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组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组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组织教学

篇1

组织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组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组织教学的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始至终与教师同步活动,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可以说,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一、“不良课堂”的现状分析

在课堂上,学生“我行我素”,老师“声嘶力竭”,真所谓事倍功半,而且老师在无可奈何、极度愤怒时最容易失去理智,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情况容易滋生,老师和学生都不好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从现状分析入手,看看“不良课堂”有哪些表现。

1.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纪律差

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和普遍。开始三四分钟还好,时间稍长一点,学生就东倒西歪、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或者老师一转身写字就有人窃窃私语,回过头来又鸦雀无声;或者兴奋之后久久不能安静……这是老师最为头疼和生气的。

2.老师特别费劲,神经高度紧张

在课堂上,为了改变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老师通常会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然而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整堂课老师都会大声地提醒学生、训斥学生,甚至大吼大叫……在这样的课上老师是最累的。

3.课堂气氛沉闷或者过于活跃而无法控制

在一些活动课中学生不是哑口无言、大眼瞪小眼,就是热锅上的蚂蚁,很长时间不能平息下来。这是两种不好的极端,都对教学百害而无一益。前者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和布置的任务没有去思考和动脑,都抱着别人会去想,反正老师不会叫我回答问题的思想,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后者看起来热闹,但像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了也不好,老师为了让大家回到课堂会花相当长的时间,会耽搁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当学生乱得无法控制的时候总是脱离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趁机畅所欲言,结果一问三不知。

4.课堂效率低,教学质量差

整堂课上老师在训斥学生,学生又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无所知,不管是课堂气氛沉闷还是课堂气氛太活,学生都没有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所以用“课堂效率低,教学质量差”来概括一点儿也不过分。

二、造成“不良课堂”的原因

了解了这种课堂的现状之后,大家的心里似乎有点儿底了,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问得好,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

1.这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决定的

“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无意注意强、有意注意弱、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好动等特点,特别是突然间的强刺激(包括声音、画面、电光)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自我控制力差,”这些就诱发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话”。

2.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国农村大多数中小学班额都在50到70左右,有些班级的学生甚至达到八九十人。学生越多,教育对象越复杂。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期望值和文化程度、是否属于留守儿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个性发展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人说小学生是一张白纸,我却说学生经过了早期家庭教育、学前班教育和周边社会影响后,他们这一张张白纸或多或少被画上了多少笔,这就是教育的多样性的复杂性。

3.老师的教法和课堂设计不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

课堂上,出现的强刺激和干扰,或者时间长了学生坐不住了,老师简单地提醒、训斥、乃至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不能解决问题。

三、改善“不良课堂”的策略

我们对课堂进行现状分析也好,进行原因探究也好,根本是为了寻求解决办法,因为只有办法能给人最直接的帮助。所以,下面我就班门弄斧来谈谈如何有效进行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老师要随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方面的理论知识

全面及时了解国内外教研教改的最新动态和最新信息,任何跟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支持。

2.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中有两种不良的倾向:有的老师对学生过于严厉,学生谁敢在课堂上活跃;还有对学生的“放”没有度,任凭学生“活”,结果控制不了局面。只要在课堂上把握好度,不出现不良倾向就好。

3.老师们在课堂上要放得“开”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既要有效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又要“导”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只要能力所及,说唱就唱,说跳就跳。老师的眼神、情绪、情感、激情和言语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激情、主动性、积极性,甚至学生的思维。如果老师就不能放开,那学生又怎么能放得开呢?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凡是不利于调动学生正面积极情绪、情感、激情的言行都不要出现。

4.教学语言和表情要丰富有趣

在演讲比赛中,语言没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是根本不能吸引观众的。我们在课堂上面对八九岁的学生,除了语言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外,还要富有童真童趣。例如,善于模仿不同动物的语气语调,不同年龄的人的语气语调,故意运用小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学生是最感兴趣的。

5.对学生教育的耐性没有度

人们常说:“人的耐性是有限的”。我觉得,老师对学生的耐性应该是无限的。对学生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更应该有耐性,因为只有有了无限的耐性,才能原谅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正确地采取教育措施,才能使师生共同营造活泼有序的教学秩序。

