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工程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课堂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实践出真知,
在实践中积累和提升教育科研成果
这个观点的提出,其实就是对教育科研“为何而研”“为谁而研”“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在实际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教学和科研呈现“两张皮”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有效的科研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和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劳动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来说,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是对“教师即研究者”的最好说明。事实上,如果能不断地对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发出追问,不断发现和提出那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就找到了教育科研的真实源头。最近,东莞市推出的教育十大工程中的“高效课堂工程”,就有着许多值得深刻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比如,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怎样去观察和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怎样根据本校学情借鉴和选择课堂教学模式?这些问题,是各个学校,特别是“高效课堂工程”的实验学校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教师对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熟视无睹,或习以为常地不看作是问题,那么教学就会成为一种重复的、单调的、操作性的简单劳动或盲目行动,而教师也就丢失了作为一个思想者和研究者的价值。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研究意识若不强,没有自主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态度,则会因思考的缺失而造成教学中智慧的缺席,使原本应该充满生机和灵动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由此很容易产生职业的倦怠感,进而影响自身发展。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什么样的选择才有意义,这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尽管有的教师也具备发现和探讨教育科学理论(或科学结论)的水平和能力,但那毕竟不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流。基层教师的研究主要应该针对发生在课堂和学生身上的“真实的问题”而不是“假想的问题”,应该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他人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才会因为有真实背景的支持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有一种说法是教师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这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高境界,它意味着教师不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而是直接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将教育科研渗透或融入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日常教学环节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步地、自然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可以通过“课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行动研究”等方式,感悟教学中各类事件所包含的教育问题;经过先进教育理论的识别、教育价值的澄清和选择,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沉淀和积累教学思维。这样,教育科研课题或成果就会带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明晰的理论指向,自然而然地产生在这一过程中。这就是“教学型教研”。在这种形式的教育科研中,教师能够找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课堂和学生成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汇集点。当教育科研在现实的教育土壤里自然地生成时,才能真实实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回归到教师教育科研的本真意义。
二、科研促教,
让教育科研成为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学校中,教育科研不能是一种阶段性或突击性的任务,也不能只是少数人在唱“独角戏”,而周围的其他人甚至连观众都算不上。学校的教育科研所呈现的应该是一种教师广泛参与的态势,应该自然地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要想实现这一点,除了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通过行政力量有效推进以外,还需要在学校培育和构建一种良好的教育科研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这段话启示:需要通过校园的言说、成果的分享以及必要的激励,创造一种氛围,让教育科研在学校得到足够的尊重,让教育科研工作者获得由衷的敬意;需要引导教师感受到教育科研会使教学更有意思、更见成效,感受到在教研过程中所获得的专业化发展和个体生命素质的提升,感受到因为有深刻的思考而让日常的工作学习成为了一件非常快乐、有价值的事情。对于这种氛围的创造,就是在建设一种教育科研文化。在这一方面,各学科带头人、各名师工作室的导师,有责任推出更有说服力的教育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对身边的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当教育科研在教师的眼中不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时,才会获得来自教师的向前推进的持续原动力。
此外,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为而不争的处世原则、和而不同的W术观念等,都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精神和行动的导向;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中,也应该把对教育科研的激励和保障作为重要的内容。教育科研中的力量,要能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一种积极的精神引领、一种稳定的“心理契约”、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这样,教育科研就有了基础保证,就能改变原先“一盘散沙”的状态,也就有可能成为学校教师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三、实事求是,把科学态度与改革精神相结合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可能会遇到难度更大、障碍更多、情况更复杂、矛盾更突出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东莞市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以及相应的教育科研工作,需要更加积极而科学地推进。
1.教育科研呼唤更广泛的参与
对于一些小范围内简单、零散的教育变革,教师在个人的努力下也能够有所收获。但对于复杂、整体的教育变革,就必须是更多的教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通过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逼近和达到预期的目标。当前,东莞市教学改革的整体目标是在全市中小学实施“高效课堂工程”,这是一种整体的变革。首先通过207所高效课堂实验学校的先行探索与实践,积累经验,进而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进。这就要求全市的教育科研要更加扩大参与面和推广面,让更多的教师以高效课堂的建设为目标,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动参与者和践行者。另外,为更好地解决教育科研的信息交流和成果推荐的问题,需要推广网络教育科研,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更广阔、更便捷的平台。
