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婴儿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儿科医生;手术室;新生儿;影响;显著降低
随着医院医疗水平的的提高,很多疾病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但是儿科新生儿的发病率一直很高,尤其是对剖腹产儿。新生儿窒息、脑性瘫痪、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 颅内出血是围产期高危儿发生率较高的儿科疾病 ,在新生儿病死率中占较大比例。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整个新生儿死亡的 80%,所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尤其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和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剖腹产儿的发病率, 2013年3月1日起 , 我院实行儿科医生进驻手术室全程陪护剖腹产儿 , 儿科医师进产房实施新生儿出生时的抢救并肩负着其复苏工作,使抢救成功率大为提高,新生儿脑后遗症也相应减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儿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危重症抢救能力,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1资料与方法
1. 1 基本资料
我院是选择在2013年 3月1日~2014年3月1日期间剖腹产出生的2896例高危新生儿。在进行研究时,以产科(手术室)病房的门牌号为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在1、2和3号产房出生的婴儿共有1300例,这三个产房儿科医生没有进驻手术室,为对照组(一组);在4、5和6号产房出生的婴儿有1596例, 这三个产房儿科医生进驻手术室,全程陪护剖腹产儿,为实验组(二组)。剖腹产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为头盆不称、枕后位等等胎位不正;母亲为高龄产妇或有心脏病等;羊水过多或过少;胎盘早落;巨大儿;双胞胎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新生儿的发病率升高。
1.2实验方法
在4、5、6这三个产房内,医院会派儿科医生24小时在产房轮流值班,实行全日制监护 ,手术室分娩过程 “陪产”,儿科医生必须时刻守护在新生儿的旁边。在24小时内,均有一名全面掌握复苏技术的新生儿医生提前半小时到达产房 , 预先了解围产期情况 。若新生儿出生时状态良好,儿科医生则协助产妇做好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等工作; 若产科产前异常因素,产科医生及时通知儿科医生到位 ,做好应急抢救和复苏准备,同时了解相关产科病史,做到心中有数 ,儿科医生就可以组织复苏抢救小组,初步选择复苏步骤,对出生异常状况婴儿于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并及时治疗,防止病症加重。而且儿科医生必须随时记录新生儿的病情及治疗情况。
1. 3 结果分析
对这两组2896例高危新生儿的剖腹产术指征的分布情况进行人数统计,并对其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
2 结果
儿科医生进驻手术室对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地效果,并对发病的新生儿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充足的时间,提高了患病新生儿的治愈率。 在2896例剖腹产出生的新生儿中,有1485例为胎儿因素,有1411例为非胎儿因素。其中一组死亡有3例新生儿死亡,其中1例为窒息性死亡,另外2例为吸入性肺炎死亡,病死率为0.3%,二组新生儿没有死亡病例。
3 讨论
儿科新生儿的发病率一直很高,尤其是对剖腹产儿。 2013年3月1日起 ,在二组中实行儿科医生进驻手术室全程陪护剖腹产儿 , 儿科医师进产房实施新生儿出生时的抢救并肩负着其复苏工作,使抢救成功率大为提高,新生儿脑后遗症也相应减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组的病死率为0.3%,二组新生儿没有死亡病例。二组的新生儿的发病率率比一组显著降低,尤其是新生儿窒息由原来的2.65%降低为1.38%;吸入性肺炎由原来的2.78%降低为2.17%;颅内出血由原来的1.17%降低为1.11%。提高儿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危重症抢救能力,是有效降低新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随着医院的改革,为了提高新生儿的出生健康的比率,儿科医生将不断进驻手术室,来全程陪护剖腹产儿。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 , 黄德珉 ,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0 . 337 - 3 38
[2] 赵时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病的防治及 研究方向[ J] .中华儿科杂志 , 1997 , 35 ( 2 ) : 59 - 6 0
[3] 樊绍曾 , 洪文澜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儿科学会各学组总结( 二) [J] .中华儿科杂志 , 1998 , 36( 5 ) : 259 -600
篇2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1母婴同室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问题
1.1呛奶窒息:呛奶是新生儿喂养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问题。为此应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
1.2中暑:我们地区气温较高,一般夏季均于35℃左右,多数病人家属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怕冷、怕风,常给新生儿铺盖过厚、过严。致其中暑或全省出现皮疹。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气温高,身体散热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高烧颜面潮红,多汗,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婴儿嗜睡,脱水,黄疸等。
1.3脐部渗血:新生儿24小时内,一般不需保暖,特别是低体重儿。因包布过多、过严,脐部渗血不易发现。严重者导致新生儿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1.4烫伤:气温转低时,家属设用暖水袋或瓶子给新生儿保暖,因为婴儿皮肤较嫩,而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导致烫伤。
