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特性范文

时间:2023-06-05 17:5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的特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个结合地域的设计

(1)本项目位于朝阳区CBD内光华路与针织路的交叉口东南角,与CCTV新址遥遥相望。CCTV新楼虽未建完,却已为中国人熟知,乍看起来似乎具有某种胁迫性,睥睨着周围的其他建筑。因此如果说CCTV新楼非常好的诠释出了刚劲、力度与威严,那么新建建筑将极力表现流线,动感与柔美,展露了含蓄而内敛的风采,从而使两幢楼能够和谐共生。同时,做为4A级写字楼也要能充分体现CBD的商务氛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形象特征,成为CBD标志性建筑之一。

(2)用地非常紧张,新建建筑位于南北两侧的一座六层和一座十三层办公楼之间,在这个夹缝中,为了对两侧建筑房间通风、采光的影响降至最低,设计时把建筑从中间收了一下“腰”,南北两侧腰的位置及弧度分别根据两侧的办公楼高度而定,从而形成了“左躲右闪”的表演效果,这也恰恰表明了新建建筑对原有建筑的尊重。

(3)新建建筑要在老的办公区拔地而起,不仅要考虑对原有建筑形式及环境,还要考虑原有的历史和文化。所以新建建筑形象要与业主身份和形象相符,而且要能很好地反映光华纺织厂的企业文化。

一个富于动感的设计

(1)建筑隐喻

纺织面料――建筑物似从天而降的飘带悬浮于空中,不仅为平缓的天际线带来勃勃生机,还成为该地区的标志。飘带轻薄飘逸的特性使建筑在具有新颖的造型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流动性和强烈的时代感。把纺织面料的特性与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材料恰到好处的结合,高层建筑的流线造型将其生动活泼的波纹线条从上到下贯穿整个建筑体,凹凸有致的流线造型构成了一座外形变化多样而又层次分明的雕塑。

制作中的纺织品――竖向的金属龙骨和横向的楼板以及玻璃分格模仿了织物的纹理,形成了经纬间不同色彩、质地的组合搭配,犹如一块连续的织物。建筑侧面流线形的金属龙骨如一根织线,正穿梭于纺织品之中,而且还把南北侧的建筑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制作中的纺织品.既形象又表现了拔地而起的动势。由金属龙骨构成整洁的竖向线条玻璃幕墙,编织成有韵律的立面分格,构成大厦简洁而又不失精致,现代而又不失典雅的风格基调。

染布――大厦的外表为自动双层玻璃幕墙体系,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两道幕墙之间形成有不同颜色组成的百叶,犹如一款色彩斑斓的染布从空中垂下,形成有机、通透具有趣味性的效果。

跳舞的少女――建筑的造型轻盈飘逸,犹如一个少女身着彩色织物,扭动腰肢,正在翩翩起舞,强调了建筑的形式美。少女的身体是合理有效的办公部分,飞扬的头发为健身场所提供了视景条件和充足的自然光线。建筑平面为矩形,一边由底向上逐渐收细,形成了少女的腰部,到了八层又向顶层的健身场所逐渐展开。

(2)设计手法

篇2

关键词:可食性淀粉膜,甘油,MC,木薯淀粉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

实验材料:木薯原淀粉。

0.02g/mL甲基纤维素溶液:将2gMC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溶解过程中不断进行搅拌。论文参考。。甘油:水(1:3) 。

实验设备: 电热鼓风干燥箱、物性测试仪、数显恒温水浴锅、真空泵、螺旋测微仪。

1.2 工艺流程

淀粉→去离子水溶解→淀粉乳→加入事先溶解的增塑剂和增强剂→糊化温度下,糊化一定时间→脱气→延流法涂膜→鼓风干燥→成膜→揭膜→指标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溶剂量的确定

试验证明膜厚度在0.07mm左右时效果最好,最佳溶剂量是用20mL去离子水作为溶剂。

2.2淀粉用量的确定

准确称取木薯淀粉0.4、0.6、0.8、1.0、1.2g,用20mL去离子水溶解,加入MC溶液3mL,甘油溶液0.6mL,于糊化温度71.2℃下保温、搅拌。按前述流程成膜,测定其性能。

木薯淀直链淀粉聚合度较高,因而相应淀粉分子的凝沉性比较弱,粘接力较高。得出:应采用1g淀粉制膜。

2.3 烘烤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

准确称取1g木薯淀粉5份,分别用20mL去离子水溶解,加入MC溶液2mL,甘油溶液0.5mL,糊化温度71.2℃下保温、搅拌,延流涂膜后分别放入40℃、50℃、60℃、70℃、80℃条件下烘烤,测其性能。60℃下成膜效果最好。论文参考。。

2.4  烘烤时间对膜性能的影响

准确称取1g木薯淀粉5份, 分别用20mL去离子水溶解, 加入MC溶液2mL,甘油溶液0.5mL,糊

化温度下保温、搅拌,延流涂膜后分别在60℃下烘干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 测其性能。只有在120min时产品比较理想。

2.3MC用量的确定

准确称取木薯淀粉1g5份,分别用20mL去离子水溶解,分别加入MC溶液0、1、2、3、4mL

和甘油0.6mL,按上述流程成膜,测定其性能。

加入4mLMC时,体系粘度过大,难以延流成膜。由表2可以看出,当MC的用量为3mL时,膜的性能最佳。论文参考。。本实验所用的MC溶液为3mL。

2.4 甘油用量的确定

准确称取木薯淀粉1g5份,分别用20mL去离子水溶解,分别加入配制好的甘油0,0.2,0.4,0.6,0.8mL和MC溶液3mL,按上述流程成膜,测定其性能。

随着甘油含量增加,膜的抗拉强度变差,抗油性下降。本试验证明,甘油含量以0.6mL为宜。

2. 5  正交实验

 

实验号  

 

实验因素 A B C 淀粉 MC 甘油 (g) (mL) (mL) 测定指标 厚度 WVTR WVPХ10-12 U*10 E P0 (mm) (g·s-1·m2)(g·s-1·m·m2·pa-1)(Mpa) (%) (mm/(m2d))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研究性学习 课堂内 课堂外 实施教学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一 课堂内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化学课堂研究,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教师要深入研究化学教材、研究学生,才有利于开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堂研究。研究形式如下:

1.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化学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基本目标来完成,而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激发的关键在于设置一种开放性问题情境,将常见的知识和常规问题设计成一种具有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获得思考乐趣。提问是化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简便易行、适用广泛的手段。如在进行“盐类水解”学习时用PH试纸分别测NaCl、NaAc、NH4Cl三种盐的PH值,通过实验现象提出:盐为什么显酸性、碱性、中性呢?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间是什么关系呢?它们又来源于哪里呢?对此学生充满疑惑,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结合水的电离知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明白盐类水解的实质。而在复习深入时又用PH试纸分别测NaHSO4、NaHCO3、NaHSO3三种盐溶液的PH值。通过实验现象,教师又可提问:为什么有些酸式盐溶液显碱性呢?指导学生从水解和电离两方面考虑,通过讨论分析,最后解决问题。

2.利用实验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直觉思维开始,通过各种直观现象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看“热闹”,更要看“门道”。在《钠的性质》教学中,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学生在做钠与水的实验时看到奇妙的现象,学生兴奋点达到,然后因势利导:金属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为什么会游动发出咝咝的声音?水溶液为什么会变红?通过这些学生急于弄懂的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弄清问题。

