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06-05 17:5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化学;能力;培养
阅读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作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接受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多年的化学教学过程和经历中我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很多学生不重视读书,认为上课时能听懂就行,阅读时也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另一方面也与老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有关,认为所有的概念,信息资料等都必须通过老师传授才能让学生掌握,忽视了学生自主的“阅读,感悟,领会”的过程,既造成学生长期对老师的依赖性,也影响和制约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还造成了课堂的低效。因此,课堂改革中本着从学生自身能力的长期发展和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就要求课堂教学中一定得重视学生自己学习活动的第一个阶段:“阅读能力“的重视和加强培养。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此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与大家分享方法。
一、阅读兴趣需要加强培养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敲门砖。学习化学需要兴趣,阅读兴趣同样对学好化学有很大的帮助。化学课堂上的阅读能力培养,就是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获取知识,用以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阅读兴趣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编入的一些选学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如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铅笔上H和B的含义、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不怕水的鸟笼、不怕烧的玻璃等,让学生乐于阅读。如在学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情节:狗一过去就会死亡,人走过去却安然无恙。碳酸氢钙就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它从水里选出后积聚在地面附近,形成半米左右高的气层。 二氧化碳会使人和动物窒息。人站在洞里,气层只没到膝盖,虽然会有少量二氧化碳扩散开来,但它仅使人们感到不舒服,而在地上的狗完全淹没在二氧化碳气层里,所以会窒息而死。让孩子们在故事情节中思考物质的性质,乐于阅读。又如在讲食盐的重要用途时,学生们带着老师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总结到食盐五个方面的重要用途,还通过课本了解到海水晒盐的原理,此时阅读便成了一种享受知识的过程。阅读有了成就感,因而变得乐于阅读。此外,老师还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每一堂课中都应安排适当的阅读时间和内容,日久天长,以利于形成阅读习惯。
二、阅读方法需要应用恰当
阅读方法大致有精读、快速阅读、泛读等几种。对于初中学生,主要学习精读,所谓精读,就是针对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仔细阅读、理解、运用。
1.精读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在阅读化学概念时,老师就要严格要求学生:主要抓关键词,引导学生剖析词义,最终达到“读字知其意”的境界。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与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又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把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像这样剖析开来:其一,强调一定温度;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单位是克,这样四个限制性句字就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在四句读完之后,再加以应用,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
2.精读化学用语抓关键词
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它是最为简洁精练的化学语言,必须牢固而准确地掌握。例如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表达式时,总习惯把“+”读成加,这样对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的含义,正确运用化学符号都不利,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学科要求进行化学用语的阅读。又如“2H,H2,2H2”中“2”的含义……为便于学生阅读、记忆,还可将一些内容编成口诀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用语的规律,以达到运用自如。
例如对“催化剂”的教学:先让学生做一做课本上的三个对照实验,然后引导学生剖析“一变?两不变”,从而顺利理解这一概念,并自然领会了催化剂为什么不能写在反应物里,而只能做为反应的条件写在文字表达式的短线上。在讲解“溶解度”的概念时,提炼出了“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克溶剂;状态――饱和;单位――克。这样,学生就避免了“溶剂越多溶解度越大”的错误认识。
3.精读后的复述
阅读完教材后,要求学生复述其中的主干内容,这一过程通常安排在听完讲授后。阅读后的复述,可增强学生阅读的目的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抽象、概括、归纳、联想等能力同时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4.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泛读
对于一些教学大纲要求了解而内容本身又通俗易懂的知识,可通过给出阅读提纲进行阅读。例如在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我经常采取的做法:给出问题,由学生阅读课本后,通过解决问题归纳出该节的主要内容,最后由教师点拨,经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完成整个教学。这种阅读方法相对于精读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为取得较好的泛读效果,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给出阅读提纲,组织阅读后的讨论等。
三、在阅读过程中我认为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做出简要的标记或笔记。对重要的概念、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等,要学生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或者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2)控制阅读的时间和节奏。每节课中阅读所用的时间,一般安排为老师阅读时间的1.5―2倍。在课堂上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特别是后进学生的阅读速度随机进行调整。
(3)对阅读进行合理的评价。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既要重视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的培养,也要重视阅读效果的反馈,要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布置一些课堂小结的作业来检测,这样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整理,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坚持不懈的阅读将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学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自学能力的形成、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训练,既要重视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的培养,也要重视阅读效果的反馈,千方百计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以求升华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策略 有效性
语文,作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被认为是语言知识、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以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而阅读能力在语文能力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统筹地位,阅读是对事物形成理解的途径,也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信息阅读、搜集与处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和整体学习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定良好的成绩,但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约束了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当前我国学校教育还是比较倾向于“知识服务于考试”的理念,而并未对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效培养,语文课堂教学也大都是教师灌输于学生的模式,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的同时,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语文阅读方面,阅读材料不够精确,初中生的阅读量普遍不够,知识面比较狭窄,这也影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甚至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就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因此,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足够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灵活采用多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重点攻克阅读教学,搭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大限度的提升初中的语文水平与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探析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在此期间有效开发、培养其阅读能力,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与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存在,教师则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之中,应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促使其真正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此外,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主动性的调动。学生只有通过有意识的阅读,才能对文章的信息与主旨形成深刻的把握,理解并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加强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合理增加阅读量,关注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与写作有效联系,促使其不断得到启发,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写作能力等。
(二)教师应善于课堂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学生能够完成深入阅读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化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的更多的便利与帮助,比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的将学生引入阅读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等保险形式,也可为学生营造最佳的阅读情境,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阅读的内容,感受文章的魅力和情感,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同时有效增加其知识量。
