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财务会计范文

时间:2023-06-05 17:5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零基础学财务会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零基础学财务会计

篇1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目前国内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的弊端:首先,传统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缺乏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协作性不足;学生在被动的"吸收"过程中也压力重重,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的能动性。其次,教学缺乏实践,学生兴致不高。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而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 这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重会计理论、轻会计实践。而另一方面,学生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尽管学生已经意识到在学习期间的实习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也会积极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积极寻求接触实践的机会,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学生很难真正找到与财务会计专业十分对口的实习工作。最后,教学注重应试,学生思维受限。 由于在会计实务中很多与会计专业有关联的资格证书普遍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因此与此相关的各类资格考试成为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动力,造成了学生很强的"应试心理"。学生的应试需求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前财务会计的教材内容与国内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的《会计》指导教材内容十分相仿。 这种应试心理驱动下的学习是一种非常功利的学习, 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容易造成学生将学习重点仅仅局限于考试范围之内的内容, 而对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及其灵活变通的应用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鉴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倡导的理念,强调翻转课堂,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注重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的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案例资料的阅读,相关联资料和知识的搜索,对其中涉及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以及参与小组中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能加深学生对会计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从这一点上讲,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自身独有的优势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中, 会计教材和相关的练习题往往都是与相关联业务的知识点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一起,而与其他业务则很少相关联, 这实际上是将现实中复杂业务简单化。 学生对这样的练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往往仅能够掌握与之正对应的知识点, 而很难了解到相关知识点在现实业务中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 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相比,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多来自于实务,或者根据实务编写,案例更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能帮助学生了解、关注目前较为热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变被动思考为主动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二、 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管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有诸多优点,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非是?f能的,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知识传授上的零散性案例教学的特点, 决定了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无法向学生传授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知识。 财务会计这门学科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琐碎繁多, 但要求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总体的掌握。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与案例素材相关的知识点, 但是在广度方面往往要受到案例内容的限制。 比如在针对企业现金控制及相关业务账务处理的案例中, 不可能全面地将与现金相关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在一个案例中, 如企业业务往来的结算方式可能仅仅会涉及到其中一种或几种银行结算方式,但是不可能涵盖全部的银行结算方式。

(二)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效果的随机性。一般情况下,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收集(编写)案例资料,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体交流。无论是哪一个步骤,都需要参与案例教学活动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否则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笔者曾亲自参与过案例教学的过程, 尽管作为教师参与了每个组案例的收集和编写工作,旁听和指导了小组的案例讨论和小组在全班上的汇报,但这些学习认知活动主要是在学生中通过分组来进行的。由于每个组中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 从而使得案例教学效果也随着不同的组别而不同。比如,某个小组对分配的案例分析的非常深入, 小组讨论时各个组员参与热情也很高,那么该小组通过案例获取的知识相对较多,案例分析在该小组的实施效果较好。另外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小组会指定一位组员代表该组在班上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交流结果的陈述,那么,陈述成员的逻辑思维和叙述表达能力将会影响到全班学生对该案例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尽管增加了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但全班总体的学习效果又很容易受到某一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述能力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篇2

19世纪初,管理会计起源于英国,受制于自身实务技术革新缓慢及财务会计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会计理论还是实务,管理会计的发展均滞后于财务会计,其核心逻辑是资本市场对于财务指标的敏感度极高,从而导致了企业对财务会计非常重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运营更加规范,管理会计的作用日益突显,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增速全面换档、结构加速升级、驱动亟待转变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未来经营发展的管理会计对企业的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重点就管理会计的边界、价值与应用进行分析探究,以期促进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更为提升我国企业及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二、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边界及价值分析

长期以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边界问题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但至今仍未出现定论。但随着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厘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边界显得急切。文章认为财务会计核心功能是核算过去,而管理会计缺是立足于解析过去、致力于控制现在、着眼于谋划未来,使得企业在纵向经营阶段实现有机的衔接与串联,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基于事实,管理会计立足于解析过去

严格来说,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必要基础与重要前提,因为解析过去是管理会计控制现在与谋划未来的关键所在,但这些都是财务会计之所长。但是,这并不是说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附庸,因为管理会计侧重是服务内部的管理,而财务会计侧重是面向外部的委托责任,因而财务会计重于核算,而管理会计要兼顾预测、控制、分析、考核等。正是由于两者的出发点与功能的差异,管理会计对信息分析的广度与深度都要高于财务会计。一个显著的事实上,随着市场信息的复杂、多样及易变,企业经营管理对管理会计系统的分析处理要求更高。

2.强化执行,管理会计致力于控制现在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经营规划显得异常重要,而管理会计就是确保企业经营规划能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俗话说:没有量化考核,也就没有高效管理。管理会计就是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一系列的财务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并根据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对象的变化,及时修正企业在执行规划过程中出现的战略偏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企业强化执行力的关键,因为它的功能在于控制现在。在当前信息丰富、科技发达、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缺乏有效的管理会计模式的企业,管理者很难掌控企业的运营。相反,具备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企业,通过量化指标可以使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严格按照企业预定计划推进。

