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的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用风险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用风险的管理

篇1

【关键词】赊销 信用风险管理

一、目前我国企业信用风险凸显的原因

根据统计,许多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40%-50%之间,而且长期被拖欠部分占绝大比例。众所周知,由于信用危机而导致的应收账款拖欠的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据最近的一项商业信用调查显示,因商业伙伴不守信用而遭受损失的企业竟高达89.3%。而当前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紧张,经营亏损,绝对不是一个个别现象,而是有其必然的内在原因。

1、宏观信用环境差

我国有漫长的小农经济的历史,企业产权制度落后,而且受儒教影响较深,观念上“重义轻利”,强调道德约束,缺乏法制观念,全民信用意识不普及,没有形成规范健全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以至于常常发生有意占用对方资金或蓄意欺诈等行为时,法律法规不能及时与合理的解决,造成许多企业肆无忌惮。

2、商业竞争

这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激烈的商业竞争,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依靠产品销售、价格、广告等手段以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经营理念不当,盲目利用赊销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销售业绩及账面利润,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质量下降;同时企业经营中业绩评价只与销售挂钩,促使销售部门重销售轻收款。

3、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薄弱

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应有的信用管理机构和制度,即使建立了也是比较简单,不完善、不科学,造成了企业盲目地提供信用政策,从而导致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二、台湾地区的“”业务

“”是台湾地区银行设计的集收付和融资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业务。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另一方面银行也为他自己拓宽了业务,可以做到双赢。作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其本质是把商业信用转换成银行信用。

要成为“”的会员,也有很多苛刻的条件。银行的业务员会调查你的资质,如连续三年无亏损业绩,信用额度,良好信誉,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只要加入了由银行审查通过的“”,你就享有银行提供的一些特别业务。比如你可以得到银行优先和优惠的贷款,如果你是供货商,你可以直接将销货发票(在银行规定的额度内)交给银行,银行即支付现款,同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银行再与购买方去协商付款条件,按付款期限收取一定比例的借款利率。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只对他自己组织的“”中会员的买卖双方负责。会员中卖方可以直接将发票交给银行(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银行直接付钱给卖方。但银行可以和不同的买方谈妥各种付款方式,银行收取一定比例的利息,如付款期30天,60天,90天等。各家银行可以有自己组织的有特色的(比如会员的要求资质条件不同)“”,银行之间可能更有竞争性。但各家银行的“”互不相干。

三、利用“”业务,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1、案例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案例公司成立于2000年,实际上是台湾母公司在大陆的销售子公司,客户都是台湾企业在大陆的工厂。公司主要销售塑胶模具之配件,这类产品无法单独使用,作为塑胶模具的一个导热系统必须装配在客户的模具上才能体现出它的使用价值,所以我们必须要做产品的售后服务,如装配、配合客户试模以及后续的维修服务。因为每家公司销售的热流道系统都互不相同,即没有互换性,所以客户在日后使用过程中热流道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只能请这家供应商来解决。从2000-2005年,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采用传统的收款方式,收款条件为:合同签订后两天内需要支付货款的30%作为预付款,三周内交货时再支付60%,待装配、试模好了以后即支付尾款10%。由于热流道系统在塑胶模具行业中属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型专业产品,当时基本上只有10%左右的同行有一点点知晓,大多数人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热流道这个名词,供应商更加屈指可数。由于这时候大家刚刚开始认识并试用热流道,使用商都是大公司,并且客户所生产的均是出口产品,产品的附加值较高,这几年公司收款率达到100%,资金周转根本不成问题。

2006年开始热流道系统被广泛应用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客户的付款方面,客户的付款条件越来越苛刻。合同签订后,客户不但不付定金,并从交货、装配、试模成功,开出发票的月结30天到90天甚至150天,也就是说从接到订单,投入生产开始至收到货款的一个周期,差不多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到客户处去讨钱,尝到了“跪着讨钱”的滋味,如果最终能够收到全部货款算是运气好的。这种收款方式的缺点就是如果客户不给你钱,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货已交给客户使用,发票也已经开出,对客户没有一点点的制约,除非等到需要维修了他才肯付款。这样不但增加了工作量,也使得公司的资金周转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之中。例如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时期,有一家东莞客户的破产,直接造成了该公司的很大损失。2006-2008年该公司不但年销售额有所下降,收款率也急剧下降至70%。这个惨痛的教训使公司深刻地认识到信用风险和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因为台湾那边有一个支付联盟,联盟的企业不敢不付。

值得反思的是,同是一家企业,在台湾讲信用而到大陆来怎么就“不讲信用”了呢?我们应该学习台湾的经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提供几乎苛刻的优惠条件,利润越来越薄;另一方面,客户拖欠账款,产生了大量呆账、坏账,使本已单薄的利润被更严重侵蚀。这一切,都源于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一项严重缺陷――缺乏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和信用管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2、采用“”方式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公司如果再按原来的收款方式签订合同,则必然是销售越多,亏损越大。为此台湾母公司请教了财务专业咨询公司,专业人员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客户都是台湾公司在大陆的厂家),建议公司(台湾公司)去申请由银行牵线组成的“”。经过公司领导同意,决定加入该“”。虽然会失去一部分客户源(如果该客户不是“”会员就不做交易),销售业绩可能会减少,也会增加一点点的手续费成本,但是可以确保每笔销售都能100%收回货款,加速资金周转,增加现金流,可以大大地增加抗风险能力。实践证明,自从公司2009年1月加入“”会员以来,1-6月份没有一笔欠账,回收率达到100%。而且业绩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因为公司客户(即其他会员)都是些模具行业的大公司和品牌公司,订单业务量大,虽然市场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公司上半年的销售额已超过2008年的60%。

四、借鉴“”的经验,加强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

从上面案例中的公司实施“”前后,公司应收帐款回收率的对比情况来看,“”在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大陆的市场环境和信用整体环境不同于台湾,除了大力推行“”以外,还需要从保证“”实施效果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营造良好的企业应收账款宏观信用环境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可以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建立宏观信用监督制度。法制环境是维持一个社会信用体系的终极保障。没有这个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和制度,通过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信用宣传力度,加大执法力度。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应收帐款中账龄超过一年,其中65%属于有意欺诈。因此必须从立法到执法上对违约失信行为指定国家严厉的赔偿和惩罚机制,使得失信者的失信成本大大超过其获利数额。

2、建立和完善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从微观上要建立起企业信用体系。我国企业当前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前述信用管理问题,必须向信用管理的国际化、标准化看齐。企业信用管理不仅仅是“收账”,而是要实现信用销售的全过程管理,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包括:建立客户资信制度,实现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建立和完善赊销管理与授信制度,实现信用风险的事中控制,完善应收账款收款制度,实现信用风险时的控制等等。

3、完善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绩效评价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内部激励机制是很不健全的。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在某些企业,为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薪酬与销售收入挂钩,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导致大量的呆账、坏帐。因此我们在指定营销政策时,要将应收账款的管理纳入对销售人员考核的项目之中,即个人利益不仅和销售收入挂钩,也要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联系在一起,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奖罚条例,使得应收账款处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

信用管理部门要指定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企业信用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对信用销售实施全程监控,经常性地检查与信用管理的有关部门和个人执行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纠缠;定期、不定期向董事会或总经理报告信用控制开展情况,并对相关信用管理的部门和个人提出奖惩意见。企业审计委员会应根据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责任问责制度,经常对信用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等等有关机构就信用风险控制业绩进行考核,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制。谁经受的业务坏账,无论责任人是否调离本公司,都要保留问责其责任的权利。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ing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credit trade becomes one of the main settlements for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Subsequently, the risk of credit selling is increasing. How to control and manage the credit risk,build an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model is very important for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theories related to credit limit, analyses the way how to decide a customer credit limit, and the technical control method and relevant system after credit selling of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关键词:外贸企业 信用销售 信用限额 风险管理

Key Words: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credit selling,credit limit,risk management

