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监管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05 17:5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监管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监管措施

篇1

(一)检查范围

全省经营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基本药物的药品批发企业,重点是中标的基本药物配送企业。

(二)检查内容

1、市局是否明确专人负责药品经营企业电子监管工作,是否对预警信息进行了处理;

2、市局是否建立了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档案;

3、企业(含独立仓储、自主购销的非法人分支机构,下同)是否加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

4、企业是否配置了数字证书,配备了实现核注核销的手持扫描终端;

5、企业是否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网上核注核销,对已经赋码的产品是否实施了核注核销;

6、企业是否对预警信息进行了处理,目前未处理的预警信息还有多少,不能处理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7、企业配备的专门工作人员是否加入了省局开通的“电子监管—药品经营”QQ群;

8、企业入网后,企业基本信息发生变化时,是否及时在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更新了企业的相关信息;

9、企业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的相关制度是否建立,制度落实是否到位,相关人员是否熟悉药品电子监管网的操作。

二、工作安排

检查时间自收文之日起至3月10日结束。

检查采取各市局互查的方式进行。检查人员从各市局抽调,每组2人,组长单位负责向省局报送检查结果。

检查人员安排如下:

检查工作必须确保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全覆盖,其他四大类及特药电子监管品种经营企业检查面达到20%以上。

各市局要合理安排本辖区内企业的检查工作。检查市局和被检查市局协调好检查时间,事先安排检查企业名单和检查线路,提高检查工作效率。

检查期间的差旅费等由检查人员所在单位按规定报销。

篇2

1.1安全成本的内容

安全成本指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所投入的用于安全管理的各种费用,主要有保障安全生产的费用和因发生安全事故所支付的费用两部分。我国还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姚庆国将安全成本分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我国大部分文献研究基本上都认同了这一标准。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支出的费用,它包括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两部分。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生产而产生的损失,它包括企业内部损失和企业外部损失两部分。安全事故发生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而导致的诉讼赔偿,因事故发生带来的停工损失以及恢复生产费用等。但具体到每一类费用下的构成要素却十分混乱,各种文献研究没有给出统一的理论标准,而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对每一类的构成要素也是模棱两可,无法将实际的安全成本支出与具体的科目相对应。

1.2安全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保证安全成本的投入及安全成本的有效使用。企业进行安全成本管理,对安全成本的投入进行明确的分析和把握,严苛的落实安全成本的使用情况,从而保证安全成本的充分投入以及安全成本的有效使用。

2)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通过安全成本管理,便于及时发现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有利于企业资源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进行安全成本管理,分析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分析并评价安全管理工作的经济合理性,推动企业做出正确决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安全成本管理的现状

1)建筑企业对安全成本的概念模糊,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我国对安全成本的研究还未成体系,对安全成本的概念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导致许多建筑企业对安全成本的认识不足,在核算安全成本时没有明确的会计科目,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中没有安全成本这一科目,安全成本相关资料没有被完整的记录和保存,而且在安全成本的投入上也仅限于安全文明措施费中规定的项目,单纯的应付上级检查,算“糊涂账”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对安全成本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意识上的问题,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存在绝对的偶然性,部分企业存在严重的投机心理,忽视在保障性安全成本方面的投入,认为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就是单纯的投资消耗,没有认识到安全成本的投入与安全事故的防范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

2)安全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成本的投入不足。在法律、法规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诸多安全施工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建筑安全投入、损失统计等方面的相应规定和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建设单位方面,有的单位缺乏安全成本管理意识,对安全成本的投入不认可,压缩投入或拒绝投入,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在施工单位方面,由于安全成本的投入大都由施工方承包,有的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压缩安全成本作为利益来源;在监理单位方面,由于监理单位不掌握实权,监理流于形式,无法保证安全成本的投入。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不明确,安全成本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投入不足,安全文明生产得不到保障。

3)企业对安全成本的监管不力,安全成本的使用下落不明。在相关规范的规定以及竣工验收检查规定的约束下,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在安全方面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不清楚,缺乏严格的监管体系。监督部门对安全成本管理情况的监管仅仅限于账目的核对以及明面上的检查,而企业投入的这笔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却无从知晓。有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存在报假账虚账的情况,虚报在安全方面投入的总价,而其中的差价被用于其他地方谋取利益;由于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的使用上存在较小的让利空间,部分企业往往拿安全成本“开刀”,导致安全成本的实际投入远达不到要求。在笔者实地调查时得知,企业购入一顶符合标准的高质量安全帽的成本大约为40元,而实际上,部分企业为了削减安全成本,往往会购买一些质量一般的安全帽,实际花费仅20元,压缩了一半的成本投入,而安全保障性也相应的打了折扣,劣质安全帽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的赔偿等费用显然超过所削减的安全成本,结果得不偿失。

3加强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管理的措施

1)转变工作意识,重视安全成本管理工作。首先,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都要增强对安全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转变思想意识及工作观念,要认识到安全成本的投入与安全事故的防范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上,通过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前期投入的培训费用相比所避免的损失性安全成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企业在行业内的声誉,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有亏本的可能。其次,企业要明确安全成本的概念,建立专门的安全成本核算科目,将安全成本单独管理,便于独立核算安全成本的投入及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安全成本经济性评价创造环境。

