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篇1

【关键词】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提高系统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超前防范能力,国家電网公司于2011年12月下发了《国家電网公司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该办法通过電网工程的固有风险分析,结合项目实际作业特点对電网工程作业的动态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真正实现了安全风险评估的量化,并明确不同动态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确保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

1 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等级与类别

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安全风险,它包括人身及電网安全风险。根据LEC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中LEC值的大小及所对应的风险危害程度,将電网工程基建施工安全风险从小到大划分为五个等级进行控制和管理,五个等级分别为:

1.1一级风险(稍有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低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轻伤及以下事件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现场临时建筑物搭设、浇筑混凝土、電气焊接等等;

1.2二级风险(一般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轻伤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钢筋笼安放、屋面施工、敷设電缆、保护接地等等;

1.3三级风险(显著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重伤或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深度在3—5米的基坑开挖、模板安装、构架及横梁吊装、土石方爆破等等;

1.4四级风险(高度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容易发生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高度超过8米或跨度超过18米的模板工程、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开挖、大件吊装、深基坑支护、不停電跨越作业等;

1.5五级风险(极高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如架空线路穿越铁路、高速公路施工等。

2 電网工程施工风险识别方法

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以人身触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以及電网、交通事故等典型风险为防控重点,从人、机、物、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分析和识别施工作业活动动态风险。

工程开工前,业主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项目部开展项目交底及风险点初勘工作,采用头脑风暴法,梳理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危险点及风险源。施工项目部应根据风险交底及初勘结果,依据《国家電网公司電网工程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从《電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中选择符合本工程的作业工序及其对应的风险等级,确定本工程各施工工序固有风险等级,编制本工程的风险预控清册,并建立本工程风险分级控制档案。

3 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重点

在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全过程控制中,在依据《電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开展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还应重点识别、控制以下重大风险因素:

3.1难度大、系统复杂、危险性大的220kV以上改扩建项目、在110千伏及以上变電站运行母线下方或设备附近进行吊装及其他临近带電体作业;

3.2跨越高铁、高速、不停電跨越高压带電线路及重要通航河流的特殊线路工程;在带電线路附近组立(拆除)铁塔;在险恶地理环境下组立(拆除)铁塔等;

3.3采用大型特殊施工机械的项目;重量达到起重机械额定负荷的95%;两台及以上起重机械抬吊同一物件;大件吊装;大型机械(如塔吊、井架等)拆装项目等;

3.4 220kV以上高压设备的電气试验作业;

3.5新技术、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足的特殊项目;

3.6达到和超过5米的深基坑、大跨度高支模工程等;

3.7达到和超过24米的脚手架(跨越架搭拆)工程等。

4 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在工程施工中应用

4.1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工序作业由施工项目部组织开展风险控制,监理项目部实施巡视检查。二级风险动态升级为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至二级以下风险。否则,按照三级及以上等级风险控制办法组织实施。特殊条件(暴雨、雷雨、大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时的户外作业)下,对风险等级低于二级的,考虑到作业条件的特殊性,应将风险等级按照三级及以上风险进行控制,极端情况下,应停止施工。

4.2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组织进行实地复测,填写,按照动态安全风险等级确定方法,计算动态风险等级,并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填写《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项目现场复测报审表》,报送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4.3优先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三级及以上施工工序风险等级。采取措施后仍然在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严格执行電网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管理规定,制定“電网工程施工作业风险控制卡”,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在作业前递交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4.4四级及以下固有风险经过动态修正后出现五级风险的,应通过改善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因素的条件,把风险等级减低为四级及以下之后,再行施工。无法降低时,施工项目部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含安全技术措施),由业主项目部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并报上级公司备案。作业时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条件不能满足时必须停止施工。

5 变電站建设工程中危险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5.1作业前进行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对于复杂和风险度高的工作项目要组织现场勘察,制定施工方案;在交代设备停電范围、保留的带電部位时,要指明设备双重编号和安全距离的具体数值;工作负责人要在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前先点名,并逐一签名。

5.2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始终在工作现场;专责监护人要明确监护对象和监护范围,且不得兼做其他工作;严禁失去监护单人作业:包括工作负责人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不得单独进入、滞留在高压室和室外高压设备区。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必须严格执行红马甲制度。

5.3作业区域实行封闭隔离。室内高压设备停電作业应在工作地点两侧和对面运行设备设置遮栏,室外高压设备停電作业必须全封闭隔离,变電站改扩建必须执行全封闭硬质隔离(硬隔离)措施;二次系统作业应设置红布幔区分运行设备。作业中严禁擅自移动和跨越遮栏。

5.4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志正确完备。设备区入口应正确设置限高、限速标志,超高、超宽车辆确需进入设备区,应设专人监护和引导;作业现场悬挂的标示牌应正确、醒目、齐全、规范。

5.5所用工器具和材料与带電部位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梯子、钢管等长物要放倒搬运,禁止单人搬运;严禁肩扛铁锹、扫帚等硬质、轻型长物;带電设备区禁止使用金属梯:装拆梯子、脚手架等要做好防倾倒和误碰带電设备的措施。

5.6接触停電设备前要可靠接地。接地线两端均应连接牢固,防止意外脱落;作业点有感应電危害时,应加装临时接地线:在500千伏電压等级的变電站构架上作业应穿静電感应防护服、导電鞋。

5.7接设备引线及收放线缆要防止弹摆或滑落。拆接设备引线时和拆下引线后,必须用牵引绳拴牢;收放线缆、软管等严禁抖动或猛力拖拽;在半高层、架空过道等带電设备上方作业,要做好防止线缆、软管滑落(脱)措施。

