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相关金融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相关金融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银行相关金融知识

篇1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 上市银行 信息披露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放松了甚至取消了外汇管制和利率管制,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加大。由于避险需求的存在,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银行作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主力军,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大。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来套期保值可以规避风险,如果运用不当沦为投机套利赚取差价的工具必定会加大企业面临的风险。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波及到了全球,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国很多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陷入巨额亏损甚至破产。其中罪魁祸首之一便是一种用于转移银行次级贷款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信贷违约掉期(CDS)。巨大的风险不断累积而未能及时遏止,与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高其披露的水平,以便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及时相关的信息。

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规范

目前,国际上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规范的权威机构主要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银行衍生品的信息披露提出了详细而严格的要求。BCBS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文件主要有:1998年9月的《衍生产品和交易业务监管信息框架》和1999年10月的《银行和证券公司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信息披露建议》。但是BCBS的规范只是建议性的,并不具备强制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并不特别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进行规范而是针对整体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准则制订得比较详细。2008年的SFAS161《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活动的披露》是一项系统的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准则,实用性较强。国内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准则主要是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对所有金融工具的财务报表列报和表外披露做出了规定,并不针对衍生金融工具而且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三、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现状

2006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而不只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使得财务报表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水平,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在资产负债表中,16家银行都将衍生金融资产和负债单独列示,一般为“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并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并列。在利润表中,多数银行将己实现损益计入“投资收益”而将未实现损益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中,不同银行对外汇衍生金融工具的已实现和未实现损益的处理不尽相同。部分银行将外汇衍生金融工具的己实现损益计入“投资收益”,未实现损益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国银行);部分银行将己实现和未实现损益均计入“汇兑损益”(平安银行)。且多数银行没有披露利润表上“汇兑损益”项目的明细,报表使用者无法得知外汇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损益的影响金额。为了更加直观了解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现状,本文选取了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16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对其2013年财务报告中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

我国上市银行2013年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上交所和深交所网站,相关统计结果由笔者整理得出。

注:表中“√”表示年报中披露了相关信息,“×”则表示未披露相关信息,“?”表示信息披露不完整,“空白”表示本期没有符合套期会计处理的项目。

从上市银行年度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政策、基本信息、各个风险信息及套期活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在会计政策中,各个银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都进行了披露,有6家银行未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目的。在基本信息中,各个银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和公允价值都进行了披露,而对于损益的披露程度不一。有9家银行分别披露了未实现损益和已实现损益,剩下的7家银行要么只披露了未实现损益,要么只披露了已实现损益,信息披露不全面。在信用风险方面,所有银行都披露了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和风险敞口,衍生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信用风险敞口等于其公允价值。在市场风险方面,各个银行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都进行了披露。在流动性风险方面,各个银行都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披露,而关于到期日分析也只有光大银行一家没有进行披露。在套期活动方面,上市银行总体披露率很低,只有7家银行披露了套期活动的相关信息而且信息披露不全面。尤其是套期有效性评价和损益确认这两个项目披露程度较低。虽然银行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来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或者规避风险,但是由于不符合套期会计处理的要求,所以其他9家银行没有披露套期活动相关信息。

16家上市银行中披露比率较高的银行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都达到了80%以上,其中建设银行的披露比率达到了100%。披露程度最低的银行是光大银行,其披露比率只有44%。

四、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以下不足:

(一)缺乏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

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是对所有金融工具的披露列报作出规定,是原则性的而非具体的。没有制定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准则,我国上市银行相关监管机构也未出台与之相关的解释性文件或者补充规定,导致银行之间在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具体细节上存在较多差异。各个银行披露的差异包括披露内容的不同,对于同一项内容披露侧重点的不同以及披露格式的不同。这给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搜寻相关信息、对比不同银行间的会计信息带来了不便,大大降低了财务报告会计信息之间的可比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不充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部分上市银行的衍生金融工具项目并未披露完全。有些上市银行只是遵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披露,形式重于实质。而且信息披露多为定性描述,定量信息披露较少,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绝大多数上市银行仅对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估值进行了简单说明,估值模型的合理性和参数设置的准确性并没有得到解释。与套期活动相关的信息披露十分有限。绝大多数上市银行根本就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套期会计的信息,少部分提供了关于套期会计信息的银行在对套期有效性评价和损益确认这两方面的披露程度也不高。

五、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

(一)制定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相关解释性文件

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是对所有金融工具的披露列报做出规定,是原则性的而非具体的。财政部应与银监会和证监会等银行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列报的相关解释性文件。相关解释性文件应该具体清晰、易于理解并且可操作性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注释应该采用文字描述和表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披露而且披露的内容和格式要统一,方便不同银行间相关会计信息的比较。

(二)提高银行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从各个方面对相关财务人员的要求较高。他们必须同时懂得金融和会计这两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因此财政部应定期组织银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知识的培训与交流,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进而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监督机制

银监会或者证监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评价机制,来监督上市银行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准则的执行情况。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的银行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和惩罚情况公布给银行利益相关者,迫使上市银行积极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黄益平.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研究[D].厦门大学,2009.

[2]潘客序.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郑玉华.中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研究[D].东华大学,2013.

[4]梁青.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2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的含义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定义:风险控制,指的是一个基本流程,这个流程是通过对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各个不同的环节以及在经营的过程中经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基本流程,同时发展并提高风险控制文化的水平,把风险控制的体系进行完善好,样才能够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的目标提供更好的过程和方法。在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里,实际上就没有我们所说的用来进行检测风险和预警的专门的系统。在很长的时间以来,定性的分析就是风险的主要部分,但是量化分析这种方法却很少会被利用到。它的特点是:它和企业所谓的企业的危机管理是不同的。全面风险管理的“全面”表现在很多的方面:具有战略性、很系统、很专业同时也具有全员的特点。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是对风险进行相应的识别,再对风险进行相关的估计,再对风险进行最好的评价,然后再积极的应对各种应对,最后对各种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循环程序。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也是应该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管理的,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行这个风险管理程序,能够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要改制上市,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把这个好机会利用好,把这个时机抓住,把股权结构发生的变化利用好,这样把适合自己使用的进行风险控制的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再慢慢的形成是以银行的董事会和他的高级的经理进行领导的,这种领导是直接的、以不受别的机构管理的自己做主的风险控制部门为中心,并且能够与各个业务部门建立起密切相关的内部风险控制系统。我们知道,董事会是全行中进行风险控制的最高的决策机构,它主要是对风险控制的整体战略进行决策,它需要对风险控制负最后的责任;不受其他部门干涉的风险控制部门是垂直领导,它的具体任务就是负责管理本行的风险控制,推行建设风险控制体系。在执行这个层面上,要把原来商业银行的相关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变化,这样就能够做到是以业务流程来作为工作的重点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相关的业务部门也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岗位,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的是要把产生风险的源头找出来并且要控制住。