2.教育科研需要具备攻坚精神
教育改革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外界影响的多因素性以及传统课程文化转型的长期性、艰巨性,会不断面临各种难题和挑战。这就需要一种教育科研攻坚的意识和精神,抓住主要问题,做好重点课题的规划和部署,突破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东莞市“高效课堂工程”的推出,针对的是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仍然较为普遍存在的课堂“低效”或“无效”状况,这项工程中就有着许多难题需要攻克。东莞市教育局在《关于实施基础教育“十项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全市“高效课堂工程”的推进,在共同目标和方向的指导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切入展开研究。小学以提升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为抓手,开展“项目推进式教研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初中以提升初中教育质量为导向,推进“初中区域协作教研的实践研究”,搭建合作交流教研平台;普通高中以提高普通高中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为主题,开展“构建高效课堂促进高中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课题研究,推动高中结对交流合作机制。
这些全市性的大课题研究,就是东莞市教育科研攻坚的方向,需要全市各学校的参与和支持,共同把这些课题做大、做实,做出成效,为东莞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教育科研需要科W谨慎地前行
教育科研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需要一种改革的激情,需要一股攻坚的冲劲,但与此同时,还需要一种科学的、谨慎的态度。
中小学的有效教育科研不同于高端的纯学术研究,它通常都有一个开展实验的过程,这种实验会在课堂教学现场,面对学生群体展开。这就警示了教师们:实验将直接关系到一批学生一个时期的成长,并且有些影响又是不可逆的,所以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草率行事,更不能因急功近利的行为而造成学生成长的损失。因此,教育科研既需要大胆探索,也需要谨慎前行。
目前许多学校在科研兴教、“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推动下,创造出了形形的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但须知,任何模式都不是所有课堂的通行证,一种有效的模式总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甚至因人而异。所以在学习和借鉴这些教育科研模式时,不可以简单地移植、复制,更不可以生硬地照搬,必须本着对学生的生命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充分进行了学情、教情、校情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慎重的审视、识别、判断、改造,才可以进入课堂教学的实验阶段。
篇2
【关键词】 学习理念;转变观念;德育为首;养成为主;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去年九月,教育局派我们到江苏省洋思、文津和东庐三所中学参观学习。这一次的参观学习,从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有了许多新的感受。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要想让课堂高效的关键,还是要转变育人的观念。
一、带着问题参观学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昌乐二中的办学模式。当时,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昌乐二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在课前让学生认真完成好导学案中的预习案,教师在掌握了学生完成预习案的前提下,做到心中有数,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有的放失。学生的合作意识强,探究问题表现积极,也能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个人的风采。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学生的自律意识,还是自我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实践中,即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偏差。有的教师临摹昌乐二中的教学模式感到格格不入,导致教学成绩下滑。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了江苏省参观学习。
二、通过学习查找我们存在的问题
扬州教育局师资处处长王力耕做了关于《有效教育的实践与反思》的报告,他概括性的介绍了文津中学的“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即:导预疑学;导问研学;导思慧学;导评促学。以及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编制使用等等。他的讲话给我们出了一个题目:“是寻找适合我们教育的学生,还是创造适合我们学生的教育”。“怎么认识我们的教育应该通过知识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等问题。他列举了大量生动的实例来阐述这些问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的思考空间。
在学习和研究中,发现了我们工作中的缺陷。比如在学习昌乐二中的小组讨论这个环节中,我们的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意识差,有的学生在探究问题这一活动中说了些与课堂无关的话语,往往又被热闹的讨论气氛掩盖了。老师发现不了问题,自然就不能流畅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再比如导学案的设置上,东庐中学叫讲学稿,是把学生的学案、教师的教学设计案和训练案融为一体的,事实上还是与导学案大同小异。但他们的这个讲学稿编得非常严谨。教师提前准备,然后学校教研室定稿,再下发到学科组组织讨论,针对眼下的学生进一步完善讲学稿。老师在课前批阅了学生自学完成的习题后,再次修定讲学稿,做到因材施教。课后进行反思补充。最后又回到了学校教研室,为下次学校制定讲学稿提供依据。我们这些方面做得都很欠缺。再比如昌乐二中学生做预习案的时间可以充分保证,学生上晚自习时间长,这是我们没办法比的。
我们可以比较的是扬州文津中学,这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他们没有延长学生一分钟在校时间,没有让学生多补一节课。教师却能够顺利完成“四导四学”的教学任务。细想文津中学这种模式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所想的问题呈现出来了,他们的学生为什么可以把自学部分完成的这样好,在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的前提下,课前通过预习完成的习题做得那么认真呢?为第二天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的表现,不论是洋思中学还是东庐中学,随意听一节课,都是如此。学生的预习很充分,预习部分的习题做得非常认真仔细。带着问题举手发言,井然有序。就连举手发言的动作都是一个姿势。不能不使人感到惊叹。我们到底落后在哪里了,缺失在哪里呢?实际上问题的答案不难寻出,还是一个教育观念滞后所导致的。
三、教育观念滞后,淡化了学生的品行教育
