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5 17:5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资产泡沫;金融企业;创新发展
在经历过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资产泡沫和泡沫破裂现象后,人们开始逐渐了解资产泡沫产生原因、破裂产生的风险及解决措施。中国经济连年增长带来了实体经济的繁荣和资产价格猛涨,但是在经济增长的背后潜藏着资产价格偏离实际价值的资产泡沫需要人们提高警惕。不仅是国内资产泡沫会影响金融企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脚步越来越快速的现代社会,世界范围内的资产泡沫危机也会影响到国内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因此金融行业企业应该对资产泡沫危机加以了解并进行自身改进。
一、资产价格泡沫危机的定义及形成机理探究
目前比较典型的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破裂的案例主要有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和美国次贷危机事件,许多专家和学者们从这两个事件中提炼出了资产价格泡沫的定义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究,以下是有关资产价格泡沫危机的定义及产生原因解析。
第一,有关资产价格泡沫的定义,在学术界有关资产价格泡沫尚未有官方明确定义,但是普遍认为资产泡沫的实质是因为资产价格膨胀导致偏离资产实际价值而产生的现象。在我国来说最有可能引起我国资产泡沫危机的是目前高速发展的房地产行业,目前买房和炒房的狂热尚未褪去,房地产市场仍旧在不断扩张产业并且抬升房价,这种价格虚高的现象就是“资产泡沫”,除此之外相似的例子还有我国的股票市场。根据房地产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推断,资产泡沫能够产生的原因就是人们对某一产品或者某一行业拥有良好的预期促使大量资金投入到其中从而引起价格升高,这种行为会催生市场投机行为和市场投资从众现象导致资产泡沫的壮大和膨胀,一旦资产泡沫产生破裂就会对国内金融市场乃至世界金融市场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第二,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机理分析,目前房地产行业是最容易引起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的产业,越来越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放宽了贷款生审查并将款项投入到其中,一旦产生资产泡沫破裂就会对整个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关于资产泡沫的形成机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分别是资产泡沫的形成原因和资产泡沫破裂的原因。
资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宏观经济运行、市场主体行为、货币流动方向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较好且保持上涨状态,尽管近年来经济上涨速度有所放缓并进入经济新常态,但是整体经济运行状态仍然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很多投资机会助长了一些热门行业发展。其次目前市场主体仍然习惯于将货币投资于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升值,房地产市场投机炒房行为和金融市场投机行为成为促进市场投资活动活跃的主要原因,这种市场行为主要由于投资主体较高的投资期望导致目前许多产业资产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最后由于我国居民长期以来的储蓄习惯和消费习惯导致大量的闲置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我国居民传统的安居乐业思想以及理财意识的萌发导致很多居民储蓄成为房地产市场资本,最终导致房地产价格虚高直至形成资产价格泡沫为经济发展带来危险。
资产泡沫最终膨胀直至破裂阶段的原因分析可以从预期膨胀和经济运行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市场投机投资行为带动了很多消费者盲目地跟从其他人将资金投入市场当中,这些投资者往往缺乏专业投资知识和资本判断能里,投资者完全缺乏理性进行投资的行为导致市场狂热,与此同时投资者在资本不足时往往选择借贷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放贷给这些消费者,进入市场的资金不断在市场累积造成资本价格一路飙升并导致泡沫逐步膨胀。这种泡沫膨胀过程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并滋生投机炒作行为为泡沫破裂埋下隐患。
资产泡沫破裂的基础就是资产泡沫的产生和膨胀积累了大量的市场资金,不仅如此还会吸引更多对该市场持有较高预期的消费者向市场投资,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资金链断流或者资本家大量撤资的情况就会导致市场运行出现异常和资产价格瞬间跌至低谷,即所谓的资产泡沫破裂。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阶段,在这个阶段下有些产业会出现缩水现象违背投资者投资预期,这些投资者一旦发现该产业发展前景不是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时会将自己的投资撤离该市场,在价格升高和投资行为狂热的市场中进行撤资会引起其他市场参与者怀疑自身的投资行为而跟风撤资,一旦大部分投资者选择撤资就会导致整个市场资产价格下降致使资产泡沫破裂;其次我国很多有投资能力的市场参与者并没有扎实的金融知识基础,进行投资大多听从一些专业人士建议或者仅凭借主观判断盲目投资,跟风投资行为者在资产进入或者资产撤出时都会带动更多盲目Y产进行市场行为加剧价格下跌程度,因此整个市场预期一旦发生转折就会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最后我国产业之间大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业就存在着密切关系,由于房价飙升和人们热衷于买房的行为导致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很多人为了买房而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借贷款项进行投资,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对如此大的贷款需求就放松了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和抵押物交易等原则,导致一旦出现资产泡沫破裂人们手中的资产价值大量缩水无法偿还贷款的现象,银行等收回贷款资金难度会加大导致银行正常运转资金匮乏,容易引起金融市场恐慌并波及其他行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资产泡沫主要是由于某一产业过热吸引大量资金进入造成的经济虚假繁荣现象,这种现象不但会造成市场资产价格高于实际价值还会为整个经济发展埋下隐患,一旦出现资产泡沫破裂行为会导致资产缩水和经济市场混乱,相关金融企业必须对自身金融行为做出创新与发展。
二、资产泡沫背景下企业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措施
中国的资产泡沫不仅存在于房地产市场还存在于股市等金融市场,在这些资产泡沫尚未破裂时期相关金融企业应当积极关注市场动态并采取相应创新措施,防止在资产泡沫破裂给企业带来太多负面影响,以下是对企业在面对资产价格泡沫时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建议。
第一,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对贷款人的资格审查防止形成坏账和死账。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产业过热时期容易产生投机投资心理,认为将资金借贷到这些行业能够增强资金流动性和降低产生坏账的可能性,但是这些行业在经济虚假繁荣现象的背后是时刻可能坍塌的价格体系和随时缩水的资产价格,因此金融机构不能盲目将自身持有资产借贷进入该行业。在进行贷款审查时要充分考虑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评估结果,对贷款人还款能力从资本盈利性、投资风险性、贷款人信用和抵押物等方面全面进行考察,不能由于暂时的投资预期良好就将资金贷给借款人,建立健全银行信用评估系统以便防止投机投资者流动借款增加贷款风险的行为,严格按照贷款流程为贷款人办理相关业务,对不符合贷款要求的投资者坚决不予贷款。贷款业务办理后及时了解贷款人资金流动状况以便及时评估贷款人还款能力,防止在资产泡沫来临时贷款人资产缩水无法按时还款的现象。一旦有大额贷款需要办理时应当在金融机构内部进行综合评估与科学决议后再决定是否借款,以防止资金无法回收造成金融企业自身周转困难问题,只有从金融机构本身资金流动方向入手才能有效防止资本泡沫破裂对金融企业的负面影响。
第二,积极关心市场发展态势,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许多金融企业也会选择将自身资产直接投入到虚假繁荣行业中去而不是选择借贷,在进行这些资金的投资管理时应该派遣专业金融人才进行管理,在资金投入后相关人员做好资产盈利状况与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动态以便在资产泡沫破裂前上报企业及时撤资减少损害。企业应当降低资产投机炒作心理,不能盲目跟随市场热度进行投资甚至进行破坏资本市场秩序的行为,在资产发展前景不被看好时应当及时将资产从市场中撤回以便减少企业资金损失。企业应该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对资产泡沫破裂行为进行预防,该系统能够对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作出准确评估和预测,企业制定金融风险分级制度以便控制撤资力度和资金规模,在资产泡沫产生时能够及时预测并且估算企业是否能从中盈利。
第三,金融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及时发展。金融企业增强自身员工的金融素养和金融预测能力,对企业员工及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投资能力增强,金融企业在面对出现资产泡沫的行业时应该及时判断该行业是否有升值空间并抓住机遇及时进入,投资时能够及时预测该行业升值空间并且控制资本投入量,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拥有自身独立思考能力以便支撑企业正确投资行为,及时发现资本泡沫破裂的前兆并加强观测和前景预测,在泡沫破裂来临之前能够及时撤出企业投资防止资产缩水。金融企业的员工预测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影响企业整体投资质量,一旦整体企业素质提高就能有效防止企业在面对资本泡沫时的盲目投资行为,为金融企业发展做出有力保证和发展动力。
综上所述,某行业金融资产泡沫产生后处于该行业中的金融企业并不是束手无策,如果企业能够及时预测金融风险并建立风险预警w系就能够有效提高投资质量,甚至在资产泡沫破裂之前抓住机遇还能够让企业发展质量提高,因此金融企业应该创新自身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和行业升值空间以便让自身发展更有意义和潜力。
篇2
>> 新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与前景分析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状况分析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实施的意义及前景分析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新一轮农业谈判关税配额的争议及中国的立场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及中国因素 新一轮温州金融改革的动因分析 新一轮动荡期的埃及局势分析 新一轮债转股的利益博弈分析 资产证券化:机理、效应及前景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中国的借鉴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演变进程、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性建议 中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分析 中国期刊业面临的新一轮调整及趋势 中国与美欧知识产权合作的进展、挑战及前景分析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瓶颈及模式探究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中、韩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比较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可见,一方面,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存款余额超过了100万亿元,居民与企业贷款余额超过了70万亿元,分别约为GDP的2倍和1.5倍,无论从历史纵向比较,还是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都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如此大的货币发行量和信贷规模,已经呈现出严重信贷泡沫和流动性泛滥态势,被国外研究机构视为中国主要的金融潜在风险。然而,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普遍感到资金紧缺,甚至2013年6月底我国金融市场一度出现“钱荒”的现象。这种反常现象,在金融市场上还表现出货币数量指标与价格指标严重的背离。从理论上分析,货币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货币资金的均衡价格,包括对内价格(利率)和对外价格(汇率)。而我国的货币供给存量在不断持续增加的同时,货币价格指标(利率和汇率)却不断走高,出现严重的背离现象。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年数据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数据库,2013年10月23日,.为了改变目前我国融资结构失衡的局面,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金融体系走向成熟的标志。而金融市场的发展实践和历史演变轨迹表明,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是改善融资结构失衡,促进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重要举措。
四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需要。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同时放松银根,扩张银行信贷,导致银行信贷规模激增。2009年当年社会融资规模比上年增长近一倍,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上升24.3个百分点,造成企业和地方政府负债率高企,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威胁增大的后果。尽管后来采取各种监管措施,放缓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速,但是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为代表的融资主体资金需求强度不减,这反而导致了影子银行的兴起。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6月底正规金融体系理财产品已高达9.85万亿元。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和业务与正规金融体系盘根错节,邓海清、胡玉峰:《资产证券化与影子银行》,宏源证券研究报告,2013年10月8日。极易向正规金融体系传递风险,一旦缺乏有效防火墙, 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和传染。作为有效的资本管理工具,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可以将目前的表外影子银行业务阳光化,从而转移和分散信用风险,降低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创造灵活的资产腾挪方式和竞争手段,解决资产负债结构中的期限匹配、风险匹配,改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与资产定价能力,从而达到降低和抵御金融风险的目的。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模式
1.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虽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出现仅有8年的时间,目前却发展成为三大模式,分别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
(1)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作为基础资产而进行的证券化。该产品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负责审批和监管,其发起人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公司。2005年3月至2013年9月,中国累计发行82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规模达到909亿元。②③张明、邹晓梅、高蓓:《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工作报告,NO.2013W19,2013,10.试点8年来,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制度已初步建立,产品发行和交易运行稳健,发起机构和投资者范围趋于多元化。目前已经发行并到期的各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本息兑付良好,没有一支证券化产品在试点过程中出现本息违约或者现金中断问题,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2)企业资产证券化。又称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证券化,是指由证券公司设立SPV,以计划管理人身份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凭证,按照约定用受托资金购买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并将该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分配给受益凭证持有人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审批和监管,基础资产涵盖各种债权、收益权和不动产三种资产类型。2005 年初到2013 年9 月,通过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共68支,合计357 亿元。②2013 年3 月15 日,证监会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说明监管层有意对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适度松绑,试点业务将变成常规业务,未来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空间广阔。
