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说明、近年来高考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对于把握高考复习方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教材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对学科知识的有效编排,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而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复习中加深课本知识和回归课本,对高考复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应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说明、近年来高考真题,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复习教学目标,加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分类思想,化繁为简,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多、反应杂,如果不能找出其中内在联系,就容易遗忘。分类法是化学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应用分类的方法对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建构繁杂的元素及其化合物转化网,疏理零散的物质之间的反应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同时,将反应原理与化学概念等学科知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相融合,提升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高效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的复习。
2.指导学生联想,归纳总结,掌握规律,形成完整地知识网络。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考试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学会归纳总结、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指导学生联想,归纳总结,掌握规律,把知识点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3.指导学生构建微粒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在复习过程中重视构建微粒观,指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指导学生从微粒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一定同时有H+、OH-离子和H2O分子,电解质在这些微粒作用下其组成发生改变。如:强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完全电离,全部转化为离子;弱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发生部分电离,部分转化为离子;可水解的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产生离子,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这些物质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离子、分子等微粒,因此,解决这类化学问题时都离不开微粒的观点。
4.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整理错题集,提高学习效率。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除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外,学生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因此,我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梳理并整理本周复习的内容、练习,对每道错题应当写出错解、错误原因、正确解法、反思等基本内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逐渐减少重复错误,理清解题思路,扫清知识盲点,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科的整体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5.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学生往往在考试后,自我感觉良好,批改后试卷拿到手,会发现自己认为会做的题目却得不到分数,这都源于平时练习不规范而造成的。而高考中常见的失分有,如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方程式未配平;漏写或错写特殊的反应条件;热化学方程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只有平时不断的严格要求,一点一滴积累,不让“随意”成习惯,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三、认真研究高考,发挥近年高考试题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既注重考察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增强了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高考试题改革为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好近三年化学高考题中的典型题目(尤其是考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题)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经常将复习化学基本知识与解答高考题挂起勾来,真正做到复习“双基”着眼高考要求,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复习兴趣,树立高考信心。
总之,新课程高考由原来“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复习策略,精心设计,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篇2
关键词:合作学习;问题导学;自主学习效率;方法策略
在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思考、分析、质疑的基础上,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分析、研判、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
一、自主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自主学习缺乏教学策略,对学生缺少方法指导,使得自主学习不能真正有效应用于教学中。也有一些课堂,形似神离,为“自主”而“自主”,未能真正落实自主学习的实质,使课堂既未保留传统课堂的精华,又未达到自主课堂的要求,流于形式而失去教育真谛,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师过于习惯“教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授课过程过于亲力亲为,“不讲不放心、不写不安心”。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增强,主动性下降,机械学习习惯滋生,被动学习情绪蔓延,而这种忽视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方式必将严重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正常发展,使学生失去学习过程克难攻坚的快乐,遏止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性不足。一些课堂教学设计容量过大或过于丰富,未能长期坚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和习惯,问题导学式教学中问题对学习目标的指向性不明确,讨论、交流、展示等教学环节对学习内容贡献不高,学生活动参与率和活跃度不高,以上现象致使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滑坡,势必刺激教师强势回收课堂主动权和话语权,而学生进一步丧失学习的主阵地,使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二、高效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性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合理预设自主学习是高效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准备
