊重群众的意愿,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使棚户区居民通过棚户区改造,幸福指数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统筹考虑搬迁企业职工生活区改造提质及其棚户区改造问题。

4.5 噪声和扬尘

加强施工现场噪声与扬尘的监测与监督,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尽可能降低噪声与扬尘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确保因噪声与扬尘污染问题引发的不稳定事件。

5 结语

本文以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项目为例,简要介绍了搬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识别与估计的方法,并对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项目初始风险等级做了判断,并为项目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建议,旨在为将来类似搬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提供借鉴。随着社会稳定风险导致的工程事故越来越多,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识别与估计在工程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只有对项目各类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科学地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对它进行规避,使项目更好更顺利地完成。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Z].2012.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从机制和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廉政风险,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税务廉政风险是指国税系统工作人员为谋求自身利益,通过权力的不当行使,导致不遵从廉政制度、规定的可能性。

第三条税务廉政风险管理是从分析权力风险入手,结合权力运行岗位,对国税人员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廉政风险信息进行识别,综合评定风险度,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以实现税务廉政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

第四条税务廉政风险管理应突出廉政建设的预防性,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工作事项的整合性,广泛参与的群众性,以及不断提高的循环性。

第五条税务廉政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环节,一般以一年为一个周期。

第二章管理流程

第一节风险识别

第六条税务廉政风险识别就是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分别依据工作事项,梳理、细化权力内容,并对应到工作流程节点以确定廉政风险点的过程。

税收执法权主要包括税务登记、资格资质认定、发票管理、税款征收、征收管理、税务检查、退税管理、出口退税、税务行政处罚、法律救济等十个方面权力。

行政管理权主要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基建管理、纪检监察六个方面权力。

梳理细化后的权力即为廉政风险权力,是廉政风险评估的对象。

第二节风险评估

第七条风险评估是对廉政风险权力的风险度进行量化、计算、排序的管理活动。

第八条廉政风险度=风险强度风险概率置信度

风险强度是反映权力不正当行使可能带来的后果严重程度。采用百分制进行量化,可按后果严重、较重、一般、较轻四个级别设定取值范围。

风险概率是权力产生廉政风险的可能性,通过从权力的自由度、制约度、可复核度、透明度四个方面,对每项权力产生廉政风险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量化,取值范围为0-1。

置信度是根据岗位及岗位工作人员的不同情形设定的,对发生廉政风险的可能性进行修正的参数值,取值范围为0-1。

第九条廉政风险度按工作岗位进行汇集,并形成分岗位廉政风险积分,采用三分法,对廉政风险积分进行分类,排序确定高、中、低三个级别廉政风险岗位,为廉政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第三节风险控制

第十条风险控制是采取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方法和措施,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的管理活动。

第十一条廉政风险控制实行级别优先原则,在兼顾一般风险权力和一般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基础上,重点关注高级别风险权力及其岗位工作人员的廉政风险防范。

第十二条在教育方面:运用理论教育、主题教育、示范教育等形式,对全员开展普遍性廉政教育;运用警示教育、自我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形式,对高风险权力岗位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教育。提高教育的影响力,增强廉洁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第十三条在制度方面:针对高风险权力,以强化分权制约、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研究;以压缩自由度、增强透明度、提高可复核度、强化制约度为主要内容,修改、补充、制定相关制度,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效率。

第十四条在监督方面:针对高风险权力的运行,明确具体的监督事项、监督主体、监督责任,提高监督频率,加强监督力度,强化“一岗两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考核评价

第十五条各级领导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强化组织领导。

第十六条各单位要成立廉政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监察、人教、征管、法规、稽查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廉政风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察室,负责制定廉政风险管理实施方案、评估规则的起草,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提出风险控制建议。

第十七条风险控制建议所涉具体工作事项,按部门职能和工作职责划分,实行归口负责。廉政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风险控制建议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第十八条廉政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年底前对廉政风险管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形成综合考核评价报告,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修正完善廉政风险管理,推动廉政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深入。

第四章附则

篇3

关键词:银行;内控体系;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近年来,农合行N支行围绕省行党委确定的“内控管理年”的要求,从加强全体员工合规教育,培育合规文化,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和管控能力着手,围绕构建我行内控建设长效机制,培育合规文化;同时在全行建立了《业务操作风险评估报告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查找深层次原因,完善内控制度,营造合规文化;积极在全行落实每日必查、每周自查、每月固定自查制度,加强对容易引发案件的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要岗位管理与监督检查,有效控制了全行高风险业务与环节的违规行为发生。但从上节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来看,N支行内部控制从设置适当性和执行有效性方面都尚存在不足。

N支行内部控制基本覆盖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贯穿各项业务环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行内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注重员工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以有效防范风险;不定期举办合规知识竞赛,引导员工自觉学习强化效果,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要求各部门对各个岗位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要求;支行内部建立了员工考评系统,力求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支行一直致力于内部控制执行力度的提高,行内狠抓落实,努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大部分员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但仍存在部分员工对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了解不深入,未严格执行的情况。

