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法律风险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的法律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言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活动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并对这些法律风险进行管理。为了完成这一研究成果,我们设定了如下具体目标:选择风险管理模式;识别、评估和分析法律风险;研究围绕企业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活动的法律法规现状,提出一种方法来提升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管理。
二、法律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广泛应用于各种经营活动之中,当前,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在飞速发展。法律风险不是孤立的,还会受到其他的商务和技术风险的影响。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评估、制定法律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该法律风险管理措施、法律风险措施改进与评价这样一个五步法律风险管理模式。
三、法律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活动的主要法律风险有:销售合规性、知识产权、网络营销、信息安全和数据资料保护。
(一)销售合规性
无论何种方式的销售和购买活动都是受相关法律法规所规范的。在中国,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和服务,公众的利益受多种法律法规的保护。如根据国家药监局2005年9月下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必须经过审查验收并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
另外,在产品配送和服务方面违规可迅速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法律风险,很容易让企业失去客户信任、遭受财务损失甚至在市场上丧失信誉。
(二)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外观设计权和商标,对知识产权是关注由来已久。随着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法律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对于知识产权,企业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一方面,必须确保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活动遵守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有一套程序来监管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其不受侵害。
(三)网络营销
营销是商务活动的核心,营销有助于品牌认知、创造收入和产生客户群。企业在营销的时候,要保证所有的营销活动是合法的,这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
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通过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社会媒体等工具开展营销。不同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不尽相同,但无论网络营销策略包含何种具体网络营销方式,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并符合消费者行为。
(四)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
对于企业来说,确保商务通信的安全及保护客户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是保持竞争优势的要素之一。商务信息被人知悉,就可能丧失商机,因此首先必须保证信息除了发送方和接收方外不被其它人窃取,要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其次还要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能被篡改,保证商务信息的完整性。此外,商务信息的发送方要能够确认接收方的身份,确保交易方身份的真实性。最后,双方对于自己的信息不能抵赖,确保交易的不可否认性。
要想在商业道德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同时做到遵从法律法规,维护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如果无视信息安全和合法的数据保护的要求就会面临法律风险。电子商务具有全球性,企业从事国际电子商务除了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同样应该保持对国际和相关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的遵从。
四、一种法律风险管理方法
前文中,我们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活动的主要法律风险进行了识别和评估,指出了法律上需遵从的方面,本节我们提出一种方法来制定、实施、监测与评价法律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要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员工要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内部业务的法律问题。企业要根据员工的角色开发一套策略来引起员工的法律意识,这套策略要涵盖到企业的每个人。基于员工角色和职责的层次结构来开发管理策略是个很好的方法。对营销人员应该增强营销相关法律问题的意识,对信息技术支持人员应该增强《电子签名法》等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意识。企业还要周期性地举办一些活动来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
其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在法律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一套标准的规程以确保合规性。按照这套规程,员工在进行业务操作之前先要完成核查表,确保法律规定得以满足。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使企业内部信息处理更加高效,这样既节约成本,又可有效促进守法要求。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商业解决方案,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信息技术支持主管要确保企业内使用的信息系统是合法的。通过使用合法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对业务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利于明确责任和提高效率。
再次,企业还可以引入员工激励系统,来激励那些达到最低合法要求并使企业业务活动不受潜在法律风险影响的员工。激励可以以奖金、礼物、积分等形式来体现,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员工以认可和欣赏。
五、结论
法律风险管理当前正处于初期,但是其发展演进非常快。本文从法律的角度来讨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活动面临的风险。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需要有一套风险管理策略,这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法律还在演进,新的技术进步会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法律保护的新需求。电子商务环境下,任何企业都可以从事全球贸易和营销,保持法律的协调和一致性将会给企业一个公平的平台。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29-01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商务活动的新模式,网上购物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明显,但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不稳定性,加大了交易各方的交易风险,造假交易,合同诈骗,商品假冒等违法行为泛滥成灾,消费者担心的信用问题,成为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绊脚石,信用机制建设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我国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电子商务交易双方信用和法制意识差。在网络交易中,商家提供的商品质量低劣,网站上消费者的注册信息被恶意传播等问题层出不穷。
(二)交易过程中双方身份认证存在严重漏洞。电子商务主体在交易前虽然会被要求进行身份注册和登记,但其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很难辨别。
(三)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不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二、我国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出现的原因
(一)网络的虚拟性和商品交易信息的不对称。电子商务打破了通过直接面谈或当面交换的传统商务模式,交易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交易双方难以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 同时信息不对称是电子商务尤其是虚拟市场产品的最显著特征,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对交易没有同样的信息,所以也大大增加的信用风险率。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力。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来讲,我国目前还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因此给企业和消费者从事网上交易活动带来了风险。
(三)电子商务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滞后。我国信息技术起步较晚,而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首先要建立安全、稳定的系统,为信用管理系统、信用信息搜集系统、信用评估系统等信用监管制度的建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当前我国的信用监管体系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现行的电子商务网站大多都存在技术上监管的漏洞。
(四)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晚,社会信用意识差。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薄弱,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甚至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同时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利用滞后,当前我国对企业和个人的信息采集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各行业在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中各自为政,不能相互调取和使用,关于个人或企业诚信信息公布制度尚未建立,也缺乏法律方面的支持,目前我国对信用信息的公布尚是空白,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擅自公布调查取得的信用信息。
三、 如何有效解决和管理信用风险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法律法规。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不健全是第一大层面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导致了在电子商务中交易各方缺乏诚信意识,失信风险大大减小,从而导致其他两个方面的问题,所以应当制定出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从法制这个源头来遏制失信行为的发生,同时对于规范电子支付制度,信用卡制度等具体问题,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管体制和信用服务机构。完善的社会监管体制的建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二是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失信严惩机制,解决信用披露和保密之间的内部管理,使其在阳光下运行,为信用提供者提供法律保证,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力度,让失信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应该发挥电子商务中介监督职能,建立有效的声誉激励机制,推行实名制认证及严格的身份审核制。
(三)加大技术支持和技术研发力度。对交易过程中涉及的数字签名、数字证书、加密解密技术及身份认证等也都要利用技术的改进使其变得更加完善。
随着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模式的逐渐成熟以及相关法律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对电子商务中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信用风险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措施以外,相关各方还应不断探索有效措施,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为更好地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问题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魏华.B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决策&信息,2010年第5期总第65期.