2)建立健全安全成本管理体系。虽然我国出台实施了诸多建设施工相关法规,但是在法律的执行上存在漏洞,安全成本管理方面的规定不成体系,因此,首先要加强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建立,加强执法力度,完善关于安全成本投入和使用方面的管理细则,通过采用强制性的规定和奖励性的措施,来推动企业安全成本管理工作的施行。其次,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应严格履行责任,保证安全成本的投入,保障安全生产的进行;建设方要增强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建立安全管理专项资金,加强安全成本的投入力度;施工方要严格落实安全资金的使用,对安全成本的管理要严格追究,防止通过削减安全成本来谋取利益的现象发生;监理方要端正工作态度,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将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相协调,加强对安全成本管理的监管力度。健全的法律基础,严格的执法保障,各方主体恪守职责,是推动安全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

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措施

一、建筑企业管理的内容

(1)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是括建筑行业在内的管理的根本依据。管理实质上是对被管理者的行为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之道,也是建筑管理的基本原则。(2)项目管理。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项目管理实施规划”、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安全控制、项目成本控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信息管理、现场管理、组织协调、竣工验收、项目考核评价和项目回访保修。(3)质量管理。大力提倡优质工程评选活动,为建筑施工企业减轻评优成本,通过鼓励创优工程来促进行业技术及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也可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和对政府满意度指数。(4)安全管理。企业管理者要自觉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等措施,施工作业时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增强工人安全生产意识,以避免安全事故。

二、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2)设计阶段管理薄弱。工程设计阶段是投资管理的关键。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不够,取费标准不合理,多次出现设计漏项或设计变更的现象等,都是造成工程投资失控的原因。由于设计费用由工程量决定,有些设计单位为追求利润,设计保守,人为地提高了投资。(3)质量管理薄弱。项目法人队伍建设不够规范,项目法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对施工、监理单位建设行为的有效监管。(4)安全管理的不规范。有一半以上的事故都是由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造成,其中职工的违章操作所占的比重最大。

三、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筑项目管理者应当具备法律意识,在合法、平等的基础上签订施工合同。完善的施工合同是建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考虑施工单位的现实情况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才能真正意义上对建筑项目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在合同签订完之后,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严格履行合同管理制度,杜绝在施工过程中随意篡改施工合同的情况发生。(2)树立精品工程质量意识。升华全企业职工打造精品工程意识,首先要强调施工企业决策层中经理”质量意识”的作用。其次注重提高项目经理部的质量意识,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质量意识尤为重要。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生产前线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项目经理抓项目质量管理的决心和态度,对建筑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极大。再次建筑工人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从施工原材料的投入,到最终产品来完成,每道工序都要经过施工设备和机具操作者及各工种建筑工人的协作劳动而未完成,都需他们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提高产品质量。(3)加强建筑科技创新。随着建筑设计的日益复杂,施工难度也逐渐增加,传统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如今建筑施工的需求。要通过创新改善传统材料的性能,开发新型材料。同时新型施工设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更加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使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来协助建筑行业人员设计图纸、细化图纸、使图纸能够更好的服务施工、促进施工,这可节约大量时间,有助于图纸的携带与保存。(4)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试验和使用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地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是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准备的基本内容包括: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物质准备、施工组织准备、现场准备。事中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即全面控制施工过程,其具体措施是:质量控制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保证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在制度等。事后质量控制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5)强化法制化管理力度。当前建筑行业与诸多行业一样存在许多洞成为了贪污腐化、经济犯罪的高发区。但遏制这一趋势的法宝就是责任终身制。让主要责任人,从建设方到参建方的参与者担负不同的责任,人岗证统一才能上岗。严格履行签认制度,并确保法律执行要严,要终身相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的支柱,是非常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筑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风险大、投资大、生产周期长、周转慢、不确定因素多、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如今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财务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谨防财务风险。

一、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财务监管不力,缺乏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监督机制和控制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会计缺乏监控力度,建筑企业往往过于精简人员,一人身兼数职,导致分工不明确,自控能力较差;二是会计考核不合乎规范,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三是企业外部监督过于主观,工商、银行、税务、注册会计师等作为监督力量的主要来源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另外,财务管理人员主要靠自己的管理经验进行判断,没有科学的依据,并且管理方式一般以人治人,非以法治人,缺乏基本的法规条例,由此造成建筑企业内部的审批程序不完备,资金管理不到位,岗位责任不明确等,降低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财务资金控制薄弱。

资金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具有很关键的作用,好比是生命之源。如果资金不到位,企业无法扩大规模,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营,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破产。具体到建筑业更是如此,资金是建筑企业的生命,资金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中。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资金筹集渠道单一,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有一定的歧视,造成企业集资困难,资金短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大都对现金的流通严格控制,对于企业固定资产、原材料存放、账目管理、资产浪费等现象控制的较为薄弱。这也是造成企业资金匮乏、建筑成本虚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3、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偏低

建筑企业应该合理的配置财务机构,管理层次要精简。财务人员方面要少而精,确保信息的灵敏和畅通。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财务机构配置并不合理,大都是金字塔型,不仅层次多、效率低,而且管理观念陈旧,缺乏现代先进科学的管理意识和方法,内容单一,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巧掌握不全面、不精确,与当今快速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很难实现合理化、现代化财务管理。