5.8施工机械在带電设备区作业要可靠接地,并设专人监护。车、斗臂车、金属升降平台、绞磨等施工机械要可靠接地;作业前要设置限高、限位标志;作业过程中,专责监护人要重点监护施工机械抬升高度和旋转方向,确保斗、臂及起吊物品与邻近带電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5.9运行设备构架、底座等部位作业要采取可靠安全措施。未停電设备构架、底座进行電焊、喷漆作业要用绝缘隔板有效隔离,防止烟雾、油漆造成短路;设备构架、底座防腐及取油样等作业,人体任何部位及工具均不得超过设备金属法兰高度,且应使用绝缘架梯,并设专人监护;变压器散热器水冲洗宜停電进行。

5.10室内高压配電装置要完善隔离防护措施。室内配電装置非封闭母线交叉部分、跨越人行通道的母线桥应装设永久性隔离挡板(护网);手车开关拉出后,应观察隔离挡板是否可靠封闭,隔离挡板封闭后禁止开启。

篇2

关键词:输电线路;检修作业;作业风险;安全监督管理;电网建设;电力生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5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16-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57

输电线路运维单位对于寿命周期内的输电线路运用相关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进行综合管理就是输电线路检修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用电需求量随之不断增加,电网建设规模也随之扩大。而当前对于输电线路检修的安全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输电线路是否完好、输电线路的整体状况,都对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

1 输电线路检修中的危险点

输电线路检修中存在一些危险点。危险点是指容易发生危险的位置、具体部位、工具和操作等。这类危险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线路的运行状态、具体检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天气和环境也会影响危险点的变化。在输电线路检修中,要保障检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不能因对危险点的疏忽而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设备的损伤。因而在进行输电线路检修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检修作业中的各个危险点,同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务必保证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1.1 输电线路检修中的危险点分析步骤

1.1.1 在开展具体的输电线路检修工作前,应当由相关负责人对作业现场进行仔细勘察,对于现场的周围情况和状态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应当根据具体检修作业的特点,结合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以往对危险点的处理方法,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之后,再规划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线路检修方案。

1.1.2 确定初步检修方案之后,该检修工作的负责人就应当组织相关作业班的人员,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估,尤其是在作业计划、人员分工方面要进行详细的布置。对于作业现场的工作环境和安全措施应当进行认真勘察和清点。包括停电、验电、接地线装设和拆除在内的安全措施更是应该多加注意,确保安全措施的到位。同时对于在检修作业过程中会用到的个人防护用品也应当注意检查,如有破损等情况应当及时更换。以上各项因素都是危险点应当注意的地方。在输电线路检修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多个危险点,而且危险点通常都复杂多变。这时不应只考虑一个影响因素,而要全面细致进行判断和评估。以往类似的经验可能在检修工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依赖工作经验而忽视检修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因而让所有检修成员参与到对危险点的分析判断,可以更大程度上对危险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分析,减少忽略某个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在充分的分析讨论之后汇总相关的结果,从中筛选出能真正确定线路检修危险点的方案。务必使分析危险点做到科学和合理。

1.1.3 当危险点被确定之后,需要再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性强的控制措施。同时应当采用工作票、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会以及人物观察等方法,认真管控整个作业过程,从各个方面确保整个检修作业的安全性。

1.2 注意事项

线路检修中的危险点通常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会随检修作业的现场状况的改变而变化。因而在具体的线路检修危险点分析时应当注意结合具体的作业场地特点进行分析,如此才能保障危险点分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考虑检修工作的场地同时,也应当注意周边的环境,尤其应当注意工作场地附近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检修人员缺氧的因素、是否有危害人体的有害有毒气体的泄露等。应当对工作场地的周边环境进行排查,确保不存在危害检修人员身心健康的安全隐患存在,在工作环境上保障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2 输电线路检修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输电线路检修的内容繁多、工作时间有限,因此在线路检修工作安排之时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甚至会因疏忽导致检修项目过多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却不能真正进行检修工作。此外,检修工作时由于辖管的线路较多,检修又往往相对集中,为了降低自身的工作压力通常会利用外部施工单位来帮助协作完成检修工作。但在协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线路安全问题,这应当引起输电线路检修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输电线路的不足和缺陷通常是在日常巡视中发现的,而检修不仅要对巡视中发现的不足和缺陷进行相应的改造,更应当在国家和行业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线路的运行状况进行相关的预试定检和技改检查等。当线路检修实施不合理的计划时,容易造成偷工减料的状况。如此一来,线路检修成了表面文章,检修成了敷衍了事,而实际情况却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不能真正掌握输电线路的运行状况,也就不能及时进行整改和消除隐患,很大可能会进行事后检修和反复维护工作,导致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输电线路检修有时会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因而检修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将会面临更大的作业风险。同时在检修过程中,由于作业项目数量的繁多,导致检修人员的相对分散,这就要求有极高的安全管理能力,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应当及时排除和预防,保障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进行输电线路检修时,天气因素也将增加输电线路检修的危险性。遭遇大风大雨天气,检修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将会面临更大的危险。湿滑状态下难以固定检修人员,风力较大时甚至有将检修人员吹走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受到大风的影响,检修的输电线路会不断摇晃,更加影响检修人员的检修效率和安全性。高温天气时,由于高空作业不能得到很好的遮挡,太阳暴晒之下,检修人员有可能出现中暑现象。一旦中暑或者更为严重出现热辐射,检修人员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出现晕厥的状态,加剧检修工作的危险性。冰冻天气同样会加剧检修工作的危险性,增大检修的难度。冰冻状态下会阻碍检修部件的检修,也同样会影响检修人员的身心,发生冻僵冻伤的状况,因而对于天气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检修的安全。