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老师的性格和能力都决定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的顺利实施和进行。观念决定人的行动。如果我们观念更新了,又有什么不能做到呢?因此,不管以前上课时教学秩序怎么样,不管教学风格怎么样、教学效果怎么样、性格怎么样,只要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了,只要我们决定要去做,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挖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潜力和内驱力,为了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我们完全有必要从加强组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入手去尝试、去探究。

篇2

关键词:低年级课堂;有效组织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083-01在一些低年级老师的课堂上,常会看到有的学生开始还能听从老师的安排,渐渐地就混乱嘈杂了,有的摆弄东西,有的自言自语,东张西望,有的和同桌你捅我一拳,我还你一脚,课进行到一半就失去了控制。

的确,有效组织低年级的课堂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缺少方法,不善于组织,那么孩子们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说,课堂上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孩子们才能上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互动问答,引起注意

课堂上发现学生精神涣散时,用上师生间的口令式对答,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尽快回到课堂上来。如,老师轻声喊:"小兔子们--"学生便会齐声回应:"哎--"。师喊:"一二三!" 生回应:"快坐好,头正,肩平,腰直,足安"。回答的同时,学生也会检查自己是否坐端正,眼睛是否看到老师了。师喊"小眼睛--"生答"认真看!"师喊"小耳朵--"生答"仔细听!"培养学生认真看和倾听的习惯。师问"小火车,哪里开?"生答"小火车,这里开。"学生立刻坐直了,因为已经成为规定,哪一行做得最端正,老师就会请哪一行的学生发言。师喊"卡片,卡片快回家!"生答"我把卡片送回家"。于是,学生立刻开始行动,将学具收到书包里。学生到黑板前领读生字词,发出口令"我是小老师--"其他学生便会齐答"我来跟你读!"师生这种口令式问答,经过训练形成规矩后,远比强制执行的效果要好得多,能够很快地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唱读儿歌,活跃气氛

把一些教学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引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诵读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组织教学的有效形式。如:教学"左、右"时,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唱读儿歌:"握握你的左拳,握握你的右拳;举举你的左手,举举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用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耳;向左点点头,向右点点头,一二三,快坐好。"再如,写字前利用儿歌规范行为,强化习惯。"我有一双小小手,长着十个手指头,写字之前做指操,活动关节手灵活,拿起笔来坐端正,一拳一尺加一寸,头正肩平双足稳,字字端正又漂亮。"

3.做个游戏,激活课堂

在课堂上合理设置游戏,能够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这样的课堂也会由此变得生动活泼。

如,用"猜字"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指一名猜字的学生到台前背向黑板,看不到黑板上新学习的生字,然后教师指一个生字让台下的学生们都看到,但示意不能出声,让台上的学生去猜。游戏开始了,这位猜字的学生接连指黑板上的字,问台下的学生猜得对不对,如,"是'早晨'的'晨'吗?"如果指错了,台下学生会回答"错错错,不是'早晨'的'晨'。"生再指其他字再问"是'早晨'的'晨'吗?"指对了,生会回答"对对对,是'早晨'的'晨'"。这样直到猜对了,再换其他学生接着做猜字游戏。在游戏中,学生边玩边复习巩固了新学的生字。应该说,游戏中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在喜悦的心境中全心身地投入学习。

4.课中活动,调节身心

一节课四十分钟,低年级孩子们需要中间休息放松一下,才能以更饱满的精力继续学习。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和课上内容紧密相连的歌曲,拍手说唱等形式的休息活动。如,学习告一段落该写字了,领着学生做做手指操,边做边唱读:"一个手指点点,两个手指敲敲,三个手指捏捏,四个手指挠挠,五个手指爬上山,叽里咕噜滚下来。"学习累了再活动活动身体,学生和老师一起有韵律的唱读:"闭上小眼睛,和我一起做,闭上小眼睛,摇摇小脑袋,向上抬抬头,向下点点头,摸摸小鼻子,碰碰小耳朵,撅起小嘴巴,做个小猪脸。"

这样有情趣的课上活动,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对下一段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5.语言强化,适时调整

有时,课堂上也需要教师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如"听老师讲完要求再动手。"再如"请同学们轻轻地快速地翻到第58页--非常好,老师只听到了翻书声。"教师板书时可以这样说:"看看谁的小腰板挺得最直,比比谁看得最认真。"

