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课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媒体技术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媒体技术课

篇1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8-0088-04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DMT)是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申报的热点专业之一。据统计,目前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院校已超过80余家。2010年12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数字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联盟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会议举办方收集了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近百份,其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6份。通过对数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参会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刚刚起步,发展思路不明确,正像北京邮电大学杨义先教授所讲,我们正处在“照猫画虎”的阶段,甚至还存在“无猫可照”的尴尬。各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招生规模偏小,不利于学校集中投入与建设;专业体系的整体认识不清,不利于形成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专业方向设置泛化,不利于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拼盘化,不利于突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等等。

一个专业的创建与发展,是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中对某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孕育而生的。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专业建设除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定位与培养方案外,加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若站在不同角度,对其定义与理解不完全相同,如,施良方在他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中介绍了课程研究过程中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4)课程即学习经验。(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课程即社会改造。不管怎么定义课程,我们觉得作为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一定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尽管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同,但不同专业的课程一定符合本专业的特点与内涵,具有一定的课程设置理念与内在逻辑结构体系,另外作为组成课程体系的课程,一定有自身的内容与特点,实现较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实施,可评价。

数字媒体技术是教育部限报、试点性质的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为080628S),面向理科招生,授工科学位。办学单位以理工科、综合类大学为主。培养目标是从计算机技术出发,需要掌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并且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相关的领域,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基于以上分析,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提出“技术为骨、艺术为魂、方向为基、实践为根、特色而立,应用为本”的理念与原则,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

一 技术为骨

《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指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技术类课程为骨架是其内在要求。美国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技术类课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美国的CIP-2000):计算机软件技术,网页、数字/多媒体和信息资源设计技术,出版技术,预出版/桌面出版和数字图像设计技术,动画、交互式技术、视频及特效技术,数据建模/数据库和仓库管理技术等。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技术类课程占到总课程的80%以上(包含和艺术交叉类课程),基本实现技术课程为主的课程构架体系。但是大多数技术类课程选择较盲目,缺少内在的逻辑,不能很好支撑某一专业方向的核心技能。

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建议从三类课程考虑,如图1所示,一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电子电工与信号处理类课程等;二是网络技术类,如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三是媒体设计与著作类,包括网站与网页设计制作工具、动画制作工具、数字图像处理工具、视音频编辑工具、游戏创作工具等。每一类课程较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课程选择时应“突出基础、服务方向”,例如,不管是什么专业方向,高级语言基础、电子电工与信号处理类基础都是要学的,然后再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有选择地开设相应课程。

二 艺术为魂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艺术素养是数字媒体专业的灵魂。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世界经济产业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文化创意产业开始成为这个新格局中的重要角色。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是人本产业,有赖于人的经验、灵感、创新与创造能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般是依托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类专业发展起来的。通过对46份不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有13所院校开设了艺术类课程,占28%,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一般不超过3门,如素描、色彩等,当然并不是说,没开设艺术类课程的数字媒体专业就没有对学生进行创意与艺术素养的培养,但从另一侧面可以说明,我们很多院校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重视不够。

“人才创意能力的高低可以用来评判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下”,创意更是所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广告等专业课程的灵魂与核心。然而,虽然很多院校意识到开办数字媒体专业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但由于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师资、资源缺乏等因素,却有“按人下菜”之嫌。因为,在我们设计的课程体系里却很少出现专门训练艺术素质与创意的课程。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只侧重培养学生对某些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平面设计课中,教师通常是在讲授PS制作软件的技术过程中让学生实践制作,并在学期末提交一副自己制作的图片作品,却很少在课程中提及构图、色彩,并且究竟什么样的创意才符合当代人的口味需求。或者教师会在教学中一味地拿外国优秀作品来做案例分析,学西方文化的皮毛,学生却不懂得作品背后的创意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要技术与艺术等人文素养的结合,例如在动漫创作中,美国人抓住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根据曲折感人的花木兰故事创作出《花木兰》等惊世之作。因此,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要作为有所专长的技术性人才,

更要成为具备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除了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丰

富的人文艺术知识与艺术修养。

三 方向为基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综合性专业,通过大学四年的教育,不可能在数媒领域各方面都成为行家里手,但至少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出。要想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就需要在专业方向上优化设置。专业方向的设置,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学校的实际。例如北京印刷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印包学院把出版印刷作为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把影视制作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发挥各学校的优势资源,为优化人才培养服务。

通过调研,在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校中,90%都设置了2个及以上的专业选修方向,可以让学生在三、四年级根据自己的基础与特点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图2所示,图中横轴为培养方向,纵轴为方向的院校数量,各学校专业方向设置较多的是游戏设计开发、动画设计开发、影视节目制作、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等。但是,分析后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方向雷同,没有体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二是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比较随意,例如,有些院校设置的动漫制作专业方向,就随意地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中的三到四门课程。

专业方向的设置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专业方向设置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

(1)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决定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2)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

(3)考虑学生的实际,例如二本院校开设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突出应用,即“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而不是开发信息技术”;

(4)优化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强调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内容交叉与重复。

四 实践为根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与实践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应立足实践,以实践为根本。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通过实验课程,二是通过集中实践,三是通过企业实训。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各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都安排有实验课程,但是实验课所占比例各不相同,总体来讲,实验课的课时偏少,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有3-5周的课程集中实践,例如针对平面设计课程的1-2周计算机艺术设计实训、针对游戏类课程的1-2周游戏设计与开发实训等。极少数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企业实训的内容与时间。总体看来,我国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实践实训课程开设明显不足。

结合数字媒体专业特点,我们建议:

(1)加大实验课程比例,实验课程课时应占总课时2/3以上,最好8课时以上的实验课程应单列为相对独立的课程;

(2)加大核心专业课程的集中实践与实训,集中实训课程应以任务或案例形式呈现,实训结果应相对完整独立,可评价。例如一个小型手机游戏的开发、一个片头的设计与制作等。

(3)加大企业实训力度,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数媒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企业实训时间至少应在半年以上。同时鼓励企业工程师和代课教师共同编写实训教材,给学生上实训课程。