1.5新生儿被盗:产妇与家属因劳累过度,而呼呼大睡。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儿的安全。
1.6低血糖:因产妇与家属对母乳喂养特别缺乏,而且受旧观念影响,认为婴儿出生24小时后方能进食,导致新生儿面部发绀,手足发抖,大小便次数减少。
2保障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的措施
2.1加强规章制度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科内重视安全教育,使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监护不仅是家属的任务,护理人员亦有责任与义务。牢记安全隐患,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
2.2提高家属护理水平:产妇与家属普遍缺乏卫生保健与科学育儿知识,加上陈旧观念影响,不免出现一些新生儿安全隐患,为此医护人员应不定时给产妇与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如何护理新生儿,强调注意事项,教会产妇如何正确哺乳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理
2.3在病房与走道处张贴宣传画,摆放科普读物,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于注意事项,并将告知书随病历归档。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午间与晚间睡眠时必须关好门窗。婴儿离开母亲时必有家属跟随,定时探视,对陌生人要加以警惕,加强巡视病房。
篇3
(1)产前健康教育:首先让新入院的孕妇熟悉医院的环境,如介绍病房的环境、病房的设施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介绍其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姓名及相关信息,作息探视时间,通过孕妇对医院环境的熟悉和了解,让孕妇消除陌生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孕妇的心理变化,针对孕妇的担忧,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讲解有关临产分娩的相关知识,教孕妇学会做胎儿的自我监护的方法,讲解左侧卧位,吸氧,胎动的意义和方法;向孕妇讲解相应的营养卫生知识以及母乳喂养方面的相关知识,针对个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教育。
(2)产时健康教育:待产室对于孕妇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孕妇难免会产生一些如焦虑、紧张等不适应的感觉,护理人员应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怀和体贴,给她们讲解有关分娩知识和注意事项,消除孕妇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助产士应严密观察产程,向孕妇讲解产时的排空小便、注意休息、合理营养、保持体力的重要性,指导正确的呼吸及屏气用力技巧,多给孕妇一些鼓励和信息,增加孕妇分娩的信心和勇气。
(3)产后健康教育:注意是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①产妇的饮食习惯:介绍产后产妇的饮食选择及原因;②产妇的卫生习惯及着装:预防产褥期感染发生,交待产妇注意个人卫生,如洗澡和清洁会阴等,着装舒适宽松为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③产后休息与运动:产后睡眠要充足,适当运动;介绍产后的运动方式、时间、强度、量及注意事项;④产妇护理的介绍,保证乳汁的量和排乳畅通。
(4)对于婴儿的健康教育:①保证婴儿安全,注意看护;②洗澡及脐部护理;③清洁和喂养,介绍什么情况要更换尿布,什么情况需要喂食,以及喂食过程的动作及注意事项;④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应对方法;⑤疫苗接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出院的健康教育:给产妇讲解有关婴儿喂养、沐浴及脐部护理等方面知识,告知预防接种的时间;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营养要均衡,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42天禁止性生活,42天母婴回院复查。
二、结果
实验组采取系统化健康教育的产妇对产科护理知识的掌握率93%,护理满意度95.45%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的产妇对产科护理知识掌握率82.85%,护理满意度89.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三、体会
(1)增加了护士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护士对产妇进行系统化的健康知识教育,首先需要其本身较全面的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心理学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知道和护理好产妇。
(2)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主动与产妇交流,及时发现存在的和潜在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了产妇的健康保健意识,减少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提高,病房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篇4
关键词: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06-01
目前,不少年轻孕产妇缺乏足够的产科健康护理知识,为其自身健康以及新生儿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笔者所在科室在对其加强健康知识培训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护理人员由此树立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护理措施
1.1 服务理念的转变
首先应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转变其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并对优质护理服务有更全面、正确的理解,从而对其内涵与意义有深刻理解,进而对优质护理服务方向更为明确,使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积极主动性。
1.2 明确岗位职责,健全护理管理制度
