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财务报告现状及其局限性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缺陷。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基于财务会计信息用户的需求,财务会计信息用户到底需要企业过去的历史信息还是需要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以前在财务会计学界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财务会计信息用户更加需要面对未来的决策有用信息,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信息的关心程度要高于对企业过去信息的关心程度。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假设缺陷。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是在会计假设基础上加工完成的,如果会计假设存在缺陷,必然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产生缺陷。会计主体假设强调企业“拥有和控制”财务资源,非企业“拥有和控制”而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有重大影响的财务资源被拒之于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之外,显然不妥。持续经营假设难以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符。会计分期假设既影响信息的可靠性,又使财务会计报告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情况。
3.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缺陷。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缺陷的影响是深远的。而我国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内容存在严重内在缺陷:即重财务资源轻财务能力,重财务状况轻财务潜力,重财务表现能力轻财务核心能力。企业财务报告的“三轻三重”现象说明现行财务报告严重忽视了企业核心信息的披露。
4.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形式与载体缺陷。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基本采取报表、附注、补充说明等形式以定期披露方式进行,信息披露载体一直主要采取有形媒介方式,难以赶上互联网等信息传递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无法满足信息需求者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从而对信息相关性产生影响。
二、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核心能力与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
构成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两大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可靠性是基础,相关性是保证。相关性最初是指一般相关,也就是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变动信息都视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这种一般相关的要求,三表报告体系能够基本满足。但是在共同信息需求以外的特定决策需要特定信息,而这种特定决策相关的信息在三表报告体系中却很难满足。诚然,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使用目标是不同的。但是企业财务信息首先必须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要求,并通过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与结果来满足其他相关利益集团的要求。因此,企业财务报告改进与财务报告核心内容的选择的核心是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而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又是通过财务能力来体现的。企业财务能力包括企业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财务表现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多个方面,它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在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 居于核心地位显然是企业盈利和成长能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企业管理当局信息需求的范围、数量、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管理当局的委托- 行为与结果影响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对信息需求的范围、数量、内容和形式。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决定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而且决定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指标。
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的内容与特点
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取决于财务报告信息用户的需求。财务核心能力报告应该披露的核心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财务表现能力方面的信息。财务表现能力信息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方面。财务资源是基础,财务状况是主体,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是延伸。这些信息集中体现在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以及相关补充信息上。
2.企业财务活动能力方面的信息。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分配能力和日常管理能力等。财务活动能力不仅决定财务表现能力,而且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因为筹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资产规模,投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报酬,分配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声誉,日常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能力,它们共同影响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因此,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理应予以披露。
3.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既包括企业组织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计划与规划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也包括组织的控制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创新能力等。财务管理能力取决于企业组织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与方法、管理者的素质等多个方面,它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因此,它们是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
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属于企业财务主体的财务信息,构成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的核心内容。但仅此还不够,必须增加一定的非财务主体的企业能力及其核心能力方面的补充信息。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不是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否定,而是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发展。它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点:
1.非完全会计信息。严格意义上说,会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同,后者的范围比前者更宽, 我国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既有会计信息,也有财务信息,但以企业会计信息为主。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不仅包括财务与会计信息,而且包括财务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信息,同时还包括企业能力中有用的核心能力信息。
2.非完全历史信息。历史信息是以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为核心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基本特征。但是企业财务决策总是面对未来。历史信息虽然可以作为未来预测的依据,即使其信息是可靠的,也会影响信息的特定决策的相关性。
3.非完全货币信息。货币信息是现行财务报告的又一特征之一,这是由会计基本假设和计量原则决定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货币信息对企业核心能力和财务核心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等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超出了财务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都难以用货币信息披露。
