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经营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经营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利润表反映的是一个会计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是通过在特定会计时间内企业的收入、支出、成本等科目来体现企业经营的利润。通过企业利润表,可以分析得出企业利润指标的变动状况,也可以分析企业的收入、支出以及成本等方面的组成结构,对企业在经营方式、营销策略等方面给出决策依据。企业利润表还可以与资产负债表结合来进行综合分析,反映企业固定资产、货币资金、流动资金、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的周转率,从而对企业的生产营运能力等指标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对企业各种收益率、利率的分析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评价。现金流量表顾名思义,它反映的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会计时间内现金的流入与流出量,同时也反映企业的现金净额。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对企业在各个环节上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既要分析现金流量的组成及金额大小,还要分析现金流量受到哪些企业活动的影响,影响范围的大小等。现金流量表结合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可以对企业当前的现金偿债能力、现金创造能力等能力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1.实施财务分析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实施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提升管理效益与效率的重要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企业通过实施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层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偿债能力等指标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从而更好的把控企业的整体经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通过实施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层可以了解企业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相关财务信息,也可以对企业的成本结构、利润途径以及成本支出等情况做到“知已”,可能根据这些情况来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整体实力。
2.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从企业财务的视角来分析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以及利润表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企业在现金使用、预算以及投资筹资等环节的经营活动,可以进一步分析出企业在这些环节上存在的不足;通过对企业非流动资产科目的分析,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展至企业资产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环节上,促使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中应收、应付以及企业收入、支出等分析,可以在企业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上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增强企业在经营关键环节上的把控力度。总之,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各个环节上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管理层、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关系并决定着企业发展甚至是存亡。对于企业的管理层与投资人来说,企业的财务信息的来源通常都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因此,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影响着管理层与投资人的决策意向。企业管理层借助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过往的经营有一个客观的总结与认识,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策略;而投资人,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则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盈利能力做出评估,大多数投资人的决策依据都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而来,基于财务报表分析,投资者才可以发现投资价值并规避风险,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企业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信息的滞后通常来说,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都是一个特定会计时间内的企业财务信息,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企业财务历史数据所做的报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月报、季报或是年报,这样也就导致了企业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具有滞后性,这是财务报表的先天局限性。企业财务报告反映了企业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其它各种财务信息,但基于历史数据编制的财务报告,缺乏了及时性与实时性,对于使用者的需求有时并不能满足,而这种滞后性对于一些评价指标如物价变动、通胀等基本无法反映。
2.难以反映非财务信息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管理者与投资人的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财务报表难以反映非财务信息,而企业的经营以及发展状况往往具有复杂性,尤其是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这种复杂性日趋严重,使得单纯依靠财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失误。因此,在决策过程中,企业管理层或是投资人通常会辅以非财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的补充,而这部分信息却是财务报表难以反映的,这也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之处。
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就目前来说,企业财务报表在分析方法上普遍存在方法单一、不全面等问题。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这三类,但是这些分析方法本身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财务分析工作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比如现今普遍采用的杜邦分析法,也是基于事后分析,对于事前与事中的控制难以实现,难以全面完整地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决策;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1.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全面财务数据的高度汇总的体现,充分反映了一段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和资本运作情况。而财务分析主要是对一段期间内企业的经营利润情况、商业经营能力情况、管理状况进行统计和深度的分析,科学客观地评价当前阶段企业的运行、经营和管理现状,进而为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撑,从而降低企业战略决策的风险。1.2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1.2.1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指的是财务人员通过观察连续两期或者两期以上的财务报表,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的金额和指标变化,分析增减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并预测此种趋势对企业未来经营期间的影响。企业管理层通过此种方法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趋势及前景。1.2.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财务分析方法之一,它是指两个报表相除得出的比率,通过比率分析让企业的决策者掌握企业的经营及风险状况。财务比率一般分为四类:盈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增长能力比率。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方法,企业最终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因此财务分析中的主要对象还是以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为主,以便为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时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2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2.1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在当代的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占有着核心的地位。通过各种生产因素的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后,可以使企业决策层掌握企业一阶段的生产经营状况,并从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不足。财务报表分析也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材料成本、废品成本、损耗成本等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生产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及毛利的对比,可以及时发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管理漏洞。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生产管理的调节,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利润。2.2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利润。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进行汇总分析,通过这些数据的同比、环比,可以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在的盈利点,节约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例如,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发现采购货物和销售货物环节的成本费用占利润总额比例过高,企业管理层可以关注这方面的支出是否合理必要,通过与客户及供应商的洽谈减少这部分支出的比例,进而提高利润总额,保证整个企业效益的有效提高。2.3能够增加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还可以对企业的资本分布、债权债务情况、筹资投资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不合理的投融资活动,从而减少企业因失败的投资活动而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有利于资金运营的安全性。例如,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使企业管理者减少存货的资金占用比例,加快存货周转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加深企业管理者对应收账款情况的掌握,及时收回款项,减少坏账带来的损失。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是体现在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全部过程,涉及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并且指引了企业经营决策的制订和实施,同时也协调了企业中各项决策之间的关系。
3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3.1实际执行与管理理念不匹配。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指导依据,也是企业投资者了解一个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都是流于形式,领导层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对分析结果不予考虑,由决策者的主观个人意愿为导向,例如好大喜功的盲目投资和企业并购等,将企业发展带入困境。3.2报表分析的片面性。报表分析的分析人员是造成报表分析片面性的主要原因,也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当下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由于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认知过于片面、自身专业性不强、技术不过关,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对财务报表分析不够细致彻底,而且财务分析人员的业务素质也不尽相同,良莠不齐,从而造成在进行各种财务报表分析时,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疏漏和侧重,从而导致同一报表,出现不同的分析结果,有不同的经营决策导向。3.3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的财务报表问题。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通过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但是有些企业出于某种原因和目的,人为的调整财务报表,虚假的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会给企业造成错误的经营决策指导,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财务报表分析的分析内容只流于形式化、数字化、表面化,只能揭示一些表面的问题,却不能实际反映企业的深层次的管理问题,这样的分析也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指导作用。3.4同行业之间的对比较少。由于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出于商业机密的各种因素,很多企业不能从本行业的杰出企业中取得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财务数据。因此就只能从本企业中的各期间相同的财务数据分析进行对比,而不能精准的判断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行业竞争中的位置。在企业发展中,需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阶段,应用不同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和方法,才能让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更有的放矢。
篇3
一、公路经营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分析
针对《办法》中的四个反映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每股收益、细化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取消资本保值增值率、修改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1)对增加每股收益指标分析。对每股收益各国都有统一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规范,该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一贯性,这就为行业、企业进行比较提供了保证,并且每股收益的数据获得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直接可以从财务报表中获得,节省了投资者获得信息的成本。
