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监管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枸杞是宁夏中宁县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中宁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来自枸杞的收入,占到全县农民总收入的48.7%,农民人均来自枸杞产业的现金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市场上对枸杞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消费意识的进一步増强,迫切需要绿色、环保、高品质的枸杞产品。枸杞作为药食同源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颇受人们喜爱。同时,枸杞也被多种生物喜爱,容易发生食害。为了消除发生食害的生物,广大种植户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造成枸杞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在现实生产中,农业执法、工商、质检,由于人员缺乏、农药销售经营企业点多面广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对农药市场监管不到位,以至于农户大剂量、多频次使用农药,甚至使用禁用农药。对枸杞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充分发挥农药的有益作用,管控好枸杞农药的潜在风险,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农药市场的难点、重点加以监管。
一、农药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枸杞农药经营个体多而分散,监管难度大中宁县枸杞农药经营个体达250多家,遍布中宁县城乡各地,规模大小不一,比较分散,枸杞农药市场虽然多次整动,但仍然存在无照经营和流动销售的情况。现今,农业、工商执法队伍人员少,执法装备差,无法做到高频次全面检查,只能开展专项检查和抽查,日常监管难度大。(二)枸杞农药假冒伪劣花样多,监督监管技术手段不足目前,中宁县枸杞农药市场依然存在套证农药、冒牌农药,甚至还有过期农药、无效农药、含量不足农药,同类农药中混有其他农药。假冒伪劣农药花样多,识别困难大。目前,中宁县虽然成立了枸杞等农产品检测中心,但高端精密仪器和专业检测人员缺乏,无法满足大量的抽查检测工作需要,致使在问题处理过程中缺乏检测数据,以至于不能准确及时处置。(三)枸杞农药销售市场混乱,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当前,中宁县枸杞农药营销体系不健全,多级批发、相互压价、不正当竞争现象层出不穷,农户很难辨别真伪。另外,农户购买农药时,往往跟风买,买廉价农药,不从正规渠道购买。购买时不索要收据发票,也不注意保存商品标识,发生农药纠纷时,农药追溯过程困难,得不到有效维权。(四)枸杞农药监管手段单一,社会监督不足当前,中宁县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药监管网络,但监管仍然以突击抽查为主,不能从源头上做到动态监管,监管手段单一。在监管过程中,依然以执法部门为主,缺乏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的机制,无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形成不了对农药市场监管的强大威慑力。
二、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的措施
篇2
关键词:放心肉;市场监管;形象摊点建设;蒙自县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78-02
“优质特色放心肉”形象摊点工程,是红河新世纪牧业发展中心在蒙自城区主要农贸市场投资建设的一项惠民工程,截止2012年12月底,共在7个农贸市场建成了“优质特色放心肉”形象摊位15个。每个形象摊点日均销售猪肉5头,销售的“优质特色放心肉”共计15 750多头(157 500多公斤)。
红河新世纪牧业发展中心依托全州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肥猪资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对生猪产品从生产(饲养)、屠宰(加工)、市场(销售)三大环节严格把关。即中心与州内一些规模养殖场签订活猪收购合同,收购的肥猪指定到蒙自市草坝生猪定点屠宰场屠宰加工,经检疫合格的猪肉产品运到各农贸市场的“优质特色放心肉”形象摊点销售。同时还向一些超市、机关、学校食堂等直接配送“优质特色放心肉”。通过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好畜产品安全关,规范肉类市场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1 主要做法介绍
1.1 把好生猪收购关
从真正意义上讲,安全的畜产品不是检出来的,更不是加工出来的,而是靠养出来的。因此,养殖环节是畜产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为保证“优质特色放心肉”形象摊点所销售猪肉的质量安全,红河新世纪牧业发展中心与州内一些规模养殖场签订活猪收购合同,并对所提供的肥猪质量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场方作出“遵守休药期规定,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不滥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和不添加‘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承诺,所提供的肥猪要求健康无病,每头不低于120 kg,并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二维码耳标,入场前经查证验物,证物相符的方可进入屠宰场屠宰,从源头上保证畜产品安全。
1.2 把好屠宰检疫关
对入场屠宰的生猪,由驻场检疫员实施全流程同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在胴体上加盖产品检疫合格验讫印章,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检出的病害动物产品,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要求,由检疫员监督实施无害化处理,对检出的不合格猪肉产品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一律不准出场,确保“优质特色放心肉”形象摊点销售的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
1.3 把好市场准入关
为规范肉类市场监管,蒙自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积极配合红河新世纪牧业发展中心开展工作,安排技术人员参与协调和组织有关单位、经营户在蒙自城区的主要农贸市场共同创建“优质特色放心肉”形象摊点。并提出形象摊点建设的具体要求。
1.3.1 对形象摊位牌和标志的要求 形象摊位的牌子和标志由红河新世纪牧业发展中心统一制作,要求将“中心”的地址、联系电话、负责人,蒙自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监督举报电话、蒙自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12315”消费者投诉电话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向社会承诺若在“优质特色放心肉”形象摊点买到有质量问题的猪肉,消费者可以向动物检疫部门举报或工商部门投诉,一切责任由“中心”承担。
1.3.2 对形象摊点经营人员的要求 要求经营者必须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经营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并经"中心"组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3.3 对形象摊点经营活动的要求 形象摊点实施明码标价透明经营。所经营猪肉均按猪体的不同部位分级定价,并以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位,实行惠民平价销售。在经营活动中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到公平交易,透明经营,童叟不欺。
2 对建设和完善形象摊点的建议
目前,“优质特色放心肉”形象摊点建设工程已在蒙自城区各大个农贸市场全面启动,“优质特色放心肉”已进入一些超市、机关、学校等食堂,此项工程正在积极稳步推进,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形象摊位的建立规范了鲜肉市场的管理,提升了经营户的诚信、守法意识,提高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促进全市肉类市场向规范化管理方向迈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优质特色放心肉”形象摊点建设工程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然而,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需要政府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支持和帮助企业,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惠民工程。
(1)市政府要把“放心肉”形象摊点建设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企业一些倾斜,并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对实施此项工程的红河新世纪牧业发展中心给予支持和帮助,保证工程的实施。
篇3
关键词 农资市场;监管现状;长效监管;新举措;江苏新沂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07-01
近年来,新沂市农委为了保证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严格执法,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为确保该市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农资市场秩序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售假劣农资坑农的现象尚未彻底杜绝,治理整顿的形式依然十分严峻。笔者作为专门从事农资市场监管的的农业执法人员,分析了新沂市农资市场监管现状,介绍了采取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农资市场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1 新沂市农资市场监管现状
1.1 农资从业人员复杂,文化水平较低
随着农资经营体制的放开,经营人员迅速增多,形成了多元化、市场化,农资产品的种类和品种也在迅速增加,农资市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新沂市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从事生产、经营农资的共有548家,但是在实际的工商活动中,仍有大批没有经营资质的经营户在从事农资经营活动。据统计,新沂市种子生产企业、肥料生产企业、农药生产企业分别有4、9、10家,种子、农药、肥料批发户68家,各乡镇、办事处的农资经营户457家。从这些从业人员的年龄来看,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总数的40%左右,年龄在45~55岁之间的占50%,年龄在 55岁以上的占10%;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以下的占总数的80%,高中以上文化只占总数的20%。大部分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无法为农户提供指导。
