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施工安全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施工安全分析

篇1

一、工程概况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华中农高区学校项目位于荆州市太湖港农场管理区,项目由湖北省华中农业高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35082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楼、图书馆、操场、食堂及师生宿舍等。项目一期主要建设教学楼ABC区、食堂、主大门、运动场看台、次大门、水泵房、配电房、场地平整及室外工程。

二、同类建筑安全事故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工程建设事故发生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4月、6月和10月,死亡人数较多的事故主要集中在4月、5月、6月、10月。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别主要是坍塌、高处坠落、机具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等。分别死亡22人、20人、5人、3人、2人。分别占死亡总人数的42.46%、38.46%、9.62%、5.77%、3.85%。针对这些事故的发生,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事故直接原因分析。一是现场的安全施工组织措施不到位;二是支撑系统不稳定,严重违反技术规范标准;三是施工现场的作业层、楼层、洞口和电梯井等临边防护不到位,导致高处坠落事故频发。四是班前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不到位,一线作业人员冒险蛮干。

(二)责任主体履责原因分析。一是部分建设单位不依法履行建设程序、违法发包或指定分包,或私搭建设班子,集建设、施工、监理于一体等违法违规行为现象仍然存在,任意压缩工期,不及时拨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等。二是一些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健全、责任不落实,不按规定对所属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检查、不及时督促工程项目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自查整改活动,不主动履行主体责任。三是监理单位不依法组建工程监理部,不按规定配备与工程项目相适应的监理人员,对工程监理部的日程安全监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检查和督促。工程监理部的安全监理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对施工单位及其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履责情况监理不力,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检查、督促整改落实不力。

(三)从业人员履责原因分析。一是部分施工、监理单位配备的关键岗位人员存在脱岗、人证不相符等现象,相关人员编写的有关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资料无针对性,措施乏力。二是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排查走过场,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日常监督检查不力。三是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单薄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四)监管不力原因分析。部分相关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麻痹、大意思想,且没有按照要求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予以落实。

(五)建筑市场原因分析。部分施工、监理单位相互压级压价,工程项目存在不合理低价中标,围标串标、资质挂靠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三、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责任主体分析

本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由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施工。项目的前期建设工作均依法进行办理,保证了项目依法建设的基础。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中标以后,均及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大纲》,专门制定了安全生产的管理细则,确保了施工过程中安全责任主体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四、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分析

本项目主要分项施工项目有:土方开挖、基坑支护、脚手架、模板、混凝土、钢筋绑扎、砌体、水电安装、消防施工、幕墙施工、装修等。根据工程管理经验,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脚手架、基坑支护等支撑系统不稳定,严重违反技术规范标准;导致支撑垮塌引起安全事故。

(二)施工现场的作业层、楼层、洞口和电梯井等临边防护不到位,导致高处坠落事故。

(三)施工临时用电管理不到位,设施设备不齐全,导致触电、起火等安全事故。

(四)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班前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不到位,一线作业人员冒险蛮干,导致施工安全事故。

五、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管理

针对以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结合本项目实际,特制定以下风险管理预案:

(一)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设单位成立以李宜孝为组长,何宇翔、刘从军等为组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施工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唐国良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朱正宏、孙俊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湖北省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二)制定详细的脚手架和深基坑专项施工安全方案,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认可后,方可组织施工,避免盲目施工或准备不足引起支撑系统不稳定,从而埋下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论证通过的方案组织施工,避免擅自改变施工方案,引起安全事故。

(三)制定严格的施工现场的作业层、楼层、洞口和电梯井等临边防护措施,严禁高空抛物,做好各种警示标语标牌的设置,消除坠落风险。

篇2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

引言

矿产是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生活的必要资源,我国的矿产开采形式主要为地下开采,恶劣的工作条件使得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矿场需要高度重视采矿安全生产工作,对采矿技术进行革新和调整,不断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采矿技术分析

根据矿产埋深的不同,可以将开采方式分为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其中井下开采的条件较为复杂,开采的方式也比较多样。

1.1井下开采技术

目前井下采矿作业中比较常见的开采技术包括充填采矿、崩落采矿等几类。充填采矿法的技术要点是在地下开采的过程中,随着回采面的推进,用填充材料将回填采空区,目的是减少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同时为后续深部及水下的开采创造条件。回填选择的材料主要为废弃的砂石料、冶炼厂的滤渣、煤矸石等,填充材料主要通过矿车运输或水力、风力搬运的方式移动到制定位置,在煤矿开采中主要选择矿车运送的方式。回填采矿法适合开采技术条件比较复杂的矿床,例如矿床的形状比较复杂或矿体的埋深较大时可能会承受较大的地面圧力等。因此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矿产开采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开采技术。崩落采矿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在采矿的过程中崩落围岩,目的是提高对低压的管理,要求在崩落围岩的过程中还需要同时对采空区进行填充。

1.2露天开采技术

这种开采方式将矿物直接从地表剥离,根据所使用动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开采和水力开采两种。露天开采的一般流程包括地面准备、矿床疏干、基建工程、剥离与采矿以及地表恢复工程。由于露天开采的开采方向是从上而下的,同时矿产埋深较低,因此可以使用大型的机械设备,提高了开采和运输的效率。

1.3缓倾斜层开采技术

缓倾斜层根据煤层的厚度分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规定缓倾斜层为角度在8°~25°之间的矿层,在我国大多数煤矿矿层属于缓倾斜层。技术人员在选择开采技术时,需要考虑煤层厚度。一般来讲,薄煤层的开采主要采用刨矿机,它体积小功率大,在对薄矿层开采的过程中不容易破坏周围地层结构,同时安全性也比较好。中厚或厚煤层的开采主要使用一次开采技术,主要为了提高开采的安全性,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开采的支架结构是否牢固。

2采矿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采矿工程安全思想意识建设

开矿工程在获得高利润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有些企业为了谋取利益不惜以牺牲员工的安全为代价,过分追求开采速度而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从而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安全事故。为此,加强采矿工程施工安全,必须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首先,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生产和管理制度建立的主导者,如果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那么手下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其次,管理者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遵守安全规范,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提高管理及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方法包括安全知识学习、事故总结会等,通过对其他矿区所发生事故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的学习分析,更加明确的感受到矿区安全事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时刻敲响警钟。