篇3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引领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向。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知识、能力、过程等方面给以综合考虑,而且要以目标为基础,结合小孩子的年龄特点。还应着眼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以及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生活资源、社会资源。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在教学目标的整体布局中,就应该好好运用。

二、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奖罚分明,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得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得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合理的竞赛激活课堂

在教学中,合理地穿插一些竞赛可以激活课堂。一、二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竞赛活动了,无论是个人竞赛、小组竞赛还是男女竞赛,都可以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扩展他们的知识面,锻炼他们表达运用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竞赛让学生了解到自身不足之处,并通过自主学习来弥补这方面。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会将其他学生作为竞争对手,因此,在学习上也会与他竞争,同时,竞争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才能够不断的进步。

三、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只有有效地组织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良好的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否有一个好的教学组织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能否完美完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课堂形式多样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站在孩子的角度,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二年级的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3.强调课堂纪律

在课堂上,如果单纯的命令,要求学生保持课堂纪律,尤其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叛逆性。这时,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委婉地表达,如,师:“3、2、1”,生:“请安静”。接着,学生就会跟着你回到课堂上来了,还做出认真听的样子,听老师要说什么,就这样,无须喊无须嚷,我们的学生就紧紧地跟着我的脚步往前走,开心又快乐。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

篇4

[关键词]产教融合;供给侧;需求侧;互助学习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学生源质量的变化

经过多年扩招后,高考录取率年已经大大提高。许多省份如果考虑没有参加高考(如出国上大学)的情况,实际的录取率已接近100%。特别是近几年有些省份(如江苏)的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招生数和报名数出现了倒挂。一旦上了高中就基本上能上大学,因此生源质量出现了明显下滑。

2.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

正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导致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热情,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除了学习不好这一缺点外,他们也有许多优点如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动手能力较强等。此外现在的学生是生活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技术及运用层出不穷,特别是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化,学生人人一部智能手机,几乎机不离手。

3.高职的夹心层处境

按照国家教育层次高职是介于中职和本科之间的一个层次。从目前来看中职着重于动手能力,而本科着重于理论,不过随着一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性本科,本科也开始注重学生的技能。理论上高职生是应该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但实际情况是高职生是既无扎实的理论也无可靠的操作技能,处境比较尴尬。这也迫使高职教育不得不改革,适应环境的变化要求。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能性

1.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涌现

时代的大变迁,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促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如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如何将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并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思考和尝试。

2.产业需求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现在产业需求侧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掌握一定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这样的人才炙手可热。面对产业需求侧的需求变化,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必须突出实践教学,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降低理论知识要求,提高实践技能要求,满足产业需求侧的需要。

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一)课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做好课程改革,必须掌握产业的现状,根据产业的情况对课程进行改革。由于我校与顺丰、京东等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并实行了现代学徒制,建立了专门的订单班。因此得以有机会深入这几家产业内规模较大企业的内部,了解这些企业的运营过程,特别是它们的配送中心的运营方式,通过一段时间深入实际,掌握这些企业的运营过程,提炼它们的共同特征,依此形成该产业配送中心的运作过程,即“采购储存分货送货”等。为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围绕这种运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组织《连锁企业配送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其基本思路是按照“物流配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作业”这一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在于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备货进货储存堆码订单处理拣选配货送货”等作业环节,以期与产业中的运作过程基本一致。

(二)教学实施

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情况,在教学实施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将“以教师为主的授课”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学”,教学内容以基本理论够用为准,强调实践能力,因而分为两个部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1.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实施的思路

首先针对本次课的内容列举几个(3~5)关键问题,让同学们根据问题看书或借助其他手段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将答案记录在笔记中。由此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既可以动动脑筋思考,又可以让他们动动手,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其次针对关键问题组织同学们讨论,通过让同学们积极参与,使同学们对知识有更好的了解;最后老师对这几个问题总结并对其它一些内容作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对笔记中出现的问题作调整,完善笔记的内容;最后在本次课结束前,让同学们拿出手机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本次课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下一次课时,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上次课的内容,使同学们温故而知新。

2.实践操作的教学实施的思路

在一个阶段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后,让同学们去校内仓储与配送实训室,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操作,确保同学们能够动手。实践操作是以组为单位,每组三到五人。下面以堆码作业为例说明教学实施。