4.非完全数据信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主要披露财务会计的数据信息,非数据信息只是数据信息的补充。数据信息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形式披露,非数据信息主要采取文字说明形式披露。
5.非完全主体信息。会计主体是财务会计设的基本基石,也是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只披露会计实体主体的会计息。但是随着虚拟企业的产生和实体企业的不断拟化,会计主体假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所葛家澍教授提出了“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相结合的假设。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不仅披露企业拥有的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信息,而且要求披露企业未拥但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市场竞争信息、人力资源信息、行业发展前景信息等相关信息。
6.非完全定期信息。由于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主要提供定期的财务会计信息。但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信息需求的时间要求越来越苛刻, 定期信息披露显然难以满足信息需求者要求。因此,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期限越来越短。而财务核心能力报告由于涉及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等信息,因而要求即时披露影响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重大事项。
篇2
关键词:财务报告;财务报表 ;信息重组整改;创新模式;发展基础
一、财务报告的现状
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或表述财务信息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在市场经济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必须面向市场,进行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向市场披露信息以便帮助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对投资、信贷等作出正确的决策,并提供国家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时所需要的基本数据。一般意义上的财务报告是由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组成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其他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与方式可以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而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提供各种相关的信息,包括定性信息和非会计信息。在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中,有些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的,另一些则是通过其他财务报告提供的。
财务报告的作用一是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进行合理的决策;二是反映企业管理当局的受托经管责任;三是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协调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的关系,促进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四是能够帮助国家有关部门实现其经济与社会目标,并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企业财务报告与会计信息的批评越来越激烈。批评的焦点集中在企业财务报告没能跟上时代快速变革的步伐,没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未能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等等。
二、财务报告的缺陷
传统财务报告的编制遵循的是传统的会计理论,传统会计理论产生的基础是“受托责任观”,它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故财务报告的产生要经过严格的确认、计量程序。确认标准都是以某一主体过去所发生的交易事项为基础,对未来所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不予确认。计量方面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但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知识经济的涌现,给传统会计理论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难题。现行的财务报告实质上是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将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予以标准化。这一模式是基于如下假设:一是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相同的;二是财务报告的提供者事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但实际并非如此。对待任何事物,人们的观点都不会相同。在会计信息的需求方面,人们的偏好差异尤其明显。不同的使用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作出评价,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各有侧重。在信息披露能力一定的情况下,重视一类用户的需求意味着对另一类用户需求的忽视。
三、财务报告内容的改进建议
一般地说,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企业对外提供的主要财务信息都应纳入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实际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量与投资者决策相关的信息由于无法在财务报表内加以确认,而涌入表外进行披露。这种做法一方面增加了会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利的后果:使财务报表的核心作用有所降低;由于表外披露的信息无需遵守公认会计原则,也不需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所以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所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到底相关度有多大,更是个未知数。
因此,当务之急是对财务报表内的信息进行重组整改,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财务报表的内容应更加复杂与丰富,并随会计环境的变化与要求而不断创新。
(一)现行的做法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中纳入了大量的非财务(包括定性)信息,会计只是借助这些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与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未来财务报表应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同时,随着会计计量技术的进步,如今只能以非货币计量的信息,今后也将能以货币计量。
(二)在不放弃历史成本汁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和运用。我国已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引人了这一计量属性。用历史成本计价虽具可靠性但难保相关性的信息,则可用公允价值计价后的信息作为补充信息同时提供。未来的财务报表,将更多以公允价值和历史价值相结合反映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是一种以多种计量模式反映信息的报告。
(三)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从而转向对技术和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争夺,以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市场价值来确保竞争优势。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有形资产的比重则相应地大大下降,必然要转向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而实现财务报告重心的转移,应及时准确地报告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值。