教学设计作为授课的前提,在高效实施自主学习之前,教师更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除了精备教材等知识性内容之外,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也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知识要予以梳理、筛选和整合,要基于学情大胆取舍,尽力做到学生可自主掌握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能学会的问题不讲,通过问题引领、启发探究、展示交流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充分开展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培训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引领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两个层面深度融入学习小组,要努力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在自主学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层次、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合理预设自主学习内容,具备学生自主学习可行性的知识坚决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初始阶段,不要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坚持下去,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保驾护航下,学习效率、成绩必然会取得飞速的提升和进步。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及时评价鼓励,形成课堂教学固化激励制度
授课时,学习目标的展示将指导学习的方向和要求,但课堂导入的方式和精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节课学生注意力的投入度和持续度。因此,奇巧地、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方式不仅能起到吸引学生眼球的功效,也在保障课堂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等方面提供动力支撑。
(三)转换师生角色,转换教学方式,转换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教师地位以退为进,教师的价值着重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即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而不是把知识或结论强行填塞给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应尝试转换,教师更应该退位而充当“学习的导游”,将学习旅途的美景充分指引或呈现给学生去发现和享受,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当家做主”的快乐和艰辛。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传统课堂最大的弊端主要在于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坐享其成,学生对待知识和学习长期处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脱节状态。
三、高效实施自主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兼顾全体,分层推进,协同合作
自主学习实施中,教师要具备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重点关注后进生并充分调动、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到教师的智慧服务,这是自主学习提升效率的关键。
篇3
当下课堂教学过分功利,导致学生个体尊严缺失,学生学习的意义为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而迷失。高效课堂旨在使学生生命增值,关注学生生命、情感、学习策略的构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从改善课堂的生态环境、转换教学范式、改善管理与引导策略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
高效课堂;学生;生命增值
近几年高效课堂炙手可热,一时成为“显学”,各种看似高效的绝招层出不穷,然而轰轰烈烈的课改洪流中,有相当一部分热闹更像是部分领导和教师的“独角戏”,从理论的“成熟”与“热烈”到实践的“躁动”与“干瘪”,从专家、校长到教师,大多各说各话,甚至南辕北辙。而作为主角的学生却似乎不在“繁荣”之中。然而,古今中外,任何成功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的视野中都有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任何教育教学的改进追求都是建立在对学生作为“人”、作为“生命”来尊重并进行生命增值的生命质量提升之上。基于此,高效课堂的本质应该是追求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自主发展。目前来说,课堂是师生共同的教与学的主阵地,学习效果优劣的关键应该取决于课堂内双方互动的效果。所以,针对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的老大难的现实问题,非常必要对建设高效课堂进行深度思考。
一、高效课堂的实施背景
(一)当下课堂中学生的生存境遇
1.教学过分功利,导致学生个体尊严缺失。
“高效”,以很少的投入获取更高的教学收益,从来都是诱人的。人们言必称“高效课堂”,与教育工作者对规范办学导致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害怕影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高度焦虑关密切相关。高效课堂被用来服务于单纯的知识教学,一经问世便引来了广泛关注。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科学建构高效课堂”的原初起点。高效课堂逐渐被看作是快速、高效地提高考试分数及掌握显性知识的场所,学生成为迅速装载知识的媒介,不断地被提出分数的要求,生命的权利和尊严越来越被漠视。学生只是校门口汹涌的人潮中看不清面目的一颗脑袋,学生是实现父母、教师理想的试验品或新工具,学生全部生活的意义只剩下学习。[1]纵观当今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很多课程“知识完全脱离了人的生活世界”,导致学生的学习环境“日益成为一个意义缺失的世界”[2]。“虎妈”“鹰爸”的走红,“衡水模式”“毛坦厂模式”呈燎原之势,均在“见物不见人”地肢解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层设计的偏颇导致下层施政的畸形,如苛刻的规范、无尽的作业和变态的选拔,“钱学森之问”继续无解下去。
2.学习的意义迷失于两个世界的隔离。
实际上,在年龄尚小的孩子看来,文本世界和现实生活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课程的书本世界是由没有色彩的单调的文字和缺少变化的抽象逻辑堆砌起来的,文本知识是高度抽象和艰难晦涩的。游戏和玩耍的生活世界,才是多彩鲜活的世界,是体验真实世界的渴望的所在。在相当一部分孩子看来,两个本应相通的世界其实并不相通。他们只能在“课上场景”中生存于书本逻辑世界,远离现实体验,在“课下场景”中生存于现实生活,远离书本劳碌。在文本世界中,没有自由、缺失选择,学习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沉重负担,而不是乐在其中的“应负责任”。更有甚者,学习的过程就是逐渐失去选择权力和学习动力的过程,就是学习生活自信心和生命成长动力逐渐丧失的过程,就是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日益消退的过程,就是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逐渐递减的过程。[3]当教师的课程实施和学生的学习生存成为一种斗争和煎熬,学习成为无尽义务的负担,学生因疲于应付各种学习压力而情绪枯竭、信心丧失,教学活动促进发展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生命才是教育的原点。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生命的质量?怎样才能使学生和自己的生命得到当下的增值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呢?作为一个怀有教育理念且有责任感的教师,应该努力实现学生生命的增值,让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学习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课程实施的45分钟都能够获得成长。课堂的精彩取决于它是否是教师、学生、课程资源的最佳结合,是否具有生命意识,是否包含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碰撞,是否是生命趋于完善的变化过程。对学生真正关爱,要从关爱学生的发展出发。
