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案例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创新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post-evaluation work and the post-evaluation result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projects invested by the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then elaborates the innovative methods in application of post-evaluation work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hievements.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actual ac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results.
关键词: 后评价;重点投资项目;科研院所;精密重型轴承;产业化
Key words: post-evaluation;key investment projects;research institutes;precision heavy-duty bearings;industr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15-02
0 引言
投资项目后评价主要是针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即通过调查项目的前期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各阶段情况,找出实际达成目标与原定目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评价项目成败,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提出对策建议。后评价工作专业性强、涵盖范围广、复杂程度高。一个成功后评价的结论建议,通过及时有效地信息反馈,不仅有利于投资方完善和调整相关方针、政策和管理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和项目投资效益,而且对完善已建项目、改进在建项目和指导待建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研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投资项目逐渐增多。这些投资项目独具特点:一是投资主体多为大型企业集团下属的科研院所;二是产业化经验缺乏的短板与研发优势同样明显;三是建设规模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四是投资项目管理链条长且未形成闭环,难以有效管控项目实施全过程。因此,加强对科研院所大型产业化项目的后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某研究所精密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后评价工作中,通过创新后评价工作机制,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和相互验证等科学适用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分析和后评价,真正做到后评价过程独立客观,评价结论科学公正,对相关问题的延伸探讨和提出的建议富有建设性,针对性强,易于操作,对投资项目决策和规范管理参考价值高。
1 后评价成果概述
1.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新建项目,于2008年至2014年实施,是该研究所(简称建设单位)转制成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母公司)整体上市后最重要的产业化建设项目之一,投资较大,周期长。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用地面积200亩,主要建设内容是新建特大型轴承车间、大型轴承车间和热处理理车间生产厂房和生产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合计50578平方米;购置机械加工、热处理和检测试验设备共计179台套。三座生产厂房主体工程分别于2008年11月、2011年底和2014年初通过验收,实现年产风电等精密重型机械配套轴承1万套,销售收入5亿元。
1.2 后评价成果概述
该项目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简称上级主管部门)确定了2015年度两个重点后评价项目,后评价于2015年9月开始,于2016年4月完成。由后评价小组制订了缜密的后评价工作计划,精心设计调查方案,聘请有关行业专家,通过现场调研、查阅归档文件和多方位、多层次访谈,收集资料,了解项目相关情况。在掌握翔实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和相互验证的方式,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项目的前期决策、设计、建设、运行等全过程,做出了科学、客观评价,为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企业投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提供借鉴。形成的后评价结论如下:
①项目决策方向正确,项目内部投资管理程序基本合规、有效,但决策阶段对项目实施风险和市场风险估计不足。
②项目的工程准备阶段合规性良好,但勘察与设计未履行公开招标,项目签订的主要设备合同内容与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初步设计购置设备有较大差异,签约前并未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审。
③项目实施阶段组织管理制度健全,合同执行情况较好;项目质量、安全控制较为有效,但建设管理机构人员流动频繁,工程验收的进度滞后较大;资金总体控制良好,但分项投资随着建设内容调整,与批复差异较大。
④项目运营后,实际产量,销售收入等指标均未达标。产品构成与预定的生产纲领目标偏离较大,销售收入低于目标值40%,利润指标只达目标值的3成。原因是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大,企业初入项目产品领域,制定的生a纲领目标过于乐观,其技术水平、市场基础、人才储备和市场开发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有较大差距,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⑤项目成功度评价为部分成功。
2 后评价成果特点
2.1 调研全面系统,访谈深入细致,获取资料翔实
①调研全面系统,内容涵盖面宽。包括项目背景、产品及其配套主机行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市场容量、需求现状和国内外竞争对手,承建单位技术基础、综合实力和持续发展态势。
②访谈深入细致,涉及层面多,范围广。包括相关行业协会(中国风能协会、轴承协会)、专家(轴承、生产工艺、装备)、同类产品制造企业(天马、瓦轴、洛轴、大冶轴等),建设单位、母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层面的领导及部门人员;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等单位相关人员;上级主管部门等等。
③评价范围大、时间跨度长远。包括项目筹备、立项、建设、投运和未来五年或更长发展期间。
④资料翔实。调研期间,查阅资料600余份,包括项目全过程归档文件,国家相关行业统计资料和各种文献资料,国家、地方和相关部门规划、政策、法规,被评单位及上级相关部门管理办法及制度等等;收集了2004-2014年项目产品及其配套主机市场(风电行业)供需数据,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规划,分析预测了产品及其配套主机市场“十三五”期间的市场需求量,收集同类产品主要生产企业生产量和占比数据,分析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评价项目可持续性提供可靠依据。
2.2 方法科学适用,结论客观可信
通过现场调研、查阅归档文件和多方位多层次访谈,深入了解承建单位技术基础、实力和持续发展态势和项目实施全过程;通过查阅相关行业文献、专家访谈、同类企业调研,了解掌握项目背景、产品及其配套主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市场容量和需求现状、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参考国内、外后评价各种理论和文献,采用逻辑框架分析、成功度分析和对比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系统分析和相互验证,去伪存真,保证后评价依据和结论客观可信。
2.3 创新工作机制,工作高效高质
后评价工作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微信群、视频会议等,建立相关方信息互通渠道,保证了后评价小组各专业人员与专家团队、建设单位、投资管理部门等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反馈及时,保障了各方合作同步高效,使后评价工作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按期、高质量完成。形成的评价结论客观公正,为上级主管部门投资项目管理、计划制定和决策积累宝贵经验,可作为检测项目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的依据和后续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指导。
2.4 工作站位高、视角宽,建议针对性和操作性强
后评价工作站位高、视角宽,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从项目本身、承建单位、母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四个不同层面,层层分析评价。不仅站在建设单位层面只关注被评项目,而是站在母公司的高度,全面了解同期母公司承揽的所有建设项目(7项、投资约10亿元)和科研课题十余项的完成情况及其相互影响,找出了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针对新环境下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易于操作的建议:
①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加强对重点重大产业项目的有效管理;
②改革科研考核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③改革用人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人尽其才;
④提升应用工程师人员队伍,强化市场开拓和技术服务。
2.5 延伸探讨参考价值高
站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针对科研成果产业过程中的瓶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延伸探讨,提出建设性意见:
①编制了自评价报告提纲,明确自评报告内容及格式深度要求,提高项目建设单位自评报告的水平。
②对集团科研院所产业化尝试“一所两制”发展模式,促进科研院所出成果、出人才,形成科研和产业两轮同步协调驱动、互哺、互动的良性循环。
③成立集团科技创业投资天使基金,利用集团下属企业闲置生产基地,开展产业化项目建设,构建科技创业生态网络体系,形成从人才聚集到资金投入和从企业规模化发展到反哺科研的闭环,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接力通道。
④加强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实施后的绩效考核,在集团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框架内,强化对所属公司投资项目施全过程的管理,提高投资项目管理和风险防范水平。
上述意见对大型企业集团和所属企业加强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升投资管理水平、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探索科研院所产业化道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受到企业集团及评审专家高度评价。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后评价工作通过深入细致和全面系统的调研获得详实资料,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和相互验证的科学适用方法,创新工作机制,保证了后评价依据和结论客观可信。后评价工作站位高、视角宽,通过对项目本身、承建单位、母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四个不同层面的分析评价,分别提出针对性强、易于操作实施的建议。本项目后评价成果,不仅对被评企业科研和产业化项目管理以及经济运营具有指导意义,为企业管理层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日后投资项目决策和规范管理供出了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参考价值高。
4 成果应用跟踪
本项目编制的“自评报告提纲”于2016年已被大型企业集团采用,作为之后企业对投资项目自我评价的深度格式标准文本推广应用;本项目采取的后评价方法部分已被纳入集团公司重点工程投资项目后评价软件平台固化,作为后续项目后评价的标准方法,目前该软件平台正在试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指南[Z].2005.
