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发展现状

0引言

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其快速兴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就业高压,同时对于维持未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融资难不仅意味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将会提高,也可能造成中小企业因筹集不到所需资金而无法运营直至破产。造成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信用等级问题,因为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大多针对大型公司,中小型企业很难取得第三方机构的信用评级担保。所以,关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正确认识信用评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瓶颈以及前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1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各地政府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以及资金的大力支持,旨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截至目前,学术界尚未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清晰的界定,由于每个国家对“中”、“小”判定的标准不同,故各国学者较难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含义达成一致。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因此,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中小企业中的科技类企业。

1.1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相对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还有一定的差距。据统计,美国资信市场规模约占GDP比重1.5‰,在欧洲,此比重为1‰,而当前中国的资信市场规模,仅占GDP的0.05‰,与欧美市场的差距甚大。因此我国征信行业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预测未来十年将超过千亿元,同时,企业征信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元,由此推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业务将成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次数也可以体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发展潜力之大。央行征信中心统计,每日用户对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次数约为24.6万次。从市场占有率来看,2013年美国前三强征信公司的收入约为500亿人民币,专家称,如果中国的渗透率达到美国市场的发展水平,中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的营收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据《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统计,目前我国有150多家信用评级机构,总规模约为20亿元,近年来,由于政府的积极推进,整体规模在持续增加。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下,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业务,市场具有明显的市场机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2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需求增加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业务主要针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获得较好的信用等级,才能更好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从服务对象的差异性来看,信用评级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控制;降低金融机构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政府部门对企业监管的效率,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相关信用评级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

1.3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竞争格局多元化

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共有78家征信机构在央行完成了企业征信备案。而社会上存在的征信机构已有约150家,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据不完全统计也有2000家左右。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信用评级服务供应尚未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市场需求。由于起步较晚,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缺少健全法律和成功经验的指导,不同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信用评级市场,只能为被评级企业提供“信用报告十增值服务”的无差异化服务模式,因此征信行业竞争激烈。中央银行征信中心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的基石和先驱,不会仅仅满足于只做“数据搬运工”的角色。在供给侧改革、互联网+时代,央行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在第三方企业信用评级服务市场中,仅有中诚信、大公等为数不多的征信机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其余不少征信企业虽然开展了信用评级业务,但发展规模和速度相对落后,市场还未出现垄断局面,各家企业仍在摸索合适的商业模式。据此可以看出,各个信用评级机构的盈利模式以及整个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的商业运营模式还在探索阶段,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还未开启,市场竞争也并不激烈。但是信用评级企业若想在此行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应该重点克服征信产品无差异化的问题,开发多样化的征信产品和服务,以提高信用评级机构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2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瓶颈

在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等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完全采用普适的企业信用评级标准,但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形资产比重高,若不对通用的企业信用评级标准进行调整,由此直接套用,得出的评级结果通常偏低,这也是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若想从根本上避免普适评级标准所导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偏低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监管力度,再者,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完善现行的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同时,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严禁在信用等级上弄虚作假。本文通过对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研究,同时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我国当前采用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2.1缺乏有效的法规支持和行业监管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迅速,我国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立法先行。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法律体系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制度完善性方面有着许多问题。到目前为止,相关法规只有《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而并没有专门的立法。这对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业务在具体监管、运行,以及信用信息采集、保护等方面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此外,缺乏专业化的行业监管问题在科技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业务领域表现得十分突出。虽然国家授予中国人民银行对征信行业的的监督和管理,但是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发改委也参与征信行业的监管工作;与其同时,信用担保机构在监管中实行“出资者管理”的模式,主管部门挂靠在各级发改委部门,监管手段还有待加强,行业各部门不规范的监管会制约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2缺乏有效的行业界定和划分

在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且辐射很多领域,各行各业均有涉及,再者,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很多新兴行业蓬勃兴起,这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但是现行的评级体系多以定量评价为主,且行业的相关数据是构建定量模型和探究财务指标相关关系的关键,所以若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定量模型选择出现错误,会直接影响评级结果的精准度。

2.3缺乏有效的数据来源

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信用评级的经验,不难得出,保障一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一是信用信息的透明程度;其二是信用信息的可获取度。从我国目前各政府部门对征信机构公开数据情况看,仅有工商部门基本实现了部分数据向公众有偿开放,但是尚不完整,且各地区开放程度也不一致,同时,信用信息的电子化程度较低,也降低了其联网共享度。对于数据化特征更加明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数据来源,就无法做出公正有效的信用评级,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挖掘更加有效的信用评级工具是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业务发展的关键。