我们的家长同志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分数上,我们的许多教师同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所教学生优劣,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培养,淡化了对学生的品质教育,也同样缺少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虽然我们也大力提昌大德育教育,倡导学生的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和理想教育等等,但是并没有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因为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是以教学成绩来论长短,家长对教师评价也是看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多少分,以此来定论老师的水平高低。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怎么能不看重教学成绩呢?有的班会课可以改成数学或英语的辅导课。晨会、夕会课也怕耽误了学生的学习,甚至把正常的课外活动也取消了。缺少思想教育这一课,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就不能够在家里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导致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程度。学生没有好的习惯,在课堂上说闲话做小动作,教师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的组织引导工作。再加上盲目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导致的是学生厌学。在这种情况下,不完成作业,上课捣乱纪律的现象出现就见怪不怪了。由此可以想象,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严重的就会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样,很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其结果是差生越来越差。
我们可以细心想一想,现在学生的智商并不低,有些学生相当聪明。他们摆弄起电脑得心应手,复杂的游戏也能找到制胜的招法。就是要编造一个故事也能自圆其说。学生真想学会课本上这些知识,怎么可能做不到呢?学生只要花些时间认真阅读教材,许多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做到无师自通。这就是王力耕说的百分之七十的知识靠学生自学掌握;百分之二十的知识靠学生在探究中、互动中学会;剩下的百分之十的知识才是通过老师来教会的。这不正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老师的精讲、少占用课堂授课的时间,反过来学生不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看书或做练习了吗?看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守规矩,把学习变成自觉的行动,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工作。
四、转变育人观念是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关键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不论到什么地方学习,学的是理念,一种思想,不能照搬一种模式。如果把山东的办学模式或者把江苏的办学模式原原本本移植到其它什么地方,那就走进了教育改革的误区。由于地域的差异,观念的不同,素质的差距(当然也包括教师和学生各层面),制约着各地的办学。昌乐二中也好,文津、洋思、东庐中学也罢,这些学校多少年来总结出来的适合本学校的一整套办学模式和教育方法,我们只能借鉴。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一个环节错了位,就会出问题。我们参观江苏的洋思中学、文津中学和东庐中学,这几所学校各有各校的办学风格、办学模式和一整套办学的理论体系。但细想起来,许多工作我们也在做,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课堂教学我们也认识到了学生先预习,认真完成课前的预习作业,带着问题来学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节省教师讲课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多动手实践,相互学习积极探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等等。上述三所中学大框架都是这样做的。要说在细节上的取舍,编制讲学稿的差异,都是针对自己的学生而言的。可以在学习中借鉴。至于他们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有许多是为说明本校办学特色而精心准备的,也无需深究。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几所中学的学生行为习惯都很好,懂规矩,能够自觉学习。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50-01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构建高效课堂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高效课堂即在课堂的特定时间内,教师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高效课堂包括学生高效地学和教师高效地教两个方面,“高效”是课堂教学评价最根本的准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尝试,使课堂教学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劳动密集型”向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智慧型”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从而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知识构建。
一、教师高效地教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不再做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要努力做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找准切入点,巧妙设问,画龙点睛。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才能起到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细细揣摩文本,问到关键处,问到学生心里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意讲、练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听众,而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注重师生的互动,教师少讲,学生多说。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训练,这样,每节语文课都在读读、议议、练练中完成,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二、学生高效地学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把提问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适当的点拨和补充,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4
关键词:成功体育;高校;公共体育课堂
成功体育是指学生不能按照目标要求完成练习。通过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和降低练习难度。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胜利,顽强拼搏,不断超越自我的教学过程。成功体育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中应用有如下3方面意义。
1让学生在自主设计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获得成长的平台和环境。努力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主体实践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营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在体育课上真正自主活动起来,从而推动学生实现了认识参与、行动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体验成功与快乐的同时,逐步改善和提升自身素质。动技能项目是整个体育课程内容的基础和载体。运动项目学习对于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运动技能项目的学习,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传习,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缺少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形态,不利于学生认知和技能的主动生成。这是必须加以改革的。就学生自主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当然不乏稚拙和生涩之处,但是无论哪一位学生面对老师和学习伙伴展示他的设计成果时,无一不展示出他的独特的思维和个性化的追求。而老师和学习伙伴充满赏识和激励的评价,更使设计者充满成功的喜悦,而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由此而不断高涨。体育课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死板执行教师指令的课程,转指令课程为主动课程,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他们心中的体育课,这样我们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体育课的模型的做法,就是学生是原料教师和教学大纲是模板的教学方式。而成为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才能的美好天地。