二、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针对财务进行实践指导的价值观。新形势下,企业如果不改变陈旧的财务管理观念,很难立足于市场。作为建筑企业应该树立一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首先,现金流观念。大多数情况下,现金流量的指标要比利润指标更为重要。现金流主要指企业收到并能够再投资的现金,利润一般是会计部门计算出的所赚得的收益,并不是可以利用的现金。其次,利润最大化。利润是企业追寻的目标,而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追寻的根本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成本、收入、资金、费用等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最后,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观念。企业经营环境、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如要确保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需确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始终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重中之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作用。

2、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现金控制

现金是建筑企业运营的重要要素之一,预算管理要以现金预算为主。建筑企业在对资金使用用途进行明确说明的前提下,根据上一年的现金使用情况以及经营水平作为参考,对下一年度的费用支出和收入进行全面的预算,包括现金需求量、先进流入量。针对具体的项目,在接受之前要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对项目的前期所需资金、后期维持所需资金以及收益率进行预测,实现全程预测,加强控制。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加强财务内部监督和控制,从整体上规避风险。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近几年,在国家有关部门下达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对建筑施工企业运行管理展开深入分析可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自身管理体现出的问题也更加明显,如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管控与结算存在不足,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并对工程项目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致使施工进度不断延后。财务管理涉及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方面,要想维护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企业必须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提上日程,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突出财务管理职能,实现资金安全保障、企业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等,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的建筑施工企业高速健康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一)财务管理及其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简单来说,就是以企业财务经济活动为核心的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其目的是实现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营运资金的合理使用、企业价值与利润的最大化等。通常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投融资管理,结合现阶段企业战略目标与发展现状,拟订合理的投资计划,根据企业项目开展的实际需求拓展融资渠道,以筹集到充足的资金,确保企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其二,营运资金管理,即为维护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采取一系列管理手段,具体工作有保持现金收支平衡、制定各项费用预算与定额等;其三,利润分配管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组织结构划分,拟定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政策,确保分配合理,并且正确处理内部的财务关系,以促进企业的稳定运行与发展。[1]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一种管理工具,随着各种新理念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充斥在财会领域,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位发生改变,既要完成基础的财务会计工作,又要从管理角度出发,对企业决策制定、战略规划、业务管控等提供指导与服务。建筑施工企业具有生产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与一般现代企业相比,其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有问题,如受到外部市场变动或政策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利润空间会逐渐缩减,基于这一前提,企业相应的财务风险也在持续增加,可能因建设资金不足、过程管控不当等导致项目或停或缓。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改变传统过于侧重计算、统计等工作的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作为重要工具,保证资金安全、成本核算准确,根据实际工作进行职责划分与分配,并且保证建筑合同的正常履行,对强化企业内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其二,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稳步达成,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紧密关联,企业以经营战略目标为导向,确定财务战略目标,加深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战略选择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提升战略价值。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滞后

财务风险无处不在,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张,相应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类别更加复杂多样,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多是将侧重点放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仅仅关注业务层面,对于财务层面的风险问题不够重视。总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少正确的风险导向,尚未从企业管理层到各职能部门形成全员重视风险的局面。加上企业针对风险管理,没有构建相应的风险管理模式,所采取的手段落后,不能实现风险的提前预测与及时控制,导致风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消除。[2]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

严谨的规章制度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保障,也是确保财务管理有效性不断提升的必要前提。然而实际上,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现有制度的覆盖范围狭窄,且往往仅制定形式化的规章制度,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不佳,根本难以对企业员工的实际行为加以约束与规范。有的企业未能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有的企业对于工程项目整个过程的管理不到位,尤其是针对合同签订,简单沿用原有的《合同管理方法》,还是会出现一定的遗漏。

(三)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职能相对弱化

与会计核算、记账报账等基础工作相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监督职能相对弱化,监督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监督机制缺失、监督力量不足,财务监督工作缺少强烈的监督意识及完整的实施方案,甚至有的企业尚未针对财务监督设置相关的工作岗位,这种情况下对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企业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并予以解决,长时间下去问题不断累积,将会形成严重的财务风险,威胁到企业自身的运行与发展。

(四)资金管理存在问题,资金使用效率偏低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满足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才能保障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并且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众多,资金分散于各项目中,资金管理工作相对来说难度较大。[3]部分企业未能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无法将大量资金统一调配与管控,资金管理乏力,可能因监管不到位,导致资金被随意占用,更多地出现资金使用不合理、使用效率偏低的问题,显然也会对企业工程项目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财务数据滞后

信息化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财务创新与转型的必然举措。搭建财务信息系统,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现阶段,仍有一部分建筑企业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只是简单地引入财务软件,要求财务人员借助软件完成计算、统计等基础工作。而从整体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层次不高,财务系统的功能有限,且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性不强,根本不能实现大量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还是存在财务数据滞后、信息孤岛等问题。