2.4缺乏合理的评级方法

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会制约其偿债的能力。但是,我国各银行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尚没有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相关的信用评价指标,究其主要原因是,各银行和金融机构使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并不是特针对科技型企业所指定的,而是在普适的大型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基础上修改而得,但是大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衡量其偿债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信用评级指标中没有考虑企业的创新能力。总的来看,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合理的信用评级方法。

3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趋势

行业的成长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以发现合适的运营模式,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也不例外。当前该行业在我国发展尚不成熟,在法律法规、产品多元化、信息采取等方便还有不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趋势经分析如下:

3.1大数据挖掘将成为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信用评级结果的时效性非常关键,除此之外,信用评级技术要适应宏观经济背景。由于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的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剧增,所以评级机构面临海量的数据需要处理,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相对灵活的特点要求评级机构处理数据的间隔逐渐缩短。大数据技术加速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级模型动态调整的可操作性。大数据挖掘可以准确而快速获取各种类型的信用信息,及时输入评级模型中,同时还可以借助智能化方法,对已有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最后根据评级结果对评级模型做相应调整。

3.2规范化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的必要选择

我国在信用方面的法律规则尚不完善,对于刚刚兴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信用评级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仅有极少数城市制定了相关政策,但是并未从政府的视角对中小企业信用进行管理。在实践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与科技型企业信用评级方面的法律规则,以保障评级体系中各主体的权益,包括失信人员黑名单、奖惩机制等。因此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各个层面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迫在眉睫。

3.3多元化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的必然趋势

据央行信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共有78家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在相关机构完成备案,其开设主体包括互联网巨头、金融机构、有老牌征信公司,以及拥有数据资源的新兴公司,由此可见,我国的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方面信用评级机构为了实现异质化,丰富评级业务;再者,信用评级机构将多元化的信用信息来源渠道进行整合,生成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据,以满足不同类别用户信用评级的需求。因此随着我国企业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会涌现更多更专业的企业信用评级机构,以满足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需求。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3-0063-02

一、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特征

(1)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投资小、不平衡。我国信息化建设好的有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信息化建设一般的有华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信息化建设较差的是西北地区。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因素则有各地区的经济实力、政策制定的周密性、地域优劣等。

(2)企业管理水平落后。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仍处于主观、随意的经验管理阶段,而管理程序化、科学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企业目前的不规范管理,只能使计算机简单模拟原来手工操作流程,从而加大系统实现难度,增加投资成本,降低电子商务投资收益率。

(3)高层对企业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够充分,电子商务人才匮乏。有些条件好的企业满足于现状,认为企业能正常运行,没有树立信息经济的概念。有的企业急功近利,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认为投资过大而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担忧。这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经营管理协作不充分,电子商务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匮乏。

(4)电子商务标准的制定相对薄弱。电子商务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因电子商务发展的程度直接取决于相应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特别是标准的制定直接与技术发展水平相联系。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相关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相对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因此电子商务相关标准的制定相对薄弱,目前除了一些EDI标准及部分相关网络标准是从国外相应标准转换来以外,由我国自主制定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标准几乎为零。

二、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问题与现状

(1)对电子商务的意识淡薄,对电子商务的理解模糊。许多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仅仅局限于简单地建设网站并进行在线销售,而这只是广义的电子商务中的一部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包括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现代的电子化、信息化的技术而进行的全部的商务活动。

(2)电子商务初期投资较大,中小企业抉择艰难。对于电子商务的实施,有关系统、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初试投资较大,但其回报还很难有精确的估算,这使企业在决策时不得不考虑其风险问题。

(3)网站建设很不完善,目标受众不够明显。网站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窗口,但是很多企业建立网站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多数企业最多只是把公司的宣传资料搬上网,而且目标受众不够明确,这便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网站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专业人员匮乏,网络的维护更新缓慢,中小企业资源相对匮乏,对于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因而导致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应用不畅,对于网站的更新维护更是不足。

三、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对策研究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 主要可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功能

政府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主要依靠私营企业的参与和投资,但政府仍需积极引导;在发展中国家,则更需要政府的直接参与和帮助。与发达国家相比, 发展中国家企业规模偏小,信息技术落后,债务偿还能力低,政府的参与有助于引进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2.改善网络基础设施

一是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从我国国情出发, 放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定义,除了推进EDI和因特网这两种电子商务外,同时在国内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广通过电话、传真、电视、电子支付及货币传递系统等途径的电子商务,以便从各个阶段分别积累有益的经验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建立平等开放的市场竞争机制。

3.规范企业业务流程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对于各类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

