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思考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管理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前提,民主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班风、学风的关键,用诚心打动学生、用爱心赢得学生、用耐心教育学生是良好班风、学风形成的途径。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世纪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前。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Π嗉体进行综合治理,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又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班主任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二、耐心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前提
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就是教育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了解了学生,那么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就会有的放矢。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我的学生,我从以下几点入手:学生入学时,我先翻阅学生的档案,了解学生初中的表现和中考成绩,以及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初步掌握学生升入中专前的基本情况。走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积极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理想、社会话题入手,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和需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在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组织班级运动会。在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扑克、跳棋比赛中,学生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和友谊。同时我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观察到了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学生,我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同时与学生们的关系也更融洽了,为学生向我敞开心扉打下了基础。
三、民主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班风、学风的关键
学生是班集的组成部分,一个班集的班风和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发展,处于有活力和有凝聚力的、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团结、进取、勤学、好问。要为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作准备,关键做到以下两点:
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要体现民主。由于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较差,自信心不足,自觉性不高,让学生自觉遵守班级管理制度,首先要进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总动员。开展主题班会,举后进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的一些事例,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具有乐意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的心向。其次,与班干共同起草班级管理制度,征集全班学生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整理,确定较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如此基调和环境,也就促成了学生目标定位的不科学性。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其次,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绩效性。再次,要求学生在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班主任要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
一个好的班干部,就是班主任的一个得力助手,选用好班团干部,不仅能使自己从繁忙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如我在以前的班主任工作中,让学生们参加竞选,然后根据竞选人演说,结合近段时间的表现,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当选者需做就职演说,这样选出的班委一方面个人乐意干,有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同学们信任,有号召力,当选者通过就职演说自我加压,大家监督,不称职者 随时更换,这样使班委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
篇2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存在问题 优化对策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班级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班级管理搞好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所以说,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能否得以贯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管理是否成功。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班主任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管理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少班主任把班级管理等同于一般性的事务处理而不讲究科学性,或者等同于纯粹的纪律教育。这种出发点导致班主任认识的偏差和实践的盲目,进而导致班级管理的低效和问题的层层积压。在确立目标方面,方向偏高,班级目标脱离生活实际,可行性差。在活动开展方面,活动缺乏鲜明的教育性,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体验。在组织管理方面,不少班主任对班委的产生没有把握好“民主”管理的“度”,要么过分民主,要么过度专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上,因为许多班主任从来没有进行过班主任上岗培训。二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学研究不深,以致对班级管理的组织行为,班级内部的正式、非正式群体不知所以。
2.信息社会给教育带来危机
现在的学生喜欢上网,能够了解到很多知识,他们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看似学富五车的样子,在他们的眼里,有些方面的知识已经超过了教师和父母,所以他们不再唯“师命而从”,唯“长辈而尊”,有的甚至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思想偏执,行为过激。但实际上他们只学习不思考,把信息当做知识,把知识当做智慧,根本没有消化吸收那些信息。他们只是信息的贩卖者,或者是信息的传播者。此外,由于信息来源非常多,良莠不齐,好坏掺杂,加之不少青少年学生认知能力较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思维方法片面、表面,其结果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所侵蚀。所有这些都给当前的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恰当
一些家庭在子女的教育上方式不当,有的父母对子女顺从溺爱;有的则采取高压政策,经常打骂子女;有的忙于自己的事业,对于子女放任自流;有的对子女的教育缺乏一贯性,以自己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法多变、矛盾;还有的父母不能为子女起表率作用,自身行为不检点等。更为普遍的一个现象是,现在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父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恰当。总之,家长的种种不当的教育都会使中学生产生种种的问题行为。如,自我中心、缺乏合作意识、缺乏责任感、情绪焦虑,对教师家长的教育引导产生对立、抵抗的情绪和行为,心理承受能力差,旷课、不交作业、早恋、打架骂人、说谎等,这些问题行为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
4.学校评价体系不科学
教育管理理念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现行的考试制度、升学压力迫使学校教师和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智育上,学生的道德教育、能力的培养被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课外活动被取消,学生的兴趣爱好淹没在题海中,个性难以得到发展。教育管理理念要求各科教师既管教又管道,但是学校教学行政部门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却是以学科考分高低为标准的,这就使得不少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而只教书不育人导致了种种不良的后果:一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二是未能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思考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为根本”,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和根本的位置上,张扬其个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心智,发挥其才能的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倡导“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念,对于改变见物、见事不见人的管理局面,对于弘扬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关爱小学生,与小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小学生处于儿童期,身体发育不成熟,心理发展处于较低阶段,特别需要班主任的关爱。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关爱学生,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了解孩子的试金石。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者和具体的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2.对班级进行民主管理