三、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模式

财务风险是否得以有效控制,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新形势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对风险有更加正确的认识与了解,结合企业工程项目的特点及财务管理现状,构建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模式,实现风险问题的及时处理与解决。[4]首先,组建一支专业的风控团队,由风险控制人员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财务风险管控中,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准确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前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其次,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从风险识别、评估、控制、防范等关键环节着手,针对性地设置控制制度,明确风险管控各环节的职责及具体流程,实现权责利的有机结合,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上,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达到全过程风险管控的目的;最后,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在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严重程度等进行合理分类,形成完整的风险清单,对财务风险展开实时的监控,预测其发展趋势,当监测到其中某一指标达到设定值的时候,由预警系统及时发出信号,便于风险控制相关人员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解决风险问题,降低风险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与其他负面影响。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制度约束与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而言,要建立严谨且规范的规章制度,以制度为根本,对企业员工的实际行为加以约束,大大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其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与企业实际相符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及积极配合下,逐一优化制度条例,增强各项制度的针对性,确保制度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得以贯彻实施,使得企业员工以制度为根本依据,展开一系列业务操作,不做出违规违纪的行为;其二,重点体现财务人员的管理作用,以财务部门为主导,将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于工程项目的整个流程当中,设计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成本规划、资金使用等,由财务人员分析项目可行性、审核合同条款,并针对成本、资金等强化风险识别与评估,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认真推进各项流程的稳步运行[5];其三,加强财务规范性管理,以制度为准进行账务处理、单据审批等,加大过程管控力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越权审批、责任不明、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以有力的监管约束来防范风险,进而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三)优化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建筑施工企业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从日常监管、会计信息监管等多个方面来优化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将财务监督的职能充分体现出来,为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第一,日常监管主要涉及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环节、正式建设环节、监理维护环节等,需要针对各环节展开全方位的监督,将侧重点放在与资金相关的经济活动上,掌握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各环节的成本费用支出,做好监督管控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资金与成本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的记录与统计。第二,会计信息监管主要侧重于会计报表,应由财务人员从财务会计专业角度出发,对会计信息展开更加全面且有效的监督,重点分析是否存在会计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第三,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展开阶段性的财务监督,如可将监督机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设立相应的绩效指标,涉及传统财务指标及各部门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非财务指标,通过有效的财务监督,实现从根本上避免经济犯罪,大大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第四,为了减缓财务管理监督的压力,建筑施工企业还应重视内部审计监督,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由专业审计人员展开监督工作,从审计视角对财务管理展开综合的评价与监督,重点了解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财务内控体系构建情况、财务资金管控情况等,实现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再监督,从而进一步维护良好的秩序,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四)创新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具有资金量大的特点。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最为主要的一项工作,针对资金过于分散、使用率偏低等问题,企业应当创新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实现对大量资金的统一管理与调配。例如:建工施工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立财务公司、内部结算中心等,选择适宜的管理方法,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将分散在各个项目的资金统一到管理平台中,根据项目建设需求来进行优化配置,保证资金的合理与安全使用。企业可构建资金结算中心管理体系,由企业财务人员遵循已收定金的基本原则,进行现金流量的科学编制,展开对资金收支项目的统计归类及综合管理,严格规范资金审批流程。下属部门若是有资金使用需要,应当提前上报,整理所需的信息资料,由总部统一审核之后划拨资金,并且还需要进一步全面跟踪资金使用情况,以防出现资金使用严重超出预算的情况。[6]此外,在资金计划内,下属部门可根据项目建设需求对资金进行安排与使用,但相应的重大决策,如投融资决策,需要实行统一管理与全面参与,结算中心仅作为执行机构,以此来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数据信息高效传递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要想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有效性,则应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积极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财务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搭建完整的信息系统,一方面实现大量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另一方面促进业务与财务一体化,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与作用。以某建筑企业为例,该企业重点加强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第一,创新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长期作用,由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予以支持,由企业项目部、财务部、业务部等共同参与信息化建设,并与技术服务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升规划水平,确保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与适应性。第二,拓展财务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财务记账、增值税管理、费用管控银企直连等,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改变以往的线下审批,重点优化线上审批流程,形成电子单据,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在增值税管理方面,根据国家营改增政策的具体要求,将信息系统与增值税管理工作相融合,延伸发票开具、发票管理等功能,减轻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第三,注重财务系统与企业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统一接口管理,搭建数据治理体系与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大量数据信息在业务与财务之间可实现更加及时且准确的传递,降低信息沟通成本,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最终达到共同提升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建筑行业同时面临着市场竞争与时代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实力,更好地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推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将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及时发现目前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优化完善内部监督措施,高效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转型升级,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红霞.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完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1):29-3,33.

[2]曹庆玲.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财经界,2020(10):121-122.

[3]刘国申.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3):24-25,32.

[4]罗红.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新举措分析[J].财会学习,2019(12):53-54.

[5]徐茜.浅议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学习,2018(29):20-21,31.