2.2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预防工作是减少安全事故产生、防止安全事故扩大的必要工作,为了提高采矿工程生产的效率,矿场的管理人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制度工作。就煤矿生产而言,安全事故可以分为通风、瓦斯、顶板等不同的类型,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开采现场的实际情况,预见可能出现的事故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做好防尘、防火灾、防止大帽顶的危险,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的危害性。除了需要预防井下施工因为矿山性质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之外,还要采取措施防止设备发生故障,做好安全设计工作,努力做到设备故障的最小化,保证当设备的一部分失效或出现故障后,一段时间内设备依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2.3加强安全技术规程的执行力度

安全技术规范必须贯穿于采矿工程开展的全过程。规范所包括的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条款必须同“煤矿安全规程”相一致,不同的工程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程,不能生搬硬套现有的规程和措施,同时还要明确各规程的编制依据和使用范围,提高规程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此外,不同施工过程的规程编制需要经过不同的流程,以掘进为例,作业规程需要在开工前两种完成,并进行审批,工作规程中有关地质方面的问题需要由矿总工程师批准方能执行。贯彻安全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要求采矿企业必须做到:一、在开工或生产前一周由各区队负责人向所在区队的员工传达安全生产规程的含义,同时按照条文要求所有参加学习的员工必须签字确认,并参加考试,合格后方能获得上岗资格。二、工作技术人员必须经常深入开采现场,对实际情况及进行近距离把握,发现现有规程及安全措施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补充完善,防患于未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2.4加强安全管理检查监督的力度

采矿工程是一项十分危险的行业,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人为控制而避免发生。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不仅要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程和安全技术规范,同时也要加强安全管理检查与监督,不仅完全依靠员工的自觉性,而且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强制性的手段。首先,矿业企业需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开采设备、工作人员的着装进行检查,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提高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主动性。其次,要建立安全评价体系,严格评价管理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提高矿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级别,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便于发现现有施工方法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为整改工作提供依据。此外,将评价结果纳入到领导及员工的考核指标中,提高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开采的安全生产。

3结语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矿业企业必须重视施工安全策略的制定,加强监督与管理,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效益与口碑的双赢,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左文鹏.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6(10):110.

[2]郭卢进.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J].机械管理开发,2016(7):139-141.

[3]常小强.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的研究与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6(9):169-170.

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管理系统管理体系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自古迄今无时不在进行各种工程建设。建筑业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难度较大,且具有危险性。据统计,建筑业的生产事故频率、灾害率要高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每年建筑业生产事故伤亡人数占全国生产事故总伤亡人数的25%。频繁和严重的伤亡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1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应用现代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在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个环节固有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控制,以消除隐患,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安全预测、预报和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现代安全管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

建筑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目的是减少事故,促进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上的,有管理上的;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人的不安全状态,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而且,这些原因又在不断变化。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是个整体的动态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2.1安全管理系统要素

构成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因此将安全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这三者之间既有相关性,又各自独立,只有这三个子系统互相协调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

2.2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安全施工系统模式如图2所示。工指令、操作规程是法令、规章制度对人的约束;安全技术水平是社会实践的体现;环境干扰是周围因素对人的作用,而心理行为是来自人自身的影响。

2.3安全管理系统的内容

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分析、评价及安全事故控制技术。

2.3.1安全分析

这是预测和防止事故的前提,是对安全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操作、环境、可靠性等指标,以及系统的潜在危险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分析正确,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价。分析要从人员、环境、技术和设备几方面着手:

(1)在施工作业中人是起关键作用的主体,各种指令由人发出、接收、执行,因此,做好人员的管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中心环节。人员的安全管理,要根据人员的个体心理、年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安全意识、疲劳程度等因素进行。

(2)环境分析主要针对的是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不良,容易造成分心、烦恼、紧张、反应力差等。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主要有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物料储放不当等几方面。

(3)至于机械与设备,其设计与安全装置对于施工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2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评价

可以从数量上说明分析对象的安全程度,使人们得出可供比较的概念。它能够准确地提示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对危险进行大致的分类,并针对系统的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规章制度。评价的主要指标有:人的生物节律、人的精力、人的条件失误率、人的意识状态可靠系统、设备故障率,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2.3.3安全事故控制技术

这是通过各种安全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当找出或预测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后,要根据对象和条件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局部控制方法。事故控制方法大致有:消除法、保护法、控制法、隔离法、保留法和转移法等6类。

总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每一项工序,都需要进行危险性研究。首先,对整项工序的过程作充分了解。其次,利用鱼刺图、事故树等科学分析方法,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让施工人员明白其所从事工作的内在危险实质和危险因素,使其在工作中提高警惕,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再次,对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进行估计。最后,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操作程序,使安全事故频率和强度降至最低。

3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三级层次管理体系,也是企业管理体系中最细化的部分,它与一二级层次管理体系一样,由几个子体系组成,具体如下:

(1)生产经营管理子体系。由项目经理组织,主要负责按安全技术措施和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济合同中安全指标的确立;安全设施和劳保用品的进场与检测,涉及到工程部、材料部和安全部。

(2)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子体系。由书记组织,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和思想工作,消除职工的心理负担等。

(3)安全技术管理子体系。由工程师组织,主要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施工;分部分项工程的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等。

(4)专业检查管理子体系。由安全部组织,主要负责对工地施工安全进行检查,并依据有关法规处理安全事故;收集整理安全事故资料。

(5)群众监督管理子体系。由工会组织,主要负责和监督参加工程职工的职业病预防情况等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事故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筑业蓬勃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其平面布局结构类型复杂多样,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建筑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新的施工规范、标准和各省、市地方法规已颁布执行。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多变,人、机流动性大,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较多,属于事故多发的作业现场。我们怎样搞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 当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形势

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露天、受到不同气候影响,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临时设施多,作业面变化多,而且是人员集中的生产场所。由于“产品”固定,作业环境多变、人、机流动性大,安全管理系统不能及时适应配套跟上,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筑市场的开放,乡镇建筑队伍发展很快,这些队伍由于没有很好地经过安全培训,职工队伍安全素质低,自我保护能力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致使乡镇建筑队伍重大伤亡事故频频发生。因此,为减轻伤亡事故带来的损失,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动态管理刻不容缓[1,2]。

