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范文
时间:2023-06-05 17:5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人类的沟通和交流由传统书信的传递到现代互联网的数字化得信息传递,这一革命性的举措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改变,数字化时代也为档案计算机的管理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对于数字化时代的档案计算机的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为未来人们对于在数字化得时代下计算机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管理;档案管理
在数字化的时代下,人们的信息的处理和传输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档案计算机的管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在档案计算机的管理方面改变了以往的档案计算机的管理的方式,为档案计算机的管理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改变了单位办公的主要的方式,现在多是实行了无纸化的办公模式,计算机办公可以让传统的档案的工作人员从传统的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同时又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笔者接下来为数字化时代下档案计算机的管理进行主要的分析。
1数字化档案计算机管理带来的改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行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将档案以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归档,这种归档的方式便于对档案的查找保存时间长,同时能够使信息快速地传递,又能快速地实现资源的共享,相较于传统的纸质的档案管理具有很多的优越性。数字化时代下的档案计算机的管理与传统的通过手写的归档的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档案计算机管理可以做到对于文件级别的管理,其中具体的操作的流程有:档案部门对档案文件进行归纳整理之后,会根据一定的文件的编号和相应的文件的整理的标准,对文件进行唯一的命名,然后根据文件的特殊性和保密性进行相关的文件的保密的处理,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标引。在平时如果需要对相关的文件进行查阅时,可以电子档案的系统的输入关键词的方式进行相关档案的调阅,这种调阅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纸质版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又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传统的半自动化转变成全自动化。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电子档案全文,其中店址档案全文可以从网上下载或者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进行关键词的查找。其中档案的数据库包括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其中全文数据库是一个比较大的文件其中包含很多的文档,这些文档没有具体的大小的限制,可长可短,其中也可以包括声音、视频文件。全文数据库中包含声音、视频等文件时就是多媒体数据库。其中档案数据库会面对很多的对象,其中只是用来存储文件的数据库是关系型的数据库,对于数据的处理要用另外的程序进行。
2数字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未来的发展
数字化需要一定的网络来实现,其中在数字化网络的环境下,计算机将要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数字档案网络的计算机的管理对于网络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也依赖于一定的办公的软件。在档案的二次信息的管理时,一般都是采用专门的针对处理档案计算机的软件来进行处理,这种软件一般都是单机版的,同时功能简单、易于维护和操作。由于网络的出现,网络运行环境下的办公自动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种网络自动化改变了以前的单一的档案处理的模式。可以将文件从形成到归档到系统的管理的整个过程都涵盖在其中,但是这种办公自动化得文档的管理比以前的计算机的档案管理系统要复杂。在未来档案计算机管理会实现文档管理的一体化,在网络的环境下,文件中生成到归档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文件在生成文档之后的电子档案,这种电子档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这种特性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系统维护和整理,以确保电子档案在保存的过程中的安全性,电子档案能在长时间处在可读性的状态中。其中在对电子档案的维护中的管理的工作可以在计算机的软件的平台上,查找电子档案的位置和信息,但是查找的前提下要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网络载体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定期检查,检测,同时定期进行转存和对电子档案的维护的工作。电子档案的保存的过程需要依靠一定的计算机的硬件,而且不同的电子档案的保存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会产生对于电子档案的可读性的问题,因此可以将不同的文件转化成标准的格式进行保存。
参考文献
[1]范英.浅谈运用计算机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的利与弊及其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15):64.
