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

篇1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冠心病疾病;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冠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为高发人群,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三大杀手之一[1]。目前,该类疾病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但疗效并不显著,为了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我院随机选取了90例患者对活血化瘀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43~67岁,平均(54.5±6.1)岁,病程1.5个月~22年,平均病程为(5.6±1.9)年。观察组共4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42~69岁,平均(54.4±6.3)岁,病程1.5个月~21年,平均病程为(5.8±1.7)年。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具体为,患者需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批号为H10930189),2次/d,20mg/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山西省临汾健民制药厂,生产批号为H14023070),1次/d,0.1g/次;口服辛伐他汀片(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H20056876),1次/d,20mg/次。观察组使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基本的中药方为黄芪、丹参各30g,川穹20g,麦门冬、桂枝各15g,妊娠、玉竹、生地、赤芍、炙甘草等各12g。若患者痰浊,则加入12g瓜蒌和薤白;若患者寒凝,则加入3g细辛和9g附子。加水煎服,1剂/d,分2次用完。两组患者均以28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指标[2]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ST-T缺血性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ST-T缺血性均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ST-T缺血性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当P

2 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传统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因为冠心病属于心气亏虚,气化不利使痰瘀内结而发病的,所以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益气补阴和活血化瘀[3]。在基础方中,黄芪和人参为固本培元的上品,而麦门冬、玉竹和生地的主要功效就是滋阴降火;丹参和赤芍主活血化瘀通心络;加上适量桂枝可以调和阴阳,起到止痛通阳的作用;炙甘草则可以健脾养胃。上述药材一起使用可以充分发挥温阳止痛、活血化瘀和益气补阴的作用。

在本组的研究中,使用活血化瘀法方法治疗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比使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高出11.1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表明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根据中医学为理论,使用益气养阴和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冠心病疾病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文娥.活血化瘀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J].中外医疗,2013,12(36):196-198.

篇2

【关键词】 中年人 冠心病 血脂 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临床证实,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年轻化的趋势,据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已达2.3亿,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的约300万人,平均每死亡3人中就有1人是心血管病[1]。而血脂异常作为冠心病和缺心性脑卒中等心脑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心血管病的发病有重要影响[2]。为了探讨中年人心血管病的血脂代谢水平及治疗前后对其的影响,本文对日常门诊80例心血管病不同健康壮况中年人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2009年12月日常门诊病人,共收集有效病例80例,分心血管组与健康组两组,其中冠心病组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55±11.2)岁,健康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49±10.7)岁,均为常住居民,具有代表性。

1.2 方法

1.2.1 通过制定统一的临床资料表,对患者年龄、既往史、吸烟、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poA1、ApoB等相关资料进行记录。

1.2.2 嘱病人抽血前48小时内少吃油腻食物,空腹12-14小时于第二天清晨抽血,分别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用直接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C),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poA1、ApoB,仪器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原装试剂。

1.2.3 诊断标准 以TC>5.72mmol/L、TG>1.70mmol/L、HDL-C

1.2.4 治疗方法 采用心理干预、营养膳食、处方运动、药物配合、健康指导等5项综合措施运用的方法进行治疗,以15天为期进行前后血脂代谢水平检测。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D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间脂代谢水平对比表

表1 治疗前两组间脂代谢水平对比表(x-±SD)

注: 与健康对照组比, **P

从表1可见,冠心病组与健康组对照比较,TC的P均

2.2治疗后两组间的脂代谢自身前后对比(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间的脂代谢自身前后对比(x-±SD)

注: 各组自身前后对比,*P

3 讨论

3.1 血脂与冠心病存在着密切关,但血脂异常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血脂中不同组分对心血管病的影响也不同,仅笼统地用高脂血症来认识血脂与冠心病的关系也会显示理论和应用上的不足[3]。

3.2 高TC、低HDL-C血症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已得到临床证实,本文也得到了证明。本资料说明,中年人冠心病和血脂代谢异常仍以高TC、低HDL-C为主,TG也有影响,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poB增高不明显,说明中年冠心病载脂蛋白代谢异常以ApoA1降低为主,这与有关文献报告类似。

