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建筑工程的需求日益上升,因此很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种风险,我们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成本的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从而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特点
为了切实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和对施工安全成本的深入探讨,我们必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进行了解和掌握,确定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特点。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内容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风险大致有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政治法律经济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员风险六种[1]。其具体的风险因素如表1所示。
2、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特点
本文认为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客观性,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地震、洪水、暴雨、雷电、滑坡、泥石流、塌陷以及其他突发自然事件等都属于不可控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其次,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具体来看,建筑工程项目的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政治法律经济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员风险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又无法确定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具体部位,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可变性,通常情况下而言,建筑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是不断变化的,风险的主要性质以及具体后果等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且各种新的风险也随时可能出现。
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和主要方法
风险评估的主要含义就是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相对比较准确的评价和估计,确定风险的主要类型、来源以及危害程度,然后提出有针对的具体对策[2]。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
总体来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主要有数据收集、建立模型和具体评价三个具体步骤。首先,从建筑工程项目的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政治法律经济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员风险等方面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其次,通过建立一定的风险分析模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科学的量化处理,从中得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根据风险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对相关的风险进行具体评价。
2、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按照评估深度和评估方式将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分为风险定性评估和风险定量评估两种主要的类型。首先,风险定量评估是在定性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计算,这样就使得风险评估的效果更加细致和深入。一般情况下,风险定量评估方法有贝叶斯推断法、影响图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三种。其次,风险定性评估是一种模糊性的评估方法,它利用一些可靠的经验和知识,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快速评估,然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下的施工安全成本探讨
1、建筑工程项目的防范性安全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的防范性安全成本主要是指建筑企业为了防范相关风险和安全问题的发生所用于保证施工安全和提高施工质量等方面的支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项目的防范性安全成主要用于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的防范,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开工建设。
2、建筑工程项目的损失性安全成本
建筑工程的损失性安全成本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种类的风险的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建设所产生的相关损失[3]。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建筑工程项目的损失性安全成本可以分为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两部分。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的内部损失成本主要是指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造成的停工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等。其次,建筑工程项目的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是指相关的风险对建筑企业的信誉和口碑造成的恶劣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主要的风险大致有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政治法律经济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员风险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下的施工安全成本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所有与安全相关的费用的总和。通过施工安全成本和有效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风险进行防范和应对。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成本的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宁,李霖,解燕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挣值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3:145-149.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控制
1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是指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准备、施工作业以及竣工验收各个阶段中必须综合考虑客观存在的,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发生的不确定状态。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受到投资成本高、项目施工工期长、参与建设单位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风险具有影响因素较多、不可预见、不可控制以及不确定的特点。根据风险性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可以分为纯风险与投机风险。纯风险是指项目风险发生后不会带来收益,并造成企业损失的风险因素。投机风险则是指可能造成项目效益损失,但也可能会带来一定收益的风险因素。风险管理则是建筑施工企业针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施工企业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
