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概述范文

时间:2023-06-05 17:5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调查研究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篇1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

【答案】

①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

②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

③采用演绎方法全面研究管理问题。

【考点】古典管理管理

37.简述绩效考核过程

【答案】

(1)考核准备阶段。

(2)衡量绩效阶段。

(3)绩效反馈面谈阶段。

(4)制订绩效改进计划阶段。

【考点】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

38.简述戴明循环技术(PDCA)的特点

【答案】

(1)周而复始;

(2)环环相套;

(3)阶梯式上升。

【考点】全面质量管理

39.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原则

【答案】

(1)客观性原则;

(2)实证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考点】社会调查概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1.试述古代管理学的价值取向

【答案】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尽管有诸子之别、九流十家之分,但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这就是积极的入世精神,即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人生态度。

(1)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教育将人内在的修养外化为积极的事功。

(2)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看似玄虚奥妙、柔弱无为,其实质则是注重积聚自身的力量,最终实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通过“无为”以实现“无不为”。

(3)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强调奖励耕战,厉行法治,富国强兵,注重积极地治理社会,大胆地追求功利,促进社会的变革。

篇2

【关键词】调查报告 写作教学 目标体系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将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报告。[1]目前,对于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研究较少,需要通过学习借鉴和实践研究予以明确。

一、现状:教学实际与课程标准脱节

调查报告属应用类文本,在语文教学历史上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语文学习经典之作《国文百八课》中,将报告书作为重要内容专门编写了一课,选两篇调查报告作为例文,还指出:“报告书的阅读和写作已和现代生活分离不开,所以应当加以详切的注意。”[2]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或大纲)中也能发现它的踪迹。1941年的《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第五学年”有“书信、报告等实用文的分析写作”[3]这一要求;1963年、1988年及以后的教学大纲中有“小学五年级:写简单的计划、报告等应用文”的要求。由此可见,小学生能写报告是语文课程设计者的共识。

但调查报告在现实教学中的处境却是尴尬的。笔者在日常调研中,对区域内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问,语文课中进行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几乎为“0”,对130名左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调查报告的写作是“写得最少”和“最怕写的”。调查报告在实际教学中形同虚设。

二、追因:写作教学目标的缺失

调查报告为何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被搁置、被放逐?为何普遍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合格线”?这无外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如写作测评标准“文学化”的导向,“应用文只是个格式问题,没啥可教的”的观念影响。内部的原因更为关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类不清。教师对文体本身感到陌生,不清楚调查报告究竟有哪些样式,该如何分类;二是指向不明。教师对调查报告这个写作样式归属的教学板块感到疑惑,教材中它出现在“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三个部分,那写作教学究竟要教什么?写作之前的调查活动要不要纳入教学范畴?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作为基础。

三、借鉴:国外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

日本、美国、前苏联、德国、印度等国在语文教材中都编排了调查报告的写作内容,其编排的形式和呈现的内容各具特色,日本和美国教材尤其突出。

1.日本:目标清晰、策略具体。

日本课程中,与“调查报告”高度相关的研究是以教育学者和实践者野村芳兵卫为代表的“生活调查作文”。这项历时八十年的研究,有“定位准、分类清”和“方法和程序明确”两大特色(见表1)。其中,社会调查部分还紧扣语文的学科特点,把“语言课题”作为必选内容。[4]

表1:日本小学生活调查作文教材内容分类及举例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调查报告”的内容也覆盖了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但是内容的序列性不强,对难度的把握不准,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出现的调查报告例文《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难度过高,不好操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下册有调查学校绿化情况,六年级上册有访问家乡名人这些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被当成状物文或写人文的写作内容了。

2.美国:学生主体、综合开放。

美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调查内容充满趣味,他们强调将学生置于生活大背景中,启发多元化思维,增强学生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美国亚利桑那州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调查”专题[5]

认知测试 通常一个月你收到或挣多少钱?你是怎样花的?制作一个如下图所示的饼图。

知识拓展 (略。主要讲许多邮购销售的产品作了虚假广告。)

深层阅读 读《花和雀斑膏》(小说),把作者的经历和感受与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联想。

阅读反馈 (略。要求学生回答从概括内容、推想观点与评价文本三个维度提出的问题)

选择练笔 为杂志写一则邮购雀斑膏的广告;看自己制作的消费饼图,写下自己新预算的概要。

日本和美国“调查报告”教材的呈现方式,都力求用案例作为调查报告的内容目标;用身边事反映社会现象的方式设计思维发展目标;用结构化的问题明示写作的过程目标。这些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经验。

四、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目标体系设计

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缘于一线教学的需求。以下是我们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整理出的各学段调查报告类型、部分写作内容和写作教学总目标,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见表2)。

表2: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标准·总目标

上表是教师在教学调查报告之前,选择“教什么内容”、“教到什么程度”的一种参照,至于“怎么教”的实践问题,我们还进行了操作化的建构,即借鉴SOLO分类理论①,开发写作层级表体系(包括相关的写作知识、层级表、案例和学生写作升级策略)。课前,教师基于学情,预先制定A、B、C三个层级的评价表,选取与之相对应的多个案例。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再学习案例,通过比较和综合,共同讨论确定A、B、C层级的评价标准,给案例定级;而后模仿、内化,练写片段。下一节课依据升级策略进行修改升级。教学中,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坚持“一课一得”,下面以小学五年级的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写作为例,介绍其总目标下“格式与规范”专项的层级表(见表3)和配套的案例。

表3:小学生调查报告“格式与规范”专项目标层级表

小学生语言调查报告(等级案例)

为了解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我于2013年4月8日采用了网上问卷的形式,对常州市虹景小学五年级某班4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1.20.9%的同学非常喜欢写作文,60.5%的同学比较喜欢,16.3%的同学不太喜欢,2.3%的同学不喜欢。