3.3 诱发血脂异常的因素很多,包括地区、饮食营养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血脂异常发生率的升高,血脂异常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于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年人群,面临激烈的竟争和日益巨大的都市生活压力,生活节奏快,往往忽视身体的一些早期预警,因冠心病猝死事件常有发生;对于该人群,应提高早期血脂异常检出率,尽早干预,从而降低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发生。

3.4 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的治疗对冠心病的脂代谢紊乱有较好的干预效果,治疗采用5项措施,对心情血管疾病的作用和影响远远大于单一的药物治疗,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疏导的观点,因此疗效得以提高,虽然对对中年人观察的例数不多,但所取得的效果说明,对中年人心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值得进一步的跟踪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胡盛寿,孔灵芝.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7[M].北京: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08:2-34.

篇3

【关键词】神经内科;中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87-02

在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中,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最普遍多发病症,死亡率高被称为第一杀手,心血管病主要由心脏、血管变异引起的,如:冠心病、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和高血压合体、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和饮食节奏的加快,诱发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对中老年心血管病的诊断要准确,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本院神经内科对158例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指导等做了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天脊煤化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内科,对2011年10月―2014年2月期间的神经内科心血管病患者158例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中男93例,女65例,年龄在45~93岁,平均(73.6±3.7)岁,10例45~59岁,121例在60~79岁,27例,在80~92岁;病程10个月~30年,平均病程(12.9±6.7)年;其中冠心病34例,占21.5% ;高血压40例,占25.3%;急性心肌梗死17例,占10.8%;冠心病和高血压合体42例,占26.6% ;风湿性心脏病16例,占10.1% ;肺源性心脏病9例,占5.7%。

1.2 方法

针对心血管病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种类,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如:降压药、降脂药、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对患者要进行血液生化检查、血液流动学检测、心功能检测,并通过CT和MRI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检查,患者切忌不能运动量过大,一定要卧床休息,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如:呼吸、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变化,依据患者的情况适当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和抗感染治疗,为了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采用化痰和解痉平喘治疗方法等。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有所改善或消失,在血液生化检查、血液流动学检测、心功能检测等基本恢复正常,进行医师指导后可出院;有效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恶化或者死亡。

2 结果

如表格所示:158名患者中无效者共5名,其余153名患者在综合治疗、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下,对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血压、血脂、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有138例,占87.3%;其余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压基本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水平。

3讨论:

3 .1适当的用药

被誉为“第一杀手”的心血管病是中老年患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尤其是除了血管疾病外,还有可能伴随有其它多种疾病,如:肾病、肝硬化、食管癌、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老年痴呆症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综合合理使用、不良反应、禁忌症等,根据疾病的临床情况使用药量,并密切观察使用药物后的反映。

表158例心血管患者的治疗效果(例(%))

3.2 治疗

3.2.1心里治疗法。在医学上“病由心生”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对中老年人患者治疗首先从心里开始。在心血管病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的发作,使患者处于心里紧张、担心害怕的状态,并且焦虑、烦躁、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对临床治疗造成很大的影响,见效慢甚至治疗无效等,因而对患者需要进行心里开导,并安慰、尊重、关心患者,还要耐心沟通,向患者仔细讲解疾病知识等,来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心理健康等也是防止心血管疾病发作的一个良药。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心情愉悦、乐观积极,那将会事半功倍。

3.2.2药物治疗

根据中老年人的特点严格注意选择药物。如:冠心病药物治疗,可以采用调脂治疗法提倡用他汀类药物,常用药物有:洛伐他汀(20毫克/日)、辛伐他汀(20毫克/日)、氟伐他汀(20毫克/日)等。最近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死亡率及发病率;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时可用利尿剂,痛风患者禁用,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慎用。可选择双氢氯噻嗪12.5mg,每日1-2次;吲哒帕胺1.25-2.5mg,每日1次。呋噻米仅用于并发肾功能衰竭时。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可以采取溶栓药物其中包括: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药量进行治疗。