2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组织管理

施工现场(工地)的负责人(或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应视工程大小设置专(兼)职安全人员和相应的安全机构。成立以工地负责人(项目经理)为主的,有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等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并成立安全管理网络。施工现场要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设施验收和事故报告管理制度。工地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要向班组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总、分包工程或多单位联合施工工程,总包单位应统一领导和管理安全工作,并成立以总包单位为主,分包单位(或参加施工单位)参加的联合生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

3 一般工程的施工现场的管理

对于一般工程的施工,开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详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运输道路、临时用水、用电线路布置、各种管道、仓库、加工车间(作业场所)、主要机械设备位置及工地办公、生活设施等临时工程的安排,均符合安全管理要求。工地四周应有与外界隔离的围护设置,入口处一般应有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名称牌、并设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概况表(或称“施工公告”)、安全纪律(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使进入该工地的人,能够对该工程的概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和注意安全忠告。施工现场的一般建筑器材(包括建筑材料、预制构件、施工设施构件等)都应该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的地点分类堆放整齐稳固。各类材料的堆放不得超过规定高度。严禁靠近场地围栏及其他建筑物墙壁堆放,且其间距应在50cm以上,两头空间应予封闭,防止有人人内,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施工现场的安全设计,如安全网、洞口盖板、护栏、防护罩,各种限制器、保险装置必须齐全有效。施工现场除应设置安全宣传标语牌外,危险部位还必须悬挂按照GB2893-82(安全色)和GB2894-82(安全标志)规定的标牌。夜间有人经过的坑洞等处还应设红灯示警。

4 特殊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特殊工程系指:工程本身有特殊或工程所在区域的特殊性或采用的施工工艺、方法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其基本要求是:(1) 编制特殊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并向参加施工的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2) 特殊工程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围护,要有出入制度并设门卫(值班人员)。(3) 强化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安全日记。(4)对于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在进入作业区时要进行安全检测,作业时应设置监护。(5)施工现场应设医务室或医务人员。(6)要备有救灭火灾、爆炸等灾害的器材物资。

5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管理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这是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建筑工地与一般厂、矿企业的火灾危险性有所不同。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消防措施,切不可疏忽和掉以轻心。防火的基本要求在于编制施工现场安全方案时,应有消防要求。施工现场要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场、仓库处、易燃废品集中点和生活区等。各区之间的间距要求要符合防火规定,工棚或临时宿舍的搭建及间距要符合防火规定,临时宿舍尽可能搭建在离建筑物20M以外,并不得搭在高压架空电线下面,应和高压架空线路有安全距离,工棚顶高度一般不低于2.5M。每幢宿舍居住人数不宜超过100人,每25人要有一个可靠、可直接出入的门,门宽不少于1.2M.同时必须外开。爆炸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6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管理

单位工程的安全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程序是: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安全分析、评价、设计、制定对策,组织实施,实施中收集信息反馈,进行必要的技术调整或巩固安全技术效果。

6.1 施工现场内业资料即技术分析、决策和信息反馈的研究处理。这不仅是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的指令性文件,实施的依据和记录,而且是提供安全动态分析的信息主流,并且对上级制定法规、标准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单位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基础资料,根据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要求: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施工安全检查岗位负责制;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管理。

6.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生产规章制度;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书(包括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知识竞赛、守纪律和奖罚记录);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包括新工人进场培训考核资料,进场安全教育、变换工种安全教育和每月安全学习资料);班组安全生产活动记录(包括班组班前安全检查,安全交底和安全学习资料);安全评分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记录;各类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证件(复印件)及进退场登记册;工伤事故及处理记录。各种资料应手续齐全,字迹清楚、并设专人管理。

6.3 施工现场和外业管理主要是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作业部门(班组及人员)都必须遵守经审定批准的措施方案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各项外业安全设施如: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模板支护、塔吊、安全网、施工用电、起重垂直运输、洞口防护,临边作业防护等的搭设及其防护装置完成后必须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安全有效。

7 结语

安全管理标准化是指标准的制度,实施及对实施阶段所进行安全监督活动的总称,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安全标准是衡量施工现场的具体准则,它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根据其适用范围的不同,标准的级别报经主管标准化:工作部门机构或有关领导单位批准,以特定的形式不同级别的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安全管理标准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同时我国标准化法规定为强制标准和推行性标准。安全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它是保障生产者健康和人员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

实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是强化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有效途径,标准化从人的角度来说,是以标准规范每个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为,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从物的角度来看,标准化是一种技术准则,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和创造安全生产环境,标准化是强化基础管理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篇5

城市占道施工对施工区周边交通影响很大,采用何种施工方式对占道施工区的交通组织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应根据占道施工项目特点优化施工组织方式,达到对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最小的目的。

1.按占道情况分

按施工占道情况,占道施工区可分为完全占道施工区与部分占道施工区。(1)完全占道施工区,指施工区域对道路交通全面封闭,集中施工。此时,占道施工区交通完全中断,车辆需绕道行驶,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剧增。同时,周边建筑的对外交通、两侧人行道的通行受到严重影响,途径占道施工区的公交线路必须调整,给市民正常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对周边交通环境造成巨大影响。(2)部分占道施工区,指施工区域占用道路部分车道分时分段分方向进行施工。此时,部分车道被占用,易形成交通瓶颈,车辆行驶速度变缓,道路通行能力下降。途径占道施工区的公交站点可能发生迁移,增加了市民出行距离,对周边交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按占道时间分

按施工占道时间的长短,占道施工区可分为长期占道施工区(占道时间一年以上)、中期占道施工区(占道时间3~6个月)、短期占道施工区(占道时间3个月以内)、临时占道施工区(占道时间1周以内)。