篇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各行业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了保证供电秩序,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需要加强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其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强化用电检查管理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

在我国的整个电网营销体系中,供电端属于服务端,且其中的用电检查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售后服务。通过对用电检查管理的强化,供电企业不仅能优化用电供给,还能排除用电隐患。对加深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这样深层次的交流,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促进供电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1.2强化用电检查管理能降低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电力并非一般商品,其供给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供电环节若没有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就会在供给和使用电力时出现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这不仅影响了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影响到了用电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证这两方面的安全,强化用电检查管理势在必行。

二、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用电检查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督促用户的正确用电,防止用户的各项违章行为,特别是对窃电行为要加以防范和打击;二是用电检查过程中要积极宣传安全正确的用电知识,并耐心解答用户的相关问题,提供相关技术咨询;三是对《供用电合同》进行宣传,让用户充分了解相关合同内容,并自觉遵守。目前供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对窃电行为的防范和打击上。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2.1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执行存在困难

当政企分离之后,由于很多供电企业不具备执法权,而造成了电力检查中的很多问题。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阻碍了供电检查工作的依法依规执行。这些原因就容易导致部分违章及违法用电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很多有窃电之实却缺乏有效举证的情况无法进行处罚,导致了在用电检查过程中企业处于被动地位。

2.2技术进步使得窃电日益隐蔽,彻查难度较大

电力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电力系统建设更加成熟,也使得民间对电力的认识和应用也日益成熟。而这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窃电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当前的窃电技术越来越朝着智能化、隐蔽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些高端的机械设备,能对电能计量装置等进行远程操控和非法篡改,不仅扰乱了计量装置的正常运行,也给用电检查作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2.3供电企业和用电居民的反窃电意识薄弱

反窃电意识薄弱造成了很多窃电行为得不到纠正,也使得安全隐患日益存在。而反窃电意识薄弱问题不仅仅是出现在供电企业,也出现在用电居民身上。首先,由于电力运营的特殊性,很多供电企业对用电检查管理及反窃电工作并不十分重视,不仅缺少相关的宣传策略,在用电检查的执行中也缺乏有效的监管,从而造成用电检查无法确实有效的执行。另一方面,由于对居民反窃电的宣传力度不足,居民对窃电的危害认识不足,造成了部分居民窃电,或遇到窃电行为不闻不问的情况。这些也加大了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的难度。

三、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对策措施

要避免上述问题造成对用电检查的负面影响,就应该针对性的解决好其中的问题,从而确保用电检查工作是顺利开展。

3.1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

要想从根本上对窃电行为进行防范,就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供电企业要积极发现用电检查中的各项问题,并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督促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对相关的政策空白予以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措施。从制度层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供电企业在实际抄核收电费及追缴方面,也要积极依法工作,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避免国家的能源损失,对非法窃电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3.2引进最新的技术及人才,应对日益先进的窃电手段

供电企业要积极进行内部革新,积极引进最新的技术及人才,以保证自身在反窃电斗争在中立于不败。目前最新的反窃电技术包括:①引?M远程抄表及监控系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程抄表及监控系统的实现成为可能,企业积极引进这一先进技术,不仅能优化抄表工作,还能通过对电表的远程管理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其电表的运行状况、动态变化都能通过远程屏幕一览无余,这无疑对发现窃电行为,以便于第一时间进行反窃电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②引进智能电表。现阶段的电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日益严峻的窃电形式。而智能电表的出现,在很多功能方面都有突出表现,特别是正反方向的累加功能,能有效防范外接电源与移相法窃电的情况。

3.3强化供电企业的宣传与管理

针对供电企业内部,要强化用电检查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优化管理制度。实行权责统一的制度,充分调动用电检查人员的思想觉悟及责任意识,从而起到强化管理,促进用电检查工作良好实施的目的。另外,针对用户,不仅要加大用电安全知识宣传,还应该及时宣传窃电危害,让用户了解到窃电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此外,供电企业还可以进行适度的举报奖励制度,通过奖励制度提高用电居民对窃电举报的积极性,让窃电企业及个人陷入完全的被动之中。

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采购管理;电子商务;采购管理;

一、电子商务采购的优势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采购平台支持多组织、多地点的应用,实现集团总部、分子公司、项目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实现标准规范的统一、实现对物资采购业务的集中监管,实现工程物资的垂直管理,增强内外部供应链的协同,有效的对整个集团的供应商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支持多种集中采购模式

满足各种工程建设物资集中采购模式(集中采购分散结算模式、集中采购集中结算模式、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混合模式)的应用,系统统一设定采购的标准和规范。

2. 减少采购环节降低采购费用,提高采购效率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采购平台可以突破传统采购模式的局限,根据设定的采购流程自动进行价格、交货期、服务等信息的确定,整个采购活动都公开于平台之上,使采购过程更透明、更规范,降低了采购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采购效率。

3. 可以实现采购业务程序的标准化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采购平台是在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按照设定好的标准化软件流程进行,则可以规范采购行为,规范采购环节大大减少采购过程的随意性。

4.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集成应用

浪潮物资管理系统以价值为导向、业务为驱动理念设计,实现财务物流一体化集成应用,来自采购、存货、销售等业务系统的单据信息,可以在有关单据填制完成后,自动生成相关会计凭证到总账系统,来自业务系统的凭证可实现与其业务系统的关联,直接返查追溯到该笔会计信息的原始凭证,从而实现物流业务与财务平行记帐。

5. 物资信息准确、全面,协助领导决策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采购平台使企业领导层可以方便地了解每一种物资的价格、数量、库存情况,合同的执行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供应商情况等各种信息,针对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快速反应,有效的对领导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建筑企业采购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从近年国内上市建筑企业和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利润数据来看,利润很低,有部人企业甚至是亏损的。前几年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时尚且如此,当前低迷的市道――国家房产政策打压、银行房贷紧缩等之下,上游房产公司的成本控制会加强,审价更严,对建筑企业而言,必须更好、更有效地控制住成本。建筑企业的成本,一是人工成本,而另一个就是物料成本。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的各项基本保障的逐步完善,人工成本将越来越高,要想降低,几乎不可能。建筑企业的重心,有必要转移到如何有效控制物料成本上,也就是采购上。