篇2
在城镇初中,特别是县市往下的城镇初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普遍薄弱,要寻求城镇初中科技教育的出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可利用孩子爱玩的喜好和天性。
开展航模活动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一项活动。航模是“玩”中“学”的活动,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深受青少年喜欢的运动,航模的制作和试飞,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
上了几节课后,我发现,课堂气氛不活跃,不少同学只是以一种围观者的态度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于是,我找来几个上课基本不动手的学生,跟她们拉家常,我想倾听她们心底的声音。但是我发现直接进行师生交流,想听到她们心底的声音并不容易,问了也不开口。
如何解决这样的困惑呢?另寻途径,根据小组的分工,请组内组长跟这些学生进行交流,有时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比师生间的交流效果更好些。我找来几个上课表现积极的同学,拜托他们帮老师解决我的困惑和烦恼,孩子们好热心,都应允了。我嘱咐他们要悄悄进行,不要让其他同学觉得你是特意打听。孩子们的地下工作做得很成功。
调查后学生们告诉我,一种情况,他们怕弄坏航模;另一种情况,部分同学,特别是部分女同学操作能力不强,不太喜欢动手。而航模活动是在不断的动手尝试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实践出真知,经验和能力很多时候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
针对第一种情况,我鼓励他们,只要知识理解透彻,动作操作要领清晰,航模构件就不容易损坏。我们要有科学探索的精神,如果科学家在做实验的时候,担心这担心那,那他们就成不了科学家。如果操作步骤正确,航模构件损坏,学校会进行报修。学生们吃了定心丸,打消了心头的顾虑,在操作中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正确的操作流程,动手多了,活动能力也增强了。
针对第二种情况,我采取两人一组,组与组之间比赛的模式,两人一组是为了让她们可以合作完成,比赛是激发她们学习的斗志,在同学面前谁都不想输了面子和自信。
通过这个航模的活动,一部分以前喜静的学生像陈小敏、钱嘉欣、吴欣宇开始不那么文静了,也表现出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不再是袖手旁观,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而另一部分以前喜动的学生像冒马杭、徐璞琪、司雨星等开始学会安静的思考了,不再是像以前那样上课好像没事的人,他们真正变成了活动的主人,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案例二:
一次课上,学生在操场上演示自己所制模型。启动前,每个组的组员都认真检查,确保飞机无零件损坏并且工作正常。启动时按照正确姿势站好,起飞模型飞机。启动后观察飞行效果,发现飞机上天后,掉头朝下急坠,致使飞机严重折损。本来飞机应该在空中划一道漂亮的圆弧后安全降落,但这是什么情况呢?
大家非常着急,开始检查模型各零部件安装是否正确、准确、精确,机翼两边上反角是否对称,水平尾翼是否平衡,垂直尾翼是否垂直等;重心是否适中;机滑翔方向,都没有问题。
左方成同学说,这种状况属于没有飞起来,可能是头太重呢?根据左方成同学的思路,大家改进机头重量,又一次试飞,但飞机还是往下坠,到底是哪边出问题了呢?这时爱思考的才女仇雯雯提醒,会不会是机翼出问题了呢?我们可以改变机翼的形状试试。顺着才女的思路,大家试着改变了机翼的形状,试了矩形翼,试了后掠翼,还试了三角翼和纺锤翼,可结果还是一样让人失望。一向稳重的石凌云同学提出,是不是机翼安装角出问题了呢?但改变之后还是往下掉。最后吴梓涵同学提出,是不是机翼太重了呢,可否将机翼打磨的轻一些呢?于是大家又动手将机翼打磨的更薄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后来同学们都认为,今天这节课上的科学探索精神他们将受用一生。
案例三:
一次,我们同学在放飞手制滑翔机试飞的过程中,大家都在努力的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我脑海中蹦出一个想法,我们何不举行一场比赛呢?我们可以比比看,哪个同学的模型滑行出的直线距离最远!于是,我们立即准备进入比赛状态。我们三人一组,划分好场地,准备开始。几轮比赛后,我们比出了高低,左方成同学赢得了比赛,当大家都在祝贺他赢得比赛的同时,章亦桐同学说:“我们的模型是一样的,为什么他的滑行的距离比我们的远?”问题一抛出,大家进入了沉思环节。司雨星说:“让左方成用我的模型再试一次,判断是人的问题还是模型的问题。”我听了备感欣慰,显然他们很棒,他们会主动分析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再是等着老师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能力明显的提高了。
左方成应邀用司雨星的模型再飞一次,大家仔细观察,只见他右手执机身,高过头,模型保持平正,机头向前正对风向下倾10度左右,沿机身以适当的速度将模型直线掷出,模型实现直线小角度平稳滑翔,落地,丈量直线距离,再试两次,取三次的平均值,比较后发现比他的模型飞的近些。于是大家又开启讨论模式,最后总结:滑翔机要滑行出最大直线距离,除了操作员的操作要娴熟准确,还要考虑调整模型本身受力,翼面越平整的,阻力越小,我们一看,确实每个模型的翼面平整度是不一样的;其次,正常滑翔后,还要微调升降调整片,找到一个最佳舵位。调整到有利迎角,不同迎角模型的升阻比不同,有利迎角升阻比最大,同一高度的滑翔距离最远。
通过这个讨论,我相信同学们的科技创新素养会提升,一次次的累积后,我们同学的科技创新能力肯定能提高。
篇3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065-02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资料,是医学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1]。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科技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随之产生大量的科研文件资料。科研文件内容广泛,且来源分散,涉及人员多,以致资料收集难、管理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在科研活动中科学地收集、管理和利用科研文件资料,是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医学科研档案管理重要性
医学科研档案是真实记录科研活动历史及其成果的综合载体,对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促进作用,对科研工作的瞻前性、科学性及实用价值的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医院科研实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搞好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医院科研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医学科研档案材料收集、整理、编排、保存及利用等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医学科研档案是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是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
科研档案与科研工作关系密切,医学科研工作是医学科研档案的信息来源,而要搞好科研,就必须要有完整、准确的科研档案作为依据。一切科研活动都有延续性,需要吸取和借鉴已有的科研资料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必须以大量充分可靠的材料为依据,而科研档案能为科学研究提供不可缺少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信息,通过对医学科研档案的系统管理,能够防止和避免科研活动的重复性。因此,医学科研档案能为医院的科研管理部门、医学科研人员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最新的、反映医院医学科研活动的宝贵信息,是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
2.医学科研档案是制定医院发展规划的客观依据
医学科研档案能够有效记录医院的科研人才结构、科研基础设施及科研技术状况等,医院当前医疗技术水平层次,国内外学术地位,人才、设备情况,医院学科发展主攻方向,整体医疗、科研、教学发展规模、科研辐射范围等,均可通过医学科研档案真实地反映出来[2]。通过对医学科研档案的统计分析,能够对医院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从而为制定医院发展规划提供客观依据。若科研档案管理不善,将直接影响到上级管理部门和医院管理决策的制定,影响到学科管理、科研活动顺利开展。
3.医学科研档案是人才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医学科研档案不仅记录了科研活动的最终成果,同时也记载着科研活动的研究过程、科研人员承担的科研任务、科研项目完成后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获得的成果奖励等信息。医学科研档案的系统性、客观性、完整性、真实性和连续性,能够帮助医院考核部门对科研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深入了解。因此,在人才考核、职称晋升的过程中,除了参考医疗、教学量化考核指标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医学科研档案,为医院科研人员全面考核衡量,人才选拔提供重要依据。
二、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1.医学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与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申报工作相比,不能引起医院领导重视,导致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科研档案归档缺少制度标准,造成很多科研档案归档混乱,不能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执行和落实力度都不足,科研档案管理监督机制亟须完善。
2.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相关人员意识不足、能力不强
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不足、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与管理知识,系统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影响医学科技档案整理开发利用。档案管理人员长期以来只负责收集整理档案,缺乏服务意识。同时,医院科技工作人员档案归档意识淡薄,只注重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学研究课题申报、、成果申报、专利申请,忽视了医学科研档案归档,更有的认为档案具有保密性,抵制归档或不归档。
3.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传统的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存在档案资料易损坏、低效率、不便于统计和查询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档案的利用率显著降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医院不同程度地实行了管理的信息化,从病人的挂号到门诊、急诊、入院、出院、用药、结账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但在医院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没有建立相应的科研档案数据库,没有意识到医院科研档案信息的巨大价值,档案信息没有进入共享,大部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只局限于简单的整理、查询和提供利用等传统模式,阻碍了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5]。
4.医学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率不高
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对科研档案重管轻用,科研档案资源整理收集不够丰富,服务手段不能适应医院科技人员的需求,导致科研档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当前医院保存的科研档案多为原始资料、研究工作结束后科技档案就被束之高阁,只供医院科技人员个人晋升等需要查阅使用,缺少同行交流开发利用,无法有效服务临床、科研、教学。