五 特色而立

各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所谓特色就是比较优势,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优势。一个学校特色的创建与学校长期的文化积淀、区位优势等密切联系,浙江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培养数媒软硬件产品研发人员为特色,他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90%将继续深造。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的行业特色非常明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特色。

但是,原有特色明显的院校必定是少数,大多数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特色或特色不明显。通过对各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发现,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雷同,不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同、生源质量不同,相同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很难凸显自己的特色。

那么,怎样才能突出本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呢?一要努力挖掘本校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积淀。文化积淀是历史形成的,要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办学历史中,总结提炼办学特色。特色发展不能割断历史,另起炉灶,必须从母胎中培育,这样才能使特色发展有一个坚实的根基,同时也使一个学校的文化得以延续和提升。二要明确专业发展问题,准确定位专业发展方向。专业特色的发展不能偏离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境,否则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与保障。特色的衡量标准不是外在形式上的特殊性,而是内在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特色是在解决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中形成的,所以,只要找到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才能对专业发展准确定位。三要寻找核心竞争力,确立比较优势。找到专业发展问题后,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很多种,每一条途径都可以形成特色。如教学管理方面、教学模式与方式方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或周边资源对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四要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在专业开设前,可能很多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或领域,围绕专业建设集中优势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培育。

六 应用为本

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应用,要坚持应用为本。这里的应用主要指围绕数媒行业某一领域的需求培养的“适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核心能力的构建、课程体系的设置都是为培养“适用”人才服务的。大多数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高级人才”,作为工科专业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置更应该坚持“应用为本”的理念。

目前我国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有985院校、211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但大部分集中在普通本科院校。通过调研发现,有很多普通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向重点院校靠近,当然不否认有一部分学生将来要读硕士与博士,但大部分学生还是要面向市场。关键是人才培养定位问题,这在理论上看起来分辨得很清楚,但实践中有所偏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应用为本”,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契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改变基础理论教学课时比例过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情况。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应加强实践教学,要走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应加强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活动类课程的建设。三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期末一张试卷的评价方式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部分课程是不适用的,必须要将作品评价、项目报告评价、创意报告评价等引入评价体系中。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数字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工程技术型)试用版》[Z],2010

[31科技部,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z],2005

[4]美国联邦教育部,CIP(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Programs)美国高校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基本状况的学科专业目录[EB/OL].

篇2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点首先体现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一点从其名称上可以明显地感到。其中:数字是指计算机信息技术,如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编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交互技术等都属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媒体是指设计及设计物的载体,包括材料学、数字存取技术等;艺术设计是具有创造性和符合审美要求的创造性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专业,广告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艺术设计、玩具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影视设计、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等专业或专业方向都属于艺术设计。

从应用和就业的角度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和就业面广泛。像广告、动画、创意、音视频节目、模拟现实、网络内容、游戏等领域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都是不可缺少的,其应用主要包括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等。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员的就业面,必然是广泛的。

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具有很强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总结和归纳能力、表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能力、管理能力、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软件编程能力等能力。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的现状

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特点和学科定位分析,可以看出:有关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目前,我国已有几百所高校建立起了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命名的专业,归纳起来其被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定位在计算机应用学科中,培养目标比较明确,所培养出的学生在网络公司、游戏创作公司、动画制作公司;另一类,也是极少数或极个别的学校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归为艺术类,归为这类所培养出的学生应该说基本上不适合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职业。由于这是极个别的情况,在此不进行分析了;第三类。是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归为艺术设计学科中,这种归类占绝大多数,就目前情况看,以艺术设计为主导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1)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认识的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但从整体的教学效果上来看都不尽如人意,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特别是很多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师大都是以美术或工业美术等相关专业教师,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的教师和极少数的影视方面的理论研究人员为主,教师之间对数字媒体设计的认识分歧严重,如:有强调编程等技术的,有强调新媒体观念的,有强调影片制作的,也有强调创意和编剧的。这也就直接就导致了整个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混乱,没有一条主线。另外,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综合性及其基础性,使得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学科其他各专业的关系及其密切,加之教师之间在认识上的不一致,致使专业建设无所适从,课程计划就像一个大杂烩,脱离实际,而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框架,教学计划没有主线。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之间脱节,各门课程的教师各讲各的,每个教师都从自己的角度来强调自己的观点。

(2)师资构建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建设的师资构建存在很大问题。具体来说,在构建师资队伍时由于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会直接导致出现两种偏差,一种是认为艺术设计以艺术为主,忽略技术,所组建的师资队伍以美术或工业美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为主,强调艺术设计的表面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只会在表面做功夫,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无法让市场接受;另一种则注重技术,一味只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在能直接投入市场的“工人”。无论强调哪一方面的师资构建都违背了数字艺术设计的本质。而对师资构建准确的定位是整个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在构建师资队伍时是考虑艺术与技术分离开,还是对教师的要求是既有技术又要有艺术设计的能力,真正能够实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3)教学体系构建问题   基于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在构建教学体系时就会出现偏差。一方面,以现有教师的能力、学术水平以及特长为基础建立的教学体系,这些教师能上什么可课就设立什么课,即便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存在,也不去重视,去解决;另一方面,课程体系中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框架,没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之间无法做到环环相扣,各门课程的教师各展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不精。从以上的分析上来说,数字艺术虽然涉及面非常广,但对于培养来说还是有明确目标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需要考虑的因素

(1)定位要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匹配

任何学科和专业,在设定培养目标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例如:让数学和物理都非常差的学生学习电子、通信、机械或工程等专业;安排对音乐或艺术一窍不通的人学习表演、音乐、绘画等专业,即使上述所涉及到的人对所安排的专业感兴趣,由于基础和性格、生理等原因还是不适合为他们安排这些专业。

(2)要注重策划与创意能力的培养

策划和创意是一种选择。虽然,所有属于艺术设计的专业都要求学生具有策划和创意能力,在课程设置中也都包括了对策划和创意能力的培养,但策划和创意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来说,在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和修养的基础上,在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他们的策划和创意能力,培养他们用艺术的视角,结合数字技术进行策划和创意能力是一种比较恰当的定位。

