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调查方式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据调查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据调查方式

篇1

关键词:城市部件 数据采集 数字化

1、引言

随着各种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数字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和规范化管理。切实解决当前城市管理中因信息不畅、数据管理不统一,造成的工作重复,资源浪费,无序管理。所以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建立现代、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加快数字化化城市管理步伐迫在眉睫。实现城市数字化的基本前提就是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库和各种专业数据库。

数字化城市管理(简称“数字城管”)系统是将城市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现代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大型空间数据库技术的融合为手段,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必须,是现代城市高效管理的要求。城市管理数字化,可以使管理者从分利用数字信息,是城市管理互通有无,加强个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使城市管理网络化,是管理方式更加规范、科学、高效。

国家号召加快程式化进程。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测绘事业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绝大部分城市现在已测绘大比例尺的电子地形图,但是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并不是标准地形图表示的要素。为了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必须进行城市部件的数据采集、整理工作,建立城市部件数据库。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将各种城市部件进行编号,建立统一的城市数字化管理数据,综合运用网络、GIS、无线通信等现代技术,建立包括整个城市的,高效、精确、可视化的城市动态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包括:城市部件的内容、位置、属性、数量、状态等。

2、城市部件的调查内容

城市部件是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基础结构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道路、桥梁、水、气、电、热等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等绿化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等,包括如广告牌匾、门牌等非公共设施,这些都称为城市管理对象。城市部件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是组成城市基本单元。

城市部件数据采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根据城市管理的要求和现状来确定采集部件的种类。当前将部件按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划分为6大类,100多个小类(见表1)。

3、调绘法

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首先要采集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部件的平面坐标,然后调查部件的属性,比如树木的树种、直径、有无护树设施,各种井盖的种类、材质、规格、归属单位等。然后对每个部件属性进行编码,即把文字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识别数字编码。在数据库中对每一个城市部件按照唯一的流水号进行编号。

在调绘法调查外业工作,是由测绘人员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标示到实地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每个部件的平面位置,标绘到图上然后调查每个部件的所属单位、名称、现状等属性,填写《城市部件调查表》,将两者通过标识码一一对应起来。实际工作中,测量人员实地测量每个部件的平面位置,将调查的城市部件平面位置用不同颜色和符号绘在工作底图上,并给定唯一流水号和分类码,将调查的部件基本属性填到调查表对应的对应的栏目中。从事内业工作的人员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处理,如属性数据录入、图形数据录入和属性数据挂接处理等内容。调查的属性数据可根据调绘图在相应的处理软件上按图幅输入,并进行图斑属性连接、整合、检查、处理,按街道生成成果数据。

4、数字化法

数字化法就是将部件的信息给于编码(属性编码和地理编码), 在数据采集时预先存入采集设备(全站仪或GPS接收机)中,在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在绘图和填表,以提高数据采集及属性调查的精度和速度。

4.1 平面位置测量

由于部件平面位置精度要求不超过3cm,所以平面位置的测量可以采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调查方法,先用导线测量或GPS测量方法,在测区建立图根级控制点,然后进行部件的碎步测量,测量各个部件的平面位置;也可以利用图上已有的明显地物特征点作为控制点,直接测量部件平面位置。前一种方法的精度高,但效率低,后者精度相对较低,其精度主要取决于作为控制点的地物特征点精度,鉴于部件平面精度要求不高,一般情况下都能保证部件定位精度的要求,这种方法效率高,有点突出,实际工作中运用比较多。

4.2 部件属性编码方法

外业数据采集除了测量部件的平面位置测量外,还应调查每个部件的名称、归属部门、类型(大、小类编码)、现势性(在用、作废等)、状况(完好、破损、丢失、占用等)和标识码等属性信息。

5、城市部件数据采集的原则与精度要求

野外数据采集要求测量数据准确和调查属性完整、完备,并且在同一个项目中测量方法、测量限差和属性的调查要求一致、统一,采用的测量和调查方法必须方便、高效,部件的外业数据采集编码和数据库中系统编码必须唯一,且相互对应。

6、结语

城市部件普查是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准确、高效、及时更新城市部件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必须的工作步骤。

城市部件数据采集的精度直接关系到数字网络系统信息和事件处理的准确性,因此提高城市部件数据采集的精度,全面掌握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为城市信息化管理、管理数字化提供基础数据。

调绘式调查法与数字化调查方法两种部件调查测量方法应相结合使用,以测量模式为主,调绘模式为辅,既保证精度又提高进度,加快现代化数字城市管理进程。

参考文献

[1]崔延.浅析城市部件的数字化采集方法.北京测绘,2010年第1期.

篇2

(一)调查对像与方法。本文采取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师范大学在校及毕业的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76份,收回72份,有效问卷70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满意度调查情况。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对目前实施的培养模式满意的占据7.14%,比较满意的占76.19%,不满意的占16.65%。这就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实施的培养模式不是十分满意,认为培养模式的某些方面需要改革。

2.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调查情况。(1)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情况调查。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认为目前采用的课程设置很合理的占4.79%,基本合理的占78.57%,不合理的占16.65%。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有它的缺限和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待于不断修订和创新。(2)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的学位学分要求是否合理的调查情况。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农村教育硕士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占28学分,教育实习占8学分。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认为课程学分制要求很高的占7.14%,较高的占38.1%,合理的占54.7%,认为课程学分较低或很低的没有。这说明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学位课程学分要求是比较合适的,但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学分要求太高,难度偏大。(3)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课程知识面的宽度情况调查。从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认为课程知识面很宽的占4.76%,课程知识面较宽的占38.1%,课程知识面一般的占42.86%,认为课程知识面较窄的占4.76%,知识面很窄的占9.52%。这就说明课程设置在课程知识面方面有待拓宽。(4)对课程知识的前沿性的情况调查。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7.14%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面的前沿性很强,28.57%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的前沿性较强,45.23%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的前沿性一般,认为课程知识前沿性较弱或很弱的分别占到14.29%和4.76%,这反映出课程设置过程中课程知识面的前沿性有待加强。(5)对所在学校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与本科课程中的重复情况调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选译课程内容重复性很高的占11.9%,较高的占30.95%,较少的占52.38%,没有重复的占4.76%。这说明研究生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与本科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性。

