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范文
时间:2023-06-05 17:5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风险管理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来自国内、国际市场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又潜藏了无数风险,诸多案例表明,财务风险是导致企业破产的最重要原因。只有全面认识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切实加强财务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根据中西方的财务理论,通常认为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筹资中出现的风险。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完整。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开展财务活动,是一套完整的包括投资、筹资、回收以及收益分配等环节的系统,在各项环节中均可能存在风险。对此,我们应从整个财务活动过程,即由财务观念至最终的财务收益全面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企业的“财务风险”解释成: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中,由于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及防范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的发生偏离,进而使企业产生严重损失。
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缺乏认识财务风险
只要企业开展财务活动,必将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多数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缺乏认识财务风险的客观规律,这也是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任何一个系统的运行中,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高素质、专业的财务人员,是现代企业难得一见的宝贵财富。根据当前的形势,当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长期受限于专业教育以及计划经济,其个人素质以及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自身的职业道德及判断能力,难以满足目前市场经济环境的需求。
2.企业内部决策的科学性不足
现代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与企业内部会计关系的杂乱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于:首先,我国的现代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各管理部门间的关系发生混乱,企业资金的使用、管理以及利益配置等方面出现权责不清、管理杂乱的现象,这使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不断下降,资金严重流失,并且难以保障企业资金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其次,企业在采购、销售、生产、市场预测以及财务管理等环节上,缺少合理的统筹分配,这导致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损失惨重。最后,企业做出重要的投资决策时,并未到市场上进行深入的调研及科学认证,只是一味的投资,最终导致不良资产损失严重。加上,企业的资本结构未能得到合理规划,筹资成本过高,进而促使企业的负债比重过大,引发财务风险。
三、预防及控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风险文化及增强员工的风险应对意识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要想取得较高的效益,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以及完善制度的支撑。唯有从风险文化上,增强企业职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转变以往与我无关以及分层管理的风险观念,构建充分具体的风险观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及评估风险,自行调整及达到风险防范的团队化,进而将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及行动贯彻落实在企业的每位员工中。与此同时,企业的相关管理层,应集中精力进行市场的调查及规划,加强建设企业自身的风险机制文化,做到风险文化与制度控制的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水平。
2.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应收账款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对此,应重视企业应收款项的风险管理。首先,妥善管理企业的客户资料,及时及完整的收集顾客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可靠的信息对顾客加以资信评估,主要包括收集客户个人的信息、财务及经营等情况的信息内容。其次,构建合理的顾客信用管理体系,依据企业的产品销售制度、资金使用情况等,加以确定顾客的信用日期及信用额度。再次,注重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对拖欠已久的款项,应尽快追偿,并构建严格规范的账款清欠机构及清欠制度。最后,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职能,逐渐健全财务风险的内控体系。与此同时,适时抽查企业内控制度的行驶状况,加强应收款项的内部审计,如销售货物、收款程序的审计等。
3.构建有效可行的风险解决机制
为有效预防及控制潜在的财务风险,现代企业应从长远的利益着想,构建及完善财务风险的防控机制。第一,利用某种形式,如参与社保等,将企业的所有或者部分财务风险进行转移,让其他人承担,并构建完善的风险转移制度。第二,通过企业与企业间的各种经营、联营以及对外投资的多元化等途径,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及时化解或分散,并构建完善的风险化解制度。第三,选取财务管理方案时,全面评价每种方案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另外,在确保理财目标顺利完成的条件下,构建完善的风险回避制度。第四,构建完善的风险基金与积累划分机制,及时补充企业自身的现有资金,以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发展实力,从而有效提高现代企业的抵抗风险能力。
4.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
预测的财务风险,是指在识别及估量风险的基础上,确认企业面对的种种风险,以及应对此类风险后,给企业财务产生影响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与风险的估量两种方法。其中,风险的识别方法,即企业经营管理中,收集及整理财务风险的相关信息,并认真分析其的风险环境,以及识别其的风险特点及种类等。要想有效识别潜在的风险,必须适时调查及研究企业的内外界环境,加以判断各种环境因素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预测这些风险造成的损失,并分析其的损失原因及性质。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主要有:财务分析法、幕景分析法以及可行性的研究等。而风险的估量方法,则是利用统计推算的方法,加以描述已识别的风险,主要包括各潜在风险的发生频数、损失程度及其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等。通过估量企业的潜在风险,为后来财务风险的防控、处理以及决策等做出准确依据。企业财务风险的估量方法,包括费希尔线性的判定法、概率的估量法等。
5.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负债融资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同时也增大了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权衡,确定在一定条件下获取最大收益的资本结构,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应从自身实际的生产经营能力、资产周转情况和偿债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稳定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的情况等因素,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保持资金和负债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其次,企业必须保持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有一定的比例;因为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比较强,流动资产所占比例越大,偿债能力越强,但是过多的流动资产会使资金闲置,对企业增加收益不利。此外,企业必须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即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和期限结构,根据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的高低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并在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确定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使它们的结构趋于合理,减轻到期支付压力和风险。在金融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还应当充分考虑各大银行在不同种类的业务上的不同条件和优惠,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趋利避害,降低筹资成本。
结束语
总而言之,预防及控制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我国的现代企业,应加强预防及控制各种风险的出现,认真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逐步提高其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凯.浅谈现代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现代商业,2009.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分析;控制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risk, then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risks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control, finally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problem of China's current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provide a reference.
