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外贸形势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在的外贸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在的外贸形势

篇1

谈到实际的生产,顾燕春告诉记者,“就生产这一块来看,我们一直在做国际服装零售业中排名前三的一个品牌的产品。订单和以往相比也有了些变化,虽然订单的总量没有少,但订单呈现批量小、款式多的特点,并且对方在产品开发上的要求更精细了。国外现在也不敢把一件款式做得很多,会有销售方面的顾虑。因此国外市场不景气也影响国内的生产市场。此外,影响外贸方面的原因还有生产市场的转移。一些简单、常规的订单会更多地流向孟加拉、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地,因为那里的生产成本低、出口政策优惠。”

而严峻的外贸形势,在顾燕春看来,影响并不大。他说,“按外贸的形势来看,招工、订单、生产市场的转移、汇率的增长等都对外贸产生影响,外贸的难度正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外贸形势,我们要不断提高产品开发、扩充内销市场。因为只有提高产品开发、内销市场做稳了,我们受外贸的影响就不那么重要了。”

当记者问及这一年来的工作中,最令顾燕春难忘的是什么时,他说,“这一年最令我难忘的是我们上个月为一名身患癌症的车间职工发动的一次捐款。在得知车间职工蔡美玉身患重疾急需帮助的情况后,我们就组织发动员工捐款。当时我一提,没有想到车间所有1400多名员工都主动加入到这次捐款。捐款当天,伴随一遍又一遍《爱的奉献》的旋律,很多职工都默默地留下了眼泪,场面非常感人。其实,很多人甚至都不认识这名患病职工,但大家都愿意尽一份自己力量来帮助她,仅因为大家都同是外来务工者,都了解遇到这种情况的不容易。当天的捐款场面令人难忘,最后共收到57160元的捐款。我和几位同事把捐款送到总医院的蔡美玉手里,希望她能早日康复。”

篇2

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迅速发展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阶段便由生存型的阶段逐步发展转到了发展型的新阶段中来,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使我国的经济的增长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因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外贸经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发展,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即已经开始转到了转型期阶段。

一、我国转型期的外贸经济所面临的环境

在二十一世纪初,金融危机逐渐削弱,各个国家的经济慢慢的恢复,但是金融危机所留的残渣仍然存在,所以我国的外贸经济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所以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根据我国国内现在的具体国情,我国正在采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的等等一系列的措施,因此,这样就会给进出口贸易提供以中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这样还会对出口产品和外贸的结构的调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国在2009年对于加工贸易累的出口放宽了政策等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国的转型外面经济还有一部分的缺点,我国的引资的新优势现在还应该进一步的提高,在产业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国外的投资结构不匹配,所以还应该进一步的提高我国的国际资本转移的能力。

二、转型期我国外贸经济发展的特点

根据我国近几年的外贸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了扩大外贸的市场环境并且提高新的外资的外贸方式,我国在转型期的外贸经济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近几年的外贸出口量逐渐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外贸的结构却是有了优化,我国的外贸出口产品比内资企业相对较好,随着改革开放的结束,之后的外贸规模的逐渐也随之扩大,尤其是国外的直接投资给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大项目在转型期的外贸来源中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还有就是三产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和外资产业中。最后就是,对于境外的投资和开发成为了转型期我国外贸经济发展的热点。

三、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机遇

目前的经济企业的回升的趋势并且同时有很多的发展机遇,尽管我国在利用外贸经济来发展的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放宽了投资的政策,为投资能够走出去创造了很多的机会。各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使本国不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严重的打击,便纷纷出台了振兴经济的计划,这样就为我国外贸市场的开拓带来了很好的商机。第二就是我国在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有了回暖,并逐渐走向了复苏。第三,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为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四、转型期我国外贸经济的运作特点

最近几年,我国外贸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外贸的发展环境,很注重在外商资金的引入方面,并扩大了外贸环境,是外贸环境向国际市场上迈进了更大的一步。