一、在风险评估方面

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特征,按诱发风险的原因,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N支行在经营过程中,也主要面临这些风险。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的过程。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风险控制和管理决策的前提。风险评估包括对风险点进行选择、识别、分析和评估的全过程。

风险评估的过程大致为:首先制定商业银行的经营、财务报告及合规性目标;确定内部及外部资源以及能够发现主要风险的步骤和手段;建立风险偏好;划分管理风险责任;采用一贯性的步骤使控制活动与具体风险及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保持一致。

二、在运行控制方面

控制活动是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方法、控制手段和风险控制技术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控制活动包括制定控制措施和执行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确保管理决策顺利实现的政策、制度和程序。N支行内部控制活动现状主要通过以下几项业务体现:

1.贷款及其他授信业务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

2.存款及柜台业务

商业银行存款及柜台业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对基层营业网点、要害部位和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监控,严格执行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和违规经营行为,防止内部挪用、贪污以及洗钱、金融诈骗、逃汇、骗汇等非法活动,确保商业银行和客户资金的安全。

3.财务与会计管理

N支行非常重视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为规范财务与会计工作,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防范财务风险。(1)在制定了《N支行财务费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出台《N支行业务费用管理办法》、《N支行交通费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了支行财务费用管理的具体内容、核算口径,明确支行财管运营部为财务费用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明确了在财务费用管理中条线管理、立项审批、逐级审核等管理原则;对于业务费用实行差别化的管理方式,将各部门业务费用额度的核定与部门业绩相挂钩,加强投入与产出的制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强化了部门业务费用的自我管控;(2)按照相互牵制的原则设立财务与会计工作岗位,明确财务与会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并制定财务与会计工作考核办法,在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中做到了制度明确、职责明确、考核明确,较好的规范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财会工作质量得到提高,风险得以防范。

三、信息与交流方面

N支行的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业务网和办公网,信息可以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横向的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进行传递。外部客户信息主要通过业务网获取,银行工作人员通过业务网进行客户信息的维护和银行业务的办理;办公网则主要用于内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信息在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的传递主要由办公网来完成。

N支行建立了一系列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制度,主要有:(1)报告制度。申请报告:如部门需添置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均需向支行提交申请报告,由支行进行统一配送;检查报告;工作总结。(2)会议制度。经营分析会议:支行每季度召开全行大会,对支行上季度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全体员工及时了解支行经营情况,发展方向;内控领导小组会议;业务发展会议;财务管理会议;(3)文件处理。发文逐级审批,登记发文;收文逐文登记,主管行长批阅,交办处理,整理归档。

此外,N支行成立了通讯员队伍,由每个部门一名同志兼职担任部门通讯员,及时将部门工作动态上报行长办公室;行长办公室建立《N支行工作周志》,将支行每周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全行通报,使各级员工都能够及时了解行内工作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旭东,吴昊.COSO报告、巴塞尔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商业研究,2007(05):211.

[2]张丰.农合行长沙铁银支行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及其实施[D].长沙:湖南大学,2004.

[3]王春娟.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07.

篇4

一、重要意义

“廉政风险”是指在工作中可能引发不廉洁行为甚至违纪违法问题的薄弱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将市纪委的要求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强调了预防腐败这一工作主线。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核心创新点是将管理学理论引入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建立起科学的预防腐败工作体系,通过识别风险,综合利用现有的制度和措施,并形成相应工作机制,实现制度化、系统化、标准化运作,有效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党风、政风、干部作风的全面优化,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加快我市招商引资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内容

围绕部门职能,进行权限梳理、确认、登记;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查找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和重点人员在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产生不廉洁行为或诱发腐败的风险点。必须通过完善制度,强化业务监控加以防范和解决,及时发现和防控各类风险,真正起到关心保护广大干部职工的作用。

三、实施范围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实施范围包括招商局党组、局班子、机关各科室。重点是掌握事权、人权、财权的部门。

四、方法步骤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是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要有计划、分步骤、重实效地推进落实。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和廉政风险自查

1、成立招商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2、通过召开动员会和民主生活会,集中宣传市纪委、监察局《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市招商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积极性。

3、采取“重点找、自己提、组织点、群众帮、集体定”的方式,查找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建立健全防控机制。(1)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依据个人所担负的岗位职责,对照以往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重点从组织人事,灾后重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物资的采购、管理、分配、使用,行政执法、行政许可、行政服务等方面,分析并查找可能引发自己不廉洁行为甚至违纪违法问题的廉政风险点。(2)通过全体干部座谈、分管领导把关、单位党组班子讨论签字后,统一填写《工作人员廉政风险点自查表》和《廉政风险防范承诺书》,并在党政网或公示栏进行公示。(3)领导班子要对廉政风险点自查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对自我查找不到位,预控措施不彻底,应付了事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责令重新分析查找,直至通过为止。