(3)资产支持票据(ABN)。资产支持票据的发展起步较晚。2012 年8 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资产支持票据正式亮相。资产支持票据是指非金融企业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一种债务融资工具。ABN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负责审批和监管,其基础资产的内容与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接近。从2012年8月7日发行首支ABN以来,金融市场已经累计发行24支资产支持票据,总规模达82亿元。③
2.我国资产证券化模式比较
从三种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看(见表1),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的监管文件、法律基础、财税安排、会计处理等细节均已非常成熟。企业资产证券化走的是从试点到推广的道路,其特点是虽然其法律基础、财税安排、会计处理等方面不如信贷资产证券化完备,但是为非金融企业提供了一条直接融资渠道,从已发行的产品来看,融资成本大大低于同时间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资产支持票据起步最晚,虽然其基础资产类别同样广泛、结构化方式同样多变,但是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循常规,采取注册制的融资方式,适合追求隐秘融资的企业。邓海清、胡玉峰:《国内资产证券化模式比较》,宏源证券研究报告,2013年5月13日。
三、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1.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有利条件
(1)我国现有资产存量巨大。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是要有庞大的基础资产作为支撑,而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资产、个人及商业住房抵押贷款以及工商企业各种财产及权益规模巨大,有推进资产证券化的雄厚基础。就信贷资产来看,目前70.28万亿元的贷款中,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余额27.95万亿元,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25.48万亿元,房地产贷款余额14.17万亿元,住户消费及经营性贷款余额19.22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13年10月14日,.同样,券商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的基础资产储备池也十分庞大。
(2)政府意愿强烈、政策思路清晰。
一是定位明确。此次扩大试点的政策思路清晰,主要是盘活存量将有效信贷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贷款、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等为近期发展重点。
二是策略得当。发展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前提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统一产品标准和监管规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013年8月20日国务院宣布,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级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员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必要时可邀请财政部及发展改革委参加,其目的就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保障金融稳定运行。另外,此前我国已有8年前期试点的操作实践,已经积累了各种经验和教训,实际风险可控。
三是设置底线。此次启动资产证券化试点总原则是,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对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银行资金周转的同时,又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更为重要的是这次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设置了底线:明确指出对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不搞再证券化。
(3)金融改革将加速推进,全面铺开。近期包括民营银行准入、国债期货重启、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举措的集中推出,意味着下一步我国金融改革将加速推进,这将为资产证券化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制约因素
(1)规模偏低、投资主体较单一,市场流动性较差。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发行规模上偏低,已发行的三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总规模不足1400亿元,相比美国约10万亿美元的证券化产品市场规模。邓海清、胡玉峰:《国内资产证券化模式比较》,宏源证券研究报告,2013年5月13日。规模偏低,造成市场交易量很少,多数投资者持有到期,导致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从我国已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来看,投资者以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占比高达80%~90%,上海清算所:《固定收益产品投资者持有结构》,2013年9月3日,http:///sjtj/tjyb. 而券商、基金、保险等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力度不够,存在投资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而且,就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而言,目前设计的目标对象是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尚无法参与。另外,在市场交易平台和流动性方面,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流通,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流通,导致市场分割,做市商及回购机制的缺乏,也致使现有市场流动性较差。
(2)缺乏有效监管,其他配套机制需完善。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三种发展类型,没有统一的监管机构,存在多头监管的弊端。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主导,以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发行主体,信托公司作为特殊目的机构,发行的证券主要在银行间市场转让。企业资产证券化以证监会主导,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企业证券化,信托机构不参与其中,主要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以券商作为特殊目的机构。而资产支持票据由交易商协会主管。因此,受现行监管体制的限制,各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协调,共同监管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尚缺乏很清晰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出台,而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复杂,投资者要判断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价值与风险主要依赖于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和完整的信息披露,这就要求评级机构、担保机构、资产管理、信用增级等机制不断完善,以解决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3)发起银行内部动力不足,风险没有真实转移。
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供给方看,我国的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尤其是优质资产)移出表外的动力不足。从经营结构来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中,利息收入占经营性收入的比重仍在60%以上,银行经营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需较长的时间和过程。从扩大试点的资产池来看,目前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是企业信贷,而银行十分愿意证券化的不良贷款不是扩大试点范围的重点,因此银行对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等优质消费信贷证券化动力不足。更为重要的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无法将风险从银行分流,因为我国大商业银行及其发行的理财产品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投资者(截至2013年9月银行持有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比例仍在65%以上),上海清算所:《固定收益产品投资者持有结构》,2013年9月3日,http:///sjtj/tjyb. 由银行发起证券化,信托公司作为受托和发行人,在银行间市场发售,造成信贷资产在银行间交易流转,风险并未真正转移出银行体系。
四、我国资产证券化前景展望及政策建议
1.国际市场资产证券化发行的变动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市场上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虽然一度回落,但仍在波动中发展。据美国证券业及金融市场协会(SIFMA)数据显示,美国证券化市场发行量在2006年达到2.9万亿美元高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跌至1.5万亿美元,此后证券化市场逐步恢复。2012年,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2.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6.9%,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9.9万亿美元,占全部债券余额的25.8%,仅次于美国国债。
2012年,欧洲证券化产品发行量2308.5亿欧元,占同期债券发行总量的2.3%,余额1.6万亿欧元,占同期债券余额的10.5%(见图3)。同时,虽然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从2012年数据看,美国和欧洲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量仍占全球市场总量的89%,特别是欧洲资产证券化中中小企业证券化(SME)发行占比也持续走高(见图4)。
从美国和欧洲资产证券化最近的发展表明,低风险优质的住房抵押贷款类证券化(MBS)与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量依然持续处于高位,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和追捧,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很快地消除。而冲击最大的主要是高风险的担保债务凭证(CDO)等再证券化产品,尤其是欧洲中小企业证券化(SME)占比持续走高,2012年发行量高达570亿欧元。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逐渐成为欧洲中小企业主流的融资方式,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2.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前景展望
(1)从国际的经验来看,1980~2010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由1108亿美元增加到10万亿美元,其占同期信贷资产余额的比重也由5%上升至62%。2012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存量规模占债券规模的比例仅为0.12%,上海清算所:《固定收益产品投资者持有结构》,2013年9月3日,http:///sjtj/tjyb. 与国外成熟市场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空间很大。若不考虑信贷资产存量的增长,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比规模达到1%,以目前约70万亿元的贷款余额计算,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可达7000亿元;若达到10%时,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可达7万亿元。
(2)从我国三类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基于庞大的基础信贷资产,只要政府放开额度,未来的发展前景最为广阔。从官方态度来看,符合条件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经清理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节能减排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等多元化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成为未来几年发展的重点。从已发行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来看,其基础资产都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和未来收益权,未来有望扩展到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商业物业等。由于宽广的潜在市场、券商灵活的市场化机制以及证监会高效的审批,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成为证券公司主要的创新业务之一。而资产支持票据的发行主体多为地方城司或与政府签订BT项目的承包人,通过发行资产支持票据融资,既不会占用企业债融资审批通道,也不会受到融资额度的限制。只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其发展前景也较为广阔。
(3)从专业证券机构预测来看,到2020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存量规模有望达到6.56~13.12 万亿元,占贷款余额的6.08~12.15%,约占资产证券化产品的82%。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存量有望达到1.44~2.88万亿元,约占资产证券化产品的18%,朱琰、薛缘:《资产证券化三种模式对比分析》,中信证券研究报告,2013年7月30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加快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建议
(1)消除市场分割,提高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在我国现行监管体制下,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受到多方面的制约,造成了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互相割裂。而市场的不协调导致了二级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影响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长远发展。因此,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一方面要扩大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丰富交易市场的品种,发展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资金来源,丰富资产证券化市场类型。另一方面要加强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的协同发展,消除两个市场之间的分割,实现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跨市场流通。
(2)建立统一监管体制,强化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
为解决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存在的多头监管、政策不统一、监管不协调的问题,应逐步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树立功能性监管理念。克服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弊端。由于商业银行在资产证券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要重点强化对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充分借鉴巴赛尔协议III针对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出更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比如采取大幅度提高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拨备,对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设置额外限制条件,加强银行作为流动性提供者的风险暴露的管理机制,限制资产证券化的杠杆率和资产集中度等措施,以防范银行的金融风险发生。邓海清、胡玉峰:《资产证券化与影子银行》,宏源证券研究报告,2013年10月8日。