篇4

【关键词】 人体测量装置;心血管病;危险分层

【Abstract】Objective To screen out the population with multiple cardiovascular metabolism risks accurately.Methods The portable human body measurement instrument and innovational combined human body measurement techniques were used. ResultsThe proportions of middle and high risk groups of 61 cases, 29.51% and 4.92% respectively, were dec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one year's treatmen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Human body measurement instrument;Cardiovascular disease;Risk stratification

最新研究表明[1],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如何应对和遏止我国心血管病的上升是摆在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挑战。本研究运用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及技术对61例入院疗养的军队干部进行了心血管代谢危险分层评估,按其不同危险分层进行为期1年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入院疗养的军队在职和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纳入者均符合疗养适应证,多为健康或亚健康者,排除急危重症或不稳定性疾病,共61例,全为男性,年龄26~69岁,平均(58.8±8.31)岁。

1.2创新组合人体测量装置由2台欧姆龙电子血压计、1台小型人体磅秤、1台微量血糖血脂仪、1台欧姆龙微型心电仪、1台电子计算机、1条人体身高及周径测量尺、1本操作指南、1本评估手册、1个整装箱组合而成。

1.3创新组合人体测量技术①腰围、腰身指数(WHtR)、体重指数(BMI)、腰臀指数(WHpR)的测量。受试者取站位,双脚分开25~30 cm,使体重均匀分配,平稳呼吸,在髂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测量腰围;测量身高和体重时受检者脱鞋、帽,穿单衣单裤。各指标同时测量3次,取平均值。WHtR的计算为腰围(cm)/身高(cm)。BMI的计算为体质量(kg)/身高2(m2)。WHpR=腰围(cm)/臀围(cm)。②血压测量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前1 h停止较强体力活动,30 min前停止吸烟和饮咖啡,安静坐位休息5 min,使用电子血压计将血压计束带分别束于受试者右上肢肘横纹上2 cm及右下肢踝关节上2 cm处,同步测量踝肱血压、心率。每个受检者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2 min,取平均值。踝肱指数=踝动脉SBP(kPa)/肱动脉SBP(kPa)。③微量血糖血脂测定。利用微量血糖血脂仪在抽血后30 min内测定。

1.4心血管危险评估方法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出受试者的体重指数、腰身指数、腰臀指数、踝肱指数,同时联合腹围、血压、脉压差、心率、微量血糖、微量血脂共10项指标,以医学领域最新国际心血管指南为依据,分类积分,每项10分,共计100分,制成量化评分表进行量化评分。评分标准为:心血管代谢危险总分90分为很高危。

1.5治疗方法首先对各危险分层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膳食干预、参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精神压力,并根据分层情况辅以降脂、降糖、降压等药物治疗[1],1年后再次入院疗养进行人体测量及心血管危险评估。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应用卡方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异常率。

2结果

在治疗前,中危、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占多数,达57.38%,以中危为最多,为36.07%。经过1年治疗,与治疗前相比,中、高危组比例下降明显,分别为29.51%和4.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危组比例上升明显,为40.9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很低危组比例上升达22.95%,说明总的危险分层程度下降(表1)。

3结论

大量研究显示: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均为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这些危险因素越多的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大。多个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具有协同作用。几个危险因素都轻度升高对于发病的绝对危险甚至超过单个因素的中高度升高[2],此时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将明显增加。因此在心血管病防治中必须要有全局观点,在发现一种危险因素的时候要主动寻找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对于并存的危险因素必须关注并予以更积极的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发病与否与危险因素作用的大小和时间有关,同时还取决于干预的时机和力度。