1.2 农资市场经营不规范
一是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目前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农资市场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近几年特别是在村一级的检查中,常会发现一些杂货店或者是小商店在销售种子、农药和化肥。这样的经营方式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甚至严重危及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检查中还发现一些没有资质经营农药的经营户也在销售农药,或者是挂靠在上级经销单位销售农药,这些无条件经营农药的经营者扰乱了市场,给市场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索证索票、档案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近年来,新沂市农委制定了农资质量承诺制度、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等,有效提高了农资质量动态管理水平。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农资经营者对各项监管制度执行的认识很差。一方面体现在进销货时,尤其是从外省市购进的农资产品很少有正规的发票,有的甚至无任何票据或者只有物流单据,并且填写内容简单,主要数据内容无处可查,加大了农业执法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体现在基层批发或零售时,不填写进销货台账,对档案中应填写的规格型号、销售去向等事项不予填写,或者没有实行高毒限用农药实名购买制度,台账填写严重不规范。三是违法经营、规避监管。近年来,随着新沂市农资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生产、经营者对农业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比较了解,生产经营的农业投入品是否违法,他们心中有数,逃避检查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多,只有进行质量检测才可以发现,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同时一些流动商贩,利用农村集贸市场、批发摊点、个体经销户,采取流动经营等形式贩假、售假,给行政执法监管也带来一定难度。
1.3 农资经营者、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
一是农资经营者对相关法律知识不了解,没有守法意识,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农资经营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伪劣农资辨别能力较差,给推销假劣农资的违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在历年的农资市场检查中,常能发现一些农资经营者在销售未审先推、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的种子,标签不规范的种子或者农药及未取得登记证的农药或肥料。通过质量监督抽检,也发现不少假劣农资的存在。在立案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经营者都不知道自己经营的是违法品种,“卖药不懂药,违法不知法”,导致违法行为屡查屡犯。二是农资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绝大多数农资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出现农资质量纠纷时对举报投诉有所顾虑,甚至不知道该去哪个部门投诉,也有部分农资消费者在购买农资时贪图便宜,只认价钱不认货,买到假劣农资时只能自认倒霉,不会也不愿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违法分子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2 新沂市推进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新举措
2.1 善执法内外部协作机制
2.1.1 完善与公安、安监、市场监督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新沂市农委牵头与公安、安监、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新沂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联合监管的通知》,共同建立农资市场联合监管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市场主体准入并联审批、农资质量监测公告、农资经营档案监管、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管理等“八项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紧急事务和重大问题及时沟通、协调。
2.1.2 开展联合执法,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新沂市农委与市公安局、安监局、市场监督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新沂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统一部署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组成农资打假联合小组,在每年3月组织联合打假执法人员对全市548家农资批发经营店进行地毯式拉网大检查,2015年共没收假劣农资4 670 kg,为群众挽回济损失180余万元,确保了全市农资生产经营秩序稳定好转。
2.1.3 建立农业执法长效机制。实行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相结合、日常执法与集中执法相结合,真正形成了分工协作的执法合力。2015年8月执法大队率先转变作风,开展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零距离活动,由定期市场巡查为主到暗访农户倒查门店溯源;深入农户调研座谈,对农户购买的农资产品问来源、看发票、登记备案、严查质量;不定期、不定时、不定地、不通知,随机进行暗访倒查和交叉检查行动[1-2]。
2.2 立农资经营诚信机制
2.2.1 大力推进“农资经营示范店”建立。开展 “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评比活动,从主体资格、服务设施、商品质量、诚信经营、社会评价等5个方面,制定24项考核标准,采取百分制考核,2015年全市评选出40家“放心农资经营示范店”。
2.2.2 建立“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机制。探索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新模式,推广农资连锁,农资行业协会、农资合作社等组织,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如千村植保、新沂市华社农用物资有限公司等在农村建立经营网点,将厂家直接和村民联系起来,减少农资流通的中间环节,保证农民买到放心农资。
2.2.3 规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主要包括质量承诺、进货查验、索票索证、档案建立、产品保管、产品召回、售后服务等制度,建立健全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面掌控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情况。对诚信守法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对信誉不良的农资经营主体,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增加其失信成本。
2.2.4 对农资企业进行分类监管。根据农资市场主体的资格、商业信用、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结合农资质量监督抽检结果,建立监管对象诚信档案,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目前,对全市548多家农资经营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已实行日常管理制度。
2.3 新农资市场检查监管方式
2.3.1 完善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制度。扩大监督抽查范围,提高监督抽查覆盖率。将抽点检查和广泛督察相结合,将个别产品和企业检查和市场全面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监督抽查结果的分析应用,健全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反馈、共享机制,提高农资质量预警能力。2015年,全市共抽检种子、农药、化肥样品共80批次,合格率达95%,并依法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严肃查处。
2.3.2 健全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制度。依托新沂市各乡镇、办事处的农技推广机构,配备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建立基层举报协查网络,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作用,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加强举报线索的核查处理[3-6]。2015年成功调解举报纠纷59起,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3.3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结合农时季节和农资市场特点,以“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为主线,以强化农资质量安全为目标,从源头治理、市场监管、定期检查和制度建设入手,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仅2015年就出动执法人员1 002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 140余家,查处各类违法涉农案件65起,责令整改49起,立案查处16起,对一批较大的案件,通过《新沂日报》《新沂市电视台》等渠道向社会曝光,切实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3 参考文献
[1] 罗康,潘鸿,陈明红.会泽县农资市场现状及监管对策[J].云南农业,2010(2):10-11.
[2] 刘兆余.泗阳县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398-399.
[3] 李春蕴.资市场监管措施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3):81-82.
[4] 储美琴,江涛.州市姜堰区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7):350-351.
