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记账基本规则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记账基本规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会计核算所需的基本知识:一方面,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另一方面,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原则以及会计科目的分类,进而重点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和特点,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账户的对应关系、会计分录的编制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及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的涵义;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清晰性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五大类。
2.会计科目按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包括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类。
第二节 账户
(一)账户的涵义
账户的涵义;开设账户的必要性;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应当包括的基本内容:“T”型账户的格式。
(三)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第三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的涵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1.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涵义;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与复式记账原理。
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复式记账法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四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涵义
借贷记账法的涵义:“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的发展过程。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
1.资产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数量关系;各类账户的正常余额方向。
2.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的具体表述;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的两个步骤。
(四)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1.账户对应关系
账户的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的涵义;账户对应关系的作用。
2.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涵义;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3.会计分录编制举例
(五)过账
过账的涵义;过账举例。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原理
试算平衡的涵义;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原理。
2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3.试算平衡表的作用
试算平衡表的作用以及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的账务处理错误。
三、考核知识点
(一)会计科目
(二)账户
(三)复式记账原理
(四)借贷记账法
四、考核要求
(一)会计科目
1.识记:会计科目的涵义。
2.领会:(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3)会计科目的分类,工商企业主要会计科目表。
(二)账户
1.识记:账户的涵义。
2.领会:(1)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2)账户的基本内容;(3)“T”型账户的格式;(4)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
(三)复式记账原理
1.识记:(1)记账方法的涵义;(2)复式记账法的涵义。
2.领会:(1)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与复式记账原理;(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四)借贷记账法
1.识记:(1)借贷记账法的涵义和记账符号;(2)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具体表述;(3)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涵义;(4)会计分录的涵义;(5)简单会计分录与复合会计分录的涵义;(6)过账的涵义;(7)试算平衡的涵义;(8)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的涵义。
2.领会:(1)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2)资产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的特点;(3)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结构的特点;(4)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数量关系;(5)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的两个步骤;(6)账户对应关系的作用;(7)登记账簿的过程;(8)试算平衡表的作用。
篇2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 会计等式 账户结构 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作为理论依据,来记录和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和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借”和“贷”在客观上充当了记账符号的角色,其字本身已无实际意义,仅仅是一种符号。从复式记账方法的发展史来看,十世纪以后的贸易金融中心意大利,借贷记账法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当时出现的从银行借贷,表示清楚的记载存款和贷款“借”和“贷”,随着经济的发展 ,“借贷”就失去了原来的含义,仅变为一种记账符号,成为会计上的专门术语。
一、借贷记账法概念的讲解
所谓借贷记账法就是以“借”、“贷”两个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要理解“借贷记账法”,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借”、“贷”。
1.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记账符号的讲解
“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而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无关,不可望文生义,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借”、“贷”不是谁欠了谁,它只是一种符号而已,没有实在的意义。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讲解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所以得到了一个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实际上是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权益,因此,可以把会计恒等式写成:资产=权益;公式左边表示资金的占用,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可以打个比方,如:你们口袋里的钱是从哪来的呀,无非是从二个方面取得,一是,向别人借的,二是,家里人给的,所以我们得出“口贷里的钱=向别人借的+家里人给的”,然后再说明,口袋里的钱好比资产,向别人借的钱就是负债,家里人给的钱好比是所有者权益,借的钱要还是债权人的权益。家里人的钱让你读书,是为了让你到学校学好本领将来好就业,那当然是投资了,家里人当然要过问你的学习情况等,这是家里人的权益。通过这样的比喻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恒等式的含义。
3.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的讲解
账户是用来记账用的,可以把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借贷记账法是一种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法。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但其结构是不同的。
二、记账规则的讲解
记账规则,是指运用记账方法正确记录会计事项时必须遵守的规律。记账规则是记账的依据,也是对账的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部分的讲解可以通过具体业务来说明。通过具体业务的讲解,让学生全面理解记账规则是怎样体现在经济业务中的。理解记账符号反映的是各种经济业务数量的增加和减少,进而理解“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
三、试算平衡的讲解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讲解中要让学生明白试算平衡是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来进行的,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1.本期发生额平衡法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是指将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分别加总后,利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发生额账户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时编制会计分录时,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其记入有关账户经汇总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本期发生额平衡法主要是用来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各种账户处理时的正确性。为了让学生对试算平衡原理有透彻的认识,同样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举例,来验证是不是每笔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仍保持平衡。
2.余额平衡法
