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模式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服务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融通仓;第四方物流;物流金融
[中图分类号]F7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5-0008-03
1 引 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众所周知,随着融资难逐渐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取得发展的一个“瓶颈”,很多企业开始积极寻求与金融机构进行协作,因此,发展第四方物流服务创新成为了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而融通仓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通过在银行和企业间构建合作关系,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为其提供了高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因此,基于第四方物流基础上的融通仓服务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提高银行资金利用效率,以及物流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高效、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002年复旦大学的罗齐、朱道立等学者创新性地提出融通仓(Finance,Transportation and Warehouse,FTW)的概念,并在“2004年中国物流创新大会”上被评选为中国物流的十大创新模式之一。陈祥锋等(2005)首先指出融通仓的形成背景包括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及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三个方面,然后阐述了融通仓的概念,指出融通仓是一种物流与金融的集成式创新服务。罗齐、朱道立、陈伯铭(2002)则将融通仓的功能归纳为提供一体化服务可以解决质押贷款业务外部条件瓶颈。这一归纳,突出了融通仓的服务理念。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及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借助第四方物流的参与,融通仓能够弥补仅有第三方物流参与的不足,满足融资企业对运输路径、载体、方式及存储条件、仓储位置、监管方式等的个性化需求,满足银行对信贷安全、信息共享、优化方案、风险控制的需要,提高融资企业和银行开展该业务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融通仓业务的发展。国外的学者Simon R.从定性角度对第四方物流这一新概念进行了介绍;John.L.对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相比较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融通仓
融通仓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物流和金融的集成式创新服务,最早由朱道立于2001年提出。该模式基本运作原理可以概括为:生产经营性企业可先将其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质押物或反担保品存入融通仓,并据此获得协作银行的贷款,然后在其后续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质押产品销售过程中分阶段还款。在该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质押物品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管、信用担保等服务,起到银企之间资金融通的桥梁作用。可以看出,融通仓作为一种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综合管理的创新模式,其内容不仅包括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而且还包括了这些服务间的组合和互动。通常情况下,融通仓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阶段。
广义的融通仓就是指在工业经济和金融、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达的区域产生的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第三产业高级业态,以物流运作为起点,将信用担保、电子商务平台、传统商业平台和房产开发综合发展。
狭义的融通仓是指以周边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涵盖中小企业信用整合与再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综合平台。
2.2 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由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于1998 年率先提出的,他们对第四方物流的定义是:“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企业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及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又被称为“总承包商”或“领衔物流服务商”。第四方物流的主要作用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和它的物流及信息供应商之间充当唯一的“联系人”角色。它实际不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而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的领导力量。
2.3 物流金融理论
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由物流企业为物流需求方提供的与物流相关的资金支付结算、保险、资金信贷等物流衍生的金融服务,其功能是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一体化。
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复合业务概念,它不仅能够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能力及效益,还可以提高企业融资及资本运用的效率。随着物流理论在金融领域的不断应用,在物流金融服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变得更为复杂,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与金融机构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而随着第四方物流的兴起,第三方物流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弱点,这也是促使第四方物流发展迅速的原因。
3 第四方物流参与的各方相互关系融通仓运作模式研究国内外学者对融通仓运作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从管理对象或质押物种类等角度进行的,而且几乎都是研究第三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缺乏对于第四方物流参与下的融通仓服务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第四方物流参与融通仓业务并分析其参与的可行性,并从业务参与各方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委托模式、统一授信模式两种基于第四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运作模式。
3.1 第四方物流参与的可行性分析
(1)良好的发展背景。合理开展融通仓业务,可以使多方受益。就融资企业而言,首先,融通仓服务可以帮助其消除资金融通的劣势,提升其信用等级,从而获得更多、更便利的信贷支持;其次,可获得专业物流服务,减少物流成本。就银行而言,开展融通仓业务不仅可以拓宽对象范围、扩大信贷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可以获得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的运输、仓储、监管等服务,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开展融通仓业务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给本企业带来更多、更稳定的客户,扩大物流服务的品种和规模,增加企业的增值收益。这都为第四方物流参与融通仓业务提供了现实基础。
(2)激烈的行业竞争。随着我国金融业准入门槛的降低,国外许多金融机构纷纷落户我国,抢占市场份额;加之我国金融股改的实施,使得金融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加剧,故金融机构需要广开利润来源以缓解其生存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融通仓作为一种全新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将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的利润源泉。而且随着第四方物流的兴起,将不断弥补第三方物流在融通仓服务中凸显的不足。第一,第四方物流可为银行提供一整套的质押融资最优方案,并利用其强大的信息平台及信息处理技术使银行及时了解融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质押物状况,以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第二,第四方物流可利用对第三方物流的熟悉来协助银行监督第三方物流和进行风险控制。第三,第四方物流以自己的信用及第三方物流作担保,使银行信贷的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使风险降到最低。
3.2 第四方物流参与下的融通仓运作模式
(1)委托模式下的融通仓服务。委托模式融通仓是指银行把部分业务外包给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则根据银行的要求及质押物的特征制订一整套优化方案,并协助银行进行风险控制及对第三方物流和融资企业进行监管。
首先,中小企业向银行说明质押物的特性、质地、大小、价值、价格波动等状况,银行把质押物的情况通过信息平台告诉第四方物流。然后,第四方物流根据融资企业质押物的特点,分解任务,将每一项任务向所属的第三方物流发出通告,让第三方物流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向第四方物流申请该业务。第四方物流则根据第三方物流反馈的信息进行决策,如果第四方物流认为可行,则赋予第三方物流任务,否则不予分配。其次,在选定第三方物流之后,中小企业根据第四方物流的要求把质押物运送至第三方物流仓库中,在收到其对质押物的评估报告并验收合格后,第四方物流向中小企业开具质押物证明,据此中小企业则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当中小企业向银行归还贷款本息后,银行会给第四方物流下达指令,让其解除对质押物的质押,归还中小企业,融资合同也就随之注销。最后,银行会根据中小企业的满意度及任务完成情况对第四方物流进行考察评价,并记录在案,以此作为下次与第四方物流合作与否的依据。
(2)统一授信模式下的融通仓服务。该模式是指银行根据第四方物流的规模、信用等级、经营状况、业绩水平等,除把部分业务外包给第四方物流外,还授予第四方物流一定的信贷配额,并和其签订信贷协议和承担无限责任合同等。第四方物流在获得贷款后,同申请质押贷款的中小企业直接谈判并根据中小企业的要求及质押物的状况,分解任务,结合所属第三方物流的资源状况进行合理分配任务,以达到最优化配置。
如图2所示,首先,中小企业把质押物存放在经第四方物流认证许可的第三方物流仓库内,第三方物流则将质押物的评估状况报告给第四方物流,由第四方物流根据中小企业的质押物、信用等级、运营及财务等状况给予其相应的信贷额度。当中小企业将贷款本息直接偿还给第四方物流后,由第四方物流发出指令给第三方物流,以解除质押物的质押并归还给中小企业,同时融资合同注销。在这种模式下,第四方物流与中小企业直接进行接触,谈判过程中有权决定选择哪些中小企业以及给予的信贷额度。此外,这个过程中,质押物的置换只需第四方物流同意即可,这样大大缩短了中小企业的提货、贷款周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及销售。其次,鉴于第四方物流比较了解中小企业,因而其可以较好地判断选择哪些中小企业可以进入业务体系,并能有效地监管和了解这些企业的运营状况,从而能更好地进行风险的控制。再次,利用第四方物流对市场交易状况比较熟悉的优势,在中小企业违约情况下,其可以及时销售质押物以获取信贷款,进一步确保信贷安全。
4 结束语
合理地开展融通仓业务服务既可以改善银行的信贷结构、解决银行惜贷的矛盾心理,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从而可以快速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企业也获得了更多、更稳定的客户来源,提高了仓库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增值收益。因此,完善融通仓业务理论和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融通仓服务在我国发展相对缓慢,银行出于风险方面的考虑,自身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是持观望态度。另外,随着动产质押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仅靠第三方物流参与融通仓业务的劣势逐渐开始显现,这就促使第四方物流的参与到融通仓的发展中,促进融通仓的金融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11-14.