应对各部分岗位职责加以明确,同时制定合理高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组织全员护理人员对《护理告知程序》、《护理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核心制度》以及《文明用语手册》等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同时对护理岗位的质量考核标准予以明确修订,对各部分的质量控制予以充分关注,同时公示各项服务项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应组建质控小组,随机抽查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并及时反馈抽查结果,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改正。
1.3 强化组织护理工作人员接受专科培训
每周应组织开展2次或多次专科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抽查提问,内容涵盖护理工作流程、核心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告知程序等。应采用各种有利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广泛开展专科知识培训,例如多媒体、录像、幻灯片以及互联网等。培训知识涉及母乳喂养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会的有效护理以及新生儿抢救复苏等。
1.4 专科护理服务
导乐陪伴分娩;在母婴床旁实施护理服务,为新生儿实施抚触、沐浴以及预防接种,同时展开健康宣教,并引导产妇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开展便民服务,为孕妇提供热水与可口饭菜、米汤、红糖水以及婴儿奶粉等;组织孕妇学习分娩相关知识,并定期开展门诊培训;对产妇实施出院指导,同时设置电话热线咨询,并定期实施电话随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确切了解产妇恢复情况。
1.5 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产科传统护理模式得以改变。产妇自入院接诊时起,到出院时至,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以及措施均应在此全过程中体现出优质护理服务,应为产科患者营造出安静、温馨、和谐的医院与病房环境。(1)入院时,医护人员首先应评估其实际情况,例如是否存在宫缩或者其他较为特殊的情况,负责接诊的医护人员应将入院应注意事项、医院环境、主任医师以和责任护士、分娩前应准备事宜等向产妇作详细介绍;(2)分娩之前,助产人员应交待产妇相关注意事项,例如宫缩时产妇应注意事项,分娩过程中的用力方法等,并就分娩过程向产妇作详细讲解,同时应选择一些轻松话题与产妇进行交流,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有效缓解其紧张情绪,有利于缓解疼痛。还可辅以轻柔舒缓的音乐、对产妇腹部进行轻抚,使腹压增高,从而有利于顺利娩出胎儿,减少疼痛。(3)产妇成功分娩后,护理工作人员应在家属配合下对产后生活予以悉心照顾与护理,并向产妇一一告知产后所服用的药物效果、各项检查目的以及在恢复过程中的宜忌等。对待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睡眠时的保持、恶露处理措施等各类问题,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和温和的态度,给出尽可能详尽的解答,若超出护理人员所知的范畴,则应及时向临床医师及其他人员或部门咨询后向产妇及其家属反馈。在产妇产后恢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指导其合理饮食、适度活动锻炼,并宣讲产后保健知识以及身体恢复等。帮助产妇准备婴儿需用物品,并协助其进行早吸吮,有利于母婴感情的进一步强化,此外还应向产妇宣讲育儿、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并帮助其全面、熟练掌握。(4)出院后,应督促责任护士对其实施定期电话随访,对出院后产妇身心健康状况予以切实了解,并为之提供健康咨询,告知其婴儿的预防接种、哺育知识、辅食添加时机以及其他应注意事项等,由此让产妇每时每刻都能够感觉到来自医护人员浓浓的温情与关怀,从而使产妇和产妇家属不断提高对医院的信任度。
2 产科临床优质护理的效果
2.1 在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下,患者满意度普遍提高
本院就医患关系展开了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满意度,其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道德素质、专业素养、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文明用语、岗位责任心、微笑服务等多个方面,涉及群体为本院所有护理工作人员,调查表明与往年相比,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呈不断攀升的趋势。
2.2 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本院产科以及护理部成立了质控小组,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考核,结果表明与其他科室相比,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产科护理质量显著升高,基本未出现有关于护理问题的投诉,护理工作人员也由此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又进一步推动了护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3 小结
3.1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从大的层面来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而从小的方面来看,则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护理业务知识,树立良好的护理服务意识,并为诊治临床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的良好开展,婴儿父母均可在此操作过程中直接受到护理教育和熏陶,从而在住院过程中实现如何照顾婴儿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顺利习得。与此同时,此种护理模式也有效防止了发生护理缺陷以及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并使产妇和家属对错抱婴儿的担心得以消除,从而更加信任护理人员,无形中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通过在产科首次试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得以在其他科室中顺利推广,继而形成良性竞争,各科室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沟通技巧,最终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萍.幸福指数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体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23):1837,1839.