2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意义研究
(1)降低风险发生几率以及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材料以及劳动力,人财物整体耗费较大。如果不能对风险进行妥善的管理,则会造成意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进而可能导致工期延误以及投入的不断增加。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对于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并减轻风险意外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2)减轻风险对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通过风险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对企业资金以及物资材料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避免由于各种风险的发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促进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避免项目参与各方纠纷的发生。项目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预防风险,还具有合理的平衡分配风险的作用,通过对风险的监督、预防以及处理,对于各类风险明确负责方以及风险责任分担比例。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的处理风险发生后的各项事宜,并避免风险发生后的各种纠纷发生。
3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规律研究以及量化分析,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发生概率、风险损失估计以及风险等级的评估三方面的内容。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将项目的风险因素根据其规律特征以及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对风险进行量化的评价。
(1)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发生概率评估。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可以借用大量统计数据资料,通过主观概率评估的方法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辨识的风险进行概率分析。主观概率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据项目信息以及企业在过去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合理的判断,对于风险发生的概率作出合理的估计。通过风险概率评估,可以起到加深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了解,并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进而优化项目实施的各项方案。
(2)项目风险损失量的评估。由于建筑工程风险种类较多,一些损失发生后对于工程项目影响不大,而有些风险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项目实施的中断。因此对于风险的损失量进行评估可以有重点的对有可能导致较大损失的风险采取重点的控制管理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风险损失量的评估主要包括工期、费用投入以及建筑工程质量、建设效果的影响。风险损失量的评估方法为首先对于正常状态下项目建设的季度、成本以及建设效益进行分析,然后将总结分析的项目风险因素对于项目正常建设过程中的投入、施工效率以及质量的影响,两者对比分析确定风险损失量的大小。
(3)风险等级评估。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非常多,涉及到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以及各方面,因此需要对项目风险等级进行评估,避免风险管理过程中对所有风险进行综合管理造成管理费用的提高。进行分级评估,并结合前述的风险发生概率以及损失量情况,综合确定风险程度。
4 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管理措施研究
(1)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回避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回避主要是指采取措施远离躲避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的行为环境,从而尽可能的避免风险的发生。对于项目风险较大而且风险发生后损失巨大的情况,应该拒绝投标或者利用项目建设合同进行自我保护,对于应该由业主、材料或者设备供应商承担的风险,应拒绝承担。对于风险损失超过施工企业承受能力的情况,应不参与投标或者合资建设。对于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原材料价格,施工单位应提前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避免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影响。风险回避虽然属于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但容易失去企业获得较大经济利润的机会。
(2)建筑施工企业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无法回避风险的情况下,将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转移给项目建设的其他参与主体承担。风险转移并不是将风险损失转移,而是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可以控制风险的分包商与保险方。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业主单位拖欠工程款的风险,可以采取制订分包合同规定将业主支付总承包方后向项目分包方支付。并通过分包商自备设备或租赁的方式减轻施工企业的资金投入风险。此外,还可以采取工程保险以及工程担保的方式,将施工企业自身面临的大部分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或者担保公司承担,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3)施工企业风险分散控制。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实力强,其承担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出现风险后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影响也就越小。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分包合同,对于分包商在合同文件中应承担的风险部分明确规定,由总承包方与分包方根据合同比例分担项目风险。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可采取增加项目建设数量,通过薄利多收的方式,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分散,并降低投机风险造成的损失量。
(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独自承担,没有进行风险分散转移。风险自留管理主要是针对难以预测的风险,或者是施工企业有意识的将风险自行控制。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采取风险自留措施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措施原则:风险自留损失费用低于保险公司收取的风险分担费率;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分担单位较多,可以准确预测并控制风险发生损失情况;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可以承受风险损失费用;风险发生造成的费用与损失支付周期较长,在此时间内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成本。