(3)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弥补行政监管的缺陷。
国外的经验表明,借助行业自律组织的力量,是加快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有身处一线市场和行业的便利,因而可发挥亲近市场的优势,监督违法行为,可以更好地引导市场发展。第一,积极倡导由行业协会制定贷款标准协议和转让协议,奠定大规模信贷资产转让的基础,建立规范和具有可比性的资产信息库,以提高资产证券化的信息透明度。第二,由证券交易所执行对证券化产品交易的一线监管和行业协会执行对证券化金融中介的自律监管,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发挥自律组织的行业优势以及提供交易设施与服务的便利,实时监督资产证券化活动,促进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及时和公平,营造出良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环境。
(4)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增强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动力。
我国资产证券化要真正走向成熟,获得大发展,关键是加强商业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的激励机制。而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真正实现要素市场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商业银行过度依靠存贷款利差获得高额利润的市场外部环境,促使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将经营重点转移到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为核心的轨道上来,这样证券化的优势就可以得到凸现,商业银行就会主动将一些占用资本较多的中长期贷款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转化;同时,通过出台会计和税收等方面相应的优惠配套措施,会进一步激发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动力和热情,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快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3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制约因素;指导意见;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
(一)推动了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
小额贷款公司本着“手续从简、利率从活、放款从快”的宗旨,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以方便快捷、灵活高效放贷方式得到市场的认可,已成为金融组织体系的重要补充。
(二)满足了部分民间资本的合理诉求
小额贷款公司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小额信贷机构,其市场定位应从事小额信贷业务。小额贷款公司其贷款门槛低,手续简单、速度快、灵活的管理机制,适应中小型企业信贷“快,短,频”的需求特点。
(三)遏制了民间非法借贷的蔓延
小额贷款公司因为合理的利率水平,使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得到了有效平抑,压缩了高利贷的市场空间,有效遏制了“地下”非法融资。
(四)信用信息服务提供商
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小额分散,客户数量众多,在小客户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加入征信系统后,既是信用信息的使用者,又是信息的收集整理者和重要提供者,可以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的专业中介服务。
二、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业务具有手续简便、机制灵活、放款速度快等特点,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规范民间信贷、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如下几点: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明确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凡是省级政府能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并愿意承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理责任的,方可在本省(区、市)的县域范围内开展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不难看出,这一规定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依旧不明,只有一些粗线条的硬性规定,操作性不强。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依据不足
从小额贷款公司运行的规则看,有许多地方规定违反行政法原理、越权操作。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指导意见》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规定,不属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些规范性文件在我国立法层级中位次较低,缺乏刚性,权威性不足。同时,对小额信贷公司的定位不准,缺乏统一规划,政策不稳定,不利于形成一个稳定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可以说目前的小额贷款公司运行处于无法律规范、无有效规则的状态。
(三)小额贷款公司主体身份及定位不明确
依照《行政许可法》,这种作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审批的行政许可,在目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国务院也未以决定的方式加以设定的情形下,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能设定企业设立登记的前置性许可。银监会、人民银行的《指导意见》既不规范、也不严密,更没有法律效力。同时小额贷款公司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因此更不同于政策性银行,不能接受相关的法律调控。
(四)缺少政府财政补贴的支持
目前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机构3年内可以享受其贷款余额的2%的财政补助。但小额贷款公司被定性为经地方政府批准成立的非金融企业,不在享受补助之列,这就制约了它支持民营企业和农户融资业务的拓展的积极性。
三、提升小额贷款公司持续性发展的主要策略
针对上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促使小额贷款公司持续性发展。
(一)明确银监会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和定位
在明确小额贷款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属性的基础上,应明确认定银监会作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唯一法定监管主体。原因如下:第一,银监会是唯一合法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机构。第二,银监会可以实施其他机构所不能行使的各种监管措施,完全有能力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现有或潜在的问题加以追究与查处。第三,银监会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完全可参照、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与上述提及的那些相关部门相比,要适合得多。
(二)加强监管,严控风险
以法律法规体系、社会监督体系、运营监测机制、进入退出机制“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具体地说:一是尽快颁布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法律法规,这样就可以有效克服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要统一制定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制度;三是要加大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力度,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四是小额贷款公司要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对其经营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规范业务流程、防范信贷风险,确保贷款业务的稳步健康发展。
(三)政府要创建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环境
一是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二是尽快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降低其风险识别成本;三是要合理布局,避免恶性竞争,力争稳步发展。
(四)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模式的创新
第一,以贷款业务为主,以咨询、租赁、信用担保、中间业务为辅,挖掘客户资源、开发金融产品、向企业内部延伸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第二,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可向金融公司和风险投资方向发展。
(五)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财政、税收政策
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初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建议地方政府借鉴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担保公司相关经验,出台配套政策,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尽量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成本。
四、结语
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经验的不断积累,政策的不断调整,政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小额贷款公司必将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朱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法律问题探讨[J].浙江金融,2010(11).
篇4
【关键词】个性化;银行;零售业务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47-01
一、零售银行业务含义
按照银行的业务类型,国际银行业主要把银行分为零售银行和批发银行,面向小企业的和消费者提供银行业务称为零售银行业务,将主要面向大机构和公司提供的银行业务称为批发银行业务。零售银行,是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的单笔小款金额业务为客户取得收益和防范风险的各种金融服务。更完整地说,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依托高科技手段,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向中小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的一体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汇兑、贷款、结算、投资理财、取款等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日益为现代商业银行所重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二、国内银行零售业务现状
虽然我国银行已经进入如向零售银行转型的,但与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只是处于初步阶段。在管理水平、经营体制、资产结构及资本实力方面我国银行都与外资银行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国内零售银行的盈利性情况不容乐观,零售银行业务占业务总量和银行利润来源和比重仍然很低。信用卡与消费信贷往往是各行目前在零售业务发展上的重点,且消费信贷业务近80%的业务是住房按揭贷款。但是,信用卡业务由于前期超免息期透支使用率低、建设成本高及推广期免年费政策等并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高利润盈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由于利差很薄、费用高、效率低、缺乏科学定价的能力和科学量化风险等原因,情况也不容乐观。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与发达国家银行零售业务相比虽然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总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零售客户缺乏分类零售业务产品单一,零售业务忽视流程观念,单渠道经营模式,职员专业化程度低
三、对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创新的建议及结论
(一)建立客户信息数据仓库
通过问们实际问卷调查得出,不同的客户群体具有不同档次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因此,要想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银行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不同区域、不同竞争态势,分析不同客户群对金融产品的偏好,比较不同类型客户的盈利状况,找出最具有获利潜能的客户群;改变银行零售业务趋同化、大众化和粗放化,向客户群体细分化、营销观念个性化、产品服务特色化转变,为不同类别客户“量体裁衣",提供高增值的、切合其个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为此,银行必须建立客户数据仓库,促进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
(二)注重零售业务产品创新和突出品牌
品牌战略品牌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产品与服务品质、企业标志、商标、公共关系、广告语的相互融合。当今社会已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国际先进银行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都拥有知名的企业品牌,知名的企业品牌为银行赢得客户信任,引进优秀人才,进入新兴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实施品牌经营管理是银行机构在品牌消费时代我国金融产品与服务营销日益差异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竞争日渐向深层次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积极开拓营销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主渠道是分行、支行,这是远远不能满足当下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和电子技术,努力发展网上银行服务、自动柜员机(民生TM)、个人电脑银行服务、电话银行、互动电脑银行服务,使银行分销渠道多元化。这就要求我国银行加紧调整现有经营管理架构,进而有效提高运作效率。具体作法是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上下沟通,进一步减少行政管理层次。在调整干部结构时,要使银行机构扁平化,即适当增大中间层,让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者充实到管理、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等基础营销工作岗位上去。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份额和营业网点的绝对优势,抓住现有的分销渠道,同时大力开辟新的分销渠道。
(四)加强人才培养
只有重视人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拥有一支过硬的队伍是零售银行业务在竞争已白炽的生存环境中要想异军突起就必须具备的。在人才战略上要两手抓,一方面是积极吸纳业界优秀的人才,包括以前没有做过银行的,虽然他们没有银行经验,但一般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另一方面是组织人员培训,特别是加大对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和营销、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了满足零售业务的贵宾客户一高端人群的心理预期,需要一批零售专家来参与到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中来,使零售银行的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郑璇.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比及启示[J].海南金融,2006(10).