3.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教学情况调查。(1)所在专业研究生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情况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了解到:选译“讲授式”的占64.29%,选择“启发式”的占11.9%,选择“讨论式”的占7.14%,选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占16.67%。这就反映出教师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授课所占比重较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比重较小。(2)安排教学内容应注意哪些方面情况调查。这是一题多选题,选择“内容的实用性、前沿性”的占92.85%,选译“理论教学”的占9.52%,选译“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占80.95,选择“多安排一些学术讲座”占38.1%。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课程内容安排上能考虑它的实用性、前沿性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导师制度情况调查。(1)所接受的导师指导方式情况调查。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选择“单一导师制”的占76.19%,选译“双导师制”的占2.38%,选择“导师指导小组”的占21.43%。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单一导师制”,少数学生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导师指导小组”和“双导师制”。(2)学生喜欢的导师指导方式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数据统计可以看出,选择“单一导师制”“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分别占25%、42.43%和32.57%,这说明选择“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人数在增加,但还有1/3的人习惯接受“单一导师制”。(3)导师与学生讨论学习及学位论文等相关研究工作的频率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每周交流一次”的占21.43%,“两周交流一次”的占23.81%,“每月交流一次”的占42.86%,“很少交流的”11.9%。这说明导师跟学生每月交流一次的比较多,但还有部分导师很少跟学生联系交流,导师指导学生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5.有关教学管理情况调查。(1)所在学科是否存在合并上课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选择“存在,两门以上”的占38.1%,选择“存在,一门”的占9.52%,选择“没有”的占52.38%。这说明不少学科存在合并上课情况。(2)农村教育硕士能否采取比较灵活的弹性学制情况调查。调查统计数据告诉我们,92.85%的学生选择“可以”,选择“不可以”的点3.38%,选择“不清楚”的占4.7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赞成采用弹性学制。(3)是否有必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才能毕业的情况调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16.67%,认为“有必要”的占57.14%,认为“没必要”的占26.69%。这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把“在期刊上发学术论文”作为能否毕业的一个条件,这也是学生科研能力的体现。(4)目前培养方案中哪些培养环节应该加强情况调查。这是一题多项选择。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反映出,选择“基础理论”的占21.43%,选择“校外实践研究”的占78.57%,选择“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的分别占35.7%、47.62%和23.8%。这说明学生很想加强的培养环节是“校外实践研究”,其次是“学术报告”。

二、启示和建议

本课题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情况是真实可靠的。通过调查我们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这为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修订提供了事实依据。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情况了解到,学生对目前培养模式“满意”的占7.14%,“不满意”的占16.67%,这说明学生对目前的培养模式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立政策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扩大农村教育硕士招生规模。从访谈及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广西只有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两所高校可以招收农村教育硕士,目前招生规模太小,每年招生人数在10-20不等,这对相对于城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而显得庞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来说,由于其招生规模太小,这对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搞提高的影响并不大,也不可能解决农村地区师资溥弱的问题,所以有必要设立面向整个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政策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放宽农村教育硕士报考条件,不局限于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入学,各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也可报考。教育部可采取各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社会影响,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扶植。这样才能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农村教育硕士在农村教师中的比例,对农村教育地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起到真正提高作用。

(二)改革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根据调查情况我们了解到,认为目前课程设置“很合理的”的只有4.79%,“不合理的”有16.67%。这说明课程设置有它的不合理性,特别是课程结构中教育学理论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而且政治理论课和教育理论课在本科阶段已学过了,有重复性开课情况。这就有必要对目前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使课程改革与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协调。在课型上课程设置要区别于学术型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减少理论性课程,并增加开发新的适合农村教育硕士的课程,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理论教育为基础,增加实践性课程和技能课。如开设一些技能大赛,模拟上课,评课等课程。课程设置必须从实践型目标出发,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多开设一些专业性强而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型课程,力求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社会人才需求为目的。

(三)建立双导师制或导师小组制度。从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学生实际接受“单一导师制”的占76.19%,接受“双导师制”的占2.38%;但按照学生意愿选择“单一导师制”“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分别占25%、42.43%和32.57%,说明更多学生希望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由于高校导师缺乏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所以针对农村教育硕士导师指导方式应以“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为主要指导方式,即安排高校教师同时再配备一位有中小学实际经验的教师共同担任农村教育硕士的导师。在导师指导制度上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四)导师指导方式应多样化,导师责任心有待加强。导师的指导方式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研究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师的指导方式也应有所变化,可把多种指导方式融合在一起。从导师指导学生见面的频率调查情况来看,“每月交流一次”的占42.86%,“很少交流”的占11.9%。这说明有些导师对学生指导不到位或干脆撒手不管,对学生指导缺乏责任心,另一方面导师遴选时要坚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只有那些品德高尚,学术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加入到导师队伍中来,杜绝那些毫无责任心的教师混入导师队伍中来。

(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及知识前沿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首先,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占64.29%,采用“启发式”的占11.9%,采用“讨论式”的占7.14%,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没有。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用“讲授式”,过多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师讲授形式,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开设案例分析、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研讨会和实际教学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其次,从“安排教学内容应注重哪些方面”情况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研究生首选“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前沿性”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别占92.85%和80.95%。这就告诉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前沿性,更要加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那种重理论、重学术;轻实践、轻经验的指导思想应摒弃。教学内容上要安排一些实践型课程,如“听课”“观摩教学”“说课训练”“中小学校长讲座”等等。

篇3

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连续的、经济有效的、方便综合的基层卫生服务[1]。目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能有效改善群众“病有所医”民生问题的重要措施,政府对其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呈快速发展之势,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急需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政府希望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基础数据,如社区卫生资源占有、投入和产出情况、大型设备的利用率、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常见病、慢性病等发病及治疗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财、物等要素方面的投入状况以及服务量、业务收入等运营状况,以利于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为政府正确调整、改进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

社区卫生基础数据的调查统计可通过传统的手工问卷及Excel、数据库应用系统等常用软件实现。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模差异很大、地理分布不均。有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模小,门诊量少,没有专门用于信息数据调查的计算机,再则若使用数据库系统,需要安装数据库软件,缺乏可移动性,不便于调查人员使用统一的方法实现对多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点的数据调查统计。本文研究了基于XML的社区卫生数据调查方法,实现在地理上分散的、不宜使用数据库系统的、相对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XML数据采集、读取、处理和统计,以期为解决类似问题积累经验。