(二)第二阶段:廉政风险评估

由于各科室具有职能广泛、岗位多样、结构复杂等特点,只有科学评估廉政临险责任等级,才能及时处理临险问题,降低廉政风险系数,增强防控能力。各科室要按照廉政风险的关注度、影响力、涉及面,产生腐败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将风险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风险度最高,c级风险度最低。编制廉政风险识别目录,在党政网或公示栏公示。

(三)第三阶段:制定防控措施

把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权力运行作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根据风险点以及风险等级,研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规范、细化工作流程,建立、修订和完善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等制度机制,加大处置力度,加强廉政风险的监控。制定出来的预防控制各类廉政风险的具体措施、工作程序及流程图,以适当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四)第四阶段:廉政风险监管

1、廉政风险点监管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对涉及事项重大,出现问题后果十分严重,情况十分紧急的问题,定为a级。如:重大招商引资事件查处、重大资金的使用和调整任用各级干部等。对a级,由局党组承担责任并重点监控。对涉及比较重大事项,出现问题后果比较严重,情况比较紧急的问题,定为b级。如:违犯审批程序和、失职渎职等风险点。对b级,由局主管领导承担责任并重点监控。对涉及一般常态事项,出现问题严重,情况紧急的问题,定为c级。如:服务规范、举报等风险点。对c级,由各科室负责人承担责任和重点监控。

2、制定相应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考核办法,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对干部不定期进行考核,将每名干部职工在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中的综合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3、对拒不落实或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不力的各科室和个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单,如继续整改不力,依据相关规定追究分管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五、工作要求

篇5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榆安委办发[2018]9号文件(榆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通知)和米工贸字[2018]3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长:矿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长:总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员:

生产部部长

安质部部长

动力部部长

调度室主任

通风科科长

培训科科长

环保科科长

办公室主任

综采队队长

巷修队队长

运输队队长

财务科科长

应急救援科科长

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科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部。

(二)领导组成员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年度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上岗干部、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干部,由上岗干部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单位值班室。值班人员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煤矿专业委员会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站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年度、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站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500元。

9.各相关单位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负债人200元。

xxxxxxxxxxx矿井

二〇一八年六月一日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有利于打击非法集资案件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政府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会议及文件精神,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以打促防,强化源头治理,有效防止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和蔓延,维护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地方为主、部门配合、职责明确、打防并举、综合治理、重在治本”的总体思路,以及“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对民间借贷风险进行深入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切实防止民间借贷演变为非法集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类非法集资事件的发生和蔓延,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摸清底数、分类处置,对各类非法集资活动,一经发现,快速侦破和查处,严惩犯罪分子,最大限度地维护经济安全、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政治稳定。

三、工作原则

(一)把握政策,切实维护稳定。要认真落实维稳在先原则,做好重大案件维稳预案,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维护公众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依法处置,树立正确导向。依法进行政策制定、案件查处、善后处置、维护稳定等工作,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加强宣传,提高风险意识。深入揭示非法集资的危害性和欺骗性,让广大群众都知晓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的常识,有效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和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集资。

(四)以防促打,注重源头治理。深入研究和把握非法集资案件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形成疏堵并举、惩防结合的长效机制,注重从源头上防止非法集资案件的发生和蔓延。

四、整治时间和重点

(一)专项行动时间

2011年12月初起至2012年2月底

(二)整治工作重点

以房地产、融资性中介、矿产、能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整治领域;以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非法集资犯罪等为重点打击对象;以房地产公司、各类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为重点监控对象。

五、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12月2日-12月10日)

1.召开会议,对全县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进行部署;各乡镇要成立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工作,并于2011年12月10日前上报本地区工作方案。

2.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通信网络等媒体以及宣传展板入社区、乡村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手段、危害和打击非法集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引导和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营造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良好舆论氛围,从源头上有效防止非法集资案件的发生和蔓延。

(二)摸底排查阶段(12月10日-12月30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开展本地区、本行业非法集资风险集中排查行动,尽快掌握情况,同时结合排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各类非法集资活动发生。要坚持以打促防,强化源头治理,强化责任落实,确保风险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1.排查内容

(1)对已在相关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逐家进行排查、登记造册、对专业性强、业务复杂的可以聘请权威机构和专家,进行清查、核查和排查,重点关注如下内容:一是被查单位的偿债能力,包括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资产负债率。二是被查单位的应收款项是否存在转移资金现象。三是被查单位是否存在非法筹集资金的现象。四是被查单位财务费用是否存在高额支付利息或约定不支付利息等非正常现象。五是被查单位是否存在虚报注册资本、抽逃注册资本的迹象。六是被查单位的资本公积是否存在股东出资但未及时变更注册资本的迹象。七是被查单位是否符合规定设立的条件。八是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各类投资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企业或单位、个人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投资、融资业务情况。九是其他涉嫌非法集资行为。

(2)对未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无任何证照从事投融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由工商等有关部门依法取缔,并按照法律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2.排查方法