(二)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实现生命增值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需要回到育人;寻找高效课堂真谛,同样需要回到育人。回到教育的原点看教育、看高效课堂,最根本的是要走出升学教育与育人为本对立的思维模式。其实,真正育人的教育,不应该只有促进升学、保障升学的部分,应该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如果只看到“分数、人数和钱数”,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就会得不到保障,教育就是不健全的。“高效课堂”的本质不能只有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益,也不只追求分数的绝对提高,还应该追求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追求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追求学生的高效学习的心向和能力、自主发展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所以,高效课堂不能只有分数,也不仅仅是提高成绩的;还应该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关注全人教育的课堂。高效课堂不仅仅只表现为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还应该有节约性、生成性、建构性、大容量、快节奏、全员性等基本特征。节约性即师生课余预习、当堂完成、复习巩固,以少投入达到大效果,还要发展学习兴趣与个性特长;生成性即学生大面积完成预定学习任务,生成“学然后知不足”的积极情感;建构性即学生在教师组织与指导下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大容量即努力实现三维目标,师生、生生互动性强,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拓展性,学生收获大;快节奏即课堂结构紧凑合理、效率高,学生适度焦虑进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高;全员性即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实现全员互动,最终人人进步、全员达标。真正的高效应该从关注人的知识掌握效益转向掌握知识的人[4]———学生的成长,应该从教学走向教育,走向关爱人,走向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实现生命增值。
二、高效课堂实践的基本思路
高效课堂的美好图景大致为:课堂是社会交往的舞台,课堂是文化生活的沃土,课堂是生命活动的历程,课堂是精神生活的空间,学生学会思考、精神成人。[5]高效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际落实的顺序可以立体共存:首先是关爱生命,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学习情感”的“生成”,期待解决学生想学习的学习动机和责任情感问题;其次是方法的建构,通过学习方法,特别是认知策略的完善,期待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最后才是知识的自然达成,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初步习得和不断深化。由此改变单一的一维的实施顺序,这样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自然、自由、自主的活动,学习也才会逐步成为“学生在积极情感状态中追求自己成长目标的责任行为”。
1.关爱生命价值:高效追求的根基。
没有生命的存在,一切无从谈起。生命是一种客观的独立存在,却需要主观的理解与重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因此,教师应怀有对学生生命的敬畏,应改善学生的学习生存处境。教师应该扪心自问:我给学生生命尊严了吗?给学生生命活力施展的空间了吗?给学生个性张扬的机会了吗?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在自主、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舒展身心,自信地表现自我,成长壮大。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时要打通文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与隔膜,不断改善学生的教育生存和学习生活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浅层兴趣和长远动机,激励积极思维,促进多维互动,实施全人教育,努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6]。教师应努力使课堂成为生命张力和思维想象涌动的场所,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努力实现师生生命意义的共同飞跃,这才是建构高效课堂的教育“原点”和本初根基。
2.激励情感生成:高效实现的前提。
现实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课堂的外在形态,如气氛的热烈、教学重点的突出等,偏偏没有关注学习主体———学生———的内心感受。换句话说,很多教学只注重了课堂环节本身而没有注重环节所应赋予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教师很少意识到甚至根本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些什么,这是目前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管理者和不少教师的教育者却并非因为缺少设备而是担心影响管理秩序和怕耽搁学习时间而亲自关闭了学生的激情之门,扼杀了学生的求知动机。基本的学习兴趣、持久的成就动机和强烈的学习责任感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无味的教学;没有不含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策略的教学。”[7]高效课堂的每一节课都很有必要让学生激动一次,让更多的学生彼此羡慕一次,让学生充分展示一下自己,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之在高度的自信、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支配下投入到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积极学习之中,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协调,实现心灵对接、意见沟通、思维碰撞,使得学生能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3.关注方法建构:高效成功的关键。
学生认知观念的生成、完善和升华,应该成为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学生有探究、创新和获得新体验的自然本性,但是本性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注重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科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建构个性化的学习策略,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对于发挥学生本性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预防脆弱知识综合征[8],为了使学生收获质性知识,教师“为理解而教”,需要学生形成知识、技能目标之外的个性化的见解和看法,建构自己的学习策略。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若没有自己的见解,就没有与老师和同学思维上的碰撞,也就没有让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完善和升华的可能,更不会有对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感悟。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突出节约性、生成性、建构性、大容量、快节奏、全员性等操作性目标,关注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学习策略的建构,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归纳能力,通过每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努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哪怕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可贵的,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验证来自己的错误,逐渐完善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正确见解。如此循环往复,逐步造就学生强大的头脑,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提倡的“会学”的智慧人格。因为“学会”不是目的,“会学”才是教学目标的深层表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取探索更新知识的方法、手段和智慧,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这是构建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三、高效课堂的实践操作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应该从教育的高度重构课堂,重心和重点应该由关注知识掌握和分数高低,迁移为关注掌握知识的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的价值,即生命增值。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浮躁的物化的教师的教学目标、显性的知识达成和家长、教师、官员的个人利益实现,而是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而真实成长。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应该体现出“学生发展为本”的全人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基于学生体验”的内容组合,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从“灌输”转向“对话”的操作原则。构建高效课堂要解决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现实问题,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追求,让学生习得方法,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动力,奠定后续发展的内驱力和方法基础,实现综合性成长,而不是片面畸形发展。