2.有51.2%的同学能及时记录下生活中的见闻与感想,58.1%的同学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65.1%的同学写作前会先构思、列提纲,55.8%的同学写作后会主动修改。

3.小学常用文体中同学写得最多的:新闻稿占1.6%,倡议书占1.6%,看图写话占3.1%,书信占3.1%,写人记事文占27.1%,儿童诗占0.8%,童话占2.3%,剧本占3.9%,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16.2%,演讲稿是0,日记占29.5%,读(观)后感占7.8%,调查报告是0。

4.同学认为写得最少,甚至没有写过的:新闻稿占21.7%,倡议书占8.5%,看图写话占4.7%,书信占4.7%,写人记事文是0,儿童诗占12.4%,童话占7.0%,剧本占14.0%,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0.8%,演讲稿占7.0%,日记是0,读(观)后感占0.8%,调查报告占15.5%。

分析及升级策略:这篇报告按照调查问卷的先后顺序罗列了所有的统计数据,但缺少结论,对照层级表,此案例为C级。可以通过两条策略进行升级: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合并,对数据集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结论。

(调查概述略)

1.喜欢写作文的同学人数达到了调查总人数的81.4%。

2.通过问卷,可以知道有一半以上同学的良好习作习惯正在养成。其中,养成“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和“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这两项习惯的人数最多。

3.日记是同学们写得最多的一种文体,占29.5%;其次是写人记事文,占27.1%;写景状物文写得也比较多,占16.2%。这三种文体老师经常布置,所以写得比较多。

4.同学们写得比较少的文体依次是:新闻稿、调查报告和剧本,分别占21.7%、15.5%、14.0%。

通过调查,我知道因为老师经常布置写日记、写人记事文和写景状物文,所以这三种文体同学写得比较多。

再分析:经过修改,这篇报告在运用数据时有了“加工”的意识,突显了调查反映的问题,但结论部分过于草率,此案例为B级。

(调查概述略)

1.同学的写作兴趣较浓。调查中,81.4%的同学表示喜欢写作,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写作的。

2.能形成部分写作习惯。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发现所列四项写作习惯,每一项都有过半的同学养成。其中,“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养成人数最多,因为平时训练得比较多。

3.记叙类文章写得多,而议论、应用类文章写得比较少。通过调查,我发现近三成的同学认为日记、写人记事类文章是写得比较多的。而写得最少的文体调查中,选择新闻稿的最多,占21.7%。

基于以上调查,我认为我们平时的写作,有些“偏食”了,偏向于写人记事类,可能因为考试检测中,这类文体比较多,所以老师反复训练、教学。而对于议论类、应用类的文体我们写得太少,甚至还没有。我建议老师让我们写一些议论类和应用类的文章,让我们多接触一些不一样的文体,锻炼不同的写作能力。

再分析:这篇报告在分析问题时采用了总起的结构,使数据反映的情况更为清晰。结论部分有原因分析和建议,逻辑严密,为A级案例。

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始终追求三性:①序列性:即总目标与专项目标之间,不同的专项目标之间,体现相互照应式的序列。②生活性:即内容设计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综合和社会发展需求。③指导性:即知识、层级表、案例与策略四者与学生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每个材料可以让学生多次学习和对照,实现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410.

[3]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1-27.

[4]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小学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40-46.

篇3

关键词:城市内涝;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S3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严重积水的现象。近20年来,我国多个大中城市频繁遭遇内涝灾害袭击。特别是2012年入夏以来,北京、南京、武汉、南昌、长沙等地相继发生严重内涝灾害,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2年6月,宜昌也遭到了暴雨的袭击,致使20多万人受灾。城市内涝频发,不仅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

宜昌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本文选取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宜昌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对探究内涝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现状,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减少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实地调研及原因分析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及历年城市内涝问题的相关新闻报道中,统计出宜昌市城市内涝多发地段及给人民群众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受灾情况,选取了三峡大学、得胜街、广场路、果园一路以及李家湖社区等多处典型地块进行了调查研究。

2.1三峡大学调研情况及分析

三峡大学位于宜昌市西陵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绿地及河湖面积约占39%,主干道为大学路。该路全长约为2公里,为四车道道路,路宽16.1m,两旁绿化带宽5m,人行道宽9m。大学路相邻两排水口间距约为40m。排水口长为1.5m,宽42cm。大学路共71个排水口(为双排水口),路东35个,路西36个。大学路上排水设施完善,没有被破坏或堵塞的现象。沿街设绿化带,宽5m,两旁的绿化面积达到大学路面积的30%。

遭遇连续暴雨时,大学路图书馆前一段约500m长的路段会出现严重积水,曾达40cm深。主要原因如下:①地势较低造成雨水汇集。两边的干道学海路、云深路、云海路和云林路的地势均高于大学路,这几条路与大学路连接路段均为下坡,因此雨水依靠自然下坡进行自然排水,因此未被排水系统吸纳的雨水基本都汇集到大学路图书馆这一段。②硬化面积大。大量的土地被硬化,雨水基本无法下渗,落在某地的雨水不能及时就地吸收。不同地区的雨水沿着路面顺流而下,汇集到大学路某地段,超过该地的排水能力,而造成了严重的积水。③绿地蓄水能力不足。大学路两旁的绿化面积达到这个大学路面积的30%,植被对降水起到了一定的吸收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其大片绿化面积与排水系统没有很好的联系,使得在减轻积水问题上的作用变得微乎其微,主要起到了装饰、吸尘、减噪等作用。排水系统年久失修,达不到排水设计的标准。某些路段排水设施少而且损坏的较多,因此造成雨水不能顺利的排水,有雨必积水。