三、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创新对策
篇4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践创新;信息安全;本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142-03
2001年,武汉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作为一个全新的本科专业和其独有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武汉大学在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上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1-6],包括加强实验教学改革、配置班级专业导师[4]、组建专业兴趣小组、创建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设立大学生科研项目基金、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实行“3+1”培养模式[7]等。本文着重从实验教学的角度来谈信息安全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疑,实验教学一直是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各大高校均开设了一系列实验课程,但不少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因为实验课程的开设而明显得到提高。这其中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 实验设置不合理,可实施性不强或者过于简单
2) 实验教师师资力量不够
3) 实验过程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和监督
4) 对实验教学没有明确的考核制度和方法
5) 学生对实验课程不够重视,敷衍了事
信息安全作为一个全新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交叉性极强的新兴专业,相比传统计算机科学专业而言,在各方面都还不大成熟,在各方面表现出的问题也更为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要实际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个方面一起努力。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介绍武汉大学在实验教学方面的一些思路、经验和教训。
1循序渐进,精心设计实验
目前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采用课程实验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其中课程实验与相应课程同步进行,例如密码学、信息隐藏和计算机病毒课程分别设置了20、20和36个学时的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属于单独的必修实验课程,通常为1个学分;实验课程以综合性、设计型为主,旨在锻炼综合应用所学的安全知识、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例如“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网络安全实验”以及“程序设计实践”均为1个学分的实验课程,三门课程各计36个学时。
每门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均包括了基础验证型、设计型、创新型和综合型实验。我们认为,基础验证性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该类实验能够提高学生最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大大促进他们对课本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设计型、创新型和综合型实验做准备。在学生具备了最基本实践操作能力之后,我们逐步提高实验的难度,然后进行一些较复杂的设计型、创新型和综合型实验,这三类实验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则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潜力和专业实践兴趣。
针对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我们均制订了具体的实验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了各个实验的内容、目的和学时。下面以“计算机病毒课程实验”为例作重点介绍。
“计算机病毒课程实验”包括9个子实验,分别是:
(1) 数据恢复
分析FAT32和NTFS磁盘文件系统格式,提取、反汇编并调试分析MBR、DBR代码,详细分析实验室硬盘的具体结构,删除并手工恢复指定文件,熟悉并比较各款数据恢复工具。课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电脑硬盘进行详细分析,画出自己电脑硬盘的磁盘结构图,分析多引导程序工作原理。
(2) PE文件结构分析
对PE文件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详细分析引入表和引出表的结构和原理,按要求手工修改PE文件以改变PE程序的行为。用16进制编辑器手工制作符合指定条件的最小PE文件。本实验集创新型、设计型和综合型于一体。实验前面部分旨在加深学生对PE文件的理解,后面部分则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设计以及综合能力。本实验要求学生对汇编、反汇编、静/动态调试、PE文件结构、操作系统都具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
(3) VBS脚本病毒样本分析
分析一个实际的VBS脚本病毒样本,并对其进行解码和分析。本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病毒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病毒分析经验。
(4) PE病毒样本调试分析
调试分析课本中的一个病毒实例(或者分析一个流行PE病毒样本),并写出病毒清除程序。本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
(5) 计算机病毒免查杀技术分析
对常见病毒的特征码进行定位,并能够通过修改特征码来使得病毒逃避各流行杀毒软件查杀。对各反病毒软件的病毒检测原理进行简单分析。本实验综合型较强。
(6) 恶意代码行为分析及流行病毒专杀软件设计
利用相关工具对恶意代码的静态和动态行为进行分析,并手工清除病毒。编写可以扩展的流行病毒的专杀软件。
(7) 网络蠕虫取样分析
对流行蠕虫进行分析,从网络数据包中获得流行蠕虫样本,并进行实际功能分析。
(8) 软件加壳与解壳
对指定程序进行加壳并分析,对给定的加壳程序进行自动和手工脱壳。
(9) 简易杀毒软件设计
编写简易的杀毒软件,该软件需要具备简易扫描引擎和特征代码库。基本具备杀毒软件的病毒扫描功能,并可以进行升级。
我们对每门课程的每个子实验、每一个具体实验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反复实践修改,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和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考虑。这些实验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譬如,在进行计算机病毒课程实验中的各子实验设计时,我们征求了部分国内著名反病毒公司从事病毒分析的骨干技术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学生在认真完成这些实验之后完全具备从事病毒分析工作的能力。
2合理安排实验进度和时间
实验进度和时间安排得是否得当,也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专业实验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先修课程的安排。专业实验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比较好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譬如,计算机病毒课程需要学生先完成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等方面的课程。而网络安全课程则需要学生先完成“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高级程序设计”等方面的课程。因此,实验课程的安排不能太靠前。
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设置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大三暑期实习、大四就业、考研的问题,实验课程安排在大四开始之前较合理。
目前瑞星、金山毒霸、安天等反病毒企业每年从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招聘实习生。为了保证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实行了“3+1”模式[7],即学生在前三学年修完所有课程,第四学年到单位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推荐或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则直接进入导师课题组实习。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的安全实验课程安排在大三一个学年完成。
3大力培养实验师资
目前大部分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实验师资通常来自于两部分: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验人员和部分专业教师。前者对计算机类的传统专业实验已经轻车熟路,但在信息安全专业实验上暂时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
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传统计算机专业,他们大部分都在信息安全领域进行了较长时间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具有较为扎实的信息安全理论基础,但在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上可能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并且由于信息安全学科中某些具体方向(如网络攻防以及计算机病毒技术)的自身特点,如果没有专门的科研项目支持,部分专业教师也难以投入太多精力。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信息安全中涉及到的各门新建实验课程需要实验指导教师掌握大量的安全理论知识,同时必须在安全技术上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实验师资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各大高校实验师资力量普遍不够,各高校均需积极加大专业实验师资的培养力度。
4创造良好实验环境
相对于其他计算机类实验而言,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实验对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要求更高。譬如,网络安全实验需要比较好的内部网络环境,其对网络互连设备也有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病毒实验则需要提供足够的流行病毒样本、虚拟机、隔离的网络环境以及供测试使用的各类安全软件、硬件设备;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则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硬件设备[6],譬如武汉大学信息安全实验室购置了硬件防火墙、密码机、隔离网闸、天阗IDS、网络协议分析仪、智能卡开发设备、指纹识别仪、电磁干扰测试接收机、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投资数百万元。尽管如此,这些实验设备也无法在同一时间满足所有同学的实验需求。为了保证实验环境和条件,实验室需要分多组多次进行实验,学生也可以自己组队预约实验设备,这些都需要实验室提供良好的实验准备并制定相应的实验制度。