[2]李博,石双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及规避机制研究[J].经济师,2007年第4期.
[3]刘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J].大众商务,2010年8月(总第116期).
[4]马晓倩.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问题及管理体系研究[J].财经视点,2011年07月.
[5]严军.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管理论坛,2009年4月.
[6]姜蕾.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J].当代经济,2011年3月上.
篇3
[关键词] 电子商务;审计;审计风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11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028- 02
现如今,电子商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原有的传统商业模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种环境下,相关电子商务的审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 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的概念
今天所说的电子商务一般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就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商务活动以及反映这些电子商务活动的会计记录和网络记录进行的必要的审计。它包括两个方面:①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商务活动以及所反映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审计;②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合规性进行审计。
在这样的环境下,审计的一些主要要素也发生了改变。首先,审计环境由审计人员亲自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证据的收集变为借助因特网、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来进行;其次,审计对象由企业的会计信息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其他信息变为计算机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或者储存信息;另外,审计方法也由人工变为了系统自动运算生成。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的审计风险。
2 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
2.1 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不完善
虽然我国在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有关电子商务审计准则的制度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一方面,我国电子商务还缺少基础性的法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出台多年,但整个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还没建立,很多电子商务细节缺乏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现行的审计准则对电子商务审计有所涉及,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时的标准和具体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注册会计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时和传统审计的方法一样,这很可能会带来审计风险。
2.2 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网络安全问题严重
人与人之间的高度的信任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础,但是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人们的信用观念相对淡薄,企业的信用水平低下,这难以保证企业与企业、企业和个人之间交易的正常稳定的进行,很可能导致信息造假、欺骗、欺诈等风险行为,导致电子商务风险的出现。
另外,网络安全问题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的造假、信息的篡改以及对信息进行窃取等。如果不能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无法获得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审计的风险自然就会增大。
2.3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
我国的电子商务兴起比较晚,很多企业刚开始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自己的业务,对电子商务的一些细节和特点还不太熟悉,电子商务的管理及其控制对于很多企业都存在很多漏洞,诸如运用电子商务的购销业务,电子发票的开具和保管等,这些都加大了我们对电子商务的审计风险。
2.4 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够
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涉及审计、会计、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审计时不仅要掌握财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对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刚刚兴起,这方面的审计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专业胜任能力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
此外,审计老龄化也是个突出的问题,年龄较大的审计人员虽然在传统的财务审计方面经验丰富,但对电子商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
3 我国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防范
3.1 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能够对电子商务活动起到规范的作用。虽然我国在电子商务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这些法律法规还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电子商务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进程。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制定上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制定出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隐私、保护平等竞争、保护公平交易为原则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3.2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维护网络安全
能否有效的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问题,依赖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与企业和个人相关的税务、工商、质检等系统,来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库,并且可以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信用查询,这样可以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做出评判,以此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3.3 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提高管理层对电子商务内部控制系统的认识、强化电子商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因此,对企业管理层的现代化管理教育和培训十分重要。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的作用,加强内部控制部门对企业管理的参与。企业的内部控制部门要定期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包括针对电子商务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审计;审计风险
随着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日渐完善,电子商务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我国对于新兴事物的审计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对于由此产生的风险及防范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充分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制度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对于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经济规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与审计风险特征
电子商务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完善而出现的产物,是结合电子支付方式、网络商贸、数据处理等技术的综合型新兴贸易方式,具有不同于传统贸易的无纸化性、多样性、隐蔽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也因电子商务的特性而具有区别于传统审计的特性。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特征
传统审计主要包括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会计凭证、交易往来合同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除此之外,还包括因电子商务交易而产生的电子发票、回款单、支付凭证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获取相关会计信息以外的资料,如被审计单位的战略计划、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同类单位的相关数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安全性相关的电子商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现有资料得出的其他相关信息。会计信息与其他相关信息共同构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资料,只有这些信息完整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具有易破坏性。电子商务环境下所有相关的审计信息都转为电子信息,相关的取数、存储以及汇总加工等都通过计算机完成,一旦中间步骤有人工操作不当之处,就会导致整个数据信息有误且很难被发现。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提取相关数据信息时要对最终呈现的数据做合理性和完整性分析,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信息错误。同时,因为电子数据缺乏原始纸质凭证做基础,电子数据被篡改比较容易,进一步加大了审计信息的易破坏性。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具有动态性。由于电子商务平台24小时在线服务,在这一实时过程中,电子商务信息处于动态传输中,为注册会计师提取审计信息提供了难度。注册会计师不能因为提取审计信息而认为静止电子商务信息的传输,这样很可能破坏原有的电子商务信息。