[2]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等.融通仓的由来、概念和发展[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11):134-137.
[3]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
[4]邓哲峰,徐鹏,王勇.基于第四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模式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9(12).
篇2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与外资银行之间加以竞争,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依然采取比较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未能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构建进行了探究,通过对金融服务模式予以创新和重新构建,从而提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金融行业的模式也有所转变,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将专业化以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模式作为主导,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实际上,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尚存在问题,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需要对金融服务模式加以创新,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继而确保商业银行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1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在此环境下,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经济体制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尚不完善,并且服务理念未能有所创新,继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质量[1]。总而言之,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有稳定的地位,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必须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从而为商业银行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其适应金融行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2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和完善的具体措施
2.1创新金融服务理念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为人们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满足了人们更多的需求。但是,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为了寻求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对金融服务模式的构建予以高度重视,主要原因是金融服务作为根本的宗旨,服务的质量关系到商业银行日后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商业银行为了积极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应该对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和完善,继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质量。在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构建与完善期间,要创新金融服务理念,通过抓住创新的基础,为尽快达到服务预期值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服务理念而言,其是企业在开展服务活动时的指导思想,对员工的服务状况有着必然联系,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要创新服务理念,对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功能予以充分挖掘,实现提升服务水平[2]。以客户的需求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并将市场作为导向,搭建与客户间的桥梁,最大限度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确保获取更多的市场资源,为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考虑目前的经营环境,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围绕着金融行业的大环境,所以其要从实际出发,加大经营实践力度,结合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整经营方案,然后提升客户的主体地位,以客户的角度为出发点,确保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有显著的提高。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期间还面临一些问题,因而应该多借鉴其他国家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经验,尽最大努力为客户提供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以此增强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
2.2创新金融产品
在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过程中,必须对创新产品有深刻的认知,在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阶段,通过大力开发产品,特别是创新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为商业银行适应当前的金融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产品进行创新,有助于使得金融产品在市场上的风险下降。商业银行在构建金融服务模式时,应采用塔式结构,基础层注重负责银行和证券等产品的销售,中间层则负责银行与保险产品的创新,并且和传统业务相互融合,继而为广大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对于高级层,其重点是为客户提供组合式金融产品的一体化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与多样性需求。同时,合理的运用互联网,打造互联网金融产品,确保金融服务产品能够满足时展的要求。总之,通过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是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的终于依据,当商业银行内部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借助于所建设的银行电子化,促进对金融的创新,从而确保商业银行能够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2.3对金融服务组织加以创新
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应该意识到组织框架是载体,那么,在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进行构建期间,要对金融服务组织加以创新。从根本上讲,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时间相对较晚,组织框架存在不完善之处,对金融服务创新力度不足,所以为了完善金融服务模式,要合理的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元素,针对自身的具体状况,继而构建适合其发展的集团化组织模式[3]。例如,美国的花旗银行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对金融服务加以创新。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构建金融服务模式期间,要将建立科学的组织框架,对国有银行的产权加以改革,搭理构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完善组织结构体系,使得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有所提升,也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3结束语
由于现代金融的飞速发展,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商业银行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竞争力,促进其金融服务的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提高,必须将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作为重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金融服务得到创新,从而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汪兴隆.论大中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的构建[J].南方金融,2012(6):79-83.
[2]陈雪梅.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5(8):41-42.