篇4
【关键词】药品市场监管 监管理论
一、我国药品市场监管的现实问题
1.市场监管主体方面
第一,职责划分不清。如对于药品价格,药监、物价、工商等部门都可管又都可不管,价格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都可调整药价,造成国家对药品价格控制乏力。
第二,监管职权不全。对药品广告的审批,监督检查权归属药监局,但监管处罚权(除撤宣传批准文号外)却属工商管理部门,即药监局的监管权大多限于发现问题,却无处理问题的权力,监管力度可想而知。而且权力分散易致更大寻租,形成制肋。
第三,药监组成欠缺。药监局的设立源于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并非依法设立,相应的监管组织法缺失;以行政管理人员为主的单一组织结构;人事编制短缺导致监管力量不足。
2.市场监管范围方面
第一,新药监管缺位。新药研发的高成本、高风险、利润不能保证的特性决定了新药单纯依靠市场无法有效供给。我国目前药品研发与创新能力欠缺,政府对此的监管缺位,鼓励、支持以及新药研发后的知识产权保护还需加大力度。
第二,政府监管错位。对于药品市场运行,政府与市场存在分工,并非所有情况均由政府出马。轻微市场失灵,利益相关者可通过协商谈判,以相对低的成本有效弥补损失;重大市场失灵,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则需政府低成本、高效率的干预。目前,药品市场的监管困境就在于过多寄希望于政府监管,在此前提下,政府不能将有限的财力集中于必须由政府管而且也能管得好的事项,都管反而管不好。
3.市场监管的方式方面
药品市场常规监管方式包括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其大多体现命令控制的色彩,比较刚性,且多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药品行政立法的缺陷具体体现在:行政立法不足;立法公开度、参与度有待提高;被监管者权益保障有待强化;自身法律责任有待严格等。尤其是药品行政立法缺乏评估,对某些立法的必要性、现实效应等关注不够,导致行政立法泛化。
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限制市场竞争,调节特定社会资源和服务总量以及确保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在资历、能力方面的最低安全基准。但目前这方面或门槛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或为保老牌企业优势,对新企业设置关卡,过度限制市场竞争。
行政检查手段尚显单一,无法有效动态监控药品市场;存在检查权滥用,监管效果受损现象;监督检查评估标准变动不及时。
行政处罚存在的问题在于:其一,监管主体过分依赖行政处罚,强调对被监管者违法行为的事后制裁,忽视事前预防、事中监督控制;其二,行政处罚权往往被滥用,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导致公众对药品监督管理机关的不信任;其三,违法行为的界定空白或模糊,处罚手段单一,不够严厉,无法有效及时制裁违法者。
4.市场监管的程序方面
政府对药品市场的监管,是公权力对私域的干预,为确保公权力对私域的干预适当,不仅要从实体法上规定监管权,明确其边界,还应通过程序规范监管权的行使。药品市场的监管程序涵盖一般程序和特殊程序。对于一般程序,主要关注核心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制度。信息公开的内容有限,且不统一,信息公开制度尚未建立。听证制度中专家咨询论证异化,听证流于形式。对于特殊程序,药品不良反应的监管程序存在不足,无论事前预警、事中应急,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理论的应用与启示
从上述监管理论,我们不难看到其中的思想轨迹,政府监管的方法应应势而治。结合我国药品市场监管的发展及现状,笔者思考如下:
1.权威协调机制
2003年机构改革之后,对于药品市场的监管,我国初步确立了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主,各职能部门在其职能范围内配合的监管体系。监管主体众多之下,我们更加需要信息共享和权威协调机制。
纵向来看,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第一,地方药监经费虽然实行省级统收统支,但各地财力不均,在核定监管机构行政经费时一般按平均经费处理,导致部分省区监管力度明显不足,政策难以有效贯彻;第二,15个计划单列和副省级城市的独立监管体制,使省以下垂直监管效率打折;第三,因利益关联,处理地方保护问题时,在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中上级监管派出机构与所在地政府间的协调难度反而增加。鉴于此上分析,我国可以考虑采取中央垂直管理的权威协调体制。
2.进一步“有所管有所不管”
捕获理论应用于药品市场监管实践当中,首先就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在出台相关监管法规或政策时,必须对其可能的效果和所付出的代价做出谨慎的估计,要掌握好一个监管“度”,使监管效果真正有利于受益人;其次,要尽可能地完善和发展监管技术,健全法律法规,使其不受被监管者所利用。
比如:行政许可的范围有待进一步收缩,乙类非处方药的销售可不再设置许可,而是通过事后监督或者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解决。再如,根据“政府官员,普通公众,专业人员参与,以专业人员为主”的经验,监管层可调动行业组织等社会团体来分担部分监管职责,节省人力等成本的同时弱化自身“被捕获”风险。
3.成立第三方药品评估机构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学者们提出了如何用市场力量来改善政府功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措施。对于药品评估,可尝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药监局的行政垄断,允许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它可承担政府监督机构的部分职能,但又有实质区别:营利性机构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会尽可能获取更加充分的信息,减少运行成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否则,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他们会被淘汰出局。这样可以使消费者及时获得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相关信息,做出理性判断。
4.赋予药事法律争端裁决权
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如果政府监管计划中政策选择因素强一些,那么,监管更多的是一个精密细致、理性计算的过程(而非市场化的公共选择)的结果。而药监局管辖的事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一般法官缺乏这类专业知识和能力。若通过法律程序赋予药监局行使此项裁决的权力则会减轻不小的难度,还能进一步加强该部门的监管力度。
当然,我们在应用这些理论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药品市场的独特性:药品市场虽同属竞争性的市场,但因其自身关乎生死和成本巨大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政府对它不仅限于制定规则,维护竞争秩序,
还须将监管渗透于从研发、生产、上市,直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比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管既是为公众负责也是在保障药品研发的投资收益。因此,可以说药品市场监管的目的既不应单纯地去维护公共利益,更不可成为服务于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而应是实现利益兼得,确保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得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美]伯纳德施瓦茨著,王军等译.美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57-159.
[2][美]理查德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法律与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475-476.