3.提炼升华,管理会计着眼于谋划未来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严格来说是面向过去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活动,侧重对企业过去资金活动信息的核算与分析,从会计处理方法上来说,财务会计以历史成本法为计量方法,满足会计履行受托责任的目标;相反的是,管理会计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会计活动,管理会计主要是根据现有会计数据来进行定量分析预判,核心功能是提供客观依据以供管理层更加科学的决策,因而其侧重于反映企业未来资金运动的信息,因而其多采取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方法,这无疑满足了会计决策有用性的基本目标。由此,管理会计是一种提炼升华的会计分析系统,是着眼于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内部分析举措。

三、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创新应用及对策探究

1.构建科学可行的成本计量体系,强化管理会计降本增效的功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由单一性问题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从数量追求到质量诉求的管理重心对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的精准管理变得更加迫切。由此,为满足企业管理层对生产经营的精准控制、精细考核以及精确分析等高精准度管理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计量制度、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和获取准确的企业成本资料成为管理会计应用的必然前提和基础。从当前企业的经营管理来看,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成为新常态下成本管理决策的主流方法。与此同时,基于作业链的成本管理思路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欢迎,因为企业能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更清晰、更准确梳理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和企业外部活动,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设定和核心业务选择提供依据。

2.应用企业价值链会计分析框架,兼顾管理会计长中短期的考核

长期以来,传统的财务指标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参考依据,如ROE(股东权益报酬率)、ROA(总资产报酬率)、ROI(投资回报率)等,但随着市场经济水平不断的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将更为复杂,通过财务指标很难判断企业经营全貌,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市场竞争的运行法则,许多非财务指标没有被重视,如客户满意度、市场竞争趋势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应该应用企业价值链会计分析框架,即将传统财务指标与企业生产、运输、销售过程控制等非财务指标项结合,如产品满意度、员工培训次数等,以期实现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长中短期目标的综合性评判。事实上,当前管理会计的发展虽然停滞在理论探讨方面,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将倒逼企业进行管理会计管理,管理会计的职业化发展将会提速,由此管理会计更应该注重以价值链分析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分析框架。

3.注重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培养,确认管理会计的学科教育地位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制定、经营决策、运营控制及绩效评估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核心症结之一就是管理会计的应用思维不足与管理会计人才不足。诚然,当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的培育措施持续增多、力度不断加大,专业的会计人才增多,但多数是财务会计人才,而优秀的职业化管理会计人才异常稀缺,从而使得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缺乏客观量化与科学判断。因此,我国应该注重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培育,如设置管理会计专业、将管理会计列为主干课程、开展管理会计学术论坛来提升其影响力等,唯有确立管理会计的学科教育地位,高素质人才才会投身到管理会计的研究中去,教育机构才能培育出真正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才能真正的转变企业现有的粗放式决策。

篇3

摘 要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公立医院内部环境看,预算是医院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全体员工努力工作的目标,但目前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状况仍不理想。本文分析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医院 预算管理 现状 对策

一、预算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预算管理是医院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的规模、结构进行预测,编制数字形式的事业发展计划,以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达到医院事业发展目标的内部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能把组织所有关键问题融于同一体系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预算是高绩效的管理工具,为实现内部管理及控制机制,其在数据科学加工的基础上与医院治理结构相适应,涉及医院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安排,具有全局性。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统一经营理念,明确奋斗目标,激发管理动力,确保医院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的完整性、公开性、公平性、效率性特点日益突出。新《医院财务制度》于2010年12月28日公布,其在第二章中明确提出医院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制度性指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尚不够理想,医院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缺乏全员参与意识

部分医院高级管理层认为编制全面预算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临床、医技科室和职能部门科室并没有参与到编制过程中,科室工作计划与医院预算没有直接关系,预算编制结果缺乏全员认同感。而全面预算编制目的则主要为了申请财政补助和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预算任务,没有将预算管理提升为医院综合的、全局性的管理行为,预算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得不到高度重视。

(二)高级管理层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部分医院高级管理人员由医疗专业人员转入,缺乏相应的财务及经营管理知识,实际工作中主观随意性很大,常常不根据预算统筹安排日常财务工作。由此造成医院财务管理缺乏计划性,有限的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预算执行没有反馈及考评措施,经营管理显得混乱无序。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全面预算编制的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等。部分医院为简化预算,往往只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进行编制,但由于各种预算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只用单一编制方法编制预算会致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大打折扣。如目前大部分医院基本上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 即根据去年的基数加本年增减因数来确定年度的预算收支规模,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会成为空头支票。

(四)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目前部分医院预算约束力弱化,财务会计人员缺乏对预算的刚性监督机制。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控制、分析和调整。预算事前无论证,事后无评价,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医院预算管理改进对策

(一)全面搜集信息,保障预算编制结果的真实性

一套较完善的预算方案建立在对医院整体业务内容的全面理解、综合预期基础上。因此,在组织架构确立的条件下,预算编制的基础是信息搜集。预算编制者不仅要掌握财务数字信息还要掌握非财务信息,例如院内及院外环境信息等,以此保证预算编制所需数据的精确性及编制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可行性。