而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提取的电子信息准确完整,职能通过电子商务在线实时数据访问实现,进一步加大审计的风险。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难以控制。电子商务环境下,作为交易平台的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数据实时变化性,如何保证网络安全是保证审计基础数据准确性的基础。针对目前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技术的日益更新,电子商务的网络安全正受到各方的威胁,因此,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控制系统是保证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信息准确性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电子商务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特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是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而使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重大报错风险和检查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同样包括该两大部分,其中重大报错风险是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可能存在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财务报表错误,是在审计开始之前就存在的风险;而检查风险是指在发生电子商务有关的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经济活动存在不合规问题,该报错可能与前期的重大报错风险有关,也有可能是单独存在的风险。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与传统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同样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该风险不以注册会计师的意志而转移,是每个被审计企业都存在的固有风险。该风险由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电子商务本身具有的特性以及其他外部条件所决定。同时由于审计以抽样调查为主,样本的偏差可能导致整体审计推断结果有误差,进一步导致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审计风险涉及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发生在整个审计过程之中。在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审计业务阶段,如果对被审计单位的状况不够了解,可能面临不良资产的风险;在审计业务前期准备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并制作符合被审计单位自身业务特点的审计方案,则可能导致最终出具的审计结论有失偏颇的风险;在审计业务实施阶段,如果没有准确收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信息,并进行甄别和判断,可能发生错误的审计判断,加大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具有部分可控性。虽然审计风险存在客观性和普遍性,但审计风险同样具有部分可控性。注册会计师在接手某个审计业务时,可以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基础上,执行全面完善的审计计划,准确甄别收集的审计信息,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将认为可控部分的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在国内外都属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国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国内的研究重点相对来说全面一些,不仅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而且针对不同的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国内研究动态
刘强(2009)在《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中提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报表审计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环境对于传统财务环境的挑战,因审计对象和范围的无限扩大而产生的界定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审计风险。对此,张倩在《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防范》中指出,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风险的信息化与不确定性,应该及时把握电子商务的政策动态,正确区分传统经济下的审计风险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审计主体以及审计客体的风险防范措施。针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李俊杰(2010)在《电子商务审计探析》中做了详细的分析,他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分为电子商务固有的风险、传统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综合审计风险,并通过对电子商务特有的国际化、信息化及无纸化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提出防范风险应从把握网络安全审计以及完善电子数据分析等方面着手。
(二)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生风险的原因上,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合理、电子商务本身存在的无纸化、信息化、支付方式多样化等特征,以及传统审计模式无法适应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多边性。Harkness通过研究传统审计模式下电子商务的交易风险,总结出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审计线索的变化、审计技术的更新速度慢以及审点的多边性。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风险分析
(一)审计环境产生的风险
1、我国电子商务运营环境不规范。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而得到迅猛发展,各方数据表明,中国的电子商务规模已处于国际前列。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一些辅助业务却没能跟上。一方面,作为电子商务基础的物流系统还不能满足现有发展迅猛的电子商务市场,极大制约了电子商务业务的进一步扩张。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下,大部分实物都以物流系统为辅助,但目前的物流系统存在配送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售后服务维权机制不健全等,导致物流系统建设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建设还无法满足日渐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竞争中,各企业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产品信息的收集、顾客需求信息的收集以及产品质量和配送效率上,而这些的基础都在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在这方面上,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存在差距。
2、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不完善。我国对于电子商务的立法最早于2004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首次对新兴贸易进行了法律规范,也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审计提供了法律基础。但我国在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建设上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我国出台了电子签名法,但有关电子商务完整的法律体系建设还未完善,导致电子商务在细节处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企业在处理问题上的混乱。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审计准则只适用于传统模式下的审计,对于新兴的电子商务审计尚未做明确规定,导致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电子商务审计时无相关法律法规做参考,审计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审计对象产生的风险
1、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传统模式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以手工为主,包括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业务处理是否得当以及经济业务规范等进行控制,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网络信息系统建设、计算机运行风险等多方面进行控制,这从专业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此外,传统模式下的业务审批需要多层的人工审核,并按职责分工确保对每一层次的审批做到记录规范、准确,审计部门可以随时调取相关审批流程记录,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内部审批的控制都以计算机程序自动设定而完成,缺乏人为的主观可调整性。同时,由于我国缺乏电子商务所需的专业人才,在电子商务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尤其对于电子商务购销业务中的发票开具与保管,导致账面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
2、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处于刚起步阶段,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较少,电子商务业务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大部分属于兼职人员。因此,现有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无法适应对专业度要求越来越高的网络化电子商务需求。一方面,专业素质不足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无法对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进行准确认知,无法通过外语与外商进行准确的交流和贸易协商,也无法对日益更新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进行熟练操作,导致电子商务企业交易无法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传统的兼职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国际化贸易需求,现有的电子商务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对产品充分认知、营销、计算机等综合素质,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大部分缺乏电子商务以外的综合型知识。与此同时,我国电子电子商务企业在人才管理上存在对待不公的现象。出于企业业绩的考量,大部分企业重销售人员而轻技术维护人员等基础保障人员,导致相关人才流失。此外,因为缺乏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导致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这是企业在信息安全建设上的疏忽,也是人才建设上的不完善。
