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

时间:2023-06-05 17:5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贸易全球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贸易全球化

篇1

经济全球化产生之后,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国际格局上,东德和西德实现了统一、东欧发生了巨变、苏联解体,这样一来,原本的东西对峙因为缺乏对抗的基础而变得没有意义。新科技革命之后,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经济贸易发展成为主旋律。以上世纪80年代为界限,国际贸易争端发展出了很多的新的特点。

1.国际贸易争端领域的新特点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最容易发生国际贸易争端的领域为货物贸易领域,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争端领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贸易领域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领域、投资领域。服务贸易领域之所以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越来越深,由此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服务贸易领域的争端就逐渐的多了起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交易不再是单纯的货物,非货物也变为交易的对象,由此争端就扩展到了知识产权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增强,促进了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的发展。基于此,国际贸易争端的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2.国际贸易争端内容的新特点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争端的内容主要是削减关税壁垒,而在经济全球化之后,争端的内容变为拆除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在八十年代之前,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的影响,一直呈现出贸易自由化,因此争端就主要集中于关税壁垒上。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非经贸领域的问题,使得国际贸易争端的内容呈现了新的特点。

3.国际贸易争端主体的新特点

在过去,发生国际贸易争端的主体多为发达国家,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壮大,在争端主体中,出现了大量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来说,贸易主体之间的贸易量越多,那么发生争端的频率越大,反之则频率越小。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因此发生争端之后,解决争端的规则也是由发达国家来决定,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其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身影,当发生国际贸易争端时,发展中国家会利用已有的争端机制来保护自身的合理利益。由于主体的变化,导致国际贸易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4.国际贸易争端原因的新特点

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水平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导致在国际贸易中会会发生争端。以农业为例,美国和欧盟的农业都比较发达,但是美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要高于欧盟,在美国与欧盟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时,欧盟为了取得争夺的胜利,就制定了一系列出口补贴政策,这样一来,美国与欧盟之间就发生了争端。除了经济水平的差异之外,各国之间的政策、国内法、国际法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在国际贸易中都会形成争端。

二、WTO解决争端机制的完善

1.引进“否定协商一致”原则

在解决争端的过程中,会遇到程序性或者实体性方面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出席会议的成员国没有一致的反对,那么该问题的决定予以通过。这样一来,争端解决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不会因一方的阻止而终止或者拖延。

2.建立统一的争端解决程序,设立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

在关贸总协定中,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由理事会负责,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后,对这种状态做出了改变,争端解决不在由理事会负责,而是设立了专门的解决机构———DSB。争端解决的规则及程序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DSB负责执行,另外,在协定中磋商和争端解决条款也由DSB来负责。

3.引入自动程序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由多个阶段组成,各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工作时限,这在谅解及附件中做出了明确的固定,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未磋商出结果或者不理会磋商,那么在进行第二次争端解决申诉时,就会自动成立有关的专家组。专家组成立之后,会向DSB提出报告,DSB要在60日内通过该报告,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阻止其中一方当事人有意上诉。报告通过之后,如果没有“否定一致同意”的情况,那么就会引入自动程序。通过自动程序,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进而促使争端得到有效的解决。

4.引入交叉报复

对于中止和减让的问题,专家组在进行审理时,要与专家组处于相同的部门中,然而,在同一个部门中,中止和减让比较难以实现,因此,当事人就会用其他的办法将另一有关协议项下的减让中止,这就是交叉报复。通过这个做法的引入,可以更好地执行裁决结果。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争端的应对对策

1.中国要积极地加入国际贸易中

近年来,国际贸易争端的数量急剧增加,并且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加入国际贸易后,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但是我国不能因此就拒绝加入,反而要积极地加入到国际贸易中。对外开放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为了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我国的实力,就需要大力推行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并积极地吸收先进的东西。不过,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切忌盲目乐观,要对国际贸易争端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2.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亚洲国家的合作

实际上,国际贸易争端的本质为利益之争,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达成协作、协同利益。我国也属于发展中国家,在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贸易时,由于分工定位趋同导致争端的发生,对于这类型的国际贸易争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实行产业升级,或者进行地区间的合作,进而有效的减少争端。

3.发挥行业协会在避免和解决争端中的作用

所谓行业协会,是指一种特殊的中介组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属于民间组织,WTO规则无法直接管辖行业协会。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时,行业协会可以直接或间接代表会员企业参与其中,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促进争端解决。

4.完善我国的产业救济体系

在WTO中倡导贸易自由,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一概排斥贸易保护,在法律框架中,设定了许多的例外,主要目的在于允许成员国实施国内产业救济。有些国家为了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胜出,会采取不恰当的倾销、补贴措施等,通过法律框架中例外条例,成员国就可以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完善的产业救济体系,可以保证我国的国际贸易,并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

5.培养国际贸易人才

作为国际贸易人才,不仅需要懂得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还需要掌握国际贸易法律法规、规则,同时还要精通外语,通过国际贸易人才,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我国应建立严格的国际贸易人才上岗制度,避免非专业人士上岗,让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成分发挥自身的技能。