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钠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工业上采用什么方法制备金属钠?这样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3.在资料的整理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笔记的整理过程是学生学习记忆的过程,也是研究学习的过程。如高三复习阶段需要分析处理的资料非常多,然而大多是现成的“死”东西,将“死”材料进行“活”处理可以设计出研究课题,如中学化学计算方法归类。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搜集相关的题目进行归类整理,然后各组间进行成果交流,最后总结出:守恒法(溶质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微粒数守恒、转移电子数守恒)、平均值法(式量平均、组成平均)、差量法、极值法等。

二 课堂外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课堂外的课题研究是高于课本、高于课堂的研究,是课堂研究的延伸。有些人认为课题研究是少数人的事情,或者说与中学教学没有太多的关系,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的。一味沉溺于课本、习题,往往导致学生视野不宽、知识不活、实践能力不高,所以我们应该走出课本、走出课堂。

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主要有三种形式:社会调查、科学实验、专题研究。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搞科学实验,写实验报告;搞专题研究,写专题论文。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必须经历四个阶段,教师在这四个阶段中都要充分体现“指导性”。

第一阶段:选定课题。课题的来源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直接发现问题;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后者要求教师结合时事以及地理区域特点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例如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空气污染物的分析等。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搜集必须广泛。教师给学生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搜集相关资料的一般方法,或者与学生们一起参与收集。

第三阶段:定向研究。在搜集占有一定量的信息之后,由学生针对课题进行研究,教师可以帮助成立课题小组,组织集体讨论。总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将转变成一个指导者甚至合作者。

第四阶段:课题报告。首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报告,然后是成果交流、论文宣读、校刊发表或推荐到相关刊物上发表,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得“成功”,得到乐趣。

篇4

关键词:博客文体 语言 审美

2006年,新浪名人博客兴起。在名人效应的带动下,人们纷纷加入浩浩荡荡的博客大军。然而博客在兴起之初,除了掀起了“书写工具”和“发表方式”的革命之外,与传统写作并未有多大区别。人们所期待的“博客写作”,其实还是传统写作的“网上作业”。直到80后,90后成为博客写作的主力,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技术手段在博客中开始运用,博客文体才真正具备了作为一种新文体的资格。今天网络中的博客借助音、声、画、文的综合包装,开始从单一的语言艺术向综合艺术靠拢。博客的作者可以像传统的作者那样四平八稳写所感所得,虚构故事,演绎生活。也可以像电影导演那样,将文学、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信息剪辑,综合成一种新的文体。本文力求从语言形式这一角度来探讨博客这种新文体的审美特色。

一、超乎寻常的简洁

博客们充分借用这几年网络上流行的符号化语言,用数字、字母、缩写来表达,非常简洁而且诙谐、幽默。这与平常的长篇大论相比可谓简之又简。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途径。

(一)通过符号化来体现语言的简洁

把各种计算机键盘上的输入符号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内的特殊符号通过搭配形成一种新的符号来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情感意义。例如:“(*^__^*)”表达的是一个人笑的表情。其中,“^”表示人微笑时眯缝的眼睛。又如“”表示某个人醉了的样子,@在这里表示醉眼惺忪的眼睛。简单的符号形象地勾勒出了某个人的醉态。

(二)通过缩写来体现语言简洁

为了输入的快捷和表达的简洁,对原词进行缩写。具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汉语拼音的缩写。把各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抽出来,用简单的字母来表示汉字的意义,如:MM(妹妹)、GG(哥哥)、WAN(我爱你)、CBL(酷毙拉)。二是英文字母的缩略,如:“VG”(非常好 very good) 、“BF”(男朋友boy friend)、“GF”( 女朋友 girl friend)。

(三)通过谐音来体现语言的简洁

谐音指的是通过音似或音近的关系表达原意。能体现语言简洁型的谐音主要有数字谐音,字母谐音两种。数字谐音是把一些数字的读音同汉字读音联系起来形成意义。例如: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 1314(一生一世)。字母谐音是指用发音相似的字母或单词替代原来相对复杂的文字。如“IC”(I see 我明白了 )、 “B4”(即before,字母B+数字4,数字4的英文发音与fore相近)。

二、不拘一格的表达

与简洁性密切相关的是灵活性。因为博客创作不再高姿态,技术化带来的是不拘一格的天马行空式语言表达。强烈的语言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博客一族不再囿于传统的严肃文字立场,而走向平民化的口语,大众化的娱乐。

传统的文本是直线的,单线的,并以页码标明结构方式与阅读顺序。而博客的超文本作品是非直线性的和多线性的,阅读方式上是多样的、多选择的,不是单一固定的。创作者利用网络链接技术把作品故事设置为网络化的迷宫,读者按什么方向阅读,到哪个空间去,可以自由作出选择。新时代的博客日志、言论、作品就是一个网页,读者和作者只要移动鼠标点击它们,就可以进入文本阅读。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博客中的链接可以对文本、评论、网站按作者的兴趣和目的进行整合。于是就有了主题链接,相关博客链接,网站链接。博友在阅读文本时,不仅仅对单一的作品进行审美体验,还可以在链接中找到另一个天地。如在郭敬明的博客中不仅有好友链接,更有自己的公布栏,其中汇总了他2002到2007年的作品。在新浪的博客个人设置中,一般都按照个人喜好,设置有最新评论,最新留言,好友链接,最新文章列表……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往哪个方向走只要移动鼠标,就会换到另一个个性空间,灵活自如。

从文本的长短看,博客先驱王俊秀说:“博客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式个人,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更新。这种方式进一步催发了文字和性情的张扬与自由精神。自由表达和自由自在的语言在此一点点彰显。”[1]博客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意见和思想的表达。强调自由、自主、自我。文章不再像传统小说那样鸿篇巨著,也不必像高考的命题作文,不得少于800字。这样的写作抛开了繁文缛节,回归随意性。徐静蕾可以把他们家猫的照片贴在博客上说“近日只发图”以代文章,以飨观众。郭敬明病了,就来一句“对不起,生病了”全篇完。还有更多的草根博客,喜欢横着来,竖着去。想到哪,走到哪,写到哪,有些甚至想也不想。一句话,一张照片,一张贴图,一首歌,一个电影或MV的剪辑,

都可以成为他们心情或个性的写照,他们强调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三、别开生面的新奇

博客语言形式上的灵活性则带来了博客们对语言新奇性的挖掘。

(一)特殊的博客语言

博客们不再满足于利用传统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看法和见解,而且还充分利用图片、音频、电影制作、游戏拼贴这些特殊的博客语言。读者们在浏览博客时,可以通过照片、图片了解其人其貌,通过其他艺术如音乐、电影剪辑等来了解作者的品位。郑渊洁、潘石屹等一些名人的博客,也同样用图片、照片来点评时事和发表看法。洪晃则把自己的欧洲之行用数码照相机贴到博客,还饶有兴致地把一大群记者的鞋拍了下来,以对比品位。在杨澜的博客中,她把《杨澜访谈录》精彩预告搬上去,简直就把博客当成了电视来用。博客成了一个用各种技术和各种艺术包装的个人舞台,个人的想法就是色彩和原料。视觉和听觉艺术享受越来越受到博友们的追捧和喜爱。这种审美走向符合大众化读者的品位,这种视觉冲击和听觉感触,更意味着一种表达方式的革命。

(二)陌生化的博客语言

语言的陌生化是博客们表达形式上的又一个新奇特点。“所谓陌生化,是针对习惯化、自动化的潜意识化而言的。是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感知方式的一种反作用,目的是加强印象,把熟视无睹的东西凸现出来,用陌生的世界代替潜意识化了的世界”[2]。在指称上要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语言感觉。如:赵立华的博客中说:“惊讶时要说‘额的神啊’!要打架拼命前要说‘照顾好我七舅爷’。让讨厌的人滚就说‘哥屋恩’。看到血腥案发时要做一个舔嘴唇的动作。受不了要说‘子啊,你带我走吧’。打岔时就说‘今晚的太阳多好啊’!”