3、电子支付、电子签名审计难度大。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合同签订以及货款支付等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扩展了传统模式下的结算方式,因此,与之相关的审计范围也相应扩展。在新型业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网上签订的合同、网上的支付阶段等进行完整、准确地审查,并结合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财务纸质凭证进行分析,推断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业务活动形式多样、结算方式复杂、支付方式隐蔽、电子签名确定难度大等,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增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核难度,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审计风险。
(三)由审计人员产生的审计风险
1、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会计、审计、电子商务以及网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就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具备的专业水平来说,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下的审计水平,与现有的高科技业务环境衔接不上。同时,审计队伍中的人员老龄化也是突出问题。这就导致这些具备扎实财务审计专业知识的人员缺乏对计算机方面知识的了解,存在审计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现有的审计人员选拔上,单纯以财务、审计等传统模式下的知识考察为主,缺少电子商务、计算机等综合方面的考量,导致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不熟悉电子商务业务的处理过程和会计处理方法,更缺乏对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判断能力。
2、缺乏特有的电子商务审计软件。目前,针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审计软件还很少,大部分都是与传统贸易模式通用的审计软件,但对于电子商务模式下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还缺乏运行能力。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财务软件都以传统通用型财务软件为主,在传统软件下很难导入电子商务模式的审计软件,软件之间的不兼容性导致特有的审计软件无法推广。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不可能因为传统审计软件的运行能力不足,而单独开发特有的财务软件和配套审计软件,这巨大的开发成本与审计业务收入不相匹配。另外,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专门用于审计取数的系统接口,但就目前我国的执行情况来说,只有部门企业完全执行这个规定,致使审计部门调取电子商务数据困难,加大审计风险。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存在的审计风险,应有针对性的从几方面进行着手防范。
(一)完善我国电子商务审计环境
1、规范我国电子商务经营环境。针对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物流体系不完善问题,我国应着手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提供物流相关的财政优惠政策等进行扶持。同时,我国可以参考国外的先进物流建设经验,建立第三方物流专业机构,将物流从电子商务运营中独立出来。通过建立第三方物流专业机构,一方面可以增强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货物运送的效率,另一方面,独立的物流第三方建设可以形成完善的物流网络,提供更专业、便捷的服务,降低运送成本等。因此,完善第三方物流系统建设是规范我国电子商务经营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电子商务稳步发展、降低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基本保障。
2、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可以从法律层面规范电子商务的经营市场,从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隐私、保障网络交易支付安全等角度进行规范。同时,对于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上,政府应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不应过度干预。在电子商务审计方面,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虽然已经出台了1633号审计准则,该准则从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大致规定,但在审计具体程序中的相关数据提取细节、判定标准等方面并未作详细的规定。因此,有必要从适应现代电子商务运营要求方面,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准则,减少不确定性。
(二)防范电子商务审计对象的风险
1、完善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作为规范企业经营的重要制度,能让电子商务企业强化风险意识,重视对企业数据完整性、准确性的控制,提高企业所有层面对于电子商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强化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控制教育和培训非常重要。首先,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在内部控制的实践中,要加强对政策的执行掌控,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制定各部门具体的考核计划等进行电子商务业务的全过程控制;最后,在执行结果的考量上,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和激励机制,提高全员对于自觉践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此外,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和程序的安全性控制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准则予以规范,从法律法规角度进行强制执行。
2、提高电子商务企业从业人员专业能力。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子商务贸易,必须从加强本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入手,提高整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首先,企业要重视对具备管理能力和电子商务从业能力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利用提升薪资福利、加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留住人才;其次,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包括最新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消费动态,通过不断对员工充电来提升专业能力;最后,在企业中更要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提升员工自我学习和竞争的能力。
3、加强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内容的审计。针对目前电子商务审计中存在的电子签名、网络支付审核等问题,从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在日常应加强对这些方面知识的关注,提高自我对电子商务运行的认知和对电子商务取数的能力。同时,提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控制问题也是一个待解决内容,企业可以通过购买防护能力更强的防火墙技术和加密技术,提高本企业的数据安全,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
(三)防范电子商务审计人员的风险
1、提升电子商务审计人员专业能力。针对目前审计人员存在的对电子商务业务审计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审计人员对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在自己内部组建电子商务审计小组,配备传统模式下审计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和新生代对网络数据等方面较为熟悉的新员工,通过新老员工的知识结构配合,达到最强的审计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在进行审计人员培养的时候要加强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等新型综合知识的灌输,同时可以与周边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合培养,通过学生的日常实践更好地了解电子商务审计内容。
篇5
一、电子商务风险分析
1.互联网络的开放化带来的数据破坏风险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络为平台的贸易新模式,它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强调参加交易的各方和所合作的伙伴都要通过Internet密切结合起来,共同从事在阿络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务交易必须通过互联网络来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攻击,商业信息和数据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给企业的数据信息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如遭破坏或泄密,将会给电子企业、商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2.系统软件安全漏洞带来的风险
由于现阶段广泛应用的主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从国外引进直接使用的产品。核心技术还是使用引进的版本。这些系统安全性存在系统漏洞等不少危及信息安全的问题。系统软件安全漏洞带来的风险主要来自操作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安全漏洞。没有作系统的保护,就不可能有网络系统的安全,也不可能有应用软件信息处理的安全性。
3.来自社会的外来入侵风险
电子商务容易被来自社会上的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络非法入侵,主要表现形式是黑客和病毒等对电子商务系统的文件和数据的篡改和破坏,是一种社会道德风险。黑客通过闯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这些人利用电子商务系统和管理上的一些漏洞,进入计算机系统后,破坏或篡改重要数据,盗取机密与资源,控制他人的机器,清除记录。设置后门,给电子商务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一组程序,可以攻击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区、文件和内存,以致使计算机的硬件失灵,软件瘫痪。数据破坏,系统崩溃,给企业和商户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4.电子商务本身内部监管漏洞带来的风险
电子商务本身如果缺乏约束机制,责权不明,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是引起电子商务系统安全风险的头号风险根源。如果没有严格的可操作性的内部管理制度,容易造成当系统出现攻击行为或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时(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而且,当事故发生后,也无法提供黑客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及破案依据,即缺乏对系统的可控性与可审查性。
二、电子商务风险管理