4.加强培养和吸引电子商务人才

我国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步伐。对于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培养,必须了解电子商务人才应具有的特点,并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对所培养的人才进行恰当的定位。总的来看,电子商务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实战性。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应用和发展之中。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实战性特征,使电子商务人员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二是复合性。一个合格的电子商务人才应该拥有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商务方面的知识,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能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熟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模式及服务方式。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篇3

关键词:中心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7-0005-03

2010年9月1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动员大会,这是天津经过认真调研、深思熟虑,面向“十二五”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拥有一定科技人员,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通过科技投入开展创新活动,提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技术和产品,在行业内居于全国前列,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代表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天津市经市科委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共达到2176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063家,科技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小巨人“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其中,天津中心城区作为天津市的核心经济区域,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中心城区主要包括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6个城区,2011年GDP总量约占全市1/3,六区区级财政收入总额达到了166亿元,是2006年的2.864倍,为更多财政向科技等产业倾斜提供了充足保障。由于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面积狭小,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特色,具体分析如下:

1 中心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天津市经市科委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为2176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64家,中心城区共有57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约占全市科技企业数量的26%,共有科技小巨人企业78家,占全市总量的7.3%。

2011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筹集科技活动经费为390.58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329.67亿元,科研投入占总收入的83.9%。中心城区科技企业总计筹集44.47亿元,科技活动支出为36.94亿元,分别占全市的11.39%、11.21%,南开区以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1.68%在中心城区中位居首名。

全市科技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19万人,其中科技从业人员27.3万人,所占比率为22.9%。中心城区科技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4.5万人,科技从业人员为5.6万人,所占比率为38.6%,科技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大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中心城区创新资源也十分丰富,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皆坐落于中心城区,此外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大学主校区也在市区。此外全市38个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中除了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所属的3个实验室坐落在塘沽之外,其余35家都坐落于中心城区。全市66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滨海新区有36家,占全市第一,中心城区共有18家,占全市的27.28%。

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截至2011年底,天津共有62家孵化器通过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格认定,其中国家级11家,市级12家。中心城区共有19家孵化器,其中国家级4家,市级8家。截止2012年7月底,共有8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格认定,其中中心城区共有14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资格认定,总量占全市的16%。

在创新成果研发及转化方面,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受理量为2.3万件,中心城区总计申请受理量为11638件,约占全市的50%,单个区县排名中南开区专利申请量居全市之首,达到5062件,中心城区的河北区、南开区及河西区均超过了5亿元。技术市场交易额全年达到42.81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1.3%。中心城区的河北区、南开区及河西区均超过5亿元。

2 中心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1 基础条件薄弱,发展空间相对狭窄

中心城区面积为176.8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45%,土地资源比较缺乏,企业战略东移后留下的厂房相对比较分散,不利于形成集中的大规模的科技产业区,难以吸引国内外科技大公司、大资本。

2.2 科技投入不足,企业创新性不够

中心城区普遍财政收入不高,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明显不足,表现在科技投入的基数和比例都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在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方面的影响力度。同时,中心城区企业规模小,企业自身科技投入力量薄弱,而且多数企业仍以产品贸易和技术贸易为主,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产品开发能力的企业并不多,企业市场竞争力薄弱,严重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2.3 政策体系不完善

中心城区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一直都比较重视,各区都为发展科技制定了相应政策,但受国家政策和区级政府自身财力限制,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完善程度和支持力度上还不充足,缺乏足够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以滨海高新区为例,除了一般性的政策之外,已经出台了支持产权先行先试的《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先行先试工作暂行办法》、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天津高新区加快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鼓励办法》、支持科技载体建设的《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反观中心城区有的只是在市科委出台相关政策后,出台对应的少的可怜的所谓区级政策。

3 下一步改进建议与对策

下一步,建议天津中心城区紧紧围绕科技服务业聚集区的发展目标,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各项任务,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其中重点是做好六方面工作:

3.1 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联席会横向协调、纵向推进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办推进力度,建立考评监督体系,加大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3.2 抓好科技载体建设

以科技载体建设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特色科技载体,全力推动科技亿元楼宇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再挖掘新建一批特色科技园区,不断增加科技载体数量;打破区域界限,探索与外区科技园区载体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同时,紧盯未开发地块、新落成科技载体建成落地,为明后年招大引强奠定坚实载体基础。

3.3 强化区级政策扶持

在落实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基础上,调整完善各区现有科技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实施细则,针对不同扶持对象给予相应配套政策支持,促进现有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3.4 加强招商引企