转型期我国的外贸经济运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上:一、外贸出口的总量有些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了,我国外贸规模在改革开放之后扩大了很多,尤其是在国外的投资对国内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五、在转型期我国外贸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如果我国的外贸经济不能适应具体的国情,不能为国内的发展而服务的话,就不会谈及到国家的发展上,所以,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在一方面要鼓励跨国公司的进入,这样,就会充分的利用到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资本;而另一方面就是要鼓励我国国内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中去,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扩大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具体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要有正确处理引入的新的技术,要本着好的利用,不好的舍弃的原则,而且要考虑是否符合国内的产业的发展水平,在自然资源一定的条件下是否能够引入。就是把自己的资源和技术“带出去”这样会更有利于在国际国内中发展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会有利于形成我们的跨国品牌,从而增加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时竞争力。

另外,要积极的开拓国际市场这样是我们外贸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在巩固以往的传统市场的基础上要加强市场的开拓力。要积极丰富外资的利用方式:首先要搞好内资,,要增加金融商品的种类,从而增强市场的活力,拓宽投资的渠道,并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和配置。

六、总结

本文分析了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存在的种种不利的因素和积极的条件,我国转型期外贸经济所面临的环境、特点、发展机遇、运作特点和外贸经济在国内外的新的突破等等方面,分析了尽管我过的外贸经济有很多的机遇,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性,比如,市场经济制度还不是足够的完善,市场体系不是很健全,没有足够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在教育、科学等改革体制不能完全社会发展的要求等等等问题。

因此,我们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在转型期的外贸经济方面,才能让我国的外贸经济更加的健全,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中赢得一席之位。

参考文献:

[1]刘传江.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理论与改革[J],2001;5

[2]刘戈青.新加坡和我国城市规划法之比较.城乡建设[J],2000;10

[3]沈鸿,达红.我国城市十地收购储备法制建没现状,阀题和对策.城市问题[J],2005;1

篇3

这已是我国外贸增幅连续第二年未能实现预定目标(2012年实际增幅为6.2%,增长目标为10%)。

综合形势判断,我们认为外贸增速放缓在所难免,其直接诱因主要包括:其一,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外部需求萎靡不振;其二,中日双边贸易因外交争端人为掣肘不升反降,2013年双边贸易总额同比下降5.1%;其三,我国进口商品需求弹性普遍较小,人民币连续升值对于进口的促进作用难以抵消其对出口负面影响。

即使上述诱因出现反转(譬如全球经济转暖),我国外贸总体走向也很难再像以往那样高歌猛进,其增速放缓受以下两项长期性、根本性态势制约,未来将成常态:

就需求端来看,经过连年高速发展,我国强大的加工生产能力已经逼近全球中低端产品需求极限,截至目前已有至少220种主要商品产量高居世界第一,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家用陶瓷占50%以上,与此同时,又由于我国商品出口中的50%以上以加工贸易方式实现,因此,在外部市场趋向饱和的同时,进口增长空间其实也很有限。

就供给端来看,我国出口连年高增长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以简单劳动力为代表的初级要素价格低廉,但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的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加剧,更重要的是,中国15-29岁年轻劳动力总量近来已经见顶下降,全部劳动年龄人口很快也将在2015年左右见顶下降,由此再结合经济连年高增长必然要求的国民福利同步增长,共同引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过去两三年间每年激增15%-20%,而发展程度更低的国家,则因为基础设施改善等不断加入竞争者行列。

篇4

广州的城市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商业的血液。自汉以降,广州就是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汉书·地理志》载“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香犀花海、宝货充盈”。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十三行是清朝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半官半商”的垄断机构。至1842年中英签订《》时止,广州独揽中国外贸85年。

所以,当1957年,中国唯一一个垄断性的外贸展会放在广州时,没有人感到诧异。广交会,这个“中国第一展”,继续书写着广州国际贸易的辉煌历史、风云变幻。从黄埔古港到琶洲会展中心,广州的国际商贸中心三百年来一直没有离开小小的琶洲岛。历史的巧合总让人感叹,仿佛昨天与今天之间,有着浓浓的血脉相连。

没有十三行,就不可能成就近代广州“中华商埠”、“天子南库”的特殊地位;同样,没有广交会,很难将现在的广州称作是“国际商贸城市”。“国际”二字体现在何处?体现在纷至沓来的国际客商,2011年,广州全年接待境外旅客共276.2万人次,其中因会展而来的就达到106.78万人次,占三分之一。