Keywords: financial risk; cause analysi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企业的经济活动也随着迅速发展,企业的财务工作作为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跃性越来越凸现出来。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都是以为企业谋取经济利益以及谋求企业更好发展为目标的,但是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面对一些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会给企业带来极为严重的创伤,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及时有效的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改善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企业财务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潜在可能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企业的财务风险包含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只要是与企业财务工作相关联的风险都可以纳入到企业财务风险的范围。通常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企业进行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以下两种可能:一是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二是预期目标难以实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任何个人或团体的意志为转移的。
2.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在筹集资金、投资决策、权益分配等多个方面都会面临财务风险。
3.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所以市场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有效预测出来,但是却很难对其进行确切的估计。
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伴随着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但是,不可否认,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的现状,认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国企业的许多财务管理者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往往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高度重视,大多认为只要保证企业资金不出问题就可以了,尚未树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技术与手段也比较落后,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实质性管理。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能否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科学预警与及时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很多企业却并没有将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比如,不相容职务设置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较少,往往由一名财务工作者负责多项不相容职务工作,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分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状可以发现,我国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控制机制的建设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由于我国当前企业的财务工作者财务专业素养普遍不高,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又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缺乏理性认识,这无疑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环节的弱化。就我国企业当前财务风险控制现状来看,多数企业都尚未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这种状况下,一旦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往往会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严重的还可能因为财务风险的来势过快而使企业走向破产的境地,直接威胁到了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对策,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树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功能体系。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承担风险者的责、权、利,争取风险、收益与报酬的相互统一;其次,要建立合理、协调的行为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解决好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等内部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企业与政府、债权人等外部利益主体之间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的关系。一是明确管理者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二是赋予管理者相应的风险管理权限;不是给予风险管理者应得的利益。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使管理者和承担者享受一定的风险补偿。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到实现等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职能部门组成并形成授权、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董事会要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起到真正监督和引导的作用。注意明确管理者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赋予其相应的风险管理权限。
(三)制定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企业而言,生存是基本,而影响企业生存的主要因素为财务危机,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对潜在的财务危机加以防御,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首先公司应建立实时、全而、动态的财务预警机制财务预警机制是以公司信息化为基础,对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贯穿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统计、金融、管理等理论,运用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有效评估企业所面临的各项财务风险并予以预警。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繁荣,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基于这一现状,企业首先应当正视所存在的财务风险,继而科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及时有效的提出针对性控制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有效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才能使企业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吕晓东.浅谈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公用事业财会,2007,(03).
[2]张爱丽.浅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03).
[3]邓长才.浅谈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06).
篇3
关键词:保守型资本结构;中庸型资本结构;风险型资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什么是资本结构?
(一)资本结构的概念
资本结构也称融资结构,它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由不同的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不仅包括负债与权益的构成比例关系,而且包括全部负债中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构成与比例以及权益资本内部的构成与比例。资本结构涉及到企业筹资,经营,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是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检验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二)资本结构的类型
不同的资本结构,其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是各不同的。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取某类资本所要村出的代价。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筹措资本对资金的供应者承担的义务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最佳的资本结构是资金成本最低而财务风险最小的融资结构。事实上,这种资本结构是不存在的,低资金成本往往伴随着高财务风险,而低财务风险又与高资金成本相联系。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财务风险与资金成本之间衡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资本结构。在实践中存在三种资本结构类型:保守型资本结构,中庸型资本结构,风险型资本结构。
保守型资本结构,是指在资本结构中主要采取资本融资,且在负债融资结构中以长期负债为主。在这种资本结构之下,企业减轻了短期偿债的压力,财务风险较低,但是由于资本融资与长期负债融资的成本较高,又会加大企业的资金成本。由此可见,这是一种低财务风险,高资金成本的资本结构。一般适用于偏好低财务风险的经营者,刚刚新建的企业,或是规模较小的企业。
中庸型资本结构,是指资本融资与负债融资的比重主要根据资金使用用途来确定,即资本融资与长期负债融资用于购买企业厂房,机器设备等长期资产,而流动负债融资主要用于购买材料,燃料,办公用品等流动资产。同时,还应使资本与负债资本融资的比重保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上。由此可见,这是一种中等财务风险和中等资金成本的资本结构。大多数企业界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调节资本与负债资本融资的比重,采用中庸型资本结构。
风险型资本结构,是指在资本结构中主要采用负债融资,流动负债也被长期资产大量占用。在这种资本结构之下,企业资本很少,资金成本很低,但是有大量负债融资,企业得面对严峻贷款压力,高财务风险,以及随时都有破产的可能。由此可见,这是一种高财务风险峰,低资金成本的资本结构。在实践中,高风险行业必然带来高额的利润,所以只有特殊的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采用风险型资本结构。
二、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一)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方法
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随着周围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本结构也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结构调整过程。资本结构的调整方法有两种:存量调整和流量调整。
