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活动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出口贸易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ARGARCH模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率;进出口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2)03000805
Study on the Impact of RMB Exchange Rate and Its Volatility on the Import and
XU Ke
(Management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By using ARGARCH model, cointergration test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we studied China ’s monthly data provided by the China Customs Bureau of export and import with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Japan, USA, European Union(EU), Korea and Hong Kong from Jan. 2001 to Jun. 2010. We investigated both th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impact on China ’s export and import trade amount with these six main trade partners which might be caused by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its volatility, and compared these effects between different partners. It is shown that the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has longterm negative relation with export data with most main trade partners, while no evidence of positive relations are found, which means that the export and import trade with these trade partners will decrease as the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goes up. The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can make different longterm effects. View from shortterm the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can launch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xport trade with EU, Hong Kong and ASEAN and a positive impact on import with Korea, while the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may cause a positive impact on part of these main trade partners.
Key words:ARGARCH model;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export and import
1 引言
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它的变化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对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都有广泛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由于理论假设、波动性衡量方法、样本期和实证技术等研究手段的不同,理论分析的结论往往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针对实际汇率同贸易相互影响关系问题,我们对已有的文献研究结果调研如下:
篇2
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现状
根据我国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可大致将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企业没有专设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构,进出口业务基本上采取业务流程服务外包(BPO)运营模式进行。也就是说,从市场调查、客户资信调查到进出口贸易合同签订,从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包括外贸融资、报关、报检、保险、物流、外汇收付、缴纳税费、退税办理、外汇核销等)到合同纠纷处理、保险理赔等全部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此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存在五个重大缺陷,一是由于专业的贸易机构不可能是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分析与预测专家”,因此不可能对贸易国的行业保护政策的使用力度分析透彻,不可能洞察到贸易国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存在贸易国“贸易壁垒”、“国家违约”等发生使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蒙受损失的风险。二是由于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包,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信用管理”难度大,落实机构、岗位、职责设置的“相互制衡原则”、“不相容原则”难度大,存在因业务流程当事人(包括本企业员工)不当操作、不规范操作、不法操作使企业进出口业务蒙受损失的风险。三是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没有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存在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监控与被监控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使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四是缺少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或企业进出口专业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存在不能以先进的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导致不能抓住最佳进出口贸易时机或无寻找最佳贸易时机的意识,使企业蒙受“机会损失”的风险;五是缺少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监督、风险考核与评价管理子体系,难以及时发现有关进出口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运营、供应链管理、子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我国大部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一般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C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二类,企业设立有进出口贸易机构,为该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分配了相应职责、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形成体制上的相互制衡、制度上的相互制衡。例如:进出口机构缺少专设的市场分析科室及信用(风险)管理科室,进出口贸易活动除合同结算外全部由进出口机构下属的外贸科室负责,结算由其下属的财务科室负责,杂务由其下属的综合科室负责。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与C类体系的区别仅仅是全部业务流程由企业自己运作,但是没有形成实质意义的体制上的制衡和机制上的制衡以及岗位设置上的“不相容设置”,所以存在的重大缺陷与C类体系基本相同。我国大部分中型企业及部分大型企业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B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三类,在企业层级或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部门内部设立了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及市场分析机构,在管理体制上、运行机制上、管理职责及岗位职责分配上均体现了“相互制衡”、“不相容设置”的原则。能够对进出口贸易业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信用管理,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策略。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但是,进出口业务风险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评价子体系不完善,存在部分风险不能化解的风险;没有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缺少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存在因“信息不对称”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缺少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存在不能始终以先进的企业子文化引领员工思潮、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风险。我国大部分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四类,在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管理控制子体系,对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与评价。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信息化处理,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建立了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以先进的进出口业务系统子文化潜移默化员工的作业活动,以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我国极少部分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如何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企业应该从进出口贸易层面的治理结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入手,以业务流程电子信息化为平台,以分析市场、紧跟市场、把握市场为运营导向,以规避、降低及化解风险为运营重心,以人为本、创新创效为运营核心,以稳健经营为运营目标,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1科学的进出口贸易组织架构是基础
