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执法监管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执法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执法监管

篇1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农业局查处毛某生产、销售含有限用农药芹菜案

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发现特克斯县一蔬菜生产基地的芹菜样品含有限用农药甲基异柳磷。案发后,特克斯县农业局追回未销售芹菜并销毁,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2016年12月,基地负责人毛某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个月。

二、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农牧局查处李某等四人生产含有限用农药洋葱案

2015年,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农牧局在对全区洋葱种植区域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李某等四人在洋葱地冲释国家限用农药甲拌磷,洋葱、土壤等现场提取的样品均被检出甲拌磷成分。随后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2016年4月,李某等四人以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六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缓刑一年并处罚金。

三、江西省高安市畜牧水产局查处艾某违法使用“瘦肉精”饲养肉牛案

2017年1月,江西省高安市畜牧水产局对该市某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屠宰车间进行日常执法检查时,通过快速检测发现待宰栏中的一头肉牛尿液“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呈阳性。根据有关规定,高安市畜牧水产局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经查,该牛为艾某饲养,喂养饲料中掺入“瘦肉精”。2017年5月,艾某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四、四川省梓潼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查处康某屠宰、加工、贮藏病变猪(肉)案

2016年7月,四川省梓潼县农业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康某居住院子中的冻库内存放有病变症状的猪肉和猪头250余公斤,执法人员随即对这批猪肉和猪头进行查封并移送公安机关进行查处。2016年8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处对康某以9961元罚款,公安机关对康某行政拘留五日。

五. 山东省利津县畜牧局查处王某违法使用“瘦肉精”饲养肉牛案

2015年1月,山东省利津县畜牧局汀罗防控所接到王某电话报检,执法人员在其养殖场内对33头肉牛进行现场检疫和违禁物质的抽样检测,发现“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呈阳性。利津县畜牧局随即对牛场进行查封,并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2017年2月,王某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月,并处罚金2万元。

六、重庆市农委查处魏某向待宰牛注水案

2014年5月,重庆市农委与重庆市公安局联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时发现,魏某及其工人在租赁的屠宰场地向待宰的牛注水。经检测,17个样品水分含量全部超标。2016年,重庆市农委依据相关规定,对魏某做出没收涉案物品,并处170万元罚款的处罚决定。魏某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先后申请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北碚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维持了行政处罚决定。随后,魏某提出上诉,2017年5月,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了重庆市农委对魏某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七、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渔政局查处某鱼苗场生产、销售含有违禁药物鱼苗案

2016年5月,从化渔政大队执法人员根据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所的检验检测报告,对辖区某鱼苗场进行监督抽查,经检验,该场的胡子鲶鱼苗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案件被移交公安机关处理。2017年3月,渔场负责人梁某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

八、福建省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查处欧某等生产、销售含有违禁物质水产品案

2015年11月,福建省东山县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执法人员联合县公安部门对辖区某养殖场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养殖场疑似使用禁用渔药。经检测,送检的石斑鱼、虎斑鱼和养殖场水样品检出呋喃西林、孔雀石绿。东山县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将该案件移送东山县公安局,并对涉案的石斑鱼进行无害化处理。2016年8月,欧某等二人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和六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和2万元。

篇2

 

重庆市大渡口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印发2021年大渡口区农业转基因生物

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委机关有关科室、委属各有关单位:

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重庆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农发〔2021〕45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2021年大渡口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大渡口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4月23日

2021年大渡口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

工作方案

     

按照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有关工作部署,为切实做好2021年大渡口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农村委主任会议安排部署,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法》《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既要加快推进生物育种研发应用,又要依法依规严格监管,严肃查处非法制种、知识产权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业转基因研发应用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不断健全全区农业转基因监管队伍,加快提升监管能力,通过书面形式明确辖区内农业转基因监督检查、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科普宣传等职责分工;指导辖区内从业主体办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许可证。对辖区内农业转基因研究试验和农业转基因加工企业现场检查覆盖率达到100%。

三、监管重点 

(一)压实主体责任。农业转基因相关从业者承担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通过召开行政指导会、开展监督检查、加强政策法规培训、约谈等方式,督促农业转基因相关从业者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从业主体自我约束和管理。种子经营单位应加强对制种亲本的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确保源头和流向可追溯,严防非法经营转基因种子。 

(二)加强制种环节监管。开展非法种子田块排查,查早查小,加大种子下地前和苗期检测力度,春耕备耕前和种子收获季开展专项检查活动,严防非法转基因种子流入市场。

(三)加强种子加工经营监管。加强对种子包装、标签等环节监管,加大对种子市场、经营门店的转基因成分抽检力度,严查转基因种子非法加工销售。 

(四)加强进口加工监管。强化境外贸易商、境内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三位一体”监管,加强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流向管控。严查运输、储存、加工等过程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全面核查产品采购、加工、销售、管理等档案记录,确保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全部用于原料加工,严禁改变用途。