既往医院和医生对心血管病都重视药物、手术(如冠脉搭桥)及介入治疗(如PTCA、血管内支架植入)这类纯技术性操作,这种治疗模式只解决了“终末期”问题,并没有解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获救后的康复,因此病情常有反复。现代的治疗应该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的模式转变,实行综合的疾病管理。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干预以及健康状况评估、预警和疗效评价,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本组资料表明,在军队干部中,中、高危险层占大多数,经过1年的治疗,中、高危险层比例下降显著,很高危险层也有下降,很低、低危险层比例上升。表明总的心血管代谢危险程度下降,提示可改善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的大量使用,能较准确地筛选出心血管代谢危险人群,为及时、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健康干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分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61-1071

篇5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最早见于20 世纪初, 随后世界各个国家的冠心病病死率急剧增多, 并已成为目前位居首位的死亡因素。我国近40 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 近几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病也已成为第一死亡因素[1]。心绞痛属于冠心病众多类型中的一种, 大多表现为动脉粥样斑块至冠脉狭窄超50%~70%, 有些患者可伴发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将危及生命, 是心血管内科中最为多发的危急重症疾病[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

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68例入院治疗的心绞痛患者, 按照病史将这些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组, 包括男38例, 女30例, 年龄26~78岁, 平均年龄为58岁, 平均住院为7.5 d。

1.1.2 冠脉造影检查

对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变部位与严重程度、支架置入数以及疗效进行记录。术前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碘过敏试验、肝肾功能、免疫十项以及PT系列等项目, 对于患者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动过缓的情况, 需要提前行股静脉穿刺, 将临时心脏起搏电极及时插入, 避免发生意外。

1.2 术后处理

全部患者术后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一周左右抗凝, 对于支架置入患者采用替罗非斑氯化钠静脉滴注24 h, 并根据病情与原发病情况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受体阻滞剂以及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一般计数数据采用χ2 检验, P< 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检查结果

全部68例患者, 按照既往史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 两组具体的一般资料检查见表1。

2.2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对两组间的梗死相关血管、发生病变血管数量以及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病变部位大多位于左前降支, 有46例, 第二位是右冠状动脉有28例, 17例为左回旋支, 6例为左主干;其中受累血管支数单支24例, 双支28例, 3支及以上8例, 并且多支病变中大多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有10例, 这10例又以2型糖尿病占8 例, 代谢综合征2例, 大多数患者的冠脉狭窄均大于50%, 而且超过90%的狭窄程度在70%~99%之间,严重者出现完全闭塞以至于无法通过介入治疗, 术中使用Endeavor和Fireb ird支架(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 特别是冠脉造影技术的广泛使用, 条件较好的医院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出现梗死者加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 能使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提高, 临床疗效比较理想, 同静脉溶栓比较而言, 其能够使血管再闭塞率下降, 避免再次血运重建,而且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 所以该方法已成为大多数医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首选方法[4,5]。

通过饮食进行治疗以及借助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远期疗效, 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及时而又有效地使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得到较好的恢复,而这正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预后的关健因素, 特别是对于大面积多部位梗死患者,这是目前能够使其存活的最理想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武东, 华琦, 贾三庆, 等.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 36(7): 581-585.

[2] 马礼坤, 余华, 冯克福, 等.急性心肌梗死经转运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 36(6): 485-488.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37(3): 195-209.

[4] 李建军.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 36(3): 193-194.

篇6

什么是高血压学科?

高血压一方面是由不同原因和疾病引起的:一方面又作为病因导致心脑肾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涉及到医学各个领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即高血压学科。也就是说对一个具体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既要查清楚高血压的病因,又要发现和确定患者心脑肾的损害和心血管疾病的情况。

对于高血压的病因有不可改变的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前者包括年龄的增长、性别和家族史;后者包括高盐饮食、肥胖、酗酒等,这些在医学上称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由这些发病因素导致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因还包括很多疾病,例如肾小球肾炎、大动脉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这些高血压病人是由于上述疾病引起的,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能导致心脑肾很多的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与血压高度、是否为持续性高血压、是否为收缩期高血压等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就不是简单的吃降压药的问题,要同时控制所有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由上述可知,高血压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在有的医院专门建立了高血压科,在高血压科诊治的病人中,会涉及到很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广大病人了解上述特点会主动接受专科医师的诊治,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心脑。肾得到真正的保护。

高血压学科是怎样形成的?

