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发展前景

篇1

(一)区域化和全球化战略

在网络经济下,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国内市场将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内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企业首先应该主动出击实行区域化和全球化战略。所谓区域化就是企业在某个地域内开展经营活动,我国企业实施区域化战略时,应通过网络平台来突破原有的发展运作模式,并巩固原有的竞争优势。即通过电子网络捕捉区域市场的变动信息,发展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这其中应注意整合原有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模式,并透过电子传媒以提升在区域市场的公共形象。所谓全球化战略指企业打破国家在地域上对其经营活动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筹划其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及增加其竞争力的资源。这其中需注重全球化战略的社会责任,即在技术的外溢、人才的培养、生态环境以及国家产业安全等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当然,网络经济下,由于市场变动趋势的激烈,我国企业更应以积极态度通过自我调节,把区域化和全球化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强调多国文化相结合战略

在网络经济时代,为适应日益动态化的市场环境,开放式的扁平结构成为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强调共同价值观应是企业核心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网络经济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无国界的国际化企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和雇员越来越多地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文化摩擦。多国文化相结合战略就是要在保持母公司核心文化的基础上,以文化上协调配合来处理文化上的差异,使企业文化的发展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在有机柔合各方面文化背景下,提炼出更加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的跨国经营的企业文化。当然,为处理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摩擦和冲突,在实行企业多国文化相结合时应强调以下几方面:一是强调形成目标一致的团队文化。这种文化是利用并行网络技术系统地考虑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信息网络更便捷地进行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达到随时的协调、沟通,以利于发挥各自领域中的知识结构优势。二是建立信任关系。即通过充分的沟通与相互理解,藉借信息网络技术,突破地域的限制,与各市场东道国建立诚实互信的关系,加强各方面的合作与协调。

(三)注重联合与重组战略

随着资讯的快捷,竞争单体往往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联合战略显得更为重要,其意义主要有:第一、发展企业间横向联合是社会化大生产及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实施企业联合战略,将促进我国传统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三、战略联合是连接市场和企业的桥梁,符合价值链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可改变竞争的性质。一般而言,企业联合战略包括企业一体化战略和企业集团战略。在网络经济运行中,市场需求、产品结构和竞争状况将更加透明化,往往会有许多企业因难以适应市场变化而陷入经营困境。此时为扩展企业的资本实力和经营范围,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方式进行较大的调整,即应适时实行企业重组兼并战略。

(四)突出R&D创新的核心地位

无论在工业经济时代还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研发与创新战略都是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这种重要性在网络经济时代会更加突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无国界经营趋势的加强,以及各国贸易壁垒的逐渐瓦解,区域性的市场分割越来越少,要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唯有突出研发与创新战略。当然,网络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在实施研发与创新战略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第一,增强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首先增加财政对科技发展的投入,提高财政支出中科研费用与技改费用的比重;其次完善国家创新系统,优化风险投资机制,推动金融业向科技产业倾斜投资,利用网络条件支持我国企业到国外创业板上市,同时建立各种形式的科技种子基金,促进孵化器建设,优先支持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第二,增加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一方面通过并购、交叉持股等产权交易方式实现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鼓励技术和智力参股,为技术创新提供资本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推动技术开发型企业与生产型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加强横向联合,在企业间形成从科研开发到商业化应用的一整套技术创新功能链,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当然,在网络经济下,我国企业应注重研发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强调二次开发,并避免重复引进和资金过度分散。同时企业应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合作,改变我国传统科研体制分割的格局,加快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进程,建立企业与科研机构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

(五)资本社会化与委托经营战略

资本社会化在网络经济下一方面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变迁,改善融资结构,提升企业价值;另一方面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公众的投资需求变化,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公众的资产持有形式将出现多样化,且投资偏好也在进一步增强,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但具体到我国企业而言,在资本市场分割严重和运行机制很不规范的情况下,实行资本社会化战略应注重以下问题:第一、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改良,按国际惯例大力提高流通股份流动的效率;第二、完善中介机构,为提高公众投资提供可靠的微观信用基础。当然,资本社会化战略还需与委托经营战略有效地结合。委托经营战略起始于二十世纪早期福特公司T型车的生产组织模式。其主要特点在于优化与企业经营有密切关联的内外资源,把企业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经营业务委托出去,使企业核心优势得以发挥。而在网络化时代,虚拟经营环境使委托经营战略的实施更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六)综合体柔性化与跨越式战略

在网络化时代,企业柔性化战略有别于传统的专业化刚性模式,其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渗透性作用,使企业在整体的营运模式上产生质的转变,构建能适应市场需求多变的柔性模式,使企业发展呈高级化发展态势,并在各方面体现柔性的特征:如在生产方面,敏捷生产、柔性制造等新的生产方式将代替传统的粗放型大生产方式;在企业组织方面,向网络导向型发展,进行模块化经营;在企业管理方面,突出人才作用的管理,实现“以人为本”向“以能为本”的转变。网络经济时代,除了综合体柔性化战略外,我国企业应注重跨越式发展战略。一般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即从国际经济的发展来看,欠发达地区完全有可能从较高的起点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某些落后地区或部门一旦具备适当的技能和基础条件,就可能在新一代技术发展的早期取得在该行业跨越式的发展。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样地,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和知识具有明显的外溢性,将有助于传统企业直接获得和利用这种高一层次的技术和知识,直接分享各种现代技术与知识的收益。因此,我国传统企业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使我国企业经营越过某些国家经济发展必须经过的阶段,获得跨越式发展,应是网络时代下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七)劳动资本化与高收入战略