(1)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组织相关行业监管部门的专业人员,对辖区范围内的重点整治领域和重点监控对象以及群众反映的个人投融资行为进行全面认真排查,将排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及时报送县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开展全面行业检查。重点整治领域的主管、监管部门,要对重点监控对象,以及行业内易发生非法集资案件的企业进行全面认真检查,并就检查情况和存在问题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报县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集中整治阶段(2012年1月4日-2月5日)

领导小组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结合各乡镇政府排查情况、各行业检查情况,对重点企业开展集中整治。对已注册登记的企业实行行业监管;对无证无照从事集资、融资的企业和个人由工商等相关部门予以取缔;对重点非法集资企业由行业监管部门集中取缔;对高息揽储、高息放贷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由公安部门进行严厉打击。

(四)总结建制阶段(2012年2月6日-2月24日)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认真总结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工作情况,并针对工作中存在或发现的问题,制定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打击非法集资行为的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汇总各成员单位报送的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工作情况,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六、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对整治非法集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县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兰毅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杨东、人民银行武川县中心支行行长刘宽圆为副组长,成员由县委宣传部、财政局、公安局、住建局、发改局、工商局、经信局、政府法制办、检察院、法院、监察局、维稳办、农牧业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地税局、局、广电局、新闻中心、信息办、房产所、移动、联通、电信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各乡镇政府行政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武川县中心支行,刘宽圆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日常工作。

(二)工作职责

1.各乡镇政府职责:

成立整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协调组织本地区有关职能机构站所制定非法集资问题专项工作预案。针对易发生非法集资企业、群体制定专门的宣传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手段和危害,提示风险,宣传典型案件,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本辖区范围内的非法集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属地监管,并协助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给予依法从重打击。

2.各部门职责:

(1)人民银行武川县中心支行: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参与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认定、查处和善后等工作;特别是要对异常的资金流向给予重点关注,对金融系统与大型企业的资金融入民间借贷给予及时监测;负责对我县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进行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负责整治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宣传单位提供打击非法集资相关宣传内容;负责向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2)公安局:按照要求制定本系统的专项活动方案,负责依法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侦查、打击和处理,负责非法集资活动引发的现场秩序和安全维护等工作,参与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3)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广电局、信息办、通信运营企业:负责对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集资犯罪活动进行风险监控、排查工作;负责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4)财政局:负责财政系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查处工作,完成县政府交办的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打击活动的有关工作。

(5)住建局:负责城建系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处理工作。

(6)发改局:负责相关政策的制订、修订和协调工作。

(7)工商局:负责各类投资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利用公司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监管排查,对其日常经营行为实施行业监管。

(8)经信局:负责所属企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处理工作。

(9)县政府法制办:负责审查县政府涉及非法集资处置的规范性文件。

(10)检察院:负责非法集资案件涉案人员的审查批捕和工作。

(11)法院:负责非法集资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

(12)监察局:负责参与、配合非法集资活动的涉案机关和公职人员的查处等工作。

(13)维稳办:配合协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14)农牧业局:负责农业系统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处理工作;负责对全县农产品销售和养殖行业是否存在非法集资情况开展全面排查。

(15)林业局:负责林业系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处理工作。

(16)国土资源局:负责矿产开发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处理工作。

(17)地税局:负责征管范围内涉嫌非法集资纳税人情况及账务核算情况等查处工作。

(18)局:负责处置非法集资的工作,接受涉嫌非法集资的举报和案件,并及时反馈领导小组办公室,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引发的现场劝导和说服解释工作。

(19)房产所:负责房地产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处理工作。

(20)电信、移动和联通等单位:负责对各类融资和虚假贷款的手机短信息进行清理,利用手机短信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向社会公众发送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的正面宣传短信。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把开展专项行动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做到组织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要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失职、管理监督不到位、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依法处置,惩防结合

发现问题要依法处置,在抓好专项行动的同时,深入研究和把握非法集资案件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形成疏堵并举、惩防结合的长效机制。

(三)严守纪律,落实责任

参加排查工作的人员要遵守保密纪律和规定,未经允许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排查工作的相关情况。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实行风险排查工作责任制,对在整治非法集资工作中未按规定制定本行业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方案和宣传教育规划的;未按规定履行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形势分析、风险排查职责的;未按规定报送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监测、预警、排查报告的;未按规定办理交办事项的,给予部门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纪律处分。

篇7

0引言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不同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相对于较完备的财务风险数据,电力企业安全风险没有定量细致的指标,现有安全指标大多都是文字描述并且其目标值均为“0”。同时,各管理部门提交的安全风险统计报表中大部分安全风险相关数据也为“0”。安全风险相关数据为“0”并不意味着电力企业不存在安全风险,但大量“0”风险数据给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的深入分析和定量管理造成了困难。因此,本文提出将海因里希法则应用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直接研究安全风险的“0”数据,而是对安全风险背后的各种事故进行挖掘分析,并研究各类事故间的影响规律,从而管理“0”数据背后的安全风险。