5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在建筑项目付诸实施的各个阶段风险因素多。充分认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客观科学的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系统、动态的风险管理控制,对于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风险发生概率,促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延宏.建设项目推行工程保险的障碍与对策[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2):21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建筑风险评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的建筑的新型建筑技术和建筑业的新型材料不断地涌向建筑业,尤其是作为建筑业中对技术和材料要求更高的高层建筑业,对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要求也比一般的建筑业高很多很多。因此,高层建筑业尤其要注意 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材料是高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
由于高层建筑对建筑技术和材料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这就导致了高层建筑行业的安全风险比一般的建筑业高很多。加上高层建筑是个耗资巨大的行业,因此对其进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就尤其重要,正确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合理地避免和减小施工安全风险,从而避免高层建筑施工的危险和失败,避免因建筑事故造成的浪费。
1 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建筑。高层建筑具有楼层高、建筑强度大、施工质量高等等特性。因此高层建筑的管理很复杂,高层建筑的风险和安全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2 现状和各种问题
现在国内的高层建筑的建设,具有各种各样的特点和这些特点对应的各种问题。高层建筑不学底层建筑的建设,是简单的楼层的叠加,高层建筑的楼层建设是建立在优良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基础之上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积累。而且高层建筑在其设计、功能和后期管理方面都和底层建筑完全不同,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要求。
以下就介绍现今国内高层建筑的现状特点和这些特点对应的各种问题。
2.1 工程量大
现今国内高层建筑行业具有工程量大的特点。比如一栋26层高、并且地下有两层地下室的商务办公楼,就需要1560m3的土方回填作业、14000m3的混凝土工程量、2300t钢筋作业、4800m3砖筑工程作业。其中不包括通风、通气、模板等等不同的工程作业,这些工程作业的工序也相当复杂,导致工人的工程量、作业量巨大[1]。
2.2 工人作业难度大
因为高层建筑对垂直运输量的要求很高,每天都要从下层运输大量建筑材料,如砖块、钢筋到高层,因此,这就存在很大的安全事故隐患。根据国内工人高层施工不当造成高空坠落的事故的统计,在高层施工中,因为高层施工不当而造成高空坠落的事故屡见不鲜。最常见的坠落方式分为:电梯井口坠落、楼梯口坠落、通道口坠落、楼面临边坠落、屋面临边坠落、阳台临边坠落等等“四口五临边”,还包括高处悬空作业坠落、脚手架坠落、梯子上坠落等。随着建筑工程的楼层越来越高,对工程运输的安全性的要求也越高。同时,高层的水电问题也很难解决。
2.3 地基开挖问题
高层建筑一般都会有地下室,而且随着高层建筑楼层的提高,地下室会不断往下加深,因为高层建筑必须有很深的地下支撑,才能保证其不会在建成后出现倒塌和塌陷的现象。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地下深度地基的质量,必须加上支架支护,而且支架支护的结构要求会很高,因为支架支护必须能够保证在建筑期间高层建筑的稳定。而在现实情况中,因为从业人员对支架支护操作不当,导致塌陷和落物打击,因此必须注意深基础带来的人员安全危害,保护人员人身安全[2]。
2.4 工期长
高层建筑的建设工期长,一般每栋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为2年,而且因为季节不同,冬季 夏季 雨季 等会增加施工难度,从而延长施工工期。
2.5 技术要求高
高层建筑施工是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对建筑工艺、建筑技术要求的施工技术多、施工技术要求高。而且由于高层施工的复杂性,其对施工技术和施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都会更高。如高层楼房的排水问题、深基础支护支架问题、外墙装修等都是当今高层施工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2.6 对周边环境影响大
因为高层建筑施工 工程量大、规模大,必然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给城市绿化带来影响、或者比如给城市带来的地下抽水问题。这些都会给城市和周边环境带来影响[3]。
2.7 管理难度大
因为高层建筑的规模大、设计范围广,所以高层建筑施工容易受到周围诸多因素的影响。施工规模大,其施工的单位数量必然多,这就对工程质量 工程周期 成本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风险评估具体方法
高层建筑会遇到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高层建筑安全风险的隐患,因此高层建筑的安全风险评估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避免以上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或者通过正确的安全风险评估,减少减小以上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就显得很重要。
3.1 风险检查表法
检查表法是高层建筑风险评估的最基本方式。具体操作就是组合整个高层建筑的每个施工项目、每个施工环节,然后根据风险标准,对高层建筑的各个施工项目和环节打分,从而得出整个高层建筑安全风险的综合性评价。检查表法的优点是很全面,既包括主观性,也包括客观性。检查表法的缺点是它是一个静态的检查方法,不能适应高层建筑过程中风险的变化情况。
3.2 指数法
指数评估法,就是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一开始就有个风险指标值,但是在后期的时候,要对这个指标的体系进行改正就显得十分困难,而且其结果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
3.3 概率法
概率风险评估法是精度比较高的一种高层建筑风险评估方法。概率风险评估法有一整套体系和系统,通过这整个系统的运算,可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项目、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灾害和风险评估,并以此推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并分析风险灾害发生的后果。概率风险评估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最大地反应某个风险危害的程度。
3.4 模糊综合法
模糊综合评估法就是首先收集建立所有影响高层建筑风险的因素,建立一个影响高层建筑风险的集合,然后对影响建筑风险的因素的集合的各个组成部分赋值,合理地分配每个影响建筑风险的因素的数值。比如该地常发生地震,这个因素的赋值就会很高。而该地很少发生泥石流,这个影响建筑风险的因素的赋值就会很低。模糊综合评估法,其实就是使用系统的综合评价的矩阵得出该建筑的风险值,该方法的应用方法也最广。
最后要注意的是,进行高层建筑风险评估的时候,往往是几种评估方法综合运用,从而使风险评估的结果更合理客观准确,从而更好的防止高层建筑风险[4]。
4 总结
高层建筑建设是个技术性、工艺性要求很高的行业,对其建筑风险的评估也是个复杂的工作,而高层建筑建设工作工程量大、涉及工作人员众多,也造成了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更大更不能忽视。针对国内高层建筑行业出现的各种风险,相关高层建筑风险评估人员应该学会综合使用多种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而不能只单一使用某一个风险评估方法,综合使用多种风险评估方法,才能最准确地对某个高层建筑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能够最终避免发生建筑风险和建筑事故。
参考文献:
[1]黄崛.高层建筑工程量分析[J].高层工程量数据,2007(11).
