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品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
引言:危险化学品由于自身的特征,使得在生产过程中有着巨大的风险及隐患,一旦发生泄漏后,不单单对经济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人身安全也有着巨大的危害。这就要求我国要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在安全生产中作出一定的风险评估,这不单单对企业生产更加安全有着主要的引导作用,这也可以促使我国经济可以更快发展。
一、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分析
危险化学品行业是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其危险性的主要来源是由物品原料、生产工艺及方式所导致的。
(一)物品原料
在危险化学品企业中,往往会存在具有易燃及易爆的特征,例如石油、汽油、H2、CO、CH4等。甚至在物品原料中都含有毒,甚至是剧毒,例如CO、Cl2、H2S、COCl2等。甚至有些原料还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HCl、H2SO4等。
(二)生产工艺
在危险化学品企业中,有着非常复杂的生产工艺,并且生产条件也极为严苛,这使得在工艺中需要进行高温、高压或深度制冷等等多种形式。
(三)生产方式
(1)在危险化学品企业中,有着多样化的生产方式。例如在进行石油炼制及相关产业生产所选择的生产方式是大型的、连续并且自动化的;在进行化工染料及农药的生产方式是间歇的,但产量较少、品种较多;在进行钻井及采油工作时,由于是要进行野外操作,这使得气候条件无法得到保障。在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核心及主要内容就是,要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一定的危险辨识、危险系数的评估及采取怎样控制。依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理论,可以将员工在生产中受到伤害的风险可以通过企业所处于的特性、企业所选用的危险设备、及其企业所在的危险的环境来将其反应,风险模型如图1所示。
二、危险化学品企业综合风险的评估分级模型
我国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其完成标准预期及测试方法,都是依照系统性和科学性相融合发展的原则,将企业综合风险一般分有固有风险及动态风险(如图2所示),固有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中最为基础的风险,一般是由于危险化学品殊含量所导致的;动态风险,主要是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和效益水平的一种反应,这就使得由于标准的不同,企业类型的不同,导致评估动态风险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图2企业综合风险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将危险化学品中的物理量、环境及安全措施作为固有风险,然后将评估的因素将其风险按照由低到高的进行有序排列;另外,将基础管理及现场管理作为动态风险,然后将评估的因素依照好坏进行有序排列;使其得到一个评估矩阵,依照这个矩阵,可以将企业进行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
三、评估分级标准的选取的分析
在进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标准的选取时,要遵循以下四种准则:
(一)科学性准则
要清楚的意识到,所选择的标准要能够正确的反应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的面貌及内容,并且评估标准的有一定的层次感,既有表现出大体的标准,也要有细微的标准。
(二)系统性准则
在进行选取评估标准时,要确保选择到全面的及系统的,可以先从总体目标着手,然后将其要点进行一定的分解,使其可以建立一个健全的评估标准的体系,有效的防止过度着重一点,进而会将其他忽视的问题。
(三)合理性准则
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标准,首先要将影响巨大的因素选择出来,使得保障了选择标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与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有较大的关联性。
(四)可行性准则
在进行标准选取时,要切合实际的状况,选择数据来源较为稳定的企业,使其在进行对照评估时操作便捷。
篇2
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安委办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并要求到2018年,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
为配合《通知》要求,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安科院”)在广州、哈尔滨、天津等地开展了城市风险评估工作,查找城市风险源、加强风险源头治理,协助政府监管部门有的放矢地进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风险总体情况
2015年11月―2016年10月,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天津市滨海新区率先完成了城市风险评估工作,最终形成了《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滨海新区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等成果。针对评估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滨海新区进行梳理,研究制定了《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涉及问题整治方案》,提出了19项问题、38条建议措施,并已针对部分项目开展了整治工作,预计将于2017年底完成全部整治。
自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以下简称“‘8・12’事故”)发生后,滨海新区痛定思痛,及时启动风险评估。2015年11月,滨海新区政府与中国安科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和城市安全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有效推进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各项工作。
中国安科院组织7个调研组先后开展了9批次现场调研和3批次函件调研,涉及滨海新区辖区内的21个部门、18个街道(乡镇)、7个功能区、6个重点区域、天津港及大型中央企业。
通过收集滨海新区2010―2015年的事故统计资料,对其安全生产整体情况、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区域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
2010―2015年,滨海新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68起,死亡1 061人,其中包括1起特别重大事故,即“8・12”事故。自2010年以来,各类事故起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较2010年下降11.41%,死亡人数上升72.97%。
从事故行业类型来看,2010年以来,交通运输业死亡203人、占比59.01%,制造业死亡58人、占比16.86%,建筑业死亡55人、占比15.99%。即使不考虑“8・12”事故,上述三个行业依然是滨海新区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关键。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调研组开始了现场调研评估工作。调研组将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划分为危险化学品工业风险单元、危险品运输风险单元、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单元、城市其他风险单元进行评价,并将风险分级为一级特别高风险源、二级高风险源。
一级特别高风险源为个人风险或社会风险超出个人或社会容许标准的风险源,二级高风险源为一级以外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源。最终确认滨海新区存在一级特别高风险源企业30家,二级高风险源1 382家。
风险评估方法
以危险化学品工业风险单元评估工作为例。危险化学品工业风险源主要指危险化学品企业和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工业企业,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涉氯企业、烟花爆竹仓库、加油站等目标。
通过查看资料及现场调研,发现滨海新区共有上述目标企业511家,在开发区、中塘镇、大港街、天津港地区的上述企业数量最多,共占全区企业数量的40.7%。风险评估辨识一级特别高风险企业17家,二级高风险企业120家,分别占全区的56.7%、8.68%。
调研发现,在危险化学品工业风险单元内,滨海新区的涉氨企业存在一级特别高风险源最多,为12家,占全部涉氨企业的17.4%,且其中8家位于寨上街。其他一级特别高风险源分别为危化品生产企业1家,位于大沽街;危化品经营企业1家,位于茶淀街;涉氯企业1家,位于塘沽街;烟花爆竹仓库2家,位于茶淀街和中塘镇。
从危化工业风险源潜在生命损失来看,塘沽街最高,占全区的19.73%,主要来源于天津塘沽中法供水有限公司新村水厂,由于其附近有河华里、长春里、福建里、碧海鸿庭等住宅区,一旦发生事故,最严重的可能导致7 000人死亡。
对以滨海新区辖区内企业为端点的危险货物运输规模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滨海新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量约为3 148.39万 t(过路的有2 000多万 t)。按类别分,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易燃固体道路运输量最大,占总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量的84.16%;按区域分,天津港、临港经济区、海滨街等区域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量最大,占总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量的68.60%。
危险货物跨省际、跨区域的长距离运输主要选择高速公路,且原则上应该避免穿过人员密集场所。在滨海新区范围内,共有南北走向的海滨高速和长深高速及东西走向的京津高速、京津塘高速、京滨高速。
其中,海滨高速沿途经过南港危货运输集中区、临港危货运输集中区、天津港区、天津港南疆港^四大危货运输集中区,沿途还有很多零星企业分布。海滨高速在危货运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载的危货运输量十分巨大。
但海滨高速在南疆港区北侧越过海河后,途经住宅小区、体育场馆、商贸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在临港经济区南侧路西途经天津塘沽机场(农用),且距离海滨大道的最小距离小于40 m,在到达这些目标前没有其他通路可以对这些集中区的危险货物进行分流,运输风险较大。当运输自来水厂用液氯钢瓶达到10 t时,其最大中毒半径可达到152 m。
结合火灾高危单位、火灾消防重点单位情况,在人员密集场所共辨识梳理出一级特别高风险13处,二级高风险1 262处。其中海滨街、大港街、开发区和塘沽街4个区域火灾潜在生命损失在全区处于较高水平,均超过1人/年。滨海街和大港街具有最高的个人事故死亡风险值和较多的人口数量;开发区虽然其个人风险值较低,但人口数量最多;塘沽街则是二者都处于较高水平。
问题与对策
城市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天津市滨海新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大,生产经营单位众多,城市运行压力巨大,安全基础比较薄弱,正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面临安全生产整体形势复杂、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不到位、风险源管控仍需加强等3大类19项问题。