目前,武汉大学已经具备比较好的实验环境,为了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我们正在积极研发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实验实训平台,该平台一方面可以大大减轻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上访问实验平台,获得良好的软件以及模拟的硬件设备实验环境。
5加强实验环节考核与管理
为了促进实验课程的有效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严格的考核与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从实验教师角度来说,首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并按时严格按照指定格式完成实验报告。对于抄袭现象,实验教师应该严厉制止。另外,实验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同时在试验前做好各项准备,在必要时要指导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或者意外的问题,以免学生遇到困难之后可能无法进行后续实验,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从学院角度来说,其一方面应该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有能力的老师积极承担信息安全专业实验课程,另外一方面其应该针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
6结束语
目前武汉大学在实验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实验教学也依然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正在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相信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重视下,在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中,武汉大学信息安全实验教学将会成为全国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 张焕国等. 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J]. 高等理科教育,2004,(2).
[2] 张焕国等. 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M]. 计算机系主任(院长)会议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彭国军,张焕国.浅析专业导师在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培养中的作用[J]. 第8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系主任(院长)会议论坛论文集,2005.
[4] 彭国军,张焕国.论高校师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J]. 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论文集,2006年.
[5] 彭国军,张焕国. 关于计算机病毒教学的几点建议[J]. 计算机教育,2006,(7).
[6] 张焕国,王丽娜. 信息安全综合实验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
[7]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M]. 2007.
作者简介
彭国军(1979-),男,湖北荆州人,讲师,主要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篇5
关键词:现代医学科技档案 管理方式 创新
医学科技档案作为医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其信息进行有效利用能够促进我国医学研究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临床工作与医学科研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有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已(以及)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1]。因此在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为基础,积极开展科技档案的整理收集、存储与使用等工作,创新管理方式,促进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实现现代医学的长远发展。
一、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特征分析
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系列性强。相较于其他的学科而言,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采用特定的专题,并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进行完整性和系列性研究。这样会保证科技文件资料的成套化和完整化,使档案资料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以及分明的层次,从而进行系列化使用。二是专业性强。对于现代医学而言,具有广泛的交叉领域以及繁多的学科门类,因此在对医学科研课题进行分配时,应以不同专业门类加以分配。如在基础医学的研究中,可从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划分,分为药理、病理和生化等专业;而在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可分为儿科、妇科、外科和内科等科目。医学科研活动的开展需以专业科目为基础,细化科目分类,对医学科研内容的专业性具有较强的要求,因此使得医学科技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三是连续性强。医学科研从立项到结题等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并且其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连续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科技档案的连续性强。四是保密性强。医学科研成果是医学档案记录的重要对象,其具有知识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2]。如(果)临床文献与资料、医学报告等档案资料具有特殊的价值,必须要以国家保密法为依据,对其进行保密等级设置,从而使档案资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有效发挥其最大化的使用价值。
二、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路径
1.强化档案意识
在对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应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使其能够明确认知到档案的利用价值,并对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加以重视。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加以更新,并积极开发档案资源,建立相应的网站和数据库,为档案利用者的查阅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应积极向外宣传档案室的馆藏信息,有效吸引档案利用者,让档案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有效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
2.加大档案室基础建设的力度
在对档案室进行建设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对档案室环境加以优化。只有保证档案室环境的整洁与安静,才能使档案利用者对相关信息和资料加以专注研究,同时在恰当的地方提供复印与打印等服务,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二是对现有科技加以充分利用。对于现代医学科技档案而言,其发展趋势为资源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因此应将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从而缩短档案信息查询时间,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简便的服务。此外,建立档案资源网,利用网络远程检索对档案室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对馆藏资源储量进行增加。目前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医疗实践的应用,因此档案室应对资源共享加以重视,积极引进先进的档案资料,便于研究人员的使用。四是科学合理分类档案。档案室应对各种档案内容加以了解,并对其进行多角度分类,确保用户能够快速准确检索[3]。在对医学科技档案进行分类时,可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差异性,建立具有全面功能的检索系统,这样便于档案利用者对档案信息进行准确定位,节省查阅时间,促进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
3.健全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健全作为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健全管理体制时,必须要以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对档案服务机制进行完善,有效丰富档案服务的方法与手段,保证档案服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目前我国档案室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的加工、借阅和查询等,其服务功能过于简便和单一。基于这种现状,必须要在档案利用服务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从而便于利用和查询档案信息,有效吸引更多的医务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促进档案服务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提升。
4.完善档案编研体系
要想促进医学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必须要对档案的编研工作加以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档案编研体系[4]。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这使得医学科技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着新要求与新问题。因此医学档案管理者必须要从医学研究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对档案的价值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挖掘,保证编研研究课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有效指导医学实践和医学科研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具有较强的系列性、专业性、连续性以及保密性,因此在创新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时,必须要强化档案意识,加大档案室基础建设的力度,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档案编研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的水平,有效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医学科技档案利用可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档案管理的方式,促进现代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丁莹,罗昕.创新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394-396.