(三)合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在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不断拓展初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综合提高其自主阅读、探究、感悟、思维创新能力。比如:《星星变奏曲》这篇文章,其内容与形式都很精致且优美,所以教师就可以采用朗读或文字欣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其境界;而《范进中举》这样的叙事性文章,则可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将“范进中举”的画面表演出来,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的同时,还可促进其对范进等人物当时的心理形成良好的掌握。
此外,教师也可利用文学作品 “留白”而促使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填充,培养其善于拓展与创新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对文学作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体验与欣赏。例如:《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这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他的长衫怎么不见了呢?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拓展其思维空间。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贯穿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的始终,更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不断提高,更对语文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效率与水平,致力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值得引起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并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 阅读 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可以有效获取新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既要重视文字叙述,也要重视表格、插图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堂阅读时,首先要告诉学生重点阅读哪些文字,怎么读才是正确的。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强调着重读反复读,而且要熟记,对其中的重点字句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这些重点字句阐述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了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如在讲解“化学平衡状态”时,应要求学生反复读这一概念的定义,分析找出这一概念的重点字句——“前提、实质、标志”,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实质是“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这三者缺一不可,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这一概念的理解就会深刻,而且不容易遗忘。
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对照课本对比着读,用列表的方式找出概念的区别所在,如对中学化学中“四同定义”按表格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理解概念的运用范围。
针对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往往一扫而过,新课标课本中的插图增加了很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新课标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同时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引导启发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图表和数据,从而揭示规律。如讲“元素周期律”时,可先引导学生阅读图表,让学生研究元素的每一个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后引导学生归纳元素的性质和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元素周期律。讲选修3分子结构与性质的杂化时也可采取此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既要重视化学物质的普遍性,也要重视其特殊性
在课堂阅读指导中,必须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如在讲“烷烃、烯烃的物理性质”时,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一类有机物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这一规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十分重要。然而,对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不十分注意,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反复要求学生引起重视。例如:卤代烃的密度变化就不符合以上讲的一般规律,它的密度是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小的。如在讲“卤族元素”时,学生知道用浓硫酸可以干燥卤化氢气体的一些规律,但对溴化氢、碘化氢有强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特殊性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应要求并教会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对同类事物不仅要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联系之处,更要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特殊之处。
三、既要重视阅读结果,更要重视阅读过程
许多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而对概念、原理的引出、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记忆比较熟,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操作原理记不清楚。例如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学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结果——有光亮的银镜生成,但对银氨溶液如何制取及为什么要这样制取认识非常模糊。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非常肤浅的。所以,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对化学过程的重视和正确的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要重视过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四、既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也要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
篇4
一、课堂中要善于引导,使学生享受读书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阅读兴趣。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书中找到快乐,让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比如,老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又如,可用书本上的东西来剖析生活中的事和物,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可讲述一些古今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并让学生淡淡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老师要多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小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可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小品表演等,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的表现欲望将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阅读意识。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量,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并在课余主动与人交流读书心得,从而在班级中形成读书的氛围。
二、培养阅读能力,教给阅读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所以,课前我会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培养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三、注重感悟,开发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语言和语境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要让学生感悟文中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或是理性的,都必须先通过整体感知、亲身体验、丰富的联想、展开想象等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方可让学生真正地领会和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构建意义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经验在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习语文应重视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感悟。感悟层面的诵读,是要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自我感受与体验。在这一层面上训练学生诵读课文,应坚持贯彻以情境重陶、开发思维的原则,给予阅读教学中开发思维的特定内容与形式,也就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的画面、绘声绘色、情感与态度、故事情节、喜怒哀乐的场面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活跃,提升其感悟能力,理解其语言,进入其境界,体会其感情。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读,来检验他们对课文是否有感悟了。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1.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语言也不例外。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无法割裂的。因此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有了两层意义:一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二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对内容的理解,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理解过程中,学生不但接触到了作者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还体会到了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将得到发展。
篇5
一、在问题设计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紧扣文本,从整体把握的角度来探究讨论,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层含义。如教学《散文家谈散文》时,可这样设计:
1.课文写什么?