1XML技术及其特点

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是由W3C组织的一种标准。它继承了SGML的各种优势,克服了其语言复杂、难以使用的缺点,是目前网络上流行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延伸,正逐渐成为新一代互联网数据组织和交换的事实标准。从数据描述语言的角度看,XML灵活、可扩展,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约束;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看,XML简单易读,易被应用程序处理[2]。

使用XML描述和存储数据具有可扩展性、灵活性、可读性、交换性及与平台无关性等特点[3]。XML一方面作为元标记语言,可以定义各种实例标记;另一方面作为标准交换语言,用于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它结构清晰,便于阅读和维护,可以实现数据逻辑与显示逻辑的分离。它是一种自描述、可扩展语言,使XML对非结构化信息的描述有其独特的优势。XML可以处理各种数据,包括文本、图像和声音,并且可以由用户自行扩展以处理任何特殊类型的数据[4]。XML简化了数据交换、进程间信息交换的过程,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编程,目前大多数DBMS、开发工具均嵌入了可支持XML技术的组件,使用XML进行灵活地数据管理已成为当前开发数据管理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应用XML存储处理社区卫生数据,有其区别于传统方法的特点。首先,XML文档作为社区调查数据的存储介质,与平台无关,无需安装数据库系统,相对独立,便于携带,非常适合在地理上相对分散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进行数据调查。其次,被调查的社区卫生基础数据可能包含:社区及人员基本信息、社区医疗服务信息、社区支出情况、设备使用情况等各类数据,由于各社区卫生中心站规模不同,设备种类、使用情况也不一样等,因此在进行数据调查时,不适合使用统一的数据结构对各社区进行数据调查。XML由于其自描述性、可扩展性和可交换性,相对较适合用于对此类半结构化社区卫生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

2社区卫生数据的XML数据描述及DOM解析

2.1社区卫生数据的XML数据描述社区卫生数据包含社区及人员基本信息、社区医疗服务信息、社区支出情况、设备使用情况等各类数据。在使用XML描述时,可以按不同社区数据及数据类别逐层深入,形成社区卫生树状数据结构。社区卫生数据结构的部分XML描述见图1。根据社区卫生数据的XML树结构,使用DOM技术生成社区卫生数据的XML文档,下面是社区卫生数据设备使用情况XML文档的部分内容描述。在样例中,银川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在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直属医院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属集体所有,辖区覆盖1个街道,管理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6.7万,其中常住人口28933户,享有区、市城镇职工医疗定点医院资格;三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在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全民所有,有独立的中心业务用楼,目前辖区4个街道,管理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三宫社区卫生服务直属法人站13家,服务人口11万,其中常住人口93575户,是非赢利、各类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DOCTYPE社区基本信息调查><社区基本信息调查xmlns=“”><银川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备使用信息><设备名>心电图</设备名><患者编号>20456</患者编号><使用时间>2009-8-910:35:00</使用时间><使用费用>25</使用费用>…</设备使用信息></银川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基本信息调查>

2.2XML的解析技术扫描XML文档,把XML文档分解为不同的元素(结点)以及相应元素属性的过程称为XML文档的解析。目前应用程序对XML文档常见的解析方法有DOM解析和SAX解析。当应用程序需要频繁修改XML文档或随机访问整个XML文档中某个结点时,可以优先考虑使用DOM解析;当应用程序只是简单的读取XML文档或只修改少量数据,可以优先考虑SAX解析。

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ObjectModel,DOM)是基于树型结构的API,是由W3C制定的标准接口规范。DOM依据XML文档结构XMLSchema或DTD将XML文档转换为树型结构模型,通过对该对象模型的访问,可以动态地创建和遍历文档,实现对XML文档中数据的修改、移动、删除和插入等操作。DOM定义了一系列的对象和方法对DOM树的节点进行各种随机操作。由于XML社区卫生数据需要频繁的实现数据采集、查询、修改和统计等操作,使用DOM(文档对象模型)解析方法实现XML社区卫生数据的操作是较适宜的选择。在社区卫生数据调查中,XML在社区卫生调查统计中的应用选择了使用PBDOM来创建和解析XML文档,实现社区卫生数据的调查和统计。

2.3XML社区卫生数据的读取与统计PBDOM是PowerBuilder文档对象模型(PowerBuilderDocumentObjectModel),是由PB非可视化对象扩展而来。它是一种可编程文档对象模型,使用DOM技术实现XML数据的建立、读取和处理操作。

PBDOM类隐藏了XML底层的复杂实现,使应用程序对XML文档的解析变得简洁自然。常见的PBDOM读取XML数据的方法包括获取根元素、子元素、按名称获取子元素、获取元素名及文本值。在读取XML社区卫生数据时,应用程序按照XMLSchema或DTD读取XML文档中的数据,根据需要做相应的处理,可以直接输出,也可以与其他软件如SQLServer数据库、Excel表子表格等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社区卫生数据的上传或进一步分析处理。读取、处理XML社区卫生数据的流程包括:(1)打开存放社区卫生数据的XML文档;(2)根据需要确定查询关键词,使用DOM函数Getbytagname、Getname、Gettext等读取XML文档中指定元素相关数据;(3)对数据做相关处理和统计,实现与数据库、Excel软件等进行数据交换或直接输出。XML在社区卫生调查统计中的应用通过DOM实现了对XML社区卫生数据的解析、处理和统计,并将处理结果在应用程序窗口中以统计图表的方式展示出来。图2是装入测试用XML社区卫生数据,经过DOM解析处理,动态生成的多个社区卫生中心站支出情况统计图。

篇4

【关键词】中职学生;图书借阅;调研报告

1 研究背景及方法

随着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使得图书馆这个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个平台,其中的库藏容量也在与日俱增。面对日益扩大的借阅师生,作为学校图书馆方面应该如何根据新的形势更好的开展工作,以提高图书馆借阅效率。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借阅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调查分析,探索学生借阅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改善图馆的借阅效率的建议。

我们首先确定有关在校中职学生图书借阅情况调查的内容 ,并设计了 25项问答题目。然后 ,以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采取以下三种调查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封闭和开放式的问题提问,里面涉及学生所在年级、专业、性别、借书次数、借书类别等问题,问题的设计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地反映中职学生的借阅情况。根据抽样原理,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一至二年级学生中选取受试者,共选取300名学生做被试。本次调查通过集中学生自填问卷的方式,当场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其中不合格的5份,得到有效问卷295份,有效回收率为98.33%。在实际有效回收的问卷中:男生160人、女生140人;一年级162人、二年级138人。