余额平衡法是指在会计期末账户余额在借方的全部数额和在贷方的全部数额分别加总后,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来检验会计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余额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由于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所以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当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余额平衡法主要是通过各种账户余额来检查、推断账户处理正确性的。如果试算不平衡,说明账户的记录肯定有错,如果试算平衡,说明账户的记录基本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如果发生某项经济业务在有关账户中被重记、漏记或记错了账户等错误,并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来发现。但试算平衡仍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职教学 会计基础 快速记账 教学法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治动的全过程,它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记账、算账、报账是会计执行事后核算职能的主要形式。记账是指在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
为使中职学校初学会计基础的学生容易读懂,易于理解,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较快掌握记账操作的技能,笔者在多年的会计基础教学中,经过反复实践、总结、探索出一套通俗易懂的快速记账教学法,现分析论述如下。
一、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按记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类。
1.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除了有关债权、债务的现金收付业务以外,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它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能对记账的正确性加以核实检查,故目前已被淘汰。
2.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即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如果涉及两个账户,那么计入这两个账户的金额必须相等;如果涉及两个以上的账户,则记入一方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另一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复式记账法,按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的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三种。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各行各业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因此在教学中只学习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
1.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把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用以登记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借”表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权益的减少。也就是说,在资产类账户中,用“借”表示增加数,“贷”表示减少数。在负债权益类账户中,用“借”表示减少数,用“贷”表示增加数。
在一定时期内,每个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所登记的金额合计数,叫“本期发生额”。借方金额合计数,叫“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金额合计数,叫“贷方本期发生额”。在一定时期末结出的账户余额,称为期末余额,用来反映某一账户本期资金增减变动结果。期末余额分为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两种。资产类账户,一般为借方余额;负债权益类账户,一般为贷方余额。其计算公式是: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原则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联等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记账时,对各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贷方,记入借方账户与贷方账户的数额必然相等,下面举例说明。
例1.用银行存款200,000元购买原材料。属资产类账户,在丁字形账户中,记录如下:
三、借贷记账法运用实例
甲企业8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例2.8月4日将现金30 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业务,现金与银行存款均属资产类账户,银行存款增加记借方,现金减少记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库存现金 30000
例3.8月5日以银行存款500,000元购买乙企业股票50000股,其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息8,000元。
这项业务,银行存款减少,股票增加,尚未支取股息8000元,应在增加股票内,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492000
其他应收款 8000
篇4
关键词:会计 核算 方法 研究
1 借贷记账规则的理解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真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吗
科学、完整地复式记账法是以一定的会计等式为基础的。一般认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简言之,就是:资产=权益 (1)
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在各种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1)的变化不外乎是以下两种情况:①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则“同增同减”。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则权益减少。②等式只有一边发生变化,则“有增有减”。如资产不变,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显然,这两种情况正好就是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而不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这说明,会计等式(1)不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其原因是这个等式是错误的。因为资产和权益并不相等,而是性质相反,数学符号也相反。用等式表示,应该是“资产=-权益”,即“资产+权益=0”。“资产+权益=0”才是正确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仅仅是反映在忽略数学符号的情况下资产和权益的绝对值相等这一特定情况。
可见,作为借贷记账法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应该是:
资产+权益=0 (2)
在会计等式(2)里,不管是几个要素同时变化,还是仅有一个要素内部变化,都只有一种情况发生,这就是“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必减少;资产不变,则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则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假设符号“借”表示增加,符号“贷”表示减少,则等式的变化情况又可表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正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应该是“资产+权益=0”。
2 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等式
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系统是以“资产=权益”(即会计等式(1)),而不是“资产+权益=0”(即会计等式(2))为基础的。这两个会计等式明显不一样。难道几百年以来所用的会计等式就错了吗?
2.1 从纯数学的意义来看,两个会计等式是完全等效的 在“资产=权益”里,权益的值是取的绝对值,因而是正数。而在“资产+权益=0”里,权益的值是其实际值数。权益的实际值和资产相反,是一个负数。因此,“资产+权益=0”反映的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二者正好相互抵消这一现象。可见,这两个会计等式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是表示方法不同而已。
2.2 从经济意义上看,两个会计等式反映了对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理解 尽管两个会计等式都是成立的,在数学上是等效的,但这两个会计等式所表达的对会计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
会计等式体现了会计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会计要素又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此,会计等式的表述形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下面分析两个会计等式对会计对象是如何理解的。
2.2.1 对资产和权益的关系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0”认为,资产和权益是一个整体,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直接的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会计对象=资产+权益”。“资产=权益”则认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个会计对象在两个不同角度上的反映。二者不能放在一起进行直接地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可以具体化为资产和权益两个会计要素,但这两个要素不能相加减。
2.2.2 对会计对象的整体性质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其总体即为资金的总额。“资产+权益=0”则认为,会计对象的值在整体上“=0”。
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如此。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相辅相成、市场中的供求平衡都使主体在总体上呈现出为“0”的“中性”。企业是一个享受民事权利、同时又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资产(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经济权利)和权益(企业所承担的一种责任)是对等的,两者相互“抵消”(资产+权益)后企业的“净权利”为0。
2.2.3 对资产和权益属性的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资产反映资金的占用,权益则反映了资金的来源。都是资金在不同角度上的反映,都是正数。但不能相加减。资产和权益是一种平行、对等的关系。资产和权益并不是一对矛盾,仅仅是数量上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对象。而按“资产+权益=0”,资产和权益一正一负,性质相反,但又可以共居于一体,可以放在一超相加减,具有同一性。可见,资产和负债构成会计对象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
笔者认为,“资产=权益”仅仅反映了会计核算对象内部的一种表面上的数值平衡,而“资产+权益=0”则揭示了会计核算对象的本质和总体特征。
3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也就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如前所述,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就是“资产+权益”。如何理解?