篇2
关键词:水彩画创作;电脑软件;借鉴融合;PHOTOSHOP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75-02
绘画艺术的创新、求变,是一个万古永恒的主题。这有观念形态的变,题材样式的变及材料技法的变。这种变在水彩艺术的创作,只仅仅局限于一般传统技法的不同表现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赖于对东西方艺术传统和其他绘画艺术精髓的继承、吸收、借鉴与融合,新思维,新方法,高科技的借鉴与运用。传统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要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沿袭下来的思想行为方式和艺术形态,是一个文化上的共同心理习惯。传统有其精华,也有可怕的习惯势力。我们要取其精华并结合现在科技为水彩艺术所用。中国水彩艺术百年发展的历史,也正是一部在继承、借鉴、融合中西文化和其他绘画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历史。
在水彩画创作实践中,为求得作品有独特的构思,经常采用“一题多画”“迁想妙得”的方式,同一主题,多画变化的构思草图,在不断变化的思考中,使预想表达的形象活跃清晰起来,能获得不同的创作灵感,最终经过筛选,确立一幅能够体现个人创作情感,表达艺术观点,独具新意的画搞来完成创作。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不同种类的创作材料和手法给水彩画的创作注入了新力量,开辟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丰富了其表现形式,增强了其表现力。
一、创作过程
水彩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人的画卷,波斯人富有异国情调的细密画,欧洲中世纪圣经手抄本的插图。及我国古代的传统洛阳东郊顾人残墓中布质画幔的遗迹,更早甚至可追溯到史前时代阿尔塔米拉和拉思考(Altamira & Lascauxl)的洞穴壁画。许多古代人类用颜料、树脂调和水,作为记载他们的生活琐事,传述他们社会文明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的表现对象不再拘泥于一般生活的记录,更多的拓展到宇宙空间,大到银河系、天体,小到细胞,都可以成为绘画表现的对象;摄影设备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对表现动态对象提供了方便,摄影的数字化,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游历全世界,海量的网络资源为水彩画家们获得图像提供了极大便利,丰富了人们的事业。
1、构图起稿。在传统的绘画上,在摄影没有出现以前,画家们主要通过写生的方式收集素材,依靠对结构、色彩的理解来表现世界。经常看到有些老一辈画家进行水彩画创作以前做的许多草图,大都反复推敲构图,费了很多时间,可看出老画家们的严谨治学态度。科技的不断发展让构图起稿变得容易起来,通过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被输进电脑后,利用PHOTOSHOP等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快速实现剪切、拼贴、复制、缩放、度量、撤销等操作。原来很费时的操作,现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安排好构图以后,可以通过冲洗照片或者彩色打印的方式输出,作为构图的参考。当然更为简便的操作是使用投影仪,直接把处理好的影像或者小稿投射到画纸上,创作者要做的就是用笔对照投影影像描出来即可,实现准确的放大。
2、色彩处理。图像进入电脑以后,对色彩进行处理变得相当容易,简单的一个操作就可以实现原来看起来很复杂的工作,在PHOTOSHOP中可以改变画面的色相、明度、纯度,结合选择功能可以实现对部分的改变,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通过改变部分颜色或者加进某一种颜色来统一色调;通过“曲线”命令,可以对画面的不同色彩区域进行处理,产生部分改变或反色效果;通过颜色转换功能,可以把大师作品的色彩映射到自己的作品中……用一句话来评价PHOTOSHOP的功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PHOTOSHOP滤镜的使用为色彩处理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功能,版画效果、水彩效果、粉笔画效果、油画效果、马赛克、模糊等效果可以轻易获得,再加上丰富的外挂滤镜,更是效果纷呈,其中Auto FX Software Mystical Lighting能够为图像应用极为真实的光线和投射阴影效果。利用这个软件,创作者能因此提高图片在光影两方面的品质,并达到美化效果。
水彩画的技法有:干画法、湿画法、上蜡法、刮擦法、沉淀法等。画家们通过不同技法的运用营造出不同的绘画效果。电脑软件也能将这些技法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变现出来,从而形成电脑绘画的的一种新特色。画家们通过电脑软件,将事先的预想的构图效果,色彩效果经过反复的处理来表现出来,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给创作带来了一定的新元素。
二、利与弊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高速发展,电脑等高科技软件在人们的平时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6岁小朋友,对电脑等科技产品都有很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运用达到熟练的程度,可以说是只要有一部手机和电脑,你就是个摄影家或者绘画家。在以往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在传统绘画中色彩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色彩知识,特别是复合色的使用更是有较大的难度,给许多初学者带来了困难。而电脑画中新颖独特的着色工具轻易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绘画软件中“调色板”工具里包含着丰富的色彩。绘画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喜好和理解,给图画添上或擦去各种颜色。电脑画能让绘画者在色彩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无拘无束。更重要的一点是传统绘画所不具备的时效性。艰难险地,未知的宇宙空间,一闪而过的瞬间美丽风景,都是通过这些高科技软件才得以保存,让人们认识。电脑软件的广泛运用扩大了人们对于绘画的兴趣,对于绘画艺术的扩展有着更直接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水彩画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先要有对生活的感受,网络照片资源只是客观对象的一个局部,且不连贯,难以体会到客观对象实际的精神内涵,与自己亲自体验拍照完全是两回事。另外,尽管摄影技术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对于画者来说,其局限还是显而易见的,人眼是有调节功能的,能对你感兴趣的对象自动聚集,印象派画家们对景写生出来的作品,其色彩的强大表现力是照片无法比的。