作者简介: 白占林,出生年:1969年; 性别:男; 籍贯:内蒙古;工作单位: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职务:部门经理;职称:会计师;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市场竞争格局中,信用销售形式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它可以使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规模、有效拓展市场份额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然而,我国的企业在信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我国的外贸企业,面临的是更加广阔、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为了有效地避免信用风险,需要外贸企业切实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一、降低信用风险所必需的基础工作

首先,必须重视信用管理工作,培养信用管理人才。由于信用管理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应将信用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保证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应设置一个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涉及企业的多个部门和岗位,因此企业的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均应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必要的信用风险管理知识和技术。

其次,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外贸企业缺乏信用管理、信用风险控制的业务规程,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信用管理,部门之间在信用管理职责上分工不清,缺少严格和规范的信用政策。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第三,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像任何管理领域一样,信用管理具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运用专门的技术知识加以实施。根据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经验和做法,外贸企业应当在客户信息管理技术、信用分析技术、应收账款管理技术方面加强学习和研究,并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信用管理工作中。

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的数学模型可以被分为两类,即预测模型和管理模型。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客户信用风险变化趋势,预测客户技术性破产的可能性或者违约率,Z评分模型、巴萨利模型和Chesser模型都属于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缺点是目标比较单一,无法灵活使用。管理模型偏重于均衡地解释客户信用状况,估计客户的实力。营运资产分析模型和特征分析模型则属于此类模型。

营运资产分析模型和特征分析模型是我们用于企业信用分析工作的重要模型,在计算客户的信用额度方面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营运资产模型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度量客户的实力与规模。特征分析模型使用特征分析技术,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的三大类特征,评价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不像预测模型那样目标单一,可以灵活使用。使用模型对客户企业的信用风险和信用价值进行量化,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决定客户风险的大小,设置授信的最低标准;二是科学地确定授信额度。该模型自1981年起在国外开始应用,在计算客户的信用额度方面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可以使信用管理和销售业务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按照国外的经验,用这种方法计算的信用额度结果比较准确,尤其是对于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准确率更高。

1.营运资产管理模型的计算过程如下:

(1.1)计算营运资产规模

该模型首先考察的指标是营运资产,以此作为衡量客户规模的尺度,营运资产的计算公式是:

营运资产=(营运资本+净资产)/2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该模型在营运资产的计算上,不仅考虑了客户当前的偿债能力而且还考虑客户的净资产实力。用这两个方面的综合平均值来衡量客户风险具有很大的功效。

(1.2)通过相关比例确定营运资产质量

在营运资产的计算基础上,该模型应用四个常用的财务比率进行计算,得到评估值。该评估值作为衡量客户信甩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使用的四个比率是: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一存货)/流动负债

短期债务净资产比率=流动负债/净资产

债务净资产比率=负债总额/净资产

(1.3)计算评估值

评估值 = 流动比率 + 速动比率 - 短期债务净资产比率 - 债务净资产比率

在上述公式中我们看到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表示客户的资产流动性,而短期债务净资产比率和债务净资产比率表示客户的资本结构,流动比率越高,评估值越高,资本结构比率越高,评估值越低。

(1.4)找出经验值,计算信用额度时将前面计算的营运资产和评估值加以综合考虑,即可计算出客户的信用限额。计算公式:

信用额度=营运资产×营运资产百分比率

其中,营运资产百分比率是一个经验性的数字,是由评估值得到的。评估值代表了评估的信用等级,在不同的等级上,可给予的营运资产百分比率是不同的。

2. 特征分析模型

特征分析模型是采用特征分析技术对客户所有财务和非财务因素进行归纳分析。特征分析技术将客户信用信息分为三大类特征,18个项目,具体为:

> 客户特征:外表印象、产品概要、产品需求、竞争实力、最终顾客、管理能力

> 优先特征:可获利能力、产品质量、市场吸引力、市场竞争、担保、替代能力

> 信用特征:付款历史记录、资信证明、资本和利润增长率、资产负债表状况、资本结构比率、资本总额

特征分析技术以10分制来评定每个特征所反映的客户资信水平,每个特征的评分由小到大,表示该客户在该项特征方面的好坏程度,对客户各个特征分析评估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对客户的最终信用分析结果。在对各项信用特征评分之后,必须为每个特征选择一个权数,权数的数值范围从0到10,表示该特征在客户资信状况评估中的重要程度由小到大。18项权数之和为100。

利用特征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可分为三个步骤:

(1)对每项特征进行打分,某项特征越好,分值越高;

(2)用各项特征的权数分别乘以lO,得出最大可能评分值;

(3)用每一项权数乘以实得分数,并加总得出加权平均分,并以此与加总的最大可能评分值相比,得出百分率。该百分率即可综合反映该客户的资信状况;

根据特征分析模型的最终百分率,对客户信用可做如下评价和分级:

特征分析模型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客户信用分析方法,因其具有全面性、精确性、实用性、均衡性和通俗性等多种优点,成为大多数企业进行客户信用分析的首选模型。

三、设定客户的信用限额

根据我国的国情及现实状况,外贸企业应采用营运分析模型和特征分析模型相结合的信用分析技术,实施对客户的资信和交易价值评估,最终筛选出信用交易客户并计算确定其信用限额。

首先利用营运资产管理模型,确定一个信用风险相对较小的客户群,然后对这个客户群里的客户分别进行特征分析,根据评估值,对客户做信用等级的评定,对于D级的客户,企业应尽量避免与其交易,对于A、B、C级客户,企业可将其列入信用交易的范围之内,但要进一步进行分析以确定其信用限额。

营运分析模型可帮助企业简便、快捷地计算出客户的信用额度,但是用这种方法核定的信用额度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因为其不仅取决于所依据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还受其他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可以应用特征分析模型得出的结果对营运分析模型计算出的信用额度进行调整,以使给予客户的信用额度更接近实际情况。

四、建立应收账款监控制度

外贸企业在签订贸易合同并实现销售活动后,就要采用系统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对应收账款回收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保证货款及时、足额地收回,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企业后期信用管理的范畴。

外贸企业可采用账龄分析法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根据收回时间对应收账款加以分类,统计各时间段内支付的或拖欠的应收账款情况,对不同时间段内的逾期账款采取不同的对策,并制订有效的应收账款催收计划。

RPM(Receivable Portfolio Management的缩写)即应收账款跟踪管理,其含义是采用信用方式结算时,债权人对应收账款的整个回收过程实施严格的跟踪管理,从而确保客户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的发生率。据国外收帐协会的统计,采用应收账款跟踪管理办法,应收账款回收率在98%以上。

即使外贸企业做了大量的信用风险防范工作,但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情况,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逾期应收账款。一般在发生拖欠的早期,应以沟通的的方式来催收,因为早期的拖欠可能并非信用原因所致,有可能是客户资金周转不灵,业务人员应表示理解,以维护与客户的关系。但是一旦拖欠时间过长,企业应视其为危机情况,对客户进行债务分析,及时制定有效的追讨措施。

五、结语

外贸企业为了适应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既能降低信用销售风险,又能不断扩大公司业务发展空间,需要外贸企业彻底更新信用风险管理观念,借鉴国外大公司的信用管理经验,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在交易前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设定科学的信用限额,在交易后密切跟踪应收账款的回收,以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孟庆福:信用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陈斯雯,企业赊销管理与账款追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赵慧,我国外贸企业全程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7.8

篇3

(一)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信用管理专职机构从大量的案例中不难发现,一些外贸企业因为内部没有专职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就不可能有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因此,引发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信用管理体系。即使部分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专职机构,但因公司管理层的不重视或专职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而未发挥实际作用。