科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科学的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等,通过设计并运行合理的组织架构降低进出口贸易运营风险。应建立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战略决策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层领导下的市场分析及预测制度、信息建设及传递制度、内部市场模拟外部市场运行制度、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供应链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考核评价及激励制度、效能监察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子文化建设制度等。对于大中型企业应根据“相互制衡”和“不相容”原则进行组织机构、职责的设计。例如:在进出口贸易机构下至少应分别设置市场(信息)科、信用(风险)管理科、外贸科、综合科等科室,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在进出口机构下至少还应设置财务科室。市场(信息)科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包括“引言”中所述的各种进出口贸易市场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形成分析及预测报告,为董事会调整进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为管理层调整进出口贸易策略提供参考,为外贸科实施进出口贸易操作、原料保值、产品保值提供参考,为信用(风险)管理科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信用(风险)控制提供信息参考,为财务科实施货币保值提供“汇率变动”参考。根据市场及订单情况编制或调整出口贸易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编制进口贸易及供应计划等。负责根据汇率变动预测制定货币保值方案(通过外汇期货交易,或远期结售汇,或外汇掉期等),负责根据市场行情预测制定原料及产品保值方案(通过产品期货交易或相关性产品期货交易等),负责进出口贸易全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负责整个供应链的价格、成本及收益的跟踪、为管理层提供实时的进出口运营效果数据等。信用(风险)管理科的主要职责为:对与进出口业务有关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运营、供应链管理、子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并将此信息反馈至企业层级的风险管控体系。审核市场(信息)科编制的进出口贸易计划,复核进出口贸易客户的资质、审核及鉴证进出口贸易合同、审核贸易合同项下的结算单据,审核信用证(付汇)条款,会签产品出库单。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客户的履约情况对其实施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其授予不同的“信用结算条件”。对进出口贸易全过程实施信用(风险)监督、监控、预警和警报,追缴逾期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应收货款,配合相关部门实施逾期一年以上应收货款的追缴及其他合同违约处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诉讼等。对外贸科室、综合科室、财务科室等科室的对外往来业务实施全方位监督与监控,对客户的满意度实施测评以维护企业对外信誉等。外贸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执行进出口贸易计划,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获取客户有关资质证明等书面材料并实施审核。签订并履行合同、为信用管理科提供贸易合同及其项下的有关单据,提出信用证开据条款,开具产品出库单等。催缴逾期半年以内的应收货款,配合信用管理科实施合同违约处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诉讼等。执行经上级有关部门及最高管理层集体批准的进口原料及出口产品保值方案。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合同履行。最大可能地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并努力提升其满意度。综合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配合企业相关部门,对进出口货物依据合同约定(例如国际标准或货物到达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合同约定标准)实施验收、未经验收的货物不得放行(入库或出库)。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原料入库或产品出库验收手续。负责其他科室经济责任制的考核、评价及激励,负责进出口专业系统企业子文化的建设管理等。财务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复核合同项下的“信用结算条件”是否与信用管理科的授予条件相一致,会签合同审批单、产品出库单,复核贸易项下的结算单据等。根据合同约定收汇或付汇(复核信用证条款、办理信用证或其他付汇手续)。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会签产品出库手续、中止或终止支付货款等。执行经上级有关部门及最高管理层批准的债务及资产(汇率变动)保值方案。
2建设企业层级互联的进出口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设进出口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进出口贸易运营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降低信息传递不对称风险的必要手段。注意其必须实现与企业网的互联及信息传递、处理流畅,切忌搭建进出口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孤岛”,在进出口机构内部和企业层级,实现进出口业务流程处理无障碍电子信息化,实现监督与被监督、监控与被监控的“信息传递对称”。在企业互联网层级上,通过企业层级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传递对称”,实现管理层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关进出口业务“信息传递对称”。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信息传递不对称使进出口贸易运营蒙受损失的风险。
3做好市场分析及预测
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二是为企业在原料、物资设备进口市场抓住价格低位、在产品出口市场抓住价格高位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三是为原材料进口保值、产品出口保值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市场分析及预测应该坚持“五位一体”原则:一是通过供求关系变化(要关注宏观政策,如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可能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二是通过周期性规律变化对原料市场、产品市场进行技术图形分析及预测;三是通过相关产品市场或相关衍生品市场的相关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及预测;四是密切关注世界范围内大型基金对市场的炒作(基金的短期炒作往往不以供求关系为题材,可能抓住某一短期题材或制造某一短期题材进行炒作以达到其目的);五是分析“预判突发事件(例如预判可能发生战争、动乱、罢工等)”及“已发生突发事件(例如已经发生的战争、动乱、罢工等)”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须将此五方面的分析统筹考虑,方可得出综合后的分析预测结果。同时,依据分析预测结果制定出原材料进口及产品出口保值方案或应对措施并上报。
4做好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
进行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包括“引言”中所述的“五类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规避、降低各种风险造成的企业债务增加或资产受损。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主要有五大步骤:第一步,通过各类官方、非官方渠道获得各类有关风险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商务网站或行业协会网站获得行业(产业)预警信息,通过国家驻外机构网站获得进出口贸易所在国的预警信息、政策信息,通过国内外金融机构网站获得有关金融政策变化、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收、付汇风险信息,通过有偿或无偿信息服务机构获取有关风险信息,在情况紧急时还须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获取有关风险信息等。对进出口客户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监控,发现合同履约过程的风险信息等;第二步,归纳、整理、分类上述获取的有关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或风险应对措施;第三步,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向有关科室发出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并监督、监控其风险控制过程直至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解除;第四步,对各科室的风险控制进行月、季、年考核与评价,其结果作为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第五步,要求各业务科室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向信用(风险)管理科传递风险管控动态,保证进出口机构内部有关风险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定期向企业层级的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体系传递有关管控信息,保证企业层级有关进出口业务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
5构建企业内部供应链互动联动及风险控制运营机制
企业运营的效果与进口环节、生产环节、质量保证环节、出口环节等环节息息相关,整个供应链环节贯穿了一系列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的好与坏。换句话说,进口环节也好,出口环节也好,都应该与生产等环节形成互动与联动,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机整体。建立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及风险管控机制的目的正是将市场变化迅速传递到生产等环节,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规避或降低进出口业务涉及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供应链运营风险及其他风险。企业应着重从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的建立、内部市场模拟外部市场运作、供应链内部环境,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供应链活动监督、考核、评估与评价,供应链运营机制持续改进等几方面入手,抓好供应链运营机制的建设[11][12]。
6构建企业进出口系统子文化及内部供应链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
从企业文化的生成来看,企业文化是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上的子(亚)文化。与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一样,每一个下级企业同样具有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上,但是又具有自己文化差异的企业子文化。同样,由于各专业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进出口管理体系、计量检验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等)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的更加细化,导致各专业管理体系同样具有自身特征的专业管理体系子文化。而此阶段建设活动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能否与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的生产运营机制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换句话说,要通过先进的子文化体系建设潜移默化员工的业务运作,最大可能地调动员工创新、创效的主观能动性。3.7做好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监督、考核与评价,保证体系的适宜、充分、有效及持续改进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应该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自我监督、考核与评价,主要是指进出口机构下设的信用(风险)管理科室定期对其他业务科室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应该每月开展);二是企业上级部门和企业分管领导依据管理制度定期对进出口管理机构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三是企业效能监察部门依据效能监察制度定期对进出口管理系统或供应链系统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年度开展一次);四是董事会财经审计部门定期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三年一次)。从而,上述四个方面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形成了保证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立体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13][14][15]。