从调研过程中可以看出,当地中央企业、大型地方企业以及天津港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企业办社会现象,由企业代行部分街道、政府的职能;目前行政管理职能正逐步向街镇移交,但由于政府人力、财力和监管水平的局限,移交过程缓慢,出现大量监管空白。
滨海新区部分区域还没有按照化工园区的模式管理,“化工围城”和“城围化工”的问题仍在不断发生并逐渐凸显。
大型易燃液体储罐、危险货物码头堆场、危险化学品管道、液氨液氯储罐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施数量大且相对集中,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较高,企业分布范围广,缺乏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专业应急装备储备库。
滨海新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量大,其安全管理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各企业各单位的责任职责交叉,还不能实现危险货物运输信息采集的统一标准和集中平台。部门间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在实际监管中遇到信息掌握不全,监督执法手段缺乏,缺少危险化学品卸载基地和专业的滞留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停车场,难以采取合理措施实施有效安全监管等。
针对上述问题,《评估报告》中提出了38条建议。
如:建议研究制定并落实天津港政企分离方案,落实天津港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天津港、海关、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配合,严格落实天津港区域内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杜绝超范围、超量等违法违规经营,并严格港口危险货物堆场的安全准入条件。
针对滨海新区涉氨冷冻企业多的特点,建议推动全区涉氯企业开展安全设施强化和工艺升级改造工作,组织专家专题研究论证,为液氨装置加装紧急切断装置等安全设施、设备的可行性,减少液氨、液氯等有毒气体的使用,降低安全风险。
建议依托现有应急专业队伍,以化工区和港区为依托,从人员素质水平、应急实训培训、装备针对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强化建设危险化学品应急综合队伍,尤其是在管道泄漏应急抢险、大型储罐(液体、气体)火灾应急救援、液氨液氯泄漏应急抢险等专业队伍方面,重点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能力。针对滨海新区沿海大型油库和石化装置集中的情况,增设水上消防力量和大流量移动炮。加强泡沫、干粉、围油栏、吸油毡、沙袋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增强事故应对能力。
篇3
[关键词]化工企业 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Q0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088-01
引言
安全风险是指与安全有关的一切不确定因素,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安全风险管理与常规安全管理相比,不是“反应性”管理,而是“前瞻性”管理,区别在于是“事前”还是“事后”;安全风险管理,就是实施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风险分析(是否纳入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控制(降低或消除风险的对策),逐步建立基于闭环、重视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所有的事故发生之前都有一系列的事故链条,而且事故链上有一个事件失去控制,就有可能引发事故。如果要阻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制止这一连串隐患和违章中的任意一个事件,截断“事故链”。化工企业工艺流程复杂,易燃、易爆因素多,事故链条更为复杂,只有变传统的单一事后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事后的事故管理相结合,把人、机因素进行过程风险综合分析与控制,才能推动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1 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立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系统收集梳理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经验教训,修订完善企业过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推进生产安全评估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管理。管理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修订要注重和安全作业管理、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机结合,涵盖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既包括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也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的管理,明确了全风险评估职责分工和实施步骤,要求全员参与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工作。对安全风险实施分级管理,从直接作业、岗位操作到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都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同时根据生产安全评估的内容和结果,按危险级别和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度进行等级划分,进入隐患治理程序,全过程跟踪监控,实现安全评估闭环管理。
2 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化工企业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都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对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都要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和控制。化工企业依据自身企业实际合理划分企业安全管理过程的风险管控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公司层面要着重从建立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工作规划入手,提供组织、制度、文化和财、物保障,做好系统评价和管理评审。业务部门要根据安全生产职责和专业分工,组织策划各自专业范围内的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监督检查、效果评价工作;组织编制专业范围内各类安全风险评估表样表,做好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及时做好协调、指导和检查督导工作。车间要组织制定各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对评估出的较高风险,及时按隐患排查程序上报业务主管部门,同时制订、落实好相关防范措施。班组岗位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规程措施,组织好班组重点工序和岗位扎实开展“工前安全预知”活动,以交接班程序为抓手,从“人员、工具、环境、对象、票证”等方面积极推进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
3 安全风险管控实施
3.1 把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引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
结合《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作业规范》、安全确认制度,把安全评估工作可率先引入动火、高处、受限空间、盲板抽堵、吊装、检修、动土、断路等安全作业和工艺交接班等一些常规安全管理环节强化风险管控。可在安全作业中明确危险辨识、措施制订、安全确认和安全验收等几个环节,强化安全作业风险评估闭环管理。在工艺交接班中,可围绕“人员、工具、环境、对象”四要素,合理设定相关细节,实施百分制打分,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进行打分考核。对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可结合工艺管理过程落实相关风险管控措施,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及日常管理工作,可按月或是季度进行安全评估,促进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到位。
3.2 把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
可以按照“岗位、班组、车间、部门、公司”五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模式,采取专家诊断式、专业对标式、系统解剖式与职工自主查隐患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工作危害分析的方法实施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提前辨识安全风险、实施过程控制和闭环管理。对列入隐患的项目按照隐患治理程序实施定项目、定资金、定措施、定完成时限、定责任人等要求进行跟踪监控,直到隐患彻底消除为止。
3.3 对于国家重点监控的危险化品、危险工艺和重大危险源实施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对于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重点监控的危险工艺、危险化学品以及辨识评估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系统装置,可以引入中介机构进行hazop分析或是由专家团队带领企业人员系统推进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
3.4 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开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利用集中控制、视频监控、检测报警等一系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完成生产现场安全信息的收集、反馈、动态跟踪与闭环控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动态管理,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各级管理人员根据管理权限可随时查阅现场安全生产运行状况,及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使生产安全风险管控更加便捷。
4 安全风险管控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应注意划分清楚风险辨识、分析评估的范及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
(2)制订明确的风险评估准则、时机和频次,根据风险分析、评价。
(3)风险评估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4)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人体防护措施等。
(5)安全评估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跟踪进行治理,直到治理完毕后组织验收。
(6)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风险。
篇4
【关键字】半导体、风险、应急、预防
1半导体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探索