(一)改善课堂的生态环境
课堂教学涉及宏观规划和微观操作,但首先要建设良好的课堂生态。
1.真正备好学生。
教师眼里真正有学生,才会真正为之准备。如果教师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学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与个体差异,一切从预设和课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备课和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学生关于当前学习知识点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这是高效的现实基础。
2.关怀学生。
教师应设身处地,不用自己的想法来替代教育金字塔底的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学习、个性张扬、尝试创新。学生课上一次次勇敢地举手一次次被漠视,奇思妙想被视为一文不值,将会极大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赋予课堂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新的课堂教学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9]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10]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及互动交流,参加实践活动或“模拟实践”,充分激发关于学习意义和作用的情感体验,读懂、理解当下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切身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作用和目的,就会逐步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学习就逐渐从枯燥无味转变为当下的责任和成长的义务,还可以成为学有所乐、乐在其中的活动。
3.注意课堂节奏。
缺乏等待、聆听、商讨和科学评价,形式主义的无效劳动充斥课堂,课堂效率将无从提高。所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要有思考等待和“第二等待时间”,让学生阅读、讨论、巩固练习,要有适当的时间和标准要求;要通过有效指导给“学习的主人”———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4.实施作业分层。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从而避免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高效的必要条件。
(二)转变教学范式
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对话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高效课堂。让学生习得方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可以奠定后续发展的内驱力和方法基础。
1.运用生成感悟,推进参与式教学。
传统教学强化认知,容易影响教育的综合实效。体验知识是现代课程的基本追求,练习中的运用(动手做题)、联系中的运用(学新用旧)、生活中的运用(解决问题)对于知识价值的实现有着崭新的意义和作用。学生运用知识、掌握技能、生成情感、获得意义,将知识内化为自我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知识经验,收获在学习过程中的新的体验感悟,是新课改所极力提倡和重视的。为了促进学生参与,教师在讲解时,可先提示一下关键之处,让大家分析、议论,然后引出正确答案。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讨论、模拟、演练开始,练基础、练方法、练思维,通过坚持定期总结、经验借鉴、错题归因、策略分析和改进固化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生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知识体验和应变能力。
2.着眼知识建构,促进结构教学。
在学生初步掌握教材要领的前提下,建立对话平台,以问题引发思维碰撞,通过工具性、艺术性、思想性、情感性等方面反复的探究,以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体系,使学生把星星点灯式的零散知识点,编结成网状的系统知识树,并由此建立创新思维,就会有新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感悟生成。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教给学生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更能够引导学生习得这些知识生成的具体途径和应用方法,不仅能够给学生知识的“金砖”,更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点金术”,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追求。
3.提倡学生互助,尝试合作学习。
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是教学低效的一大原因。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异质的互助学习小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互补的若干学习小组,发挥学优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提升策略:助力学生发展
1.监控策略。
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教育监控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为此,教学至少要突出三点:心理监控,即对学生的学习心向、认知基础、兴趣爱好、情感态度进行调控,以正面激励为主,充分激起兴趣激发动机;行为监控,即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课堂调控,即激励导向,以表扬和示范为主要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强老师的亲和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让学生自主内化,实现教书育人的高效。
2.引导策略。
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采用一系列有效的规则、方法和技能,建构自己的学习策略。第一,要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认知过程进行计划安排、主动认知和有效调节,以改善学习过程。第二,要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资源管理策略,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学习环境管理,提高学习资源管理水平,通过主动适应学习环境或调节外部环境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第三,引导学生建立认知策略,提高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的应用水平:灵活运用复述策略提高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熟悉性和记忆效果,对于简单学习通过重复可以提高掌握效果,对于复杂任务要先筛选出重要信息再进行重复,有效提高理解和记忆水平;善于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并进行深层加工,对于复杂任务的学习采用说大意、总结、类比、用自己的话做笔记、解释、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等精细加工策略;善于运用组织策略将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重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形成更大的知识框架体系;建构新意义,以减轻学习负担,将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学习内容、知识结构的纲要。“会学”、“会用”是高效课堂的深层追求。高效课堂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也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唤醒和智慧提升,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在积极情感状态中追求自己成长目标的责任行为”,引导学生生成终身学习所提倡的“会学”的智慧人格,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持续成长,最终实现生命增值。
作者:李嘉玮 朱景光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省临沂市第二十中学
[*本文系山东省十二五教育规划办课题“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农村初中个性优质课堂建设研究”(2010JG06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重构课堂[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55-65.
[2]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6):4-8.