(二)全员参与预算编制,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预算管理不是数据的简单罗列,而是一种与医院治理结构相适应,涉及医院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安排;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管理。临床、医技科室和职能部门科室管理人员在科室中既是学科带头人,又是科室管理者,在医院管理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肩负着科室和医院发展建设的双重重任。可以确切的说,预算编制没有科室的参与就会成为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如果预算编制的成果得不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就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医疗经营环境。高级管理层应当合理梳理预算编制流程,让广大员工了解医院的发展目标,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架构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控制系统, 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架构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保证全面预算控制有效运行的基础。预算组织架构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编制机构、预算编制与协调、预算监控与协调、预算反馈组织等。其中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的综合审定机构,是医院内部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预算编制机构由财务部门领导,负责预算的编制、审定、协调、调整和反馈。 预算执行组织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单位, 医院内部的预算执行组织是指各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等各责任中心。预算管理组织架构能在医院预算管理过程中有效地积聚新的资源,同时协调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人员与任务间的关系,使管理的各个层次明确自己应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培训,提高预算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必须与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相适应,医院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提高全面预算管理人员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对单位财会人员现状开展调研,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拉进来”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使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更加有效。

篇4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作用;强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53-02

1 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作用的具体表现

明确认知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有助于引起领导层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其职能及效用,以实现其现实价值。具体而言,在交通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的职能重点表现在以下层次上:第一,确保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具备充分的合理性,切实对单位财务状况给予反映。以上一年度具体的预算执行基本状况及数据信息作为参考依据,综合考虑预算年度之中的收入具体增加或降低因素,对收入预算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编制,考虑事业单位日常运行及经营发展实际,认知财务可能性对具体的支出预算作出一定评估。在进行财务会计预算时,应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一般不允许出现赤字预算;第二,提高财务管理科学性。通过财务会计,将交通事业单位所有收入均纳入到单位预算之中,进行统一的综合性质的管理与核算,依据相关财务制度所编制的标准进行支出,确保其财务管理具备科学性;第三,能够健全单位财务制度,提高经济核算效率与质量,确保资金应用实际效益,事业单位其会计内容,要求执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以保障财务运行健康;此外,还能够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统筹,实现对财务运行状况的控制与监督,能够强化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实现财务会计管理最佳效益,推动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

2 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交通事业单位多具备一定的行政执法权,承担着交通规费征收,具体如运管费、通行费、道路养护费、船舶检验费等,这部分费用为非税收入,需要上缴到上级财务部分,经财务部门划分,以经费形式回到交通部门。然而交通事业单位实际点较长,所涉及的面广线多,基层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为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当前,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型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配置不够充分,部分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偏低;交通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重视性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会计数据残缺及失真问题;单位预算编制与单位发展实际状况存在着较大冲突;会计审计人员缺乏内部控制意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交通事业单位其财务会计工作难以正常有序开展,导致其会计职能无法有效发挥。此外,当前交通事业单位其自身财务会计制度尚未完善,缺乏科学规范,也是导致其问题较多的原因。

3 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有效强化的途径

为做好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确保单位有序稳健发展,需要解决当前存在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探究强化财务会计的有效路径。

3.1 以制度为根本依托,构建会计监督及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通过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作为基本手段,为单位运行提供必要的经济管理与相关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为确保会计职能充分发挥,要求交通事业单位能够及时正确对单位内的资金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掌握,切实做好经济核算工作,对单位运行中的收支情况进行对比,依据相关的计算方法及数据分析,综合整理出会计信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有效支持。

为做好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要求以相关制度作为根本依托,建立并逐步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具体而言,如相关会计职员责任制度、单位财产清查制度、财务处理具体程序制度、稽核制度、资金调度控制制度等,确保单位日常工作中,其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依据相关规范制度,对单位会计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规定,逐步实现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加强内部监督与控制,加强法律意识普及,加强核算,确保会计数据信息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3.2 加大管理与控制力度,力求增加收入与节约支出

交通事业单位应切实加大财务会计管理与控制力度,加强创新,积极改进预算编制方式,如以事业单位本身运行实际情况作为基本参考,采取零基预算方式,做到统筹全局并兼顾重点,对单位支出及收入进行较为全面地反映,增加预算科学性,降低后期变更,保障资金安全到位,还应加强后期考核。加大财务会计管理力度,要求会计人员明确认知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单位收入及经费支出的财务核算,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不出现违规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3 依据规范执行管理,积极发挥核算作用

在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应遵循相关规定,严格加强单位各项经费及管理费用的支出,确保实际收支基本平衡,严厉打击挪用占用现金行为,严查小金库问题,确保单位资金实际安全。为确保财务会计管理效用,应根据交通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出满足其单位实际运行状况的资产清查制度,确保每笔账都记录清楚,账卡与账物切合,确保事业单位其资产的完整性,加强财产支出监管,确保专项资金不超出预定范围。

3.4 依托内部审计以保障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实现交通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对会计资料进行深入的监督与审查,确保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与会计信息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具体而言,在执行内部审计操作时,应进行审计调查,进行专项审计,对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状况进行评估,确保制度能够有效落实。

