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教学
一、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思考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在乡村,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听话,要不然就会受到责备。这样一来,孩子眼里的世界逐渐和家长眼里的世界趋同了。他们的思想也就固化在上一辈的思想里,没有发展。
2.小学课本的问题设计,过于刻板,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
案例见表:
显然:新的问题比之传统的问题,学生又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这类问题变成了突出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某些事情是这样的。这样学生就能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要求学生从开放的问题的情境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并检验结果。所以,教科书在设计问题上的过于刻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过于注重知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日积月累我的重复训练,完全抑制了一个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习惯了把内心和个性完全隐藏起来了,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的认识从感知外界事物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能否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学生缺少或失去主动思考的热情,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无法较好地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儿童的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又高深的学问。每一个儿童作为一个个体,性格又是迥然不同的,教师一定要训练孩子判断和做决定时的逻辑思维,这对孩子一生都是很重要的。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他自己判断和决定,而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人。所以现在我们不要代替他做决定,而要教他如何思考及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启发学生。如果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为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尚待提高.他们无法对陌生的知识进行自我认知。如果撇开学生的立场,完全由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述,那么将回到“满堂灌”的时代。学生将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失去自我。所以,最和谐的状态就是教学相长。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巧妙地将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在旧的知识中寻找突破口,从此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才会觉得新的知识是自己在观察思考中获得的,而不是对老师言论的复制粘贴。其次,数学经常与图像,符号,实物联系在一起。而小学生在智力发展阶段对图像,实物的认知记忆程度远远高于对数字,文字的理解记忆。这就在无形中要求老师用一些相对实际的物体来反映数学的理性思维。小棒,积木,数学模型将是很不错的选择。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篇2
现代医学把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称之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古代中医药文献中并没有“中药不良反应”这一术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中医药引入现代医学的一些表达术语,很有必要,而且应当坚持这一做法。问题是当现代医学的名词术语引入到中医药领域之后,如何准确地表述中医药理论的内涵,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理性地看待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此略述管见。
1 中药不良反应的现代含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或意料之外的反应。”[1],根据上述定义,药物不良反应的确认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1)合格药品;2)正常用量;3)正常用法。如果使用药物时符合三个前提条件而同时出现了有害反应,则为药物不良反应,否则不能称之。中药的不良反应的界定亦应符合这三个条件,即凡是言中药不良反应者,如果使用的是符合中药药品质量的合格药品,而且所使用的治疗剂量在正常范围内,所采用的是正确的用药方法,仍然出现有害反应,才称之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换言之,如果是由于中药质量伪劣、用量不当,以及用法不妥造成的有害反应,则不属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范畴。显然,当今有人将由于中药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引起的有害反应归结为中药的不良反应并不恰当,而且给中药的临床应用造成了不良影响。
2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这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中药也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有治疗作用,同时亦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一般来说,中药的不良反应较小,但是,中药仍有不良反应,这也是事实。由于中药来源的广泛性,用量的灵活性,用法的多样性,加之极少数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中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变得极其复杂。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翁维良将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归纳为以下16条:1)使用含有有毒成分中药;2)过量服用;3)辨证用药不当;4)中药来源品种不当;5)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6)中药煎煮不当;7)误服误用;8)使用污染或变质中药;9)用药途径不当;10)用药时间过长;11)配伍不当;12)中西药不合理配伍;13)敏感体质;14)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好;15)外用制剂辅料使用不当;16)使用假冒伪劣品种[2]。分析上述16种原因,除第1种外,其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药不良反应,其中或为不合格药品,或为非正常用量,或为非正常用法。