博客空间是个人舞台加观众的开放的私人空间,无论是粗俗矫揉的语言,还是阳春白雪的语言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这种陌生化追求的是鲜明个性和自由表达,往往造成新异新奇的特点。

四、博客文体语言特点形成原因

博客的语言特色有浓烈的后现代文化背景。新世纪以来人们心理、精神观念的现实以及社会的转型等因素对博客语言特色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在文字领域,后现代不再追求艺术的纯粹性,如在博客中加入图、音、视频、数码。在思想领域,后现代不再追求对权威的崇拜,而是试图用差异性和自由个性在网络空间中找到自由的话语权。

网络的开放、透明、民主、平等,形成了博客中大狗和小狗都可以汪汪叫的局面。博客作品内容上的大声喧哗打破主旋律协奏模式,弱化了文学的载道功能,强化了写作的表达和宣泄功能。真实的自我袒露、毫无顾忌的个性表达,都与后现代的话语的边缘化姿态相关联。这也就有了在博客中简洁性和陌生化的语言表达。后现代主义带来了社会和人心理的变化,也带来了对一切传统观念――一元性、整体性、中心化的反叛,而推崇新时代的思潮――多元化、碎片化、边缘化、模糊性、差异性。这也是博客在形式上追求简洁性、新奇性和陌生化的思想根源。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已从哲学扩展到艺术和文学,并渗透到大众传媒和日常文化。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技术化的简单操作,人们心理的宽容和开放,丰富了博客文体创新的语言特色。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研究博客文体,引导博客文体,使其健康发展,良性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径宇.博客:开放着的私人空间[J].中国新闻周刊,2005:50.

[2]李思孝.简明西方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33.

篇5

关键词:新型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创新体系

1 新型科研机构的内涵

新型科研机构的产生,其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灵活的运行机制、高效的管理机制上,在其形成和发展中也有诸多可圈可点的案例。政府层面提出的新型科研机构是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尖兵连”,是一批具有国际一流研发实力的、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于一体的领军型创新机构[1]。曾国屏和林菲对深圳新型科研机构进行了细致分析[2]。他们发现,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发明专利都来源于企业,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新型科研机构,更可将其划分到创业型科研机构序列中。

新型科研机构在聚焦核心研究领域方面,不仅注重与自身定位相关的国际前沿技术的研发,还加强了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形成科研“两条腿”走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各个新型科研机构加强同国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还加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合作。这些新型科研机构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为基本理念,创立了“三发联动”的新型科研格局[3]。实际上,这也契合了当代科学、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有效促进了新型科研机构体制机制创新,为传统科研机构改革提供了积极示范作用。

2新型科研机构的特点

新型科研机构还具有以下共同点。区别于传统科研机构,新型科研机构的第一个共同点在于其考核目标或者内容不同,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不仅要考察科研成果,如科技论文、专利数量和种类、奖励级别等内容,更加关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创造社会财富、服务区域创新体系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效率。事实上,之所以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的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与新型科研机构的创立成员以及组织形式有关。由于新型科研机构是官、产、学、研、资五种力量的结合,各利益相关方势必会突出其发展目标或者利益实现途径,因此,新型科研机构多元化的绩效考核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个共同点在于新型科研机构均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即采用商业运营模式,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践证明,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最有效率的组织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具有较强的组织激励效应,还具有较为灵活的经营模式、高效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在为自身发展找出路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如在投融资方面,能够有效引入金融资本,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第三个共同点在于新型科研机构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真正实现了从科学研究到科技成果产业化再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一条龙的科技创新链条,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企业孵化横贯其中,从根本上解决了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为新型科研机构的存在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和保障。

3 新型科研机构孵化高新技术的运行机制

新型科研机构与传统科研机构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是在编制管理上,新型科研机构虽然享受事业编制和一定的事业费,但是整个事业编制并不是与某个人捆绑,取而代之的是统筹使用,这在管理体制上为新型科研机构提供了一定的组织保障,也留有极大地的组织变动灵活性,特别是对科研人员管理具有极大的激励效果。二是新型科研机构集创新创业创富于一体,打破传统创新观念的束缚,在管理机制、科研机制、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均有重大创新。从创立宗旨到发展理念,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的“三发”联动,到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的“三带”发展机制,从终身聘用制到合同制、匿薪制、末位淘汰制、动态考核制等人力资本管理制度的转换,新型科研机构的运作都显示着极为强大的活力。

新型科研机构在运作模式上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资本运作和商业模式的导入上。新型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特别重视资本要素的引入和商业化运作。从深圳新型科研机构运作特点看,新型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之初就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这是传统科研机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所不能比拟的,正是得益于新型科研机构的特殊体制机制,使得整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更富有效率性。在这一过程中,新型科研机构一方面积极引入产业资本、风险资本等资本要素,另一方面借鉴成熟的商业模式,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这也使得新型科研机构在科研、产业化、资本融资三个平台搭建上,能够实现科研、产业和资本的良性互动,借助企业这一载体形成一个“资金―科研―企业―资本市场―发展资金”的价值增值循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科研机构资金短缺的问题。

新型科研机构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模式,为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出路:即坚持官产学研一体化,建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于一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新型科研机构将研发、开发、产业化等同步进行,形成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这种运作模式,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科研机构脱离市场的弊病,还从源头上找到了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孵化提供保障。实践证明,新型科研机构运作模式的选择符合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壮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丹.发展新型科研机构 激发社会创新活力[N].人民日报,2012/05/21(013).

[2]曾国屏,林菲.创业型科研机构初探[J].科学学研究,2014,32(2):242-249.

[3]何慧芳,龙云凤.国内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4(7):16-19.

篇6

关键词:新形势;健美操;定位;内容;特色

中图分类号:G83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95-02

健美操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国,80年代逐渐被各高校的体育课程所采用。由于它具有现代强劲的音乐节奏感,动作简单、易学,可唤起人们心灵奋发向上的共鸣,因此,立即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对于高校健美操的课程教学,笔者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发现经过系统的健美操教学、训练,学生身体机能得到明显改善,并认为目前高校健美操的课程,有必要重新定位,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充分发挥健美操教学在普通高校体育中的作用,体现体育在现代人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1大学健美操的教学特点

笔者认为高校健美操定位是介于大众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之间,“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具有大众健美操强身健体的锻炼目的,又不同于大众健美操,它承载着高校体育教学的职能。从技艺、技能、体能以及竞赛目的等特点上来说,竞技健美操又是学校健美操的延伸和发展。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全面地、科学地正确讲授健美操项目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要求同学们掌握这些特点、规律及日常锻炼的实用技能,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同学们较科学、系统地了解、学习、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技能、技巧,学会赏析和审美。

在高校健美操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掌握几个要素:

1) 既要系统,但不能繁琐;

2) 既有历史观,又要前沿;

3) 既要易学,又要实用;

