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分析的运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分析的运用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财务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财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

财务分析;企业决策;企业管理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实现业绩考核和业绩评价的重要方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出台解决办法予以解决,从而帮助企业的决策层对企业发展做出规划和决策,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财务分析报告是对企业经营成果和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分析的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性,财务分析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业务的了解程度不足,又没有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使得财务分析工作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财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敏感性来评价财务活动的合理性,企业决策层可以根据分析报告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仅仅对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加工和计算,对数据的深入分析程度不够,也不能实现对财务、销售、采购等部门信息的有效融合,造成了财务分析活动的系统性较差。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相对落后

在企业经营领域逐步多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活动也日益变的细化,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决策和管理的需要。比如使用传统的杜邦分析法对企业的资产利润率进行计算,由于净利润中的非经常性损益并不是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因此不能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进行反应。其次,财务分析人员对用户的层次性认识不足,往往忽视了企业各部门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财务分析工作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要点

(一)健全财务分析制度

企业应不断健全财务分析制度和工作流程,使财务分析人员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活动中,为企业的财务分析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得财务分析活动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加强财务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之间的联系,必须加强企业的制度和流程建设,从而增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能帮助企业规避运营风险,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了解分析数据需求

不同的分析报告使用者对数据需求的质量和目的有所不同,因此只有充分了解用户对数据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例如,提供给企业决策层的报告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并在关键性问题方面使用数据予以支持。而提供给普通大众的分析报告则应该简单易懂,使普通大众能够一目了然,并保证披露事项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倘若是同时提供给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则应把握分析报告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此外,财务分析报告编撰者应在撰写之前与使用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和框架,从而形成一份高质量的分析报告,达到财务分析的真正目的。

(三)更新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人员应理顺财务分析的思路,并使财务分析报告保持完整性。财务分析报告不但应当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且要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达到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作用。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如果企业存在重要事件,例如企业合并或改变经营内容等,财务分析人员应将变更数据进行调整,使企财务报告的数据具有一定可比性。财务分析人员应熟练掌握差额、因素、指标等多种分析方法,并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充分展现财务分析对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力。财务分析人员应采用重要性和全面性并重的原则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报告,应在注重全面性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重要指标进行揭示。此外,财务分析人员应全面了解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以此判断企业所处的经济形势和所处的市场位置,从而对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财务分析报告撰写者应保持一定的谨慎性,对财务分析报告中的每个字眼进行仔细斟酌,以免对报告的使用者造成误导。财务分析报告在仔细检查之后,如果行文流畅并且语句通顺精炼,又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则可以供使用者传阅和使用。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日渐凸显。我国财务分析存在对财务分析认识不足、财务分析方法落后等问题,财务部门应在了解分析数据需求、更新财务分析方法等方面努力,逐步健全财务分析管理体系,使财务分析对企业决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李焕.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6(12).

[2]毛婧.财务分析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2013(04).

[3]董建红.浅谈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2011(18).

篇2

【关键词】财务分析;家电零售企业;苏宁电器;实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分析日益重要。通过财务分析反映的各项数据,可以客观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等,以减少其财务决策的不确定性。作为家电零售行业也不例外,由于其具有以现金交易为主的特点,因此财务分析对管理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总体运行情况,特别是企业资金链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已完成的财务活动指标总体情况与标准财务指标是否产生差异,并通过对指标差异产生原因的进一步分析,可以明确责任,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来分析2009年至2011年苏宁电器各项主要资产变化情况和现金流量结构变化及原因

苏宁电器2009年至2011年各项主要资产变化情况表

(一)确定分析对象

分析对象是2010年和2011年相关数据作为实际指标,选定2009年数据作为比较标准。即将2010年和2011年实际数据与2009年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差异大小、方向,并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在分析现金流量结构变化情况是,应分为收入项目和支出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法在具体运用时需要利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将2009年至2011年实际数据清晰地列举出来,然后计算出差异大小、方向。

(二)主要资产变化情况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9年至2011年苏宁电器资产和负债总额都在不断增加,2009年至2010年增加幅度较小,资产总额从35,839,832,000元增加到43,907,382,000元,增长幅度为22.51%,说明苏宁电器2010年资产在增长,其中,流动资产从2009年的30,196,264,000元增加到2010年的34,475,586,000元,增加了4,279,322,000元,增长幅度为14.17%。

由于2010年到2011年资产和负债都有显著增加,因此,需要重点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苏宁公司的资产总额从2010年的43,907,382,000元增加到2011年的59,786,473,000元,即增加了15,879,091,000元,变动比率为36.16%。说明该公司2011年度资产规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进一步分析可发现:

2011年苏宁的流动资产较上年增加8,949,749,000,增长幅度为25.96%,其中,货币资金和存货的变动额占流动资产总变动额的比例分别为37.86%和44.16%。在苏宁电器2011年报中提到,存货变化的主要原因:公司针对传统元旦、春节销售旺季,积极开展备货工作,且公司连锁店规模增长较快以及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由此带来期末存货较期初提升41.72%。总的来说,这三年苏宁电器流动资产的增加未发现异常。

三、运用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来评价苏宁电器2009年至2011年财务状况(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主要依据)

(一)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2009年年末流动比率1.4574;2010年年末流动比率1.4051;2011年年末流动比率1.2185。分析可知,苏宁电器2009年至2011年流动比率处于下降趋势,而且远远低于国际标准200%,从债权人的角度看,债务的保障程度下降了。从经营者的角度看,短期偿债能力下降了,其财务风险提高了,企业筹集到资金的难度提高了。

2、资产负债率。2009年年末资产负债率58.35%;2010年年末资产负债率57.07%;2011年年末资产负债率61.74%。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是先降后升的趋势,到2011年达到61.57%,表明公司负债在上升,并且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国际公认范围边缘徘徊,2011年还超出了国际公认水准,公司财务风险在增加,长期负债能力较差。