3.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实施

教师在课前对“堆码作业”的内容准备归结四个关键问题和知识点:为何堆码;堆码的形式;堆垛的形式;堆垛的操作要求。第一步:同学们自助学习,并做笔记(用时30至40分钟,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裁量)。同学们参考课本或者利用其他方式获取四个问题和知识点的内容,并将看到的内容记录在笔记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中不停巡视,指导同学们从什么方面完成,督促同学们自助学习,并检查同学们完成情况。在与同学们交流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存在的问题,在后面的讲授中讲解。第二步:同学们互助学习(用时10到15分钟)。将同学们按照三到四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开展互助学习。对四个问题相互之间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相互借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第三步:教师讲授(用时20到25分钟)。由于前期同学们对四个关键问题和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讲授时针对同学们存在的不足之处讲解,并且讲授和这四个有关的内容,何为堆码;不同物品堆码有什么要求;不同堆垛有什么特点;堆码作业操作流程:选定垛型,确定货垛的参数和确定货垛五距,垫垛,堆码方式,苫盖。第四步:网络平台学习(用时5分钟)。让同学们利用手机登陆网络教学平台,进入堆码,完成练习。

4.实践操作的教学实施

通过上述四个环节完成有关堆码基础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对本次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基本理解,这只是对内容的初步掌握。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完成货物堆码的实践操作,才能说明对本次内容的掌握。在实训室的现场,要根据货物选择货位和堆码方式及工具,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堆码作业,再总结堆码作业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到此整个堆码作业教学才算完成。

三、教学结果的检验

(一)考核的内容

将课程内容教学完成后,如何确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在考核上如果按照以前针对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采用笔试的形式,不仅考核形式过于简单,而且也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更无法调动现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除考核理论知识外,还要考核操作能力,根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操作情况及团队协作给小组评分,小组内同学也要互评,最终根据小组得分和互评得分确定每个同学的成绩。这样既能保证公平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也能培养他们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将本课程实践操作分为组托、入库上架、堆码、订单处理、拣选、配装、盘点、消防等八个项目,构成操作成绩。期末最终成绩中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各占50%。

(二)教学改革的效果

从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来看,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兴趣和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小组的团队合作密切,对遇到的问题相互之间能够共同探讨,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利用手机借助网络获取相关知识,发挥了手机的积极作用。从方案实施的过程来看,同学们对基本操作技能如叉车、组托、堆码、WMS系统、RF、消防器材等掌握娴熟,实际操作技能有了大幅度增长。考核内容既涵盖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又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考核,很好地满足现在学生的特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学做合一,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实践技能,而且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为今后走向社会、适应企业的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改革的反思

从上述课堂教学实施可以看出,要想完成教学内容,对教师而言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不仅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而且能从中提炼出若干关键问题和知识点,在教授时能将内容串联起来。在此基础上要让同学们明白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理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其然而知所以然,而不仅仅只能照葫芦画瓢,不明事理。对于实践操作环节,要求教师只有自己能够独立动手完成相应操作,才能掌握要点,只有如此才能更好指导学生学习。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教师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促使教师不得不深入企业一线,掌握相应操作技能。对于院校而言,要有计划有目的安排教师去企业学习。在教学实施中也会遇到一些以往教学中没有遇到的问题,对教师也是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过程。此外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采取自助学习、互助学习,容许同学们利用手机查找资料和在网络平台学习,这样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自身优势和好动的个性,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提高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5

教师组织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课堂设计能力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备书、备人、备法、备物”的“四备”工作。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编写制订严谨切实的授课计划,即一节课的教案。在教案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一节课如何开头,把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各种情绪要用几句话引入正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导入新课,交代教学目标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如何突出教材重点,如何突破教材难点;何时演示,何时出示板书板图,何时打开多媒体电子课件;哪些问题在课上练习巩固,哪些问题留作课后思考解答;采用什么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运用什么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完美地结束一节课,等等。课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科学周密设计具体方案,使课堂教学井井有条、环环相扣,为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组织好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能力,即实施教材的能力

讲好课是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根本。一节经科学严密组织的好课,必须将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并充分发挥这两方面的积极因素。讲好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施教能力。

施教能力的养成应先从苦练口头表达、板书板图、教态动作、电脑操作、动手演示等讲课基本功入手。扎实深厚的功底体现着教师的素质和魅力,能集中、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产生无意胜有意、无声胜有声的奇效。