2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兴趣的培养是很关键的,体育兴趣的养成,就会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次数的增多,会增加体育兴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促进过程,当然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会有。实施成功体育,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策略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体育教学具有独特的身心合一参与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生理负荷必须在达到一定的水平,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中,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的功能。要使这种功能充分发挥,体教工作者就必须全力打造并充分利用好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要使学生“为自己好好学习而感到自豪”,使学生“从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学到的知识中体验到自尊感”,重要途径,“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习个性的自我表现”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实施成功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更多学生获得体验,明确要求各组上台作表演展示的代表要轮流更换,这样组内每个学生就都有机会登上并利用这个体验身心成长快乐的平台。这在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给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这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缩短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尽早的投入到紧张又丰富的大学生活中。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虽然也有不少教师开展这类活动,但大都是作为点缀或某种教学活动的补充进行的,不太注重进行活动前的激励和活动后的赏识性评价,而且缺乏一种明确的目标追求。笔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自我展示”活动则更加强调和突出了展示努力和进步,推动学生培养坚毅的品格意志和顽强进取的精神。
3以学生为本进行成功体育的教学
成功体育的宗旨是对学生负责,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因此,学校体育要以育人为根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体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成为他们自己所理解、所热爱的体育,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体育和健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意志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获得成功后的兴奋、喜悦等情感体验,并使学生获得永无止境的心理感受和获得不断进取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术的全过程中体验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全过程都渗透对学生自信心、创造精神、竞争意识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善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致力于发展学生潜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体育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成功教育的理念出发,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给每位学生创设一个能够自我成功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立足于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天赋的容许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成功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新的发展观和教学观的基础上。新的发展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唤醒和主体活动能力的提高。新的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以适应学生特点和水平的有效方法“因材施教”,通过活动和练习,促进他们充分发展。成功体育的核心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之间的差异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取得发展的成功,形成自主性的内部动力机制和成功心理。
参考文献:
[1]闫小平.成功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山西示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J],2005年3月第20卷第1期.
篇5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工程材料;组织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术语[1],大多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学习时感到比较费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绪论入手、实例着手、启发举手、教师动手、学生练手”的“五手”方略,使课程的学习效果得到较好的提高。随着工程材料课改的推进[2],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工程材料课堂教学中。
一、工程材料 “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活动形式[3]。工程材料学科“问题式教学”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使原有的工程材料知识经验、技能结构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行为[4]。
二、《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必要性
《机械工程材料》是一门以机械工程应用为背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内容头绪多,涉及材料微观结构、材料性能、材料应用、新型工程材料及金属学与热处理工艺等,学生负担重[5];概念、名词术语繁多学生容易混淆;原理规律多,理论计算少(除利用杠杆定律计算平衡相的成分、重量百分比外,基本没有计算的内容),学生不适应;大量涉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内容抽象、繁杂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过于拘束于传统材料科学的理论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膨胀与有限学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6];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进而使之失去学习兴趣[7]。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材料,而不是以传统教材为中心。打个比喻说,带着学生看相同的风景时,看的方式变了,看的顺序变了,学生能找到新鲜感,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的主观学习动机,又能从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使复习课不在枯燥无味!