四、结论

篇2

关键词:服务业 服务贸易 经济全球化 国际竞争力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出现,服务贸易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日益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持续超过了货物贸易,而且它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不断提高,从而一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准之一。服务贸易是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在各国产业转移和升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还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中发挥着良好的缓冲作用。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利润丰厚的服务贸易成为了世界各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贸易的发展

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质水平的提高,大大刺激了高质量的服务要求,这些都使得世界服务贸易有了惊人的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1 世界服务贸易额持续增长,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速大体同步

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的统计资料,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435万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了2万亿美元,2006年又增加到了2.71亿美元(见图1)。从长期看,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不过是710亿美元,1970年到2006年,出口额从710亿美元扩大到27100亿美元,36年间增长了37倍,可见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是如此惊人的。

同时,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也在多数年份上快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在1994年《服务贸易总协定》签署以后的那几年中,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货物贸易,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又增加到2.71万亿美元,增长11%,占世界贸易的18.7%。但是近年来,服务贸易增速略低于货物贸易,例如,2006年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4.7%,稍高于服务贸易的11%的增长速度。但是,总体来说,服务贸易在整个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有了一定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1.2 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不平衡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在欧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是主体,全球服务贸易的85%左右都集中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新兴工业区,他们是服务贸易的主要输出国和输入国,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仍处于劣势,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极不平衡。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排名前十位的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中国、荷兰、印度共占出口额的53.5%,其中除了中国和印度以外,其他的都是发达国家。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贸易进口排名前十位的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中国、荷兰、爱尔兰、西班牙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额的52.6%,其中除了印度和中国以外均为发达国家(见图2)。

图2 2006年世界各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WTO《国际贸易统计》(2006)

随着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明显加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在货物贸易中的水平。因此,尽管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速快于发达国家,但是在其整体上对服务贸易出口的依赖程度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对服务进口的依赖程度要高于先进国家。所以,在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

2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服务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服务业从而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居民消费,缓解了就业压力,服务业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

2.1 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快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1991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134.57亿美元,1995年上升到431.96亿美元。2003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成为第九大世界服务贸易国,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再创历史新高。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1917.5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为3.5%,其中,出口额为914.2亿美元,增长23.7%,占我国贸易出口比重的10%,进口额是1003.3亿美元,增长20.6%。

从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变化都是可观的。1995年到2005年期间,我国是除了印度以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0%,远高于过去10年来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6.5%的增长水平。2006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年均增长率达29.11%,出口更是年均增长率达30.34% 。

2.2 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涌现

随着全球新兴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咨询、电影和音像等新兴贸易服务部门的增速加快,也超过了其他部门。从1997年到2003年期间,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等项目的出口额都分别增长了54.6倍、130.9倍、53.4倍。2006年,新兴服务行业中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和咨询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分别比2005年增长60.8%、52.2%和47.2%,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都分别提高了1%、0.1%和1.4%。

2.3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但内部出口结构不合理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的最大优势,从服务进出口行业结构对比来看,我国出口依然是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项依次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运输,近年来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中,旅游占37%,运输占23%,其他商业服务占21%,相比之下,知识与资本密集型的服务活动,如计算机及信息服务、咨询、广告、金融服务等知识与资本密集型程度较高的服务活动所占比重就比较低,都不到5%,因此中国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商贸、电讯等领域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与发达国家主要出口的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此外,除了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有明显顺差以外,知识与资本、技术密集度较高的服务部门均呈逆差。

2.4 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差,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首先,一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可以用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衡量。就目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而言,“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80%,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在GDP的比重为45%―55%,而我国2001年服务业增加值32254亿元,仅占GDP比重的33.6%,2005年提高到4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当落后,占GDP的比重相对偏低;就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而言,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平均比重为65%,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平均比重为43%,而我国近几年来就业平均比重不到30%,这说明落后的服务业使得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其次,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0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贸易出口总额的18.9%,而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8.6%,在十二个国家中居末位,不到美国的1/3。英国、西班牙、印度、爱尔兰占比重分别为33.5%、32.7%、37.8%、37.2%,相当于我国的三到四倍。(见表1)

表1 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发展报告》(2006)

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贸易总出口的3.4%,位居世界第八,而美国占全球的比重为14.3%,是中国的4.2倍;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占的比重均高于中国,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3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服务贸易越来越广泛地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该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从国内行业界和国际服务贸易总体进行比较,努力改善我国的服务贸易环境,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1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综合分析

我国的服务贸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处于逆差,而且近几年来其逆差有着持续扩大的趋势。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明显增大,到达96.99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11.26亿美元。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改变了近几年来一直快速增长的势头,比2004年同期减少3亿美元,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89.1亿美元,比2005年下降3.9%,延续了2005年逆差下降的趋势。但是,总体而言,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低下,并且在逐渐下降,主要依据在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服务贸易各项竞争指数为负值以及占有不足3%的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市场份额,导致了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表2 世界主要国家服务贸易TC指数(2002-2006)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INTERNATIONAL TRADE STA-