[3]朱景光,龙丽.生命何以增值———学生课程权力的视角[J].教育参考,2015(4):30-35.
[4]朱景光,孙婷婷.高效课堂应关注学生什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2):88.
[5]柳延延.大学生活的任务:学会思考,精神成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1):121-126.
[6]叶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北京:教育研究,1997(9):3-8.
[7]刘建宇,高婷婷.我对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J].创新教育,2008(3):29-30.
[8]郝京华.脆弱知识综合征就在我们身边[N].中国教育报,2009-10-9.
篇4
首先,我们借课改之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其次,派出高三全体教师赴山东即墨28中、潍坊奎文实验初中学校、潍坊一中等校参加全国高效课堂交流协作网举办的实地培训,感受课改、认识课改、学习课改。我们还组织开展团队合作的拓展活动,让教师们体验团队的力量;开展教研组文化建设,用文化引领人、用文化激励人、用文化凝聚人;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我校教学工作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实现目标认同、观念转变。
观念转变了,参与课改的热情高了,此时教师最想得到的就是课改的实操培训。为此,我们分批派出70多名教师赴北京市及外省市课改先进学校去参观学习,在直接感受课改带来的震撼与喜悦的同时,思考课改的核心精髓,研究课改的模式与教学策略。我们还利用每周学习及假期的时间,开展专项系统性的课改培训及研讨活动,为教师顺利实施课改保驾护航。
经过实操培训,教师们感受到了我校的“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是以师友两人为学习互助组,采取“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互助共赢”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入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为其搭建的平台。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教学开放日,用班级文化建设巡展震撼人、凝聚人,用“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励人、鼓舞人。由于我校为全国高效课堂交流协作网的培训基地学校,所以在每年两次的开放日中,我校要接待来校参观、学习、培训的本市及各省市教师及领导近千人,师生们要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
学校还为课改骨干教师搭建锻炼自我的平台。我校多名初、高中教师被全国高效课堂交流协作网聘请为高效课堂培训教练员,他们多次赴外省市学校为那里的师生作“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培训及授课。学校还多次选派初、高中的师生参加全国高效课堂交流协作网主办的全国高效课堂初中、高中群英汇展课活动,并受到好评。我校的教师和干部还赴校外为兄弟学校的教师作“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系统培训;他们还在各类市、区会议上作经验发言,分享我们的喜悦与幸福。
我校的“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至今已实施两年多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校的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课改,教师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教研风气浓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高了,他们静下心来备学情,认真设计导学案。课改使备课组更加团结,年级组更加和谐,教师更加自信。
在实施“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过程中,教师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启发、引导、点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校的“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不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同时也为教师创建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篇5
在我国现在进行的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中仍然主要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它与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相适应,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很差,高效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学习情感也没有真正调动起来,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高效学习是建立在主动性和能动性基础上的学习行为,为此需要使教材中的新概念和新原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概念和原理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以诱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因此,要想使学生开展高效学习,使学习持久、深入,必须首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变阻器”这堂课的开始,我提出在市面上有很多可调控亮度的台灯是怎么制作的?宾馆或会议室的中央空调控温旋钮根据什么原理可以调控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习动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自主意识得到提高,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前的预习工作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开始与基础。刚开始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要从一些简单的开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教学要求,只有掌握了较好的预习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二、课堂实施策略
1.通过学习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其学习的过程及掌握情况是不同的。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能力的发展。
这里的策略并非狭义的学习策略,而是指为保证高效学习顺利进行所需的所有类型策略。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学”来进行;
(2)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在学完新知识之后,学生互助学习,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加深自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2.创造有利的环境和资源,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发展
营造“高效学习”的氛围。高效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体现主体自由的过程,这需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活动氛围;我们认为,第一,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维的关键因素是思考和解答问题,思考和解答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渴望与热情,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既能提升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第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它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大胆探索并勇于发现问题的勇气。第三,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是促使学生高效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有利条件。
三、课后反思策略
训练学生的元认知,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元认知是个体高效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国外几个有代表性的高效学习模型,如,现象学派麦考姆斯的高效学习模型、认知学派温内和巴特勒的高效学习模型、社会认知学派齐默曼的高效学习模型等,都把元认知作为高效学习的重要过程或成分。因此,培养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必须注意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呢?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常用自我提问的方式,就是结合物理学问题解决过程,提出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问题,不断地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有效的监控与调节。操作要点如下:
(1)在问题表征(审题)阶段,应引导学生反思以下问题: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关这个问题我知道些什么?这个问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应该怎样做?等等。
(2)在实施解题计划阶段,应多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由已知条件可以推出哪些结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运用到所学的哪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我应该选择何处为突破口?我能把这一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部分解决吗?