[2]孙懋.高层建筑基础问题[J].地基和支护,2008(4).
[3]韩雷.高层建筑和环境[J].高层建筑的环境影响,2004(07).
[4]王倔.建筑风险评估[J].高层建筑评估,2007(05).
篇4
建筑工程的启动是为了幸福生活,然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风险并不能让人幸福,它时刻威胁着施工人员和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仅如此,若稍有处理不当,这更会引起恶劣的社会效应,破坏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而言,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这也是公众都期盼的。
关键词: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运转,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期盼也越来越高,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建筑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提高也有目共睹。但是,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建筑工程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安全风险管理问题。
一、什么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
由于建筑工程规模大、耗时长、工作量大、操作性广、生产的单件性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免不了存在着一些对施工人员以及其他周围人员有威胁性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造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生产工作,建筑工程要比其他产品生产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到了近代,建设项目由于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本投入、能耗和影响等诸多方面都比以前要大得多,所以这项工程如今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是史无前例的。正是在这巨大的安全风险的面前,人们又在极力地追求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时时刻刻都在注意着有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动态。同时,为了社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极力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且不少有关风险管理的专业团队和个人也在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牵动着无数施工人员和其他公民的心绪,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大问题,决不能盲目采取措施,而应该依据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我们首要的问题就是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呢?
第一,施工人员能力不能够得到保证。现在的建筑工程一般都是经过多次承包后才开始动工的,为了自己能够在有限合法利益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往往会尽力去压缩建筑工程的成本。如何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呢?材料方面有据可查,在这方面动手脚风险性太高,最好的当然是找一个无证可查方面下手———这当然得是工资方面了,因为施工人员也不知道多少才是“应该的”,只要老板不太过分也就没什么说的了。于是不少工程的负责人就招收基本没有什么施工经验的农民工来完成建筑工程。这样下来,问题也就来了———这些人没有工作经验,更没有什么施工技术,而且还是没有得到培训都开始进入施工现场,不免有些人缺乏安全意识、不注意遵守安全事故规范、不懂得保护自己,这样的结果必然只会是在伤害了自己的同时还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不少的危害。
第二,建筑工程作业环境的局限性使得安全风险更加防不胜防。与其他行业不同,建筑施工的场所大多是在野外,也就说是建筑工程大都需要露天作业,这就注定了建筑施工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条件和自然伤害的影响。比如,刚刚粉刷好的外墙如果遇到了大雨就会有很多麻烦,因为刚粉刷的东西还没有凝固,可能在任意时间里掉下来,并对建筑周围的人造成伤害。另外,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大、整体性强的特点,不能够进行分割,这就意味着施工人员在没有完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得待在这半成品里工作,其中的风险性是可想而知的。当然,还有很多的建筑施工都是在高空完成的,由于心理等各种因素,在高空作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会更大,影响也会更大,比如砖块掉落可能对行人和车辆造成伤害。
第三,各种施工要素之间的配合易出现问题。不管什么团体活动,只有各要素配合好了才可能有高的效率和安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也是一样的,只有将各类施工要素配合好了才可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建筑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到各要素的紧密配合却是很难的,因为它具有流动性,也就是说一个工程完结之后就会立马赶去下一个工地施工,在工作转移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施工器具都得随着工程的转移而转移,这样的话,不只是工具,连施工人员都是临时安置的,根本就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长此以往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必然会出现问题,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会成为必然。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第一,不管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还是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都必须自觉培养自身职业素质,增强自己的责任感。首先,在自己做每一件与工程有关的事情前都得先想到施工现场和施工以后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性因素和事故隐患,进而及时要求相关部门采取科学的措施去解决和制止;其次,必须将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工作技能的工作落到实处。如何落实?加强内部训练,逐渐解决所有相关人员对规范和标准不了解、不熟悉、不理解的问题;最后,必须经常进行案例分析,从别人或者是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才能应对当前市场的迅速变化。