篇6
[关键词] 创新;幼儿体育游戏;案例分析
Abstract: Children is in rapi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eriod, sports for children's all-round development, physical growt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for 5-6 years old of larg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hildren's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aimed at the features of body arrange innovative sports game animals move and shaolin. Through the game case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and effect analysis giv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children's sports activities by children's sports innova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 innovative;Children's sports games;cas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07-2
幼儿是我国的希望,幼儿是我国的未来,幼儿体制问题近年来一直被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所关注,并一直以来对我国幼儿体质的提高进行多元化的研究和实验。本文为推动幼儿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科学化、有效性,实行幼儿创新性体育游戏干预研究,以求从根本上改善幼儿的体质与身心健康发展状况。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中该幼儿园的阳光体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切实促进了教职工、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和谐发展。本文从中选取一次创新性体育游戏进行案例分析,希望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能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并未创新性幼儿体育游戏的推广可行性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幼儿体育游戏小动物搬家、少林小子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管理学、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学等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为本文分析提供学术背景和科学依据。
2.观察分析法
观察海淀区太月幼儿园大班一次创新体育游戏,进行分析总结。
二、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开展现状
现在提出开展幼儿园阳光体育活动、提倡整合教学活动,但惟独体育优质课活动却很少,只是扮演其他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在调查中,教师也觉得体育活动难得开展,对体育活动没有信心。许多幼儿园过度要求安全问题,每当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许多老师生怕学生发生人身意外伤害,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活动的权利。由于教师长期缺乏新的体育理论的学习,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造成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到位。幼儿体育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有减弱的倾向,教师往往忽略体育活动的本质属性,不考虑活动的强度和密度,致使活动量小而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在幼儿园管理新规要求幼儿户外活动每天保证两小时(其中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下,各幼儿园大都例行此规定,但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多以集体活动为主,使体育活动缺乏儿童化、趣味化、个性化;教师多为体育指导无目的,仅仅是带到活动场地自行游戏,多数无集中安排,更谈不上合理科学的体育游戏指导。很多成为零星式、散漫式、加上游戏本身等待时间过长,孩子们真正有效的锻炼时间却很短。在家庭中,幼儿家长对体育健身益智的作用认识不清。幼儿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周围人的过度关心下,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
三、5-6岁大班幼儿身体发展特点
(一)动作的准确性、力度、速度以及全身动作的协调性不端正。
(二)比较明确各种动作的基本要求,能很快理解动作要领。
(三)喜欢各种未经尝试的新鲜玩具,猎奇心强。
(四)幼儿在此阶段,发育还未完全,抵抗力较弱,易感染各类传染疾病。
(五)动作的目的性和自控能力逐渐提高。
(六)初步具备情绪的调节和自控能力。
四、案例分析
表1 课程设计表
幼儿园创新性体育游戏课程设计
大 班 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上午 下午
小动物搬家
1发展目标
发展往返跑能力和灵敏素质;培养幼儿竞争精神。
2.游戏准备。场地和器械放置方法如图。右侧椅面上各放一小动物玩具。
3.游戏方法
(1)游戏组织
将全班幼儿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在平均分成两小组,每小组成一字纵队站于起跑线后。
(2)游戏内容
听到开始口令后,第一组第一名幼儿跑出,依次将右侧椅子上的物品移至左侧椅子上。跑至对面起跑线后拍同组对面第一名幼儿的手,该幼儿继续跑出,依次把左侧椅子上的物品移至右侧椅子上依次进行,先跑完的队获胜。
4.规则和要求
(1)物品必须全部按要求移动到指定位置。
(2)物品如果掉地要捡起归还原位。
(3)往返跑时最好是步幅较大、步数稳定、重心稍低,这样便于停止、转身、取物和起动。转身时以后腿为轴向前转,重心偏于后腿。
少林小子课程设计
1.发展目标
提高幼儿手臂肌力量及身体平衡能力
2.游戏准备
用粉笔画一相距相距8――10米左右的平行线,用幼儿器械分别设置小山、悬梯、独木桥、梅花桩等情境
3.游戏方法
(1)游戏的组织
游戏开始后,幼儿分为两队,成两纵队站在标志线处 ,老师发出指令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重量的水瓶“双臂负重侧平举”,依次走过小山、悬梯、独木桥、梅花桩,把水倒到大缸里
(2)游戏的规则
双臂要像扁担一样平,并要坚持很长时间
4.要求
1.双臂负重侧平举”动作的幼儿进行示范,幼儿讨论如何做好这个动作,并学做。教师平等参与示范,隐性指出动作要领:“双臂要像扁担一样平,并要坚持很长时间。并学习在平衡木上走过,走过梅花桩等
2.可分组接力比赛若干次
(一)课程设置与解析
设置:本课次时间为60分钟,5分钟幼儿操,两竞赛游戏时间安排约40分钟,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们进行15分钟的户外自由活动。本次大班幼儿体育课安排两个游戏,游戏练习时采用分组轮换形式,然后把两个游戏合并成综合性游戏比赛,既是将本班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做小动物搬家,另一组做少林小子,按教师时间指令再交换游戏做,最后将两游戏综合为一体,两组幼儿以体育游戏竞赛形式进行比赛,教师给予获胜队礼物奖励或口头表扬。
(二)游戏解析
1.小动物搬家游戏解析
该游戏主要是发展孩子们反应速度、灵敏素质等方面。根据5-6岁大班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力度、速度以及全身动作的协调性的特点所设计,该游戏符合该阶段幼儿特点。
2.少林小子游戏解析
该游戏设置不仅提高幼儿手臂肌力量及身体平衡能力,还运用设置障碍物小山、悬梯、独木桥、梅花桩等情境教学,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并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设置情境,极大提升了游戏的参与度与孩子们的积极性。
(三)整堂体育游戏课的效果分析
整堂体育游戏课,内容丰富、运动量适中,最后的综合游戏更是让整节游戏竞赛活动推到,孩子们快乐的叫喊着、为自己的队友加油助威、队友不小心摔倒,孩子们上前搀扶,看着他们微微出汗的稚嫩的漫着微笑的脸,我们可以得出,寻找出最适合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是幼儿体育游戏研究者们最大的收获与欣慰。
五、案例得出的反思与建议
(一)反思
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活动呢?首先,教师要有专业的体育知识,全面发展幼儿体质。采用适合幼儿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将游戏以竞赛的形式用于幼儿班孩子们的体育游戏上,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强孩子们的兴趣。其次,将户外活动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增强幼儿体质,编选适合孩子们的体育游戏才能真正实现体质与智力的综合发展。
(二)建议
针对现阶段幼儿体育游戏开展的现状,如何在阳光体育活动下,切实有效的开展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增强幼儿体质的问题,特有以下建议: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首先,要提高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其次,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改革要向整体方向发展,把园内体育活动与园外家庭体育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与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三,应给予幼儿体育教师适当的培训进修机会,培养一支高素质,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幼儿体育教师队伍。
2.创新形式,激励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事物的出发动力,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关键在如何先激发出兴趣。如在游戏前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下游戏背景,根据游戏特点编排合宜的小故事。又如在游戏时,准备多种卡通服装,让幼儿进入角色,仿佛置身故事当中。总之,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
3.改革体育课结构,提高幼儿体育活动效率
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改革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为之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条件。在游戏内容上,应该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以往的游戏内容,如体操,跑步等等。还应注意季节差异,体现不同季节的特点,设计出适宜的体育游戏。在形式上,不应只局限于某一单一的模式,可采用一物多玩,使游戏更加多样化。在方法上,要在充分了解现代幼儿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对于小班、中班的孩子更多的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教学法,而对于大班孩子,竞赛的游戏方式更加能吸引他们的活动兴趣。
4.鼓励游戏创新,逐步挺广科学的创新小游戏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深刻感受到幼儿对于创新小游戏的喜爱。今后,应鼓励幼儿体育教师积极进行创新游戏的工作,并进行科学的实验研究,对于内容幼儿喜欢,形式安全易行,效果经过科学检测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性体育游戏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小娟.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2000,28.