坚持把招商引企作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发挥中心城区金融门类齐全、商旅繁荣活跃、商务加速聚集等比较优势,加强与美国、日本重点地区以及台湾、香港、深圳、北京中关村、西安高新区等科技园区联系,成立攻关小组,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尤其要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软件信息、工程设计等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孵化产业园,兴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服务业聚集区和示范区。

3.5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认真落实市里专项资金扶持要求,发挥区级科技发展项目资金扶持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产业,放大政府资金量,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依托科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搭建投资、贷款、担保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探索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的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同时,整合政府、银行、风险投资等各方资源,选择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科技型上市企业。

3.6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篇4

1、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中小型企业一般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通常以成熟技术为主;大部分技术成果属 于再次开发,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少;

2、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不足,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能力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投入水平低;

3、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尚待解决,研究开发投入水平低,虽然与资金来源有关,但更与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产权制度有关;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现状;挑战;改革措施

一、 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大都是在改革开放后产生的,发展较短,大多数中小企业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方面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具体表现如下:

1、管理者水平有限、素质较差

随着企业发展规模壮大,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管理者所处的特殊地位,在管理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很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2、缺乏专业的外贸人才和强有力的技术竞争能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进行国际贸易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的外贸人才,我们要做好外贸往往需要大量相关人员的配备,比如说报关员、涉外法律、财会等,这些人员在外贸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管理者认识上的误区、自身的管理缺陷以及考虑经营成本问题上都缺乏对于人才招揽的重视,致使专业外贸人才的匮乏,从而造成了技术开发的乏力。更别说资金的投入以及新产品研发的跟进,从而最终造成其竞争力衰退以至最终淘汰出局。

3、出口产品结构单一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为低档次、品种单一的产品,在加上出口市场狭窄大多数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竟相压价,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有时还会低价倾销,往往会招致外国对我们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从而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

4、缺乏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了解

只有充分分析市场营销环境,了解其中利和弊,并能够把握市场机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游刃有余,才能更好的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而我们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和重视。特别对于我国先任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对某行业国际贸易的态度关注不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思考

1.转变经营理念、强化企业管理

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周期普遍比较短,中小企业要想生存、发展,须转变其现有经营理念,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强科学管理意识,向国内外的先进企业学习其先进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使企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中小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要想不被淘汰,能够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壮大,就应开展一系列管理创新,使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开拓市场机遇,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资源,实现专业分工,发挥特定价值环节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另外中小企业还应加大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参股、兼并、股份合作等走联合经营之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加快中小企业转换经营理念,强化企业管理,增强开拓国际市场能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现代化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为了强化企业管理,不仅仅管理者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参与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要人人参与,全员参与。在企业管理中,通过知识交流、共享和集体参与,以在职学习、联机培训、远程教育和企业知识网络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企业管理要与“学习组织”结合,营造一个不断学习的氛围,将员工学习的行为制度化。

2、不断加强企业的自身建设,逐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中小企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重中之重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力度进行加强。这就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对创新、研发的重要性要进行充分的认识,摆正创新、研发在企业发展中的正确位置。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创新和研发的重要性,通常把利润最大化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没有积极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所忽略。因此如何平衡利润和技术创新、研发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的。其次,中小企业在自身创新和研发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通过引进,合作和并购等方式来获得外部的创新技术。再次,中小企业创新、研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通过创新、研发使其产品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导的地位,长期来看企业有更多的利润获得,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是研发和创新的最终目的。因此,所有的创新和研发都要依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

对于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来说,相关的外贸人才也很重要。要想做好外贸就需要大量的外贸人才,这就需要企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还需要相关人才机制。一方面,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培养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学习外贸知识,选拔其中的佼佼者专门从事对外经贸业务;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引进熟悉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以此来适应变化多端的外贸出口需要。

3、要加强研发力量,不断开发新产品

中小企业要在国际贸易中谋求发展,必须加强研发力量,不断推新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让企业获得新鲜血液,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活力,企业发展要有前瞻性,新产品的开发问世将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增强发展后劲。

4、提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会和相关行业协会的职能

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出口中,如果缺乏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了解,就不能在贸易中游刃有余,甚至有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如果此时单靠企业自己来了解与之发生贸易的国际贸易环境,可能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能有些交易得不偿失,所以仅靠企业自己是不行的。这时,企业可以通过进出口商会和相关协会来获得有偿的信息服务和业务培训,当企业遇到国际贸易纠纷时,进出口商会何相关行业协会也可以积极发挥其组织职能。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地引导企业利用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中小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就需要在贸易中积极了解国际贸易环境,进出口商会及行业协会在其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注:此论文是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横向课题《中小企业有效参与国际贸易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信用担保现状、问题 应对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主体,也是改善民生、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资产规模、信用、担保等问题,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因此,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对于解决该问题比较通行的方法。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在有效激励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省、市、县三级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初步形成了政策性担保与民营担保互补、直接担保与再担保联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有4439 家,筹集担保资金约4200亿元,运行情况良好。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出现如下特点:

一是担保机构精简,结构优化。随着2010年七部委3号令的颁布,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得到了有效的整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明显减少,但资本实力却显著增强。据统计,2011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收资本达4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户均注册资本更是首次突破了亿元。

二是业务能力显著提高。2011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新增担保总额为1.56万亿元,新增受保企业38万户,平均单笔担保额为385万元,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另外,担保机构信用放大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三是担保信用环境有所改善。党的十报告更是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加强关于诚信方面的宣传教育、和信用管理,落实相关的政策执行。全社会信用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信用环境也得到一定改善。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组织结构不完善

我国目前建立了“一体两翼”的担保机构体系,但是中小信用担保机构所占比重还比较低。此外,我国系统的、多层次的担保业市场准入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导致一些不具备担保能力的机构成立,这类机构缺乏抵抗风险的能力,使部分中小企业蒙受了损失。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风险控制、分散机制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内部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较弱,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并且担保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行政指令与人情担保,使得担保机构的信用度降低,风险加大。另外,我国再担保机构还不完善,担保机构也不能通过再担保方式有效转移和分散担保风险。因此,担保机构只能采用反担保措施,而过多的反担保实际上减少了担保机构自身的作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财政补偿缺少统一的规定以及具体的办法,虽然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一定的扶持,但是扶持的力度还不到位,财政补偿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无论是政策性担保机构还是商业性担保机构,都没有足够用于担保基金的资金,缺乏补偿机制,严重影响了担保机构的业务的持续发展。

(四)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建设不健全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规定还不完善。一方面,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缺乏配套的具体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操作方法。这些法律效力有限。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专门法律法规,使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服务对象、支撑体系以及运作规则等定位极为模糊,这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

(一)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组织结构

一方面,为更好地实现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保证机制,首先应完善我国“一体两翼”的担保机构体系,提高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所占的比重,加大国有资本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投入,建立国家级的再担保机构。另一方面,提高信用担保行业进入标准,保证进入机构的担保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保证现有信用担保机构的科学健康发展。

(二)完善中小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机制

首先,要处理好银行、担保机构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引导等手段鼓励银行与担保机构以及受保企业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共同承担风险。与此同时,担保机构也要注意自身自身风险的控制。一方面,通过综合考察评估,根据风险大小划分来制定保费金额。另一方面,通过拓宽渠道来分散风险。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再担保配置制度来完善风险分散机制。最后,适当开展业务经营的多元化也可以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信用补偿机制

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扩大担保机构的规模优势,从而增强担保机构业务开展能力以及抗御风险的能力。另外,可以建立财政有限补偿机制。每年政府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补偿政策性担保机构因担保资金造成的损失,设立“中小企业担保代偿损失专项资金”。另一方面,信用担保机构应该注意自己的内部补偿机制,可以通过提取风险担保准备金、担保呆账准备金来未雨绸缪。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种准备金的标准,从而规范担保业的发展。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制环境

一方面,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法律,明确规范和指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活动。另一方面,完善监管制度。再完善的法律法规,没有落实执行,也就完全没有效用。我国目前担保业的混乱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监管的不完善。因此,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确保信用担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在法律法规中应当对各主体在信用担保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分别做出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

参考文献

[1]周军霞,罗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制度性缺陷与发展对策[J],《企业战略》,2011(1).

[2]张翔.从国际经验比较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路径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9).

[3]王丽珠,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借鉴——以日本为例[J],《国际金融研究》,2009(7).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 扶持建议 发展环境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和税收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扶持政策不到位、发展环境不完善、后劲不足等,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为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出台了包括金融、税收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目前,笔者试以邢台市临城县为例,探讨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扶持建议。

一、临城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最新的划分标准,工业类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含)以上且从业人员为300人(含)以上为中型企业;年营业收入300万元(含)以上且从业人员为20人(含)以上为小型企业。按照这一划分标准,县域企业大部分应归为中小企业。

1.中小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成分的主体

近两年,随着经营行为日益活跃及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中小企业数量逐年递增。据最新统计,临城县已办理税务登记的企业中18户为中型企业,占到工业企业总数的3%;320户为小型企业,占到工业企业总户数的72%。其中,从“母企业”裂变和整合收购产生的中小企业占有较大比重。