(五)加强病虫害发生动态监测。安排专业人员跟踪监测转基因作物种植区域的病虫害消长、种群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变化,及时掌握有害生物抗性动态,研究提出应对措施,严防目标害虫转移对其他作物造成危害,防范次要害虫上升危害。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属地管理。要落实法定职责,认真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区农业农村委负责统筹协调,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具体执法监管。各镇要层层落实责任,充分认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把监管工作落实到具体科室。

(二)加强监督检查。突出问题导向,狠抓关键时节、关键环节和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注重监管实效。落实监管线索督办、约谈问责制度,严肃追究不作为、不监管、相互推诿人员的责任。落实监管信息报送制度,关键节点实行监管信息日报,案件查处实行信息月报,重大案件随时报送,没有案件的零报告。 

(三)加大查处力度。全面摸排收集违规线索,及时立案调查,依法从严处理,对已办结案件依法做好信息公开,曝光查处结果,形成震慑。紧抓重点案件不放,深挖线索来源,打掉非法扩散源头。鼓励社会各界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对群众直接举报和我委转办的监管线索认真核查,及时反馈核查情况。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结合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专项行动,加强种子经营环节监管;在种子销售市场、种子经营店铺进行执法检查,开展种子加工和销售环节转基因成分抽检,发现问题追根寻源,严防转基因玉米、油菜、大豆等种子冒充非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的标识管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醒目,凡列入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进行标识,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行销售;如发现问题将从严从速查处。

(二)做好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的宣传工作,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农业转基因技术,搞好转基因知识的科普培训,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正确引导公众,自觉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篇3

一、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扎实推进

2009―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天津市小农水专项资金1.75亿元,支持宝坻、蓟县、武清、静海、宁河等5区县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其中,武清、静海是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天津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积极推动,扎实做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各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天津市成立了由市财政局、市水务局主管局长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市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重点县的方案审查、资金整合、监督检查、工程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各重点县也相应成立了县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落实、资金筹措、工程推动、施工监导、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建后管护等工作。项目乡镇负责自筹款的筹措、施工协调,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二)足额落实建设资金。截至目前,天津市四批重点县已累计下达资金28185.7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0100万元,市财政8000万元,区县财政4353.15万元,农民自筹5732.58万元)。第一批重点县宝坻区三年建设任务全部如期完成并通过总体验收,累计完成投资8274.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400万元,市财政2400万元,区财政915.27万元,农民自筹2559.58万元)。第三批重点县武清区2011―2012年已累计完成投资6133万元。

(三)着力强化资金监管。宝坻区制定出台了《宝坻区小农水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在区水务局设立了资金专户专账,并设专人负责会计核算日常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财政补助资金,由区财政局在项目建设期内分期分批及时拨付至区水务局报账专户;乡镇自筹部分,由乡镇在工程开工前足额缴至区水务局报账专户。单项工程竣工后,根据施工单位提出的拨款申请,经工程所在乡镇核实,经区财政局、水务局同意后,据实拨付给项目施工单位,拨付形式试行区级报账制,报账资金票据一律使用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经宝坻区审计局审计,重点县建设项目未发现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

(四)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天津市严格实施计划审查、严格遴选施工队伍、严格把好材料关,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宝坻区建立巡视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用材、操作工艺、操作程序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等,每个工序完成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然后由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员复检合格后,局组织工程监理人员及区财政监督人员,进行终验,监理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五)建立运行管护机制。宝坻区将经验收合格的工程,及时移交项目所在镇村管理,产权归项目所在村集体所有。按工程受益面,分层次落实管护责任,将农民可直接利用、受益明确的机井、扬水点、地下管道、防渗明渠等设施交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目前已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25个,成立灌溉小组110个,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促进节约用水,部分项目区还结合工程建设,安装灌溉计量水表,积极探索水费征收方式改革,推行灌溉计量收费。

(六)注重管理制度建设。结合天津实际情况,天津市水务局、财政局先后出台了《天津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天津市〈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天津市小农水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天津市〈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验收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项目区县也因地制宜制定了管理细则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小农水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天津市加大以低压管道、喷微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新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10万亩,累计达到393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76%,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计划到“十二五”末,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8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0。宝坻、武清两区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以宝坻区为例,该区通过三年重点县建设,共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6.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4万亩。项目建设大幅度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以亩均节水100方计算,共可节水1849万方,节电56.5万度;通过衬砌防渗渠道和铺设低压管道,减少了渠道、田埂的占地面积,可提高耕地利用率5%―10%,节地1.2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96.5万公斤,新增粮食作物产值822.4万元,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864.06万元。此外,项目建设实现了地表水、地下水合理循环利用,改善了土壤环境,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地下水储量和河道流量,稀释了排泄河道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改善了水体环境。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环境,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安定团结。