然而,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在构图起稿阶段提高工作效率,其好处显而易见,但负面影响同样突出。数字化的处理难免出现机械的感觉,对电脑的过分依赖会造成人脑的退化,投影方式的出现可以准确无误地表现出对象的形体,但不加处理的细节罗列也会降低艺术品的价值,投影时的机械描画,作画者的造型能力得不到锻炼。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用电脑制作“水彩画”,那真的是雕虫小技;而以这种方式所产生出来的,不但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且也可以说一钱不值,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上艺术作品。真正的水彩画艺术作品,是靠水彩画家头脑里的聪明才智以及一系列的材料、工具,并通过“手工”绘制出来的。切不可以电脑制作出来的“水彩画”冒充真正含意上的水彩画作品
总之,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有其坚实的物质基础。如19世纪光学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印象派的产生;摄影的出现促使绘画由具象写实往表现、抽象方向发展。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水彩画艺术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在这种情况下,逃避、墨守成规是不对的,过分依赖也有不妥,只有不断深入分析其中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合理运用高科技成果,我国水彩画的繁荣景象才会以崭新的形式出现。
参考文献:
[1]数字绘画[J].数字生活,2004(06).
[2]钟远波,罗天昱.数字绘画艺术[J].艺术教育,2006(12).
篇3
为了能够真实地了解目前国内高中的信息技术数据库教学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收集了一些数据库课堂教学网络视频。同时,也把近期参与的学校国际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预科课程(以下简称:“新大预科”)信息技术数据库课堂教学片段进行了记录。在此,将通过中外课堂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就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大家进行探讨。
问题一:数据库该如何定义
案例1:某一年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获奖教学视频(数据库教学第一课时)。一位获奖者在授课时直接向学生引出了数据库概念。其中对数据库是这样定义的: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只不过这个仓库是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
我们十分认同授课者把数据库形象地比喻为仓库,使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建构起数据库这个信息技术术语。但如果把数据库视作是计算机产生后出现的技术,是有歧义的。相信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定义数据库概念时,也会不经意地和计算机挂钩,因为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数据库就是和计算机紧密相联的。在近几年的数据库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教师主要是通过教授如何使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来进行数据库字段、记录等基本要素的教学。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Access只是数据库管理软件,不是数据库,但一谈到数据库,学生总是马上反应到Access软件的使用。
我们在学习我校国际部新大预科计算机课程教学用书《计算机学习》和由英国CGP出版社出版的英国高中《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学习用书时,发现这两本书中的数据库教学内容——数据库基础概念与Access软件的实践操作之间的教学层次非常分明。学生在学习数据库基础知识时,完全不涉及进入具体的某一数据库管理软件。案例2中呈现的是我们在新大预科信息技术课堂随堂听课记录的教学片段。
案例2:新大预科的数据库教学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databases(数据库)。
授课对象为已通过当地高中入学考试,同时英语水平达到新大预科要求的学生(层次相当于国内普高一年级的学生)。
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任务,由学生通过小组活动(Group Activity)讨论生活中的数据库应用实例并填入教师设计的表格中(如下页表1),并概括出数据库的概念。
令人振奋的是26位学生中有89%列出了至少5个在生活中遇到的数据库应用实例,其中有学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火车票实名购票、QQ网上注册、百度音乐库、飞机航班信息实时查询、银行ATM取款等。学生讨论并完成表格填写后,授课教师在教学PPT上呈现了两组图片,一组是耶鲁大学史特林纪念图书馆借书大厅图片,同时提出了一个概念:Paper-based Database;另一组来自于任教学校图书馆借阅大厅图片,并提出了另一个概念:Computerized Database。(我们对以上两个术语是这样翻译的:纸质化数据库、数字化数据库)。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提炼数据库概念。学生是这样提炼出数据库概念的。学生甲:数据库像仓库,用来存储数据;学生乙: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有一定规律的;学生丙:通过一定的规则,人们能使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学生丁:通过计算机使用数据库,能大大节约使用者的时间。
教师十分肯定学生对数据库概念的提炼。同时,在最后总结学生提炼的概念时,他特别纠正了许多人的错误认识,即数据库是计算机的产物。
从案例2,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数据库概念的提炼完全可以依托学生的知识背景,把握其认知规律,由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与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而不应由教师直接下定义进行填鸭式的概念灌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仅凭一时的臆想把数据库的产生与发展放入计算机的发展中去认识,将会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概念理解上出现偏差。因此我们认为,教学中进行数据库概念提炼时,应该与“计算机”这个名词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构建出准确的数据库概念。