三、《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组织和结构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这一理念。做到分合相继,变分散为集中。如在讲解晶体结构部分时,从三个常见的晶体结构,联系到钢的同素异构转变,再引申到钢在常温、高温的性能(塑形)比较。这样,将一个抽象的理论(组织)与常识性的实际(性能)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组织”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对“组织”研究的兴趣,实际上也是教会了学生研究材料的方法。因此,《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主线以“组织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这一理念。“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框图如图1所示(以参考文献3为分析对象)。在图1中,包括四部分,(1)组织结构主要有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内容,组织结构决定性能;(2)材料性能主要有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3)组织改变主要内容第六章和第十三章,主要讲热处理和表面技术;(4)材料的选用主要内容为第十四章,材料选用主要由前面三部分决定。通过这个线索,可以将《工程材料》问题连接起来。
图1实施策略框图
“一条主线、两张基本图、三种材料性能与应用、四种热处理”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贯穿于本篇各章节之中。一条线即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成分不同,性能必然不同,成分相同,采取不同的工艺手段, 也可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金相组织,从而改变材料性能。这些关系可通过下述两问题的展开, 利用表格的形式而加以论证。
两张基本图即铁碳合金相图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分别简写为Fe-Fe3C相图和“C”曲线)。可从不同角度出发以下面三种形式给出,让学生填写。(1)给出钢号、温度,确定组织;(2)给出钢号、组织, 确定处理温度;(3)给出处理温度、组织,判断钢号。
三种材料性能与应用即钢、铸铁和有色金属的性能与应用。工程材料篇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掌握各种材料的特点以及合理选用。合理选材的关键在于钢种的判断,也即牌号的记忆,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碳钢、铸铁、有色金属的牌号都有明显的特点,易于记忆。但合金钢因其性能各异, 类别较多,易于混淆。因此, 必须找出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先看含碳量范围, 再看合金元素种类及含量。
四种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热处理中最常见的四种方法。它集中体现了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及热处理方法之间 的关系, 反映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这一深刻哲理, 热处理的三个阶段是加热、保温和冷却, 其内部组织结构变化就是在这三个阶段中完成的。运用两张图,可确定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变化, 根据组织, 就可知该种热处理的用途。“四把火”的特点及应用如表3所示。
通过“组织和结构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这一主线,结合以上个表与图,可以将《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组织起来,解决《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繁杂、抽象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每一门学科最主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属于本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科魅力,让学生为之陶醉,这是教学希望实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叶宏,李晖,郑章耕.《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4):97-98.
[2] 于艳丽,胡凤翔.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 王章忠.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
[4] 王章忠,张祖凤.《工程材料》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04, (1):57-59.
[5] 魏德强,王荣,薛兴,恽志东.《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 29(4):183-185.
篇6
关键词:深化教改、和谐师生关系、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们广大一线老师都有这样亲身尽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我院《建筑工程预决算》作为一门省级精品课程,我们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就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课程组乃至同行各位教师。而且,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教学效果也是一项核心指标,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评教、督导听课评价、同行互评考核形成。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课堂知识的吸收,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一些体会和建议,供同行参考、指正。
深化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革
1.1教学模式设计:
在课程教学中,课程组采取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切合高职学生实际,以实际项目为引领,在做中学,学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与以往教学相比,学生对实际项目的系统性和整体把握能力有明显提升,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论证、演示对比,精讲多练、多评,“讲、练”交叉,重过程教学,分阶段评分,推出以小组讨论、个别辅导、集中讲授等教学方法,实施互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小组讨论中,各小组设立小组长,在问题探讨,这些组长,就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在课程全程教学中积极发挥对困难学生帮扶作用,同学们也很喜欢这种方式,课堂学习气氛较高,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1.3.教学手段设计:
1.3.1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编制电子课件和电子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利用图片、动画、影像等方式将涉及本课程施工技术、房屋建筑构造和施工图方面的知识展现出来,表现手法更加直观、清晰,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2有效利用课程网站
课程网站提供了电子讲义、电子课件、工程实际图纸、在线学习测试、学习指导答疑、规范解释、建筑法规、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供师生使用。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和谐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看来,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课堂建立非常重要。
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已满18周岁,在法律上也已经是个成年人,在人权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放下师道独尊的架子,否则会不知不觉中会与学生之间划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使学生不敢“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中,多给予学生发表意见、主动参与的机会,进行心理换位思考,如:很多学生上课时睡觉、玩手机、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开小会,在老师责备的时候他们往往还不屑一顾,觉得无所谓。这时候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一位老师,在你孜孜不倦的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下面的学生却是这样一种听课状态,你会做何感想。课余时间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兴趣,生活状态等,成为学生良师益友,融入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意识中,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他们对知识吸收会更快,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更高。