篇5
【关键词】游泳 运动 健康 治疗 作用
一、前言
人类的游泳活动源远流长。从地球出现最早的人类开始,人们就在布满江、河、湖、海的地球生活。我国很多城市分析过游泳运动开展现状,现在很多发达城市游泳运动开展的很快很好,对体育市场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游泳运动是集竞技、健身、休闲、娱乐与一体的群众体育不可缺少的体育项目。游泳是最好的有氧运动。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人体90%的体重,释放关节压力,刺激淋巴排毒。同时,游泳是肺部保健的首选运动。由于其活动量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而且没有身体的对抗性接触不容易受伤等特点,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而成为大众健身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从整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参加游泳健身人的数量还低于一些发达国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较为复杂。近些年我国游泳运动的普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也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游泳运动对人体健康的研究还是不够全面,目前研究游泳对人体健康的促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以后游泳运动的普及、推广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二、游泳的含义及分类
(一)含义
游泳,是在水上靠自力漂浮,借自身肢体的动作在水中运动前进的技能。
(二)分类
游泳运动可分为竞技游泳和实用游泳,竞技游泳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第二大项目,它包括蝶泳、仰泳(也称背泳)、蛙泳和捷泳(也称爬泳/自由泳)四种泳姿的竞速项目,以及花样游泳等。
三、游泳对婴儿健康的作用
婴幼儿游泳说出来可能会让大多数人认为是不可能的或是根本就没有听说。但国外却在很早就在重视婴儿游泳。我国现在只是刚刚起步。科学证明游泳对婴儿的健康非常有帮助的。广州一妇产科医院就推出了一项新生而的服务项目,新生儿每天进行一次游泳每次10-15分钟.该医院已有100个新生儿试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已证明:婴儿出生若进行继续保持一段时间与水环境接触的适应期,不但有利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而且对婴儿今后的健康成长有好处:
(1)能尽快适应”内””外”世界的不同。胎儿从子宫内到宫外经历了人生中翻天覆地的变化.胎儿在宫内全身泡在羊水中,不用肺呼吸,而出生后开始起用各种感觉器官感受世界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婴儿出生后,让其保持一段时间与水的接触,可以使其更快地完成过度.
(2)能刺激脑神经发育良好。水环境的刺激可以更好地促进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使掘神经发育又快又好.
(3)能增强新生儿肠胃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使体重增加的速度加快。
(4)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减弱了自身重力对血管循环的影响,为新生儿的心脏工作减轻了负担。
四、婴儿游泳注意事项
为了婴儿的健康发育和安全,在游泳之前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安排。根据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确定是否可安排游泳。
(2)下水前应该作好充分准备工作(如水温,水制等)。
(3)根据婴儿具体情况控制好游泳时间,不能过长一次10-15分钟为益。
五、总结
游泳能磨炼人的意志,而且也是锻炼身体好方法,应该大力推广,不仅有利于全民健身,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了我国的游泳水平,同时游泳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的运动,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虽然游泳对婴儿的好处多。但也不得盲目让婴儿游泳,应该在相应的医务人员和教练员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儿童时期是人的一个重要时期,游泳在儿童时期应该多注重在兴趣的培养,不要过早进行专项练习。
参考文献:
[1]侯春丽.游泳与健康[J].游泳,2002.