2.2广场路调研情况及分析

广场路位于宜昌市西陵区,呈东西走向,周围的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如遇下雨天气,雨水会从云集天桥自夷陵大道和云集路向广场路汇流。

该路设置圆形及方形井盖共22个,道路宽15.6m,中间设置宽6.8m的绿化带,全长252m,两旁种有行道树。北面是夷陵广场,绿化面积很大。周围两端的夷陵大道、东山大道与云集路均设有道路绿化带及排水口,其余地带均已硬化。产生内涝的主要原因:①排水设施未定期清理,排水口被落叶与垃圾堵塞。②相关部门对排水设施的关注力度不够,需加强监管力度。

2.3得胜街调研情况及分析

得胜街地处宜昌市西陵区,起于环城北路,止于商业学校,连接环城北路和育才路。周边是以居民区为主,居民区地势较得胜街街道高许多。同时,它和环城北路的地势均南高北低。当雨水降下时,水自西陵一路经环城北路流至得胜街街道,同时高地势的得胜街居民区上的雨水也会汇集到得胜街街道。其周边没有绿化带,并缺少绿地开发的空间,而在居民小区有较大绿化面积,但是绿地规划不合理,其绿地高程高达40余厘米,没有起到减缓内涝的作用。

得胜街排水管网建设时间较早。其改造前的主管道直径为400mm,支管道直径为200mm,管口过小,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排水需求。得胜街过去的内涝情况比较严重,正常降雨时,积水深度常达10厘米。主要原因如下:①排水设施陈旧,排水能力不足。改造前的主管道口径为400mm,支管道为200mm。②硬化面积增大,绿地面积大大减少。硬化路面的下渗能力低,雨水大部分只能依靠排水管道排出。自2004年小区建设完善以来,大范围的严重内涝没有再发生,而小范围的积水时常出现。但经过近期对一些道路、排水管网的整治,投入使用的部分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2.4果园一路调研及分析

果园一路呈东西走向,两端高中间低,周围的地势北高南低。如遇暴雨天气,雨水会向中间地带汇流。其绿化面积很少,除了两排行道树,几乎全为地面硬化面积。路段共设置排水口20个,排水井盖分圆形和矩形两种,其中以圆形管口居多,排水能力较强。据了解,果园一路存在内涝问题。主要原因如下:①地势低,四周的雨水汇集到此处。②硬化面积大,绿地很少。这一片的雨水基本依靠排水管道排出,大大增加了排水管道的负担。

2011年7月30日果园一路发生内涝,雨水过膝,对居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今年尚未发生内涝。居民表示,自从这条路翻新后一般不发生内涝,大量的排水口保证了雨水及时排出,但这里地势较低,绿化面积少,而花鸟市场排水口不多,容易产生内涝。

2.5李家湖调研情况及分析

李家湖社区地处宜昌市的东大门,社区总面积0.7平方公里,居住区面积1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8.3万平方米。整个社区呈阶梯状分布,其中40—55栋居民楼处于整个社区最低点。强降雨时,长江水面上升。水平面高于防洪沟平面时,江水会倒灌入居民区,造成内涝。社区主要绿化为行道树和带状草坪,主要分布在居民楼之间和主干路两侧,绿化覆盖面积较高,但实际绿化面积较少。此处的排水设备多为暗沟或明渠。由于修建时间较长,排水设备较多被堵塞或损坏。

2011年7月31日,特大暴雨突然来袭,持续近5个多小时。导致道路被淹,李家湖社区低洼地带15栋居民楼道内积水,最深达到1.2米。2012年5月29日,大雨突临,46号楼居民区防洪沟排水不畅,积水达1米,形成严重内涝,居住在一楼的居民面临着洪水威胁

篇4

[关键词]创意艺术类 大学生创业 素质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的诞生,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大量的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因此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而这一现象在艺术创意类专业尤为显著。

一、艺术创意类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概述

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中,杭州市政府将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为类,包括: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

能够从事以上专业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创意艺术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与艺术设计。

根据文献调查以及自主搜索我们得出创意艺术类学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设计服务业,少数从事动漫游戏业和文化休闲旅游业。具体内容包括: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艺术摄影等。

从此可见该类大学生的创业方向大多数与所习专业相关,虽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总体可以作为创业而言,方向选择是比较正确的。以本身的高技术含量来弥补创业初期的资金不足等问题,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生存盲目的给自己制造的商品选定较高的价格是该类创业的通病,由于没有知名度,也没有较好的包装等附属产品的提高,略微比同类产品的价格高昂一些即可能导致顾客的急剧减少乃至消失。

其次仅有一技之长是完全不够的,在商学方面知识的不足以及无视风险的存在仅靠一人之勇虽然可能在创业的初期获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结局是肯定的。单人创业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够学会团队合作才是大学生创业通向成功真正的道路。

二、调查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阅读可以得出影响创业成败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创业者素质,大学生创业难点和大学生创业环境。而素质作为一个人的前提,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讲创业素质更是尤为重要。那么作为创意艺术类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创业素质和条件,以及如何掌握这些创业素质和条件,执行力的强弱成为了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根据这一主要研究目的与方向设计了相关的两份问卷分别针对创意艺术类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以及创意艺术类老师,对于创意艺术类学生创业所需的、最缺乏的素质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提出建议为以后的创意艺术类学生创业提供参考。

在社会调查反馈中,共收到有效学生问卷324份,教师问卷32份。

1.从学生问卷调研

从学生调研问卷分析中得出58.3%的创意艺术类创业毕业生是具有很强烈的创业激情的,但是对于政府提供的一些针对大学生创业扶持的优惠政策和条例竟有44.4%的人表示不太了解;对于创意艺术类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优势和自身突出点分别是创业激情和创意思维;在多选项里324人中分别有238人和262觉得创业激情和创意思维是他们创业中的优势与突出点,分别占到了73.5%和80.9%的比例,如图1所示。