三、中央财政追加小农水资金项目实施顺利

2012年9月下旬,中央财政追加安排小农水专项资金45亿元,支持全国31个省(区、市)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扩大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覆盖面,加强山丘区“五小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其中,追加安排天津市小农水专项资金4500万元,全部用于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天津市财政局、水务局按照财政部、水利部要求,迅速开展工作,选择蓟县、宝坻、武清三区开展项目建设。工程涉及44个村,新打及维修机井289眼,新建泵点60座,铺设低压管道350.3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2万亩,改善节水面积0.2万亩。10月下旬,天津市中央财政追加安排小农水资金项目建设方案和标准文本通过市水务局、财政局的联合审查,并报水利部、财政部备案。目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已拨付三区县,累计完成投资900万元,打井15眼,建设井房25座,开挖管道沟30公里,购置低压塑料输水管材50公里。预计2012年可以全部完工。

四、政策建议

天津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5.7亿立方米,加上入境和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7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就用水结构而言,农田灌溉用水量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一半,天津市农业节水潜力巨大。此次调研的宝坻区和武清区都是天津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中:宝坻区耕地面积11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8.4万亩;武清区耕地面积1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8万亩。实践证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契合天津市水资源紧缺实际,是实现农业节水,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以在建的蓟县、武清、宁河、静海4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依托,积极统筹整合资金,完善投融资体制,大力开展防渗渠、低压输水管道、微喷灌等节水设施建设,对现在的农业灌溉设施进行连片配套改造,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利用规模和效益的最大化。支持武清区建设“一个示范点、两个联系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示范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土保持工作联系点),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天津市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水平。

(二)以节水促发展,支撑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将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促进耕地增值,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和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篇4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走出去;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22.32 [文献标识码] B

相比传统金融模式,开发性金融具有注重培育中长期投融资、注重科学规划及风险防范的特点,在支持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走出去”,是一个长期过程,同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开发性金融凭借自身优势成为推进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不可或缺的资源。笔者认为,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走向国际舞台,应着力探索建立“官民一体”的海外投资模式,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政府、企业的协同作用,在加强规划和风险评估的前提下,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对农业企业提供贷款,设立农业“走出去”专项发展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进行境外农业项目股权投资,重点支持境外粮食产能建设,为农业“走出去”提供稳定的信贷支持,从而促进海外农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开发性金融的支持是实现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缺乏有效的融资支持,其中既有农业企业的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客观制约。一方面,农业企业自身具有轻资产、资金使用集中、资金回笼缓慢等特点,农业企业融资面临资产质押担保困难、资产处置难以实现等问题,对于境外投资项目而言,这种问题与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农业生产条件、市场竞争环境、投资政策法规等差别,农业开发模式的选择也会存在较大差异,相应的融资安排也会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积极拓展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是支持农业走出去的关键所在。

开发性金融可以帮助农业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为“走出去”提供坚实保障。首先,开发性金融符合农业市场化运作的特点。开发性金融不是简单的政策性贷款,它把财政资金信贷化,用市场化的方法进行运作,符合农业项目开发的规律,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开发性金融符合农业融资长期化的特点。作为典型的资本融资过程,开发性金融承担了长期融资的任务,放款周期相对较长。第三,开发性金融在贷款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注重培育市场,为农业“走出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智力支持。

二、开发性金融是对农业融资主体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载体

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在于它对农业融资主体进行的科学管理,有利于风险控制,确保了贷款的安全性。

(一)开发性金融对正确划分农业投资项目的融资性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进行融资支持之前,明确农业项目开发的范畴,即该项目属于政策性业务(如建立境外粮食产能)还是商业性业务(帮助农业企业走出去开发海外市场获利),据此确定不同的利率标准。正确划分农业对外投资项目的融资性质,有利于合理控制风险、进行分类管理、提高信贷支持效率。

(二)开发性金融对农业融资主体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和筛选

我国参与境外开发的农业企业在竞争资质上各不相同,对农业融资主体进行科学评价和筛选至关重要。开发性金融在贷款评估时,综合考虑了农业境外开发过程中将会受到的技术、环保约束,在农业项目境外管理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劳资纠纷,以及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等问题。通过客观分析潜在收益和风险,筛选出经营业绩好、项目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给予贷款优惠,提高了开发性金融的资金效率。

(三)针对境外不同区域农业开发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融资管理

对于适合进行大农场开发经营的区域,通过一次性注资买断当地农场经营权,通过经营权取得的收益来抵消贷款融资的风险;对于不适合开展大农场经营的地域,采用入股、参股等方式,与当地农业公司进行合作开发,确保投入的股权对于扩大海外农业经营规模有实际价值。