(3)要注重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够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进行后期制作的能力。这个目标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策划和创意能力: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修养要熟练掌握处理素材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及其处理技巧要掌握和比较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   (4)要注重提高人文和科学素养   计算机毕竟是一个高效、便捷的使用工具,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实现手段,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基础应是设计者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艺术修养和完备的设计思想。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既要强调数字媒体技术软件的熟练操作,又要加强对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5)要注重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数字艺术设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创意是一个成功作品的先决条件。但任何创意过程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在理性的前提下,多接受外部信息,扩展眼界,结合实际进行创作。

(6)要注重与市场相结合

就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本身来说,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与行业相关,与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数字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不但要注重对艺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加强与数字媒体行业的联系,扩大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因此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定位

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来说,由于其综合性强,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多,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师资情况和学校的特点来定位。学科定位如下表所示。

五、在艺术设计学科中构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思考

综上所述,如果在艺术设计学科中建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应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定位,及学科定位需要考虑的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要找到准确的定位就需要从整个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入手,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必须做到一环紧扣一环。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需要从一开始就要打下良好的根基。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课程体系的起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部分高校当中都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来开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基础软件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做到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很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课程体系的起点课程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整个教学体系服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重点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怎样用简单的软件作出好的作品。以PowerPoint为例,首先这是比较简单的软件,以目前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控能力,要学会使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软件是很容易的,有了这个前提,那么课程中重点介绍的不再是Power Point各个菜单、各项功能是什么,,而是要告诉学生Power Point可以用来做什么,通过什么样的色彩、版式、动画效果、字体字号等元素的运用才能做出好的演示文稿作品,而软件使用上的问题只是一带而过,更多的让学生通过项目的设计制作,自己摸索软件的使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也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基础课 软件课 衔接

一、专业基础课与软件课教学的误区

在数字技术应用逐渐广泛的今天,高校艺术设计的基础课教学与软件课教学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种做法是无限留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表达媒介上,坚守传统材料与手工制作的唯一性。另一种做法是,在艺术基础谍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计算机的无限盲从。存在着教学误区。

1、计算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脱节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还是较单纯地从技术角度讲授,联系艺术实际操作得不够。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也缺乏数字图形、图像软件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因此怎样使我们学生的艺术创意与计算机技术更好的结合还是一个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2、专业基础课教学与数字输入衔接存在不足

数字媒体艺术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在数字输入设备、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料、制作技术、概念等各个方面的局限,使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能力产生质的变化。从系统性上讲,从技术到艺术,从平面到立体、从造型到创意,由浅入深,互相关联,使学生对该专业领域有一个较全面、整体的概念和认识,同时也为高年级的专业方向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程及软件应用课程衔接实现的构想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在教学思路、方法上急需依据新学科数字化、动态、交互等新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

1、素描课教学与专业课程及计算机应用衔接的实现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建议与传统素描有所区别。建议将设计素描代替基础素描,多进行动态景物、人物的速写。由于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同,基础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视觉形象明暗、块面关系的表现,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衡量作品的标准:设计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对形体结构表达得是否准确、科学,是衡量设计素描作品效果的标准。

设计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设计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要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能力。设计师用设计素描以及其他手段表达最初设计意图。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实实在在的样式和造型,也就是说。能力的培养是平面的表现终究要向立体的表现过渡,而这种能力与基础素描的空间感表达完全是两个概念。其次在形象的典型细节表现方面,设计素描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它要说明形体是由什么样的结构构成的,它的局部或各部部件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设计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概括出来。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虽然在观察方法,构图安排、表现形式以及画面效果等方面都有类似的要求,但很多地方还有相当大的差异性。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在今后更好驾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二维、三维造型方面的能力。而以往在传统素描课程中往往不能够引起足够重视的速写,由于数字艺术所呈现的动态特征,显得愈加重要。通过加大人物、景物的速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形态、特别是动态的迅速、准确把握,更好的为今后的动画原画、FLAsH动画等课程打下基础。

2、构成课教学与计算机应用衔接的实现

在传统的平面构成课程中,应及早摆脱以前平面构成教学对点、线、面过于模式化的训练。老师教学中应对点、线、面的概念有深入认识,在一定基础上,启发学生利用新技术,发挥创造力,给予点、线、面新的形式和内容。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构成学者“青木正夫”以具像造型资源作为构成素材,他发展了以观察为基础的构成方法。他认为以各种角度来观察自然界的物态,会感到它们是以预想不到的各种形状和非常复杂的组织形态构成的。青木正夫构成课程的特点,在于了解物体形成的各种要素、形状、大小、肌理,同时探索它们的有机联系,即分析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将观察所得原封不动的加以表现,而是提出需要的部分加以强调,并整理形状,使物体的特点表现得更为充分、准确。但这种对形体的构成表现观念。如果通过纯粹手工绘制的方法实现,就会非常的困难,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但如果学生利用数字摄影和计算机来完成此类构成作业,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我们的构成课就不仅仅是点、线、面的构成,而是赋予了点、线、面更丰富、更形象、更广泛的内涵。在提高学生对形态把握能力这一构成课根本目的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利用新资源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

篇4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数字媒体的语境下,通过感官性,娱乐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来诠释海报语言,将“动”的概念融入“静”的海报当中,从而使艺术设计的传统课程——海报设计焕发出新的魅力.

关键词 :数字媒体;互动参与;海报语言;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68-03

海报又称为招贴画,是运用文字、图形、色彩、版式等视觉元素根据一定的创意主题进行编排的一种街头广告,一般是贴在室内或室外的墙体上.其最大特点就是平面化和二维性,靠好的创意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新媒体时代人们更多注重的是三维甚至四维效果的体现以及人性化的交互体验.艺术设计课程中的海报设计也应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从“危机”中找寻“机遇”.互动式海报设计在传统平面海报当中融入感官上的互动,使它突破二维形态的局限,从静态表达转为动态,让平面海报变得亲切而又富含创意.

1 数字媒体时代下的互动式海报设计

1.1 互动式设计

新媒体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便捷,每一天,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感官体验同身边的事物进行互动交流.交互设计是近些年在设计界提出的较热门的设计理念,它多用于产品设计,以人与产品的互动为主,旨在让顾客有效而愉悦的使用产品.