针对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以上风险,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规避风险、减轻风险。主要包括:
1.缩短电子商务项目周期
这是降低电子商务风险最简单的一种方法,由于电子商务所面临的技术环境、竞争环境等外界环境变化的非常快,若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项目太大,即使该项目自身成功了,但由于环境的变化,该项目很可能不会给组织带来预期效益。一般来说,建议项目周期不多于90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竞争环境风险。
2.变更组织内部运作流程
目前来说,许多组织认为电子商务仅仅通过建一个网站就能实现,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的内涵,因此在这些组织从事电子商务活动时,常会遭遇失败。电子商务的运用不是随意的,要求组织改变内部和外部的商业运作流程,若企业不改变其运作流程,而是直接运用电子商务,不仅组织对电子商务的投资会遭到失败而且会影响到组织的声誉。
3.培养电子商务方面人才
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组织要关注人力资源管理,进而打造优秀的电子商务团队,将人才当成组织之本,要用良好的待遇吸引人才,用感情凝聚人才,并采取其他的激励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与此同时,组织根据自身情况可以完善内部条件,逐步培训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
4.制定法律、法规
篇6
自2006年起,我国财政部对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更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即只考虑了被审计单位自身的风险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但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相较于传统行业的审计风险,其所涵盖的内容更多,也更复杂,需要更全面的控制。因为电子商务审计风险不仅是由审计对象和主体带来的,还可能是由于审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而导致产生的。 因此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审计环境风险,审计对象风险及审计主体风险。
二、审计环境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环境多变且复杂
经济环境对于每一种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其中的电商行业所受到的影响更大。这是因为电子商务不再遵循传统的产购销渠道,而是以高新网络技术为基础,将经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网络化,使得电商行业的市场得以扩大,甚至于全球化。市场的扩张,电商行业的企业在进行决策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也就增加,所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就变大,使得电商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加大,这也将会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从而导致审计风险。
(二)法律环境不完善
审计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法律也对审计人员的权益进行保障,这便是法律环境。对比于其他产业,电子商务行业的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还要遵循电子商务法,是以,在电子商务审计中,审计人员要面临更大的诉讼风险。这便是法律环境对于审计风险的诱发因素。这常常会使得注册会计师为避免诉讼风险,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审计风险便由此产生。
三、审计对象风险存在的问题
被审计对象是实施审计工作的客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有关于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与信息,可以被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而承载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资料与信息如果存在误差便会导致重大错报风险,即审计对象风险。
(一)内部控制很难发挥作用
内控风险的定义是指当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而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没能及时的防止、发现及纠正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或是连同其它错报共同构成重大错报。主要包括内部控制是否设计合理,内部环境的类别,监督机构的相关人员是否确实的履行了其职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和治理层的命令是否得到了执行等。
电子商务的特点使得企业的经营业务的交易程序愈加简单,为保证交易的顺利完成导致内部控制不得不承??更多的责任,相对的,对于其的依赖也加大了,因此不可避免的加大了内控风险。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串通舞弊,内部控制可能很难发挥作用。因为电子商务审计工作中所能取得的审计证据多为电子单据或电脑记录等,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篡改的操作,内部控制就无法起到作用,所以使得内控风险增加。
(二)会计信息获取困难
在电子商务审计中,审计人员需审计的数据不仅包括传统模式下手工录入的原始凭证,账簿,还有现代技术下产生的电子数据。而数据风险便因为审计内容的多元化、复杂化而进一步加大。
电子商务的审计工作导致原有审计线索的改变乃至消失,注册会计师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往往无法取得直接的资料,只得在线查询或咨询,较之传统的纸质资料,网上的电子信息的可信度较低,导致了会计数据的获取愈加困难。
四、审计主体风险存在的问题
审计主体是接受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没有完全遵循职业准则便会导致检查风险,即审计主体风险的产生。是以,审计主体风险仅受进行审计工作的人员的控制。审计主体风险主要包括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所导致的风险和审计人员操作风险。
(一)审计技术和方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应用
审计技术和方法是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得出审计结论所运用的全部技术和手段。随着电子商务审计的兴起,审计软件也随之更新换代,企业对于审计软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这也使得企业选择不恰当审计软件的可能性加大,如果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软件,便会降低审计质量,增加审计风险。并且现在的审计软件还未能完全达到电子商务审计的要求,当前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电子商务审计的广泛运用,审计软件的不断的更新升级,对于操作人员的对于审计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及操作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操作人员有扎实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要求审计人员有很高的职业综合素质。但由于当前时代对于审计人员的培训还并不完善,没有系统的培养方式和途径,这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规避操作风险,且在另一方面增加了操作风险。
而且电子商务审计人员在有足够的职业胜任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对于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现在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电子商务产业还属于新兴产业,大部分的审计从业人员对其还比较陌生,这也就导致了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产生。
篇7
关键词:B2C电子商务;信任;感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8)01-0074-05
互联网推进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变化,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是21世纪的最先进生产力,而电子商务就是其中的代表。2001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9350亿美元,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则飞升至12.8万亿美元,其中B2B交易额达到12275亿美元,占整个电子商务交易额的95.6%。而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近几年也实现了高速增长,从2000年的771.6亿元人民币急速攀升至2006年的将近13500亿元人民币,其中B2B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达到了1280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95%。
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总体电子商务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但B2C电子商务不管在我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只占全部消费很小的一部分。2005年初以来,我国网民访问购物网站的热情进一步提高。经常访问购物网站的网民比例从2004年的16.7%增加到2005年的53.1%,增长了36.4个百分点,而同时很少访问购物网站的网民比例下降了45.9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表明B2C电子商务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为了能充分挖掘B2C电子商务的增长空间,我们必须要找出阻碍与促进这个市场发展的因素。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使消费者不愿上网购买的原因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低、网上商店技术落后、物流配送不配套、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消费者传统的消费习惯等等。根据近些年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以及我国目前仍是一个非征信国家的现状,笔者认为阻碍我国B2C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网上的互动和交换关系不仅具有极不确定性而且还具有匿名、难以控制和潜在的机会主义等特点,使得消费者觉得电子商务存在高风险,消费者难以信任某个特定的网上卖主和整个网络环境,进而可能放弃电子商务这种消费形式,造成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因此,本文拟从信任与感知风险的关系人手,分析影响感知风险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信任体系,以有效降低消费者感到的B2C电子商务交易风险,从而促进B2C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理论综述
(一)信任概述