半导体产品制造的过程中涉及氯气、砷化氢等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和多种酸碱类腐蚀品,存在着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等风险隐患,因此对半导体工厂生产运营进行风险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风险评价常见的的方法有ETA(事件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FMEA(故障模型与影响分析)等,本文将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新出台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以下简称《指南》,对半导体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半导体企业环境风险管控的建议,控制半导体企业所带来的环境风险。
1.1 半导体企业环境风险评估
通过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1.1.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半导体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用到许多的气体化学品作为制程或者辅助制程使用。半导体企业所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三废”污染物、辅助生产原料,目前主流产品为经过简单电路测试的8英寸或12英寸晶圆,在此过程中没有中间产品及副产品。
因此半导体企业在计算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时,主要计算危险类原辅材料在厂区内的最大储存量加上在线量与相对应的物质的临界量的比值,一般半导体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材料中,涉及《指南》附录B所列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清单的主要为: 氯气、氢气、磷化氢、氨、丙酮、硅烷、异丙醇、磷酸、硝酸、氟化氢等,这些原物料多通过气体钢瓶或者化学品桶方式储存,但是一般均为一用一备,储存量不大,因此,一般半导体企业的Q值计算为
1.1.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根据《指南》要求,M的确定方法为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因此,对半导体企业的分析得到的评估指标及分值估分为27分。
由此也可得出半导体生产企业的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的风险控制水平处于《指南》中所列的M2(25≤M
(1) 生产工艺
半导体工厂在生产工艺方面会用到许多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如IPA,丙酮等,以及输送这些化学品的压力管道,以及在辅助设施所用到的天然气管道、压缩空气等。因此,工艺部分分值得分主要集中在“其他高温或高压、涉及易燃易爆等物质的工艺过程”,扣分值为20分。
(2) 安全生产管理
半导体生产大多为2000年后建立起来,其在建厂初期关于安全评价等做的还是较为正规,从起初的安全预评价到验收评价以及目前正在推行的现状评价,以及作为高资产保护的企业,消防方面的验收也均按照要求完成;另外,目前大部分半导体企业已经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因此,对于安全控制方面,半导体企业一般均能达成《指南》中所罗列的要求,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并未有扣分分值。
(3) 环境风险防范控制与应急措施
半导体企业在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雨排水系统防控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措施以及环评及批复的其他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能按照《指南》中要求进行,因此此部分也未有扣分项。
(4) 雨排水、清净下水、生产废水排放去向
半导体企业一般处于工业区,企业雨排水、清净下水、生产废水排放去向去向一般为“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如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厂)”,因此,此处扣分分值为7分。
1.1.3 环境风险敏感性(E)
半导体企业大多都位于工业园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如中芯国际上海有限公司、华虹宏力位于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上海新进位于漕河泾技术开发区等,但也有些受限于工业区本身所处的位置有特殊性,因此不可避免有出现企业雨水排口、清净下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范围内有有一些环境风险受体,因此,可以将半导体厂的环境风险受体主要划分为类型1(E1)及类型3(E3)两大类。
1.2 半导体企业风险等级划分及风险级别表征
根据以上对半导体生产企业Q、M、E的分析可以得出,半导体企业风险控制在Q
表2 半导体企业环境分线分级表
2 半导体企业环境风险控制及预防方法
2.1半导体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半导体企业主要的风险源为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以及受规划选址的客观因素,不可避免有出现企业雨水排口、清净下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范围内有有一些环境风险受体,乡镇及以上城镇饮用水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等,因此本文将着重从化学品风险管理及敏感位置的环境风险防范入手,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厂区平面布置及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目前一般企业均处于工业区,但是也会有周边分布敏感目标的情况,因此厂区设计总平面布置图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对于不同因化学品带来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的防火间距要求设置项目各生产装置及仓库的各类设备、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厂区的消防车道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化学品仓库,各类物品根据不同属性、进行相容性分析后分区、少量储存。
在建筑安全方面,项目各类建构筑物和设备均按照规范对于相应火灾危险性等级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耐火等级,对于存在爆炸危险的生产或储存场所,相应的建构筑物和设备应符合有关防爆要求,包括泄压、防静电、防火花等要求;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储存化学品的仓库地面需进行防腐防渗处理,铺设环氧地坪,防止污水影响地下水及土壤。
(2)化学品运输风险防范措施
所有化学品运输均应委托有资质的运输公司运输,配备道路运输企业专用车辆,并配置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等设施、设备;同一车辆不运输互为禁忌的物料,装卸、搬运化学危险品严禁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向外省市购买易燃易爆、强腐蚀性化学品时,提前24小时向公安部门或者海事部门申报危险化学品品名和数量、运输起讫地、运输路线和时间等情况;按照地区公安部门确定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能够通行的区域、道路和时间运输。
(3)危险化学品储存风险防范措施
化学危险品的储存需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的规定设计,不同特性的化学品物质独立房间,分类存放,其中气体化学品宜采用中央供应系统,气体钢瓶和化学品储存于独立的化学品储存仓库,并通过提高缩短储存周期减少危害物品的储存量;对各类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严格控制最大贮存量;每个房间都设置漏液收集槽,可以通过泵抽到废水处理系统中,避免化学品泄漏时溢出到其他区域;在气体房及气体供应(储存)柜内安装危险化学品侦测及报警装置,当泄漏浓度超过限值,会自动报警,切断气源,并自动启动水喷淋及排风装置,泄漏物料经过洗涤塔处理后,经由废气排气筒集中排放。
(4)生产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杜邦公司事故主因结构理论,经杜邦公司统计,绝大多数生产过程中即人员的意外、伤害及事故都是由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非设备或环境引起。96%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对于人员意识的提升及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应对新职工进厂或更换工种前,需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经考核后上岗操作;对老员工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的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操作前员工按规定穿好防护用品,上班前不喝酒,不做可能对本职工作造成影响的事;上岗前对本岗的机械、电气等设备及压力表、温度计等各种仪表仪器进行检查,如有问题必须及时汇报,做好记录;按照整理整顿要求,做好生产区域6S,对各种消防器材禁止随便动用,存放地点周围不堆放任何东西物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设备保养工作,下班前对本岗位的电源等各种设备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情况,交班时向接班人员交代清楚,防止事故的发生。
(5)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加强施工监督,确保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和设备(如管道、阀门等)达到设计规范和质量要求;在项目开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建立分级责任管理、巡检制度;在公司最高管理者和当地的政府机构(包括环保局和消防部门)的监督下,建立和运行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系统;制定完整可靠的检修方案,定期对废气和废水管道及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将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培训。
(6)环境敏感受体的特殊风险防范措施
如厂区处于水源保护区或者周围有其他环境敏感点,厂区地面冲洗水集中收集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禁止随地漫流或进入雨水管道;对雨水管网安装截止阀, 当火灾发生时,将立即关闭雨水口截止阀,堵住雨水口,将消防废水用潜污泵从雨水排口蓄水池打入废水缓冲槽,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集水池、一般工业废物堆放点和危险废物堆放点均应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防渗处理。
2.2半导体企业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半导体企业应在鉴别环境风险源的基础上应制订相应的应急计划,使各部门在事故发生后能有步骤、 有秩序地采取各项应急救援措施。根据不同的事故风险,制定不同类型的事故应预案。一旦异常情况发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应急措施,切断泄漏源、火源,控制事故扩大,同时通知中控室、健康中心等,根据事故分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根据法规,立即上报相关主管部门或客户,就近调拨到专业救援队伍协助处理;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通知当地环境保护局、自来水公司等市政部门,协同事故救援与监控。