3 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
目前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既有药物本身具有的毒副作用,又有由于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其预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针对中药含有的有毒成分进行有关毒理的基础研究,又要针对药品来源、生产环节、临床使用等方面加强管理。目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
中药的毒副作用,即不良反应,目前教科书乃至国家药典对其文字记载,还仅限于有小毒、有毒、有大毒的抽象描述,小毒小到什么程度,大毒大到什么程度,没有准确的说明。至于是什么毒性化学成分,并由此产生何种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预防和解救,大多数也不甚明确。因此,有必要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即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借助多种毒理评价系统,搞清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物质基础、毒性机理以及发生的条件,以此来评估中药不良反应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及解救方法。
3.2 提高中成药的辨证使用率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一个基本特点,它贯穿于中医治病的全过程。临床使用中药、中成药必须辨证。若使用中药不辨证,仅凭“方病相对”或“按症索药”,不但疗效不好或者无效,也是导致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情况在使用中成药时尤为多见,更应予以足够重视。针对当前在使用中成药时缺乏辨证用药的弊端,由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全国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明确提出了“辨证使用中成药率”这一概念和要求。这一规定对于合理使用中成药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必将大大减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日本“小柴胡汤事件”[3 ]的重演。
3.3 切实保障入药品种的可靠性
药品质量不佳,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它涉及到人药品种、产地、采集、炮制、储存等诸多方面。中药品种的演变和替代,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药材的来源,但是同时造成了中药品种的混乱及性效上的差异。因为植物药的不同品种,表明两个个体群相互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不同的遗传组成和化学成分,由此可能成为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龙胆泻肝丸引起的不良反应就是由于将木通混用成关木通所致。类似情况在其
他药物也时有发生。因此,对于一些产生不良反应的中药品种,有必要进行重新考证,同时进行相关临床验证,并进行必要的毒理学实验,以明确其入药品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确定其入药品种的取舍。
3.4 规范和正确使用中药剂量
在正常治疗剂量范围内,中药剂量的变化能起正面效应,可以引起作用大小的变化,或显示不同的作用,使治疗更加符合临床的需要。但是超大剂量使用,或长期使用某些中药,包括补虚药,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对中药的用量作出明确的规定,制定规范的用药剂量,即确定每一味中药,包括所谓的无毒药物的有效量、极量和中毒量,以告诫人们在什么剂量情况下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以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3.5 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合用
近些年来,关于中西药合用以及中西药配伍组方的现象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口服西药心痛定时,又同时服用中成药速效救心丸。再如维c银翘片、消渴降糖片均为中西药配伍组成复方。由中西药合用或配伍组方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屡见报道。对于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应予以高度重视。首先,一定要注意用药禁忌。如山楂丸不宜与磺胺类西药合用,否则可导致血尿,出现毒副反应。其次,要避免重复合用。所谓重复合用,即中成药和西药同时服用,而且都是针对同一种疾病而发挥作用。这种不必要的和有害的重复,不但使西药的用量不好掌握,而且也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如治疗糖尿病,在口服西药降糖灵时,不可同时服用中成药消渴丸等,以免出现低血糖等副作用[4]。诸如此类,不再赘述。
4 结论
真正意义上的药物不良反应很大程度是由其本身所含的有毒化学成分决定的。我们有必要把真正的药物不良反应与人为因素造成的毒副作用区分开来。应该说,中药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较小。这是因为:其一,由于中、西药物化学构成完全不同,西药化学结构单纯,含量较高,不良反应也就相对较为明显;而中药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一般含量较低,故和
西药相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其二,中药多炮制之后入药,特别是有毒药物,经过炮制,其毒副作用常能显著降低或完全消除。其三,由于中药多配伍组成复方使用,有些含有有毒成分的单味药当和其它药物组成复方之后,其毒副作用可能被减轻或者消除;而西药单用者居多,药物的有毒成分常常直接作用于人体而出现不良反应。
就中药而言,应当理性地看待其不良反应。有些有毒性的药物,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见效较快。如附子有毒性,但它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作用强,见效快,往往用于治疗急症、重症。天南星有毒,但燥湿化痰的作用明显。再如蕲蛇、水蛭、虻虫、巴豆、川乌及马钱子等也具有类似情况。而一些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的药物,其治疗作用也相对和缓,如胡椒的温中止痛,昆布的消痰散结以及利水消肿。这样的药物一般仅作为辅助药物使用。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首先必须把握住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有是证用是药,正确用药。在确保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有时可以选择使用一些作用较强、较好但具有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求获得较好的疗效。另外,医者必须掌握有关中药毒副作用的知识,确定药物的用量以及疗程,尽量避免产生用药的不良反应。总之理性地看待中药的毒性,合理使用,才是科学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7号令,2004年3月4日.
[2] 新华,中药不良反应16原因 健康是时2003年10月23日.