提起高血压学科的形成,有一段艰辛的历程。早在1773年就有人在马身上测血压,将小马的动脉血管分离、切断接在测压计上,这样马以生命为代价满足了人们对科学的探索。此后人们开始研究血压计,直到1896年,血压计和听诊器才同时用于测血压,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1827年,科学家们发现了肾脏病的病人有心脏扩大,当时认为,肾脏病的病人血管阻力增加,也就是今天的高血压导致了心脏的病变,可是当时的部分权威专家们认为心脏的这种改变与高血压无关,直到20世纪30年代,保险公司的调查证实血压高度和人的寿命期限成反比,即血压越高,寿命越短。从而确立了高血压是一种病态,即高血压病。

在1856年,学者们提出了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损害和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应该加以防治,但反对的专家认为血压增高是对肾脏的一种代偿反映,是为了维护肾脏的利尿功能,因此降压被视为,结果导致很多人伤残和死亡,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的惊人发现才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即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上述结果阐明后,高血压的治疗从无意识的治疗转变成有意识的控制,从而开始临床治疗的观察,先后证明对重度、中度、轻度高血压的治疗均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且提出了理想血压的概念,特别是最近确定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根本,使高血压学科的理论发展完善。

综上所述,高血压学科的发展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尤其是错误观念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危害。当前,高血压病人能够在高血压专科接受诊治,使自己的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同时其他危险因素也得到控制,使自己心脑肾得到理想的保护,享受正常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期限。

有哪些疾病可引起高血压?

从大的方面分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患者90%~95%;另一类为继发性高血压,是指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高血压为上述这些疾病中的症状和体征之一,继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5%~10%。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多分布在急诊、重症、顽固和波动大的高血压病人中。在大的医院特别是专科门诊或住院病人中比率要大,我们统计连续住院的482例病人中,继发性高血压91例,占全部高血压住院病人的20%。

高血压能引起哪些心血管病?

高血压对人类的危害是能导致病人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和心血管疾病。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再次确立了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20世纪60年代初,医学专家研究证实,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吸烟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后又证实糖尿病等很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学会归纳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收缩压、舒张压水平(1~3级);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缺少锻炼:男性>55岁,女性>65岁;一级亲属50岁前有心血管病史。

我科连续住院的482例高血压病人中,血脂异常204例(42.32%),糖尿病人113例(23.44%),糖耐量异常69例(14.32%),高尿酸血症33例(6.85%),说明在专科住院的高血压病人中占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病人很多。

研究证实,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越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高。“什么时候1+1=37算错的时候等于3。”对这句台词大家很熟悉,今天我们认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符合1+1>3,1+l+1>8,这是在没有算错时候发生的,这是因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叠加作用,即危险因素越多病人得病的机会就越大。

1例68岁女性患者,病人有高血压20年,糖尿病10年,均未得到有效控制,尽管病人在述说病史中仅描述有胸闷、心慌而无胸痛及夜间憋醒,我们从分析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入手,高度怀疑这个病人冠状动脉有狭窄,结果冠脉造影得到证实。当然对这个病人从改善生活方式和严格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来治疗冠心病,使病人症状很快消失。

篇7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原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049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患者与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害[1]。其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迅速恢复心肌血流,降低并发症,并且改善临床预后[2]。体外和体内动物实验显示,尿激酶能够促进冠状动脉开通[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尿激酶溶栓加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5月~2005年5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入选标准:都符合中华心血管病学会2001年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胸痛持续≥30分钟;发病至进行溶栓时间≤6小时;年龄18~75岁;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其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35~74岁,平均54.2±10.2岁。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方法:两组常规记录18导联心电图,各种体检等,治疗组在采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5%葡萄糖100ml,30分钟静脉滴入;两组患者于溶栓开始前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口服,同时常规口服氯吡格雷300mg。溶栓后12 小时两组都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两组都治疗1周。