(二)员工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资信调查对于任何外贸企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量实践证明,做好资信调查工作可以规避很多交易风险。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决定外贸企业能否顺利履行合同、安全收汇。由于同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许多外贸企业给予外商较为宽松的付款条件来独揽客户,从而忽略了资信调查工作,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二、对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构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的产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交易环节,而是贯穿了整个贸易流程,因此,构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也必须贯穿于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交易环节,实现对各个风险环节的全程控制。所谓企业信用全程管理就是要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都对企业出口信用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其中,事前管理是要求企业在业务开始前加强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资信情况等进行调查,事中管理要求企业在实际业务活动中对授信对象和授信金额进行实时管理,事后管理要求企业加强三项资产(应收、预付、存货)的监控管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做到如上三步骤,基本就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全过程。

(二)加强客户的资信调查,合理制定信用标准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应明确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是加强客户的资信调查,给客户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信用额度,通常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首先是调查客户所在国家的宏观环境,评估东道国的风险因素,有效控制因国际因素原因带来的信用风险,这项工作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是不太现实和经济的,企业规避此类风险还是以预防为主。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规模不大的外贸企业还是咨询专业机构的一些评价指标:比较权威的有欧洲货币指数、机构投资家风险等级指标等。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除咨询上述专业机构外,还应该委托他们对一些专项因素进行调查、评估,做到真正了解东道国的风险所在,建立预警机制,有效预防信用风险的发生。其次是针对国外客户本身所采取的一些资信调查评估,从不同渠道了解国外客户的资信状况,加强信用风险档案管理。企业可选择通过传媒、网络等自己掌握和了解客户信息,也可通过国内的一些银行或专业资信调查机构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客户的经营情况、资信偿付能力并做出准确判断,以此来作出正确的经营策略。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外客户资信状况,对不同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等问题进行差异化管理,最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信用额度。对信用管理要做到时时跟踪,对于超过额度的客户,未进行新的评估审定前,对超出部分坚决不予赊销。

(三)完善企业外部的信用管理体系1.加强征信管理建立信用制度的核心是征信数据的采集及评估(资产信用调查和评估,企业资信调查及评估,消费者信用调查和评估)。政府和中央银行应主导建立征信系统,此系统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服务。2.我国政府应大力扶持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和建设信用体系必须要求信用信息市场化。目前国外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首先是政府应加强对各类信用服务中介结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各类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其次是大力推进和发展包括信用调查、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咨询等信用中介机构在内的各类社会信用服务业。3.快速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在我国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应该做好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大力支持出口信保业务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

(四)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健康发展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海外企业的信用状况不断恶化。对于出口业务,通过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可有效降低因信用风险而带来的损失。以某外贸企业为例,2008~2013年,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累计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60余万美元,但因国外客户的商业风险或质量索赔风险而取得信保公司的赔付额达300万美元,有效地降低了因金融危机而发生的经济损失,为该外贸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篇4

3.强化参与者的自律性虽然外部的监管很重要,但如果缺少内部的自律性,那么也很难有效的防范衍生产品交易的信用风险。完善各机构的内控制度,健全内部制约,强化风险监测等等。而且对于信息披露不对称的市场参与者,更要加强其自律性。

4.建立并加强信用机制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越低的保证金将会造成越高的信用风险。所以,需要交易双方使用担保的方法来提高履约信用。提供等值资金的担保以及保证金来保证合约的进行,后续可根据市场价格的随机性来调整抵押品的内容,不但灵活而且也能保证合约的进行。另外,还需建立信用限额机制,根据交易双方的信用程度来评定信用额度。根据交易对方的净资产以及信用等级,以确定交易对方的基准比率和信用限额。最后再加上附条件合同,就是在进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时附加上一条保障条例。比如: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将提前终止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

5.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净额支付结算协议因为金融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往往会造成盈利及亏损。当市场的行情不能按照常规的方向走,极容易出现盈亏相反变化。因此,需市场参与者签订净额结算协议。将能以最大化降低信用风险的产生。

篇5

论文关键词:信用卡 风险管理 信用卡信用风险

信用卡(英文:CreditCard)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信用卡一般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结帐日时再行还款。除部份与金融卡结合的信用卡外,~般的信用卡与借记、提款卡不同,信用卡不会由用户的帐户直接扣除资金。

信用卡已成为现代银行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一项业务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数的增多,信用卡风险逐渐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而且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因此,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用卡信用风险概述

1、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类型

信用书业务是银行业务的组成部分,因此具有银行传统业务产品的风险,也有信用卡业务特有的风险。银行业务存在的各种风险在信用卡业务中也同样存在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而其中造成信用卡业务资产损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信用风险。根据研究资料和实务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因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占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损失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商业银行再办理信用卡业务时,必须通过识别、计量和控制来严格预防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在信用卡业务中信用风险主要是因为持卡人信用不良或者信用状况恶化.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偿还信用卡透支消费和预借现金等本金和利息、滞纳金等费用的风险。在实际业务中,针对持卡人信用风险暴露值和评价发卡机构的信用风险水平和控制能力均有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发卡机构而言,其主要指标是延滞付款率、滚动率和损失率。

一般而言,发卡机构开展信用卡业务时,其内部的业务处理包括了营销、销售、风险控制和作业四部分。这四部分处处都渗透着信用风险的风险防范点。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对新申请的客户进行审核批准,根据客户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资信审核后决定是否发卡和给予额度;

2)对持卡人异常交易行为进行监控,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控制持卡人信用风险和伪卡、盗用风险,减少资金损失;

3)持卡人发生欠款逾期时,根据逾期金额和期限,采取措施进行还款提醒、催收.追缴欠款

2、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关于信用卡的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我们不仪可以通过近年来的信息经济学加以分析.尤其还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理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进行全面的解释。

1)道德风险现象

在信用卡信贷市场上,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借款人项目失败承担的风险是固定的.但其成功时获利是不封顶的.所以当银行不能完全监督借款人行为时,借款人就会产生改变当初申请贷款时的用途,转而从事高风险但更高收益项目的动机,使银行的预期收益减少。银行而对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可以采用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逾期透支利率.可以用增加的利息收入来补偿可能出现的拖欠损失。

2)逆向选择现象

一方面,面对当前高利率,有许多安全客户退出了高价信贷市场,但仍有一部分危险客户他们凶抱着赖账的打算.所以利率再高他们也仍然敢贷款。另一方而,一些借款人为了支付高利率只好把贷款用于高利益高风险的项目上,这样也就加大了银行收不回贷款的风险。从而出现“劣质客户驱逐优质客户”的现象。

因此,由于发卡程序简单,事前潜在客户的信息收集、筛选不甚完善,事后的监控、监督成本较高,致使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表现更为突出。构成了信用卡业务中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二、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管理现状

随着全球商务活动和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信用卡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方国家逐渐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发卡和受理网络、成熟的交易处理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然而,我国信用卡的发行远远晚于欧美地区。直到2002年,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大举进入信用卡发卡市场,信用卡的发卡和受理业务才得到迅速发展。

1、国外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风险也逐渐显现。其中最为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由于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的产品特点,对持卡人具有消费放大效应.持卡人信用状况恶化导致不能偿还透支消费导致信用卡坏账的比例逐渐增加,甚至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信用卡提供商2008年上半年的呆坏账损失就已经达到210亿美元。评级机构惠誉的数据显示,美国信用卡坏账率在2008年12月升至历史高位7.5%。2009年1月卡债延迟缴付6O天以上的人,达到3.75%的历史新高。惠誉进一步表示,经济衰退令失业者无力还债,违约率在2009年突破10%。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信用卡亏损总计高达700亿美元。在信用卡危机面前,美国的大型发卡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都难逃厄运。

在十年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时期,就业率和收入下降对信用卡市场形成的负面影响将继续加大。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贷款机构正迎来一波愈演愈烈的消费者违约潮。

2、我国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从起步期发展为成长期,且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据此前央行的~2009支付体系总体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末,信用卡发卡量为18555.56万张,同比增长30.4%,信用卡授信总额13634.96亿元,同比增加39.1%;应偿信贷总额2457.58亿元.同比增加55.3%