大型建筑企业由于项目多,跨地域经营,传统管理手段已无法握多项目跨地域经营带来的海量数据,特别是大量的建材数据,总部与项目部已严重信息不对称。管理复杂度一高,数据量大到一定程度,管理就需要依赖技术手段,光有流程、制度就没用了。正因如此,大型建筑企业的管理、技术、采购优势反而发挥不出来。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应用的逐步成熟,造价成本、建材设备、劳务等价格信息更趋透明化,也将对建筑企业赢利能力、赢利模式带来重大影响。可以预见一个大趋势是过去那种主要靠经营上搞关系的粗放管理经营模式,将越来越难生存,生存之道将转化为靠精细化管理能力。

在强调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建筑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根据行业经验,建材成本一般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若能够通过先进的水平,将建材成本降低5%,建筑企业利润即可提升3%,相当于某些大型建筑企业一年的利润。

建材成本控制分为两部分:采购时进行有效管控,施工时进行有效管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筑企业在施工时的建材管控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流程和制度,且国家在施工标准方面给出了大量的规范和要求,建材的消耗量均有最低标准,想要再大幅降低施工时的建材量,几乎不可能。建筑企业有效控制建材成本的途径,只有选择采购环节的管控。

由此可见,建筑企业的采购管理控制非常重要!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环节管理措施

企业物资采购业务主要包括申请计划、订单编制、谈判签约、合同执行和结算货款等环节。在各环节中,影响采购活动的风险因素各有不同。企业要想有效防范采购风险的发生,就要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采购各个环节的管理。

1.编制采购计划及采购申请环节的管理

该环节包括两项内容:编制需求(采购)计划和提出采购申请。

1.1编制采购计划。采购计划是企业组织采购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营的基础。如果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就可能导致企业运营不畅。

1.2采购申请。采购申请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采购企业如果不建立采购申请制度,采购申请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就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2.供应商择用环节的管理

供应商实力的大小,信誉的好坏,所品质量的优劣,关系到采购方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所以,在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上要建立科学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和对供应商的评估制度。

3.采购价格环节的管理

采购价格是决定采购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的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因此,在管理上必须要健全采购定价机制,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及市场价格变动趋势,进行市场供求关系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

4.谈判签约及履行合同环节的管理

采购合同是采购方和供应方之间明确采购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在整个合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风险:合同内容即合同条款不明确、模糊不清,不具体,容易出现争议;合同履约率低;出现欺诈性的合同;人的无效;没有建立重大合同披露制度及评估制度,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等等。主要管控措施是要建立采购合同的内部审查制度。

5.验收及付款环节的管理

验收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主要管控措施是建立采购验收制度和完善验收程序,采购部门与验收部门应当相互分离,严格验收程序。如在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另外要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款回收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付款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主要管控措施是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审批制度,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审批程序、验收手续、发票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付款,否则,应当拒绝支付。还要加强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往来账款的审计力度,定期与供应商核对金额,发现不符,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总结:电子商务在建筑企业内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建筑企业特级资质信息化)供应商中的电脑普及息息相关,在宏观大方向下,电子商务必将成为建筑企业建材采购乃至整个建筑企业管理中必须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德群,2000,《电子商务对建筑业的影响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第2期。

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人和触电。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的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形作业有关,还与近来年市场的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有关。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施工人员素质低

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65%是民工,这些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民转为工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不能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他们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自身及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二)法制不健全

目前建筑市场较为混乱,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下,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制不健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机,对安全事故查处不利。

(三)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野蛮施工

非机械动力工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非电工乱拉扯电线,不通过漏电开关,发生漏电事故时漏电开并不起作用,造成触电身亡。电工在接线时,不将电闸关闭,带电操作,造成触电身亡。民工不戴安全帽,穿拖鞋上脚手架进行操作作业,不小心失足,造成坠落死亡。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高空拆架拆模,架杆、模板往地上扔,扔不下就用脚踹,脚蹬空随之坠落。为抢工程进度,进行大规模施工,强令民工连续作业,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死亡。

(四)材料机具质量不合格

塔机吊构失灵,吊斗失控落下,砸伤地面施工人员,塔臂组装螺栓强度不够,以小代大,抗剪能力削弱,螺栓被剪切断,造成塔臂失控,扯断钢萦落下,砸伤地面工作人员。安全网质量差,不能有效拦戴高空坠物,造成地面人员伤亡。

(五)防护设施不全

临边不搭防护栏杆,安全网搭设低于施工作业层面高度,作业面没有实行全封闭。有的电梯井口无护栏,电梯井内不隔层设置防护。预留洞口、采光井、通风口不设防护盖,造成坠落事故发生。

三、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

施工企业一般都有安全组织机构,但必须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大型项目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并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实行单位领导对全施工现场负责,专职安全员对部位负责,班组长、班组安全和施工技术员对各自的施工区域负责,操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范围负责的“四负责”制度。