国外关于B2C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比较深入,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些学者主要侧重于技术引起的信任,例如技术引起的安全认证、隐私问题、网址性能等(Sandy C.Chen,2003;Yao-Hua Tan,2002);另外一些学者从非技术的角度分析信任,认为影响消费者网上信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技术,其实伦理道德、法律制度、宏观政策环境、企业信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网上信任。此外,有一些学者将风险与信任相结合分析信任的建立(France Belanger,2002;Margreet F,2003),其中对B2C电子商务信任和风险的研究总结得比较完善的是Sonja Grabner-Kranter等人,他们认为信任与风险具有密切关系,信任仅存在于不确定性与风险环境中,而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外生变量(与技术有关)和内生变量(与网上企业有关)。
总结国外对B2C电子商务信任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大部分论文是从纯粹的理论角度出发建立信任的基本框架,还有小部分是先提出理论体系,而后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相应的观点,总的来说国外关于B2C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较为完善,但就个别论文而言主要是局限在某个点上,还没有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信任体系,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如果我们从信任与风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电子商务信任,通过分析风险的来源,从而采取相应的信任措施来降低网上交易风险,提高消费者信心,这样会有更积极的效果。
(二)感知风险概述
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感知风险这个概念常用来解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Stone(1987)等把感知风险定义为由主观决定的对损失的预期,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个体认为存在的风险越大。根据Bauer(1960)所说,消费者的行为中是包含风险的,因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将会产生他自己无法预见到的结果,而这些结果中就很可能存在令人不愉快的结果。自1960年以来,大量的有关消费者的研究都认为感知风险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越感到有风险,就越不可能进行消费。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信息流的转移与实际的价值转移是不同步的,这种不同步使交易主体与交易行为虚拟化,构成了一个虚实界面(cyber reality interface)。电子商务交易的一部分风险可能来自于这个界面。Tan(1999)的研究证明,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比在店内购物时会感觉到更高的风险。消费者似乎不情愿参与网上交易,这主要是出于风险方面的考虑(Hoffman D,1996;Jarvenpaa S L,1999)。
(三)信任与感知风险的关系
虽然很多研究都表明感知风险对于在线购物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在关于感知风险与信任关系研究上却有很多的不同意见。Stewart(2002)认为感知风险是一种用于调节消费者信任与消费者愿意从网上商家处购买商品之间关系的因素。Kim and Prabhakar(2001)则认为消费者是否愿意采用网上银行是由信任与感知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的。如果信任的程度高于感知风险的程度,那么消费者就会表现出信任的行为(比如采纳网上银行的方式)。其他学者的意见稍有不同。Cheung and Lee(2002)就认为对网上商家的信任是受四个因素影响的,它们分别是感知安全控制.感知隐私保护、感知正直诚实以及感知能力。消费者对于网上商家的信任与感知风险负相关。与此相反的是,Mitchell(2002)却认为信任与感知风险间并不存在回归关系。
本文认为风险是信任产生的前提,没有风险就无所谓信任。而且在电子商务这种虚拟的交易环境下,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也就相应的越高。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的感知风险与信任程度是负相关的,各种可以增加消费者信任的因素都可有效地降低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的感知风险。此外,我国目前还是一个非征信国家,还没有自己完善的信用机制,信用风险相对更高。因此,把信任与感知风险结合起来,研究影响信任的因素,可
以更加准确地找到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从而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
(四)感知风险产生的原因
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引起感知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安全因素。已经有太多的研究表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首要原因。因此,消费者需要一个安全的购物环境,如果他认为网站的交易是安全的,他就很有可能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购物。而网上企业的安全措施中一般包括身份认证、隐私保护以及安全支付这三个因素。
2 商家因素。网络的无地域性及虚拟性使得网上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变的虚拟、遥远,消费者在辨别商店的真实所有者或商店是否真实存在等问题上就有很大困难。这种匿名特性就会导致潜在风险。
因此,网上商家的能力、信誉以及规模是商家因素的三个主要维度。
3 网站质量因素。在网络环境中,网站的页面代替了销售人员,因此网站的质量就如同传统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样会影响消费者对网上企业的信任程度。如果消费者认为企业的网站具有很高的质量,他们就很有可能对企业的能力,诚实可靠性产生相应较高的信任,从而愿意到网站上购物。
4 网络宏观信用环境因素。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导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难以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信用制度的保障。
此外,国家的政策法律制度作为一种硬性规范可以约束企业和个人行为,伦理道德规范则作为一种软的约束力量,它是人们自律的基础。两者能够进一步规范人们网上行为,促进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因此,宏观信用环境、法律法规以及伦理道德规范是网络宏观信用环境因素的主要维度。
二、模型的构建与假设的提出
通过上文的分析,本文将感知风险来源分为企业自身因素、网站安全因素、网站质量因素、宏观信用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作为本文建立B2C电子商务信任、感知风险与影响因素关系模型的理论依据,其具体构造如图1所示:
并根据模型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网上企业规模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2:网上企业信誉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3:网上企业能力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4:网上企业安全措施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5:身份认证措施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6:隐私保护措施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7:安全支付措施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8:网站质量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9:网站信息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10:网站是否易于操作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11:宏观信用环境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12:国家的政策法律规范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假设13:伦理道德规范与消费者感知风险负相关,与信任正相关。
三、实证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样本采集
本文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消费者的一些基本信息,主要考察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和电子商务的关系。第二部分是关于各因素对电子商务感知风险和信任的影响调查,是问卷调查的主体部分。此次共发出问卷调查200份,实际回收187份,有效问卷18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3.5%。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在校的大学生。采取这种问卷的方式主要是考虑到这些人员对网络环境比较熟悉,而且对电子商务的应用也比较多,接触的新鲜事务多,特别是在大学生中间,信息的传递速度快,因此能很快地接受电子商务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这些人是传递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力军,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二)数据分析方法
由于本文的主旨在于找出影响消费者感知电子商务风险的因素,并且指出这些因素对感知风险影响的强弱程度,也即要找到影响感知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使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做主成分分析。
(三)实证分析和结果讨论
1 基本信息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男生占到了33.2%,女生占到66.8%的比例,有98.9%的被调查对象处于20-30的年龄段,这也一个侧面说明网民处于年轻化。另外,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考察了网民主要从事的网上活动,其中网上从事得最多的活动是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看新闻和聊天,而购物的比例很小。据统计有73.8%的消费者在网上收集过产品信息,但是在这些消费者当中只有接近28%的消费者进行了电子商务交易,这一方面说明网上购物还只是尝试阶段,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的推广,给消费者营造良好的网上购物宏微观环境;另一方面也说明网上消费还是具有吸引力的,有可能是由于价格的吸引力,或者是由于购物方便快捷,或者是由于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很难购买到,即使能在网下购买到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但两者相比网上购物更加经济,这刺激了消费者的网上购买。
2 各因素对感知风险和信任的影响分析
从表1的特征值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入1=3.757,大约占去方差的28.902%,基于过程内定取特征值大于l规则,Factor过程提取了前四个因子,四个因子的特征值共占去方差56.094%。也就是说前四个因子已经对大多数数据给出了充分的概括,前四个因子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
表2是初始因子负荷矩阵,通过这个系数矩阵可以用原变量写出因子表达式,以便了解因子的含义。从表2可以看出第1、第2、第3、第4个因子即F1、F2、F3、F4在原变量上的载荷值都相差不大,故不大好解释它们的含义,因此须进一步因子旋转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含义。从表3可知,转轴后的因子系数已经明显向两极分化,有了更鲜明的实际意义。F1中系数绝对值大的主要有:企业信誉、企业规模以及企业能力,这3个变量主要概括反映的是企业自身的因素。F2主要由网站质量、丰富可靠的信息以及网站易于操作这三个变量构成,反映了网站在质量上的因素。F3主要由网站安全措施、隐私保护、身份认证以及支付确定,反映了网站在安全方面的因素。F4主要由信用环境、法律、伦理道德确定,反映整体宏观信用环境因素。根据公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递减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从F1至F4重要程度是递减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公因子的贡献率看出,从F1至F4,贡献率分别为28.902%、10.808%、8.604%、7.780%,也就是说在影响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因素中企业自身因素最为重要,其次是网站的质量、网站的安全保护措施、整