(二)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2009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55.06;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104.03;20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63.73。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度下降,说明企业的营运资金过多的停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也可以通过这个看出企业信用程度。

(三)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净利率。2009年销售净利率5.13%;2010年销售净利率5.44%;2011年销售净利率5.20%。从数据中可以简单看出,苏宁电器最近三年销售净利率相对比较稳定,变化幅度很小,这说明苏宁电器销售稳定,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根据以上分析,苏宁电器由于近年来的持续高速扩张,使得其规模不断增大,资产逐年增加,同时市场占有率与销售量也随之大幅提高,苏宁电器总体的财务状况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四、研究结论

作为家电零售企业,其最大的特点是现金交易突出,这一特点在现金流量表就可以明显看出来,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的运用例证,充分说明对一个家电零售企业来说,进行财务分析时将这三种分析方法结合运用是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质量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分析中指标的审视、数字内涵的深入了解均是分析质量的无限空间。通过分析,也使我们认识到,财务分析指标的简单运用并不能够达到分析的目的,有效的分析最终必然是综合知识、综和信息收集、综合思考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侯志才.浅谈财务报表分析方法[J].财会通讯,2012(35).

[3]孙福明.财务报表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指标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141-02

一、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

作为现代企业对外提供的三大会计报表之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设计基础是现金,其最终得出的现金净流量实际上是资产负债表中本年现金的变动额,因此,其构成内容可以比较前后两期的资产负债表而确定。即企业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等于报告期期末现金存量与期初现金存量的差额。而反映到资产负债表的某一特定时刻,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如果将企业的全部资产分为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那么在报告期的期初和期末会有:

期初现金+期初非现金资产=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

(1)

期末现金+期末非现金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

(2)

通过(2)-(1)可得下式:

期末现金-期初现金=(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负债-期初负债)-(期末非现金资产-期初非现金资产)(3)

在式(3)中,右边第一项(期末所有者权益一期初所有者权益)主要通过筹资活动(包括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及分配股利、回收企业发行在外股权等)予以详细列报。如为正值,表示所有者权益增加,形成企业资金来源,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增加。

右边第二项(期末负债一期初负债)的变动主要通过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予以详细列报。如为负值,则表明企业资金减少,企业用现金偿还负债(包括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从形成现金运用;如果变动额为正数,则表明企业对外募集债务资金或运用商业信用等,形成现金来源。

右边第三项(期末非现金资产-期初非现金资产)的变动主要通过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予以详细列报。如为正值时,则表明企业加大了非现金资产的投资,形成现金的运用,引起现金的减少。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主要表现在企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或长期投资等增加;如为负值,则表明企业发生了诸如收回长期投资、处置固定资产等业务,非现金资产减少,形成现金的来源。

可见,式(3)中左边表明企业报告期内企业现金资产的变动情况,而左边三项则可以分别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得以详细列报。也即现金流量表是将本期现金流量的变动额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予以详细列式,反映企业现金的来源及运用,进而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更加严密、完整的会计报表体系。

二、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运用及财务分析

现代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及战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利用现金流量信息来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和财务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目前,对于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和比率分析等方面。但现有的分析方法和力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缺乏包含现金流量表信息的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以及企业战略分析。对此,笔者认为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模式应包括三个阶段:现金流量表的常规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综合分析―现金流量表的战略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常规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常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某一时期或某一方面的现金流量表信息分析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及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状况,例如,通过分析现金负债比率发现企业在资金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就目前而言,现金流量表的常规分析主要包括: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流动性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支付能力分析、获取现金能力分析及盈利质量分析。有关现金流量表的常规分析在一般财务管理教材中都有涉及,相关的财务指标对于财务工作者也已司空见惯,在此不再赘述,而将重点放在现金流量表的综合分析以及战略分析阶段。

(二)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

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建立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财务指标,结合定性分析结论,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中一般只重视定量分析指标,而对定性分析指标以及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关注度不够,从而造成财务分析结论有失偏颇,甚至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而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克服这些缺陷,不仅引入了企业文化、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定性成分,还充分结合了以现金流量表数据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指标,这样可以全面反应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而获取对企业决策有用的信息。此外,笔者认为,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会计项目与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的会计项目既不必互相排斥,也不能互相代替,这两种信息应当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仅仅依靠一种原则下产生的信息来分析企业的现实状况,得出的结论往往不是过于主观,就是不够全面。只有坚持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才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和报表使用者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

在前述指导思想的引导下,报表分析者应当建立相应的现金流量表信息综合分析指标体系。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综合分析体系下,尽管各种财务比率的综合分析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但由于受到报表使用者获取财务信息的局限性等客观原因,财务比率的综合分析仍然是这一综合分析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需要做的就是针对传统财务比率分析的缺点,对相关财务指标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使之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信息。此外,在进行现金流量表综合分析过程中,还需重视充分利用表外信息进行相关定性分析,例如企业的信誉、筹资环境等。尽管对于外部分析人来说,表外信息较难获取,定性分析不能强求,但仍然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获得的资料对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进行补充说明。例如,企业在对其流动性进行分析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还应当结合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比率及经营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比率,同时还要从定性方面考虑企业的信誉及筹资环境,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等都会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综合评价企业的流动性情况。

(三)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战略分析

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常规分析和综合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后,进而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信息进行分析,也即侧重于企业短期的战术层面的分析。然而现代企业的运营是建立在长远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如何从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中提取有关企业战略决策的信息至关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企业战略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现金长期缺乏的企业不但无法实现其战略目标最终还逃脱不了破产的噩运,而现金流量表更能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相关的财务信息,因此,用基于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战略分析会更为稳健。