4)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多样性。要考虑到学生身体成长中,心理、生理、审美以及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随着健美操运动的迅速发展,教师应具备健美操专业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以及相应的各种学科的文化知识,熟悉教材、教法,精心设计准备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课的质量和效果,使教学工作趋于科学化和系统化。另外,教师尽可能详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人积极向上、精力充沛,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个性品格的塑造。在教学安排上,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个动作到成套组合,使学生通过健美操专选课的学习、体验,不仅在掌握动作能力方面得以提高,还要发展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乐感、耐力、速度等运动素质,使大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日臻完美。

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介绍动作素材,让学生学到一定的创编技巧,为学生在三、四年级的“健美操”选修课、社会表演乃至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大学健美操教学安排

2.1设立“不教之教”的教学目标所谓“不教之教”笔者的理念是指:“通过全方位、多层次、整体、实用的教学训练后,使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能自行解决”。体育教学只有达到“不教之教”的教学过程,才能树立同学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课堂上有意识地用人文知识、艺术的方法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去亲身体验品味体育带给自身的苦~乐~趣的精神实质,以课堂学习为基础,课外练习为延伸,寒假作业来拓展。课堂上设立实习、展示才能的平台。主张踏实、认真,实践体验体育,以“不教之教”的教学理念贯穿在课堂中,以科学、积极快乐的人生观、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为学生创造多种方式的实践、实习,全面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心理、务实及创新能力,使她们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能力得以提高,身体机能获得加强。用健美操与健康、健康与减肥、健康与日常生活方式,健美操与形体美,以及纵横奥林匹克与妇女体育运动等辅助知识讲座、作业,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使她们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把体育融入到生活中,使体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来树立养成终生体育的思想意识。在布置课外作业时:“送给同学们一平米见方土地的作业本,并告诉他们只要地球存在,永不消失”。鼓励他们参与运动。大学生最缺乏的是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它们是目前高校老师在课堂教学、练习过程中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高科技、生产力迅猛发展的今天,体育教育职能怎样在现代人的生活价值中得以体现是高校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为体育课程之一的健美操的教学,应树立一个整体教学观。怎样把这门课程的运动目的、文化传授给同学们呢?首先在课堂上明确告诉同学们,大学体育课堂与中小学体育课和俱乐部活动不同,要在未来社会高科技发展中,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发挥作用。其次,帮助同学们树立以科学为基础,人文、艺术为引导,让体育易学实用、融入到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教学理念;第三,培养练习的意识,体育是以人体运动的方式来体现的,因此,学习者只有在反复熟练掌握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兴趣,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时数是有限的,笔者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上,以课外作业练习为延伸,每周课后都布置作业,达到巩固技能、养成锻炼的习惯的目的,(同学们在锻炼中有内容可依),使同学们认识到体育课程在大学4年学习中养成习惯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布置在寒假编一套适合自己锻炼的健美操作业,使其在假期中仍然坚持体育锻炼,且在第二学期的课堂上帮助同学们建立个人演示的平台,既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又全面发展体育能力,落实全民健身规划。

2.2实行“整――零――整”的整体教学规划用人文素养知识作向导,注重体育基本技术、技能、技巧的运用和多种能力实践的培养为目的。

2.2.1教学形式以单元――模块――素材――套路的形式进行设计,培养同学们体育的各种能力与文化。

2.2.2教学内容以徒手操、芭蕾舞中的基本部位、组合、技术、技能作形体部分教学,培养体验柔美的气韵、气质、把握肌体的本体感觉,树立规范动作技术的姿势、姿态意识,为更好地把握好健美操动作的力度、完美做准备,同时纠正不良的身体形态;以竞技健美操基本步伐、组合作规范,体验节奏感和韵律感,培养热情奔放的心理审美情趣,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以套路动作塑造体育运动的精神并诠释人生苦、乐、趣的体育实质,培养规范技能,使同学们进一步用积极的心态参与运动、不畏艰苦、勇敢拼搏,提高身体素质;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音乐语言为辅助烘托肢体语言的升华;从而使音乐――技能――心灵产生共鸣,由此达到学习的效果。

2.2.3教学方式则以培养多种能力为出发点课堂上设立各种“平台”。

1) 同学带操实习;

2) 寒假作业;

3) 个人才能演示等等。

全面提高同学们的体育能力。通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从时尚健美操浅层的减肥中,体验认识到体育文化内涵博大的同时,领悟到体育的技术、技能、心里、意志、审美等特点,明确大学时期体育的价值,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2.3采用“杂而精的和谐统一”的教学方法、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为我所用的各门类学科的基础理论,能举一反三地进行教学,尽量采用情景、形象等语言进行演示、引导、对比、点拨,激发同学们的思维和动觉系统,使身心和谐,自主的由内而外去体验体育的苦、乐与趣,从而达到身心、机能健康发展。

2.4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用人文知识和科学理论知识来指导运动健身,来调节心理、生理机能,激起自主参与意识,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飞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相辉映,提高认识,挖潜出同学们自身体内的能量储备,促使他们的身与心和谐发展,使身体和大脑积极地参与运动,减轻体内积聚过多的压力,达到由内至外地散发到健康、苦、乐的教学与身体练习中,让同学们重新正视大学体育课的价值在现代人生活的作用,增进自主参与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3结论

改革后的大学体育教学与传统的常规教学相比,教学中在保证巩固基础的原则上,提倡了个性的展示,使同学们的素养有大幅度提高,经过发展和改革后的健美操课程能让同学们的这种个性发挥了出来,且与大学教学相得益彰!

总体改革后的教学结果,通过学习运动,使同学从时尚的表现参与到亲身实践去体验感觉,促进了生理、心理潜能的发展,重新认识健美操,认识到体育运动带给自身的快乐。在健美操教学课堂上,应注意重视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提倡积极的人生观,把柔韧、肌肉调理、形体练习,按人体生理结构科学地编排在教学内容中。使同学们在学习练习成套操中,不仅达到锻炼身体、改善体态,增强身体机能,增进身心的健康,同时通过自编教材,引导并诠释人生的苦、乐过程,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不仅在身体素质、动作技能等方面达到效果,而且在心理、意志、审美等方面得到了领悟,从而增进了同学们自主锻炼身体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了同学们积极的心理素质以及智力、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消除多种心理障碍,克服懒散、自负,养成严谨、关注、积极的学习态度,逐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习,感悟到体育的博大精深,促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健美操这一门体育艺术学科的朴实性和真实求美性。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A].史记[C].北京:中华书局,1982.

[3] 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篇7

关键词:本体;特征模型;电力客户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1

Power Customer Knowledge-base Model Study on Feature Model

Xu Lei1,Wu Hongbo2

(1.Baoding Power Company,Baoding071000,China;2.Shijiazhuang Power Supply Company,Shijiazhuang050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knowledge sharing of power customer and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issues,feature model of power customer is built with ontology tool in an unambiguous way and ontology standard language OWL is used for formal description.Thi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power customer knowledge base model based on ontology.