[2]连建辉.零售银行业务: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
篇5
【关键词】西部化工企业 生产经营 政策建议
一、我国西部5区县化工企业经营现状
(一)开工不足,部分企业停产或面临停产
截至2013年6月末,5区县28家化工企业已停产或面临停产,占比达71.79%,其余11家企业均减产30%以上。其中云南省盐津县已停产或面临停产企业占比达75%;贵州省盘县已停产企业数占比达87.5%。
(二)利润同比锐减,亏损严重
2012年,5区县39家被调查化工企业实现利润-63960.89万元,同比下降180.53%。24家被调查化工企业亏损,亏损面达61.54%,亏损额达7.93亿元;38.46%的被调查化工企业实现盈利,共计利润仅4.91亿元,同比下降61.84%,8家企业利润降幅超100%,最大降幅为349.96%。其中,云南省盐津、水富2县企业亏损面达100%。
(三)大部分企业裁减生产型员工
截至2013年6月末,5区县39家被调查化工企业中27家都不度程度裁减了生产型工人,占比达69.23%。其中,云南省水富县裁员企业数占比达100%。
(四)财务困窘,还贷力大幅下降
据对贵州省钟山区、盘县、云南省水富县和重庆市涪陵区化工企业调查,因经营大面积亏损,化工企业财务呈现困窘,支付力大幅减弱,第一还贷来源受到极大影响,银行贷款质量大幅度降低,关注类及不良贷款占比均在17%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末,贵州省盘县等4区县化工企业获得22家银行148.36亿元信贷支持,其中,关注类及不良贷款额27.30亿元,占比达18.40%。
二、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生产经营成本急增
据调查,2012年,5区县化工企业用于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涨幅均在12%以上;企业员工人均月工资较上年同期增加150~600元,增幅均超过10%。受此2因素影响,化工产品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15%~18%。其中,云南盐津红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涨幅最高,达30.4%;重庆市宇洁化工有限公司员工人均月工资增幅达33.3%。
表1 2012年部分化工企业成本情况表
单位:元/吨、元/月/人、%
(二)产品出厂价剧降
据5区县被调查化工企业反映,受市场经济疲软影响,下游企业产品需求量大幅减少,产品价格完全由买方主导。为维持企业运转和减少库存量,5区县化工企业被迫降低产品价格,降幅均超过10%(见表2)。其中,贵州水城县盛宇焦化有限公司产品降幅达28%;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以200元/吨价格出售其液氯产品,较上年同期最低价降幅达84.62%。
表2 2012年部分化工企业产品售价情况表
(三)产品单一,生产工艺落后
调查发现,截至2013年6月末,5区县39家被调查化工企业中28家企业产品较单一,占71.79%;21家被调查化工企业仍使用较落后的传统型生产工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占比为53.85%;62.05%的(24家)被调查化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议价力弱。
三、相关建议
(一)强化引导,加大化工业信贷支持力度
建议出台化工业信贷指导意见,引导银行区别对待,有效加大化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工艺先进、产品有市场的企业,加大流动资金支持力度;对工艺设备落后企业,增大技改信贷支持规模。
(二)加大财税扶持,缓解化工业经营困境
设立化工业专项发展基金,积极支持化工企业技改,加快提升工艺水平,开发多种新产品;将化工企业贷款纳入财政贴息范围、减免相关税费,减轻企业财务成本;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
(三)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增强竞争力
建议化工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走精细化工发展道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传统工艺技改和新产品开发步伐,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同时,积极参与兼并重组,加大合作伙伴引进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北京金安明邦调国际商务调查顾问有限公司.2010-2015年中国媒化工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MBA智库.2010.2.
[2]石油化工行业“十二五”着力转型发展.中国化工报,2011.4.
[3]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钢联资讯,2012.10.
[4]工信部.2012石油和化学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2013年展望,慧聪化工网,2013.2.
篇6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金融监管
一、离岸金融市场概述
(一)离岸金融市场的定义
离岸金融市场是本土货币自由化和国际化的产物。最早的离岸金融市场出现于英国伦敦,即由美国各境外的银行或境内银行的境外机构在英国伦敦联合发起的“欧洲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主要发达国家看到了离岸金融的优势,也逐渐加入到这一市场中,离岸市场不再仅限于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而是辐射到全球。
对于离岸金融市场是指,由银行或其他机构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业务。它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市场基础:
1、 机构多。比起单一机构的业务结算,多机构联合、归并,继而由同一个清算行统一结算,无疑会节省更多的人工费用,进而节约业务成本。而且,机构之间的联网协作,也将使得同行业之间的拆借更为简单便捷,资金的流动更加顺畅。
2、 规模大。离岸金融的产生,本身就是基于一个巨大的国际资本供需流动的空缺。大量的国际游资需要一个利润更高,收益更快的市场,这是简单的储蓄或是实业投资所无法做到的。恰恰离岸金融市场正满足这些要求。
3、 税率低,甚至无税率。由于离岸金融是基本脱离本币市场政府的监管,这使得这些借贷、储蓄、期货等等的交易行为,无需付出太多额外的税费。这也是众多国际投资者和企业家们偏爱在离岸金融市场运作资金的原因。
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离岸金融发展的现状
1989年初,招商银行率先提出利用深圳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依托境外股东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设想,并得到了国家外汇局的批准。在此后短短五年间,招商银行吸收离岸存款3.2亿美元,贷款4.4亿美元,累计利润达到1346万美元。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以及深圳发展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也先后于1994年、1996年分别获准离岸业务的试点。之后的三年间,离岸金融业务迅猛发展,从1995年的22.32亿美元骤增至1998年的22.32亿美元,整整翻了一番。然而,因为遭遇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大量不良贷款出现,各行亏损严重,这项业务于1999年1月被金融监管部门暂停。
但是这并不是中国离岸金融市场的终结。2002年6月,人民银行批准交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可以在上海办理离岸业务。至此,离岸金融市场的到全面恢复,并在深圳、上海、香港三地形成了一个位于中国的离岸金融市场新环境。
(二)中国离岸金融现状分析
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经过了而是多年的发展,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因为各种原因,存在诸多的问题。
1、政策不到位。相关政策的空缺和实际政策的限制,导致在现有的离岸金融市场中环境不够宽松,如税收政策等没有及时进行落实,政策对于市场没有达到很有效。这导致在实际业务操作时,操作过程过于繁琐,并不是达到非常有效的结果;
2、资金来源单一,资产较小,导致抗风险能力差由于离岸业务处于试点阶段,各行的离岸资产较小,资金来源途径单一,因此抗风险能力较差。这个问题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就已经体现;
3、离岸行开办业务的要求只需拥有不少于5个具有从业资格证的人员的即可,使得离岸业务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人民币离岸市场展望
(一)国内金融状况现状
有数据可知,2011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使得外汇储备急剧缩水外,中国的外汇储备始终处于每年稳步上涨的趋势,这对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体制还处于市场化转型中,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宏观调控能力和间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微观主体也尚无法适应快速机动的经济转型。一旦开放大量的资本项目,或者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很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加剧,严重打击国内经济市场秩序和发展。单一的宏观经济改革策略,无法正确反映具体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可能导致整体经济市场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因此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步骤应切合我国的实际,充分考虑到我国改革所需的阶段性计划和配套性政策。
(二)政府策略拉动人民币离岸发展
加快中国离岸金融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发展:第一,基于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离岸金融的发展经验,探讨战略规划和建设措施,从而准确探索并创造现实中国离岸金融市场建立健全的最终目标。
自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的五十多年来,其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国际贸易领域。从现有的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在离岸金融的发源地伦敦,或在传统的发达国家,或世界各岛屿的离岸金融中心如巴哈马群岛,无不通过大力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从而提升本国的金融实力,扩大了在全球经济的地位。最大限度地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赚取客观的收益。但离岸金融市场也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不好很可能是导致金融危机已经更大的经济危机。但另一方面,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可以刺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对当地资本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无疑提供了一个过渡策略。发展中国家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只要系统地设计监理措施,保证良好的信誉,中国也可以成功打造一个发达健全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参考文献:
[1] 李晓,冯永琦.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与二十国集团的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02)
[2] 余永定.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看人民币国际化[J]. 国际经济评论.2012(01)
[3] 颜超,陈平,何尔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研究――基于国际货币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新金融.2011(10)
[4] 李晓,付争.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与预期风险[J].世界经济研究.2011(09)
[5] 殷剑峰.人民币国际化:“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还是“资本输出+跨国企业”――以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为例[J].国际经济评论.2011(04)
[6] 何帆,张斌,张明,徐奇渊,郑联盛.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 2011(03)
[7] 李晓.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J].中国市场.2011(20)
[8] 王增武,范丽君.在岸离岸债券市场应协同发展[J].中国金融.2011(10)
篇7
【关键词】西班牙;欧盟;经济危机;房地产泡沫
引言
从1997年到2007年,是西班牙房地产市场“疯狂的十年”,因为在这段时间里,西班牙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房价成倍上涨,供大于求,导致了房地产行业的泡沫,甚至触发了西班牙经济危机。