一般而言,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战略分析的目的在于明确影响企业战略实施的资金管理问题,以便做出正确的预防和改进措施。其实施主体可以由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组成,也可以由外部信息使用者组成,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将运用企业现金流量相关信息进行的战略分析可以分为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其中,内部分析由于其实施主体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取企业公布和非公布的企业现金流量信息,其评价分析效果较为理想;而外部分析限于信息获取的渠道较窄,有些信息甚至无法获得,如有关企业成本、投资等战略选择的详细信息,因此,评价分析的结果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战略问题尽管是建立在常规分析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但其本质上与以上两种分析有着显著的区别,战略分析必须建立的基础是企业的长期目标,而不是年度目标。其实施结果也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现。因此,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战略分析应当立足于战略的长期性,发现企业的战略问题所在,获取准确的分析评价信息。

综上所述,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常规分析、综合分析和战略分析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进行挖掘,但是这三种分析视角从内容上又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其中,在现金流量表的常规分析和综合分析中,我们仅通过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信息分析了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信息,侧重于企业短期的战术层面的分析。而要从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角度对企业的战略问题进行分析,由于获得现金流量信息的途径有限,只能利用有限的企业公布信息来对企业战略问题进行外部分析,而在企业的各种战略中比较直接同现金流量相关的战略是企业的发展总战略及企业的财务战略。

三、结论

现金及现金流量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息息相关,尤其在市场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现金及现金流量的重要性更为显著。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者还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来说,现金流量表的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把现金流量表分析建立在常规分析―综合分析―战略分析模式之上,充分发挥现金流量信息分析在财务分析中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探索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 韩肃.现金流量表与企业财务状况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篇4

关键词 模块化设计 财务分析 EXCEL 杜邦分析模型

模块化设计在财务分析中指将财务报表的某些要素经过数据加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子模块,然后将这个子模块作为通用性的模块与其他要素进行多种组合,构成新的模块,从而满足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财务分析需求。在实践中,根据财务分析的目标及所需的过程,可将其分为基础数据、指标数据、模块参数等三种。其中,基础数据来源于原始的财务报表科目数据;指标数据即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出的指标,如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等;模块参数主要是指数据调用时所需的数据比如需分析的年度。单独模块的变更,在其没有被调用时,对其他的模块不产生影响;当模块被调用时,根据调用模块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结果,从而灵活地满足财务分析的需求,并减少大量的人为数据变更与数据错误。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财务分析的设计,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动态的数据查询或取数加以关注。数据之间动态链接的结合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的繁简程度。在所需分析数据庞杂的时候,科学的链接设计可以减少数据冗余,节约运行时间。

下面以传统的杜邦分析模型为例,对模块化设计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进行一个初步而简单的说明。

传统的杜邦分析模型为: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在运用杜邦模型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不能仅仅计算一个期间的数据,而是需要降两个或多个期间的数据进行对比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例如,在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其指标进行分析时,通常需要一个可对比期间的相同指标。由于可能涉及的可对比期间较多,需要做出多种对比方案,若未对指标进行模块化设计处理,往往会导致大量的重复工作,并且由此引发的大量数据修改核对工作更容易出现失误或瑕疵,导致分析偏差。尤其在对指标变动要求分析到单个会计科目时,由于涉及整个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科目,往往一个期间或数据的变动就会引起整个分析过程的混乱。

假定我们采用杜邦分析模型对某公司2010年至2014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并对类似经营情况下的两个年度进行比较,以便分析出对权益净利率的较大的影响因素。根据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可以分以下三步进行编制:

第一步,打开EXCEL并将当前表页命名为“基础表”,用以对各年度的报表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将财务报表中的各相同科目下的数据作为计算分析的基础数据按照年度进行排列(图1)。此表作为财务分析数据的初始来源,一般在格式设计完成后不能随意变动,以免与后边指标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或公式发生混乱。

第二步,在相同的EXCEL工作簿下新建一张表页,并将其命名为“指标表”,用以单独存放由基础表计算出来的各项财务指标。在进行杜邦分析时,在基础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财务指标计算公式及EXCEL公式或函数计算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资产净利率及权益净利率等一系列相关指标,并将其按照期间与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归类并排列,建立如下的数据表(图2)。

第三步,新建一张表页并命名为“分析表”,在表中建立所需的杜邦分析模型(图3)。根据上述假定的要求,每个指标需反映两个年度的数字。拟分析期间反映在C1单元格,拟对比的基期年度反映在C2单元格。除了C1、C2单元格及指标名称外,其他的年度或数据均用公式或函数调用指标表中的各项指标。

此处可采用EXCEL中的INDEX与MATCH函数。其中,INDEX函数主要是

返回指定位置中的内容,其格式为INDEX(array,row_num,column_num)。MATCH函数主要是返回指定内容所在的位置,其格式为MATCH(lookup_value,lookup_array,match_type)。二者经过公式的嵌套集合,可以从指标表中灵活地调用出分析表中所需的数据。

据此,以销售净利率这一指标为例,在所需的数据结果显示单元格A16中输入如下公式以取得拟分析年度的指标数据:“=INDEX(指标表!B2:F6,MATCH(分析表!C1,指标表!A2:A6,0),MATCH(分析表!A14,指标表!B1:F1,0))”;在单元格B16中输入以下公式以反映其对比的基期年度的指标数据:“=INDEX(指标表!B2:F6,MATCH(分析表!C2,指标表!A2:A6,0),MATCH(分析表!A14,指标表!B1:F1,0))”,在单元格C16中输入公式“=A16-B16”以反映前述两个指标的差异。资产周转率等其他指标可依此同理设置。

设置完毕后,若发现2013年度与2011年度的经营环境等基本类似,但权益净利率变化较大,需对此两年的财务状况进行杜邦分析,则在C1单元格输入“2013”年度,在C2单元格输入“2011”年度,所得结果显示如下表(表4)。初步分析可知,2013年权益净利率较2011年下降了18.48%,主要由资产净利率减少引起。而进一步分析资产净利率的减少,主要由销售净利率的降低所引起。从而,逐步地对主要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找出变动原因。

为了进一步提高输入效率及操作的友好性,可对输入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采用下拉菜单式选择输入。