海珠区核心定位中至为关键的一条,便是建设“国际展都”。毫不夸张地说,海珠能否建成真正的“国际展都”,决定了广州能否真正建成“国际商贸城市”。

十三行时期的广州,外贸交易总额占全球的半壁江山,广州亦跻身全球十大城市之一;今天,尽管拥有了国际一流水平的机场港口码头和会展中心,但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却不及300年前。广州重归国际商贸中心的途径之一,就是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城市。

荣归琶洲,任重海珠。面对北京、上海等国际展会城市的迅速崛起,面对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以广交会为代表的琶洲会展能否继续引领?竞争制胜的关键,在于能否自我革新、自我提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去打造引领国际商品贸易趋势、引导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会展核心。

商业业态不断发展,会展经济也必须与时俱进。如果说,十年前广交会能凭借垄断优势、区位优势,仅靠卖摊位便可独步天下,今天的琶洲会展业必须从“卖摊位”转为“卖服务”,从展位提供商转变为信息提供商,从单纯的“展贸经济”提升为“展会经济”,为五洲四海、南来北往的参展商提供反映国际贸易趋势的信息,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等等。

广州琶洲会展业为谁服务?首先是服务珠三角乃至全中国的产业经济。过去几十年,广交会为“中国制造”提供了走向世界最有力的平台,成就了珠三角、长三角一大批制造业企业。未来几十年,琶洲会展更要进一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帮助中国企业敏锐把握国际贸易趋势变化,帮助它们在竞争中制胜。这也体现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动担当。

篇5

关键字:出口;负贡献;国际收支;劳动力;资源消耗;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752.62

一、出口的负贡献形势

过去10年中进出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2010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超过50%,而全球平均水平为25%左右。(见图1)比较全球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数据发现: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存仍然保持在较高的状态,这与中国经济全球化对出口方面的鼓励调整政策有很大关系。

然而,出口拉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中国在整个全球化过程当中能够分享很多好处;另一方面,出口拉动使得经济受到国际影响的程度增加从而使得经济的脆弱性加强。中国经济的几次硬着陆几乎都是因为外需迅速下降导致的。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GDP掉到6.6%,出口最大幅度跌至-23%。2001年有短暂全球经济衰退,单季度GDP也在8%以下,对中国来说8%以下是比较差的水平。2001年网络经济破灭以后,中国出口下滑幅度很大,最低增速3%左右。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GDP增速下降到6%左右,出口增长为-8%。当时由于国内的宏观调控,没有发生比较明显的硬着陆。国内的宏观调控一般不是经济硬着陆的原因,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04年中国国内在进行严厉的宏观调控,但是当年GDP并没有很低。因此,如果中国的经济出现硬着陆,大体都是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见图2)

另外,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在减弱。从图3以及表1中可以看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近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2003年-2007年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比较大,2007年以后出口的贡献开始有所减弱,从趋势来看现在要进入出口负贡献的时代。从政策调整来看,政府不应该阻挡这种趋势,应该顺应这个趋势做一些调整以逐步平衡国际收支。

二、出口负贡献常态化的原因

以上趋势表明中国经济正进入出口负贡献时代。出口负贡献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常态化,这一判断主要有三方面依据。首先,长期的出口可能已经达到天花板的状态。从日本、英国、德国这些国家的历史数据分析,大体上可以发现的特点是一国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很难超过3%,出口占全球贸易比重也很难超过10%。关于这个规律从理论上还没有发现很好的解释,但是从直观上可以做一些说明。因为当出口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以后还要保持高速增长不仅会给出口国带来很大的国际压力,同时出口国国内也会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

中国现在基本接近上述状态,目前出口占GDP比重达到2.8%左右,占全球出口比重大致10%左右。从今年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出口已经大体上达到天花板的状态,再继续大幅增长难度比较大,会引起贸易摩擦和汇率方面的压力。所以从总体趋势分析,中国现在的状况需要改变。

第二,中国的出口行业特别是一些利润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盈利严重依赖财政退税补贴,这是不科学的。中国出口行业中几大重要出口行业的盈利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如果把出口退税剔除,这些行业的盈利水平会更低。中国的几个重要出口领域比较低端,从经济结构合理性上分析保留这些产业并不是好事情,因此需要淘汰。用政策来扶持这些行业虽然可以勉强维持,但是对整体经济会有不利影响。