在业务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风险指标也有所增长,但整体较为可控。截至2009年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6.96亿元,同比增长127.9%;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不良率)的3.1%,较2008年底增长1个百分点。从行业整体风险水平来看,国内信用卡延滞率和损失率处于较低的风险水平.但从欧美发生的信用卡危机可以看出,信用卡业务出现总量增长的同时,必须关注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将信用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嗣,降低延滞率和损失率。

3、我国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现状的特点

1)信用风险整体指标较低

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但和国外发达国家信用卡风险指标相比,我国发卡银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整体水平不是很高,且大大低于同业水平。其中主要原因有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信用卡在国内支付结算比例也逐渐增加,透支余额逐年快速上升,相比之下,延滞账户透支余额和损失账户透支余额增长比例不大。另外,我国居民的信用卡消费意识并未完全形成,传统的先存再用的借记、储蓄账户的金融理念一直被大多数人认可,因此,对透支消费缺乏动力,而且信用卡高企的透支利率也是持卡人倾向于在免息期内还款。

2)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需加强

2009年年中,我国多部门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要求切实规范银行卡发卡行为,认真落实银行卡账户实名制,控制信用卡发卡风险。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了信用卡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的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但是目前也存在法律、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包括征信体系不健全,条块分割局面难以改变居民信用意识和用卡文化尚待普及、信用卡产业未形成清晰的组织模式、信用卡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3)信息严重不对称

市场经济的今天,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发卡机构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盲目注重发卡规模和数量,对授信政策的制定并不严格,在征信过程中也放松了对申请人的信用调查,导致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存在。目前发卡机构征信手段和渠道有限,往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经常当面向本人核实,存在不能准确掌握申请人资料的可能性。持卡人在经济状况发生恶化时,银行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只能在持卡人不能按期偿还透支时才能发现,往往为时已晚,银行已经承担了持卡人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由于外部信息的不完备.使发卡机构不能对申请人的信用价值进行准确、及时的判断。

三、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迅速建立起高效准确的信用评级体系

目前正在建设和完善的全国范围内的跨行征信系统。主要侧重点在避免欺诈行为,信息系统内容较为单一。我国发卡机构虽然可以查询个人征信系统了解个人信用状况,但是评价个人资信状况比较重要的户籍、职业、税务等信息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银行卡违法犯罪黑名单共享、信息查询和查询取证的机制,以更好地防范信用卡风险。针对新型的个人信贷业务,我们需要一个全部银行可以共享的高效率运行的信息平台。

2、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选择适合发展信用卡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控制信用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各主要发卡行的信用卡客户主要来源于各自已有的客户群,而客户在申请卡片时,也更倾向于经常光顾的发卡行。由于信用卡市场空间大,客户选择性较大,各发卡行只有根据自身的整体优势和以往客户群的素质,有针对性地锁定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客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明确了目标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应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理性把握发卡对象。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一、关于银行信用风险定义的研究

1.风险的定义

风险(Risk)最早起源于拉丁美洲人的日常生活用语“Resum”,原意是“因航海或海上活动,其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无法预测的危险或风险”。而《辞海》中将风险定义为“人们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在我国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中,提出“风险通常是指由于当事者主观上不能控制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结果与当事者的事先估计有较大的背离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2.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

亨利•范•格罗(2005)将信用风险定义为债务人或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不能根据信贷协定的约定条款支付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是银行业固有的风险。闰晓莉、徐建中(2007)认为信用风险狭义上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它实际上是一种违约风险。广义上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使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一种可能性。

二、关于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研究

1.银行进行内部评级必要性的研究

武剑(2005)认为内部评级作为信用风险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平台,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内部评级系统所提供的违约损失率(LCD)、违约概率(PD)、预期损失(EL)以及非预期损失(UL)等关键指标在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限额管理、风险预警等信贷管理流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近年来,欧美等先进银行、国际评级机构和管理咨询公司围绕着内部评级法,在模型研究、系统开发以及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和实践经验。这些成果和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和学习,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银行业也亟待需要内部评级的实施。

王晓博(2006)则认为从巴塞尔委员会的观点改变及界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趋势来看,内部评级法是风险管理发展的主流和趋向。同时肯定内部评级法可使银行在风险管理中能将风险敏感性和激励相容性很好的结合,并能为最终采用组合风险管理模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2.银行内部评级过程的研究

Elsas和Krahnen(1989)、Ewert和Szezesny(2001)强调了不同银行评级体系在架构和操作上的差异性,评级过程中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贷款审批、贷款定价、提取损失准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指出银行的评级过程主要包括基于统计方法的评级过程、部分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过程和完全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过程三种。

孙孝坤(2003)侧重对政策性银行评级体系进行了研究,包括地区评级和行业评级的方法、风险因素的测算、内部评级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陈小宪(2004)强调内部评级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经历了专家判断阶段、模板阶段、打分卡阶段和纯粹模型阶段四个阶段。

3.银行内部评级框架的研究

巴曙松、林子彭(2003)探讨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理论框架及其演变,指出内部评级法吸收了现代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对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进行度量,并在此基础上得到风险权重函数。向实(2004)着重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框架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实施内部评级法所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复杂程度较高增加了实施成本、监管资本要求大幅增加、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双重框架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强化亲周期性效应等。邓云胜(2005)重点介绍了对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验证框架,归纳分析了返回测试和基准测试这两种对违约概率的定量验证方法。

三、关于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的研究

1.Credit Metrics模型

该模型是由JP摩根于1997年提出,是以信用转移分析为基础,考察一个给定的时间内,从一个信用等级转移到另一个信用等级的可能性,包括发生违约的可能性。估计贷款或者债券资产组合未来价值变动的分布。以历史数据为依据确定信用等级矩阵和违约时的资产回收率,并以此确定未来该信用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化,通过基于VaR的方法来计算整个组合的风险暴露。

在我国,范南(2002)详细介绍了Credit Metrics模型的技术细节,明确指出了我国目前还缺乏运用的基础。吴涛(2009)对Credit Metrics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适用性进行探讨,并指出,由于国内信用历史数据库的缺乏以及信用评级体系的不成熟,该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受到严重制约。

2.KMV模型

KMV模型是由KMV公司1993年的信用监控模型基于Merton的违约证券估价模型和风险中性原理,将期权定价理论应用于贷款和债券估值而开发出的一种信用监控模型。即当公司的市场价值降至到一定水平以下,公司就可能发生违约。通过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的计算,求出公司的违约距离,并通过违约距离转换计算出公司的违约率。

其原理是银行贷款相当于向债务人卖出一个看跌期权,当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超过企业的负债时,企业有动力偿还贷款,当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债务时,企业会行使期权,选择违约。KMV模型根据借款公司的股票价格波动计算EDF。

在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下,阳(2000)介绍了信用度量术和KMV模型的具体求解过程,并指出其在我国使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章政等(2006)比较了信用度量术、麦肯锡模型和KMV模型各自的特点,并指出了其在我国的运用方向。周沅帆(2009)利用KMV模型对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度量,考虑利用该模型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的可行性。

3.Logistic回归的模型

Martin(1977)较早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破产银行和良好银行进行研究以便区分问题银行和正常银行,当时的判断准确率达到90%以上。Ohlson(1980)建立了一个多元Logistic模型来预测公司破产概率。他提出,为避免模型预测能力高估的问题,应采用违约前两年的数据进行建模。Cramer(2004)针对一般Logistic模型出现的高估低端组违约概率而低估高端组违约概率的情况,提出了边界Logistic模型。并且指出边界Logistic模型可以克服难以通过拟合优度检验的缺点。

在我国,于立勇、詹捷辉(2004)构建了较为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了违约概率的测算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作为较为理想的预测工具。白保中、朱世武(2008)以中国某商业银行1999-2005年的信贷数据为样本,构建预测电力、公路、城镇建设三个行业信用资产违约概率的Logistic模型。实证表明,企业本身、宏观经济、地区及行业四方面因素对企业违约概率存在显著相关性。