(2)对细化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分析。营业收入利润率指的是营业收入除以营业收入总额,并不能反映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情况。对于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是对公路的使用者收取合理的通行费,主营业务的财务效益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笔者建议将其细化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以及其他营业收入利润率,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其他营业收入利润率=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100%。
(3)对取消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分析。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是用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规则,现代的企业要求政企分开,尤其是对于经营经营性公路的企业来说,政府与企业签订特许经营权合同之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由企业负责,盈利以及对股东负责是企业的经营的根本目标,政府只是在合同规定的范围依法进行监督规范。即使政府有入股企业,那也和其他的投资者一样,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获取相应的投资利益,这样在企业中界定哪些属于国有资产,哪些属于非国有资产就显得很没意义。
另外,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对于公式中应当扣除的客观因素仅从财务报告中投资者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如果想计算该指标,那就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无疑要增加成本,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这些信息,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不管你经营的是国有资产还是企业自有资产,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企业盈利而获得投资报酬。
(4)对修正成本费用指标分析。按照《办法》的规定,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除以成本费用总额,成本费用总额等于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之和。利润总额中包含了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入净额,但是成本费用中仅仅只有主营业务成本与期间费用之和,前后存在不配比的情况,笔者建议将成本费用率的公式修改成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样得出的数据指标更加符合财务数据的一贯性和真实性。
现以已经公布了2012年度财务报告的有代表性的安徽皖通高速、四川成渝高速、重庆路桥、宁沪高速四家公路经营企业上市的公司的年报数据为例,对完善后的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上述四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指标与2011年相比,大致呈下降的趋势。除了其他业务利润中安徽皖通与四川成渝两个公司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标均是呈下降趋势,这些指标也证实了国家2012年9月开始实行的法定节假日对7座以下的小车免受通行费政策对公路经营企业财务效益的负面影响,行业盈利情况普遍下降。为了防范国家政策风险,各经营企业开始实行多元化发展,涉足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服务业、租赁业等,这样其他业务利润率将是一个很好的反映这些业务经营情况的指标。
二、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运营状况指标分析
针对《办法》中对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运营状况规定的两个指标,笔者认为应该加以调整,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指标,取消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
(1)对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的分析。公路经营企业的特殊性就在于他并没有取得公路收费权的所有权,而只是拥有该路段25年至30年的经营权,即使在现阶段公路经营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涉足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现状下,该项经营权依然是企业维持经营、获得利润的最核心资产,所占的比重从具体数据也可以看出,例如根据四成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12年报数据,特许经营权的账面价值与总资产之比达到73%,安徽皖通高速公路2012年报显示所占比例为77%,连经营路线最短(仅有55.7公里)的东莞控股2012年报显示公路经营权占总资产的比例也高达到49%,因此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非常必要。依然以上述四家在A股上市的公路经营企业的2012年度报告数据来分析,将经营权资产剥离出来,并进行运用状况指标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对表2中数据进行分析,上述公司的经营权资产占企业总资产平均比例约65%,经营权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很低,平均值约为0.29和0.2,且数据变化不大。这也与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特点相符合,公路经营企业的主要资产时收费权,上述四个公司的收费权剩余期限平均在15年以上,资产流转率很低属于行业特色。反之,如果该指标过高投资者应该引起注意,过高说明该公路经营企业经营期限可能要到期了,可能存在着企业转型的风险。
(2)取消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公路经营企业的车辆通行费用通常表现为现金收入,以19家公路经营企业上市公司为例,2011年度平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19%,这是公路经营企业的业务特色,因此按照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特点设置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公路经营企业中并没有多少意义,建议将其取消。
三、公路经营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分析
《办法》中规定现金比率和现金流量负债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对企业而言,所有的负债均应该进行偿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是可变现的资产,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的不良资产或者虚资产。对于经营期限在25年至30年的公路经营企业而言,很难准确预测企业在经营起届满或者终止经营时哪些资产依然有偿债价值,因此仅用资产负债率作为长期偿债能力的判断标准,不利于对权益人进行保护,笔者建议增加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这个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对利息费用的倍数,利息费用是指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息支出以及溢价和折价的摊销,如果其它财务费用数额不大,也可以用当期财务费用替代利息费用。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指标是因为公路经营企业在投资建设或者通过收购方式获得公路经营权时,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银行贷款。例如2007年由中铁二局承担的陕西榆林至神木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该项目耗资56亿元,其中中铁二局使用企业内部资金35%,剩下的65%均是通过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成立的银团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另外,从表3每年公路建设的到位资金来源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1年国内贷款资金的平均比重达到38.81%,自筹资金平均比重为45.69%,根据各地方公布的数据,地方自筹资金中有近50%来自于银行贷款,由此推断全国公路建设资金中大约有60%来自于银行贷款。这说明公路经营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着偿还利息的压力,而实际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因此这个指标更加有效的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以安徽皖通、四川成渝、重庆路桥、宁沪高速2012年的年报数据为例,对这四个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四家公路经营上市公司整体不存在偿债的风险,仅有重庆路桥资产负债率超过60%,同时通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对比发现,重庆路桥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能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投资者应该加以注意。
四、公路经营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办法》中规定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取消技术投入比率。
(1)增加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的分析。总资产增长率=(报告期总资产-基期总资产)÷基期总资产,企业的总资产是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总资产增长率可以反映出企业报告期间与基期之一段时间内资产的变动。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企业在经营已经建成通车的公路的同时,也会投资建设另外一条公路,每投资新建一条高速公路的时间一般在1到3年,例如四川成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从2009年7月开始投资建设的成仁高速公路(成都――自贡――泸州――赤水(川黔界)高速公路成都至眉山(仁寿)段),随着工程的投入建设,至2012年9月建成试运营通车,仅该项目2012年末与2009年末相比增加了20倍(7502248243.74-356857712.56)÷356857712.56),说明企业的投资获得的公路经营权在增加,而经营权是未来收取通行费的保证,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保证。
同时也应该看到只有净利润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是企业取得的收入与为之耗费的成本费用之差,因此应该增加净利润增长率,公式为净利润增长率=(报告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是从企业的实现净利润的额角度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也是投资者和管理者最希望看到的指标。
(2)对取消技术投入比率的分析。技术投入比率=当年的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针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是对经营的公路路段收取通行费,其他业务也主要是涉足经营区服务业、道路日常养护、交通运输服务业、金融业或者房地产业,这些业务很少涉及甚至不涉及技术创新研发和技术转让业务,查阅19家公路上市公司2011年度报告,仅有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明细中有技术服务业务,2011年度技术服务业务的收入为10003672.68元,营业成本为8638168.76元,201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1453762638.6元,假设该年度技术服务也的营业成本全部为转让费支出和研发支出,则技术投入比率为0.59%。由于技术服务不是每个公路经营企业都有的业务,即使计算出该指标也很难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而且该指标数据非常小,对投资者和管理者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保留该指标意义不大。
以上述4家公路上市公司2012年报与2009年报数据为依据,以2009年为基期计算分析成长能力的指标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2012年与2009年相比,重庆路桥三年平均资本增长率最高,但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为-0.34%,净利润增长率却高达154.9%,这种不同指标之间的大幅波动需要特别注意。通过查阅重庆路桥2012年和2009年报发现引起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变化,2012年度重庆路桥对重庆渝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被投资单位净利润增加而导致投资大幅度增加所致。由此也得出增加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对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非常有必要。
五、结论
公路经营企业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相关的协议,按照规定在公路收费权经营期限内通过对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在经营期限届满时将资产按照一定的状态标准无偿归还给国家,公路经营企业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在资产管理和经营特点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样导致不能照搬工商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本文通过上述讨论,对指标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使得投资者和管理者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效益、资产运营、资金运作、企业偿债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负债经营 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以已有的自有资金作为基础,为了维系企业的正常营运、扩大经营规模等,产生财务需求,发生现金流量不足,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现代企业筹资的经营方式。
1. 负债经营的作用
1.1给经营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又称融资杠杆。是指在企业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由于筹集资本的成本固定而引起的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波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波动幅度的现象。运用财务杠杆。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务杠杆利益。在企业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财务杠杆系数反映“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它是由企业资金结构决定的。支付固定性资金成本的借入资金越多。财务杠杆系数越大。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每股利润的增长比息税前利润的增长更快。
1.2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债权性投资的收益率固定。能到期收回本金。其风险比股权性投资小。相应地,所要求的报酬率也低,这就是对于企业来说,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筹资的资本成本的原因,因此,综合运用两种筹资方式可降低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另一方面,负债经营者可以从 税后效应”中获益。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企业的利息支出可在税前扣除,从而使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一般低于其向投资者支付的利息(差额为利息抵税部分),能获得减少交纳所得税的好处。因此,在资金总额一定时,一定比例的负债经营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使企业享受到潜在的优惠和收益。