篇3
【关键词】科技金融 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金融服务机构
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在科技进步与创新进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据统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自筹、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大约分别占83%、8%和9%左右,9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资金{1}。外源性融资难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受到抑制,企业难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成果难以真正产业化,经济发展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学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早已开始,梁峰(2000){2},李大武(2001){3}分别从银行,中小企业两个主体提出了融资难的原因,林毅夫、李永军(2001){4}认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委托问题是导致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直接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单位外部资金所需要支付的信息披露费用相对较高,在间接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同样因为透明度不高且抵押物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单位贷款成本高被要求一个较高的风险溢价。徐洪水(2001){5}也提出商业银行收益不对称和激励不对称是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赵昌文等(2009)在《科技金融》一书中首次定义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从一般中小企业融资中独立出来进行研究,陈玉荣等(2009)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具有的高风险性、高度信息不对称,融资体系缺陷,政府扶持力度小是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马秋君(2013)分别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和政府等5个角度进行分析, 总结各方研究,可以将其概括为: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单位信息披露成本高,收益成本不匹配导致积极性不高,二是金融抑制严重,资本市场深度不够,三是金融机构单位投资成本高,较高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委托问题严重。为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更多地采用市场方式配置资源,地方政府多以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方式实现政府职能,依托政府财政投入进行运营,本文逐一分析这些机构运作模式及存在问题,并给出科技金融实践的建议措施。
二、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运作模式
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一是为科技金融提供对接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二是提供财政资金放大作用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三是提供科技贷款的科技支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四是科技保险,五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
(一)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为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平台,部分地方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功能主要包括:一是信息服务功能,重点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创投机构投资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科技信贷产品各类基础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与集中展示。二是对接服务功能,重点针对平台各类投融资主体需求,开展需求分析与评价、商业策划与包装、项目宣传与推介等撮合服务。该模式下提供的服务大多是准公共服务,只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本质上无法降低融资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委托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建立了增值服务分享机制,各类会员线上、线下将形成的信贷审批意见、投资建议,以及尽职调查等相关业务信息作为平台增值服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互通、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资源分享,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
(二)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为贯彻《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财政部,科技部印发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对象为在境内从事创业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以下统称创业投资机构),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该模式类似美国硅谷银行的商业运作模式,通过将资金投给VC机构,再通过VC机构对创新型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从而放大财政资金倍数,但该模式在国内复制并不成功,一是资本市场深度不够,创业投资企业退出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创业投资企业发展,二是国资转让程序复杂,降低了市场融资效率。
(三)科技贷款机构
科技贷款机构特指商业银行设立的科技支行和部分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其中商业银行设立的科技支行是科技贷款的主要供给者。科技支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贷款产品创新。科技支行贷款产品的创新主要是抵质押物的创新,例如农业银行无锡科技支行的知识产权质押、交通银行苏州分行的股权质押贷款业务,这些创新本质上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透明度低,贷款机构单位贷款成本高的问题。二是商业模式创新。科技支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寻求和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采用“科技贷款+股权投资”的合作模式,通过联合风险投资“搭便车”来降低科技贷款风险,该商业模式源于美国硅谷银行,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三是风险理念的革新,从过去重资产转为重未来现金流覆盖,例如浦发银行天津科技支行的贷款审核更多关注行业与市场接受度,企业的发展阶段、融资的用途、股东背景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优势、发展市场空间等方面。当前,科技贷款依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融资方式,未来发展重点将是风险识别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四)科技保险
2007年,北京举行“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备忘录签署仪式”,科技保险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主要大型保险公司是科技保险的主要供给者。吕文栋等(2008)6指出科技保险存在弱可保性、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正外部性等特点,邵学清(2009)7提出,科技保险不是一般的商业保险,而是政策性保险,这是科技风险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胡慧源、王京安(2010)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政策性科技保险的存在原因,认为由于科技保险外部性和价格效应的存在,需要政府采取包括财税手段在内的干预,以帮助科技保险市场从失灵状态中恢复。我国科技保险仍处于试验阶段,采取的补贴方式主要为保费补贴,黄英君(2012)基于政策性科技保险财政补贴中的“道德风险”和内生最优财政补贴规模理论模型提出应丰富财政补贴形式,增加经营主体管理费补贴、再保险补贴及税收优惠等方式,实行差别补贴标准避免科技保险市场失灵,发展科技保险市场。
(五)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属于信用提升机构,2010年,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融资性担保机构。各地方通过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或同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提供间接融资担保、直接融资担保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例如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新近成立的上海浦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均属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何光辉,杨咸月(2000)认为政府的融资担保过程具有双重作用机制,政策性融资担保相当于市场利率的降低,这种“利率的下降有两种效应:一是市场利率的降低诱使原先那些有高收入和高还贷概率但没有投资的小企业进行投资,增进了社会福利;另一种效应是扩大了B区域,使低收入和低还贷概率的小企业被吸引到投资行列中来,如果第一种效应大于第二种效应,则政府信贷担保的总效应为正。8目前我国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更多地起到风险补偿的作用,一味通过风险转移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在经营过程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风险没有很好地进行防范和控制。
三、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建议
一是创新财政资金运作方式,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金融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风险特征,依靠单一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无法满足不同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考虑搭建涵盖多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综合体,提供多元化金融市场工具,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科技贷款、融资担保租赁、科技保险等市场配置资源,带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投入,最终形成收益-风险相匹配的科技金融环境。
二是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丰富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探索集合信托、集合票据等新型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尽快启动“新三板”扩容工程,加快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非公开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柜台交易市场,为各类投资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
三是尽快搭建科技企业信用管理机构,完善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形成良好的信用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包括征信、信用评级、信用增进等内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征信尚处于起步阶段,信用评级也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以担保机构为主体的信用增进内容有待于进一步丰富。积极寻求同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增进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以征信机构为载体,信用评级为支撑,信用增进机构为主体的信用生态环境。
注释
{1}唐雯,陈爱祖,饶倩.以科技金融创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融资困境[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7期。
{2}梁峰.《试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P44。
{3}李大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剖析及对策选择[J].金融研究,2001第10期,p125。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第1期,p14。
{5}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究与政策路径——理论分析与宁波个案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p48。
{6}吕文栋,赵杨,彭彬.科技保险相关问题探析[J].保险研究,2008年第2期。
{7}邵学清.对科技保险试点的经验总结与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4期。
{8}何光辉,杨咸月.《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的理论研究》[J].财经研究,2000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魏玮,毕超,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9月第17期.
[2]卢金贵,陈振权,广东科技金融工作的实践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第24期.
[3]潘子欣,谢惠芳,后金融危机环境下科技金融前路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2第6期.
[4]邓天佐,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8期.
[5]谭中明,宋俊,江苏科技银行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20期.
[6]周昌发,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J].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
[7]樊星,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悖论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3期.
[8]杨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支撑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8期.
[9]龙海洋,尚智丛,区域科技金融发展初探—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对台金融合作的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12期.