篇3
1.在国际间的交流、国际文化发展方面商务英语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密切了跟外国企业间的贸易往来,商务英语应用无限拓展。显而易见的是,商务英语的出现、发展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从外贸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整个过程都与外贸英语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外国企业打交道的同时,也是了解一个不同文化的良好机会。商务英语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联系,更可以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以后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2.在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国际地位方面新经济形势发展下,综合国力虽然是国际地位的决定要素,但是,如果在国际上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哪怕国家实力强大,可是国际形象和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并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评价。商务英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进出口贸易额增加的同时,可以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从而使得我国可以建立友好、和平、仁爱的大国形象,这对于进一步吸引国际投资,增强我国国际地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在扩大进出口贸易格局方面就我国现在的进出口贸易格局来看,主要集中于美、日、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一方面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是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安全埋下了隐患。商务英语的发展可以显著地扩大贸易格局,同时与更多的国家发展进出口贸易往来,不仅可以打开我国进口和出口的市场,同时也可以使得我国的经济安全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保障。
4.促进英语学习的创新进步普通英语主要是为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服务的一种语言,应用于生活交际和工作,是作为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一门必须完成的课程内容;而商务英语多以金融、经贸、营销、管理、公关等方面的内容为主,专业知识性强。普通英语是商务英语发展的基础,商务英语基于英语的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有独特的语言组织形式和共同特征,主要服务于国际商务活动等领域中;而且同时,商务英语格式、模式较为固定,这就使得商务英语的进步发展可以为英语的创新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二、新经济形势下商务英语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新经济形势下,由于国际能源损耗的加剧,国际间的贸易谈判愈演愈烈,这就使得商务英语在磋商、谈判中的作用得以无限彰显。而且,为了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权益,在进行重大进出口贸易的细节商谈的时候,依靠商务英语作为磋商的工具来占据商业中的主动权,以各种商务英语专业词语达成一致性见解,避免事后由于文化等问题而产生冲突,从而可以避免多义词语的使用,为严谨的进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中,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这就涉及进出口企业的宣传和广告,也就对商务英语的要求更为严格。商务英语此时可以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不仅可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其使用和购买欲望,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获取经济效益;而且,商务英语突破定势思维,不断大胆创新,赋予企业有信誉、产品有保证的良好形象,从而为企业日后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进出口贸易 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以及原因
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从远期来看将影响人民币名义上和实际上的有效汇率,逼迫人民币长期持续的升值。这两个方面是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动荡,欧美货币市场安全性相对减弱,为了规避风险,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大大促进了我国外贸出口和工业投资,由于外资不断增加,人民币变得非常紧俏,进而升值压力不断加大。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1、弊端。我国是全球引进境外投资项目最多、涉及领域最广泛的的国家之一,外商投资企业是吸引国内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引进外资还可以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人民币升值后,会使投资成本增加,改变即将来我国投资的外商的态度,转而将资本推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2、利好。人民币适当的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首先,可以加大我国消费者对各种国外产品的需求;其次,还可以降低国内企业进口大宗原材料的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使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有所改善。根据需求弹性理论,商品的需求弹性越高,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数量调整的程度越大。由于不同商品价格的弹性有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商品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
(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1、不利影响。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不利,而贬值可以提高该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大幅度的升值,对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巨大。如果人民币过度升值,会缩小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果保持原有的利润空间,就会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而影响国内的就业。
2、有利影响。首先,人民币适度升值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更好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人民币适度升值可以改善我国和主要贸易国的关系。适度的将人民币进行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贸易摩擦和各种有针对性的贸易纠纷,对于更好的树立我国大国的国际形象是非常有益的。
三、进出口贸易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和建议
(一)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不仅在出口,而且在进口方面也已步入全球大国行列。一国通过进口可以引进资金、技术和各种先进的设备,弥补国内某些资源的不足,促使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到竞争中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据相关研究,进口对中国生产率进步的贡献率约为46%。即使是进口消费品,也会带来相关的示范效应,从而传输到生产环节,使一国生产的发展更为优化。中国已跻身贸易大国的行列,不仅要重视出口,更好重视进口,积极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为世界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调整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促进产业优化
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较大比重;对于高科技产品仍然需要大量进口来满足;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较小。从我国商品的贸易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外国需求弹性小,还要面临众多发展中国家对市场份额的竞争;先进设备和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国内需求弹性相对高,这一特点对于完善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努力增强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尽量减少对国外的依赖,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带来的弊端。
(三)向内需型经济转变,减少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向内需型转变。由于国内内需不足,我们必须依靠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单纯的依靠出口,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发展本国经济都是极度冒险的。所以,我国也应该积极推进对内开放,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我国人口众多,国内消费潜力巨大,当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冲击时,国内的回旋余地较大,扩大内需可以抵消人民币升值后可能下降的外需。总的来说,在政策方面,我们可以下调税额、调整个税征收点、改变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态度、使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享有同等的税收权利等。
(四)逐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维护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必须依靠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目前,我国的汇率水平还不能对资本账户变动做出快速反应,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程度和发展水平还没有条件可以让中国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和和外汇交易市场,我们必须逐步完善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改变单一的联系汇率机制,变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联系机制。等到经验成熟,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具有对进出口贸易完全的掌控能力之时,可以考虑将对外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实行人民币汇率的完全浮动。