篇3
关键词:客观要件 行为 主观罪过
一、行为理论的一般学说
1.因果行为论。19世纪以来德国刑法学界受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与机械论的影响,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范畴内观察人的行为,因此又称为自然主义行为论。因果行为论者坚持把意志和行为剥离开来,认为意志是解决责任的问题,其内容并不是属于行为范畴;在结果无价值的基调上将结果也视为行为的组成部分,它将思想、单纯的反射举动区分开来,实现了行为理论的机能。
2.目的行为论在日的行为论者眼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对客观行为的可控性是核心。目的行为论虽然解决了不作为的问题,即不作为都是行为人对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有明确认识的;只要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就能达到自己的日的。但是它同样存在着瑕疵,它无法回答在过失犯罪中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因为刑罚不是对人的正常行为进行评价,而是对行为之前的并造成的某种法益的损害放任或者促进的心态进行谴责。
3丰社会行为论。社会行为论主张凡是足以引起有害于社会并有社会意义的就是刑法上的行为范畴。在因果行为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评价的因素,即是行为不具有社会重要性,不为社会规范所调整的不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批判这种学说的观点把矛头集中在它的社会性因素上:一是社会重要性太抽象,是纯主观性的价值评价,不能把握;二是社会性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评价,与同是价值评价的法律规范有重复之嫌。
4.人格行为论。人格行为论是由日木学者团德重光提出的,该理论是以人格责任论为基础,认为行为是行为主体的实现化,人格与其木身的生物性,心理性以及周围环境造成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由于人格行为论是着眼于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行为环境和人格环境的相互制约,因此从故意到过失行为,作为到不作为,只要能表现出人格态度的行为就可以被视为是刑法中“能表现人格”的行为。人格行为论也说是事实和价值共同评判的统一体,转变了过去单一的以行为为核心,发展成了将行为与行为人相融合的犯罪木质二元论的基木立论点。然而人格行为论同样存在着外延过宽的缺陷,可能将刑法中没有进行评价的行为也纳人刑法之中。
二、审视我国关于行为之定义
关于行为的定义,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三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认为是人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种认为“危害行为”在刑法上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犯罪客观要件内容的行为;二是具备法定犯罪构成的犯罪行为。后一种意义上的危害行为就是犯罪行为。第只种观点认为危害行为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在上述只种观点中要么是刁啼巨将人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排斥在外;要么同样无法回答过失犯罪的木质。
既然通说的行为理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瑕疵,行为,作为我们打开犯罪本质之门继而研究刑事责任的钥匙洲吏得我们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来对传统学说进行反思,重新选择前进的方向。因此林教授在《刑法散得集》中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行为的本质是一定的主体控制或者应该控制客观条件作用于一定的人或物存在状态的过程。笔者予以赞同。这一全新的行为定义将行为看成是行为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系列过程,不仅解决了不作为,过失犯罪的理论争议,更是化解了共同犯罪中的“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的理论尴尬,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承认行为是行为人客观上作用于犯罪对象的条件重包括了利用他人行为,那么这里的“他人的行为”包含了他们正常之为或不知情之为、过失之为、故意之为和正当防卫,难免扩大了间接正犯的范围,从而使得共同犯罪理论的存在价值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
篇4
1962年,美国最大的一宗债券诉讼案中,债券投资人巴克雷斯上市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认为他们在发行债券时,以虚假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致使他们在购买了债券的半年之后,因公司无力偿债、宣布破产而受到巨大损失。在审理过程中,尽管公司高估销售收入7.7%,高估了净收益16.5%,高估了每股净收益15.3%,但法院认为,这些虚假会计信息对债券投资人来说,都不重要。在讨论该公司高估了流动比率18.8%时,法院认为这一虚假会计信息属重大错误,将会导致投资者作出错误决策。认为投资人购买债券时,会十分关注公司的流动比率。因此,如何确认虚假信息是否重大,对最后确立“买单”责任——民事赔偿,非常重要。
独立审计执业一旦面临诉讼,重要性作为以审计准则为依据的专业判断,应否得到法律责任的赦免?如何鉴定重要性水平的误判?谁为这种误判买单?厘清其中的关系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虚假陈述案中补充责任的界定,同时,也有助于平衡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公众投资者间的利益导向。
一、重要性概念及应用分解
1991年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对审计准则体系进行调整,在重新编制及修订的ISA 320《审计重要性》中,强调重要性概念与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编制与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出的重要性概念是一致的,即: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则该信息是重大的。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规定:“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目前,重要性概念在理论与实务界均达成高度一致,即重要性取决于在发生漏报或错报的特定环境下所判断的项目或错误的大小。重要性的实质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漏报水平达到影响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容忍度上限。
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量化的临界值。从重要性水平的应用上看,重要性水平分为客观水平与估计水平。
1.客观重要性水平
从概念本身来看,重要性水平是大多数理性的报表使用者对于报表中存在的错漏报金额的耐受极限,存在一个正确的判断区间,报表使用者在这个区间内是接受且容忍的。
2.估计的重要性水平
对使用者承受能力的测评来自于注册会计师。通过专业的评估与衡量,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得出的重要性只是一个估计水平。运用这个估计水平进行审计程序设计与审计证据收集,注册会计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差异检验
客观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抽象的理想标准,很难准确定位与应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运用估计的重要性水平。结合各事务所执业经验,通过不同的技术与方法,尽可能地使估计的重要性水平接近客观水平。
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于同一项目的重要性判断可能会得出不同的金额或比例,这直接与审计成本相关,同时也是审计收费的重要考虑因素。同理,重要性是否被滥用取决于执业利益与法律责任的权衡,最终需要接受市场检验。因此,国家的法律环境在影响审计师努力程度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二、无民事赔偿考虑下的重要性水平的经济学分析