2.2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学生在校时间的80%都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度过的,研究表明,和谐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那么如何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呢?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课堂上教师自身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假如生活中琐事使你心情很糟,压力很大,一旦你踏入教室,你就得轻松,快乐,充满活力,要让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老师,要知道快乐也是会传染的,把这种快乐也传递给了学生,这样就为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师在授课中要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尽量捕捉一些可以制造笑声的机会,不时的活跃课堂气氛,既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又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让幽默走进课堂,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快乐,给人以启迪。
最后,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认为把学生分为“三、六、九” 等,不能把他们定格为“优、良、中、差”。教师应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对于上课表现令人不甚满意的学生,要经常鼓励他们,其实这种学生自尊心比其他学生更强,尽量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他们缺点。他们总有一处是可取,其实每个人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大家同坐一个教室,同一个教师教授,但每个人吸收的不一样,主要还是跟认真程度及学习方法有关,跟智力是无关的。因此我总是对他们讲:“我不承认你们是差生,只是学习不得法。平时再勤奋一点儿,相信你们都能掌握所授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学法的掌握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在总结经验时曾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方法是何等的重要。科学家尚且如此,何况平凡的我们。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某知识时,更重要是教会学生掌握该知识的方法。
3.1让学生做好预习与复习工作
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前提。课前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可记录下来或加以标记,上课时着重听取这些内容,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听课效果好。在《建筑工程预决算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在讲如何而应用定额计算规则计算图纸工程量,听老师示范计算似乎很简单,但工程一换同学们就不知道如何计算,因此课后对此计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要做到举一反三。
3.2抓重点,听课要有取舍
一堂课45分钟,每分钟都100%聚精会神听课,相信大多数人都很难以做到的。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往往会有选择性的听课,并不是每分钟都那么认真,觉得对自己益处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听。另一方面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要抓住重点、要点听并做必要的记录即可,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
3.3积极融入课堂
广大教学一线的老师,应该都有这样的发现,凡是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相对都比较好,堂课知识吸收的比较快。相反,另一部分学生默默无言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学生听,学得很被动。学习一定要主动, 要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学习观念,这样才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听课效果好。
4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工程预决算》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计算方式没有个固定模式,如何让学生的计算结果接近工程实际消耗或标底,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积极参与讨论,主动修正自己的认识与不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现行定额中计算规则描述有些有争议,针对此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导学生查看参考书和查阅资料,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加以思考,继续深化教改,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并注重培养学生学法的掌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理解、最大限度消化知识,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磊,吴照学.培养《工程造价》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安徽建筑.2011(1)
【2】谢萍、樊建庭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
【3】王月.高职高专《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
篇7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51-02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学效果较好,有较高教学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并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生物学科该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以下是我个人的尝试和反思。
一、设计合理、具体教学目标
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要做到务实高效,设计合理的教学的目标是非常必要的。而教师教学的依据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具体化、合理化,具有可操作性,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还应该充分了解到学生实际能力,合理确定重难点,集中力量讲清重点,通过各种途径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人教版必修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基因工程的概念;说出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特点;能列出运载体的种类,描述质粒的特点;能描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模型、观察动画图片和习题训练,说出限制酶和连接酶的特点;归纳基因工程的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基因工程的学习,再现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的历程,体验科学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把教学目标具体化,学生一目了然。
二、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引入教学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自由、宽松、乐学、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给学生提供机会,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学习[1]。可以巧设情境,也可以结合生活常识、社会现象、有趣的故事或者科研上的新成就。比如在讲到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时,讲了这样一则幽默故事:英国有位美貌风流的女演员,写信向大文豪肖伯纳求婚:“因为你是个天才,我不嫌你年迈丑陋。如我和你结合,咱们的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了。”肖伯纳给她回信说:“你的想象是美妙的,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那又该怎么办呢?”激起学生的兴趣。再如讲《基因工程》时,介绍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时,可以提出问题:用什么样的生产方法去替代从动物胰腺中提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学习。