存量调整是在企业现有资产规模下,对现存自有资本和负债进行结构上的相互转化,存量调整主要运用于企业负债比例过高。
流量调整是通过追加或缩小企业现有的资本数量,以实现原有资本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方法一,追加企业现有资本数量。若企业资产负债比率过低,且企业效益良好时,为充公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可以追加贷款。优化资本结构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适宜比例。企业可以通过比较投资利润率与资金成本率的高低来决定贷款的多与少。一般来说,当投资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率时,贷入的资金越多,企业的经营者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投资者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当投资利润率低于资金成本率时,此时,企业管理者要尽可能减少借入资本,充分利用自有资本,企业的所有者才不至于流失更多本该所于自己的利润。方法二,缩小企业现有资本数量。若企业资产负债比率过高,财务形象欠佳,可以通过提前偿还债务,提高企业信用等级等方法。
(二)对不同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措施
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上存在着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负债筹资是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在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由于债务资金利息在企业支付所得税之前支付;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要求的报酬也相对较低,因此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虽然低于其它筹资方式,但是不能用单项资金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只有当企业总资金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必须考虑到财务风险的加大对资金成本的影响。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不同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资本优化措施。
对于规模小,或新建的企业,首先,应采取谨慎的态度,以本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标准,控制好本企业的负债融资。其次,由于企业新建或规模较小,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可尽量采用资本融资;同时在负债融资中又以长期负债为主。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资金成本,但可减轻企业短期偿债压力,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就众多的一般企业而言,虽然资产负债率较高,但是企业经营基本上是不盈不亏,或略有节余,或略有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其资本结构应以存量调整为主。充公利用债转股这一政策,对企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债务重组。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份分红。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篇4
初级会计实务最后一章,讲述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笔者对该章内容进行总结,以供广大学员参考。
一、收益的概念及其计算
1.收益的概念:
(1)含义:
收益:资产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没有特别指出的是一年)
第一步:持有期收益(资产收益额)=股利收入I+买卖价差收入(股票)=利息收入D+买卖价差收入(债券)=投资收益额(I、D)+投机收益额(买卖价差收入)(绝对数概念)
持有期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收益额/投资额*100%=投资收益率+投机收益率=(投资收益额/投资额+投机收益额/投资额)*100%
第二步:如果收益率不是按年表示的收益率,则应当换算为按年表示的收益率 。
注:该组公式适用于时间较短而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不考虑时间、折现问题)
(2)表示 : 绝对数、相对数。一般情况下收益的表现形式用相对数的表现形式,而不用绝对数的表现形式。
二、计算:
1.单项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同上)
2.投资组合收益率的计算:(目标:降低风险的同时不降低收益)各种投资所占的比重(一般用W表示)乘以该种投资的收益率,然后将其求和。
3.对购买方而言叫投资(组合)收益率,对于发行方而言叫单项资金成本或加权资金成本计算。
三、债券收益率分类
1.票面收益率:(印好的)
2.本期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年利息/买入价*100%
3.持有期收益率 (同1收益含义中的计算)
4.以上1-3一般都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或折现问题,若时间超过一年,则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问题。
四、股票收益率的分类:
1.本期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100%
2.持有期收益率=[(股票出售价-买入价)+持有期间的现金股利]/股票买入价*100%
3.持有超过一年的,考虑货币时间价值(1)股票固定模型.(2)股票固定增长模型(3)三阶段模型)
五、资产收益率的类型
1.实际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
2.名义收益率(债券上印好的,除债券外别的没有)
3.预期收益率(将来收益率)=投资人必要报酬率(最低要求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六、期望收益率的计算
1.知道概率的情况下 :
例:某饭店收益率为40%的概率为30%,收益率为25%的概率为50%,收益率为-10%的概率为20%
期望收益率E= 40%*30%+25%*50%+(-10%)*20%=22.5%
2.不知道概率的情况下:(简均法)
期望收益率E=(40%+25%-10%)/3=18.33%
3.公式
E=Rf+β(Rm-Rf )
E=Rf+b*V
七、风险的概念及计算
1.风险的概念:风险伴随着收益(高收入,高风险)
(1)含义:收益过程当中的不确定性(P23页)
2.分类:
(1)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不可分散风险)比如:战争、自然灾害、全球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2)非系统性风险(公司特有风险、可分散风险)比如:罢工
3.表示: β(贝塔)
4.风险的计算:
财务风险:资金利润率高于息税前利率的,借款越少越好;资金利润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的,借款越多越好。
(1)收益率的方差:
例:某企业期望收益率为40%的概率为30%,期望收益率为20%的概率为50%,期望收益率为-10的概率为20%。
①先求期望收益率;E=30%*40%+50%*20%+20%*(-10%)=20% 。②σ的平方=(40%-20%)的平方*30%+(20%-20%)的平方*50%+(-10%-20%)的平方*20%=3%
(2)收益率的标准差:收益期偏离期望的收入
收益率的标准差σ=收益率的方差开平方
引入标准离差率的原因是:当两个投资方案收益、风险都不相同时,无法做出决策只能取决于投资者的态度,但此时需要计算两方案的风险大小。
(3)标准离差率是收益率的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
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V=σ/ E
(4)协方差σ1*σ2*rjp 是分散非系统风险的相关系数,是衡量两组系数
(5)β衡量系统风险
①公式法:
(σ个*σ市*rjp)/(σ市)的平方=(σ个/σ市)*rjp=β
进而可以推出 σ市*β=σ个*rjp
②单个法:
Ki=Rf+β(Rm-Rf )
若告知风险报酬率反求β
③加权法:
八、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1.关系: 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无风险,基本收益(国库券)
必要收益率 = Rf+(Rm-Rf)= Rf+b*V
风险收益率=b*v= Rm-Rf(证券市场平均的风险报酬)
Rm是整个证券市场平均报酬率=平均有风险+平均的无风险Rf
2.计算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i=Rf+β(Rm-Rf)=Rf+b*v
b*v风险报酬率
风险报酬系数(风险价值系数)(一般已知)b= 风险报酬率/总风险V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发电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狭义定义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广义风险则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宏观因素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却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而资产管理不到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则是产生风险的内部原因。
二、发电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对发电企业而言,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国家政策变化导致的收益减少和成本增加的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员工素质不高导致其不能准确对风险进行预判的风险。
(一)电价调整导致收益减少的风险
因电煤价格持续上涨并长期保持高位运行,虽然国家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的相关政策,但电价上调由政府控制,电价疏导严重滞后,导致发电企业出现巨额亏损。2012年煤价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后,2013年9月国家下调了火电上网电价,企业盈利能力开始下降,特别是今年煤价一直低位徘徊,未来电价水平仍然存在政策调低的可能,造成企业利润增长受限,影响企业经营成果。
(二)煤炭、环保政策导致成本增加的风险
对以火电机组为主的发电企业而言,燃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为了平抑国内较高的电煤价格,控制燃料成本的快速增长,发电企业加强了进口煤的采购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国内煤炭产能出现过剩,国家对进口煤炭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同时对国内煤炭质量与产能进行整顿,上述政策的实施有可能促使下一阶段电煤价格产生波动,企业燃料成本面临上涨压力。
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雾霾天气, 2014年7月1日起国家开始执行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的实施促使发电企业加大对环保设备的投入和改造,特别是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投入成本的增加和排污费上缴压力的剧增,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其次发电企业排放的各项污染物如没有按国家有关要求达标排放,企业还将面临被环保部门处罚的风险。
(三)资产管理风险
主要表现在一是应收款项长期挂账,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员更替,清欠难度加大。二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对具有一定年限的应收款项要进行计提坏账准备,存在坏账呆账侵蚀企业利润的风险,影响经营状况。三是由于未能及时清理和处置低效无效资产,造成企业流动资金被长期占用,资金压力增大,资产流失危险增强。
(四)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