图1中,在审计质量无差异的前提下,设X表示审计工作量,Y表示收益水平。P(X)R表示审计工作为报表使用者降低信息风险而避免的投资损失,即报表使用者的预期收益,与审计工作量X之间呈上凸曲线。其中,P(X)表示审计人员发现报表中错漏报的概率。R表示报表使用者因审计人员发现错漏报而避免的投资损失金额。随着审计工作量的增加,发现错漏报的概率加大,但当审计工作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进一步发现重大错漏报的可能性降低,达到一个相对极限。
图1中,C(X)表示基于工作量的审计成本水平,随着审计工作量X的增加,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的质量与数量要求的提高,审计成本C与审计工作量X呈递增线性函数。假设图1中C2表示,接近于客观重要性水平下的审计成本函数。C1表示估计重要性水平远高于客观重要性水平的审计成本函数。由于重要性水平可以提高效率,减少审计工作量,因此,高估重要性水平必然带来较低的审计成本,因此,C1 < C2。
C2与P(X)R相交于X2,当审计工作量小于X2时,审计成本是大于预期收益的,表示审计投入未形成规模效应,无法达到报表使用者的预期。当审计工作量大于X2时,由于审计投入的增加,重大错漏报发现的概率增大,给报表使用者提供的相关、可靠信息增大,预期收益大于审计成本,这时提供审计产品才是经济的,此时基于审计工作量为基础的审计定价才为市场所接受,审计产品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以低价竞争策略进入审计市场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选择C1作为成本策略,通过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相应减少审计工作量,为各项目审计节省更多的审计时间,增加了审计项目的利润弹性。
篇5
关键词:环艺设计;团队;管理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93-01
一、设计团队的现状
作为一名环艺设计专业的研究生,从事环艺设计有几年时间,在不同的环艺工作室和公司工作学习过。由于大多数的设计工作室或公司的管理者对设计理解的不完整,导致了管理上的无序化,降低了团队所发挥的作用,削弱了团队的战斗力,也影响了团队的整体形象。一个成功的设计团队就像一个完整的机体,各部门相互配合与协作,发挥着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要做到一个团队高效的有机运转,就需要对设计团队进行管理、组织和调度。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设计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设计与管理的结合成了必然。
二、设计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设计团队的形象和运行效率决定这个团队的生存。只有依靠管理,才能提高团队的效率,建立良好团队关系和品牌,赢得支持者与团队的信任。只有管理得法,才能充分发挥设计的力量与价值,才能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前进。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在设计的应用与销售上经常创新的重要因素是掌控“设计管理”,以组织化、制度化进行管理。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环艺设计越来越成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与各学科、各部门相互协作的组织行为,具体的设计工作,如设计方法、程序、理念等,都有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管理。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必然造成盲目、低效的设计和没有生命力的产品,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宝贵的资源,给团队和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同时设计师的思想意图也不可能得到充分贯彻实施。因此,设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三、我们该怎样做
1、提高对设计管理的认识。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出现,既是设计上的需要,又是管理上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大型设计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之间的合作,并且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有了设计项目的管理制意识,所以,一个设计师除了有设计专长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团队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设计越来越成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与各学科和各部门相互协作的组织行为,如果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设计的质量也会大大下降,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认识指导实践,加强对设计管理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团队和企业的整体效率。
2、加强社会实践。作为环艺设计的学生,今后在社会上从事设计工作,成为设计行业的中坚力量,甚至成为设计团队的管理者。因此,加强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参与设计管理。一个好的设计管理者,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因而设计管理者常常是从优秀的设计师中脱颖而出的,因为设计师多年的训练与职业生涯,具备了非常敏锐的职业感觉。但是,优秀的设计师不一定成为优秀的设计管理者,因为作为设计管理者所具备的能力结构与作为设计师的能力结构并不相同。作为设计师,理解客户要求,迅速高质提出创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而作为设计管理者,协调各方面资源,完成最终的设计创意是最重要的。这两者并不相同,后者在设计学校中并不教授,往往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的。因此,社会实践对于每一位环艺设计的学生都十分重要。
3、建立有效的沟通。沟通是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设计团队和企业中也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他通过两人或多人之间进行关于思想、意见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以取得相互之间的理解,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增进理解,协调行动,有效地参与管理体系的各项活动。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统一组织成员的思想行为,以保证完成组织目标的事项。此外,还对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企业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设计是一种多专业互相交叉的创造性活动,组织成员的构成也是由多背景的专业人员组成,如何保证正确的信息在组织成员之间的正确传递,协调好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各项设计活动按时完成,设计沟通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四、小结
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潜在的经济力量,设计管理已成为设计团队和企业取得战略优势的关键工具。设计管理在我国也逐渐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设计管理课程,提高设计成员尤其是学生对设计管理的认识对于当前我国环艺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诚然,对于设计组织的管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6
[关键词]我思故我在;理性;怀疑;科学精神
一、对“我思故我在”(I think, so I am)的理解