其次,施教能力的养成要重视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进行课堂调节教学,合理调控教学进度和节奏,注意课堂教学反馈和反馈后的补救矫正。教师要按教案有条不紊地充分发挥课堂每分钟的效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教师要依据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听课的表情、眼神、姿态、情绪中的反馈信息和心理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节奏,有张有弛,快慢适度,有的放矢,针对好、中、差三类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做到各有所获,各有收益。同班学生,生理、心理有别,智力、非智力因素不一,知识、能力基础各异,如果不加区别、一律按照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进度计划,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统一的教学活动,就势必造成好生吃不饱、中差生吃不了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生要提出不同问题,课上练习要区别辅导,练习题目要分层难易搭配,小结评价因人而异,既照顾一般,又指导个别,不同层次,人人受益,全面提高。

三、课堂控制能力,即组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组织教学贯穿课堂教学全程,要求教师有效控制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正确驾驭课堂形势。关键在于教师授课有常规要求,善于启发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自我约束,严格整顿课堂纪律,防止克服不良现象,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正常有序。

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和长久保持,客观上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善于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将两种“注意”有机结合起来,调节和控制教与学的活动,促使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保持最佳的“注意”状态。

控制课堂形势要注意纠正两种倾向:一是追求课堂的表面“平静”。有的教师采取严厉的高压手段,迫使学生就范,服从教师主观意志,搞“一言堂”,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处于思维呆滞的被动状态,产生极难消除的负面影响。

二是追求课堂的表面“繁荣”。有的教师热衷于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沸沸扬扬,满足于“教师一呼,学生齐应”,这种现象常会传递给教师虚假的反馈信息,往往造就“南郭先生”式的学生。

四、教师应变能力

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突发事件”,干扰课前的教学设想,打乱原来制订的教学计划,使教师未必能完全实施教案,这就要求教师学会随机应变,果断处置“突发事件”。

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微视频;不完全翻转;线上;线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71-02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教育的现代化和教学的信息化,其中微课、翻转课堂和慕课是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由于现在的大学生摄取知识的方式呈碎片化趋势,因此教学方式也要随着改变。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求,翻转课堂以微视频为资源承载方式,以慕课为资源承载平台,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式[1],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翻转课堂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2],但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则成为一线教师的研究方向。

一、翻转课堂的产生和发展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反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Salman Khan),主要用于学习辅导,而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则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3]。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视频先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用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就是先学后教,而传统课堂是先教后学,故称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动学习,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自律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线上组织

1.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看微视频之前先对知识点的学习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得到教师对学习的建议。

2.微课件的制作。微课件是围绕要录制的知识点所制作的张数较少的课件,一般根据微视频的长短,微课件大概有10多张幻灯片。微课件不是简单的将课件切割得到的,为了保持微视频的完整性,需要围绕知识点对切割后的课件进行调整、补充。一般来说,微课件包含微视频的标题、内容提要、知识点讲解以及总结几个部分,具体安排是第一张幻灯片通常为标题幻灯片,给出要录制的微视频的名称,第二张幻灯片是内容提要,列出微视频的主要内容,第三张幻灯片是知识点的讲解,最后一张幻灯片是总结,给出本次微视频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微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采用图形、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增强微课件的趣味性,让学生有兴趣去看,同时图形、图片等多媒体元素的直观性强,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微课件是录制微视频的基础,微课件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微视频的效果,推荐使用PPT美化大师及Smartart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制作出精美的课件。

3.微视频的录制。微视频的录制是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环节中的重中之重。一个好的微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一个知识点。那么什么是好的微视频呢?一个好的微视频要做到短而有趣。短的原因是由于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只有6分钟,6分钟以后学习效果会明显下降,因此录制的微视频时长在6~10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15分钟,同时时长的限制可以使最终的视频文件占用空间较小,便于在便携设备上播放学习以及在网络上传播。时长的限制也要求微视频的内容要做到精练。视频中要有有趣的道理很简单,一个有趣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果能做到让学生像打游戏一样的学习,那将是教学的莫大成功。

微视频的录制工程可大可小,大到像拍电影一样,需要有专业团队的加入,费用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小到一个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几个软件就可以完成,投入很小。对于后者,便于教师能够比较方便的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微视频的录制,也有利于微视频的更新,只要自己觉得不好了、教学内容落后了就可以更新,不涉及到太多的资源浪费。后者的微视频录制中重点需要教师掌握利用常用的视频录制软件进行视频的录制及后期处理。常用的软件有Camtasia、Office Fix等。