二、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现状及其问题

自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不断的发生着想不到的变革和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在不断在加大,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在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经验和知识。我国有很多的商业银行不断的利用一些外部的中间的力量,把一些很知名的中介机构的好的风险控制系统软件引进到自己的体系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把自己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好,同时也把自己的业务流程发展好。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建立风险控制机制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它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太追求业务指标,不理会风险控制

我们都觉得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是有规模的大小来决定的,我们就可以这样认为,商业银行的利润受到商业银行经营总资产的影响很大。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的特别的慢,这些因素主要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以及传统的心理方面的因素,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对外进行贷款的时候,他们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保持着不断的增长,这就导致了市场和企业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不断的扩张。另外还有一方面,现在在市场上的竞争是越来越严重,在基层工作的人员的思想产生了错误的想法,都在抢一些进行贷款的客户,然而却把最重要的贷款的质量给忽略了,这就把贷款的标准给大大降低了,关于信贷的一些重要的规章管理制度给忽略了,这样就使信贷的风险大大提高了。

2.还没有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

现在对资产的风险进行重新组合、转化、清收、处置等的事后集中控制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工作重点,然而在对事前和市中做的相关的工作却很不充足。各个业务部门之间都各干各的事情,都对自己的风险进行各自的管理,没有统一的控制的目标,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沟通;风险控制部门并没有对各个相关部门的风险做好自己应该做的相应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检查和督导。有一些情况特别的突出,这些情况就是进行不规范的贷款。

3.落后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手段,事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很少

国外的商业银行,它们在完善事前的风险和预警的机制的时候,利用了很多好的方法,这样就能够使进行风险控制的过程能够进行相应的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但是我们的国家的商业银行,实际上就没有我们所说的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专门的系统。很长时间以来,风险控制的主要部分是分析,然而量化分析这种方法却很少会被利用到。在很多方面它的科学性也是很不科学的,这些方面主要有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检测风险,以前从来就没有对风险进行防范的措施,实际上几乎什么也没有。

4.内控控制机制不完善,风险责任不明晰,风险控制执行力度较弱

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机制方面还是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他还是不能够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得到很好地满足,另一个方面也不能够和银行的小心谨慎的进行经营和进行监督和管理相适应。在商业银行的内部,也没有一个把商业银行的内部的控制制度和操作的规则完全统一起来的系统,有很多的制度存在这样的现象:很粗略、很大概不具体、很模糊不清楚。我国的商业银行就是因为缺少严格、有效率的内部控制系统,才导致了一些不良的资产能够长期的居高不下,这种不严格表现在:审查和贷款相互分离不是很严格,谁承担风险,这种风险的责任也不是很明确。另外还有一些方面的内部控制做的也不是很到位,这些方面主要有银行的会计、储蓄、出纳、信用证以及承诺贴现等这些业务,它们执行的力度也特别的不够,这就使得这些业务的岗位的案件出现了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出现了高发势头。

5.风险管理人才基础比较薄弱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里,在对风险进行控制这个方面的岗位上进行工作的人员很少,同时还没有一些素质高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有较好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先进的控制方面的知识、有很好的关于风险控制理论方面的知识和风险计量技术方面的知识,我国的商业银行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精英人才。

三、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议

1.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要改制上市,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把这个好机会利用好,把这个时机抓住,把股权结构发生的变化利用好,这样把适合自己使用的进行风险控制的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再慢慢的形成是以银行的董事会和他的高级的经理进行领导的,这种领导是直接的、以不受别的机构管理的自己做主的风险控制部门为中心,并且能够与各个业务部门建立起密切相关的内部风险控制系统。我们知道,董事会是全行中进行风险控制的最高的决策机构,它主要是对风险控制的整体战略进行决策,它需要对风险控制负最后的责任;不受其他部门干涉的风险控制部门是垂直领导,它的具体任务就是负责管理本行的风险控制,推行建设风险控制体系。在执行这个层面上,要把原来商业银行的相关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变化,这样就能够做到是以业务流程来作为工作的重点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相关的业务部门也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岗位,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的是要把产生风险的源头找出来并且要控制住。同时,各个不同的部门都要进行负责,对自己在对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全面的负责。使风险关于横向的发展实现及纵向的控制,使控制的过程达到一种扁平化的状态。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也需要学习一下国际上的大银行的有关的管理模式和控制模式,把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速度大大的提上去。通过把一些有资历的战略投资者,建立一套经营机制和控制体制,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能够把内部的控制进行的更加的严紧,是运作的效率更高,加快体制进行改革和转变的速度,提高对风险进行防范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特别多的例子很好地证明了这个理,这个道理是建立在一个观念上的,这个观念是科学的进行风险控制,这比建立风险识别和对风险进行评估都重要。在国际上,有很多的金融机构都关门倒闭了,他们倒闭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进行风险控制的机制,而是因为他们的大部分从业人员都不重视风险控制。这是因为这样,使全体的从业人员,不管是上级人员还是下级人员,都要把对风险进行控制的观念建立起来,并且要把关于风险控制的文化建立起来,这一方面是很重要的。要想把对风险进行控制的文化建立起来,一方面应该做到要把工作人员的冠以法律的意识提高,是内部的员工能够自觉地遵守法纪,严格的执行各项内部控制体制,大大增强自己的自我约束的能力,把防范风险的根基建立好;另一方面要做到,要把风险控制的知识进行普及,要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每时每刻都要提高自己的警觉性,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说的就是办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银行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去办,能够把对风险进行防范的安全的屏障建立起来。