(3)在解题评价阶段,应引导学生反思以下问题:我的答案正确吗?我能否检验一下结果的正确与否?如果正确,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正确,毛病到底出在哪里?我能否克服这一毛病?还有其他方法吗?这些方法哪个最好?改变这一问题的条件或者问题角度,还会产生哪些问题?此题的解题方法是否可以用于解其他问题?等等。
实践证明,在解决物理学问题中进行上述问题的反思,就能促使学生利用自己确立的解题目标来监控自己的解题过程,利用解题中的反馈信息来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自我监控、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写课堂笔记或全章提纲,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实验等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对高效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过程把知识梳理得精细化。
篇6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
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
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二】我校申报的实验课题“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经荆州市教育局批准,被确立为荆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ZD20110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我谨代表课题组,将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各地对高效课堂研究由来以久,并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高度关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解放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检测反馈,减轻学生负担。这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各地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课堂操作,更多的是获得经验层面的成果,缺乏对高效课堂本质的系统描述,因而难免在研究中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难以将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初中展开,研究成果多指向高中、初中课堂,小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开展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校几年前就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高效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各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探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性智慧,如李萍老师执教的《用连乘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王萍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计算公式的再探讨,陈鹏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问题交流中获得分数本质的理解,等等。这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㈠生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虽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很不完善,但他们身上包含着人类千万年进化所积淀的优秀基因,具备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潜能。学生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学生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必然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求知欲望的膨胀,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
㈡自主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人”,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自主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三、课题研究内容:
㈠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立足“高效”,抓住“构建”,开发五种策略、建立三种机制,作为本实验的具体研究内容。
1、五种策略
⑴先学后教策略:先学是一种策略,其本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先学的方式可以是研究例题、阅读资料、动手操作、提出疑问、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等。像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让学生联系生活识字,作文教学中的“先说后写、先写后评”,数学发现规律教学中的“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学生尝试等都是“先学”。在“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交流、点拨、拓展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后教”。 “后教”不是由老师包办,更不等于老师独自讲解,而是以一种符合学生学情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⑵问题导学策略: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纳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学即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并把这种思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学环节,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⑶综合性学习策略: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为基础,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参与活动,比如阅读、表达、演示、操作等,既动脑,又动手,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充分发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与巩固,并在运用中进行拓展。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⑷生生互动策略:课堂中生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强有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倾听、相互表述、相互质疑、相互评价等。
⑸当堂训练策略:美国缅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后马上应用的效率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率最高的,达到90%。当堂训练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它是对学生遗忘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运用,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状况的检测和评估,是新的问题的生长点,是重要的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设计训练、指导训练以及训练点评是实验进程中教师要重点探索的领域。
2、三种机制
⑴学案导学机制: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那么,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用学案导学就成了十分关键的环节。本实验将学案导学作为一个重要机制,引导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合理进行检测评估,并开展备课组集体设计导学案、师生共同设计导学案等活动,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
⑵课内调节机制:学习活动不是盲目的,是有预设的活动。但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实的学习活动必然对课前预设提出挑战,甚至“颠覆”。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问题对教学预案进行调整或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课内调节机制重在研究调节活动的产生、时机、方式、效果等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和有效性。
⑶课后反思机制:高效课堂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课例的积累,需要老师不断的反思和感悟,因此,本实验将着力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㈡课题研究的目标:
经过五年研究,达到如下实验目标:
1、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品质得到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基本形成。
2、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彻底打破,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有合作交流、有质疑探索、有当堂训练、有实践拓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设计从方便教师教转向利于学生学。围绕以目标为激励、以问题为导向、以差异为资源、以互动为途径、以训练为拓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备课方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因此发生改变。
4、探索并建构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式,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英语单词学习教学模式等。
5、归纳整理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和理解。
㈢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学生课堂学习面貌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学习,乐于表现。
2、探讨实现小学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3、积累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课例和学案。
4、形成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实验报告、案例集、论文集。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㈠研究思路: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实践探索、边修改完善、边积累整理。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进行分散研究,积累研究课例。各年级骨干教师集中整理课例,形成高效课堂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模式。
㈡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实验研究需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生本教育、尝试教学、自主学习等教育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学习借鉴各地各学段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2、行动研究法:高效课堂建构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研究,甚至是将已有的模式、经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验证性研究。因此。需要每位教师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课型,围绕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进行尝试实践,积累大量的课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3、案例分析法:根据某一课型高效课堂建构的思路进行“磨课”,打造典型课例,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某一课例教学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观摩等进行个案对比,分析研究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提炼具有共性的特征,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
4、叙事研究法:组织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叙事交流,讲述高效课堂研究的故事,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感悟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
㈢实施步骤: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实验启动阶段
1、学习:①组织学习高效课堂建构实验方案;
②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生本教育、尝试学习等相关理论;
2、组建团队:教师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研究的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3、交流:①交流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学习体会、学习效果等。
②交流子课题研究方案。
4、组织实验前测。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XX年6月实验实施阶段
1、高效课堂基本模型建构阶段
①研究各学科导学案的基本模型