TISTICS 2006》

贸易竞争指数,“即TC指数也是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经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的是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其数值在-1和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越具有竞争力”。

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的TC指数低于除德国以外的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发达国家,从2002年至2006年服务贸易竞争指数平均值来看,美国为0.158、英国为0.098、法国为0.126、中国为-0.077、德国为-0.232,而我国是-0.067,这说明我国的TC指数平均值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见表2),我国的整体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依然处于劣势。

3.2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行业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弱的,但是从主要的服务贸易行业来比较,TC指数差异较大,因此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也不尽相同(见表3)。

表3 2002-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主要行业竞争力指数

数据来源:2002-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2-2006年,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它商业服务竞争力指数一直在保持正数状态,而且近年来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了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而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服务、咨询、电影和音像等服务行业各年度的TC指数均为负值,这就说明我国在这些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优势比较差,但是近年来运输业的TC指数呈现出微弱的上升趋势;通讯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服务、广告与宣传服务等服务行业各年度的TC指数有正有负,这反映了这些服务业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变动的不稳定性。

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与2005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仍为-0.05,这就说明我国的整体服务贸易竞争力依然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旅游、计算机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其他商业服务等行业竞争力指数虽然都是正值,但都比较小。逆差主要是来源于运输、保险、金融和专利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行业,其中专用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指数2006年接近于-l,说明它基本上是依赖于进口,同时电影音像TC指数于2006年首次出现正值,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

4 中国服务贸易相对落后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人民对服务需求的增长,我国的服务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服务贸易仍然处于劣势,还是相对落后的,这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4.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较大的不平衡性

第一,服务贸易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而且服务贸易持续逆差。“2006年,中国运输逆差133.5亿美元,比2005年略有扩大。由于进口增长较快,保险服务逆差规模也继续扩大。2006年,保险服务逆差82.8亿美元,增长24.6%。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逆差64.3亿美元,增长24.5%。金融服务虽然逆差总额较小,仅为7.5亿美元,但进口增长迅猛,比2005年增长456.9%,而且进口额是出口额的6倍”。第二,地区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因此各省份各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和现代的服务业,沿海发达地区在运输、保险、计算机等领域都具有比较优势,他们是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经济非常不发达,急有待于挖掘和开发。

4.2 我国长期“重制造,轻服务”的政策导向客观上造成了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了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采取了先鼓励发展国内制造业和积极推动货物贸易出口相结合的政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国际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由于我国长期忽视服务贸易,因此,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均衡,服务贸易发展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并且长期处于逆差状况。同时,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以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速度。

4.3 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低,对外开放程度不够

我国对外开放是从第一、二产业开始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开放的比较晚。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发育程度低和缺乏国际竞争力优势等方面的原因,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的开放进程。我国的服务业比较脆弱,属于较敏感、难度较大且较滞后的部门,许多服务业,如金融、海运、专业服务等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九十年代才开始试点,有些部门如电信至今仍未对外开放。

4.4 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服务贸易的扩大和服务业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快了服务贸易的立法步伐,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服务贸易立法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立法尚未形成体系;已颁布的一些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比较宽泛,缺乏可操作性;现行立法与国际规范存在差距。有些立法上的矛盾和实施中的困难已严重影响到了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服务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今天,世界服务业与服务贸易迅速地发展,各国取消服务贸易的壁垒,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的国际间自由交换,这无疑将给中国带来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机遇,同时也会使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5.1 服务贸易自由化给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机遇

5.1.1 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吸引外资

我国开放服务市场后,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及国际服务贸易进入国内市场,参与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外来的竞争者会对我国的服务业产生示范和激励作用,为其他的产业带来更多的国外资金,有助于国内服务业获得外国先进的服务手段和管理方法,建立国内目前尚未出现的现代服务行业,大大提高了我国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使广大的国内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好处。在参与竞争的同时,外国企业的竞争将迫使国内的服务企业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吸收国外先进服务技术与经验、营销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走向世界市场。外商的投资可以弥补和缓解我国服务业投入资金的不足,对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带动一批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再有外商投资引进的现代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服务技术,强化了竞争和服务意识,带动了整个服务业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5.1.2 有利于我国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缓解就业压力

中国贸易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行业存在着比较优势,例如劳务输出以及旅游等方面。在旅游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十大旅游创汇国家和地区之一,在1999年的时候,我国旅游曾创汇收入高达141亿美元,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七。我国以其多元文化、悠久的上下五千年历史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外国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服务贸易自由化带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力度都会有所加强,旅游的配套设施也将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也会有所提高,而旅游业吸纳的就业量与会不断增加,缓解国内就业压力。随着国际社会分工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劳务市场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而我国拥有相对优势的丰富劳动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可以缓解国内沉重的就业压力,换取巨额的外汇收入,而且随着这些劳动力自身技能的增强,国民素质与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普遍的改善。