发生泄漏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2) 切断火源或者按下紧急停止按钮停止供应源。(3) 紧急应变成员穿戴个人防护用具。(4) 用应急救援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水处理系统或者废弃物处理厂商处处理。(5) 对皮肤接触人员应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六氟灵、敌腐灵、肥皂水或者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人员应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人员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2.3半导体企业环境风险事故区域应急联动
半导体企业多处于工业区,一旦发生事故,若超出本单位处理能力,应及时和当地有关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及时联系,请求当地社会(地区应急联动中心和工业区应急联动中心)救援中心或人防办组织救援。企业在编制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中应确定通知外部单位救援的节点及联络电话,企业的应急预案应该和园区或工业区的应急预案相衔接;同时,在平时应急演练时,也可邀请相关如环保、管委会、安监、消防莅临指导,或者能和消防队等展开消企联合演练,则更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与区域的联合应急能力,尽可能善用园区/工业区的各项应急资源。
由此可知,半导体企业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以及火灾隐患,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储存、操作环节加以工程控制,并按照国际认证标准做好防火管控,并且制定火灾、化学品或者气体应急预案,并且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及演练,同时与区域应急联动中心或工业区应急联动中心密切配合,才能将环境风险降到最低,促进半导体企业良性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玉锁.对我国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的一些看法[J】.环境导报,1993(1):14・15
【2】 李冰.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预案编制方法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6(S1):37_4l
篇5
一、开展集中行动的企业范围
全市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包括构成重大危险源和具有危险化工生产工艺以及生产、储存、经营、使用剧、易燃、易爆品的危险化学品企业。
二、集中行动的内容
(一)组织开展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摸底调查的通知》(青安监〔2012〕2号)和《关于印发2012年度全市化工医药及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第二次集中行动方案的通知》(〔2012〕67号)文件要求,各镇,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各市直工业基地、省高新区安监办(以下简称各镇安监办)要对辖区内构成重大危险源和具有危险化工生产工艺以及生产、储存、经营、使用剧、易燃、易爆品的危险化学品企业,针对夏季高温、多雷雨、易腐蚀、洪涝、风暴潮等不利天气条件和计划性停产检修等特殊时期的安全生产特点,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重点检查安全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企业领导干部带班制度的落实情况,工艺、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以及储存装卸运输、特殊作业等环节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督促细化落实危险操作(作业)安全规程,按照“五到位”的要求,督促企业切实稳妥地整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建立管理档案,设置完善针对重大危险源的压力、温度、液位等重要参数的监控措施(包括现场显示、远传和连续记录功能);检查是否在重大危险源部位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危险物质告知牌,并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有关人员。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要设置泄漏报警、紧急切断装置和必要的监控系统。
请各镇安监办于每月月底前将《集中行动检查整改隐患工作报表》通过金宏网报市安全监管局(见附件1),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填写《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汇总表》(见附件2)并上报。要督促相关企业将检查出的隐患问题和治理结果及时录入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简称“安管系统”,网址:)。
(二)组织开展大型化工液体储罐的专项检查。依据《省大型浮顶储罐安全技术规程(试行)》、《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装备设置规范》(AQ3036-2010)等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要求,突出检查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1.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和《十个严禁》的落实情况;
2.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的学历、专业和从业经历与有关规定的符合情况;
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订和执行情况,特别是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安全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
4.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
5.企业内部安全培训情况,特别是学习《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禁令》教育读本和动漫的情况;
6.自动控制及联锁报警、紧急停车、尾气吸收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措施的落实情况;
7.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包括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以及查出隐患整改情况;
8.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特别是罐区等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液位、压力、温度报警和可燃气体泄漏报警)是否齐全、可靠,监控责任和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9.事故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情况,定期演练,以及快速灭火系统等应急处置救援设施和物资的设置准备情况;
10.安全标准化建设情况,是否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否落实安全标准化要求;
11.针对夏季天气特点,是否落实防风暴潮、防高温、防高湿和防腐蚀等措施。
各镇安监办,要结合各自实际,参照规定的检查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督促企业按照(一)项的要求,妥善整改解决,并汇总上报。
(三)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强化工管道的安全管理。在去年摸底的基础上,组织企业全面开展化工管道摸底清查,明确管道的数量、种类、分布、走向、权属、材质、介质和敷设、使用条件等内容,地上管道要标注管道介质和流向,地下管道要设置永久性明显警示标志,建立健全管理档案,落实管理责任。严格执行管道输送条件,设置超压控制或卸放回收装置,做好管道的定期防腐、检测、维修和巡护。加强管道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建设的单位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资格。组织管道作业和施工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或作业票证,落实必要的安全告知、风险分析、交底和监护等措施。对“关停并转迁”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对原有管线进行集中清查,对已经停用和废弃不用的地下管线,要督促企业安全拆除,消除隐患。
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装备,设置完善管道超压超压控制或泄压设施,提升管道安全运行水平,在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气体的充装环节,要使用液化气体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禁止使用软管充装。
(四)组织开展化工危险工艺自动化改造的安全风险评估和改进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建立生产工艺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组织企业对已实施的化工危险工艺自动化改造,从工艺、设备、仪表、控制和应急处置等环节,开展系统的工艺过程风险分析,对各环节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改进和验证,进一步修订改进细化操作规程和检维修计划及方案,进一步提高生产装置系统安全运行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今年是建党90周年,维护全市安全生产稳定,既是我们庄严的职责和使命,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针对近期气象条件恶劣,省内外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制订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多措并举,加大工作力度,组织企业切实自觉开展集中行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篇6
这次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分析研判1—4月份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结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第一阶段工作,安排部署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和下一阶段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刚才,苏瀛同志代表市安委会通报了1—4月份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市煤炭局、消防支
队和交警支队的负责同志汇报了各自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情况,他们汇报的很细、很实,剖析存在问题实事求是、不遮不掩,体现了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当前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四是一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我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节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发现一些商场消防安全、农村用气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市安委会给相关部门和县区下达了安全生产督办令,要求限期进行整改、整治。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并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安全稳定。