1“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1941年美国人“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即300∶29∶1法则,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这个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该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不同程度的事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特定的规律,即特定次数的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因而,若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事故分析模型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对电力企业整体或某项工作任务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构成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发生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而采取措施,实现安全风险可控、能控、在控。本文围绕“海因里希”法则,结合“决策层—管理层—工作层”管理金字塔模型以及规范的风险管理流程,构建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事故分析模型,(图略)

2.1核心思想“海因里希”法则体现了在同样的工程活动中,不同程度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即小事故的积累引起中事故,进而导致大事故发生的必然规律。因此,应用“海因里希”法则进行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控制小事故:通过限制小事故的积累,减少中事故的发生,最终杜绝大事故。

2.2管理金字塔模型依靠各级组织和相关业务部门的配合,建设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决策层:负责建立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监督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审议并批准风险管理办公室和风险监督部门报告。由公司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管理层:负责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协调日常工作。设立风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成员为工作组主要负责人。执行层:各风险领域工作组负责本领域内风险管理方案的设计和具体推行。工作组组长由牵头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本领域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各个部门确定1名联络人,负责本部门相关工作的组织和对外联络工作。

2.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

2.3.1风险识别根据“海因里希”法则的核心思想,电力企业安全风险识别的本质工作就是要识别出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事故。根据长期的调研结果和对电力企业各类事故数据的分析,本文构建的安全生产风险事故分析模型把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事故分为3种,分别为人身事故、电力安全事故和设备事故,具体划分(图略)

2.3.2风险态势预测风险态势预测是利用各种模型或方法对风险进行度量或预测,由风险分析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各项风险的基本属性,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据此,本模型将风险态势预测分成了3步。1)对事故的“大、中、小”类型进行划分。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构建安全生产风险指标体系,并对各类违章操作、各类事件,特别重大和重大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进行合理划分,以确保准确的风险态势预测,图3为安全生产风险指标体系及其划分图。2)根据图3划分的结果,统计“小事故”、“中事故”、“大事故”发生次数的计算式分别为(公式略3)借助“海因里希”法则,依据统计结果对安全风险的整体态势进行预测,给出整体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公式略)

2.3.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风险防控指电力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电力企业安全发展战略,经过安全生产风险态势预测,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选择风险承受、风险规避、风险转移等适合的风险策略,配置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风险处理方案。根据“海因里希”法则的核心思想,本模型风险防控应从“小事故”抓起,以达到“控制小事故,减少中事故,杜绝大事故”的目的。在人身事故风险方面,应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组织其认真学习各种作业的安全措施,减少违章违规操作;在电力安全事故方面,首先应认真研究地区电网的结构,分析负荷分布特点,严肃电网主要设备检修工作的计划性,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在设备事故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设备事故风险:1)严格核准设备制造厂家应具备权威机构颁发的生产许可证;2)设备制造厂家出具设备的质量合格证和相关出厂质量检测数据;3)考察该设备在网运行的履历及质量跟踪情况;4)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地对关键设备进行监造。

3实例

通过梳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相关业务和对安全风险事故类型的划分,对山西省某供电分公司2010年1—10月经营活动,开展了风险识别工作。该公司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安全违章、缺陷,一般电力安全事故、一般设备事故,重大人身、电力安全和设备事故未发生(图略)根据表1中给出的2010年1—10月风险识别结果,对供电企业风险态势进行预测:1)统计“小事故”、“中事故”、“大事故”的发生次数。按上述给出的计算式计算有:(公式略)2)借助“海因里希”法则,依据统计结果对安全风险的整体态势进行预测,给出整体安全生产风险等级。通过上述计算分析,山西省某供电分公司2010年1—10月安全风险事故分析模型(图略),该模型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控制了小事故,减少了中事故,杜绝了大事故。考虑到“海因里希”300∶29∶1的比例系数不完全适合电力企业,模型中还增加了调整“海因里希”系数的功能。

篇8

对系统自我定级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是国有独资的金融企业,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早期已经部署了 “老三样”信息安全产品,即网络防病毒、防火墙和网络入侵检测产品,对保障业务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司综合经营管理系统经过四期建设,实现了数据集中和管理集中,为公司收购、管理与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以及商业化经营等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完整的业务操作平台。

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中对信息系统的要求,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考虑到综合经营管理系统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一旦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因此,公司确定首要的工作是设定系统的保护级别。经过综合审核,最终将系统保护级别定为3级,并形成了等级保护定级报告,这在资产管理公司里属于首家。

对定级进行测评

系统定级之后,公司做了备案,同时申请等级保护的主管单位进行现场测评。北京等级保护办公室作为这次测评的主管和实施单位,根据等级保护3级基本要求对综合经营管理系统进行测评。现场测评工作主要包括跟综合经营管理系统相关的各个层面,在网络层面进行网络设备安全配置检查和安全系统部署;在主机层面进行主机系统的安全配置检查和数据库系统安全检查;在数据安全方面进行了数据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的检查;在管理方面进行安全策略、安全组织以及人员的检查,同时对信息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以及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做了详细的访谈。涉及方面之广,检查粒度之细都是其他专门的安全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对公司整个信息安全建设指明了方向,细化了要求,加强了安全体系建设,提升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规范了信息安全工作流程。