一是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班主任在选用班干部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多看、多听、多思,做到知人善任。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职务,做到能级相称,不大材小用。选用班干部要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要避免只看短处,不看长处,或者先看短处,后看长处,或者随意安排,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做法。做到人尽其才,使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使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首先要做到“教养有道”,即要有一套教育人培养人的计划、办法和得力措施。要培养他们的计划能力。班主任要引导班干部制订好班级的各项计划,组织他们深入到学生中去,听取意见,集思广益,使所订的计划既方向正确又有针对性。培养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在实施班级计划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放手让班干部组织各种会议和活动,要求他们做好解释、协调工作,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协调好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协调好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培养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可以通过情境教育、模拟演练等方式指导班干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尽可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
二是引导学生参政议政。将班级构建成由班主任、班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发动更多的学生参政议政,让班级正式组织尽可能占领班级市场。充分下放权力,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受到应有的受教育权利,尽自己应尽的义务责任,做到权利和义务对等。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普通同学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只有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协同合作,发挥团队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管理的优势。三是建立班级问责制。要引导学生自我问责,消除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和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关系,有效地激起学生内心的是非斗争,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一道防线,尽可能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引导学生接受他人的问责,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常事,例如,旷课了、早恋了、打架了,和任课教师发生冲突了,损害公物了……失败和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改正。经验表明,坚持自我问责固然重要,但是引导学生接受他人的问责则效果更佳。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
要求教育评价包括小学生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要全面科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在于通过激励、反馈与调整促进教育目的或教育目标的实现。班主任对小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科学,评价要突出发展性、鼓励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养成。一是要全面评价学生,要允许小学生有“偶然的错误”发生和存在,在处理过程中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小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帮助小学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注意维护小学生的自尊心。以动态评价取代静态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小学生,淡化小学生之间的横向评价,注重小学生个体纵向评价,展示小学生进步的过程,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小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小学生都充满自信。
4.全面提高班主任素质
第一,班主任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新世纪的班主任应具备下列能力:一是组织管理能力;二是协调能力;三是创造能力。第二,班主任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班主任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趋向和最新成果,做到教学面向现代化。第三,班主任要有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新世纪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优秀班主任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宋茂蕾.小学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科教学,2010,(3).
[2]苗青青.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0,(3).
篇3
班级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同时又是教育者实施有效管理的手段。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有效教育途径,运用一定的原理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班级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和因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实现学校和班级共同教育目标的过程,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班级管理制约和影响着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因此,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是完成学校总任务和实现学校有效教育管理目标的关键一环。
有效的班级管理除了一些常规的管理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强化班级文化管理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包括班级的主文化和亚文化两个方面。班级的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师生为主体,以班级内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心理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它是一个班级所特有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构成的环境教育因素,是一个班级的风格。班级文化作为一个班级特有的环境力量和精神力量,其意义在于渗透于班级的一切活动中,形成一个陶冶人的氛围,对班级内每个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强化课堂纪律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发生各种干扰,课堂纪律就是最常见的干扰之一。少数班级的班主任去上课,课堂纪律好一点,尤其是副课或者是年轻教师去上课,课堂纪律很差,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班主任必须有效地管理课堂纪律。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需要老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班主任教师需要为他们的学习设置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就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反对班主任老师对其行为作太多的限制,但班级管理的实践表明,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仍需要一定的纪律限制。所以教师促成的纪律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促成的纪律包括结构创设和体贴两个方面。结构创设包括监督、指导、惩罚、规定、奖励、操纵、安排日程、维护标准等:体贴包括同情、理解、调解、协助、支持、征求和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等。
三、强化品德心理教育管理
学生品德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形式较多,根据心理和行为的性质、行为表现的特点、行为后果的轻重程度可以分为"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强化品德心理教育和管理,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
对于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应该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看到,这些学生虽然犯有错误,但仍然是祖国的花朵,只是成长过程中受到挫折而已。其次,要看到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通过教育是可以变好的。再次,要看到品德不良的学生存在着自卑心得不到尊重、好胜心不能取胜、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心理。因此,班主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不良品德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化。