二、狠抓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省安委会下达我市控制死亡指标207人,较大事故2起,重特大事故零控制,完成这些指标,压力很大,困难很多。结合当前我市实际,下一阶段,我们要狠抓煤炭、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危险化学品、汛期安全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第一,坚持不懈地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一是狠抓煤炭安全生产。煤炭安全仍是今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延安市煤炭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出台,今年煤炭产业将快马加鞭,全面推进,这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今年省上下达我市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是7人,较大以上事故起数是零控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紧紧抓住资源整合煤矿这个关键,深刻汲取山西王家岭矿难事故教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杜绝资源整合煤矿边建边产、偷产私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生产矿井要严格落实“一通三防”安全措施,重点防范瓦斯爆炸、透水渗水、顶板倒塌等事故发生。二是狠抓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是今年我市安全生产的重点和难点。今年省上下达我市较大事故2起,1—4月份全市共发生了4起较大事故,而且都集中在道路交通领域。下一阶段,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客运车辆、出租车、农用车辆的管理,加大科技投入,继续推进gps定位系统安装工作,严厉打击超载、酒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三是狠抓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夏季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高发期、易发期,要抓住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等关键环节,夯实安全责任,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四
是狠抓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消防方面,今年的控制指标是零死亡,任务很重,压力很大。要把城区高层建筑、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城乡结合部作为重点,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于消防通道不畅、设施不全、制度不完善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限期整改,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五是狠抓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汛期将至,要全力做好防洪防汛工作,切实做好汛期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地质灾害事故防范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结合各自实际,夯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特别要对过去发现的隐患,能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要限期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
活动。从近年来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来看,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匮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程。根据中省市安排,6月份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要以安全生产宣传、安全知识培训、应急救援演练为主要内容,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群众安全生产意识。通过举办县区长、县区安监局长、煤矿矿长、特种人员等专门的讲座和培训,提高监管人员、企业主和员工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通过集中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努力形成“懂安全、会安全、要安全”的氛围,使监管主体、企业主体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第三,尽快启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是今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市安监局已经制定了《延安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实施方案》,希望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全力配合、全面启动风险评估工作,确保所有企业全部参与,力争做到不打折扣,为安全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促使行政首长和企业法人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今年进行试点工作,力争通过2-3年时间的努力,使这项工作进入常态化运作。对于今年评估定为d级、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要责令其立即整改,情况严重的要采取停业整顿,甚至吊扣证照,确保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篇7
2011年9月,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等单位派员组成的代表团,赴美国考察了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CSB)总部以及美国塞拉尼斯公司(Celanese)化工厂。考察团重点考察了美国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经验以及事故调查机制,对美国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监管手段及其安全管理理念进行了深入了解。
完善的法规标准
根据联邦《1970年职业安全健康法案》授权,美国于1970年12月29日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局。该局隶属美国劳工部,总部设在华盛顿。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局长由负责职业安全与健康事务的劳工部助理部长兼任,负责向劳工部长报告《1970年职业安全健康法案》的执行情况。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的主要职能是保障美国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通过和推行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标准,预防或减少因工作造成的疾病、受伤和死亡事故,对“为雇员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负有引导和监督责任。
美国国会授予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的基本权力包括:制定和强制执行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监督、检查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监督各州职业安全与健康项目的执行情况;要求雇主保存与工作有关的事故、伤病记录;就雇员对工作场所、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投诉进行调查;对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监督检查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方面存在的危及人身安全与健康方面的问题;鼓励持续地改善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条件;编制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活动年度报告;起草与颁布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标准;组织与实施职业安全与健康技术培训、教育、宣传、推广活动等。
1992年2月,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了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PSM)。该法规主要通过14个要素对影响安全的重大危险源、环境破坏和业务损失进行管理,监管对象为存在危险性过程、大型易燃或有毒物质库及石油和天然气企业。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的主要目标是制定计划、系统和程序,防止在工厂或附近区域造成有毒释放、火灾或爆炸。其适用于化工厂的整个生命周期,以确保设施得到安全管理,并实现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所针对的企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过程中含有规定的137种高危化学品(HHCs)的1种或多种,并且质量超过临界量;过程在一个地点含有约4.5t或更多的易燃高危化学品(液体、气体或易燃气液混合物)。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规定的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计划修订现有的化学品危险性分类标准(HCS),以改进化学品危险性和相关安全措施信息的一致性,有效预防暴露于危险化学品的各种作业人员受到伤害,同时减少化学品相关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
为有效执行安全健康方面的标准,准确引导雇员,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并不强制各方采用这些标准,但各州制定标准、政策措施和程序时,在效果上应和联邦职业安全健康局制定的安全健康标准等效。州政府在强制执行其制定的高危化学品标准的程序上,应参照联邦职业安全健康局或其他州的程序,同时应对提供有缺陷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制造商实施处罚。
推行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
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下属的一家非营利性的企业联合组织,在全球有140多个会员单位。该中心致力于化工、制药、石油等领域的过程安全研究与评估,研究工业企业在安全方面的需求,促进企业共同合作研究过程安全方案,并对政府在过程安全管理政策上提供研究支持,是研究化工过程安全的专业性机构。该中心及其会员企业致力于保护员工生命安全、良好的社区氛围和环境,积极改进工业工程管理实践,预防或减少化学品及其他有害物质造成的灾难性泄漏。其研究课题涉及很多化工过程安全领域,从人为因素到固有安全设计,从定性到定量风险分析等。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出版了《保护层分析》一书,简化了过程风险评估,但强调了风险评估的时效性。