①“精巧”表现在哪里?②“适宜”是指什么?③“被人忘却的美”是指什么?④“铿锵”是什么意思?“优美的歌”是指怎样的?⑤“韵在骨子里”是指什么?⑥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句表达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写白鹭?(语言、修辞、写作方法等)谈谈你的感受。
这样设计紧扣文本,抓住重点,步步深入,使学生弄清了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的问题,既指导了学生的阅读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于受到现代电化教学手段的冲击,课堂教学较多地使用多媒体,学生看屏幕的时间多了,朗读课文的时间少了,这是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是阅读的基础。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万万不可对朗读掉以轻心。为此,本人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1.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社戏》中模拟六一公公说的话:“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语气语调中尽量表现年长农民的大度风范,只是惋惜并无责备之意,对孩子们显得可亲可爱。学生听后兴趣盎然,纷纷模仿。自然而然,学生在朗读中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有深入了解。
2.要善于体现氛围,让学生渐进意境。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逐渐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再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一边欣赏朱自清描绘的春天的美丽图画,一边伴着背景音乐朗读,学生触景生情,完全陶醉于朗读之中,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在朗读中得以充分领会。
3.教师需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品味,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品读法”,更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扣问弦外之音,揣摩语言外壳下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可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结尾这样地写道:“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课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大约”和“的确”深层含义。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便明白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其实反应的却是孔乙己真实的命运。再如教学《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愚公移山不值得,你认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认为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不值得,付出的代价太大,有人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提倡。
三、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在执教鲁迅的《故乡》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碗碟埋在灰堆里到底是谁所为?刚问完,同学们就议论开了,大有一吐为快之势。有的说是闰土偷的,有的说是杨二嫂偷的。有的说是其他人偷的,我说:“大家先看看书,找一找证据,再下结论。”最后归结为杨二嫂,因为她作案的嫌疑最大,有作案的前科,“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而且杨二嫂还嫁祸于人,“定说是闰土埋着的”,她最先“发现了这件事”,“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闰土则不需要偷,文中写道:“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排除了他偷的可能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在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时,才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采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双线结构,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安排片断作文,在写作指导的同时又顾及课文。编者意图是很明显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以读促写。“写”对“读”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模仿性的写还是创造性的写,它的前提都是认真审读原文,弄清原文所用的表现形式与主旨意图,之后才能加以仿写。例如,在学习了《一双手》之后,就写《老师的手》、《爸爸的手》等,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写《夏》《秋》《冬》等,这样的仿写,能有助于把握总 ——分——总的行文结构。与此同时,仿写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心态和运思的揣摩,促进对课文和写作两方面的感悟。以续写为例,学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就续写《于勒叔叔回来啦》等,续到自然而巧妙,则是源于对原文主题、情节、语言风格等的悉心揣摩和定位,在续写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往往会得以继续发展。因此,续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的阅读理解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写的进一步提高,自然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有力地促进了写的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篇6
关键词:阅读课堂;思维能力;教学案例
笔者反思了早些年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在读后,不论说或者写的任务中都出现了思维混乱的现象。
通过反思及实践,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注重深层阅读任务质量的基础上,融入思维的训练,通过提高思维能力来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目标的达成。
一、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堂要通过语言实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2.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理解就是思考,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全过程。
3.本文将思维能力界定为包括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能力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理论,笔者将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读前、读中和读后的活动和任务设计来探析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Pre-reading精心导入,激活思维
读前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歌曲、故事、问题、调查、话题讨论、设置悬念、介绍背景、联旧引新等形式,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进而快速地切入阅读主题。
如,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以“chore problem”为话题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插图指导学生看图并讨论以下三个问题:Q1:What would you do if your house is a mess like this?Q2:Why is mother angry?Q3:Did they solve the problem?这样的导入综合应用了图片、问题、悬念等形式帮助学生快速切入阅读主题,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和愿望,做好阅读的心理准备,引领了学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活动。
2.While-reading优化细节,凸显脉络
(1)围绕主题,把握文章结构框架
如,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以“rainstorm”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又让其将课划分为三个部分:before the rainstorm;while the rainstorm;after the rainstorm.这样学生在初步理清文章脉络的同时,训练了由综合到分析再综合的思维能力。
(2)在结构框架里,梳理文章的思维脉络
再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以“rainstorm”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为例,笔者在学生已经概括了文章及每个段落的大意后,又进一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每个段落,归纳每个段落又都包含了什么的信息。通过学生的阅读、讨论、分享及笔者的补充,我们形成了以下文章脉络图:
A rainstormBeforeactivitiesfeelingWhileweatheactivitiesfeelingsAfterweatheractivitiesfeelings
(3)关注文章的过渡性句子和过渡性词语也能训练学生条理表达的能力