5.2 服务贸易自由化使我国服务业面临新的挑战

5.2.1 人才流失的挑战

人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服务业开放后,人才竞争就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当今,世界上大部分的跨国公司都在实行一种人力资源“本土化”的策略,即雇员本地化,外资企业中的大部分职位都由所在地区的员工担任,从国外派人来的话,工资成本就要高很多,而在本地招聘,只要给的工资比当地水平高就可以吸引到很多人为他工作。同时,国外来的人对本地的具体情况不十分了解,就地找人的话,很多都是业务骨干,可以很快地熟悉本地情况,而且会带来一批客户,对手的削弱就是本身实力的增强,这使得我国的服务企业陷入更大的困境,本身的竞争力就不是很强,加上人才的流失,我国的服务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5.2.2 发达国家垄断市场,造成国内服务业的巨大压力

我国相对拥有出口优势的服务部门,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服务项目,而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型服务产业则是弱项。服务业中的许多部门,例如保险、银行、通讯、信息、咨询、法律、数据处理,广告,金融服务等,都是资本知识密集型行业,而发达国家一向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但是,我国在这些行业的基础比较薄弱,服务市场体系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那些基础实施和设备陈旧、经营机制不合理、人才严重短缺,垄断经营突出的服务业将无法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的服务部门经不起发达国家的冲击。

6 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一国政府正确的战略、政策,对于提升一国服务贸易在全球中的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应该制定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

6.1 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

现代服务贸易的核心是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主体的生产,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服务战略的首选目标。发达国家正在全力推动以资本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社会,朝着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转变,开始进入以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而对于我国来说,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建设,不仅是扩大服务出口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各种服务部门效率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作为整个服务部门的纽带和核心,为制造和基础产业部门提供技术更新的手段,信息化服务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使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的,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6.2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培养人才

一国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依赖于人力资本和科技水平,在服务贸易中,服务贸易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属性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目前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应该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基础,加大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进教育和培训,引进国际同业顶尖人才,促进国际间人员流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资格认证工作带动企业发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同时,可在现有的各高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中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培训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以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6.3 加强政府促进服务贸易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只有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才能促进我国服务企业改进自身运作,提高服务贸易。政府作为一国经济贸易发展中生产力要素的组织协调者,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扶持国内服务贸易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第一,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改革步伐,加大服务贸易开放力度,逐步取消进入壁垒,放宽市场准入,增强中国服务贸易政策的透明度;第二,加强国际服务贸易政策、法规的制定和立法工作,尽快形成协调一致的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体系;第三,建立健全我国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措施,使其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四,加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关税制度,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提高劳动素质和科技水平。

6.4 实行服务贸易的渐进式对外开放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我国的服务业也逐渐对外开放。由于我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发展水平低,许多行业还处在幼稚时期,因此对外国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进行必要的限制。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在构建之中,服务市场还不完善,服务企业竞争力弱,近期内无法和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服务业相抗衡,进行自由竞争。所以,现阶段,我们应对我国的幼稚服务业、高新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服务业进行有效的保护,实行服务贸易适度保护政策,防止因国外服务提供者进入太多,过度竞争给国内的服务业造成巨大冲击,避免国内服务市场的动荡,服务贸易的开放只能以“渐进自由化”的方式推进,分行业、分地区有选择的开放,坚持适度、稳妥、有序开放,保持整个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7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全球产业升级调整与市场整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也逐渐加大了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投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产业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应该积极充分的准备,利用机遇,迎接挑战,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出发,审时度势,主动参与世界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从而促进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稳定发展,进而保证国民经济的良好循环和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李小牧.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郑吉昌.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选择[J].消费经济,2002,(3):154-158.

[4]高静.全球化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7):85-86.

[5]王翠.WTO与我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J].北京经贸,2003,(6):37-38.

[6].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N].大众科技,2005,

篇3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法的统一

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建立实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大飞跃,使各国之间的贸易程度加强。为了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能更好的流通,各级贸易组织应积极制定各种完善 健全的经济制度框架来保障国际贸易的有效进行。国际贸易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服务于全球范围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法是调整各国之间商品、技术、服务的交 换关系以及与这种交换关系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制约国际贸易调控的根本所在。国际贸易法的涵盖内容广泛,包括了传统的国际货物买卖、国 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等法律制度以及与WTO法有关的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多边管理法律制度。

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使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从而得到更好的配置。国际贸易法由联合国大会召集外交会议形式来进行私 法的统一工作,有一定的权威性。国际贸易法在平衡国际金融关系上凸显出其作用。一方面,有效协调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开放的 市场环境,加速了其经济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法也存在着局限性。首先,由于国际贸易法涵盖范围广,涉及众多成员国,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法律政策 存在着显着差异。因此,每项国际贸易法的制定都很难综合考虑各国的基本情况,制定法律制度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其次,国际贸易法在制定、执行和仲裁 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贸易壁垒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利益的不均衡分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获得的利益显着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切实完善和落实各项法律制度是维护国际贸易交流的根本。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安全问题