通过上述的操作,在对财务报表进行杜邦分析时,建立了“基础表”、“指标表”及“分析表”三个模块。指标表调用基础表中的数据,分析表调用指标表中的数据。当对数据进行变更或更正时,只需要对基础表中的数据进行修改即可实现多个表中的相关数据的更改。同时,当在分析时发现相同或类似环境或情况下经营状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可快速对跨期间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以便查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可发现,此种方法经过扩展变更,将年度变更为企业名称,可以方便地对多个不同企业的报表进行方便准确的杜邦分析,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由此,一个简单方便而又准确的杜邦分析模型设计完成。

(作者单位为浙江利勃海尔中车交通系统有限公司)

篇5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

    这一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亦即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然而在流动资产中往往有些项目在实际情况下不能很快转变为现金。从会计处理来看,某些挪借的公款或呆帐、坏帐是通过其应收款、长期应收帐款等科目反映的。从稳健原则出发,应当在计算流动比率指标时予扣除或根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扣除。另外,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中最好应加上将有可能发生的可以预计的或有负债,如产品质量保证金、应收票据贴现、诉讼赔偿金等。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可以在当前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认为这一指标越高,债权人的债务风险越小。就速动资产,在国内外会计实务中,有两种计算方法。

    (1)一般计算方法(减法)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一存货

    财政部93年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就是以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的。

    (2)保守的计算方法(加法)

    速动资产=货币资金十短期可上市证券十应收账款净值(含应收票据)

    美国多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其中,货币资金不合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指定用途的银行存款;应收帐项则要扣除长期应收款。上述两种计算方法,使速动资产计算结果有时会差别很大。因为保守的速动资产扣除了数额较大的预付帐款和其他流动资产。就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所列项目来看,这些其他流动资产包括其他货币资金,长期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不能用于交付的偿债基金,技改基金等,这些项目的会计数字,在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又难于随时变现以偿还债务。因此,衡量企业即时偿付能力更为稳健的指标是现金比率,它等于现金及存款再加现金当量与流动负债之比。其中现金当量为预期三个月内可收回的债券,股票投资,这个指标在分析企业财务困难,面临破产清算时尤其有用。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公式: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举债经营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对于不同产业,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标准,如农业不依靠贷款举债投入,因此这一指标通常在20%左右,工业等第二产业一般在40一60%之间,而第三产业则相对较活。我国资产负债率较高有着体制上的原因,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没有破产风险,企业留利、折旧基金统一上交财政,而证券市场的不发达又使得企业外部资本性投资少。企业要发展,只有依靠借债。作为企业债权人,希望该指标越低越好;作为投资者,只要企业资产报酬率大于负债成本率,负债多一点也无妨;经营者则希望有一个合理比率,因为过高会影响企业融资信誉,过低则影响企业生产扩展。在具体分析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少数股东权益。将一个非百分之百拥有股权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以后,必然要加上一个少数股权的帐户来反映子公司中占少数股权的其他股东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少数股东权益通常列在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之前。在西方国家,有些企业在计算债务比率时不包括少数股权,理由是少数股权并不是将来要偿还的债务。而另一些企业将少数股权包括在债务总额中用于计算债务比串,理由是少数股权也是企业的外部筹资,是企业使用的全部资本的一部分。由于少数股权使企业(对母公司的所有者来讲)虚增了一块资产,为使分子分母所反映的内容相对应,则必须要把少数殷权包含在负债中。

2.可赎回优先股。是指由股份公司发行的,可以在需要时以一定价格赎回的优先股。它可以增加企业资金运用余地,减少因市场利宰升降而造成的风险,缓解企业筹建时资金紧张状况。这类优先股与普通股及一般意义上的优先股有所区别,最好应列在负债项目中计算。

三、企业资产营运效率分析中的运用

l,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净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该指标是指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次数。目前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周转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增长过快。在具体计算该指标时,分子赊销净额应为销售总额减去销售退货损失,分母应收帐款余额采用总价法核算时包括销售折扣,折让和坏帐准备。另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应收票据不包括在应收帐款余额中,原因是应收票据事先规定付款期限。但事实上应收票据也是由赊销产生,计算应收帐款余额时如不包括进去,会使相当一部分债权失去有效的风险管理。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应收帐款余额用简均法,对于季节性经营单位不一定合理,年末如为淡季,该比率也有可能较高,但并不能因此说明企业效益好。因此,分母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应采用年内平均法计算。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该指标反映在一个会计期间存货周转次数,一般越高越好。存货包括产、供、销三个方面的库存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西方存货周转率指标是指商品存货周转率,即产品销售成本与平均商品存货之比。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与销售成本相对应的应是商品存货,存货上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商品存货上。对于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统一采用成本法,未采用比较稳健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这就忽略了成本高出市价的情况,如长期积压的滞销、变质和破损货物。因此,应建立“存货跃价准备”和“商品削价准备”科目,准确计算企业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消除通货膨胀对存货计价影响,调整存货帐面价值使企业存货接近现价。

3.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i赊销净额/平均固定资产余额

该指标越大,表示固定资产周转效率越高。由于企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在2/3以上,对这个指标的计算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固定资产的核算关键表现在折旧方法的选取上,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普遍过长,折旧率偏低,企业折旧基金较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增加,《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改变了单一的平均年限的折[日计算方法,规定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内的四种折旧方法,使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有了一定的资金来源。

四、获利能力分析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营业收入确认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但由于“三角债”等原因使企业不能按时收回货款,导致利润虚盈,超前分配和无力垫税。参照西方财务会计做法,在完善相应监督机制前提下,应允许企业合理延缓某些营业收入的确认,推迟纳税时间或按一定比例合理确认收入。另外,企业的投资损益和营业外收支也是确认利润的关键。企业进行短期投资,购买各种有价证券,由于股市干变万化,若按购入成本计价,反映不出投资损益,因此应采用购入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对于企业长期投资,如果拥有实际控制权,则按“权益法”计算投资收益。当被投资企业出现亏损,应提取投资亏损准备金,相应减少长期投资金额。分析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净资产×loo%

该指标实际反映企业所有者拥有资产实现收益的能力。企业净资产的主体是投资者,他们最关心企业净利润。企业债务利息作为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涉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投资者通过股东大会影响经营决策者,使之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以期取得最佳的收益。因此,净资产收益指标集中体现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

2.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l00%

该指标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投入产出的效率。虽然说企业的成本资料涉及商业秘密,国家也不再要求企业呈报详细的成本报表,但笔者认为,企业某一项目或某一产品的成本费用总额并非商业秘密,完全可以向外公开,并不造成企业秘密泄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必然首先要使成本费用最小化,企业为降低成本,缩减费用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将提高企业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

3.每股盈利 .