②研究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型
2、高效课堂模型深入研究阶段
①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有效对话的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设计研究
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变式研究
3、高效课堂评价研究阶段:
①导学案的评价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的评价研究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17年6月 实验结题阶段
1、整理实验成果,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2、进行实验验证。
3、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4、成果交流、观摩等。
5、发现问题,初步确定下一轮研究的思路。
五、已有条件和保障措施:
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均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课题组成员为课题开展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咨询等工作,为本课题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邀请荆州市教科院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对阶段性研究情况组织考评,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科学性、有效性。
篇7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只有学好语文,才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此,初中阶段作为学好语文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教师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和空间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使得学生们不仅是在学习方面而是在思想、品格等多方面获得最大的收获。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语文高效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1.1以学生为主体,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态度都是敬而远之,这对于教学来说是相当不利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促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要想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做到对每一位学生都保持极大的耐心、随时保持微笑、亲切地为学生讲解,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另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随时了解学生们是否能够跟上自己讲课的速度、进度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自我思考、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带给学生们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还能增强他们面对问题的自信心,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总而言之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1.2巧妙引导学生
学生们对于上课往往都抱有拒绝的态度,对课堂感到厌倦,这是由于老师在讲课时通常都是将知识不加修饰地传达给学生,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一堂课开始的时候就采取此种方式就更加难以将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找回来。为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是的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开始,比如通过相关的小故事、笑话或者图片小视频等来开始一堂语文课,这样就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们找回学习状态,认识到自己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整堂课变得高效。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费尽心思、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创造出一个好的开头对于整堂课来说是值得的,因为这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1.3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方式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学习效果,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学生明明很努力学习成绩却难以提高,有些学生看起来学习相当轻松却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看起来好像汗水和成果不成比例,这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能否使课堂达到高效关键看学生们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能够举一反三,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学会找到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课前预习、课上集中、课下复习,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老师要努力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学习方式也要随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只讲授课本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做练习,但是不要忘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将课本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并且教会学生们观察生活,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感悟。再者,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情境,刺激学生们的感官,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容易记住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1.4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了,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们从视觉上获得感性的认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生动形象的课堂环境,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的认识和共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节省课堂时间,省去书写板书的时间,突出教学重点,使得学生恩对要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J识,并且可以反复回顾所学内容,从而达到学生充分吸收知识的效果。
1.5增强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知识也包括情感教育,语文本身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包含丰富的感情,老师可以通过审美教育使得学生发现语文的美、爱上语文,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去学习语文,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小结
总之,顺应时代要求,构建初中语文高校教学模式,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大挑战。采取相应的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老师们要足够重视,以上述所述为参考,努力将课堂打造成高效教学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彭淑娴.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构建[J].课外语文(下),2015(3):85.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72―01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有高低之分。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无非是基础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专心听讲等。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英语学习的策略以及方法。下面笔者就谈谈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与目标
动机与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才能长期保持学习的热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但目前所存在的状况是大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从而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为此,只有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动机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必须拥有顽强的毅力,才能有坚定的战胜困难的决心,最终坚持到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心理循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正确的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基础。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所以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借助参考书,字典,生词表去认真阅读对话或短文,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点,为第二天的听课做准备。当然教师在布置预习时也要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且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
2. 专心听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这是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方法。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英语学的好的同学更应该专心地听同学发言,因为同学发言时他可以跟着同学的思路走,跟着同学思考的同时就会弥补自己的不足。
3. 会做笔记。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课堂上听是主体,所以原则上要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笔记,不要只顾做笔记而忘了听课。
4. 积极发言。教师的提问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地方,所以要做到快速思考,积极发言。而且要努力克服害羞、怕出错、不敢张口的心理障碍。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将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
5. 加强复习与朗读。复习是克服遗忘最有效的方法。许多学生通常是不复习就直接做题,这样做会导致英语学习效果不佳。而正确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自习课先将课文和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记忆,然后通过习题操练,从而检验自己的复习和听课效果。而且做到每天坚持大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读得越多,读得越好,就越能体会句子文章的内涵。
三、善于积累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一定词汇量的积累, 想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是不可行的。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有意多背单词,多记习惯搭配、习语、句型和课文。在日常阅读时, 准备一个小的词汇积累本随身携带并进行反复记忆, 采用联想记忆法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只有达到一定的积累才能自如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四、勤于阅读
阅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而随着中考英语试卷中阅读比例的增大,学生每天都应有一定量的阅读,另外英语阅读更是英语学习者获得新知识的必要途径,也是巩固已有英语知识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其它英语语言技能的基础。阅读时可以将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文章可以是课内短文也可以是课外读物。
五、记英语周记