检修成果大致取决于检修人员的水平、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在实际检修工作的过程中,因检修人员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存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态度上的差异和自身是否负责的差异,因而检修的标准和质量会随之打折扣,对于日后的输电安全存在一定的影响。

3 输电线路检修管理内容和措施

3.1 检修原则

输电线路检修工作是要将消除隐患和缺陷作为重点,将恢复输电线路的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作为目标的。因而应该秉持应试必试、试必试全,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对输电线路进行及时的检修。在检修过程中,各个部件和项目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修,及时进行检修性操作,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检修项目的实施,切勿随意调整检修项目。在实际检修工作中应当尽可能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完成检修工作,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具体检修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当自身力量不足时,可以向外界寻求帮助,诸如利用社会化专业检修力量进行检修工作。在平时,应当注重对线路应急抢修队伍的建设,保障线路抢修的及时性和安全性,确保检修人员拥有线路抢修的能力。

3.2 检修计划管理

检修计划应当是在检修规程、反措要求、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结果及特巡特维要求等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的。输电线路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检修项目和内容并且结合停电计划安排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在制定具体的检修计划时,可以将计划细分,诸如年度检修计划、预试计划、维护计划、技改计划、检查性操作计划等,细分检修计划,使检修工作能够更加合理高效。在落实预试计划和维护检修计划的同时,应当进行相关的停电安排。在综合实际输电修路的具体情况之下,输电线路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设备状况和风险评估结果等要求将年度计划拆分成月度计划和周计划,并且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而及时对检修计划进行调整和修编。

3.3 检修实施管理

在输电线路的实际检修过程展开前,应当及时准备好充足的物资、工器具和技术资料等,并进行详细系统的风险评估,尤其是可能危及人身、设备和电网安全的各类因素都应当进行详尽的风险评估,尽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同时对于在检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应该尽可能控制,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在技术和管理上保障检修人员的安全。检修人员在进行检修工作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输电线路的检修。检修所使用的设备应当在检修工作开展之前认真检查,仪器、仪表都应该经过专业人员的专门检测。检修工作完成之后,工作负责人需要和设备运行人员一起对检修工作进行验收。验收人员应该秉持严格把关的原则进行验收,保证检修的质量,降低事后检修的可能性。在检修、预试和定检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关工作的记录。对于已经完成的报告要进行认真的审核和审批,并及时形成电子档案进行保存。对于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缺陷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总结,分析问题,从而可以高效、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检修计划。

3.4 检修安全管理

作业负责人在检修工作开始前就应当对实际检修工作和流程有基本的、全面的了解。在检修工作开始前就应制定科学全面的工作项目和工作计划,统筹兼顾各类检修作业的任务和安全。检修工作开始前,作业负责人应当向检修人员交代应当注意的安全事项和存在的危险点。作业负责人应当明确工作票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对于工作票的管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发挥好工作票应有的作用。检修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安全认识,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对于参与检修的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相应的安全规范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做好取证验证工作。进行特种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特种作业上岗证,并持证上岗。进行检修工作前应当检查相关安全防护用品是否配备齐全,例如安全帽、安全带绳、绝缘鞋等安全用品是否携带齐全,金具、避雷器、驱鸟器等物品是否齐备。

在遵守健全的检修安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现场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工作流程进行检修和试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控制检修的安全。在检修过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特种工作人员也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作业规定进行检修工作。在检修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排除。同时,检修管理人员应当对检修过程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注意检修过程的各个方面,对于有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应当及时指出和纠正。对进行检修工作的人员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和监督,监督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是否损坏安全帽音响警报、是否系好安全带绳、操作步骤与顺序是否正确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在现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以防意外的出现。

当检修作业进行到最后阶段时,应该更加注重安全管理,以防应工作进入尾声而对安全问题掉以轻心。完成线路检修工作之后,要仔细检查检修质量是否达标,尤其是线路的关键部位,各作业负责人都应当进行检查核实。同时应当检查现场组织措施是否闭环。结束检修工作后要对后续工作进行认真的记录和检查。只有当检修作业的质量验收完毕,所有设备归为原处,确保人员的安全,才能恢复送电。

4 结语

输电线路在电力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电力输送和电力企业的发展。输电设备检修是对输电线路的安全的基本保障。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影响到输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和使用寿命,同时也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用电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倍加关注输电线路是否完好,输电线路的整体状况的安全性、稳定性,进而推动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仁成.浅谈架空输电线路的检修管理[J].现代制 造,2015,(36).

[2] 冯建龙.浅析架空输电线路的检修管理的常见问题及 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

[3] 孙伟忠.110~500kV高压输电线路检修危险点分析与 防护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

[4] 贾冠青,曾雍.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风险与管控 [J].大科技,2015,(27).