目前,互动式设计在新媒体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网页界面的图标设计、网页广告互动等,在街头也有很多广告融入各种媒体技术,集声、像、互动于一体,表现出其震撼的广告效果,如图1是加多宝自动售货机,只要路人在其机器前大喊一声“过年来罐加多宝!”声音的分贝数达到售货机的标准,加多宝售货机就会自动掉下一罐加多宝.这种通过互动就能得到奖励的广告吸引了围观的路人,一罐饮料可以换来那么多行人的关注,其广告效果成几何倍数增长.得到很多群众的赞叹:竟然有如此有创意的宣传方法.这个有趣诙谐的创意来自于澳大利亚的“人体实验自动贩卖机”,在参与者按照机器的指示操作之后,就可以获得薯片.自然的将广告融入生活,吸引顾客与其互动,在引起顾客兴趣的同时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这就是互动式设计的魅力所在.

1.2 数字媒体互动式海报设计

互动式设计追求视觉表现和传播方式上与人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将成为当代海报吸引人群的关键.而传统海报主要是以平面的二维方式展示,大众看来,传统海报是静态的、简单的、二维平面的,不易联想到其动态效果.因此如何将二维静态的平面海报转化为能和观众互动的动态形式,是设计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互动式海报不是“呆板”的陈列品,它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去陈述,而是通过从图形、文字、色彩等编排,将原来二维转向三维甚至四维,再结合不同的材质及人的听觉、嗅觉、触觉等,使人和海报产出互动和交流.而传统的艺术设计平面海报作品是运用图形设计元素来传达信息,这种信息是从一个方向传达出的,由图形本身来告诉给观众,观众只会被动的接受这些信息.这种平面的展示效果,不能同观众互动交流,其传达效果就会弱化很多.海报仅仅贴在墙上所获得的注意度不高,很难吸引观众;平面型海报单方面的去表达情感信息,不一定能引起观众共鸣,容易被人遗忘;平面海报只能对某一地点某些受众有作用,在发展上有局限性.这种单一的海报作品已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和人的感官体验.

如图2由巴西声乐公司制作的《互动声音海报》,海报中心图标表示此款海报能发出的声音.其海报材质就是电影后期特殊配音材质.普通人也许不了解电影电视音效的制作,这一系列海报让观众了解到部分音乐制作过程.使观众在触碰的同时把听觉也融入其中,打破传统平面广告单一靠视觉传达的局限性,使海报的信息传递手段由生理感受上的被动接收转向满足心理感知的主动获取的层面.

2 互动式海报设计的特点

2.1 感官性

现代社会人们在无形中已接受了各种形形的信息,因此,一般的传统平面海报已不能给受众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以留下深刻印象.平面海报主要通过对作品的空间认知、材料运用、造型肌理等元素实现对观众感官上的刺激,达到其表现的主题.

如图3国产惊悚悬疑电影《林妹妹》,首次使用了互动式电影海报,开创了国内运用互动式海报设计的先例.画面中出现的是男主角,毫无表情的脸隐藏在黑暗当中,背景音乐若有若无,搭配上时而一闪而过的光效,当参与者使用鼠标翻转拼图,拼图下若隐若现一张女人的脸孔,整张海报惊悚恐怖的气氛让人不寒而栗.海报通过恐怖的音效和诡异的气氛体现出影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如图4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年度海报设计,其巧妙地将海报一分为二,贴在墙面的拐角处,人们在墙的一边只能看到海报的一部分,一眼看上去并不能看清楚整张海报,也就无法得知海报上全部信息,观众会用一种疑问的眼光来审视它,而当人们转过路口后心中的疑问便豁然开朗:“S E E BOTH SIDES OF THE STORY”,译为片面的看待事物会影响人们正确的判断与理解,BBC的责任就是为观众提供全面的报道,这种展示是通过这个转角完美的表达出来.

2.2 参与性

观众与作品互动产生的情趣表现也反映出人们的爱好、需求和价值观等.互动式海报站在观众角度,将感受、互动过程作为设计表现方式,它满足了参与者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选择与参与的互动愿望.看重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在引导参与者的过程中发挥感染力和影响力,然后引起参与者的共鸣.

如图5《接吻互动海报》由日本某大学的设计团队制作,当你亲吻海报上的女主角时,女生就会做出例如脸红的反应.事实上的,海报是通过探测参与者头部与海报距离的感应机器来实现互动,当参与者与海报非常接近时,海报就会将预先设置的图片切换过来.这种简单的设置,引导参与者去理解“爱”的主题,从一个良好的互动沟通,达到海报传播某种信息的目的,比平面海报更打动人.如图6麦当劳户外拼图游戏海报,参与者要通过拼图才能复原海报原貌,激发路人的参与感,从而注意到海报宣传的产品.如图7《解码》互动海报实验,来自荷兰设计师Trapped.原有的海报内容隐藏在白纸之下,由行人自己去撕开上面的障碍,才能品味到下面的秘密.

2.3 娱乐性

互动式海报的娱乐性是通过设计师的设计指引,实现观众与海报互动,旨在过程的有趣体验,使观众的大脑在体验中保存了这段记忆,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互动式海报以游戏的方式出现在海报中,参与者有选择的进行观看和互动,通过诙谐的娱乐效果对受众产生吸引力.

如图8《生肖鼠》使海报与包装融为一体.这个作品展开为海报,按要求折叠后变为生肖玩具形象的复合形态.通过有趣味性的折叠过程,实现了二维与三维形态的转换.大众在折叠过程中品味到了中国传统的“年”文化的乐趣.该组海报还设计了包装的延伸产品,如把海报拆成贺卡、说明书等.折叠,拆分等手法体现出后现代设计的游戏心理,更贴近时代.如图9趣味瑜伽互动式海报体现了以柔韧性为主的瑜伽运动.在这一系列广告海报中,当路人将海报抚平时出现的是运动中的人们,接着以海报的垂坠感顺势通过瑜伽动作来体现瑜伽过程中人体惊人的柔韧性.无独有偶,图10海报按照人们平常运动时手指在各种不同的运动身器材上的位置留出了圆孔,受众出于好奇而在不自觉中完成了健身的动作,也理解了海报中的巧妙构思——“健身其实十分轻松”.这种互动式的海报更符合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心理需求,参与者在与海报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轻松接收海报中的信息.