但是,在现场的测评工作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发现了公司在信息安全建设中的“短板”,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方向;二是发现基本要求中的个别条款的要求过于“苛刻”――单纯从技术上来看是可行的,但是如果结合公司的业务,就不是特别合理,因为需要对现有运行的业务进行很大的改造,甚至涉及到对底层操作系统的改造。

最后,在北京等级保护办公室的监督、指导下,公司加强了安全管理,调整个别不符合项目,最终通过了等级保护3级测评。

建设等级保护平台

篇9

引言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国家电网公司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即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十年管理实践,形成了既富有国家电网公司特色又具有央企普适性的特色管理理论。以集团化为核心的大型央企转型发展理论,十年的管理实践始终以该理论为指导,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各个方面的管理全方位优化。国家电网以集团化为核心的大型央企转型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综合价值理论“持续超越理论、同心圆业务理论、集团公转理论、管理翻地理论和统一文化理论。六个富有国家电网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符合国家公司发展实际和国企管理规律,对国家电网公司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它央企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一、综合价值理论

(一)科学确定企业战略思路国家电网公司深刻认识到自身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央企业,承担着广泛而重要的责任(即企业的战略定位),重点做好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电力客户,发电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宗旨,即“四个服务”)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战略途径,即“两个转变”),通过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基本方针,即“四化”),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战略目标,即“一强三优”),为国民经济发展奉献清洁能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公司使命)。

二、电网规划设计中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了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电力部门加快电网建设,使得电网结构日益复杂,而电网输电线路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线路故障,给人们的用电以及社会发展对用电需求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必须对电网进行规划设计。在我国当前的电网规划设计方面,对于电网的规划大多都是集中在满足未来需求的基础上,对输电线路的数量以及输电线路的位置进行设定,设计人员在电网规划设计的时候过重的追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对输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工作没有做到系统的规划,电网规划没有考虑到事故发生的频率以及可能性,当这种电网规划设计投入到实际的运行当中,就会因各种因素对输电线路造成安全隐患,增加电网运行的风险。因此在电网规划设计中进行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建立系统风险指标,对风险事件发生前后进行系统的评估,在电网规划中,能够有效的减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三、目前用电检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用电检查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虽然我国法规明确规定了用电检查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用电检查技术,必须持有用电检查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用电检查的人员很少真正持有用电检查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专业技术。这些工作人员在与客户发生纠纷,诉诸法律时往往会因为无证检查而败诉,导致用电企业经济受损。所以,供电企业一定要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和持证率,减少与客户的纠纷,提高用电管理的水平。

(二)客户缺乏对于维护电网安全的认识

客户强调供电企业提供电力服务义务,缺乏对于维护电网安全的认识,导致了电力设施被破坏以及偷电漏电的事件逐渐增多。偷电的技术从原始的对电线私拉乱接、私设电表的方式到改变电表的电流、接线和电压参数,经过失压、减流、减压来减慢电表的运转速率,更有甚者导致电表停止和反转,从而达到了本文由收集整理窃电的最终目的。

(三)安全用电的合理措施与客户的自身利益的矛盾日益激化

要达到用电安全而采取的某些措施会影响到一部分用电客户的利益;如果要满足客户利益要求,则会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如果不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对客户施加压力,则会带来了客户对电力工作的不满,影响了供电企业在社会的形象。

(四)电力制度改革削弱

用电检查管理部门的权利电力制度改革削弱了用电检查管理部门的权利,导致了电力安全管理职能不能正常实现。使得客户用电安全缺乏专门的监督管理,客户用电安全形势日益恶化。据调查统计客户用电设备故障占全部电力设备故障的比例已超过一半,直接影响到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四、针对电网规划设计中的风险评估方法

(一)与esb企业应用总线集成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干部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是二级部署多级应用的模式,每个网省单位管理各自单独的服务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为了全面、实时、有效动态地掌控国家电网系统处级各单位的干部人员数据[7],需要把省级公司的干部人员数据与国家电网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因此产生了数据的纵向贯通。纵向贯通的通道有2种:esb(采用webservice技术)、dxp(采用jms消息技术)。①esb通道:数据传输是实时性的,由于采用的参数协议使用webservice,掉包的几率小,稳定;缺点是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必须小,越小越稳定。②dxp通道:数据传输是任务性的,不实时,如果中转的次数多,掉包的几率就大;缺点是相对于esb,传输数据量要大。综合考虑,干部管理信息系统采用esb通道进行传输。

(二)实施项目管理中的全过程风险监管

在2009年8月国家电网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司财务管控项目开始全面进行推广,涉及1000多家单位20多个省。为确保有效控制项目整体风险,各省项目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公司财务管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对实施中全过程和各个阶段实施了全过程和全面的风险监管。在识别风险的方面,除国家电网公司领导小组按照风险清单的统一来进行一一跟踪和检查外,在每个新阶段的工作项目进入时,重新进行一次全面风险识别,并更新风险清单。每周工作计划安排先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对识别的新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和排序,明确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的处理责任人,每周更新风险清单和跟踪处理情况。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风险循环识别工作,对风险的识别进行连续的监控和跟踪。