四、结语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短期内会有一些不利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加快国内企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竞争能力。如何有效掌控适当升值这个“度”,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采用合适的方法防止人民币大幅波动以缓解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又要充分利用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对我国外贸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各种方式为人民币进一步的升值减压,以避免汇率大幅波动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唐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8)
篇5
1979年两国贸易总额只有67.1亿美元,之后日本对华投资热出现,仅1984年就使贸易额达127.3亿美元。在1992年出现对华投资热潮之后,1993,1994,1995年中日贸易额分别比上年增长53.8%,22.7%,17.9%,这三年中日贸易额大幅攀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同样,2000年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又一次掀起,中日贸易持续增加,2000年进出口贸易额达83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416.5亿美元,从日本进口415.l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5%和22.9% ,2001年中日贸易进一步增至87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到2002年中日贸易就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到2005年年底无论贸易还是直接投资都创历史新高,贸易额达1844.4亿美元,投资合同金额高达119.2亿美元,这些成绩都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额分不开。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下面根据我国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软件包对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相应上一年的日本外商直接投资存量(AFDI)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数据如下表1)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外资统计,《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0-2005年各卷)及《国际贸易》2006.02(注1:)
用SPSS软件包作回归分析,得如下结果:
TV=93.217+5.998FDI+2.535AFDI(1)
(2.597)(2.019)(6.246)
其中:R2=0.959R=0.979 调整后的R2=0.955 F=235.901
EX=41.449+3.979FDI+0.999AFDI(2)
(3.290)(3.817)(7.010)
其中:R2=0.976R=0.988 调整后的R2=0.973 F=402.168
IM=52.625+1.960FDI+1.517AFDI(3)
(2.029)(0.914)(5.173)
其中:R2=0.928R=0.963 调整后的R2=0.921 F=129.039
上述各方程,拟合度R2均大于0.9,F检验值也均显著大于F0.01(2,20)=5.85,说明方程总体线性关系在99%水平下显著成立,说明各解释变量的选取合适,其作用明显。从上述方程可以看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贸易总额、进出口贸易的系数都较大,从t值来看,相应上一年的对华投资累计存量对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度较强,这说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贸易的推动作用较大。这一点也说明了日本企业对华直接一方面带动了日本对华零部件类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在华日资企业的产品大量返销日本市场,则又带动了中国对日本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
若利用模型(1)、(2)、(3)估算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相关的进出口贸易额,则可发现各年的估算额一般小于日资企业相应年份的实际进出口贸易额,这说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创造、补充及市场扩张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即日本对华直接可以在日本和中国之间创造新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规模上进行;日本对华投资可以带来维修等后续的支持性活动的发展,从而促进和增加贸易机会;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现的生产扩大,会加深对中国的市场渗透。
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两国贸易依赖度的影响分析
在以上分析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的推动作用,并通过经济计量模型考察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增长有很强的相关性,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使得中日贸易不断扩大,从而使两国成为相互依赖的重要贸易伙伴,进而引发两国的贸易密集度增加。我们可以用贸易密集度指标来反映两国贸易关系的强弱。
贸易密集度是反映两国贸易关系强弱的一个最重要指标。贸易密集度又可以分为出口密集度与进口密集度2。其公式为:
出口密集度=(A国对B国的出口额/A国的出口总额)/(B国进口总额/世界贸易中进口总额)
进口密集度=(A国从B国的进口额/A国的进口总额)/ (B国出口总额/世界贸易中出口总额)
如果贸易密集度大于1,则表明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比较紧密,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贸易密度小于1,则表明两国的贸易关系还比较弱,甚至没有达到各自与其所有贸易伙伴贸易关系的平均水平。
根据上述公式,分别使用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与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对近年中日贸易进出口密集度进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贸易密集度的绝对数值表明,中日双边的贸易关系一直处于极为密切的状态,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非常强。2005年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密集度和进口密集度分别为2.30和2.66,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密集度和进口密集度分别为2.19和2.87。贸易密集度的数值变化则表明,中日两国的相互依赖程度在不断加强,特别是近些年日本对中国出口贸易密集度和中国对日本进口贸易密集度一直呈上升的态势,这说明,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增长已经成为其经济迅速复苏并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由此可见,日本对华投资的增加使得两国的贸易紧密度较高,两国的进出口的相互依赖程度较强。
注:
1 1979~1982年实际利用日资0.81亿美元,AFDI为相应上一年的日本外商直接投资存量
篇6
——链接全球市场 打造跨境生态
(专题培训方案)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竞争新形势下,为了加强德阳市经开区经济建设,提高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经开区的产业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受德阳市经开区政府委托,四川止正教育培训研究院拟承担德阳市经开区进出口贸易专题培训,现拟定培训方案如下:
一、 培训对象及地点
(1)培训对象:德阳经开区40家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
(2)培训地点:深圳。
二、 培训时间
2021年10月/11月,专题培训+基地考察共计5天。
三、 培训目标
1.总目标
提升德阳市经开区进出口业务企业、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的综合能力及管理水平,了解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开阔全球视野。
2.具体目标
(1)通过讲座培训课程推广先进的经营理念,专业的技术指导,提高企业负责人的运营能力。
(2)企业负责人充分了解进出口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并采取措施防范这些风险,提高企业进出口合规管理水平,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3)全面系统掌握进出口各环节操作要点和技巧,做一个进出口全程都有把握的专业人士,打造专业的进出口团队,规范工作流程防范贸易风险。
(4)组织企业负责人前往深圳市知名企业参观,进行经验交流与学习。
(5)了解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提升学员综合能力素养,开拓视野格局。
四、 培训形式与特点
1.采取“专题培训+交流研讨+参访考察”形式,课程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体验反思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论培训中强调经营实践案例分析,在基地考察中突出理论与能力提升,在交流研讨中分享经验,在反思中改善经营方法。
篇7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3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篇8
一、中国对外贸易所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非市场化的问题
1.国内企业要出口产品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大多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
虽然我国对传统的贸易体制不断进行改革,如赋予若干生产企业进出口自营权,但是,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仅仅只是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包括少数科研机构),而且其进出口自营权仍然受到很久的约束,经营范围受到严格的限制,拥有进出口自营权的生产企业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完全自主地经营进出口业务。此外,虽然我国也允许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但进入门槛很高,数量极其有限。总之,我国的外贸经营权仍然是由国家控制的,(注:政府对外贸经营权的管制实际上是一种非关税壁垒。)只有少数生产企业有权可以直接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大多数企业并不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这些没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要出口产品,就只能通过国有外贸公司。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没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来说,它们并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自由地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因而同国际市场之间实际上仍然存在着“隔层”。(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曾提出了“工贸结合”的改革思路,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有外贸公司和国有生产企业都没有独立的财产,因此,我国外贸公司同生产企业之间的“工贸结合”大多是在政府的策划下采取行政合并的方法进行的,而不是通过产权交易组合而成的,这不但起不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反而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及协调成本过高,形成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的“规模不经济”局面。总之,我国生产企业同国际市场之间的“隔层”问题并没有真正彻底地解决。)