体的信用环境。而且在每一个公因子中各变量的显著程度也是不同的,我们从表3可以看出在反映企业自身因素的公因子F1中企业的信誉最为重要,其次是企业的规模、能力。在反映网站质量的公因子F2中丰富可靠的信息较网站易于操作更为重要。在体现网站安全措施的公因子F3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隐私保护,其次为身份认证、支付。最后在反映整体信用环境的公因子F4中法律较伦理道德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因子分析的需要,还需计算出总体因子的信度值,信度(Reliability)这一指标说明了这些变量之间的一致程度,用Cronbaehα表示。α系数介于0~1之间,一般认为介于0.80~0.90之间非常好,介于0.70~0.80之间相当好,介于0.65~0.70之间是可以接受的,0.60~0.65之间就不要接受。但对于尚未验证过的变量尺度,其Cronbach α大于0.6即可。从表4可以看出总的标准化后的Cronbach系数α为0.793)0.6,这说明信度相当高,因此这个模型是有效的。
四、结论
(一)总的来说,有企业自身因素、网站安全因素、网站质量因素、宏观信用环境因素等四大类影响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因素。其中,网上企业自身的因素所占的比重较高,这说明网上消费者对于网上企业的能力和企业诚信水平以及企业规模高度关心,他们只有觉察到购买商品的网站诚实可靠、有能力并且能达到一定规模时才会进行购买。而且从重要程度上来看,企业信誉最被消费者重视,接下来是企业的规模、企业能力,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有力地证明了网上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时它才会有更好的生命力,才能得到好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说明网上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规模、改善自己的能力能增强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并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增加网上企业提品的数量、提高网上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同时在网站上明确显示消费者的退换货机制,这样使消费者网上购物时明明白白,也有利于增加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
(二)网站的质量因素在影响消费者感知信任上占到了第二位,其中丰富可靠的信息较网站易于操作更被消费者重视。这说明了当今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站提供的信息进行消费购物或学习,网站能否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已经成为决定其点击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我们要察看及时的新闻信息,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搜狐、新浪等网站。所以,各网站很有必要在加强自己信息量以及信息的可靠程度上下功夫。
(三)网站的安全措施是影响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第三大类因素。其中隐私保护是最为重要的子因素、其次是身份认证、支付。这说明完善的技术机制,如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协议稳定安全、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时软硬件设施好、网站性能稳定、网站的响应速度快、链接速度迅速快捷、银行的金融支付系统安全可靠等能降低消费者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槛,增加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从而会鼓励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用缺失应对策略
一、电子商务中信用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即在网上开展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商务活动,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包括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各环节所有活动的电子信息化处理。它的核心是使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生产效益、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大幅度地提升传统商务水平,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信用是整个商务体系的命脉,一切商业活动都是在信用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额和经营规模的最有效手段。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一种,信用问题也必将成为关系其成败的关键问题。
二、当今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现状
当前,在我国社会各大领域信用缺失现象十分普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处可见,三角债、拖欠款和银行不良债权反复出现,各种经济犯罪连年增加日趋严重,处于新兴地位的电子商务也不例外。而且,由于电子商务本身的特点,信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其生存和发展都将十分困难,个人和企业的交易风险都将大大提高。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流动性,其格式和媒体可以分离,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的诚信问题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性难以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交易相比对信用的要求更高,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先加强信用建设。
目前,我国仍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还很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很不健全,市场经济体系与市场机制还不规范、不完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制度。从电子商务的流程看:信息、交易、支付、物流等每个环节都存在信用风险,每个交易对象也有信用风险存在。然而,在看到国外发达国家从电子商务的经营方面获得超额利润的同时,我国盲目照搬国外电子商务,却未考虑到本国的实际国情,未考虑到我国信用体系的现状,以至于出现许多阻碍,电子商务活动在很多情况下无法顺畅运行。
三、导致我国电子商务中信用缺失的原因
从思想和社会层面上来说,我国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社会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肆虐、虚假广告泛滥、信用卡诈骗等诚信问题每天屡见不鲜,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而电子商务作为不见面的交易模式,更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无商不奸”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障碍。
从制度层面上来说,我国关于社会信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从事信用评价、信用担保等业务的信用服务机构,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在不同程度上对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我国信用系统始终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市场化运作模式虽已初露端倪,但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行业自律尚未形成,因此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制定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很少。虽然我国在2005年4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国人民银行也于2005年10月颁布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但相对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迅猛势头来说,这些法律法规只是杯水车薪。缺乏足够的明确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失信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在无形中加大了电子商务活动的风险。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平台建立和运行的。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也远远大于传统商业活动。四、对我国电子商务中信用缺失的应对策略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缺失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以下一些策略可作为参考:
第一,加强诚信宣传的力度,树立整个民族的诚信传统和信用消费习惯,培养整个社会的信用风尚的建立。社会信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二,加快整个社会信用体制的建立,完善与之相关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一种法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新成员,电子商务更需要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法律法规。
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机制,建立信用奖惩制度,加大失信风险。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而且会带来更活跃的用户和更多的交易。
第四,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信用体系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相当重要的,网络信用安全已成为制约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方兴未艾,我们对这一新生事物在促进商务往来和提高交易效率方面的作用毫不怀疑。然而,信用缺失的问题已渐渐凸显,逐渐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障碍。只有在社会传统、制度体系和网络安全技术等各个层面上建立起一个适用于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结构和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才能真正发挥电子商务的潜能,推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当然,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素敏,赵悦品,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信用问题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8月.