篇3

关键词:地铁工程;安全监控;水文风险;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地铁的修建必不可少。然而,一条地铁线的建设投资资金多、规模大、工期长、安全隐患多等特点。如2008年1月17日广州地铁5号线施工中突然涌水塌方事故,如2008年11月浙江省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重大坍塌事故,导致21人死亡,被专家认为“中国地铁修建史最大事故”,2009年7月西安地铁1号线一个月时间内连续发生多次塌方事故。坍塌事故的频发,可见对安全管理控制远远落后于地铁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分析及管理体系。以江苏2号线为例对安全的识别和地铁工程施工监控体系进行了分析,为其他工程的安全分析和监控体系提供参考。

1 地铁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安全识别

1.1 工程的地质与水文风险

地铁工程建设对周围土体、环境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与场地的地质条件、工程条件、周围环境条件等有关。我国地铁建设主要涉及的地质为第四纪沉积层,其中第四纪中的风积土和冲积土结构相对密实,例如北京主要为冲积土。洪积土和湖积土的结构相对松软;例如上海主要为洪积土。残积土、坡积土、风积土主要涉及在高原和山区,地铁修建比较困难。

工程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从地下水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危害性质来看,承压水>潜水>滞水。从地下水对工程危害发生的概率来看,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如果地下工程排水不当,水将在重力作用下流动从而破坏土体结构。由此可见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也是相当大,例如北京地铁1O号线熊猫环岛站透水事故。

1.2 工法对周围环境隐患

根据江苏无锡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使用功能、所处环境条件等,本着安全可靠、确保工程质量、使用方便、施工技术成熟、易于操作等原则,应因地制宜审慎地选择修建方法。无锡地铁新线土建工程采用的主要修建方法为:明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

(1)地铁明挖法施工,该工法可适应各种地层,工艺成熟,在地下水丰富地区应先降水后施工,总工期较短,但是对周边及地下建(构)筑物影响较大,管线及民房拆改移难度大,引起的沉降较大。

(2)地铁浅埋暗挖法施工,可以适应各种地层,有水地层做特殊处理,适应不同断面大小,沉降较小,不需要拆迁,开工快,造价低于其他方法2~4倍。主要是暗挖段降水有一定难度。 .

(3)地铁盾构法施工,除盾构始发和接收井外基本不对周边交通造成影响,不需要降水,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土仓压力,调整好盾构姿态同步注浆和跟踪补偿注浆是施工控制的要点。

1.3 周边建(构)筑物隐患 .

新建地铁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方式来分,有侧穿影响、上穿影响、下穿影响。从对建(构)筑物地理位置来分,有地上的建筑物、地下的建筑物。如地上的高层居住建筑、高层公共建筑、大型桥梁等,地下的地铁车站、各类管线等。

2.工程风险分级

2.1 风险工程的分级原则

自身风险工程:因工程本身特点和地质条件复杂性导致工程实施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轨道交通工程。

环境风险工程:因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复杂,轨道交通施工可能导致其正常使用功能或结构安全受到影响的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主要指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含铁路)、建(构)筑物、管线、道路、水体等。

3 地铁安全监控预防体系

3.1 监控预防体系的原则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

(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预防管理和控制。

(3)对于涉及到安全施工,多方相互配合、共同预防。

(4)预防安全管理的体系方案文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文件和规范要求。

3.2 监控预防体系的组成与运行

3.2.1 地铁监控预防体系组成

地铁工程的建设要经过规划一设计一施工一竣工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这一系列过程中,往往施工阶段所发生危险概率较大,应着重加强管理。

3.2.2 地铁监控预防体系运行

监控体系的运行,应以安全预防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原则,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方式展开控制。同时保证监控体系的运行和结果信息及时反馈。

(1)计划: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将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组织在建立和评审预防体系安全目标时,应考虑到法规和其他要求;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相关方的意见。

(2)实施与运行:预防体系成功的运行实施,需要各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所有人员的承诺。因此,不能只认为某个部门才能承担某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例如某一地铁工地预防体系组织,第三方监测单位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同时通知甲方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同时通知甲方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施工单位。树立起群防群治制度,更好地确保安全。

(3)检查:检查是保障计划实施的一种有效方法,及时发现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方案,如发生变化则查明原因。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标准进行评价

(4)处理:经检查出的问题,应进行分析一解决一总结。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巩固,对工程上的难题要克服,对犯过的错误要吸取教训避免重犯。预防体系按照PDCA的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每运转一次,安全指数就会提高。

4 无锡2号线地铁施工安全监控体系的建立

结合上述的风险识别特点和风险监控体系,在2号线地铁施工之初就开始委托了第三方监测单位并纳入了安全监控体系。2号线安全监控体系按照三个级别建立,第一级是项目监控中心,是体系中的最高级别;第二级是监控分中心,建立在项目分中心,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和项目分中心共同实施具体内容;第三级是监控工点建立在项目部,这其中包括了业主、第三方监测、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每个级别的单位都具有排查安全隐患的责任与义务。对排查过程形成文字记录,并形成了会商制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全面讨论形成共识,确保对安全识别的准确性。

安全监控手段和方法是安全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在2号线的安全监控体系中采用了多种技术融合的监控平台。以基于信息化网络的风险监控平台为核心,建立了安全综合评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现场巡视、现场监测、风险预警消警系统、门禁系统、盾构掘进监控系统等系统。多种方法和手段覆盖了施工的全过程。

在监控体系中,业主和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主要负责单位,对安全监控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要熟悉,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将监理和施工单位等其他相关单位纳入监控体系,确保体系正常运行。由于体系相对复杂,涉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体系运行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增加了安全隐患。在实施过程中,专门成立了教学小组并加强现场指导,达到让每一个人都具有安全意识,都积极地参与到监控体系中的目标。

监控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有信息上报和预警后响应两部分。施工单位发现隐患后可在信息平台上预警建议,监理单位和监控分中心可综合预警(红、橙、黄三级预警),预警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和业主四方按照预警级别的高低各自响应,共

同处理。险情结束后,由施工单位提出消警申请,报监测单位审评,监控分中心审核通过后给予消警处理。体系覆盖了施工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