由于外贸经营权由政府行政审批,哪些生产企业能进入国际市场完全由政府指定,因此,在缺乏市场竞争和筛选、淘汰机制的情况下,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并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这样就必然会造成对外贸易的低效率。同时,由于国内大多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自由地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因此,国内许多生产企业就不可能完全自由灵活地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供求状况,及时生产出完全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我国的出口,这就人为地压抑了我国的出口供给弹性。
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的私营企业(注:“私营企业”是我国的一种特殊提法,事实上,企业只存在因其所承担的财产责任或民事责任的不同(既有限责任或无限责任)而出现企业组织形态不同的问题,而不存在因所有者身份不同而导致企业性质不同的问题。)在没有得到政府的批准下并不能自由地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因此,这就不利于使我国持续涌现出更多的完全自负盈亏,因而真正具有内在动力和压力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出口的市场主体,从而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人均出口额的不断增长。(注:目前中国虽然跻身于世界第七大贸易实体,但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则显得人均贸易额或出口额并不高,如人口只有五千多万的英国和法国1999年却分别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第四和第五位。)可见,对私营企业的出口限制实际上是对中国出口扩张能力的人为限制。
此外,虽然我国的外贸公司在政府的保护下垄断了我国的进出口,但我国的国有外贸公司却因规模小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且,由于这些国有外贸企业并不承担经营亏损的最终财产责任,因此,各国有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而往往不负责任地对内抬价收购、对外低价竞销。国有外贸企业相互之间这种没有内在约束的无序竞争,不但造成出口秩序混乱、而且增加了我国的出口换汇成本,降低了我国的贸易利得(Gains)。
2.我国在进口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政府管制,进口的市场化或自由化程度更低
虽然我国自1992年以来不断降低关税,但我国降低关税的政策意图实际上是侧重在缓解我国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同时扩大资本品或技术设备的进口(中国进口中的80%以上是资本品),以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率,而并不是着眼于通过实现进口的自由化,以引入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而且,虽然我国不断削减非关税壁垒,但实际上我国对一些已经取消配额、许可证管理的进口商品仍然存在着不同名目的数量限制,一些需要进口品的投资项目需要事先得到政府的立项批准或政府部门的政策性指导。同时,中国在进口的程序上也存在着一些事实上的管制(如需要若干个政府部门的盖章认可,进口手续过于繁琐等)。此外,在政府对进口进行严格管制的同时,我国对许多产品(如原油、成品油、农产品等)的进口仍实行国家垄断,这种进口垄断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关税壁垒。
我国对进口进行管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某些行业或企业(特别是保护了国有企业),但却因减弱了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同时使国内企业得不到低成本的生产投入品,从而降低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缺乏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按照新贸易理论中的基本观点,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是为了通过进入国际市场,以扩大产品的市场销售,使企业能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降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产品的价格,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但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实现规模经济,许多企业完全只是为了出口而出口,为了创汇而出口,而并不一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或创造利润而出口。由于我国企业(包括外贸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因此,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较高,生产率普遍较低,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换汇成本也就自然很高。
(三)我国的出口结构仍存在着技术档次及附加价值低的问题
中国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纺织、服装、鞋帽、玩具及日用消费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很大比重),这些产品的产品链条短,附加价值低。目前,中国出口量最大的10类产品中有9类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如鞋、玩具和运动用品,以及布料和服装等)。
目前,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虽快,但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而且我国机电产品一般档次较低,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不高,缺乏有后劲的支柱产品,支柱产业的出口能力尚未形成规模。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特别是已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很小,只有15%(世界十大出口国平均为40%左右),且多数还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此外,中国的服务贸易(包括银行、保险、电信、法律、会计、资讯行业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分薄弱,出口创汇能力不强。
还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加工贸易的发展。在加工贸易中,只要加工产品本身是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那么,反映在统计中就是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实际上国内大量加工过程比较短暂,附加价值并不高。可见,建立在加工贸易基础上的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还不能说明我国的出口结构已真正实现了高级化。
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产权问题
根据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市场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易。如果将这一观点引进到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则我们就可得出这样一个新理论观点:国际贸易的实质实际上是产权在国际间的交易。既然如此,本文就从产权这个角度来剖析中国的对外贸易问题,以便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并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正确的发展思路。
(一)中国贸易非市场化的根源是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
既然国际贸易的实质实际上是产权在国际间的交易,因此,国际贸易市场化或自由化的实质则是产权在国际间的自由交易。这意味着,一国要真正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最根本的是本国的微观经济主体不但完全有权在国内外独立地获得或拥有财产,而且还能在国内外自由地进行产权交易。可见,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前提是财产权分散化的产权制度。
而我国目前的产权制度特征是:(1)绝大多数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及企业家才能等)的产权仍然掌握在国家手中,且国家的财产权利是凌驾在其他一切财产权利之上的特殊的财产权利。(2)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外贸公司)没有独立的财产(即对企业的净资产没有所有权)。(3)私营企业的财产权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法律的平等保护。
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中,由于国家(事实上是政府)仍然掌握着大部分生产要素的产权,且国家的财产权利是凌驾于其他一切财产权利之上的特殊的财产权利,因此,政府就自然仍是最主要的经济决策者或经济活动组织者,在这种情况下,进出口经营权也就自然控制在政府手中,这意味着,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中,微观经济主体是很难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
事实上,在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外贸公司)没有独立的财产,因而无法真正独立地承担经营亏损(包括进出口亏损)财产责任的情况下,也不能让国有企业掌握完全的进出口自营权。因为,如果让这些不承担进出口亏损责任,因而没有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的企业都可以完全自由地从事对外贸易,则有可能导致不计成本的对外恶性竞争现象,从而既会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秩序的混乱,同时又会大大降低我国的贸易利得。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也不得不对外贸经营权实行审批制。
此外,由于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中,私营企业的财产权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法律的平等保护,因此,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就很难被视为是私营企业的一项天赋权利或自然权利。私营企业要获得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权利,就只能由政府批准赋予。
(二)传统的产权制度人为地限制了我国企业规模的扩张