3.5 切实加强培训,确保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符合时展要求

当前,现代化与数字化发展迅猛,为推动交通事业单位现代化转型与发展,要求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具备满足时展要求的综合素质,为此,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正确认识财务会计工作的现实重要性,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基础性知识与专业技能,做好从业资格考核,确保每个财务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时展要求财务会计人员从传统形式下的核算型人才逐渐向综合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转变,这就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实际职业能力给出了更高要求。交通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应加强内部财务会计人员培训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入外部先进人才,打造一支素质较高、专业能力强的财务会计队伍。应着眼时代,推动交通事业单位电算化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人员现代化技术学习,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4 结 论

交通事业单位在发展中需要充分重视并积极发挥财务会计职能,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质量,实现高效率运转,以确保单位稳健发展。本文在分析了当前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的基础上,浅析了当前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以制度为根本依托,构建会计监督及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加大管理与控制力度,依据规范执行管理,积极发挥核算作用,切实加强培训,确保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满足时展要求等现实性措施,以强化财务会计职能,确保交通事业单位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琴.试分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217.

[2]丁敏.浅析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财经(理论版),2013(8):130.

[3]赵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91-92.

篇5

关键词:针对问题 提出建议 健全措施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之一。科学、高效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用好、管好事业单位的资金,保护好资产,保证政府依法理财工作的顺利实施,圆满实现依法理财的工作目标。有利于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财产的使用效率,提升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效性。因而有必要加强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下面,笔者结合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实际,针对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可行性建议与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理念不强。

从我国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来看,内部控制的理念还较弱,表现在诸多的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知识的了解较少,对建立健全组织内部的控制制度的作用理解水平较低。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控控制制度本身来看,内控控制制度的覆盖范围较小,且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随意性较大,规模较小的单位存在着财务与管理严重脱节的现状。内控控制制度中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存在着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的现象。财务会计内控制度中预算控制管理较弱,亟待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3.内部控制监督不强。

由于事业单位内审管理不强,导致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工作及经济活动的监督工作无法正常运行,这在事实上导致了事业单位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的减弱,致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失效。又由于在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着重预算管理的情况,且忽视了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因而导致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监督力度较弱。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在实践中经常由其它工作人员兼任,因而使得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着财务知识水平较低,导致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无法发挥出来。

5.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单位预算约束不力。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准确,特别是公务费预算缺口较大,在年度预算执行中经常有调整、变动情况发生。在年末岁尾,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之间是预算追加、调整的高峰,各项实际支出并非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支出,造成突击花钱、向消费单位转移资金形成“账外账”等。另一方面,预算年度内收支不平衡,事业单位为正常开展工作,尤其是应付日常许多不可预见的工作,一般是按照预算收入规模花钱,年度收支往往表现为前紧后松,上半年支出进度慢,大部分资金支出集中于下半年,缺乏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致使一些费用重复浪费,开支金额庞大。

(2)资产实物和财务会计账簿记录不实,管理使用混乱。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单位购建的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不全面,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划分不清、登记不细,资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不清晰,毁损、随意处置现象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二、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增强内部控制理念。

若想从根本上提高行政事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理念要从行政单位负责人抓起,只有管理人员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理念加强了,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理念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贯彻和执行。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推行经济责任制,可以推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理念的进一步贯彻,从根本上转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观念。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与事业单位管理联系密切的诸多方面的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及操作方面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及有规可依。从而通过控制制度的实施,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

通过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监督来保障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运行,并对运行质量起到监督及制约的作用,从而有效的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

4.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养。

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是严格对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认真执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审查的工作。同时要不断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从业人员自我培养与事业单位在职培养相结合的体系。从根本上不断的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及道德教育,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人员的素质能力及专业水平能够不断的得到提高。

5.规范单位的内部经济行为。

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在综合分析查找问题的基础上,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控能力。结合单位预算执行和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财务会计核算与收支业务更正等,确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6.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贯穿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加强预算管理主要体现在编制与执行环节。编制时要“准”,即部门编制预算要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核定具体支出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执行时要“刚”,即在执行环节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

7.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的作用。

财政部门是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对事业单位有关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经常进行指导,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从审计角度促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同时,财政和审计部门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

8.建立内部控制的考评体系,增强责任追究意识。

对一些单位的领导随意任用、撤换财务会计人员,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内控失效的,要坚决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单位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促进事业单位积极、有效地推行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并有效发挥其监控职能。总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是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财产的使用效率,提升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效性的关键,我们要客观的分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增强内部控制理念,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养,规范单位的内部经济行为,加强预算管理,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的作用,建立内部控制的考评体系,增强责任追究意识,加强有效的监督管理,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科学化、高效化,用好管好事业单位的资金,保证政府依法理财工作的顺利实施,圆满实现依法理财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国贤.服务型政府的预算框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1):1—11.

[2]冯永梅,王泽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J].注册会计师与审计,2008(9):30—31.

[3]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会通讯,2007(7):20.

[4]李淑珍.重新构建事业单位财务理念体系[J]广西会计,2011(7):10—11.