1.3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账面价值为标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样。企业偿还款项的实际价值低于其所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由于货币贬值而带来的好处。
1.4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
在企业面临新的筹资决策时,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必带来股权的稀释。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资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并不影响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2. 负债经营中的财务风险
2.1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市场瞬息万变,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投资和取得预期收益,业就有可能面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的资金紧张,影响企业的信誉,而且有可能给企业造成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倒闭的严重后果。
2.2利率变动的风险
企业在负债期间,如果市场利率下降时,而根据借款合同企业仍要支付比市场利率高的利息,这就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加大利息支出,降低企业的价值。
2.3再筹资风险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大或增加,都会降低企业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理,承担高风险意味着可能取得高的报酬或发生较大的损失。此时的债权人都会要求较高的报酬率。如果企业再筹资的话,就要支付很高的债务利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加大了企业再筹资的难度。
3. 负债经营风险财务防范机制的构建
3.1合理确定负债额度
为避免“资不抵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举债经营只能在相应的范围内使用,如何确定这个范围呢?关键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准确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企业的负债规模及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及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可知企业负债经营时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确定合理的借款额度,以保证有经济实力偿还债务企业负债经营情况下,要信守合同、讲究信誉,防止发生“信用危机”。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簿资时首先要对本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实地分析,预测本企业的目标利润,然后根据目标利润来确定适当的负债额。其次要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再次就是在市场状况比较好、资金闹转比较快的条件下,负债比率可以大些,因为这时大量借款可以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相反,在经济发展滞缓的条件下,市场状况恶化,资金周转变慢,这时如再大量借款就会发生反作用,不但不能取得更多的利润,还会因债务过重出现经济危机。
3.2建立辨识机制
辨别机制即辨别、判定企业负债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强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的类型;(3)风险的影响范围;(4)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5)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负债经营风险辨识不仅要有定性的分析判断,还要有定量的测定和描述,只有把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此,企业财务人员首先要广泛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为辨识负债经营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要选用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及预测方法,提高辨识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第三,要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总结以往的资金运作经验,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预测水平。
3.3建立控制机制
控制机制即在辨认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应对、化解企业负债经营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尽量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由于内外经营环境的不同,不同的负债企业,应对和化解负债经营风险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尽一样。但是,就一般而言,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扩展风险承担主体,将部分风险转嫁于他人,以减轻企业的风险压力。(2)实行多角化投资与经营,增强企业的自身优势,扩大优势覆盖面。(3)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4)合理安排负债期限结构和现金流量,注意资产占用与资金来源之间的合理期限搭配,尽量规避现金性财务风险。(5)对于已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将部分负债资金转化为权益资金,以降低企业的负债比率和还本付息压力。
3.4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
仅仅关注资本结构是不够的,因为即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如果负债资金内部结构不合理,同样也会引发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是有必要的。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企业的负债结构。也就是说,企业的负债能力有多大,只能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和融资环境加以判断。企业应首先判断进行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确定,应改进资金结构,随之应确定举债额度,合理掌握负债比率。其次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我国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1)向银行借款;(2)向资金市场拆借;(3)发行企业债券;(4)使用商业信用;(5)引进外资等。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筹资方式,权衡长短期负债,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不宜过大,中长期负债应合理搭配,使企业偿还债务的义务在不同会计期间较均衡的履行,做到偿还期限分散化。
总之,负债经营是企业筹措资金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负债经营也有风险,弄不好就会债台高筑甚至破产。但是如果能够把握住债务规模,控制好负债结构,强化资金管理与合理调度资金,就会化风险为利益,最终实现企业核裂变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立根,李少波,王华梅.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2):37-38.
篇5
[关键词] 财务分析;医院经营;决策;作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05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013- 02
0 引 言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医疗现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此现状下,医院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竞争现状。在此类现状中,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对于医院的经营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当前财务分析在医院经营决策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医院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1 医院财务分析的目的
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为其核心内容之一。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则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医院财务分析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医院的经营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当前医院实施财务分析的目的,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具体的分析方向为:医院经营现状、项目回报率、盈利现状、资金流转现状。
1.1 了解医院经营现状
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当前竞争现状较为激烈。药品加成的取消,以及私立医院的大规模建立。使得各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了极大的挑战。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了解医院的经营现状。并针对医院的经营现状,做出后续的经营决策,以此提升医院的稳定发展。
1.2 分析项目回报率
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了较多的科室。科室之间按照不同的病属进行分类,按照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各科室可看作单一的作业项目部门,通过对单一项目部分的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判断项目设立的回报率。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判断项目的扩大以及缩减。
1.3 分析医院盈利现状
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盈利为其主要的目的之一。通过不断的盈利,进行医院经营的持续。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分析则为判断医院盈利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进行医院盈利现状的分析,并且明确地判断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主要收益项目以及主要的资金损耗项目。
1.4 分析资金的流转现状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在经营的过程中。针对资金的应用,不再单独进行医院本身的发展投资。资金运作的现状大量出现,此类现状下,对于医院现有资产的盘活。以及医院实际收益的增长,有着极大的作用。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分析医院资金的流转现状。
2 财务分析在医院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分析
财务分析对于医院的经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在此现状下,关于财务分析在医院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分析当前医院财务分析以及医院经营决策现状。其中主要产生的作用为:降低医院经营决策中的风险性、提升医院经营决策中的收益稳定性、提高扩建项目的可靠性、提升医院经营中的财务预算管理准确性、促进医院经营决策中的资源优化配置。针对此类作用,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2.1 降低医院经营决策中的风险性
财务分析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经营决策中的风险性。通过财务分析,进行资金投资以及收益回报的比对。并参照市场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经营决策中的判断。有效地降低了医院发展中的决策风险性,提升了医院的稳定发展。
2.2 提升医院经营决策中的收益稳定性
财务分析在发展的过程中,最直观的作用即为:提升收益。因此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分析通过对医院实际收益现状进行分析。判断实际经营过程中的收益现状,一定程度上分析能够提升医院经营决策中的收益稳定性。保障了医院资产的安全性,提升了医院资产的稳定发展。
2.3 提高扩建项目的可靠性
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了较多的扩建工程项目。此类工程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则为核心内容。工程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涉及了较多的资金投入,以及较大的风险性。因此医院在进行项目扩建之前,通常会进行一定的风险判定。此类现状下,财务分析则为主要的风险判定因素。通过财务分析判断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项目扩建的风险性,最K达到提升扩建项目可靠性的目的。
2.4 提升医院经营中的财务预算管理准确性
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接诊病人的数量,以及接诊频率不可预估。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医院的稳定经营,以及实际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投资效率。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财务分析进行医院经营决策中的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确保预算管理的准确性。保障医院经营的实际收益,提高医院发展的可持续性。
2.5 促进医院经营决策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当前医院财务分析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医院的经营决策影响较大。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接诊病人的分类不同,科室之间的收益现状差异也较大。在此现状下,通过实际的科室收益现状,进行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促进医院经营决策中的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此类手段提升医院的实际收益,并且积极地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质量。
3 结 语
当前财务分析在医院经营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医院进行财务分析有效地降低了决策中的风险性。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医院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稳定收益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当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医院通过财务分析,有效地降低了决策中的风险性。尤其在项目扩建方面的决策中影响较大,并且积极地提升了医院内部财务预算管理的准确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亚琴.财务分析在医院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与实践探析[J].会计师,2014(23):36-37.