二、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安全分析

1.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施工占道会在短期或较长一段时期内对道路部分或全部车道进行封闭,改变了原有道路通行条件,若交通管理设施设置不当,交通参与者无法预知新的交通组织方案,易发交通事故。据统计,2013年全国占道施工区道路交通事故2351起,857人受伤,2493人死亡,分别占全部交通事故的1.19%、1.46%、1.17%,占道施工区交通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2.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在占道施工区,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占道施工区交通参与者占道施工区的交通参与者主要为驾驶人、骑车人、行人及公交乘客等。不同的交通参与者使用的交通工具、出行目的不同,其对占道施工区的安全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就驾驶人而言,由于占道施工区交通状况发生改变,必须根据调整后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安全驾驶,即必须识别及视认交通管理设施传递的交通管制信息。因此,驾驶人在进入占道施工区之前是否及时正确获取交通管理设施所传递的交通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正确的驾驶行为应对由于交通组织变化而产生的复杂信息,对占道施工区的交通安全影响很大。就骑车人、行人及公交乘客而言,施工占道改变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交站台的原有布局,而此类交通参与者具有离散性、随机性、灵活性强等特点,因此极易随意穿行施工区,造成占道施工区交通秩序混乱。(2)占道施工区道路条件由于占道施工,道路线形、路面宽度以及车道数等都会发生改变。在占道施工期间,会封闭部分或全部车道,造成车辆被迫换道行驶,改变正常行车轨迹,影响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顺畅程度。道路宽度及车道数的减少极易造成交通瓶颈,大大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车辆在变道、强行穿插过程中,增加了刮蹭等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受施工影响,占道施工区的路面条件也会发生改变,如路面湿度、粗糙度等。车辆在平整度较差的路面上行车,行驶速度及安全性均会受到影响。(3)占道施工区交通管理设施设置占道施工区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具有引导驾驶人顺畅通过该区域的作用。因此是否正确、合理地设置交通管理设施,对占道施工区交通安全影响巨大。交通标志、标线的准确设置,能让驾驶人预知施工区道路条件的改变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引导车辆有序通行。路侧护栏能有效地将行车道与施工区隔离,防止在占道施工区行驶的车辆与施工车辆发生碰撞。同时,路侧护栏也可以起到诱导驾驶人视线的作用,提高驾驶人对道路条件改变的视认性。

三、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组织原则

1.保障安全

占道施工区的交通组织,应根据施工占道类型、道路条件、占道时间等因素,进行施工作业区与道路通行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等的隔离,占道施工区交通组织的优化设计,交通管理设施的合理设置,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2.交通影响最小

在保证施工项目进度的前提下,应以占道面积最少、占用时间最短、交通影响最小为原则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在占道施工期间,为减少区域交通压力,对交通影响比较大的工序必须安排在交通低峰时间进行。

3.以人为本

在占道施工期间需对道路进行封闭时,应注意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的预留,尽量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路线,避免绕行,力求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4.连续性、一致性

占道施工区行驶路线的设计应尽量与原有通行方式保持连续一致。道路上原有交通标志在安全前提下尽量保留,避免驾驶人途经此地时获取信息负荷加重,导致其错误操作而造成交通事故。

四、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安全对策研究

1.优化占道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

对占道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优化,应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占道施工类别、影响范围、影响时间等因素,结合区域路网规划、节点控制、交通参与者的交通特性进行详细设计。优化方案设计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1)交通分流对于完全占道施工,交通运行在施工区上游中断,则需对区域交通进行交通分流。交通分流是把区域道路网作为一个整体,将区域交通流提前转移至平行线路上。交通分流方案制订时,应根据交通量调查和交通预测结果,综合考虑施工期间的路网条件、交通流特性、分流路线道路交通情况等因素,确定分流方案,尽量减少绕行距离。(2)车道布设对于部分占道施工,由于原有道路宽度被压缩,需对通行路面车道重新施划。车道布设时,首先应注意满足最小车道宽度要求,不得因路幅宽度变小而对车道宽度过分压缩。根据相关规定,可将车道宽度设置为3.0m。其次,应注意车道数量的匹配。部分占道施工,单向交通由原有多车道变为少车道,车道数量的减少必然引起严重的合流冲突,变换车道、强行穿插等情况突出。因此,在车道施划时应注意车道数量减少的连续性,如单向三车道减至两车道、再过渡为单车道,诱导驾驶人合理合流、顺利通过该区域。(3)速度限制占道施工区车辆的运行条件较上游路段明显下降,此时车辆若仍以上游路段行驶速度运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必须对占道施工区实行限速管理,以保证车辆的安全通行。对于城市道路而言,占道施工区最低限制速度一般为40km/h,亦可根据区域交通流量降至最低限制速度20km/h。限速值应考虑到区域内绝大多数车辆的安全、正常通行,不宜设置过低。(4)行人交通占道施工区的行人交通组织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行人过街问题,施工区通常会占用原有人行道,导致行人过街路径被迫更改,增加过街距离;行人交通安全,由于行人按习惯的日常路线行走,同时安全意识淡薄,易忽略道路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故占道施工区的行人交通组织应通过开辟新的人行道为行人提供通行空间,保证行人交通安全。由于占道施工导致行人过街距离过长的,可根据条件设置人行过街天桥、地道、二次过街等通行设施。

2.合理设置占道施工区交通管理设施

科学合理地设置交通管理设施,对占道施工区的交通安全至关重要。交通标志、标线的正确设置,可帮助驾驶人提前预知道路线形的改变,保证驾驶操作的正确。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可有效隔离施工区与交通运行区,提供安全保障。根据《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CB5786),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包括施工路栏、锥形路标、前方施工、道路施工、道路封闭、向左(右)改道、车辆慢行等。其具体要求如下:施工路栏应设置于作业区前,面向车流方向;锥形路标用于围挡施工作业区;“道路施工”交通标志设于施工区的最前方,它的前置距离应为400m以上,且应重复设置;“道路封闭”“道路改道”交通标志设于“道路施工”交通标志之后,于前方50m再次设置“道路封闭”交通标志,“车辆慢行”交通标志设于施工作业区路段。

3.减少占道施工区公共交通组织的调整

占道施工区公共交通组织的调整,应从“以人为本”原则出发,原则上不对公交线网结构作太大调整。对于部分占道施工项目,应对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偏大的道路上的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公交停靠站需迁移或取消,以减轻道路交通压力;对于完全占道施工项目,途经的公交线路需改道,尽量体现“就近”原则,减少行人步行距离和出行时耗。

4.加强对占道施工区的交通秩序管理

施工占道导致区域交通通行能力下降、交通环境复杂,因此应加强对占道施工区的交通秩序管理。加大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的整治力度,严禁机动车、非机动车等随意停放,严禁在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摆摊叫卖,尤其在高峰时段可通过分派专人治理等手段加强对占道施工区的交通管理,避免交通秩序混乱。