资产和权益的共同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经济利益。事实上,财政部早在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各要素就是这样定义的:
第12条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69条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79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第84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99条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把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定义为企业经济利益。由此可知,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概括地说,会计核算的内容无非就是资产和权益两个方面,其中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权利,属于正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增项,资产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权益则是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包括对债权人承担的偿债义务和对所有者承担的受托经营义务)。义务和权利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正项的经济利益,那么权益则是负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减项,权益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
明确了会计对象的本质,则借贷的含义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借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贷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也就是说,借就是“增加”的意思,贷就是“减少”的意思。具体分析如下:①借项业务。借资产,表示资产增加,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增加,即经济利益增加,对企业“有利”;借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减少,同样对企业“有利”,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所以,不管是借资产还是借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增加。②贷项业务。贷资产,表示资产减少,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减少,即经济利益减少,对企业“有害”;贷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增加,同样对企业“有害”,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所以,不管是贷资产还是贷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减少。
篇5
【关键词】 复式记账; 资产负债表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 记账规则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0-0013-02复式记账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复式记账法是当今会计实务中普遍采用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原理包括基本的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表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利润表等式“利润=收入-费用”;(3)动态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本文通过具体的经济业务来说明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等式变动,最后引申出复式记账的记账规则、账户的分类、账户的使用方法。对于复式记账原理疑问归纳如下:第一,资产负债表等式为什么成立?第二,动态会计等式为什么成立?第三,为什么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记录增加,贷方记录减少;而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则刚好相反?第四,损益类账户的性质,与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记账规则形成的理由?第五,为什么“累计折旧”账户、“坏账准备”账户这样一些账户同为资产类账户,但却与其他资产类账户的记录规则相反,借方记录减少,而贷方记录增加?笔者对这些疑问作一探讨。
一、资产负债表等式成立的理由
资产负债表等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基石。如果该等式不成立,则建立在其上的复式记账法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其成立的理由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是必要的。
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用“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来解释资产负债表等式。将资产负债表等式左边的资产解释为“资金占用”,右边解释为“资金来源”,以“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作为前提,从而认定“资金占用总额与资金来源总额相等”,即“资金占用=资金来源”,进而认定资产负债表等式成立。在企业建立之初、开始经营之前,将资产负债表的右侧解释为“资金来源”尚可,一旦开始经营之后,即使债权人和所有者没有资金再投入,资产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此时,若要保持资产负债表等式的成立,显然用“资金占用=资金来源”是解释不了的。笔者认为,资产负债表等式的成立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解释。
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资产负债表等式左边的资产表示资产的价值,即企业资产总体的交换价值,也就是将企业资产总体出售可获得的价款。负债是债权人对企业的索取权,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的索取权,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总体就是企业的所有权,也就是对企业资产总体的所有权。资产负债表等式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则是企业资产所有权的交换价值。显然,企业资产总体的交换价值、企业资产所有权的交换价值两者相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表等式的含义是“企业资产的交换价值=企业资产所有权的交换价值”,这显然是成立的。就如同,我有一台设备,其市场价格是10万元,我将其卖出得到10万元,我转移了设备,也就是转移了设备的所有权,所得到的10万元也就是设备所有权的交换价值,设备的交换价值、设备所有权的交换价值两者是相等的。
其次,从会计学的角度加以解释。资产负债表等式的成立是由会计特定的计量方法所决定的。(1)涉及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资产是直接计量,所有者权益是间接计量,从而保证该业务的会计处理不会破坏资产负债表等式。例如,企业按10元的价格发行新股,而股票的市场价格为15元,企业按发行价格10元来记录所有者权益。(2)在涉及费用和负债的业务中,负债是直接计量而费用是间接计量。例如,获取管理人员的服务形成的负债是直接计量,而获取的管理服务成本则是按照形成的负债来间接计量。(3)一般说来,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计量时,必然有一项是间接计量的,即按照“借贷必相等的原则”倒推计算出来。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意义上资产负债表等式是成立的,也就是资产的交换价值等于资产所有权的交换价值,会计学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表等式只是会计特定计量方法的结果。会计将资产负债表等式作为一个前提假设进行会计计量,其合理性在于“资产的交换价值等于资产所有权的交换价值”。
二、动态会计等式存在的问题
动态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用于说明费用类账户的记账规则与资产类相同,收入类账户的记账规则与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相同。我们知道,资产负债表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任何时点都是成立的,因此,如果“收入-费用≠0”,则“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也就是说,动态会计等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成立的。因此,用动态会计等式来解释费用类账户、收入类账户的记账规则是不成功的,只是引出了更多的疑问。