4.微练习。微练习是根据微视频的内容设计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自我考查微视频学习效果设置的,可分为基础练习和进阶练习两个部分。基础练习的难度设置是学生在微视频中就可以找到答案,题目数量是5道以内。进阶练习的难度设置是让学生对微视频中的内容理解后才能做出来,题目数量5道以内。为了更加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对微练习的题目做出解析。如果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将微练习制作成在线测试视频,推荐使用Camtasia中的Quiz或者是Office的Ispring Suit插件。

5.微反馈。微反馈是为了让教师能够及时收集到学生对微视频中的知识点的疑问,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课堂组织的重要依据。微反馈环节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使教学不再是教师的讲授、“填鸭式”的教学,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

三、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线下组织

1.只看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课堂组织的最大前提是学生要借助于微视频自觉完成课前的学习,这对学生的自律性有很强的要求。因此,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不可急于求成,必须做好充足的铺垫,否则会功亏一篑。对于微视频,很多学生会很陌生,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前先让学生学会看微视频、习惯看微视频、爱上看微视频。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不要急于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先布置学生课前看微视频,课上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但要不断引导学生看微视频。如果学生看了微视频,也就是做了预习,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肯定会有相对提高。等学生把课前看微视频作为一种学习习惯时,就可以着手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了。

2.不完全的翻转。在最初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个过渡的时间,实施不完全的翻转,不可以一蹴而就。也就是一节课只有一定比例的时间用来做翻转课堂的教学,其他时间还是实施传统式教学。等学生完全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后再实施完全的翻转。如果盲目的一开始就实施完全翻转的教学,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丧失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使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走向失败。在经过只看微视频、不完全翻转之后,就可以实施完全的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活动了。

3.分组教学。翻转课堂比较适合小班教学,但目前在高校的教学安排中,大班上课已成常态。那么如何在大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呢?教师不妨尝试使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分组方式可以是以宿舍为基本单位、以学号尾号相同的学生为基本单位,或者自由分组的方式。每个学习小组设立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本小组学生开展问题的讨论,搜集讨论结果。这样的层级方式使得教师面对的是若干个学习小组,便于教师较全面的收集课堂的反馈信息。同时,分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活动中可以在学习小组间开展辩论、比赛等多种方式的活动,因此分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4.基于项目的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也称为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设置好一个题目,所有的教学活动围绕这个题目展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基于项目的教学关键是要教师根据要讲授的知识点设计出合适的题目。

5.配套的网络平台。由于教师无法监督学生在家是否观看视频,是否完成微练习,因此教师需要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来完善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网络平台提供的功能主要有教学资源、统计学生观看微视频、完成微练习、在线测试等情况,这些反馈信息的获取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做出调整。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课堂的先讲授后写作业的教学方式,实行先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写作业、讨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组织教学,线下主要是提供精致的教学资源,线上则可以通过分组、不完全翻转到完全翻转、基于项目和配套的网络平台几方面完善教学活动。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需要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篇7

实践的理论依据

所谓“自组织”,是指能够从环境吸收能量和信息,以补偿自然增熵失去的有序,无须外部指示便使系统要素产生共同行为,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低级程度到高级程度复杂组织的开放系统。这种系统动力来自于他对外的开放性和内部的自组织性。“复杂性科学”认为“自组织”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提出“复杂性科学”的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用“自主的――通过环境――反复进行的――组织活动”公式把生命的自组织特征进行了概括。以此为引领,目前,自组织理论在课堂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运用,可以说“不胜枚举”。专家们“不遗余力”地探索,正是我们的前进动力。

所谓“组块”,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操作单元。这种操作单元不是简单的教学步骤或环节,而是由多种要素优化组合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操作系统。

由此,教师通过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与儿童认知机制相适应的组块,结合“自组织理论”。我们研制了以下教学组块,来建构“自组织”课堂。这些组块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生命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为性等特征。

课堂实施策略

组块一:课前预习,尝试自学,实现自我激活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一个组块,也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是学生前置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尝试自学”是根据已有知识或能力水平,自主开展的学习。这两个学习“组块”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也是学生自组织学习能力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与“尝试自学”达到“自我激活”,营造自组织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作好铺垫。