5.全程监测占道施工区交通运行状况

占道施工的过程性及交通运行的动态性,决定了交通组织方案实施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占道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运行过程中应对实施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并评估反馈,对不良运行状况进行及时调整。一般来说,占道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实施一周后即进入正常运行状态,此时应及时对现状交通进行监测,调查施工区交通拥挤状态、交通安全情况,反馈结果并及时调整,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方案。

6.加强宣传诱导以保障占道施工区交通安全

占道施工及新的交通组织方案不可避免地会给周边居民和单位的出行带来不利影响,有时甚至会产生抵制情绪。为缓和不满情绪,提升市民对占道施工的理解与支持,在制定了新的交通组织方案后,要做好宣传工作,应提前采用各种宣传方式(如信息板、调频广播、报刊等)广而告之,并定期向市民通告、施工进度,让居民民更好地了解交通组织方案,提示合理的出行线路建议,引导市民利用公交出行。

五、结语

篇6

大模板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施工中模板堆放、吊装、支设、拆除及运输保管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1大模板施工中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部位及原因分析

1.1大模板吊环

大模板吊环是重要的受力构件,其构造形式因模板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组拼式大模板使用组装式吊环,整体式大模板的吊环直接焊在模板上。但无论何种吊环,设计时均应按吊环受力状况进行强度设计,并留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吊环的位置、数量、安装方法或焊接长度等均须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吊环易发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在其发生强度破坏致使大模板高空坠落。原因主要有吊环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整体式模板的吊环焊缝长度不够或焊接质量低劣;组装式吊环在使用过程中紧固螺丝松动、脱落等。

1.2大模板斜支撑的地脚螺栓

大模板斜支撑的主要作用是在模板支拆过程中调节模板的倾斜角度,使大模板堆放相对稳定。由于斜支撑的地脚螺栓在支撑模板重量、调节倾角中反复使用,因而是比较重要且易忽视的安全部位。

斜支撑的地脚螺栓使用过程中易引发的安全事故表现在模板的倾覆上。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大模板经多次起吊和落地,由于未能轻吊轻放,地脚螺栓中的螺母在多次反复冲击下焊缝开裂。堆放过程中受外界荷载干扰,螺母脱落致使大模板倾覆。

1.3大模板外墙用外挂三角架

外挂三角架是大模板工艺的配套技术和产品。近30年来尚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但工程中的险情时有存在,主要表现在外挂架挂钩的弯曲变形和安装外挂架时混凝土强度偏低两方面,其原因如下:

(1)外挂架提升安装时,挂钩外伸悬臂过大,安装时挂架在冲击作用下挂钩发生弯曲变形;

(2)挂钩原材料不合格;

(3)挂钩设计计算偏小;

(4)冬期施工中,混凝土强度增长慢,外挂架提升过早。

1.4整体提升电梯井筒模的底模

整体提升的电梯井筒模在高层建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底模是其生根之所在,钢爬梁给底模提供支座。施工中底模由塔吊提升,除供筒模支模外,也为钢筋绑扎提供了操作平台。底模的钢爬梁安放平稳、提升灵活是顺利施工的前提,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施工中曾因底模倾覆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其原因有二:(1)考虑安装的方便,底模设计时预留了一定尺寸的安装间隙,底模就位后支筒模时,撬动筒模使底模产生水平位移,支座搭接面积不够混凝土破坏而坠落(冬期施工中尤应注意);(2)由于建筑垃圾等污染使钢爬梁端头的平台脚不能及时归位,或因平衡自重偏小,不能呈水平状态进入预留洞,导致底座坠落。

1.5大模板堆放

未合理堆放大模板,造成大模板堆放失稳或倾覆。

2预防大枝板车故的对策

2.1大模板吊环

大模板吊环是受力构件,补偿刚度、保证强度是确保安全的必要条件。根据对吊环易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北京市利建模板公司在设计大模板吊环时,对组拼式大模板采用组装式吊环,以对称骑缝和平面外补偿刚度(图1);对整体式大模板的吊环以保证足够焊接长度、双面满焊、焊缝饱满(图2)为安全原则。大模板吊环保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吊环的位置、数量、安装方法和焊接、包括组装式吊环的连接螺栓型号及双螺母紧固,均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吊环,若发现螺母松动或被吊环碰撞而损坏时应立即紧固或更换。

2.2大模板斜支撑的地脚螺栓和模板堆放

(1)有斜支撑的大模板应该面对面堆放,自稳角为75度~80度;无斜支撑的大模板应在现场搭设脚手架,只要模板不在墙上,就应该直接放大架子内,不得靠在其他模板或构件上,以免下脚滑移倾倒。

(2)拆除后的大模板,不得堆放在施工层上。

(3)模板拆装区周围应设置栏杆,并挂有明显标志牌,禁止非作业人员入内。

(4)高处作业时大模板安装应有缆绳,风力过大时应停止施工。

(5)大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斜支撑的地脚螺栓最容易受损伤,因而在设计时增加双面护板,延长焊缝;使用时尽量避免着地时冲撞地脚螺栓。

2.3大模板外墙用外挂三角架

(1)外挂架挂钩是主要受力构件,其材质须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材质证明。

(2)经常检查挂钩是否有因不正确操作而弯曲或变形。

(3)大模板起落时,应注意平稳,模板就位时应避免冲撞外挂架,模板提升时应注意不要剐碰安全网。

(4)施工时外挂架上只允许放置操作工具,不允许堆放施工材料;支拆外墙模时应避免多名操作人员集中在一处。任何情况下外挂架的堆放荷载都应小于120千克/平方米。

(5)外墙洞口处应按设计要求附着,防止在风载作用下外挂架摆动和内倾。

(6)外挂架安装时,墙体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7.5MPa。

2.4整体提升电梯井筒的底座

(1)提升底模时,须严格检查底模与井筒壁四周的间隙(25mm),底模就位后,须按施工图在底模四周用木楔顶紧,防止小范围的水平位移。

篇7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有利于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就需要特别重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要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坚持贯彻质量管理,又因农网改造工程施工中具有较大的安全危险性,所以要特别重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