每股盈利=(净利润一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数

这个指标是西方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指标。在英国、新加坡等国还制订了专门的每股盈利会计准则。这里要注意的是:

①分母的计算应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如某公司年初发行1000股普通股,7月份又

发行500股,则该公司当年共发行1000×12/12十500×6/12=1250股。

②如公司发行可转换证券,这时要考虑增加的普通股当量,即按优先股(债券)与普

通股的现行市场价值之比转换优先股(债券)为普通股。如公司经营状况较好,优先股(债券)转换为普通股可使投资者获得更大收益,但此时每服盈利将被“稀释”,如果投资者购买不可转换优先股,虽然投资者没有表决权和留存收益权,仍能按照高于可转换优先股的胜息获取收益。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运用

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反映,一直是内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状况的主要途径。通过会计报表的有效运用能够确保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他各项相关管理工作符合国家规定和市场发展需求,同时依靠披露报表信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管理层的不法牟利手段,严格控制企业各项财务经济活动,监督资金支出的合法性,为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在财务管理视域下,会计报表的运用不仅要起到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的作用,同时还要帮助企业实现对内部资源的高效率规划、利用,发挥出更大的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企业各项业务的质量水平。

一、财务报表的分析内容

企业作为以经营性质为主的社会组织,盈利是企业运作的第一目的,而要实现盈利,企业就需要明确自身当前的状况。但是由于企业是群体性组织,内部运作和外部运营都存在多个组成环节,管理者要想切实掌握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也由此需要财务报表来帮助管理者明确企业现状,为管理决策的下达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财务报表的分析囊括了企业的负债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付现能力和财务状况等内容,涉及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负债经营、战略计划落实情况、盈利水平变动趋势、现金流量增减、企业资金保全及企业资金增值等项目。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和关键性将会影响到管理者对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计划的判断,如果报表信息失真或者是内容过于繁琐,将会扰乱管理者的视线,干扰管理者的决策。有鉴于此,会计人员在制作财务报表时要基于分析目的,从报表中收集相关数据,再根据所分析对象的不同,将数据进行分类和基本运算,根据所得结果总结其中隐含的本质和联系,最终得出有效的分析结论。

二、会计报表的运用意义

(一)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反映,也是对企业盈利情况的揭示,通过会计报表可以推导出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大致情况,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到企业当前到底处于盈利还是亏损状态,又该如何为企业未来的运营制定发展计划。管理人员借助对报表数据等相关信息的分析,可以掌握到企业资产的运用情况、企业项目业务的收益情况、企业资金流动情况等重要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判断当前的管理措施和运作模式是否合理,是否创造了符合预期的收益,并进一步判断是否要对目标管理策略进行调整,让目标管理策略和企业效益获取可以保持一致性。会计报表是管理人员及时处理企业运营漏洞的关键,也是促进预算管理有效性的助推力。

(二)控制财务风险

风险规避是上市企业需要重点关心的领域,管理层可以通过报表分析和了解到企业当前的资产利用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当前的财务健康程度加以判断,然后依靠对自身财务风险的全面深入分析评估,构建有针对性的风险预警机制。在当前,大部分公司都将风险分析纳入到报表编制工作中,管理层会要求会计人员编制会计报表时在附注中体现企业财务信息、客户信息以及市场信息,为公司经营风险的有效规避予以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保证会计人员在分析与推演过程中做到严格谨慎。对企业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之后,企业管理层可以知晓企业项目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警方案,以此来减少从风险产生到风险干预之间的时间,让公司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可以立刻启动预警机制,及时规避风险事故,保证企业财务安全,起到及时止损的效果。

(三)支持企业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者经济环境变化等问题,常常可能造成实际资金投入超出预算的情况。所以管理层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往往追求减少预算编制和实际成本支出的误差性。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体现企业在各项业务上的资金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关联,帮助企业管理层从各项经营活动中掌握预算编制与成本支出的差异性,调整原有的预算方案,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保证编制内容更精确,更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减少预算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问题发生,为实现企业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提供有力帮助。

三、会计报表的运用原则

(一)结合企业内部环境和市场外部环境

企业要充分认识企业内部环境和市场外部环境,反复揣摩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及时把握内外部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自身发展战略,更新会计报表的编制理念。管理者需清楚会计报表对企业规划的重要意义,将会计报表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并将这项工作提升到与企业发展前景相关的重要地位,让公司上下对会计报表的重视度全面提高。管理层要参照会计报表中的内容与归纳结果,梳理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构建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企业要以会计报表为依据,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财务集中管理,确保财务监管、风险防控、财务职责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到位。