2.中小企业贡献不断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临城县中小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占总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同比增长11.7%;工业增加值完成13.8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总额的40%,同比增长18%;两税完成1.1亿元,占税收总额52%,同比增长8%;吸纳各类就业人员2.3万人。其中,在去年县域经济持续下行,重点企业减收明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税收差额,部分消弭了更大的减收风险。事实证明,一个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越活跃,税收结构相应也就越合理,税收抗风险能力就越高。

3.中小企业发展活跃

中小企业不仅涉及临城县水泵、铸造等所有传统行业。新办的工业企业多为太阳能、电子元件、机械制造、废旧矿渣利用等新产业和新工艺,这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带动了县域经济税源结构调整优化。且中小企业具有投资相对较小、技术专业、转产灵活等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济税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作为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经济成分,由于宏观经济政策上的“抓大放小”,传统观念上的“歧视性”对待及中小企业本身固有的弱点,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

1.扶持政策不到位

目前,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的政策主要包括《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仅停留在政策设计和原则明确层面,缺乏相关的配套落实措施。同时,国家的扶持政策项目少,可操作性不强,缺乏专业的、显现的政策体系。从当前税收政策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仅包括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除此之外,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专业性税收优惠政策。主体指向不明确,优惠效应自然有限,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感觉“不解渴”。

2.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新兴的中小企业大多产生于市场经济相对成熟、游戏规则相对规范的近两年,缺乏原始积累,并且在厂房选址、征地、环评等方面承担了过多的社会成本。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指导经济、招商引资中存有“嫌贫爱富”的心理,轻视甚至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甚至在经济税收形势不好的时期,“杀鸡取卵”,过度加重中小企业税负。一些部门在中小企业办理各种审批中审批程序繁琐,服务效能高,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从税收环境看,近两年,有些地方税务部门重视大企业的管理与服务,而在对中小企业服务上存在着政策解读不到位,辅导服务不及时,服务方式不对口等问题。

3.中小企业永续发展后劲不足

中小企业大多是个人投资和合伙合股开办的,具有明显的“短期逐利”性,从临城县的中小企业来看,热衷于投资选矿、石子、石膏等会利较快的矿山开采行业。甚至投资于国家限制和取缔的行业,靠钻政策空子赚取灰色甚至不法利益。有些中小企业舍不得加大技术研发和环保治理投资,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工艺落实,社会效益差,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税收现实来看,中小企业大多沿袭家族式落后方式管理,经营者纳税遵从度不高,财务人员素质偏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税收核算水平差,普遍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税收问题。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建议

中小企业发展取向应是“做大,做强,做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也应着眼于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做精”。

1.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现实难题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第一大现实难题,而单靠中小企业自身难以有效解决。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要把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当做首要帮扶措施。一是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除金融机构外,还可以发展有一定担保资质和担保能力的中介机构和社会“第三方”成立担保机构,帮助中小企业担保。二是金融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限制,提高信贷额度,努力简化各种信贷审批程序。同时,在不影响金融信贷组织结构的前提下,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信贷机构和信贷业务。当然,金融部门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中要体现选择性和导向性,优先支持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项目。三是盘活民间资本。粗略统计,临城县2012年末居民个人存款余额超过200亿元。这是一笔可以利用的资金资源。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设立民间投融资主体,引导民间资金向资信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小企业投资。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应根据新形势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适时出台一揽子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形成指向明确、可操作性强、效应显现、专业配套的政策体系。从税收来看,首先要增加扶持中小企业优惠税收政策量,使中小企业享受到近可能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要对适合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制定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汇总;第三税收优惠政策要具有长期性、渐进性,制定完善涵盖初期创业、中期孵化、次中期扩张的税收优惠政策。

3.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政府应在宏观层面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范围予以引导,譬如限制中小企业投资矿山开采等,鼓励和引导其投资新能源、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领域。这样既能有效防范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又能加快经济税源结构优化调整步伐。二是政府可考虑设立中小企业园区,引导中小企业聚集、孵化。在征地、拆迁等基础工作过程中给予中小企业一定政策优惠。同时,政府可专门出台政策或设立“创业基金”、“新技术研发基金”,激活中小企业总量,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新技术研发。三是各职能部门要精简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适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适当放低“门槛”。帮助中小企业尽快落地、投产。

4.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收管理和服务

对中小企业的税收管理要体现导向,突出分类管理,对经营的中小企业适当分行业,利用好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抓指标,控风险,抓好关键指标管理。对新开业的中小企业要侧重各种抵扣项目的审核和账簿、报表的审查,可结合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和税收申报质量建立信用档案,督促企业规范财务核算。要切实优化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服务,除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外,对新开办的中小企业要侧重于辅导服务,帮助其规范财务制度。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税收政策培训和宣传,做好政策深度解读;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应提倡提前预警提醒服务,避免中小企业因不熟悉税收政策和办税程序而客观违规。

参考文献:

[1]曲晨竹.试析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因及对策.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0-5-28,2,376.