篇5
企业为了融资而付出的实际成本不可能是无限高的,例如,当企业为某一项目融资所付出的成本超过企业实施这一项目所能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将放弃这一项目(Jensen,Meckling,1976),即企业发行债券的显性成本不会超过项目所能取得的期望收益;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银行借款、发行股票等方式获得融资,根据融资优序理论(Myers,Majluf,1984),企业愿意为发行债券所付出的融资成本不会超过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所付出的成本。在企业愿意为发行债券所付出的成本即显性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监管成本越高,能够为债券投资者提供的利率就越低。因此,本文用债券的利率来衡量企业所面临的监管成本,企业发行债券提供的利率越高表明企业面临的监管成本越低。
基于上述理由,本文用企业发行债券的利率来衡量监管成本,考察了以下问题:1、在不同监管主体监管下发行债券面临的监管成本的差异;2、监管主体数量变化对监管成本的影响;3、债券市场审批监管环境变迁对监管成本的影响。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研究,比较系统地探究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究竟是低效监管还是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竞争这一话题。
首先,本文结合不同的债券种类,研究不同监管主体下监管成本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企业发行不同类型的债券需要承担的监管成本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不是集中地体现为过高的监管成本,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视为低效监管,这种监管成本的差异有可能是由于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引起的。其次,本文利用我国债券市场引入中期票据这一事件,研究中期票据引入前后企业债券监管成本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引入中期票据(增加了新的监管主体即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之后,企业债的监管成本显著降低。监管主体增多后,中国债券市场的监管成本非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这一结果表明,中国债券市场的各监管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在中国债券市场引入中期票据后,发改委为了吸引企业发行由其监管的企业债券,采用一定的措施帮助企业降低发行企业债券所要承担的监管成本。
最后,为了进一步检验前文提出的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竞争的假说,本文利用发改委简化审批手续,开放企业债的发行额度这一降低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监管成本的举措,研究这一事件对于公司债券监管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债券监管成本降低后,公司债券的监管成本也随之降低了,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竞争的假说,在发改委采取措施降低企业发行债券所承担的监管成本后,证监会为了吸引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降低了公司债券发行的监管成本。
研究设计
(一)模型与变量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债券市场监管成本的变化,探讨债券市场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模型的构建中,本文借鉴了Kidwell,Marr和Thompsono(1984)研究债券显性成本影响因素的模型,并做了适当的改进,现将主要模型阐述如下:1、债券类型与监管成本。首先,本文结合不同种类的债券,探讨不同监管主体下监管成本的差异,初步验证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究竟是低效率监管还是各监管部门间的竞争。具体模型如下模型中被解释变量Y为监管成本的变量即债券的利率水平,由于中国的企业(或公司)债券全部是平价发行,因而其收益率就是票面利率。企业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其总成本是一定的,Y越高则表明监管成本越低。为了保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除了用债券利率的原始值外,还采取了与债券发行同时期同期限贷款利率以及同期的无风险收益率(即用同时期同期限国债的收益率表示)对Y进行调整,调整过程如下:上述表达式中,Loan为与所发行债券同时期同期限的银行贷款利率,Rf为与债券发行同时期的国债收益率,即无风险收益率。模型中的解释变量Style为债券类型,本文中涉及到的债券类型有企业债、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在研究过程中设计了两个哑变量Style1和Style2,分别表示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当债券类型与变量所代表的债券类型相符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模型中RAT为债券评级标准,中国的企业(或公司)债券的评级水平大都在A级以上,共分为五个评级,模型中设置了RAT1-RAT4四个哑变量,分别在对应的水平上取1,否则取0。
模型中Size为债券发行的规模,采取了债券发行金额的自然对数表示。模型中Mat为债券的发行期限,采取了以年度表示的发行期限的自然对数表示。模型中Int为债券发行日前七个交易日七日回购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此指标代表市场收益水平。模型中Guar为债券发行是否有担保条款,有取值为1,无取值为0。模型中Opt为债券发行是否包含特殊条款,包括两个指标是否采取累进利率(Opt1)和是否包含提前赎回条款(OPT2),二者均为哑变量,是取值为1,否取值为0。最后本文还控制了年度效应。在Kidwell,Marr和Thompson(1984)的模型中,还包含了评价债券风险的指标,而中国的企业(或公司)债券的评级均较高。事实上,中国债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尚未发生到期无法清偿的现象,因而本文在研究模型的构建中未考虑违约这一因素。2、引入中期票据对监管成本的影响。本文随后考虑引入中期票据(同时增加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这一监管主体)对企业债券(监管部门为发改委)监管成本的影响,具体模型如下:模型中Time1为哑变量,以中期票据进入债券市场的时间为界,在这一时间之后Time1取值为1,之前取值为0。模型中其他变量的解释与前一部分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3、简化企业债券的审批对监管成本的影响。该部分以2008年1月2日发改委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并开放企业债的发行额度为事件点,研究企业债券(监管部门为发改委)监管成本降低对于公司债券(监管部门为证监会)监管成本的影响,具体模型如下:模型中Time2为哑变量,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颁布时间为界,2008年1月2日之后取值为1,之前取值为0。
(二)样本与数据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中国债券市场上流通的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受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的限制,三类债券的始发时间是有先后的,因而三类债券样本的时间区间也不尽相同。其中,企业债券的样本数据期间为2001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公司债券的样本数据期间为2007年9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而中期票据的样本数据期间为2008年4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在剔除数据严重缺失和存在异常值的样本后,本文共得到研究样本1875个,其中的企业债券样本809个,公司债券样本173个,中期票据样本893个。由于本文各部分的研究目的不尽相同,所用到的子样本数量也有所差异。
本文对全样本及各子样本的主要变量的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表1变量的均值统计从表1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三类债券的监管成本相差不大,公司债券略高;从债券期限来看,企业债的期限最高,约为8.47,而中期票据期限最短,约为4.29;三种债券的单笔发行规模没有显著差异;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中有担保条款的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三,而中期票据大多没有担保,这与企业债和公司债发行相关法律有关,这两类债券在公司法和证券法早期规定要求发行债券时必须有担保;企业债和公司债中约有半数有赎回条款,而中期票据大多没有赎回条款,这可能与企业债和公司债期限相对较长有关。
实证结果
(一)债券类型与监管成本
本部分首先区分了债券的类型,研究企业发行不同类型的债券所面临的监管成本的差异,根据模型(1)对样本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表2债券类型与监管成本注:表2中被解释变量为监管成本的变量债券票面利率,债券票面利率越高表明监管成本越低,其中Y为原始值,Y1,Y2为用债券发行时期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调整后的值,其中Y1用的是除法,Y2用的是减法,Y3为票面利率用债券发行时期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调整后的值。表中*,**,***分别代表回归结果在10%,5%和1%水平显著从表2中被解释变量Y的回归结果来看,同企业债券相比,公司债券能够给投资者提供更高的收益回报(利率更高),表明公司债券的发行企业承担的监管成本更低;而中期票据提供给投资者的利率更低,表明中期票据的发行企业承担的监管成本更高;三种债券监管成本的差异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中国债券市场上各监管部门之前存在着竞争,由于这种竞争,不同债券品种之间的收益率也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根据各债券品种监管成本的高低来判断各监管主体监管能力的差异,因为不同种类债券发行的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正是由于发行要求上的差异,各类债券的监管主体为了使其监管的债券种类更具有吸引力,都对监管成本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因此,简单地把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视为低效监管是不客观的。表2中其他变量的回归结果与Kidwell,Marr和Thompsono(1984)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为了保证结论的稳健性,分别用债券发行时期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和国债收益率对Y进行了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变量代入模型(1)中,得到表2中Y1,Y2,Y3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回归结果的符号基本保持不变。此外,监管成本还可能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验证有关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还将年度变量放入模型中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依然保持不变,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二)中期票据的引入对企业债券监管成本的影响