篇6

一、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显得日益重要,我国企业这几年经营状况不佳,而且呈恶化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会计作用不力应该是主要原因。虽然管理会计在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如责任会计、量本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零基预算、净现值法等方法的实施颇有成效,但在大多数小型企业、商业服务类企业中却没有应用过管理会计方法。从应用效果上而言,并没有真正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中还存在相当的问题。表现如下:

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际的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首先,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专著较少,而且研究领域狭隘、信息滞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队伍薄弱,缺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其次,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操作性差,没有创新能力;对我国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也未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进行案例总结。这是我国管理会计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

部分管理会计内容尽管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初步应用,但它们基本上还处在零星、分散状态,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紧密地联系,尚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另外由于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实际运用起来也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有些企业只知道简单粗略运用量本利分析或是进行责任中心核算活动等。

二、针对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健全经济体制,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环境给予支持,因此应加快健全金融体制、价格体制,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只有当市场是健全的,市场提供的信息才及时有效,才能为管理会计的方法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企业需要努力减少影响企业管理部门决策的行政因素,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自主决策。在完善相关法律方面,考虑到我国会计工作乐于应用法律规范的惯例,制定相关法律来引导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或制定,出台管理会计准则,对目前我国管理的实际加以指导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自由竞争的法律环境,减少或杜绝会计虚假信息。

2.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建设,提高我国管理会计水平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首先要处理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矛盾问题。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研究的领域都是企业的价值运动,财务会计的对象是过去的价值运动,而管理会计的对象是未来的价值运动。管理会计来源于财务会计,两者相互支持、协调工作,各自发挥自身不同的功能,共同为企业决策部门服务。但是从工作分工上讲,财务会计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于社会各相关方面;而管理会计则通过信息系统所产生的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在企业经营决策与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直接的、重要的作用。

由于管理会计是从企业本身管理的需要出发,为企业管理者正确地进行最优管理决策提供主要依据,所以管理会计必须有自身独立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可以大量吸收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不断融合到管理会计的概念体系中去,使之系统化;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研究组织,使之规范化;还可以大量出版发行管理会计书刊,在高等院校扩大管理会计教学领域,组织面向全社会的管理会计资格考试认证等等,使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需要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攻关,形成一个由理论研究者、实务应用者、企业决策者、教育人士和研究人员共同推进和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潮流,营造出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虽然二十多年来,我国管理会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真正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的组成以高智力的员工为主体,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大大扩展,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应做到:其一,加强会计人员文化素质教育。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同时,要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加强会计人员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各单位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及《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关知识。

4.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篇7

关键词: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 财务控制

企业的财务是一个国家财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的内容,应该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新出台的新会计准则中,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要求: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企业财务的管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是唯一被提及到的,所以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中的重要性和其特殊性。

一、企业的新会计制度

国家卫生部和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在2011年1月下旬推出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的制定,适用于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企业。新的财会制度提升了企业公益性的特点,主要加强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全面的了解企业的收支财政问题,进一步的增强了绩效考核和企业成本的核算,完善了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二、新会计制度下企业面临的问题

在新的制度在,原来的财务管路制度明显的不适用于当下的新的管理制度。所以,企业的财务制度即将面临着整改,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在新的制度下如何对现有的财务控制进行有效的整改。现在,财务管理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财务管理方面意识的薄弱、新旧制度衔接难、旧制度遗留下来的难题解决问题、会计管理人员的缺乏问题等,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新会计制度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实施

(一)了解企业财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当前的行业管理上,大多的都不令人满意,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精确的做出财务的统计,都只是粗略简单的进行了计算,大体吻合国家给出的财务,这种粗略的计算根本没有科学性可言。很明显,这样的财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数据,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也没有体现出财务的根本意义所在。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到位,使得财务很随意的给出,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时间长了企业的经济运行就变的比较的盲目,从而导致企业的短期目标不能加以实现,长期的目标更被制约起来。财务是企业的年度财务运用的计划,只有在专门的管理下和充分的重视下,进行合理科学的财务,才能够实现工作的目标。

(二)成立专门机构对财务进行科学管理

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的成立,必然要对企业现有的利益有一定的影响,对企业的个人或者各部门的利益产生冲突。但是,要想对财务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管理,又必须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既而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想要建立财务管理机构,就要企业的管理层下定决心,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财务管理委员会对财务机构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科学的进行企业财务

企业的财务必须把握收支的平衡,科学的运用有效的条件进行理财,合理的安排企业的支出,根据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要求,合理地分配财务的资金。运用零基财务的方式完成企业的财务,零基财务是只在编制收支财务的时候,将市场进行有效地分析调研,对于市场的动态和基本情况都在财务中做一定的分析,以零点为基础的起点,对企业的收支进行准确的核算。也就是说,在财务和计划能够有效的影响企业的年度收支的项目上,确定收支的平衡。科学合理的进行财务,真实的记录财务的数据,按国家的要求进行财务的分析。