冠状动脉造影:在溶栓90分钟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开通情况(依据TIM1分级,达到2~3级者表明血管再通)。同时收集患者两周内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等发生率[4]。

统计学处理:全部统计分析在计算机上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冠状动脉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冠状动脉再通率: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治疗组的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3例死亡,治疗组无死亡,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已经成为了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临床上无特效药物,发病机制也比较复杂[5]。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寻找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效药物与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治疗方法中,早期的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溶栓剂在方便使用和快速起效方面取得了进展,新研制溶栓剂的纤维蛋白特异性增强,疗效增加,出血并发症降低。其中尿激酶是非专一性激活因子,可大量激活血块上所有结合纤溶酶原以及周围游离的纤溶酶原,从而致使血块的迅速降解,形成治疗效果[6]。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尿激酶溶栓加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24(2):328-329.

2 链激酶多中心临床试验协作组.急性心肌梗死链激酶静脉溶栓疗法的多中心试验[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2):403-405.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29(12):713-714.

4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对比研究组.国人小剂量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7(3):174.

篇8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溶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038-03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最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剧烈疼痛,严重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心力衰竭,从而导致死亡。溶栓治疗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是AMI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大样本的随机研究已经证明直接PCI治疗AMI,其临床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优于溶栓治疗。现将近3年来本院接受溶栓治疗或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174例,分为PCI组106例和溶栓组68例。PCI组:男88例,女18例;年龄35~88岁,平均59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术治疗;经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部位:前壁心肌梗死47例,下壁心肌梗死41例,侧壁心肌梗死18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心源性休克6例。溶栓组:男43例,女25例;年龄40~75岁,平均62岁;经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部位:前壁心肌梗死33例,下壁心肌梗死25例,侧壁心肌梗死10例;合并心源性休克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PCI组 患者入院后即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术中应用普通肝素100 U/kg。根据病变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球囊,首先对闭塞或狭窄病变进行预扩张,然后再重复造影;在闭塞或最狭窄部位置入支架,并观察远端的血流及狭窄情况。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电图。本组106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完成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CI术,需临时起搏下行PCI 4例;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下行PCI 6例;88例术中使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00 U,每12小时皮下注射1次,疗程5~7 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服用12个月[1]。

1.2.2 溶栓组 患者入院后即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尿激酶1 500 000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5~7 d。长期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2]。

1.3 判定标准

PCI成功判定标准:梗死相关动脉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残余狭窄50%,IRA前向血流达TIMI 3级。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IRA再通率、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PCI组106例患者中,78例为单支血管病变,28例为多支血管病变;IRA:左主干2例,前降支45例,回旋支18例,右冠状动脉41例;TIMI血流分级:0级78例,1级28例;急诊PCI治疗:2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04例行支架置入术,其中28例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76例直接置入支架,总共置入支架110枚;1例为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实现再灌注后出现心率过缓,继而发生心室颤动,经及时处理成功;1例为前降支近端闭塞,导丝通过闭塞病变时,发生心室颤动,经及时处理成功;2例PCI手术失败,均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血压较低,其中1例球囊扩张时出现心室颤动死亡,1例支架置入后出现血流慢,心室颤动而死亡;术后灌注成功患者均获得TIMI 3级血流灌注,住院时间8~16 d。溶栓组68例患者中,43例溶栓成功,2例心源性休克死亡。

2.2 两组患者IRA再通率和病死率的比较

PCI组患者IRA再通率明显高于溶栓组,病死率明显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PCI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溶栓组(P < 0.0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 < 0.05)(表2)。