[2]谭忠文.试论财务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5):247.
篇6
一、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
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动机之一,也是多元化经营被广泛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多元化经营利于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理论分析
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能够让现有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进而达到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该理论被称为多元化企业的资源基础理论,这里的资源是指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各种有效因素,不仅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即是积累各种资源的过程,其中,部分资源的专用性较低,其适用于很多行业,能够在市场上交换,但该类资源具有相对较低的边际收益;而另一部分资源则只适用于部分特殊行业,虽然其边际收益较高,但资源的专用性强,难以通过转移、转租获取对价等方式释放其价值,因此,企业往往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该部分资源的利用率,这类资源包括专用资产、分销渠道、忠诚的客户群、企业声誉及研发能力等,提升专用资产的使用率能有效提升资产的整体使用效率,而建立并经营完备的销售网络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成本,且不易模仿、复制,如果经营可共用销售渠道的产品则提升了销售渠道的利用率,此外,企业通过多年的经营可在某行业中积累良好的声誉,利用该形象进入另一行业并迅速获得客户的信任也是对该理论的运用,该现象常见于医疗业、食品业及家电制造业等。
(二)多元化经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财务效应
相对于盈利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而言,专用资产、分销渠道、忠诚的客户群、企业声誉及研发能力等专用资源是能直接创造价值的资源,提升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周转能力能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在原经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长空间较小时,以此为动机的多元化经营对推动公司价值增值的帮助更为明显,具体而言,该类多元化经营在提升产销量的同时,部分关键的固定性成本总额并未随之上升,例如,专用资产的累计折旧,固定性的销售网络维护成本,高级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酬以及为维护声誉而花费的固定性成本、研发设备的折旧等,因此,上述固定性成本分摊至每单位销售额的单位固定成本下降,大幅提高了单位销售额的利润,扩大了利润增长率与产销量增长率之间的比值,提升了资源的经济价值,最终体现为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二、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增强市场势力
多元化经营能通过交叉补贴、与竞争对手相互克制的方式增强市场势力,进而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
(一)多元化经营增强市场势力的理论分析
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从市场获取聚集效应,以便获取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即为基于市场势力理论的多元化优势,多元化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或者一个市场的地位不由其自身所定,而是由整个多元化企业的生产范围及整体能力而定,为获取、发展及保护市场势力,企业往往采用交叉补贴及共同克制法达到拓展企业整体实力的目的。
1、交叉补贴法
企业从一个市场或者一种产品获取的利润用于补贴另一市场或产品的行为随处可见,该行为即为交叉补贴定价。在现实中,其表现为多元化企业运用上述方法,以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出售某种产品,这种具有掠夺性定价行为的经营策略便于多元化企业将竞争对手驱逐出市场,为集团企业获取垄断地位、取得长期的超额利润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共同克制法
很多企业在多个产品或者市场领域面临共同的竞争关系,这些企业逐渐认识到残酷的竞争也许只能导致两败俱伤的后果,由于竞争者之间是反复博弈的关系,为达到最优解,企业只能与对手相互“串通”,克制自己的竞争行为,削弱市场中的竞争程度,甚至是共同制定“互惠交换”,将竞争关系变为良性的共生关系,以获取相应的利益。与将所有的资源投入到一个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相比,这种共同克制的方式能减少企业的竞争压力,使企业综合利润率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二)多元化经营增强市场势力的财务效应
无论是将竞争对手驱逐出市场,还是与竞争对手保持良好的默契,都有利于企业获得市场聚焦效应,并提高了市场的可预见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这有利于企业减少对盈利能力较低的流动资产的持有量,加大对盈利能力较高资产的投入水平,增强企业资产总体的盈利能力及财务的预测能力。
三、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提升资金运营效益
资金运营效益包括资金的投资、运营及筹资能力,多元化经营能通过建立内部资本市场、增强负债能力的方式获取资金运营效益,并带来正面的财务效应。
(一)多元化经营提升资金运营效益的理论分析
多元化企业能通过“建立内部资本市场”、 “增强负债能力”的方式来提升资金的运营效率及效果。
1、建立内部资金市场
多元化企业能通过企业内部的价格机制及行政机制将资金从富余的部门分配至资金暂时短缺且具有较好投资回报率的部门,即能建立有效的内部资金市场。多元化企业同时投资多个行业或者产品,每个行业或者产品都有各自的生命周期,一般而言,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这四个阶段,不同周期阶段的产业或者产品具备有不同的资金特点。由于导入期的研发及营销成本较高,销售额非常小,因此,该阶段的产品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并且其几乎没有创造资金的能力,现金状况为需求大于供给。在成长期,随着产品销量的不断攀升及客户群的不断壮大,其销售额也在逐步增加,而到达产品成熟期时,产品销售额达到峰值,有大量的资金涌入,且不再需要大量的现金投资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资金状况为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而在衰退期,除了一些清理费用外几乎不需要资金支持。可见,不同的生命周期会有不同的资金盈缺状况。多元化企业相当于在企业内部开辟了资金融通的市场,并在产品及行业周期的交替间获得持续、强劲的生命力,通过内部资金市场,企业可采用内部调拨的方式将资金投入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部门,与投资于其他企业相比,投资于企业内部的项目能免除企业对成本、被投资方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担忧,并提升投资效率。此外,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往往具有可预测性及稳定性,与外部融资相比,不仅能减少融资成本,还能提升资金供给的稳定性,即提升资金的运营能力。
2、增强举债能力
一般而言,多元化企业相对于专业化企业而言具有更小的融资约束,更低的融资成本。由于银行在分配贷款额度时更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现金流量波动呈相对而言具有负相关性的企业之间,以便分散风险,由于多元化企业在不同的行业之间经营,因此也具有类似于向多个不同行业的专业化企业贷款的效果,因此,多元化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往往也会相对较低。
(二)多元化经营提升资金运营效益的财务效应
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有助于企业从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优化、平衡资金配置,提高投资回报率、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外部融资成本,增加企业整体的资金运营稳定性和灵活性。此外,举债能力的增强不仅能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还能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四、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
现阶段,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竞争环境中,其面临的风险层出不穷,而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带来较为显著的财务效应。
(一)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分析
分散风险是诸多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的又一重要动机,而支撑该动机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即为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的经营活动蕴含着无法避免的经营风险,具体而言,其包括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风险,前者又称市场风险,是由发生在企业及行业外部的因素所诱发的,该风险不能通过投资多项资产而被分散。后者又被称为特殊风险,属于由个别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部因素引发的风险,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可以通过投资于不同的证券来分散该风险,在极端状况下,投资者甚至可以通过投资收益呈负相关的企业来完全分散非系统风险,达到完全不需要承担非系统风险的效果。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收益不可能呈完全正相关,即其相对而言呈负相关,由于多元化公司投资于多种行业或市场,因此,根据上述投资组合理论,多元化经营易于分散经营风险。
(二)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财务效应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管理;经营属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M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6-0157-04
管理和经营,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词汇,常常在一起使用。在实践中,两个词汇包含的内容既有平行交融又有前后承接。财务管理,一般认为是管理范畴的行为,是经营的基础和前置流程,为经营提供支持和保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财务管理不同于企业里的其他管理,它不仅是经营的基础,而且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经营属性,本文旨在研究探索财务管理的经营属性,分析财务管理的经营内涵。
1 管理与经营内涵探源
平时我们常说经营管理,包含着经营与管理两项内容。经营管理是经营和管理两个近义词的联合结构,其间并无主次、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在一般语境中,经营和管理是融合同一和相互照应的关系。严谨究之,目的、对象、内涵的差异十分明显。经营的目的是效益、盈利,管理的目的是效率、规范;经营的对象是外部的人、事、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内部的人、事、物。为了研究财务管理的经营属性,有必要先探源管理和经营的内涵。
经营是传统的中华词汇,管理是近代的外来词。经营一词出现很早:《尚书・召诰》中有:“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指的是筹划营造。《诗经・大雅・灵台》中有:“经始灵台,经之营之。”指的是经度营造。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包含的是筹划营谋的意思。现在的“经营”侧重对于经济事务、经济事业或者经济对象的经管、办理、运营、操作。