1.2 个案访谈法

本次采用的个案主要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从一至二年级中选取2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为了更客观、详细地了解他们在图书馆的借阅情况,访谈是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详细了解这20名学生的个人借阅情况、学习情况等。

1.3 系统分析法

通过分析图书馆一学期借阅分类统计表,客观、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借阅情况。

2 中职学生借阅图书调查结果统计

根据中职学生借阅图书情况调查的内容,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如下:

1)在校中职生图书借阅情况调查结果:其中文学类占53%,艺术类占12%,工业技术类占6%,语言、文字占6%等。如图1所示。

2)在校中职生各年级借阅情况分类统计如下:其中一年级占46%,二年级占54%。如图2所示。

3)在校中职生一学期借阅次数统计如下:其中0次占6%,1-3次占26%,4-6次占48%,7-8次占18%,10次以上占2%。如图3所示。

4)在校中职生各专业借阅百分比统计如下:其中会计占54.12%,商务英语占11.37%,学前教育占9.53%,室内装饰占7.24%等。如图4所示。

3 中职图书馆图书借阅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经过严格的数据对比、分析,并根据数据呈现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以确定切实存在的问题综合进行分析研究,中职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缺乏宣传

据调查结果显示,30%以上的学生一学期只去过1-3次图书馆,有的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图书馆,这对提高中职图书馆借阅量带来极大的阻力。

3.2 图书摆置混乱

据调查结果显示,82.8%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图书摆放混乱,甚至有的书籍无顺序可言,根据电脑引擎搜索的位置难于找到读者所需要的图书,并且图书分类过于粗略,给读者借书找书带来极大的不便。

3.3 学生选择单一

据调查结果显示,53%的学生借阅文学类的书,而思想政治类,专业技能类书籍受到冷落。这也体现出中职学生对专业技能类书籍不感兴趣,必须改进教学,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3.4 各专业对图书借阅呈现两极化

据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专业学生占总借书量的54.12%,而游戏动画、数控专业则不足2%,反映出游戏动画、数控等专业学生对图书借阅存在盲区,需要教师及学校的宣传及教育。

4 提高中职图书馆图书借阅量的建议

为了能够提高中职图书馆图书借阅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组织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宣传图书馆

利用相关节日和活动宣传校图书馆,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书馆,而且也是图书馆的一种工作展示和形象宣传。其形式可以有各类型的展览、讲座、辅导、演讲、征文、知识竞赛、咨询等。

4.2 利用校内传播媒介加大对新书的宣传力度

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图书馆一直以来的入藏新书情况,图书馆可广泛利用校内传播媒介,如图书馆网站、学校论坛、图书馆宣传栏、海报、展板等,加大对新书的宣传,包括那些热门书和畅销书。

4.3 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高借阅效率

面对日益众多的学生借阅,应该改变过去那种手动记录借阅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来提高借阅效率。面对海量书籍,虽然前期工作量比较大,但对于后期学生的查询、借阅等活动变得更为简便轻松。从而大大提高借阅效率。

4.4 注重学生的反馈,调整工作方法

篇5

2015年的最后一天,农业部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现代化。《意见》同时明确了实施进度安排,第一步,基本完成数据的共用共享(2016-2018年):分品种、分区域开展试点,启动生猪、玉米以消费为导向全产业链监测体系建设。第二步,逐步实现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2019-2020年):完成农业部门数据资源清单和数据开放计划的制定,推动农业部门政府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集中向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放。第三步,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2021-2025年),建成国家农业数据云平台,建立完整的农业数据监测制度、专业的农业数据分析制度、统一的农业数据制度、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制度,形成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这被业界评为农业信息化“三部曲”,并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农业农村的信息化一直以“难落实、难推广”而广受诟病。事实上,中国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开始时间都不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三农”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问题是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组织化等需求接踵而至,要求信息化应与之相结合、相同步。《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前,农业部及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基本明确,跨部门、跨区域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18年底前,实现“金农工程”信息系统与中央政府其他相关信息系统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到2020年底前,逐步实现农业部和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实现农业农村历史资料的数据化、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使用的智能化、数据共享的便捷化。到2025年,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联通,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

分析人士表示,农业信息化是促进“三产融合”的有效手段。农业信息化将受到政策催化,有望改造目前中国落后的农业生产基础。除此之外,从各项阶段目标的制定中还可以读出:“共享开放”、“去边界”是此次“三部曲”的首要任务之一。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分析数据结果,实现利用结果指导实践的思维和管理方式,而第一步就是要将数据统一,继而实现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据在使用时不受技术本身和技术以外的因素所干扰。历年来,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受限于应用主体的文化水平等限制,技术的推广一直收效甚微,而此次《意见》的提出,可以理解为是对不断强化的我国农业技术信息化基础的初步肯定,因为只有基础得到了肯定,才有可能按部就班实现《意见》中的不同阶段目标。由此,“三部曲”的陆续实现将全面开启我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新阶段,如能按照计划执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将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

篇6

关键词:大专护生;健康教育;认知程度;影响因素

R47-4;G642

当前,我国的护理学理论正在向着临床实践方向发展,面临着以疾病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化,因此临床工作者就成为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体。如今,护士学历在日趋增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群成为了护士领域的主要力量,因此对大专护生提高健康教育的认知能力是提高临床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

一、健康教育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

目前大专护生实习期对健康教育的认知与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

(一)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现状

目前绝大多是大专护生对于深入开展临床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是有正确的认识的。100%的护生认为护士应该承担起临床健康教育的责任义务,约89%的护生愿意从自我做起,承担起健康教育的角色,这说明大专护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健康教育,并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愿意协助开展临床健康教育,且大多数的护生愿意承担起健康教育的教育者角色。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大专护生还是遇到一定的困难,即对于将健康教育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二)大专护生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大专护生能否进行健康教育除受自身能力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的外部因素的干扰,通过调查的结果发现,现在影响大专护生健康教育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繁忙,缺乏开展健康教育时间。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82%的护生认为平时的基本工作太繁忙,又很少甚至没有时间对病人开展健康教育。通过进一步的面谈发现,护生在科室之中承担着铺床、整床、送标本等多项复杂的工作,且平时还要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和护理计划整理,很少有时间与病人进行接触。