3.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目标制定好是很重要的,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现实的实际情况,看是否和实际的情况相符合,也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看是否有利于长远的发展,也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培育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他不仅是企业,关于它的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呢,作为觉得的某一个具体的层面来说却不能够过分的强调它的重要程度,不能够因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的利润和经营的规模就把银行所有的东西都掩盖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引起很严重的不良的后果,这个不良的后果就是会严重误导管理层和经营层的思想,这样就会把风险的代价增加,后果严重的话就会严重的把内部的控制的环境破坏掉。

4.完善内部核查机制和奖惩制度、防止风险的蔓延

要把一套好的进行奖励和惩罚的制度建立起来,如果员工能够在执行制度、办理相关的业务的过程当中表现的很好,以及能够很好地执行内部控制的人们进行合理的激励。当有的人员在进行经营的时候,形成了不良的资产,要对其进行严厉的追究;不只是要对直接的相关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进行追究,同时也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这样才能够把领导层的责任心提高。

5.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金融信息报告与披露制度

要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水平和它的透明度,样就需要进一步把基本的数据资源、指标、范围和时间的频率很清楚的确定出来和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金融监管的当局要把一套科学的进行识别风险和预警方法建立起来,这个体系有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组成。要尽可能早的对相关的金融机构发出风险的警号,也能够尽可能的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世波.试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改进[J].福建金融,2002(10).

[2]尤玲玲.试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4(5).

[3]黄宪,金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在我国的构成[J].中国软科学,2004(11).

[4]徐朝科.全面风险管理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战略[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8).

[5]王少锋.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

[6]龚明华.论金融全球化中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社会科学辑刊,2003(10).

篇3

但不同银行客户使用的便捷性、友好程度和效率各不相同。

如何衡量一家银行电话服务好与差,无疑用户的感受最重要。近日,《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从界面友好程度、接通速度和专业性三个方面进行考量,真实客观地以匿名的方式,调查和收集各家银行的电话银行相关指标数据。

最终从排名结果上来看,中等规模的股份制银行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国有银行。民生银行的电话银行业务,整个行业来看表现最优,排名位居榜首。

通过对于民生银行相关数据的梳理来看,偏向于用户体验方面的指标,得分都会较高。民生电子银行部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崔宇程,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提到了一个诀窍――感动客户。

接通速度最快

民生电话银行业务综合排名第一。在三类分项考量中,两项为行业第一,分别为接通速度和专业性。

对于接通速度和专业性方面,主要考量用户在拨通人工服务项目,到最终客服人员响应客户电话的时间,时间以短为优。

对于银行来讲,这意味着规范科学的流程与合理的安排而产生的效率最大化。

在考量的三个时间段中,民生银行的响应时间相差不大,均在10秒以内。而这一数据,行业的平均水平是50秒,甚至不少银行超过两分钟。

对于专业度的考量,《投资者报》设计是一系列问题,对于客服人员回答是否专业予以评价。

各银行相比较下,民生银行最专业。如咨询“基金和理财产品的区别”时,多数银行的客服人员仅以金额、期限的简单划分为核心回答客户,而民生银行不仅回答这些,同时还告诉客户产品的风险差别。从这一细节看出,民生银行的客服人员专业程度处于较高的级别。

但对于界面友好程度的考量,民生的挂失业务和人工服务在收听项目中,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对此,《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民生负责电话银行业务的总经理崔宇程。他说:“电话银行业务作为整个银行的枢纽,同样也是一项重要的交易平台,同网上银行一样,给用户多提供一种平台选择。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同样可以办理相关的金融业务。”

这一说法也预示,仅依靠人工不会是电话银行未来的出路,完善有效的电子自动系统,才可以在为用户提供服务上,提供最大化的支持。

响应时间缩短

对于客服人员响应时间来讲,这短短几分钟,决定了用户的感受,也体现了银行的效率。这一项对于很多银行来讲是个坎。一面是成本,一面是效率。

截至2010年11月底,民生银行电话银行业务量达到3045.2万通,其中人工呼入服务386.3万通,人工呼出服务570.1万通。电话渠道呼入接通率达到98.4%。

处理庞大的业务量,不仅仅需要人力资本的支出,更重要的是有效的管理方式。民生的客服人员团队,在整个行业内属于中等规模。这和银行规模本身有关系,另一个原因是控制成本的压力。

响应时间的缩短,是银行业内电话银行业务共同的瓶颈。做到了,就提高了一层服务能力,民生用了两到三年的时间。

“我们当时是把每个月的缩短时间都作为目标,这个月需要超过上个月,每个月都必须有所进步。而这不仅仅需要人力的投入、有效的监控体系,对于目标达成的细化,建立应急机制和科学的排班制度,都做到了才可以达成目标。”崔宇程介绍说。

投诉机制有效

《投资者报》记者在收集银行电话服务的数据过程中发现,各家银行客服的专业程度差异很大,这点从解决客户问题的主动性、回答问题术语的规范化,对于问题解答的专业性可以体现。

对于客服人员来讲,每天面对无数的来电,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情况,苛求完美确实很难。

民生银行另辟蹊径,对于全体客服会有一套基础业务知识的服务,而各业务线下,会做专门的知识培训,不求全才,而求专才。

在拨通民生银行的人工服务专线就可以发现,业务线分类非常的清晰,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客服人员来解答。对于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客服人员会建议转到相应的人工服务,而这只需要等待几秒钟的时间。

除此之外,民生电话银行还有专门的投诉专线。

篇4

【摘要】为了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金融服务。本文结合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基本情况,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邮政储蓄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领域的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 邮政储蓄银行 可持续发展 金融服务

一、“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

普惠金融的正式提出在2005年举办的“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全球会议上,它将对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城镇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农民等特殊群体作为目标对象,通过增加战略的指导和支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其更问先进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支离破碎的金融服务范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使得贫困人口和金融服务的性质将不再被边缘化。普惠金融的概念强调了合理公平的金融权,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促使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二、邮储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