(二)重视分析方法和影响因子

对于企业来说,资金永远是其发展的主要命脉,怎样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是非常关键的。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庞大的数据,因此,很多企业打造了内部财务结算中心,设置统一化的账户,对企业的数据流加强管理,加快企业信息传递,加强财务预算、财务结算、资金管理之间的关联,提高了资金周转利用率,并且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对企业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另外,对企业各部门的工作程序进行优化,确保其能够尽快向财务结算中心提交会计报表信息,为财务结算管理的规范化奠定基础。财务结算中心需对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充分的了解,发现管理中的缺陷。结算中心可将资金可用额度作为基点,进一步加强资金“流入”与“流出”管理,同时,对次月财务预算环节加以优化,从而提升财务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打造财务管理各子系统,包括会计核算、内外财务信息披露、财务分析、财务监管等子系统,内部各部门可以共享相关财务信息资源,也有利于管理层了解相关部门的业务活动与企业经营情况,尤其是投资比例较大的业务项目,各环节存在多种潜在风险因子,如部门利益与公司利益冲突时,部门领导为了个人利益选择投资报酬率低的项目,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会计人员要根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总结主要影响因子,结合之前的类似业务进行投资预算分析,参照以往的经验结合实际业务的具体情况对预算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避免以往业务活动中的预算值不全面、不准确等教训。

(三)有效预警和识别经营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业务领域比较广,难免存在一些风险因素。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分析评估与防范机制是避免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影响的关键措施,而且也有助于增强企业对风险的预测与防控能力。第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参照会计报表的所示内容,可以将风险防控与监督纳入财务管理之中,重点从风险识别、处理、预防三个环节抓起。另外,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在日常员工培训中将风险管控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提高财务工作者以及其他员工的风险意识。第二,风险管理机制的形成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行为准则的依据。员工可参照报表所示的资金管理问题,梳理出资金运作环节中潜在的风险与漏洞,为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打好基础。第三,依照会计报表健全内外部风险监督机制。企业应将内部会计人员与外部监督部门有机相结合,强化对企业风险的内外管控。同时,对岗位制度与委派制度加以优化,一定要突显内部会计人员在风险监督管理中的重要性,以确保相关专项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出会计报表的作用,为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

四、目前会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过程不规范

当前,由于技术限制或者人员素质等原因,会计报表分析存在很大的缺陷,例如对数据库的异常数据没有及时发现和修正;在分析报表时没有建立完整的时间线,导致会计人员没法将报表数据精确对应到相关的月份、周或者日;公司缺乏单独的编制小组或者定价机制,导致私人操作的空间过大,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转移资金,造成公司资金保全或增值情况不明。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对报表的有效性和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带来负面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企业需要推动报表分析过程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以此来保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缺乏职权分离

不少企业由于人员不足等问题,一般不会建立独立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这使得会计人员对报表的分析内容缺乏足够精确性。例如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有1~2人,这样会计人员需要负责的内容过多,无法仔细查找隐藏在企业经营信息中的风险,也就无法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规避风险做出帮助。除此之外,将分析权力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也容易造成分析人员的权力过大,缺少制衡,从而对分析信息进行随意的挪用和修改,对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带来严重影响。

(三)过度依赖人员主观判断

当前,会计人员对结果的计算更多是依赖自己的工作经验,在结果分析上缺乏足够的分析逻辑和计算方法,分析的主观性过重,分析成果是否精确过分依赖于分析人员自己的能力。如果分析人员水平不足,就可能导致分析出错。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当予以改善,让分析过程有标准的计算方法和分析公式做支持,让分析结果尽可能精确、真实,能切实反映出公司的各项经营能力和经营现状,为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打好基础。

五、会计报表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过程系统化

会计报表作为对会计人员核算资料的归纳和反映,应当做到系统化、规范化,报表的分析过程要具备查询和修改功能,能够通过设定日期、时间、周期、项目等筛选条件来显示指定的核算数据,并可以对数据库中异常数据进行修正。同时,会计人员要保证按照设定的时间段可以生成数据的趋势曲线图,并可以将多个数据的曲线图放置在同一界面进行对比。且按照指定的数据项目和格式,定期自动生成日、月的统计报表,并具备增删项目、修改数据的功能。基于对应的时间段和项目,会计人员要能够仔细的分析其算数运算、比较运算以及逻辑运算,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严格按照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分析流程标准化,提高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同时也为以后的企业预算投入分析系统提供大数据支撑。为达成上述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于业务项目的运营要求对财务资金的特定要求进行计算,同时利用电子数据的形式列入项目财务资金的要求列表之中。结合采购等部门的需求清单,以近似预算表为依据对会计报表进行制定,同时就企业发展需求以及各种市场条件制定行之有效的报表编制计划。

(二)全面分析影响因素

财务风险的发生,会对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财务资金乃至于今后的长远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应用中,加强风险防控力度。而要加强企业会计报表应用的风险防控力度,最关键的便是要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应基于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基本原则,建立起一整套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流程,采用风险清单法等,对企业在财务管理、财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内、外风险进行准确的甄别,并一一列举,对每项潜在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危害以及原因等进行分析,重点是要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主要因素。然后针对风险,分别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预警机制以及应急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极其危害。

(三)明确职权分离

在实践中,应当由素质专业、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领导,组建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小组,并且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科学、准确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风险。此外,企业应根据会计工作的具体职能、业务、权责,构建全方位的控制体系,并且要着重突出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根据具体的会计职能业务,制定明确的报表编制流程、规范和标准,对会计、支出等相关的关键工作岗位,严加审查,最好是能够形成不同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依靠会计系统的内部协调,来增强会计报表的有效性。

(四)分析指标实用化

会计人员应当围绕财务管理、财务活动,加强企业各个部门、岗位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其目的是时刻掌握企业的财务资金活动需求,增强会计报表的时效性。会计人员还要善用分析法对报表中归纳的数据加以整理和总结,让报表除了反应公司资金使用情况外,还能揭示企业的效益动态,方便管理层锁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有根据、科学性的发展策略。如会计人员可以根据报表中的企业的利润、业务量以及产品价格和企业成本支出的联系对报表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用P表示计算利润,用R表示销售收入,用T表示总成本,用U表示单位价格,用S表示销售量,用V表示单位变动成本,用C表示变动成本,用F表示固定成本,用M表示边际贡献,用B表示单位边际效益,分别给出损益方程式①和边际贡献方程式②:①②根据公式①和②对报表数据进行提炼和精确化归纳,让报表所示数据具有更多的参考性,能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六、结语

综合而言,会计报表的合理运用对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帮助,企业也应当重视会计报表的有效性,并在发展规划中将其利用起来,通过系统化报表的编制和应用流程,尖端化会计队伍,科学化报表信息,精确化分析结果等方式让会计报表在企业发展中提供更多的信息依据作为支持,帮助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战略实现予以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立璞.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报表分析的运用研究[J].纳税,2021(23):113-114.