消除不良品德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保护不良品德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抓住不良品德学生的醒悟和转变的关键时期,因势利导进行教育;帮助不良品德学生形成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锻炼不良品德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四、强化学生个性差异管理
个性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懂得学生的个性差异,并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别对待,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都能得到最全面最充分的发展,这就是因材施教精神的体现。
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能力差异、气质差异、性格差异。
学生的能力差异表现为认识能力的差异,一般智力倾向上的差异,特殊能力的差异,能力表现早和晚的差异等方面。
班主任要根据能力差异,合理组织班级活动。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工作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因此,班主任在分配工作或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要恰如其分地适合该生的智力水平。要注意不同类型的集体工作,要求不同能力类型的搭配和镶嵌,据此合理组织分工,才能使班级关系和谐,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学生的气质差异表现在各种活动中,班主任不能把某一种气质看作是积极的,而把另一种气质看作是消极的。各种气质的学生都有可取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班主任应该巧妙地把握学生各种气质的互补、刚柔相济、扬长避短、协调一致、团结奋斗,从而发挥最佳的班级效应。
篇4
摘 要:“赏”和“罚”在班级管理中各有功效,但是并非所有的班级管理者都能对之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挖掘。本文针对这一点结合案例谈一谈班级管理中的赏罚艺术,以期能对在上述问题中有困惑的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关键词:班级管理;赏罚;赏罚原则
赏和罚是班级管理中重要的两种教育手段,它们指向的是学生行为,而非学生自身。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言语和思想的奖赏,一方面能够使被奖赏者心理产生一种来自他人和自己的认同感,从而使其在成长之路上走得更为自信和坚定;另一方面该学生的言行能够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继而帮助其他学生找准成长路途上的正确方向。对学生错误行为、言行和思想的惩罚,一方面能使被惩罚者及时认识和了解自己的错误和问题症结,继而改正并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该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也会给班中其他同学一些警示,由于有前车之鉴势必会使他们在自身的发展旅途中少些崎岖。
一、案例简介
班主任郗老师的班里这学期新转来一个插班生。起初,郗老师还为如何帮助这个插班生融入新班级而担心。但是通过对他的为期两周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身上具有明显的优点――思维非常的敏捷。在郗老师的一次课上,课题是“我和老师”,课上郗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赞美老师,大多同学的回答是美丽的老师、慈祥的老师、尊敬的老师等可预料的答案,只有他的回答让郗老师颇为欣喜,他说的是:智慧的老师。郗老师听后赶紧好好地表扬了他一番,其他同学也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但是,就在表扬他后的第二天,他却在课堂上给了郗老师很大的难看。事情的起因是课上他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郗老师就用常用手段,提了一个简单问题让他来答。没想到,他直挺挺地站着,就是不说话,让他坐下,也不肯,郗老师就有点发火儿了,就命令他站在教室后面,他还是不动,郗老师只好忍着火继续上课。下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再三询问下才得知原来是前一天晚上他的爸爸妈妈吵架了,一晚上没休息好才注意力不集中。得知原因后,郗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先安慰他,并答应送他回家,但对于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对他说如果每个人都以这样那样的借口违反课堂纪律,那么课堂将无法进行。最后,这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检讨。之后,郗老师以这件事为引子告诉全班同学,这次的事情有情可原,但是违反班级纪律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自那之后,他进步很快,很少违纪,更重要的是,班里的其他同学也明白了纪律的重要性。
二、案例对我的两点启示
通过案例中的赏罚教育,我得到的两点启示:一是“插班生”初来时面临着要适应一个新班级、新环境的挑战,而这些,同样也是班主任所面临的任务,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帮助他尽快融入,而措施的关键就是通过老师对“插班生”身上的凸显出的优点在班内大加表扬,以此帮助学生从心理上建立自己在班级中的存在感和被本内同学的认同感,继而有利于他迅速地融入新的班集体;二是:对于刚刚被赞赏的学生出现课堂违纪行为后,应对其进行应有的惩罚。如果基于此种情况,教师不对其进行惩罚的话,不仅班级的纪律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会助长学生违反纪律的习惯。
三、关于班级管理中“赏”和“罚”的几点思考
班级管理中的赏和罚是常用的管理和教育手段,而在教育呼唤爱心与赏识的今天,奖赏符合当代人们所推崇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被大力提倡;惩罚则被大量的体罚学生、残害学生的案例抹了黑,被认为有违法之嫌。其实,有很多教育专家经研究都提出赏罚是教育的两翼,两者皆不可偏废,缺了任何一个都谈不上是完整的教育。所以,班级管理者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果断的对当奖则奖、当罚则罚。至于,在管理学生时怎样的赏罚才能称得上是一门艺术,如何有效地利用二者,应选择怎样的切入点来优化对班级的管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考虑到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就上述问题谈谈对赏和罚的几点思考。
1.对学生的赏罚要基于对学生的爱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当学生体会到赏罚之中寄托着老师发自内心的爱的时候,他们才会敞开心扉真正接纳赏罚,而不是设法逃避或阳奉阴违,这有这样的赏罚才能成为教育的内核。因此,奖赏不是礼貌性的握手和鼓掌,不是干涩的“你真棒!”,没有爱的奖赏对学生来说是苍白的。惩罚不等同于体罚、心罚,不是在向学生抡起棍棒时说得“打你是为你好”,这种缺乏爱的简单粗暴惩罚只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2.对学生进行赏罚时所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1)奖赏的及时性和惩罚的延时性。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的奖赏应及时,因为孩子都有这样的一个天性――希望自己优秀的行为被人第一时间发现和赞赏,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将会给学生的发展以很大的助推力。相反,对于学生的惩罚一定情况下要延时,为的是给学生留有自我反思和批评的时间,因为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后改正总比被别人指出而后改正来的效果要好的多。
(2)赏罚应适度。在班级管理中,若对学生的赏罚过度的话,势必会导致赏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表现的辅动机变成主导性动机。若过分依赖增加赏罚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养成功利性的态度对待人事,无明确的学习目的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的不良习气。所以说,适度的赏罚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若赏罚度把握不当反倒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赏罚应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确定赏罚的方式、内容,并提出教育的要求,避免“统一化”、“一刀切”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年龄特征的一般知识,还必须具体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同一年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对于那些自卑、敏感脆弱的学生,要多给一些奖赏的温暖阳光,惩罚只会雪上加霜、落井下石。相反,对于那些自命不凡的学生,过多的奖赏,无疑于溺爱和捧杀,可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其常怀自知之明。所以说,管理者在运用赏罚这一教育手段时,必须因人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对学生进行赏罚时应注意方式的多样性
班级中的学生千差万别,在班级教育中管理者注定要对不同的行为表现或赏或罚,若在赏罚的过程中所用的方式单一的话,势必会引起学生对之的不新鲜感,继而削弱了赏罚的效果。所以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变换自己对学生赏罚方式。赏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有口头的表扬和批评,书面的评语、报告单、奖状等,表情化的微笑、点头、注视、抚摸等,以及物质化的奖品和奖金,象征性的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总之,多种多样的赏罚方式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
对于赏罚,我们都知道它们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及时而适度的赏罚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到真正实施的时候能考虑到这一点的又有多少人呢?即便是考虑到了,又有多少人懂得怎样做才能使赏罚真正的成为一种艺术来优化我们的班级管理呢?所以说,奖赏和惩罚是管理者和教师手中的两把锋利的剑,却也是容易误伤学生的双刃剑,故而在教育和管理中我们一定要谨慎利用!