四、国内外文献的总结

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逐渐从定性转向定量分析,并进一步转向了以多变量依赖于资本市场理论以及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为主的趋势。但是这些定量分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模型参数估计复杂。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每种模型都有其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不过对于风险管理发展较为滞后的我国银行业,这些模型和方法为我们进行信用风险的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虽然当前国外比较先进的现代模型在我国尚无法直接应用,但它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此外,由于我国进行风险管理研究的时间较晚,国内研究大部部分集中在对国外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介绍或对比分析,真正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型来进行信用风险评价的文献并不多。近年来,Logistic模型以其预测中国公司信贷违约概率准确的特性备受学者关注,加之其扩展实用性较强,预测客户违约率准确性较高。不过Logistic模型还存在两大缺点:一是当违约概率不服从Logistic分布时,模型的预测效果不稳定;二是Logistic对多重共线性十分敏感,导致模型的准确性降低。虽然边界Logistic模型可以纠正一般Logistic模型的缺陷,但国内大多数研究仍然停留在一般的Logistic模型上,这也是以后风险量化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杨军.银行信用风险――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武剑.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信用风险;风险管理;信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8)03-0019-05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2006年,我国在全球贸易中进出口总额达17 61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3位。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外贸出口的风险也在加大。主要有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其中出口信用风险的影响日趋突出。

出口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出口企业在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后,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出口商货款拖欠或灭失的风险。据统计,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已超过1000亿美元,并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以2005年为例,我国企业海外应收欠账率达4%,逾期未收汇金额达200亿美元,其中约1亿美元应收账款将会成为呆账或坏账。以产生大量逾期应收账款为特征的出口信用风险,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正常运作和经济效益,扰乱了正常的贸易秩序,阻碍着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当前我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规范贸易秩序、增强企业出口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结构特点

根据专门从事国际商账追讨的美国邓白氏公司中国代表对我国出口企业大量逾期应收账款问题的调查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出口企业客户信用风险具备以下结构特点。

1 起因结构――以恶意欺诈为主 表1数据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的货款拖欠50%以上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的,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交货延迟等贸易纠纷引起。

2 来源结构――以海外华人公司为主 从我国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性质看(详见表2),我国出口企业大约50%的信用风险是由不良海外华人客户造成的。为什么我国的出口信用风险主要是由海外华人客户带来的呢?笔者认为这些为数不多的不良海外华人,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华人以及少数原籍中国大陆后来移居海外的华人具有与中国同族同种和语言相通的优势,他们对中国的国内经济环境比较熟悉,了解到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各方面的管理仍不完善,存在着各种法律、管理漏洞,出口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薄弱,同时他们又抓住我国部分出口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和或多或少的崇洋心态,使得不良海外华人进口商可以肆意拖欠我国出口企业货款,或诈骗屡屡得手。将客户信用风险的起因结构和来源结构联系起来考察,可以判断,我国大部分的外贸逾期应收账款是由不良海外华人进口商对我国出口企业进行恶意欺诈引起。

3 企业性质结构――以国内的全资中资企业为主体 表3表明,我国外资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相对要优于中资的出口企业。

4 地区结构――从沿海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向内陆相对经济落后地区转移 我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拖欠在我国的重点发案地区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而转移的。具体表现为:(1)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集中在沿海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2)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阶段(1990~1994年)转向内陆省份,(3)市场经济发展走向深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转向省或市所辖的缺乏外贸经验的地区和企业。这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客户信用风险导致的大部分国际拖欠,具有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相对经济落后的地区转移的趋势。经济发达地区出口企业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要优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海外不良进口商往往选择在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缺乏的地区行骗。

二、我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微观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出动中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往往忽略了客户的资信调查。资信调查应该是任何出口企业对外交易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预先做好资信调查工作,很多交易风险带来的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进口商的资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出口企业能否顺利履行合同,安全收汇。虽然我国近几年的进出口连年持续强劲增长,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国内同业之间竞争剧烈。许多出口企业为了争取客户,给予外商较为宽松的付款条件,从而忽视了资信调查工作。

2 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专职机构 从我国对外贸易大量的案例中发现,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措施,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专职机构,缺少全面的信用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信用风险管理这个职能是销售部门、客户服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重叠的区域,如果在公司的职能设计时没有明确这个管理责任由谁来充当,那么实践中哪个部门都不愿承担这个管理责任。如果企业中没有专职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那么企业内部就不可能有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据统计,我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中只有11%建立了信用管理体系,而这11%当中又有93%是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企业。由此可以看出,缺乏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是引发我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

(二)宏观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社会征信管理体系落后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能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外部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效果。目前我国仍是“非征信国家”,因此信用信息的市场化程度不够,信用信息特别是涉外经济活动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利用非常不规范,因此出口企业很难获取客户资信信息和信用管理服务;此外,出口企业之间交流信息不畅通,信用欺诈的国内信息不够,导致不法外商同时在国内十多个口岸行骗的荒唐事件时有发生。

2 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业务水平低 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有二十几家,其中有一定业务规模和影响的评级机构只有七八家,但现存的资信评估机构缺乏权威性,信用数据库容量过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各机构之间的分歧大于合作,各有自身的既得利益,因此行业整体水平不高,尚未起到防范、监督、控制信用风险的作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业务水平的低下使出口企业无法获取真实、全面、准确的国外企业信息,对国外企业的资信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3 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支持不足 出口信用保险已经在欧美国家实行几十年,受到普遍重视,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现在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多家机构可以办理。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出口

额仅占当年出口额的1%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投保企业不足出口企业的8%。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1)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如在采用以非信用证方式为支付方式的出口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要投统保保险,统保方式对出口商来说,成本较高l(2)投保申请周期过长、保费过高;(3)缺乏法律保障。世界各国开办出口信用保险基本是按照立法、建机构、办业务的顺序来进行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还没有专门的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的法律规范,在《对外贸易法》或《保险法》等相关法律中也没有明确。

三、加强我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构建完善的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构建企业内部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完善企业外部的信用管理体系,这两方面的建设对我国出口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多份额和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企业内部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出口信用风险的产生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交易环节,而是贯穿了整个出口贸易流程,构建企业内部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也应该贯穿于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交易环节,实现对各个风险环节的全程控制。所谓企业信用全程管理就是在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都对企业出口信用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其中,事前管理侧重于对客户信息的管理,事中管理主要是为了确定企业授信的对象以及具体的授信额度,事后管理则主要是对由企业的授信行为形成的应收账款的管理,这三阶段的信用管理构成了出口企业信用全程管理。

1 建立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要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制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加强客户资信调查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针对客户所在国家(地区)的宏观环境。主要指对东道国风险因素进行调查评估,解决由国际因素产生的信用风险,这项工作比较困难,企业应采取以防范为主的措施。在具体外贸业务操作中,业务量较小的企业可参考一些专业机构对客户所在国的评价指标,如欧洲货币指数、富兰德指数、机构投资家风险等级指标等。业务量大的企业除采用上述方法外,也可委托国内或国际的专业机构来帮助调查、评估某国的国家风险,通过考评,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适时地给予风险预警,防止风险的发生。二是针对客户自身,主要是指严格调查客户资信状况,加强客户信息管理。企业可以自己掌握和了解客户信息,也可通过国内的公共贸易或商务机构、我国驻外使馆商务处、银行和保险机构、专业资信调查机构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及时掌握和了解客户经营情况、资信偿付能力,做出分析判断,以此来制定或衡量对客户所采取的经营策略。同时,对所有往来客户逐一建立档案。根据客户付款情况评定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给予客户不同的信用额度。对客户的档案管理应采取动态更新管理制,及时补充新资料,避免由于客户信息陈旧、过时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和欺诈。企业根据客户资信情况,结合企业实际,针对不同客户赊销金额的大小和期限,确定一个合理的信用额度。在信用额度范围内进行控制,超出信用额度不予赊销。