第三,中国逐步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经济政治风险也在增大。2010年我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达47%(见图4),投资品种非常集中,这容易被其他经济体绑架。如果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越来越大,被绑架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调整起来也会非常困难。

三、出口转型势在必行

“十二五”时期是一个转型的阶段,出口部门的转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经济转型大体在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需求层面,如表3所示,从需求层面看外贸顺差占GDP比重目前是4%,与之前8%~9%相比有所下降。因此目前出口进行转型调整是必须的。第二是产业层面,大量的出口会产生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在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的条件下这个状况也有其相对合理性。但是如果从目前情况看,出口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都非常严重。例如,冰箱里包含很多钢铁和有色金属的部件,这些部件在加工提炼过程中会消耗很多能源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同时造成很大污染。

第三是区域层面,相关的因素是劳动力。过去中西部经济还未崛起时,劳动力很富裕,中西部劳动力转移到东部就业。但是现在格局发生了变化,最近几年政府政策的扶持使得中西部经济开始崛起,对于低端劳动力的需求构成了对东部地区低端劳动力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做调整对整个经济不是很有利,从大格局来看应该鼓励劳动力在中西部就业。这些劳动力如果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时就地就业对经济结构调整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东部出口部门做调整是必要的。

以上分析表明,出口负贡献时代已经来临并且难以逆转,中国要顺应形势推出促进出口转型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出口退税,过分支持出口刺激政策不利于出口转型。现在的条件很适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即使从就业方面来看也需要做这些调整。

第二,推进要素价格重估。目前出口竞争力实际上是刺激因素作用的结果,要素价格低估使得出口竞争力很强。因此应该鼓励要素价格重估,放开要素市场。

篇6

“决心”和“勇气”四个字格外珍贵。

从历史上来看,其实有很多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却没有去珍惜。中国经济起起伏伏几十年,总是被很多似乎是不解决就无法度过的短期目标所“绑架”。

比如说房地产行业。2008年就应该来一次行业调整,但金融危机不仅干扰了调整,还“救”了所有房地产商。后来的房价高涨、2010年以来的持续调控,实际上就是为当时的调整中断“还债”。但现在房价高了,调整的难度和成本都更大了。

类似的事情在其他产业领域也存在,比如节能减排、产业升级,金融危机之前也在搞,后来同样因为经济刺激计划而停顿。到了现在,决策层总算鼓起勇气要彻底根治这些长期困扰的顽疾。

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些调整不是短期能够见到成效的,不仅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更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必须用改革的思维来对待。

问题就在于,为短期目标服务与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不仅影响着过去的经济调整,有迹象表明,同样在干扰着现在的决策。

拿房地产来说,2010年初以来高调推进调控,其根本目标应该着眼于解决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严重、民生压力过大的问题。但一年已经过去,情况又如何呢?统计数字显示,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持续上涨、各大城市卖地收入凯歌高奏、各种概念推动下的炒作之风依然盛行。而目前已经有舆论在为结束调控“吹风”。住建部有政策人士去年岁末就宣称,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将呈现房屋销售量会有所增加、房价和地价渐趋稳定、投资性购房将减少、房地产业发展的大环境看好等四种特征。言下之意,房地产调控即将见成效,可以收手了。

值得警惕的是,持有类似观点的还不只住建部,也不局限于房地产。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不久前也表示,“总体看,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其理由在于,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达到比较好的预期。但外贸领域改革的目的就仅仅在于此吗?实际上,很多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只不过是新的、层次更高的加工贸易而已。如果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定价权的缺陷这么快就解决了,那只能是一个神话。

对于结构调整,应该提到改革的高度来看待,以改革思维来推动,而不能因为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经济出现了波动,在政策上就摇摆不定。最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因此打乱了既定的安排,在政策优先度上进行调整,必然使得这次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再次湮灭,最终还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正因为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更加凸显出多重压力下决断不易。

展望2011年,宏观政策将以稳健审慎为先,货币政策将适当收紧,既要保经济增长,又要抑制通胀恶化,推动结构调整。在政策操作上,2011年上半年的政策将会偏紧,待稳住阵脚之后,在2011年中,再来确定下半年政策缰绳的松与紧。