第一,网络经济下劳动资本化的必然性。劳动资本化就微观层面而言,就是现代企业职工持股制和利润分享制。劳动力资本化认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体现。首先,众所周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劳动者的知识与其才能的创新发挥,但智力型劳动者的创造性、新颖性对于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比较自然资本而言,有了显著的提高。现代激励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创造精神和增强企业员工责任感的有效方法,是把企业职工的劳动力所有权纳入企业的法人所有权,并与企业的经营利润相联系。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的法人产权制度中的合约安排应明确智力型劳动者的劳动力所有权并赋予其相对等的剩余收益。其次,从经济增长的内涵来看,面向网络时代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知识资源的开发、培育与创新来实现。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不能解释经济增长的全部原因,而人力则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并非一切人才资源而是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在知识经济下,企业组织应把员工视成一项可再生资产,而不是一项成本,应该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投资,实现网络条件下最稀缺资本的增值。第二,职工持股制与经营者期权相结合。首先,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按照劳动力资本化要求,我国企业应全面推行职工持股制。具体而言,即劳动力采用股本的形式,通过职工持股会,进入公司董事会,参与企业法人产权组织和治理,并依劳动力股本等比的企业经营的有限责任,享有劳动力股本等比的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通过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本所有权与公司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结合,让职工拥有部分财产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剩余利润分配,提高职工的认同感,为企业的技术、产品、营销、管理创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竭尽所能。其次,现代公司特别是股份公司过度分散的剩余索取权使股东与经理层的目标效用函数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多数股东关心的是自己所持股份的行情,而非公司的管理,进而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相当严重。因此,高层经理的薪酬制度改革是网络条件下保持企业经营机制良好运行的关键。在网络经济下,随着市场的更趋激烈化,我国企业的治理更需要构造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以确保经理能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工作。经理股票期权正是适应了上述要求,它为经营者提供了可能,同时股值是预期的,只有企业保持长期的良好业绩,经理才能获利,由此引导经理决策行为的长期化。

(八)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在网络经济时代下,市场竞争日益复杂化和激烈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曾指出:“一个企业它不一定变得更大,但它必须变得更好”。这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明确了企业的目的是不断创造顾客和保持长期的发展。即必须充分地考虑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关系。如果企业一味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并以规模增长为目标,其结果也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当然,管理与创新应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总结

篇2

一、紧随市场变化,创新思想观念

第一,树立经营为先的理念,转变观念、思路创新是走向市场的前提,一流的施工管理人才、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是夺取市场的基础; 优秀的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是取得市场的保证。

第二,树立品牌理念,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法则,品牌是一面旗帜,优秀的施工队伍、完善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打造出精品的工程,创出一面旗帜。

第三,全面推行形象设计,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对企业经营发展越来越重要。形象设计是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理念、文化、行为方式及视觉形象进行系统的革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间的物质竞争,更趋向于企业形象间的非物质竞争。

二、加强开发营销力度,完善经营营销机制

第一,鼓励各施工队及项目部独立自主进行经营开发,分解开发压力,逐步从以组织指挥生产施工为主转向经营开发和施工管理并举,并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

第二,进一步加强开发营销力度。为激励开发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最大潜能,加大经营开发的奖励和兑现力度, 提取中标工程总价的0.10%作为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在经营开发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人员,调动经营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加大项目经营力度,大力推行建筑商模式。首先广泛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共同进行工程项目的联营经营,大力推行建筑两模式。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扩充资质经营范围,对公路、地铁、机场等领域进行渗透和扩张。

三、强化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运用“鲶鱼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可以起到竞争和激发的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企业只有有了压力,存在竞争气氛,员工才会有紧迫感、危机感,才能激发进取心,企业才能有活力。

第二,是要引进和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培养经营开发精英和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品牌项目经理,如国家一级项目经理、二级项目经理、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以满足经营开发的需要和公司资质等级提升的需要。

四、扩大视野,实现经营策略领先

第一,布局大市场。由于市政工程不可移动的特点,施工企业必须随着工程所在地流动,这一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的市场布局一定要与生产方式的流动性特点相适应。在稳固我公司已有区域的经营工作的同时,我们应该强力推进曲江区域、长安区域的经营范围。

第二,跟踪大业主。大业主建设项目多而大。研究并制定措施跟踪大业主,如铁路、我省市的交通部门,我公用局、设施局、道桥公司等。能够进入大业主的市场,服务大业主,坐稳大业主的市场。