2.4 主动性

互动式海报与周边路人主动互动交流,人也能成为海报的一部分,从而在过程中诠释海报的真正意图.图11《灵感来了》是一系列表达灵感类主题的路牌招贴,独特之处在于海报中装置了电灯泡,每当电灯泡下有路人经过就会被感应到.当路人行走到灯泡下面时灯泡就会发光.用诙谐可爱的方法主动与路人互动并使其领悟到海报中的信息.图12,是某音乐网站的车站海报,海报中有一个黑色的圆形图案,当等车的路人坐在海报前,就会在无意中与海报融为一体,黑色的图形很快使某个路人成为有着“爆炸头”型的潮人,显示出海报中黑人音乐的主题.

3 数字媒体互动式海报设计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交互的性质是互动式海报发展的前提.当代互动式海报设计虽然处于萌芽状态,但随着我国互动式产品设计的推广,互动式海报的感官性、参与性、娱乐性和主动性将在海报广告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数字媒体时代下互动式海报的优势就在于交互性,摆脱单方面的传递信息,用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受众对相关信息的理解.随着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的发展,互动式海报设计将加快与传统平面海报的融合,成为海报设计的主流.

4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潮流下,海报设计不断进行自我形态的进化,互动式海报在传统海报创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互动设计的感官性、参与性、娱乐性和主动性,使作品更有说服力,易引起参与者的共鸣,创新的表现形式有记忆点,最大化的让海报与参与者进行沟通互动.这样便达到了海报宣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小清.媒体艺术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阿茹娜.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趣味性[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篇5

一、应用多媒体进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势

1.变抽象为具体,有效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点,用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只能使学生了解表面现象,或一知半解,更难以做到灵活应用。多媒体提供了丰富逼真的形象,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形成、发展的变化过程;能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找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或采用挂图来增强直观性,既费时又无立体感,而利用F1ash制作课件,可以把载流子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动画,将基极流向发射极的电流画成小线条,且设置小的悦耳的声音;将集电极流向发射极的电流画成较粗线条,设置为另一种较大的声音;汇集到发射极时又变为一种声音,且将电流画成更粗的线条。从而在感官上使学生明白了极管电流的分配关系。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既可以连续观看动态效果,又可以暂停观察某一时刻的情形。

2.应用仿真模拟软件,营造实验探究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电子电路教学中,电路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由于电路在工作过程中各部分的工作状态、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对电路内部的影响等都是不可见的,加之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欠缺,电子电路的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

现在,各种电路仿真实验平台的开发,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应用Electronic―workbeach(仿真电子工程师工作平台,简称EWB)辅助教学,可将实验数据和波形在屏幕上放大显示,有利于复杂电路的演示和实验教学,是电路分析的优良伙伴;同时EWB软件的操作界面友善,有良好的数据开放性、零件互换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在一些大实验中存在的插件慢、出错率高、实验误操作造成电路和仪器损坏等问题迎刃而解,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生模拟实验的优秀虚拟操作平台。

3.应用投影,扩大可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传统的技能课教学中,虽有一定的器材供学生观察,但教师展示实物电路时,大部分学生是无法观察到教师所指的电路的,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也是无法观察到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不利的。采用实物投影的方法,能让每个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教师对整机电路的分析、电路的构成、电路故障的分析和电路故障的排除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学生进一步的实际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应用多媒体进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不足

1.多媒体教学容易忽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体。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认识活动中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都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中职学校的教师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尤其要创造与学生情感交融和信息交流的学习环境,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教学进度,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大量使用多媒体进行电子技术教学,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相对减少。多媒体课件在制作时先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步骤,再用固定的程序将其链接起来;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改动,教师只能按程式一步步进行演示,即使教师对某些内容可做适当调整,但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由电脑控制,教师只是一个解说员和放映员。多媒体课件容易把教师和学生割裂开来,减少师生之间的会心交流。无论应用何种教学手段,教师都必须保持与学生尽可能多的共同活动的机会。

2.多媒体教学容易忽视实际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观察与实验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新课程改革“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仿真模拟实验虽然形象、直观,但毕竟不是真实的电子实验。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造性,而这些单纯依靠课件和仿真模拟实验平台是无法得到真正落实的。

三、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

1.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应该是在正视多媒体地位的基础上实现的,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教学工具,它无法替代人的情感与智慧”。

2.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配合。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多媒体,都各有特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各有其特殊的功能。多媒体教学有独特的优越性,教师不能只图省事,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也不能片面地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忽视或否定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完善,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手段有机融合,相辅相成,从实际出发应用教学手段,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6

摘 要 近几年,数字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堂中,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体育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体育实践,本文对小学体育课堂中应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数字多媒体技术 小学体育 教学效率

数字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视频、动画、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分散注意力,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长期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生容易被形象、生动、直观的事物所吸引,因此为帮助小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可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用数字多媒体技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数字多媒体技术在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效率的应用。

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小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课堂学习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创造目的性强、生动、形象、合理的教学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趣味性极强,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通过分解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理解力

小学生理解力较差,体育动作具有瞬时性特征,数字多媒体技术是直观教学方式,可通过声音、画面等形式分解体育动作,带给小学生真实、动态的教学体验,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美感与魅力,帮助小学生突破并掌握体育动作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树立小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率。如四川成都某小学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跑步训练时,首先组织学生观看数字多媒体跑步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掌握到跑步时正确的脚步动作,视频播放结束后,让学生自主进行跑步训练,该教师在学生跑步训练的同时规范学生动作,让学生了解自身理解的不足之处,掌握体育动作要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促进增加学生凝聚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数字多媒体数字技术教学有利于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如某成都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足球教学时,为向学生清楚说明足球运动规则、违规行为,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可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足球比赛的仿真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踊跃发言,指出足球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分析比赛过程中比赛双方进球失误的主要原因,以这种教学方式可帮助学生进行直观理解,提升教学效率。

(四)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

数字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可视化教学工具,可进行强大且有效的演示。可视化教学工具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率。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主要教学工具有动画和图形。体育课堂中图形的引入在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同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动画具有动态特性,与静态图片相比,动画有利于长期性的深刻记忆。针对体育课堂具有较强实践性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的理论知识时,应充分结合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质,进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注意事项