在会计期末,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全部结转后,收入类账户余额和费用类账户余额为0,此时动态会计等式就是资产负债表等式两边各加一个0,没有任何新意。在会计期中,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还没有结转,此时各类账户余额有如下等式:“资产类账户余额(借方)+费用类账户余额(借方)=负债类账户余额(贷方)+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贷方)+收入类账户余额(贷方)。”这个等式实质上就是账户余额试算平衡方程,这也许是动态会计等式要表达的意思。这个等式是具体运用复式记账法的结果,因此它也不能解释费用类账户、收入类账户的记账规则。
三、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权益类账户的记账规则
账户的借方、贷方实质上分别是资产负债表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在借方记录一个项目,实质上就是在资产负债表等式的左边记录一个项目;在贷方记录一个项目,实质上就是在资产负债表等式的右边记录一个项目。
由于资产列在资产负债表等式的左边,在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录一项资产,相当于在资产负债表等式的左边记录一项资产,相当于资产增加;在资产类账户贷方记录一项资产,相当于在资产负债表等式的右边记录一项资产,按照数学的移项规则,移到等式的左边就成为“负资产”,相当于资产减少。故资产增加记录在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资产减少记录在资产类账户的贷方。
由于所有者权益列在资产负债表等式的右边,故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记录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当于所有者权益增加;在借方记录一个项目,相当于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故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录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所有者权益减少记录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借方。负债类账户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记账规则相同。
四、收入类账户、费用类账户的性质和记账规则
为了说明收入类账户的记账规则,首先必须对收入的性质作出清楚的解释。收入是特定会计期间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资产流入、资产增值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所有者投入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不属于收入,因此,收入的本质是经营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类账户用于归集经营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期末一并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而“本年利润”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因此,收入类账户本质上也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的记账规则应当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相同,贷方记录收入的增加(也就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借方记录收入的减少(也就是收入转出)。
同样,为了说明费用类账户的记账规则,也必须对费用的性质作出清楚的解释。费用是特定会计期间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资产流出、资产耗费、资产减值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不属于费用,因此,费用的本质是经营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费用类账户用于归集经营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期末一并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因此,费用类账户本质上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费用类账户的记账规则应当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相同,借方记录费用的增加(也就是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方记录费用的减少(也就是费用转出)。
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本质上都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其特殊性在于收入类账户专门用于归集经营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类账户专门用于归集经营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本年利润”账户则用于综合反映经营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减少和净变动。
五、“累计折旧”账户、“坏账准备”账户的记账规则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额,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减少的价值,累计折旧增加就意味着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累计折旧”账户用于归集固定资产折旧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贷方应当记录资产价值减少,因此,在“累计折旧”账户贷方记录累计折旧增加(即固定资产价值减少),在借方记录累计折旧减少(即累计折旧转出)。由此可见,“累计折旧”账户的记账规则与其他资产类账户的记账规则并不矛盾,恰恰是遵循了资产类账户的记账规则。
“坏账准备”是企业预计不能收回的账款,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是账面余额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坏账准备增加就意味着应收账款价值的减少。“坏账准备”账户用于归集坏账导致的应收账款价值减少。“坏账准备”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贷方应当记录资产价值减少,因此,在“坏账准备”账户贷方记录坏账准备增加(即应收账款价值减少),在借方记录坏账准备减少(即坏账准备转出)。由此可见,“坏账准备”账户的记账规则也是遵循了资产类账户的记账规则。
六、结论
资产负债表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复式记账的基础。账户的借方与等式的左边对应,账户的贷方与等式的右边对应。
将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统称为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本质上都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因此,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账户全都归属于权益类账户。因此,账户可以分为两大类: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
将资产类账户称为“借方账户”,因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等式的左边;权益类账户称为“贷方账户”,因为权益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等式的右边。由此可以得出一般的记账规则:(1)借记借方账户表示增加;(2)贷记借方账户表示减少;(3)借记贷方账户表示减少;(4)贷记贷方账户表示增加。这一规则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同向增加,异向减少。”如果记账符号与账户的方向相同,则为增加;如果记账符号与账户的方向相反,则为减少。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账户;性质;账户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75-02
《会计学原理》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只有掌握好《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学生才能学好其他的会计课程,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学好复式记账会计核算方法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中应做好以下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要求学生了解复式记账法的概念与相关知识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都应采用复式的记账方法。1993年7月1日,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会计记账一律采用借贷记账法这一复式记账方法。