农网工程;安全;措施;分析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壮大,在不断调整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体制下,虽然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在逐渐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并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是依然还存在着较多的漏洞问题,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没有有效地分离安全监督体系和生产管理体系,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施工单位出于工期考虑或者从效益考虑,往往就忽略掉具体的安全管理规定,甚至会忽略掉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在农网的改造升级过程中,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分开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保障安全管理监督体系是独立运行。如果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工程进度和安全生产相矛盾的情况,那么就必需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一、建立完善的电网建设安全体系

施工单位必须建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网络,制定安全管理办法,指定安全总负责人。各作业组均应设置专、兼职安全员,并经工程业主单位确认,对每个单项工程都应签订安全施工协议。安全监督体系要针对电网建设的特点及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并在实际中监督执行;安全保证体系要构建由各施工单位组成的安全执行体系,确保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确保各种安全工器具、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措施真正贯彻到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

二、实行安全技术交底

制订了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后,必须落实到位,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实践证明,实施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是落实的有效手段之一。交底的方法:各级技术人员、施工负责人应将《施工方案》作为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的主要内容之一,分级进行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了解并掌握相关部分,并付诸实施。交底的主要内容:施工顺序和主要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工程进度、物资供应要求;保证施工安全的主要措施;其他注意事项等。必须明确各级安全责任:施工人员应按交底要求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法和降低安全要求,或违背安全措施,当发生质量、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时,事故原因如属于交底人错误则由交底人负责;属于违反交底要求者,则由施工负责人或施工人员负责;属于违反施工人员应知应会者则由施工人员本人负责。

三、把好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环节

(一)在施工前,要对每一个施工人员进行状态检查,检查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准确状态。另外,对施工人员的着装进行检查,要求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工员都必须按照国家工程施工规范所规定的标准进行着装,以此来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二)在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做好工作任务的详细交代,并且要求施工人员牢记施工中的各项安全措施,并且对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一个预先的概念。另外,在施工中,项目负责人员要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考量,考量其对工程施工的具体任务、危险隐患、施工程序以及施工中对问题的应对措施是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项目负责人员要对施工中人员的到位情况、问题应对措施的预防情况、人员施工的执行力度以及项目监督管理人员是否均已达到要求。检验合格后,项目施工所有人员均要在项目施工合同书上签名确认,以便出现问题时可以责任到人。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让施工人员养成一种每天自问、自查的良好习惯,并且要求其在施工中养成随时发问的习惯,以避免施工人员因个人技术问题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三)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严格地按照农网改造的具体实施标准来进行施工,对施工现场周边实行阻隔措施,而对施工区域则要严格执行封闭式措施,以免非工作人员误入造成危险。另外,如对电线电缆进行施工时,首先要检查其安全性,同时拉断电闸方可进行作业,切勿带电施工,以免给人身安全造成危险。如遇必须带电施工的区域,要对周边做好封闭处理,并利用专业的仪器进行施工,切记不可冒然施工,以免给自身造成伤害。

(四)一个农村的农网改造工程可能会涉及多家单位同时进行施工的情况。如遇多家单位一起进行施工时,则首先要对各范围内项目施工的负责人员建立一个区域的明确制度,并对各单位所负责区域的施工安全及应对措施进行一个明确的分工。需要注意的是,对多个施工单位同时进行的施工现场来说,必须要做好现场的分工协调工作,并且针对项目施工现场的情况及人员分工做出一个详细的总体施工方案。同时由专门人员进行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便确保施工安全。

(五)在工程实施后,施工单位要对本次工程项目进行安全总结,认真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同时,总结在施工过程中好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实施方法要进行提炼,提出好的指导意见,指导下一个工程的施工。

四、加大施工安全的定期和动态检查

要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督查力度,每项工程开工后,都要对工程进行不定期的多次安全检查。特别是工程管理人员到工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查看现场的安全情况,点,查安全技术措施,特别是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的施工是否遵守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到位,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填写安全检查情况通知单,对严重的问题还要相应的经济处罚。

五、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全面提高其安全综合素质,是确保网改施工安全的极其重要的保证。其他施工人员,包括临时工、村电工等,由各施工队自己组织培训;对于安全基础较差的单位,供电企业要派专人进行专题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安全培训,可使参加网改的各类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上、素质上有所提高,以适应网改施工的需要和确保施工安全。

六、结束语

安全管理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才能把这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建设期长的惠民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并发挥出效益,着力解决好县域电网联系薄弱、农村供电设施过负荷、供电“卡脖子”、和“低电压”等农村电网的突出问题,推动农村电网整体水平的技术升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用电条件,满足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用电。

篇8

传统填鸭式教学法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上课缺乏思考,考试时机械应考,成绩与实际能力不相称,有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太适合施工安全课程的教学,当面临各种新变化和背景复杂的情况时,传统的知识不能迅速转化为能力,难以很快做出决策。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首创并推广,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严密推理、判断、表达及解决问题等实际管理能力。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早期应用较广的工商管理案例,将实际发生的事例,包括各种确定和不确定的信息、相关意见和实施过程的商业管理及其决策过程记录下来,编写成为案例用于课堂教学,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推理能力。类似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路桥施工安全管理教学中,搜集整理包含不同路桥施工背景、事故、隐患、问题、选项、相关意见和选择过程的管理和决策记录,形成施工安全管理案例,并用之于教学。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案例实际上是借鉴其他行业领域案例的一种具体应用,它和其他专业案例一样,目的都是通过将实际事件的典型过程科学有序再现出来,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决策处理能力。

二、促进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教学

国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质量兴教,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个人和企业及项目都是非常有益的。路桥施工安全是交通高职路桥类专业群中重要课程之一,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的,而事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施工安全课程正是从探究这些原因而展开的,而通过案例可以很好地完成事故前因后果的展示和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施工安全管理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位置越显重要。安全意识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路桥施工场面宏大,涉及材料、人员、用电、机械设备、高处作业、水上水下、季节性施工等危险因素,必须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满足现场的安全生产需要。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案例教学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对职业精神等软技能的培养也有较好帮助。应当充分地消化吸收基础理论,案例教学对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通过他们的真情实感和高质量分析推理,促进学生综合处理能力的提升。

三、案例的选取

(一)根据课程内容

高职路桥类专业相关课程包括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训受行业特点影响明显。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弥补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的不足,综合考虑,提前选择,由于施工内容繁杂,案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很难在某个方面搞得非常精深,重点应是通过案例,促使学生形成安全员基本职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分析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安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路桥工程安全施工内容庞杂,涉及的因素多,如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房建及拆除工程安全;机械设备安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与控制;隐患排查与治理;防火与消防工作,应急响应与事故救援、调查和处理;安全检查与问题整改、职业健康;安全标识、标牌等各个方面,需认真加以分析,精心设计案例内容,构建教学路径,设置问题节点。