3 讨论

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由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或狭窄,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缺血坏死,及早开通IRA、缩短患者的总体缺血时间是治疗的关键[3]。静脉溶栓治疗及直接PCI是实现AMI心肌再灌注的方法。静脉溶栓是通过静脉注入溶栓剂溶解IRA内的新鲜血栓,使IRA再通的方法。目前采用的溶栓剂多为尿激酶,尿激酶是从人尿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可催化纤维蛋白结合型或游离型纤容酶转化为纤容酶,从而达到溶栓作用,但静脉溶栓有一些局限性和不足: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0%~80%,常伴有残余狭窄[4],且溶栓治疗血管未开通患者的病死率高,据研究心电图证实溶栓未成功者早期病死率达16%~20%,尤其合并心源性休克静脉溶栓治疗的病死率达70%。直接PCI可快速开通IRA,冠状动脉再通率>90%,可恢复心肌的有效再灌注,挽救缺血心肌,保护梗死区功能并降低病死率,尤其是心源性休克患者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有溶栓禁忌者也可用此法。国内报道尿激酶溶栓再通率约为53%[5]。AMI直接PCI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尤其具有优势。目前,直接PCI已成为治疗AMI首选的治疗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采用直接PCI治疗[6]。直接PCI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较重时,易导致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及远端血栓栓塞,其是制约直接PCI效果的突出问题[7]。血栓抽吸装置是一种介入治疗导管,术中可用来吸出血栓和粥样斑块碎片。直接PCI时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将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出来,不仅有助于减轻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灌注状况,也可减少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及远端栓塞[8]。本院PCI组106例,88例术中使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抽出大量血栓,未发生无复流和慢血流。对AMI患者急诊PCI进行常规还是选择性血栓抽吸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AMI直接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29.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2):709-710.

[3] 马礼坤,余华,冯克福,等.急性心肌梗死经转运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6):485-487.

[4] 杨新春,李延辉,王乐丰,等.急性冠脉综合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7-258.

[5] 高润霖.国人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3):14-19.

[6] 杨丽霞,郭瑞威.心血管病诊治新进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52-154.

[7] Resnic FS,Wainstein M,Lee MK,et al.No-reflow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death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Heart J,2003, 145(1):42-46.

篇9

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危险因素的增多,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012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且存在庞大的后备人群,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1]。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是心脑血管疾病病发、进展为主要原因,及早发现这种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对于防止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以下简称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或PWV)是检测动脉弹性与功能重要技术,具有无创、敏感性强、快捷高效、重复性好、廉价等优点,本文旨在分析其在心血管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概括相关研究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者500例。其中男232例,女268例,年龄18~73岁,平均(45.3±11.8)岁。排除标准:①体检前确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以及肝肾疾病;②检测前依从性差,有吸烟、饮酒、和刺激性浓茶或咖啡等情况。

1.2方法 检查前1d,医嘱患者规律作息,戒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次日至体检中心4h前禁止大量有氧运动。检查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医嘱患者平卧于受检床,静吸5min,促心绪平稳,采用问答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输入至仪器,而后选择仪器自备血压袖带传感器,围于患者上臂与踝部,安装心电、心音传感器,检测PWV。重复3次,机器计算取其均值,留档,所有患者分不同时间段重复检测。

1.3风险评估 测算左右两边体侧,PWV均值:①轻度异常,PWV>1400cm/s;②中度异常,PWV>1700cm/s;③明显异常,PWV>2000cm/s。

2 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除年龄、心率、舒张压外,男性身高、体重、BMI、收缩压、脉压差均高于女性。

2.2PWV水平性别、年龄分布 男性左右侧PWV均高于女性,高于总体,男性、女性、总体左侧高于右侧,(见表1)。男性、女性PWV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2.3PWV风险等级分布 女性正常率高于男性,≤45岁正常率高于>45岁,≤45岁者轻度异常率、中度异常率、明显异常率低于>45岁者,(见表2);男性、女性异常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2.4PWV相关系数分析 就统计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收缩压、心率、性别、平均动脉压、脉压与PWV值相关(见表3)。