经济利益同政治利益一样,作为国家的基本利益,是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根本。只有经济的稳步发展才能增加国家的竞争力,因此,维护国家利益,落实贸易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经济建设过程中重点内容。

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趋于一体化,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越来越广泛,贸易安全问题在各国间普遍存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所处贸易地位较为 被动,对贸易安全问题应对能力也相对较弱。目前贸易形势下,存在着一些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的因素。首先,体现在经济利益发展的不平衡,在利益分配方面发展 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对出口商品的价格缺乏控制力,对国外进口商品的需求有较大程度的依赖。然而,其他国家对我国出口 商品的需求并不显着,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比较被动。现阶段国际贸易间存在不公平竞争,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提升本国贸易壁垒的同时,降低了我国的贸易 壁垒。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使其缺乏应对能力,进一步采取低价策略,也使我国国内的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了反倾销现象的产生。其次,在对外贸易中各 国利益分配也不合理,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出口商品为低附加值商品,而进口则为高附加值商品,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处于劣势地位。我国是贸易大 国,大量原材料及优质商品低价出口,以出口数量多收获利益。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我国出口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出口至我国。主要贸易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强化,使得我国的进口价格却大幅度提升,属于严重的利益分配不平等现象。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程度及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使我国对金融风险缺 乏抵抗能力。

国际贸易的经济安全代表了国家经济竞争力,因此,国际贸易的经济安全问题在我国对外经贸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实现国家贸易安全不仅应提升自身竞争力,更应运用好法律法规政策维护自身利益。

三、国际贸易法对中国贸易安全的制约作用分析

国际贸易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服务于国际贸易,在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同时,还规范国际贸易市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具体体现在对贸易双方行为的约 束和处理国际贸易中争端的调解和仲裁两个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存在劣势,更应做好完善贸易安全的准备工作。我国在对外贸易过 程中应主动采取方法措施,加强贸易安全。不仅从内部进行合理经济政策调整,在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的同时,应扩大内需以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以减缓来自国内 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好国际贸易法,应积极贯彻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和WTO各项基本规则,维护好我国贸易安全。 转贴于

第一,准确把握国际贸易法的这些发展动向,认真履行贯彻WTO规则和对外贸易法的各项基本规程。结合国际贸易法对国内的外贸法和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并积极作出调整,以适应国际经济新局势的发展。

第二,认真研习和熟练运用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以达到保护国家自身贸易安全的目的。法律内容大多涉及有:《对外贸易法》、《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 行规则》、《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反垄断法》等。以上法律从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进行保 护,为国家贸易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对外贸易获得快速发展。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出如下特点:(1)从企业性质看,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据海关统计,无论是进出口额还是贸易差额,外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居重要地位,且呈逐年扩大趋势。(2)从贸易方式看,总体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2001年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对整体贸易顺差的贡献均达到100%以上。(3)从贸易国别(地区)结构看,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巨额顺差与巨额逆差并存。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和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并表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中国台湾、韩国、东盟和日本则是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由于顺差增幅远高于逆差增幅,导致贸易顺差总规模明显扩大。(4)从商品分类看,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其对贸易顺差的贡献在160%以上。其中按原料分类商品、机械设备、杂项制品对总体贸易顺差的贡献较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顺差增长迅速。

二、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1.国家政策方面。加入WTO后,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在对外经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以推动净出口这一拉动经济发展的马车加速前进。这些政策中最主要有:(1)鼓励出口的政策。鼓励出口是指出口国政府通过经济、行政和组织等方面的措施,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开拓和扩大国外市场的一种外贸发展策略,出口退税是其主要手段。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优化升级出口商品结构表现出来。(2)吸引外资的政策。吸引外资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又一重要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FDI的数量逐年上升,外资的引入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顺差转移效应、贸易顺差中的贸易替代效应、贸易互补效应等机制形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自加入WTO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就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半壁江山,且FDI对出口的贡献率也超过了50%。

篇5

关键词:世界服务贸易;中国服务贸易;制约因素

 

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不断发展,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排名不断上涨,贸易额不断加大。随着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服务贸易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于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1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缺乏整体竞争力 

2007年,在世界15个经济体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与服务贸易进口额分列第7位和第5位,其规模较前几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服务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9%,位居世界第7位,与美国、英国和德国还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而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9.44%,在15个经济体中居于末位。按照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计算,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自1992年以来基本为负数,且变动幅度不大。 

1.2中国服务贸易知识含量不高,结构缺乏合理性 

2008年上半年,运输和旅游收入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33%和23%,收支合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56%。而对于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专利、版税和许可证费用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占比重很低,呈现出贸易逆差。 

1.3中国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出现东强西弱的现象 

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城市化水平较低,导致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也不平衡,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过于集中,出现东强西弱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良好,在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行业所占份额较大,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所占份额仍然很小。同时服务贸易收支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和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2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得中国服务贸易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2.1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 