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提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由“承诺重视过程安全、了解危害与风险、管理风险、从经验中学习”4大基石组成,并从这4个方面引伸出基于风险的化工过程20个要素。这20个要素包括:过程安全文化、符合标准要求、过程安全能力、员工参与、利益相关方、过程安全管理、危害辨识与风险管理、操作步骤、安全工作实践、机械完整性、承包商管理、培训、变更管理、开车前检查、操作行为、应急管理、事件管理、评定与评分、审核、管理检查与持续改进。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认为,如果把这20个要素认真做好,并持续完善,化工企业安全一定会达到一个新水平。
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提出,企业在过程安全管理上要做到以下4点:企业要对过程安全作出承诺;雇主和员工要深入理解过程安全内涵;企业要加强过程安全管理;要通过化学品易燃易爆等事故案例,分析企业的过程安全。该中心同时提出,企业要加强过程安全文化管理,提高员工过程安全方面的能力,全员参与过程安全管理,利益相关方要加大过程安全投入,严格工程管理和工程设计等。
科学的化工事故调查机制
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依据美国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CAAA)规定而建立,是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委员会的5位核心委员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美国参议院确认,每届委员任期5年,下设若干专业调查员。
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成立的背景是,美国国会认为由美国环保署或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等政府执法部门进行化学品事故调查时,往往会倾向于对事故企业违法情况进行调查,而无法全面系统地对化学品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调查涉及固定工业设施的化工事故和危害,向国会、政府部门、相关工业行业、从业人员和美国大众提出防止化学品事故的安全建议和安全信息。截至目前,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已经完成了66项事故调查。目前正在进行的事故调查有18个,其中包括2010年4月20日BP公司“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火灾爆炸事故。
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在调查化工事故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事故调查的独立性。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的事故调查工作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并不受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美国环保署或其他政府部门所左右。事实上,美国国会将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独立出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化工事故调查程序与结果,能够同时评估现有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或美国环保署相关法规的适用性,以作为法规修订的参考依据。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虽具有公权力,但并不具有执法权和监督权,其主要职责是调查事故原因,特别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而指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缺失等深层次原因。
篇8
关键词:化工园区;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020-02
1 化工园区环境监控预警系统构建重点环节分析
建立以监控环境风险源为对象的在线监控平台,其中,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监控平成GIS实时信息查询工作,根据监控历史查询与统计的数据情况绘制历史曲线,根据统计信息建立预报警的工作机制。
在高邮市化工园区环境监控分析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开展企业雨水在线监控工作,并且对化工园区的接管污水完整情况进行在线监管,有效监管化工园区企业的违规作业和随意排放问题。逐步建成带有VOC在线检测系统的作业区,并且逐步开展厂区废气在线监控工作。在化工园区环境监控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建立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体系,认真确定监控范围,并且使用监控技术对风险源进行筛选,确定合理的监控指标,从而科学制定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方案。
2 化工园区环境监控预警系统构建分析
2.1 基础环境监控模式建设分析
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园区生产作业的概况,优化监控预警网络点位的布设情况。努力提升监控预警能力,园区负责人应该积极制定科学的环境监测方案,采购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在监控防范的重点区域安装监控设备,对化工园区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进行有效管理。采用定期抽样检查分析的方式,对化工园区内部及周边土壤、大气和水源质量进行调查取证与化验分析,从而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控模式。数年来,高邮市环境监测站通过对全市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五年来共获得各类监测数据302609个,其中环境质量监测数据239226个,污染源监测数据63383个,具体完成情况见下表1。
在化工园区环境监测预警分析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行业类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监测手段,对采集样本进行认真检验,并且合理评估环境污染情况。在环境监测活动中,进行地理分布查询与统计分析工作,在化工园区环境监控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空间与模型分析工作,积极发挥环境风险源在线平台的监控作用,将化工园区环境监测工作落到实处。
2.2 工业园环境指标动态监控模式设计分析
为了提升高邮市化工园区环境监控质量,工作人员可以利用GISh境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加大环境监控预警系统软件投入与硬件建设的力度,做好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功能软件的开发工作。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化工园区环境监测指标的评估与分析,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储存整理,并且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动态呈现板块的设计,采用表格呈现、图形展示的方式将监控的情况进行展示,形成对于化工园区环境监测的评价结果。建立工业园环境指标动态监控模式,对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物的数值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防止风险和事故的产生。
2.3 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方案设计探讨
在高邮市化工园区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做好风险事故类型分析工作,以预防风险事故产生为管理的重点,控制风险物质的泄露与随意排放。建立预警机制的重点是要严格管控生产作业区污染源头的产生,并且将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的比例控制在最小水平。建立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体系,确定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方案。
在化工园区的风险事故预警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行业生产进行监测。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的风险物质监测主要为甲醇、甲醛、二甲胺、EDC(二氯乙烷)等,严格管控这些种类物质的排放,防止它们对于周边环境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主要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管道腐蚀等危险化学品泄露对环境造成危害,防止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问题产生。在化工园区风险物质管理活动中,工作人员还应该重点对易挥发类物质进行监管,防止由此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现象发生,将化学品生产对环境破坏造成的影响控制在较低水平。易挥发类的物质有酒精、丙酮、醋酸、乙醇乙酯等,在化工园区监控工作中,重点要防范储存装置密闭性破坏造成的火灾、爆炸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园区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做好危险化学品的监控与管理工作,并且根据毒物危害分级的程度,进行火灾危险分类的识别,从而做好厂区环境的管理工作。
3 化工园区危险类物品重点监控环境扩展风险评估模式介绍
在化工园区环境监测中,工作人员应该重点监测高度危害类剧的扩散问题,化工厂作业中危险化学品会生产高度危害的有亚硝酸钠、五硫化二磷类、迭氮化钠类、硫酸二甲酯类和三氯氧磷类化学品,有效监测这些高度危害化学品的逸出情况,严格管控化学逸出品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员的伤害问题。
这类化学品中有的会出现遇湿易燃现象,有的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酸性腐蚀问题,对这些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作业进行全流程监控,有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达成。将化工园区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细化和分解,根据具体的环境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判断化工园区环境污染情况,从而有效指导园区经营人员作出相应的整改操作。根据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对人和环境有中度危害的物质有二乙基硫代磷类物质,对环境有轻度危害性的有氧化剂类产品,主要为双氧水,它们都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化工园区生产笨、甲苯、甲醇、氯甲酸乙酯类化学品的危险程度比较高,它们的属于危险类的闪点易燃液体。在化工园区环境监控活动中,做好环境风险源识别工作,并且根据特征污染物和监控因子筛选出敏感的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4 结语
建立科学的化工园区环境监控预警系统,有利于减小生产活动中产生事故的风险,并且对周边环境质量进行有效保护。在化工园区监控方案应用环节,技术人员应该做好重大环境风险源调研工作,负责人应该坚持由一般到特殊的工作方针,从平时监控体系建设到特殊情况监控体系建设进行探讨,努力构建综合性的化工园区环境监控机制。在平时的环境监控中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与甄别机制,并且要优化应急调度的工作模式,建立快速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凌虹,孙翔,朱晓东,王惠中,李.江苏沿海化工快速发展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2010.