[2]吕振君,李林.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分析.科技经济市场期刊,2011-04-15,2,92.

篇8

一、调研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利用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深入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机遇,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支撑、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推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调研内容

(一)分析我省当前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展现状、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二)各地在加快建立小企业、规模企业和骨干企业成长体系,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采取的成功做法。

(三)各地在提高中小企业、非公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四)围绕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在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增强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效果。

(五)各地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设想、思路与现状。

(六)各地在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出台的具体优惠政策措施,分析各级政府对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方面的主要困难,阻碍政策落实方面的情况,影响发展环境及环境不宽松的主要原因与实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以及今后在强化政策环境、政府指导、职能转变、增强政府服务意识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七)各地未来五年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八)考察发达省市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出台的地方政策法规及措施,以及可供我省在支持和鼓励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借鉴的有效经验,其中要特别注重了解和掌握辽、吉两省在支持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包括出台的地方政策法规及措施。

三、调研方法

(一)组成若干调研组深入市(地),采取听取全面情况介绍、召开民营企业家个体户座谈会、有关部门座谈会、深入民营企业实地考察、书面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调研。

(二)各地按省要求选取某个领域,就专门问题进行调研,形成书面材料上报。

(三)赴非公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考察。

四、时间安排

7月中旬分组进行调研,8月中旬完成调研任务,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8月下旬完成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报省政府。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政政策;发展;支持

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和调整过程中,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局限性,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有必要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实现在“市场失灵”情况下的政策性支持,其中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快速反应性和直接利益相关性,所以研究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以及财政政策支持必要性

1.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从中小企业的界定来看,根据不同的界定标准,每个国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中小企业制定相关标准,其目的是更好的实现管理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的定性界定可以总结为:企业拥有独立的经营权和所有权,但是企业受到资金和融资的限制,相比大企业来说,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从定量界定来看,主要看的是一定时期内,从事企业生产性和服务性雇员的人数,资产总额以及营业额。无论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中小企业是相对概念,其区分的主要标准是企业的规模实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截止2013年底,我国注册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500万户,这其中还并未包含个体工商户,在不断深化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规模和数量将不断增加,它是解决劳动力就业,提高经济市场活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对象,财政政策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

2. 财政政策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财政政策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但是实力较弱,更方面发展不够成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国家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利用财政政策,提供优惠政策,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其次,国家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必要内容,在国家宏观调控不断完善的同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利用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当关键。

二、财政政策在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 财政统筹协调不到位

对于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支持较为分散,资金规模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不同步,特别是财政资金控制在多个部门手上,实行的是多部门管理,不能形成合力,最终导致财政政策的整体效果不好,许多地方把注意力放在大企业的招商引资上,导致小企业发展空间受阻,较高的政策门槛,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对中小企业的参与度,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2. 财政资金引导不明显

财政政策的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情况,在国家一些地方表现的较为突出,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基本都是无偿资助的形式实现,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不明显,由于过多的依靠财政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内生动力来说是不利的,特别是贷款门槛的问题,导致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升高。

3. 财政政策导向不突出

国家推行财政政策其目的是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加强的行业倾向性,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过程中,财政政策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对于人才的引进和科技人才的扶持上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备上,国家的财政政策倾向明显不足。

4. 政策支持管理不到位

财政支持管理不到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门协调能力差,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配合能力较差,对于项目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上,不能形成良性管理机制,导致在项目申报时,脱离了实际情况,增加了成本,甚至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其次,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性不足,许多项目资金还控制在较少企业手里,容易滋生腐败。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1. 突出中小企业财政政策设计

中小企业主要是以自主创新型企业为主,是各级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的重要支持对象,但是受到单一政策的影响,其推动作用较为式微,所以在财政政策进行时需要统筹规划,提升财政政策的设计效果;要把系统性和协调性相结合,突出重点解决主要问题,特别在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定和管理环节,要保证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财政政策体系,统筹专项资金,提高政策的引导性和适应性,减少企业使用优惠政策的成本,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提供机制,加强宣传。