第三,中标大项目。我道桥公司经常有上千万乃至上亿的工程任务,能够参与到工程投标时,要集中精力和力量中大标。

第四,整合大资源。道桥公司各项经营资质齐全,等级高;各类工程施工经验丰富,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施工设备,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要整合好系统内部资源,开展互惠互利的经营合作,实现共赢。

五、诚实守信,彰显品牌力量

诚信和品牌将成为市场竞争最主要的武器。业主对安全、质量、价值等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中意讲诚信、拥有品牌的施工企业。信誉失去,往往做一个工程,丢一片市场。施工企业顺应市场变化,企业管理重点围绕质量、成本、工期、技术创新和满意服务等方面展开,越来越重视诚信经营,越来越重视品牌建设,应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机制。企业应当把“诚信为本”纳入到各项管理之中,指导企业和员工树立诚信为本的意识,建立和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将诚信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管理行为和中长期战略中去,保证诚信原则贯彻落实。

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 多元化融资 战略管理

近几年,随着人民币的连续加息,原材料价格上涨迅速、用工成本不断提升以及融资环境越来越困难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正在面临严峻的形势。各级政府一直对此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将很多政策向小微企业倾斜,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几项方案,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型微型企业。在国家采取相关政策大力扶持下,作为小微企业应该把握机会努力进行自身创新发展进而谋求出路。

一、把握中央新财税政策,合理利用专项支持资金

近年来,中央明显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继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几次专题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按照国务院部署,中央财政积极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经济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巨大的资金压力迫使小微企业“担不起、伸不开”从而出现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中央财政安排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到位,小微企业感受到国家的“雪中送炭”之情,有了资金买原料、招人才、接订单才可以继续生存发展,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用在“刀刃上”,对于关键问题,要投入大力气解决;二是用在“眼前处”,对于亟待解决的问题,决不能耽误分毫。

二、创新技术改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的不利形势下,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各项措施效果明显。作为小微企业更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小微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自身要努力做到强化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研发中心,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技术制高点,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同时小微企业还可以谋求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致力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切实提高自身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合理。

三、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点

(一)合理搭配联保贷款

小微企业规模小、管理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的实际,难以形成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吸引力。针对这一特点,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合作搭配联保贷款。这种贷款不需要其它的抵押和担保,更多地依靠企业之间的互相监督和约束。

(二)适度进行典当融资

作为短期融资的一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典当融资存在短期、小额、快捷等特点,在满足企业短期应急性融资需求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比较符合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目前,典当行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小企业。小微企业要克服传统观念,积极利用典当融资这一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三)积极进行股权融资

要鼓励私募股权基金等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有条件的企业要大力发展上市融资,积极发展小微板市场,加快发展创业板市场,努力扩大小微企业上市规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自主创新和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上市前辅导培训力度,促进上市融资的顺利开展。小微企业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信用度和企业形象以提升自己资信程度,以便为自身发展提供及时,足额的资金支持。

(四)适时推进民间资本

利用民间资本有两个条件:一是民间资本投资欲望强烈;二是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建立合理的相关机制加以引导,小微企业要突破自身局限,不断完善产权制度与治理结构为民间资本的进入消除顾虑。

篇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会计管理工作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企业健康、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引起足够重视。以下结合当前企业会计管理的主要模式,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应用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企业会计管理的常见模式

若想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必须奠定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基础上,才能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最大化。以我国当前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可将会计管理工作划分为三大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1.分散型会计管理

分散型会计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较为认可的模式之一。由责任单位负责会计人员或者会计业务的具体管理工作。由会计人员在第一线担任核算工作,更利于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流动状况等,更利于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2.统一型会计管理

采取统一型会计管理,更利于会计职能的发挥,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责任单位的核算机构,已成为企业会计部门的重要一部分,是会计部门的委派机构,为具体的责任单位提供服务,更好地履行会计职能。

3.交叉型会计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只有得到人的理解与支持,才能确保会计职能落实到位。因此交叉型会计管理模式与科学管理原则背道而驰,如果在企业管理体制中采取交叉模式,可能出现管理漏洞、重复管理等问题,一旦出现矛盾必将相互推诿,难以落实责任,造成管理工作的一片混乱。

二、企业会计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1.提高现财意识

随着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与完善,除了给企业带来自主理财的良好机会,同时也将企业推入市场经济万变的大潮中,将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提出更多要求,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树立全新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1)树立发展观念

企业的发展应奠定在长远利益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因此,企业实行会计管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更要加强对长期规划的重视程度。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风险和回报率成正比例关系,因此企业除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之外,更要很好地处理风险和回报率的平衡关系,合理安排企业流动资金,避免过于注重短期行为,而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制约。

(2)提高风险意识

由于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各种风险,如利率风险、渠道风险、筹资风险等,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树立风险意识,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尽量将风险可能性降到最低。

(3)积极运用信息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商品之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一方面,会计人员亟需快速、全面、精确地获得信息,为企业投资或筹资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运营状况的全面了解,为企业管理出谋划策,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优化调整,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因此,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会计人员必须提高信息化应用意识,对推动企业发展提供工具保障。