在篇章内部、句子、段落之间必须保持语意和逻辑上的连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语境和过渡句、过渡词来识别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上个课例的板书最后,笔者通过提问:Can you find the transtional word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过渡词: also,and anyway,since,for example等。
3.Post-reading简化信息,拓展思维
Post-reading属于读后的拓展,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地对待文章中的观点或者创造性地使用已经获取的信息。读后要根据阅读文章不同内容和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读后活动,可以是复述、讨论、表演、辩论、采访、写作、续写等活动。
如,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1以“an accident”为话题的阅读教学最后,笔者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If you see the old man lying on the road,will you help or not?” 并设计了一个课本剧“To help or not to help”,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文本信息,并要求学生在表演中渗透 “该扶还是不该扶”的价值观。这种读后的任务设计,挖掘了文章的深刻内涵,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提升阅读层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阅读;写作习惯
在高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教学占据很大的比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文不熟练,文章写作缺乏条理性,学生的语文素质较差。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量比较小,缺乏语言积累,对课本的理解有待加强。学生写作能力欠缺,作文写作的质量较差,因此,必须加强课堂阅读与写作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
1、指导课堂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阅读教学也有自己内在的规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指导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会迁移应用。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为主要的是注重挖掘文章的核心价值,把挖掘文章的核心价值作为课堂的目标,课堂阅读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表述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把握,阅读课文,对文章具有初步的印象,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进而学会理解分析文章。然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的阅读,学会思考。教师应当把关键的句子或者词语作为文章的突破口,学生理顺文章的组织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划分段落、推敲字词,对文章加深了解。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课堂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才会有阅读的动力。对于阅读材料,学生对其意义、内容进行深刻的了解,并有所领悟。培养课堂阅读的兴趣,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以充沛的精力投入阅读当中,阅读的效果比较理想。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它是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教师在教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部戏剧作品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观看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于电影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以及听觉的刺激,学生通过电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对课本中人物的语言、对话、神态描写进行深入的体会,对比文字表述与电影蒙太奇手法表达的不同,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加深认识。
3、丰富教学手段
新课改进行后,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转变,语文教学的方式更加丰富,笔者从实际的教学入手,教学效果较好。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把教学流程层层推进。以苏教版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为例,文中有一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句比较浅显易懂,让学生自己试读,自己对人物的形象加深理解,对照文章的小字部分,试着理解文章的意思。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明末东林党人与苏州人民和魏忠贤斗争的故事,歌颂五人的英雄气概,体现“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思想。教师指导学生在对文章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拓展文章的内容。魏忠贤是明朝的奸臣,在历史上留下污名。教师指导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文章,在此基础上,对五人的英雄气概加深认识。学生受到英雄精神的熏陶,加深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1、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以及了解,把新的知识、概念和原有的知识、概念相结合,学会运用新的知识和概念对旧的概念进行创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总是采用固定的思维方式,而是要学会融合,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在创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按照老套的方式,而是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进行写作创新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发散思维等。写作的创新其实很平常,我们应当对生活抱有热情,注意观察生活,对现实生活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从生活中找到灵感。
2、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并具有语言的积累,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至于无话可说。高二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结合,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学会应用文章的写法,进行模仿式的写作。
引导学生多积累写作的素材,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第一,教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素材的积累。学生应当经常阅读名著,培养阅读的主动性,阅读报刊杂志如《读者》等,学生对自然、人生等加强了解,从而获得素材。
第二,和学生多进行思想的交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重要意义,积累素材能够促进写作,使学生能够积极地积累素材。
第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应当关注生活,对社会的热点、难点加强了解。
第四,学生在平时多背诵诗或者是名人名言,作为素材积淀。
第五,指导学生学会摘录文章中的优美句子作为素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为作文写作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以下几种方法较为有效:
第一,让学生体会成就感。结合笔者的经验,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具有创造性,写作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感受与别人分享,获得精神上的喜悦。练习写作不是应付考试,不是以得分为目的。对于写作,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为学生创造成功写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当学生自己写作的作品在杂志上发表时,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文章发表在杂志上,参加作文比赛获奖,成为写作范文等,都会让学生变得兴奋,产生自豪感,在心理上具有写作的冲动,培养了对写作的兴趣。
结语:
在高二语文学习中,课堂阅读以及写作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作文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努力。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的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以及写作的兴趣,提高高二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耀辉.谈高中课堂阅读与写作习惯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3(1)
[2]王静梅.浅谈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7)
[3]谯福强.高中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4)
篇8