(二)规范建筑业分包及完善安全法

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谁和管理。一个项目,严禁业主方肢解分包,严禁多次转包,加强总承包商对分包的管理。加强安全法建设,对存在违章指挥,不为施工操作员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强令民工冒险作业,长期连续作业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施工企业对目前有的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加强适合本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实际的法律,标准和制度的补充完善,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加速安全教育

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做到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技能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场;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架子工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罚。

(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与协调

工程中标后,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前要有施工技术员编写的书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向工人交代,特别是高空、有毒作业,必须有相应的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急救处理方法。每日有班长、班组安全员对当天工作操作工序提出的安全要求。定期召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会议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加强条条、条块、块块之间的协调配合。

(五)加强现场安全监督

企业应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企业对违章指挥、操作,冒险作业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规范项目的施工安全行为。安全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的检查,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对人员的伤害,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入,完善各种安全设施。在项目作业面上设固定的安全管理员,对危险性大的脚手架,起重机搭设和拆除,机械设备吊装,电用设备工作,基础土方开挖等进行监督和控制。建筑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情况瞬息万变,可变性大,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否则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落实到实处,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发事故。

(六)运用科研成果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通过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含量,用于减少和弥补人为的错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改变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努力做建筑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解放生产力,变手工操作为机械作业,变高空作业为地面操作,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掌握并运用人机工程学和安全心理学的科研成果,调整好施工操作人员的心理,生理特征和状况,避免员工在情绪低落时出现失常行为,有效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安全教育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队伍随之壮大,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尤为重要。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工程质量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技术质量的问题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于技术质量的要求指标也随之加强,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控制施工技术质量,就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同时,新科技、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及时把握。

(2)管理体制的问题

施工管理体制是决定施工管理执行过程的根本,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得施工单位的存在大量的分包现象,这就造成了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于是各个单位处于利益的问题,都会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这样很容易造成工序上的遗漏,因为制度上的漏洞带来一些人为上的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3)工程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国建筑业越来越繁荣,大兴土木,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多,建筑业长期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发展模式成为了目前的一大趋势,直接导致了农民工、临时工、外包工人的大量使用,由于这些人文化素质低,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冒险蛮干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人成为了多发事故的群体。据统计,80%以上的安全事故发生在民工、临时工身上。同时,由于工程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也对施工管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施工中追求的不是施工质量,过度追求施工进度和成本,违章作业和操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3.如何有效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管理

(1)严格把好材料关

现代建筑工程有材料新、技术含量高、品种多的特点,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兴材料出现和应用的问题。所以,建筑材料的有效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综合保障之本。建筑材料质量和技术条件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由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技术标准等,保障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关键

在于建筑材料的控制,更取决于各个管理环节。①用现代知识优选建筑材料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建筑材料质量鉴定水平,使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符合标准;②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掌握建筑材料最新信息,从而优选建筑材料的供货厂家;③合理的统筹建筑材料供应节奏,确保正常施工;④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⑤抓好材料的现场施工管理,做到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⑥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记录工作。

(2)加强安全教育。

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将安全生产教育分为两种:管理层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员工级的安全生产教育。

①管理层的安全生产教育。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严格执行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等“三检”制度,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管理层的每个人员都重视安全,并把安全生产作为年终考核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

②员工级的安全生产教育。企业的员工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最直接的劳动者,是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又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受害者或责任者。所以对员工要进行:进场前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班组前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安全教育、换岗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召开每月的安全生产会议、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等。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所握好的技术难点。

(3)做好施工过程的控制

首先是进度控制,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靠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编制各个阶段进度计划,必须实行分段控制,制订月计划、旬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

其次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控制内容,在施工中一定要把各项消耗都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对于变更,一定要及时上报,经审批后方可执行,项目经理要做好成本控制,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将工程的造价确定在计划之内。

再次是质量控制,项目部要根据制定的质量目标,制定合理的质量验收标准,严格控制施工中的建材材料的质量,对于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一定要加大检查验收力度,不能出现质量检查死角与盲点。

最后是安全控制,要建立安全责任制,订立安全责任书,若发生安全事故,各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责任。很多施工单位为了成本控制,就减小安全设备投入,这是绝对不理的。

(4)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

项目经理根据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范围、时间和内容,对施工项目自开工准备至竣工验收,实施全过程的全面管理。项目经理应具有相应施工项目管理的能力、经验和业绩.具有承担施工项目管理的专业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法规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企业应对项目经理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企业应同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经理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同时,要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要对施工人员加强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施工操作和施工技术,杜绝人为的安全隐患,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再次,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模式,想要加强施工管理,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模式,将施工全过程融合在目标管理之中,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每一阶段工程的目标任务,建立合理的组织目标,施工全过程中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技术、经济文件的要求,围绕着质量、工期、成本等制定施工目标,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每项施工任务中积极组织平衡,严格协调控制,使施工中人、财、物和各种关系能够保持最好的结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4.结语

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措施,认真做好施工中的控制,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水火. 浅谈如何做好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8)

[2] 连亿文.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华章, 2010,(19)

[3] 赵波.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管理[J]. 科技资讯, 2011,(02)

[4] 丘增元. 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 山西建筑, 2007,(10)

篇10

关键词: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管理越来越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统一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根据《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特制定《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为了进一步适应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化会计核算的管理流程并建立新的财务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概述