三、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官民一体”的海外投资模式

借鉴日本农业的海外投资经验,以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主导,联合行业协会、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官民一体”的海外投资模式。政府发挥外交协调作用,为农业企业涉外投资搭建平台,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规划、信息、信贷的支持作用,行业协会、其他金融机构发挥辅助作用,通过建立综合支援窗口,强化海外农业投资企业之间的沟通,帮助国内企业与被投资国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提供必要的资金、信息、技术支持。

(二)与国外金融机构共同对农业企业提供贷款

利用国开行融资、融智的综合比较优势,与东道国进行国家层面的综合开发合作,规划引领,总体推动,把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资源开发和粮食产能建设有机结合,共同开发适合东道国资金、资源状况的融资模式。可供参考的融资方式包括:IPO、资源资金互换、股权融资等。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与所在国当地金融机构共同对农业企业融资,通过先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然后开展授信合作,再逐步过渡到联合贷款支持大型农业项目。

推动建立多边金融合作机制,通过综合授信、货币互换、联合贷款等多种方式,与农业项目所在国的金融机构以及合作国中央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主力商业银行等开展密切合作,共同为我国的农业企业在当地投资进行贷款支持。

(三)设立农业“走出去”专项发展基金

围绕不同地区国家政府农业产业政策,设立农业“走出去”专项发展基金,将政策性与市场化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进行农业投资,为企业境外进行农业投资打造主力融资平台,该平台根据不同国家对农业投资的政策规定,通过向当地央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授信、转贷等方式支持农业企业在境外的农业开发,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进行全方位的融资支持。

(四)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进行境外农业项目股权投资

PE股权投资可以帮助国内农业企业依托海外并购实现自身管理水平和价值的提升,这是我国企业“走出去”探索出一种重要的融资模式。股权基金主要发起方可以联合我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当地(国外)的金融机构,对农业项目实地考察、开展可行性论证、制订方案、完成收购等。

国内的农业企业不仅从股权基金那里获得了所需要的资金,也获得了成功并购必不可少的非资金支持。一方面,对于那些负债水平较高的农业企业,虽然难以取得银行的债务融资支持,但是可以利用股权基金的杠杆作用去海外扩大规模,分散国内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很多农业企业在国际并购方面缺乏经验,需要有全面的融资顾问,特别是在金融产品、融资条件上做指导,在这种情况下,股权融资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补充手段。借助股权融资,得到被收购企业相关利益方的认可,不仅获得了所需要的资金,而且还能有效利用股权基金管理团队的智力优势提高公司的涉外投资水平。

(五)重点支持境外粮食产能建设

以开发性金融为平台,农业企业为主体,重点支持境外粮食产能建设,提升金融支持农业走出去的战略高度。在规划层面上,对外农业援助规划的制定要结合境外粮食产能建设目标,资金、人才向农业发展潜力大的受援国适当倾斜,突出重点;在研究层面上,着手梳理援外促进境外农业开发的成功模式和成功案例,做好前期论证;在操作层面上,优先选择具有“走出去”意愿的国内大型粮食集团作为对外援助项目的实施主体,在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前设计,为企业大规模参与当地粮食产能建设做好铺垫。

篇5

关键词 农业用水;定额管理;总量控制;做法;建议;新疆昌吉

中图分类号 S2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25-02

随着昌吉州实现“三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三个率先”战略的实施,用水需求大幅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迫切需要从制度层面上研究探索解决对策,以用水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1]。多年来,通过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以水定地、退地还水、水田与井田双控等举措,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提供了保障。实践证明,只有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才能真正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因此,农业灌区实施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的管理模式,对于推进昌吉州灌区农业节水和水资源的严格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1 推行用水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的主要做法

1.1 立足实情,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2005年,昌吉州实施灌溉用水定额调查测算工作,以主要作物为基本对象、灌区现状年均灌溉用水量为基础、灌溉用水指标为控制条件,通过地分区、整编、分析、计算,确定了各灌区综合灌溉用水定额和分区灌溉用水定额。2007年,县、市相继出台了《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实施方案》,通过当地人民政府实施。2013年,县、市对二轮土地承包内和承包外面积进行复核,制定以水定地方案,为昌吉州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保障。

1.2 明确范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

各灌区依据水资源配置方案,结合年度各轮次配水计划,严格控制计划内用水指标,以农村第2轮土地承包范围为界限,对承包范围之内耕地的用水,在定额内执行自治州核定的现行农业灌溉用水水价,超过用水定额部分按照现行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标准的1.5倍执行。对承包范围之外的耕地(包括私人农场、非农企业)执行计划外供水价格,充分发挥水价在节约用水和水市场调节中的杠杆作用。