(三)全面制定国家电网财务管控项目风险管理总体规划

总体风险管理规划由项目管理办公室暨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管控建设领导小组编制,在风险管理总体规划中对项目的范围、时间进度、成本预算、项目质量、人力资源、项目沟通、需求变更及系统集成中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识别,形成了风险清单。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制定统一流程和工作标准,实现总体规划控制,各省级项目组分级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各省级项目风险管理按照制定的风险上报流程,对各项目中出现的特别风险每周进行上报,需要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协调的风险事件,由上级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解决。上报风险进入项目风险库,并及时通报跟踪处理结果。风险库形成组织的一项过程资产。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各省级项目管理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管控领导小组的总体风险管理规划,编制各自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制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明确具体风险责任人和风险控制沟通交流渠道。

图1国家电网财务管控项目总体风险管理规划图

对于风险应对措施,在项目中涉及集成接口问题,采用风险转移的办法,外包给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以减少因集成项目技术问题带来的风险。对于不确定的风险采取缓解的办法,降低它的影响程度,如尽量采取措施降低人员流失率、临时借调其他项目熟练人员、对成员工作成果增加检查次数等。对于无法规避并且影响不大的风险,采取风险接受的办法,但是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只有采取权变措施对没有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处理。涉及重大风险无法解决需上级pmo统一协调的,按照风险上报流程进行上报处理。

篇10

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的香港合俊集团在东莞的两间工厂倒闭;从事高档灯饰产品生产与外销的惠州台资企业惠群压铸(惠州)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申请破产;深圳六百多家企业关闭停产;温州有近8%的企业倒闭……一个个案例,一组组数据,让关心中小企业发展的人们看得心惊肉跳。难道在这场危机中,中小企业就只能倒在风暴中吗?中小企业思忖如何过冬,关心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学家、财经人士纷纷支招,“冬眠蛰伏,抱团取暖,觅食打猎”等动物过冬的方法也被拿来借鉴。

“冬天”是因为风险防范不利,引发危机而造成的。我们要过冬,势必要提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另外,在严寒中的坚持是为了明日更好的发展,中小企业在考虑如何过冬的同时还必须留意不要给日后留下病根。法律风险防范不利往往会给企业形成严重的隐患,我们就来看看过冬时应当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如何应对法律风险的爆发

企业活力不足,免疫力降低,隐藏的法律风险更加容易爆发。所以,对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常规法律风险,如合同管理、员工管理中的一些法律风险,企业过冬时,同样需要防范。我们不妨看几种常规的法律风险防范方式:

――合同条款需谨慎审查

X公司与Y公司就合作开展某项业务达成了合作协议,并且签订了书面合同。合同就双方合作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详细的约定,同时约定一旦发生争议,通过仲裁解决,其具体约定为:“争议可提交A市有关仲裁机构仲裁或B市有关仲裁机构仲裁”。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商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可以看出,如果X公司与Y公司在合作过程中发生纠纷,需要提交仲裁时,一旦X公司与Y公司就选择哪个仲裁机构扯皮,仲裁条款就没有意义了,而这期间就向A市还是B市的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的争执必然会消耗双方大量的时间。如果当初,这两个公司签合同之前能够认真审查合同,发现合同中不适当的条款,则能避免时间的无谓消耗。

――用工管理应有始有终

乙公司采购人员李某离职后,仍以公司的名义向供应商发出紧急供货需求,供应商向乙公司供货并发出付款通知,乙公司提出李某已离职,其行为不能代表公司,并且由于技术转型,根本不再需要该产品,认为供应商应当与李某协商后续事宜。但供应商主张乙公司并未通知其李某离职,且李某使用该公司的电子邮箱及产品需求单要求其供货,应当被认为是乙公司的人,乙公司应当对其行为负责。李某使乙公司面临承担大额的违约金。

企业的用工管理不仅包括员工的招聘、岗位管理、培训,还包括员工离职、辞退等的后续处理,在这些环节中同样可能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在本案例中,乙公司则只要在李某离职后及时向相关的供应商发出其离职通知,及时收回其公司邮箱等的使用权,就不会使供应商认为李某仍有权代表该公司,不会引发与供应商之间的纠纷。

――证据意识要增强

M公司欠甲公司大笔货款,甲公司多次向其催讨,M公司每次均表示资金周转困难,恳求甲公司同意延期支付,并且会支付一定的利息。直到两年后,M公司仍未支付该笔货款,甲公司忍无可忍将其告上法庭,要求支付货款。M公司却提出这两年内甲公司均不曾要求其公司支付货款,表示该公司已经放弃该笔货款,法院应当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由于甲公司的追讨均以口头或者电话的方式进行,并未留下纸质或电子的证据,法院驳回了甲公司的诉讼请求,甲公司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在客户关系管理上更多的是讲人情、讲关系,对一些重大事项也只是口头达成一致,觉得感情靠得住,不需要白纸黑字,多此一举。但实际上,对于法律意义上的维权,如果缺少可以提交的证据,自身的权益诉求往往很难得到支持。其实,甲公司只需要在追偿的过程中采用一些书面催缴的形式,要求M公司将承诺形成书面材料,那么在诉讼时就不会被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缺少证据意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具有证据意识却只需要很小的成本就能维护企业的利益。