而创意艺术类学生创业劣势和自身不足选择最多的则是沟通能力有162人选择占到了53%的比例。其次责任感、自信、决策能力、信息及资源整合和团队精神也是普遍问题选择的比例分别是31.1%、39.2%、37.3%、34.9%、30.2%。如图2所示。

调查结果中显示,几乎所有创意艺术类毕业生来需要得到一些额外帮助来完善创业。其中31.8%希望启动希望学校,政府等机构对于大学生创业提供启动周转资金。39.5%希望能够得到社会人脉资源的帮助,57.7%希望能够得到相关培训,37.3%希望能够的到进一步的政策条例辅助。如图3所示。

2.教师问卷调研

从教师问卷调研中得出,对于创意类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想法87.5%的老师都是同意或者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而支持的。仅有12.5%的老师表示反对,反对的原因大多为毕业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以及社会人脉,在创业过程中会非常艰辛并且阻碍重重,再加上绝大部分创意类大学生虽然有很好的创意思维以及创业激情,但是在阻碍重重中,面对巨大压力,很多自己看来很有新意的创意思维往往缺乏市场调研而得不到市场反馈难以坚持,而学生们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根本还没有做好充分创业准备,容易半途而费,创新创业往往需要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和磨练,非一朝一夕之功能所成。

在老师调查中创意类大学生在创业中最大的优势也是创新创意能力,占了68.8%。对于老师建议中创意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所需的比较重要的分别有个人强烈的价值观志向、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和得到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占37.5%、43.8%和43.8%,如图5所示。

总结以上数据分析分别对学校及创意艺术类大学生提出以下建议。

作为校方应做到以下几点:

1.普及正确创业观念,提供浓厚创业气氛给创业者们一个正确引导,让学生了解创业并非是有了激情说创业就能做的,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政策培训课程指导政府政策的利用等。此外高校拥有培养学生创业和企业创新经营结合的土壤。并且应该合理利用,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够感受到良好的创业气氛,这样对于创业团队的构建和创业合作精神的培训有着很不错的效果。

2.加强创业课程的设置和师资的配备,构建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创意艺术类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创业需要注册、管理、营销、融资等各方面知识,也需要创意与市场对接的专业经验。对于许多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些内容还几乎是空白,学校应该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们提供专业的课程训练。

3.提供多元化创业实践平台。在总结以往科技创新实践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打造大学生创业活动实践平台,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建立自主创业活动中心,借助学校的技术优势和政府的经费扶持,争取社会资金,成立学生工作室。或是提供一些企业实践学习的平台机会,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内外时间多多与社会接轨,使得创业计划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更多的实际操练。

作为创业者自身

1.应具有正确的创业意识,并且从心理上正确认识创业。创业意识包括创业主体意识、迎战风险的意识、知识更新的意识、资源整合的意识和进行创业战略策划的意识。这是每一个将要创业的大学生所需要思考的。创业是需要有创业激情,但是切忌盲目直冲。

2.培养创业能力。所谓创业能力,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

力。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在这些创业能力上常常显得不足,并且不能很好的营运自如。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打下基础的最重要基石,那么多参与课外实践,理论学习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注重创业能力的培养将会是今后创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3.组建合格的创业团队。创业不同于个体经营就是因为往往是多人多力而非单干,创业讲究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有的时候创业团队比资金和个人能力来的更为重要,如何组建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不仅要有一个创业核心,并且是可以互相扬长避短的,让团队效益大于所有个人效益的叠加值。如果是要创业的大学生,那么在大学期间组建一个优秀的创业的团队也是必不可少的。

4.选择优良的创业项目。在如今市场经济化下,创业项目好比灵魂,没有了灵魂一切都是空谈,而无法实现。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是对于整个创业团队来说,有优势的,并且是实际可操作的,最关键的是符合市场经济的。

三、案例分析――高校工作室

物空工作室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学院的一个创业项目,起源于创业街的创意小店――物空。由8名创意学院在校生组成的团队,以创意小物品,DIY为特色,手工本为他们的主打产品。刚开始营业之时人人对其充满了信心

而其在生存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关门大吉我们分析其失败原因。得到以下两大原因:

1.资金短缺。由于该工作室都是由在校生组成,创业资金都是小组成员自己投资,创业前期成本开销大(尽管物品都是自己DIY,但小机器设备及原材料采购多)而且在做工的时候会因为不熟练一部分的原材料会损失浪费,有时候物品因为销售问题,物品滞留时间长,资金回转困难,以致新项目投资困难,物品就囤积,资金的短缺使商品无法大批量生产,不能打开更大的市场,发展便受到了一定的牵制。

2.校园资源局限性。创意店坐落在校园中,主要的消费对象是学生,以及部分光临本校的白领阶级或者教师。想要推广出去,地理,资金都是个问题,如果在校外租房,那不划算,因为赚来的钱可能还不够支付房租。学生作为消费群体,价位很重要,他们都没有自己赚钱的能力,因为往往选择比较实惠的物品,而DIY的商品成本影响着价位,所以销量不佳。

3.团队结构不够过硬。就组织结构来谈,团队过于单一,工作人员几乎全部是开发创造性人才,而再其他的商学销售等方面一无所知。

四、总结及展望

创意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者具有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也并不缺乏智慧、活力、求知欲和创新潜力,但是单凭这些是并不能作为创业成功的充要条件。创意艺术类学生创业不成功不在于其缺乏创意,而是起存在着没有市场经验、对行业缺乏足够了解、缺乏资金和人脉的积累等硬伤,而且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对创业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缺乏应有的准备、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缺陷。

由此,我们对创意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总结得出以下几要素:

第一是创业者自身具备的创业素质。作为创意艺术类大学生应具备,专业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这四项基础创业素质。