篇4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安全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专科之一,患者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病死率高,护理管理的风险较大,容易引发护理纠纷[1-3]。为了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减少护患纠纷,我院心内科加强了护理管理安全防范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患者22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07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3.7岁;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患者228例做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32例,女性96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2.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性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可能风险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管理结果,探讨相关护理管理安全防范对策的有效性。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t和χ2检验,以P

篇5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我县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覆盖、公开透明、动态监管、鼓励进步”的原则,于2020年8月至今相继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动态等级评定工作,动态等级评定严格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餐饮服务风险等级评定表检查内容,采取监督检查与风险等级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餐饮服务单位许可管理、信息公示、制度管理、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设施设备及维护、餐饮具清洗消毒等九大项内容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与动态等级评定。执法人员在动态等级评定工作中始终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标准公开、尺度统一、过程透明、结果公函,无有失公正的评定行为及餐饮服务单位的投诉。

二、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

2020年度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26人次、执法车辆11车次,对我县范围内学校食堂、餐馆、小吃店等48家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风险分级等级评定工作,其中a级0家、b级18家、c级5家,d级25家。加强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消费者营造安全、透明的饮食环境,推进餐饮服务规范化管理,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由于我县餐饮服务市场点多面广,加之执法人员人手不定,在监管过程中难免存在遗漏等现象。另外,条件所限,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只能采取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的方式,无法做到长期连续性监管,导致一些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者在执法人员监管后容易产生松懈侥辛心理,放松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管理,极大一影响我主签位服务食品会全数优水字

篇6

近年来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迅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不乏一些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行业,其发展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威胁。所以相关责任部门还应当积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活,并对环境风险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有效避免企业环境污染的产生,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水平,对于企业的安全有序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技术支撑层面的建议

(1)提升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研究水平企业风险识别核心是贮存、使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化学品,根据不同管理目的,国内外相关部门已经提出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物质、危险物质、极危险物质等清单。所以危险化学品环境危险程度和环境危险性评估亟待进行,根据相关安全管理条例评估和鉴定使用量较大化学品和常用化学品,并开展环境风险物质和重点化学品控制名录,进而实现重点化学品工业检核标准和准入标准的构建。

(2)进一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并存在大量石化化工企业,相关部门对风险企业的监管活动需要分级进行,这样才能够优化环境风险管理效益和成本。由于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理是建立在风险分级和识别的基础之上,所以应当深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进行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的分类分行业构建,最终实现对重点企业风险源动态管理的规范。

2管理层面的建议

(1)完善立法,充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意见》中“充分落实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当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契机,进行安全主体责任意见的制定,并对环境安全责任主体内涵进行明确,通过一整套防范环境风险制度措施的构建,为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企业环境安全责任主体指的是在环境风险隐患治理和排查的定期开展中主动进行环境风险状况的申报,通过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的完善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制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状态下责任部门应当开展预先处置活动并将事故源头切断,进而达到对事故最初态势的控制,避免次生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当将事故情况主动上报相关部门,通过处置和救援活动的积极参与,为调查事件责任和原因提供有效配合,并支付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费用。

(2)通过风险申报登记制度实现对风险现状的掌握企业获得经营生产收益也就意味着承担申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状况的义务。相关部门应当在环境保护法修改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申报登记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通过环境风险申报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企业申报贮存、使用、生产化学物质数量、种类、风险单元、防范措施的明确。申报制度建立后,企业主动申报就会代替传统责任部门上门检查,在常态化管理中纳入环境风险和化学品管理,进而为公众监督和环境部门监督提供便利。

(3)建立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企业落实环境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规定进行构建,进而实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内容、分级、概念的明确。企业则应当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制度进行完善,在全过程管理中评估、治理、报告、等级环境风险隐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则应当监督检查企业环境隐患的排查情况,在企业检查或企业上报中出现的较大隐患应当进行公示。同时责任部门还应当对风险隐患移交报告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对于涉及其他部门责权的隐患、非法行为应当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告知。

(4)构建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开展,通过环境风险分级管理措施的制定,实现环境风险的分级管理制度的构建。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区、风险防范措施、内部化学品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情况进行企业环境风险级别的调整。相关部门还应当根部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不同,开展管理要求和模式的针对化实施,进而区别管理绿色信贷、上市环保核查、应急物资储备、环境风险申报、清洁生产、污染责任保险、应急演练、隐患排查。

3保证机制层面的建议

①强化合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六成到七成环境事件是由于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直接事故造成或处置不当造成。所以,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方法中应当进行有效配合,尤其是在安全事故处置和运输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当保证责任主体充分履行防范和避免环境风险的义务,对于次生环境污染也应当进行有效处置。在受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当将事故情况及时告知环保部门,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处置事故,避免进一步引发环境污染。②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评估制度相关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性质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但关于应急物资数量、种类的规范还没有建立。相关部门应当进行环境应急救援评估制度的构建,并和安全生产部门、监管部门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应急物资配备标准的分等级分行业制定,进而实现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提升。

4结语

当前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有序开展,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环境风险制度完善进行了分析,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强化重视,进而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作者:韦美玲 单位:南宁汇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篇7

【关键词】 ICD-9-CM-3;手术名称;书写与编码

医疗市场化改革, 在推动我国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等空前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部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过度医疗的现象, 与改革的目的背道而驰。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部分医院无视医生资质, 竞相上马一些高难度的手术项目, 导致医疗纠纷不断。在这种情况下, 手术分级管理的出现, 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降低了医疗风险, 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在分级管理中, 手术名称的书写和编码是十分重要的, 病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管理, 确保书写和编码的准确性[1]。