“冬季”法律风险需警惕

中小企业过冬,大致采取 “开源节流”、“抱团取暖”等方式,由于这些方式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有些不同,企业在防范常规法律风险的同时,还应当针对这些特殊的过冬措施,防范其中的法律风险。另外,还有一些法律风险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而在企业过冬时却集中爆发,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也需防范。

――裁员时应避免法律纠纷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因经营困难进行裁员自救,无可厚非,但一定要依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否则可能要面对被裁员工的或受到行政处罚。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裁员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在特定情况下,需要裁减20人或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经济性裁员”,企业需要向工会或职工履行一定的法律程序,并上报劳动行政部门,方可进行裁员;企业裁员应当对员工进行经济补偿;另外,一些员工是不得被裁减的,如: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企业在裁员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法律规定,避免在应对经营上的问题时又要面对诉讼以及因此引起的人心不稳的局面。

――抱团过冬也需警惕法律风险

面对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人提到“抱团”过冬,事实上许多行业已经开始抱团过冬了,媒体对此有大量的报道,如“造纸业抱团过冬急寻政策棉袄”、“电子企业以展为媒抱团过冬”、“家电厂家抱团过冬淡季联合促销刺激消费”、“唇亡齿寒汽车厂商与经销商抱团过冬”……

抱团过冬是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也要留心其中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既不要违反法律的规定,也避免使自己遭受损失。例如,我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抱团取暖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企业将可能遭受相关的行政处罚。抱团取暖意味着企业的相互信任及联合,但企业还是应当保持理性,警惕其中的法律风险。如企业对外担保,此种担保往往不符合企业的营利目的,且使企业承担为第三人清偿债务的风险,如运用不当,可能使企业遭受损失。企业在对外担保时,应当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是一种减少损失的有效措施。

――订立合同更需严格审查对方资质

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A企业产品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有大量库存急待出售。某日,李某声称需要购买大量的货物,并约A企业代表至其办公室进行商讨买卖合同的细节。由于李某在一家大企业S公司的一间办公室内办公,且拥有S公司公章、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等,A企业代表对S公司的商业信誉深信不疑,在双方订立合同后立即发货。结果,当A企业代表要求S公司支付货款时,S公司表明从未授权员工与A公司签订合同,而李某也已经人去楼空。原来李某并非该S公司的工作人员,只是租了该公司的一间办公室,而且其所出具的公章、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等文件也均为伪造。

如果A公司代表在与李某签订合同前对李某做一些调查,与S公司进行核实,那么A公司就会了解到李某并非S公司的员工,不具有S公司的授权,就不会贸然发货,造成巨额损失。过冬期间,中小企业的产品销售可能依然不理想,极需开发新的客户,但也不能不经审查对方资质,就贸然订立买卖合同,否则极易造成巨大的损失。

法律风险管理是场系统战

可以看出,企业在过冬期间将面临比往常更多的法律风险。我们只是列举了企业在“冬天”可能面对的几项法律风险及防范方法,事实上,一个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绝不止以上几种。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法律风险,要想全面阻击法律风险,应当系统地开展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相比资金是中小企业过冬的粮草而言,法律风险管理更像是中小企业过冬的御寒衣,企业要想走出严冬,不仅仅需要体力。为了有效御寒,避免任何环节的“冻伤”,中小企业在针对重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之后,应当争取开展系统的法律风险管理,系统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具有法律风险意识;开展常规的法律事务管理;科学的方法全面识别并控制法律风险;相应的危机管理办法。

中小企业可以针对自身法律风险管理的现状,对重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后,逐步开展下列工作,实施系统的法律风险管理:

首先,提高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法律风险意识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基础。只有企业自上而下,意识到企业的法律风险,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识,重视对法律风险的管理,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法律风险,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意识的提高可以通过法律知识的培训等途径完成。

其次,加强常规的法律事务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除了需要对其中的成本、收益把关外,还要掌握并防范其中涉及的法律风险。加强合同管理、印章管理、商标管理等常规法律事务管理,是防范法律风险的基础活动。中小企业常规的法律事务管理既可以由掌握相关知识的企业内部人员负责,也可以由外聘专业人员,如律师来负责。

再次,全面识别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风险的产生来自于很多方面,可能是因为企业自身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也可能是因为侵犯了第三人的权益,也可能是因为没有积极地主张自己的权益而导致的,而这些法律风险都不是能够通过合同文本来把控的。企业需要全面识别这些法律风险,并且针对具体的引发法律风险的事件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