第二是了解政府福利。政府对创业者的专项扶持,通过政策实施,为创业者创造机会、解除后顾之忧,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也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第三是掌握学校对大学生专项创业教育知识。这是创意艺术类大学生把握创业机会的重要资本。

第四是凝聚跨专业团队。经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创业者,他们的创业团队仅是创意艺术类的学生,他们有创意,有活力,也具有高度的求知欲,但术业有专攻,创意类创业者应试着跨专业团队结合,令自己的创业团队更具竞争力。丰富的创意文化,完整的组织架构,才能使事业长久。

参考文献:

[1]宋洁,祝明杰.浅谈高校学生工作室对大学生创业的孵化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9(4):7-8

[2]王锦花,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现状探析[J]湘潮,2008,5:27-28

篇5

【关键词】传统节日 大学生 文化素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建设者,无疑应该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积淀,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最具民族特色和个性的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增强大学生民族意识、培养爱国情怀、提高文化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节日和大学生文化素养

(一)传统节日概述

“中国传统节日是源自人们生活中的共同需要而通过积淀形成的,并以传统礼仪、仪式、游艺等为重要内容和方式,在特定时空关系中利用相应的物质载体表达思想、信仰、道德、理想等的民众群体活动的日子。”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头牙、寒食节 、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尾牙、祭灶、除夕等。

(二)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内涵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认知、情感、伦理道德和信仰价值观等四个方面。从认知方面来说,要求大学生基本知识丰富,有一定文化品位和文学艺术修养;从情感方面来说,要求大学生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明辨是非;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说,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弘扬“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从信仰价值观方面来说,要求大学生坚持及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弘扬传统节日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意义

(一)传统节日的传承功能从认知方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文化传统深厚,很好地传承了餐饮美食、风俗礼仪、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传统文化。餐饮美食方面如春节的饺子、年糕,端午节的粽子等。风俗礼仪方面如春节要祭祀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等。伦理道德方面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传统美德等。文学艺术方面如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节日谱写的诗词歌赋,舞狮子、踩高跷、猜灯谜等民间艺术等。大学生通过教育学习或者通过亲身参与传统节日能很好地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传统节日的交流功能从情感方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

传统节日具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节阖家团圆、举国欢庆、邻里乡亲互相拜年,其乐融融;清明远足踏青、拜祭祖先,既体现了孝道又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现代社会,原有的以亲属、伦理关系为纽带的社交网络发生了很大变化,亲友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少,需要更多的通过传统节日来增加亲友相聚的机会。传统节日的情感交流功能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感受家庭温情和血缘亲情,更加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

(三)传统节日的教化功能从伦理道德方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伦理型文化,它要求广大民众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礼”的规章和“乐”的法则,对民众进行礼乐教化。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礼乐文化内涵,如,清明节有远足踏青、祭拜祖先之礼;端午节有吃粽子划龙舟、缅怀忠烈之礼等等。中华传统节日中所体现出的“仁义、忠孝、廉耻”等礼乐文化基本品格对指导我们现代生活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引导国人尤其是大学生正确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伦理道德,提高人文素养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四)传统节日的凝聚功能从信仰价值观方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传统节日逐步成为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结晶,成为凝聚中华儿女民族感情的强大纽带。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保护和弘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用传统节日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对于青年大学生“树魂立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大学生传统节日观调查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观现状,2012年3月份,笔者在宁波的四所高校(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5份,有效回收率97%。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45.8%,女生占54.2%。调查对象涵盖了文科、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其中文科类占52.3%,理工科类占47.7%。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还召开了一次座谈会,更深入更详细的了解了情况。

(一)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

对于中国传统节日,24.2%的大学生能说出3—5个,50.5%的大学生能说出6—9个,其余25.3%的大学生能说出10个及以上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及其包含的文化内涵的了解, 大学生中10.4%的能了解10个及以上,18.6%的能了解6—9个, 49.8%的能了解3—5个, 21.2%的了解1—2个。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途径主要包括:家庭教育(65%)、亲身参与(54.4%)、媒体传播(39.8%)、学校教育(10.2%)和其他(13.7%)。这表明,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度较高,但了解较浅,不够深入和全面。认知途径以家庭教育和亲身参与为主,学校教育较为欠缺。

(二)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参与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经常过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98.2%)、中秋节(87.6%)、元宵节(85.1%)、端午节(59.7%)、清明节(54.3%)和七夕节(25.6%)。其他节日如腊八节、中元节等则参与较少或从不参与。大学生在过传统节日时,参与比例较高的传统节日习俗依次为:春节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清明节祭祖扫墓,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七夕节与喜欢的人约会等,其他传统节日习俗则较少参与。这表明大学生能积极参与主要传统节日和坚持一部分传统节日习俗,但对于一些不是特别重大的传统节日和其他一些节日习俗参与相对较少。

(三)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基本态度

在调查中,大学生们均表示中国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但大学生们也普遍表示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不够浓厚(47.8%),节日形式不够活泼有趣(32.3%),节日内涵的宣传和挖掘还不够(31.8%)。在对待中西方节日这一问题上,相当多的大学生表示出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的喜爱,但同学们也普遍表示过西方节日只是对过传统节日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取代。这表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但西方节日对传统节日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弘扬传统节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对策思考

(一)政府引导与还节于民相结合,构建弘扬传统节日的大环境

政府引导与还节于民相结合,指的是老百姓是过节的主体,政府是节日的引导者与宣传者。一方面政府不要在老百姓过节的方式上给予过多地干涉,以保持节日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传统节日的引导和宣传,着重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1. 保持传统节日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发掘节日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表现形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政府要保持传统节日的民族性,发掘节日文化内涵。具体来讲,就要保护和大力宣传传统节日物质、精神和仪式三方面的民族文化传统。如,物质方面对年画、生肖产品、中国结等节庆用品,饺子、年糕、汤圆等节日美食的文化内涵进行大力宣传;仪式方面可精心开展如舞龙舞狮、灯会、文化庙会等;精神方面要注意提炼传统节日文化主题,如春节期间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聚的主题等。