篇4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农业金融;服务现状;选择模式
满足农业产业链中各类主体的融资需求作为金融支撑的核心,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经济要素和内在动力。然而,我国的农业金融因其存在“高成本、高风险”的弱点,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厌恶特性很难匹配的矛盾一直难以解决。因此,我国农业金融发展的困境即是找到合适的方法与金融技术来解决农业金融所面临的“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问题。
一、江苏省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现状
根据“十二五”规划,江苏省目前的众多金融机构都在开展相应的供应链金融,但是无论其形式还是业务名称等都没有统一的模式。另外,除了通用模式(仓单质押、保兑仓、融通仓等)外,像仓单进出口押汇、应收账款票据化、未来提货权质押融资、担保提货、贴现、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短期融资、打包放款等其他金融产品均可当做是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附件、延伸、变形。
经过分析发现,其供应链金融服务多集中在苏南、苏中等较为发达的地区,而且其业务产品主要为第三方监管下的商品质押融资业务。从业务区域来看,多集中于苏南、苏中经济较发达地区。江苏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还存在以下问题:(1)大多数的银行并没有设定专门的服务地点,也没有根据专业产品的特点进行经营,仅把它当做一般的信贷业务;(2)各银行机构对该项产品没有制定专业的融资政策、操作方案以及制定风险监控措施;(3)没有将该项产品监理其特有的服务品牌等。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一项新的金融服务,并没有经验与方法可借鉴,只能凭借银行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摸索,来不断地完善与提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将会遇到以下问题:中小企业会不会接收该种融资方式、银行及物流等如何预防与控制其风险、货物质押的管理体制及法律归属等。笔者以仓单质押业务为例,来分析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仓单质押业务对于银行来说,其潜在风险包括以下几点:
1.质押品的来源和品质风险。仓单质押属于动产与货权质押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因此,当有客户要融资时,银行一定要十分谨慎,不仅要对其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对其动产所有权也要进行严格的确认,必须是所有权属于出质人才可。另外,银行要与物流方密切合作,以防止企业在滚动提取质押物时以次充好、提好补坏,使得质押物的质量风险增加。再者,一旦发现质押物的质量出现问题,应与出质人及时沟通,必要时提前收回贷款。
2.质押物的价值波动风险。任何物质的价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若是质押物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动,其质押物的价值也会相应的升值或贬值,导致质押物的抵押风险也不稳定。因此,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对于质押动产要谨慎的选择,尽量选择那些市场价值波动范围不大、质量稳定且容易处理的产品。另外,对于质押率的设定,要选择合理的质押率,并制定预警值,在设定质押率时,应结合产品的特点及稳定性进行合理的率值。
3.第三方物流的道德风险。物流方对于银行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物流方提供的质押物的验收结果、质押物的价值评估与质押物的监管等是银行业务开展的基础与保障。因此,银行应与物流方加强密切合作。另外,为避免融资企业与物流方相互合作,银行应选择制度合理规范、信誉良好的物流方,并签订相应的合同来确保质押物的质量保管与其相应的责任的问题,银行还应到物流公司进行定期检查,加强防范。
4.金融服务的市场需求风险。因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为降低其风险,对于质押物的质量、规格等,银行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使得部分想要融资该项产品的希望破灭了。另外,融资该项产品的手续相对于一般的信贷业务较为繁琐,在该融资业务中,首先需要融资企业将质押物放入指定的物流仓库中,经物流方进行质押物的价值评估后,银行才决定是否同意贷款。与一般的信贷业务相比,手续繁琐,且时间长,从而降低了企业想要融资的兴趣。
三、江苏省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选择
1.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该模式是农业专业经营组织(或专业大户)通过接受农户委托,将农户提供的农产品进行包装处理后,直接送到批发市场进行零售或送至包装配送中心。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基于生产加工核心企业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加工的核心企业或直接从农户手中购买农产品,或通过农业合作组织等进行收购,在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将深加工后的产品销售给下游渠道进行销售。其中,加工型核心企业是指能力比较大,能够对整个农业生产链起到较大的拉动能力的生产企业。
3.基于第三方物流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作为中间力量,不仅收纳质押物,而且对质押物的规格、质量、价值评估等情况反映给银行,避免了融资方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不仅保证银行收到的质押物的质量问题,而且避免了融资者选择融资的盲目性。
结语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让银行与农户之间的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并且通过以上三种模式的选择,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避免了融资过程中出现道德问题,减少了融资风险,大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产业园区 发展 金融服务
一、产业园区发展的机遇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前所未有的呈现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而产业园区作为承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推动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中央“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诸多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各级政府日益重视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为促进产业园区创新发展营造了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创新金融服务助推产业园区的背景
(一)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及转型升级需要创新金融服务
园区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产业园区想要创新,需要产业园区与园区企业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根本上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从而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园区企业更好发展。
(二)高科技产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产融结合,需要创新金融服务
园区建设、运营,乃至入园企业的培育、孵化、上市,是园区运营的最重要的目标,而对入园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是考验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产业园区可以通过运用并购、重组、股权转让、参股、控股、IPO、发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其他多种方式,实现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及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三)深化金融配套服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通过采取PPP方式,发起设立园区建设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共同推进园区建设。通过采用BOT方式,委托有经验的专业开发商及运营商进行代建及园区开发,共同推进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开展园内创业孵化、风投及成长性投资等直投业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形成涵盖企业成长价值链的系统性金融增值服务。
三、以“张家口北方硅谷产业园区”为例,介绍创新金融服务助推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一)探索国有资本与地方政府合作发展区域经济的创新模式,助力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北方硅谷园区为省级开发区,是由张家口市、国控公司、上海张江高科园区联合打造的战略工程,已列入河北省重点项目,获得了“省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卡”,并成为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沪外唯一的“姊妹园”.硅谷园区采用金融助推产业园区模式就是利用多品种、多层级、多支撑的金融体系,通过搭建综合性金融平台、创新银、企、政、商对接模式、突出“基金+园区+项目”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母子基金方式创新多层级市场融资,促进产融结合,贯穿产业园区自建设起至帮扶新兴产业入园并辅助其成熟壮大全过程,构建园区产融互动的新型发展模式。
(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搭建综合性金融平台
根据战略部署,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基金投资为先导,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综合性金融平台。以硅谷产业园区为核心,以实体项目为支撑,构建了涵盖基金、保理、融资租赁、贸易、投资咨询等综合性金融平台,并以政府引导和金融服务为抓手,快速取得区域内优质资产、资源、资金,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专业化金融平台的价值目标,全面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价值创造,构建产业互动发展新机制,共同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创新银、企、政、商对接模式,打造高科技产业园区
1、产业园区定位
园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生态、科技”为着力点,以建设智慧园区、低碳园区、冬奥产业示范园区、可再生能源示范园区为宗旨,以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为支撑,以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冰雪运动、医疗健康、智能装备制造等高科技产业为重点,致力于打造北方首个智慧工业4.0集群。
2、产业园区开发模式
该产业园区由张家口市及桥东区政府、上海张江和国控投资公司三方联合打造。其中,政府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土地指标,协调有关部门办理各项手续,并出资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吸引企业入园;上海张江输出品牌和15项面向入园企业的增值服务,同时引导张江园区内的企业向北方硅谷转移;国控投资公司作为投资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负责园区的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并以园区为平台,聚合各类战略投资者、金融机构、咨询和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园区建设。
3、园区的盈利渠道
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土地运营收益,主要包括土地增值收益和一级开发土地的转让收益;二是物业经营收益,主要包括研l办公楼等的租金收入、配套的商业性房产开发收益、商业房产的出租出售收益、配套住宅的出租出售收益;三是增值服务收益,主要包括公共性技术平台服务性收入、产业发展收入、生活配套收入、园区运营收入;四是股权投资收益,主要包括基金进行股权投资收益、产业性房产的资本运作收益;五是产业培育收益,主要包括入园企业产生的税收收益等;六是模式输出收益,主要包括品牌输出收益、技术管理输出收益和分享园区物业经营或服务性收益等。
篇6
1、物流金融的概念及意义
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利用贷款、承兑汇票等多种信用工具为生产商及其下游经销商、上游供应商和最终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资金汇划、信息查询等为一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资金流在整个供应链中快速有效运转。物流金融参与方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物流公司、中小商贸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作为银行的人和客户企业的委托人而存在。
物流金融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物资流通有着深远的意义,它的实践解决了多方面的难题,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各参与方的业务运转效率,极大的促进了物资流通的顺利进行。