1、危机的背景及成因
1.1欧洲方面
自2009年起,欧洲的一些国家陷入了危机,这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加深和延续,主要是由于债务超出了政府可承受的范围。早在2008年的华尔街危机爆发时,冰岛的债务问题就已浮出水面,紧接着,欧债危机又在中欧及东欧国家爆发,由于国家小,加上邻国的援助,还不足以引起全球金融危机。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赤字比例将超过12%,比欧盟规定的限额高出3%,接着,三家评级机构下调希腊评级,欧债危机在希腊爆发。在2010年的头几个月,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找到解决希腊危机的办法,但欧元区的成员国担心他们的纳税人不满对希腊的无条件帮助,同时,欧元区管理机构不能很好的运作,对希腊的救援计划无法快速进行,因此,欧债危机继续恶化。此外,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西班牙也被卷入欧债危机。
1.2西班牙方面
从九十年代开始,西班牙经济增长迅速,很快成为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西班牙房地产行业却过度发展,形成房地产泡沫。相对于欧盟其他国家来说,由于房地产泡沫的影响,西班牙经济危机更为严重。
美国、英国、希腊、爱尔兰及一些其他国家都经历过房地产行业的繁荣时期,但是他们相比,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西班牙房地产泡沫的影响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增长速度最快。从1995年到2008年,西班牙房价增长率高达190%,平均每年增长15%。同一时期,美国房价增长率平均每年只有4.2%至6.1%。相对于其他存在房地产泡沫的国家来说,西班牙的平均房价与人均收入的比例及国民负债水平的比例都是最高的。从2000年到2008年,西班牙的私人债务和公共债务以平均每年14.5%的速度递增,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房地产投资。截至2008年底,西班牙的债务总额达到4.9万亿欧元,这是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42%,这个数字远高于美国和欧洲其他主要国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房地产的数量和价格同时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情况在英国和爱尔兰也持续了很长时间,原因是住房的供求不平衡,新建住房的数量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西班牙的情况则完全相反,新建住房和房价同时上涨。从2000年到2007年,平均每年增加60万套住房,其数量超过了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四个国家的总和,这意味着大部分家庭都有几套住房,甚至还有大部分住房无法出售。
房地产占GDP的份额过大。从1995年到2006年,建筑业占GDP的比例由7.5%上升到12%,到2007年,这一数值高达15.7%,而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来说,建筑业占GDP的比例仅为9%。从2000年到2007年,西班牙20%的就业机会都是由建筑业提供,即五分之一的就业机会都来自于一个单一的行业,一旦出现房地产泡沫,失业率将会激增。
出现的严重后果:金融危机过后会出现信贷紧缩的情况,利率较高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房地产业、建筑业、银行和相关行业都处于危机中,西班牙经济正经历5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失业率上升到20%,其中45%为青年。未出售的房屋大部分归属于银行名下,银行不想让损失变为现实所以不愿低价出售房屋。
1.3出现危机的经济原因
移民的增长导致住房需求的增加。近年来,西班牙成为接收移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在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间,西班牙的人口增长了18%,劳动力增加了25%,其中98%的移民来自于东欧或者拉丁美洲,在十年之内,移民人数从50万增加到了500万。
利率的下降降低了贷款成本,刺激了人们对住房的消费。在1999年欧元出现后,西班牙的实际利率急剧下降,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贷款变得越来越便捷,贷款利率呈下降趋势,在1991年到1996年期间,贷款利率由17%下降到10%,2005年下降到3.5%。
买方接受浮动利率增加了信贷风险。由于贷款的低利率持续了很长时间,买家预期未来的利率会更低,所以大部分的西班牙买家选择接受浮动利率买房,这会导致西班牙对贷款利率的变化更加敏感。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信贷环境变化很大,贷款利率提高到5%,在2009年上升到9%,购房者需要归还的贷款增多,这增加了贷款违约和银行金融风险。
更多的家庭愿意投资房地产。西班牙和一些北欧国家相比,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家庭需要累积足够的财富来抵抗疾病、失业、退休等未知的风险,所以房地产成为家庭最偏好的投资方式。
大量空置住房成了政府、银行和交易商最担心的问题。据西班牙最有名的房地产中介机构tinsa的估计,仅在马德里就有5万套住房尚未出售。此外,2010年有11万套住房被退回,增加了未售出房屋的数量。据政府估计,如果三年内不能卖出所以有的空置房屋,西班牙的经济状况将比美国更糟。
2、西班牙经济危机的发展
西班牙财政赤字在2009年上升到了11.2%。比欧洲稳定公约设定的赤字上限高出很多,西班牙政府保证在2013年使其恢复到正常标准,但标普预测2013年西班牙财政赤字仍会超过5%。
西班牙经济下滑后,西班牙出现大批的失业者,失业率高达24.4%,接近四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失去工作。西班牙统计局后公布的数据显示,失业人口上升到了1873万,失业率高达26%。对于年龄低于25岁的年轻人,失业率为50%左右。目前这代年轻人被认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但他们却面临着欧洲最严峻的失业问题。大约有68%的年轻人想离开西班牙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因为西班牙青年人失业率为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并且还有增长趋势。
房地产危机导致了严重的银行危机。对于西班牙银行系统来说,地方储蓄银行存在的问题最大。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西班牙地方储蓄银行大多有上百年历史,股东多为对方政府。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地方政府鼓励银行发放贷款以刺激地方经济,而不注重贷款者的实力,有些贷款甚至发放给没有偿还能力的人,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地方储蓄银行成为重灾区。几年前西班牙有40几家地方储蓄银行,由于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许多地方储蓄银行都破产了。近年来,西班牙央行通过收购股权或合并的方式,使地方储蓄银行的数量减少。相较于地方储蓄银行来说,各大银行的状况会好一些,因为他们的业务比较分散,不依赖于房地产行业。例如,桑坦德银行就拥有很多海外业务。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国家会制定计划来帮助他们,此外,欧洲央行可以购买国债或提供国际援助,但情况并不乐观。
2010年4月,评级机构标普下调西班牙长期评级至AA,标普认为西班牙经济仍在遭受房地产泡沫的冲击,分析师在报告中写到,本次降级还考虑了西班牙公立和私营领域借贷成本有居高不下的可能性,劳动力市场停滞不前和出口能力较低都将进一步阻碍西班牙经济的复苏。
由于西班牙经济前景的恶化,西班牙国内银行系统又急需大量资金注入,2012年6月7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下调西班牙评级至BBB级,评级展望为负面。惠誉认为,西班牙银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西班牙在国际市场筹集资金为银行融资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3、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3.1欧元区应对措施
面对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欧洲国家纷纷采取措施维护金融稳定。首先,向本国的问题金融机构注资,如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共同注入64亿欧元到德克夏银行,英国国有化北岩银行,暂时缓解了银行危机。其次,爱尔兰、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典、丹麦、冰岛等国家都宣布对银行个人账户提供担保以稳定储户的信心。第三,欧洲央行、英国及其他国家央行联手美联储注入流动资金到欧洲银行系统。但是,由于欧元区的货币结构和政治结构的特点,欧盟不能采取统一行动,很难应对已经蔓延到整个欧盟境内的金融危机。
首先,欧洲央行的首要职责是维持欧元区的物价稳定,而不是承担贷款人的角色,因此,为了应对危机,欧洲央行只能向整个银行系统注入流动资金,难以解决银行单独的偿还问题。其次,欧元区的各国央行并不是货币发行银行,财政政策只能由政府来执行。特别是,政府对本国纳税人负责,对外资银行却难以救助。最后,从技术层面上看,一些欧洲大银行因为跨国经营,所以很难得到某一个国家的援助。这些大银行在各国都有独立资产负债表的子银行,同时,银行总部对子银行的事务及资本有高度统一的管理。一旦银行被国家分割管理,银行业务将无法继续开展,只能由国家暂时接管出售,但在此情况下,很难找到买家。
在2008年举行的巴黎峰会上,德国和意大利反对法国提出成立救助基金的建议,会后联合声明,各国共同致力于确保银行和金融系统的稳定,但应对危机的措施仍由各国自己决定。但是,如果欧盟不实施统一的措施,解决方案只会事倍功半。
3.2西班牙应对措施
在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向欧盟提出援助请求后,西班牙也处于债务危机的边缘。因此,政府和银行都尽力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试图阻止债务危机的蔓延。
西班牙央行加强监管措施,督促银行公布房地产市场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不良贷款量,特别是对于隐瞒呆账坏账的银行,增强资产透明度。西班牙政府还致力于银行的兼并和重组,推动资产整合,储蓄银行的数量从45家减少到17家,从而节省了大量财力和物力。2011年2月,西班牙政府批准的监管体系,旨在促进地区储蓄银行的重组改革。根据这项法律,西班牙银行监管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要求所有银行把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到8%,其中未上市的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以迫使储蓄银行进行资产重组从而转化为常规商业银行。对于一些无法完成市场融资的银行,西班牙政府通过成立银行重组基金向其注资,使银行国有化。银行重组基金已在2010年向部分储蓄银行注资110亿欧元,西班牙政府还准备以发行国债的方式继续向部分储蓄银行注资,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012年7月13日,西班牙政府提出了2012下半年的自改革计划,其总体目标是积极应对西班牙的经济增长放缓,继续收紧财政支出和经济结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按照欧盟和欧元区的建议,将继续改善西班牙公共财政的不平衡。具体内容包括体制改革和公共管理服务的效率,促进财政平衡和金融稳定,提高西班牙经济的竞争力。
3.3最初的效果
在2013年初,西班牙的融资计划已经全面启动,马德里政府计划发行50亿欧元的政府债券,最终发行了58亿欧元,但收益率却较上次发行同类型债券低得多。对于西班牙政府来说,政府国债的成功发行进一步恢复了投资者的信心,并证明他们的决定有效,使得不再申请欧洲央行的紧急援助。最重要的是,在调整和重组西班牙银行资本后,银行的数量从50减少到12,分支数量减少14%,员工数量减少13%,并继续进行大规模的计划以降低成本。西班牙银行业再次击中债券市场的大门,这有利于尽快偿还部分从欧洲央行的贷款。
4、与日本经济危机的对比
西班牙的情况与1996年的日本大致相同,从1996年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没有增长,直到2003年3月,日本银行债务大幅减少后,国内生产总值终于开始上涨。
在许多方面,西班牙的情况比日本差。首先,日本有自己的货币,在1997年到2002年的六年间,日元贬值了20%,导致了日本的经济调整。其次,除了本国货币,日本也有自己的货币政策,被广泛称为零利率政策,而西班牙的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决定,近年来欧洲央行适当放宽了货币政策,相对适应了西班牙的情况。第三,日本拥有独立的财政政策,巨额的财政赤可以通过调整私营企业的盈余资金来偿还债务。而西班牙必须遵循欧元区财政政策以减少财政赤字。最后,当日本试图摆脱经济危机时,全球经济属于扩张时期,而西班牙却没有这样的条件,西班牙处于经济危机时期,也正是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在欧洲体制内,西班牙可能会降低资产价格以应对金融危机,与其同时,经济可能陷入停滞或萧条。
5、西班牙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
明知道风险越来越大,西班牙政府依然没有下决心解决经济过于依赖房地产的问题,最终导致楼市的彻底崩溃和银行危机。事实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从而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也加速了经济危机的发生。但正是由于经历了危机,西班牙在法律、会计和银行监管上才有了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2009年推出法语翻译)为什么危机总会回来的,日本的陷阱,61-82页.