[2]罗刚,周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化工园区环境应急预警系统研究[J].环境科技,2015,01:45-47+53.
篇9
卫生检验与卫生行政部门实施的卫生许可、日常性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卫生标准制修订、卫生科学研究等工作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也起到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1卫生检验的基本概念
1.1概念
卫生检验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手段,依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监测环境、食品、作业场所的卫生状况和污染危害。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染、中毒、疫情等进行技术鉴定,为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2内容
卫生检验的工作内容还包括,进行健康相关产品的功能试验、毒理试验、功效成份检测、农药及毒物成份分析、营养成份分析、病毒学检验、免疫实验等。按照专业分,卫生检验的范畴包括以下内容:
1.2.1水质卫生检验。包括水的感官性状检验,水的一般化学性状检验,水质污染指标检验,水质毒理学指标检验,饮水消毒检验,涉及生活饮用水安全的产品检验等。
1.2.2食品卫生(安全)检验。包括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食品中微量元素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食品中有害物质测定,餐具消毒效果测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检验,保健食品功能性实验,新资源食品的毒理学实验等。
1.2.3劳动卫生检验。包括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测定,生物样品中有毒物质的检验等。
1.2.4化学品卫生检验。包括化妆品理化指标检验,化妆品微生物学指标检验,特殊用途化妆品毒理学及功能性实验等。
1.2.5公共场所卫生检验。包括公共场所(含学校、幼儿园)微小气候检测,茶具、被服、卫生洁具消毒检测,一次性用品等健康相关产品检验等。
1.2.6消毒杀虫卫生检验。包括消毒杀虫药品、器械效果检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和其他健康相关产品的检验,医院消毒效果检验,医学昆虫检验等。
1.2.7生物学材料检验。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抗原、抗体的检测等。
2卫生行政许可与卫生检验
2.1法律规定对食品安全等实施许可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对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消毒产品、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实施行政许可管理。《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饮用水供水单位应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2.2检验、检测报告的结果是是否发放卫生许可的重要依据之一许可前要对水源、水质进行检验、对公共场所的环境进行检测、消毒产品进行检测、对餐具饮具进行检验是发放许可的必要条件。
3日常性卫生监督与卫生检验
3.1卫生检验是法律规定《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消毒产品、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十一类食品”,都需要实验室的检验后,认定其是否符合要求。
3.2实验室卫生检验是日常性卫生监督重要手段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健康相关产品、化妆品、生活饮用水、消毒产品、新资源食品等进行日常性卫生监督过程中,通过实验室卫生检验、用检验数据提供佐证,判定是否合格。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卫生检验
传染病疫情爆发、虫媒及共患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生活饮用水污染中毒事件、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化学品泄露突发事件、核与放射污染突发事件、化学生物恐怖事件、重大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在应急响应后,都需要且离不开实验室的卫生检验。
5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与卫生检验
5.1食品检验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工作中离不开食品检验。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几十年来承担着全国食品检验工作。《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这6项职能中,除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外,其他5项工作都是以食品检验为重要技术支撑才能开展的。另外,在食品许可、日常性食品卫生监督中,都需要食品检验。《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救治;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
5.2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认定需要实验室监测支持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立即进行检验。化学性食物中毒事故需要实验室定性、定量监测;微生物性的食物中毒事故需要实验室培养等监测;霉菌性食物中毒事故需要实验室培养等监测;物理性食物中毒事故也需要实验室验证。
5.3现场快速检测对食物中毒事故迅速定性有重大作用有些化学性食物中毒事故需要现场快速检验定性,尽快得出结果,为调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快速检验在卫生监督执法中的应用”中叙述)。
6卫生标准制定与卫生检验
6.1制定、修订卫生标准工作,实验室产生的大量•198•中国卫生监督杂志数据是最重要的依据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卫生标准需要制修订,现有20个卫生标准委员会,对各专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按照审查规定的要求,都严格审查实验室数据的可靠性。卫生标准的研究、制修订必须有实验室数据的支撑。
6.2食品安全标准的需要整合、修订原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食品行业及需要新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都必须在实验室大批量监测、检测后,根据统计数据的结果,开展整合、制修订,最终产生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都需要实验室数据的支持才能完成制修订。#p#分页标题#e#
6.3过敏营养学调查,需要实验室检验数据大样本数据在几万以上。
7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卫生检验
7.1法律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7.2评估风险的方法需要实验室检验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分级运用、流行病学、食品溯源、定性、定量、化学性危害的风险评估、生物性危害的风险评估、毒理学指导、敏感度分析、验证、食品链中建立“目标”作为法规标准等。这些方法都需要系统、完善的食品检验结果支持[1]。流行病学的应用,除食品检验以外的还需要临床医学实验室支持。
8快速检验在卫生监督执法中的应用
8.1卫生监督快速检测卫生监督快速检测是指服务于卫生监督工作,运用仪器和技术手段,便于监督人员操作并快速获得定性或定量的结果以达到快速筛查、检测目的的一种监督形式。
8.1.1实验室快速检测。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所能利用的所有的实验室设备和方法进行的快速检测。
8.1.2现场快速检测。在非实验室检测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可称之为现场快速检测。
8.2快速检测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篇10
化妆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形象外观需求,以局部皮肤施用为主的一类日用化工产品,虽然化妆品的定义和覆盖的范围在世界不同国家存在差异,但是不管涵盖的范围如何,化妆品与药品和其它产品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化妆品应用的部位是皮肤及其结构,如毛发、指甲、眉毛和牙齿等;化妆品的施用方式不包括口服、吸入、注射和植入;化妆品不针对任何疾病或病理状况;化妆品的功能不仅只是美化、美容或增加香气,而是保护和保持皮肤及附属结构处于良好状态。所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间的变迁,化妆品已变成一种持续增长的需要,从原来单一的美化装饰产品演变为卫生用途产品,以及更为复杂的改善皮肤状况和抗衰老的产品。
总体来讲,所有化妆品几乎都是通过外部途径接触人体来使用的,不应该包括药品、医疗器械或生物制品等类似的使用途径。但是化妆品的安全评价不应排除那些偶然会被暴露的情况,如吸入(香水)或吞入(口腔卫生用品)。而且,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产品,都不应对消费者产生不良反应。
化妆品风险分析遵循与其它健康相关产品类似的原则与方法,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个过程。风险评估由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几部分组成。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识别有害物质存在的不确定性,评估在特定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下,有害因子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一、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是化妆品风险评估的定性阶段,其目的是基于已知的资料和可能的作用模式评价化妆品成分对^可能产生的有害作用,危害识别的资料主要包括四类:化合物理化性质测定和定量构效关系分析、动物毒理学研究、体外试验和人体志愿者研究。
1 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
危害识别的第一步是研究分子的内在物理、化学和毒理学特性,以确定该物质是否可能损害人类健康。化妆品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特性必须明确,对于来源于天然原料的成分,需要提供原料的来源及相关提取和纯化方法。对于直接使用的原料(如石英、矿物和植物粉末),应提供其定性和定量配方资料(包括主要成分、防腐剂、溶剂、缓冲剂和杂质等)。其它物理性质还包括化学物纯度、分子量、杂质或污染物、可溶物、分配系数等。
结构一活性关系对于化妆品的危害识别分析是有用的。在对某一类化学物(如多环芳烃化合物、多氯联苯类和四氯苯丙二英)进行评价时,如果此类化学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有足够的毒理学资料,则可以采用毒性当量的方法来预测人类暴露于类似化学物物对健康的可能危害。
2 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