(四)坚持财务分析完善资金分配

坚持对每月和每季度的财务情况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了解财务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查出原因进行修改,这样就能更加有效的完善财务。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管理的建议和实施措施,控制财务监督的有效执行,保证财务目标的达成。在对财务进行分析时,坚持每月进行小会的分析,每个季度进行大会的分析,各个部门从中找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对其进行改正,更好的完善财务的进行。

(五)规范企业财务的管理

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管理过程中,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用制度去制约,不是通过人去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对财务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让企业的各个部门按照财务的标准执行。只有财务制度的标准化和完整化,才能使财务管理体系有更强的约束力,从而使各个部门按照财务的要求进行工作。

(六)严格执行财务控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控制财务的支出,是财务管理的目的之一,各个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财务资金,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最大化的追求利益的产生。财务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其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细致而复杂的财务工作。

四、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需要各企业针对自身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控制是一项复杂的项目,本身也非常的重要,需要各方面的共同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完善企业的财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沈晖.企业财务分析及会计制度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0

篇8

中高职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其中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中职衔接,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展开研究,以实现中高职的和谐衔接。

[关键词]

中职衔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越来越多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中职生和专业零基础的普高生混合编班的不合理的班级结构将逐渐改变。作为一直从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如何重新构建以中职生源为起点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这将成为我们很快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基于中职衔接,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展开研究,以实现中高职的和谐衔接。

一、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以往中职生和普高生是混合组班,而且班级中普高生占了较高比例,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没有考虑中职生的专业基础,一般都是以专业零基础的普高生为教学对象来设置专业课程并展开教学,因此,基于中职衔接,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将不再适用。

(一)专业课程简单重复正由于没有基于中职生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高职院校又与中职学校缺乏沟通交流,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以及确定的课程内容与中职学校造成高比例的重复率。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主要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单项模拟实训》等,这些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同样会开设,并且教学内容完全重复,重点难点没有区别,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很多专业课都是在重复学习,专业技能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这样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也造成了大量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的浪费。

(二)文化基础课衔接断层由于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因此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标准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更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中职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而高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则以普通高中为参照系,采用统编教材,忽视了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的基础差异,致使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文化基础课出现困难,特别是英语和数学,甚至在专业课当中一提到计算就有为难情绪,整体的综合素养欠缺,不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专业拓展学习和深造。

二、重构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重构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前提是需要将中职生单独组班,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的相当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确定课程内容。

(一)明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筹,邀请中职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等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员参加,通过进行学情分析和市场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共同制定面向中职生源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职生源一般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对会计专业的基本认知、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流程、简单的经济业务的处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算盘、点钞、小键盘录入等会计专业基本技能的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职业概念。高职会计专业应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培养一线策略性高技能创新创业人才,文化基础综合课程需要加强和拓展,会计专业课程核算应扩展到复杂的业务处理,应更注重成本计算与分析、税费计算与申报、纳税筹划、财务管理等职业核心能力,注重操作后的分析、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实操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完成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以知识拓展、能力递进为原则,完成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即分为文化素质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如下图:

1.文化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的设置见上图。文化素质课程中语文、数学、英语应根据中职生源的基础开发与之难度配套的校本教材,使学生能顺利地从中职过度到高职层次的学习。而通过设置计算机、心理健康、音乐、美术、体育等相关课程,使学生身心健康、爱好广泛,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课程可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任学生选择,对于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多选修该类课程,其余学生则可以只学习必修的文化素质课。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见上图,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定岗实习实训课。由于中职生生源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对于专业课可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抵充学分和免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来因材施教。如在中职已学该课程或在中职已经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免修《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重复学习,可以将这部分时间更好地用于自己的薄弱课程或拓展课程的学习。较中职专业课程而言,高职应更注重专业的深度和广度。

3.职业拓展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设置见上图。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信息量的增加,开始有职业梦想的萌芽,对很多领域都会有好奇,对知识有渴望,因此职业拓展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职业拓展课程应采用选修课程方式为宜,这样学生学习没有过多的负担和压力,完全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职业生涯规划自由选择相关课程,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与眼界,接触到更多领域的内容和多元的信息,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三)分化和整合课程内容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确定,应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市场的人才需求,准确定位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聘请企业专家、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共同探讨,以考证内容为依托,制定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地分化和整合。如《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可分化为《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两门课程,《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的内容以助理会计师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课程可以会计师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高职会计专业的定岗实习实训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在中职基本的单项会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熟练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应用,面对经济业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整体职业能力的提升。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了课程设置并确定了课程内容,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进入高职学习的中职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网络优质的课程资源,实施翻转课堂,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任务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真实的或虚拟的工作场景引入课程教学,能接触到更宽更广的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及在问题情境中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与中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与中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更加了解中职生源的学情情况,通过邀请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制定、实训项目开发、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研讨,并就衔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更准确把握中高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对接点,更有利于科学合理地构建面向中职生源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二)加快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开发目前绝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的教材都是以普高生源为基础编写的,因此加快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开发将成为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教材的编写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或中高职院校组织会计专业教师,以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厘清高职会计专业每门课程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加快专业教材的开发,以解决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和现有教材与新课程体系不匹配的问题。

(三)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素质面对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中职生源,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上应该更专、更精、更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应加强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多创造访学、下企业、培训的机会,了解最新的行业专业信息,更新教师职教理念,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专业与职业素养,为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

四、结束语

随着中职生进入高职学院就读人数的不断增加,构建针对中职生源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与实践。而要重构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高职的学制结构、招生政策密不可分,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还需要高职学院在教学管理上的整体统筹安排,建立相应的跨系选课、学分制管理制度,对专业教师也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等,将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R].国发[2014]19号.