[2]章耀远.水中健身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篇6
1.1课前准备(1)教学方法准备。将一般护理技术中的婴儿床使用、体重测量法、婴儿沐浴法、婴儿抚触、更换尿布法、臀部护理法、脐部护理、全身约束法8项操作,按新生儿科病房为新生儿做晨间护理的模式及先后顺序进行编排。(2)物品和环境准备。与实验老师共同商讨实验室的安排及教具的摆放,保证符合操作设计要求。授课教师认真设计每项操作间的衔接及婴儿安全保护手法和措施。
1.2组织方法第1次实验课2学时:学生在多媒体实验室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然后由授课老师讲解并演示每个单项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回指导,后30min,再次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2次实验课2学时:教师将8项操作以正常的操作速度连贯完成,然后放慢速度再演示一遍,边操作边讲解连贯操作的结合点,并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和婴儿安全保护要点。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视并指导,后30min,各组选派1名同学进行现场演示,其余同学观看,演示完毕后请同学们评价,老师进行最后总结。
1.3授课方法第一步: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二步:逐一讲解每个单项操作目的、准备、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三步: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回指导。第四步:再次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五步:解释连贯操作目的和意义。第六步:设置工作场景。(1)环境准备。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在27℃左右。(2)操作者准备。了解病情以判断婴儿能否做晨间护理;操作前洗手、戴围裙。(3)婴儿的准备。喂奶前1h。(4)操作台准备。物品按使用先后顺序摆放,遵循安全、方便原则。婴儿体重磅秤调零。第七步:讲解并示教连贯操作。教师将8项操作以正常的操作速度连贯完成,然后放慢速度再演示1遍,边操作边讲解连贯操作的结合点,并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如动作轻柔,关爱婴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等)和婴儿安全保护要点[1]。第八步:学生分组练习。学生练习时授课教师巡视指导,并回答学生提问。第九步:选派同学进行现场演示,其余同学观看,演示完毕后请同学评价。第十步:教师进行最后总结。
2结果
发放自制问卷80份,收回80份,回收率100%。经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此方法的教学效果满意者76名,基本满意者4名,满意率为100%。
3讨论
3.1紧密联系临床,有利于学生依序连贯地掌握护理技能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的合理的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将分散的护理技术优化组合后,有利于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掌握护理技能[2]。传统的实验课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逐一讲解并示教每个单项操作的步骤,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整合护理技术操作是按新生儿科病房为新生儿做晨间护理的模式及先后顺序,将临床上联系密切,操作时先后进行的8项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进行重新编排,有机地整合成一个综合实验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训练时要求学生按照“一浴二测三抚触,四脐五换六臀护,包裹入床才结束”顺序进行连贯操作,这样既有利于记忆,又使教学过程具有连贯性、系统性,以便于学生依序连贯地掌握护理技能。93.75%学生认为此方法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95%学生认为此方法有利于全面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
3.2模拟病房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适应能力孙静等[3]认为医学毕业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根据临床工作实况,全程模拟病房情景式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熟悉了新生儿病房的真实工作环境,了解了新生儿护理的特点,体验到临床护理岗位的要求,这样有效缩短了新生儿科护士岗位适应时间,为将来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实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并掌握护理技能操作,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操作中动作轻柔,关爱婴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注意婴儿安全保护,操作前后要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等,使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和消毒隔离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小结
篇7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人口素质及优生优育的有效方法和重要举措。《母婴保健法》规定,每个新生儿在出生72 h后,正常哺乳6次以上,必须从足跟采血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目的是在患儿症状未出现前及时得到诊断、治疗,以防止不可逆的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使患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达到或接近同龄儿童水平,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新生儿足血采集是筛查的第一重要环节,采集合格的标本是准确检测的重要保障。若采集标本不合格,需重新召回采血,不仅增加新生儿的创伤及痛苦,易造成检测结果有误,甚至带来医疗纠纷。因此,提高产科护理人员采集足血标本质量尤其重要。
近年来,我院共采集新生儿足血标本723例,血片合格率由当初的93.7%提高到现在的100%,笔者将我科723例足底加温后采血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筛查新生儿共723例。其中男438例,女285例,疑似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召回新筛中心复检为阴性。
2 方法