1.3 优化配置,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管单位根据第2轮土地承包面积和种植面积,按照用水定额核定灌溉需水量,签订供、用水协议,由用水户协会(或村组)配水到户和计量到户。如木垒县白杨河灌区为井河混灌区,所辖5眼机井提水量与地表水进行统一管理,每年与机井所有者签订统调管理协议,向机井所有者按每眼机井1万元支付管理费,共计5万元。机井的管理、水量提取、统一调配及机井的正常运行维护等均由水管单位负责管理,统调水价为0.078元/m3。昌吉市三屯河流域管理处在灌区乡镇自建水源地,自2000年实行地表水和自建地下水井统一管理、统一计价、统一调配,根据河水和井水的预计引提量核算出预算价,实行“两水三统”价格为0.089 04元/m3。

1.4 自主创新,适时转变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方式

近年来,昌吉州部分灌区村组(农协会)农户采取农户自愿“联户”的方式,进行联片灌溉,实现相互联动、相互监督、共同受益,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玛纳斯县塔西河灌区塔西河村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管理,通过“一事一议”民主推选负责人,负责滴灌首部管理,管理人员报酬由农户平摊。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安装节水设施、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灌水、统一耕作,实现规模连户种植,灌溉用水定额由7 800 m3/hm2下降至5 700 m3/hm2,平均节水2 100 m3/hm2、增产300 kg/hm2、增收2 400元/hm2,达到了省工、省时、节水、增产、增收的效益。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2轮承包土地面积的确认口径不统一,为农业用水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后,昌吉州机电井为集体和个人所有,其中个人所有的机电井难以调度,这些机电井长期不计水资源费和折旧,仅缴纳提水电费和一定管理费,导致井水、河水在提用水费用上的差异。井水、河水采取不同的管理和定价方式,起不到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的作用,也对井水与河水混灌区两水统配、实施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带来一定影响。

3 建议

建议对于第2轮土地面积的确认统一口径,从州级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标准,以农经部门账面数为基本依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机电井智能用水卡管理制度,加大对井水与河水混灌区实行“两水三统”,即井水与河水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调配。建议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导,积极探索研究“两水三统”的适宜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应用木垒县白杨河乡、奇台县碧流河乡东戈壁村和其他县市一些有益的做法,加快推进昌吉州“两水三统”,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基础。坚持以水定地,以价格杠杆和最严格的措施有效遏制乱开荒、乱打井和超定额、超计划用水,加快实施退地还水,不断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用水结构,逐步实现高效用水。

明确农业用水初始水权,建立以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业用水自主交易平台[3-4]。保护农业基本用水权益,以县、市已的农业综合灌溉用水定额为标准,以第2轮承包土地为基数,确定乡村(协会)、农户农业用水基本总量,保证农民享有初始水权的基本权益[5]。同时,在明确农业用水初始水权的基础上,规范和鼓励用水户进行灌溉用水的合理交易,农户定额内用水节约归己,并且允许以较好的水价通过灌区交易平台开展水量交易,从而提高农户自觉节水的意识。

4 参考文献

[1] 徐靖.农业用水定额管理的保障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268,272.

[2] 张重阳,李红,苑电波,等.我国节水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21):202-203.

[3] 袁华斌,李景保.湖南农业干旱灾害特征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途径[J].江西农业学报,2006(5):155-156,178.

篇6

市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关于我市非农业建设占用土地缴纳垦复金有关问题的请示》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关于我市非农业建设占用土地缴纳垦复金有关问题请示

全文市人民政府:

根据省人民政府《广东省非农业建设占用土地缴纳复垦金办法》(粤府〔1995〕61号)的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为加强我市的耕地保护和建设,现将我市非农业建设占用土地缴纳垦复金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占用农用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照省的规定缴纳土地垦复金。

占用菜地除按省的规定缴纳土地垦复金外,还应按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农田,也应缴纳土地垦复金,并按有关规定缴纳基本农田建设基金。

二、土地垦复金的征收标准(按每平方米计算):

(一)广州市区(白云、黄埔、芳村、海珠、天河)内,水田、旱地、菜地25元,鱼塘、园地12元,其他土地3元。

(二)县级市辖区及珠江管理区内,水田、旱地、菜地20元,鱼塘、园地10元,其他土地2元。

三、土地垦复金的收取,在县级市辖区内的,由县级市国土部门负责收取;市区内白云区的罗岗镇、九佛镇、钟落潭镇、竹料镇、神山镇,雅瑶镇由白云区国土局负责收取,白云区其他镇和黄埔、芳村、海珠、天河区均由市国土局统一收取。收取的土地垦复金统一交同级财政部门在农行开设专户储存。

经批准占用农用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标准缴纳土地垦复金后,凭收款单据向国土部门领取用地批准文件。

四、土地垦复金按省20%,市20%,县级市60%的比例分级安排使用,由同级财政部门提取3%拨给国土部门用作征收管理经费。

其中市统一收取市区土地垦复金按20%返回各个区安排使用。白云区有审批权的6个镇收取垦复金,按县级市的分成比例安排使用。

五、非农业建设占用土地项目申请免收或减收土地垦复金的,按省的有关规定办理。

篇7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39-02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餐桌安全,而作为源头的农业投入品管理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各个监管环节的全面开展,农资监管已成为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做好农资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源头环节不出问题,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研究的新课题。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目前农资监管中暴露出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产品源头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经过广泛调研,结合近几年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农资监管环节中凸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不法流动药贩活动猖獗