学习英语离不开写作,从考生参加中考、高考的反馈信息来看,书面表达得分偏低,足以证明学生未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写”的要求,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多读多写,其中写周记就是培养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六、记忆单词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有知识的获取,还有思维能力的培养、眼界的开阔、智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这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从总体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仍旧处在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的阶段,教师仍旧是课堂的主要角色。大多数教师习惯了单向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逐渐降低。同时,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提升,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学习心态,最终形成敷衍学习的消极态度。另外,长期的传统式教学,使得学生对教师怀有敬畏心理,不敢或者不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长此以往,教学课堂就变得压抑,使得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效课堂概述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目标和任务。也就是说,尽量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有效的知识,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评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高效的要求,主要依据是判断其是否实现了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最大化。例如,本课堂教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并帮助学生提升了理解深度,则可认定为本课堂实现了高效率的教学。但是教学本身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因此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有速度,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整个教学课堂是节奏紧凑,又前后连贯的。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
三、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改进课程导入方式
课程导入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开始的前提,所以改进课程导入方式,通过生动、新奇的课程导入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提高整个教学效率来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新鲜有趣的课程导入方式,更能够促进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的形成。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设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其次,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新课的引入。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桂林山水》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美景,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地了解课文,并有身处其境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正式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积极性,学习过程也能更加轻松有趣。
(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高度的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比较严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的参与度也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有足够的兴趣和注意力,做到这一点,即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材为主,教师通过讲解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但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又很有限,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也有限,导致课堂效率难以得到提升。教学方法的改善,可通过借助电子设备、适当增加课外教学等方式实现。同时,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需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结合。例如在学习《童年的发现》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植物,或亲近大自然,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其中的问题或日常不曾注意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作者的心情,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学方法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意识。
(四)延伸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具有奠定语文基础和形成语文功底的重要作用,所以只有简单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适当进行课本的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获取面,是高效教学实现长远发展的推动力。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习惯,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快速理解课文主旨和相关要点,进而高效地完成课程任务。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日常写作中拥有丰富的素材和语感,进而促进语文成绩的提升。
(五)引入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教学方式新颖,教学效率较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加之小学生大多喜欢展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所以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对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的改编,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表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能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这种表演方式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正式表演之前,要组织学生对其中的情节或故事内容进行探讨和商议,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已学到的知识,还能了解到许多课外知识。
四、结语
小学语文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改进课程导入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善教学方法、延伸课外阅读以及引入情境教学等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另外,还可通过小组学习、趣味教学等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效率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切忌急功近利,提升教学质量才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叶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
篇10
>> 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探究 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途径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尝试研究 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 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试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探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 浅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内容进行论述。【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究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一直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是对小学语文课堂不断优化达到最佳效果的一个过程。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效果达到高效、达到最佳?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只有构建一个师生和谐融洽、学习轻松宽域、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轻松、开心、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才可以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只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偏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比较注重考试的成绩,任然忽视了学生基本技能、方法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很少有教师长时间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适当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课堂上不注重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只是为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3、学习缺乏足够兴趣
由于各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掌握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加上小学生一般都比较贪玩,课后很少会主动花时间去复习,慢慢导致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很难,认为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兴趣,慢慢越来越不喜欢甚至厌倦小学语文的学习。
4、学习缺乏积极主动
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课后都是布置一些非开放性作业,而作业的难度数量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使学生习惯了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完全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动机。
5、课堂气氛不够和谐
在教师师和家长眼中学生永远是一个孩子,尤其在小学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教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而是采用领导的形式、命令的口气去对待学生。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平等地位,使学生不敢大胆直言自己的想法,阻碍了学生积极提问、认真思考、勇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分析学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了解个体间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差异,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倾向,了解学生与教师和学生与语文课堂的关系,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这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2、研读课标,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探究性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欲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
3、认真备课,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学生的学习思路是否清晰,学习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清晰的教学思路就会将语文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思维也会非常清晰,可见,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备课,钻研、吃透教材,捕捉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形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的“诱导”就是指的教学思路。
4、深化改革,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批改学生订正的教学方法,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枯燥无味、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打造具有趣味性、主动性、积极性、探究性的新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广阔的参与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注入了活力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探究性学习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5、因材施教,保持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