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部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部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

一、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1.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制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年度计划与实施方案

二、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

1.加强班主任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1)坚持校、年段、个人三级德育考评,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评优、评先制度,真正把班级考核和班主任工作业绩挂钩。

(2)建立德育论坛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优秀班主任带班育人经验的展示交流活动,定期召开德育专题研讨活动,聘请省内外优秀班主任进行班主任工作指导活动等。

(3)组织班主任外出培训、考察,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带班能力。

(4)积极组织班主任和年轻老师参加心理学C级培训和考试。

(5)鼓励班主任积极撰写论文,进行德育课题研究。

2. 进一步推进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工作,大力培养年轻班主任。

(1)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实施方案》。

(2)制定年轻班主任培养方案与考核评价机制。

初步目标:通过一年的培养,使年轻老师成为合格的班主任,人人做好管理上常规有序;通过两年的培养,让年轻老师能够独挡一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三年的培养,让部分年轻老师成为优秀班主任。

(3)创建年轻班主任培养校内学习资料手册

三、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构建和谐的教育合力,全面提升家长满意率。

(1)组织班主任开展经常性的家访工作,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家访(特别是贫困学生家庭以及学困生家庭)。

(2)做好家长来校来访接待工作,如实向家长反映其子女在校学习思想表现等情况。

(3)开好以学生品德为主要内容的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和家长学校例会,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4)通过校讯通、微信公众号,向家长宣传学校工作,及时地发放家庭教育宣传资料、告家长书,邀请有家教经验的家长来校进行讲座。

(5)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例会,深化“家校共育”工作,促进学校、家庭、学生的和谐发展

(6)努力落实好行风评议、家长满意度调查、德育网络建设等工作

四、优化学校劳动教育管理和综合实践管理工作

1. 努力践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抓好学生行为规范强化训练,做到规范管理,精细管理,严格管理。

2.制定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3.制定研学游、生涯教育等实施方案。

(1)开展高一、高三远足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在自然中放松心情,陶冶性情。通过远足,享受行走的乐趣,在繁忙的学业空隙劳逸结合。

(2)组织好高二学生赴浙江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大学的校园文化,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大学生活产生憧憬,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3)通过“问向”平台,为高一、高二学生实施生涯规范提供更多机会。

五、围绕各类专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1)组织高一新生参加军训活动,军训由会操比赛、军歌嘹亮颂祖国比赛、寝室内务比赛、军体运动会等系列活动组成。通过衔接教育,确保高一新生了解绍兴一中的校史,学习学校规章制度,严明学校组织纪律性,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的前提。

(2)办好校园运动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发挥体育特长。通过赛场上的拼搏、奋斗,进一步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团结意识,促进学生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组织开展迎国庆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元旦文艺会演,积极参加市属学校元旦文艺会演和省文艺汇演。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4)开学典礼是新生到来以后第一次全校聚会,抓住开学典礼的契机,表彰优秀,提出希望,这对全校学生都起到了非常好的动员作用。

六、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校风、学风。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加强对学生早自修、午自修、晚自修的管理工作。

3.指导班主任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4.进一步规范住校生日常管理工作

5.规范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和撤销工作

6.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穿着校服的意识

7.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七、做好爱心帮扶资助工作

1.组织开展困难大学新生资助活动。(炉峰慈联天天向上、福彩牵手助圆大学梦、爱心人士结对大学生)

2.组织好“感恩心中奋进路上”助学仪式(8月底,绍兴一中-协办单位)。

3.贫困生资助工作等。

篇2

【关键词】物业管理,典型工作任务,项目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文件倡导“校企深度合作”,并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致力于提升高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又包括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就是学会做事,社会能力就是学会与人相处,而在关键能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的价值观取向。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作为职业教育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被认为是目前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通过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各环节,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s) 来源于企业实践,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而且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开放性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关键在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总结及归纳。

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与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如何呢?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组织教学,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及多个工作任务。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起点设置的,课程内容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是职业化的且与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尽管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但其课程内容并非一个个工作任务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着经过归纳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进行,严格来说是围绕着基于典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来进行。活动是项目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每一个活动是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的。这是项目课程明显不同于任务本位课程之处,即项目课程不局限于单一的工作任务,这同时也是项目课程对任务本位课程的发展之处。

因此,在提炼归纳出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后,通过打破任务之间的界线,突出任务之间的联系,以培养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为基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实施项目教学。

二、理论基础

关于“人”的学说中指出,人的本质是劳动,是需要、交往和意识,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正是由于人的这些本质的存在,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而在各种职业活动中,人们又总是在通过各种方式体现着自身的本质。因而职业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一定要遵循人的本质理论,即人的实践活动观。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把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