部分财务人员控制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意识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素质与业务需求不相匹配,职业判断能力较弱,不能对经济业务进行准确的风险预判并进行正确的业务处理。二是对规章制度学习不深入、把握不准确,不能按制度和流程办事,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导致工作中忽视基础管理,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内部牵制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对策
(一)外部风险
宏观政策和外部环境属于系统风险,企业不能完全控制,只能采取承担风险的策略,积极引导其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主要对策为:
一是加强电价政策研究,积极关注深化电力改革带来的政策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变化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二是紧跟煤炭市场变化,合理安排煤炭订货,统筹谋划进口煤资源和采购,全力降低燃料成本。
三是加强环保设施的管理,研究国家政策和环保标准要求,结合环保设备(脱硫、脱销、除尘设施等)现状,确定污染物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达标排放。
(二)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应采取控制风险的策略。
主要对策为:
一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抓住清欠重点,按应收款项账龄长短和追收难度有重点的开展清收工作。强化资产减值管理,加大对已提减值准备或账销案存资产的清欠回收。
二是加大对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力度,突出物资采购的计划性,切实防止存货的大量积压。加强资产日常管理,有效落实各项资产清查制度,按月对物资、原材料、燃料等存货进行清查、盘点和核对。
篇6
关键词 涉入度 消费决策 森林游憩产业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1涉入度的相关研究
1.1涉入度的定义
关于涉入度研究还要从1947 年Sherif 和Cantril在其文章中所提的“自我涉入”说起。自我涉入是指“用以预测一个人因其地位或角色对于说服(或相反意见)的态度”。而将涉入的概念运用于营销领域的学者则是Krugman,他在1965 年以“低涉入”的概念来解释电视广告的效果。根据方法来定义以Mittal(1983)和Zaichkowsky(1985)为主要代表的学者们主张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来定义,他们倾向于从个人的主观感受出发,强调产品与个人的相关程度或产品引发的个人心理感觉和行为,认为涉入度是一种受到刺激所激发的心理活动,也包含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内心感受的吻合程度。
1.2涉入度相关理论研究
个人涉入。韩兆林提出个人对事物所感觉到的相关程度, 不论其对象是购买决策、广告或产品本身, 不论这种相关状态来自于暂时性的原因、持久性的原因或者二者的结合, 其涉入程度都必然是由个人因素、商品因素与情境因素所交织的特定情况所决定的。方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划分为对四个风险感知维度,分别是财务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值得一提的是,结论表明:收入这个变量对财务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这四个风险变量具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变量主要在社会风险感知方面起到显著作用。教育水平越高,即文化程度达到研究生硕士及以上的人所感知的社会风险会比只受过中小学教育的人要高。具体来说,在财务风险方面,自身因素包括年龄、职业变量对其影响的因素较大,消费者的年龄越大,相对于年轻人来说,感知到的财务风险越高;而从事稳定职业的公务员、教师,会没有个体户、企业合同制的员工这类人群对财务风险的感知程度敏感,对财务风险最为敏感的职业当属农民。
产品涉入。根据对以往研究的回顾,笔者认为,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是研究产品的涉入程度较为重要的变量,包括:(1)感知风险可能性(perceived risk probability):消费者可能做出错误购买决策的概率有多大, 10%以内代表可能性极小,50%代表有一半的几率消费者会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而如果概率达到70%,那么基本上这次的购买决策是有相对风险的,此时的消费者对于此次的购买行为应该做出谨慎的思考,或者是寻求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意见。(2)感知风险重要性(perceived risk):消费者如果做了不符合自己的需要的购买,会对他本身造成多大的损失,包括时间,财力,人员上的损失,这样的损失对于自己本身是否能够承受。(3)产品感知的重要性(perceived importance of product):个人所意识到的,产品对其本身的重要程度,比如如果不用这个产品是不是会觉得不能生活,又或者说没有此类产品会对消费者所从事的工作有影响等。(4)符号价值(sign value):一般来说,商品具有二重性,对一件商品而言,除了它的使用价值外,即产品的实用功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更重要还是其商品的价值,换句话也就是商品对个人所具有的象征或是符号价值,它能够为消费者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和地位。(5)感知享乐价值(perceived hedonic value):一件好的商品,必然能够在内在需求、兴趣和价值观方面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对其产生吸引力,使得使用这件商品会使消费者身心上得到愉悦的感觉,从而对此类商品形成品牌忠诚度,越高的忠诚度,代表了其商品的涉入程度越高。
2消费决策相关研究
Ellgeletal,(1995)指出由于品牌或者产品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态度良好,则在运用该产品或者品牌时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在从事市场区分或者决定目标市场的因素也都源于态度。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产品对消费者涉入程度,其涉入的维度不仅包括了产品的使用价值本身,更重要的还可能是其销售服务,给予消费中心灵上的满足感,以及地位身份的显现。因而产品对消费者涉入程度越高,消费者就会越觉得产品服务的态度越好,忠臣度满足感就会越高。Wendy和Denver(2000)从社会因素和人的关系研究人们的消费决策。他们认为,人们的消费决策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从中国的消费决策的发展进程中来看,对于这两位学者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解放初期,也就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当时的消费水平比较低,产品的种类,样式单一,人们购买产品的渠道也不畅通,大部分的人在选择产品时都集中在粮食上面,因而不存在需要做消费决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时候到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消费方面,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理需要,饭能吃饱、衣能蔽体早已不是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了。整个社会的风气是在向往更高层次的生活,需要精神上的满足。产品的不再是单一的,它开始多彩多样,让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国外的品牌也开始不断的涌入中国市场,他们样式新颖,质量上乘,最重要的是拥有“洋气”。所以,消费决策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件大事了。Swee(2001)等人发展了基于社会因素影响的消费决策的理论。将其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扩大到个人金融服务的远程营销(距离市场消费者金融服务指令)中去。笔者认为,远程营销扩大了对消费决策理论研究的领域,研究不再是局限于面对面的个体行销,或者是体验式营销的方式,它已经扩展到不用面对面了,可以存在距离的营销,这样的营销影响范围会更广,但是需要充分的信任感。这样就对社会环境需要较高的要求,或者产品的涉入度高。Steven和Michal(2003)研究了消费决策影响下的一致性和相关决策选择背景,而不是仅仅包含指定选择“决策态度”所选的值。笔者认为,最近的一次有关“消费决策”研究的较为有影响力的就是Cohen和Reed(2006)建立的消费决策的多路径模型,他们建立的新模型调整先前固定模型(MPAA),对先前态度的形成、态度可测试性、态度的强度 和“态度与行为”进行了整合,质疑了被视为传统观念引导行为的持续状态。该模型强调了多条路径态度形成,包括从外到内,并从内到外的模式。该模型还提供了相对矛盾后态度的非重叠的认识原理。
对于国内而言,奚恺元( 2000)等人提出的“情感效应” (波及效应),用于研究个体的态度变化对他们的行为选择的目标和情绪的影响,从而得到结论,人会喜欢有目标的事情,他们增加额外的开销,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钱为目标,即便如此,这不会有任何喜爱的目标预期利益或收益。赵宇提出的假设是:决策者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倾向于和他所喜欢的人(持正态度)保持一致或相近,而有意识地避免和他讨厌的人(持负态度)作出相同和类似的选择。
3森林游憩业发展概述
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人类的祖先在森林中得到了庇护、食物和水,从而得以繁衍生息。尽管由于在距今1500万年以前,冰川作用使地球的气候逐渐变冷、变干,旧大陆(主要指亚、非、欧3洲)许多地区原先闭合而均相的中新世森林景观变为开阔的异相的森林――草原景观,作为森林古猿成员中的弱者,人类的早期祖先不得不离开有限的森林,放弃了非洲热带丛林的树栖生活而下到地面上来,但是森林已经给人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热衷森林乃是先天赋予人类的禀性。
另一方面,全球人口在迅速地膨胀。伴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城市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城市人口的增长势头极其迅猛。据统计,1920年时城市人口只占全球总人口的14%,到1980年这一比例达到了40%。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对人的生理、心理、生活环境等产生了负面影响。人们在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发觉自己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于是那份与生俱来的与自然和森林不能分离的禀性驱使城市居民冲出“围城”,去寻找那些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得到的满足感。
森林游憩业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纵观森林游憩业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即:萌芽阶段(18世纪早期~1872年):这个时期以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的审美价值并对其进行初步研究为起点。对森林美学的科学化研究, 最早是从欧洲开始的;形成阶段(1872 年~20 世纪 50 年代末):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建成,它标志着森林游憩业作为一项产业已初步形成。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制订了相关的管理法规。在这个阶段中, 森林游憩的价值尚未被广大民众所认识;发展阶段(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进入 60 年代以后,森林游憩的真正价值开始为人们广泛认识。这种认识上的转变是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关的。在这个阶段,森林游憩业的建设和管理开始走上法制化、行业化。
4总结与展望