2. 拓展传统节日的娱乐性和公共性,加强节日文化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主张“要形成家庭生活和公众生活相衔接的节日传统”“娱乐是节日的灵魂”。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多是在家庭、家族范围内进行,缺少轻松浪漫的娱乐氛围和大型欢庆活动。因此,政府要在传统节日的娱乐性和公共性方面进行拓展,适当引入商业元素。在节日文化的表现手段上,可在节庆文化产品、节庆用语、节日食品等方面推陈出新,如近些年清明节兴起的网络祭奠、将七夕节包装为“中国情人节”等,都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此外,政府还应在公共场所举办多种欢庆游艺活动,让更多的人们体味到节庆的欢乐。

(二)节日教育与节日参与相结合,学校与家庭共同引导和谐的节日文化

节日教育与节日参与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从前面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参与情况总体较好,但在认知、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欠缺。

1. 高校要多开展节日实践活动,将节日教育与参与相结合

从调查得知,大学生节日认知途径以家庭教育和亲身参与为主,学校教育较为欠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尤其是节日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教育方面除了传统的课堂、讲座、论坛等外,还要突出实践教育。如端午节的包粽子吃粽子活动,中秋节的赏月咏诗、文艺联欢活动等。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达到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

2. 家庭要注重对大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熏陶,加强亲情交流

相对于社会和学校而言,家庭对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具备更好的亲情优势,具有言传身教和终身教育的特点。家长自身要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坚持传统节日习俗,从而使子女耳濡目染。此外,家长还要注意避免传统节日情感交流的庸俗化。如,“压岁钱”是极为普遍的岁时节令习俗,谓能压邪驱鬼,借以祝福,但现实社会生活中则异化为了一种攀比之风。家长应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节日文化环境。

(三)大学生要理性对待中西文化,通过“文化自觉”实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但西方节日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既要避免崇洋,又要有开放和兼容的气魄。著名社会学家先生曾提出过“文化自觉”的概念,他指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

对于大学生而言,“文化自觉”首先意味着要有“自知之明”,即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认同本国本民族的节日文化。其次意味着要承担“文化责任”,即要将节日文化的接受与传承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作为自身文化归属的一种象征。最后意味着“自我创建”,即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为弘扬和创新传统节日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如,将传统节日文化的符号和仪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与现代生活观念和习惯相结合进行改良创新;将西方节日中欢乐有趣、注重交往交流等好的方面吸收借鉴到传统节日文化中去等等。

【参考文献】

[1]杨红英.增进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情感刍议[J].教育评论,2009(6).

[2]陈建胜.传统节日之淡化与中国社会之转型[J].理论界,2007(9).

[3]方敏.浅论传统节日与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0).

[4]黄涛.保护传统节日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5]李心峰.当前专家学者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探讨[J].艺术百家,2012(4).

篇6

关键词: 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并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1 ] 。然而,我国各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偏弱。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性专业。我国加入WTO后,外贸以及协作企业(外运、对外保险、海关等)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毕业后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具有明显的择业优势? 本文试从实践教学角度来研究如何培养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高技能人才问题。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1. 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

(1) 课程性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

(2) 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该课程讲授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为今后从事外贸及相关工作奠定专业技能基础。

2.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 2 ]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各国都在本国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实施了教学改革,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普遍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法国非常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完善,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对于应用性极强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1) 从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上看,有些高职院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认为那些具体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到,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其重理论轻实践之程度可见一斑。

(2) 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3) 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和从事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仅以科研成果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否进行实践教学则往往不在考核之列。[ ]

2. 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

以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3. 校内实训室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院校由于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同时,诸如生物、化工、信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要远比金融、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4. 学生的实习机会少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国际贸易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不到位,部分毕业生虽经过公司的培训,但仍难以胜任公司的岗位,最后不得不转行。毫无疑问,这既没有满足市场需要,也浪费了教育资源。

三、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构想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

1.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原有的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忽视校外实习、实训,不仅实践教学的课时少,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制订。此外,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专家,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2. 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本科雷同,只不过稍作精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来调整课程设置,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制由三年制过渡到两年制后就更为突出。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与社会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开设相应课程,如报关员、单证员、外销员、商务师、物流员等资格证考试。教师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为这些证书就是学生能力的证明,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建立实训基地,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职业技术学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并为一些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在积极建立实训基地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 3 ] ,以及实际单据的填写、谈判会涉及和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能很快上手,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工作场所,比如参观保税区、港口等,看集装箱、堆厂、港口、铅封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也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操作和掌握的自信心。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选择[ 4 ]

4. 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职业学院本身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的产物,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4周,其中12周在学院学习, 12周在企业培训,学生熟悉实际生产组织,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时还可顶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与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将那些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上来。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这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同时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外出进修,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的压力很大,学校应给予一线教师以足够的重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才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 加强校企合作

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缺少见习和实习基地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应鼓励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 5 ] ,鼓励企业资助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向学校提供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学生的实习。学校要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向企业转让新成果,向企业职工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 1 ] 韩常青. 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J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141 - 142.

[ 2 ] 何学坤,刘淑芬. 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J ]. 职业教育研究, 2006, (9) : 141 - 142.

[ 3 ] 蔡珍贵. 试析外贸模拟实验在外经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J ]. 商场现代化, 2006, (1) : 246 - 247.