2.自身健康教育知识理论欠缺,影响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理论的欠缺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80%的护生认为自我缺乏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不能够在实习的过程中独立自主的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分析,这主要是与我们当前学校与医院的学习体制有关,没有对大专护生开展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培训与学习,使大专护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与方法。

3.沟通技巧缺乏,影响健康教育效果。大;ど在学校中学到的健康教育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他们没有实际与病患进行沟通的经验,这会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调查数据表明,近一半的护生认为自我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不能对实际中面临的形形的病患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

4.病人及家属不信任、不接受是影响健康教育的又一因素。数据调查结果发现,护生认为病人及家属选择对健康教育不信任、不接受的分别占27%和16%,选择一般信任、接受的占43%和47%,选择完全信任、接受的占30%和37%,这表明了大专护生的教育教育效果还是不太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病人的护理期望值高,不愿成为护生学习的对象,且护生轮班频率较高,病人的接触时间短,无法对护生产生信任。

5.带教老师不太重视。对于带教老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也进行了数据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专护生认为带教老师不重视和一般重视的比例占到74%,这有力的说明了带教老师对于开展临床健康教育及培养护生的临床健康教育能力是不太重视的。因为当前临床的带教老师大多只是中专毕业的护士,他们自身的临床健康教育知识与能力就比较的欠缺。

6.科室氛围的影响。本次调查大专护生100%认为科室的氛围对于健康教育的开展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在科室之中,若是普遍的都认为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是非常必要的,且每一个人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能够以身作则实践健康教育,那么本科室的护生就会对健康教育更加的注重,反之就会导致护生不注重健康教育。

二、有效解决措施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大专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我们可以从学校、医院及护生自身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分别措施是:

(一)高校对策。首先高校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视,加大开展相关健康教育课程,以逐步的提高大专护生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其次高校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采用模拟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现代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高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

(二)教学实习医院对策。教学实习医院在加强注重的同时要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注重临床实践,在实际临床过程中培养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将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实践工作之中,提高工作的效率,从而使自我真正的成为临床开展健康教育的中流砥柱。

(三)学生对策。强化健康教育认识,培养学习实践能力。根据高校开展的健康教育课程,护生要端正学习的态度,认真的学习课堂中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健康教育知识与实践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健康教育知识结构和技能,使自己真正给为临床健康教育做出贡献。

(四)加强带教老师的重视度。对于带教老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的调查数据有力的说明了带教老师对于开展临床健康教育及培养护生的临床健康教育能力是不太重视的。因此我们在实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带教老师的培养,加强他们的健康教育认识和健康教育传播手段,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实习生,从而有力的提高大专护生实习生对健康教育的重视。

(五)加强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大专护生在学校中学到的健康教育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他们没有实际与病患进行沟通的经验,这会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大专护生的沟通技巧培训,让他们明白在面对不同的病患时使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能够达到更优化的目标。

三、结语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简单的只注重疾病的治疗,而是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服务,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大专护生对健康教育的开展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改进,不断的提高护生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促使其成为未来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麦桂英.大专护生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J].全科护理,2012,23:2189-2190.

[2]潘淑慧,王飞.不同年级大专护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11,08:12-14+18.

篇7

Key words: new media;micro curriculum;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207-03

0 引言

目前,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个热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数据知,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大学生不但信息技术的早期采纳者,而且还是新媒体的深度使用者。新媒体的教学方式正在深刻改变着大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迎合了学生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满足随时随地的互动性表达、学习信息需要。通过新媒体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变为可信息共享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逐渐减弱,教师通过视频、案例、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自己总结结论。

但是,有学者通过对比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缺点,指出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都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掌握,达到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其次,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网络教学,教师都需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情况等[1],而目前校园新媒体教学讲究“内容为主”,淡化了学生这一主体地位,新媒体的形式不过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2]。因此,本文通过对L大学学生新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新媒体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对学校的在线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 术语解析

1.1 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媒体形态。

1.2 慕课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为“MOOCs),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课程构思巧妙、课程设计理念新颖,可以将一个课程分成多个10~15分钟甚至是更短时间的微课程,这些微课程将所有知识点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是教学技术上阶段性的教学创新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提问,大约5分钟左右就会有教师或学生在线回答问题。

1.3 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

2 大学开放式在线课程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调查目的

通过对某大学的六个专业的学生的开放式在线课程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慕课的认识程度及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对课程建设以及学习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2.2 问卷设计

问卷的提问和回答采用了单项选择、矩阵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开放题四种方式,问卷采用网络发放形式,主要内容包括:①被试者的基本信息的调查;②个人对开放式在线课程的认知情况;③个人对开放式在线课程的使用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的载体、学习的时长、大学生参与度、视频长度、学习进度、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以及提问情况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257份,回收257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57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和EXCEL表格处理软件。

2.3 调查问卷分析

2.3.1 大学生对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态度

近几年来,“慕课”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并对全球的高等教育乃至社会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和美国更是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颠覆传统的大学。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赞同在大学当中推广慕课教学方式,占82.49%,并希望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中也采用慕课方式进行教学,这就证明大学生比较认可慕课教学。

2.3.2 开放式在线课程的优缺点

根据调查,“慕课”课程优点在于:具有名师名校,占49.03%,学习的开放性较好,占74.71%,“慕课”学习具有移动性的特点,占52.92%,“慕课”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占82.10%,“慕课”课程是免费的,占55.64%;缺点在于:师生之间互动少,占67.32%,学生面临的网络诱惑较大,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高,占64.59%,影响力小,占14.01%,缺少课程目标,占31.91%,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课程品质冲突,占21.79%。“慕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方便获取所学专业知识(73.93%)、拓宽知识面(69.26%)、加强师生联系(11.67%)、方便管理时间(33.85%)、提高学习效率(38.91%)五个方面。

2.3.3 教师在开放式课程的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共有94.5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慕课教学中是有一定作用的。其中3.89%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学生慕课学习的中心,61.89%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慕课的自学领导者。28.79%的学生认为,教师既是学生慕课学习的中心,又是学生自学时候的引路灯。相对于传统教学,在慕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是起主导作用,把书本中知识搬进学生的脑海中,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通过设置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知识。