中期票据的引入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丰富了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品种;与此同时,中国债券市场监管体系中,也增加了一个新的监管部门,即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这一事件为研究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如果中国债券市场上的多头监管是低效监管,那么新的监管部门的加入将进一步增加企业发行债券的监管成本;反之,如果新的监管部门的加入非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监管成本,那么有理由相信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着竞争,即争夺审批企业发债的监管权利的现象。基于上述理由,本部分引入中期票据这一事件,利用回归模型(2)研究了事件前后企业债券监管成本的变化,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期票据的引入对企业债券监管成本的影响注:表3中被解释变量为监管成本的变量债券票面利率,债券票面利率越高表明监管成本越低,其中Y为原始值,Y1,Y2为用债券发行时期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调整后的值,其中Y1用的是除法,Y2用的是减法,Y3为票面利率用债券发行时期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调整后的值。表中*,**,***分别代表回归结果在10%,5%和1%水平显著从表3的回归结果来看,中国债券市场引入中期票据并增加监管部门(即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后,企业债券的监管成本非但没有升高,反而降低了,这与多头监管的低效率假说是不相符的,而恰恰支持了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竞争的假说,即由于新的监管部门的加入和新的债券品种的增加,企业发行债券的渠道增加了,发改委为了增加企业债券对拟发行企业的吸引力,采用了降低企业发行债券所需承担的监管成本的措施,使得企业承担的监管成本减少,企业有能力向投资者提供更高的收益回报(债券利率)。本文同样用银行贷款利率与国债收益率对监管成本进行了调整,并将年度哑变量放入模型中,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不变,见表3的Y1,Y2,Y3部分。
(三)企业债券监管成本降低对公司债券监管成本的影响
正如前一部分回归结果所示,由于新的监管部门的加入,作为企业债发行审批监管主体的发改委有动机采取措施降低企业发行债券所承担的监管成本。2008年1月2日,发改委颁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并开放了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度。无疑,发改委的这一举措降低了企业债券的监管成本。如果中国债券市场存在多头监管且各监管部门之间不存在竞争,那么发改委降低企业债券监管成本的举措不会影响到公司债券的监管成本;反之,如果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竞争,公司债券的监管部门为了保持公司债券对拟发行公司的吸引力,应该有动机降低公司债券的监管成本。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究竟是低效监管还是部门竞争,本文根据模型(3)对样本做了进一步的检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对比表4和表2、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表4无论在模型整体解释力还是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上都明显降低,事实上这主要是由数据存在的一定局限造成的。首先,样本中关于公司债的数据较少,只有173个观测值;其次,样本分布不均匀,在这173个样本中仅有5个公司债券样本是2008年以前发行的。尽管如此,通过表4可以看到,在用Y3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的回归中,time2与监管成本的回归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这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表明在发改委降低了发行企业债券的监管成本后,公司债券的监管部门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降低发行公司债券的监管成本。本部分的研究结论仍然支持中国债券市场中的各监管部门存在竞争的假说。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在我国债券市场中,证监会、发改委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分别承担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的发行审批和监管职能,这是债券市场多头监管的主要表现形式。多头监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多部门重复监管,这往往导致高成本和低效率。然而同一般意义上的多头监管相比,我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又具有其特殊性:从债券市场整体的角度来看,证监会、发改委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共同承担债券市场的监管职能,具有多头监管的典型特征。将债券市场根据债券种类细分可以发现,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三个监管部门分别主要承担一种债券的监管责任,即三个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为企业提供资金的角度来看,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三种债券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而监管部门为了扩大各自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力,吸引企业发行由各自监管的债券,也存在竞争的可能性。
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所面临的监管成本具体显著的差异,这与多部门重复监管的低效监管假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我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是多部门重复监管,那么高监管成本应该是三类债券面临的共同问题,一种债券的监管成本不会系统性地高于或者低于其他债券。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不同类型债券监管成本的差异表明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三个监管部门并非同质的监管主体。实际上发改委、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证监会通过差异化的监管要求,包括市场准入、发行方式、发行市场、担保要求、募集规模、资金用途、定价方式、投资者保护等,形成了差异化的债券类型和差异性的监管主体。而差异化,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竞争策略,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债券市场各监管部门之间可能存在部门竞争。
如果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竞争,那么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无疑会影响原有监管部门的行为,基于这一理由,本文以中期票据引入我国债券市场(同时引入了新的监管部门银行商交易商协会)作为外生冲击,研究这一事件对企业债券监管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期票据引入之后,企业债的监管成本显著下降,这与李变花(2007)中提出的“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刺激了企业债的发行”具有一致性。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新的监管部门进入引起了监管部门之间的竞争,促进原有监管部门降低监管成本,这验证了部门竞争假说。而根据低效监管假说,新的监管部门的进入属于重复监管,会降低监管效率,增加监管成本,这明显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不符。
除了新竞争对手的进入外,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行为也会相互影响,基于这一理由,本文考察了发改委(企业债的主要监管者)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前后,公司债监管成本的变化。在该通知颁布后,企业债的发行审批手续大大简化,监管成本也明显降低了。如果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是各部门重复监管,企业债监管成本的变化不会影响公司债的监管成本;而如果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竞争,企业债监管成本的降低无疑增加了企业债对发行债券公司的吸引力,证监会为了保持公司债的吸引力,也会采取措施降低公司债的发行成本。通过对比《通知》颁布前后公司债的监管成本我们发现,《通知》颁布后,公司债的监管成本明显降低。这表明我国债券市场中一个监管部门降低监管成本的举措会引起另一监管部门的跟随,再一次证明了我国债券市场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竞争的假说。
鉴于债券市场多头监管下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健全和完善债券市场的监管体系:首先要理顺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监管部门的权责范围,使各监管部门之间关系明晰,相互间不推诿、不越权,在职责权限上避免交叉关系,能够防范拟发行债券企业在发行债券过程中面临由于多头监管方式而导致的重复监管,避免不必要的监管成本提高。其次,要建立企业发行债券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有利于监管的更高层级监管规制,改善当前有关法律法规复杂分散的现状,使债券发行和市场监管的相关规制衔接和统一,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证、有章可循。
最后,要利用部门间竞争关系,鼓励金融创新、监管创新,引导债券市场监管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使债券市场监管适应当前市场各参与主体的需求、促进市场发展。金融创新方面,通过各部门对市场影响力的积极竞争,激励各监管部门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通过引进新的债券品种,从而扩大企业发行债券的选择范围,使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融资平台。在监管创新方面,利用各监管部门之间的竞争关系,引导监管部门放松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行政限制,降低监管成本,提高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从而最终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功能性债券市场监管体系。
篇6