管理一词约晚出现2000来年,目前可以查到的是明朝开始出现“管理”一词。刘兑 《娇红记》:“去年听除回来,为见┒申纯在家管理事务,十分停当。”后在《初刻拍案惊奇》、《再生缘》等书中有出现。意思包括料理、治理、过问、理会、管束等等。现在的“管理”一词是从日文引进的。日文的“管理”则是从西方管理科学中引进意译的,其对应的英文是administion或regulation。现在讲的“管理(manage)”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广义的管理: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狭义的管理:为保证一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管理的性质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一系列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1 经营与管理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经营与管理,如同八卦图中的两条鱼,对应而生、共生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一你,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相互映衬而又相互依赖。没有管理的经营是瞎撞瞎蒙,即使有效益也是误打误撞,赚到钱也不能高效地用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经营的管理就背离了企业的基本轨迹,企业是为效益而存在,效益必须通过经营活动来实现。对于企业,轻视经营是不可取的,企业将会失去活力,进而失去生命。经营和管理等于一张纸的两个面,都不可以离开对方而存在。我们可以在任一面上书写美好的文字和画绝伦的图画,没有另一面的支撑是不能实现的。
1.2 经营和管理的工作重心不同
经营的工作重心是企业以外,从企业外部获取资
本p项目、资源进行运营,向社会获取利润;管理的工作重心在企业内部,强调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和提高资源效率。简单地说: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控制内部成本。经营是扩张性的,要积极进取,抓住机会,胆子要大;管理是收敛性的,要谨慎稳妥,要评估和控制风险。
1.3 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
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首先关注经营,研究市场和客户,并为目标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基础管理必须跟上。只有管理跟上了,经营才可能继续往前进,经营前进后,又会对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发展的规律就是: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交替前进,就像人的左脚与右脚。如果撇开管理光抓经营是行不通的,管理扯后腿,经营就前进不了。相反的,撇开经营,光抓管理,就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1.4 对于企业中的具体部门或个人,经营与管理的确应当有所侧重,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如同机器中的各个组件,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侧重,有的侧重于经营,有的侧重于管理。特别是在组织的迅猛扩张期,经营与管理的分工尤为必要。
1.5 经营和管理都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
19世纪以前的管理是经验管理,泰罗试验以后进入科学管理时代,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启了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将管理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营的发展一直沿着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个轨道进行,对于形而下的实物经营,由初级的以物易物到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实现了由经验到科学的飞跃,到后来的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竞争优势,实物经营科学发展日趋成熟。到了21世纪,计算机和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行为模式,形而下的经营科学与形而上的
经营科学走向融合,经营科学与管理科学也在走向融合。
第六,经营主要是指经济活动,遵循的是经济规律。平时有经营婚姻的说法是“经营”的引申运用。管理的对象宽泛,包括人和事、物等,遵循的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的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事和物因为和人发生关系而有意义,故对事和物的管理也属于管理科学。
2 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对于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来说,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都属于战术范畴的内容,战略性一般指项目决策和投资决策等全局性内容。从整体上看,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都是偏于执行层面的行为,但是又内含有决策的诸多元素。
同属于战术范畴的财务管理与经营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财务管理是经营活动众多基础管理中的一种,与此相并列的有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物流管理、物料管理等等。经营活动是运用前述管理效果的全局运营活动,是实现企业总目标的具体操作。财务管理是和经营目的直接相联系、相融合、相交集。同时又具有根源、内容和理念方面的不同。
2.1 二者产生的根源不同
经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萌芽于商品交易,形成于商品经济,成熟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年代,企业没有经营,整个国民经济由国家在经营,但企业有财务管理,当时的财务管理实际上就是财务制度的别称;市场经济初期的短缺经济时代,因产品供不应求和供求基本平衡,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并不显著;唯有进入买方市场的真正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发挥着更大的基础性作用,在日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突现出了企业经营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经营的内涵和外延。此时的财务管理和原来的财务管理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运用经济学规律、采用多种财务手段,科学地配置财务资本资源,汇通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和发展目标。
2.2 二者的基本内容不同
企业经营按照经营对象不同分为商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商品经营,即组织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具体包括市场调研预测、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生产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显然,生产经营的提法不恰当,生产是组织与管理问题,不是企业的一线,是企业商品经营的后方,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的质量受制于市场需求与营销并为市场营销服务,且生产并不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环节,可以对外进行招标、委托加工等。资产经营的对象是生产要素,既包括有形的生产要素即厂房、设备、原材料、能源、半成品、成品、资金、劳动力等,同时也包括无形的生产要素如专利、非专利技术、管理、商号、商标、商誉、品牌、土地使用权、销售渠道、商业秘密、各种专营许可证与国际认证标准、重要的人力资本、人际关系等。资产经营就是对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生产要素在企业内外广泛开展合理的流动与优化组合,千方百计提高其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满足和促进企业商品经营的要求与发展。资本经营,其对象是产权,即对产权进行合理的流动与优化组合,具体包括参股、控股、合并、兼并、拍卖、股份制改造组合、股票上市、产权互换等行为和方式,从而能促进企业商品经营、资产经营更快、更大、更好地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人、资产、资本、利润等要素,运用成熟工具和手段、创新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目标,筹措资金、运用资金、管理资金、盘活资产、核算成本、预测利润、管控过程、反馈调整等一系列具体流程。
2.3 二者解决的问题不同
企业经营解决企业的方向、市场等问题。企业在市场上干什么、如何干、如何调整、如何发展等经营决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经营决策涉及企业的宏观和全局问题,如果出错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衡量企业经营的指标是效益。经营属于开源,是挣钱,其目的是让企业的资本不断获得最大的增值机会。企业财务管理解决的是资金、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的问题。衡量财务管理的指标是财、物的效率,资金周转次数(天数)、资产增值率、资产利润率。还有就是企业目标的财务设计和财务实施,包括资金筹措、筹措成本、资金运用、运用效率。增加资产利用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资金成本等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财务管理属于节流,是省钱,是企业的内部和局部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2.4 二者的关键和反映的文化理念不同
企业经营的关键必须以企业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纲与导向,来练好市场功夫;经营理念文化,强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其重点为积极进行企业品牌建设,建立顾客对企业品牌的信任度及忠诚度,关怀、贴近、服务顾客,培养顾客群,市场策划与开拓,研发并营销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销售渠道与网络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公共关系与形象,通过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加速企业发展等。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和理念文化是,资产的活化,资产的增值,最低成本获得资金,最高收益使用资金。是对财与物的操作,可以淡化人文关怀。
3 财务管理的经营属性
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都是企业内部的行为分工,具有纵向承接的连接关系。从广义的角度看,作为社会科学的管理学包容了企业经营学,企业经营学则是到了市场经济阶段从企业管理学分立与分解出来的新学科。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必须认识到,搞好企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是企业的领导,经营是企业的龙头,财务管理在内的所有管理是企业的基础,技术是企业的工具,必须以创新的观念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的全面创新,并以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以企业管理服务于企业经营,以企业管理创新服务于企业经营创新,从而促使企业达到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取得合理利润,即获得企业资本的最大增值,实现为企业顾客、股东和员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与价值的目的,使得企业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现代企业研究,每一个方面都进入到精细的层面,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特殊性得到重视和研究,财务管理在企业诸多管理中,是与经营交融最多、目标影响最直接的管理活动,关键在于它本身具有经营属性。
3.1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目的同一性
经营的目的是为企业赚取利润,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的目的也是提高企业利润率,为“股东赚取更多财富”。所不同的是经营整和的是所有资源和依仗的全部管理,包括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整合的是局部资源、依靠的部分管理。目的都是赚取利润。