二、合理组织和安排讲授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这是重点环节。大部分教科书上对于该知识点的阐述仍不够详细、清晰,特别是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中费用类账户的结构讲解,未能把两者之间的区别运用分析明了。在该知识点的教学中,具体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见以下步骤。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述
1.概念。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借”和“贷。”
3.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
4.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二)账户的概述
1.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2.账户的分类。(1)账户按经济业务内容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2)账户按反映所提供信息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
3.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摘要,即记载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3)增加方和减少方的金额及余额。(4)凭证号数,即说明记载账户记录的依据。
4.账户的金额要素。账户的金额要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所有的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要按相反的方向记录,即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则取决于各账户的性质。账户的性质由各账户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决定的,即是资产与费用,还是负债、所有者权益与收入。
1.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性质。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性质(按各账户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分类)主要包括五大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具体分为:收入类和费用类)。
2.借贷记账法下,各性质账户的基本结构。(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资产的实有数。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产类账户的余额都在借方。《会计学原理》中,经济业务处理常用的资产类账户:“坏账准备”和“累计折旧”,它们是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余额一般在贷方。(2)成本类账户的结构。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①有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在产品的生产成本;②结转后无余额。在《会计学原理》知识点中,常用的成本类账户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账户。这两个成本类账户都是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但是在具体使用中有联系,也有区别。“生产成本”账户的结构为:借方登记本期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生产费用和期末从“制造费用”分配转入的间接生产费用;贷方登记结转的已完工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期末余额:①有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未完工产品(在产品)的生产成本;②结转后无余额(表示本期核算的相应产品已全部完工,成本转入“库存商品”)。“制造费用”账户的结构为:借方登记生产产品各种间接费用的发生数,贷方登记期末应该分配转入各种产品“生产成本”账户的间接费用。期末结转后无余额。(3)损益类账户的结构。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类和费用类两类账户。它们的账户结构不同。收入类账户结构: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数或结转数,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数,期末结转后无余额(收入类账户期末将金额结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费用类账户结构,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数,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数或结转数,期末结转后无余额(费用类账户期末将金额结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损益类账户的结构以“T”字形账户反映见图1和图2。
期末如何结转损益类账户?在《基础会计》的前提下,以“本年利润”账户的T字形账户的结构来分析,见图3。
三、结束语
《会计学原理》教学中,针对“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这一知识点的特点,进行层层相扣、深入浅出的教学组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了较好效果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玉昆,罗桂玉.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篇7
银行会计记账方式指的是银行按照一定的规则,并且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时采用某些规定符号的技术手段。会计记账方式多分为单式记账方式和复式记账方式两种。在我国,银行多采用复式记账方式进行银行内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而若要对表外科目相关的经济事项进行核算,便多采用单式记账方式。
二、银行会计凭证的基本特征
会计凭证的作用在于:记录经济事务的进行和完成情况;将经济责任明确化;为登账依据出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对银行而言,其经济事务的分工明确、柜组多样、处理业务种类复杂,因此银行一笔业务的处理需要以会计凭证为媒介,通过相关的柜组、相关联行甚至异地银行、不同的银行来进行,此时,会计凭证所起到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不可忽视。但与非银行企业相比,银行的会计凭证又存在着以下几点特殊而突出的特征:
(一)银行会计凭证的多样性
银行会计凭证按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按形式可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两种,按使用范围可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其中,基本凭证只可在银行内部使用,主要适用范围是针对未设专用凭证的现金和转账业务,又可分为现金收入传票等10种类型。在该10种类型中,有两种属于复式凭证,即现金收入传票和现金付出传票,其他则属于单式凭证。同时,特定凭证是具有特定格式和专门用途的凭证。因此,从银行会计凭证的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银行会计凭证具有多样性。
(二)银行会计凭证多以单式凭证为主
根据国家要求,正在经营的单位和部门必须将货币资金存进银行,待需要资金时再从银行中取出。这样的要求和做法使得社会上很大一部分的货币资金集中在银行。银行业务涉及面较其他行业更为广泛,岗位分工也更加明确。因此,银行的会计凭证必须要为记账和分类汇集提供相应的便利,以便于及时传递。现阶段,银行会计多采用人工核算,因此单式凭证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凭证本身的保管。
(三)银行会计凭证大量使用原始凭证
因为银行会计凭证的传递环节比较多,所以必须保证银行会计凭证的填写正确,否则会对银行和客户的经济利益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为了避免在凭证填写和复制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提高银行业务办理效率,银行多采用原始凭证而不是记账凭证。银行记账之前,需对原始凭证进行仔细的核查,经核查无误后才可直接用其代替传票。
三、银行会计财务组织的基本特征
所谓银行会计财务组织即包括设置账簿、记账程序、账务核对的统一综合体系,按照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为明细核算系统,二为综合核算系统。
(一)核算系统的明细化
明细化的核算系统是指在每个会计科目下均设置明细的账户,对每个账户的资金变化进行具体而及时的反应。明细核算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分户账、登记簿、余额表、现金收入日记簿、现金付出日记簿。
(二)核算系统的综合化
核算系统的综合化指的是对各个会计科目进行严格的核算,全面而综合地对被核算的会计科目资金变化进行具体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将明细核算系统综合化。综合核算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会计科目日结单、总账单、日计表。其中,会计科目日结单指的是记录每个会计科目当天借贷方资金流转额和传票,并可作为轧平银行当日登记账务簿和总账的可靠依据。总账单指的是按照货币和分科目的不同设立不同的账簿,并进行综合核算。日计表指的是对银行当日业务情况的会计报表。
四、结束语
篇8
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
一、记账凭证一定要附原始凭证吗?