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且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有影响的战略产业与行业。要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等行业,从而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2积极稳妥地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力度 

有研究表明,政府管制总体上是不利于竞争的,政府管制对竞争行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加大国内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力度,改革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不高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质量,逐步形成规范,统一的市场,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创新动力,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的现状,最终将有利于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3加快服务贸易立法 

针对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中国应客观地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找出在各个服务贸易领域中现存的基本法律法规缺位和不足的部分,在保持与服务贸易基本法原则相一致、与服务贸易现行法律规范相对应、与现行非服务贸易的法律相协调的基础上,根据服务贸易领域中现行行政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和司法实践,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法规,确保我国的服务贸易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得到稳定的发展。 

篇6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服务贸易业 发展趋势 对策建议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步伐。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迅速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4%,虽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特许、咨询和电影音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都是以劳动和资源禀赋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务贸易格局仍然呈现出低水平发展的态势。以2004年的贸易结构为例: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比重分别为33.35%、27.2%、18.15%,而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用等新兴服务贸易产业比重分别为4.83%、0.17%、2.14%、3.54%。这种贸易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表明我国处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低的现状。 

4.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对服务业的管理不够统一;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却未能形成完整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已有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文件立法层次较低且缺乏协调性,与GATS的接轨也尚未实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还不够,虽然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电讯、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总的来看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的国际间流动逐步兴起,使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1980年~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增至27559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6倍,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七分之一上升到近五分之一。但与服务业的GDP占比相比,2006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仍较小,表明全球服务贸易还不够发达,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还处于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的初始阶段。同时也说明,服务贸易还是一片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并注定成为各国竞相圈地的焦点地带。 

2.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 

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惊人,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日益广泛。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建筑设计服务,计算机信息外包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凋整。据有关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传统服务项目,如运输、旅游服务在发展中份额现在正逐年呈下降趋势,而其他新型服务(包括通讯、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则增长较快,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据《华尔街日报》称,IBM准备把美国本土4730个编程工作岗位转移到印度、中国等国家,即将编程服务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同时将高薪职位大量输往海外。惠普、甲骨文、埃森哲、美国在线、英国诺维奇保险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也都计划将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印度或中国。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仍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 

目前,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仍占主体地位。从规模上看,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对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顺差。而从结构上看,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以及规则的制定权利,在发展迅猛的知识含量高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绝对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劣势,只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及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比较乐观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篇7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对外贸易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在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2010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据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所占份额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所占全球经济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了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加大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20(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的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增加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了重创,国际贸易萎缩,跨国资本流动减少。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2009年,全球的货物贸易量下降了12.2%,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的货物贸易额下降了23%,从2008年15.8万亿美元下降至12.2万亿美元。

(三)世界经济再平衡未见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再平衡便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话题。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2009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时倡导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这个理念,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再平衡的认识有所不同。发达国家认为,造成不平衡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大规模的出口导致贸易顺差增加,国内消费不足是全球经济失衡最主要的原因。

(四)贸易保护主义不断上升

金融危机爆发时期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一直呈扩大之势,贸易的争端不断增多,贸易摩擦也从产品延伸到了产业,从贸易政策发展到了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是贸易摩擦激增产生的根本原因。当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时,这种保护倾向就更为严重。目前,发达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增长,推出一系列新型贸易保护手段,例如:放任本币贬值,逼迫顺差国汇率升值以及企图征收碳关税等。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一)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力资源和劳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应用水平都不算高,在这种国际分工下,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相对较弱,人民的消费水平一般,也就是内需是比较小,只能通过对外国的消费者的贸易,也就是制造业的对外贸易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跟进,使我国和美国和欧盟等等消费型的国家和组织进行了友好的贸易来往,增进了国际合作,维持了睦邻友好。

(二)扩大了中国的市场

对我国自身来讲,剩余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的出现是我国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本国的消费能力较低,中国只能建立扩大化的对外贸易,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跟进,扩大了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制造业的发达,全靠扩大欧美市场来消耗中国的大部分产品,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使得对外贸易的脚步更加紧密。

经济全球化不仅为中国开拓了国外的市场,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伴随着金融的全球化,中国的企业可以在国外上市,可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样,又可以为中国的企业融资。而且,从外资进入我国的这个角度上讲,本国的市场的扩大化与外资的引进密切相关。

(三)有利于中国更好的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我国在引进资本的同时,也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从经济全球化的近程的逐步推进,更多的外资才会关注中国国内的市场环境,有了外资的进入,外企进入,才会有外国相对先进的技术和相对先进的管理制度。可以说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创造了良好的引进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现金管理制度的机会。