经营和管理不但静态目的具有同一性,动态目的也具有同一性。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资本理论就研究所有者权利保障和经营者职业目标,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它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佳财务策略,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使股东的财富达到最大。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产权理论的发展,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得到了提高,仅仅关注股东单方面利益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关注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并把他们的利益目标纳入其考虑范围。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仅注重股东利益而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足,符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变化发展内容基本一致,现代企业经营,强调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和社会多方持续受益。
3.2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流程替代性
财务管理可以直接创造价值和产生利润,还可以反向操作。一般是财务管理提高资产和资金效率,增加经营利润。经营利用财务管理效果进行杠杆放大。财务管理还可以形成连环正反馈效果,让经营效果反作用于财务管理,让财务管理利用经营效果放大效益直接产生收益。比如财务管理设计合理且执行得当,资金成本或者筹资成本降低了500万元,这500万元就直接体现在经营成果里,无需再经过经营环节来实现变成利润,这种属性叫做经营流程替代性。反过来,财务方案设计得好,经营利润增加后,会带来股价的提升,针对资本价格提升设计好的财务方案,可以将利润放大N倍给企业股东带来收益。特别是对于轻资产一类的公司,这类公司虽然资产与营业收入的比重很低,但是具有成效显著的管理模式、社会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产品与服务的品牌和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积累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核心竞争力资源多数都不能进入会计报表。这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巨大的创意空间,可以通过财务方案将潜在非报表资产价值化或者价格化,并为股东带来丰厚收益。2013年6月,广州要玩娱乐被大唐电信以16.99亿元收购,要玩娱乐成立于2009年,收购时账面净资产只有1.08亿元,增值率高达1472.26%。该公司优秀的财务方案功不可没。
3.3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功能交融性
财务管理的三个主要方面:计划与预算、决策与控制、分析与考核,同时也是经营的核心内容。实践这三个方面内容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前期工作、综合联动等等和经营功能的做法、流程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当一个企业或者是从事某项经营活动时,对市场的调查、收支的预测、效益的预算、风险分析、决策论证等等过程,很难清楚界定哪些属于财务管理,哪些属于经营决策;在实施环节,对内外资源的综合调度整合、对预算的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分析调整、对整体绩效进行核算考核,不但难以分清财务管理与经营的界限,也很难分清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边界。财务管理在企业里,与经营活动形成相互交融的状态,互为支撑、互为因果、纵横交织、高度融合。
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企业稳健理财、促进生产和提高效益的艰巨任务,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龙头地位。这个地位决定了财务管理处在了管理与经营的过渡地带,成了管理与经营的直接桥梁。管理功能通过财务管理的管道蝉变成了经营,经营在财务管理的管道里内化成了管理,财务管理的管道成了管理与经营的变换魔盒。
3.4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决策性质相同,一般的管理决策多为结构性决策,经营往往是非结构性决策
财务管理更多的是非结构性决策。在管理中,生产作业管理、物料管理等都是结构性的,包括会计核算,都是依据结构型模式。而经营决策主要是非结构性,所谓非结构性,是指预期结果与依据条件和执行内容之间没有结构逻辑关系,存在着性质变化的不确定性,而结构性决策预期结果与依据条件和执行内容之间存在着结构逻辑关系,只有量的不确定性,不会有性质的不确定性。很显然,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都属于非结构性决策。
以往,企业依赖独立的内部信息和对外部世界的简单直觉作为决策的依据,在这种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特性或许相对独立一些。现在,由于网络和计算机在管理和经营中的广泛运用和深度介入,过去依据内部信息和对外部世界的简单直觉来决策方式被颠覆,更多的是依据模糊数据进行非结构性推演,而且其重要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候。支持决策者分析决策并且能持续否定肯定的独特能力的后台,这是单纯的数据本身不能做到的。我们需要使数据视觉化并初步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缺口,这涉及到建立财务基础数据与企业决策基础依据的过渡连接端口,将大量模糊数据转换成清晰和可以判断的数据形式。
4 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经营需要遵循的原则
企业的社会分工就是创造价值和赚取利润,经营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直接手段。企业要做好经营,除了宏观决策的正确以外,基础执行层面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是经营的基础。
企业的管理方面很多,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性质、管理的层级和遵循的规则各不相同。财务管理是企业众多管理中比较特殊的,直接具有经营功能和经营属性。既然财务管理本身具有经营属性,不同组织在财务管理中的侧重和策略应该有所不同,作为政府或者社会公益组织的财务管理或许应该弱化财务管理的经营功能,强化财务管理的规范功能;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或者是有经营业务的事业单位,就要重视并强化财务管理的经营功能,但是不能弱化财务管理的规范功能。如何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既要发掘、发挥潜在的或者是直接的经营功能,又要保持和平衡财务管理的规范功能。具体到不同的企业,很难有个统一规定,但是有一些公共的实用原则:
4.1 适度性原则
财务方案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行业类型、阶段目标及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考虑,财务管理要体现企业特点,保证财务方案具有可行性、适用性、适度性。
4.2 科学性原则
财务管理须遵从管理客观规律,服从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违反了原则只会导致失败,所以财务管理必须遵从客观规律,才能将管理引向科学、理性、规范的轨道,实现财务管理对经营目标实现的有效性。
4.3 必要性原则
财务管理要从需要出发,必要的财务工具大胆采用,不必要的财务工具一个也不可要,否则会使财务管理变成教材框框。同时财务管理是具有高创新内涵管理,可以创新前所未有的模式,但一定要坚持必要性原则,防止为创新而创新。
4.4 合法性原则
财务管理的内容应与国家、政府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绝不可以相违背。因法律是全社会范围内约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基本规范,是企业组织正常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制定财务方案时切不可忽视这方面,应予以重视。
4.5 合理性原则
财务管理要合理,一方面要体现财务方案的严谨、公正、高度的制约性、严肃性,同时要考虑人性的特点,避免不近情、不合理等情况出现。财务管理要与会计核算的刻板保持相对的间隔,要让执行者有足够的发挥空间,秉持以人为本。
4.6 完整性原则
财务管理要完整,内容要求全面、系统、配套。也就是说要考虑周密,不能疏忽大意,出现漏失或衔接不当,更不能有前后矛盾或相互重复、要求不一的情况。
4.7 先进性原则
财务管理的制定要从调查研究入手,要总结企业经验,同时还要汲取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财务管理科学、手段、工具都在发展进步,要及时采用先进的成果,包括科学成果和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 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篇8
一、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一)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当中的应用意义
财务报表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多,不仅仅包括最为基础的生产经营和资金流动,还包括产品的销售状况,能够完全展示企业当前的运营状况。同时,财务报表的内容十分具体,其中不仅包含了企业的资产记录、负债记录,还包括企业当前的资金流动、资本结构信息,而财务报表分析的开展,能够以这些财务信息为基础,对这些信息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量化分析,充分指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对企业接下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形成直接的指导。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观看完财务报表的分析内容以后,应当针对财务报表分析所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实际的治理,以确保企业接下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财务部门在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需要将主要的方向放在企业现阶段的生产经营和资金流动上,并展开详细地核对和计算。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财务部门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需要尽可能做到全面覆盖、集中突破,进而确保分析出的结果能够满足当前决策的要求,产生最为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分析
财务部门在新时期的财务工作开展当中,需要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明确的分析,对于各项记录的形成,也需要进行科学的核对,确保其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财务报表的表示通常都会应用到文字、图表以及一定的数据,整体较为简单。在财务报表当中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尽可能被企业的管理人员所理解和认可,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观看相应的分析报告以后,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便于对接下来的项目开展形成指导。财务报表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并且也需要全面覆盖到整个经营项目当中,不能仅仅显示经营项目的资金流动状况,还需要涉及到具体的消耗以及项目的实际内容,具体包括流动资金的总额、产品的数量以及后期的仓库储存等信息,这些信息的存在虽然在当前的分析当中并不能产生较大的价值,但是后期的应用却十分广泛。