2.不断完善会计管理的评价体系

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杠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会计管理较为片面,主要集中于记账、算账、管账;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的管理职能日益凸显,并不断朝向现代化管理模式发展。因此,会计管理的视角不断扩展,会计管理模式的优劣也将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生直接影响,会计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体系,必须做好企业的参谋者,为推动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提供服务。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来说,开展有效的绩效评价,可对会计管理能力进行客观分析,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挖掘人的潜力,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3.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

在新时期,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强化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从根本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发挥监管作用。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监督范围、监督原则及监督方法,并配以奖惩制度。通过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内部的监督与评价工作,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缺陷和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4.创新企业会计监管方法

作为现代化企业,应加强对内部监管程序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职能,构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通过系统性地开展会计规划、会计控制、会计决策、会计考核以及会计分析等工作,对企业各项业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通过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奠定在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对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另外,现代化企业具有自主理财权,如企业的自主筹资、资产处置、技术开发、自主投资以及会计机构的设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等。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实际情况,全面控制规划、协调及考核等各业务环节,强化会计管理职能,与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相一致,强化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物资管理等,通过渗透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地成长。

5.构建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与培训工作,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构建一支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首先,从源头强化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对于没有经过考核并获得证件的人员,坚决不予从事企业会计工作,从根本保障会计人员队伍的素质水平;企业应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鼓励会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其次,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引导会计人员定期参与考核及培训工作,尤其在新制度、新法规、新原则出台之后,必须做好培训工作,确保会计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将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位,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再次,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当前,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的问题,企业要承担起应付的责任,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树立廉洁奉公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工作中坚守原则、不受利益蛊惑,真正落实会计监督与管理职能。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企业、发展、现状、前景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现状(不足之处)

1、思想认识不足,未引起重视。

有些企业领导干部还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只注重经济效益,把经意效益放在第一位,丝毫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一味把经济效益作为一项指标来完成,有的企业领导干部认为,企业就是应该注重经济效益,而且最终追求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担心思想政治工作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持不支持的态度,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人才的支持,而没有这些支持,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无法顺利开展的;有些领导干部把思想政治工作致使在嘴上说,却不付诸于实际行动,这也是很不对的。 在认识上存在欠缺,认识问题不完全解决,就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2、管理方式老套,没有顺应发展要求。

许多企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方式和方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进步都不太适应,跟不上时展的趋势和潮流,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和难点,在企业中会出现多层次的实际需求,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已不适应,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都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这种差异和层次性,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想出不同的处理方法,不能用一个办法解决所有问题,一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劝说、疏导没有别的一些有效地措施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使企业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

3、企业职工理想观念淡薄。

在企业中,部分职工不关心政治,不关注社会动态,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有的职工只考虑到个人的利益丝毫不考虑集体利益,这是很不对的,还有的职工不能正确认识到对与错,出现见利忘义、不讲社会道德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但是很多企业都忽略了这样的问题,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这也是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4、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多而复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员工成分结构越来越复杂化,员工年龄不同、工作岗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等等都会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在继承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和改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长远性,使之能够走得更好更远。

5、前瞻性与现实性两者之间不协调

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很多企业脱离实际,不着眼于现实来确定工作任务和目标,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着眼于现实中职工的思想实际来确定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二、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前景的对策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中领导组织的作用。

在对待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中领导组织的地位,充分依靠领导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组织应主动担负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把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

2、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现在,企业职工的思想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转变观念,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变化,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法,能够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很过企业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大部分都采取生硬的说教灌输式做法,这样的方法容易引起反感,使人们有抵触情绪,缺乏活力与生机,不能长久的实施,因此就必须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3、主次分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在工作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利益是最主要的矛盾,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下,这一矛盾已经影响到企业各部门的团结、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稳定,从整体来说,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可以在充分尊重对方和双方的利益的基础上把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与解决实际结合起来,深入探究,找出可以解决两者矛盾的一个契合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建立企业文化。

一切的改革都是为了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顺应这一形势,其中建立企业文化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措施,我国的企业文化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也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在这其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要想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就必须建立起企业的企业文化,建立企业文化必须要适应时展的特点,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队伍素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形成企业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是起过巨大作用的,但是在当今时代他虽有很多优良的传统,但是它还是存在很多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滞后因素,一些企业死板冷漠,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章程,疏于对企业员工的指引和教育,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应该不断学习,不要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永葆活力,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对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

5、为企业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企业职员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从现实情况来看,职工中出现的许多思想问题,都是因为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引起的,这样说来,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就是必须把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把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尽可能的关心他们,一定要贴近实际生活、贴近职工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企业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甚至将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要尽心尽力的排忧解难,诚心诚意地帮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企业才会更具广阔的发展前景。小结: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适应这种情况,也必须向高层次、高水平看齐,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把我重点和难点,切实为企业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不断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一定会去的很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罗毅.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时代金融.2011(18)

[2] 陈潇华.建立企业控制制度[J].资产与产权.2003(3)

篇6

关键词:湖北省;民营企业;郊区化;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民营企业撑起了湖北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纳税额不断上升,在湖北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吸纳的就业人员不断增多,成为解决湖北省就业问题的主力军。随着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湖北民营企业不断呈现郊区化的发展趋势。