三、我国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目标与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目标是与国际上的大国建立友好的贸易多边关系,以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等国家为例,用我们的制造业输出来逐步构建一条国际上的贸易链条,这样中国的各项产业才能更加稳固。另外,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需要我国的对外贸易中要多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生产技术,中国的发展目标就是在世界的贸易中占有各个行业的主体,逐渐通过自身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来实现强国之梦。中国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在世界上属于前列,排在墨西哥、德国和俄罗斯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1980年为13%,1990年为32.5%,1995年为40%,2001年为44%。到近几年来已经攀升至50%以上了。

(二)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探讨

自从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以后,各个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纷纷开始注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后果,并且开始建立本国的金融防御体系抵制外来的干扰。新形势下,以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十三年后的今天,我国的很多行业会逐步向国外开放,会迎来发达国家的一些同行业的平行竞争,我们所要探讨的是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要建立本国的金融防御体系,还有如何增强我国本国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三)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外汇储备对国内经济影响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结合自身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有限,由于本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局限性,现阶段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多见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粗放型经济形式,从这一点上说,我国的对外贸易没有太强的主动性,而且对国外的消费力的依赖程度较高。

参考文献:

[1]张幼文.要素的国际流动与开放型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与走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3)

篇8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亦呈现出了更强的全球性与区域性,世界各国、国家内各地区联系不断加强,在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与区域化更为加剧的前提下,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新发展趋势下的不协调问题不断的增多,而目前较多的研究只注重于国际贸易自由化、区域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秩序与协调,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生态与协调问题研究较少,笔者将以此为研究基础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新方向进行论证。 

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瓶颈 

1.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不断加速,我国的适应能力如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其作为一个必须经历的经济过程,国际经济贸易紧密联系,国际经济的微微变化都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世界经济总量排名位居前列,但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仍集中在粗放式的、低价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国际经济贸易加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否可以做出积极应对,是否可以紧随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中,我国经济贸易是否能积极、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并且达到优化配置?这均是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适应能力所要承受的。 

2.区域化、贸易全球化化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内地经济产业何去何从? 

从1980年开始,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推动者贸易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的对象不断再扩大,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绝大部分经济行业,均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加入了全球化的贸易中。国际贸易的涵盖范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货物贸,发展到包含金融、服务、技术等在内的多种经济贸易。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国内经济和世界市场及国际交易紧密联系起来,而我国内地的经济行业,包括货物贸易以及非货物贸易的其他种类贸易经济竞争力如何?能否在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之下,推动自身的加强(例如2012年——2013年我国光伏出现的困境以及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设定的经济壁垒)?这将会明显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未来发展中,将势必面对的问题。 

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势必会产生国际经济的区域化,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自由化,加强国家自身的国际经济竞争实力,将在一定区域内的数个国家之间建立起相互合作与依存的贸易关系,如此的区域化设置,将会减少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但是,在区域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经济行业亦会产生经济贸易全球化下的经济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 

3.国际经济贸易是否面临可持续、生态化问题? 

对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可否持续、能否生态化问题,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国际经济贸易引发了极大的环境问题,这不仅仅是我国将要面对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均要面对的挑战。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自由化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但是随着而来的,不仅是积极影响,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资源的消耗、浪费严重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虽然国际经济贸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仍然以劳动力、资本为主要贸易方式,价值与技术含量较低,而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出口商品的种类以及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均开始向绿色方向跟进,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绿色壁垒”,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中所受到的限制于惩罚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已经或者是早已面临着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新趋势与新挑战 

为了积极应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的新趋势,良好的解决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做出完善: 

1.积极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国国际贸易行业的比较优势,达到进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结合国际经济区域化的优势,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实现国内经济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贸易空间,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篇9

1.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名词解释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各个国家为了达到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还有全球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所进行的资本、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互换,最后形成国际化的关联。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国际经济贸易能够出现,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国际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由于资本的组合改变,还有生产要素的改变,国际经济贸易出现了新的形势。(1)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调整,出现了发达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只能相互协作。(2)金融工具在不断创新,加快了全世界金融的一体进程。资源是有限的,然而经济的全球化让国际之间的经济资源分配不均,加大了国际经济的风险性,也使得有些国家有空子可钻,投机现象越来越严重。(3)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愈加成熟化,经济发展快速,潜力巨大,是将来的主要经济体,同时还可以促进国际经济更加的活跃。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指的就是进出口贸易,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互换优势技术和资源的一个过程。对外贸易主要分为两块,即进口与出口贸易。由于全球的资源分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给经济全球化找到了存在的可能性,几乎每个国家都要去到别的国家进行资源互换交易。发达国家卖脑子里的东西,发展中的国家卖手里做出来的东西,而落后国家只能卖土里种出来的东西,比如,发达国家的劳动人口少,这就必须要到发展中国家寻找廉价的劳动力,而发展中和落后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科技与资本上的扶持。还有石油国家的石油资源丰富,别的缺石油的国家就都不得不来这里进行贸易交换等。各个国家之间所进行的贸易,使得每个国家都参与了市场的分工,在全世界分配有限的资源,最后每个国家都得到了自己国家所缺的资源,生产与经济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3.贸易战略