[2]韩德静.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2).

[3]高蓉.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J].会计教育,2015(12).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规范

一、对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评价与思考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在各自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稳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中小企业数己超过11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5%以上;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见,中小企业己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在看到这些中小企业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受到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和内部经营管理特点制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与其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环境等均不相适应的情况,使中小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管理及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行为上还存在着许多非市场化、非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己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甚至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问题主现表现为:

1、财务管理模式僵化。2、会计管理方式滞后。3、成本管理观念陈旧。

4、融资协调能力低下。5、投资管理行为粗糙。6、资金运营机制缺失。7、分配管理行为扭曲。

8、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二、对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规范的具体举措

(一)强化政府职能作用。⑴健全法律法规。一方面政府应加强针对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还应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制定专门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统一会计行为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明确会计主体与法律责任,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⑵成立中小企业基金。通过建立基金,集中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基金包含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⑶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改善信用状况,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⑷强化中小企业外部监督。一方面应督促中小企业贯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与核算体系,促进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另一方面应在加强政府监督主体地位的同时,强化社会中介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作用。

(二)强化科学理财行为。⑴加强运营资金管理,提高运营资金效益。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营运资金的归口管理责任任制,实行目标明确、职责分明、责任到人、跟踪管理的责任评价与奖惩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减少营运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营运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具体的说,对现金管理应采用最佳现金持有量法及现金收支预算法;对应收账款管理应采用科学合理的销售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有效的收账方法;对存货管理应采用科学的定额管理和ABC分类法。⑵科学进行投资决策,积极防范投资风险。要建立科学的项目投资决策程序,扩大投资决策的参与机制,要对项目投资进行周密谨慎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应在科学合理的选择投资方式的基础上,建立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制度,以提高投资水平,防范投资风险。⑶合理选择筹资方式,有效规避筹资风险。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要在立足其自身筹资规划的基础上,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分项目的具体用途,分别选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同时,在筹资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保持适度的负债规模,以防范筹资风险的发生。⑷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实现成本领先战略。中小企业应建立从购货、生产、存货、销售、运输、记账、到品质管理等一整套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应在强化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规范成本核算的业务流程,实施成本预算控制,制定成本费用计划,力求以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实现成本管理的领先战略。⑸强化利润分配管理,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中小企业在利润分配过程中,要强化长期战略意识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要协调好筹资、投资与利润分配的关系,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建立自有资本的补偿机制,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保证企业步入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三)化财务体制建设。⑴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财务集权与分权的“权”度控制机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绝不是在集权或分权的决策模式中进行简单的取舍,而是对其“权”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到调剂有度,协调有效。通过适当下放权力,赋予基层财务人员一定的决策参与权,使财务人员由决策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决策的参与者与制订者,从而可以克服决策权过于集中的弊端,提高决策的效率。⑵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在三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备好财务人员,杜绝任人唯亲的错误观念,组织好会计工作,执行好会计制度;二是要做好日常的会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组织与报告工作,强化财务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平台建设,做到会计信息的及时、相关与可靠;三是要要全面发挥财务会计功能,力争建立起管理目标明确、组织严谨、方法科学、以人为本、讲求实效、事半功倍、先进高效的现代财务会计管理方式。⑶建立科学严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控制,保持可持续的经营能力,提高竞争力,强化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涵盖财务管理各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处理的各项操作程序,堵塞漏洞,维护资金安全,具体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授权批准控制制度、会计系统控制制度等。⑷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方面在选用财会人员时要考虑聘用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不能任人唯亲;另一方面要建立会计人员的培训制度,分不同业务,不同岗位,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实行多层次的培训,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扩展其知识面,提升其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对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优化的目标模式

根据现代财务管理行为理论,财务管理行为划分为动机形成、行为实施和结果检验三个阶段,与此相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优化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也应从行为动机、行为实施、行为约束及行为结果检验等几方面来架构。

(一)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观念新型化。优化的财务管理行为是建立在优化的理财观念基础上的。近年来,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行为上的扭曲,其根源不在方法上,而在观念上,因为观念是思维的起点,起点错了,一切都是徒劳。所以,树立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理财观念是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中小企业的理财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观念体系,仅局限于如何记账、算账、报账,如何理财,如何服务。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理财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必须要抛弃传统的观念,不仅要会理财,还要会生财、用财和聚财,不仅要会做账,还要会分析,不仅要会服务,还要会管理。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树立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新的观念体系,确立以成本与效益、风险与收益、投入与产出等相应关系为核心,以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成本价值等市场价值体系为主导,以人本化理财、资本多元化理财及风险管理理财为基础的新型的财务行为理财观念,从而达到不断优化中小企业财务行为理财观念的目的。