参考文献:
[1] 张良才.浅谈赏罚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科学,1998(3)
篇5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 思考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班主任的工作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未来的发展,影响到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我会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身作则,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只有早出晚归,即使生病也坚持上课。平时我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初中学生年龄还小,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因而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同学的榜样。我曾经在一次班会上课上郑重地向全班同学承诺:“同学们,向我看齐!”在老师和班干部的的带动下,班级面貌日益完善:班风正、学风浓,同学们团结互助,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二、良好习惯,塑造学生
对任何人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好习惯一生受益。我在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比如:每个学生都知道讲文明、守礼貌的大道理,可具体做的时候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我就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并倡导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本学期,有一次我带学生到学校操场听励志报告,活动结束后,其他班的学生都走了,而我带领同学们把地面的废弃物收拾干净才离开,受到学校表扬,对同学们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回来后我再次通过这件事及时教育学生讲文明、守礼貌要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如不打架骂人,从尊敬师长、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去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学生干部,引领学生
学生干部是同学中的骨干和带头人,所以要培养他们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学校和老师要求做到的,学生干部首先要做到;校规校纪严格禁止的,学生干部要坚决不做。要培养学生干部做好老师的小助手。班级的许多事务,都需要学生干部配合去做,学生干部是沟通同学和老师的桥梁,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成效,需要师生经常交流思想情感,需要互相理解、配合。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在同学中经常宣传、疏导,将学校和老师的要求转化成身边同学的自觉行动,将同学的想法、意见、实情反映给老师,及时化解和消除师生之间的矛盾,使老师与同学之间关系协调,情感融洽。另外,还要教育学生干部主动团结同学,帮助后进,形成良好的品格,言行一致,举止端正,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引领周围的同学,使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热爱班集体,营建良好的班风。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凝聚力和引领作用。
四、心理健康,关爱学生
篇6
关键词:学分制 班级管理 大学生
学分制是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高校教育体制的一场深刻革命,具有学习年限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人际交往的开放性、资源配置的高效性等特点①。但学分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不足:如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不紧密、集体观念淡化、功利思想突出、党团活动开展困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增大、各种规范约束力降低, 大学生失范现象增加等等。然而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实行学分制后,班级的概念淡化,甚至可有可无,转而强调学生宿舍管理绝对地位。还有研究者认为,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起到绝对作用,班主任可有可无。笔者认为,学分制下学生宿舍管理固然重要,但班级管理也不可缺少,否则学生没有集体感和归宿感,特别是内向的学生没有锻炼和提升自我的相对环境,达不到每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笔者还坚持认为,班主任是学生与学校交流的桥梁,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只有班主任才能真正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更好地为班级同学服务。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除了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外,还要改进管理方法和提高管理效率,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不同问题学生的素质获得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本文通过对实体班级实行模块化的柔性管理, 并使用激励制度,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较和谐的环境,以弥补学分制教学改革带来的不足。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和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建立信任是基础。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与同学之间情感交流有效途径。
一、未雨绸缪,心灵情感早先知
刚入学时,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大学生活的状态,自己的理想和对大学的期望值较高。管理者应趁热打铁,事先准备好一份基本信息表,包括“个人兴趣爱好、自己的人生理想、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简短的自我评价”等等,学生还没有受到大学生活的熏陶,是学生最真实想法。这也是第一次同学与老师的用心交流,可为第一次的班委选举做准备,也是接下来与学生交谈的话题基础。
二、慷慨“解囊”,为学生送去温暖的祝福
关键时刻,也许只需为学生花费1毛钱,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交流效果。如学生来到新的环境,也许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学生生日那天送去老师温暖的祝福,会让学生很感动的。如在军训的时候,发了一条短信:“亲爱的xxx同学,你好!这是你大学里的第一个生日,在此祝你生日快乐,天天开心”。学生的回复是:“谢谢您,老师,我从来没有过过生日,我都忘记了今天是我的生日”;“谢谢,还没有人祝福过我呢”。或者当学生遇到困难、知道学生生病、家里遭遇事故等,送上一条关心鼓励的短信,会让他觉得老师在关心他,一定要努力克服困难的信念。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让学生感动,老师得到同学的信任,愿意讲真心话,这是了解同学真实想法的前提。
三、用心服务,个案专访谈话
学习生活过程中,通过班委会、宿舍长座谈会、到宿舍走访等多种渠道了解每位同学的近况,个别同学的特殊情况,及时主动找同学聊天谈话,从不同的侧面帮助渡过难关,解决暂时性的困难。一个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有针对性的找同学谈话,了解影响学习的困难及原因,并对个人一学期的表现做总结,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做规划安排。为下学期检查学生的学习动力做好铺垫。