尤其在边远山区,不法药贩甚至有制售假、劣农资的专门仓库,利用现行农资监管覆盖面大、监管人员少的特点,向一些农户售卖劣质农资,游移于田间地头,与农资监管部门打“游击”战术,直接给农产品质量带来风险隐患[1]。

1.2 农户购买放心农资意识薄弱

现有农村劳动力多为40~50岁,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较为淡薄,购买农资为了图便宜或方便,不到正规的农资店购买;有些农户为了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产品高产,通过非法渠道购进高毒、禁限用农药,结果造成高毒农药长期残存在地里,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埋下长期隐患。

1.3 农业执法力量薄弱,综合执法水平有待加强

在很多地方,农资执法部门通常是各自监管,一方面势单力薄,依赖于工商、技术监督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农业部门作为农资打假主体的威力被削弱,对一些制售假劣农资的钉子户无法彻底根除[2]。另一方面各农资监管部门之间由于职能分工有区别、交叉,做不到有效衔接,往往出现监管空白和盲区,农业综合执法监管队伍亟待成立。

1.4 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手段越来越隐蔽

随着农资打假的不断深入,某些不法分子制售假劣农资的手段越来越狡猾、掩蔽,假冒伪劣农资仍时有出现。以农药为例,在最近2年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一些无公害蔬菜基地,在没有使用违禁农药的情况下,蔬菜产品中却被检测出违禁农药成分[3-4]。这些情况说明单靠表面的农资打假已经不足以保证农资市场产品质量,加强农资市场质量抽检,尤其是重点加强检测农药中是否有被添加禁用高毒农药成分,防范不法分子将禁用高毒农药添加到其他农药中进行销售,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形势下研究应对的新课题。

2 农业执法监管部门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执法体系不健全

市、区(县级市)除了地级市外,各区(县级市)执法机构不对应,体系不健全,执法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办案能力不高,造成很多案件进展迟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2 执法手段落后

相对于工商部门,作为农业执法主体的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存在执法手段落后和相关设施不足的问题,包括小至抽样工具,大到执法专用车的匮乏,制约了其开展工作和执法。

2.3 执法经费缺乏

除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外,大多数农业部门缺乏相应的专项执法经费。特别是因缺乏经费,没收回来的假劣农资只能储存仓库中而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随着农资监管工作开展的深入、没收的假劣产品增多,而形成更大的经济负担[5]。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3.1 加强农资使用管理

一是抓省、市、县一级的农业龙头企业、无公害生产基地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他们按相关法律要求,建立专门的农药储存仓库,建立农药购进、领用、施用和农产品生产的登记制度。二是抓千家万户的种植户,建议散户到各街道、镇办推荐的农资经营店定点购买。

3.2 加强对农资市场检查,提高农资质量

把加强农药市场质量抽检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除了监督抽查外,不定期地抽查加上日常例行检查双管齐下,形成常年的农资质量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对农资质量动态抽查监管,及时曝光和查处经营不合格农资产品的经营单位,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尤其是春播、秋种之际,以及每年农药销售旺季,加大农资检查力度。重点抽查杀虫剂、杀菌剂等类农药,查处无登记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分、掺杂高毒、剧毒农药成分、扩大使用范围、生产经营假劣农药、冒证、一证多用、套证等行为。

3.3 加强大案要案查处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按照“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五不放过”的原则,以查处要案大案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以农资批发市场、农资经营大户、交通不方便的城郊结合部、边远山区作为整治的重点对象,通过常规检查、明查暗访、群众举报等方式,堵源头、端窝点,遏制假劣农资进入市场流通。坚持抓生产源头,抓批发市场,重点做到端窝点、打惯犯,狠抓要案大案。

3.4 重视基地管理,排查用药安全隐患

建议形成常年稳定的科技人员包村制度,熟悉掌握各乡镇基地生产情况,上市前多抽查基地安全用药情况、检测产品农药残留情况,严惩使用高毒、限禁用农药现象,对发现用药安全隐患事件,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3.5 完善监管队伍,成立联动综合监管执法队伍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建议成立专门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严格监管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统一进行综合执法,有利于发挥强大的联合职能,对少数不法农资经营分子、乡间游贩起到严厉警示、打击、制裁作用,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环境。

3.6 注重宣传、服务工作

一方面针对农户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的现象,革新现有的宣传、服务手段。与各镇办结合,挑选出各镇办放心农资门店,制作宣传名单,对农户免费发放,让农户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不给乡间游走药贩留有可趁之机。另一方面要经过常规的宣传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强对广大种植户购买和使用农药的技术进行服务和指导[6]。如在各镇办人员密集区举办“放心农资下乡”、“法律法规咨询”活动,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无公害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开展“科学使用农药”培训等活动,大力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培养农户购买农资时的索取票证意识,增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和能力。适时使用农药的指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技物结合,加强农药使用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引导农民科学用农药,节本增效,防止因使用不当而造成质量安全事故。

4 参考文献

[1] 雷郑莉,张玲,祁玉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14-116.