(一)这个命题当中,首先提到了“我思”,“思”的主语是“我”,表明了我作为了主体。换句话说,人作为了思考,认识的主体。人能够成为认识的主体,也就是从另一个层面强调了人的理性。理性在认识世界当中所起的作用。在《谈谈方法》中,笛卡尔说道,每个人都有理性,人和人的差别在于运用理性的方式以及运用理性的对象不同。同时人的理性也是人和物的区别,也就说理性是人类特有的机能,既然人有理性,人可以正确地运用理性去获得真理,而不是说真理是上帝所赐予的。笛卡尔强调对人的理性的高扬,本身就是对上帝的高高在上地位的一种挑战。人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去独立思考和认识问题了,这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并且它透露出了人逐渐想从上帝的藩篱中解放出来的愿望。经院哲学中强调的是信仰主义,不用发挥人脑的机能,只要相信上帝,就可以,而笛卡尔强调的是人去理性地思考,我觉得这是一个转变,这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当强调人有了理性之后,我们去做什么?我们去认识,我们去思考。我们去思考、去认识什么?笛卡尔在《谈谈方法》地第一部分中谈到了自己的亲身体会:读书破万卷之后,最后发觉世界上根本没有一种学说真正可靠。笛卡尔的亲身经历说明:并不是我们学什么,就相信什么。我们需要有一种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正如中国哲人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
当笛卡尔谈到了对各种书本理论的怀疑以后,他谈到:抛开书本的研究,去游历、去搜集各种经验。并且他还提到,读书人不如普通人,原因在于“普通人是对切身的事情进行推理,如果判断错了,结果马上就会惩罚他,而读书人只是在书房里对思辨的道理进行推理”。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笛卡尔除了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其实他还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同时还透露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只有实践,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求真。也就说,他强调的理性也并不是抛开经验的重要性,只谈理性的作用,只不过,他认为理性相对于经验来说,作用更大而已。
(三)在“我思,故我在”中,我认为完整的表达了认识的根本任务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在这一命题中,首先道出了,只有人是认识的主体,人有理性。其次,人要去认识,人要去怀疑。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人是如何认识的?需要借助理性思维方法如: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所以说,这个命题谈的是认识论的问题,实质上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特别谈到方法问题,他在第二部分的四条原则中有所体现。第二条原则中说道:把我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的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个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这个原则鲜明地体现了分析方法的重要性。第三条原则说道:按次序进行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的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到最复杂的对象。这句话又体现了笛卡尔的综合方法。我觉得对于笛卡尔来说,他是把分析和综合结合在一起的,只不过对于分析强调的多些。他对方法的重视和罗素对数理逻辑的强调有点相似之处,因为他们都认为前人之所以在哲学方面的成就不大,是方法的问题。
从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中,我们已经能够体会到了科学精神的存在,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想法。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不同的学者对于科学精神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其实科学精神的内涵随着科学历史的变迁,人们对他的解读也发生着变化,但是不论如何变化,它的核心思想不会变化。我觉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有条理的怀疑精神。任何的科学研究都从提出问题开始,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如果没有怀疑就不会提出问题。笛卡尔对于间接经验持怀疑的态度,强调我们要从书中走出来,去实践、去体会。当然,怀疑不是盲目的怀疑,而是有条理的怀疑。有条理的意思是说,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的,而不是怀疑一切,否则这世界无法被人类认识,这世界没有可靠的东西,对于你正在怀疑的问题都在怀疑,这世界是不可想象的,科学也无从谈起。笛卡尔特别强调了“我思”,只有去推理思考,才可能知道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合不合理,才可能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所以这是一种怀疑的精神,这是一种发现问题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精神。
(二)科学精神还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刚才我们谈到了怀疑精神,科学研究需要提出问题,可以说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形成科学理论。科学事实的获取靠观察和科学实验的作用,而科学理论的检验也需要科学实验的作用,所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侧重强调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笛卡尔的思想中强调经验、实践的重要性,对于科学而言,就是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我们才能知道,我们得到的知识是不是真理。所以,从笛卡尔的思想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篇7
一、什么是理性教育
在哲学中,理性是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相对于感性的概念,它通常指人类在审慎思考后,以推理方式,推导出结论的这种思考方式。我认为理性教育,是指父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是非观念以及教育方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娇惯孩子对于孩子百依百顺,也不是对孩子实施强权教育一味的进行斥责和打骂。
二、理性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与生俱来的,而教育孩子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爱”和“教育”并不相悖,因为在孩子的某一年龄阶段,理性的教育与惩罚是孩子“长记性”的很有用的方式,也不至于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无法磨灭的伤害,对于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有益而无害。
(2)有助于幼焊牡舨缓玫幕迪肮摺@硇缘慕逃包括父母耐心的说教、倾听、宽容并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去认识、分析自己的行为对与错,并帮助孩子改掉自己的错误,在宽容的环境中孩子会慢慢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使自己朝着越来越优秀的方向发展。
(3)理性教育助于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在塑造儿童性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理念的统一和一致对于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
事情是发生在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叫妮妮的孩子和她妈妈身上,一天妮妮的妈妈有事情来接孩子接得晚了点,妈妈来了后,妮妮就扑进妈妈的怀里说――
“妈妈,给我买冰淇淋吃嘛!”