二、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应用价值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当中的主体活动形式之一,这一活动的开展包括了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分析和经营,并且也覆盖了后期的管理状况。企业的经营利润主要是指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所得到的经营利润,企业经营利润所覆盖的内容相对较多,涉及到了当前的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以及成本的剩余量。通过企业财务报表的合理的分析,能够准确发现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存在的不同问题,并采取一些科学的措施加以应对。企业的经营指的主要是在当前的经营管理当中,企业以自身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基础,并加强了对内部资源和生产技术的有效整合,完成了整体利润的有效增长。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行分析,企业的实际运营能力与它自身的管理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些联系一方面体现在企业管理水平的增强有利于对现有生产资源和生产技术的科学整合。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的管理优化,可以使得企业的资金实现快速的流转。资金与产品的快速交易转换,更加形成了相当多的闲置资源,有利于推动企业资金的重复运用,后期的利润也会持续增加。这些内容的分析,对于企业经营决策而言,都能够形成信息基础,不仅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这些信息加以科?W的应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还可以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合理有效,迎合当前时代的多种现实需求,改善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效果。
三、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形成决策方向
财务报表当中包含了许多的生产要素,而在财务部门对这些财务报表进行合理的分析以后,可以直接了解企业在现阶段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能够发现当前企业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财务报表分析也能够对企业的实际资金流动情况产生直接的统计,便于计算企业产品的覆盖范围以及产品的销售状况。而企业管理者在得到这些分析后的数据以后,可以对基础的资金流动信息以及盈利状况进行总结,并根据前期的资金流动状况,对后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所调整的内容包括资金的分配以及生产的用量。如果当前产品的运营状况较为良好,产生的经济效益也高,那么可以进行相应的大规模资金投入,并且产品的生产量也需要增加。如果当前产品的运营状况较差,存在亏损的状况,对于相应的经营活动也需要进行转型或者减少对其的资金投入,避免形成更大的亏损。
(二)创造更大的经营利润
在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开展当中,不仅能够实时提供相当多的企业管理信息,而且能够在减少成本支出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并且,财务报表分析的覆盖面相当广,不仅能够对企业当前的经营活动进行直接的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后期利润进行预估。企业的后期利润较为广泛,不仅包括企业当前的销售利润,还包括企业的成本利润和管理利润。通过对这些利润的计算,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基础成本的消耗,转而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对财务分析结果的对比整合,可以将企业生产成本与最终的利润联系起来,进而分析得出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减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对资本结构调整形成引导作用
篇9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经营决策;参考
近些年以来,我国越来越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逐渐意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通过财务分析得出来的数据不仅给企业提供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还可以让企业在日后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好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让企业可以逐渐感受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针对时展的要求以及自身来进行经营决策,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让企业紧跟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都处于财务分析的上升期。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于企业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样不仅需要给相关企业提供财务数据支撑还需要在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不断改变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真正意义上让财务分析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这样不仅有效帮助企业更好发展还可以让企业可以尽量避免发展中遇到的风险,从而让企业可以在日后更好地发展下去。
一、传统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因素1.财务分析体系的不健全一直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还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现在很多企业都没有完善财务分析体系,还一味采用传统的方式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以至于企业财务核算的能力低下,分析出来的数据也不够可靠。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财务分析体系不够健全,还会导致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企业的发展。2.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专家企业想要更好进行财务分析,不仅需要让财务分析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还需要聘请一些高能力、高技术的财务分析专家。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都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人才,而且企业中的财务分析人员本身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导致在财务分析的时候经常出现问题。还有就是很多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的待遇薪酬比较昂贵,很多小型企业不能负担昂贵的薪酬,导致企业不能更好地发展。
(二)内部环境因素1.财务分析的数据来源不可靠财务数据需要建立在财务报表的数据之上。但是如果财务报表完成的时间都集中在下半月,那么对于财务数据点分析就会不及时,非常容易出现纰漏。例如,某电子商务公司某月末出现应收账款300万元,对于先下单付款后发货的模式来说这个数据显然存在问题,这就非常容易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出现问题。2.管理层不重视财务分析现在很多中小型企业并没有过分重视财务分析,很多企业往往重视表面的盈利,导致没有专门安排财务分析人员。这样不仅无法让老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决策,还会阻碍了财务分析在企业中的发展。
二、评价财务分析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策略
(一)评价财务分析针对外部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1.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为了让企业可以在日后更好的发展,不仅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还需要针对企业的情况制定准确的发展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技巧。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企业聘任一些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这些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企业发展、企业财务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让管理人员可以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要知道科学严谨的会计核算一直以来都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所以财务分析人员只有对企业进行完善的分析才能让企业在日后更有效的发展,从而为企业的经济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财务分析人员不断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保证运算数据的准确性,要从企业的架构出发一直梳理到企业的财务体系,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而且企业为了更有效完善这一点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财务分析部门,然后将工作内容分配给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这样才能整体上提高工作进度还可以保证财务分析的准确性。2.培养或者招聘财务分析专家企业想要财务分析准确、及时和完整,除了需要向财务分析人员提供准确的资料之外还需要企业聘请一些专业的、高能力、高技术的财务分析人员,财务分析人员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不要身兼数职。在聘任财务分析人员的时候需要从财务分析人员的自身专业性、工作能力等地方来进行评估,然后企业也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将一些时展中出现的新技术教授给财务分析人员,进而让财务分析人员为企业进行更好的工作。针对这一点企业可以从外部高薪招聘专家或者从内部挑选合适人员培养后进行胜任,企业只要有了专业的财务分析人才,才能更有效应用分析方法,才能得出准确的数据。
(二)评价财务分析针对内部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1.加强会计人员培训为了保证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需要企业定期聘请专业的讲师来对财务分析人员进行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能力,还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而且企业还需要定期对财务分析人员进行考核,将财务分析与奇特部门之间进行挂钩,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改进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对企业的意见还可以积极调动各个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只有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与财务分析人员进行合作,才能保证财务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对于财务分析人员的提出来的要求,各个部门的人员尽量满足,给财务分析人员提供相应的数据。结合企业的情况,财务分析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交流,促使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2.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为了完善企业的财务体系,需要财务分析人员制订一套完整的、全面的、有系统性的财务分析体系,完善财务分析指标。而现阶段我国已经走进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财务分析就需要引进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对企业的情况进行财务分析,进而通过分析出来的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现阶段就需要紧紧抓住时展变革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样才能让企业更有效摆脱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进而落实好新时代中的财务管理系统,让更多的企业都可以在新时代中更有效的发展下去。