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中,由于国家为保护自己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及控制权,并不鼓励其他财产所有者对国有企业投资入股,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和职工对企业净财产并没有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和职工也没有内在的动力不断扩充企业的净资产,这就导致国有企业缺乏内在的规模扩张机制。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并不是拥有独立财产的产权主体或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对其所占用的财产并不享有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之间不可能进行真正的会发生所有权转移(所有权永远掌握在国家手中)的兼并或收购活动,这又使得我国的国有企业缺乏外在的规模扩张机制。此外,由于私营企业的财产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法律的平等保护,因此,私营业主对其财产所有权的长期归属也缺乏信心,这样,我国的私营业主也没有内在的动力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等等。总之,由于我国的企业缺乏内在和外在的规模扩张机制,因此,这就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缺乏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三)中国出口品技术档次低下的根源是制度的限制
由于在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中,国有企业之间不可能有真正激烈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且国有企业因没有独立的财产而不可能真正承担经营风险或亏损的财产责任,同时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及职工对采用先进技术所形成的企业财产并不拥有所有权,技术并不能通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变成有回报的投资(杨小凯,1998),因此导致国有企业既没有外在的压力,同时又没有内在的动力和压力不断地开发和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这一切都从根本上决定了国有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动力及压力,从而自然会导致我国出口品的技术档次低下。
(四)在本国企业竞争力低下的情况下,政府也难以完全实现进口的自由化。
由于传统的产权制度导致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产品生产成本过高且质量较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现进口贸易的自由化,则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就有可能因无法同国外企业竞争而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这样,政府就不得不对进口实行事实上的管制政策,以保护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可见,中国对进口进行管制的实质是为了保护国内的国有企业,保护传统的产权制度。
总之,以上分析充分证明:阻碍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及真正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根本原因是传统产权制度的限制。
三、产权改革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为真正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并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贸易强国,我们应进行实现财产权分散化的制度改革,从而使我国的微观经济主体都成为真正拥有独立财产的所有者或产权主体,并规定各所有者的财产权利一律平等。
进行这种实现财产权分散化,并规定各所有者财产权利一律平等的制度改革,将会自然创造出众多真正拥有完全财产权利(包括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和对外投资活动的财产权利)及经济决策权的市场主体或企业,(注: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企业组织形式将不再按所有者身份或性质的不同而划分为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而只按所有者对企业经管所承担的财产责任的不同而划分为独资,合伙企业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且所有的企业都将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竞争。在这个基础上,就不会再存在什么“私营企业”的特殊问题。)这样,我国的所有企业都完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自己所认为的合适方式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自由投资。(注:这意味着,我国的企业是否应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投资、贸易、金融为一身的综合商社或大型企业集团应完全由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状况由自己决定,政府不应人为地代替市场主体设计企业发展模式。)同时,由于产权改革将创造所有市场主体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制度环境,因此,以保护人们的财产权不受侵犯为基本职责的政府未经法律授权就不能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随意进行人为的干预,否则就是侵犯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利。这意味着,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政府将不能再运用行政权力直接组织或垄断经济活动(包括进出口贸易活动)。可见,进行财产权分散化的产权改革将会自然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化或自由化,并实现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一体化经营(即国内企业可以同时自由地从事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使我国的所有企业都可以自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这就意味着将自动撤除国内生产企业同国际市场之间的“隔层”,从而使我国的所有企业都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以便灵敏地根据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及时生产出完全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且,由于我国的所有企业都是完全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我国的企业既必须完全独立地承担出口亏损的财产责任,同时又可以完全独立地获得出口盈利所带来的好处,显然,这种完全自负盈亏的企业将真正具有内在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在生产及进出口贸易活动中力求做出最佳的生产经营或进出口决策,以便根据国内外市场状况和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口机会成本最低的产品,而进口机会成本最高的产品,即为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而出口,为利用别国的比较优势而进口,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而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企业会真正具有内在的动力和压力完全根据国内外价格体系的差异以及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不断地比较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者愿意支付或能够支付的价格,并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尽力以最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国际市场最需要,因而价格及质量最高的产品,从而使我国的产品真正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可见,产权改革基础上的贸易自由化,不但不会出现能在国际市场上盈利的产品难以出口,而不盈利或亏损的产品又大量出口,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企业相互之间因进行没有成本约束的无序竞争,导致出口秩序混乱和出口换汇成本不断上升等“一放就乱”的现象,反而会通过市场的筛选、竞争及淘汰机制最终使得只有那些真正最有效率,成本最低,产品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大量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而那些低效率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就自然被市场所淘汰,这样就能根本消除出口秩序混乱和出口换汇成本不断上升等“一放就乱”的现象,从而大大地提高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及对外贸易的效率。而且,由于产权改革将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完全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出口的高效率的企业,因此,这就能极大地推动我国人均出口额的不断增长。
同时,在合理的产权制度中,由于企业成立的首要前提是拥有独立的财产,因此,这就将从根本上奠定企业规模扩张的市场机制。而且,由于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财产拥有真正的永久性所有权,因此,企业的所有者及经理人员也会有真正的内在动力和压力为获得更多的所有者权益而不断扩充企业的净资产,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这就自然形成企业规模的内在扩张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企业对其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因此,企业之间就真正发生为争夺所有权而进行的市场兼并或收购活动,从而真正形成企业规模的外在扩张机制。可见,产权改革将真正有利于使规模经济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市场动力。
此外,由于产权改革将使我国的所有企业必须真正由自己承担亏损的财产责任,这样,我国的所有企业就会有真正的内在压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以避免亏损。另一方面,由于产权改革将创造出众多相互公平竞争的企业,这样,我国的企业就自然有外在的市场压力通过不断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以通过降低产品的价格来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且,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人们对开发技术所形成的财产拥有所有权,这样,人们也会有真正的内在动力为积累财富而不断地开发和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的技术就自然会不断进步,这样,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就自然会不断增长,从而将根本改变我国出口品的技术档次较低的问题。
篇9
关键词:中德贸易;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一、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概况