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只有上述两种情况下,记账凭证才不用附原始凭证。
二、非上述两种情况下,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但是如果原始凭证丢失了怎么办?
此时可由其他“凭证”代做原始凭证,分别情况如下:外来原始凭证,必须取得原签发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如果无法取得外单位证明或者是自制原始凭证,当事人要写明详细情况。
上述证明或说明,要由经办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代作记账凭证。
三、原始凭证没丢失,但是发现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几张记账凭证怎么办?
比如一项业务涉及到收付款,也涉及到非现金、银行存款账户的结转,如果采用专用记账凭证,需要将该业务分别填制收付款记账凭证和转账凭,此时就会出现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几张记账凭证。
这种情况下多张记账凭证可以只附一张原始凭证:把原始凭证附在一张主要的记账凭证后面,并在其他记账凭证上注明附有该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的编号或者附上该原始凭证的复印件。
四、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几张记账凭证而且不属于同一会计主体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要填制原始凭证分割单。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几个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
五、根据账务处理流程“经济事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是不是只能依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
《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里的会计凭证是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第十四条)。
账簿登记一般的规则是依据记账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比如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账户的登记,收入、成本、费用等明细分类账可以汇总登记,对于原材料等明细账可以暂不编制记账凭证,根据领料单直接登记明细分类账。
严格来说账务处理流程应该写成“经济事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为了解释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关系,将“-会计凭证-”展开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六、既然账务处理流程可以从原始凭证跳到账簿,那能不能根据账簿登记账簿,即根据明细账登记相应的总账呢?
《会计法》第第十五条:“会计账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账簿。”
这说明不能根据账簿登记账簿。根据明细账登记总账不仅违法,而且也会使企业丧失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账账核对的这种内部控制措施。
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各单位均应按照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会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必要的账簿,并认真做好记账工作。 各种账簿的形式和格式多种多样,但均应具备下列组成内容:
1、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如总分类帐簿、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2、扉页:标明会计账簿的使用信息,如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等.
3、账页:账簿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其格式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内容应当包括:
1)账户的名称,以及科目、二级或明细科目
2)登记账簿的日期栏
3)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号数栏
4)摘要栏,所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
5)金额栏,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和余额
6)总页次和分户页次栏。
记账凭证的基本要求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
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3)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相关要求同原始凭证。
4)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5)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注意:
(1)所附原始凭证张数的计算,一般以所附原始凭证自然张数为准。
(2)一张原始凭证如涉及到几张记账凭证的,可以把原始凭证附在一张主要的记账凭证后面,并在其他记账凭证上注明附有该原始凭证的编号或附上该原始凭证的复印件。
(3)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几个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原始凭证分割单必须具备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6)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7)记账凭证填制完成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看了“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的人还看了:
1.记账凭证和汇总记账凭证
2.会计账簿正确手工记账
3.记账凭证和付款凭证有什么区别
篇9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历史演变;教学方法;加减记账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154-02
一、前言