1 ICD-9-CM-3概述

ICD-9-CM-3是指《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临床修订第3卷》, 是一本用于对医疗手术和疾病进行分类指导的专业性书籍, “临床”强调了其修订的内容更适用于疾病数据的报告, 报表的编制以及资料的对比, 有助于内部或者外部对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适当性进行评估[2]。ICD-9-CM-3与传统的国际医学操作分类(ICPM)相比, 更加全面, 更加准确,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处于不断的修订和补充中, 始终保持着与临床和当代医学的同步发展;②保留了ICPM中所有的从01-86的三位数编码;③将非手术性操作从手术操作中分离, 归入87-99类目, 包括各种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④分类结构以解剖部位为主, 将各类操作都归入解剖系统;⑤分类的类目以两位数为基础, 便于区分;⑥去除了ICPM的章号, 增加第四位数的细目编码, 扩展了临床存储检索资料的功能。

2 手术名称的书写与编码

就目前的医疗卫生行业来看, 实行的是手术、操作分级管理的制度, 在分级管理中, 手术名称的书写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操作编码的准确性, 进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因此, 对于手术医师而言, 要做好手术名称的书写工作, 而病案管理人员则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案信息, 对手术进行正确编码, 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ICD-9-CM-3中的相关标准, 手术名称主要是由手术操作的部分、操作方式、特殊设备的使用、疾病性质等共同构成的, 在对其进行书写的过程中, 需要切实做好手术分级工作, 以保证书写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 每一个规范化的医疗单位, 都拥有相对完善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或制度, 按照手术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对于技术的要求, 将手术进行分类, 然后根据ICD-9-CM-3的相关标准进行编码。手术名称书写的标准化与编码的准确化,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医疗风险, 而且可以对不同等级医师的能力进行培养, 提升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助于维护医患双方各自的利益[3]。下面结合一些手术名称书写与编码的实际例子, 对其进行讨论。见表1。

表1 结合手术名称与编码的实例

临床手术名称 ICD-9-CM-3手术名称 编码

普外科 回肠造瘘术

阑尾切除术 回肠造口术

阑尾切除术 46.20

47.09

骨科 颈肋切除术

腱鞘囊肿切除术 颈肋切除术

腱鞘囊肿切除术 77.91

83.31

一方面, 书写规范、编码准确。

通过这样规范化的书写, 临床医师以及相关科室都可以迅速找到需要进行的手术、操作名称以及对应编码, 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 确保手术的顺利实现[4, 5]。

另一方面, 书写不规范, 影响正确编码。手术名称书写不规范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部位不明确:在对手术名称的书写过程中, 必须包含有具体的手术部位, 否则很难进行编码。例如, 部分医生在对手术名称进行书写时, 为图方便, 只写:“开窗减压、血肿清除”, 病案管理人员通过查阅患者病历后, 才知道应该是“额颞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 然后才能进行准确编码, 影响了手术的迅速展开。②术式不明确:例如, 某患者的病例手术名称为“胃大部分切除术”, 看似完整全面, 但是实际上, 在手术完成后, 还需要进行胃空肠或者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其编码存在一定的区别, 这就影响了患者病案信息的准确性。

3 小结

在当前医疗改革的影响下, 做好手术的分类工作, 确保手术名称书写的编码的规范和准确, 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手术分级的实施与思考.中国病案, 2011,12(6):23-25.

[2] 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国际疾病分类(第3卷). 第九版临床修订本.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23.

[3] 杨翔宇,郑琳,刘克新.病案书写质量对疾病编码的影响.中国病案, 2011,12(12):16-17.

[4] 李斌,胡燕生.手术、操作分级管理中的名称与ICD-9-CM-3编码.中国病案, 2007,8(12):32-33.

篇8

遵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规范》,我们采取卫生许可和每季度一个轮回的卫生监督方式对管内站区分散的食堂分别进行量化分级管理,采用《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核定评分表》进行调查、评分,将铁路站区食堂食堂分为A、B、C不同高低等级。调查内容包括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状况及体检情况、餐饮具及消毒的卫生状况、原料采购和储存的卫生状况、加工过程的卫生状况及环境卫生状况等。

2结果

2.1食堂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总体情况

管内站区57个食堂,仅有1.8%的食堂(为城市内大型食堂1个)信誉度和风险分级综合评为A级,30.7%的铁路站区食堂食堂评为B级,67.5%的食堂评为C级。

2.2大型、中型、小型食堂量化分级管理情况

管内站区57个食堂,仅1个大型食堂评为A级,有5个大型食堂和12个中型评为B级,39个食堂评为C级。

3讨论

篇9

为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杭州市余杭区在实行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的基础上,采取“评管结合”的办法,对持证一年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后续监管,将有限的卫生监督力量集中在监管最薄弱环节,使监督工作有的放矢,效率更高。

关键词:

卫生监督;医疗机构;诊疗行为;量化分级管理

为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杭州市余杭区在实行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的基础上,借鉴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监管的成功经验[1-2],采取评定等级、动态监管“评管结合”的办法,2014年10月全面实现对持证一年以上的284家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将有限的卫生监督管理力量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监管的效率。

1量化分级管理的实施

1.1充分论证,合理制定评查标准

2014年初,制定《余杭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在浙江省范围率先开展全行业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监督管理工作。该实施方案将持证一年以上的全区各区级医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列为分级对象,并分别制定四类《医疗机构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同时,根据评分标准将医疗机构的信誉度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代表信誉度良好,卫生管理水平较高,综合性监督频次为每年一次;B级代表信誉度一般,卫生管理水平一般,综合性监督频次为每半年一次;C级代表信誉度较差,卫生管理水平较差,综合性监督频次为每季度一次;被评定为D级且经限期整改后仍不能达C级标准的,将在全区进行通报。公立医疗机构与年终综合目标考核挂钩,民营医疗机构则暂缓校验[3],并将进行调查取证,依照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1.2科学评定,推行分级动态管理