(1)对于物流企业来讲,实施金融服务一方面增加了服务的附加值,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新利润源;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提升了企业综合价值和竞争力,稳定和吸引了众多客户;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客户的供应链中去,同时也加强了与银行的同盟关系。
(2)对于进口商、出口商来说,物流金融业务有效减少了结算与融资的风险,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与资金负担。因此,通过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使得参与业务的各方都获得切实的利益,真正达到“多赢”的效果。这种多方获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模式,保证了该业务的持续发展和长久生命力。从整个社会流通的角度看,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生产流通的效率和规模。
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流动资金不足,这种情况往往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信贷资金的缺乏和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的缺乏使得许多企业产生了对物流金融的需求。物流金融业务允许这些中小企业利用原材料和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品做质押进行贷款,解决了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与扩大发展的融资问题,有效地盘活了沉淀的资金,提高了资金的流转效率、降低了结算风险,最终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
2、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
(1)代收货款。代收货款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货物送至收货方后,货方收取货款,并在一定时间内将货款返还发货方。从第三方物流的角度来看收的是现款,而由于时空、各种技术条件等限制,其不可能及时向供方返款,真正返款时往往已经是收款后的十天或更长时间后。这样, 在第三方物流的账户中,由于不断收款付款从而积淀下一笔非同小可的资金,从而不仅能因为方便客户而提高其满意度,也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现金流。
(2)垫付货款。垫付货款模式的操作流程是: 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第三物流供应商向提货人交货,根据发货人的委托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存款。这样一来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又可以让两头放心。在垫付货款模式中,除了发货人与提货人签订的购销合同之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应该与发货人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在该合同中发货人应无条件承担回购义务。垫付货款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3)仓单质押。仓单是仓库业者接受顾客( 货主) 的委托,将货物受存入库以后向存货人开具的说明存货情况的存单,是一种公认的有价证券。所谓仓单质押是指货主( 企业) 把货物存储在物流公司仓库中, 然后凭物流公司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根据货物的价格向货主( 企业) 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 同时由物流公司监管货物, 这三者的关系中, 物流公司担当中间人和担保人的角色。
(4)保兑仓业务。保兑仓是仓单质押的一种延伸, 在保兑仓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 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该款项应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在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 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 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 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 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 原本1000 万的交易可能只需500 万就能实现,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 提高了资金周转, 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
除此之外, 其它的一些第三方物流提供的金融服务, 如保理、信用证开具、融资推荐等, 都可以看做是以上四种基本模式的延伸、附件和变形。在我国现行体制和法律约束下, 上述金融服务的开展大多需要金融机构的合作参与, 即使是简单的代收货款业务, 如果涉及的资金量过多,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也有可能被视为非法融资, 因此国内物流企业在开展此类业务时, 需考虑与金融机构达成长期的伙伴关系。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 该类金融创新产品的提供也离不开第三方物流的支持, 这是因为业务开展过程中, 金融机构需要了解抵押物、质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 需要察看权力凭证原件, 辨别真伪, 这些工作由第三方物流来代为进行效率更高。其次由第三方物流对质押物进行监管, 才不会影响借款人正常的产销活动。
3、确立一个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物流金融模式
3.1 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供应链金融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来看待其融资运作模式,一是以银行为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一种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国内目前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以银行为主导,成为银行开发业务的一种产品,一种银行的营销模式。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法律法规限制。任何一个国家的物流企业,要进行物流金融业务,一定是物流公司下属的以银行性质注册的金融公司才能运作,单单物流公司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而就我国现行体制以及法律体系来说,一方面国有银行不可能被物流公司收购,再者非金融机构不能提供金融服务,物流金融服务也是如此
(2) 缺乏高度发达的物流产业资本。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我国的物流产业仍处于起步状态。物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资产实力比较薄弱,而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物流企业要开展金融业务,需要有强大的产业资本实力做支持, 中国邮政作为国有大型提供邮政物流服务的企业,同时邮政储蓄银行还掌握着巨额的邮政储蓄存款,应该最有资格和能力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但目前鉴于控制风险考虑,还未涉足这一领域。
(3)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缺乏金融服务意识。我国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
3.2 以新型物流企业为主导地位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我们认识到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对整个供应链是具有全局的战略意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仅可以解决企业资金融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金融服务所带来的利润也许并不是企业所追求的终极利润,而是企业通过提供完善和便捷的金融服务给整个供应链带来成本的缩减和利润的增加,进而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形成良性循环,降低整个社会的运作成本。这一点正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服务区别于银行的物流金融服务的地方,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较长时间账期更多销售能力
优惠核心 支持 优惠
图1: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地位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较长时间账期更多销售能力
金融、物流服务金融、物流服务
货物,信息流金融支持 物流服务货款,信息流
图2:以新型物流企业为主导地位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图1是在中国目前有银行主导的供应金融模式,同一家银行同时给供应商,核心企业,分销商提供服务,加强供应链资金的流动,提升了核心竞争力。而图2则是由新型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所谓的新型物流企业指的是能够提供金融服务的,或者具有下属专业的物流金融公司的大型物流企业。这种模式的运作如上图所示:在供应链的上游环节,供应商企业将货物交由新型物流企业,同时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传递信息流;与此同时,新型物流企业向供应商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与物流服务。在供应链的核心节点,物流企业向核心企业提供物流和金融服务,并与核心企业共享供应商方的信息;此时物流和信息流由核心企业流向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的下游节点,物流企业向分销商提供金融和物流服务,并与分销商共享来自上中游的信息;此时资金流和信息流由分销商流向物流企业。
新型的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银行主导的模式有相同之处,也有更具优势的地方。新型的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物流服务,还可以提供保理等多种金融服务。这种模式物流企业可以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大大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一方面降低了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提高自身的利润;另一方面也能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这种新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由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具有以下优势:
(1)增强了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由于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物始终有物流企业控制,因此给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可以降低。
在整条供应链上实现了信息共享,可以指导企业的生产与运作。
降低了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提高了整体的利润,实现了共赢。
3.3 新型物流企业加强其在供应链金融中主导地位的途径
以新型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运作方式简单、模式创新、效率高,并且适合国内物流企业发展现状的优势。建立这样的物流金融模式,最重要的是确立新型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储运等,首先要做到的就寻求一个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其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其次,新型物流企业要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建立中小企业的辅助信用评价体系。
新型物流企业要加强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战略调整。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调整公司战略,将公司的业务由单纯的传统业务逐渐向物流金融业务过度,因为物流金融业务已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一个比重越来越大的利润源泉。为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成立物流金融公司,专门为企业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和融资计划,并为此计划的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2)物流金融公司成立初期,可以通过给一些小型供应链企业提供服务,来逐步改善自己的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信誉,在国内供应链解决方案领域确立自己的地位。这样,才能吸引大型供应链企业的青睐,进而与它们有业务往来。
(3)通过与某些大型供应链企业的合作,选择一些信用等级高、实力雄厚的供应链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达成长期合作的关系。为这些企业提供合适的,有针对性的物流金融业务。再通过长期的实践,改进自己的业务模式,争取与共多供应链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文胜,何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UPS的物流金融模式.物流技术 2006年第6期.