Keywords:Ontology;Feature model;Power customers

一、特征建模与本体建模

特征建模是一种领域建模技术,为软件生产线(SPL)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它可以用来为SPL中的产品需求和配置规约中的常量和变量建模。软件工程中另一种领域建模技术是本体建模,其建模语言包括OWL或UML类图。本体建模也是软件产品线中的一种建模方法。本文把特征建模与本体建模结合起来,用本体作为元素建立特征模型,扩展了原来特征模型的表示符号,这使特征模型的描述能力越来越接近本体的水平。

二、特征模型的表示

(一)树型结构。在特征模型中,特征以树的形式被组织在一起,通过不同表示方法标识领域中的不同特征[3]:

1.必需(mandatory)特征:表示该特征包含于概念的实例当且仅当该特征结点的父结点包含于此实例。

2.可选(optional)特征:表示该特征可能包含于某概念的实例当且仅当该特征结点的父结点包含于此实例。

3.异或(alternative)特征:表示如果一组异或特征结点的父亲结点包含于概念的实例,那么此组特征中仅有一个特征结点包含于概念的实例。

4.或(or)特征:表示如果一组特征结点的父亲结点包含于概念的实例,那么此组特征中至少有一个特征结点包含于概念的实例。

5.可选异或(Optional Alternative)特征:表示包含在一组异或特征中的特征是可选特征。

6.可选或(Optional Or)特征:表示包含在一组“或特征”中的特征是可选特征。

(二)特征间约束。在描述实际应用领域的时候,并非任意的特征组合都具有实际意义。通过描述特征的其他信息,如添加特征间的依赖关系,来对特征图进行补充性描述,限制特征的组合,可以使特征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领域需求。本文主要考察三种类型的约束[4]:

1.前提关系。

2.互斥关系。

3.数量限制关系。

三、电力客户特征模型的构建

(一)构建特征模型。电力系统中供电公司作为电力的供应者,被列为一个主要特征,它与被服务的对象,也就是电力客户,是本领域的两个核心特征。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他们两者展开。

用电单位。它包括两个核心特征,即基本信息和消费资料。供电部门的电价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的,供电部门对他们的特殊商品进行营销,对各个企业进行负荷管理。与此同时,企业也会对其服务进行反馈,咨询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对电能质量进行投诉等。具体特征关系见图1。

(二)电力客户特征模型的OWL表示。用OWL语言描述的各特征关系如下:

CPowerProvidinguser.CUsers∩ powercompany.CPowerCompany

CUsersbasicinformaion.CBasicInformation∩ consumptionrecord.CConsumptionRecord

CPowCompanydocument.CCompanydocument∩ powermarketing.CPowermarketing

四、结束语

本文把本体作为特征模型的描述元素,提出了基于特征模型的领域知识库理念,改进了传统的电力客户知识表达方式。通过对供电公司和用电客户之间业务的概念和关系的描述,构建了一个语义层上的立体的脉络清晰的结构模型,并用本体标准语言OWL表示出来,解决了机器理解的问题,消除了歧义性,从而使知识检索、知识共享的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然而,本文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郑丽萍,李光耀,梁永全.本体映射框架的设计[J].计算机科学,2007,34(10):166-180

[2]McMorran A,Auh G,Morgan C.A common informarion model(CIM)toolkit framework implemented in java[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2006,21(1):194-201

篇8

关键词:信用卡;营销;消费者;客群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2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国内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用卡也成为日常消费的常见支付方式。对银行来说,发展信用卡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卡营销策略就成为银行需要进行细致调研并实施的重要工作。

一、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概述

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正随着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发展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发展规模、使用群体、消费习惯等方面。具体来说有如下特征:

1.国有大型银行继续称霸市场。以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与建设银行为首的16家大型银行近几年的信用卡市场排名基本一致,且大型银行中仅有招商银行属于股份制银行,其他银行均属国有大型银行。

2.客户消费能力。从发卡数量、卡均年消费额等指标来看,中国居民持卡量及使用信用卡消费的频率越来越高,2012年13家银行平均卡均年消费额达到17123.40元,比2011年增长了30.08%。

3.股份行用户透支更多。因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服务策略较为完善,顾客持卡消费便利性和满意度较高,虽然对股份制银行持卡量和消费总额有刺激,但也使得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用户透支较多。

4.信用卡贷款不良率较为稳定。尽管整个银行业的贷款不良率在持续上涨,但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尚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这也是信用卡业务本身对消费者个人诚信及消费模式的引导结果。

5.用户群体发展潜力大。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信用卡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中国居民的信用卡消费理念也在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信用卡业务推广和年轻一代的成长逐渐普及。但目前中国消费者信用卡的总体渗透率依然较低,在14%左右,用户群体发展潜力较大。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信用卡的竞争还将继续侧重于卡量的增长。

6.信用卡使用环境逐步改善。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管理、法制和市场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信用卡虚拟使用通道开通。同时,在实卡消费环节,各银行也逐步增大营销策略,培养消费者的持卡消费模式。从多种情况来看,我国信用卡整体使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二、我国信用卡营销策略分析

信用卡业务的蓬勃发展是各大银行的利润增长机遇,但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市场信用卡沉睡量越来越大,单纯的以发卡量为竞争手段的效果越来越弱,亟需改进信用卡营销策略,做到发卡量和流通卡量的双重提高。目前我国信用卡营销策略特点主要有:

1.发卡模式。目前的信用卡发卡系统分成两个种类,一是原有的信用卡发卡系统(即没有免息功能的准信用卡系统),二是现有的信用卡系统。各行在原有的信用卡发卡系统经营管理方面各成体系,独立完成日常信用卡各种交易数据的处理工作。除在极个别地区尝试由金融服务公司来承担信用卡的发行工作以外,各银行在发卡渠道方面,基本沿用传统的发卡模式,即主要依靠各省级分行和市级分行担当信用卡的发卡工作。

2.营销模式。一般采用总分式营销模式,即总行级的信用卡业务部门每年根据当年的发卡计划、市场目标等,制造信用卡营销的大环境。各省级信用卡业务部门在总行的统一营销宣传环境中,自行开展符合当地特色的产品营销宣传。

3.客户服务模式。在银行业务中,信用卡客户服务工作基本呈现独立服务模式,并以类似信用卡服务中心的部门存在于各大银行机构中。在二级分行,由于信用卡服务仅仅是该行零售业务品种服务项目的一小部分,因此更多的合并到其它金融产品的服务中。

4.赢利模式。在现有发卡系统模式下,信用卡利润的主要来源仍旧是以透支利息和手续费收入为主的传统方式。但考虑信用卡消费模式能够引导消费者发展其他金融业务,各种延伸赢利潜力较大。

在当前信用卡营销模式下,整个信用卡市场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市场细分效果不显著、银行消费客群特征分析不足、促销的手段及力度不够、营销手段单一、服务模式有待创新、品牌影响力不够等等。处理好这些问题将对信用卡产品的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有一定提高。

三、某银行消费客群特征分析

各银行的信用卡产品存在共性问题和个性差异,本文对某银行消费客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1.信用卡消费客群调查

某银行从2005年开展信用卡业务,近些年从发卡量到信用卡交易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详见图1。但在整个国内银行业信用卡市场占有率中仅处于中上位置,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从信用卡营销角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具体区域包括山西太原、四川成都、江苏南京、盐城、常州、广东深圳、浙江绍兴、杭州等地区。问卷内容涉及个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个人信息,以及用卡习惯等信用卡使用情况。问卷经过上述两种方式发放后,对问卷进行了整理与统计。纸质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281份,其中有效问卷239份。网络问卷共有323人填写,其中有效问卷296份。因此,两种方式总计问卷发放623份,共回收604份,其中有效问卷535份,问卷有效率达85.9%。

图1 某银行2007-2012年信用卡累计发卡及交易总额

2.信用卡消费客群分析

(1)信用卡获得分析。学历高的消费者对该银行信用卡的认知比低学历的更充分,对信用卡的功能以及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了解也越多,因此更愿意申请该银行信用卡;省会及直辖市的消费者申请该银行信用卡的概率要高于其它地区,地级市的消费者申请该银行信用卡概率又显著高于县级市及县级以下。