2 设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专职机构 我国出口企业应借鉴西方现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制度创新,设立内部信用管理专职机构,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全程的管理。信用管理专职机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在企业中专门负责企业信用管理,其设立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帮助企业防范和降低信用风险、扩大销售、降低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保证企业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最终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信用管理专职机构主要负责制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评估通用模式,包括对客户资信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建立和管理客户信用档案,并对客户进行跟踪管理。审查业务部门与客户签订的合约,监督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监控和追收等。在设立信用管理时,都要明确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责,确保配备的人员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完善企业外部的信用管理体系

1 加强征信管理 征信数据的采集及评估(企业资信调查及评估,消费者信用调查和评估,资产信用调查和评估)是信用制度建立的核心。征信系统的作用在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建立信用约束机制,改善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我国征信系统的建立应借鉴国际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国情,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实行会员制,按照股份有限公司的模式运作,以社会服务为核心,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篇8

【关键词】金融租赁;信用风险;风险度量;风险管理

我国金融租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目前金融租赁业的风险较多,最主要的有金融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纯粹风险。信用风险是融资租赁项目中最大的风险,因此本文主要就金融租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进行分析。

一、信用风险的种类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承租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偿还租金,或由于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上的变化导致资产价值发生变动使得租金无法收回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租赁公司主要面临两种形式的信用风险。(1)来自承租人的信用风险。来自承租人的信用风险是指因承租人或担保债务人不履约导致资金不能安全回收的风险。因此,主要的风险有两类:一是债权风险;二是物权风险。债权风险表现为承租人或担保人不履约可能导致的出租人不能按期收回租金。物权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承租人非法处置本应属于出租人所有的租赁资产。第二,承租人违约的情况下出租人不能行使租赁物收回权利的风险。(2)来自供货商的信用风险。来自供货商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所有权无效的风险;二是供货商与承租人联合欺诈出租人的风险。所有权无效的风险是指出租人因不能以合法形式取得对租赁设备的所有权而遭受损失的风险。由于我国金融租赁企业大多数不是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往往以承租人与设备供应商草签的供销合同置换为自己的采购合同,这就给供货商与承租人联合抬价恶意欺诈出租人提供了机会。

二、信用风险的度量

(1)以资本市场理论和信息科学为支撑的信用风险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资本市场理论和信息科学为支撑的信用风险模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加上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出现了信用风险计量的各种模型。(2)KMV模型是美国KMV公司1995年开发出的,基于莫顿期权定价理论,其基本思路是:贷款公司的违约与否决定于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如果贷款到期时公司资产市场价值高于其债务(贷款),公司有动力还款:当公司资产市场价值小于其债务时,公司有违约的选择权。换句话说,银行贷款相当于卖出一份欧式看跌期权。所以,金融租赁的违约风险比银行贷款更大。综观国际上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从主观判断分析法转向以多变量、依赖于资本市场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为主的趋势发展。

三、信用风险的管理

1.非价格手段。非价格手段主要包括设电抵押条款、提高保证人保证、预收租金、或有融资计划等方式来降低出租方的信用风险。一方面,出租方可以在承租方出现违约行为时对抵押物进行处理以补偿其风险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信息甄别机制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不良企业或不良项目。

2.法律手段。融资租赁业务主要靠租赁合同和供货合同来约束各当事人行为,尤其是承租方行为,因此,法律手段是出租方的重要权益保障。(1)正常情况下。承租方处于正常生产情况下而出现实质性违约对,出租方可以提前收取未到期的租金、解除合同或要衷进行损害赔偿。出租方可以选择解除合同以避免遭受更严重的损失。解除合同通常在两种情形下执行。一是在租赁行为开始之前,因承租人的行为而解除合同;二是在租期内承租人出现实质性违约,金融租赁公司无法提前收回租金时解除合同,取回设备。(2)违约情况下。承租方处于破产情形下出现破产违约时,融资租赁公司可以行使破产取回权和抵消权。一旦承租企业破产,当实物形态的租赁物存在且为破产管理人占有时,出租人对租赁物享有租赁物取回权。如果租赁物被承租人或破产管理人非法转让于第三人且第三人并不能以善意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情况下,出租人通过向第三人行使物之返还请求权期间接行使取回权。

四、结论与展望

金融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行业这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大量的风险因素严重制约了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而信用风险是金融租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因而金融租赁行业迫切需要建立符合自己行业特征的风险控制系统,以应对风险。

参考文献

[1]Ahmed RiaIli-Belkaoni,Long-term Leasing-Accounting,Evaluation,Consequences,Quorum Books,London.1998

篇9

关键词: 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数据挖掘;聚类;支持向量机

中图分类号:F832.479;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2)05—0036—05

一、 引 言

面对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有效评估,银行的信贷与项目融资和投资等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信用风险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已十分迫切。信用评估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界以及学术界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都集中于提高信用评分模型的准确率,对持卡人的信用风险管理很少涉及。一般的信用评分模型的出发点是是否接受申请人的申请,把申请人分为“信用好”和“信用差”两类:把能及时还款的客户归为“信用好”的客户;可能拖欠或违约的归为“信用差”,这些客户的申请将被拒绝[1]。对于信用评分,已有很多研究,如文献[2—7]。

Thomas[8]和Crook等[9]分别对各种模型进行了总结。由于信用数据的高度非线性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分类错误不可避免,信用评分模型准确率的提高空间十分有限[8—10]。迟国泰等构建了信用卡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划分信用等级的阈值,将根据申请人资料计算出的个人信用综合得分和阈值比较,把客户分为三类:“授予金卡”、“授予普通卡”、“拒绝授予信用卡”[11]。针对持卡人的信用风险的管理,Hsieh提出了集成数据挖掘模型,把客户分成不同类型,并用关联规则挖掘客户特征与所属类型的关系,为决策提供帮助[12]。

由于银行信用卡信用数据的异质性和信用卡数据本身的高度非线性,建立准确率高、鲁棒性强的信用评分模型是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针对信用卡信用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两阶段混合数据挖掘方法。该方法在聚类阶段把信用数据聚成同质的类,删去孤立点,不一致点重置标签;在分类阶段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建立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把客户分为多组。聚类过程使样本数据的代表性更强,为建立高准确率的分类器奠定基础;分类阶段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这是目前适合小样本数据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既可以用于判断是否接受客户的申请,也可以用于信用卡客户的风险管理。判断是否接受客户的申请时,根据事先设定的阈值,把申请人分为相应的类(如授予金卡、授予普通卡和拒绝申请);对已接受申请的信用卡客户,设定阈值把客户分为几类,实行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二、相关理论基础(一) 自组织神经网络

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Map, SOM)神经网络是无教师学习网络,具有自组织功能。SOM中竞争层神经元通过竞争激活,最终仅有一个神经元作为竞争的胜利者被激活,与该神经元的连接都向对其竞争有利的方向调整。这样,SOM可以很好地模拟大脑的功能区域和神经元兴奋的刺激规律,具有神经元自调节结构和自稳定能力、实现实时学习识别向量空间中最有意义的特征、抗噪音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分类、聚类模式识别等。

1. SOM 网络的结构。SOM将任意维度的输入转换成一维或二维的离散映射,以拓扑有序的方式实现这个变换。自组织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全部互连,没有中间层。若输入层有n个神经元,输出层有m2个神经元,输出层的m2个神经元安排在二维网格中。对给定的输入,通过竞争以若干神经元输出,获胜的神经元g的邻域Ng内的所有神经元都有不同程度的兴奋,而邻域之外的神经元被抑制。这里的邻域一般是对称图形,形状可以任意,但是随时间增大而减小。输入神经元应经历足够的输入次数,确保自组织过程能够实现。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5期(总第179期) 陈为民,张小勇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持卡人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 SOM 学习过程。对输入向量U,SOM计算它与每个权重向量W的距离(如Euclid距离),最接近输入向量的神经元mc称为最佳匹配单元(bestmatching unit,BMU),即获胜神经元:

U—mc=min iU—mi

(1)