[2]左雪莲.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服务研究.经济论坛.
[3]林勋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服务的思考.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
[4]李建军.基于物流金融的第三方物流融资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年3月总第569期.
[5]徐欣.解读供应链融资的双重模式.物流技术 2007年第26卷第7期.
篇7
关键词:物流园区;物流金融;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23 -02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已有一定发展与进步,但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服务范围和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园区内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资产证券化是将企业缺乏流动性但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证券化处理,让企业提前获得现金流,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缓解资金短缺和周转压力。企业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很少有中小企业作为发起人。
因此,本文将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与企业资产证券化相结合,提出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利用这种新型的物流金融模式,提升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服务的能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思路。
一、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的现状
我国物流金融的融资主体较单一,大多以银行为主体开展物流金融。近年来,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渐活跃于物流金融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物流园区重视物流金融业务。总体来说,我国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起步较晚,很多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业务是空白的。目前,物流园区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保险业务:保险是物流园区开展较早、较多的一种业务模式,物流园区通过收取佣金获得利润。2.小额贷款业务:一般是通过成立小额担保公司,将资金充足企业的闲散资金筹集在一起,对物流园区内资金短缺的企业实行放贷,但这种融资方式并没有与物流园区业务相联系。3.代收货款、运费业务:属于物流金融结算类业务,运用各种结算工具为融资企业提供服务,常见的主要有垫付货款、代收货款、承兑汇票三种业务类型。在结算类业务中,直接获益者是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主要协助物流企业进行风险控制。4.物流金融授信业务:分为委托授信模式和统一授信模式。委托授信模式,是指金融机构将质物的运输、仓储、价值评估以及整个流程的风险监控等全部外包给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协助金融机构选取符合信贷条件的融资企业和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统一授信模式中,金融机构不参与信贷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直接授予规模较大、信用度较高、经营业绩与经营状况良好的物流园区一定额度的信贷资金,再由物流园区向符合融资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负责贷款前后全部环节的活动。
以上是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主要的几种模式,随着物流金融实践的发展,我国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业务种类不断增多,服务水平也有所提升,但从以上业务中可以看出,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为企业提供资金的方式基本是间接融资方式,而没有协助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帮助企业调整资产负债比例、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
二、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运作流程
本文中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是指,以物流园区作为发起人,整合园区服务范围内各条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收入的基础资产,汇聚形成资产池,将其真实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V),然后由SPV以购买的组合资产为支持发行证券,由证券承销商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这是一种中小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为:
1.选择资产类型,构建基础资产池。中小企业可证券化的资产有:应收账款、具体项目、知识产权。物流园区作为发起人,根据中小企业可证券化的资产类型,以供应链为单位,对各条供应链上的证券化资产进行筛选、整合、归类,形成类型一致的基础资产池。
2.出售基础资产池,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由物流园区将基础资产池真实出售给发行人SPV,并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3.SPV委托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进行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以及信用增级。
4.律师事务所对基础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权属状况进行尽职调查;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出具基础资产审计报告、会计处理意见、专项计划设立的融资报告,年度资产管理报告和清算报告的审计意见。
5.发行人委托承销机构进行证券承销,承销机构受托后向投资者出售证券,并将承销收入即投资者购买证券所得资金汇入SPV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再由发行人将证券出售收入转给发起人即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根据不同企业的基础资产状况实行资金分配。
6.发行人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的现金流和资产分别委托给受托人和服务人进行管理。受托人负责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服务人对证券化资产进行管理,将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收入汇给受托人,受托人再将未来现金流收入汇入发起人账户。
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的运作流程图如下:
三、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特点与风险分析
(一)模式特点分析
在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中,物流园区通过对供应链上企业产生的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出租收益等可证券化资产进行整合,发起企业集群资产证券化,并利用园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间的交易数据、信用数据进行风险监控。因此,该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小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基础资产和信用水平达不到资产证券化的要求,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完善,单个中小企业的资产证券化很难实施。集合资产证券化是基于每条供应链,将多个中小企业零散的基础资产打包组合,从而实现资产证券化操作。
2.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来源于多条供应链上的多个中小企业,这种具有真实贸易基础的资产,降低了证券化风险,同时,广泛的资产来源也有利于分散风险。
3.物流园区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能够实现对中小企业集中的统一管理,准确、及时的掌握中小企业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交易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风险防范与控制。另外,物流园区能根据资产池中各中小企业的基础资产贡献率,合理分配承销收入,避免纠纷。
4.SPV是长期存续的实体,能够实现多宗销售的交易模式,可从物流园区多次购买资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降低交易成本。
(二)模式风险分析
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资产风险:对基础资产价值评估的风险,市场或政策的变化导致基础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尤其是在基于供应链条的集合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由于某个行业的衰退,导致与该行业相关的整条供应链上贸易需求减少、资产状况恶化、基础资产受损的风险。
2.信用风险:如资产债务人拖欠债务,证券化资产的真实性和价值的评估、信用评级、专业机构出具意见书等环节都可能存在欺诈风险。
3.道德风险:主承销商在承销业务中没有明确的职责规定,一般不参与资产池的尽职调查,放松对风险的防制。发起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和利益不对称,发起人可能故意隐瞒负面信息和风险。
4.集合资产证券化的管理风险。由于涉及到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资产、资金等方面集中统一的管理较难,服务人和受托人容易出现管理失误。
5.合同的法律风险,合同的内容、形式不完整导致的合同效力、合同纠纷问题等。
四、结论
本文提出的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是一种理论假设,还没有付诸于实践。但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在实践操作中必然存在一些风险,如基础资产价值评估的风险、证券化资产的管理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合同的法律风险等。物流园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融资企业的资格审核与管理、规范质押物或基础资产的价值评估与管理、制定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参与主体的权责、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从而降低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提高融资效益。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也是对现有物流金融模式的一种创新,既有利于物流金融规范化操作、降低融资风险,也扩大了服务范围,满足更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对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华. 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 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01): 1-10.
[3]石永强,熊小婷,张智勇,杨磊. 物流园区发展物流金融的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2,(12): 41-44.
[4]罗佳宇.基于物流园区发展物流金融模式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2): 43-44.
[5]蔡晓慧,余静文.产业集群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3,(07): 73-78.