[2]徐颖.会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财富,2021(09):157-158.

篇7

关键词:新时期 石油企业 财务管理 信息化 运用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优秀代表,其在继承了信息化的高效便捷的特点之外,还有自己的业务特点,一是数据高度集中,另一个是信息化处理与业务处理紧密结合。财务管理本身具有特殊性,需要处理企业日常业务中产生的各种经济数据,且这些数据必须准确真实且及时才能对石油企业内部的经济工作起到管理作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运用能面向各个业务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各项经济活动中的原始数据记录,使得财务部门的信息管理触角更进一步地延伸。现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往往具有编制计划、控制预算、进行财务分析预测等功能,使得财务管理的功能得到增强之余,还实现了业务管理和财务处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步骤

(一)做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落实电子政务的又一举措。需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不仅惠及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还将财务管理工作的上下级都有效贯通起来,便于上级对本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同时又方便了下级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在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之前,上级主管部门应首先做好系统性的规划和指导,后续的建设工作也应在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各企业自发建设导致接口不统一,而引发信息化条件下的信息孤岛产生。

(二)创建统一的网络平台

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首先需要一个共同的网络平台来实现财务管理信息交流与共享。上级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的网络平台,完成财务信息采集工作,为下一步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准备,并通过这个平台对各个基层企业进行财务状况监控。

(三)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较多时间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中需要不仅仅要涉及到众多的基层石油企业,还有许多财务主管部门,需要调各个财务企业将他们的财务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进行归集整理,编成原始的财务信息资源库。在传统的财务管理领域创造了巨大的变革。新变革的施行必然引发不同的阻力,但是做好宣传工作,使相关人员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所在,才是减少阻力的有力措施。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在石油企业的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信息化需求

首先要明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解决哪些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不能解决的问题,现代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又具备了什么样的功能,能够使石油企业得到哪些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架构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一一得到明示,就想建设一个尽善尽美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自身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可供操作的建设对策。

(二)建立健全内部信息化制度

积极建立健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制度。信息化下,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变化,一些财务管理事项如预算管理的事前控制、经费执行的电子审批、资产流向的动态管理、财务信息的综合分析、企业领导的监督检查等,工作流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集中核算监督成为了可能。传统的内部信息化管理制度也必将变得不适用,必须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并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才能保证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投入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推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更新更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技术不断被推出。为了能够使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需求,企业也要及时关注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动向,并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及时对落后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淘汰,采用更新更规范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这意味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投入的事项。这是和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最不同的地方。石油企业也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这种技术要求,认识到及时选用更完善更稳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本企业日常业务的意义,并加大对其投入,提高石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控制水平。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企业要想更好地发挥职能,就要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上来,依靠信息技术的力量,提高石油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尽管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通过不断地尝试,相信可以在不断的摸索中得到更多工作思路,帮助信息化在财务管理领域得到更多更深入的运用,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剑芹.注重审计实效,促进企业发展——对石油企业开展节能审计的思考[J].中国外资, 2011(06):102-103

[2]王东生,马淑云.浅析我国石油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与控制的新模式[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01):52-53

篇8

[关键词] 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信息技术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06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10- 02

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发展迅猛,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求,财务管理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竞争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生产规模竞争和资金投入竞争逐步转化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较量。在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方面,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在信息时代,过去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加强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1 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首先,很多企业存在资金不足问题,而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当今社会,企业生存竞争压力逐渐增大,许多传统行业的市场也逐渐趋于饱和。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陷入资金短缺、四处筹资、企业经营发展风险增大的多重困境。其次,由于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程序,很多企业的投资决策缺乏科学的指导,盲目投资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最后,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不善。流动资金管理不善。一方面是指缺乏足够流动资金,使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没有足够资金而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是指大量闲置资金、机械设备、固定资产等无法得到有效的合理利用,白白浪费了可贵的资金和资源,同时还增加了大量的管理费用,造成企业资产的严重浪费。

2 会计信息技术

所谓会计信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会计信息化,它是以当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应用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技术。简单来说,会计信息化就是用计算机替代过去需要人工操作的工作环节,比如会计信息记录、企业账册登记、财务数据核算以及对于这些数据的分类、处理、分析、判断等工作。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会计人员的双手与大脑,会计人员只需要输入原始数据,计算机就可以自动进行剩下的数据处理工作,而且快速、高效、准确。目前会计信息化在国内企业当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也需要随之发生改变,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3 会计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优化与完善

会计信息化为我国企业的生存发展作出了重要而积极的贡献,但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应用目前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如财务管理制度跟不上、财务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差、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就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

3.1 完善管理使用制度

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一直都处于安全、可靠、稳定的工作环境之中,必须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程序控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系统管理办法。例如交接班手续管理办法、运行日志管理办法、数据备份管理办法以及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使用管理办法、设备维修养护管理办法等。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使系统有序运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要加强对操作管理人员的控制,建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系统使用授权制度、岗位设置分离制度以及使用人员权限分级管理制度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并严格执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有序运行,降低工作人员行为的发生概率。