(二)根据案例性质

公路施工现场情况复杂,从现代路桥建设开始,国内外不断地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质量事故,也有做得比较好的典型案例。案例的选取应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从案例性质方面的选择上,首先,要有一定的典型性,比如在施工实践中的机械伤人事故、桥梁垮塌、触电、坠落等,要善于收集整理一些社会影响大,具有较强典型意义的案例,按照典型案例的评判和处理,对以后实践中遇到类似事件,熟悉其处理过程,分析其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制止,为以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参照。同时,对于参建单位的类似行为产生引导作用,对自己和本单位的类似行为作出预期,以规范施工中的各种行为。其次,要有一定先进性,结合当前国内推行的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和平安工地建设,对做得比较好的和水平比较高的项目加以总结和提炼,应用到教学中,既推广了先进的经验做法,又使建设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还有,案例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相当于常规的安全培训,也是正常的应该做到的一些基本要求,不需求超水平发挥,随意发挥易导致不合格品,即会诱发事故,只有按常规要求,合理操作,才能把安全生产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三)根据教学需要

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师生互动的加强,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其他课程对本课程的影响也逐步有深入了解,这时候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相应的案例。重视并建成比较丰富的案例库,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运用。教师客观地点评有效地帮助学生验证解决方案的价值和引导职业技能的形成。通过典型案例素材的展示,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调动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典型案例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重在思路的构建与整理,帮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反三,总结规律,达到迁移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有鉴于此,可以选取一些操作性较强、容易找到切入点的案例素材,加以整理研究,在课堂中使用,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使案例素材更贴近教学实际需要,更符合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一)素材的收集和加工

案例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选一个合适的案例供学习讨论[2],现在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体发达,注意收集和整理各种路桥工程施工过程素材,加工成有用的教学案例。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施工中发生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疑难情境或一定的教育指导意义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也正因此,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课堂教学便如鱼得水,挥洒自如。大量收集路桥施工过程中各个领域的事例,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事实证明,选取适当的案例进行教学,对学生安全职业技能的培养效果很好,这也是案例教学法范围广泛、久用不衰的原因。联系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体验中提炼出一系列的小问题作为案例素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如安全用电、高处作业、季节性安全施工等。如果能够及时地将最近的时事新闻中安全方面的事例,较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会丰富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提高对时事政治的关心,加强了课程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对于教师而言也能够丰富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吸收知识、增强能力,例如,央视大火案、上海大火事故。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学生通过感知材料背景,引发兴趣,才能提出问题,激活其求知的动力源泉[3]。案例教学由观看案例资料、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启发引导、归纳结论等几部分组成。例如,在讲授《施工安全管理》这门课的路基土石方安全施工时,先让学生了解与此相关的背景知识,再提出问题切入到讨论的案例中,循序渐进分析个案,由学生自行归纳出正确答案。例如,案例资料之一:某年5月19日下午约16时30分,土方工程公司安排王XX进行挖掘机的操作,王在没有取得场内机动车驾驶操作证、现场没有专人负责指挥,并在酒后情况下登机操作,在未确认作业区内无行人和障碍物的情况下,进行挖掘机倒行,把正在搬运钢管的水电工、电焊工压倒,造成一死一伤的事故。请根据以上资料探讨分析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讨论分析时,预先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6-7人,指定一位小组长,各组在规定时间内由小组长牵头自行讨论,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汇总。然后,由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进行口头案例分析,评价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师生一起不断地讨论与深入分析,适度扩大讨论范围,拓宽学生的思路,启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不断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兴趣,去伪存真,精益求精,找出符合情景要求的合理答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自主学习与研究的习惯。

(三)教学效果反馈评价

案例教学背后的理念在于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追求[4]。经过实践,发现在施工安全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来完成基本理论、基本内容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都很欢迎,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教师在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充分准备,考虑全面、规范,治学严谨,切忌没有考量,信口开河。善于启发学生,互动质疑,逐步深入,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问,才能使得课堂氛围和谐活跃。案例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进步的过程,尤其对于教师来说,每一次的教学过程都应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案例教学强化了课堂教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有利于安全技能的形成,克服了理论脱离实际的不良倾向,增强毕业生对今后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加强师生合作性,进而构建和谐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经过适当的设问和课前课后的互动,反馈课堂案例教学的效果,寻找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与工程一线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制定一定的标准,对案例教学的效果的进行评价和考查,用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程序,避免机械重复,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兴起,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施工环节中,也存在一些不加以防范就会出现的危险源头,例如触电、高空坠落物、火灾、机械伤害、坍塌事故等等。我国相关部门也对这些方面制定了一些管理措施,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让制定的管理措施没办法在施工现场进行顺利的运用。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使工程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人身安全方面也能够得到保障。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

1、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工作的无效性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监理单位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很多监理单位出现监而不理的现象。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没有对施工现场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督工作,平时没有及时开展施工安全检查,跟踪落实是否到位。对违章指挥,违规操作作业人员没有及时有效的制止,不为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进行考量。这一现象的源头很大程度是监理单位认为太过强调安全工作会降低施工进度和工作效率,从而使整个施工项目无法在原计划中顺利完成。对发现安全之外便是监理单位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性质了解的不透彻,甚至是部分监理人员没有经验,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不熟悉,不掌握,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形同虚设。更不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与否制定针对性、行之有效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2、设计单位的不专业性

对于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需要充分了解工程的地形结构、自然环境以及施工时需要用的材料可能对工程施工加大难度,从而导致施工过程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而有些设计单位人员因为不够专业,没有施工经验,只求理论上的设计,没有结合实际,只是一昧地完成工程设计,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环节没有及时跟踪管理的方案,造成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环节没有得到很好的专业性支持。