2. 强化财政政策的统一化管理

在财政政策的实施时,最主要的是执行能力,所以要坚持管理和执行,达成财政政策的预期目标,首先要加强管理,强化政策落实,通过统一领导,统一的规划能够形成政策合力,保证专款专用,政策的执行到位;其次,强化监督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在实施财政政策之后,需要对项目资金进行科学的管理监督,保证资金的使用,防止资金的挪用和占用;最后,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策的支持力度,以及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融资 发展模式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占据着较大比例的是中小型的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力量,为了能够探索出一条更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新发展模式,首先我们将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现状做一个分析,明确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所处的一个大背景。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做一个分析,分析现状我们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进行,银行、中小企业自身以及社会这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将具体地阐述下这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的影响以及各自存在的问题。

1.银行对于中小型企业设置的国际贸易融资门槛过高。

我国的中小企业与大中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比较弱,而且自身缺乏必要的信用担保体系与评价体系,银行将贷款借给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融资活动还存在着很多的风险,银行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伤,银行在实际的融资过程中,会认真仔细地经过严格的层层审批,审批程序过多,就会很容易延误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时机,国际贸易融资的标准也随之提高,这更给中小企业进行这项活动设置了障碍,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的银行的金融产品多数都比较单一,主要是传统的融资方式,不能跟上国际金融贸易改革发展的步伐与需要,也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

2.中小型企业缺乏相关专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人才。

中小企业一般规模不大,专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人才也是比较稀缺的,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信用管理制度也是缺少的,而这两者是开展综合性金融服务的条件要求,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好自己国际贸易融资事业,企业的相关从事人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事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这些要求,另外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以及培训,不能够充分掌握一些保理等国际惯例,因而在工作时会遇到困难,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面临着国际贸易融资困难的局面,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企业自身没有完善的财务支持与管理系统体系,基本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3.我国关于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健全。

我国在关于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立法工作做得不够好,相关的法律不健全,缺少审批的标准与依据。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一些行政干预手段的使用,增加了审批制度的复杂性,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不能得到根本上的满足。我国对于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熟悉,从而导致我国的法律与国际相脱节,中小企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跨国际的信贷行为,这项贷款资金主要是用来支持进口贸易的开展,贸易开展的基础准则是信用。这种信贷行为的特点是:借贷双方的当事人不是同一国家的,地域上的差别距离更增加了信贷活动的风险与一般信贷活动相比。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开展时,借款的一方是进出口商,这些进出口商是企业或者是个人承担信用贷款。也有属于非个人的信贷机构如银行或者是政府。国际贸易中经常使用的货币类型是欧元、美元以及日元等等,货币种类的选择在融资时是一个非常重要有很关键的问题,因为市场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动荡的状况下,国际政治变化莫测,这些不确定的变化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货币汇率的起伏变化,因此国际贸易融资时,应该综合地考虑这些问题,最后做出正确的决策。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这种融资方式是以跨国形式开展的,借款人不仅承担着信贷过程中会出现的商业风险,还要承担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公司亏损无力偿还等。在结算过程中,也会很容易出现欺诈等信用方面的风险问题,这些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开展都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的,根据国际贸易融资的这些特点,我们要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提出我国中下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模式。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新模式分析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阐述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积极想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下面我们就来具体阐述下如何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模式。

1.完善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体系,开发金融新产品。

银行在我国的国际贸易进出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银行要想扮演好其角色,就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一些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整套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评估与担保体系,对于外国的一些担保银行服务业务展开必要的调查,了解掌握其他国家的外贸政策、金融惯例等等,主动积极地掌握中小企业相关的国际贸易融资资料与情况,做到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还要积极地对银行的金融产品进行开发与创新,传统银行金融产品主要是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在国际融资方面的新要求,因此银行必须积极进行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创新,按照国际贸易的新要求进行重新组合与创造,结合实际情况,将出口信贷。信用担保等手段方法结合起来,做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保障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提升企业相关专业人员的知识与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

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对于专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人才的培养,增加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多个渠道吸引人才贤士为其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专业人才才能更有热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中小企业也吸收到了新鲜的血液。另外企业还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与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财务支持进行规范化与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融资评价体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监管整个融资的过程,降低减少出口贸易的风险,根据风险的大小对融资类型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找出解决各自问题的方法。

3.加强国际贸易融资立法体系建设。

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定与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还是不足的,需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比较成熟先进的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结合我国自身的发展情况与民情,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时,需要将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国际惯例与国际法要求考虑进去,与其他国家的法律不发生冲突。通过法律的制定与法律体系的完善,将企业的根本利益保护了,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稳定繁荣发展。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跟上这一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金融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银行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体系,企业积极完善各项制度,我国相关部门加强有关的国际贸易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钟俊.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J].经济导刊,2012,(5):32-33.

[2]张晓锋.试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新模式[J].中国商贸,2011,(35):134-135.

[3]景楠.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8):35-36.

[4]吴贇益.试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新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5,(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