“妮妮,真的很抱歉,妈妈现在还不能给你买,因为你才拉过肚子,冰淇淋太冷了,对你肠胃不好!”妮妮妈妈坚定而平和地说。
“可是,妈妈,我好口渴,我就要吃嘛!”妮妮说。
“妈妈不会给你冰淇淋的,因为它对你身体不好。”
“我就要吃,我就要吃,我就要……”话音刚落,妮妮便大声哭了起来!
“妮妮,今天无论如何妈妈也不会给你买的,哭是不解决问题的。”尽管妮妮哭得很大声,妈妈却没有让步。
围观的人家长越来越多,妮妮也哭得越来越大声,也有的爷爷奶奶上来劝说。妮妮妈妈并没有因为其他家长的劝说而退步,并再次明确地重复了一遍“妮妮,听妈妈说,我今天是不会给你买冰淇淋的,原因我已经说过了,它对你身体不好,如果要是想哭妈妈就一直陪你哭,等你哭够了我们再回家,你自己选吧。”妮妮作了短暂地停歇后,依旧在大哭大闹。在此期间妮妮妈妈,会时不时地问她,“你不哭我们就回家了”,妮妮一直哭着,直到她觉得妈妈真的是不会妥协了,这才忍住不哭。后来我问妮妮妈妈“看着孩子哭成那样你不心疼吗?”妮妮妈妈回答我说:“我当然心疼了,可是我知道一旦我妥协了,这样的场面还会再现,而且愈演愈烈,所以我坚持住了。”
三、不理性教育带来的危害
2004年,在云南的一所大学里发生了一件让人震撼的事情:一名叫马加爵的大学生杀害自己宿舍的几名同学,并且手段残忍极了。事后,专家分析,这件事发生在马加爵身上,并非偶然。因为,从小马加爵生活在一个缺乏爱和温暖的家庭,家里贫穷,爸爸脾气暴躁,总是殴打他和妈妈,这让年幼的马加爵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成了他以后犯罪的根源。可见,理性和爱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四、理性教育孩子爱是前提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对于孩子,特别是年纪越小的孩子,感受到爱更加重要,由此可见爱的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就是让他懂得爱的内涵,懂得正确对待各种爱――家人的爱、朋友的爱、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爱。 “爱的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五、如何理性地教育孩子
(1)给予孩子尝试改进的时间。每个孩子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要给予孩子尝试改进的时间。面对孩子的问题,作为家长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探讨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法。我相信家长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就有被信任、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允许孩子犯错误,给他改正的时间。
篇8
关键词:多维化平面设计 感性思维 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40-02
一 多维化平面设计
多维化平面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艺术,它将空间、时间、人的感官、人的行为等因素融入到平面设计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多维化的平面设计思考方式。设计师运用设计语言,通过对设计主体的精心编排,使平面设计突破二维空间的局限,全方位、立体化的传递作品信息。具体应用于户外广告设计、导视设计、展示设计、现代新艺术等多种门类。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种类和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不断向传统媒介发出挑战。这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平面设计不再局限于“平面”,多维化平面设计逐渐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多维化平面设计要求设计师既要具备良好的理性思维既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具备丰富的感性思维即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说理性思维是设计的基础,那么感性思维就是设计的灵魂,只有两种思维相互融合才能使观者对设计内容有具体深入的理解。
二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区别与联系
感性思维是利用大脑的潜意识与意识活动能力,通过直觉、想象、灵感等,抓住事物的轮廓进行思考,具有直接性、生动性的特点;理性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判断和分析,逐渐深入研究从而达到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它具有逻辑性强、可信度高的特点。
感性思维的重要性。设计是设计师运用技巧将功能性与自我感受相结合的产物,如果一味地追求技巧更像是在制造产品,是一种技术而不是设计。设计过程中如果只考虑数据、原理、比例、技巧等理性因素,会使设计显得冰冷空洞,缺乏人情味和趣味性。尤其是在多维化平面设计这种交互性较强的设计中,更需要考虑作品的亲和力和包容感,作品不仅要“合理”更要“合情”,这样才能使观众真正深入其中,主动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创作,例如在进行色彩设计时,为了达到各种颜色在视觉上的统一,需要按照视觉经验进行搭配调整。但是,优秀的设计师不能凭感觉去设计,如果只是将自己的经验、情绪、思想等感性因素简单堆砌,那么这个设计是无法成立的。著名画家丢勒曾说:“再没有什么东西比一张毫无技巧、笨拙无趣的作品更让健康的判断力所讨厌了,尽管这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和努力。而这类画家失误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学过几何学。”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很好的设计理念最终呈现效果却不尽人意,这正是因为设计师没有将作品中的感性因素通过理性思维梳理的原因。在拥有感性因素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构图原则、透视原理、人体比例、立体构成等理论知识来进行组织整理。理性思维帮助设计师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本质,确保设计结果逻辑上的可靠性。
人们通常过于孤立的看待理性与感性,认为理性思维逻辑性过强,是科学家的思考方式,而感性思维过于形象化,是艺术家的思考方式。所谓的“科学思维方法”与“艺术思维方法”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设计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在思考过程中往往不会只采用一种思维方式。当理性因素占主导时,人们会趋于通过理解、分析等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相反当感性因素占主导时,人们则会根据直觉、情感等较为形象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感性思维是理性思维产生的土壤,若是脱离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就会干枯;理性思维是梳理感性思维的良方,起到指引,点拨的作用。感性和理性是思维的两大支柱,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少哪―方面都不能构成完整的思维体系。因此设计师在创作中应该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结合,做到用感性去观察,用理性去思考。