2.3.4 学生开放式在线课程的使用情况

根据调查,仅有20.62%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仅有59.14%的大学生的宿舍具备上网条件,有73.15%的大学生使用电脑作为学习“慕课”的主要工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有47.08%的学生使用手机app作为“慕课”学习的工具。电脑和网络覆盖率偏低,不利于大学生开展基于“慕课”的自主学习。

2.3.5 学习“慕课”的时长

结果显示,有19.46%的学生每周只学习两小时,78.21%的学生可以抽出4-8小时来进行慕课学习,只有2.33%的学生愿意每周学习8小时以上。这就证明了不同学生对慕课学习的态度不一样。

2.3.6 大学生“慕课”参与度

大学生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新事物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接受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要在大学生中推介“慕课”,必须让他们认识网络的快捷、方便、博大,认识“慕课”学习相对传统学习的优势,培养“慕课”学习的兴趣,并且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够激发他们利用“慕课”学习的兴趣。

2.3.7 “慕课”学习进度

调查发现,仅有37.74%的学生严格按照公告要求学习,并且及时完成测试,有14.79%的学生没有按照课程进度安排,这和每位同学的学习能力以及自制力都密切相关。

2.3.8 影响“慕课”学习的不利因素

据调查,影响学生慕课学习的不利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比较大的影响是不具备上网条件,教学知识面太广泛,缺乏系统性,分别占50.19%和47.86%,这和我校生源大多来源于农村,自身没有经济基础,没有能力购买电脑,每周仅靠上机时间来进行慕课学习,上机时间短,就出现了慕课学习时间的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当中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整个知识体系形成的串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3.9 学生的提问情况

不同学习风格造成了不同学生解决问题所采用的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据调查,在使用慕课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有18.68%的学生是论坛中进行提问,有36.96%的学生选择在课堂向老师提问,有54.09%的学生喜欢在课后向同学请教,互相交流和学习,还有53.70%的学生选择了上网查阅不懂的问题。在对不同性别的学生调查中发现,男生更喜欢独立解决问题,面对听不懂的问题,他们往往选择上网查阅,而女生更倾向于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3 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

3.1 加强院校合作,深入开展慕课学习与研究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慕课”在实施中所运用的大量的新兴教学法,激发了人们对转变高等教育模式的关注。院校之间的强强联手,建立更好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是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全新尝试,同样也是研究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试验平台。慕课平台将大量参与者的学习数据(如学习时间、偏好)记录下来,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从而获得丰富的数据信息。

2014年,L学院购买了超星名师讲坛,美国探索教育视频资源库等精品视频资源库,其中包括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多年的学术精华,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工程技术、科学发现、经济管理、航空航天等20余个专题,计有2200G容量近3.5万部高清晰视频节目。形成与知名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获取知识的捷径,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

3.2 启动慕课标准与资源建设,建设稳定的平台

国外慕课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持续性的在线学习服务,提供幕课的Udacity、Coursera和edx等不再仅仅是视频授课,学生注册ID后,每周必须按时上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批改作业,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和考核,这样方能取得成绩。学生注册、课表安排、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以及课程成绩评定等教学管理,让慕课更加向真实环境里的教学模式靠近。

2013年,L学院为了丰富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改革,拓展本科学生知识视野,构建本科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学校引进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其中选择了十几门优秀的网络通识课作为我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这些网络课程聘请一些著名学者录制,由专业团队课下辅导、答疑,学生通过网上学习、网上测试的方式获得通识课程的学分,并且计入毕业考核的选修课程学分中。

3.3 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提高广大教师开展在线课程的积极性

目前,各高等院校已经开始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等各类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制作课堂实录全程录像,但从近两年来的应用现状看,广大教师仍然是在行政命令下被动参与课程视频资源制作,完善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需要不断更新的视频、课件、测试互动系统等资源更新。2015年,L学院出台相关文件,组织教师以微课形式的教学竞赛,并给予相应的课时奖励,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学校自己的在线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并且聘请多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开展“教学名师风采讲堂”之“微课”学术报告会,帮助学校教师进一步了解微课、运用微课,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3.4 建立校园微信宣传平台,使学生和学校老师即时互动

高校的微信公众号是需求是非常大,借用微信的接口可以来教学功能上的对接,比如查询类功能:成绩查询,饭卡充值,上网费用充值,教务系统后台登陆,课表查询,选修课报名,各院校电话分类,老师电话查询等各种事项。公众号组织学科的学习社区,吸引对某一方面感兴趣的同学的关注。

4 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4.1 老师的时间可以投入到个性化的交互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授课上,缺乏精力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而在新媒体形式的课堂中,老师从授课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以聚焦于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充教学活动,而且可以使这些个性化辅导更容易得到复制,形成规模,受众面更广。通过一系列在线开放式课程的改革措施,在线课程在L学院取得初步的效果。

据统计,L学校的超星视频平台、尔雅通同课程等在线平台,每天平均访问量都在五百人左右,而且每学期访问量呈上升趋势。

4.2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知识积累

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这些特点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新媒体在大一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较大影响,据调查,大一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每天超过两小时的学生占到学生总人数的70.54%,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开放在线课程的对大一新生在学习方式和方法、增长见识和知识积累和学习技巧有显著的帮助。但也存在占用时间较多,影响学习成绩等问题,但总体说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大多数是积极方面的,能把它当成是一个可以有效获得知识和进行方便交流的工具。

4.3 通过收集学生的信息关注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对评论与转发别人的微信和微博的频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关注点大多来源于兴趣,72.77%的大一学生仅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论与转发。因此,为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改善学生和学校的交流方式,学院举办了各项学术活动,各种等级考试资料、主流价值观念宣传,学院以娱乐新闻和影视节目的形式进行相关信息的宣传及通知,在学生中间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篇8

【关键词】抽样方法 估计精度 样本量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字特征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与其它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通常抽样调查的误差有两种:一种是工作误差,一种是代表性误差。但是,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另外,由于调查单位少,代表性强,所需调查人员少,工作误差比全面调查要小。特别是在总体包括的调查单位较多的情况下,抽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高于全面调查。因此,抽样调查的结果是非常可靠的。

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它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