[2] 冯豫华,彭明,何国群,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2月.
[3] 赵美林,郑霞忠, 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构想,科技信息,2008年第28期.
[4] 涂智寿, 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信用风险的动态管理, 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4期.
篇9
电子商务即在网上开展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商务活动,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包括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各环节所有活动的电子信息化处理。它的核心是使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生产效益、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大幅度地提升传统商务水平,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信用是整个商务体系的命脉,一切商业活动都是在信用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额和经营规模的最有效手段。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一种,信用问题也必将成为关系其成败的关键问题。
二、当今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现状
当前,在我国社会各大领域信用缺失现象十分普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处可见,三角债、拖欠款和银行不良债权反复出现,各种经济犯罪连年增加日趋严重,处于新兴地位的电子商务也不例外。而且,由于电子商务本身的特点,信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其生存和发展都将十分困难,个人和企业的交易风险都将大大提高。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流动性,其格式和媒体可以分离,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的诚信问题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性难以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交易相比对信用的要求更高,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先加强信用建设。
目前,我国仍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还很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很不健全,市场经济体系与市场机制还不规范、不完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制度。从电子商务的流程看:信息、交易、支付、物流等每个环节都存在信用风险,每个交易对象也有信用风险存在。然而,在看到国外发达国家从电子商务的经营方面获得超额利润的同时,我国盲目照搬国外电子商务,却未考虑到本国的实际国情,未考虑到我国信用体系的现状,以至于出现许多阻碍,电子商务活动在很多情况下无法顺畅运行。
三、导致我国电子商务中信用缺失的原因
从思想和社会层面上来说,我国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社会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肆虐、虚假广告泛滥、信用卡诈骗等诚信问题每天屡见不鲜,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而电子商务作为不见面的交易模式,更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无商不奸”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障碍。
从制度层面上来说,我国关于社会信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从事信用评价、信用担保等业务的信用服务机构,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在不同程度上对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我国信用系统始终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市场化运作模式虽已初露端倪,但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行业自律尚未形成,因此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制定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很少。虽然我国在2005年4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国人民银行也于2005年10月颁布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但相对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迅猛势头来说,这些法律法规只是杯水车薪。缺乏足够的明确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失信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在无形中加大了电子商务活动的风险。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平台建立和运行的。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也远远大于传统商业活动。四、对我国电子商务中信用缺失的应对策略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缺失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以下一些策略可作为参考:
第一,加强诚信宣传的力度,树立整个民族的诚信传统和信用消费习惯,培养整个社会的信用风尚的建立。社会信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二,加快整个社会信用体制的建立,完善与之相关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一种法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新成员,电子商务更需要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法律法规。
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机制,建立信用奖惩制度,加大失信风险。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而且会带来更活跃的用户和更多的交易。
第四,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信用体系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相当重要的,网络信用安全已成为制约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五、结语
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方兴未艾,我们对这一新生事物在促进商务往来和提高交易效率方面的作用毫不怀疑。然而,信用缺失的问题已渐渐凸显,逐渐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障碍。只有在社会传统、制度体系和网络安全技术等各个层面上建立起一个适用于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结构和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才能真正发挥电子商务的潜能,推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当然,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素敏,赵悦品,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信用问题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8月.
[2]冯豫华,彭明,何国群,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2月.
[3]赵美林,郑霞忠,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构想,科技信息,2008年第28期.
[4]涂智寿,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信用风险的动态管理,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4期.
篇10
摘 要:目的:了解电子商务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制度。方法:通过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存在的风险、规避电子商务的风险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电子商务的风险是可以度量的,同时,通过加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的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降低的。结论:结合我国目前形势,电子商务的风险及规避是值得讨论的。
关键词:电子商务;风险;规避
风险从经济学上讲是一种不确定性及其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运用一定的方法来度量它。所以,为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研究电子商务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规避,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可能的。
1电子商务的概念
近年来“电子商务”这个词在所有IT媒体中的出现频率最高。电子商务顾名思义就是各个参与方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方式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电子商务实际上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宏观上讲,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电子手段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它不仅涉及电子技术和商业交易本身,而且涉及到例如金融、税务、教育等社会其他层面;从微观角度来说,电子商务是指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的实体(生产企业、商贸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个人消费者等)利用网络和先进的数字化传媒技术进行的各项商业贸易活动。 -商场现代化2008(18)",##隔###
- 上一篇: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 下一篇: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