一、湖北省民营企业的郊区化发展的优势

湖北省民营企业的郊区化极大地促进了主城区的再发展,改善了以往城区人口过密、房屋老化、交通拥堵、环境质量恶劣的状况,并使城市用地有所调整,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改善了城市的工作、生活条件,促进了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和谐;注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促进城市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整体功能,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民营企业的郊区化更加促进了郊区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形成了具有城市性质的郊区次级中心,改变了原来的城市农业附庸的地位,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商业开始聚集在交通主干道或者社区附近,城市郊区化使得城市、乡村、工矿企业、农业区连成一片,很好地解决了其在规模和空间分布上小、散、杂的缺陷,有利于产业集群,加强空间资源的重新整合,实现优化配置,加速郊区产业链的形成。

在郊区还出现了一些技术中心或科学园区。由于郊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以及郊区大学城的兴建的原因,一部分高素质城市居民多乐意居住在此,促进了郊区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政府的规划和投资建设,高新技术应运而生,一些掌握先进科技的民营企业得到了发展的良好契机。这样也更能促进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提高。

可以看出,湖北省民营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其他部分,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都不可能仅仅拘泥于城市中心地区,只有走出去,拓宽发展地域,才能缓和内部发展的矛盾,促进竞争力的提高。

二、湖北省民营企业郊区化发展的现状及原因

这些年来,湖北省的工业企业、商业、写字楼,突破了仅在城市中心发展的局限,趋向于条件更好的郊区。其中的工业郊区化包括了三种情况,一是污染扰民企业由于城市环境要求的压力而搬迁,同时在外迁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改造;二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目的的企业外迁,它们外迁的主动成分比较大,为了追求郊区的租金、环境等优势而跟随了郊区化的浪潮;三是一些新兴民企在最初设立公司、厂房时就选址在城郊。随着人口、工业郊区化的不断发展,郊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商业的郊区化趋势也凸显起来。随后,郊区土地不断被开发,写字楼也就相继建立起来。湖北企业在郊区化浪潮之中发展迅速,以武汉市为例,黄陂、蔡甸、江夏等地近些年来不断发展,也就是郊区化的结果。

湖北省民营企业郊区化发展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区位的转移与投资行为。城市中心地区由于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等原因对企业的区位选择产生了排斥力,而郊区由于环境优美,地价低廉,用地广阔而对民营企业产生了吸引力,使大量的民企向郊区扩散。由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产业布局调整,大量传统企业聚集于郊区。

2.政府指定的政策与扶持力度。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城市中心的经济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随之也带来了环境、资源、土地等问题,政府为保持其可持续发展趋势,重新进行城市规划,强制污染企业外迁,鼓励传统的、占地面积较大的企业外迁,且从城区向郊区的交通已经十分便利,郊区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政府也采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的郊区化。除此之外,政府进行旧城改造、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住房商品化制度改革以及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扩大可经营的土地面积的行为,导致了城市郊区范围与郊区化进程的急剧扩张。例如国家十二五计划对湖北省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利于单个城市乃至于整个湖北省郊区的开发。

3.住房与写字楼问题。郊区普通商品房相对于城区同类住宅往往价格较低,吸引着城区人口选择在郊区买房,从而促进了人口的郊区化。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住观念的转变,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部分居民因为郊区住宅优越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而在此购房。此外,家用轿车缩短了城区与郊区的距离,部分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在郊区购买第二套房产。此外,郊区化办公趋热,湖北省一般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也热衷于在郊区购买、租用写字楼进行办公。

根据湖北民营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来看,其郊区化发展基本是以上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湖北省民营企业郊区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湖北省民营企业的郊区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也存在着许多矛盾与问题。民营企业虽然具有融资快,操作灵活等优势,但它生产运营的根本目的还是追求经济利益。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不会更多地注重社会效益。民企不断追求规模扩张,若任其发展下去则免不了产生一系列“城市病”,最终使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城市化建设遇到阻碍而停止不前。这种“城市病”在企业郊区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为:

城市盲目扩张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就像主城区的城市化进程一样,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滥用资源,污染企业乱排废物,导致郊区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更加不利于城市的科学发展。

由于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民营企业未能贯彻落实郊区的开发规划,使企业布局分散,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位。占地过多,土地利用矛盾突出。这对郊区土地利用资源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不能得到良好保护。城市建设中的人文问题严重。

在大规模的城市郊区化历程中,每年都要建设新的公路或基础设施来满足城市扩张的需要。在政府强制或市场力量的安排下,许多农民失去了农田和家园,由此陷入了贫穷的境地。更加不利于郊区化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四、湖北省民营企业郊区化发展的前景及对策

湖北民营企业的郊区化发展虽然存在了不少问题,但是单就城市郊区化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未来湖北省就民营企业还将继续向郊区化迈进,更多的民企将厂房、办公楼迁移至郊区,实现产业的集群,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湖北民企的郊区化发展前景广阔,应当革除目前发展过程中的弊病,市郊区化的进程走上良好的轨道。我们为解决上述问题想出了一些对策:

1.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郊区化的支持力度,加强宏观调控

加快郊区交通网络建设。重点设施以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为主干的基础设施建设。沿着交通干线不断深入,促进生产资料的快速流动和信息的交流,推进城市郊区化发展。

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要按照城市郊区化的要求,处理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在土地政策方面,规范征地程序,杜绝土地的闲置浪费;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工业企业,促进城区先进技术人才与郊区生产资源的完美结合,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鼓励在郊区建房买房,实行低息贷快政策,促进城区人口的分流,重视郊区社会事业的发展,使得郊区在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议在私家车的使用方面减少费用,节约民营企业成本,促进其郊区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进行生产、生活的基础。政府应当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排污监管力度,制定污染环境的处罚政策,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个体户这样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企业,应当加强管理,促进郊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针对湖北省民营企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低,融资难等问题,政府应出台各种政策,加速民企在郊区的产业集群,开发科技园区,为其发展提供更多所需的资金,适当减小民企与国企等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优势差距,促进其不断发展。

2.湖北省民营企业自身应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

随着国务院“中部崛起”战略的稳步实施,湖北的民营企业应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在湖北的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型社会综改区、工业建设中加强自身发展,在“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新一轮发展中挑起大梁。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有机遇,也有挑战,但始终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国家政策的带领下,寻求自身发展,不断推进郊区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赵洪才.关于中国的城市郊区化问题[J].城市,2000(03).

[3]刘卫东,贾明宝.城郊土地非农开发利用问题研究[J].大自然探索,1998(17).

[4]赵淑玲,吴澎.城市郊区化与城郊土地持续利用问题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3(04).

[5]张锐波,张丽萍.城市化趋势下城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区位分析[J].生态环境,2004(02).

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 企业经营 绿色环保

一、循环经济对企业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协调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在本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植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生产与管理,不仅为国家宏观循环经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一直在进行着发展循环经济的艰难探索,经过一定时期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在政策管理、企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较低,发展循环经济也凸现出很多问题。应当指出的是,我国国内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实践,依然集中在大循环和中循环(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这两个层面上,对消循环(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独立研究很少。另外,很多企业经营者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上知之甚少。认识的不足导致坚持经济利益导向的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这对更广泛的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制约。还有,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作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国外发展情况的研究;经济政策法规的研究;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的研发。目前,中国企业对这些理论和技术的研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应当着力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企业行为的转变将有力的促进经济循环的实现。企业是实行循环经济的主体,无论是经济的大循环,还是经济的中循环,都是建立在经济的小循环基础之上的。因此,企业层次循环及理论与实践是我国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企业层次循环经济的建设特别是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仅从循环经济微观的角度——“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二、什么是循环经济?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把经济活动和物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得经济系统顺畅地并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这就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在循环经济中,企业将其经济效益目标同生态效益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在生产全过程中加强对污染的控制,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加强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以实现废弃物更为有效为目标。企业对其产品也不仅从经济效益而且从环保角度出发,进行生产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将其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解决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而又无法提高环境效益这一难题,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企业行为,是企业适应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生存能力的必然选择。

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战略。

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战略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充分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形成从生态设计——绿色制造——生态包装——绿色运输的全过程考虑,尽可能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并在企业本身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污染零排放,同时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环境监管。

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施生态设计,要求企业尽可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要求,开发出低能耗、低(或无)污染、经久耐用、可维修、可再循环和能够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

选用产品原材料时禁止使用某些危害或风险极大的污染物质,寻找相应的无害替代物,选用清洁能源和环保型原料,或是改变产品的生产原料,从源头直接降低污染的潜在机会。另外还要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尽量使用能够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减少进入循环的物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选用先进的技术工艺,配合生态设计,生产低能耗、低消耗、低(或无)污染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水、余能和原料的再循环利用、开发、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在产品包装阶段,实行生态包装,包装材料减量化,并充分回收利用,减少包装废物填埋与焚烧的数量。

在产品运输阶段,利用现代第三方物流业进行运输,倡导绿色物流。

第二,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战略。

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战略包括三个阶段,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废物产品回收阶段。

将循环经济理念延伸到生产过程之外,在产品销售阶段,提倡绿色销售,宣传绿色消费,开拓网络经营模式,减少销售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在产品服务阶段及回收阶段,通过提品保养维护、产品主要部件升级、产品零部件功能梯级使用等服务,一方面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资源的流动速度,从而达到物质的减量化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废旧产品的回收,实现产品的功能梯级利用。同时,这一战略的实施还提高了服务质量,赢得了更多的客户。

实践证明,实施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战略,加强企业服务终端的功能,将成为企业循环经济的增长点。

第三,产业链拓展战略。

产业链拓展战略是为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物而提出的,这些中间物虽然不能利用于原有的生产系统,但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拓展产业链主要是在于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多产品联系系统,改变原有的单一生产路线的做法,充分利用生产路线中的中间产物,利用其为原料开发新型生产工艺,生产新的产品,构建共生系统,在为企业解决废弃物的同时,获得新的经济效益。