[2]中国证券报.地方储蓄银行成西班牙危机重灾区.2012(8).
[3]中国日报.欧洲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及影响分析.2008(10).
[4]韩骏.西班牙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原因分析和警示[J].武汉金融,2011(3).
[5]李洪林.西班牙债务危机下的经济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6]西班牙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相关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一期.
[7]西班牙银行危机http://reflets.info/crise-bancaire-espagnole-cest-par-ou-la-sortie/
篇8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 前景 建议
2007年3月28日,中国首批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立。这两家私人银行部均以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个人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按照国际一流私人银行的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私密、高品质的私人银行服务。它们的成立标志着私人银行业务正式在公众面前揭开了的神秘面纱,同时也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正式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一、私人银行的特点
(一)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这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普通的零售银行业务甚至包括个人理财业务提供的是针对某一群体设计的无差别化的同质服务。而高端客户需要的是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国外的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服务时,均配备包括财务顾问和投资管理人员在内的专业化团队,从而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并更多地考虑和规划客户较长一段时期甚至一生的金融需求。
(二)注重忠诚和保密
私人银行服务的客户对象大多为亿万财富。这些客户出于各种原因往往保持低调,并要求私人银行保证其信息的私密性。国外的私人银行家往往是客户值得信赖的助手,在诸如合理避税、遗产管理等特别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私密,以保证财产的安全性并实现保值和增值。另一方面,国外的私人银行常常固定地为某一客户家族的几代传人提供服务,体现了对客户的忠诚。
(三)具有较高的利润率和较低的资本金要求
据统计,美国私人银行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都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15%,远远高于一般的银行零售业务。2004年,花旗集团在香港的私人银行业务盈利甚至占到当地全部盈利的20%。同时,私人银行无需动用银行自身资金,业务风险较小,被巴塞尔协议列为风险权重较低的表外业务。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资本金要求很低。国外商业银行据此有很强的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动力,并视其为战略业务。
二、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前景和困难
(一)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市场前景分析
首先,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已经出现了富裕阶层。他们的资金管理需求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客户基础。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对富裕阶层的具体数目目前尚不清楚。按照国外专业研究机构的估计,拥有100万元以上资产的国人保守估计应在300万人以上。可见客户群体还是比较庞大的,具备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条件。
其次,由于央行控制信贷规模投放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我国银行业许多传统业务的发展趋缓。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具备较大盈利潜力的零售银行业务尤其是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国际主流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符合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私人银行业由于服务于高端客户,因而业务利润丰厚,且盈利主要来自稳定的费用收入,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大。在华的外资银行对这一市场已是垂涎三尺。因此,我国银行业必须跟上国际银行业务的这一发展趋势,决不可拱手让出私人银行业务市场。
(二)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困难
第一,分业经营限制了银行开发灵活的跨部门的金融工具。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务都是跨越投资银行和保险等多个金融部门,而国内银行由于相应制约,难以开发相关产品。但是也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第一种途径是借助于银信合作,即通过和信托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合作来绕开限制,设计出适合特定客户需求的产品。目前,中国银监会对符合资质条件的银信合作采取允许的态度。第二种途径则是通过获得QDII(合格境内投资者)资格的方式向海外投资,从而合法地投资于海外市场。目前,我国已有近20家商业银行获得了QDII资格,可以投资于海外证券市场。虽然不能直接投资国内市场,但投资于海外证券市场至少可以增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设计能力。
第二,缺乏配套的高素质业务人才。私人银行业务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业务不同于一般的高端理财。它的服务对象是高端客户群体,业务涵盖非常广泛,涉及到银行、证券、外汇等许多市场以及税务、法律等专业知识,从而要求知识面广阔、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纵观目前国内银行业,现有人才尚不能满足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需要,更不用说适应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了。人才的匮乏直接导致相关业务的开展迟缓。
第三,对私人银行的认识不足。许多银行对私人银行业务缺乏深入了解,不知道如何合适地开展营销活动。其实私人银行的业务开展模式与传统的业务模式截然不同。银行必须首先依靠差别化服务和情感式营销来获取客户好感,同时牢记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银行在营销中要注意树立品牌,因为品牌对于私人银行业务今后的拓展至关重要。
三、关于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若干建议
(一)组建事业部体制,尽快建立完整的个人金融信息数据资料库,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
私人银行业务必须采取事业部体制,整合所有相关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同时只有掌握了目标客户的信息,才能开发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目标客户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包括负债和信贷等一系列银行服务,甚至包括个人资产状况及风险偏好等信息。国际银行业一直存在着“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银行80%的利润。私人银行业务非常符合这条规律。因此,私人银行业务只有熟悉客户的个人金融信息,才能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二)开发个性化产品与服务
私人银行应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例如,对于稳健型的客户,产品设计应以保值为主;而对于激进型的客户提供的产品则应当是以增值为目标的。国内银行应当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引进新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快业务创新,开发新的顾客群体。西方商业银行所创新的住宅股权贷款、多币种杠杆贷款、现金管理方案等创新型金融产品都可以被中资银行拿来借鉴和运用。
(三)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未来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将是大势所趋。在我国尚未放开混业经营之前,开展银证、银保等多方面的合作,将可以提升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水平。私人银行业务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不可避免会涉及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通过与证券、保险等其它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其产品,如基金代销和赎回等,以增加银行业务品种,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提升私人银行服务竞争力。
篇9
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和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是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内容,而其中份额最大、目前开展得最好的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成为银行业和房地产业中的热点。分析和探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主要是围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来进行的。
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主要风险因素
房地产信贷引起银行巨额坏帐从而引发金融动荡,可谓屡见不鲜。1955~1980年间,日本住宅地地价上涨约40倍,而同一时期各产业现金工资总额仅增加14倍,进入1980年代以来,日本商业用地地价高涨,另一方面为抑制急剧的日元升值,采取金融宽松措施,使房地产信贷进一步扩大,并最终成为进入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在1992年之后的二、三年间出现了房地产开发热,尤其是海南、北海的房地产更是热得炙手,要不是及时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抑制过度的房地产开发热,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如此,海南和北海的积压房地产的处理问题,至今仍未彻底解决。前几年发生在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过度的房地产信贷也是元凶之一。
房地产业是我国近十年发展最快、关联度最大、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房地产的发展带动房地产金融的发展,个人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7年的190亿元上升到2003年末的1.2万亿元,增长63倍。2003年末的坏帐率为1‰~2‰,但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往往在3~8年后大量显现,而2003年末的贷款余额大部分是在2000年之后发放的。那么,讨论和分析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大体来说,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分为政治风险、法律政策风险、道德风险(或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或商业风险)。所谓政治风险,是指贷款住房所在地区或国家发生社会动荡,政权极不稳定,从而引起房地产价格的急剧贬值,导致个人住房贷款难以收回的风险。而法律政策风险,是指个人住房贷款手续的完备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存在问题以及税收法律制度、宏观经济政策在个人住房贷款期内发生大的变化或调整,从而影响到整个住宅类房地产的市场租金和市场价格,进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安全性带来影响的风险。道德风险(或信用风险),是就开发商和购房者而言,如果他们不注重自身信用,故意违约导致个人住房贷款不能如期支付给贷款银行的风险。市场风险(或商业风险),则指因市场供求的变化,使贷款住房的市场价格出现较大贬值,或者取得贷款支持的购房者发生非故意违约不能支付到期贷款,因而不能全部归还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政治风险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下面仅就与法律政策风险、道德风险(或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或商业风险)相关的一些具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1.选择项目风险一种情况是个人住房贷款所选择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本身存在严重问题,具体来说又包括如下情况:一是规划报建手续瑕疵,如因土地出让金未交而未领《国有土地使用证》等,这些房地产项目极容易在购房户和开发商之间产生集体纠纷,现实中这种纠纷的往往造成购房户集体拒付个人住房贷款,对这种项目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极大的风险。二是该房地产开发项目事先未作好市场分析,市场定位不明确导致该项目本身根本就没有市场前途;三是开发商自有资金不足,或者开发商缺乏经验,没有高素质的人员组成的管理队伍等。出现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烂尾”或不能如期交房,如果银行不慎选择了这样的项目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则该贷款从开始就面临成为呆坏帐的可能。