第二,要以回避的方式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虽说这是比较“保守”的战略,却也是比较彻底的施工安全管理策略。不过,这也就意味着在此过程中必须主动放弃或者是改变项目的施工方式,不过在确定规避方案的时候,要积极去思考这样的改变是否会对整个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构成危害,只有做到了这方面的思考,我们才能够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另外,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去规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这样的话,一旦发生了施工安全风险,大部分的安全责任都可以由保险公司承担,自己承担的风险也就会大大降低了。当然,如果公司自身的技术能力不足、管理经验不够,我们就可以通过承包的方式把工程包给承包商和分包商,这样既省去了自己的很多麻烦也能够将安全风险转移到承包商和分包商的身上,可以规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第三,要不时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会发生的施工风险,并及时制止。有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风险都还只是个假设,这样就会导致安全隐患防备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当安全事故真正发生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了,这样必然是会造成巨大损失的。当然,对安全风险评估的最主要的目的也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如何去解决事故,更多的应该是在事故尚未发生之前就去发现这一问题的所在,然后采取措施去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把风险降到最低。具体的,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或者是企业之间举行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的比赛,这样可以在提高安全风险评估能力的同时也让相关人员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还有就是企业间应该适当进行建筑工程事故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公司间的合作,还可以有效对安全隐患进行提前扼杀。
作者:周化斌 单位:重庆市开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工程地质;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天津市文化中心周边地区
1?引言
近年来,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密集建设及地下空间的深层次开发使地质环境条件,特别是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日益凸显。在深基坑开挖及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工程问题偶有发生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重大项目在规划建设前充分考虑及预测可能面临的工程地质风险,从而合理规避或有效控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津市文化中心周边地区项目建设工程地质风险评估为例对评估工作思路及方法做以探讨。
2?评估工作思路及方法
2.1?项目规划建设特点分析
天津市文化中心周边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41公顷。规划建设主要以高层、超高层为主,且地下空间高强度利用,近期考虑30m以上的开发。此外,5条轨道地下线规划途经文化中心周边地区。
2.2?评估对象选择
文化中心周边地区工程建设大致分为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及地铁工程建设。
民用建筑地下工程建设可细分为建筑物桩基础施工建设和深基坑施工建设。目前桩基础施工总体技术较为成熟,而对于深基坑工程,其建设影响因素多,且发生问题时产生的破坏发展快,造成的损失大。地铁可分为车站及区间段两个不同的构筑物。根据规划,地铁车站将采用明挖法施工,地铁区间段可采用明挖法或暗挖法进行施工。地铁车站及区间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时其地质风险与建筑物深基坑类似。因此,本次工作将深基坑工程建设及采用暗挖法进行地铁区间段建设时的地质风险作为评估重点。
2.3?评估方法
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在指标选择、指标赋值等方面将采用工程分析及工程类比进行确定。
综合分析评估风险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3?评估区关键性土层及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分析
可能对深基坑工程及地铁隧道建设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土层主要为:
(1)人工填土:一般厚度为1.3~5.2m,可分为杂填土、素填土及冲填土,对工程基坑开挖降水影响大,在维护结构发生渗水时,往往很快反映为地表的变形沉降。此外,对地铁隧道顶板埋深的选择亦造成较大的影响。
(2)淤泥质土:一般位于埋深12.5m以上,强度较低,压缩性较大,对基坑工程侧壁稳定性影响大,对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大。
(3)粉(砂)土:透水性较大,分布于基坑侧壁时往往导致基坑侧壁渗水,在基坑底板以下时,可导致基坑突涌。对于地铁隧道盾构开挖,易造成隧道涌水、开挖困难等。
4?深基坑工程地质风险评估
4.1?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深基坑建设特点及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类似基坑事故的诱因分析等综合确定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基坑侧壁失稳,基坑流砂及基坑突涌。
4.2?风险评估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分为三个评估对象,即开挖深度分别为14m、20m基坑工程。
在逐一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开展深基坑工程地质风险综合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建设风险小(Ⅰ区)、风险中等(Ⅱ区)、风险大(Ⅲ区)三个区分别予以风险提醒。评估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建设风险亦在增大。
5?地铁隧道工程地质风险评估
5.1?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评估区地质条件及地铁隧道建设特点综合分析,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建设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隧道顶板沉降变形、隧道开挖面涌水失稳及隧道突涌。
5.2?风险评估
根据文化中心周边地区现已规划建设的地铁隧道埋深及区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分析。在风险因素评估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图3),将评估规划区划分为建设风险小(Ⅰ区)、风险中等(Ⅱ区)、风险大(Ⅲ区)三个区。
图3?地铁隧道综合风险评估分区图
6?结语
基于项目建设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目前工程地质风险评估的评估方法仍未有统一认识,且评估工作多以定性、半定量为主。因此,进一步加强评估方法乃至评估工作标准的研究工作对于指导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1.建筑工程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环节比较薄弱
投资环节是建筑工程公司开始一个建筑工程开始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公司一般都比较重视。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公司的投资风险控制环节还是有一定的薄弱环节。首先,我们要说的问题就是合同风险问题。在建筑工程公司在与其他公司签订合同时,所签订的合同漏洞较大,合同形式不是十分的规范,例如,签字、盖章都十分随意,这就导致投资风险的存在。一旦合作双方发生歧义或是矛盾时,由于签订合同的不规范,这就会导致合同的法律效力失效。从而导致建筑工程公司投资风险大大增加。
2.建筑工程公司的市场风险较大