3、相关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不到位性

现阶段很多建筑工程承包单位大部分采取挂靠形式,“以包代管”、“层层分包”,不具备施工专业技术人员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导致了建筑工程的安全工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再则,承包方的作业班组工人大部分是农民工群体,他们主要的操作技术是靠平时积累,传统的手工操作,而随着这些年新型材料的广泛使用,给他们在施工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部分施工班组工人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上岗,三级安全教育,导致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很好地得到保障。由于相关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不到位性,没法在施工方案、应急方案和安全措施等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策划,直接加大了施工现场的复杂程度,大大地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设计图纸和原始资料能够反映出整个施工场地的情况,所以要根据这两个方面来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首先要熟悉施工现在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情况、其次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然后敲定一个全面的安全防范细则。同时,为了有效地确保地下墙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有足够的刚度可采用增设纵向钢筋桁架式主筋平面上的斜接条等措施,钢筋笼的吊点位置。起吊及固定方式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在安装起拔混凝土导管时,机械与操作工人要配合好,不要将人砸伤或挤伤。要准确测定咬合桩的位置,开挖前,套筒埋设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施工现场布置安全措施

在安全措施中,施工现场的布置也是极为重要的。比如防火,防雷,防洪以及防触电都是要精心部署的、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具置进行生产。仓库以及材料堆放场等的布置工作。在施工现场的相应位置设立标语。宣传画。火警。匪警以及急救电话等指示牌,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栏杆。脚手架。防护网等设施都是施工现场必不可少的,这些设备在警示作用消失时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在开挖的基坑周边应布置牢靠的钢管围栏,围栏上应设置安全指示牌。施工现场的道路应保证平整,通畅,并且在危险的地段设置安全指示牌。在可能有人经过的危险路段设立红灯示警,以便对在夜间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提醒。在施工现场各类设施的布置都应符合消防安全距离的有关规定。

3、安全用电防护措施

3.1外电线路的安全防护

一旦外电线路在施工现场穿过了机动车道,施工人员则应根据规范要求将路面与线路最低点的距离控制在最小。假如当时各方面条件不允许措施的实施,那么就应采取其他措施,比如设置屏障、围栏等,并同时予以警示。这样就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危险。

3.2现场电箱(配电箱。关箱)的安全防护

电箱在施工现场时必不可少的设施,但同时也是危险性极强的。为了防止有人触及电箱发生意外,施工现场所有的电箱都应购买成颜色鲜艳的类型或将其涂上艳丽的材料。有时电箱箱体的不完整也会带来危险,所以在颜色满足的情况下要定期检查箱体的完整性。电箱应摆放在干燥、通风、无杂物的地方。同时为了保证电箱不受到撞击,电箱所处环境周围应足够容纳两人的活动范围,以便施工人员进行工作。在雨季还应做好一系列防雨措施。各种电器的安装板应是金属的或者非木质的绝缘板,接着在将电器紧紧的固定在电箱中,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的不应带电金底座,外壳等均作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4、施工现场机械安全施工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的安全施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安全施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施工,在施工进行之前一定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及相关的验收制度进行检验,如果符合标准,在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安全的进行使用,否则,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施工开始之前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排查,对每一位操作人员都要建立相应的个人背景以及工作经验的资料。最后将资料整理,并进行统一管理。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质量也是影响也是影响施工现场机械安全施工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保证质量以及安全,施工人员在上岗前一定要进行专业和专门的培训,持有上岗证。在资格允许的范围内操作机器,如果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不能进行机械安全施工操作。机械操作室是一个安全隐患比较多的位置,应该保持整洁干净,一旦机械发生故障要进行及时的修理,同时要定期多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机械夜间停放时应选择合适安全的地点,并安排人员进行看管。

在施工时指挥人员与被指挥人员必须有着各自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及互相良好的配合。施工现场的指挥人员要处于位置安全的地方,并且能够便于被指挥者看清,看懂指挥者的指示、施工现场许多设备都具有钢丝的结构,在使用带钢丝的机械前,要检查钢丝的完整以及上油的情况,然后再对钢丝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钢丝对人无危险性、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一定要佩戴安全帽,并且严禁在起重机危险半径范围内活动、以上一系列安全措施做好后,再对所有机械和电气设备进行检验,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结束语

当前的施工现场有着很高的危险性甚至有些是无法预测的。所以针对当前施工现场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危险发生后的解决方案,为施工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翟文兵.浅析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篇10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多数在城市内施工,战线长、露天作业、交叉施工、交通和环境影响大多是市政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类工程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也使得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

一、市政工程的特点

要做好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对市政工程的特点有所了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市政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市政工程施工既有城市立交等高空作业,也有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既有跨河流的大桥施工,也有穿越山体的隧道工程;既有一次性作业,也有改造、整治等维护内容;既有主体工程,也有管线配套施工;既有郊区空旷的作业场面,也有市区交通拥堵地段的作业环境。因此,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有着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这给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高处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城市市政高架、桥梁项目施工,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往往下方两侧道路作为车辆、行人的交通通道,通行不断,对脚手架安全、高空吊装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可能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影响面大,给社会带来一定损害。

3.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4.作业环境差。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和生产安全。此外,受交通的影响,不少市区工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5.人员安保知识贫乏。目前,市政一线工人大量从农村中农民转化而来,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经验,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缺乏,对不良行为自控能力较差,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一系列的安保知识教育和安保制度的约束,容易造成这类群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6.分包管理漏洞较多。市政工程存在不少分包情况,公司往往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分包情况难以在施工期间建立和落实企业责任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需要依据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作业方法、作业人员等生产特点建立严格而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来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思想保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安全与思想的关系。常言道:思想是人的灵魂,思想决定行为。人们做事,也总是离不开思想的指导。我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的总指导方针,也正是要求我们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最大可能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提高职工安全作业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知识。安全教育首先要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增强关心人、保护人的责任感;其次职工必须熟悉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再次就是结合自身工种特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特殊作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教育。

2.技术保证。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涉及面广泛,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样。技术保证就是要在对施工要求与安排、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监控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事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事故要素(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通过整理、分析、评价,建立起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的技术保证措施,以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杜绝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伤亡事故,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安全设施、防护装置实施应列入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对于大型体或大面积、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总体措施外,还应编制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详细制定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

3.组织保证。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企业负责人应在企业内部设置安全组织机构,机构的设置要体现高效精干,有较强的责任心,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便于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指令的顺利下达,安全措施落实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到位。同时负责查处企业安全生产中违章、违规行为,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

4.制度保证。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体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业性质;应明确界定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应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业和企业职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