我们今天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主要任务是进行市场价格网格化监管工作的启动和动员。市场价格网格化监管和服务的管理模式自去年以来在我局已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试行,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从今年开始,市局要求我们全面正式施行市场价格网格化监管工作。为保证这项工作启动后能够顺利实施,市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新的管理和工作制度,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很好地应用。按照市局的《关于在全市物价系统推行网格化“监管+服务”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我局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步骤和要求。我们今天召开的启动动员会就是实施方案的一项工作内容。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做一下阐述,与同志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一、深刻认识推行网格化监管和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市局推行市场价格网格化监管工作旨在适应形势发展和职能转变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优化价格公共服务。推行网格化“监管+服务”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创新市场价格监管、强化价格公共服务的一项新举措。网格化监管服务就是将价格监管和公共服务的目标任务,按照“网定格、格定人、人定责”的原则,分解到若干“网格”区域,根据经营者的地理位置、数量、规模、重点商品和行业的分布等实际情况,进行划网定格,以各科室和巡查人员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层层分解监管服务职责,明确权责的一种监管加服务的新的工作模式。通过对各个网格指定人员、确定任务、划定责任,督促每个岗位肩负起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的双重职责,引导每个干部充当好“监管者”与“服务者”的双重角色,更好地实现市场监管的“大纵深”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在物价系统推行网格化“监管+服务”模式,其重要意义可以概括为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实现执法力量与服务资源的整合。可以将过去的“笼统”监管变为“对位”监管,将以往的“包揽”服务变为“定向”服务。二是有利于实现价格监管与公共服务的融合。实现监管效能的最大化和服务效率的最优化。三是有利于实现工作方式与干部作风的转变。一方面可以实现“市场管理末端化、服务力量兼容化、诉求解决初始化”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权责对等机制,能够有效增强一线工作人员“守土有责、勤政为民”的观念和意识,激发调动干部队伍察民情、解民忧、化民怨、稳民心的主动性和热情,更好地打造服务型机关和亲民型队伍。四是有利于实现内部促动与部门联动的结合。加快形成“大监管”和“大服务”的格局。通过开展网格化监管服务,我们将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和服务,切实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对消除监管服务盲区,全面提升我局市场驾驭能力和服务水平,营造浓厚的价格诚信氛围和良好服务风气都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二、我局开展的市场价格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此次我局开展的网格化监管服务启动工作大体上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宣传发动、集中推广和总结验收阶段。时间从现在开始到8月底结束。
这项工作目标明确,责任重大,我们把这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把责任划分为四级。我作为这项工作的一级责任人,全面负责网格化监管服务工作。对市局党组负责。各位副局长为二级责任人,协助做好全局的监管服务工作,负责指导督促分管科室开展监管服务工作。各科室负责人为三级责任人,具体负责本科室各项网格化监管服务任务的落实。科室人员为四级责任人,具体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都要当好“五员”,即:价格政策“宣传员”。价格行为的“监督员”。价格管理的“指导员”。价格矛盾的“协调员”。价格动态的“监测员”。
具体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任务主要包括:1、对网格内相关行业进行价格收费专项检查,对各类市场进行巡查;2、对经营单位的明码标价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完善标价内容,规范标价形式;3、对网格内发生的价格举报投诉进行处理答复;4、对主要市场和重要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进行监测预警,采集价格信息,报告紧急事件;5、通过多种形式,向网格内经营单位宣传价格政策,价格信息;6、指导经营者健全价格管理制度,制定价格管理标准,规范经营执价行为;7、组织引导相关行业和经营单位参与价格诚信和明码实价创建活动;8、对网格内价格监督服务站(所)和义务价费监督员、信息员进行政策教育和业务培训,适时组织其开展价格服务活动;9、及时化解网格内的价格矛盾和纠纷,收集上报经营者、消费者对物价工作的意见建议;10、负责网格内价格监管和服务台账、档案、数据库的整理、记录和更新、维护等。
三、具体工作要求
推行网格化监管服务是强化价格监管服务意识,建立价格监管服务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家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举全局之力,凝全体之智,以高度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积极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价格巡查制度》、《价格检查处罚制度》、《明码标价制度》、《价格提醒告诫制度》、《价格诚信台账制度》、《网格责任人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不断提高全体干部工作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网格化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编发政务信息,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工作经验和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并做好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要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与网格化监管服务工作的关系。各科室、各责任人要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认真落实网格化工作职责,切实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篇7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调控目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促生产、畅流通、增储备、建机制、保民生”,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审慎推进价格改革,不断强化价格服务,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必要调控的原则。突出社会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兼顾效率与公平,对市场价格进行必要调控。
2.适度干预的原则。政府采取经济、法律的手段平抑和稳定市场物价,适时采取适度价格干预措施,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共同调控市场价格。
3.依法管理的原则。以法律为依据,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4.行政引导的原则。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通过预测物价运行趋势、提供商品供求信息、调查研究报告、宣传价格政策、公开成本监审报告、曝光价格违法典型案例等方式引导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5.社会监督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种商会、行业协会、工会和其它中介组织的作用,教育、监督、约束经营者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完善自律机制。
(三)调控目标
通过采取综合调控措施,力争使2012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市场监管
1.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物价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群众生活必需品、农资、能源、灾后重建物资等主要商品的价格监测和巡查,及时预警信息。完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每月对价格运行情况及走势进行分析,形成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市场价格走势,分品种制定价格调控预案和应急价格监测预案,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必要时按照相关程序,依法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确保群众生活稳定。
2.加强民生价费监管。继续对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清理和规范,重点规范涉企收费、社团组织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降低部分偏高的收费标准,对重新规范后的收费项目、标准向社会公布,强化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收费减免政策,加强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监管。稳定高中学费、住宿费标准,规范幼儿园、民办学校收费行为。继续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继续降低部分偏高的医药价格。搞好房地产市场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租金管理,认真落实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制度。加强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合理确定物业服务收费标准。
3.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特别是加强餐饮业和副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定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食品安全。
(二)保障市场供应及群众生活
4.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粮食扶持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稳步提高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牧部门要借助省上“陇南市新建万亩露地蔬菜基地”项目的实施,全力抓好新菜田建设和山区蔬菜点建设。要积极争取蔬菜生产以奖代补资金,用于我县蔬菜种苗培育及大棚建设。要加大涉农价格和收费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加强农产品储备供应。粮食部门要加强粮食调运,做好地方粮食储备,加强库存监管,确保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商务部门要加大对面粉、食用油、肉、禽、蛋、蔬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货源组织力度,指导企业有序增加商业库存和商品投放量,努力保障市场供应。
6.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成本。交通运输部门要全面落实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通行费政策,确保“绿色通道”畅通。要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工作,切实规范和降低农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大力整顿治理农产品流通环节价格和收费秩序,促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利益更多地向农民倾斜。
7.保障煤、电、油、化肥正常供应。发改、工信、金融、电力、供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煤、电、油、化肥的保障供应工作。全力组织做好煤炭调运工作,搞好运力衔接,确保冬春季用煤供应。要加强调度,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正常电力供应。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汽、柴油供应和储备,保障市场需求。积极建立和完善化肥淡季储备制度,落实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和计划安排,扩充储备品种,扩大储备规模,增加储备贷款贴息,落实储备任务,保障化肥的充足供应。
8.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民政部门要在落实现行低收入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和各项援助措施的基础上,努力建立长期有效的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规定时期内超过规定上涨幅度时,启动联动机制,对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物价补贴,确保其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人社部门要加大清欠工作力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教育部门要督促做好各类学校食堂饭菜价格稳定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确保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和质量稳定。