篇7

关键词:对外贸易 重商主义 制度变革 宏观经济

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日趋明显的重商主义倾向就是其中之一。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表现在外贸效率、外贸风险及外汇储备等各个方面,要扭转这种倾向,制度的变革非常关键。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商主义倾向

我国对外贸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本身由改革前的“调剂余缺”变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78-2004年间年均增长16.7%,2004年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56倍,由1978年世界第26位,上升到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8.4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底的6100亿美元,2005年底达到8139亿美元,居全球第二,我国对外贸易的成就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之一。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却对这种现象表示关注甚至担忧,这种担忧来自于我国对外贸易所表现出的日趋明显的重商主义倾向。风行于16世纪至18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顺差所带来的金银的增长代表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因而极力主张通过出口和限制进口来积累金银。这种观点把货币当作一国财富的代表,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因此招致其后经济学家的广泛批评,并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但做为指导一国对外贸易的一种思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直影响着很多国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恰恰表现出和这种政策主张越来越多的相似性。迅猛增长的对外贸易和大量流入的外资支撑我国经济调整发展的同时,也使其呈现出重商主义的种种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也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外贸易是否有效率

从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到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自由贸易一直是其大力倡导的核心内容。通过商品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国都可以生产相对来说最具竞争力的商品,从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因此,自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成立以来,减少关税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一直是其孜孜追求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的东亚经济奇迹则是其理论的最好注解。但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

在东亚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表象下,隐藏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监管机制不健全以及裙带主义的明显痕迹。外向型经济的效率令人怀疑。相比之下 ,我国对外贸易的效果究竟如何?

自由贸易的实质是通过经济交往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佳配置。使每个国家的自然及人力资源都能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但我国现在的对外贸易是否经济,这似乎可以从近年来我国遭到的反倾销现象上找到答案。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各国反倾销的主要对象。无论在数量还是在金额上都在国际上“名列前茅”。这固然有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因素,但我们似乎更应该从自身因素来考虑。

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所奉行的低价竞争策略就是其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价格成了我国许多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唯一武器。过低的价格不仅扰乱了进口国的市场秩序,招致反倾销报复,更重要的是极大地侵蚀了企业利润,损害其自身利益。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出口商品增量不增收的现象日趋严重。许多大宗的中国外贸商品呈现出“贱卖贵买”的奇怪现象。对外贸易的低效率导致宏观经济出现所谓的“贫困化增长”。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没有给本国居民带来应有的收益,反而成了跨国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而挤占中国市场的催化剂,使我国的民族工业处境艰难。大量廉价的资源被用于对外贸易,就意味着本国失去了获得相应收益的机会。200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60%,2002年为51%,高于美国(18.2%)、日本(18.8%)、英国(39.5%)等发达国家,更高于印度(约20%)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这样的事实令人深思。

潜在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按照经典的经济理论,消费、投资、对外贸易是拉动需求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由于消费一直萎靡不振,政府投资和国外需求就成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虽然效率较低,但政府需求一直是一种稳定的需求。而对外贸易则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就出口而言,我国的出口市场较单一,主要是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中美国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这种情况使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与人,难以分散风险。当出口国出现经济波动时,就会严重影响到中国。而且,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依然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某些国家甚至会为了本国利益而采取损人利已的做法。而与其交往密切对外贸严重依赖的国家经济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以美国为例,当美国对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时,对其外贸依赖程度较高的其它国家就不得不成为其外贸政策的牺牲品。1985年9月美、日、德三国达成的“广场协议”对日本宏观经济的严重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它被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导致日本经济陷入战后最长时期萧条的罪魁祸首之一。

就我国而言,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改革了汇率形成机制,但保持对美元的稳定汇率始终是中国汇率制度的最重要内容。这无疑使我国宏观经济受到来自美国的巨大影响。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风险。

其次,各种偶发因素的影响。战争、恐怖事件、疾病流行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威胁,其突发性是人们难以预料的。国外需求受出口国和进口国经济形势的双重影响,本身又包含太多的心理因素,因此更加具有不确定性。2003年爆发的流行疾病不仅打击了本国需求,也严重削弱了来自国外的需求。