以往的研究证明了涉入度和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购买休闲服务的消费者倾向于拥有较高的涉入度,并且在信息搜寻、方案评估以及最终的参与过程中都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本文而言,首先,笔者对涉入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梳理,着重分析了涉入度定义以及相关的国内外对个人涉入,产品涉入的研究。其次,笔者对消费决策的概念及研究进行了总结,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游客涉入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最后,对森林游憩产业发展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为以后构建起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Zaichkowsky J.L.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5(12).
[2] 董晓松,张继好.消费者涉入度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09(12).
[3] 韩兆林.涉入理论及其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运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7(01).
篇7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单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做好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才能提高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财务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为单位的运行以及整体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下面本文就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单位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及在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财务预算管理在单位的整体发展中,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对整个集团的运行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降低财务风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财务预算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是最关键的问题,财务预算的方式比较混乱,缺乏一体性。另外,一些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思想观念及管理理念比较滞后,不能大胆地尝试各种财务管理的创新措施,没有将创新思维融入到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综合素质也有待加强。单位对会计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不到位,缺乏健全的培训机制,缺乏长期的、固定的培训决策,对会计的培训的整体规划不周全,短期培训和固定培训的规划不到位,系统机制不健全,造成会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不完善,有的地区甚至忽视培训这一过程,导致单位预算工作做得不到位,对公司的生产战略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单位财务预算与管理机制存在不健全、不科学的现象,对财务管理和财务预算的意识都相当薄弱,并且对单位的预算管理缺乏动态控制。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充分利用资金资源,为实现单位的经济的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单位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问题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实施预算管理主要是为了达成某项目标而设计的具体过程。在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就是预算控制,通过COSO理论可以建立一套全面的预算控制体系,解决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由于单位的内部控制观念意识差,而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管理工具,根本不可能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体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最后,预算缺乏战略性、系统性以及透明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家往往关注的是上级的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其他指标。同时为了完成整体目标,进而采用采用不规范的手段(工资列不足、多经收入冲减),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失去了控制,缺乏战略性以及系统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位的管理水平。另外一方面,预算的调整不够透明化,同时也不科学,使得预算管理不畅。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单位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深化财务预算管理。首先,单位的领导必须要加强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深刻认识到全方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突破传统的职能管理界限,会打破固有的狭义预算管理,建立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其次,要根据单位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预算管理策略。应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根据发展战略和生产战略,以目标利润为出发点,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会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应加强财务的创新性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细化成本预算和成本责任中,都要不断更新理念和方法。在深化和细化财务预算以及财务管理时,要采用“逐步推进”的战略,使各项生产指标与制定标准逐年靠拢,逐渐提高财务预算指标的总体水平,使单位财务核算工作逐步完善,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单位经济的发展。
积极加强单位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由于财务核算、预算以及管理所需的数据与单位生产目标、生产定额以及物料、材料的计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基础数据的记录和整合,以及对这些数据内在规律的研究都是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这些计量的趋势和峰态,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所以说,必须要加强和完善计量管理工作,为计量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在加强数据记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在记录和整合数据的过程中,应用数理统计理论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加强财务管理以及对资金的整合、配置,为单位利润目标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要将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降低财务风险。评判一个单位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对其经营资金在市场环境中的运转情况及获得的最终效果进行考察。由此可知,单位财务风险是其总体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体现。财务风险的概念在单位整体财务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由于市场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无法掌握的影响因素,因此,财务问题以及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不可避免的。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为单位发展提供相关保障。
识别风险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风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则需要管理者经过反复深入的进行专业分析才能辨别出来,有的会以书面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会以一种隐藏的状态出现在学校的一些日常行为活动中。因此,财务风险评估部门应该深入单位管理基层,在源头上识别风险,并制定准确的风险防范措施。
单位应当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一般是由职能部门、监事会、董事会、股东大会组成,是一个具有授权、执行、决策、监督的体系。董事会的作用就是正确监督引导单位的经营管理以及决策。还应了解管理者要承担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责任,使其有相关的风险管理的权力,要完善内部控制、强化内部审计以及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单位的管理层向财务管理人员实行具有明确的权责、有力的制衡和动态的改进的管理过程。它不仅提高了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而且信息质量的真实和资产的安全都得到了保证保护,使法律法规遵循发展策略得实现。
(三)完善全面预算考核机制。单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制定一定的奖惩、绩效管理办法。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贯彻落实到位,必须把全面预算管理纳入单位绩效考核体制内,其考核的内容主要有: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年终结算的考核以及贯彻执行奖惩措施的考核等。单位在完成一个预算年度以后,内部审计部门出具评价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要给出控制的不足和需要修改的意见,责令相关部门整改,为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预算控制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提高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单位内控的效率和质量,因而要加强对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评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它是财务管理人员对自身所从事的业务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我检查,通过自省、自我反思能够更加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自身素养的提升;二是社会监督和中介机构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所作出的评价,它具有更加客观性和全面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单位中关于财务预算以及财务管理这一部分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做好会计管理工作,才能为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前提保障。以上本文通过对单位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加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单位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顺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单位家天地:中旬刊,2012(12):126-128.