无论是什么行业都会受到国家的大的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国家政策、经济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一个建筑项目是否盈利一般都会受到我国社会形式的影响。虽然我国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比较严重,这都使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大大增加,对建筑企业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有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3.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由于一部分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建筑工程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同时又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在财务支出与收入的数目较大,所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一些细节不是很重视,所以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一些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账目并没有认真的处理以至于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大大增加。
二、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1.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公司在对日常财务活动要谨慎的对待,首先就要建筑工程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具有财务风险意识,为公司其他的基础员工做好示范,从而不断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例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对一个大的建筑项目进行分析时,要对项目的主要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公司的财务风险这一块。同时,我们还有注意的对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公司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不断的减少公司的风险。
2.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不断减少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建筑工程公司应该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建筑工程公司取得招标后,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正确的理解,同时随这一工程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这一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所需的人员与工期等等,认真制定合同,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意识,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风险。
3.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一个建筑工程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的成本的大小,因此,我们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风险。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应用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要有准确的采购信息;其次,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找到适合本工程的建筑材料;最后,要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不恰当的使用。对于成本购买的详细的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4.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
为了公司更好的对资金进行应用,减小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关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在预算中,要积极考虑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要考虑工程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
三、总结
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 经济风险 风险管理
建筑项目的施工开展不同于其他的项目,建筑项目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施工过程和不能中断的资金链,因此一个建筑项目施工的开展,必然伴随着庞大的资金流转和长期的资金投入以及一个连续的资金链。而且,建筑项目的开展还会出现由于各种影响因素而导致的问题状况,例如剧烈变化的施工环境、原材料的供应状况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另外,各种建筑事故在建筑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也是屡禁不止。因此,从上述的种种介绍中可知,建筑企业在进行一个建筑项目的开展中将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风险,具体的经济风险有:资金流动性风险、企业信用风险、建筑价格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等等,而且,这些风险还不是单独存在的,其中一个风险出现的同时往往会产生锁链式的伴随风险出现,而其对建筑企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估计。
所以,建筑企业必须对经济风险有一个预见和防范,而具体的防范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要针对建筑企业的经济风险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而且还要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运行的经济风险监控体系,尤其在对企业经济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时,要保证风险评估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实际性,根据风险的影响将各类风险的前后顺序进行有效安排,并针对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通过上述措施的进行,争取将对企业经济风险的掌控力从预见、监控、管理和评估这几方面进行有效提高。
1.建筑企业风险识别
建筑企业经济风险识别,根据以往的经验并辅助使用工具识别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经济风险因素及其来源,包括经济风险的种类和发生可能性。
流动性风险:因资金紧张,短期内不能履行财务义务无法支付供货商的材料价款和租赁费用。将会导致材料和设备无法到位,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主要通过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加以调节。
信用风险:由于发包方不能做到重合同守信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是由于标前调研不足,选择的发包方信誉差,履约能力差。
价格风险:由于建筑材料和租赁设备的市场价格的上涨而导致的损失。以及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所带来的风险。