明确由区卫生监督所负责开展医疗机构量化分级评定工作,采取机构自评与卫生监督员现场监督检查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日常监督检查情况评定医疗机构年度等级。凡机构资质、消毒管理和污水处理等关键项目全部达标,且标化分在<60分、60分~、75分~和≥90分的医疗机构,分别评定等级为D、C、B和A。医疗机构量化分级实施动态化管理,每两年评定一次,凡发现医疗机构年内有一次违法行为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必须降低一个等级,且取消年度A级评定资格。

1.3强化监督,实现量化分级全覆盖

自2014年6月起,余杭区全面启动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监督工作,区卫生监督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按照医疗机构量化分级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截止10月底,实现对持证一年以上284家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其中A级49家,B级152家,C级80家,D级2家,1家民营门诊部被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4注重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针对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协管员,全区各区级医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分管负责人及重点科室负责人,多次召开专题培训会议,详细解读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监督管理执行标准,使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全面学习了有关的医疗法律法规,依法执业观念增强。结果评定以后,由卫生行政部门发文公布量化分级结果,并统一制作量化分级公示牌,在各医疗机构门诊大厅等明显位置悬挂,方便市民和患者监督。

2量化分级管理的成效

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是一种先进的新型监督管理模式和路径选择[4]。通过开展全行业的医疗机构量化分级工作,有效加强了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后续监管,是对医疗机构长效监管机制的有益探索。

2.1实现了监管的标准化

《余杭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在之前浙江省实施的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的基础上,突出了3点变化:一是将区级医院(民营医院)纳入量化分级范围;二是针对区级医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各自特点,分别制定四类评分表;三是取消了如“医疗质量”“日常管理”等以等级医院创建为主的内容,从卫生监督执法的工作实际出发,以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为依据,填补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放射管理和控烟等空白项目,使63条评查标准均有法可依,评查标准更细化,模块比重更合理,执法要求更全面。

2.2探索了监管的常态化

以往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检查,多是根据上级的专项方案实施,布置一个专项则检查一次相关医疗机构。通过量化分级管理的信誉度来确定监督的频次,从而避免了“拉网式”的卫生监督模式,对风险级别低信誉度高的单位减少监督频次,而把监督重点放在那些高风险低信誉的单位上,让有限的卫生监督力量重点查处安全隐患大的医疗机构[5],不仅实现了监管的常态化,又提高了医疗市场监管效率,缓解目前医疗市场监管任务重、监督力量不足的局面。

2.3明确了监管的重点

通过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可以区分各类医疗机构需要重点监管的项目和存在的薄弱环节[6]。2014年余杭区量化分级结果显示,辖区内284家医疗机构中,A、B级单位占到总数的70.77%(201/284),其中门诊部中A、B级单位比例最低,仅为41.86%(18/43)。根据这一结果,2014年余杭区将门诊部的监管确定为重点项目,通过整治,43家门诊部被立案处罚9起,没收违法所得13.73万元,罚款29.73万元,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家,门诊部执业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7],全面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规避风险的能力[8]。

3讨论

经过一年的试点,余杭区卫生监督所积极探索了医疗机构全行业监管的新模式,但也存在着审批与日常监督、监督管理与行业管理部门之间协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医疗机构监管中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与事前审批对接。通过日常监督和事前审批的有效对接,在实施医疗机构许可审批时,依据量化分级标准进行分类指导,提前纳入许可要求,从源头上规范医疗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准入,避免行政相对人因不懂规范要求盲目施工,降低了服务相对人重复整改的几率[9]。使许可和监督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医疗执业行为逐步规范。行业管理与监督管理衔接。将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的“管理模式”和量化分级“监督模式”融合,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纳入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系统并作为区卫生局年底校验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尝试建立A级单位校验现场免检制度,使医疗机构行业管理与卫生监督有机结合,提升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水平。监督执法与信息公开链接。将量化分级结果评定与信息公开链接,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网站和微信等渠道,及时向公众和社会公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等级及其内涵,发挥等级评定在患者就医选择中的导向作用,为医疗机构沿着正常轨道运行提供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督促医疗机构自觉、守法经营,取信社会,更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

作者:吴惠芬 周新 单位:杭州市余杭区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

[1]刘沐恒.萝北县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资料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2012,19(3):282-284.

[2]沈怀东,.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1,263(36):162-163.

[3]朱强,俞幼达.医疗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作用与不足[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1):20-21.

[4]黄楚标.东莞市住宿业实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2012,19(6):542-545.

[5]陈德坤,薛芳,曹月娣,等.惠山区医疗机构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4):520-521.

[6]龚超,王慧苹.民营医疗机构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2014,21(6):529-533

[7]李琳,吴烨青,夏敏,等.民营医疗机构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管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4):6-8.