(三)规范整顿市场秩序
9.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加大对价格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组织开展涉农收费、涉企收费、教育收费、集贸市场收费、医药价格、农资价格等价费检查,重点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的行为;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恶意囤积的行为;恶意炒作农产品、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价格违法案件一经查实,要依法从严从重进行处罚并公开予以曝光。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电话作用,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10.规范农产品市场经营秩序。加强对粮食收购企业的资格审核,对已取得收购资格但不再符合条件或不履行规定义务的,要视情节暂停或取消其收购资格。加强对粮食收购资金的监督,对未取得收购资格的企业,不得发放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对己取得收购资格的要按照核定的最高库存量限定标准,设定企业授信限额,做到贷款发放和收购计划协调一致。加强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管理,坚决查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偷工减料等欺诈行为,维护正常的农产品市场秩序。
(四)推进价格改革
11.审慎推进价格改革。加强对石油液化气价格的监管,严格执行石油液化气流通环节的差率控制政策,稳定液化气价格。要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工作,确保水资源费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推进农业用水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水价调整成本公开试点工作。加大环保收费改革力度,全面落实省上关于改进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的各项政策措施。
(五)优化价格服务
12.加强成本监审和价格鉴证。严格成本调查和监审工作制度,加强对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情况调查,重点开展定调价前的成本监审工作,提高定价科学性。积极做好定期成本监审工作,完善垄断行业成本监审机制,依法开展教育、医疗、供水、电力等定期成本监审工作,建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物业管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定期成本监审制度。积极开展我县名优特新产品成本调查和农村热点价费情况调查,继续做好农产品和重要工业品成本调查分析。进一步拓宽价格鉴定认证工作领域,切实做好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工作。
13.继续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继续推进价格服务进学校、进医院、进农户、进社区、进景点、进企业、进商场的“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全面落实价费公示制度,健全和完善价格监督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发挥好价格社会监督组织、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价格诚信建设,开展价格诚信单位创建工作,不断提升价格服务水平。
三、相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强价格调控监管作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调、齐抓共管,切实保障市场供应,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要研究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增强政府平抑市场物价的手段和能力。县政府建立物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政府副县长薛统为召集人,发改、物价、监察、财政、民政、商务、工商、人社、教育、公安、交通、工信、农牧、质监、食品药品、粮食、供销、统计、金融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和协调统一,统筹做好全县稳定市场价格的各项工作。
(二)靠实工作责任
各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当前价格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制定工作措施,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职责要求,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政府已把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物价工作纳入今年目标责任考核,对不落实、不执行中央及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有关工作要求的,或组织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三)强化监督检查
全县物价监管工作由县政府统一组织,县物价局牵头,县监察、商务、工商、财政、农牧等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督查组,对全县稳定市场价格、保障民生工作进行督察指导。各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加强配合,共同做好市场管理工作,确保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篇8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建筑管理水平,规范建筑管理程序,完善建筑管理机制,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确保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所有在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包含土木、建筑、安装、装饰装修、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园林绿化、通信等活动的施工企业及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集镇总体规划和区域性控制规划。对违反规划擅自开工建设的,一经发现,坚决依法查处。
二、严格规范建设主体行为。取消无资质施工的办事机构,避免无序竞争的局面。进一步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的运作方式,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机制,严肃查处建设单位明招暗定,弄虚作假,签订阴阳合同行为。
三、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制度。凡在我镇建设的所有工程,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天然地基为破土动工前,人工地基为开始打桩或进行基础处理前)必须按照法定建设程序管理要求,主动办理施工图审查、工程类别核定、质量安全报监、施工合同备案及施工许可等手续,待手续齐全后,工程方可开工建设。对无视法律法规规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的违章项目,一旦发现,一律责令停工,凡不停工的单位,将申请市建设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四、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收费标准和工程款支付管理。凡在我镇建设的所有工程,在报批《建筑工程规划》时,按建筑面积由建房办统一收取配套费。在工程款支付上,统一进入建筑公司帐户,由公司按合同约定分比例支付给施工单位。同时,从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一旦工程结束后发生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用工资保证金予以解决。本镇项目经理由新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全年一次性40万元转入镇劳动服务所专户。凡临时来本镇承接工程的外地施工企业,以工程量为计缴单位,在开工前按每平方米33元的标准将工资保证金转入劳动服务所专户。保证金的使用与退还,监督与管理,按照建131号、劳社57号、改94号、工发28号联合文件执行。
五、严格建筑效果图审查和镇建房办现场放样制度。所有建设工程必须经有资质的建筑设计部门设计图纸,设计过程中,注重本地特色,体现时代气息,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立面、色彩、造型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同时,必须附带建筑效果图,经镇建房办、分管镇长、党政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后,图纸方可送审。决不允许套用施工图纸或者无图纸施工。任何建设工程开工前,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许可证规定,由建房办技术人员现场放样后,方可施工。
六、严格执行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凡在我镇范围内建设的所有项目经理,必须有项目经理证,外地进企业,必须提供进许可证,禁止无项目经理证的人员在我镇接洽、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经理在承担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在岗在位,认真履行职责,绝不允许挂名脱岗,擅自换岗。建筑公司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多次脱岗、换岗的项目经理要记录备案,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都必须遵守的法律准绳,是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具体措施。因此,必须确保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落实到工程建设全过程。凡未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一律不得作为承发包工程、工程建设的技术文件;凡工程先开工、后报监、先竣工擅自投入使用、后补办验收备案手续的项目一律作为违章项目严肃查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凡随意扩大门窗几何尺寸、提高楼层高度、变更工程结构、违反工程强制性标准而造成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工程项目,一旦发现,一律责令强制停工,监督认真整改,该拆除的拆除,该加固的加固,经专项复查确认达标、隐患已消除后,方可允许复工建设,以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万无一失。
八、严格执行在建工程安全与质量巡查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各施工人员必须按规范操作,按质监要求施工。建筑公司必须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工程质量与安全知识的培训。同时落实专职人员坚持对在建工程每周至少巡查一次的制度。具体要查是否按图施工,查项目经理在岗情况,查脚手架架设情况、安全网的悬挂情况、安全帽的配戴情况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发出书面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到位,并形成巡查情况台帐资料。同时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九、严格执行农民建房审批制度。农民建房必须服从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必须由建房办、土管所以及所在村分管村长现场察看,经镇建房办公会议集体决定后,方可开工建设。镇建房办要重视农民建房施工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培训工作,签定好安全、质量等协议,确保建房户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在发放“一书一证”过程中,要求与建房户签订建造无害化三格式化粪池协议。严厉查处农村各类违规、违章建筑。