(2)信用卡使用分析。在功能使用方面,消费者使用该银行信用卡最基本的功能是支付功能和信贷功能。这些功能的活跃使用是该银行盈利的前提。在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后发现,消费者总将该银行信用卡带在身边的比较多,并在“用某银行信用卡时,我会比计划买的更多,也更舍得买贵的”题项,也得到大部分消费者的认可,从中可以部分看出该银行信用卡对消费者冲动性消费的影响。客观方面,83.6%的被调查消费者选择了平均每个月使用该银行信用卡刷卡1次及1次以上。数据结果说明该银行信用卡的支付功能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和使用。在信贷功能上,被调查的344名信用卡使用者中仅159名消费者表示曾使用过该银行信用卡的信贷功能,占比为46.3%,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表示从未使用过该银行信用卡的信贷功能。同时,仅5.7%的消费者该银行信用卡信贷功能处于活跃状态。从高利率的认知状况调查可知,消费者对该银行信用卡相关信息了解度还比较低。原因主要在于消费者个人金融知识和银行信用卡信息宣传两方面存在不足。

(3)信用卡处置分析。在所有接受调查的420名申请过该银行信用卡的消费者中,有多达302名的消费者表示曾有过注销该银行信用卡或申请了不用的经历,占比高达71.8%。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银行信用卡注销、睡眠卡问题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4)消费客群特征分析。总体上来看,消费客群对信用卡的特征和功能缺乏了解,超过60.00%的被调查者对该银行信用卡的了解不全面,还有16.60%的被访者对该银行信用卡无基本知识的了解,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另外,信用卡消费违约率较高、不理性消费行为增加等特征也较为明显。

四、某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完善对策

1.建立明确的市场定位。该银行应清晰认识自身特点,把自己放在一个明确的定位上,罗列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认清市场现状,明确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目标市场和重点客户群体,建立细分的系统信用卡市场,并依此设计出不同于市场现有的,能够使客户眼前一亮的新兴的信用卡品种,让它成为一张名片走进客户的心中。

2.制定丰富的营销计划。在结合自身特点和确定受众群体制定的营销计划后,该银行还应将不同的营销计划进行组合,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主要手段有主动服务客户、扩展优惠便民的附加服务、扩大信用卡营销渠道等等。

3.实行多元化营销手段。银行卡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因此,银行卡营销过程也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的销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习型营销、差异化营销和跨界营销方法,灵活设置营销策略,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4.加强信用卡品牌建设。对于国内每个银行来说,品牌日益成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强势品牌意味着市场地位和利润。在品牌建设上,务必要以核心竞争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品牌形象、品牌文化、品牌内涵的全方位建设,形成多元化有效的营销策略组合。

结论

目前国内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存在共性和个性差异,但也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银行应以信用卡服务中心为主体,做好客群特征调查和分析工作,创新客群营销策略,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敬平,王增国.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信用卡,2009,1(16):23-25.

[2]Franklyn, Manu, Ven Sriram.Relationship Marketing strategy, 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 2005, 12(1): 121-132.

[3]盛洁,陈冬.民生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11,2(1):33-34.

篇9

doi:10.11772/j.issn.10019081.2013.07.2041

摘 要:

针对自然语言描述的安全苛求软件需求规格中安全特性不准确、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MLsec安全特性验证方法。该方法在UML需求模型类图和顺序图的基础上,为核心类的安全特性自定义构造型、标记和约束,完成UMLsec模型构建;之后,使用设计实现的UMLsec支持工具对安全特性进行自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描述安全苛求软件需求规格的安全特性,同时可以自动验证安全特性是否满足安全需求。

关键词: UMLsec;安全特性;验证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志码:A

英文标题

Validation method of security features in safety critical 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英文作者名

WANG Fei*, GUO Yuanbo, LI Bo, HAO Yaohui

英文地址(

College of Cyberspace Security,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4, China英文摘要)

Abstract:

Since the security features described by natural language in the safetycritical 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are of inaccuracy and inconsistence, a validation method of security features based on UMLsec was proposed. The method completed the UMLsec model by customizing stereotypes, tags and constraints for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core class on the basis of class diagram and sequence diagram for UML requirements model. Afterwards, the support tool for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UMLsec was used for automatic verification of security featur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security features in the safetycritical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and can automatically verify whether the security features meet the security requirements.

For security features described by natural language in the safetycritical 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existing inaccuracy and inconsistence,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validation method of security features based on UMLsec. The method completed the UMLsec model by customing stereotypes, tags and constraints for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core class on the basis of UML requirements model class diagram and sequence diagram; After that, the use of the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UMLsec supporting tool for automatic verification of security featur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security features in the safetycritical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and can automatically verify whether the security features to meet the security requirements.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UMLsec; security feature; verification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安全苛求软件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和复杂化,安全苛求软件需求规格文档[1]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标准依据,若需求规格安全特性分析不准确、不一致、不全面,延迟后期阶段解决,则纠正它们所花费的代价将是在需求阶段修改的几十甚至上百倍,不仅会影响开发质量,甚至使安全苛求软件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安全特性是安全苛求软件关注的重点,一直受到广大安全苛求软件开发者的重视,目前对安全特性的验证方法主要有如下3种方法。

1)基于形式化分析验证方法。该方法对苛求软件需求规格安全特性进行形式化建模的基础上,利用相应工具进行验证。如Fisler等[2]借助多终端的二元决策图(MultiTerminal Binary Decision Diagram, MTBDD)形式化方法表示访问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属性验证,主要的研究成果是工具Margrave。该方法的不足是形式化方法对软件开发人员要求高,需要专门的培训,同时形式化过程中可能引入新的安全隐患。

篇10

关键词:革新性学术知识;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性研究;经验性研究;规范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3-0012-05

一、班克斯及其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简介

詹姆斯·班克斯(James A. Banks)教授被美国教育界及社会学界视为“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于1992年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校区创立了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他是美国国家教育研究院成员,并曾任美国教育研究会(AERA)和美国社会学研究会(NCSS)主席。

班克斯的研究几乎触及了多元文化教育领域的每一个主题。在美国教育资源的数据库ERIC(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中,班克斯的研究成果比其他同行的著名学者多两倍以上,如Geneva Gay,Carl Grant,Sonia Nieto,Christian Sleeter等学者。班克斯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并编写了20余本著作。他的著作包括:《从全球视角看多样性与公民教育》、《族群研究的教学方法》、《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基础原理、课程与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简介》、《多元文化社会的公民教育》等。班克斯教授还编辑了《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手册》和《劳特利奇多元文化教育国际指南》等具有影响力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书目。2012年6月出版的由班克斯教授编辑的4卷《教育中的多样性大百科全书》是目前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最为广泛的大部头。这些重要的标志性研究不仅说明多元文化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且展示了其在美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

班克斯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定义并影响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多元文化教育的体系化作出了很大贡献。他的教育理论被广泛引用,许多教师在遇到以下议题时都会使用班克斯的理论来设计教程,比如社会正义、族群认同的形成阶段、多元及同化的意识形态、有机及系统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改革、知识建构及知识类型、少数群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差距、多元文化教育的维度、多民族国家公民教育及标准制定等问题。班克斯的研究明确了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目标及维度,这些内容清晰地界定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学科属性及发展地位。他如今仍然是影响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方向的持续性的力量。