[6]曾鸿志,黄思明.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企业经济,2012,(12): 86-88.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担保贷款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不断发展,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越来越多,农村土地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按家按户种植粮食已经无法满足粮食的需求,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转型为大势所趋,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积极引导和推动辖内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对湖南安邦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型农业服务模式及“公司+农户”担保贷款模式进行了实地深入调研。调查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生产组织与服务模式对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创新金融服务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金融政策必须与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有机联动,实现创新性突破才能将真正的实惠带到农民身边。
一、安邦模式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安邦科技成立于2009年2月,是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是为各农业生产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核心是为土地流转提供规模经营,重点是为农业科技提供专业技术,充分挖掘农业生产链中每个环节的价值。
(一)推出专业化新型农业服务
安邦科技按照现代农业分工,细分生产环节,组装高产技术,为农民种田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出了育秧供种、测土配方施肥、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机耕、机插、机收、谷物烘干等全程专业化技术服务。针对农业生产组织的服务需求提供三种合作模式:“管家”模式、“帮扶”模式、“点餐”模式,提前、产中、产后全套服务。
(二)创新“公司+农户”信贷模式
安邦科技符合贷款条件没有贷款需求,而合作农户有资金需求不符合贷款条件,安邦公司先垫支为合作农民提供套餐服务,然后通过“公司+农户”担保贷款模式,为农户提供信用担保,通过第三方信用增级,打破农民贷款融资瓶颈,以农户名义在银行取得小额贷款,每户农民最高贷款额度为5万元,取得的贷款资金直接支付到安邦公司账户上,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三)推出“商业+政策”保险合作
为保障农民的利益,避免自然灾害给农民收成带来严重损失,安邦公司主动为合作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实行“商业+政策”保险合作,把国家对农业保险的补贴用于购买保险,不足部分,安邦公司先行垫付,计算到套餐服务费中。
二、安邦模式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安邦新农业服务模式在衡阳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70%以上农民选择了与安邦合作,到2012年土地流转面积约5万亩,服务面积达20多万亩。安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种植规模小、收益低、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了新方法。
(一)减轻了农民种田的劳动强度。安邦公司能够给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专业的机械化、科技化服务,农民不需要像以前一样从育秧到收割烘干的全过程都自己做,与公司合作的农民只需要做好日常的田间管理,减轻了农民种田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传统农业种植的辛劳程度。
(二)提高了农民种田的劳动收益。安邦模式经营重点是与种植大户进行联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以前一个农民大约可以种植20-30亩地,采用专业化服务后,一个人大约可以种植100亩地,通过规模生产增加收益。
(三)降低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农民种田是靠天吃饭,遇到自然灾害就会损失惨重。近年来,国家为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和粮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扶农助农的补贴政策。安邦公司考虑到农民对国家有关政策和商业保险把握不到位,与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签署合同,直接为流转的土地购买自然灾害险,保费为16.4元/亩,国家为农民政策补贴12.6元/亩,农民自己负担3.8元/亩。安邦公司通过与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开展“商业+政策”保险合作,降低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保障了农民种田的劳动收益。
(四)打破了农民贷款的担保瓶颈。农民规模种植所需资金缺口很大,以每亩稻田年投入800元左右计算,每户种植200亩田每年要投入16万元,由于缺乏有效抵押担保,农民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直接制约了规模生产。安邦公司为合作农户提供信用担保,为农民解决了缺乏抵押担保贷款难的问题。衡阳县农业银行创新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按每200亩种植面积贷款5万元的标准,为农户提供财政贴息贷款,2012年发放此类贷款62笔,金额310万元。
三、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组织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支持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2012年衡阳县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43.5亿元,比2011新增5.22亿元,增幅为13.63%。安邦公司创新“公司+农户”贷款模式为农户解决了部分流动资金困难,但在实际生产中仍有近三分之二的资金缺口,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农民有资金需求,但因达不到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而无法获得金融支持。
(一)农业生产经营自身条件受限。农业生产本身存在先天弱质性,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组织偏零散、资本少、规模小、缺少抵押物。银行为追求资金安全稳定,通常会选择风险较低、有抵押物等资金保障的贷款主体,同时,多数农民缺乏市场化融资理念,对银行信贷产品和贷款政策不了解,资金缺乏时习惯于向亲戚朋友借贷。
(二)信贷市场环境建设不够健全。衡阳市目前没有专门的农业担保机构,更没有专业的评估机构,直接制约着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发展壮大。农业保险在参保类型、参保时间、参保覆盖率等方面受到政策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保险业务其应有的保障作用。同时在信用方面,一些农民对诚信意识不够重视,因此减缓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脚步,制约了信贷市场环境建设。
(三)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创新不足。目前,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方式依然以抵押贷款为主,抵押物主要为不动产,如房子、土地,信用贷款方式很少且资金额度低。以动产为抵押或质押物贷款存在很多限制,如: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存在较大违约风险,又无风险分担机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其质押物在价值评估上存在一定难度;林权抵押贷款其抵押物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且易流动,其价值存在被严重低估现象。金融机构为追求高收益、低风险,在创新产品和服务上存在吹口号现象,即使有新的农村金融产品,也难以实现。
(四)有关支农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些支农政策来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如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免农业税、农业保险补贴等,但调研发现,有关政策在落实上并不到位,财政支持风险补偿机制没有建立、财政贴息到位不及时,造成国家支持力度下降,加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宣传面不够广,农民对政策不够了解,弱化了政策实施的效应。
四、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组织与服务的建议
要支持新型农业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提供贴身产品,贴心服务。农业产业化企业本身要强练内功,提高科技兴农的核心竞争力。金融业要在构建立体的、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基础上,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模式,实现与产业政策资源和财税政策资源的配套支持。
(一)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农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资金支持。三是鼓励并规范民间借贷资本进入农村金融体系,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辅助作用。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减少农民承担市场、自然双重风险压力。五是建立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降低农业担保门槛,实行费用优惠。六是建立评估机构,促进加快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使其流转便捷、抵押合法。
(二)加大对农村金融生态建设投入。一是加快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依托,采集、建立信用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增强农民信用意识。为涉农金融机构在信贷服务、信贷投放等方面提供征信保障。二是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和相关政策的宣传。让农民了解贷款政策、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了解农业保险知识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内容。向农民普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将各项补贴的申请条件、内容、金额、流程等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让宣传更接地气,得民心。
(三)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一是要创新金融产品。贴近农业生产实际研发信贷产品,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如应收账款质押、专利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林权抵押、确权土地抵押等。推出适合农业生产特点的保险业务,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规模农业发展。以供应链金融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解决农业生产上下游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同时减少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二是要提供优质服务。根据新型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需求,对资金结算工具、支付结算方式等加以改进创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三是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发展情况,建立有关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的考核制度及奖励办法,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提高涉农部门服务“三农”积极性。
(四)实现金融、产业、财政政策资源联动。一是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促使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农户贷款税收优惠等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实行更加优惠的利率政策,对涉农贷款实行差异化下浮利率。三是建立农村信贷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地方政府建立涉农贷款担保基金和奖励基金,通过财政贴补大力发展农村政策性保险,提高风险拨备率,并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四是建立交流合作平台、网上金融资源流转平台、农业项目资金需求信息数据库,实现金融资源运用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 周海.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遇到的障碍及破解.黑龙江金融,2013(11).