柔性管理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它注重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②,是人文教育很好的体现方式。而学分制的特点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必须以人文教育为出发点。“模块化”管理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长、兴趣等的不同建立适应其发展的小团体,并在每个团体中找出几个相对冒尖的学生,树立一两个榜样,以榜样的精神鼓舞和带动每个团体的成员,通过一部分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以达到对整个班风、学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③。本文就是对班级实行“模块化”的柔性管理来实现的。现以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管理模式为例来研究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现我校学分制下学生管理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如图1可以看出,从“教务处”到“学生”支路,课程学习基本体现了学分制的特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课程进行学习。但从“学生处”到“学生”支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必须通过“行政班级”来实现,“行政班级”是老师作用于学生必经的桥梁。可见,行政班级的管理在学分制条件下不是功能减弱了,而是管理的难度增加了。
根据学校的特殊情况,结合笔者对班级管理的经验,总结出对班级进行模块化的柔性管理,把班级管理分成三个模块,分别是学习块、文体块和公共关系块来达到有效班级管理的目的。具体思考如下图所示:
如图2所示,行政班级管理主要是在班主任的领导下,带领班委完成相关模块的策划与实施,图中所有的模块都是建立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的。具体分析如下:
1.学习模块
学习模块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学习团体。在这个临时性的学习团体中,每位同学除了认识更多的朋友和同学外,还须对原班级同学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同一课程班级内或是不同课程班级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分享学习心德体会,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成绩优异的学生为榜样,建立互帮互学团体,从而激发自身不断学习的动力。具体由学习委员总体负责,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每个课程班级选出1位同学负责本班同学的学习、考勤和师生之间的联络。被挑选出的课程班级负责人要组织本班同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组织学习交流等。该模块功能的实施,对学分制下分散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监控作用。
2.文体模块
文体模块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施展个性的有效途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最基本的条件。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体育健身运动,该模块在体育委员和文艺委员的组织下,每位同学可以报名参加自己喜欢或擅长的1-2项体育运动项目,但最多不得超过两项,以便为更多的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如果同学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也可以在艺术表演方面发挥专长,只要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就行。每学年结束后对每个团队的训练成果给予“检验”,表现优秀的团队班级给予鼓励。通过建立体育团队,依托班内爱好体育运动的同学,在他们的监督和示范下,带领全班同学参加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凝聚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发掘班上有文艺特长的一些学生,组建相应的兴趣小组,如文学、书法、歌唱、音乐等,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3.公共关系模块
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重要,学会如何做人做事更重要,是否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是否善于与别人进行沟通和协调,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要求。建立公共关系团队,就是要通过那些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热心集体活动的学生,去帮助和带动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一起组织和参加学生活动,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该模块通过班委分工合作,根据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组织不同方面的活动来增强组织者的组织能力,参与者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如心理委员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指导下组织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活动,班长组织的“春游活动”和团支书组织的“辩论赛”等等,收到了较好的班级凝聚效果。从公共关系模块来看,宿舍长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交流协调作用,所以宿舍的文化氛围和管理尤为重要,也是老师了解同学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实践表明,该模式下每个模块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感情是一座桥梁,它能将人们的一颗颗心连在一起,情感交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最佳方式,只有通过情感交流,彼此之间才会产生信任感与依托感,班级成员也只有通过感情上的交流,才会使彼此之间的心一步步走近,进而产生归属感。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班干部都应在平时给予同学们更多的关注,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应该给以充分的肯定,当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功时同样应该给予赞赏,当他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应给予更多的鼓励,用感情的力量引导他们度过难关。该班级管理采用“合――分――合”的管理方式,体现了行政班级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是学生行为得以约束和监督的大环境。要做好这些工作,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激励机制的制定是关键。
总之,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技能、提高素质所依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开发学生智力、才能和创造力,班级的建设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分制下的班级管理也不外乎是对人的管理, 只要做到人人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都是班级的主人,就能使学分制下高校的班级管理健康有序的进行, 也才能使学分制在各大高校充分发挥其优势,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学分制条件下,愿学生管理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思考学生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宋文成.《学分制条件下构建以学生寝室为基本单位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J].教研教改,2009.02
[2]周开来.《学分制下提高班级管理绩效的途径和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NO.20