2.1 ①采血对象 足月活产新生儿。低体质量儿、难产儿可延采。出生后20 d内采集。②采血时间:新生儿出生后72 h,饱乳6~8次后。③采血部位:取足跟内外侧,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属支和足跟内侧的足底静脉。勿取足跟正中,以防刺到跟骨,诱发骨髓炎。采血时最好让新生儿半坐位姿势。④血滴要求:要求3滴血斑正反面直径≥8 mm,血斑独立,不可重叠。
2.2 采血前准备 新生儿应协助哺母乳、沐浴。室温要求22~24℃,相对湿度50%~70%。查对床号母亲姓名、婴儿性别取新生儿左足或右足均可。将足置于(42±1)℃的温水中,5~10 min,以手摸足底有温暖感或脚面静脉血管充盈为宜。
2.3 采血方法 采血前,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虎口对应婴儿足跟,拇指抵住踝关节处,取75%的乙醇消毒穿刺部位,待干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刺入足跟外侧,进针深度为2~2.5 mm。待血自然流出,用干棉签擦去第一滴血,在滤片纸上滴3个血斑,每个血斑直径8~10 mm。采血后,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点,轻压片刻止血。
篇8
关键词:抚触;婴儿;生长发育
抚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医疗技术,意指抚摸和接触。它是一种通过对婴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刺激,促进婴儿健康发育的方法。国外报道,抚触可促进早产儿的体重增加、行为功能发育,提高免疫反应性,增进亲子间感情,提高幼儿的情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目前已被认为是对婴儿健康十分有益的最自然的一种医疗护理技术。为了进一步观察这种古老的方法与婴儿生长发育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于2013年1月~12月对140名婴儿进行了抚触并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对来我中心进行筛查的140例婴儿进行婴儿抚触,并追踪调查,其中足月儿122 例,早产儿18 例;男80 例,女60 例;体重均在3.4~5.0kg。
2 婴儿抚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1 抚触前的准备 ①房间温暖宁静,播放柔和音乐有助于母婴此放松。②准备好毛巾、尿片换洗的衣物和婴儿润肤油。③选择适当的时候抚触,宝宝不宜太饿或太饱。④温暖双手,先在掌心倒一些润肤油,轻轻抚触宝宝。
2.2 抚触时间选择 ①沐浴前后均可,也可午睡及晚上睡觉前;②两次进食中间;③小儿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时;④小儿清醒时。
2.3 抚触注意事项 ①注意室内温度和通风换气,避免空气污染。②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刺激光源。③防止噪音,避免影响婴儿的注意力。抚触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每次为10~15min。④4~7 个月大时,婴儿开始爬行,这时婴儿有更多的活动,勿需过多按摩,可对婴儿施行婴幼儿抚触。⑤婴儿出牙时,面部按摩和亲吻可使脸颊肌肉放松。⑥必须理解,抚触不是一种机械运动,它应由按摩者和婴儿协同完成;抚触传递着爱、关怀。
2.4 观察指标婴儿运动节律感、免疫力、体重、奶量。
3 结果
追踪调查显示,坚持做抚触的婴儿,生物节律好,免疫力强,体重增加明显,正常新生儿生后1w即可达到出生时体重,奶量增加,反应灵敏,吸吮能力强。在运动、精神发育等方面相对未做抚触的婴儿有明显优势,尤其对于早产儿表现更为显著。
4 结论
4.1 抚触可以加快婴儿生长发育, 提高免疫力接受抚触的婴儿头围、身长、体重增长较快。抚触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促进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和肠蠕动,从而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有利于营养的吸收,致使食欲增加;增强小肠吸收功能,致使体重增加,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加快。同时抚触可使婴儿体内5-羟色胺产生增加, 从而减弱应激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
4.2 抚触可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儿时期抚触可以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抚触后的新生儿双上肢前臂弹回活跃,手握持力度增强,并能重复抓握,反应良好。出生后4d 的的新生儿俯卧位抚触时,婴儿抬头有力,抚触到足部时,抚触者两手挡着双足,婴儿有向前蹬的反射。由此可见,抚触有利于脑部和神经行为的发育。国外动物研究实验发现,即使是轻微的剥夺幼猴与母猴间的抚触行为也会造成幼猴脑功能损坏和行为异常,这从另一方面验证了抚触对脑部及其行为发育的促进作用。
4.3 抚触可以平抚婴儿暴躁情绪,减少哭泣,增加睡眠抚触是婴儿的需要, 因为生命最初阶段的胎儿生活在温暖的羊水中时时感受到羊水的抚触,分娩过程中受到产道的抚触,初到人间的婴儿暂时脱离了抚触,他们渴望抚触继续。经过观察表明,接受抚触的婴儿安静,哭闹减少,易入睡,睡眠节律更好,反应更灵活。
4.4 抚触与早产儿早产儿在生理和机体发育上往往有缺陷,身体各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尚未成熟,体重又小,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弱,与足月儿有一定的差异,这时抚触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查发现,如果对早产儿出生后连续进行抚触,其体重增加幅度是没有接受抚触婴儿的1.47 倍,并且接受抚触的婴儿睡眠更好、反应更灵敏。
4.5 抚触有利于促进母婴间的感情交流,促进情商发育抚触不仅仅是母婴肌肤的接触, 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母婴间的交流,增加母子感情,柔柔的抚触流露出妈妈无限的爱意, 带给宝宝感受到安全、自信, 帮助婴儿从小养成独立的个性和思考判断任何事情的能力。情商(即社交能力、自知能力等)在孩子一生中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早期婴儿抚触密切的亲情交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关键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医学上有"皮肤是感觉器官,也是情商器官、社交器官"的新理论。
总之,抚触是一种成本低、易掌握、易推广、效益好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早产儿的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抚触这项技术如能在医院、社区、家庭推广应用,将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婴儿生命质量,值得广大儿科工作者积极地宣传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梅,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0.