我国的职教政策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教育部文件提出要“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这都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是契合的,也同样是遵循关于人的实践活动观的。

因此,探索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下的项目教学是遵循理论,贯彻国家职教方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理论基础是正确和坚实的。

三、研究实施过程:

(一)前期研究。在《物业管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下的项目教学探索》课题立项之前,我们已经组成校企联合课题组,共同进行《物业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公开出版了《物业管理工作教程》专业教材,初步解决了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现阶段新的课题研究任务就是配套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构建“导向特定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程序”,进一步解决怎么样教的更好的问题,即如何以教材所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实施项目教学。

(二)准备阶段

1、组建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联合课题组,统一思想,明确课题研究思路。

2、进行相关研讨及学习《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黄尧主编)的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论,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

(三)实施阶段

1、专业教学团队分工协作,以《物业管理工作教程》中提出的52个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提炼总结出学习型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实践与项目课程,编制《物业管理专业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

2、实验班在校外实习基地居物业公司实际管理的物业服务项目中,以《物业管理工作教程》作为专业教材,进行物业管理基层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为之后的项目教学打基础。在此过程中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引入“知晓、理解、评价、行动”四步循环法对学生进行 “以尊重待人、相信自己”等十五个模块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与此同时,教学团队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的审稿定稿工作。

3.利用《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组织项目教学。项目教学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①过程性考核:主要从平时出勤、过程参与程度、工作学习态度以及完成任务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②终结性考核:是项目教学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在过程性考核成绩的基础上,综合学生自评、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评定及业主评定而成。

(四)评价总结阶段

1、课题组做课题研究总结。

2、实验班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面试与选拔,检验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实验结题时,我们实验班的学生100%以优良的成绩经过了企业的面试选拔,进入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四、成果与反思

(一)成果

1、完善了《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其中包含《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能力指标体系》及《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三年高职)》。

2、编制《物业管理专业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在《物业管理工作教程》基层管理岗位和经理岗位所列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物业管理项目获取到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总结及教学序化处理,形成了14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即教学项目。

3、经过项目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团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提高。

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为高职管理类及服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提供经验,有一定推广价值。

(二)反思

1、项目课程的开发还应进一步深入,要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条件下,注意项目课程与企业生产任务的区别及联系,应把项目课程的设计与企业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2、项目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故实施项目教学,需加强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3、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项目的实施无法“真做”,必须要通过“模拟项目”进行,这使教学组织难度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同样受到影响,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

课题组每个成员在经历了研究工作的全程后都感到收获很大。研究工作不但提高了课题组成员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时对校企深度合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与体验。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在十会议精神及国家新的职教政策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还应如何继续深入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2]赵志群.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职教论坛》2008年第12期.

[3]马成荣.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11.

[4]教职成[2011]6号、教职成〔2011〕9号、(教职成[2011]12号)

篇3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课 实践性教学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同样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要求将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行为养成结合,做到“教、学、做”合一。然而,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实践教学理念落到实处,“重灌输、轻实践”、“重理论、轻实际”的教学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即使部分教师组织了实践教学,也因为目的不明确、组织不规范、保障不到位而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推进实践性教学,全面深化德育教学改革。

一、深化德育课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尽管当前德育课教材更加通俗易懂,但是其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没有改变。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加上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他们难管、难教,就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式”课堂教学方式,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填鸭式”的理论说教,使得德育内容更加苍白无力,不仅德育课的教学改革无法推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进入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阶段,对德育课教学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与德育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提高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就业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职业素质。与面对高考压力的普高学生相比,虽然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人际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独立探索、自我表现意识等却比较强。因此,我们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根据德育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发挥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强等优势,把强化实践性教学作为推进德育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与学生特点相符合、与时展相适应的实践材料、手段或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开展校园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的自我体验中认知、领会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内化为理念,转化为能力,外化为行为,使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三个课堂结合,大力推进德育课实践性教学

如果说班级授课是第一课堂、校园活动是第二课堂的话,那么社会实践就是第三课堂。以班级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上好德育课的关键环节,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而是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把三个课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德育与专业的无缝对接。这不仅是德育教学实践性的要求,而且能为学生对某些方面的德育知识的特殊兴趣、爱好和更高的学习目标、要求,提供和创造进一步学习、钻研的舞台。