三 感性思维在多维化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感性思维是自由的、开放的,它是艺术产生的原动力。设计过程中,感性思维往往是先于理性思维存在的,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离不开直觉、联想、情感等感性因素的参与,而感性因素的表现也是衡量一件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直接或间接经历的事件会留下一定印象,这种印象有时可能难以被察觉,但却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设计师正是运用设计手法将这些“印象”具现为可见形式,全面调动受众的“五感”,使受众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以原研哉设计的日本长野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节目单为例(图1),作者选择人造植绒纸作为封面,再用特殊的印刷方式使文字部分呈现凹陷的视觉效果,纸张的蓬松柔软和文字部分凹陷的质感形成对比,仿佛刚下过雪的大地上留下的一串脚印,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共同作用,勾起观众关于冬季冰雪生活的印象和记忆。
四 理性思维在多维化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理性思维是严谨的、科学的,它是完成设计的必要条件。人的思维都会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但每种思维方式在人的思维体系中都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并无高低之分。与艺术作品不同的是,设计作品不能单纯作为设计者表达自我感受的媒介,设计作品需要兼具功能性和实用性,这就必然要用到理性思维,可以说理性思维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设计行业的发展。由于多维化平面设计涉及到时间、空间、人的感知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整个设计包括空间大小、材料选择、观者参与度等问题都需要全盘把握,因此对设计师的理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以德国设计师阿克塞尔为墨尔本厄尔卡大厦地下停车场设计的导视系统为例(图2),设计师依据平面设计在空间中的特殊视觉体验,利用平面图形表现空间中的视觉效果,受众寻找出口的过程,也是寻找平面图形在空间中完整性的过程。受众在同一空间中即感受到二维的视觉体验,叉感受到三维的视觉体验,将功能性与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角度、距离、大小等因素,这些都需要理性思维的参与,否则设计将不能成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维化平面设计是设计者综合能力的运用和体现,理性思维是该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贯穿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五 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融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设计作品被赋予的含义逐渐增多,这要求设计作品既能反映设计者的自我感受,又要满足作品功能性的价值特征。设计的过程无外乎是一个根据内在含义塑造外部形态,通过外部形态表达内在含义的过程。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要把主观情感和客观事实进行概括,把受众的生活体验用图形的方式外化成具体的可见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将生活经验物质化的艺术行为。多维化平面设计需要用理性思维维持秩序,用感性思维组合表达,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相互作用、发展,是一个不断平衡的过程,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平衡过程,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过程。只有把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恰当结合,才能形成形式合理、内容丰富的设计作品。
篇9
1.重人文,轻工具
我们来看一个教师的《说勤奋》的教学目标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说勤奋》一文围绕“勤奋”,开头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以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中突出了人文目标,重视了“写什么”的问题。对语文的工具性目标,特别是说理性文章严密的逻辑丝毫不提,忽略了“怎么写”的问题。
2.重文体,轻趣味
很多时候,我们抓住文章的体裁特点,要求学生找出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看作者是如何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或者先把有关的文体知识向学生和盘托出,然后再讲,弄得学生一头雾水,学起来更加困难,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重结果,轻过程
在说理性文章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并不重视,但为了考试,总结学习结果的环节一定不会少。例如,《谈礼貌》教学的结尾,教师结合板书总结:“这篇课文结构严谨。作者开头提出‘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观点;然后举出三个事例,证明了谈礼貌的重要性;最后总结观点。像这样讲故事明道理的文章就叫说理文,也叫议论文。”
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品读感悟的过程,是为了应试而教。针对以上情况,说理性文章应该抓住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抓文脉,设计环节
说理性课文一般都按“摆出观点――列据析理――总结提升”的结构展开论述。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要围绕课文的结构,先让学生和课文对话,明确课文的观点;接着品读文中事例,使观点深入人心;最后在感知内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学生在简洁明快的教学环节设计中,学得轻松,使原本可能出现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如《说勤奋》这篇课文,以清晰的论题、生动的论证和朴实平白的语言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领略说理性文章的魅力。教学时,就可以抓住“一个设问、两个人物、一个道理”来展开教学。
二、抓写法,展开细节
《学与问》这篇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是非常典型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那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怎样的教学板块,才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摆事实,讲道理”的特点,进一步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呢?