3 讨论

心血管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现在我国心血管患者数仍在持续增加,每天因心血管病死亡9千余人,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约350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心血管病以冠心病、高血压为典型代表,动脉以硬化是最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研究证实其为血管壁早期损害的综合表现[2]。PWV在心血管病筛查、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包括:①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血管损害、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3];②为一般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提供依据;③对终末期肾病进行预测。本次研究中,受检患者均为一般人群,尚未确诊心血管疾病,结果显示异常者占43.20%,成为心血管病风险人群,PMV在心血管病疾病筛查、风险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体检必备技术之一。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动脉管壁粘弹性、血管直径与管壁厚度、血液密度有关,后两项因素变化幅度较小,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不显著,故PWV可直接反映动脉血管粘弹性[4]。本次研究中,男性PWV均值高于女性,左侧高于右侧,且PWV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符合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生理特征,反映PWV检测指标较客观。

PWV可独立预测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可筛查早期动脉硬化,研究证实PWV水平每增加350cm/s,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升1.4~1.5倍,同时PWV还是原发性高血压独立预测因子[5]。

PWV水平与年龄密切相关,在55岁以前,男性PWV略高于女性,进入55岁后,PWV均值快速上升,性别差异基本消失,这可能与对血管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的雌激素分泌迅速减少有关。除年龄、性别外,PWV还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如体重、血压、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等,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存在高度相似,本次研究中年龄、收缩压、心率、性别、平均动脉压、脉压与PWV值相关,与多数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2,4-5]。PWV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定位、危险因素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鲁豫.亚健康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09,07:152-153.

[2]岳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破裂的粘弹性动力性研究和临床应用[D].山东:山东大学,2010:44-47.

[3]苏子美,郭建英,刘瑾.脉搏波的频域特征提取与自动识别技术[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0(1):70-74.

篇10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冠脉再通 出血

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的心肌相关联的阻塞冠状动脉再灌注,挽救其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提高心脏功能及患者生存率,是治疗AMI的主要手段之一。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溶栓适应证标准[1],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溶栓治疗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67岁,其中梗死部位位于前壁27例,前间壁7例,广泛前壁4例,下壁4例,下壁+右室壁8例,发病后12h入院;常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8~70岁,其中梗死部位位于前壁15例,前间壁4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11例,下壁+右室壁9例,均在发病6h内入院。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发病入院时间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年龄≤75岁;②相邻2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mV,胸导联>0.2mV;③持续胸痛≥30min,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者;④发病≤6h;⑤无溶栓及抗凝治疗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①溶栓治疗组:患者立即进行持续心电监护、止痛、卧床休息、吸氧、镇静、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和极化液、抗凝及活血化瘀等对症处理。口服阿司匹林300mg后,静滴尿激酶(100~150)×104U+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输完。12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小时1次,连续5d。溶栓3d后阿司匹林改为75mg/d,长期维持。②常规治疗组:除不采用尿激酶溶栓及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方法与溶栓治疗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咳痰、呕吐物及尿中有无出血征象,询问患者胸痛减轻情况及减轻程度;②心电图记录:溶栓前做l8导联心电图,溶栓开始后3h内每0.5小时复查1次12导联心电图,以后定期做全套心电图导联;③用肝素者以LeeWhite三管法或AFIT法监测凝血时间,正常分别为4-12min和35-45s;④发病后6、8、10、12、16、20 h 分别查CK、CK-MB。

1.5 冠脉再通判定标准

①溶栓2h后胸痛基本消失;②溶栓后2h心电图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回落50%;③心肌酶CK峰距离发病16h内;④溶栓后2h内出现短暂再灌注心律失常。具备上述条件2项或以上者判断为再通,但仅具备①+④2项不能判断再通[2]。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

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4.0%、8.0%、6.0%、2.0%;常规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0.0%、20%、12.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并发症比较

溶栓治疗组出血5例,占10.0%,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例,齿龈渗血和血尿各1例;常规治疗组出血3例,占6.0%,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后续治疗。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MI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3],因此,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早期AMI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溶栓治疗可挽救AMI患者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预防左室扩大和重构,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尿激酶价格相对低廉,可直接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因而可溶解血栓。本研究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条件下,采用剂量(100~150)万单位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研究结果显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对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心功能、预防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及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方面,溶栓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