[2]文向红.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管理学家,2012(23):37-38.
篇8
关键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02502
1金融会计的概念及其风险产生的原因
金融会计是作为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金融愈发展,会计也就越发显示出重要性。会计要素的真实性,要求对金融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以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必须绝对真实和准确,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同时,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带来诸多风险。
(1)金融管理模式的欠缺和不完善。金融管理模式欠缺和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内部控制和权利制约不能理顺从而失衡,所造成的金融会计信息不够真实等。
(2)市场经济环境发生激烈的竞争。我国在市场准入标准缺乏健全的情况下,各地的金融机构数量剧增,而大量增加的金融机构,表现有利的方面,即:促使社会性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市场效率的不断提高,表现不利的方面,违规和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可能性大增,一方面金融机构作为行为主体,会计人员不得不执行或参与共同舞弊,使违法和违纪金额大增,涉及的范围宽,影响面较大;另一方面是个人作为行为主体,有的是会计人员与其他人员预谋共犯,有的是会计人员钻了制度的漏洞,违法和违纪,从而导致银行风险日趋增大。
(3)我国吸收西方的经验,与国际接轨,进行了财会制度的改革,确立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原则。而权责发生制又未能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金融业务发展的始终,如果会计谨慎性原则不能有效执行从而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那么,金融业自身得失,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都会受到冲击;二是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缺乏经验,监管力度也不够,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三是金融改革开放以来,对金融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重要作用还认识不够,有关得法规和制度又不够十分健全,管理制度也相对滞后,也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2不同种类的金融会计风险
(1)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而产生的管理风险。
此类风险主要是金融机构内部,由于操作上的失误而带来的风险。具包括:会计人员、储蓄人员、经办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由于平时对金融法规和制度学习和掌握不够,又加上工作责任心不强从而造成的企业财产的损失。银行会计的风险性是很大的,而对大量现金、结算票据、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印章等,一旦发生了工作的疏漏或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银行信誉和资产损失是巨大的。
(2)由于会计监督不到位而产生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都要求银行必须依法经营,但是,在不正当的利益的驱动下,违规发放贷款、违章拆借资金、账外进行投资、私设小金库、越权承兑、银行汇票的贴现等情况屡禁不止,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会计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惩罚制度又不能有效跟进,从而也变相地助长了违规经营情况的蔓延,加大了经营风险。
(3)由于盲目筹措资金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对银行来讲,存款代表着银行的资金实力,扩大存款保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是十分必需的,存款虽是立行之本,支出之本,但那种违规提高存款利率,不考虑市场需求,盲目增设经营网点,不做市场盈亏分析,忽略资金成本,开办各项新业务等非正常现象,增大了财务风险。另外,筹集资金运用不当,闲置和挤压严重,直接影响银行的损益而带来风险。
(4)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风险。
银行必须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为追求自身利益,个别银行违反金融法规和政策,编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有的是搞两本账,虽然账目真实但报表虚假,有的纯粹是账目和报表都是虚假的,有的是随意调整和增设收支科目,花样繁多,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对信贷资产做出正确和客观的评价,从而带来更大的风险。
违反现金管理规定,实际工作中大额提现现象时有发生,这是结算管理中的相当薄弱的环节。由于会计人员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品不一,基层工作人员防范风险意识相对薄弱,法规意识淡薄,超越权限办理大额支付,从而产生了支付风险。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如2005年10月2日,中国银行甘肃省定西分行职工黄某某利用联行工作之便,非法开立虚假账户,转款234.9万元,并已在兰州定西等地支取现金近140万元。又如2005年11月5日,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农村信用联社在对内部机构进行自查时发现,兴原信用社会计李某有不及时结账的行为。7日,李某失踪。经查,李以信用社名义向其他单位转款,然后通过同城票据交换转入其他行的方式,共将5笔款项共计57.28万元转出。
(5)未能及时传递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而造成的决策风险。
会计的管理作用也十分重要,要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必须将实际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及时提供给管理层,便于管理层决策之用,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向领导层提供有用的、决策急需的会计信息,或者会计核算不能发现实际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造成领导层决策失误,会计人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而产生决策风险。
3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方法
(1)加强金融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实行集中核算减少风险。
篇9
关键词:投资者;会计信息;信息需求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2
资本市场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它的发展直接导致资本的所有权和企业的经营权相分离。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要依赖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及时、真实、完整地披露其相关经济信息是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其中,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济信息中的核心部分,是评价金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主要依据。本文主要从我国各方投资者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对上述会计信息的需求特点。
一、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解释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凡可能影响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的信息,都应该以合理规范的形式公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保证全面、可靠、可比、可理解、及时、重要、相关、谨慎、实质重于形式等几个方面。依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信息应包括数量性信息、非数量性信息、期后事项信息、公司分部业务信息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如此才能与我国日臻成熟的资本市场相匹配,满足以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专业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会计信息是信息供给和信息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管理者通过披露会计信息传递企业的经营业绩、资源配置和财务风险等讯息。会计信息需求者根据公开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并作出经济决策。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会计信息是连接投资者、企业以及企业管理人的重要纽带。