摘要:俄语作为中职学校语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职业实践能力的深化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从当前素质教育的推行现状来看,阅读教学能够切实有效的完成中职学校俄语课程培养目标。基于此,以当前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为主要出发点,从教学观念转变、优化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创新变革课程教学方式几方面入手,对提高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进行着重探讨,以期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深化转型来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俄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俄语教育;阅读教学
前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与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职学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重视对俄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借助阅读教学这一途径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俄语交流能力、综合人文素养,以此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对此,本文以俄语课堂阅读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从而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加快中职院校改革发展进程。
一、 当前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中职学校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职业素养水平都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现阶段,中职学校俄语专业学生在参与就业、外出务工的同时,还在不断追求更好的发展目标,如参加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做出巨大贡献[1]。
但是纵观当前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整体情况来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难以从根本上提高课程俄语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首先,教学理念不合理,在俄语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某些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学生自身的客观需求契合度不高,难以最大限度的彰显俄语阅读教学的升本内涵。其次,部分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俄语文本的阅读过程中绝大多数以单一浏览为主要方式,没有对知识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最后,课程阅读教学方式单一,较适宜传统讲解方式为主,没有与学生就俄语阅读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中职学生俄语阅读的效率[2]。此外,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教学氛围时常处于枯燥乏味的状态中,甚至某些教师要以自身的教师威严压制学生,致使学生不免会对学生产生某些惧怕心理,这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提高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反思
(一)积极转变俄语阅读教学观念
中职学校俄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课程阅读教学观念,为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结构的优化调整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促使俄语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生本化的方向发展,更好的提高中职学生的俄语阅读能力。 对此,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结合当前市场对俄语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俄语阅读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俄语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遵循中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完成中职学校俄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二) 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优化培养
中职学校俄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优化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通过自身行为方式、认知结构的系统转变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从而促使中职学生俄语阅读能力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对此,为了扭转中职学校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俄语单词记忆不牢、学习自主性不强的负面局面,教师要逐步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导学案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以便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讲,实F俄语知识的内在消化与深刻解读。同时,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树立举一反三的学习理念,将所学的俄语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加深记忆,巩固自身所学习的俄语知识内容[3]。
(三) 变革创新课程阅读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俄语教师要变革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从而保证俄语课程阅读教学的各项方案更好的落实和践行到实际工作之中,进一步提高俄语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加快中职学校素质教育改革进程。针对中职俄语教材语法多、词汇量大的特点,教师要树立全面教学观念,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立足于中职俄语文本教材,“课文主线――语法暗线”的思路对学生进行俄语知识的有效降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对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俄语阅读兴趣的激发,逐步提高学生的俄语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饱满、昂扬乐观的态度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同时,教师要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俄语阅读学习质量。以分层教学法为主,保证每组间的学生整体质量保持趋同性,组内学生具有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分别安排相应的阅读学习任务,再利用课堂集中讨论的方式来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此外,中职院校教师要在思想观念转变的层面之下,与学生建立良好、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以良好的情绪关爱、体贴、尊重和信任学生,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阅读教学氛围之中能够更为真实的感受俄语语言的独特魅力,为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方案的深刻反思,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学生俄语的学情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探索与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相符合的阅读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树立俄语学习的信心,从而获得良好的中职俄语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满丽.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学校产品”――五年一贯制中职思政等基础课课堂教学反思[J]. 现代交际,2016,(09):197.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问题;对策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促使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经济信息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效率,也就是在投入较少精力以及时间条件下获得更加理想教学效果。所谓高效课堂,实际上就是高效果以及高效率课堂,利用更少精力、时间投入来获得更多语文知识以及教学效果。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创新
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影响促使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关注重点段落以及中心思想等阅读内容讲解,教学呈现出程式化以及流程化,并没有关注学生个性特点以及阅读兴趣,再加上传统应试理念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侧重答题技巧教学,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观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过于乏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影响学习效率。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