[3]曹成.《学分制下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08
[4]胡红玉.《使用“积分激励”制度,有效促进班级管理》[J].德育与管理,2009年,第十七期
[5]陈德胜等.《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及其功能》[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6]曾绍军.《学分制下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J]. 科学教育,2008.07
[7]孙山.《地方高校学分制改革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09
篇7
管理本身就是文化,班级管理的思维方式、实践模式就是班主任文化。从文化的视角思考班主任文化,具有方法论意义,体现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就是人本观的管理理念,反过来又制约并影响着班级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实践模式。在宏观上,班主任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文化是以班主任为主体,以班集体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教室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殊群体文化。
班主任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加强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班级管理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在最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本人结合实际,从文化视角尝试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突出了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方面,为班级管理提供了精神支撑。一是造舆论彰显亮点。抓住班级的特色优势,是班主任管理的需要,更是树立班级形象的关键点、“牛鼻子”。为了彰显航空服务专业特色,笔者首先抓住了环境美育,加强了教室环境美化。张贴名人名言、劝学语言,让墙壁“说话”。设置了入学“心语角”,学生人人一语,每天抬头看视,让励志“招手”,等等。这样一来,教室环境焕然一新,特色文化氛围浓厚。二是提精神对准焦点。青年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强,总体上会出现“U”型趋势,中间的阶难度最大,也最重要。对此,笔者结合班级实际,突出“四抓四养成”主题,每个学期选准一个焦点,提炼学生们的精神气。先后抓思想教育,突出“励志”主题,促进学生养成刻苦学习、自立自强的行为信念;抓传统文化教育,突出“笃行”主题,促进学生养成尊敬师长、热爱公益的行为理念;抓行为规范教育,突出“法治”主题,促进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诚信文明的行为信念。这样,始终把个人凝聚在集体中,把对学生的成人与成才教育密切相连,言之有物,施之可行。三是建制度破解难点。班级管理难度大,问题多,这是客观事实,形成的因素也复杂。但是,管理上出问题,产生机理在于缺乏制度依以贯之的执行。抓班级管理,没有严格的班级纪律,步伐一致就很难。对不爱学习的几个同学,笔者采取“自醒法”,要求两周写一次学习计划及近期目标,最后把积累的一叠计划、目标一起反馈给他,让他们自己体会“长立志”、“立长志”的感受;对于个别上课调皮捣蛋的同学,笔者发挥他们爱动的特点,采取“换位法”,专门让他们组织适合自己的活动游戏,以他们为主角,让他们在游戏和活动中带动全班同学活跃起来,同时通过换位让他们理解尊重老师尊重人的重要性。建设班主任文化,有助于提升班主任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教育的成效。因此,要高度给予重视,更需要系统建设、建好班主任文化,其关键,在于使班主任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化于情、固化于制。
内化于心,就是要让先进班主任文化成为领航标。教书育人集中体现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价值观。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铸魂育人,要引导班主任自觉增强这种意识,以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在全体班主任中形成统一思想、共同理念和基本规范。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推进班主任文化建设,促使班主任队伍形成并始终保持职业风范,为推动发展树立正确的导向。外化于行,就是要让先进班主任文化成为动力源。文化的创新驱动也源于此。要着眼于把文化活力转化为动力,探索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建立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向上,公平公正。大力推进学习型班主任建设,提升素质,永不僵化。这些措施的落实,在于具体推动班主任文化建设。班主任文化真正外化于行,集中到一起就是学校形象。当然,也需要树立文化典型,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建立文化礼仪,营造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班主任的文化执行自觉性。融化于情,就是要让班主任文化成为软实力。“文化的繁荣发展不能任其自然成长,必须加以引导、加以培育、加以研究。”育人是系统工程,班级管理是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抓住班主任这个文化创造、运用和发展的主体,创造条件让他们敢于创造,长于管理,善于总结,就能使其能够引领人、鼓舞人。当更多的学校管理者受其影响,掌握和使用这种文化的精髓,其产生的能量就会越大,最终共同造就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先进班主任文化映射的是一个学校的形象、特色和优势,是软实力。
固化于制,就是要让班主任文化成为保证力。“没有法律制度保障,文化无法繁荣”。必须注重抓住制度作用和文化内生作用的结合点,让他律转变为自律,使班主任文化成为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队伍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用制度规范工作运行,体现的是科学性。让班主任文化充满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等优良元素,就要允许“百家争鸣”,就要对创造性工作进行奖励,乃至进一步的推广创造性工作的经验与方式。加强跨岗位、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就必须为这种合作的进行,制定监管、考核和处理办法,并长年累月地坚持执行。
作者:李涛 单位: 连云港开放大学
篇8
关键词 7S;班级管理;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024-02
1 前言
职业学校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时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人”,尽可能地在学校中完成从“学生”身份到“企业人”身份的角色转换,从而使学生在就业中脱颖而出,更具竞争力。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大多将进入制造企业,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的“7S”管理体系,既能让学生体验和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又能激发学生热情,促进班级的常规建设,可谓一举数得,效果十分显著。
笔者现将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引入“7S”活动的实践过程和一些愚见浅识叙述如下,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则不胜荣幸。
2 “7S”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过程
实施前――学生内心认同是实施“7S”管理的基础 在班级中引入“7S”管理,应循序渐进,在经过充分的铺垫和宣传下,获得广大学生认同后实施,切忌“大干快上”,以“班主任意志”进行推广。因为“7S”管理是一种自我管理,每个学生都是管理活动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如果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管理热情和主人翁精神,则“7S”管理很快会流于形式,黯然退场或成为披着“7S”外皮的传统班级常规管理。