邮储银行目前仍存在许多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未来发展也极有可能会受到较大的挑战。

(一)资本量较少、资本充足率较低

资本金与资本充足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低额的资本金将会导致资本充足率的不足,进一步影响邮储银行其他业务的开展。邮储银行资本充足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邮储银行正面临着改革上市,风险和资产规模都要随之增加。为了能够提高金融市场中的信用水平,增强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需要注入更多的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在建立阶段缺少战略投资者,邮政储蓄银行在今天仍然没有通过新股上市改革,只有全资邮政公司的初始资本,自然导致邮储银行如今资本金的不足。

(二)资产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

近年来,虽然邮储银行在不断改革,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但从各项资产额和在银行业总资产额度中不难发现,其与中农工建交五大行相比,差距仍是不可小觑。邮储银行能力低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存款吸收和贷款发放中,而且其个人储蓄存款占大多数,资产规模也与五大行相差甚远。另外,邮政储蓄银行存款主要来自农村,而与四大行的大客户和大型企业存款相比,其市场竞争力也有非常大的差距。

(三)内部控制监管不足

造成邮储银行内部控制监管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其不完善的规章制度,高层领导,注重人情,没能做到有法必依,使得监督失控。领导的权利无法被规章制度限制,最终导致规章制度只是一纸空文。其次,松懈的管理模式是邮储银行另一个内部控制问题。高层职位重叠现象严重,形成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这些制度漏洞表明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监管力度不足,有待修整完善。

(四)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者经验缺乏

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生产力,而生产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也就是说,现代生活中企业的竞争最终还是归结到人才的竞争上。媒体在2011年年底,多次报道了有关邮储银行从业人员人为的“存款变保险”事件,这也显现出当前很多在职人员存在素质较低、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邮储银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主要因为管理层没能充分意识到从业人员素质对邮储银行信誉的影响。在招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托关系入职或者本身并没有太高教育经历的人员进入邮储银行工作的不合规现象,并且没能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比较完善的业务培训。而且,邮政银行常年经营存款,却很少涉及贷款业务,由此导致了邮储银行在银行其他业务方面缺乏经验。这些因素都导致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经营者管理不善,影响邮储银行的工作效率与诚信。

三、邮储银行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吸收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

增加资本金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现今,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希望能够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这些国际金融机构拥有雄厚的资金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邮储银行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吸引战略投资者。这不仅会让邮政储蓄银行吸收到国际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方法,同时也能增加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实现股权多元化。再次,吸收更多私人资本,一方面,可以提高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数额,提高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民间资本中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I进行信贷业务,以此增加利润来源。

(二)加强金融业务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应当逐步加强对金融业务的创新,为不同需求的银行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首先,在制度允许的范围之内,邮储银行应该在现有服务水平上开展组织创新,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其次,邮储银行应该针对各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经济环境等特点,提供具有该地区特色的金融服务,根据该地区的特点进行专门的金融业务创新。

(三)改善内部控制机制

邮政储蓄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更好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开展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将风险防范放在首位,保证内部监管机制有效运行。其次,培养员工高度的内部控制意识,强化员工遵纪守法的观念,组建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最后,完善内部稽查监督制度的建设。将稽查监督体制能够很好的建立起来,并且保证银行内部稽查监督能够独立行使自己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的限制。

(四)吸收专业人才,组织员工培训

邮政储蓄银行需要解决一些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专业人才的缺失、银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等。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高校经济类专业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保证银行从业人员的优质员工生源。另一方面,聘请银监会和其他大型银行的培训人员对其员工进行相关业务以及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最后,利用其他金融机构撤并的机会,通过提供更好的待遇等方式,吸引更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从业员工。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邮储银行吸收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晏海运.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北京:晏海运,2013.

[2]杨琳,虞斌. 普惠金融文献综述[D].海南,2014.

篇5

当前,商业银行在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时,加快提高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电子银行应运而生,这也是商业银行加快转型速度的有效途径,很多商业银行开始重视电子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在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农业银行也意识到电子银行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将针对农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方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商业银行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农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业务

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网络交易平台便是电子银行,它的应用可以使银行的客户通过网络实现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具优势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打破了传统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空间局限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客户拥有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便可办理金融业务。电子渠道在银行的应用包括多项内容,例如POS机终端、电话银行、手机银行、ATM自动柜员机等。而电子银行则属于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它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与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可以对传统商业银行中服务的不足之处及时补充,并加以提升。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异常迅猛,作为农业银行也意识到电子银行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农业银行也在不断扩展服务方式,提高客户应用电子银行的服务体质量。

1.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1.1创新产品少、发展层次较低

1997年,我国网上银行业务首先从招商银行开通,之后网上银行业务便开始逐渐遍布各大商业银行。截至2015年,我国使用网上银行的个人用户达一亿人次,交易额突破百万亿元。我国近200家商业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不少企业开始通过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很多电子银行只是传统银行延伸至互联网上的业务,网上业务基本都属于传统业务范畴,业务量也多集中于存取款、转账等内容,并无更多创新型产品。尽管电子银行在我国出现较早,但整体层次较低,创新型产品微乎其微,并且电子银行的服务尚不健全,很多客户利用电子银行还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1.2业务发展水平较低,后期潜力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约七成的家庭使用电子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几乎涵盖了70%的银行业务量。我国现阶段使用电子银行的商业银行较多,但发展水平不高,很多业务内容受限。但是电子银行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交易总成本却不会因为业务量大幅度提高而受到影响,因此后期电子银行的发展潜力巨大,很多内容值得深入挖掘和利用。

1.3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日趋成熟

现阶段,在我国金融业发展领域,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电子银行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成立了金融监管体系,并且以金融信息化作为重要课题,在支付系统中也不断在强化现代化体系的发展和运行,全面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中央银行广泛推广的管理模式。我国也正是进入推广应用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时代。从金融服务到经营管理,再到宏观货币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了一体化。整个金融服务系统由支付服务系统与清算系统组合而成,我国的支付服务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2000年,我国成立金融认证中心,电子证书成为当下电子商务中为实体办法的唯一凭证,且难以造假,有效保证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便于检验和管理。我国也针对当前电子银行广泛发展的趋势,颁布了众多条例、管理办法等内容,有效监管和保障了电子银行在我国顺利发展。