还有一种情况是银行需了解商品房类型的不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有较大差别,一般来说以投资为目的的客户的违约风险大于以自省居住为目的的购房户的风险,商业房大于住宅,而住宅中易于成为投资品种的小户型和酒店式公寓大于一般住宅。目前成都市市场上小户型购房户中投机淘金的购房者占很大比例,在前几年投资高回报的示范带动下许多普通市民也加入投资小户型的行列,推动小户型的价格快速上涨,一旦租金达不到预期水平,违约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从金融部门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类小户型违约的概率明显高于一般普通住宅。故银行对投机性客户应从严审查,对容易成为炒房户目标的项目谨慎介入。
2.销售价格不实风险。开发商销售价格严重不实,普遍高于同一供需圈类似住房的市场价格。实际工作中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开发商因种种原因,将销售价格人为抬高;;或者将银行提供按揭支持的售房价格抬高,有的销售价格甚至比同一供需圈的类似住房的公允市场价格高出20%~30%.试想,如果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之初,贷款金额就高于相应的住房的公允市场价格,还奢谈什么防范信贷风险之类的话题呢?成都市市场上也出现了通过提高单价,同时对购房户高赠送返现的方式,达到实际降低银行按揭的首付比例,销售单价实质并未抬高的方式。
3.开发商恶意套现风险。开发商可能因为工程建设资金的短缺而恶意套现,一是开发商组织一批假的购房者到银行办理按揭手续,或者开发商出具虚假的首付款证明从而放宽实际交付的首付款限额(比如,首付款应达房价款的30%,开发商私下答应为购房者在一定期限内垫付10%~20%的房价款),从而达到套取银行现金的目的。而不论是开发商组织的那些不真实的购房者,还是开发商擅自降低首付款的真正购房者,归还个人住房贷款的还款能力都是有极大疑问的。
4、个人信用风险。这里谈到的个人信用风险,仅指购房者故意违约,如本来没有还款能力而骗取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或者具有还款能力而恶意拖欠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至于借款人经济状况恶化,以及发生借款人死亡、失踪而无人带其履行合同或继承人或代管人拒绝履行合同等情况造成的借款人违约,属于通过健全有关法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不纳入个人信用风险范围。6~}1[o?/*s::%&98,3LqE7r&u.tkNHs数学论文=\7(*_&Q)+*;??u-h#AHy€
5、资本价值风险。房地产的资本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期的收益现金流和可能的未来经营费用水平,然而,即使收益和费用都不发生变化,资本价值也会随着收益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情况在证券投资市场上反映的较为明显,房地产投资的收益率也经常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着房地产的资本价值。预期的资本价值与现实的资本价值之间的差异即资本价值的风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按揭住房的资本价值风险,是指该住房的预期市场价格与现实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影响住房的资本价值的因素主要有:
论文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来自免费
(1)未来住宅类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关注房地产发展的阶段,房地产市场是个周期性的市场,房价水平处于波峰时期的贷款风险肯定大于其他阶段的风险,未来的预期市场价格可能普遍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故金融机构要对不同阶段在首付比例上区别对待,从宏观上控制住该风险。
(2)住宅功能陈旧。以后人们对住宅的功能要求(如户型设计、外部景观、室内设施等)总是日新月异、不断增强的,当前的住宅在功能上以后总会逐渐陈旧过时,相应地,其资本价值也有贬值的可能。
(3)房地产估价。如果某地区的房地产估价机构均有高估房地产价格的倾向,则房地产的融资能力、获利能力均被抬高,相应地,房地产的资本价值也就容易高估,从而推动经济泡沫的出现。
住宅资本价值风险的出现,可能使按揭住房的未来市场价格极大地低于办理按揭之时的市场价格,导致借款人大面积理性违约,造成严重的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
6.个人住房贷款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由于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期限长达10~20年,甚至可达30年,贷款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如不能解决,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的一级市场必然出现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资金占用的长期性与资金来源的短期性问题,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巨大需求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限的矛盾。个人住房贷款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使银行的长期资金使用和短期资金来源的不匹配,使商业银行自身加大了资金短缺的压力,从而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难以开展下去。
7.法律风险。个人住房贷款的法律风险,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1)合规性问题。个人住房贷款的手续是否完备、合法和有效,如住房抵押登记和商品房预售的备案登记应办妥等。(2)按揭住房的权利瑕疵。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要求按揭住房不存在权利瑕疵,如果按揭住房还存在其他抵押权人、典权人或其他买受人,则银行的贷款缺乏安全、有效、足值的抵押担保品,银行的贷款风险自然就很大了。(3)抵押住房的处分问题。借款人不能归还银行的贷款本息,尽管抵押住房不存在权利瑕疵,但如果借款人不能从抵押住房迁出或者借款人迁出后无立足之地,银行就不能顺利地处分抵押物。
8.档案管理风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档案保存相当重要,因为在如此长的借款期内(可长达30年),银行工作人员必然产生变动,甚至从领导到信贷员要换四、五次班,现在已经发生了因工作人员变动而造成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流失的情况,若银行内部有人与外部勾结,则问题更为严重。若出现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的失真、失实,则银行的贷款就面临极大风险。
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因素虽然很多,但其中许多风险因素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的信贷管理工作是可以防范的,亦或减小风险。具体来说,有如下一些防范风险的措施:
1.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前期评估工作。通过个人住房贷款的前期评估工作,可以选择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给予贷款支持,从而避免项目选择风险、销售价格不实风险,部分避免资本价值风险和开发商恶意套现风险。个人住房贷款前期评估工作包括的基本内容有:
(1)贷款项目评估。通过对按揭项目的建设条件评价、市场前景分析、开发商素质和业绩评价、项目的财务盈亏平衡分析和风险分析,可以判断项目是否具备给予按揭支持的条件,从而择优挑选好项目。
(2)对拟提供贷款支持的按揭住房的期房价格进行市场评估,经银行确认后,确定合理的贷款成数。
对期房价格的市场评估,避免了开发商高价销售策略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有的商业银行通过评估机构曾发现,开发商针对按揭住房的销售价格高出一次性付款售价的3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获得了暴利,但银行贷款的风险从一开始就额外加大了。通过评估,还可以部分避免开发商的恶意套现风险。因为即使开发商组织假的购房者办理了按揭手续,套取了银行现金,但个人住房贷款毕竟拥有了合法有效、足值的抵押担保品——住房抵押,在开发商仅能获抵押住房的公允市场价格的七成贷款的情况下(银行还可以根据按揭住房在建项目的形象进度,预留开发商对购房者的保证金,以保证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开发商终究会想方设法按月代替虚假的购房者归还贷款,否则银行一旦处分抵押住房,加上银行预留的保证金,应该可以使贷款风险降到最低,而开发商则得不偿失。
对期房价格的市场价格评估,还可以避免抵押住房的资本价值风险。通过对未来同类住宅类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分析,对住房功能陈旧的判断,以及对城市空心化趋势的出现等诸多因素的分析、评估,可以评测出较为公允合理的住房理论价格,根据该理论价格计算的贷款成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无疑可以减小抵押住房未来的资本价值风险。当然,减小抵押住房的未来资本价值风险的前提,还是要有规范的房地产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市场价格评估,而且对期房评估得出的理论价格应能基本反映类似房地产的未来市场趋势,做到公允、合理和可信。否则,如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虚假和不真实,远远高于其理论价格(往往由房地产抵押人、贷款银行和评估机构三者共同推波助澜),就会和证券投资的过度繁荣一道,形成“虚拟经济”的极度兴旺,即“泡沫经济”,最后导致经济的全面崩溃。
2.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不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离不开个人信用评级,其实只要是开展个人消费信贷,都离不开个人信用评级。人们常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其实也可以说“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目的就是要通过评级掌握借款人的个人真实收入和财产,掌握借款人有没有个人负债,借款人以往有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从而据以判断借款人的还贷能力和还贷意愿。但是,目前对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缺乏权威部门的统筹,往往难以实际推行。比如,建设银行在1999年出台了个人住房贷款资信评定标准,工商银行也出台了《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资信评估指导意见》,但都限于住房贷款借款人资信评估和各自银行系统,资信评级结论不能在其他商业银行通用,也不能用于其他个人消费信贷。并且如果开发商同意卖房给购房者,购房者又支付了首期购房款,资信评级势必流于形式;如果先办个人资信评级,达不到资信标准的个人不担不支付评估费,还可以换一家银行办理按揭。
因此,为了建立有效的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应抓好以下基础工作:
(1)建立独立、公正、权威的资信评级中介机构。该机构应由人民银行进行业务指导,能够调阅各商业银行的电脑网络资料,出具的资信评级结论在各商业银行通用,适用于一切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并可进行实时跟踪,一但发现不良信用记录,随时调整其个人信用等级,对近三年信用良好的个人,可以按操作规程调高其个人资信等级。
(2)尽快建立个人存款实名制和个人财产申报制度。通过这两项制度的建立,可以掌握个人真实收入和财产,评价个人的还款能力。所幸的是,二年伊始,人民银行已宣布即将实行个人存款实名制,相信个人财产申报制也将很快出台。
(3)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个人信用实码制就是将可证明、解释和查询的个人信用资料都存储在该编码下。当个人需要向有关方面提供自己的信用情况时,个人资信评级机构通过个人信用实码可以查询所需资料,从而评定信用等级。