贸易战略就是指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对外贸易策略。贸易战略可以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政府对于未来国家贸易发展的计划,在适当的时候也许还会对对外贸易进行有效的政策性的干预,达到最终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目的,这对国家将来的产业型经济会起到指导作用。正确的国家经济贸易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严格关注。

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在新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对经济贸易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时间段都会出现新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方向。

1.国际经济贸易高级化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向着更高级化靠近,还有国际贸易当中的商品结构也在改变,变得越来越高级。各个国家实现科技化,国内的制造业的产量与质量会得到快速的提高,最后是每个国家都在不断的完善着自己的不足,并会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促使国际间的资源与技术上的贸易越来越多。

2.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不均衡

从古自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的大舞台上,不管是哪方面都没有太多话语权,地位上的悬殊差距最终会导致有限的资源出现分配不均衡的现象。而放眼当前的全球经济贸易形势,不难看出资源依然存在的分配不均衡的现象。正是由于国际贸易存在分配不均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占有率上才会出现这样两极分化的现象。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地位上处于垄断地位,发展中国家就只能是尴尬地存在于国际经济贸易当中,处于被动地位。

三、新形势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应对策略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于像我国这种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家来讲,劳动力资源的丰富绝对是以个优势,这也是我国长时间以来为何会实行出口导向型贸易策略的原因。可是,什么都在发生改变,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经济产业结构也在改变,靠纯人工劳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大量的人工智能机器代替了人工,劳动力的价值在下降。现在是知识经济在主导着整个经济体的发展,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产业结构的提升,结合国际上新的经济形势调整出一个新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1.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力,从而达到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利益平衡。与此同时,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人家经验的基础之上,利用科技的力量发展国家的经济,加强自主创新与研发,从而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国际市场。

2.充分挖掘国内市场

在继续以出口为导向的前提下,加大挖掘国内市场的力度。我国人口大概占世界人口的20.9%。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我国进口产品的数量可以看出,这么大的人口基数的消费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加强国内产品质量监管的同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刺激国内需求,比如,增加人均收入的提高,改变消费观念,从而达到刺激消费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的目的。

3.完善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相关法律

目前,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法律还不是很健全,还有在国际上国际贸易权利得不到保障。所以,我国应加快完善国际经济贸易相关法律,防止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损害我国正当国际经济贸易利益的贸易伙伴国。

4.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在国际经济贸易上的竞争力,提升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一个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去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从而达到进出口贸易利益的平衡。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 国际经济贸易 趋势 影响 战略构建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加入 WTO 以来,国际经济贸易业务逐渐增多,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但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的作用是双重的,既能产生有利影响,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国际经济贸易战略的构建,通过采取措施有效提升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竞争实力。

1国际经济贸易

国际经济贸易,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有效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圈的形成。而我国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经济贸易作为主体,国家之间实现资料的交换,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效率。

2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经济贸易利益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有所差别,导致国际经济贸易利益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主要操作者,并获取了全球经济贸易 80%左右的利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润不断缩小,这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公平。

(2)自由贸易越来越活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为了快速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就相继开展国际经济贸易,各个国家之间都加强了双边区域经济合作,这就有效缓解了国际局势,减少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国际经济贸易的自由化。

(3)国际经济贸易交易高级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升级,国际经济贸易交易产品中大多都是高科技产品,有效提高了经济贸易的交易水平,促进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提高了生产力,因此说国际经济贸易交易呈现高级化发展趋势。

3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国际经济贸易活动逐渐减少,所遭受的损失十分巨大,尤其是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开始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投入,严格管控发达国家的技术产权,这样就将经济危机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工费用也逐步提高、人民币升值导致国内通货膨胀,这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十分不利。此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完成改革,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尚未健全,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样就容易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直接导致企业经济损失,国家劳动力增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当前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国际经济贸易体系的健全,要构建国际经济贸易战略。

4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4.1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

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主要是对外贸易经济投资,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是发达国家的重点投资对象,大量外国资本的投入,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我国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空间也较大,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的优化组合。

4.2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主要是依靠资金进行交易,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资金短缺情况较为严重,许多企业无法支撑跨国发展。而且我国企业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这样就容易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如果我国政府和企业对国际经济贸易处理不当,那就容易引发国内经济危机,而我国又有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将导致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逐渐加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5新形势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的构建

5.1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

我国政府要对进出口方式进行相应调整,要转变对外经济贸易方式,注重对产品质量的审查,政府也要针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税收政策,要从战略性角度去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有效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5.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服务产业的发展,要将服务贸易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点,充分体现我国现代化生活水平。政府要加强对服务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强服务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快速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外贸发展。

5.3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政府要积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发展我国资源优势,吸引国外资本,加强对中外合资企业的政策扶持,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有效提高我国的科技生产力。同时,我国也要充分利用资本输出效应发展国外市场,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制定各项政策,保护我国本土产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梳元.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以及对我国的影响[J].中国对外贸易,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