确定获胜神经元后,权重向量更新,获胜神经元向输入向量移动。

如果SOM的输入为Uk=(uk1,uk2,…ukn)T,k=1,2,…,N, 竞争层神经元j的输出为Vj,j=1,2,…,M,连接权重Wj=(w1j,w2j,…wnj)T,第t次迭代获胜的节点R的邻域节点构成集合Ng(t),则SOM学习过程如下:

步骤1 初始化

对wij,学习率η(0)、Nk(0)和学习次数T赋值,wij∈[0,1],η(0)∈(0,1)

步骤2 归一化处理

输入归一化k=Uk/Uk=(k1,k2,…,kn)T ,Uk=(UTk/Uk)1/2

权重归一化,计算同输入归一化相同

步骤3 确定获胜神经元

计算权重向量Wj和输入向量之间的Euclid距离dj=k—j,j=1,2,…M,若dg=min j{dj},则神经元g获胜。

步骤4 调节权重并归一化

wj(t+1)=

j(t)+η(t)(k—j(t)) j∈Ng(t)

j(t) 否则

j(t+1)=j(t+1)/j(t+1)

步骤5 返回步骤2处理下一个输入模式,直到第N个

步骤6 更新η(t)和Ng(t):η(t)=(1—t/T)η(0),Ng(t)=int [Ng(0)exp (—t/T)]

这里int[]是取整函数。

步骤7 若t

统计学习理论(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SLT)是小样本机器学习理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方法是统计学习理论的一种实现方法,是小样本机器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前向型神经网络。SVM方法通过非线性映射h,把样本空间映射到一个高维乃至于无穷维的特征空间(Hilbert空间),在特征空间中可以应用线性方法解决样本空间中的高度非线性分类和回归等问题[13]。它较好地实现了结构风险最小化思想,可以说通过核函数代替内积运算避免了维数灾难,采用了最优化的思想,是集优化、核函数、推广能力于一身,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

分类问题可描述为:对n维数据模式xi∈X=Rn和类标签yi∈Y=—1,1构成的训练集T={(x1,y1),……(xn,yn)}∈(X×Y)n,寻找一个把Rn上的点分成两部分的规则,也就是找到X=Rn上的一个实值函数g(x),对每一个x,有唯一的y=f(x)=sgn (g(x))。两类样本点如图1所示,按最大间隔原则找到把两类样本完全分开的直线,l1,l2 之间的距离为分类间隔。若l1,l2的法方向为w,样本归一化后,直线l1,l2的方程可分别写为:

(w·xi)+b=1和(w·xi)+b=—1

这里(w·xi)是w与x的内积,l1,l2之间的间隔为2/w。该分类问题可表示成优化问题:

(2)

若(2)的最优解为w*,b*,则(w*·x)+b*=0对应的是图1中的直线l,是最优分类线,称为最优化分超平面,决策函数为f(x)=sgn ((w·x)+b)。此时l1,l2上的训练样本点称为支持向量。一般应用时,把优化问题(2)写成如下对偶形式:

(3)

如果训练集线性不可分时,任何超平面都不可能完全正确的划分。引入松弛变量ξi≥0,把分类约束条件yi((w·xi)+b)≥1放松为yi((w·xi)+b)+ξi≥1,∑ni=1ξi是经验风险,即错误划分程度。此时我们的目标是间隔最大,并且经验风险尽可能小,这样就得到了对线性不可分问题的划分方法:

(4)

图1 最优分类超平面

(5)

这里C为惩罚参数。令其最优解为α*=(α*1,…,α*n)T,并且b*=yj—∑li=1yjα*iK(xi,xj), 则决策函数为f(x)=sgn(∑ni=1yiα*iK(xi,x)+b*)。

对于非线性分类问题,通过核函数把特征空间影射到Hilbert空间,从而用线性化方法解决非线性问题,这也是SVM方法的主要优点之一。在应用时,核函数的选择非常重要,常用的核函数有线性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Gauss径向基核函数(RBF)、Sigmoid核函数等。三、两阶段混合数据挖掘方法的风险管理模型

针对银行信用卡信用数据的异质性和信用卡数据本身的高度非线性,本文提出了两阶段混合神经网络信用卡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包括自组织神经网络聚类和支持向量机分类两个阶段,其流程如图2所示。聚类过程使样本数据的代表性更强,为建立高准确率的分类器奠定基础;分类阶段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这是目前适合小样本数据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一)自组织神经网络聚类

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要以银行的实际数据为样本。银行的信用记录中客户已经分为“信用好”和“信用差”两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存在孤立点或不一致样本,比如登记时出现了笔误等,这给建立高准确率的分类器带来了极大挑战。先把数据聚成同质的类,然后构建评分模型能提高模型的预测效果[14,15]。

图2 信用卡风险管理模型流程图

在聚类阶段,把信用卡数据聚成同质的类。如果有孤立点,必须把孤立点删去。这些点很可能是登记错误或是一些客户的异常行为,不具有代表性。不一致点是指如果某一类中只有部分数据点与其它数据点的信用状态不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为防止信息丢失不能直接删去,要认真区别。(二)支持向量机分类

SVM是目前处理小样本分类和回归问题最好的工具之一,因此本文用SVM作为分类器。采用SVM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确定输入特征;(2)选择核函数;(3)确定相关参数。本文用SOM聚类结果中的样本特征作为输入特征;RBF核函数能够较好的拟合非线性关系,是文献中用得最多的核函数,因此本文采用RBF核函数;为得到最优参数对训练集用格点搜索法(gridsearch method)确定SVM惩罚参数和核函数的参数,初始参数C=2—5,2—3,…,213,σ,γ=2—13,2—11,…,25,10—折交叉验证准确率比较高的格点附近进一步细分,重新训练,直到有满意的准确率或准确率不再增大为止。

为了获得更好的风险管理措施,我们把持卡人分成更多的类型,而不是一般文献常见的分为“信用好”和“信用差”两类。四、实证分析(一) 数据

本文用国内某银行的信用卡数据进行数值实验。该数据共有2000个样本,每个样本点有14个特征,分别是地区、证件类别、电话、性别、年龄、出生地、婚姻状况、家庭人数、受教育程度、住宅状况、就业状况、单位性质、年薪、是否本行客户。类标签是客户的信用状态,即按时还款还是违约。数据的80%用于确定模型参数,20%用作检验集。

对信用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名义变量进行了数值化处理;数值变量进行了归一化,由于电话和出生地对信用状况没有影响,删除了这两个特征。

(二) 信用数据的自组织神经网络聚类

信用评分模型的性能和样本有很大关系,经过聚类的样本能提高网络的预测准确率。本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聚类对信用数据进行处理。为使样本更具代表性,信用数据进行了多次聚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成3类的情况比较满意,聚类结果见表1。聚成3类时1600个样本中有132个孤立点,类1、类2、类3中“信用好”的样本数分别为24、183、675个,“信用差”的样本数分别为371、168、51个。孤立点被删除,类1中“信用好”的样本数量很少,我们对这些样本重新定义为“信用差”;类3中“信用差”的样本重新定义为“信用好”;类2是样本不一致的类,不予考虑。信用数据的空间分布见图3。

表1 信用数据聚类结果

图3 信用数据的分布

(三)分类与建议

目前的信用评分模型基本上是把信用数据分为“信用好”和“信用差”两类,目的是提高评分准确率。但是准确率的提高空间有限,实际应用时效果值得商榷。尤其对第二类错误,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目前仅有迟国泰、许文和孙秀峰把客户分为三类,阈值t

临界点的设置:对“信用好”和“信用差”的样本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对分成3类的情况,类1和类3分别是“信用好”和“信用差”的样本,其它的归为类2;对分成4类的情况,类1和类4分别是“信用好”和“信用差”的样本,其余两类采用了最常用的临界值(0.5)。

对分成3类的情况,类1的样本信用很好,银行可以给他们更高的信用额;类2是必定不能履行义务的,要禁止这些客户的透支;类3的信用状态不确定,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较大,要加强监督,并降低信用额。对分成4类的情况,类1和类4分别是“信用好”和“信用差”的类;类2履约的可能性较大,他们的信用额不便或适当降低;类4违约的可能性大,要降低信用额。另外,银行对类2、类3的客户重点监控,追踪消费行为,及时规避风险。四、结 论

对信用卡申请人的信用进行准确评价是许多学者和银行界一直关注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基本上是致力于提高评分准确率,由于信用数据的高度非线性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提升空间有限。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银行信用卡数据库进行挖掘,将持卡人分成不同的组,针对不同组持卡人的特征提出风险管理措施。该方法首先把信用数据聚成同质的类,删去孤立点,不一致点重置标签;然后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得到分类器,把客户分为多组,最后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Hand D J, Adams N M. Defining attributes for scorecard construction in credit scoring [J]. 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 2000, 27(5): 527—540.