1 按建筑产品完成全部成本的核算方法

这种方法也叫收支结转下年的核算,是指建筑产品当年不能完工需跨年度后才能完成全部工程的建筑产品。年终结帐时,将逐年发生的建筑产品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两个科目的累计金额,全部转入下年,余额继续发生直到完成成本费用的年终,再转入"工程结算成本"和"本年利润"科目核算建设单位拨付工程款。随着建设产品成本的发生,逐年转入下年。建筑产品完成交付使用后,按审批的决算价款,再处理有关科目。

2 实收实支的核算方法

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通过年终结帐,将企业盈亏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在年终决算反映企业的利润与亏损。凡当年施工的各项建筑产品,不管工程完成什么程度,也不论建设方拨来多少工程款,都按实收的工程款,提取一定比例的税金。按实收、实支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年终承包者的结余款,可直接通过"工程结算成本"科目,核算后,再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决算企业盈亏。

3 预算后核算方法

也叫做帐内有帐核算法,是工程较大、资金投入较多,当年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产品,需跨年度再继续完成尾工部分才构成完整的产成品,交付建设方使用。这样年终会计核算时,不能全部核算建筑产品成本和应收的工程尾欠款,年终反映的利润或亏损不实。在年终会计结帐前,要反映当年工程量、产值、利税的可靠性,就要按施工进度预算已进入工程的原材料、人员工资的成本,需要挂帐的做"应付款"处理;同时,预算建设投资方应收的工程尾欠款、进入帐内核算。待工程结束决算时再调整其差额部分。

4 年终利润设"管理费收入"科目核算法

实行这种方法一般是企业对承包者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记帐,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年终时建成的建筑产品,按审批决算总造价与实际完成产品的总成本之差,即为利润所得,通过产品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利润。即按应提的管理费收入,借:工程结算成本,贷管理费收入。承包者的结余也通过产品成本科目核算。这样,产品成本与工程结算收入(包括已进帐的尾欠工程款)的金额相等,本年利润余额成"0",说明承包工程决算核算结束。最后企业再将"管理费收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其盈亏核算与其他核算方法相同。

5 设"合同价款"科目核算方法

施工完成建筑产品决算时,建设方对工程款不能全部到位而尾欠的部分工程款,此时借:收帐款,贷:工程结算收入,在帐内核算。通过"工程结算收入"科目核算,要视资金到位,应提取税金,进入帐内核算和交纳。这种方法叫做"先税后收"。设立"合同价款"科目解决了"先税后收"的问题。会计分录为:借:应收帐款,贷:合同价款,用二级科目具体反映。待资金到位,减少 "应收帐款"和"合同价款"时,借:合同价款,贷:应收帐款;同时,借:现金或存款,贷:工程结算收入。再按实收的工程款提取税金。这种方法叫做"先收后税"。

二、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

1 数据统计不全面

据统计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之一。一般来说,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比较准确的主要依据是事先统计、汇总的数据的全面与准确与否,对工程项目而言,具体类项应包括工程项目产值、人力劳动消耗、利用施工机械的情况、财产物资的消耗以及其他各项动力消耗等。除此之外,还应该有较为完备的成本预算,包括预算总价和总价分解后的单价情况。只有具备这些具体的数据,财务会计部门才能有根据地应用统计资料对施工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并能够按照施工的具体项目对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运用确切的依据分辨是确认为直接费用或间接费用,并准确、具体地核算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而分析各项费用增减的主要原因,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后期节约成本费用的措施。

2 企业盈利逐渐下降

建筑施工企业以承揽工程、付出劳动换取计划利润,其劳动对象是不动产,它的产品主要是房屋建筑物的建设和设备的安装。近年来建筑施工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多变,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十分艰难,亏损面日益扩大,整个行业经济状况有严重滑坡的趋势,许多企业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同建筑单位发生的正常商业信用关系都到严重的破坏,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急剧上升,垫付资金居高不下,财务费用大奎增加,严重的伤害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切身利益。

3 债权、债务不能及时清理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个工程项目,到工程信息的取得得到中标签订合同,历时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越来越大,更不敢统计未能中标的工程项目。大额的经营成本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竣工工程结算之后,存在大量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可靠性;存在大量预付分包工程款挂账,形成企业资产的虚增或潜亏。

三、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措施

1 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上级主管企业应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单位规范会计核算,认真执行会计制度,遵守会计核算原则,并做好检查监督,发现违纪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财政、审计等检查监督部门,有必要在对企业的检查监督过程中,重视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检查监督工作,有效地促使其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2 尊重客观实际,合理制定指标。上级部门应在制定和下达所属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指标时应合理考虑,做到所下达的指标切合实际,使所属单位经努力可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建筑施工单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为完成指标而自认无愧于上级企业、无愧于单位员工,坦然的弄虚作假。

3 制定核算细则,规范会计行为。地方财政部门可否在《企业会计制度》总体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出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细则,从制度上规范其会计行为。这样,不仅使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得到了必要的规范,也使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的检查监督,具备了详细的标准和法规依据。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会因为企业的性质不同和管理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严格遵循会计制度和《建造合同准则》,才能进一步的规范完善其会计核算,提高会计给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成本数据,发挥会计核算的管理职能和辅助决策职能,保证客观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李文超.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J]. 财政金融.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