第四,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

在充分考虑了减量化和再循环原则之后,再利用原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最后一项重要原则。因此提出了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这里所说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主要强调生产的最终废弃物在企业生产系统以外的综合利用。

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在有很多种,在微观(企业)层次上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废弃物用于企业的绿化建设,例如说可以将废水用于浇灌企业的绿地,部分废弃物可用作肥料,再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改变了企业的环境面貌。

篇8

【关键词】物联网 传感器 RFID 嵌入式系统

2015年10月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谷歌公司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大胆预言,“未来互联网将消失。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将会让位于物联网,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可联网。一个高度个人化,人性化和高效率的世界将会到来。”应该说,物联网发展的巨大趋势,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的共识。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其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物联网覆盖了可穿戴设备、车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以及工业互联网等众多垂直应用领域。

一、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体系结构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1.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为了对实体物品或外部环境的全面感知,物联网通常需要多种传感器分工协作,来完成复杂、多样、动态的“小数据”搜集。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物联网通过分布式计算、预测性算法来实现对实时大数据的智能处理、应用。

3.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二、物联网产业结构

物联网涉及的行业、领域太宽泛,技术应用和商业产品非常广泛。物联网产业结构主要分为:物联网制造业、物联网服务业。

1.物联网制造业。物联网制造业以感知端设备制造业为主,又可细分为传感器产业、RFID产业以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感知端设备的高智能化与嵌入式系统息息相关,设备的高精密化离不开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微纳器件、新材料、微能源等基础产业支撑。部分计算机设备、网络通信设备也是物联网制造业的组成部分。

2.物联网服务业。物联网服务业主要包括物联网网络服务业、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物联网软件开发与应用集成服务业以及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四大类,其中物联网网络服务又可细分为机器对机器通信服务、行业专网通信服务以及其它网络通信服务,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主要包括云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等,物联网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又可细分为基础软件服务、中间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智能信息处理服务以及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又可分为行业服务、公共服务和支撑。

三、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互联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阶段开始的关键时刻。物联网现正处于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交汇点上。从工业革命的维度来看,我们正进入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生产阶段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从信息革命的维度来看,我们正在迎接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我国物联网已在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中国物联网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开展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及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使中国在该领域占领价值链高端成为可能。

四、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

从全球看,物联网产业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将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一是转变商业模式。第二是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诸第三是触发生产力的跃迁。第四是变革生产关系。未来几年,物联网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使物联网发展优势更加突出,新技术的突破将带来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据IDC测算,2020年全球物联网有望影响的下游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美元,超过250亿台系统/装置联网,而同时使用因特网的用户总数达44亿人。麦肯锡2015年7月的最新报告则指出,全球物联网有望渗透的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以前成长达到3.9-11.1万亿美元,达到约11%的全球经济占有率,并与城市管理、生产制造、家庭事务、汽车驾驶、能源环保、物流运输、工作办公、消费结算、个人健康等重要领域结合形成9个千亿级规模以上的细分市场。我国国务院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在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达到7500亿元,据国际权威机构估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许许多多的新兴产业。在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支撑下,将带领我们进入生产协同、消费共享的全新经济时代。

参考文献:

[1]谷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中国新通信, 2016.

篇9

引言

随着国家电网与电力建设的完善,发电多经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并且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行业的跨度很大,由于电力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所以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拓展业务。在近几年来,发电多经企业与各个大企业之间的政策发生了改变,为发电多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导致发电多经企业出现融资困难、财务管理失衡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济持续发展。对此,必须要加强对发电多经企业的科学管理,重新制定管理制度,对不利于发电多经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解决。

一、发电多经企业发展现状

发电多经企业涉及的业务比较广泛,除了电力业务之外,工业、建筑、商贸、技术服务等,都属于发电多经企业开展的业务。本着国家电力公司“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升核心业务、实施主辅分开”的方针,电力企业主辅分离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当前发电多经企业即将摆脱对主业的依附,并且要逐渐作为一个直接独立法人,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这对于长期处于电力行业保护的发电多经企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冲击,为了使得发电多经企业更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必须要加强对发电多经企业的经营战略的科学合理分析,制定出更适应于发电多经企业的发展战略。当前发电多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的支持和优惠较少

近年来国家推行的各种优惠政策中,关于中小企业的支持比较多,对于发电多经企业的支持相对较少,而且银行对发电多经企业所提供的贷款项目较少,缺乏优惠政策,所以导致发电多经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由于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也造成不利影响,比如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压力,发电多经企业经常会出现员工工资不能及时下发的现象,导致员工对工作感到不满意,有的员工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发电多经企业留不住人才,对企业实现创新、改革、转型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融资困难

融资困难是当前发电多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具体来讲,部分发电多经企业的诚信度较差,不能制定合理的管理体制,而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所以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较高,出现融资困难的现象,各项业务的开展受到极大影响。

3.发电多经企业公司治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发电多经企业的性质比较特殊,企业的福利安排使得企业的持股人员较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平均持股,这种投资行为往往很容易被职工误解,认为是集资,对发电多经企业发展的决策不够关心,但是对投资回报的期望很高,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矛盾被激化的??题。另外,在发电多经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到位,也会导致发电多经企业内部体制和机制平台不健全。