然而,原始数据并不能为我们做出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投资者只有在运用相关财务分析技能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后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企业。在经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后,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从报表中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盈利能力的信息。企业利润的高低、利润额的增长速度是判断其有无活力、管理效率优劣的标志。作为投资者,投资一个企业时首先应该考虑选择利润丰厚的公司进行投资。所以,分析企业当期投入资本的盈利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2.偿债能力的信息。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目的在于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查看企业是否有能力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二是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检测企业财务安全性和稳定性。
3.营运能力的信息。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这个企业的经营效率,以检测该企业各项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经营效果。
4.发展能力的信息。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可以使投资者了解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成长性。
二、投资者分类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投资者是指投入现金购买某种资产以期望获取利益或利润的自然人和法人。广义的投资者包括公司股东、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狭义的投资者指的就是股东。本文所指投资者为广义投资者。
(一)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股东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有表决权,也指其他合资经营的工商企业的投资者。
股东作为企业剩余利益的享有者,同时也是企业剩余风险的承担者。因此,股东在整个投资过程中关注的是企业全面的价值状况。通俗地来说,股东是企业各方利益主体中“唯一会关心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程度”的主体。此外,不管是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专业知识的机构投资者,还是资金和自身能力都有限制的个人投资者;不管其目的是投资还是投机,在这场资本经营中,大家都是依靠公司的盈利和发展来赚取资本增值。股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大多要求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影响企业价值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此作为企业的所有者,股东为了更大程度地赚取资本增值必定会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然而,收益必定伴随风险,作为投资者必须要理性面对投资所带来的风险。目前,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管理结构导致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这很可能会引发管理者出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行为,因此股东需要注意公司资金的投向以及利用效率,并注重企业财务安全性信息,也就是公司的偿债能力。
(二)企业债权人的信息需求
债权人主要是指预付款者,是指那些对企业提供需偿还的融资机构和个人,包括给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或个人和以出售货物或劳务形式提供短期融资的机构或个人。
债权人关注企业未来还本付息的能力。与股东不同,债权人没有企业剩余利润索取权,如果企业获得较高的收益,债权人只能按照约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债券人则可能在不能收取利息的同时损失掉本金。因此作为企业的债权人,这类投资者更多关注的是企业收益的稳定性以及经营的安全性,即与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有关的信息。此外,企业的信用和违约风险也是债权人关注的重点。
(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供应商及雇员和工会等。政府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与增值税、营业税及所得税有关的财务信息上。如果政府作为企业的股东存在,那么即便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他只能是国有股的人,不是直接所有人,但这并不妨碍其以所有者的角度来需求企业会计信息。企业供应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是查看该公司是否能长期合作,从而降低本公司的寻找成本。雇员和工会关注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判断企业的盈利是否与自身的收入、保险、福利三者相适应。
篇10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知识经济为主题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财务预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对其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企业 财务预警 概念 理论
一、财务预警的概念
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预警是由财务危机和预警两个词组组成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丧失支付能力,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以及出现资不抵债的经济现象,包括运营失败、商业失败、技术性无力偿债、无力偿债、资不抵债、正式破产等。预警是指事先知道并发出警示,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可能的损失。财务预警要求管理人员依据相关指标的变化来预测企业财务即将呈现的问题,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提出警示。为了更为清楚地理解财务预警的含义,下面我们将分析企业财务危机的表象、实质和运作机制。
(一)支付压力和支付能力脱节是表象
支付压力可以是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压力,也可以是投资项目资金供不应求的压力。债务压力可以通过债务重组乃至破产保护来解决,但必将增加上市公司的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甚至危及生存。而投资项目资金的压力与企业的债务无关,但涉及到企业投资的成败,其后果是上市公司失去良好的发展机会,背负巨大的机会成本。
支付压力和支付能力脱节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可以是支付时间上的脱节,如支付时间过于集中而现金流入过于分散:可以是支付方式上的不当,有些公司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支付模式,造成现金流入和支付能力地不匹配;也可以是支付能力的欠缺,由于某些公司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常年亏损,支付能力大大小于支付压力。当支付能力小于支付压力且呈持久之势时,就必然出现财务危机。
另外,企业支付压力和支付能力脱节会表现为“现金性财务危机”和“收支性财务危机”两种。现金性财务危机指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其本质是负债的期限结构与现金流量的期限结构不相一致而引起的。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是一种个别风险,表现为某一项负债,或某一时点的负债不能即时偿还,如能及时调整,对企业以后的经营和筹资没有很大影响。2.是一种纯粹的支付性危机,与企业当期是否盈利无关。即盈利的企业并不一定有现金净流入,即便有净流入的企业也不一定能支付全部到期债务的本息。3.是由理财不当所引起的,表现为现金预算与实际现金流量不符,如在盈利和现金流量水平较低时,债务结构上出现不合理的偿债高峰。但这种风险对企业的伤害不大,因为它是时间差所引起的。
收支性财务危机是指企业由于收不抵支而引起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如果企业严重亏损,终极性的收支性财务危机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算的剩余资产仍不能低偿债务,其基本特征表现为:
1.是一种整体风险,是针对整体债务偿债能力的丧失,而不是仅对某一项或某一时点债务的偿付能力而言。
2.是一种长期风险,它不仅仅是一种支付性财务危机,而是一种财务实力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但是理财不当引起的,而更重要的是经营不当所至,并对企业有长远影响。
3.是一种终极风险,它将直接影响企业以后的经营和生存,也将影响企业未来的筹资能力,如果没有追加权益或负债资金,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财务困境,直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二)资金配置失效是实质
企业目标主要有三点:一是生存,二是发展,三是获利。生存的目标是企业最基本的目标,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发展和获利。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上要做到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财务管理应努力使企业保持合理的财务比例和良好的偿债能力,确保企业不会破产。发展的目的要求企业应及时有效地以最低的成本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保证企业具有持续的发展能力。获利目的要求企业应有效地管理和运作好企业的各项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水平,增加企业的盈利。
(三)财务预警事实上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
财务预警集预测、警示、报警等功能于一身。首先它能够预测到财务危机可能的风险,然后将其以特别的方式警示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规避风险。显而易见,预测和警示只是手段,报警才是目的。
财务预警是对企业一定时期财务危机的表现,但这种表现不是笼统和无差异的,我们应该根据企业财务危机的持久度和危害性的大小来决定预警的强度和预警信号的类型,可采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和程度标志等等,来表示企业当时的财务危机已达到相应的程度。在实际应用中,这种信号可分为“很危险”、“危险”、“较危险”和“无危险”等。在国际上通用的是用颜色来表示危机的程度。通常预警信号或者说财务指示灯的颜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红色,黄色、绿色,一般红色表示高度警戒,黄色表示提请充分关注,绿色表示财务状况基本正常。
二、财务预警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非优理论
系统非优理论是1985年提出的-f2系统科学理论。这一思想方法认为,系统的一切状态可以用“优”和“非优”的组合表示。“优”状态包括最优和相对优,指成功的过程和结果;“非优”包括失败和可接受的不好的结果。根据系统非优理论的思想,可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分为“优”和“非优”两种状态:“非优”状态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效率低下,财务组织应变迟缓或冲突,财务制度失控,重大财务管理失误以及所有可接受的却是不好的过程和结果:“优”状态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高效顺利进行的过程和结果。对于财务管理活动的“优”与“非优”状态,需要确定一个界限以明确区分,然后再运用预警管理理论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运作状态进行实时地监控和识别,对系统的“非优”状态进行及时地预先警报和预先控制,从而保证财务管理系统一直运行于安全和有效的轨迹中。
(二)危机管理理论
所谓危机管理,是指随着经营环境的动荡,各种预想不到的突发性事件经常对企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付各种危机事件,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必须通过计划和控制等手段对危害企业经营的突发事件进行管理。企业危机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西方某些跨国公司提出。西方跨国公司海外危机管理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萌芽阶段,企业家的经营思想开始向安全经营转化,但并没有提出危机管理的概念,跨国公司内部加强了安全措施但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80年代中期以后,以美国跨国公司建立企业危机管理体制为标志,危机管理开始走向成熟,并在企业危机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跨国公司的危机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强化了以安全部门为利益中心的思想:二是在领导方式和管理制度上更强调非程序化和例外原则:三是在经营政策上更加灵活和非扩张化。这些都是企业预警管理所需要的。
(三)策略展撼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开始的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和策略震撼管理研究促进了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策略震撼管理也称不可预期环境中的管理,它是策略性管理理论的延伸,是为了应对不可预期的震撼而产生的。问题震撼一般有以下特点:(1)这个问题突然地、不可预期地出现;(2)它是一种新发生的问题,几乎没有先例,不能以正常的制度、程序或策略来分析和处理;(3)它是一种损失或者是一种机会,但很紧急,在组织内产生普遍的威胁,促使员工的注意力由生产、销售或分项作业转移至其他方面,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为使来自震撼的威胁最小化,则需要特别建立一套策略管理系统,这种系统应具有以下特性:(1)当一项震撼产生时,紧急的沟通网络须立即发挥作用,该网络交叉于正常组织体系内,它能够过滤情报,且可迅速地将情报通报至整个组织;(2)对于持久的紧急事件,高层管理者应授权至一个群体,使它能全力控制和维护组织士气.而另一个群体则负责保证企业像平时一样地连续运作,而且促使威胁极小化.第三群体则负责对震撼采取反应行动;(3)为了处理各种震撼,策略任务小组的网络必须灵敏;(4)任务小组和沟通网络须预先设计,而且业已实施了良好训练:(5)这些网络在无危机的情况下,必须像处理震撼问题一样来处理一般策略问题。
(四)企业逆境管理理论
企业逆境,是指由于环境的突变或内部管理不良,使企业经营陷入极端窘困的一种状态。它的现实特征有三:一是企业经济活动遭受严重的、连续的挫折与损失:二是出现经营亏损或亏损趋势(如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幅度减少,产品质量急剧下降,即使暂时没有出现亏损,但其非常状态表明企业正在遭受并将继续遭受挫折,使亏损的发生不可避免);三是出现资不抵债的危机现象。这三种现象中的任何一种,都足以说明企业陷入逆境。三种现象互相联系,呈直接的因果关系。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识别特征:一旦逆境发生便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扭转。企业逆境现象是客观的,也是普遍的,但也是可以认识、预防和避免的。
逆境管理是在考察和分析了我国企业效益滑坡、经营亏损、停产半停产等严重逆境现象的情况下提出的。企业逆境管理理论,就是要研究企业经营失利、管理失误的成因机理和运动规律,研究防止和摆脱企业逆境、保持顺境的管理方法。
三、我国分行业构建财务预警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全球视野正在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面对入世后大举抢滩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压力,公司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传统财务理论中的持续经营假设逐渐松动,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公司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公司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内部原因,如公司经营者决策失误、管理失控,还可能是外部环境恶化,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但任何财务风险都是逐渐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危机不可能突然出现,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应防微杜渐,在财务系统正常运作时,就应对公司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全面分析公司财务指标数据,及早发出预警信号,将公司面临的潜在危险告知经营者,从而使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或减弱对公司的破坏程度。
为了提供科学合理的预警信号,财务预警系统就必须具备监控功能和识别功能,前者主要研究如何对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而后者功能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识别系统,依据事先设定的相关预警控制标准来判定所检测到的所有经营和财务活动的指标和特征等,是否在其控制的范围之内,对于那些超越控制标准的财务指标和活动内容必须及时地通报给相应地决策当局。
- 上一篇: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 下一篇:财务管理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