组块二:合作交流、自主选择,实现自我定向 在自组织学习中,学生从“自我激活”阶段迈向“自我定向”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自主过渡,但课堂上也需要教师这一“外力”,把学生的学习目标统一并引导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上来,完成更高级、更准确的“自我定向”。教师的组织、引导、或肯定或否定和随后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课堂生成”,一起继续推进学生的自组织学习。因为“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说,混沌系统中所有的运动轨线都有各自不同的运动方向,但各个运动轨线之间又存在着干扰、竞争和协同的关系,并都向系统的某一局部空间聚集”。

教师的组织、引导以及学生的参与,就是这一系统中的“竞争”与“协同”的因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教师这时候要备好“组块导学案”,并印发给学生。课堂上分组讨论、展示等就是学生自个儿的事,老师扮演帮扶、监控、考核的角色;分组既考虑同质也考虑异质,老师重点去看错误,收集整理分析后,或进行个性化指导,或引领组内指导。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组块三:学会倾听、多元对话,实现自我挑战 学生学会学习与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表现是“自我挑战”。因为知识的获得不是单靠教师的传授,而是学习者“自组织“的结果,是学习者在与外部环境交互信息的过程中完成的。又因为知识的掌握不是教师告知,是学生在倾听中理解内化,通过与教师,与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辨别中得到的正确的感悟、理解和表达,直到运用。学生只有通过倾听、对话,表现出或理解或认同或正确表达运用,教师才能判定学生学会了和会学了。

组块四:学会品赏、自信展示,实现自我超越 “品赏”与“展示”是学生展示环节,用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的方式或形式,以实现自己对学习的“自我超越”。学生的学习具有自反馈的一面,可以将自己和来自自己以外的知识进行比较并接受正确的结果。这正是自组织理论强调的,学生的自组织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从外来的反馈中获取调整自己行为的信息的能力,同时在接受信息过程中还具有不断进行自我修复、检测、评价、内化和及时调控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超越”,让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他人交流评价中,获得使自己更准确、更丰富、更智慧的体悟。

组块五:自我反思、自我整合,实现自我调适 把“自我反思”和“自我整合”作为一个教学的组块,是促进学生实现自组织学习的“自我调适”的过程,是学生实现学习自我修正,自我吸收的主要形式。有效的课堂,“教”与“学”过程都伴随着“自我反思”,反思即要“去伪存真”,需要通过“整合”获得新的认知。

篇8

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由于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文的篇幅通常都比较长,同时,在个别文章中还存在较多生字词,再加上高中语文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以及领悟能力,所以若学生在课前未能好好预习,只是单方面地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解的内容,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长期下来,不便于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还会造成其语文学习能力下降,最终使学生对现代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要想有效组织现代文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必须做好学生预习工作。

第一,加强基础知识的预习。在现代文基础知识中,常遇到的障碍一般有陌生的文化知识或者生僻字词等。这就要求在现代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借助于字典或者有关参考资料的查阅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完课文后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慨括,并要求学生将有疑问的内容记录下来。

2.编制相应的教学方案

第一,在编制教学方案前,可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学生自身学习的意志与动机、学生所产生的疑惑和疑虑等。基于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再来编制相应的教学方案。

第二,教学目标的编制和叙写。在现代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所编制的教学目标,其合理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和细化。

3.合理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第一,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满足文体特点,比如散文和诗歌一般适合齐读,当然也可朗诵,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体会文章文字所产生的美感;而由于小说通常情况下篇幅较长,可将其改编成为课本剧,或者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故事的大致内容;对于议论文而言,由于文章自身逻辑性较强,通常情况下,可由师生共同进行探究。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且科学地应用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带给学生多方面刺激和感受,要便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一个生动、轻松且有趣的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使课堂活动的内容更为丰富,但是要注意的是不可过杂或者过多,以免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造成影响和干扰。

二、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应用

1.角色体验法

所谓角色体验法就是让学生来扮演教材内容中某一个角色,通过学生对该角色言行的模仿,使其深刻体会到人物心理活动发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赏析教材文本的精妙处。

比如《雷雨》属于话剧,若单纯地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不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2.知人论世法