三、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探究的核心是高质量的思考”,高质量的思考来自于高质量的提问,有效的探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有效设置[2],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情,提出难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重在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比如在讲基因工程的三种操作工具时,设置了以下问题:①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施工的。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如何获取目的基因呢?②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如何被送入另一种生物呢?③目的基因怎样被运载体运输?目的基因被限制酶切开后,有突出的核苷酸序列即黏性末端,而运载体需要经过怎样处理才能更好地与目的基因的两端结合呢?④怎样才能将有切口的目的基因与即运载体缝合在一起得到重组DNA分子呢?通过问题串,启迪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是老师的讲课的地方,更是学生发展的平台,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从接受者变为操作者,通过教学设计,把一些乏味难懂的知识变成有趣简单的操作,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如《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模块,介绍的内容相对微观又难以理解,如果能够用实验、模型辅助教学,将会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如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等。还可以让学生制作模型或者绘图,比如在讲细胞结构时,绘各种细胞器图片或制作细胞三维结构模型,讲DNA分子结构时,制作DNA分子结构模型,再比如讲基因工程时,依照限制酶EcoRⅠ的特异性设计制作重组DNA分子模型,用这些直观、易于操作的实验、模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增强了学习兴趣,且能够在试验中提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一般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或讨论解决,解决有困难的由老师指导。
五、知识巩固与检测
针对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题目,进行当堂检测,题目的设置要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相吻合,要有所侧重,难度适中,题量不宜太大,学生做完后,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评价[3],根据反馈结果,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任务,布置适量的作业,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矫正教学等方式。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位教师的做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殊途同归,学生一定要学有所得,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更有利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只要我们教师鼓足信心,大胆创新,坚定不移地把高效课堂改革推行下去,一定会创造出有效教学的奇迹。
参考文献:
[1]朱广谱.科学构建生物高效课堂[J].中学教师,2009,(4).
篇8
关键词:构建;高校课堂;研究;经验
一、自研自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课前学习省时而高效
预习不是传统课堂上的自学,它的要求是,学生围绕导学案开始自学、对学、群学,一般不对预习环节做时间要求,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要尽量自学。预习,可使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明确目标、搭设平台、指导方法,提高效率。
二、合作探究环节创设“生本课堂”,培养学习能力,捍卫“学”的神圣
我们依照新课标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评的方式这一理念,坚决要求“把学习还给学生”。唯有致力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生成他们的终身发展能力。
三、展示评价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
展示是群力高效课堂的一大亮点,我们认为“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展示即“表达、暴露、提升”,从操作技巧上说,展示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四、丰富多彩培训活动中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到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的课堂实践听课,并听课改专家李炳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讲座,并对全校教师进行理念的更新培训。
五、教学大赛让全体教师在参与中收获喜悦
1.导学案设计评选,在假期我们给老师留下了学习的题目,自学如何设计导学案,开学后,进行专题培训,并在课堂实践中指导教师,修正导学案,为了推进导学案的应用,我们举办了导学案教学设计大赛活动,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方式已经被教师认可与接受。
2.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大赛中赛出新理念。全员参与高效课堂教学大赛,课堂重点体现精讲多练,在所有的课堂上均体现了高效的要义。
篇9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建设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国家启动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学、考的最高准则,《课程标准》确立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只有通过实践高效课堂深化建设、拓展思路、完善措施、丰富认识的建设步骤,成效才能逐步显现。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课堂是否高效,不能片面地看教师教的快慢、多少、好坏,而是要看学生学的快慢、多少、好坏;不能片面地看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方法如何,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乐学、会学、能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基本特征是学生快乐学、高效学。对于高效课堂的明确界定,有助于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科学地评价高效课堂的效果。
(二)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学出来的、练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教出来的。所以,要注重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还课堂予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二、明确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目标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目标就是改“讲听教学模式”为“课堂导学模式”,变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通过对课堂教学流程的再造,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彻底改变“讲风盛、学风差、教师累、效率低”的课堂教学现状,构建教师科学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环节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是以导学案为引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模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交流反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其中,操作环节包括预习检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反馈、小结提高。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
自编导学案的质与量,学生培训状况,课堂时间的分配和高效利用,课堂基本环节的落实到位,作业与学生负担的合理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落实,教辅材料的严格控制,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按照这些操作流程和操作环节为主要内容构成的操作基本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实际操作时有章可循,主管部门在管理、评价时有规可依,高效课堂的操作、管理和评价也因此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明确高效课堂的责任主体
高效课堂是校级的重大课改课题,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创建省示范的重点示范项目,是落实学校新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高效课堂责任主体是学校。高效课堂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须列入工作计划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全力推进。管理主体是教学主管部门。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通力合作,把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管理、检查、考核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