[2]Lee, T S, Chiu C C, Lu C J, et al. Credit scoring using the hybrid neural discriminant technique[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2, 23(3): 245–254.

[3]Lee T S, Chen I F. A two—stage hybrid credit scoring model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5, 28(4): 743—752

[4]Huang Z, Chen H, Hsu C J, et al. Credit rating analysis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nd neural networks: a market comparative study [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4, 37(4): 543—558.

[5]Chen M C, Huang S H. Credit scoring and rejected instances reassigning through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techniques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3,24(4): 433–441.

[6]Huang Z, Chen H, Hsu C J, et.al. Credit rating analysis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nd neural networks: a market comparative study [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4, 37(4) 543—558.

[7]Chen W M, Ma C Q, Ma L. Mining the customer credit using hybri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technique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 2009, 5 (36), 7611—7616.

[8]Thomas L C. A survey of credit and behavioural scoring:forecasting financial risk of lending to consumer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2000, 16(2): 149—172.

[9]Crook J N, Edelman D B, Thomas L C.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nsumer credit risk assess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83: 1447—1465.

[10]Hand D J. Classifier technology and the illusion of progress [J]. Statistical Science, 2006, 21(1): 1—14.

[11]1迟国泰,许文,孙秀峰. 个人信用卡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4):557—563.

[12]Hsieh N C. An integrated data mining and behavioral scoring model for analyzing bank customers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 2004, 27:623—633.

[13]Vapnik V N. 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5.

篇10

关键词:RAROC;风险管理策略;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97 -02

一、RAROC相关理论基础

(一)RAROC的经济内涵

RAROC又称经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或经济资本回报率,是当今国际先进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RAROC的核心原理是商业银行在评价其盈利情况时,必须考虑其盈利是在承担了多大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的。如果某项业务的风险过大,则该项业务为消化其风险损失所占用的资本就较多,这时即便该项业务能带来较大的利润,与其所占用的资本相比,其资本利润率并不一定高。

(二)RAROC的模型架构

RAROC=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经济资本

=(净收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收入-成本和费用-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就银行而言,以上各项构成基本情况如下:

收入=利息+手续费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 营业外净收入-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

成本=业务及管理费+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营业支出

费用=资金成本

预期损失=违约率*违约损失率*风险敞口

经济资本=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非预期损失

(三)RAROC的作用

1.RAROC的基础是经济资本分配,它覆盖的范围纵向上至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战略目标及风险偏好,下接业务前台的各项日常决策,而横向上则可以在资产、负债和表外等不同业务领域分配经济资本。

2.将作为RAROC基础的有限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各种业务和各项投资之间进行分配,可以从整体考虑所有风险,也可以实现某一类风险的内部风险组合管理。

3.无论从事单笔业务还是进行资产及投资组合,或者是对所有风险实施管理,关键是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准确度量风险与收益的配比关系,RAROC是以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投入产出比率作为各项业务决策的基本依据,并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它是准确度量风险与收益配比关系的标尺。

二、房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影响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一旦出现问题将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银行收入和资金成本的波动;二是房地产贷款客户出现违约的风险增大,贷款客户的违约概率将显著上升;三是房地产价格下跌将导致房地产信贷质量下降,如果再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银行持有的房地产抵质押物价值会下降,主要反映为贷款的违约损失率增大。

(一)基本假设条件

假设1:商业银行根据总体风险偏好设定的房地产行业

RAROC指标为15%-20%。

假设2:压力下商业银行营运成本固定不变,不考虑其他综合收益和税收成本。

假设3:采取单因素方法进行分析,暂不考虑各因素同时变动下对RAROC指标的影响。

(二)单因素情境分析下RORAC的敏感性测试

从上表1可知,房地产行业在各压力情况下均不能满足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要求,潜在风险较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RAROC对贷款利率的变化最为敏感,各因素对RAROC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利息收入、资金成本、行业平均LGD和平均PD;其中,利息收入变动导致RAROC下降幅度最大。

(三)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从目前的经济环境中,房地产相关贷款违约的风险显著呈上升趋势,银行如要维持既定的战略目标,将RAROC保持在15%水平之上,必须适当调整业务策略:根据RAROC计算框架,在银行客户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贷款利率或增加风险缓释、降低LGD来提高RAROC水平。

从上表2可知,在房地产行业平均违约率提升10%,也即到达5.5%时,贷款利率提升1%,也即贷款利率达到13.13%,RAROC指标便可以提升1个百分点,至15.44%,从而满足风险偏好的需要。

(四)两点启示

1.针对客户评级低于行业平均评级的客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适当上浮贷款利率来提高银行净收益,从而提高房地产行业整体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水平,满足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目标要求。

2.商业银行为了确保风险偏好的实现,需要运用RAROC模型,将经济资本在各类业务和各个业务部门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制定组合层面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有效控制银行的总体风险,并实现可承受风险水平之下的利益最大化。

三、实施RAROC技术的相关建议

(一)不断积累数据并提升数据质量

在商业银行的各项技术实施中,数据是根本泉源,也是掣肘技术效果的突出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解决了数据质量问题和充足性问题,很多风险管理中遇到的难题便可以迎刃而解。通过以上对RAROC模型的构成要素的分析可知,一笔业务的RAROC是与该业务相关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每一种因素都需要准确数据的支撑,理想状态是商业银行能够确保所有原始数据都匹配到每一笔债项上,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分摊的问题,使得RAROC模型可以方便地计算每一笔债项的RAROC,再从不同维度层层自下而上汇总,为银行战略的实施和风险偏好的把控进行服务。在当前形势下,银行需要从根本上提升数据的管理能力,有效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和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服务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能力,才可以从根本上保障RAROC模型的计算准确性和计算效率。

(二)持续推进客户信用评级模型优化工作,实现客户信用等级动态化管理

由于客户违约概率存在信用漂移问题,即任何客户的评级均会因时间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定期对客户评级情况进行更新,以有效保障RAROC指标的及时性。同时,客户信用评级模型也存在有效期,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模型效果验证,当区分度指标等监控指标出现下降时,需要及时启动模型优化程序。

(三)在使用RAROC技术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RAROC模型是针对每一个要素采取精确的计量方法进行计算,准确地度量了风险成本,但是该模型也有局限之处,例如某分支机构在当地扩大业务时,由于客户资源有限,很可能面临客户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此会造成客户信用等级的下降,业务风险的增大,收益的下降,这就是说,客户和业务的边际收益会呈递减趋势,这样随着业务的扩大,商业银行在该地区的RAROC指标会因此下降,同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动和区域内竞争环境的改变,该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四)在基础条件满足时,实施开发RAROC信息系统

为了确保RAROC模型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开发RAROC信息系统将是最好的选择。该系统建立在众多业务系统基础之上,其不仅需要能够从各系统中获取计算所需的历史数据,而且能提供不同数据输入条件下的试算结果,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调用该系统的特定服务模块,实现高效的数据测算工作。同时,必须认识到该系统建立后要进行不断优化,持续提升其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守川.商业银行风险策略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