即通过对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人生经历的讲解和了解来对文本进行解读。如果学生对于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了解非常少,怎样才可使学生更好且更为合理地理解作者的信念以及情感?可通过知人论世法来进行教学。

比如在讲解《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事先进行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阐述郭路生的人生经历,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涵义。在实际应用这种方法时,应恰到好处,将同级教材中同一作者所写的各种文章的相关信息有效地联系起来,以便于学生理解文本知识。

3.比较阅读法

即将内容或者形式相对、相近的两篇文章,采取对比阅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对比阅读过程中,通过两篇文章相关内容的对照与比较,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断扩宽其眼界,使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充分,掌握每篇文章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鉴赏力。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文本间要具备一定可比性,同时切入点必须要小,通常情况下,比较的内容有写作方式、语言的风格以及思想内容等。

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这篇文章时,可与林语堂所写的《说北平》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比较阅读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作者对于北平的喜爱,而不同点则在于老舍先生所表达的是远离故乡,对北平的一种思念之情,林语堂先生则是身处北平,所表达的侧重点在于对北平的喜爱、欣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来实施对比。

三、活动后的作业设置与教学评价

在高中现代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作业的设置。作业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种,即短时作业和长时作业。所谓短时作业就是学生应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作业。相对于长时作业而言,短时作业的内容相对集中和明确,具有一定针对性,对于学生语文基础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语文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长时作业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视野的开阔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忽略掉长时作业的重要性,一味地布置短时作业,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短时作业和长时作业有效结合,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布置,以此为学生打好阅读基础,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必须面向所有的学生,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广泛性,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均得以充分发挥,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时间与空间。

篇9

【关键词】 课堂讨论 优化 小学数学课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利于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的价值和积极性作用,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它已经成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这种教学方法,即使所有的教学内容适用,如果组织得不好,照样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使课堂讨论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有必要对数学课堂进行多角度的讨论与研究。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挖掘教材,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书第24页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2 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上课时学生就汇报出各种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又如,我在教学“数学乐园”时,设计了一个运弹子的活动,先是在组内进行比赛,然后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运的多,运来一个弹子记录员就往黑板上贴一个圆片,最后根据圆的个数的多少确定谁运的多。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感觉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高。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中。

3 灵活运用讨论的技巧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辨是非,增长知识。因此,在组织课堂讨论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讨论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讨论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吸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意见等。

3.1 学会独立探索。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索,必须要有自己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个体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比较、抽象等方式,利用各种信息,探索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3.2 学会倾听。在开始讨论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题上学会三听:①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②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③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有效课堂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而课堂组织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建构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有效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显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有关这方面的做法其实就是我们平常备课中常谈到的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注意的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对学生的把握要到位。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解读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这一点很多老师都能注意到。但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能自学会了;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许多教师早已耳熟能详。教学方法的实质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教学的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1.对于“情境”的创设。谈到这一点我们马上会想到“生活情境”“童话情境”等。数学来源于生活,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创设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高年级则采用现实生活情境。应该注意的是“情境”应该突出的是能使儿童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才能有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好奇心、成就感、表现欲人皆有之,课改新理念让我们把主人翁之位还给学生,就是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里,让他们在课堂中通过自觉学习满足自己的好奇,并充分表现自己的自主探究才能。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我们给出的问题不能过大过笼统,要让学生由易到难慢慢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讨论中找到兴趣和乐趣,有了这种兴趣和乐趣大脑才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学生的创新思维也由此而生。教学“认识分数”这节课,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整节课学生是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竞争中寻找激情。如今的时代是合作的时代,人人需要合作,如今的时代也是竞争的时代,人人需要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都缺一不可,其实我们的课堂就是一个最好的合作场和竞争场。合作促使学生有思想、能创新。竞争能让学生好动手、懒变勤。竞争还能让学生知效率、动脑筋。练习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激烈竞争。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和肯定。所以竞争同样能使学生产生激情。只有在竞争中,我们的课堂才能闪现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明星。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伦理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他们的付出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及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教学实践也表明,正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造成了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课堂管理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课堂环境,才能确保学生作出积极的、教学目标导向的行为,形成良好纪律。

总之,有效教学的课堂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搭建问题情境的平台,合理、灵活运用情境教学策略,促进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及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体生命的活力,用教师自己的思维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教师的自己的情感去激活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参考文献]

[1]稿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