(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一、抽样方法的选择

(一)提高估计精度

总体是由大量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在共性的基础上,个体之间又存在许多方面的差异。总体内在差异性是指调查总体中所研究的指标或变量在每个不同个体上的差异程度。这种差异体现为各个体的标志值或变量值与它们的平均数不相等,存在着离差。有些个体的离差相对大些,有些个体的离差相对小些。很显然,如果每个个体的离差都较小,那么从这样的总体中抽取少量样本所计算的样本均值就会很接近总体均值,即能够保证调查估计值有较高精度;总体指标无变异时,只需抽取一个个体作样本即可取得完全可靠的估计值,但各个体的变量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离差都比较大,即总体内在的变异程度增大时,就必须抽取较大样本量,才能保证调查估计值有较高精度。

抽样包括,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其中概率抽样包括;1.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广为使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是最完全的概率抽样。如前面提到的,随机抽样就是总体中每个单位在抽选时有相等的被抽中的机会。2.系统抽样,在定量抽样调查中,等距抽样常常代替简单随机抽样。由于该抽样方法简单实用,所以应用普遍。等距抽样得到的样本几乎与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是相同的。等距抽样方式相对于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最主要的优势就是经济性。等距抽样方式比简单随机抽样更为简单,花的时间更少,并且花费也少。使用等距抽样方式最大的缺陷在于总体单位的排列上。3.分层抽样,定量调查中的分层抽样是一种卓越的概率抽样方式,在CMRC公司以往的调查中经常被使用。4.整群抽样,以上各种抽样类型全部是按单位抽取的,即按样本单位数,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抽取。在整群抽样中,样本是一组单位、一组单位地抽取。在整群抽样下,我们假定群中单位与总体一样存在异质性。如果一群中单位的特征非常相似,如果由于共同环境使群内差异小而群与群之间差异大。一般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扩大群数,然后从各个群中抽取少量单位数,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5.多阶段抽样,将抽样分为好几个步骤,每一步用上面提到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非概率抽样包括;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

(二)多阶段抽样的情况后几个阶段尽量简单,前两阶段尽量科学

对于规模较大的抽样,我们为了使抽样方便,我们往往会选取多阶段抽样与其他抽样相结合的复杂抽样方法,抽样调查采用严格的概率抽样,特别是当抽样单元大小不等为提高抽样效率而采用不等概率抽样时,技术性很强,因此抽样方法对抽样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尽管在大规模抽样调查前需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但多阶段最后阶段要求较高。对多阶段抽样的误差起决定作用的是前两个阶段,越往后误差的影响较小。对于多阶断抽样的前两阶段需要更进一步考虑,适合的、科学的控制整体的误差尽量小,后两个阶段尽量选择更专业的人员。

(三)置信度

置信水平表示区间估计的把握程度,置信区间的跨度是置信水平的正函数,即要求的把握程度越大,势必得到一个较宽的置信区间,这就相应降低了估计的准确程度。

根据置信度与显著性水平的关系, 若置信度选取太小, 显著性水平较大, 就是说, 判断失误的几率就较大, 这时, 往往因舍去“ 误差较小的数据过多” , 把本来不属于错误的测定误判为错误而舍去, 故易犯“ 拒真” 的错误。 如置信度选取太大时, 判断失误的机会小了, 但是往往因实用意义不大, 并且因“ 保留误差大的失误数据过多” 这时往往把本来不属于正确的测定误判为正确而保留, 故易犯“存伪”的错误。在分析工作中, 处理分析数据的结果, 应首先控制犯“ 拒真” 错误的判断为最小, 其次, 再设法使“ 存伪” 的错误判断降到最低。我们在分析工作中, 一般取95%的置信度, 基本上综合考虑了以上这两方面的因素。以上是在分析方法可靠的情况下进行的讨论。若分析方法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误差要求,那就不只是置信度的选取问题了, 则必须首先考虑改进分析方法的问题。

二、样本量的确定

(一)估计精度

调查估计值的精度要求与样本量大小密切相关。不难发现,样本容量越大它所包含的个体越多,那么它所包含的能体现总体特征的各种信息就越多,对抽样估计就越有帮助,抽样估计精度也就会越高。特别地,当样本容量和总体容量相等时,样本所包含的信息就是总体本身的全部信息,抽样调查就成了全面调查抽样估计就成了全面统计,所得的结果自然就完全准确,即估计精度100%。相反,若样本容量比较小,它所包含的个体比较少,那么样本中的个体种类就可能不完整,样本的分布形状就会与总体有较大不同。这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就可能很低,从而使抽样估计有较大的误差。可见样本容量成了调节或控制抽样估计精度高低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在抽样调查中,有时为取得令人满意的抽样调查结果,通常需要在抽样前根据调查目的或决策的重要性确定一个适宜的精度,再根据这个精度要求来抽取样本量,从这个角度看,样本量的确定要服从于抽样精度。过高的精度不但没有必要,反而导致费用的增加,过小的精度不能满足调查目的的需要,可见抽样精度这时是确定样本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要求的抽样估计精度越高,抽取的样本量要越多;要求的抽样估计精度越低,抽取的样本量要越少。定出一个适宜的精度要求,一般应考虑用户对调查结果的使用以及数据分析对估计的要求。例如,用户能接受多大的风险,如果用户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重大决策或者作有较大风险的决策,就需要估计值有较高精度,反之较低精度就可满足用户需要。

(二)置信度

抽样估计中我们希望在估计精度一定的情况下抽取适当样本量所得的样本指标值都能够落在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但这并非都能实现的事情。由于抽样指标值随着样本的变动而变动,它本身是个随机变量,因而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仍然是个随机变量,并不能保证误差不超过估计精度所规定范围的条件是必然的,以概率论和大数定律作为理论依据,该事件只能给以一定程度的概率保证,即概率保证程度。可见抽样估计精度是一定概率保证程度基础上的精度。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样本量一定的情况下,抽样估计精度要求越高,即允许的误差范围越小,抽样指标值落入范围内的概率越小,概率保证程度越小。同样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抽样估计精度一定的情况下,概率保证程度越高,即要求抽样指标值落入允许误差范围的概率越高,那么只有要求随机变量抽样指标值和总体指标的误差越小,满足这一条件的途径和解释抽样估计精度和样本量关系原理一样只有抽取的样本量越大越好;反之,可以少些。特别地,当样本容量和总体容量相等时,样本所包含的信息就是总体本身的全部信息,抽样调查就成了全面调查,抽样估计就成了全面统计,所得的结果自然就完全准确,即估计精度达到100%的同时概率保证程度达到100%。

(三)经费因素

任何一项调查所确定的样本量,必须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有足够经费支持才是可行的。否则必须调整样本量,以保证调查的顺利完成。样本容量过大,会使调查费用显著增加,人力及管理费用加大,从而也难以体现抽样调查的优越性。当调查经费很少时,就难以去搜集辅助信息,样本布点就不能很均匀分散,样本容量就不会太大。因此,在讨论样本量确定问题时,调查费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内容。

注:本成果受北京市财政和北京市教委‘人才培养项目’资助。

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项目。

参考文献:

[1].冯士雍.抽样调查应用与理论中的若干前沿问题[M].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

[2]刘太平.浅谈抽样调查的准确性[M]. 南昌高专学报.2003.