再次,就进口而言,我国更缺乏风险保障机制。外向型的经济发展使我国成为许多大宗商品的进口国,如铁矿石、石油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往往对中国的进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如何防范其中的风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国还存在着明显不足,这其中尤其以石油问题最为突出。在进口已占全年消费量一半的情况下,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战略性石油储备。20世纪70年代中东国家发动的石油战直接导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从此西方国家开始建立石油储备并加紧了对世界石油资源的争夺。毫无疑问,我国也应该加紧石油储备的进程,防患于未然。

外汇储备是否得到有效利用

与东亚国家有明显不同的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不仅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与稳定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外投资,而且在经常项目贸易中一直保持顺差。这二者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成为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

由于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及较合理的外债结构,我国出现类似墨西哥那样的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很小。但这也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即外汇储备的收益问题。更多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更多的国外资产。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的主要方式是各种美元债券。作为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它满足了外汇储备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机会成本。我们反对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推进金融自由化,但我们始终坚持金融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我国国内落后的资本市场和相对缺乏的金融交易工具使不仅使大量的外汇失去了获得更多收益的机会,而且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会带来国内货币供应量相应增长,助长国内不动产市场泡沫。同时还会使人民币一直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此外,在我国,以证券形式持有美元储备的情况下,大部分以国内实物资源换取的外汇又回流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又成了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的资本,来到中国市场获得巨额利益。在这样的一个资本循环过程中,我国得到的是极低的美元债券利息,而西方发达国家得到的是以生产性直接投资方式所得到的生产收益。毫无疑问,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巨大差异。这样的结果是人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结论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它通过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提高。同时,它也可能带来各种风险,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及资源的流失。因此,准确地定位对外贸易,使其更加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关键的问题是,对外贸易必须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味地强调对外贸易顺差只会给人们留下错误的印象。一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充分开发利用本国经济资源的坚实基础上,而决不能寄希望于任何外部因素。

从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政府执行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坚持以内需为主的方针,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问题是这种方针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执行。从实际的情况看,长期以来,政府投资与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需求却迟迟不见起色。扩大的内需从何而来?中国的“三农”问题迟迟得不到缓解,国有企业改革缺乏实质性进展,城镇职工大量下岗,社会保障体制缺乏,都是中国内需乏力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克服经济波动,使经济结构保持一定弹性,能够自我调节,以吸收各种外来冲击,必须继续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只有在制度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扩大内需的政策才能发挥作用。当然,制度的变革需要较长的过程,需要付出更大的经济甚至社会代价,但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在经历短暂的经济波动之后,我们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对外贸易只是中国庞大经济机器中的一个加速器,它任何时候都必须服务于中国更能有效地利用本国资源为国民谋取福利这个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Constantine,M.and David,G.T.,1994,Trade in the New Independent States,The World Bank

2.Corden,W.M ."Economies of Scale and Customs Union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0, 1972

3.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瑟尔瓦尔.增长与发展,金碚、李扬等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5.世界银行.1998/1999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6.徐复.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7.徐松.评自由贸易区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J],2000(12)

8.王林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二).国际贸易问题[J],2003(11)

篇8

外在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曾几何时,外贸是金饭碗,高分尖子齐聚外贸学院,现在放开了,从事外贸的生意人如同过江之鲫,什么人都可以是外贸专家,我们的外贸专业价值几何?也有外语专业的黄金岁月,结果也就是一名很难出名的翻译而已;也曾听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所以现在科学网学生物的牢骚最多。风水轮流转,市场在逐步调整,把过去垄断造成的优势领域逐步调整过来,造成一批又一批的牢骚满怀者,他们说自己“入错行”了,可是这是一辈子的投资,自己的看法也曾经发挥了选择效果,是自己的选择,怎能怪别人?

每一个人的看法都是有局限的,比如我妈对我的最大期望是修电视,结果我投报了无线电,却被调剂去学发电。说是去发电,可是又分在热能专业,将来烧锅炉。为了避免当锅炉工的命运,我选择了一个距离燃烧最近的领域:消防工程。结果,我转专业的时候,国内除了武警学院,还没有哪所学校有消防工程。即使到今天(我从事消防14年之后),国内的消防工程还是安全科学下的一个小专业,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重视程度。可以说,距离以人为本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很多人看不到这种社会分工专业化的趋势,靠传统观念选择稳妥专业,结果不能说失败,却也不能算成功。比如,有谁知道钱学森的本科专业是铁道工程?钱学森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一个出名?因为当时高铁工程没有发展起来,铁道工程黑掉了,所以就没有职业发展上升的空间了,根本达不到向钱学森看齐的可能。人生成败往往取决于一个选择,社会越发达,选择的机会越多。放弃选择,就是自甘堕落。