虽然体育课教学与数字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体现了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精神,并有效提高了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受到越来越多体育教师的推崇与认可。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坚持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数字多媒体技术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体育理论知识,明显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要明确数字多媒体技术仅仅只是一个教学辅助手段,教师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设计者,教学活动的主要领导者,这一点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不容忽视。

(二)明确教学目的,避免盲目模仿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均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是教学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教授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时需尤其注意,由于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知识点较为杂乱,学生多会感觉枯燥,因此需合理使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三)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性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

数字多媒体技术教学适用于中小型教室,即容纳100人左右。若教学场地过大,学生人数过多,多媒体距离较远则不利于课堂管理,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四)不能忽略传统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灵魂对视,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注意有效结合传统教学与数字多媒体教学模式,相互补充,扬长避短,进而提升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数字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小学生的心里特征、智力特点等方面相符合,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达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深入学习体育课堂的新标准,提高自身的体育专业素质,认真学习并合理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并适时引入到小学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Photoshop 课程现状 教学策略

一、课程存在问题

1.学习积极性变化

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在课堂教学初期,学生的积极性呈较高态势,这是由于初步接触软件时的好奇心理所致,认为Photoshop是一款无所不能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导致积极性下降的原因是多重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课程教学案例不精彩,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其二,教学方法枯燥,学生无法长时间保持好奇心;其三,对软件操作及原理陌生,无法顺利通过软件完成作品制作;其四,学生艺术基础薄弱,导致自信心不高。

2.课程衔接性差

每门课程都有其使命,且多数为服务型课程,即为承接课程做前期知识储备工作。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类课程群即为前驱服务型课程,为后续网页美工设计、UI设计、游戏动画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好艺术设计基础及软件操作能力。但部分承接课程教师反映学生在实现设计构思时软件操作能力较弱,影响到承接课程的教学活动。上述问题的确是当前软件教学中存在的一大纰漏。试想如果前驱课程不能较好地服务于承接课程,那么前驱课程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通过反思发现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软件课程学时短,目前,Photoshop软件课程安排在艺术设计课程群中,并未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试将学时平均分配在每门课程中,软件教学仅占有21学时。最初,采用混合交叉的教学方式主要考虑因素为希望学生通过软件完成实现版面设计与色彩基础课程的作品,同时为承接课程预留教学时间,但也造成教学内容过于依赖色彩基础及版面设计的后果――所有的教学内容完全是为了辅助学生完成课程作业,忽略软件教学的真正目的;二是不同课程的考核机制不同,导致教育工作者以满足各自的考核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线。例如,艺术课程群的考核是以大学生广告赛获奖情况为主要依据,而网页美工设计、UI设计又有各自的考核标准。当以上因素综合在一起时,势必产生课程衔接性较差的结果。

3.教学内容粗糙

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过程的初步展示。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软件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粗糙且不成系统,没有相应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工作者各自为政独立教学,导致班级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大相径庭。试分析产生原因。一是教学工作者在课前未做好教学规划的相关工作安排部署;二是课程学时短,在软件课程教学实践中除基础操作内容外,不允许教学工作者融入更多实用的案例到课堂教学中,致使课程内容不得不粗糙。

二、教学策略

目前,软件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二是与承接课程的衔接性差;三是教学内容粗糙。为使以上问题得以根除改善,教学工作者必须找出产生该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教学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合理增加学时改善目前的教学状况。首先,合理增加学时教学工作者就有空间安排教学内容,之后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系统化改变教学内容粗糙的局面;其次,当有空间扩充教学内容时,教学工作者就可以根据承接课程的要求规划相关教学内容,以达到增强课程衔接性的目的。因此,可将合理增加学时作为改善问题的切入口。

1.调整学时

对软件教学的学时调整有两条思路。一是通过增加艺术设计课程群的总学时,达到增加软件课程学时的目的;二是将软件教学独立划分出来,给予相应的授课时间。

2.优化教学内容

当课时量得到适当扩充时,教学工作者便可在课堂中增添教学内容。在安排调整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操作及基础学习

软件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使用软件实现设计构思。数字媒体专业是实用型、技术型专业,对学生软件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学工作者可融入操作规范、批处理及快捷键教学等内容以强化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同时,由于Photoshop在处理图形图像时的最终效果都是由基础功能一步步叠加而成的,所以应加强软件基础功能原理的学习。在基础功能原理学习中应特别强调对图层、通道的概念及作用的理解学习。例如图层,如学生不熟知图层的作用,进而将所有设计元素全部安排在同一图层,这不仅增加了调整作品的难度,而且是错误的操作方法。

(2)教学案例应具有吸引力

抓住学生的视觉注意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案例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可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优秀案例。例如,更改证件照的背景色。这种学有所用的教学案例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以在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笔者在案例教学中就以时下流行的“美图控”、“文字控”中的美图、文字的排版与制作为切入点,对整套设计流程中的创意及制作方法进行讲解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可以追随设计潮流,将低维设计与扁平化设计纳为教学案例。

(3)增强课程服务性

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学习内容与承接课程的衔接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承接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例如软件教学的主要服务对象为网页与UI设计课程。在网页与UI设计时都要进行ICON图标的设计制作,所以在软件课程中教学工作者应融入ICON图标的设计制作案例。

篇8

摘 要:在现代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数字化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们的重视。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是中职院校中一门主要的科目。其中采用微课的设计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同学们的关注,并且能够将课程中的重点加以进一步的突出,学生们通过微课这一形式能够更快速的掌握教学重点,并且随时随地的就能够进行预习以及复习。课堂的学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开展数字媒体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研究微课的设计以及应用问题,让学生可以更加简单的掌握知识,在娱乐中就能够进行学习,真正的让学生接受这门课程。

关键词:微课;网络推送;创新

数字媒体专业是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一门主要课程。这一课程中运用微课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以影视制作技术为例,需要学生能够具备真正掌握操作技能的能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对不同影视软件加以掌握,并且能够做到熟练的应用。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但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学生也难以理解这些复杂的内容,更不必说应用在实践中了。所以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的分配,进行知识点的整合,采用微课的形式制作出来,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学习知识,最终达到应用在实际的目的。