笔者在宣传阶段首先是邀请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来班级介绍“7S”管理的理念,通过一线人员带来的翔实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见识到企业在实施“7S”管理前后巨大的差异:通过“7S”管理,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浪费减少……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并从心理上认同“7S”管理,而不抵触地认为是班主任或学校的“心血来潮”。然后,班主任和辅导员再趁热打铁进行引导,使学生乐于接受挑战,进行自我管理,尝试在班级中试行“7S”管理。
实施中――贯彻学生是“7S”管理的主体的理念 班级“7S”管理中,学生是“7S”管理的主体,“7S”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又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和旁观者,而不应该是管理的干预者,切忌因短时间内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而对学生揠苗助长。
企业中“7S”管理实施的主体是员工,要想实施好“7S”管理,一定要全员参与[1]。同理,班级中管理的实施主体是学生,如果教师过分干预,经常指手画脚,则会颠倒主次,给学生带来挫败感,从而浇灭学生的管理热情。因而,在本班的实践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笔者并未制订任何细节性的规定和方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举行班会,以旁观者的角度将一些问题和不足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从而得到可行的解决方法,最终形成细节性的规定和方案。
如在“7S”管理实施之初,在整理(Seriri)环节中,学生不会区分哪些是有用的物品,哪些是不用的物品。如果班主任直接告诉学生哪些是有用的物品,可以留在课桌上,哪些是无用的物品,不能留在课桌上;哪些是有用的物品,可以留在教室里,哪些是无用的物品,不能留在教室里,看似清晰明了,却容易激发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通过班会讨论,经过辩论则能使学生达成共识,从而很好地得到执行。
在本班的实践中,曾就桌面上是否可以摆放非本节课的教材、讲台和窗台上可否摆放绿植、教室后方是否可以收集空饮料瓶卖做班费进行过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大家既加深了对整理(Seiri)的理解,也达成了一致,形成了决议,并得到了很好的执行。通过贯彻学生是“7S”管理的主体的理念,鼓励、呵护学生的管理热情,才能将试行变为实行。
实施顺序――集中兵力逐个击破,先易后难层层推进 在本班的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策略:先在教室中实施“7S”管理,一个月后,在教室“7S”管理取得显著效果后再推进到宿舍中,然后依次是包干区和实训场地。由于教室是学生在校接触时间最长、最熟悉的学习场所,且教室的环境相对简单,因此以教室作为“7S”管理的切入点,最能得到学生的认同。
在教室中进行“7S”管理也应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顺序,先进行整理(Seiri)、整顿(Seiton)的活动,将物品区分有用无用,留下有用物品,以方便取用为原则,并在指定位置做好标记,定位安放。再进行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的活动,因为有序的物品摆放能提高清扫、清洁的效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7S”管理带来的方便。定时清扫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定岗清洁则能使良好的环境得以持续。
前四项活动能够立竿见影地起到效果,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进行“7S”管理前后的巨大差别,从而认同“7S”管理,此时再推进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活动就轻而易举了。当教室出现如此巨大的改变,在住校生的宿舍中进行“7S”管理就不易产生抵触情绪,反而能激发住校生的管理热情。通过借鉴教室管理的既有经验,学生对死角多、管理难的宿舍区也不会再束手无策,在教师和辅导员的引导下用一到两周的时间就能完成宿舍区的“7S”管理推进工作,而后推进到包干区和实训场所也就能顺势而为了。
如果在开始一味贪大求全,学生都缺乏实践经验,战线拉得太长,摊子铺得太大,教师和学生就会有疲于奔命、事事不顺的感觉,从而最终导致管理的混乱和失败。
实施后――“7S”督导师举足轻重 事实上,“7S”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后”,时时刻刻都是实施中。本文所提的实施后是指整个“7S”管理工作趋于稳定,各项管理规定和细则已经成型以后的时间段。通常,在这个时间节点以后,管理者会认为“7S”管理工作已经完成,从而在管理中有所倦怠,时间一长则故态复萌,最终回到“7S”管理之前的状态,导致管理工作前功尽弃[4]。因此,有必要选择部分学生,由学生轮值“7S”督导师,其工作任务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注日常“7S”执行情况,将不符合“7S”管理的现场拍摄下来,在晨会或班会等活动中展示通报,从而促进“7S”管理持续推进。
3 关于班级“7S”管理的几点思考
教师对“7S”管理的认知决定了班级“7S”管理的水平 事实上,一开始学校推行“7S”管理的时候,笔者是不以为然的,而事实也证明,轰轰烈烈的“7S”管理运动在没有真正懂得其内涵的指导者正确指导下,要么沦为一场“秀”,要么就是换了名称的班级常规管理。而真正触动笔者的是在国内某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实习的一个月,通过耳濡目染,通过和企业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交流,意识到“7S”管理的效力,从而萌发了在班级中推进真正意义上“7S”管理的想法。
在实施推行之初,通过向企业专家请教,钻研相关资料文献,同时经过班级实践的验证,才逐步对“7S”管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认知,也使得班级“7S”管理走上正轨,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而在实践中,很多班主任乃至学工相关部门的“7S”管理的推动者,并没有真正深入地去学习、了解什么是“7S”管理,不清楚其内涵和核心,因而导致邯郸学步,似是而非,反而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
班级“7S”管理更需要推动者的耐心呵护 班级“7S”管理与企业“7S”管理不同,更需要推动者耐心的呵护。
首先,班级“7S”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其心智和自律性都和企业员工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很多在企业中很轻易能实现的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中不那么容易实现。
其次,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可以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来调节和干预员工,而在班级管理中却碍于学生的身份,只能以教育为主。因此,在班级“7S”管理中,教师必须以足够的耐心去推动,经常和学生沟通,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7S”管理,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断鼓励,从而让“7S”管理的种子在班级中生根发芽。
4 结语
班级“7S”管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从班级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能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管理的环境和氛围,完成角色转换。而通过“7S”管理的锻炼,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等综合素质都明显得到提高,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提前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角色的转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震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7S”管理[J].当代工人精品刊,2013(2):106-109.