学好会计的基础关键在于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严重背离了人们的常识和习惯,其历史原因在于此法在演变并引入我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够准确不够严谨的翻译。因此在很多教科书中,“借”和“贷”仅是一种记账符号,仅仅表示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如下“法则”:资产(含成本、费用)增加记“借”,减少记“贷”,负债、所有者权益(含收入、利润)增加记“贷”,减少记“借”。这样既不能让学生了解会计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含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现金流向法、债权债务法和资金流向法,三种方法都可以从借贷记账法的历史演变中找到渊源。这些方法虽然赋予借贷记账法比较具体的会计含义,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本文基于历史演变的视角,梳理了借贷记账法中的各种教学方法,最后提出了另一种简单易学的加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历史演变
一般认为,最早的借贷复式记账法源于13-15世纪的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城邦国家。在公元1211年,作为意大利比较成功的城市之一佛罗伦萨,就出现了关于记账术语的记载采用动词“didare、di avere”的银行账簿。这两个动词中的前者表示“应收的”,指债权,后者表示“应付的”,指债务。公元1406年巴尔巴里戈商的账簿中则采用了简练的“a”和“per”。在威尼斯方言中,a与per是债权与债务的意思。钱商记录经济业务时,如果某人将货币存于钱商处或偿还货币给钱商,即货币从某人流出钱商,则此人债权增加或债务减少,并将金额记在某人名下的a;如果某人从钱商处借走货币或取出存于钱商处的货币,即货币从钱商流入某人,则此人债务增加或债权减少,并将金额记在某人名下的per。任何时点上某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取决于a与per的累计差额。如果累计a大于累计per时某人是债权人,否则为债务人。凭借a与per两个记账符号,钱商可以很好地记录下他们四种金融业务:债权增、债务减、债务增、债权减四种情形,归根结底就是从某人处流出和货币流向某人的两种基本情形。
到了1494年,意大利学者卢卡·帕乔利所著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出版后,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不同语言的国度广泛使用。卢卡·巴其阿勒总结推广的复式簿记,正是当时已臻于最完美形式的威尼斯簿记。他在著作中总结的复式簿记的“原理”和“规则”,像“盘存企业的资产;根据盘存结果在账簿上登记原始记录;记录交易;过入分类账;填写过账摘要;编制试算表以查核记账过程的正确性;结清虚账户并通过损益账户转入资本账户等”,与今天的会计实务几乎是一致的。帕乔利讲道:“为了顺利地获取关于债务和债权的资料,应努力把自身业务纳入应有的秩序之中。因此……进行核算是为了弄清楚债权和债务的数额”。同时……在所有交易事项均已记录以后,还应加设一个“损益”或“利得与损失”虚账户,并将该账户的余额结转到“资本”账户上。这说明:复式簿记并非一种纯粹的记账技术,它具有很明确的目标,即:不仅为商人及时地提供资产、负债信息,而且还要及时地提供损益信息。帕乔利在记账符号的选择上用意大利语的debito(债权)和credito(债务)分别取代了方言的per和a。这种用debito、credito记账首先风行意大利,之后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debito和credito,英语中随之被翻译成debit、credit。
1873年,日本从西方引进卢卡·帕乔利的debito、credito记账法。日本著名明治维新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他的一部名为“帳合之法”(记账方法)的译著里,首次将debit和credit被翻译成“借”与“贷”,其中“借”是从某处“借来”,因而形成债务,“贷”是“借给”,因而形成债权。这一译法尊重了西文的原义,被不断继承和弘扬。
借贷记账法在中国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学者蔡锡勇编著的《连环账谱》是我国第一部介绍和研究借贷复式簿记的著作,书中未使用“debit”和“credit”作为记账符号,而分别译为“该收”和“存付”,全书既参照意大利借贷复式账法的基本原理,又吸收了我国传统收付账法之精华。继《连环账谱》之后,我国留日学者谢霖与孟森合作以日本学者森川镒太郎所著之《银行簿记学》为蓝本,编纂一本部门会计著作《银行簿记学》,结合银行业务直接用日文“借”、“贷”翻译成中文“借”和“贷”。但汉语中,“借”是借进和借出的意思,“贷”也有借人或借出之意。“借”、“贷”记账法字面意思这一翻译,导致中国会计人在一开始接触会计时,就无法从字面以上明白这两个记账符号的真正含义。
三、借贷记账法的三种教学方法
目前国内关于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呈现比较混乱的局面。其原因在于借贷记账法在演变和传人我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够准确不够严谨的翻译。比如a和per最初表达现金等值的去来运动,后来对于任何会计主体经济活动都可以抽象为一去一来的等额资金运动,应该用意大利语中的类似“去”和“来”的单词来翻译,却被翻译成了debito(意为债权),credito(意为债务)。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英语却翻译成debit(有Have的意思)、credit(有Give的意思)。日语里虽理解为“入”和“出”的意思,却被翻译成“借”(债务)与“贷”(债权)。在汉语里,又用同义的“借”与“贷”来翻译日语。现在,我们只好把“借”与“贷”诠释成单纯的符号。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前言部分中的死记硬背法之外,国内教科书中还出现了三种具有代表l生的教学方法。
1 现金流向法。邵享林等(1998)提出:“凡是涉及现金流出的业务,如向借主的借出和向贷主的归还,则都记为借”,“凡是涉及现金流入的业务,如从贷主的贷出和借主的归还,都记为贷”;“只要是现金的流出,就都记为借,而只要是现金的流入,就都记为贷。”类似于a与per的记账原理。但这种说法它仅对收款、付款交易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账户的记账才是正确的。而“库存现金”和“银行账款”账户的记账,现行的借贷记账法实际上按增加(流入)记“借”方,减少(流出)记“贷”方,与现金流量方向正好相反。而对不涉及现金的转账分录,又根本不体现现金和现金流量的方向。现金流量(方向)规则无法自圆其说,不是借贷意义的合理、统一的解释。
2 债权债务法。借表示债权,贷表示债务。一些学者认为,“借”最初是反映了记在借主名下的借出款项,表示债权(应收款),“贷”是反映了记在贷主名下的收进款项,表示债务(应付款)。类似于debito和credito记账。但是,在今天的会计系统中,除了债权债务外,还有财产物资、所有者权益、甚至还有损益类科目的存在。比如“借:原材料;贷:库存现金”能理解为企业对原材料的债权,对现金的债务吗?又比如本年利润就不能这样理解了,贷方本年利润理解为企业的债务相当别扭,企业利润越多反倒变成负债越多,那企业都不要去扭亏增盈而是努力减利增亏好了。对损益类科目,也不适合这样来理解。可见“借表示债权,贷表示债务”也不是借贷意义的合理、统一的解释,多数科目都不能这样来理解。