2.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电子银行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早,但是农业银行开设电子银行业务的时间较晚,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在农业银行的发展较晚,后期发展速度迅猛,如今农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包括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多项业务范围,客户规模也逐步壮大。2015年底,我国在农业银行开通电子银行的客户已经超过4亿户,传统业务在电子业务中分流高达七成。很多地区,农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初具规模,电子银行业务在农业银行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超过60%的总银行业务量都是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办理的,业务量也随着客户对电子银行的熟悉程度不断呈现攀升趋势。

2.1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最初在推广网上银行时,农业银行是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推介产品的,让客户不断熟悉网上银行的使用方法。现在农业银行已经在门户网站上建立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账户资金的管理,还能通过网上银行投资理财、交纳各类费用,并且享受各类营销服务内容,大多数传统农业银行网点办理的业务,均已实现了在网上银行办理,网上银行正以十足的发展势头发展,从交易规模来看,网银交易量也呈现大幅攀升态势。

2.2电话银行的发展现状

利用电话网络办理完成各类金融业务的方式便是电话银行,客户可以通过拨打银行电话完成金融交易内容。此项业务出现于1992年。最初,农业银行开通电话银行时只是作为银行信息查询的方式之一,并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转账、还款等金融业务。之后,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农业银行开始借助电话银行开通更多的特色服务,帮助客户实现网上转账付款,直接订购产品等金融业务。

2.3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2005年,农业银行开始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短短几年里,手机银行已经成为农业银行一个重要的金融交易平台,很多客户利用智能手机便可轻松掌握账户信息,并进行个人理财管理,在线消费、享受公共服务等内容也可轻松实现。这个平台上多种金融业务的开通,使金融服务内容不断优化和丰富。客户只需扫描二维码,手机上便可以轻松利用农业手机银行办理各项业务,也可在微信客服中寻找需要办理业务的内容,这无疑为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发展空间。

2.4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瓶颈

首先,定位不够准确。农业银行开通电子银行业务,并未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主推内容,而是将它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因此,无论是传统产品的推广、同步都未及时将电子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同步开展。第二,管理体制尚需完善。现阶段农业银行的管理机构停留在残缺不全的现状,并且不同部门间取法协调互助,很多网点的管理能力薄弱,业务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有碍各类信息的广泛普及。第三,营销机制有待健全。无论哪种业务都需要科学的营销机制,而农业银行中并未将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作为独立的品牌来营销,在电子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农业银行显然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很多客户并未充分了解电子银行业务,参与电子银行业务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第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农业银行中的从业人员普遍精通传统银行业务,但是对电子银行内容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农业银行在选拔人才队伍时没有按照人才引进计划,及时更新对人才知识内容的要求。掌握专业而全面的电子银行方面知识的人才稀缺,这也是导致农业银行在开通电子银行业务后,创新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五,电子银行的风险防控机制尚未构建。从农业银行内部发展来看,它们并未建立电子银行业务统一标准的操作规范,在流程设置方面也缺乏必要的规范内容,权限制约方面来看,不同的部门间规划不清晰,并且技术层面的保障力度不足,这也给电子银行业务未来发展中带来一定的数据安全隐患。

3.加快农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策略

3.1加强电子银行品牌建设

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内容,农业银行应当给予电子银行业务足够的重视,不断强化对电子银行品牌建设的力度。过去,农业银行一贯以产品至上为发展理念,如今应当转变发展理念,将客户需求作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将业务流程不断简化。尽可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在开展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要让客户看到农业银行可以提供的贴心服务,更个性化、综合化的服务内容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针对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反馈的需求信息,农业银行应当合理利用好这些信息,对客户需求做出预测,超前开发,将电子银行业务产品领先研发。此外,农业银行应当发挥自身的农业优势,拓宽渠道,吸引更多农业电子银行业务,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这也是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将电子银行的特性与金融同业有机结合,将提供的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在创新层面上,农业银行要把握好金融市场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不断研发覆盖能力更强的金融业务,将所有银行开通的电子银行业务囊括其中,并利用农业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业务,扩大电子渠道,提高业务覆盖面。要注重技术研发队伍的人才培养力度,让他们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不断年研发和推广电子银行新业务,实现现有银行业务的优质升级,在增值业务方面,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实现银行与企业的有机合作,扩大宣传范围,树立品牌形象,将过去保守的观念突破,让客户充分感受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便捷条件和优越性,并且重视客户体验及反馈信息,将这些作为不断改善电子银行业务的源泉,将品牌打造地更加深入人心。

3.2打造过硬电子银行人才队伍,健全考核机制

提高现有的专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定期寻找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人才前来授课,让专业人才掌握的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并且强化管理岗位、业务营销岗位的综合素质,在培训中着重对员工开展业务知识、信息技术、营销策略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全方位素质。在员工掌握过硬的传统银行业务素质基础上,还应当让员工意识到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并将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技能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内,鼓励员工积极主动营销,将电子银行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例如,对新开户的客户介绍电子银行业务的优势,鼓励他们使用电子银行相关业务等。并将考核指标逐步向电子银行相关产品方面倾斜,建立好相应的考核机制后,让员工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以此来引导员工认识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内容。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客户的信息反馈,可以建立专门的客户体验中心,将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过程中的体验真实记录下来,作为后期改进业务内容的主要参考内容,在体验过程中还可以使很多潜在客户加深对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认识和了解。

3.3加强电子银行维护,提高电子银行使用率

除了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外,还应当积极开展激活活动,不少电子银行用户虽然开通相关业务,却从未使用过,这部分用户称之为睡眠户。为此,农业银行应当不断加强对这部门客户的回访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使用过程中的疑问,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使用率。针对企业用户还可开通上门推介活动,不仅负责使用的辅导,还应当负责后期的维护工作。电子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产品销售的竞争力还是吸引力都需要不断提高,农业银行在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应当利用好成本优势,为开通某些电子银行业务的用户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提高打折力度,鼓励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业务完成交易内容,让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业务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更加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战军,楮海山.浅析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若干问题[J].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S1:157-160.