和国内的教育制度相比,美国中学没有教导主任,却有一个Counselor,此人官不大,却需要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个性志向和能力,对他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美国毕业生需要三份材料(考试成绩和获奖资料、个人自述、和Counselor的推荐信)来申请大学,你说他们不重要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沟通,那位职业发展顾问可以推荐发展领域,提供可能性,让被推荐者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比如,我注意到班上一个学生裤子图案很眼熟(从州旗改编的),一问,果然是马里兰州的,再一问,他是在我老师的咨询影响下决心学习消防的,因为马里兰大学没有录取,就调剂到这边来了。也许我的老师只不过和他说了几分钟的话,可是影响的就是他的一辈子专业,以及他父母投资的效果。美国教育投资大,所以美国父母更重视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国内相比,美国父母在学生开学时可能不会到场,可是他们往往在学生填写志愿学校之前,早已陪伴学生到场参观,有过直接和间接的研究经验了。所以美国父母对子女的关注未必比中国父母差,只不过人家更懂得民主的力量,从多渠道吸取经验教训,这一点比我们生活在僵化制度之下一辈子的中国父母强。很多学生父母,自身就缺乏眼界和心胸,却喜欢替别人出主意,这样培养出来的子女,效果是很难评估的。

中国的中学教育制度,通常强调“埋头学习,不问收获”,这种靠天收的态度,考科举可以(因为考科举的成本低,这是那些卫道士津津乐道的地方),面对日益水长船高的学费和教育投资,就不能适应形势了。为什么中国的毕业生总是给印度的毕业生打工?因为我们的家长不让学生学习创业,或者没有创业的氛围和鼓励。按照国人的标准,乔布斯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管理者,更不是设计师,因为他没有文凭。可是,这么一个行为异常者,却立志改变世界,实在是难以认识到天才。你看看他的朋友和导师,就知道他为什么成功了。这种社交的成功,正是我国教育制度下很难达到的。印度有宗教,就比中国多思想,因此成功者也多一点。

我现在的专业是消防与安全技术,这两个就是难以调和的方向,需要不同兴趣和志向的学生。有人喜欢社交(沟通),不喜欢技术,只能干简单重复的工作,他们是天生的安全员,可以在石油公司找到轻松而优厚的待遇。有人不喜沟通,偏爱技术,喜欢复杂的工作,这种人就看不惯安全工作,不喜欢石油公司的简单重复单调的工作,他们只好搞消防。所以,每一个方向都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素质来匹配,并不是你想学,就可以学得好的。多交流的人,成功的机会多,因为他们认识自己的弱点长处,了解每一个方向的工作性质,通过主动选择工作岗位,避免了走弯路。

从目前我国的专业选择还很草率,就业咨询还很原始的形势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试想,如果高教像美国那样收费,那些家长还会不重视专业选择么?我们的中学还不会设立职业选择咨询师么?通常,学生家长并不会抱怨学费(如果抱怨学费,还不如不读书或读师范),而是抱怨投入很大之后,找不到工作、更换工作领域或者一辈子从事不开心的工作。就此而论,国内的高等教育市场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关键是就业咨询,要从中学开始。

篇9

就每个应届毕业生个体而言,找工作最关键的还是要立足于自身,认清市场形势,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在坚持中慢慢地积累沉淀,在沉淀中赢得机会。回想三年前的今天,我还是一名普通的毕业生,正是出于对外贸的热爱,促使我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几经波折,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民营企业当外贸业务员。就职于这个岗位的员工需要对产品有非常清晰的全方位了解和认知,包括生产的工艺流程、包装、货运物流及出口报关业务的相关环节,都需要学习和掌握。因为只有将每一个环节都了然于心,做起业务来才会得心应手,客户也会觉得自己比较专业。