[2]毛景霞,韩秋菊.婴儿抚触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作[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5-56.
[3]梁镝敏,陈凤华.抚触对腹股沟疝术后患儿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6):470-471
[4]肖玲丽,陈风娇.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9):278-279.
篇9
【关键词】新生儿游泳;注意事项
1新生儿游泳的适应症
(1)足月生产的顺产儿、剖宫产儿;(2)32~36孕周分娩的早产儿;(3)体重在2000~2500g低体重儿;(4)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的新生儿。
2新生儿游泳的禁忌证
对新生儿进行阿普卡(Apgar)评分,如不超过8分者,则表明婴幼儿需要进行治疗;患有感冒而未痊愈者,不适宜游泳;孕周不足32周的早产儿,体重不超过1800g的低体重儿。
3注意事项
3.1新生儿在进行游泳是必须有专人看护,保证新生儿距离看护人员不到一臂的距离。新生儿在游泳前要仔细检查游泳圈是否为双气道双层充气的,同时核对型号是否正确,有无漏气现象以及保险按扣牢固与否[1]。
3.2新生儿必须在出生24小时后方可进行游泳,出水后要立即擦干身体,进行保温,对脐部用酒精进行2次消毒,同时对脐带进行包扎。
3.3游泳室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8℃上下,水温维持在38℃上下。
3.4新生儿在住院期间,为了防止患儿出现交叉感染,要做到每个新生儿使用一次性胶带,每个婴儿游完泳后更换池水。
3.5最好选择在哺乳后1h进行游泳,一天一次,一次15~20分钟,但前提得在新生儿清醒、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的情况下进行。
4新生儿游泳的作用
4.1促进对内外环境的适应
新生儿游泳是其离开母体后延续的一个水环境,这可以有效的缓解新生儿对陌生环境的刺激,加强新生儿适应环境的能力[2]。
4.2促进新生儿脑神经系统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到皮肤的刺激,大脑皮层对这些刺激进行判断和分析,同时做出一定的回应,进而有效的刺激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正常发育。
4.3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展
新生儿游泳是水可以对其身体进行轻轻的抚摸,消除新生儿焦虑、孤独和恐惧等不良影响,这样有利于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3-4]。
4.4促进新生儿排便
新生儿在游泳过程中促进了胃肠的蠕动功能,加快排出胎便。
4.5促进新生儿睡眠
新生儿在游泳时,身体受到水的按摩,促使精神放松,再加上游泳会消耗大量的体力,所以新生儿游泳后都会有很好的睡眠,这样也可以促使新生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6加强骨骼系统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由于胎儿期会在宫内长时间蜷缩,而新生儿在游泳时,可以促进关节、肌肉以及韧带的舒展,促进宝宝生长。
4.7有利于胸廓的发育
4.8促进消化、吸收
4.9促进体重增加
4.10促进亲情交流
5讨论
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婴幼儿时期是最活跃的阶段,早期培养婴幼儿游泳可以帮助其骨骼发育,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5]。
作为新世纪的宝宝,社会要求其不但有强健的体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聪明才智,这样才能成为新世纪合格的栋梁,才能为社会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颖娜,刘敏,祝丽娟.医院感染对新生儿游泳室的监测及管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2(20):4-4
[2]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何玉婵.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13(05):45~46
[3]王静.新生儿抚触在临床中的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7, 6(02):89~89
篇10
卡介苗
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宝宝出生后48~72小时内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下端皮内。卡介苗属于国家计划免疫规定的接种疫苗。
正常反应
接种后2~3周局部会出现一个白色的小包,约10分钟后退去至消失;3~4周后出现硬硬的黄豆大小、暗红色凸起,逐渐化脓、破溃;再过2~3周后,结痂,脱落然后形成瘢痕。
注意事项
1. 如果接种后发生溃疡,可涂1%甲紫溶液,使其干燥结痂,在洗澡时不要让水沾湿溃疡部位;,还要注意痂下可能发生感染化脓。
2. 如果接种后溃疡3~4周后仍不结痂或在左腋下淋巴肿块直径超过1厘米或软化,皮肤表面红热,则需要去结核病防治所进行处理;