[2] 杨虎臣,符建伟.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05(7):108-110.

[3] 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9-111.

[4] 杨红茹,齐亚婷,李刚.农药市场的问题及监管对策与建议[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7):3-4.

篇8

2009年全县农业执法工作总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转型升级主题,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体系建设,创新执法机制,提升执法水平,树立执法权威,依法保障农业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切实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执法保障。

工作要点:

一、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执法权威

1、开展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农产品种养环节、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排查,督促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小区)和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坚决防止和严厉查处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行为。

2、开展“绿剑”系列执法行动,做大做强“绿剑”执法品牌。具体安排是:“绿剑”1号行动,时间在4月,围绕春耕备耕,重点对种子、肥料产品进行专项执法。种子以水稻、玉米和主要经济作物种子为重点,重点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超范围经营、无证生产经营,未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包装标签品种介绍与审定公告表述不符等违法行为。肥料以复混(合)肥、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叶面肥及床土调酸剂为重点,重点查处有效成分不足、包装标识不规范、任意夸大使用效果、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等违法行为。“绿剑”2号行动,时间在6月,重点为农药产品(包括卫生杀虫剂),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无登记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份、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证或冒证、标签不符合规定以及肥料产品标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以及乙酰甲胺磷中甲胺磷超标和掺杂高毒剧毒农药的行为。绿剑3号行动,时间在9月,重点为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产品、宠物医院和种畜禽。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经营、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质量标准、生产经营假劣产品等行为;饲料企业不依法建立原料进厂检验、生产记录、产品留样、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违法生产经营使用三聚氰胺、“蛋白精”等禁用药物行为;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种畜系谱》生产销售种畜禽等行为;分装销售原料药、标签和说明书不符合规定行为;直接使用兽药原料药、使用人用药等违法行为;督促宠物医院和养殖场(户)建立兽药使用记录,严格执行停药期规定等违法行为。“绿剑”4号行动,时间在11月,重点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查处滥用冒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违法行为,加大农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及兽药残留等监管力度,杜绝在种养殖过程中使用五种禁用高毒农药、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建立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二、加大执法宣传,营造法制氛围

为强化农资监管力度,整顿农业投入品流通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提高农民群众识假辨假能力,切实保障全县春耕备耕生产,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原则,3月上旬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乡镇村,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

通过设立农业政策及法律咨询、农资质量咨询、农业科技咨询、农业信息咨询、农资产品质量投诉等服务平台,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宣传强农惠农政策、传递种养技术信息和辨别假冒农资方法。

三、完善诚信体系,强化市场监管

根据《浙江省小农资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实施方案》(浙农专发〔20*〕76号)要求,全面开展小农资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坚持“打扶结合,分类治理”原则,正确处理整治、规范和提升关系,尊重小农资经营者的市场主体地位,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打击违法行为。一季度开展小农资整规全县推开准备、发动工作,二季度指导小农资整规面上推开工作,三季度小农资整规全面整治工作,四季度小农资整规全面总结提高。

继续按照《创建百家诚信农资示范企业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县级诚信农资示范企业的建设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组建农资连锁企业和连锁网点;引导分散的农资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行业服务等作用,努力构建全县农资诚信经营的长效监管机制。

同时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强化市场监管,净化农业投入品源头。

四、规范执法体系,创新执法机制

1、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农政发〔20*〕2号),力争全面实现农业综合执法。按照“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要求,通过集中办公、制度落实、日常监管、绩效考核等措施,健全、规范执法体系,迎接省市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化达标考核验收。并根据省农业厅要求,抓住机遇,加强沟通,力争全县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篇9

为了加强全场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规范经营,倡导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农业投入品是指生产农产品所必需的种子、苗木、肥料、饲料、农药、兽药及添加剂等。

二、由总场经发局牵头,负责组织场镇农技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城建管理局(执法大队)实施监督管理。监管人员从上述单位抽派,场镇监管人员必须经省市司法部门培训,取得农业综合执法资格,连级监管人员必须是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业务骨干。

三、畜牧业投入品监管由场镇畜牧兽医站负责。

四、监管范围:场镇辖区内所有农业投入品经营公司、企业、门店、流动摊点及所有种养殖户。

五、监管对象:是否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渔药及添加剂;是否经营假冒伪劣、包装不符合规范的农业投入品;有效期即将到期或过期投入品是否分柜放置,并有醒目文字说明;经营证照是否齐全;种养殖户是否滥用投入品,是否使用国家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