从一般角度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以三个课时为一个阶段,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未必能够真正掌握阅读内容实际含义。在高中语文阅读测试过程中,在一个课时中,学生不仅需要阅读完毕,还需要解答一些与文章相关问题,这就使得阅读教学与考试类似。由于时间限制以及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
1、创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构建高效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此外,高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以及阅读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高中语文《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堂,利用配乐朗诵、情景赏析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来构建高效课堂,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人文本”人本主义原则,构建自主化、合作性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鼓励学生阅读文章、感悟文章,构建合作研讨学习模式,但是由于形式化过于严重促使学生无法掌握文章内涵,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高中语文阅读研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引导以及适度参与,实现思考、研讨多维度、多样性,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中语文《祝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小组学习方式来开展阅读教学,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阅读文章,教师可以循序渐进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利用小组研讨方式来掌握阅读技巧以及文章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层次性阅读教学,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为了能够构建高效课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明确阅读对象,促使学生理解教学目标,构建层次性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文章结构,有效提取文本信息,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概括以及问题文章内容、文章表达形式,提升阅读文本鉴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环节与解读环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来设计教学思路,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差异性来设计多层次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来构建梯度性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专注力以及思考能力,从整体角度来满足不同学生实际需求,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在高中语文《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差异性,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提出针对性教学目标,诸如,后进生设置鸿门宴场景,优等生则是可以深入掌握文言文内容,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结语
构建高效课堂直接的影响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以及阅读教学效率,能够有效满足新课程改革教学需求。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以及创新精神,提升学生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阅读;能力;技巧;方法;兴趣
阅读是小学生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具备了很强的阅读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是有利的。本文就来谈一谈在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阅读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实,实际的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上要用充满爱的眼神和微笑来传授知识,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来进行阅读的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对学生说一句:“你真棒!”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是在不断地进步的,经常让学生听到老师的赞扬声,让学生始终徜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使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从而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感受阅读的魅力,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渐渐提高,较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二、使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动,对什么事情都有好奇心,并且喜欢有趣的事情。因此,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好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将游戏的模式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在授课中穿插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在学会了知识的同时又玩了游戏,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其实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阅读也不例外,它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阅读知识的存在,阅读和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因此,我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善于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这样会使学生觉得其实阅读离我们也没有那么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例如,我在教授叙事方面的阅读知识的时候,就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报纸、小说等,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相互交换阅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在玩玩乐乐的同时也学会了叙事方面的知识,也会不断提升阅读能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使用教学方法,要借鉴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在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意R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我的教学体会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是比较关键的,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思维和能力。
五、应用探究法进行教学
在阅读课堂中应用探究法能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课堂中应用探究法指的就是: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探究阅读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进行思考、探寻深层次的知识,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地被培养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应用多媒体教学
阅读属于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包括的知识很多且复杂,学生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往往感到阅读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科目,尤其是小学生,更是让他们感觉学习是没有意思的。而我在阅读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的优势是能够提供精美的图片、丰富的音频和视频等等,这样把所要讲解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学生就会被吸引,觉得阅读是很有趣的,从而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阅读能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的阅读教育中,老师要应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因此而提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