五、健全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第一,形成科学的评价办法。采取学科组评价、年级组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学校考核组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评价办法。
第二,强化评价对课改的推动作用。坚持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把评价的结果和教师各项切身利益相挂钩,并设立课改专项奖励基金,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六、优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环境
首先,营造有利于推进课改的校园文化。比如制作励志性的校园文化标识;坚持开展学生“疯狂英语”,给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召开课改运动会、学法交流会、形成课改的氛围。其次,提高家长参与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给家长介绍高效课堂的意义和要求,把家长纳入学习课改支持体系中,争取家长的配合。再次,注重激发学生的课改热情。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作为学校发展的新思路,通过积极营造有利于课改的校园文化,开展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七、结语
篇10
关键词:高效课堂设计;学习方法;课后训练;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32-01
课堂教学现状,备课疲于应付检查,采用填空式的填充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的顺序为主线,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缺乏实用性,忽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致课堂高耗低效。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 高效课堂的设计
1.优化教学方法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很多老师已经自觉注意并努力应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大胆整合并努力应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自主互助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在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频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能聚精会神地投入其中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独立性、与教师合作、与同学配合,使课堂成为自主、交流、轻松、愉悦、和谐、高效的课堂,最大限度的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优化课堂设计
进行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学科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其次要考虑其实效性。科学而严密的课堂教学结构能保证教有所依、学有所据,保证课堂教学结构严谨、严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345(三步四环节五课型,三步是“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四环节是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五课型是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①新技术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实验训练课;⑤实验探究课,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具体操作时,根据实际提出来两大策略:一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二是“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过程”的“两全三动一参与”教学策略。确定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旨”的课改理念。制定了“突出一个实字,落实一个改字,体现一个新字,鼓励一个活字”的课改方针。这样一来,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讲题授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或就某一疑点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时,即时给予点拨。
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从教师角度看,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欠科学。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防止教学目标过大或过小。过大,则会贪多嚼不烂,不能深入;过小,则会浪费时间,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组合一次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和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每单元教学时要结合教师用书的课时建议,准确、恰当的分解教学内容,使每个教学目标都恰当的落实在每节课中。这就应验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 高效的学习方法
1.兴趣学习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缺乏必要而浓厚的兴趣,那么,他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学习一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充分激发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之愿意而且乐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我们就应该下大力量研究、开掘、调遣非智力因素,使之充分服务于学科课堂教与学。为此,各学科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运用教科书中的现成的教育资源,对学习者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2.主动学习法
学习者对课堂具有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比较科学而且适用的方法,这就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是,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应该积极培植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且使之优化成为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只有如此,在课堂上,学习者才能积极地认真地参与,比如及时思考并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及时作记录,及时反思等,这种全方位的积极的参与一定能够保证个体所学质量的提高,无数个个体都能够达成这一目的,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3.高效学习法
通过开展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交流等方面的讲座,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根据所学内容以及具体的学情选择并优化学习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方法之一。具体说,就是要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教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三 课后训练
采用有“讲必练、有练必考、有考必评”的方针。为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课堂教学必须把好“三关”的要求,即“课时关”“单元关”“技考关”。在“三关”中,“课时关”最基础必须重视,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只有这一关把握好了,“单元关”“ 技考关”才能真正落实,才能真正减少学习者的知识副积累,才能保证所学扎实、有效、高效,才能保证以后的新知识的落实、扎实、高效。为此,强化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训练环节的设计。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工作单,进行达标测试。
四 教学效果
及时评价,激励竞争,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改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以评结果为辅。通过鉴别评定小组学生的参与行为与效果,给予价值肯定,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