六、每年组织规模监督检查5次。其中每季度一次,春耕生产前检查1次。各片区各农业单位负责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的经常性监管,发现突出问题要及时上报场镇。

七、严禁经营者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严禁蔬菜、葡萄种植区经营国家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

八、严禁农业生产者购买使用国家严禁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不得使用国家限制使用的农药;不得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污泥、生活垃圾、工业费渣;不得超量滥用农业投入品。

九、调进种子、种苗必须检验检疫合格,方可用于农业生产。

十、引进新农药、新肥料、新作物品种必经试验示范后方可销售推广应用。

十一、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必须建立完善进销货台帐;使用者要做好投入品使用记录。

十二、农业投入品经营者要主动给予购买者销售凭证,并免费提供使用技术咨询;购买者要主动索要购买凭证,并妥善保管。

十三、经营者应具备合法经营手续,证照齐全,上岗人员必须经相关部门组织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从事经营。

十四、农业投入品经营者、使用者必须配合执法检查,并如实回答执法人员的相关提问,不得无故阻挠。

十五、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检查时,要向执法对象出示有效证件。执法过程中不可通风报信,不得徇私舞弊,要秉公办事,公证执法。

十六、农业投入品经营者、使用者违反本制度,由执法部门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篇10

夏季农业综合执法检查行动以来,我局按照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开展了相关工作。以农药、肥料、种子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产品;以生鲜乳、畜牧屠宰、动植物检疫等为重点环节,重点突出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以及乡村流动商贩、重点监控的生产经营主体、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家畜的小作坊和黑窝点;某些种植、畜牧问题突出、反复发生的区域,抽检出现问题频繁和严重的区域,假劣农资、动物防疫重大案件多发地以及与外县市区交界处为重点区域。严格市场准入抓备案,强化日常监管抓执法,确保农产品质量抓抽检,畜牧生产保稳定,扎实开展夏季农业综合执法检查行动。

一、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日常监管。加快对蔬菜合作社及种植户的抽检速度,通过农药残留来逆向追查不合格农药产品,整顿农药化肥市场。紧紧围绕畜牧业养殖环节,突出动物检疫、兽药饲料生产和经营单位执法检查两项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排查违法重点,不断改进办案方式,严厉打击制种植业与畜牧业中的违法行为。

二、创新执法方式,保障监管效果。面对农业执法监管工作面广量大与现有的农业执法人员不足的矛盾,我们积极创新执法方式,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实施“双随机”农资抽查。找准抽查问题所在,对症下药,确保抽查有力、有度、高效。二是通过实施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场创建工作,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人畜共患病,有效保障动物卫生安全、畜产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推动全市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

三、积极处理好投诉、举报及其它工作。我们从维护农民的利益出发,抽调大量执法力量开展了投诉举报受理工作。行动开展以来共受理因投诉、举报110余起,并通过投诉过程发映的问题查找线索,排查可能存在的种植业投入品、兽药饲料、动物检疫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抓好以禁用限用农药为重点的农药监管。要与公安搞好协作配合,严厉打击禁用限用农药地下流通经营和使用行为。对可疑农药进行抽样检测化验,追根溯源,从严查处。并搞好农药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肥料登记的监督管理,要严厉查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水溶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搞好兽药、饲料和种畜禽的监督管理。落实兽药 经营告知制度和专营制度,严厉打击流动商贩经营行为。

二、做好养殖场的日常监管工作。各饲养场明确监管兽医,负责日常监管工作。要求饲养场健全各项动物防疫制度,建立养殖档案,建立兽药、饲料的进货记录及使用记录等台账管理,做到安全用药、用料,规范用药、用料。做好畜牧技术推广培训项目、粮改饲项目、美丽牧场项目、生猪保险落实工作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工作。

三、要认真履行责任,开展全覆盖式检查,不漏死角,不留盲区,彻底整治各类问题隐患。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根本、结合实际,对违法行为多发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进一步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联合办案,坚决杜绝只监督不执法、只检查不处罚的现象。

四、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综合执法监管模式。一是加强种植、畜牧业投入品环节的监督管理,进一步从源头发现问题,杜绝隐患;二是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镇街区农委、村两委和各企业驻场检疫工作人员的作用,推进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三、取得成效

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车辆110余辆次,检查农产品及农药经营单位260多个次,共立案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47起,其中种子立案5起,肥料立案13起,农药立案19起,农质立案8起,动防立案1起,饲料立案1起,现已结案22起,罚没款共计16.76万余元。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很好地震慑了不法分子,打击了违法行为,规范了农资、畜牧市场秩序,提高了种植、畜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保障了全市农牧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同时也存不少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充分发挥职能,推动我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