[3]时涛. 抽样调查中样本量的科学确定[M].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

篇9

关键词: 交通量; 安卓手机; 软件开发; 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0?0062?03

Traffic survey and data management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mobile phone

ZHAO Qi, TIAN Xiao?ting, LIU Xiao?ming

(Automation Depart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Abstract: Traffic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raffic management & control. Couningt and analyzing the traffic da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of transportation. In this paper,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traffic investigation and data management analysis, Java language, and MySQL database are adopted to develop the traffic survey and data management analysis software based on the mobile phone; support the functions of data acquisition, data entry, data management, data analysis, etc.;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ffic survey and save time of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It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has a higher value.

Keywords: traffic; Android mobile phone; software development; data processing

0 引 言

交通量是交通三大基本参数之一,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最重要的参数。在交通规划中,必须获取相应的交通量数据,才能明确交通量在建立或检验预测模型中的功用[1]。我国的交通调查工作虽然起步比较早,但交通调查的组织方法和调查设备落后,特别是在针对于具体项目的交通调查中,目前还多采用人工计数或机械计数的落后方式,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交通量较大情况下调查的准确度难以保证,同时,上述交通调查方式的数据记录后期处理任务繁重,严重影响了交通调查数据的有效、充分利用[2]。因此,在当前计算机应用以及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发新一代的交通调查设备对于促进交通调查技术发展和提高交通调查效率有着重要意义[3?7]。

1 设计原理

1.1 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手机端的交通调查及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分为两大模块:手机端数据采集模块和电脑端数据分析模块。手机端数据采集模块具有交通数据调查功能,并且可以将手机端采集的数据上传至电脑端,在电脑端完成交通数据的处理分析系统,进一步得到交通分析图表。项目流程图如图1所示。

1.2 手机端数据采集系统原理

手机端的设计是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主要包括4个子模块:调查资料填写模块;调查内容选择模块;交通量计数模块;Android调查数据上传模块。手机端软件设计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

1.3 电脑端数据分析系统原理

电脑端的开发是基于语言和MySQL数据库进行软件开发的,主要功能包括:接收手机端发送过来的交通调查数据,利用MySQL数据库语言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采用中Chart插件完成对数据图表化的直观显示。

图1 项目流程图

图2 手机端整体框架图

2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篇10

关键词:高校纪念品;市场;自身特色

1国内外纪念品市场分析

1.1国外市场

1.1.1高校纪念品是校园文化的沉淀及精神的体现。随时时代的发展变迁校园纪念品的前景广阔。高校校园纪念品是校园文化的产品,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对外界的特殊沟通方式。彰显了高校品牌形象、风貌、文化。在西方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纪念品的符号象征性意义,很多高校都有一套成体系的校园纪念品设计,在校园的各种公共场所的标识上也有所体现。1.1.2据调查显示欧洲高校,美国哈佛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已经建立起成熟的校园纪念品系统体系。打造校园品牌形象,推进校园第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树立高校品牌形象。因此国外高校对校园纪念品项目的投入程度和投入资金较高。

1.2国内市场

1.2.1随着我国高校的发展,很多名校已经逐渐意识到校园纪念品的重要性,不仅仅带表校园文化和形象。还带动校园第二产业链的发展。加大对中国高校纪念品市场的发展,学习国外先进的研发理念与创意设计,对目前的中国高校来说有很大的必要性,中国高校纪念品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1.2.2据调查,国内校园纪念品的起步相对较晚。近两年来随着高校和社会交流的增多、毕业生、新生群体的校园情结高涨,已经催生出了一个新的商机———校园纪念品销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认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加大对高校校园纪念品的开发。学校内部设置了高校纪念品专营店,主要针对新生和毕业生群体,产品内容涵盖学习用品、办公用品、装饰品、家居用品、礼品等各个方面,每年的及销售额度惊人。

2河北农业大学纪念品市场调研分析

2.1调查问卷数据

调查问卷从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调查,对校园文化纪念品的认知程度及对高校纪念品的购买需求,进行调查。消费人群购买纪念品考虑的主要因素中,认为外观重要的人群占49%,实用性最重要的占24%,认为价格最重要的占19%。其中35%受调查者是留给自己作纪念,34%送给朋友作纪念。还有30%属于个人爱好。80%受调查者选择是到销售点进行购买,上门推销,网上购买仅仅只占9%。

2.2调查问卷结论

通过数据表明校园纪念品销售市场巨大。通过市场的调节,可以高校纪念品发挥最大价值服务消费者,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而大多数受调查者考虑到外观带给产品的冲击性,国内高校如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有了符合合身高校文化的校园纪念品,但绝大多少高校校园纪念品缺少创意,存在大量的模仿,抄袭现象,没有自身高校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高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的影响力,知名度,大大影响大升学率,报考率。为了提高高校的影响力,更多的高校当务之急,急于求成,存在大量的模仿,抄袭现象等显现的发生。

3自身特色与纪念品的创意

校园纪念品不仅仅是单纯的商品,不等同于日常用的商品。它更是一个学校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展现了高校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身为艺术院的学生,研发团队,为了让我校的纪念品更具有特色,研发设计手绘“农大校园明信片”“农大纪念手工陶瓷”等具有代表性。彰显我校百年文化,加入实用,艺术的特点。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既能满足消费的需求,又能体现我校文化,达到宣传效果。承载了我校文化底蕴和品牌的宣传推广,是学校自身的名片。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