1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之所以要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是因为微课教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一形式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到了真实的案例,教师通过对某一具有特色的案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原理,并且对知识加以进一步的延伸,重要的是还能够引起他们参与到实际的兴趣,在课堂中就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以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实现更好的互动,让学生们真正的⒂氲浇萄е校通过这一方式的运用,真正的突出了中职教学中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的重要意义。把课程引导和教学监督的主动权掌握在任课教师手中。实现利用微课组织教学的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 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中微课设计遵循的原则

要想更好地设计微课,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为例,在进行微课设计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内容上的设计,一部分是流程上的设计。在进行内容设计时,需要从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之后的就业为依据,采用真实的影视片段进行讲解,这样才能够从中发现行业技术中的发展变化,并且满足岗位上的需求。在对流程进行设计时,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教师的操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技术手段,根据学生的基础制定出一个符合他们水平的设计方案,从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能够让知识点更加简单、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运用微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通常微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内容一定要精简、通俗,只是强调重点的教学内容。操作演示过程不要繁琐,尤其是利用软件工具演示时,要善于总结归纳每个步骤,把那些繁琐的基础操作步骤一笔带过,把关键步骤进行强调,引起观看者的注意。综上所述,我以微课《制作电影――遮罩技术的应用》为例进行详细解析,分享一下这门微课设计的设计思路。

3 以微课《制作电影――遮罩技术的应用》为例,阐述设计思路

在进行这一微课设计时,主要分为四个主要的步骤。首先要学生们对影片进行欣赏;其次教师需要讲解相关的技术原理;第三,根据这一影片的特点进行操作演示,将相应的流程进行总结。最后,再将影片进行合成与欣赏,并且拓展相关方面的知识。下面笔者将详细地对这一微课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

本课程中笔者选用了真实的影片片段,这在影视制作技术这门课程中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因为选择真实的影片片段能够让学生们进一步的提高关注度,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以韩国电影《绯闻主播》为例,笔者选择了其中一个片段,并且根据这一片段总结了主要的知识点,也就是本节课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遮罩技术,探究遮罩技术是如何应用在影片当中的。

学生在欣赏完影片以后,会对相应技术的原理产生求知的欲望。笔者选择了与之相似的影片素材,这样就能够达到与原理一致的目的。紧接着对主人公以及背景之间的色彩关系进行了演示,通过台灯以及背景墙所产生的色彩明度差异加以模拟,学生欣赏到了原素材的效果以及添加完文字之后的效果,进而得到了制作之后的效果,通过这些效果之间的比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的过程。然后利用字幕提示、旁白。框选动画演示讲解制作原理--利用遮罩技术把主体物从背景上分离,再利用层级关系把文字放在主体物与背景之间。在重点的部分制作三维动画演示来进行强调说明。

操作步骤演示录制一般利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常用的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KK录像机等。我这里应用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这款软件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录制画面清晰,鼠标配有特效。可以框选录制区域。录制完成后在关键的步骤配有提示字幕。所用命令的参数重点标记出来,方便学生进行参照。因为软件操作过程比较枯燥和繁琐的。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恐惧感。所以,我把案例原先的七个步骤缩减到了四个步骤。但即使做到这样,大部分学生也会容易出现记忆混乱现象,难以完全接受。因此我在操作演示后加一个操作流程总结或流程图注释加深学生记忆。

渲染输出案例,放在课程最后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制作完的效果。也可以把制作练习的案例和电影案例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进行知识拓展对成片进行再加工。这样,既能复习以往授课内容,也能针对以后要讲的课程内容进行铺垫。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主要是重新安排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弥补课程时间不足的问题。利用网络和视频优势,把只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延伸到课下,让学生可以自由掌握学习时间,教师把握学生学习进度,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作为教师更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视频动画制作学习,掌握互联网和手机App应用技术,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设计微课作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结束语

微课设计形式多种多样,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师,更应该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眼界与专业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制作出多种多样的微课形式,供教学使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篇9

英语课堂是初中教育机构中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内容,良好、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课堂对增加学生英语学科知识,培养和发展其英语口语技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现阶段有多项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在初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课堂中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及其学习效率,整体学习效果良好。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学校和教师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优化英语自主学习课堂的有效对策,望对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建议或指导。

【关键词】

现代化 多媒体技术 英语 自主学习

近几年来,多种新型的教育技术逐渐被引入和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较广,此种新型教育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和整体学习水平等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笔者收集和总结了相关研究资料及文献报道,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现论述如下。

1.依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讲,其心理特点比较特殊,若教师单纯采用课堂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接受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以教学知识为基础,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目的的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Halloween》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在课前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其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样化元素科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提出启发性问题(①What day is Halloween? ②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alloween?)开门见山的导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进行课堂教学:首先,向学生展示“南瓜灯”“糖果”以及各种“奇装异服”等具有万圣节气息的图片,并辅以“万圣节的来源”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对“万圣节”有初步了解。其次,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首与万圣节有关的经典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特殊的节日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再次,总结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于“万圣节”的看法或观点,并鼓励其充分发散思维,在课下自行设计一套万圣节服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其创造力,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均需遵守“学生中心”原则,充分尊重其课堂主体地位。故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自制教学课件的方法,调动其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学得轻松,同时也乐在其中。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Our School Life》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围绕topic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由教师从旁协助,待学生对教学知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自主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如设计对话交流或特殊情景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情景对话中需包含“school life”这一中心内容,以强化学生脑海中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和记忆,同时多媒体课件中还需包括课堂师生交流、校园活动、体育比赛、课间体操等图片或视频素材,在课堂中播放后可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school life?引发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采用此种“学生自制课件”+“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还可有效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其学习效果。

3.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增进师生交流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固定不变的“授-受”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整体效果不佳。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建开放性网络教学平台,增进师生交流,增强课堂互动。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1《Dream homes Reading》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kitchen”“beach”“balcony”和“garden”等图片内容,通过图、文、声、像等教学媒介明确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其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也可借助电脑编制适合学生课堂学习的教学软件,设计优秀的教学课件,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公开、共享的网络平台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大力推广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各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更甚。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任课教师需充分依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多媒体课件,激发其自主学习兴趣,并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还可通过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增添活力 ,提高其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写字教学;直观形象;观察能力;使用原则