利率风险:由于金融市场利率变动,货币贬值导致发包方供应的资金、材料、设备,或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都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筑企业经济风险应对策略有风险规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建筑企业经济风险的评估,通过敏感性分析和预期值,列明潜在风险的清单,识别出最为重大的风险;估计承担风险的成本和风险的期望值。评估的经济风险有费用超支风险、资源风险、工期拖延风险、技术风险、质量风险、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风险等。
风险规避:风险规避的手段主要是在建筑企业开展建筑项目之前进行,具体点就是在建筑项目招标之前就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这个风险评估的结果来预算建筑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和风险压力。风险规避就是从这个风险产生的源头来进行有效的处理,当风险过大时,建筑企业可以选择放弃这个建筑项目,以此避免风险。而这个风险评估的具体参照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施工承包方的信誉程度、工程资金的到位程度、工程的边化程度,并仔细研究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合同的科学性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在上述的研究结果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再进行工程项目的选择,这能够大大降低建筑企业的经济风险。
风险缓解:风险缓解就是在了解建筑项目的潜在风险后,做出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缓解和降低,风险缓解若是采取恰当、科学的措施就能够对企业经济风险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而具体的风险缓解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对建筑项目的投招标文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争取将发包方的各方面要求和目的全面掌握;其次,对建筑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以及合同进行反复审核,确认其合理性和科学性,降低合同签订后的风险;其次,要加强对建筑市场的机械设备和建材价格波动的掌握,提高建筑施工各方面报价的准确性;最后,要注意分包商的选择,进行选择前要对其信誉和口碑进行资料调查,以此将风险进行分摊,大大降低建筑企业所承受的经济风险压力。另外,要注意各个合同的签订,仔细研究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一旦签订必须认真履行,避免出现违约的状况。
风险转移:推行担保制度和进行工程保险,将风险向第三方转移。在工程施工阶段推行保证和抵押两种担保方式。购买工程保险,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时, 通过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相应赔偿。主要有建筑工程一切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伤亡险和施工机械设备险等。
风险保留:风险保留就是在明确潜在经济风险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经济风险进行预防。首先,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经济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并且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应对计划方案,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资源和资金预备。在建筑企业资金有效运转、资金链安全而连续、建筑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风险抵御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对风险进行风险保留的处理措施。
资产获利能力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经济效率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产销平衡率;发展潜力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销售净现率、股东权益收益率。加强成本控制,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合同工期、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监控市场要素的价格变化,密切关注外部因素的变化,注意政策变化趋势。熟悉和掌握工程有关法律法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履约管理,加强合同管理,特别是对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更要强化合同分析,及时进行工程结(决)算。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根据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将由风险基金支付。
3.建筑企业风险监察制度,对识别出的经济风险进行持续监察
建筑企业经济风险的监控可以说是保障建筑企业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要不断加强对企业经济风险、经济损失、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等进行监控,不断提高风险意识,选择有效、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从整体上对建筑企业经济风险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和控制,以此来提高建筑企业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经济风险管控的力度对建筑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主动对经济风险进行管控,不能因为风险的隐蔽性和隐患性而对其视而不见,而且要有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从风险管理制度、企业风险意识、企业文化价值观等入手,将经济风险扼杀在摇篮中。而且,针对不同的企业经济的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可以利用风险转移、风险监控以及风险最小化等手段对风险进行处理。只有不断降低风险的出现率和危害率,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建筑企业能有一个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篇8
摘要:本文分析了火灾风险评估概念的内涵,综述了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目的,介绍了国内外较新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篇9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篇10