[2]管晓珂.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1:11-12.

[3]胡磊,王雪平.农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以农业银行苏州分行为例[J].现代金融,2014,05:25-26.

[4]陈颖亭,陈彦波.农行加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4,05:33-34.

篇6

一、基于PESTEL模型宏观环境分析

政治因素(political)方面,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逐步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服务对象限制,对外资银行实施自主开放措施,对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在准入程序、监管标准上与中资银行一致。经济因素(Economic)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壮大,中国人民渐渐产生了投资的理念,投资欲望普遍强烈,并且现有的金融机构还不够完善,市场空间很大。社会因素(Socail)方面,中国人民普遍倾向储蓄多于消费,偏好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但是由于对财富的欲望比较强烈,对盈利机会非常敏感,非常需要风险低收益高的个人理财产品。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方面,外资银行相对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开发、品牌投资、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上都具有较大优势,这一因素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发展。另外现今银行业普遍受到IT技术的冲击,网络电子产品的开发和普及是大势所趋。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方面,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金融业不同于制造业,对于环境的损害不大,但是银行业也在努力抓住环境保护这契机,顺应市场需求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最后,法律因素(Legal)方面,中国目前的整体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相关法律法规上面时常出现变动。另外中国为了保证银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大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随着新劳工法的颁布,服务业的人力成本也相对上升。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外资银行竞争力分析

生产要素方面,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来华投资的外资银行给予了许多优惠。由于外资银行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与较高的员工报酬,对人才的优厚待遇必将将吸引一批优秀的金融高端人才。资金方面,外资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和国内的银行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需求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社会知识结构的变化,中国国民对投资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人们对投资机遇非常敏感,另外随着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萌芽,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也非常旺盛。此外,由于中国目前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不够开放,银行业务发展比较落后,而外资银行由于发达国家资市场完善,竞争激烈,在产品开发、品牌投资、从业人员素质、服务商具有较大竞争优势。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大多以一般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主,而外资银行大部分已进入现代银行业务阶段,如贷款业务的竞争重点是批发业务,尤其是对优质的批发客户的争夺。在零售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很有可能在消费信贷领域取得较大份额。中间业务是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银行业务,一直是外资银行业务中的重点。

三、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外资银行的行业内主要竞争力量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力很强,拥有强大的经营零售网点和地域文化优势,在客户群体中有很高的认可度及信誉系数,具有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其他。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业商业银行也有了较大发展,并且中国市场已经有数十家外资银行进入,市场竞争力量越来越强。新进入者的威胁方面,我国银行业的主要进入壁垒是行政壁垒。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设立、分立和合并等都要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另外,一些具体事务也要获得审批才能开展,比如变更注册资本、变更总行或者分支行所在地、调整业务范围等。替代品的威胁方面,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新金融商品的开发和资本需求的强劲增长,使得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资本市场功能日趋凸显,而传统银行的金融媒介作用则趋于萎缩,利润下降,出现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难以维持生存的状况。此外,商业银行业的供应商即存款者。我国商业银行相对存款者而言,垄断力较强。但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存款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发丰富,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越发多样化,而且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存款者可选择性增大,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商业银行业的购买者即贷款者。我国商业银行相对贷款者而言,垄断力也较强。由于银行产品购买者相对银行数量而言要多得多且相对分散,其购买能力不集中。而且商业银行须遵照《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以确定存款利率和发放贷款,提供的产品属于标准化产品,因而商业银行业是一种标准化行业。这些都决定了银行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四、对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建议

虽然中国市场目前还是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巨大市场份额,并且已经有数十家外资银行进入,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市场对于银行业的广泛需求和现今中国银行业不够发达的现状,外资银行还是应该进入中国市场。

篇7

一、关于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

银行是一个比较高风险的行业,有着资产、负债、管理风险以及经营等多方面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太好的大环境下,如何完善银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增强抵御险的能力,成为了银行度过世界金融萧条与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这里说的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指银行为了保证原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以及相关的业务活动得以有效展开,防止一些不当行为的产生,并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而制定的与之相关的诸多政策、措施与程序的总合。是一个自上而下共同实施与展开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有机体。

二、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一)制度建设不健全。

从表面上看银行内部的制度多、规章全,但真正符合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却寥寥无几。因而使银行的内部控制变得愈发艰难。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随意性较大。比如,没有形成固定的岗位轮换及休假制度,人员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互相之相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与监督。而在具体的业务上,在信贷上超规模放款,无视内部控制制度都会给银行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带来经营上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内控制度之所以没有建立起来,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识到位。也可以说从上到下、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没有对内部控制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还是按部就班的工作,没有预算意识,更没有忧患意识。财务部门类似一个存取款机,没有自己的能动性。对银行的经费款项缺少控制意识,存在着对账不仔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相关问题,使得银行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不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办事,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三)人员素质待提高。

近几年随着银行业务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对于银行财务的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险。有些人员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出现专业知识不过硬、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等相关问题。常常会出现错账、串账等不应该发出的错误,严重的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财务工作是银行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化。因而,财务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成败。

(四)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频发的一些金融案件都与财务管理不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分说明了银行的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虽然银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很多都是迫于政府压力,而不是自我发自内心的自觉与认同,使本来具有权威性与监督性的机构变得无人问津,这正是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的表现。很多血的事实已证明,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保障各项事务良好有序的展开,那么银行很容易受到损失。这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三、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是保障银行各项业务顺利展开的基础,也是抵御金融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一)建立健全管控制度。

银行要在现有的财务制度上建立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要在内容上把好关,又要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形式式上我们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监督制度、甚至日常的一些准则等相关的规章等。而在内容上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应该在现在有基础之上,加大力度,把银行控制管理的思想核心精神融入到新的制度中去,让员工能够把日后的实践活动与规章制度上的要求更多地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管控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并实行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制,层层落实,提高效率。