3. 早产儿、难产儿、先天畸形儿、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新生宝宝,以及正在发热、腹泻及患有严重皮肤病的宝宝暂不能接种卡介苗;
4. 初次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应到结核病防治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阳性说明接种成功,结果阴性则需要重新接种。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肌肉注射疫苗。通常注射于上臂三角肌。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应接种第1针,间隔1个月后接种第2针,再间隔5个月后接种第3针,7岁后复种。本疫苗属于国家计划免疫规定接种疫苗,宝宝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0%,3年后仍能达到80%以上。
正常反应
接种后少数宝宝会有发热及注射部位轻微红肿、疼痛,多数宝宝接种后2~3天,不适感自然消失。
注意事项
1. 新生儿期有发热、严重湿疹、严重的脏器畸形的宝宝、体重低于2500克的早产儿均不能接种乙肝疫苗;
2. 新生儿期以后有发热、严重皮肤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急慢性肾炎、肝病等)以及有过敏史的宝宝都不能接种乙肝疫苗;
3. 因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时间相仿,所以应注意两种疫苗不能注射于同一只手臂;
4. 如果母亲自己是e抗原阳性,则新生宝宝需要先注射乙肝高效价抗体。
百白破三联疫苗
百白破是一种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肌肉注射疫苗,出生后满3个月第1次接种,满4个月、5个月各接种1次,1~1.5岁时再加强1次,7岁时再加强皮下注射白喉、破伤风二联疫苗。本疫苗属于国家计划免疫规定接种疫苗。
正常反应
接种后局部可有红肿、发热等现象,少数宝宝注射处会出现小硬结。
注意事项
1. 接种后家长要用棉签直接压迫止血,切忌边按边揉,否则会引起出血至硬结,已经出现硬结现象的宝宝,应进行热敷,1~2个月后可消退,且下次注射时应更换部位;
2. 有发热、急性传染病、不明原因哭吵、虚脱的宝宝应暂缓接种。并且当宝宝虚脱时,应查明原因,及时给宝宝喝糖水、平躺休息;有大脑发育不全、脑损伤史、经常发生惊厥的宝宝绝对禁止接种;
3. 本疫苗两次接种之间最长不超过3个月,如超过3个月则应从第1针重新开始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一种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口服糖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第2、3、4个月时各服1粒,并且2次服苗的间隔时间不能少于30天。在宝宝1岁、4岁时,再各服1粒。本疫苗属于国家计划免疫规定接种疫苗。
正常反应
服用后一般无任何反应,极少数宝宝会有发热、恶心、呕吐、轻度腹泻等症状,多在2~3天内会自然痊愈。
注意事项
1. 服用糖丸时不可以用热水或沸水溶化,不可与母乳同服,不可在服用糖丸后半小时内喂母乳,不可在哺乳后2小时内服用。正确的服用方法是用汤勺压碎糖丸加少量冷开水溶解后给小宝宝服用,大宝宝可以直接吞服;如果服用后发生呕吐,应重新服用;
2. 有急症发热且腋温在37.5℃以上或腹泻4次/天以上,均应暂缓口服疫苗;
3. 有免疫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比如激素)药物者,不宜口服糖丸。
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应在每年7、8、9三个月乙型脑炎流行期前1个月接种,是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灭活疫苗,接种方法为在宝宝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注射。初次接种对象为1~6岁的宝宝,需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2周,到2岁、6岁时再加强注射1次。本疫苗不属于国家计划免疫规定接种疫苗,但有些地区列为必须接种疫苗。
正常反应
少数宝宝接种部位有疼痛、红肿等轻微反应或有低热,多数在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
注意事项
1. 有急性发热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应暂缓接种;
2. 过敏体质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宝宝不宜接种;
3. 有免疫缺陷或正在接受免疫治疗的宝宝,可接种灭活疫苗。
流脑疫苗
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炎的疫苗。6个月~15岁,最好在每年10~11月流脑流行之前进行接种。医生会在孩子的上臂三角肌处进行皮下注射接种。本疫苗不属于国家计划免疫规定接种疫苗,但有些地区已列为必须接种疫苗。
如果宝宝6个月开始进行接种,则需3个月再接种1次;如果3岁以上开始接种,则以后根据需要每3年复种1次。
正常反应
接种后可有短期低热,注射局部有轻微疼痛,这些症状均可自行消失。
注意事项
有癫痫、惊厥、脑部疾病、过敏史、肾脏疾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不能接种流脑疫苗;患急性传染病及发热时,应暂缓接种。
贴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