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在美国还未发生经济危机时,建筑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趋势,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在这种繁荣的表象下只是不断地拓展建筑施工业务,增加业务量,以期更好的获得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行业的管理者意识不到风险的存在,只是依靠于进行投保来实现对自己产业以及施工工程的保护。然而,在发生经济危机后,建筑行业大范围的衰败和企业破产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意识到他们整个建筑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不可估计的损失,风险管理这一词汇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产生。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将有风险的部分或者是工作环节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预测等方式将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值,风险管理并不是说零风险,实行风险管理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风险管理这一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将企业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建筑施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呢?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与整个企业进行共同的努力,来实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现今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风险管理意识不明确。
由于风险管理的概念还比较新颖,这就造成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没有把风险管理这一环节当成重点来抓,这就导致了在后期的过程中整个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对风险管理环节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规划。我们所说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全面,这并不代表他们完全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然而,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过度的关注整个企业所接收的建筑工程量和取得的价格成果,即使有关于风险的管理环节,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工程的进度、安全等肤浅环节,没有从实质上去建立风险管理的体系,因此,当风险一旦发生,很多企业都没有办法去缓解,从而造成很多企业面临破产。
2.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现在,各行各业都应用信息技术来间接地管理行业的内部环节,建筑施工企业由于长期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导致他们没有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方便、快捷和完善的特点来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例如:当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招标时,就需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各种信息及投标的项目细节,但是,有些企业由于没有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使之对竞争对手的了解不全面,导致中标率低,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效益,也会导致企业出现突然的风险时没有办法解决,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3.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管制和有效运行,由于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相对陌生,在企业的整体管理和各个环节都没有设立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和看管措施,这就造成整个建筑施工企业无法对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应对,从而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
4.缺少风险评估的环节。
进行风险评估能够估算出工程项目的潜在风险,从而更好的进行解决,但是现如今,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实现风险管理的原则相脱离,过于注重取得业务成绩,没有具体的风险评估的程序和制度,缺乏相应的战略规划。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也缺乏对自身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又缺乏有效的资源,无法对其他的对手进行准确的估计,这就造成在各个环节及工程的竞拍时,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同行。另外,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的管理中,对施工的工程项目缺乏了解,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不规范,大投入的设计却换来低成本的回报。
三、提高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风险意识观念。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前提,就是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风险管理意识观念。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以往的工程效果,对其进行总结和判断,对施工的工程项目做好风险准备。另外,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流程上,各个部门要做好每个环节的有效连接,各部门都强化自身的风险因素,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估和优化处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更好的解决,从而将风险管理的概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2.进行专业的人员培训和机构。
建筑施工企业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上可以进行规划创新,设立专业的风险管理评估部门,配备专业的经理及工作人员,适时的对于工程项目和施工进行风险预测和规划,并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促使建筑施工的工程能够在风险最低的情况下运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可以直接和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直接沟通,在发生问题时,直接由风险管理部门的主管进行直接监管,使风险管理运行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3.强化内部监督。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内部的监督,进行日常监督和抽查监督等两种方法。日常监督就是每天企业管理者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抽查和核对,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调查减少风险。抽查监督就是不定期的进行抽查。
4.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为减少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以及项目工程中的不确定和潜在的风险性,就需要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共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在各阶段和各个工程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连续的管理过程,实现公司全员参与、各个工作岗位全力配合的景象。
四、结语
- 上一篇:绩效考核问卷调查分析
- 下一篇:全球金融经济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