一、引言

“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写漂漂亮亮中国字”这是著名书法家庞中华先生在2012年10月为《小学生学习报》的广大读者朋友的题词。的确,作为一名中国人理应写好中国的方块字。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生正处于习字学书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抓好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书法则是写字艺术达到高层次高水准的产物,关于书法艺术,鲁迅先生曾留下这样一段诗意的阐述:“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由此可见,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虽然不能等同于书法艺术教育,但在这一阶段搞好写字教学却蕴含着无限的审美教育价值,它将为学生迈向高雅的书法殿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今,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它在优化其它学科教学的同时,也被写字教学所青睐。借助本文,笔者就如何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写字教学课件,并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小学写字教学效率,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及感想。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写字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尝试

1.播放音乐、故事,激发写字兴趣,陶冶学生情感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的汉字,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我国书法艺术灿烂辉煌、名流辈出,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不少书法家都是从儿童时期开始习字练功,并在坚持不懈的学习过程中去揣摩要领、领悟方法,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最终拥抱成功的。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怀素练字,磨穿木板……笔者在写字教学中常常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和名家练字的故事,以此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而且从心底油然而生对名人的钦佩和仰慕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立下写好汉字、学好书法的美好志向。

2.运用图像演示,传授握笔方法,培养正确“双姿”

写字姿势包括握笔姿势和端坐姿势,利用多媒体课件还有助于对学生姿势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如在学生练字的起始阶段,为了实现“人人端端正正地写,写出端端正正的字”、“提笔即练字,练字先练姿”的目标,教师可以借助大屏幕展示正确的写字姿势示范图片,边讲解边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能直观地领悟到正确的姿势,并认真模仿,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又如,在传授正确的“执笔方法”时,运用课件在大屏幕上映示放大的“执笔示范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怎样执笔,然后再运用图片和解说分步讲解姿势要领:一捏,拇指、食指的第一节相对捏住笔杆;二托,中指第一节由下向上托住笔杆;三垫,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增加中指的托力;四靠,笔杆斜向右后方靠在虎口上约45度。指关节均向外凸出,手掌成中空,握笔杆处约距笔尖一寸左右即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操作鼠标,反复学习执笔要领,让学生仔细模仿,进行规范训练。当然,进行写字姿势指导时,也可以把写字中常见的错误姿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成几组画面,组织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明确姿势或动作的正误,并说说如何纠正错误姿势。通过正误姿势的对比,加深了学生对正确书写姿势的印象。

3.展示名家作品,培养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小学生练习写字不需要像学习书法一样达到更高的要求,但写字能力及也应达到规定的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学生在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的同时,必须“体会汉字的优美”,在“临摹名家书法”的同时,“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这样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掌握写字技巧,提高写字的审美能力,培养写字的审美情趣,都是大有裨益的。但由于教师书写水平等诸方面原因,在写字指导时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而在写字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名家作品,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譬如,笔者在教学中喜欢把柳公权、颜真卿、启功、卢中南等古今书法家的经典作品制作成课件,经过画面处理,以多形式多视角呈现在学生面前,组织学生欣赏。欣赏过程中,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情境。学生耳闻目睹、耳濡目染,不仅感受到了作品的特点,增加了对我国古代及现代书法艺术的了解,还领略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得到了美的启迪和感染,激发了自己对汉字、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萌生了想写字、写好字的愿望,可谓“一举多得”,受益匪浅。

4.借助直观形象,再现笔画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汉字是由线条、笔画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抽象的技法讲解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受欢迎和难以理解的,给写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创设生动、形象、有效刺激多种感官的环境。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以及对文字、图片和声音的特殊处理,能够形象地展示汉字形态、呈现笔画布局,使学生一目了然地认识汉字的笔画特征和间架结构,进而激发学生写字兴趣,高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写字训练,较大幅度地提高写字教学质量,诚如孔子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如,在教学点、横、竖、钩、撇、捺、折、提这些基本笔画时,笔者运用课件动态演示每种笔画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使学生感受到落笔、行笔、收笔的方法,感悟汉字笔画的形象美,并由笔画的形状引起相关的联想,借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尤其在运笔技法传授时,好多笔势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则能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现运笔的情景,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5.运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增强学生自信

赞可夫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点燃学生练字的热情。笔者常常利用投影仪映示学生优秀的写字作品,组织学生欣赏、点评。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字展示在大屏幕上,心里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同时评价者的评判能力也会慢慢提高。当然,教师也应善于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的和个性化的缺点,给予正确指导。笔者常常将学生的作品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对照标准字帖进行评价;同时利用评价符号,直接在学生硬笔习字册上圈点讲评。有时也会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送上自己认为写得不好的字,映示到屏幕上,然后请同学当作医生进行“会诊”,并提出修正建议。由于投影放大,笔法、布局、结构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通过与例字的比较,在对比中能够很快找出优、缺点。这样,在评价环节中营造了人人参与、互相评价的和谐氛围。这种较为直观的讲评方法,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写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直观形象的原则

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常见的手段就是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学课件务必要简捷明了、直观形象,配制的教学语言务必要简洁流畅、浅显易懂,让学后听后能心领神会,豁然开朗。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色彩是柔和的,搭配是合理的,富有审美性,能够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总之,课件制作要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以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在写字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2.科学合理的原则

运用多媒体制作写字教学课件,不仅形式要美观,而且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课件的设计制作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符合写字教学的规律,便于操作与使用,有效传授写字教学方法。课件的展示也要准确把握时机,力求适时、到位,“过犹不及”皆达不到效果;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既要逐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欣赏、思考,又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有效调控教学活动。

3.简便实用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课件的使用要体现简便、实用的原则,可用可不用就坚决舍弃。必须将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教学需要适量、适当地加以应用。不能只顾追求形式、热闹与花哨,追求高耗低效的课件展示,而冷落传统但又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浪费了不必要的资源和精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技能的形成,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现代技术手段优于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时,才能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示范演示、展示欣赏等。要学会取舍,防止现代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泛滥”。

四、结语

毋庸置疑,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在写字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地接受更多的信息,顺利解决写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能够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写字教学的时效性。

多媒体技术的确为写字教学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写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课件的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务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为进一步提高写字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