中德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进出口贸易关系,进出口额基本保持稳定上升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两国之间贸易更是发展迅速,2002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而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德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在两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中,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占很大比重。本人从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收集到近16年来中德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整理后得到的统计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中德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都有巨幅的增额,增长率的变动则与国际贸易形势相关,在贸易不景气的年份,贸易额下降,例如2009年(金融危机后,德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在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对德国逆差,且差额较大,在机电产品的巨额逆差也是我国对德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II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给定产业内同类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活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一直占据世界国际贸易的重要位置,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具有利益大,调整成本小等优势,成为各国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选择。笔者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衡量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其表达式如下:GL=1-(|X-M|/(X+M)),其中X、M分别代表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GL指数越接近于1,则说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越接近于0,则说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由图1,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5年中德两国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基本保持在0.6至0.9之间,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在2007年达到最高值0.96,随后呈下降趋势,直至2015年才开始回升,主要原因是国际贸易形势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恶化,两国进出口贸易额受到影响。
二、各章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情况分析
笔者根据2008年-2014年的中德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进行整理,并对不同的机电产品(按照HS编码,第84、85、86、87、88、89、90章的产品都属于机电产品)分别测算其G-L指数。得到结果如图2所示。虽然中德机电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具体各章节的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却出现了极不均衡的情况,部分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极高,部分则非常低;且我国对德国各章节的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也有不同的数量表现特征。
第84章产品主要为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从图二中可以看出,2000年-2002年这三年中,此类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偏低,在0.4至0.45之间,到2003年,升至0.61,之后该章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保持在0.75的平均水平。另外,在这一章的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对德国存在长年的较大逆差(平均逆差为每年5960百万美元),我国该章产品在2000年-2002年阶段与德国的对应产品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直至03年后,我国的此类机电产品竞争力逐渐提升,与德国的贸易显现出竞争性的趋势。
第85章产品主要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在这一类产品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从2000年到2015年的平均水平来看),基本处于0.8的平均水平。我国处于顺差地位,且差额较大(平均每年2826百万美元),这也是在机电产品中,顺差额最大的一类产品,但依然远低于其他章类机电产品德国对我国的顺差额。但值得注意的是,电机、电器设备及其零件这一章类机电产品属于数据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相对于德国,有较大的劳动力要素优势,因此德国从我国进口较多该类产品,但另一方面,此类产品价格较低,所以顺差额并不高。德国向我过出口的产品大多价格高,附加值高,即使数量较少,金额却不低。
第86章的主要产品为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车辆及其零件;铁道及电车道轨道固定b置及其零件、附件;各种机械(包括电动机械)交通信号设备。此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历年数据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较高的水平。对于这一类产品的贸易差额,变化亦较大,在部分年份,我国对德国顺差,但大多数的年份,我国对德国逆差。在这一类机电产品中,我国的产品与德国的产品存在较大的竞争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创新、进步,我国对德出口数额增大,例如,在2015年,我国对德顺差(41.15百万美元)。因此我国可以重点扶持这一产业,以增强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
第87章的主要产品为车辆及其零件、附件(铁道及电车道车辆除外),这一类是中德两国机电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的产品之一,产业内贸易指数在0.1至0.3之间浮动。在该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对德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越来越大,在波动中上升(平均逆差额为每年10194百万美元)。这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汽车的消费量大幅增加有关。另一方面,德国是汽车工业大国,汽车产业是其优势产业,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因此,在这一类机电产品中,我国与德国的差距较大,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第88章的主要产品为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这一类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极低,基本低于0.1(除去03、07年),接近于产业间贸易,我国长年对德国逆差,且逆差额呈上升趋势。航空航天器是高技术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我国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还较弱,所以从德国进口较多,出口极少。在这一类产品的贸易中,两国呈现出的是一种互补性的贸易,针对这一类机电产品,我国应当注重学习、研发,以提高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水平,改变我国一直处于几乎净进口的处境。
第89章的产品主要为船舶及浮动结构体,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2000年-2014年一直较低,低于0.2,但2015年,突然骤升至0.7,主要原因是2015年中国对德出口该产品的金额大幅下降,从2011年开始,中国对德出口该产品的金额下降,直至2015年,下降至历史最低,因此产业内贸易指数升高。总体来看,德国对我国的船舶产品的依赖性较强,从我国进口大量船舶,在2010年达到峰值之后便开始下降,说明我国的船舶向德国出口的优势在逐渐消失。
第90章的主要产品为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这一类产品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与航空航天器类似。此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在0.5之间浮动,进出口差额方面,我国对德国逆差,且在2015年之前逆差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015年出现明显的下降。可以说在这一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望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中德两国机电产品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两国机电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呈现的竞争性不强,但有增强趋势,如技术含量较高的HS90章产品的贸易,我国的弱势地位正在得到改善。中德机电产品贸易总金额逐年增大,但我国对德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也在逐年增大。具体到各章机电产品的贸易额,对于大部分(HS84章、HS86章、HS87章、HS88章、HS90章)的机电产品,我国对德国逆差。
(2)中德机电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高,但从具体的机电产品来看,则表现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情况。有些机电产品的贸易为产业内贸易,如HS85章,此类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有些则为产业间贸易,如HS89章,HS90章,主要为产业间贸易的产品多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我国从德国进口较多,向德国出口很少。
(3)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幅度较大,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不同年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01年至2007年,产业内贸易水平平稳上升,2008年至2014年则下降,直至2015年开始回升。
2.建议
(1)我国要不断发展经济,促进经济转型,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与德国之间的差距,这是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根本办法。一般来说,根据林德的需求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多发生在经济水平相当的国家或者发达国家之间,虽然我过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各方面的衡量标准来看,我国与德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引导资金流向符合机电a品发展目标的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差别化利率、税率、贴息等手段,对符合机电产品发展目标的产品进行扶持,引导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的升级,促进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平衡。
(3)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两类机电产品是德国从我国进口数量超过出口,虽然该两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我国可以在此基础上,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逐渐延伸。