(二)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银行内部要树立内控意识,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首先,应该从领导层做起。可以让财务等相关部门对单位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相关的培训,强化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次,还应该在各部门对内部控制意识进行宣传,使员工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任务和责任,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另外,还要扭转“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的观念,使每个职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尽一份力,为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加强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来说,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还要具务相当的法律观念,甚至对其再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准都有着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因而银行应该加强对内控人员工培训工作,使员工能够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思维、完善知识体系。使自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内总控制管理工作的要求,早日为单位的管理工作贡献力量。另外,银行内部还应形成一种奖惩分明良好氛围,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既有利用防范风险,又有利于鼓舞员工的干劲。

(四)完善监督机制。

篇8

此次选择了银行做为实习单位,做为一名金融专业的学生。此次实习的目的于通过银行的实习工作,充分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此次实习的岗位是银行大堂经理及综合柜员。而此次实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2个阶段:

一、培训阶段

人员配备,1通过培训了解单位基本情况和机构设置。企业文化和营业网点安全保卫等。

鉴别钞票真伪的主要方法和数钞的基本技巧及零售业务技能操作的训练。学习银行卡及基本知识。2学习掌握人民币的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银行的储蓄业务如定活期一本通存款、整存整取、定活两便、教育储蓄等。银行的对公业务,3学习银行的基本业务流程。如受理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签发银行汇票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如贷记卡、准贷记卡的开户、销户、现金存取等;联行业务;贷款业务等。

科目设置与账户设置,3学习银行会计核算方法。记账方法的确定等。区别与比较银行会计科目账户与企业的异同。

4学习外汇英语及中行柜台营销技巧与服务礼仪。并进行零售业务的综合操作测试。

二、实习阶段

1跟支行主任学习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及银行相关各种文件

2跟综合柜员学习银行基本业务操作

3跟大堂经理学堂营销技巧及解答客户咨询

三、实习内容:

一)跟支行主任学习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及银行相关各种文件

主要跟主任学习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及银行相关各种文件。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的实务操作,实习的前几天里。其中会计占决大多数,既要强化已有的知识,还要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学习人民银行下达的相关文件。结合中行金融报,金融研究等杂志刊物,解银行改革的方向,动态。银行的创新和进步,与国外银行竞争的基本条件。所以银行从上到下,都要树立一种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对于月在各支行开展的atm机竞赛”活动就是要提高银行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其服务理念,以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满意。同时通过实习还让我解银行的业务,中行的业务结构较为多元化有公司业务,个人业务,资金业务,网上银行业务以及国际业务,西大街支行主要划分有4个板块,有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其他业务以及和平安保险公司联合的平保业务等。实习的主要是对私业务,主要包括个人结算、银行卡业务、个人理财类产品为主的个人中间业务体系。

二)跟综合柜员学习银行基本业务操作

还积极向综合柜员学习银行基本业务操作。因为现在银行是实行的柜员制,所以我并没有机会去进行实时操作,所以能做的就是把培训时的技能操作和综合柜员的操作结合起来,寻找两者的不同,并记录下不同业务类型的交易码和分析码及特殊业务的类型。但是就是从旁边的学习中,同样学到很多的东西。当银行提出从以产品创新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转变的原则时,就是对业务员最大的挑战和考验。业务员所要求的不仅是熟练的业务操作,更应懂得如何同顾客交流,为顾客服务,服务优于管理,一个好的管理者更是一个好的服务者。起初对于那种一张报纸,一杯茶的管理者的生活在这彻底改变,报纸是解客户,解银行的手段。茶是服务于客户的创建学习性组织,争做学习性员工”每个员工勤奋学习的精神,带动着银行业务的广泛开展。通过与业务员的接触,还了解了银行的操作流程及储蓄业务方面的知识。储蓄业务实行的柜员负责制,学习各种相关银行知识的同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及外汇业务等.对于每一笔业务,都学习了其abi系统的交易代码和操作流程,业务主要可分为单折子系统和信用卡字系统两类.此外我还学习了营业终了时需要进行的abi轧账和中间业务轧库,学习如何打印流水,平账报告表,重要空白凭证销号表,重要空白凭证明细核对表,审查传票号是否连续金额是否准确,凭证要素是否齐全等。以及明白了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重大意义。

三)跟大堂经理学堂营销技巧及解答客户咨询

除了跟综合柜员学习银行业务,分钞、扎钞外就是跟大堂经理学堂营销技巧,维持大堂的排队秩序及解答客户的咨询。大堂工作要特别注重礼仪,礼仪是人们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实习的大部分时间里。成天与客户打交道的大堂经理,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名誉,所以一切都要小心谨慎。经理告诉我要做好大堂的礼仪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干练、稳重、自信、亲和。营业中的礼仪主要有四大内容:1解答客户问题。2营业中分流客户。3维护大堂秩序。4适当理财产品的营销。其中解答客户问题就要求大堂经理必须了解银行的每一业务及其操作流程,所以要想做好一个大堂经理,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面。因为中行职责有外汇类职能所以在中行做大堂经理时我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引导外籍顾客的外币储蓄及兑换工作。

除了让我对xx银行的基本业务有了一定了解,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毕业前的实习。并且能进行基本操作外,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作为一名一直生活在单纯的大学校园的这次的毕业实习无疑成为了踏入社会前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觉得在学校和单位的很大一个不同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工作岗位上,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比如:如果是一个柜员的汇款业务没经其他柜员审核,汇款就不会发出,柜员就会受到风险处罚。如果是不小心弄错了钱款,而又无法追回的话,那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赔偿。所以在办理与银行现金有关业务时一定要谨慎细心。

觉得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对于我这些即将踏上岗位的大学生来说,其次。如何更快的完成角色转变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走上社会之后,环境,生活习惯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果不能尽快适应,仍把自己能学生看待,必定会被残酷的社会淘汰。既然走上社会就要以一名公司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篇9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经营理念有较大突破,业务管理不断加强

我国商业银行正逐渐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新的利润增长点、建立现代化经营机制的“排头兵”。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业务的间接效益向主营业务直接效益转变,收费意识明显增强。

二、理财业务成为中间业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和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结算、汇兑、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诸如联名信用卡、信息咨询、保险箱、代缴费、房地产金融服务、承兑、信用证等一系列中间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

三、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的合作密切

从行业监管方面看,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部分商业银行开办了“银证通”“、银券通”的业务,例如光大银行先期推出的“储蓄兼保险,利息作保费”的“储寿保”产品。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且发展中还存在不规范、低效率、市场竞争混乱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品种少,结构单一,业务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有500多个品种,而绝大部分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已高达三万多种。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小,一般仅在7%-10%左右。而绝大部分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达到43%以上.