篇10

关键词:建设 安全风险 识别 评估 分级控制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产生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是一种诱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进行治理和超前防范,结合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它就有可能演变为事故。事先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会化险为夷,确保安全。电网建设工程施工因环境复杂、建设周期长、工作和工序繁多、存在近电作业等特点,存在多种形式的安全风险,国网公司于2011年提出了对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按照“动态识别、科学评估、分级控制”的原则,实施施工安全风险的全过程管理,以实现对基建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1 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

根据国网公司对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办法,将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类别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固有风险,指在正常情况下,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典型的固有风险有人身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坍塌、电网事故、交通事故等。

第二类是动态风险,是指在作业时特定情况下,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是以固有风险为基础,结合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外部环境、安全管理等实际情况,实施的修正计算。动态风险是确定风险管控措施的最终依据。

2 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

2.1 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

国网公司将安全风险从小到大划分为五个等级:

一级风险(稍有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低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轻伤及以下事件的施工作业。

二级风险(一般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轻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三级风险(显著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重伤或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

四级风险(高度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容易发生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

五级风险(极高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2.2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

2.2.1固有安全风险评估

固有安全风险值受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事件出现的频率、发生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三个因素的影响,国网公司建立了《电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并在清册中明确了各种情况下固有安全风险的数值和等级。

固有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如下:

1、工程开工前,业主项目部组织设计、施工、监理项目部开展项目交底及风险点初勘工作。

2、施工项目部根据风险交底及初勘结果,从《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工程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的《电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中选择相应的作业工序及其对应的风险等级,确定本工程各施工工序固有风险等级,编制本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清册》。

3、施工项目部筛选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建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控清册》,经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后。

2.2.2动态安全风险评估

国网公司在动态安全风险评估中提出了维度和动态调整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了《维度实际情况与K值的取值关系表》。

维度即影响动态风险的六方面因素,即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根据这六方面因素的执行情况确定对应的风险值。

动态调整系数K为六个维度对应风险值的平均值。

动态风险的评估过程如下:

1、在分项工程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按照《维度实际情况与K值的取值关系表》,计算出各工序作业风险动态修正系数K,对《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控清册》中固有风险值D1进行修正,得出动态风险值D2,D2=D1/K。

2、依据动态风险值D2,查阅《施工安全风险值D与风险等级关系表》,确认实际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等级,建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台帐》。

3、实际作业时再次确认六个维度影响因素的取值情形与作业实际情形是否一致。当出现情形变化时,重新计算动态风险值及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等级。

2.3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分级管理

建管、施工、监理单位应建立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年度策划、月度评估、周预警、日报告”要求,对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实施分级评估管理,即省公司将重大风险纳入年度安全管理策划、业主项目部组织月度安全风险评估、施工项目部填写周安全风险预警清单、业主项目部实施重大风险日报告。

3 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

3.1 施工安全风险的动态控制

动态风险等级是确定决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主要依据,要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首先应考虑降低风险等级,以减轻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由于动态修正系数K受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外部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维度实际情况影响,因此对维度进行控制是降低风险级别的有效措施。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种方法加以控制:

1、合理安排有关作业人员

施工单位的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均必须持证上岗。对于技术比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工作必须由有多次工作经验、业务技能水平较高、身体素质及精神状态较好的人员实施,除了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外,还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带领和监护,严禁临时用工参与此类工作;对体质不适或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员,适当安排从事比较简单的工作或暂停其工作。

2、使用合适且合格的机械设备

施工单位应建立现场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施工机械管理人员,落实施工机械安全管理责任,对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和工器具的安全状况进行准入检查,并对施工过程中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重要吊装、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督。施工队(班组)安全工器具应定期试验、送检。

3、加强设备材料进场管理

要严把工程设备和材料进场关,统一配送的设备材料必须进行到货验收,施工单位自购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并按要求送检,业主单位应组织抽检,确保不让不合格的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环节。

4、精心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施工项目部应认真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等安全策划文件并报审实施;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重要临时措施、工序、特殊作业等,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报上级审批后进行专项交底,部分超过一定规模危险较大的项目还应组织专家进行认证审查。

5、合理选择施工环境

一是要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不得因为抢进度而降低施工标准;二是要尽量形成开阔的施工作业面,以便于施工,对于复杂环境要保证隔离措施的完善;三是要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施工,少数恶劣天气下不进行高风险施工;四是要在施工现场实施安全文明施工和安全设施标准化,创造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

6、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业主和监理、施工企业均应建立安全管理、安全保证和监督体系,并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到位,项目现场均应配置安全员,完善现场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认真组织开展班前班后会等各项安全管理活动,认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发现缺陷及时闭环整改。

3.2 施工安全风险的分级控制

3.2.1 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工序作业

施工项目部组织开展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监理项目部实施巡视检查。

1、二级及以下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复核各工序动态因素风险值,仍属二级风险的,按照常态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施工。

2、二级及以下固有风险动态升级为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至二级及以下风险。否则,按照三级及以上等级风险控制办法组织实施。

3、特殊条件(暴雨、雷雨、大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时的户外作业)下,经动态因素调整后,对风险等级低于二级的,考虑到作业条件的特殊性,应将风险等级按照三级及以上风险进行控制,极端情况下,应停止施工。

3.2.2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管理

1、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组织进行实地复测,计算动态风险等级,并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2、优先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三级及以上施工工序风险等级。采取措施后仍然在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严格执行《电网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B》,制定“电网工程施工作业风险控制卡”,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在作业前递交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同时,根据分级管控要求,各级管控人员必须亲临现场监督检查、会签作业票。

3、四级及以下固有风险经过动态修正后出现五级风险的,应通过改善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维度中某些维度的条件,把风险等级减低为四级及以下之后,再行施工。

4、采取措施后仍然出现五级风险作业工序时,施工项目部必须重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含安全技术措施),由业主项目部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并报省公司基建部备案。作业时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务必到岗到位,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条件不能满足时必须停止施工。

4 结束语

对电网工程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是降低基建安全风险、确保电网工程施工安全可控、在控、能控的重要举措,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均应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关于电网工程安全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的工作流程开展相关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切实提升工程现场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3号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Z]. 北京: 国家电网公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