这期间,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我还曾经与外国客户有过沟通上的冲突。虽然有委屈,但还是咬着牙一次次地将问题沟通清楚,将订单完成。在做了大半年的业务工作后,我发现自己的视野变得开阔,也渐渐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于是我决定到机会更多的大城市寻求自己更大的发展。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服务于一家外企,也就是现在的公司。起初面试的时候,我应聘的是与外贸相关的工作,但是HR认为我的工作经验不足。外企和民企的管理模式及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外企的同事中有一定比例的外国人,而且他们大多是领导,这就要求求职者具有很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最开始的面试中,我碰到了不小的“钉子”。但是在我努力争取与坚持下,HR被我的热忱所打动,破格录取了工作不满一年的我。HR建议我先从另外一个工作岗位入手,即经营绩效分析的岗位。我综合考虑了一下公司的发展空间,便欣然接受了。

找准机会,工作中慢慢调整方向

若是换成别的求职者,或许会对这件事懊丧许久。毕竟自己学的不是经营绩效分析,工作起来一切都是新的,不可能得心应手。可因为自己心中对这家企业以及对外贸工作的向往,所以我答应留下来,并开始着手学习关于绩效分析的新知识。在后续的工作中慢慢发现,经营分析这个工作岗位真的非常锻炼人,在这个岗位我能学到很多东西。因为这个工作在平时需要与公司的所有部门打交道,通过收集、比较、分析相关经营管理数据,可以即时掌握公司的经营动态和方向。

入职一年之后,通过不懈努力和出色的工作表现,我申请并转回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外贸销售岗位。这时我发现与刚毕业时相比,自己竟然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主要表现在对英语的熟练使用和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及掌握产品市场的相关发展趋势方面。所以,现在觉得自己当时的“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再发展”的决定还是没错的。

经验:跳槽也需找准方向

在网上,经常可以见到应届毕业生的各种跳槽案例,其用人单位最多的评价还是归结于新进求职者的心态问题,类似如“太浮躁”“眼高手低”“稍不如意就走人”“受不得委屈和挫折”“太娇气、吃不了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等等。毕业生心态浮躁,虽有客观的社会原因,但主要是有一部分人无法正确对待就业。我认为还是应该积极主动地调适好自己的求职心态、职业心态,并且带着切合实际的期望,以积极务实的心态勤奋踏实地工作,在一定时间内用业绩来证明自己。

篇10

1.1强化英语教学

英语是从事国际贸易人员必须掌握一项基本语言,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英语底子较差,特别是在听说能力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语言听说等课程,学生不仅在这些课程中学到英语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外贸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积累个人社会经验,同时学习到基本的商务交际理论。另外,在课后还需要同学加大口语的练习力度,如多举办些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

1.2传统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材相对滞后,大多数教材中的国家贸易理论部分还是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的,相比,现在我们进入21世纪,国家贸易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在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规范、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多、杂、深的特点,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现下,我们将这些变化趋势引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如何让去做?是国际贸易教学必须突破的问题。有优势的高职院校最好能用自编教材,现在的教材内容的滞后使得教学内容远离国际贸易的现实。前面提过,因为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哪怕是最新的教材都会有些滞后。鼓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自编教材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2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开展“模拟国际贸易”的实践教学

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国际贸易流程中的不同角色,加强流程认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对社会更进一步的接触,熟悉并更快的掌握国际贸易的业务技能,这样对自己从事国贸工作有初步了解,同时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教学软件模拟。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国际贸易教学软件,软件中包括业务操作、单证练习、在线考试、知识网站及在线帮助等几个方面组成。在进出口业务操作中,我们将不同的同学分为不同的角色,如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的相互配合,这样的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每个外贸环节的具体步骤。

2.2将案例教学融入到课堂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没有形象的告知学生如何去做,而且书本上的内容与现实工作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学生会产生乏味心里以至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并影响学习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仅靠教师在课堂上采取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这样的授课方式,那么最后只能在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所以我们要把案例教学法多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如信用证、贸易术语等章节。

2.3师资力量的培养问题

从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教学的任课教师大多数是刚毕业的,他们存在理论知识非常的丰富,但是实践操作技能却显不足,甚至有很多上了多年国际贸易课的教师都没有企业培训的经历和实际外贸的操作经验,这样的授课水平和能力很难为社会培养出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要尽量把教师送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2.4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以赛促学

通过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后,学生有多种职业资格考试可供选择,如全国单证员考试、全国报关员考试、全国外销员考试等,通过这些职业资格考试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