二、同业竞争不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偏低

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以往对业务发展缺乏准确定位,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根本就没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业务和利润源去进行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商业银行通过少收费、免费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方式开展中间业务,以此作为争夺银行存款份额的手段,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经营中出现恶性竞争局面,相应地使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慢慢形成了享受中间业务免费服务的观念。

三、专业人才不足

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我国商业银行在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从而大大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第三方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提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风险监督与内控

应强化信息披露制度,要定期公开业务种类、交易金额、风险价值、盈亏状况等;还应建立有效的监控、预警制度,通过先的电子化手段,建立可靠的预警体系,提高金融预测及化解风险的能力。要建立现场检查操作规程,加大处罚力度,对进行不公平竞争和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商业银行进行严厉查处。

二、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打造中间业务品牌产品

中间业务种类多、涉及的内部管理部门多,要做好专业部门与相关部门的统分关系。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对现有中间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和再造,在各级机构建立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进行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又要建立凌驾于所有相关部门之上的中间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形成整体合力。同时,要树立现代营销意识,做好品牌战略,组建专职营销队伍,引导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三、专业人才及科学技术

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既懂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中间业务发展迅速

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大众投资理财观念等的变化,使得中间业务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本身“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为商业银行的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据统计,2004―2009年,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及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翻了一番之多。

(注:国有大型两业银行指工、农、中、建、交;股份制商业银行指招行、深发展、兴业、浦发、华夏、民生、中信、广发、光大、浙商。200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不包括农行。)

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

相较于西方银行业的发展,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起步较晚,并且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直是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的发展更是相对滞后。虽然近几年中间业务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水平30%―50%,更有甚者达70%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仍然较低,在200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4%,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重更低,为9.8%。

3、中间业务市场集中度高

市场集中度是一个反应市场结构的指标,衡量了整个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低以及效率水平的大小。市场集中度越小,表明整个市场竞争越激烈,越有效率。在本文中,以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10家股份制银行共15家银行为整体,CR5表示5家(其中2009年是工、中、建、交)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15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CR4表示4家(其中2009年是工、中、建)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15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由图2可以看出,市场集中度仍处在较高的水平,2004年、2005年CR5分别为91.6%、84.5%,2004年、2005年CR4分别为86.7%、78.5%,这反映了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竞争程度还较低,基本上处在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垄断的状态。另一方面,CR5、CR4两者均呈下降趋势,表明了随着股份制银行的迅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大力开展,市场竞争程度趋于激烈,市场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状本身即是问题的反应,从上述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中可窥其一斑,如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较低,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除此之外,本文进一步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

1、中间业务服务收费无序且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服务收费价格的严重偏低。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中的有关结算收费标准,这一标准严重偏低,一笔业务的手续费收入甚至抵不上银行因此而付出的相关费用,不能体现出银行经营服务的性质,而只能看作是为维持其他信贷业务,吸引、维持客户所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另外,其他一些银行的中间业务没有明确的定价,或者缺乏行业性的统一规定。

2、中间业务创新不足,技术含量不高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达260余种,但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且层次低、功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和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技术密集型品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推行的中间业务已达2万余种,可谓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涵盖、结算、担保、融资、咨询、投行和金融衍生等众多领域。

3、中间业务品种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经济自由化的发展,竞争逐渐趋于激烈,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产品若要赢得市场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即成本低廉或者存在功能、形象等的差异。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他们本身获得的市场占有率是靠其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得的,并且在产品营销方面也处于被动地位,如部分中间业务产品的销售是靠“搭售”来完成的,贷款客户若要取得银行贷款,必须接受该银行提供的部分中间业务,如、信用证、资产管理、理财产品等,随着银行业的改革以及外资银行的进入,依靠这种优势不是长久之计。

4、中间业务发展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手段落后

中间业务的发展、创新和营销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广、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还需要具备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而我国现在对这类人才还比较匮乏,服务手段相对落后。在外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从业人员中,聚集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一方面懂业务、会管理、善营销,另一方面又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电子化设备,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便利的优质服务。与此相反,我国银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商业银行现有的队伍素质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与中间业务创新,尤其是与新兴中间业务创新的要求差距较大。

5、中间业务管理缺乏统一规范

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现在与未来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其有效开展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在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科学有效的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出现中间业务管理部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并与其他业务部门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中间业务的开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

1、转变发展中间业务的观念,提高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必须提高认识,不能仅仅把中间业务看做一种附属业务,必须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新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要统

一思想、转换观念,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上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充分认识到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协调发展各项业务,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工作中,上至总行领导层,下至分支行员工,要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沟通功能,创新中间业务产品,迎合市场需求。

2、加大资源整合,增强创新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层面,而低成本,高收益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尚存在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商业银行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尤其是要不断拓展中间业务品种,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代客理财、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高附加值业务发展。综观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的拓展,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其混业经营,而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制度,使得中间业务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现阶段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可以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下属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客户资源共享,品牌资源共享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吸引和稳定客户;同时,也为中间业务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增强整个集团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标准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加剧和银行利率管制的放松,商业银行产品的定价自进一步扩大,实施服务收费亦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服务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政策,既有利于银行间的公平竞争,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又能提高银行的收益。

4、注重高素质人才引进,建立专业的中间业务员工队伍

中间业务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间业务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商业银行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有金融、法律、财会、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又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银行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5、实施差异化战略,创造品牌

差异化是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目前中间业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银行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差异化战略更为可取,各商业银行不能看到市场需求什么就开展相应的中间业务产品,而要量力而行,结合银行自身的各方面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SWOT分析,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同时,银行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品牌,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以及顾客对该行的忠诚度,以致达到以品牌带动其他相关业务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