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DOI]10.13939/ki.zgsc.2015.15.205
1 引 言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突袭全球,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世界经济金融局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许小年在2013年中国金融政策研讨会中指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财务体系发展在倒退。同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对于转型期的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的把控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生存状况。因此,及时把控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衡量指标,及早发现财务不稳定因素,从源头杜绝财务风险隐患,尽量减少财务风险扩大成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改革方向。2014年12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监督检查、优化资金结构,积极推进当前财务改革发展要求,改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提高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把控能力。由此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系统中尚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把控财务风险,因此,本文将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系统构建提供参考性研究。
2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原则
2.1 先兆性原则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必须对单位的财务状况有重点把控、预测未来的作用。财务风险衡量指标根据单位过去成果表现以及当下财务报表的数据整理情况,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分析需要进行准确筛选,从众多的数据中准确把握能灵敏、直观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指标,方便单位管理者了解单位的运行现状,并对单位未来可能出现的财务状况有心理预期。
2.2 科学性原则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即风险预警系统指标选取、监测时间段设定、监测方法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呈现出来整个系统过程都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财务风险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指选取指标能反映单位内部财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且能真实反映单位内部生产经营业绩和财务活动存在的潜在危机;监测时间段科学性表现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根据单位的生产经营业绩和同行业单位的市场整体情况,定期地进行风险监控,若出现经济指标异常,风险预警系统需要调整预警时间段,及时反映单位经营动态和市场行情。预警方法合理科学指整个风险预警过程应该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法,预警程序同单位的大小、规模相匹配,另外保持低成本预警支出也是预警合理原则必不可少的。
2.3 系统性原则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要将单位作为整体考虑,从选取预警指标开始,全面整体的考虑单位在整个财务风险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考核。运用财务信息的网络化趋势,从点、线、面一步步跟踪单位财务风险的变化,同时将市场环境、财政政策、利率、汇率等其他外部因素综合考虑起来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系统化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还可以从动态角度根据单位过去的经济动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敏锐、准确地反映单位未来的财务状况,对单位进行完整、全面的财务预警风险预测,通过监测指标对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给出系统的反应。
2.4 实用性原则
财务预警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秉承着简单、实用、好用的特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设计上把单位管理需求作为第一要素考虑,将系统构建始终与实际业务需求紧密连接在一起,根据单位业务内容的变更,及时调整单位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保持系统建设良好的连贯性。只有预警系统具有可实际操作的价值并且便捷地反映单位财务情况,才能在单位里被广泛使用,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3 经营性事业单位财务预警系统构建
事业单位以社会服务为根本宗旨,并不追求高利润回报,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保障单位的收支平衡,防止盲目扩张以及过分投资。由于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风险的敏感性,收集的2009―2013年财务报表框架简单,主要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现金净流量、债务保障率、现金再投资比率等考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能力。
注: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报酬率=总收益/总资产;成本费用利润率=净利润/成本费用;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现金净流量=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收入)-流出(支出)/现金总量;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流量/资本性支出
对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可采取以下步骤:
(1)选取评价财务风险的基本模块及基本模块下的评价指标
(2)根据会计法则或评价指标对企业重要性的估计,两两比较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3)根据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根据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 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指标权重赋值法,其核心是对决策行为、方案和决策对象进行评价和选择,并对它们进行优劣排序,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构建有序的递阶指标系统,通过德尔菲法、两两指标对比分析等主管评价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然后通过对各个评判结果将数据进行一致性处理,根据各指标的大小重要程度给予指标权重系数。本文的具体操作为:①将财务风险评定指标划分为几个模块,即判断矩阵。②计算每个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的N次方根,再对向量方根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为指标的权重系数。
4 实例分析
为了集中反映该经营性事业单位五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选取了2009―2013年单位的财务报表,并对相关指标给予了权重、归一化处理,通过十二个指标综合反映了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5 经营性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1)偿债能力
从各指标的实际值来看,流动比率大于临界值,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比率低于临界值,说明此单位在偿债能力方面减少了负债积累,同时扩大了资本盈利能力的可能。从偿债能力的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来看,单位在2009年有面临财务风险的情况,但是该单位在业务、管理手段方面给予调整,2010年和2011年摆脱财务风险的笼罩,但是2012年又出现财务风险状况,2013年出现财务风险重警预报。这说明2009年单位的财务风险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暂时出现的风险消除假象,因此该单位应该在偿债能力方面引起重视。
(2)获利能力
获利能力的各项指标到2013年有明显提升,并且各项指标均高于临界值,说明单位在净资产、总资产、销售收入等方面均有提高。从偿债能力的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来看,2009―2011年单位正在经历轻微的财务风险,但从2012年以来,单位从降低成本费用,增加总资产、销售收入等手段帮助单位摆脱财务风险,到2013年财务风险有所缓解。
(3)管理能力
单位固定资产周转率在2009年达到临界值,但是2010―2012年低于临界值,2013年恢复临界值水平;流动资产率随着企业的发展始终保持上升趋势,2013年大于临界值。2011年单位出现较严重财务风险预报,这时的财务风险已经比较严重了,单位进行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调整。2012年、2013年单位完全摆脱财务风险预警危机,经济运行良好,同时也说明单位的管理能力较强。
(4)发展潜力
单位发展潜力各个指标的实际值随着单位的发展逐步好转,2012年与临界值基本持平,到2013年已经高于临界值水平。财务综合预警指数说明企业在2009年、2010年处于较严重财务预警报告中,有向更严重发展的趋势。2011年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警告,单位采取了提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等方式扭转财务风险危机,2012年和2013年摆脱财务危机问题。通过对主营业务、总资产和净利润占比的调整,单位从财务风险危机预警中恢复得很快,说明单位的发展潜力巨大。
(5)现金流量
单位的现金流量各项指标都比较正常,2009―2013年每年的指标都有所提高并且逐渐趋于临界值,到2013年单位的现金流量比、债务保障比、再投资比率都超越了临界值。从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来看,单位在近5年并没有重大的财务危机,2009年、2010年单位财务处于轻微财务风险预告,经过一些调整,从2011年起单位就摆脱了财务风险预警,一直处于良好状态。
从整体来看,2009年企业偿债能力(-0.25)、获利能力(-0.19)、管理能力(-0.25)、发展潜力(-0.14)、现金流量(-0.39)整体处于财务风险预警情况,2010年仍处于此状态,仅有偿债能力(0.04)这一项表示单位风险预警程度低,说明单位的财务风险并没有消除,需要进一步调整。2011年单位的财务风险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严重,单位管理能力(-2.83)和发展潜力(-2.53)的财务预警综合指数较高,但是现金流量(0.05)恢复良性状态,说明单位的管理方针出现错误并影响到了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但是通过现金流量的调整可以帮助单位摆脱财务风险危机。单位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扩大销售范围、收短收款期限、减少债务累积等方式帮助单位从严重财务风险中恢复过来,2012年企业管理能力(3.92)、发展潜力(4.33)两项财务指标恢复正常,现金流量(0.07)为轻警,偿债能力(-0.78)、获利能力(-0.54)两项变轻微。2013年单位的后四项财务综合预警情况良好,仅有偿债能力指标较高(-1.12),表明单位的财务状况在债务管理上仍有缺陷,需要通过减少借款额、减少债务占比、加快资金流转等方式进行债务管理调整。
参考文献:
[1]许小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2]赵静,但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4(4):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