之所以称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体系为“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transformat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是由于这个理论体系在近40年的发展中挑战了以往在社会与学校等机构的传统制度化的主流学术知识范式与概念,创造并发展了革新性学术知识(transformative knowledge)。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体系是以革新性学术知识为基础的。革新性学术知识主要指挑战美国主流学术并反映了社会多样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扩宽了历史和文学等文化标准的理念、范式和观点,不赞同主流学术知识的宗旨,即知识能够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受人类利益和价值观的影响。这种知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知识本质的观点。革新性学术知识认为知识受到了人类利益的影响,所有的知识都是权力和社会关系在社会中的体现,并认为知识建构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社会进步,使其更公平和人性化。此外,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体系所具有的实践性、课程的文化构建性、研究的规范性与经验性特征都进一步说明了该理论体系的革新性特征。

二、直指实践的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

实践性研究(praxis-oriented research)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而不以客观“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为目的。如果说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解释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实践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造教育世界,为现实中所出现的教育问题指出切实可行的路径及方法。石中英教授在《论教育实践的逻辑》一文中引用了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并比较系统地阐释了“教育实践的逻辑”的概念。他提出,把“各种教育实践共同分享和遵守的一般形式、结构或内在法则称为‘教育实践的逻辑’,它是教育实践工作者身处其中但又未必完全清晰和无法逃脱的文化系统,是各种具体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存在、得以展开并在交流中走向未来的内在法则” [1 ]。

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性存在于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及目标之中。班克斯将多元文化教育定义为一种“理念”、一种“教育改革运动”或一种“历程” [2 ],其基本诉求是要拓展所有学生的视野,消除不同的偏见与歧视,以接近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或公平。将多元文化教育等同于“教育改革运动”,以及对“过程性”的强调都是以实践性为导向的。除了多元文化教育概念与目标的实践性特征外,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始终围绕着文化多样性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及应用,并以平等与社会正义等因素为其核心价值主张,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道德性及关怀性。他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上重视课程与教材的设计与应用、受教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强调“平等教学法”(equity pedagogy)的教学与学校环境设计,重视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知识与对学生的族群敏感度,以及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以协助学生认识与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文化,理解并包容来自不同群体的人的文化。最终使学生通过多元文化教育提升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并在不同文化层次中发挥作用,以在生活实践中改变社会环境中的不公正现象。

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及应用性。班克斯更为重要的理论建构工作是多元文化教育的5个维度理论①、课程改革理论及教学策略等理论。教育者们可以直接使用这些理论体系来设计和评价他们的教学实践。班克斯设计了一系列表格(checklist)来帮助教师设计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策略,并帮助教育管理者评价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情况。比如他设计的衡量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程度的表格,其中有一系列详细的标准,如政策申明、教职员工态度、学校人员组成、课程、家长参与、教学策略、教材等。在一项长达4年的跨学科研究中,班克斯和他的团队就学校教育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提出了12个基本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设计了包含62个检验问题的表格来供教育实践者设计与检验他们学校的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状况,学校的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管理、组织和评估状况 [3 ]。

此外,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性还体现在教学的实验与设计中。一些学者和组织根据班克斯的理论进行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计与实验,其中班克斯比较认可Vavrus、Ozcan 等人的研究。还有教育研究者使用了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理论进行了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计与改革,比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Andrew Jackson在2001年夏季使用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理论设计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夏季教师教育研究课程——“研究者话语中的种族、民族、宗教及性别等多样性问题”,其中对学校的150多位师生做了问卷调查,并撰写了博士论文来验证班克斯课程理论对大学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帮助。Immaculata大学的博士生Miles A.Edwards对美国宾州东南部的3位社会科教师使用班克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进行的课程设计进行了研究。此研究表明班克斯的课程设计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而且容易使用 [4 ]。Eryca使用班克斯的“课程检验清单”来验证6个学区的社会科教材,发现这些教材没有足够体现“文化涵化与语言和女性的作用”;而且有些学校的课程属于添加模式,个别进入了社会行动模式 [5 ]。学者Christie A. Linskens使用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发展理论来设计Marquette 大学一年级法学院的课程,其中使用了班克斯归类的知识,即在课程设计上通过发展事实、概念、概括性知识(generalization)作为课程设计策略,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 ]。上述研究表明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可以被应用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中。

多元文化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有色人种学生的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改善学校及相关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最终使得社会更加人性化。要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终极性的社会改良目标,不是一个教育家或者某种教育可以做到的。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改革和学校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应该同步进行,教育改革始终需要能够切实指导实践的理论。此外,教育家与教育研究者在学校环境外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在教育领域开展的理论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控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理论家的理论也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来验证,例如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就经过了20年的实践性验证。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经受验证。

三、更新课程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

教育是文化实践中的一环,各文化族群都有其教育活动。多元文化教育的重心不仅在教育,更要关注到文化。文化研究通常致力于关注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利益,解构支配性权势集团的文化概念,揭穿、批判这些概念与意识形态在不平等社会中的作用。因此,文化研究具有重新发现与评价边缘群体文化的研究机制。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是从文化的知识学基础来建构新的课程文化。

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从革新性学术知识(transformative academic knowledge)的角度来强调族群文化研究及使用。革新性学术知识包括挑战美国主流学术知识,扩宽了历史和文学等文化标准的理念、范式和观点 [7 ]。革新性学术知识认为,知识受到了人类利益的影响,体现了社会中的权力关系。主流群体的知识体现了社会精英阶层的知识,并在学校教育中有意或无意地排除了有关少数群体的文化。知识建构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社会进步,使其变得更公平和更人性化。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经验作为被提炼的文化而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载体。因此,文化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知识的多样性。学校教育选取什么教育内容,是在一定知识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就此问题,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强调了不同族群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及对他们社会生存所有的工具性意义。学校教育文化选择若不能充分反映文化的多样性,就会缺乏考虑学习主体的多样化需求,这将使得学生在获得一种文化价值的同时又放弃了其原生的文化价值,因而可能会成为其自身文化群体的“边缘人”,他们将为此付出一定的心理代价。

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挖掘了少数族群的教育本质、意义与功能,并试图以此为基础来评价和改变学校教育的入学机会、课程、教学、评估及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教育的受众均来自不同的文化群体,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包含了主流及少数群体的文化。因此,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基本教育,可以提供给所有受教育者,而不是仅适用于少数或弱势受教育者。将教育视为文化实践之环节时,多元文化教育的革新性意义在于唤起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主体意识,并增强对异文化间的权力结构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其进入自我转化的“增能”(empowering)过程。

四、注重规范性的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班克斯倾向于研究的规范性(normative)。“规范”就是评判事物的行为标准或尺度,规范性即能够衡量事物的准则性。班克斯在很多作品中多次提到“应该”(should)这个词。规范性研究探讨着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教育公平,涉及了道德及价值判断的应然性问题。根据德国学者布列钦卡(Brezinka,W.)的见解,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规范与指导主要体现在理想规范与行为规范两个方面 [8 ]。班克斯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各个因素都有所规范,具体涉及多元文化教育目的、教育者、教育活动、教育内容的规范等。班克斯在不同时期对多元文化教育以上不同因素有所偏重。他主要通过一些制度性、技术性的规则与建议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要求,进行指导,告诉人们“怎么办”。班克斯以非常容易理解的方式,为教育组织(学校等)、教育行为主体(学校中的教师、学生、领导者)提供符合伦理的、有效的、可转为应用于具体情景中的教育操作技能与方法,比如他所设计的多元文化学校的标准量表,非常详细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多元文化学校的改革与评估标准。在《文化多样性与教育》一书的第十五章中,班克斯还详细列举了长达23条的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指导原则 [9 ]。