十、严格清理防范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在防范环节上,要从新的拖欠发生点着手,从立项、规划、报建、招投标、施工许可等多个环节,建立和完善预防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监控机制。新上建设项目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必须审验业主和投资人有无拖欠行为,凡有拖欠工程款尚未还清且未签订还款协议的,一律不办理有关手续。项目经理有长期拖欠工程款的,不允许其参加工程招投标。从清理环节上,要加强对新开工和在建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重点检查业主或投资人是否按合同进度拨付工程款,防止出现新的拖欠。对不按合同约定拨付工程款的,施工企业可以停止施工。同时加强竣工备案审查,对拖欠工程款严重的竣工项目,不准交付使用,不予办理房产登记手续。
篇9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市场建设和管理,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商品流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等城市的发展要求,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及城镇发展规划,以方便群众购物、增加就业、搞活流通为目标,以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现有集贸市场、优化市场环境为重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强化管理,规范秩序,逐步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环境良好的现代市场体系。
(二)发展目标:用4年时间,改造现有集贸市场,实现市场经营和管理规范化;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特色专业市场和大型批发市场,增强市场辐射带动功能;围绕搞活流通,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增强与县外其他知名市场的信息交流,使全县市场形成批发零售结合,内外贸易结合,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与日用消费品购进结合的大市场格局。到2011年底,新建批发交易市场2个,专业市场5个,便民市场3个,升级改造农村集贸市场15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盟店430个,全县各类市场总数达到43个,从业人员达到9500户3.5万人,市场成交额达到20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
二、分步实施计划
(一)2008年建设及改造计划。建设*县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白庙子综合市场、白堡店建材市场,升级改造县城紫玉街市场及新集、太平寨、东荒峪、尹庄、铁门关、南观6个农村集贸市场。
(二)2009年建设及改造计划。新建县城区果菜批发交易市场1个,罗家屯镇新店村花卉专业市场1个,县城南丰泽家园小区便民市场1个;升级改造洒河桥、栗树湾子、东莲花院3个农村集贸市场。
(三)2010年建设及改造计划。新建洒河桥建材专业市场1个,兴城镇沙岭子村便民市场1个;对三屯营、罗家屯2个集贸市场迁新址建设。
(四)2011年建设及改造计划。新建县城区家俱专业市场1个,滦河北岸新城区便民市场1个;升级改造白庙子、金厂峪、龙辛庄、渔户寨4个农村集贸市场。
三、规范建设标准
市场建设是造福全县人民的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抓好市场建设及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县城区大型市场采取由县财政进行引导性投资吸纳多元化投资方式,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做好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建设工程按规划落实,适时开工建设。重点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谋划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建设。农村集贸市场以改造升级为重点,有关乡(镇)要按照意见要求,提早谋划,落实责任,多方筹资,按时按质完成升级改造任务。民办市场的升级改造由市场主办者负责,逐步达到标准化要求。
市场建设要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用的原则,重点放在改善市场环境,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上。农村集贸市场的改造要建设一定规模的市场大棚、经营柜台,其中大棚占市场面积不少于三分之一,市场主路及棚下实现硬化,厕所达到卫生标准,市场通道及出口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有条件的市场还要增加一定的绿化面积。对市场可实施有序开发,建设一定规模的商业用房,形成稳定的客流,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理顺市场管理体制
县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是开发市场,建设市场,从事市场经营和服务的职能机构。负责拟定全县市场建设总体规划,会同相关部门及乡镇对拟新建市场进行调研论证,并提出建设意见;负责县政府投资市场的建设及改造,协助乡镇政府对区域性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对各类民办市场进行宏观指导和服务。全县各类市场的新建、扩建、改造方案,须经县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按照市场建设总体规划论证后,报县政府审批。
按照市场管办分离的有关精神,将新集、太平寨、东荒峪、尹庄、金厂峪、白庙子、三屯营、罗家屯、东莲花院、渔户寨、栗树湾子、龙辛庄、铁门关、南观14个集贸市场由县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和所在乡镇共同经营,逐步实现规范化。
市场管理实行以市场建设服务中心为主,所在乡镇协助,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负责的市场管理机制。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和所在乡镇负责市场的日常管理、市场物业及文明、星级市场的创建;工商部门负责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查处市场经营中的假冒伪劣商品;卫生部门负责市场内食品卫生情况的检查,查处食品卫生违法案件;公安部门负责市场治安案件的查处,打击强买强卖、聚众斗殴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商务、质监、物价、税务、安监等相关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市场监督管理工作。
篇10
一、检查目的
开展本次检查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的具体措施,也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需要。通过这次专项检查,使房地产交易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努力营造主体诚信、行为规范、监管有力、市场有序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二、检查对象和范围
全县范围内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含外地在临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企业)和开展了商品住房业务的各房地产经纪机构;对所有在建商品住房特别是2009年以来已经准予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进行逐一排查,准确掌握已经预售的商品住房数量、正在预售的商品住房数量和尚未开盘的商品住房数量等情况。
三、检查内容
1、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预售行为。主要检查:(1)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或未按预售许可证批准的范围预售商品房,以认购、预定、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2)不具备预售条件,擅自房地产广告等行为,广告有关房地产项目名称、面积、价格、用途、位置、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等内容是否虚假等。
2、是否存在隐瞒房源行为。主要检查:(1)是否按规定制定销售方案,备案商品房预售合同;(2)取得预售许可证后10日内公开全部待售商品房;(3)是否虚假销售信息,是否存在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等恶意炒作;(4)是否采取虚假的认购手段营造楼盘旺销氛围,是否纵容工作人员或雇佣他人炒作房价,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等;(5)撤销合同的房屋是否再次公开该房源。
3、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在销售现场公示有关证件及销售情况的行为。主要检查:(1)是否公示“五证”;(2)是否公开全部房源、销售价格、商品房的基本情况、销售进度、权利状态(如查封、抵押、在建、已售)等预(销)售信息;(3)是否实行“实名制”购房。
4、是否存在商品房买卖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检查:(1)商品房销售人员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2)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或条款是否有免除自己责任、加重购房人责任或排除购房人权利的行为;(3)已按规定计入房价的水、电、气、有线电视、对讲系统、安防系统以及防盗门等配套设施是否重复收费,其他收费项目是否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
5、是否违规使用商品房预售款行为。主要检查:(1)商品房预售款是否及时足额存入监管账户;(2)是否存在未按规定擅自挪用商品房预售款行为;(3)申请拨付商品房预售款是否存在开具虚假供销合同,虚假票据等行为;(4)是否未按规定要求擅自设立监管账户网上银行等违法违规问题。
四、检查时间与检查方式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组织检查组成员于2010年5月20日至30日对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检查,本次检查采取实地检查的方式,到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商品房预售项目进行实地查看,到施工工地现场勘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令限期整改,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考核的一项内容,并暂停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从严查处,直至取消其开发企业资质,并将在媒体上曝光公示。
五、有关要求
1、对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的,要立即停止销售行为,尽快将有关手续补充完整后及时办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对未按预售许可证批准的范围和申报价格及浮动比例销售商品房的,要严格按照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批准的范围和申报价格及浮动比例对外销售,不得随意涨价,对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而收取的各种形式的“预定金”,要在10日内退还。
2、不具备预售条件,擅自房地产广告的,立即停止所有广告。具备预售条件已房地产广告,但广告中有关房地产项目名称、面积、价格、用途、位置、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等内容虚假的,要立即更正。
3、未办理商品房预售款监管擅自预售的商品住房项目,要将商品房预售款纳入监管范围;已经办理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的商品住房项目,要将监管银行对账单、项目按揭贷款放款明细表、项目销售明细表等相关业务报表于每月10日前及时上报交易房改科。
4、取得预售许可证后10日内未公开全部待售商品房的,要立即公开所有房源及价格,并在售楼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