二、发电多经企业发展对策建议

1.加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的发电多经企业数量较多,各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当地的优势资源,以及形成了不同的侧重业务。在发电多经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及主要业务,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业务类型与其他企业比起来具有的优势,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例如电力软件开发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电力行业逐渐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电力软件开发可以为电力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多支持,根据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对各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借助软件技术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服务,提高电力运营水平,可以成为未来发电多经企业发展研究的重点。

2.加强对电力市场的把握

发电多经企业在传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处于电力行业保护之下,在市场经济中接受的打击不多。但现如今市场经济形势已经不同,发电多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须要摆正自己的态度,认清楚自己的位置,加强市场战略设计,才能真正进入市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例如电力检修是为电力企业服务的一项业务,由于电力产品比较特殊,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导致电力产品稳定性下降,对此,发电多经企业可以加强对电力检修业务的重视,在检修过程中发力,不断提高电力检修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稳定的产品,在市场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促进发电多经企业在市场中立足。

3.更新观念,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发电多经企业的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改革过程中,相关的配套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落实到位,都会直接影响发电多经企业的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当前发电多经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方向性和原则性文件较多,但是真正用于实践的配套措施相对较少。在发电多经企业改革过程中,亟需完成的工作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主辅分开是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发电多经企业也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从一味地关注主业,围绕主业开展工作的这个观念中走出来,每一个发电多经企业的职工都应该要认清楚市场的现状,并且要学会积极主动地走入市场。同时积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规范改造多经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得发电多经企业能够真正变成自主型企业,自主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都能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办事,明确发电多经企业的责任、权力、权利的分配方式,确保发电多经企业的约束机制和平衡机制可以真正发挥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篇10

农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主要产业,产业发展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有着非常紧密联系。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在新时期妥善管理农业经济,推动农业产业改革。

一、科学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1、明确经济科学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自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我国农业管理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显着增长,但是农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缺乏农业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的实际需求,不会减少农民人数。其次,我们的农村信用社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没有集中的特点。第三,我们的农业经理发展较弱的力量,适当的管理体系是不可行的。

完善化,农业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有效调整,发展形态也没有进行良性转变。这些问题存在与农业管理科学发展观是不符的,所以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使得农业发展更为良好的适应目前经济市场现状,提升我国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农业产品生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就必須要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发展方向,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消除以往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但是各个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要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例如我国的东北区域,该区域农业资源较为丰富,而且地广人稀。所以在该区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我国的南方区域因为农业人口没有像北方那样分散,非常的集中,农业资源与北方比较也要少很多,所以该区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重新型农业资源的开发。农业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会受到自然因素影响,想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建设,就必须要针对区域农业生产特色以及农业生产资源的储备情况,落实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保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

3、培养专业化科学管理人才

现阶段,市场竞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资源能源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为了人才的竞争。我国高素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很少有高等院校进行相关专业设置,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缺乏严重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速度。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对农业生产相关知识有深入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对社会学理论知识也要有所掌握,这也表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中必须要注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以我国众多高等院校为切入点,加强高校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对农业经理管理专业内容进行完善。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方向

1、进一步发展合作社管理

所谓的农村合作社是一个合作组织,由管理农业农场的个体农村居民组成,其内部管理比传统的农业管理系统更民主,更符合农业经济科学发展的本质。为了有效促进合作社的发展,我国还采取了一些适当的奖励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成为未来农业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2、彻底摆脱传统管理模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是当前工业发展竞争的主要因素,使传统的管理模式无疑被排除在农业经济的经济管理的历史场景之外。因此,随着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发展,有必要为传统管理的先进模式提供额外的机会,逐步诱导这种模式离开历史舞台。

3、新时期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①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我国目前农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政府政策支持来实现。政府应首先完善政策管理制度,通过政策的实施来壮大我国的农业技术队伍,并加大对农业队伍成员的重视程度,同时提高农业人员之间的竞争力,激励他们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提供相应的补助政策,对表现良好员工提供奖励。

②搞好环境保护,实现持续发展?

要积极优化农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和水资源等现有资源,建设生态农业。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农业发展,确保资源得到最佳利用。在农业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支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促进基于资源和生态关系的发展模式的发展;水文技术项目被认为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工具,并根据实际需要,如防洪,缺水等。在提高农业生产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③完善农产业结构

我国农产业结构不平衡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产品结构不平衡体现在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南北经济发展进度差异大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农产品结构不平衡包括交通运输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原因,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在解决农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方面的投入,通过利用科技的发展和农业人员创新意识的提高,能起到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作用。

④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水平

随着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种植时需要的人力减少,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劳动力主要应用在种植上,如果农作物种植的劳动力足够,剩余劳动力便会选择投身到城市中发展,去到城市的大部分是知识教育良好,能力水平较高的年轻人,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不仅会导致城市人才的浪费,还会阻碍农村的发展。国家对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解决,通过开放农村到城市发展的通道,为农村人员提供好的机会的平台,使农村人员真正学到技术,再引导技术人员走向农村,将所学技术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