在以上各领域中他最偏重的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即他所倡导的以革新性知识为基础的课程改革问题。对于不同时代的教育学来说,都需要对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Spencer,H.)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以及现代教育学者阿普尔(Apple,M.W.)的“谁的知识最有价值”(Whose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等价值性问题作出回答,对当下的教育知识选择作出规范性要求。班克斯的教育学理论发挥了规范和指导教育实践的功能,在他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并为多元文化教育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持。

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革新性课程理论包含了较强的道德观。学生在掌握跨学科知识的概念与问题时,应该同时进行价值观与道德的探寻,以产生清晰的价值观来引导具有反思性的个人及公民行动。这个过程需要在具有民主气息的课堂中展开,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他们的价值选择,了解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思考不同价值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并能够在保持人类尊严、平等和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来做出具有道德性的选择。班克斯分析了一个9步价值探寻模式来帮助学生澄清价值并做出反思性的道德抉择 [10 ]。

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的另一规范性层面是提出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使他们成为能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人才,并具备参与民主行为的知识、态度、技能和决心,成为拉近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动力。班克斯就此具体提出了10步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方法 [11 ]。

总体来看,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的规范性是统筹于班克斯一向倡导的推进人类尊严、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中的。班克斯始终倡导这一原则来规范多元文化教育之目的、知识的选择及课程标准。

五、强调经验性的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是一种经验性理论(empirical theory)②。经验性理论强调理论的建构须有经验事实的根据,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地验证事物及现象的本质,并据此做出评判,以求得准确的解释及结论。班克斯公民教育理论是从经验性角度来建构的。规范性理论与经验性理论在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体系中相辅相成,共同在他的理论建构中发挥作用。

班克斯在《种族、文化与教育》一书中讲述了自己的教育经历,这种教育经历及其体验使我们理解到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尤其是他所提到的革新性学者)的个人化实践知识。这使得阅读其著作的人能够理解他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独特之处,甚至在教育实践及研究之中能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唤醒。

西方经验主义范式的假设是:经验产生的知识是中立并且客观的,其原理有广泛适用性。这种的经验范式较少探讨研究者与学者的价值、参照系及规范性的立场 [12 ]。班克斯的经验研究认为经验是受到研究者的文化、利益、价值观的影响,他通过自身的经验并从不同的文化群体及社会阶层群体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经验,以此来揭示族群、社会阶层、性别等在知识建构中的影响,从而站在了更高的认识论领地。

班克斯教育理论的转变过程也一直没有离开经验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由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出发来研究黑人教育学及多民族教育学,90年代初转变到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批判理论导向的多元文化教育学。他的知识建构理论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挑战了实证主义关于人类价值、知识及行为的设想。然而他的这种倾向到90年代末有所减退,又回转至经验主义。此时他在研究知识的社会学中,对Karl Mannheim之理论进行引用。又使用了标准的现代社会研究经验主义的框架来表述他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概念和目标。他的理论发展一直围绕着一种经验的政治和道德的维度,这也是他离开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原因。

六、班克斯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启示

先生提出“文化自觉”,意思是要学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其次要学会尊重、理解和欣赏研究其他民族的文化,研究“我文化”和“他文化”在人文世界中的角色和贡献 [13 ],从而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群体文化在不同文化层级中的地位。班克斯对自己及一些革新性知识分子的经验性研究就是要看透自己的局限性,看到权力阶层对边缘群体的约束,从而创建革新性知识的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体系,以帮助受压制及处境不利群体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状况,使得自身生存的社会更为人性化。由于班克斯的论述是以美国的社会和文化为背景的,他的研究经历与结论不能照搬到我国的教育研究中,然而,反思班克斯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对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内容、方向及研究方法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1. 应进一步关注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属性

班克斯的革新性课程论述围绕革新多元文化课程的取向,提出学校要建构具有文化多样性课程。班克斯的研究目标是为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语言和宗教的群体构建具有文化自由及赋权的观点、理论和实践,使其致力于促进国家和世界的公正和人道性,并具有能够行动的技能。

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从课程内容到体系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多元文化特征。我国学者以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文化共生教育”等理论。班克斯的研究强调了不同族群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及对他们社会生存所有的工具性意义。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出现与发展是与少数群体的发展需求相关的。我们在此思路上应该进一步思索学校教育文化选择如何进一步充分反映文化多样性,以适应学习主体的多样化需求。文化多样性除了族群特征以外,还需要涉及性别、语言、阶层、宗教等不同方面。

2. 注重教育实践的不同层面

教育研究者可以根据教育在实践中的不同层面来进行研究。根据班克斯的个体认同研究,我们针对不同文化群体的教育可以聚焦于:1)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使学生维持其原生族群、保持文化认同;2)如何使学生自由地在自身族群外发挥作用,形成在社会中积极参与公民生活的知识与技能;3)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宽容和开放的态度,使其能够尊重价值差异和适应不同文化,成为具备跨文化适应能力的世界公民。

我国于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体系。根据班克斯的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取向,我国的教育研究者应更多聚焦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让本土性知识、地域性知识进入学校课程,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使学校的课程更加贴近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生活。

3. 注重挖掘教育所具有的规范性特征

班克斯在多元文化教育规范性研究中探讨了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教育公平,涉及道德及价值判断的应然性问题。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入,国内社会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也不断凸显。教育研究者在这种情境中如何进行价值观与道德的探寻,以促进教育用清晰的价值观来引导具有反思性的个人行动,是教育研究者的重要责任。这一任务可以从课堂教学入手,比如如何建构具有民主气息的课堂,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思考不同价值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并能以人类尊严、平等及社会正义的价值观来做出具有道德性的选择。此外,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以及如何使用并改进班克斯提出的10项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方法,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

教育的规范性还体现在教育的法律、政策与规定中。如何与社会的不同组织与机构合力建立公开且平等的制度与机制,来消解因民族、阶层、性别、宗教等经济及文化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深层次冲突,以使不同文化群体更完全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并在政治、经济及教育生活上获得公平的对待,这也是需要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注 释:

① 班克斯所建构的多元文化教育之内容由5个维度(dimension)构成,即:内容整合、知识建构、减少偏见、平等教学法以及赋权的学校文化。

② 在社会科学中,经验研究取向主要在于需要透过实地的个体或群体经验来证实或检验。有人将此翻译为实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为了与实证研究(positive research)相对照。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1):3-9.

[2]James A. Banks.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M].Boston:Allyn and Bacon,Fourth Edition,2008.

[3]James A. Banks. Cookson,Peter.,Gay,Geneva.,Hawley,Willis.D.,Irvine,Jacqueline.J.,Nieto,Sonia.,Schofield,Janet W.,Stephan,Walter.G. Diversity within Unity:Essential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M].Seattle:Center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2001.

[4]Miles A.Eewards.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Banks’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Model[D].Pennsylvania:Immaculata University,2004.

[5]Eryca Neville. A Case Study of Fifth Grad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for Inclusion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D].Missouri: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2006.

[6]Christie A. Linskens. Law School:A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Design for Living in the 21st Century[J].Multicultural Education,2009,(1):15-21.

[7]James A. Banks. Race,Culture,and Education:The Selected Works of James A. Bank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6.

[8][德]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美]詹姆斯·班克斯.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M].荀 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James A. Banks.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ducation:Foundations,Curriculum and Teaching[M].Boston:Allyn and Bacon,2001.

[11]James A. Banks.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Social Studies:Decision-Making and Citizen Action[M].New York:Longman,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