1.自主阅读
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展示交流
(1)你从哪里体会哥白尼的好问?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2)指导朗读。
(3)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4)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5)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中,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三、抓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的开放,让教师“用”教科书教,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展开合作、探究式学习。说理性文章的教学过程,应该围绕作者的观点、事例及其联系,让学生要么阅读,要么思考,要么交流,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教学《学会合作》一文,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1.故事导入:某大公司在当地最有实力且员工待遇很高,因此应聘该公司的人才很多,竞争十分激烈。最后一场招聘测试是在一个雨天进行的。候选对象都端坐在公司的大厅内等待测试。大厅内已准备好一半人的雨伞。测试时间快到了,主考官说:“从这里到考场要穿过一个露天走廊,请大家抓紧时间进场。”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行动起来:有的抢过一把雨伞就跑,有的两人共撑一把雨伞,有的索性冒雨前往。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就是最后一场考试。同学们猜一猜:最终被聘用的是哪些人?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体会?
2.揭示课题:看来,合作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合作(板书课题:学会合作)。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合作,完成这一课的学习吧。
篇10
演绎:让说服更有力
为什么一位刚毕业没几年的咨询顾问,可以和一位在商场打拼数十年的企业总裁侃侃而谈,并让企业总裁愿意付给他高额的咨询费用?重点原因在于咨询顾问的思考方式,而演绎正是咨询顾问理性思考的根本。
演绎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特殊现象的一种论证推理方法。演绎之所以在结构思考中有助于增强说服力,是因为它以强大的逻辑学理论为依据,是人类理性思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演绎论证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它的出现奠定了逻辑学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以“推理形式”研究为核心对象的“形式逻辑”,将“思想形式”与“思想内容”这两个因素明确区分。亚里士多德发现,一个推理的前提能否被合理地得出结论,实际上并不取决于前提和结论的思想内容,而是思想形式。这样的思想形式被提炼成演绎中的三个要素: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论证时,如果大前提与小前提无可争议,那么得出的结论便是一个必然结果。
演绎论证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标准式,二是常见式。
标准式演绎:理性思考的根本
标准式是指演绎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见图表1)。演绎的说服力强在于它从人们公认的道理出发,用共性去推断个别事物,且个别事物也存在于共性之中。
常见式演绎:最实用的说服方式
从分析现象开始,查找现象的发生原因,然后找出解决方案,这就是常见式的演绎论证(见图表2)。
常见式演绎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同样可以达到增强说服力的效果。这种论证方式包含了2W1H的技巧,从“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如何做(How)”三个方面进行有力支撑,比较适用于问题解决、专项汇报、方案推介等多方面的呈现。在工作中,如果发现对方不愿意接受某些观点,可尝试运用演绎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论证,会让表达更有说服力。
归纳:让要点更清晰
有些人即使分析再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做到清晰和精准,原因在于他们能够用结构化的视角看待事物,既能总结提炼出相应的结构模型,又能依据大量的现有模型来分析问题。这种将事物进行归类和提炼的方法就是归纳。
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的概念、原则或结论方法,即由个性到共性。从结构思考力的角度看,归纳是在事物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概括、论证推理,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见图表3)。
归纳论证有三种子结构:按时间顺序论证、按结构顺序论证、按重要性顺序论证(见图表4)。这种分类方法最常用,当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
时间顺序:逐一进行
按时间顺序进行归纳论证是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可用于项目执行的甘特图、解决问题的步骤、达成目标的阶段、绩效改进等环节。这些都是按时间顺序划分的,例如新产品的开发流程(见图表5)。
结构顺序:化整为零
结构顺序是指将一个整体(事物或概念)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将其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地加以介绍。这种表达顺序有利于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如企业的组织结构图、领导力模式、企业产品结构等(见图表6)。
重要性顺序:水平比较
重要性顺序是指将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和内容的事物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在表达时,优先讲述最重要的事物(见图表7)。
总之,同样一件事物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分类,由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对事物的定位与价值观都不同,因此没有对与错之分。但对同一事物的每一种分类都要采取同一种顺序结构,三种顺序结构不能交叉混用,且要符合MECE 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归纳和演绎可相互转换
人类大脑具有自动归类某些拥有共同特点事物的能力,能够从个别的事物中找出其一般性,得出一个结论;再由此结论去认识其他个别性的事物,进行演绎推理。所以,归纳与演绎是两种相辅相成的论证方式。
演绎适用于说服对方
当需要说服对方或觉得对方有抵触心理时,适合采取演绎的方式。但是,演绎论证作为横向结构中的一种主要方式,也存在利弊和适用情况:利的是证明结论的必然性,比如对方若不认同你的观点,演绎的方法证明会更有说服力;弊的是如果听众对前提有异议,整个论证就会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