(二)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目标科学化。中小企业财务行为目标是中小企业财务行为产生的诱因,在中小企业财务行为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它既是中小企业财务系统运行的驱动和定向机制,也是分析和评价中小企业财务行为合理与否的基本标准。所以,实现中小企业财务行为目标科学化是当前中小企业财务行为能否优化的一项重要前提。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行为目标的选择既要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特殊的社会定位,也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总的来说,应确立以保证中小企业财务状况正常化开展为基本目标,以投资收益最大化为首选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永恒目标的科学的财务行为目标驱动机制。

篇10

关键词:精准预算;物业单元;财务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物业企业内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物业服务目标,对一定时期内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措施。对物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有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随着物业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广、小区个数逐渐递增以及户数越来越多,预算管理工作也开始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问题。

一、物业财务预算管理在单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与物业管理单元的分离影响到业主的居住与生活质量在目前物业管理项目众多的新形势下,通常都是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更加看重,忽视对单元的预算管理。这严重导致了物业内部管理活动的资金等成本的核算与用项不合理,很难发挥预算管理的最大作用,也使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受到了极大冲击。这两者的分离,非常不利于物业进行科学性、合理性、规划性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区管理人员分配不合理,建设质量不均衡的情况发生,进而极大地影响到业主的居住与生活质量,造成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始终不能“脱贫”。

(二)“微财务”单元管理观念不清晰在物业系统中,管理层未完全正确地认识成本精准化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成本管理观念一直较为陈旧落后。操作层,拿数据算数据,未充分地发挥出预算管理应有的决策与监控作用,人人重视成本,人人开源节资的全员意识尚未形成素养。

(三)忽视了必要的动态单元预算管理对于财务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从现阶段大部分的物业财务预算的制定现状可以看出,大多数还在采用十分传统的方法,如固定预算法、滚动预算编制法等,没有及时根据当前物业小区单元的实际状况与居民服务质量做出科学、合理、经济的调整。

二、单元精准财务预算管理应用分析

(一)精细单元资料录取单元资料录取要做到准确、及时、完整、同步、真实。物业单元预算也要学习油井生产“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经验,把物业单元分为比较精细的节点,对其数据资料和现状做到了如指掌,实现“看单预算”管理新模式,把节约一分钱比多挣一分钱更容易的理念与精准单元预算做好深度融合。

(二)强化部门联动财务预算部门单方面的工作使预算报表中往往存在物业系统的单元人员编制超标、岗位重复、设备重置、设施重建、资金重报等问题,加重了物业系统的资源浪费,并增加了运营的成本,直接导致了运营效率低下的情况。财务部门要与人力资源部门、机动科、基建科、核算定额站、物业生产科、治安保卫、纪委审计等科室联合到现场摸实事、求精算、查效能,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如为提高物业系统资产设备寿命使用周期,降低设备台数购置费和维修费,就要考虑那些小区单元的实际需要,库存设备的现状情况,能否做到库存设备的转移,实现小区互用共享,修旧利废或者旧设备零部件“三合一”,确认平时有没有注重设备的保养程度,设备完好率是否达到98%以上,是否实现设备外修零委托,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核心部件的更换,节省设备综合支出资金。

(三)定期适时进行单元动态预算针对预算编制精准度不高,预算调整不及时的实际情况,结合物业服务不同于产品生产企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对物业单元财务预算采用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预算方法比较合适。滚动预算是当前物业编制单元预算时所普遍应用的方法,它始终依赖上一年度预算数据,易与物业现实脱轨。零基预算是以当年度情况及实际需求为依据而编制的预算计划,它不受上一年度数据的影响,有利于发挥预算编制人员的主动性,减轻各单位执行预算的压力,倒逼物业单元预算流程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无断桥链接,避免各单位年底突击花钱上项目报账单,有效地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把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定期适时进行单元动态预算调整,使单元专项预算更能准确地发挥其用途,减少无效支出,有利于促进完善财务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四)从严财务管理,亮起红线预警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为内部结构有序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保证,把内控制度工作做好。有利于及时对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解决,做到监控跟踪要精准,经营分析要精细。同时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设计出完整的ERP-SAP系统,包括采购管理模块、销售管理模块、生产控制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客户管理模块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七大模块,建立财务系统一体化的财务管理平台,使整个物业系统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化,使全部的财务信息得到集成和综合,从而提高物业系统单元预算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物业单元预算大众监控共享。如居民房屋建筑墙体裂缝漏雨渗雨是小区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质量“通病”,也是物业房屋维修最为头疼的“顽症”,更是物业投资的首要方向,经常出现预算年年报修、房屋年年漏雨的弊病。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生产控制、材料采购、客户管理、财务管理四大模块平台的联合,公开透明分析,挖出基层处理平整度、防水材料供用、砂浆配比、施工工艺、施工进度与质量、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素质资质等某个节点上存在的问题,用财务精准分析手段助推根除房屋建筑墙体屋面渗漏雨水这种让居民感到头疼的大事。

参考文献:

[1]甘立芳.论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商界,2010,(06).

[2]刘海玲.浅议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35).

[3]雷洁.论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