[2]李健.3~6岁幼儿体质研究文献综述[J].体育科技,2006,2.
篇7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与科研互动 创新课程体系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
论文摘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贯穿干教学全过程”为主线,创建了以“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构建了“同类合并、相对脚、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理念与思路,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教育教学改革涵盖了学科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各个方面,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才能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的目的,从而达到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而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工科教师,尤其对刚提升为本科院校的中青年教师,如何把自己所教的课程不断地改革完善,怎样“以教学促科研、搞好科研为教学”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本文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主线,创建了“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构建了“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理念与思路,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合理地解决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繁、多、杂与教学时数偏少以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交叉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之间的矛盾。
一坚持“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思路来构建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要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科研水平的提高是关键。没有科研的支撑,就没有创新型教学,科研可以保证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只有创新之师才能造就创新之生。作为刚提升为本科的地方性院校来说,科研水平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难以找到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作者通过几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以下三条经验,以供商榷。
一是要坚持创新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现教学科研互动。在教学中搞科研,深入钻研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面向生产实际和专业前沿发现问题,寻找课题,以挖掘创新潜能和发现所要解决的问题;搞好科研促教学,将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及科研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引入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以此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与专业思维,努力形成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二是坚持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电力行业特征,采用技能训练资格认定和校企互动方式,使学生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教师、学生深入企业,发现问题,找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师生共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科研、实践良性循环。
三是坚持创新实践教学与专业技术发展相结合。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将实验室建设成集实验、实习、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及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了工程素质训练、科学研究试验与专业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
二以“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原则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存在教学内容多、繁、杂与教学时数偏少以及学科专业技术发展快与教材更新慢的矛盾,要达到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首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知识点的内涵十分明确,根据专业特征,结合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最新技术,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理念就是指将原分散在各个章节属同一类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删除过时的旧内容,增加学科专业当前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等内容,在内容编排上按照“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技能——当前研究动态”的层层诱导递进式顺序来编写,使重组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先进实用。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是一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综合性强,面向工程,与其它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联系非常紧密相互交叉的主干专业课。根据上述特点和要求,对
三实施“三个模块”,采用“全程案例贯穿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个模块”是指将课程的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重要内容、一般内容和自学内容三个模块。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在课堂上精心讲解,并通过课外作业、专题研究、实验等其他环节的训练得到巩固和提高;一般内容(主要是指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介绍等)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展示、介绍;自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个性化教育)则通过设问、质疑、写读书笔记、小论文的形式得到训练。
“全程案例贯穿式”教学法是指根据课程特点与专业特征精心选择或设计一个规模大、有代表性、有实用价值,并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课程,随着课程教学的展开,让学生一步步深入到案例中,学到案例中相关的知识,随着课程教学的结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把案例中的相关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本课程选择推出“一个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设计”为全程教学案例,围绕该案例,实施“三个模块”,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展开一个个知识点,最终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篇8
关键词: 实验中医学;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内容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5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中,随机选取4个班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3人。在“实验中医学”授课活动中,将课程的6个实验分成2个部类。第一部类采用传统教学法,包括“寒冷刺激对心率的影响”、“中医脉图的描记和分析”、“人参煎液抗缺氧时间的影响”3个实验内容;第二部类采用案例教学法,包括“金铃子散镇痛作用观察”、“峻下热结法治疗阳明腑证的机理”、“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动物实验”3个实验内容。教师提前1周把收集到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材料发到每个学生手里,安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和书籍,并保证上课时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待课程内容结束后,进行一次总体教学效果评价,最后针对2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1.2 调查方法
以实验中医学中两种教学法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为变量,选取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精1 对象和方法神、科学思维、艰苦耐劳等指标,在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完成调查问卷。采用书面调查形式,由任课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完成后发给学生,当场完成、收回。综合4个班的问卷,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作比较、分析、评价。共发出问卷133份,收回128份,回收率为96.2%。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认识
从2003年开始在本校中医、针推专业本科教学中开设的“实验中医学”,是本校目前中医学专业课程中唯一的实验课。我们发现,在“实验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问题[1],这同样也是传统中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所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因此,我们采用案例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分类授课学习,通过两者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见表1。表1 对2种教学法基本认识的比较[人(略),n=128]
从表1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无论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上,还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上,都比传统教学方法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起到了组织、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所分发的与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献、材料,并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全文数据库检索文献。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进行自主发言,讲解所收集、整理到的与上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阅读实验背景文献资料发现问题和检索文献解决问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各小组所讲解的内容不可以雷同,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才可以完成任务,而自主发言时,由于越后面的小组所讲的内容要避免雷同而难度也越大,这就促使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参与。而这一切也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一教学方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欢迎,96.2%的学生认同案例教学。
2.2 对案例教学法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认识
“实验中医学”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在科研能力。实验过程的分组同样以每4人为1个小组,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但每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已不再简单地是由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强调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后所进行的相关操作,而是通过自己阅读实验背景资料、查找文献再经过全班讨论、教师点评后进行的实验操作。那么,这一全新的实验过程究竟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影响如何,我们设置了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表2 对2种教学法提高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认识的比较[人(略),n=128]
表2显示,有92%以上的学生认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其分析观察、实际动手、科研思维能力及加强团队协作的精神。
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与实验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研究现状和科学发展动向。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分析相关信息,产生对实验过程中相关步骤要素的疑问,再去自行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进而通过阅读分析更多更广的资料信息,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实验过程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课堂发言讨论和教师的点评指导,将所有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后,再完成实验的实际操作,最终由感性认识落实到实际动手操作然后升华为理性知识。调查表明,学生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观察和动手能力,此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分析及整合信息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并同时锻炼、提升了科研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除此之外,我们还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开拓创造能力(认同者占87.79%)和科学语言的运用能力(认同者占71.76%)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在调查之外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有待进一步的强化,而创造能力除了和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有关外,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也有关系。