3 资金流向法。冯篆宝(2001)认为:“资金的位移,借为资金运动的终点,贷为资金运动的起点”。“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对所要记账的账户,“借”表示资金“流入”该科目、“贷”表示资金“流出”该科目。类似于日本的“借”和“贷”记账。对大多数的分录,资金流向说都很贴切、直观,特别是只有资产、费用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的分录。但是涉及收入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分录,说资金从贷方流到借方,就不那么好理解了。例如一,确认收入,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资金从主营业务收入流向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应该增加却减少了;例如二,结转损益类,借: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余额应增加却减少了。或者是借:本年利润;贷:管理费用。资金从管理费用流向本年利润,利润应增加而减少了。所有涉及收入、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分录,都会出现类似的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这些分录从表面直观来说都是资金从借方转入贷方。因此,资金流向规则似乎还是不能合理解释借贷记账法。
四、另一种教学方法:加减记账法
另一种教学方法,姑且叫作“加减记账法”,是利用会计的等式推导出来的加和减的计算方法。会计等式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作为借贷记账法的核心原理,综合了静态等式和动态等式。目前在许多教科书上扩展成综合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进一步地也可以表述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0 (1)
篇10
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一地二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实训的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实训这门课程主要以基础会计作为理论依据,进行一些企业发生的业务的实训。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整个会计账务程序用一种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
实训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生情况。2,如何对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审核。这需要实训者学会不仅能填制原始凭证,而且能对原始凭证的正误进行审核。3,如何填制复式记账凭证。这要求实训者能够分清帐户的借贷方,并正确地填在凭证上。4,如何填制单式记账凭证。由于这种记账方法不能全面地反映业务发生的对应关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所以此内容只是老师课堂讲解没有资料做具体实训。5,如何对记账凭证加以正确的审核。6,怎样对日记账进行正确的登记。这要求实训者能够谨慎地对每日的现金账和银行账进行正确的登记。7,永续盘存制与存货明细账的正确登记。这是让实训者能正确地运用数量金额式账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登记账簿。8,如何进行错账更正。这要求实训者能用正确更正方法对已经登记错误的账簿和凭证进行更正。9,记账规则与结账。要求实训者能在会计准则下正确的登记账簿,在特定的日期进行正确的结账。10,如何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编制。这是在银行账未达账项时,能够正确的核对账。11,怎样熟练地掌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这是让实训者能够根据个会计主体的经营特点、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繁简程度的不同,合理、科学地适用账务组织方式。12,如何对账务报表进行编制。报表的编制是会计中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后环节,这主要是让实训者明确编制报表的要求和熟悉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弄清其填制资料的来源并掌握具体的编制方法。
三.实训的基本过程。
在我们学校现有的硬件措施中,还不能达到完整的实训过程。但是,在我们卢老师的带领下,却能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把实训搞的有滋有味,让我们轻松的度过每一个实训内容。
我们的实训过程中,首先是老师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和理论给我们进行细致的讲解,其中还夹着他作为一个高级会计师的经历和一些有趣的事,这不仅仅让我们很快的吸收了课程中的讲义还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其次,是对一些现在社会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加以重点说明在讲解完后,留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训,如有问题,卢老师都会认真的讲解直到我们听懂为止。最后,是老师对我们所做的实训批阅后进行点评.
四.实训后的心得和体会。
在对基础会计实训四个多月的学习中,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见解。
1.做会计要诚信。
在这充满竞争、挑战的社会中,诚信越来越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诚信品德,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的信念。一个平时不将信用的人在关键的时刻就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而我们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在掌握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金库,如果不守承诺,那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想做一个好的会计员,要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就一定要以诚信为本。
2.做会计要讲依据和证据。
在现行的法制社会,无论做什么都讲究证据。如果不能拿证据证明你做了一件好事即使你说的再好也没人承认。所以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一切。而我们作为会计人员在进行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时,都以证据进行操作,没有合法的凭证做依据来证明业务是否发生,则不可以进行账务处理。所以在会计中,讲证据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