(一)创新深化实践性教学――班级授课

深化实践性教学,并不意味着要本末倒置地放弃班级授课,而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组织活动和实践中,精心选择和设计适合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搞活课堂教学并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实践的过程,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改进教学方法,适时采用案例式、情景式、仿真式、表演式等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如结合法律模块教学组织模拟法庭,结合人生模块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或提供本地、本专业实际的生活、生产案例让学生分析,就某个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辩论,等等,使抽象的理论以鲜活、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或网络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如在法律教学中插播《今日说法》、《法制天地》等录像,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直观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改善课堂结构,组织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时事演讲等,由学生轮流上台播报、演讲、解读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开发德育第二课堂阵地――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德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应将社团作为学生德育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以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诸如法律学习小组、时政兴趣小组、哲学与人生研究小组、德育小论文写作小组等,指导学生定期开展学习活动,每学期期末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快乐的社团活动中自主地学习知识、开发潜能,培养辨别是非和竞争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律等教育只有在职业生活实践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领会职业道德、法律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提高遵守职业行为规范的自律性。应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在实训中心、就业办和专业课教师的配合下,设计灵活多样的情境式职业模拟行为训练、团队协作精神预设训练、行业(专业)角色模拟行为训练、就业应聘模拟训练等,引导学生以“职业人”的角色学习生活,更好、更快地提高职业素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开展讲座、座谈、知识竞赛、模拟训练等教育或体验活动,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组织企业文化进校园、我的职业生涯我设计等活动,邀请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一线工人、优秀毕业生到校宣讲企业文化、介绍成长之路、组织设计比赛等,增强互动性、趣味性,激励学生自信地学习。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第三课堂――社会实践

社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课堂。对学生知识的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于校内,还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利用德育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合作企业、共建社区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到纷繁的社会世界体验,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模块内容,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学习等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地实践体验中学习、感悟、研究知识和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经济模块教学中,可以结合“菜价”这一热点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自确定调研课题,通过深入蔬菜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访问商家、深入田间访问菜农、深入家庭了解情况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或德育小论文,并组织课堂交流、评选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增强自信。“实训周”、“实训月”特别是“顶岗实习”是职校学生的主要实践机会,既是检验德育课教学成效的重要渠道,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再教育的重要时机。德育课教师应树立全程教育的理念,积极参与实习、实训的教育、管理,协助学生做好从学习到工作的心理调适,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健全三项机制,保障实践性教学有力有效推进

开展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全方位的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深化德育课实践性教学,不仅需要德育课教师和教研员反复探索、反复实践,更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指导和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一)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

当前,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德育课教学,中职学校必须转变重专业课程、轻文化课程的观念,加强对德育课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整合校内、校外的力量和资源,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员参与、全员育德的德育教学工作体系,形成合力。改善教学条件,配备必需的电子备课设备,为组织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提供活动场地和经费支持,为深化实践性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必要条件。积极选派德育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教研交流或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专业教学能力。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指导力度

实践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当然,实践性教学组织难度较大,要求更高,需要德育课教师加强研究和学习,努力探索适合本校、本人和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活动形式,提高驾驭和组织教学和活动的能力。教师要进入社会、深入实际,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及时掌握、收集和整理可以应用的各种素材;全程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总结活动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反思并为进一步改进实践性教学积累经验。德育课教研组应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校本研究,结合本地、本校的德育资源优势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共同研究制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案与操作规程,编写教学案例或素材,规划设计校园活动内容和社会实践项目,使实践性教学更具有参与的广泛性、时间的连续性、组织的规范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职教中心德育教研中心组应发挥牵头作用,加强教师培训和校际教研,建立网络教研平台和教学资源库,举办示范课、教研沙龙、名师讲坛、优秀教学成果评选等,引领、指导和推进实践性教学。

(三)完善与实践性教学相应的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激励和教育的功能。要做到“教学做”合一,深化德育实践性教学,就要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改变以往以考试定成绩的考核评价传统模式,建立和完善与推进实践性教学相适应的分层次、全方位的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实现实践性教学常态化、制度化。应健全教育行政部门考核机制,将德育课教学纳入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和德育工作先进校评估指标,定期对各学校德育课教学特别是推行实践性教学的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和质量抽查,督促学校推进德育课实践性教学。应改革学校考核机制,从学校层面对德育课教师进行以实践性教学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情况考核,并将实践性教学实效作为德育课教师课时津贴、绩效工资发放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认真抓好实践性教学。应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以知、情、意、信、行五个维度为参考,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行为,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参与率、参与情况及实践成果等作为学业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性教学。

总之,中职学校德育课不仅要传递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面对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学生实际,积极探索提高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深化实践性教学,努力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使德育课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

参考文献:

[1]贺继明,蒋家胜,范华亮.从的《实践论》谈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J].思想研究,2007,24,(5):144-146.

[2]张影.浅谈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256-257.

[3]华国智,刘高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J].职业,2012(9):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