[2]张丽萍.论6S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0,26(9):206-207.
篇9
关键词:中职生;班级管理;换位思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60-01
众所周知,职业高级中学的生源均为初中毕业生,他们多是基础教育中落榜的弱势群体。与普高学生不同,这些学生大都存在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十六岁至二十岁的孩子的内心往往呈现出复杂的特点。与普高学生相比,他们是一群更需要关爱的群体。多年的职校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职校班主任不能只用自己的思维去约束这些学生,不能只用强制的手段去管教学生,而应该注重换位思考,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找到教育管理中的障碍,促使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宽容,增强班级的团结力。在职校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该如何换位思考,平等对待,促进学生成长呢?
一、角色换位,让职校学生过把“教师瘾”
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都是班级管理的“主宰”,在强调师道尊严的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反而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炼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生本教育的模式下,我们不妨来个角色换位,让学生过把“教师瘾”,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平时的艰辛,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均等的当班干部的锻炼机会,并大胆放手,在班干部的带头引领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比如,在笔者所带的班上,以小组“值周班委会”的形式帮助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事务。其中,由一人担任临时班长(经组员推选产生),负责班级一周的日常事务,其余组员分工负责,分别管理学习、纪律、清洁等其他方面。在这样的民主管理形式下,主持升旗仪式、组织主题班会、筹备文艺汇演、组织体育比赛等项目都搞得红红火火,巡视校园、劝导行为、督促卫生、检查就寝工作也是井然有序。可以说,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自我管理,这不仅能有效锻炼每位同学的综合能力,以过把“教师瘾”的形式满足其成就感,同时也刺激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共同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二、思维换位,“善待”职校学生的错误
由于招生体制等原因,中职学校存在部分“问题学生”,再加上中职生还是16岁~20岁之间的大孩子,有着典型的叛逆心理,因而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而犯错。面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身为职校班主任,应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善待”学生错误,以合理的批评方式涤荡学生的心灵,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有一位男生总爱调皮捣蛋,时常不服从管理、忘记佩带校卡、在食堂插队,经常有值班老师、门卫到我这儿告状,是老师和学生眼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平时的接触,我了解到该生的一些情况,考虑到即使是“问题学生”也会爱面子,他们也想变成人见人夸的好学生,却又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因此,若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来,更能让他接受。于是,在开班会时,我说:“在我们班,有一个出了名的帅哥,不戴校卡人家也照样认识他。在食堂,更是以插队的方式博得全年级同学的关注。XXX同学,你说是吗?”一席话,引得他一个大男生也红了脸。在那以后,他每天都积极佩带校卡,还会主动提醒其他同学。在食堂,他也再没有插队,甚至还在食堂积极主动地提醒其他同学要遵守排队纪律。可见,班主任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寓批评于幽默,轻松化解了尴尬,避免了抵触情绪。这样的批评方式,比粗暴的、简单的批评更有惊人的力量。
三、角度换位,构建和谐氛围
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职业技术学校,确实有少数问题学生。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渴望自己总有一天也能得到老师、家长、同学赏识。如果我们能够变换角度欣赏他们、肯定他们、激励他们,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学生重获自信,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比如,每周班会课上,笔者总会罗列班中的好人好事,表扬学习优秀或成绩进步的学生,以及嘉奖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这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是师爱的升华,是内心深处对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尊重。这样的教育方式远远比一味地批评、埋怨更具效果。有了集体凝聚力,学生就会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更加规范。
四、结束语
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能只用强制的手段去管教学生,而应该注重换位思考,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找到教育管理中的障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以短短的八个字告诫后人: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践行“以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今天,孔子的这句话同样也是教育的精髓。面对琐碎、复杂的职校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应理智地“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用自己的爱照亮学生的同时,也照亮自己。
参考文献:
[1]张树林.浅谈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03).
篇10
对于小学教育的发展进程来说,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学校十分重视班级管理制度的设立,从受教育的主体分析来看能够发现在小学教育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主要针对小学生在管理层面上采取的重要举措,结合分析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重要的环境主要是班级带来的影响,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班级影响的程度来进行相关能力提升,因此重视班级的影响力是必然的。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设立,一方面在教学层次上是个提高,另一方面在管理层面上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提升点,所以针对当前小学教育中实行的班级管理制度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二、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设立的层次分析
小学作为学生接触教育的首要阶段,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培养是关键,因此在这个基本的层面上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培养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在这个阶段需要一个规范行为的基础,同时更要重视在此过程中所采取的举措:
(一)实行分组管理
在小学教育中班级管理的制度通常是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的形式主要是根据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不同认识程度来进行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上可以通过取长补短进行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职责认定管理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的因素克制他们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自控能力,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认知程度上都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需要老师或者是其他人进行学习上的督促,在班级管理制度的设立上重视职责的确立,例如择优选择学生担任班长或者是其他班干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事务,形成一个稳定有序的学习环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重视职责认定管理的模式。
三、结论
- 上一篇: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管理
- 下一篇:服务贸易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