[2] 叶爱军.农业供应链金融助推新型农业发展――辽宁省宽甸农村信用社的供应链金融尝试.中国农村金融,2012(02).
篇9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服务管理递进 课程开发
项目基金: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J27);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J12004)。
引言
在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下,为了使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更符合企业需求,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组研究人员以能力本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针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面向的岗位群,通过对陕西、海南、广州等地区多家四星、五星及以上酒店的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对该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深度访谈,由企业实践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委员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双核”能力为主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保证理论课教学必需、够用的前提下,采取递进式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技能,突出岗位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操作实践性,并研讨了新课程的课程标准。
“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是学院和企业共同实施的教学过程,“服务管理递进”是指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遵循从“服务员/服务师-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工学交替相融”是指从入学到就业,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顶岗始终交替进行。
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及流程
在“能力本位”引领下,基于“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课程体系开发的总体思路及流程如图1。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酒店管理专业面对的主要就业岗位
通过对陕西、海南、广州等地多家四星级以上涉外酒店的走访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酒店业几乎每个岗位都缺人,很多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坦言说,目前他们既缺少基础性人才,又缺少关键性管理人才。因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针对行业需求,遵循酒店行业职业成长规律,确立了该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有酒店一线服务岗(如: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前厅接待员等)和酒店的基层管理岗(如:各部门的领班、主管)、中层或高层管理岗(各部门的经理、总监、总经理等)。
2.分析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行业的深度调研,按照四、五星级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等岗位能力的需要,以“服务员/服务师-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为导向将酒店行业各个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梳理、归类,划分出该专业各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了便于和课程开发的后续工作较紧密地衔接,把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分解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3.分析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通过与实践专家深度访谈,针对涉外酒店一线服务岗与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成长历程、职业工作过程及涉外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等岗位能力的需要确定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由酒店高层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归纳确定了涉外酒店一线服务岗、基层管理岗、中高层管理岗等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通过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归纳确定了该专业培养的两项核心能力,即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如图2所示。
4.以培养“双核”能力为目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由专业带头人、课程开发专家组成小组,以 “双核”能力为目标,根据酒店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教学论进行整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解构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重构该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体系。
专业领域课程的构建遵循酒店行业人才职业成长规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注重课程教学与岗位实践的紧密结合,构成了“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双核”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5.“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课程的实施
在“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实施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遵循酒店行业“服务员/服务师-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从该专业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专业专项服务技能――专业管理技能的学习,层层递进、分阶段提升,努力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切实掌握专业所需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如图3所示。
结论
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课程之间进行合理的链接,使学生在校专业课程的学习以酒店行业所需为目标,按照酒店工作过程中不同层次岗位的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企业岗位需求在课程设置中的主导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直指岗位需求,充分体现教与学的致用性。
以“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有效地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层递进,解决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盲目性,提供给学生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注重工作过程体验的针对性和完整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层递进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灵活选择酒店企业里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就业方向更加明晰,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发展潜力。结合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届实验教学班,可以看出该课程教学的改革对于学生是适用的,通过岗位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工学交替递进式推进,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和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职业意识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2]石通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和重构》,《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第7期。
[3]杜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篇10
金融服务贸易涵盖金融服务贸易和保险服务贸易两个方面,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缺陷。保险服务贸易额占比较大。对比十多年来金融服务贸易和保险服务贸易的总额,可以发现保险业务对金融服务贸易有非常显著的贡献,行业内存在严重的比例失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5%,进口占总额的7.8%,总额占服务贸易总额6.2%。2014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进口占总额的7.3%,总额占服务贸易总额6.5%。这是因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底子薄,结构尚不合理,后期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另外,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规模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主要经济体服务贸易总额比重很小,目前还无法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即使与新兴经济体也存在一定差距。一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程度用该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由此计算出的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2010—2013年维持在0.3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二、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和健全的法律制度,国家主管部门应该健全这样一套制度,促进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并对违规行为公开处罚,使金融服务机构的运营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与质量,为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增强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持。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一些鼓励金融服务部门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发展政策,让其健康有序地发展,通过参与国际市场储备,对外谈判等方式为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和出口争取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使金融企业与世界市场接轨。在经济刺激计划的以及可能的经济刺激投资中,要有计划、有提升地向金融企业倾斜,增强其硬件设施及软件装备,夯实其基础,为金融服务贸易提供一片供其茁壮成长的沃土。
2“.互联网+金融咨询”
加大资金投入,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正视金融服务贸易信息咨询的重要性,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或建立相应网站、提供专门热线服务的方式,为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政策咨询、风险提示、信息咨询、经济走势及对策建议等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使得各个金融服务贸易企业能尽快了解世界现状,调整自我发展方向并逐步缩小差距,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3.创新金融服务贸易产品
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是不断创新金融服务贸易产品。我国的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研发高技术含量的金融服务贸易平台,开拓有市场价值的、知识技术含量高的金融服务贸易产品,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客户的需求。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影响服务竞争力的生产要素中的人力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并提供了层层的创新理念。创新金融服务贸易产品的关键是具有提供金融服务贸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富有金融实战经验和服务贸易知识,掌握世界金融市场产品运作,精通金融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升金融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势在必行。国家层面上应加大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教育投入,培养金融专才对服务业务、创新技能的敏感性和能力;企业层面上建立一套多元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为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4.促进金融服务贸易的有效需求
金融服务贸易的需求包括进口需求和出口需求,目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需求远远小于进口需求,解决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需求更为迫切,我国居民对服务消费特别是金融服务的消费特别低,消费结构单一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拓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市场规模,促进金融服务贸易的有效需求。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需求,直接影响我国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做好外资企业入对我国金融需求的调查工作,在金融服务机构给每一家外资企业建立信息资料档案,方便金融机构及时做出答复。同时,还可以通过拓宽海外市场来增加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需求,实现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市场本土化经营,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还可以并购海外金融机构,实现员工的本土化,并借助员工本土化的有力条件,大力开展金融业务,拓宽金融服务对象,拓宽金融服务方式,促进金融服务贸易的有效需求。
5.大力发展相关性支持产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