问题二:数据表、字段、记录一定要在Access等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实现吗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中记录、字段等术语,会进行表结构的设计是建立数据库的关键。许多教师在为学生构建这些知识的时候,总是借助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来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数据库中的表、字段、记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强,便于学生实践操作。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把数据库的基本要素误认为是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有的要素,而产生了概念上的混淆。
案例3:接案例2新大预科课堂。
在完成了数据库概念的提炼后,教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列出了Libby6个朋友的信息(如表2)。
在分析表2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把记录、字段的概念向学生进行了解释。然后请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利用给出的朋友信息,其中包含他们的全名、地址、出生日期,设计一个名为“Libby”的数据库,完成数据表“friends”的《数据字典》的相关内容的填写;同时强调:考虑建立哪些合适的字段才能够高效地显示和查找该数据库中的信息。
《数据字典》设计如下(如表3)。
在当时听课时,我们心中有一种担心,认为学生肯定不能胜任这项任务。没想到,当教师汇集了学生的表格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评价时,我们意识到刚才的担心是多余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教师给出的《数据字典》的表格填写。其中,还有一个学生在《数据字典》中添加了“朋友ID号”。
我们认为,正如在信息技术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通常先和学生讨论算法的概念,让学生在理解算法后进入某一种程序语言的编程一样。同理,数据库教学中如果能够借鉴案例3中的教学方法,把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建立表结构的实际操作进行抽象化,利用《数据字典》构建数据表结构,将能引导学生从数据库学习一开始就建立起正确的数据库各项基本元素的理解,正确厘清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
问题三:“数据库应用体验”该如何“体验”
案例4:某中学开设的大型公开课现场。
授课教师开设了《走进数据库》的对外公开课。在课堂的前一半时间,她创设了一个保护濒危树种的场景,让学生体验了濒危树种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在该活动中,教师抛出了一个个小问题:如何查询现有濒危树种的信息?发现了一个濒危树种的信息,如何添加进信息库?如何删除一条信息?从而为紧接着的数据库建立等技术的学习内容打下伏笔。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学生先体验濒危树种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Access进行表结构、字段、记录的建立操作。
案例4中数据库应用实例与地理学科内容的有效结合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学生从中了解到了这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然而,我们观察到学生在整个体验活动中,似乎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进行的。数据库体验仅仅定位在了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使用上,体验的过程仅是完成教师设定的一个个教学步骤。而数据库在数字化时代已悄然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却回避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数据库应用实例,而特意设计某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让学生进行体验,显然忽视了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本文的案例2教学中,新大预科的学生在对身边数据库举例的同时,“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实现。同时,我们能够感觉到学生对数据库的了解程度已经超越了国内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数据库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不像十年前那样还局限在某些行业了。当“云存储”等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术语已经进入学生的生活中,数据库课堂教学如果依旧停留在教师举例、学生“被动体验”的年代,将会与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形成隔阂。
我们认为,课程标准提出的“体验数据库应用”教学要求,不应该仅仅让学生在教师指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实现被动体验。放开学生,让他们的思维走出课堂,与时代握手,实现信息技术社会中各种形式数据库的真体验,如淘宝购物、机场航班查询、图书馆图书借阅,等等。学生将能够体验到数据库已无处不在,也能够对数据库应用形成自己的见解与反思。
问题四:数据库应用除了“优势”,还存在其他影响吗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必修部分的内容标准其中一条是: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我们认为:数据库的利用优缺点并存。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中强调: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分解课标内容的时候,明显忽视了这一点。
在近几年兄弟学校教师开设的《数据库》相关公开课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有授课教师提到数据库应用中存在的缺陷。而在国外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却经常要对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大讨论并陈述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