篇7

(一)企业激励机制的内涵

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也是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1]。激励机制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广泛,既有外部激励机制,又有内部激励机制。外部激励机制是指消费者、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社区公众等对企业的激励。内部激励机制是指对企业自身包括经营者和员工的激励。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企业以经济手段来激发员工的物质动力,如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而所谓精神激励,是指企业以授予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或对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给予认可、赞赏等作为激励手段,以此激发员工的精神动力。

(二)国内外激励机制的特点

1.外国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

外资企业十分注重培养员工个人的成就感,以员工的满意度为工作重点,鼓励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提升员工的团队精神。企业的这一体制是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具体体现。赫兹伯格认为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所引起的(即保健因素),而后者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即激励因素)(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2]。员工在工作上的成就感,责任感,得到的认可和赞赏,都属于激励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使员工意识到他们有潜力不断进步比制定目标更重要。因为只有当员工发挥了主动性,为企业出谋划策,才能使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要让员工明白他们是受重视的,以及他们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使员工们感觉到他们是一个成功团队的一部分,同时自己也为着这个团队的成功献出的每一份贡献也都是可以预见的到回报的。激励因素的改善,往往能够给员工以很大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国内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

作为国有企业,应根据高科技企业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以效益为主导,同时,由于国企员工的年龄结构普遍断层,年轻职员的自我意识通常都比较强;所以国企在组织结构上淡化领导层的贵族化倾向,强调每个员工的公平发展[3]。例如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多数国企认为激励机制应该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通过以上的研究,不难发现,对于企业来说,建立激励机制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因为企业的性质各不相同,管理者在运用激励机制的时候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量体裁衣,选择适合的体制,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励机制模式采取的原则

(一)激励形式具有针对性,能满足员工需求

“激励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员工的需要使员工产生了动机,行为是动机的表现和结果[4]。也就是说,是否对员工产生了激励,取决于激励政策是否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在需求理论中,最著名的要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运用到管理上,就是要求管理者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而且管理者还要考虑每个员工特殊的需要,要了解员工现在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从而相应地为该层次需要的满足提供条件。具体来说,从纵向上看,不同层次的员工(知识层次、薪酬层次)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如对于薪酬较低的员工,则要侧重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们的生存水平);对薪酬较高的员工,更需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横向上看,对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需求侧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员工很看重物质待遇,有些员工则喜欢娱乐和消遣,还有些员工以钻研某项技术为乐,工作需求强烈。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和多样的,企业的激励方式应该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具有成效。

(二)采取物质与精神兼顾,实施前面薪酬激励

“全面薪酬战略”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也是基于员工各方面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它将薪酬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被称之为“全面薪酬”[5]。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薪酬,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的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的开支。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顺手的工具(比如好的电脑)、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吸引人的公司文化、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和谢意等等。

外在的激励与内在的激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据不久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统计,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前途、薪金水平、公司的实力、公司的管理水平、职位、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可见,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激励都是需要的,我们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兼顾员工这两个方面的需求。

(三)考虑个性化差异制定激励机制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在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这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激励机制在企业的现状问题

(一)激励机制失去“相对公平”

为了能够吸引、激励和保留有能力的员工,公平的薪酬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公平是指员工被公平看待的感受。薪酬方案应该在所有相关方面公正实施,而且还应让人感觉到是公平的。绝对公平是没有的,但应力求做到“相对公平”。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准确地对专业的岗位进行描述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考核结果的失真就导致薪酬激励失去“相对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6]:一是在绩效难以量化的岗位,如管理、辅助、部分基础性研发等岗位,员工普遍认为绩效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员工的“投入产出”;二是不同职能业务部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薪酬差距不尽合理。许多员工抱怨不理解评估他们绩效的方法,而且他们不清楚绩效和报酬之间的联系。这种“相对不公平”的后果是较为严重的,会造成组织的内部矛盾、凝聚力减弱、人才流失等问题。

(二)激励措施针对不强,长期激励不足

现代企业对员工的最佳需要的捕捉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粗略估计上,没有进行调查研究,没有真实的调查和科学的需要分析为基础,结合公司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就会导致有些激励政策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企业对普遍生产性员工缺乏中长期激励,对普通生产性员工的激励多采用薪酬激励的方式,而不采用利润分享、股权奖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而且薪酬多少只与公司上一月的产量相关,而与公司长期发展无关。这种短期激励的激励方式,使得员工与公司间的雇佣关系短期化,员工随时都可能离开公司,去别处发展。

(三)薪酬福利体系不合理

国内中小型企业大多是我国传统国企,虽然近年来已不断通过企业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我国企业的传统运作模式,其许多体制仍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部分中小企业也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体制,其薪酬还沿用传统的薪酬体制,没有将员工的薪酬与其绩效真正挂钩。

(四)忽视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当前企业遭遇人才大量外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没有为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没有为人才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以电信企业为例,企业没有让人才在企业内部充分的流动,导致不合格的员工没有被淘汰,优秀的员工却得不到提升。第二,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尤其是在一些技术领域,往往只有一、两名优秀的技术人才,而其它人才与这些优秀人才水平相差甚远,一旦这些优秀技术人才离开之后,企业就面临技术风险。第三,企业没有明确的晋升机制。我国电信企业往往没有明确的晋升机制,许多优秀员工在企业中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职业的前途,因此选择了离开企业。

(五)忽视精神激励对员工作用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构建企业的激励机制时往往仅仅注重物质激励,缺少或忽视精神激励的作用。精神激励虽然处在对物质激励辅助补充的地位,但其作用仍不容忽视。通过精神激励,企业可以满足对员工的精神需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精神激励还可以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以及工作责任感。此外,通过精神激励,还可以缓解因物质利益分配不均而造成的矛盾。有效的精神激励还可以统一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