3.2 优化会计信息系统,提升系统稳定性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由很多子系统所组成的工作体系,要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对信息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首先,企业应当依照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解决好系统与成本核算、工资核算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之间的匹配问题,建立相应的子系统;其次,信息系统信息交换的水平与质量也亟待加强,使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其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第三,对于信息化的网络系统,企业方面必须通过添加防火墙等方式来进行有效的防护,避免因恶意攻击行为而使企业财务信息被窃取或破坏。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3 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是为了解放会计工作人员,使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但是会计信息化应用也给会计工作人员带来了业务素质要求、操作技能要求等方面的挑战。传统会计工作人员只需要熟悉会计相关工作内容和专业知识就可以胜任会计工作,而现代企业会计人员不仅需要会计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较为扎实的网络信息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会计财务管理软件操作等方面的操作技能。这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机会,又是可能面临市场淘汰的挑战。企业想要让会计信息化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就需要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4 结 语

会计信息化是一项专门化的操作程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已经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如何加强会计信息化与企业现行财务管理机制的融合,已成为企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雪松.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09(1)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战略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财务管理战略作为企业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业中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战略实施的成败。在国际竞争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的今天,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市场制约和影响越来越多,企业的战略决策主要依据的是经济数据,而这些数据多来自对财务资料的统计。企业决策必须建立在财务管理战略的基础上,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关键点。这就要求企业要完善其内部的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财务战略上的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能使投资的效益最大化、权益最大化,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那么如何让财务管理战略,在企业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发挥其最大作用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重视财务人员的素质,增强企业竞争观念

一群具有高素质,高业务水平的财务人员服务于公司,是企业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必须建设一个高效、专业、责任的管理队伍,这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这就要加大力度培养既懂管理、会计知识,又具一定专业、计算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必须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学习,以便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激励制度,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并且科学分工,职责明确,使每一个环节都规范、标准。同时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灌输给他们,让广大员工团结一致,共同谋求企业发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企业与社会等诸多利益的关系。

二、正确认识企业所在的环境,选择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模式的选择,要综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环境来系统分析。如果不综合这些因素,制定出的财务管理战略不但不能为企业指明方向,反而把企业带进深渊。在对公司的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时,不仅要了解其本身的战略环境内容,还要了解它对财务运营时的影响。一般来说,财务战略所分析的环境包括:对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分析。做到充分分析后,就能对企业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后再选择一个,能符合自身发展的财务模式。中小企业,尤其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不同的环境因素,对财务影响各有不用,每个因素其表现虽然有一定独立性,但它们却又作为一个整体对财务活动进行影响,因此在对环境分析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资本流动、资金管理的影响,不能片面的,只考虑到个别因素。其次,外部环境是复杂和不确定的,有多层次性,多要素性。对财务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任何企业都不能准确的,或者说全面的预测出环境因素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只要能找出与财务活动相对密切的因素就可以了。

三、中小企业,要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缺乏外部筹集资金的能力,内部资金的调度也有限,因此加强资金的营运就更为重要。中小企业在营运的过程中,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大企业没有太大差别,但在管理的原则和思想上,却有所区别。从中小企业的营运特征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资金运用上,要有一定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转的灵活,防止市场波动带来的制约,特别要加强对现金的管理,能对现金流量做出准确的分析。其次,在存货管理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存货储备,缩短库房存货周期对存货的积压,灵活、快速的变现。再次,加强管理应收账款,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的管理体制。要正确的掌握资金流向企业的基本状况,了解对方企业的经营状态、信用状况,判断企业的还债和履行信用的能力。

篇10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公司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公司资金利用的效率,体现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由于资金周转总是寓于资产管理之中,所以营运能力分析,又称资产管理分析。公司的资金周转状况与供、产、销各个经营环节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资金周转都会受到影响,各企业的资金只有被经营环节顺利通过,资金的这次循环才算完成。供、产、销各个环节中,销售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说只有销售出去的产品才能体现其自身价值,收回投入的资金,以完成一次资金的周转。因此,可以通过产品销售情况与公司资金占用量。营运能力分析的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

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比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流动资产周转率,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存货周转率

1.存货周转率含义

存货周转率,又称存货利用率,是公司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反映公司存货的销售能力和流动性。一般来讲,存货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

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公司的销货成本与产品销售能力是成正比的,若存货周转率较低,表明公司销售不佳,必须重视市场开拓、广告宣传,增强销售力量,加强销、供、产的衔接和协调。也就是说,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反映公司的销售能力,而且能用来衡量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各有关环节运用和管理存货的工作水平。

同时。存货周转率也还可以反映存货的储存量是否适当。如果存货周转率过高,有可能是存货储存过少,造成生产窝工或销售缺货。如果存货周转率过低,有可能是存货储存过多,形成积压。所以,存货周转率也是反映存货结构合理和质量合格的指标。存货结构不合理、存货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存货周转,使存货周转率降低。存货往往占流动资产的一半以上,其周转流动的好坏不仅影响存货周转率,而且也影响到短期偿债能力。

为了分析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具体原因,在工业公司中,还可以进一步分别按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计算周转率,考查存货在供、产、销不同阶段的运营情况,评价各环节的工作业绩。

如果公司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则年度内各季的存货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这种情况下,平均存货不应只按年初和期末平均,而应按季度或月份余额计算平均值。

2.存货周转率也可以用存货周转天数表示

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时,产品销售成本数据取自损益表,平均存货取自资产负债表的存货“年初数”与“期末数”的平均。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含义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净额的比率,以此来体现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广泛应用,应收账款大量出现。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财务比率,用以反映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和变现速度。这一比率越高,说明公司摧收账款的速度越快,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但也不可过高,过高则表明公司可能奉行严格的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这会影响销售量从而影响盈利。这种情况往往表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偏高同时存货周转率偏低。如果应收账款周转宰过低,则说明公司催收账款的效率太低,或者信用政策太松,影响公司资金利用率和资金的正常周转。

2.营业周期

周期是把应收账款周转以及联系到一起的一个指标,它指的是从存货-销售存货-收回现金的这段时间,也就是应收账款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之和,即:营业周期;指的是需要多久能把存货变为现金。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通常流动比率也低,这就是营业周期与流动比率的关系。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应收账款周转以及存货周转天数。换句话说,决定流动比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这说明,公司的营运能力大大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