2.3 对案例教学法提高科研素质的认识
篇9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案例教学 创新能力 科研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11-03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跃的思维、平等的教学气氛、自由的交流情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1]研究性教学有着思想渊源和长期的发展历程。如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代表着研究性教学思想萌芽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这些古今中外的很多教育家和教育理论流派都阐述过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2]
一、研究性教学方案设计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这门主干课程为教学实践载体,分析现有课程结构设置,深入探究、总结研究性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提出实施研究性教学应具备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实践教学、课外研究、考试考核”等六方面,形成研究性教学实例,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规范性,可为其他课程提供借鉴。一方面,通过研究性教学实例的示范,引导教师突破传统教学习惯,使课程教学水平达到精品课要求;另一方面,为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带动学科主干课程教学改革。
(一)凝练教学内容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是专业必修课,2012年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程。这门课程包括原理与应用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及开发能力、现代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原理部分包括:基本图形生成及图形变换、数据处理及数据库技术、三维几何造型、交互处理技术等;应用部分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上述原理技术的应用、二 / 三维软件的应用。按照课程教学要求,按知识模块凝练内容,从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入手,注重挖掘学术深度,完成整体方案设计。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从注重学生的现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发,完成了新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订,使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分配更合理。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教师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转变这种教学观念,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3],以学生为中心,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有效、多样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差异性、特殊性,充分了解学生情绪的波动与情感的变化,凭借自身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用优美的语言吸引和感染学生,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了解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前沿,及时将获得的新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方法,使教师成为教学能手;另一方面,通过纵向、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可以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培养善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成为科研尖兵。
二、组合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教学法有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等。这四种方法会因专业、课程、学生年级及教师的个性品质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不能生搬硬套。课程组从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水平出发,经过选择与组合,形成具有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结构。
(一)适应授课内容,调整授课班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是全院的必修课,同时开课班级多,为保证教学质量,采用小班制授课,尤其是应用软件教学部分,因其与计算机紧密相关,全部课程均单班在机房授课,边讲授边实践,不但可及时答疑解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教学目的明确、兼顾共性与个性,更好地解决“教”和“学”这两个主要问题。
(二)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授课方式
依据授课内容特点将其分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实践性较强、涉及学科前沿和可扩展的知识,分别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如“二、三维图形基本变换原理”、“工程图生成方法”、“数据处理”等,主要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数据库应用”安排学生自学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CAD / CAM的发展趋势”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理论的兴趣,可采用学生查阅资料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采用理论教学、程序设计、演示与操作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程网站等教学手段的融合。例如在讲述“二、三维图形基本变换”、“几何建模技术”等内容时,根据其内容与计算机相关的特点,课程组基于相关辅助软件,制作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开发了辅助教学课件,展示图形的生成方法、图形的变换原理、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建模方法等,还实现了与科研成果“虚拟数控车削软件系统”等的动态链接;在课程网站上,网络资源是开放的,学生申请账户后,可自由下载、查找习题、上传作业 / 作品、交流创作经验,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习惯;在软件教学中,将重点、难点内容制成教学视频文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加深理解,避免学生“课上学得快,课后忘得快”,如“参数化零件设计”、“产品的装配及运动仿真”等内容,可制作成视频文件供学生课下学习。
三、设计教学案例,增强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是研究性教学法的基本方法之一,始创于哈佛学院,其关键是课堂典型案例设计,即所选案例必须典型,条件设计必须合理,反面案例必须恰当。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具有导向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且最好贴近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开创新方法的角度出发,设计典型案例,通过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主要讲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关键理论与方法,教学中为确保将CAD的前沿技术与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课程组在保留传统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以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为原则,及时进行知识更新,设计工程实际案例,讲述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典型教学案例如表1所示。
四、教学、科研结合,理论、实践结合
(一)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课程组鼓励教师联系教学实际搞科研,依据“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的教改思路,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入手,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
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观察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选育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针对科研项目内容布置学习任务,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吸收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科研项目,获得更多实践机会,两年已有16人参与教师的科研中。另一方面,结合课程内容、学生的兴趣及实际水平,布置课外研究课题,或提供一定的范围,由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成课题组,在课外进行调查与研究,撰写报告和论文。学生通过研究可以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各项操作技能,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同时,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精神也会得到提高。
(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加强实验教学与课外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环节,教学改革的内容包括: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校内的教育资源,拓展校外各类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4];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各类大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
(1)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在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将科研的基本方法、技能和思维方法融入实验内容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科研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促进知识和科研技能的内化,提升实践能力。如:综合性实验 “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涉及优化设计、参数化设计、数据处理等多个知识的综合运用;设计性实验“汽车四缸发动机的运动仿真”涉及发动机的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及运动仿真等。
除此之外,课程组还增设了“箱体类零件的CAPP设计”等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选修实验项目,为学生开放实验平台,由学生自拟实验题目,教师辅助指导,做到因材、因内容施教,提高学生的基本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
(2)加强校内外实习 / 实践基地建设
我校有“大学生创新基地”、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工程训练中心”,应充分利用这些校内资源,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供保障;积极拓展校外各类实验 / 实训 / 实习基地建设,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长春中联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都与我校有较好合作关系。
(3)通过各类大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
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课外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和创业活动等,并将各类大赛的优秀作品和创新项目成果及时传递给学生,为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自主开展课题研究创造条件。
五、建立全程评价体制
为了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建立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为督促手段的全程评价体制,即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目标管理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对于理论性内容,可采取“平时+实验+笔试”的方式,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基本理论、课堂作业、课程论文及讨论组成;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预习、操作及报告三部分成绩组成;笔试分闭卷考试成绩和开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对于实际应用内容,采取“平时+口试+实践”的方式,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综合能力、课程作业、课堂讨论组成;口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实践操作中基础理论、操作技巧组成;实践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60%,按完成总体情况确定,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成效
研究性教学在我院机械工程专业经过两年的实践,成效显著。首先,理论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轻松活泼,学后思路清晰,理解较为深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明显,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均得到提高。其次,实践教学成果丰厚,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慧鱼组机械创新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等各类大赛中均获可喜成绩。再次,学生就业率大幅提升,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获得了较大提高。
[ 注 释 ]
[1] 姚利民,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62-65.
[2] 严启英.关注高校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09(3):73-77.