(六)绩效评估制度不完善

首先,企业对于绩效评估缺乏一套系统、客观的评估标准,在具体评估过程中只考虑员工的绩效,而不注意影响绩效的各方面因素,比如员工的工作环境、机会的偶然性等。其次,评估结束后,不把评估结果与员工的培训与发展结合起来。由于员工得不到对自己行为评价意见的及时反馈,工作的激情衰减很快,加之考评中采用“强制分档,末尾受损”的危险规则,员工不仅得不到“双因素”中所谓的“激励”,就连“保健因素”都存在很大问题,(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是在情理之中[2]。再次,员工绩效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脱节。企业战略目标与员工绩效目标相脱节,多数员工工作中不能有效地将部门目标分解为员工个体绩效目标;存在着较严重的主观臆断和“一刀切”现象。最后,评估者对被评估员工带有偏见,或者仅以员工短期工作行为作为长期工作表现的评估依据等。

四、健全和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途径

面对剧烈的变革,企业要么提高生产率,要么只有关门。如何激励自己的员工?如何满足客户需要?如何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利润?这些无一例外地对企业激励机制提出新的变革要求。管理的重要任务是管理人,其核心是激励员工。激励是面向对象的一种精神力量,能起激发和推动作用,并且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目标。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客体相互作用方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将其经营设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重要手段。

(一)进行分层次激励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强度并不是相等的,他将人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7]。根据其需求层次理论,企业的不同层次的员工对于激励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很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效果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

从事简单劳动的员工,创造的价值较低,人力市场供应充足,对于他们采用物质激励是适用的和经济的,采用物质激励会更有效。相反,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自于内在精神方面对成就的需要更多些,而且他们是企业价值的重要创造者,公司希望将他们留住。因此,公司除尽量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外,还要注重精神激励和工作激励,如优秀员工奖、晋升、授予更重要的工作、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及尽量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来满足这些人的需要。

(二)实施个性化激励

激励机制包含两个要素:第一,发现他需要什么,然后用这个事物作为员工完成工作的报酬。第二,确定他的能力是否完成这项工作,也就是说,需要和能力是实现激励功能的两个要素[8]。激励并不是无条件地简单满足员工的任务需要,而是要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组织绩效提高的方式来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对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予以控制。例如员工在上班时间有社交需要,他可能会擅离职守去会友来满足这种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不仅不会导致组织绩效的提高,反而对组织有害。而且有些需要被过度满足后反而会导致绩效下降。

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对企业中的个人实施有效的激励,首先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要想激励员工,必须了解其动机或需求。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两点:一是没有相同的员工;二是在不同的阶段,员工有不同的需求。对于不同的员工应当考虑个体差异,具体分析,找到激励他们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有针对性进行激励。

例如,年轻员工比较重视拥有自及创新的工作环境,中年员工比较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及事业发展的机会,年龄较大的员工则比较重视工作的稳定性。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重要,而男性员工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完善薪酬激励体系

薪酬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物质生活保障和改善,因此企业薪酬体系在企业的激励机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认为,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同时又能充分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首先,企业应减低薪酬等级,拉大等级内薪酬浮动范围。企业要对各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价值分析科学的评价出各岗位的价值。岗位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岗位级别就应该越高。其次,员工的工资应分为几大块,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奖金、绩效工资、等几部分。基本工资作为保健因子也可称为津贴补贴,应根据企业当地的物价指数等确定,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岗位工资则直接与岗位级别有关,而绩效工资则与员工的工作业绩挂钩。

(四)完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机制

职业发展也称职业生涯,职业计划等,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他们具有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的意愿,因此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9]。他们不断追求理想的职业,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企业的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机制。第一,建立多渠道的人才晋升机制。例如:企业应打通营销、技术、管理等业务的晋升通道,使管理岗位的员工可以走技术发展的序列,也可以让技术序列的员工走营销序列的晋升通道,从而使员工在企业内可以流动起来,从而激发全公司的营销、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二,帮助员工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企业应帮助员工清楚的认清其在企业中所担任的角色,同时帮助员工评估自己的专业技术、销售、管理能力,从而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我国企业应对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制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

(五)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

激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10]。人的需求多种多样,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过于强调物质利益,会使私欲不断膨胀,形成自私自利的思想,工作积极性将无从谈起;然而,过于强调精神方面的内容又会形成望梅止渴的现象,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要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同时,还应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形成讲牺牲、讲贡献的良好企业氛围,以精神内容的引导升华职工的各种劳动行为,充实职工的思想和生活,给他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之有目标可奔,有方向可寻。

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的优秀员工,我们可以采用精神激励的方法,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例如,管理者可以向干得好的员工表示祝贺,最简单的方式是说一句“干得不错”,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认可对于渴望社会赞同的员工,管理者可公开对他们的成绩表示认可,把工作出色的员工的名字贴在公司大楼内,奖励他们并大张旗鼓地宣传,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也可以设计一定的级别和头衔并有足够的层次以便让员工一次又一次地提升。为了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管理者还可以召开会议表扬那些有成效的团队。

(六)制定合理、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努力工作的肯定,是对员工进行奖惩的依据[11]。以员工绩效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奖惩,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绩效目标是建立在认同和信任的基础上,员工参与绩效目标的制定,并通过管理沟通形成绩效承诺,让每个员工理解公司的目标和价值观及其与个人职责之间的关系;(2)在对员工进行评估时,应从环境、过程以及个人这三方面进行考虑,对员工绩效成绩的评估应该包括是否获得预期效果的主客观两方面原因的报告。通常,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片面的将员工绩效的好坏归因于员工个人因素;(3)对相关员工的反馈考核要力争达到“360度”。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考核只是主管考核员工的单向考核,避免员工与主管之间的冲突,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全面;(4)合理应用绩效评估结果,激励员工改进绩效。绩效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员工的绩效。绩效评估体制实施成功与否,关键的一点在于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