危害识别的绝大多数毒理学数据来自动物试验,试验方法采用国际认可的标准试验方法,如OECD技术指南和我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通常包括急性毒性、局部毒性、致敏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和发育、致癌性、靶器官毒性等作用终点。需要指出的是,除皮肤腐蚀、皮肤吸收、光毒性和体外致突变性试验外,目前多数方法仍需使用实验动物。但在动物福利的压力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体外试验方法被开发和验证,以往只能通过动物体内试验才能获得试验数据的方法,逐渐被无需活体动物的体外试验方法或组合试验方法所替代。更加符合人道主义和更加科学合理的组合式或阶梯式的方法应用于化妆品的风险评估过程中。
3 人体志愿者评估
化妆品上市前的人体志愿者资料和上市后的人群不良反应资料对于化妆品安全检验和品质监控都是必要的。化妆品可能引起的局部反应包括刺激、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接触性荨麻疹和紫外线诱发的副作用等。人体志愿者测试还可用于化妆品的皮肤适应性或相容性评估,以证实化妆品用于皮肤或粘膜是无害的。化妆品人体试验主要包括:人类志愿者皮肤相容性研究,潜在皮肤刺激测试和潜在皮肤致敏试验。尽管如此,有关志愿者皮肤测试的资料和人群不良反应的资料还是非常有限。
二、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估
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估也称为危害特征描述,是危险性评估的定量阶段。通过剂量一反应关系评定确定外源化学物暴露水平与有害效应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动物毒理学试验达到一定的灵敏度,实验剂量必须很高,这是所有毒理学动物试验的预设原则,这一原则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用高剂量化学物的动物试验所发现的有害作用究竟对预测人类化妆品低剂量暴露所产生的危害有多大意义。因此,化妆品的危害特征描述可参考其它方法。
1 NOAEL值与基准剂量法
NOAEL(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是风险评估中希望获得的重要参考数据,经典的做法是在重复剂量毒性试验中,以相互间隔的2-4个不同剂量水平的受试物染毒,最高剂量预计可引起明确的毒性现象但不会造成过量致死,而最低剂量则不应产生任何不良反应。经过统计求得NOAEL值或最低可见有害作用水平(LOAEL),以此作为后续风险特征描述和暴露评估的依据。但是NOAEL(或LOAEL)是实验时所测得的两个具体剂量,而不是理论上的真正NOAEL(或LOAEL)。而且试验获得的数据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NOAEL试验的替代方法是所谓的基准剂量法(BMD),这种方法是基于在可观测范围内,建立适当的实验数据的数学模型,由此估计使某种效应增加到一个特定反应水平的剂量,一般选择发生率高出对照5%或10%的剂量。采用基准剂量法意味着风险评估的出发点将不限制在实验选定的其中一个剂量水平,解决了寻找合适剂量水平的问题。用于制定化妆品非致癌物的可接受水平时比传统方法更合理。
2 无阈值效应
对于遗传毒性物或致癌物通常认为是无剂量一效应关系的无阈值效应,对无阈值致癌物,多年来,已提出了许多数学模型被不同监管机构采用,例如采用剂量指标T25(使25%动物在特定组织部位发生肿瘤的慢性剂量率)、TD50(动物标准寿命内致半数动物发生肿瘤的指定靶部位慢性剂量率)等表示致癌效应。为确定化合物的致癌风险首先将动物的剂量描述符转换成人类剂量描述符,然后通过线性外推至实际暴露剂量而确定致癌风险。
三、暴漏评估
暴露评估的目的是表征人体暴露于某种外源物质的规模、范围、频率和持续时间。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暴露评估模式、模型和
流程图。就化妆品而言,较为关注的是所谓“系统暴露剂量(SED)”。根据化妆品的经皮肤吸收结果计算SED,既可以使用含受试成分的化妆品的终产品,考虑皮肤接触表面积和给予次数,以绝对生物利用度表示(ug/Cm2),也可以根据经皮肤吸收百分率表示。如果化妆品配方中加入透皮增强剂或辅料(脂质体)以促进化合物的吸收,如无特殊证据,将假定这一特定组分的生物利用度为100%。因此,了解化妆品配方对化合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对于暴露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四、风险特征描述
典型的风险特征步骤是将暴露评估、危害识别的信息整合为适用于决策或风险管理的建议。在化妆品的安全评估中,研究化妆品的风险特征通常要计算所研究的对象造成人类健康损害的可能性及风险水平。通常由安全系数(Mos)确定。
1 计算安全边界
化妆品成分的MoS值是由NOAEL最低值除以计算得到的SED值得出。通常认为,MoS值至少应达到100方能宣称该物质可安全应用,其依据是从实验动物外推至普通人群(种属间毒代动力学4.0,种属间毒效动力学2.5),再由普通人群推至敏感人群(人个体间毒代动力学3.2,人个体间毒效动力学3.2)。当NOAEL值有效时,用上述方法易于计算判定受试物的特定用途“安全”或“不安全”。但是,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①大多数化妆品原料的MoS值计算是皮肤接触值与经口NOAEL值比较。这表明,预计化合物接触皮肤(考虑皮肤吸收)后的实际系统利用率是与经口应用的外部剂量水平进行比较,其假定前期是经口吸收值为100%(通常并不是)。此外,由于肝和皮肤生物转化之间可能存在本质的差别,经口和经皮肤暴露受试物的代谢可能不同。
②对于并非日常使用的化妆品成分的MoS计算是否科学存在争议。以染发剂每日使用量估算得到的NOAEL值与按月使用的实际情况相比较,显然会过高估计其风险。
⑧尽管在某些研究中,NOAEL值的选择显而易见,但特定效应是否足以称之为“不良反应”值得商榷。
2 毒理学关注阈值
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的原则首先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领域得到应用,即建立没有人类明显健康风险的所有化合物的临界暴露阈值。目前的TTC概念结合了对大量化学物质的致癌性、代谢与蓄积、结构警示、内分泌干扰特性、神经毒性、致畸性、发育毒性、致敏性、免疫毒性的知识,共同纳入复杂的决策树以确立适当的TTC值。最近公布了将TTC法应用于化妆品成分安全性评价的可行程序,有关该方法扩大应用的一些重要问题已得以解决,如:
①化妆品成分与原TTC法基于的化学品之间具有(非)相似性;
②化妆品的经皮接触途径的特殊性,皮肤吸收和代谢的差异,暴露频率差异,化妆品间歇使用的特点(如每月应用一次的氧化型染发剂)。妆品而导致的化妆品成分总暴露量的计算(累计暴露)。
④同时接触不同的化妆品成分的可能性。
五 风险管理与风险交流
风险分析的最后阶段是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通常认为风险评估是科学活动,而风险管理是对采取的具体行动作出选择,并不一定需要技术专家参与。风险管理的审议和决策不仅需要考虑风险评估程序推测的潜在不良反应信息,而且还需考虑所设想决策或行动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因此,风险评估者向风险管理者提供建议,清楚地描述有效危险识别的性质、任何默认值使用背后的合理性、进行任何推断的细节和清楚地描述某种方法不确定性等至关重要。
风险分析的过程中,风险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风险评估者、风险管理者、利益相关方和其它公众间的信息交换是相互的和多边的。首先,风险交流将在风险评估者和风险管理者之间进行,然后不同利益相关方和普通公众可以参与。随后的交流时机和程度取决于被调查的问题及其背景。应重视风险交流并需要考虑在风险鉴别领域什么是已知的,何种程度的风险是普通公众可以接受的,因为媒体关注和政治压力均可能影响风险交流的效果。普通消费者的风险认知水平,群体内或群体间的文化和宗教差异,种族、性别和社会经济因素等仍然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六 化妆品风险评价面临的调整
1 废除动物试验
欧盟法规76/768/EC经过多次修订,使欧洲立法者对于化妆品动物试验的态度逐渐清晰,在其第7次修订中(2003/15/EC)明确提出,化妆品的人类健康安全评价要确保不使用实验动物。自2004年3月11日起禁止化妆品成品的动物测试,自2009年3月11日起,禁止使用动物进行化妆品成分或成分组合的急性毒性和局部毒性测试,自2013年3月11日起,禁止化妆品成分或成分组合的慢性毒性试验。这些规定表明,今后化妆品成分和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动物毒性试验只能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进行。但是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非常有限,一方面,有些未经验证的测试方法虽然可与动物试验达到同等的检验水平,但按监管规定尚不可用;另一方面,某些关键的毒性终点,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如对于确定NOAEL值)。因此,既要遵守(欧盟)法律的规定和考虑实验动物的福利,又要求对消费者的保护不能降低,这是使得替代方法的研发和验证非常迫切。这成为欧洲化妆品风险评估面临的最重要挑战。
2 人体暴露数据
虽然目前已有一些化妆品人群暴露数据可使用,但这些数据还非常有限,而且无法覆盖所有的产品类型,因此,风险评估者将需要定期评估人群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考虑现有不充分的数据外推的组合,并设置一系列合理的假设(如沐浴油、婴儿滋润乳霜等)。对于某种特殊化妆品类型(儿童产品、纹身液、吸油纸等)仍非常需要收集和统一暴露水平资料。
3 特殊化妆品材料的评估
①矿物质、动植物和生物技术成分: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提取物)和生物技术成份是构成化妆品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明确其来源、制备工艺、提取条件、杂质概况、微生物污染等构成鉴定的主要障碍。
②氧化型染发剂:这些特定化妆品成分通常包括一个双组分系统,包含所谓的“前体”和“耦合剂”以形成氧化反应。这表明染发剂的安全评价应包括对前体、耦合剂、中间物和终产品的充分分析和潜在毒性评估。
③香氛:用于组成化妆品的任何合成制备的或天然来源的化学物质即被认为是化妆品成分,但香水中香料和芳香成分却不是。此外,作为香料和芳香成分的溶剂或载体的严格定量的材料也不视为化妆品成分。因此,法规对于复杂香味混合物要求鉴别的范围仅限于收载入化妆品禁限用物质清单的物质。显然,化妆品中香氛成分的风险是被低估了。
④环境污染物: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环境的持续恶化压力,也使得包括化妆品在内的日用消费品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污染物的影响,对于化妆品中日益增多的自然带入(污染物)的残留水平,如二恶烷、重金属等,对于其危害程度、安全限量仍无定论。2001年,化妆品潜在的致内分泌干扰紊乱作用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如某些紫外线吸收剂、肽酸酯、持续环境污染物(多氯联苯)等。目前认为这些干扰物的暴露水平很低,而且比暴露于食物中已知的“类雌激素”物质(类黄酮)低得多,并未发现化妆品中的紫外线吸收剂对人体产生雌激素样作用。但对于数种每日使用的化妆品中可能含有的不同内分泌干扰物的累积效应,如何评估其危害性仍有待研究。
⑤纳米微粒:化妆品中新型纳米微粒和纳米物质的应用已引起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关注,对于可溶性/可生物降解纳米粒子(如脂质体,纳米乳剂)与那些可能引发健康问题的不溶性纳米微粒(如TiO.,ZnO)应区别对待的观点。对于水溶性/生物降解物质,假设基于质量指标的风险评估的传统方法已经足够,但对于不溶性纳米微粒,粒子数、表面积、分布等指标对其毒性风险的影响不容忽视。现行的毒性试验方法是否能满足纳米微粒的安全评价的需要还有存在争议,这些标准化的体内试验或替代方法对于纳米材料的适用性需要重新评估。
4 人体试验的伦理约束
废除动物试验就需要增加人体试验,因为并不是每个替代方法都可获得足够的人类暴露预测值。人体适应性安全测试有时是必要的,但应考虑伦理问题。就人类志愿者测试的必要性,通常认为只有当基于动物和/或替代方法的化妆品所有成分及成品的毒理学资料有效且均证实有利时,方可考虑人类兼容性测试,而且人体试验不应视一为是动物使用的替代。
5 全成分标识和知情权声明
世界各国的化妆品管理法规,均将消费者知情权放在重要的位置给予考虑,使消费者知情的首选种方式是适当的化妆品标识。欧盟化妆品法规要求化妆品的包装和容器上须标明适应症。2007年,我国《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化妆品标注全成份表。这些标签规定为消费者提供了有用信息,然而,全成份标识的程序、程度有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仍有待明确。
- 上一篇:汽车消费金融市场分析
- 下一篇:项目部年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