篇10
关键词 毕业论文模式 独立学院 法学专业 案例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模式运行现状分析:“法学院”内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一直受到媒体与学界关注,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而《光明日报》在2012年5月7日、8日和18日分别刊载《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三篇文章,则直接让这一场“存废之争”白热化。相比其他人文社科专业,法学教育天然具有学术研究性和职业技能性双重性特点,则直接导致各大高校法学院将这场“存废之争”延伸到实践。
支持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取消,而是应该如何加强,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同样不例外”。①但大部分认为毕业论文制度应该坚持,但应该改良,是“对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训练,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与运用、逻辑思维、动手、写作能力”。②大部分高校法学院实践中也持这种态度。取消者认为,“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下高校法学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视科研创新为生命的毕业论文与法律实践性和应用型培养目标相悖。悖论下毕业论文已是“人神共怒”,“与其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③2008年底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宣布取消毕业论文,以案例分析取代毕业论文。折衷者认为,应该对待毕业论文应改变原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改革传统毕业论文模式,适应法学教育对科研创新能力和职业应用能力的双重要求。代表性模式是武汉东湖学院法学院实施的“双轨制”。
正如有学者言,孤立地争论毕业论文的“存”抑或“废”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毕业论文只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一环,任何脱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争论都是空谈。换句话说,如果毕业论文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则应该坚持加强;反之,则应该改革甚至取消。高校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分化。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法学教育定位为培养法律实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比研究性法律人才,应更重视学生法律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至于传统毕业论文模式是否可以适应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需要,笔者以为将模式放到独立学院培养目标下重新评析至关重要。
2 模式创新的必要:传统毕业论文模式评析
2.1 与培养目标不合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本科办学的新生力量,更多是依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托建而成。然相比母体的法学院系“研究型”或“高端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却存在本质的差异,更多应定位为“普通应用型”或“高端辅助类”法律人才,具体包括基层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律师助理、司法执行人员以及在公司企业等其他机构从事法律业务的人员等。显然应用型培养目标下,各独立学院法学院专业应该强调的是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即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照搬母体院校模式强调学术创新能力。故视学术创新为生命的传统毕业论文模式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合。也正如有学者言: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大学定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④
2.2 与重实践理念不合
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范畴,学术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做科研做出来的,不进行科学研究写出的文章不是学术论文”。⑤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不能一蹴而就,“不是毕业论文写作一门课程能解决的,不是指导老师一个人能解决的”,⑥而是需要大量的“前伸性”工作,即把撰写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科研能力培养拓展并延伸到整个法学教育培养过程,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应重视对学生科研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能力培养理念,是与传统“研究型”大学“重理论”教学理念相一致的。而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独立学院教学理念由传统“轻实践”转变为“重实践”已成趋势与必然。当下独立学院法学教育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都重在围绕“实践性”展开,突出法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法学本科教育的质量。总之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显然不是毕业论文所强调的科研创新能力。
2.3 与学生智力不合
独立学院生源特点是独立学院“独”特性之一,与普通高校招收的“一本”、“二本”学生相比,他们在基础知识、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传统毕业论文模式的目标定位上显然还是按照“一本”、“二本”的生源特点进行要求与设定,以此来指导独立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势必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能感到力不从心。正如有学者言,“几乎所有高校都要求毕业论文具有创新性。其实“创新”别说对大学生,对我们大学生的老师一生也未必能完成几个。我们可以鼓励创新,但不能把社会对高等教育中拔尖人才的期冀当成大学本科生的基本目标。”⑦笔者以为,忽略生源特点地强调毕业论文创新,强调“教育公平”是不切实际的,毕竟不可能让所有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传统毕业论文模式难以适合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构建一套更强调应用型和实践性的毕业论文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3 模式创新的途径: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构建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将学生毕业设计与法学专业学生在司法机关、律所的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围绕实习过程中接触的经典案例,采用案例选择、文书设计、模拟审判、案例分析“四步走”模式。相比传统毕业论模式,实践性是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灵魂。一方面,强调整个设计以具体案例为中心,要求学生从原告、被告、法官等多种角色的视野去阅读案例,并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发现的问题,目的性强,有效地避免脱离实际的倾向,真正起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调把设计与毕业实习结合,突破往常“闭门造车”,要求学生在法院(或检察院、律所)实习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毕业实习质量,也加强了“法律人”素质的培养。
3.1 案例选择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强调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考核。按照这一模式,不仅对学生实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的指导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案例选择是整个模式的基础,所选案例的实践与理论价值将直接决定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相比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中案例选择注重专业性、典型性、现实性,以达到紧扣专业课程教学具体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氛围的目的,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下的案例选择考虑综合性、疑难性、不确定性三个因素,这样才有助于对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
其一,综合性。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法学专业学生四年法学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整体考核。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先生认为,法律人才需具备三个要件:一是法律的学问;二是法律的道德;三是社会的常识。所选择的案例涉及的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跨越度,可以学科之间有跨越,也可以部门法之间跨越。其二,疑难性。过分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觉得容易,无法激起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也容易导致整个设计模式“走过场”;但是太难,又容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整个模式停滞不前。所以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把握好“度”,合适的案例应该是能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运用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解决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其三,不确定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要强调一律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正如一位美国法官所说“我们能够做出最终判决并非因为我们判决正确,相反,我们之所以判决正确,是因为我们有终审权”。案例的不确定性能为学生多重视角、多角度分析案例埋下伏笔,便于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进行考核。
3.2 文书设计
法律文书被称作“看得见的正义”,以其为载体所体现的司法直接体现法律的权威。在当代,法律文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精密的司法技术,日益凸显其重要性。⑧故对这一技术能力的掌握,将直接体现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独立学院对法学专业学生文书设计能力考核时,笔者以为应该强调文书设计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其一,完整性。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文书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对整个案例所涉及的诉讼文书进行设计,因此对学生设计文书进行考核的第一个要素就应该是其所设计文书是否完整。而一个案例所设计的文书是否完整,又直接取决于案例的性质与案情需要。指导老师在指导时应该把握好,也为指导老师对法律实务能力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规范性。文书设计的规范性,一方面体现在格式规范性,不同种类的法律文书有不同的格式要求,此点较易把握;另一方面体现在文书语言规范性,此点更难把握,对学生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文书用词规范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核:表意准确、质朴庄重、严谨意赅、逻辑严谨。⑨
3.3 模拟审判
通过模拟法庭进行模拟审判一直高校法学专业提高学生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节。模拟法庭被定性为高校培养“法律人”的“职业训练场”,从“法学院到法院的桥料”。但是相比模拟法庭,除了在角色分配、开庭程序等相同外,毕业设计模式下模拟审判有两个重要的不同点上:其一,案例的二次选择性。毕业设计模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实习的单位进行案例选择、文书设计,但对模拟审判案例进行选择时,要求指导老师在学生提供的案例进行二次选择,依据指导的人数在本组指导学生提供案例中选出一两个更典型、更能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能力考核的案例进行角色分配和审判。其二,审判的“实战性”。相比传统模拟法庭教学,更多是围绕教学需要(尤其是诉讼法教学),重视附着在“法庭审理”的“程序性”上面的“表演性”,设计模式下的模拟审判,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整个庭审程序,还更强调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应用、应变能力的考核,故应该重视过程的“实战性”或“对抗性”,而毕业设计案例选择环节要求案例的不确定性,也为“实战”预留了空间。
3.4 案例分析
模拟审判的结束并非意味整个毕业设计的结束,还要求学生根据选择或参与的案例选择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考核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法律知识,提升法律实践技能,具备现代法律人素质。而根据选取的角度不同,案例分析可以包括评述型、分析型。
其一,评述型。这种类型要求学生从案例选择到模拟审判的整个过程自行评述总结,如案例的选择是否具有综合性、不确定性、疑难性,文书的写作是否规范、案例审判时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得当等等。肯定成果,指出不足,启发以后更深入地学习,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法律实践技能。其二,分析型。学生在围绕案例进行毕业设计时对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感兴趣,然后把问题挖掘出来,结合专业深度讨论,提出观点。这一类型不仅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还强调观点创新,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分析型一方面适应了对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能力“多元化”的需要,部分学生经过四年法学知识学习后具备一定理论创新能力,甚至考上了研究生,即将跨入“研究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型案例分析为这部分学生毕业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对传统毕业论文模式进行改革,追求“一元化”、“一刀切”带来的弊端。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现多层次性、多类型性、专业差异性,因此,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和形式,也应“因校制宜”、“因业制宜”。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其毕业论文模式考核指标的“应用型”。法学专业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提出和构建,为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建议性的尝试。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11年高等学校“高校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JG-11-86-11)
注释
① 巩建闽.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N].光明日报,2012-05-15:002.
②③江胜清.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4):93-96.
④ 郭立场.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N].光明日报,2012-05-08:002.
⑤ 杨晓旗.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下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关于当下本科毕业论文现状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6-7.
⑥ 汪涛.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路径分析——以襄樊学院法学专业为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118-121.
⑦ 吴凡.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2(4):144-146.
- 上一篇: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 下一篇:防汛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