(4)建立个人银行帐户。将目前个人收支以现金为主,改为以个人银行帐户转帐收支为主,个人只有零星的现金收支。这样,银行对个人的货币化资产、不动产等非货币资产(通过转帐和税收确认),个人收入和到期偿付能力就可以全面掌握并进行评估。
3.健全法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涉及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修订和完善房地产抵押法律制度、房地产转让和预售法律制度,通过制订物权法、个人破产法、社会保障法等法律,可以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手续在合法有效的基础上更加完备、简明,使抵押住房不存在权利瑕疵,保障抵押权人拥有能够顺利、合法地处分抵押住房的权利。
4.强化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银行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实现电脑和文件资料(原件)的双重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内部牵制,以保证业务档案不失真、不失实和不流失。通过电脑化管理,对每月拖欠银行贷款的借款人进行及时催收,并纳入“黑名单”,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力度。
篇10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现存问题;发展趋势;对策
我国有将近四分之三的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户因其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的局限性,资金需求大却很难得到满足。农户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致使农业生产不足、农民收入低下、农村发展低糜。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社运营制度,为农户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是维护农村建设及扶持农村、安定农民和发展农村的重要前提。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存贷款总量超常规扩张,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农业、农村、农户的金融服务中发挥着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和影响,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权制度模糊、法人治理结构欠缺,“合作制”有名无实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股本很少,制度经过几次变迁,产权关系愈发复杂,导致社员股份没有真正实现与权益挂钩。高层管理者因为过分追求利益,使得农村信用社抛弃其他而只看重企业的收益,偏离了农村信用社成立是为了社员之间互助互惠的本质。可见我国农村信用社还没有显现出互助互利的特征出来,所谓的“合作制”也是有名无实,这也表明了我国在农村信用社这一块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二)企业资金规模较小,农村存款外流严重
农村信用社吸收的资金一般都是靠入社成员的钱和企业公积金以及农村地区居民存款所筹集的。若遇到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贷款时,可能会出现一时无法办理高额贷款,导致资金周转不便的情况发生。为农民服务形成的钱这样因为信用社追逐利润而外流,不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而且这种现象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三)信贷能力不足,服务质量缺位
目前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这一领域主要还是由农村信用社一家运营,这种情势导致了农村贷款能力明显不足,具体的情况有:很多的农村信用社因为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还有所在地区信用环境以及信贷等风险的诸多影响,使得其经营的规模十分有限;同时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实施了贷款规模的控制,使得有时就算信用社有闲余资金可是却不能向当地农民发放补贷款,这也造成了信贷能力的不足;甚至少许许农村信用社为了最求企业受益而偏离了支农的服务本质最终演变成了商业银行等。
(四)人才资源缺乏,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现如今,农村信用社虽然员工众多,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观念保守、知识老化,尤其缺乏既熟悉金融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个别农村地区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也不合格,挨板保守的习惯性经验作法也一时无法取得改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思路与发展对策
为了让农村信用社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场经济环境下有所发展,发挥其在农村地区的主要作用,分析总结原因,明确改革思路,寻求并积极施行相关对策才能尽快化解农村信用社当今面临的尴尬处境。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思路
(1)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其自身发展特色,充分理解相关政策意图,明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这样才能使得农村信用社改革具有成效。具体说来,必须把握三条标准。
第一,是否有利于“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扎根在农村,作为当地主流的金融机构,信用社应该通过改革来保证“三农”更好更快的发展,这应当成为改革的中心思想,也是其改革的重要目标。
第二,是否符合信用社在农村地区资源的有效配置。靠着分类指导的原则,农村信用社既能够掌握更灵活的组织模式,又能够更好的把握适合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改革方向,避免盲目注重于改革和发展,使农村各地区能能够稳定长久的发展。
第三,是否能够保障规避农村信用社的相关风险。通过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共同扶持,农村信用社可以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提高规避和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
(2)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目标
中国银监会曾提出要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把农村信用社建设成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时把服务“三农”作为信用社基本的市场定位。据此,可以把这两点当做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来制定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
现代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大致有:管理规范、内控严密、功能齐全、运行安全、质量优良、效益良好,对信用社而言,这是一个不低的要求。因此,从信用社实际情况看,需要达到三个基本目标:一是要增强信用社的服务功能,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改革中“三农”对于金融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二是化解和控制金融风险,只有化解信用社巨大的信用风险,才能保证信用社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使自身获得发展。三是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不仅是在支持“三农”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为客户、为社会、为居民提供便捷、廉价的金融服务。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策
(1)明确方向定位,坚持走合作制的道路
农村信用社亦就是农村合作金融。农业规模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都与金融密切相关。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应当全部用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当中,防范农村资金的外流;在资金投放上,要以小额贷款为主,避免垒大户;在服务质量上,要争取做到以人为本,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只要农村信用社真正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就一定能吸引跟多的农户和经济联合体的支持和加入,从而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2)改革产权制度,完善结构治理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推动,其资产所有权在各个成员之间的正确划分,以及信用社其他法定权益的合理规划,凭借这些来建立管理和监督还有决策者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机制。完善企业内部职务结构,确保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分工而做,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尽量体现出现代健全法治结构应有的长处,改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增加优惠政策,提高农村资金
如今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明显,其中形成的原因也繁琐复杂,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要靠政府及企业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建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的制定上,针对支农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实质,更多的体现优惠和倾斜,支持农村信用社完善适合农村实际的先进科技金融产品,可以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更全面金融服务等。除了政策支持之外,在资金上也要尽量给予其优惠。
(4)丰富金融产品品种,提升宣传服务能力
针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产品过于单一的现状,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充分考虑农村不同收入阶层的信贷需求及信贷市场的变化,使企业自身业务的品种得到增加,能够保证各个不同阶层的金融需求。一方面简化借贷办理程序及手续,改良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还要注重不仅向农村地区,还要向城市地区宣传信用社改革新面貌,扩大信用社知名度,完善自身形象,提高竞争力。
(5)加大人才引进,加强人事管理,提升员工素质
为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农村信用社应该注重对人才资源的把握及培养。为了打造一支业务精、知识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农村信用社应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经验,针对自身实际,迅速形成一套新型的培训模式。同时,也可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岗位制度,科学合理地分配员工工资,积极设置一些奖励制度,多为员工按排培训课程,调动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整体员工队伍的素质。
三、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信用社逐渐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渐渐成为了我国在农村金融这一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已经积累了各种体制内在和外在的各种问题,使得农村信用社当前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受到极大的阻碍和干扰。这些问题主要有制度模糊,结构不完善、支农力度弱、现代高科技手段不足、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等。而通过准确规划信用社发展走向,秉承好的经营理念,创新自己的金融产品,提高企业自身员工素质等对信用社自身进行全方面改革,才能把握机遇,使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建俊.农村信用社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9
[2]王君.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企业经济,2006.11
[3]郑良芳.国外农村合作金融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他山之石,2010.3
[4]郑良芳.国外农村合作金融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