(4)培育高端机电产业科技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秀的管理经验,加强自主创新研发力度,提升我国机电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张群,霄.基于产品技术含量分类的中德出口商品结构比较[J].商业研究,2014(08)
[2]黄洁,尹雄燕,金丽.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德国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04)
[3]秦熠群,金哲松.中韩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03)
[4]张志敏,李秀婷,刘皇.实现机电产品出口模式升级和转换的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2013(11)
[5]王正明,陈琳.两岸机电产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研究[J].特区经济,2011,11
[6]孙楚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德贸易[J].国际贸易问题,2009(07)
[7]张乃丽,崔小秀.中国机电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变动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9,06(08)
篇10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进出口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一、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传导机制
1.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传导机制
汇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其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是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
(1)短期效应分析:在短期效应分析中,弹性分析理论是最有影响的。该理论认为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会产生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影响,主要看其进出口商品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Ex+Em>1,其中Ex为一国商品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Em为一国进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若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远远大于1,则该国汇率变动对进出口收支就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否则,影响效果就不明显。值得一提的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只是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汇率变动除了通过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影响国与国之间的交换比价外,还可以通过进出口商品的数量、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及本国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变动对贸易条件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2)长期效应分析: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长期效应分析中,J曲线效应理论占有重要地位。该理论认为,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有一定时滞效应,即汇率变化后的一段时期内,贸易收支并不能立即发生预期的变化,而是表现为一个向相反方向变化的过程,其后,汇率变化的正向效果才会反映出来。如图所示: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而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这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增长,同时抑制了进口需求。因此,当一国货币贬值时,其经常项目改善,但汇率变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并非是立即显示出来的,而是在一段时间之后逐步表现出来的。其原因如下:
①由于进出口合同通常是在几个月前已经签订的,它们是依据当时的汇率确定的进出口数额,在货币贬值之后,这些合同不可能废除,因此在期初经常项目会出现恶化。从图中可以看到,从to到t1时间段,由于受货币贬值前签订的贸易合同所支配,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换言之,贬值前合同已签订,但在贬值后执行的贸易协定下,出口数量的增加不能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的减少也不能冲抵进口价格的上升。于是,贸易收支余额得不到改善,甚至出现严重恶化。进入t1至t2时间段,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会增大且变得富有弹性,故长期内贬值会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
②即使在旧合同执行完后,新的交易要完全适应相对价格的变动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从生产者来看,厂家必须增加投入,建立新厂,这需要时间;从销售来看,国外消费者适应本国产品和在国外建立必要的分销渠道同样需要时间.至于J曲线效应的调整时间,各国则因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认为发达国家的时滞在9个月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除了由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决定以外,还取决于国内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闲置资源(即能随时用于出口品和进口品生产的资源存在与否)、产业结构。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国内更多产品可在保本或盈利的条件下出口。只要外国市场对这些产品在原来的价格或较低的价格上继续有需求,而国内又有能力扩大这些产品的供给,出口就可能增加。从进口方面讲,货币贬值使进口货物的国内价格上升,要求部分需求从进口产品转向进口替代品。在实际中这部分需求转移能否最终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有多少,还取决于国内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即国内能否生产并向社会提供相应的进口替代产品。闲置资源不仅包括原材料,还包括资金、土地、劳动力,甚至科学技术力量。没有这些可供随时调用的闲置资源,出口和进口替代品的增加是不可能的,所以通过汇率贬值达到刺激出口限制进口也不可能实现。另外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贸易还受国内的产业结构的制约,如果一国需进口的产品是该国的产业生产能力无法达到的,也就是在国内无替代品,则无论汇率怎样变动,该进口的产品也不会受其影响。
2.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传导机制
汇率变动从三个方面影响直接投资:(1)投资成本;(2)相对财富;(3)资本化率。
①投资成本的变化:在开放经济中,贸易商品的价格表现为P=eP*,而一国财富或资产价格则为Wd=eWd*,式中Wd为以本币表示的本国财富或资产,Wd*为以外币表示的本国财富或资产,e为外汇汇率。汇率变化会引起贸易商品和资产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对国际间的直接投资产生重要的影响及调节作用。本国汇率相对于外国货币的升值,即外币相对贬值时,在资本输入国市场上以外币表示的资产或财富的价格下降,这时用一定的本币就可以廉价购买或占有更多的资产。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本币的购买力就会上升,投资的成本就会变小。
②相对财富的变化:当资本流入国货币相对于资本流出国货币贬值时,将使投资者在母国的资产相对增加,既相对财富增多,那么相同数量的外资可购买更多流入国的商品,从而吸引外资流入;而当资本流入国货币相对于资本流出国货币升值时,情况则相反。
③资本化率的变化: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持强币国的资本化率高于持弱币国,导致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持强币国向持弱币国流动。这是因为在以投标形式购买东道国有收益资产的竞争条件下,资本化率高(持强币国)的外国厂商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因而通常由资本化率高的国家的厂商而不是东道国当地厂商接管现有产权。在这种直接投资的实现过程中,外国厂商是以较高的资本化率将同量收益资本化的。
二、政策建议
1.适当控制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频率与幅度
从前面分析可知,人民币汇率变动将通过贸易与直接投资影响国际收支,对经济造成冲击。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上升与下降(升值与贬值)对进出口贸易产生显著影响,为避免这种变动的较大影响,应当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程度与频率。一是控制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过大波动,二是控制人民币偏离均衡汇率水平的变动程度,三是要控制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频率,避免使经济主体产生负面预期而影响其经济行为。
2.提高经济主体面对外汇频繁变动的能力,培育健全的外汇交易市场
(1)要让更多的经济主体参与到外汇交易中,形成外汇买卖的竞争市场,打破现有外汇市场交易的垄断机制,以培养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竞争适应能力。
(2)增加外汇交易工具,满足企业外汇收支的套期保值需求,减少汇率变动对他们可能造成的冲击。扩大外汇交易币种范围,充分发展外汇交易手段,如开展外汇远期交易,调期交易、回购交易、外币期货期权等。
3.以渐进方式放开资本市场,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范围,增强中央银行对汇率的调控能力
人民币从完全不自由兑换、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到最终完全的自由兑换,最后这一步对经济的影响最大,因此也最需慎重。放宽对有实力的境内外企业对外、对内投资证券的限制;允许符合资格条件外商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在资本项目开放初期,中央银行应当以市场化的手段对汇率进行干预,逐步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频率,在不出现大的变动或趋势情况之下,尽量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同时,中央银行应当保持足额的外汇储备,以有利于公众形成良好预期和增强中央银行对外汇的调控实力。人民币汇率波动可与我国外汇储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际收支的变化相联系,以扩大其变动弹性。
4.要下大力气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我国需建立起合理的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机电产品带动整体出口的新格局。
(2)适时进行贸易创新。我国应加大在信息技:术上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更多的采用电子商务方式,通过贸易工具的创新,缩短与西方跨国公司在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差距,以效率的提高促进我国出口产品总体质量的提高。完善企业与海关等部门联动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焦军普: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和中国出口增长因素分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J].2004年第2期:18-20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进出口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