(四)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基于会计信息财富分配用途的考虑,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工业时代企业组织垂直控制的特征也为这一前提的确立提供了它所必须的外部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的垂直控制结构正在发生网络化的、扁平化的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既有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技术资产的合理计量在客观上也需要突破传统会计主体的范围,因为技术的先进性需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技术相比较,才可以进行合理的衡量。这些改变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信息的揭示突破传统的空间范围。因此,如何恰当地提供主体及其相关方的信息,代表着未来会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五)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以绝对数量的货币额来表达某一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传统会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又一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与上述提及的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传统的表式信息揭示方式决定了大部分信息需要以绝对数量的货币额来表达才符合报表间相互勾稽的要求;第二,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决定了只有以绝对货币额表达的信息才会使财富分配变得有意义;第三,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使得以绝对数量的货币额来表现某一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成为可能。如果会计信息的揭示在未来不再局限于报表的格式,会计信息的用途不再局限于财富分配,会计信息揭示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等等。那么,以绝对值揭示信息的传统方式就必然会受到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挑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和能够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决策的需要。在过去30年的财务信息披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也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证券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能够直接用于投资决策评价的相对值信息,如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随着会计信息决策用途重要性的进一步加强,随着会计主体范围的逐步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一定会演变为未来财务报表发展的主流。
(六)增加事前信息的揭示。在用户的财富分配用途导向下,传统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绝大部分都具有事后信息的特征。因为财富分配,一定是对已经实现而不是尚未实现的收益进行分配。但在用户的投资决策用途导向下,要求会计面向未来,提供更多具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在过去30年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种面向决策、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环境复杂,企业管理者要运用前瞻性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筹划,利益相关者也日益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此必须在未来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企业未来信息,未来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盈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它们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可以增加一些有用的报表,当然,其他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仍处于披露的初级阶段,还未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一致行动,应改变这种现状,扩大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达到信息的充分揭示,以改进财务报告的不足,从而真正让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实现。
四、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
1.实时报告模式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知识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因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就大大缩短。可以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由于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手工系统中表现为一定周期的会计循环以实时方式完成,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企业外部人员可以适时得到企业财务与非财务的动态信息。
2.多样化报告模式
以报表的方式来交换会计信息已被实践证明为是一种最有效和最节约成本的方式。但这种有效和节约是针对手工会计和传统信息传输的技术条件而言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这种有效和节约将不再成为阻碍其他信息揭示方式出现的理由。因为有效是针对用户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而言的,相对于纯粹文字化的信息揭示来说,表式信息可以以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大的信息量,而且使用户的阅读变得一目了然;但图像化信息相对于表式信息来说,也许更具有简明易懂、直观明了的优越性。在更注重效率和简单的技术发展过程中,未来的会计信息揭示一定会是一种表式信息与图像化信息并重的局面,从而从各个角度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交互式报告模式
传统财务报告的局限可通过一种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型(AN INTERACTIVE AND CUTOMISABLE REPORTING MODEL,简称ICR)来克服(这种模型如图1所示)。这一模型由数据库、模块化了的会计程序、报告生成器、学习机制、初步评估5个部分构成。ICR考虑到以下因素:(1)信息使用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信息需求;(2)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变化的;(3)单个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可能会是多样的;(4)报告主体在事前很难确定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各报告公司均可与如Internet之类的计算机网络联网,这样使报告公司直接通过网络与信息使用者紧密相连。报告公司可以在网上公布其所能提供的各种会计报告与信息,信息使用者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根据系统内存放的标准化基本数据项,借助软件技术,可以依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选择快速产生各种定义了的会计报表。这种方式下提供的会计报告既全面充分,又有针对性。同时,财务报告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地提出信息需求。报告公司的会计人员借助软件技术,针对信息使用者所想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其提供的财务报告。这样,通过财务报告提供者与财务报告使用者交互式联系,不断完善财务报告,使其更符合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五、财务报告发展的基础
1.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会计实务必须得到会计理论的解释和说明,才得以继续维持;而会计理论也只有在解释和说明实务中得以验证。财务报告的发展必须要以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它不仅仅涉及到财务报告本身结构框架的改变,而且也导致了财务报告所依据的会计基础理论的创新,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2.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完善
未来财务报告应披露哪些会计信息,包括强制性信息、自愿披露信息等,防止随意篡改网上传递的财务报告,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密性和安全性,都必须有一套完善的会计法律与规范制度进行控制。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规章体系,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完善会计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才有可能保障会计信息反映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财务报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财务报告的发展与创新不再是技术上的问题。这些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数据库(数据仓库)、网络、远程通讯、多媒体、人工智能、超文本、信息链接等高科技技术。新兴技术的发展给会计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会计理论及实务只有与这些信息技术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会计的发展才可能有实质性突破,财务报告才能得以完善与发展。
4.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会人员要有时代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只有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才能适应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
著名的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说过:“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与技术飞跃发展的新时代,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作为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当然也要迎接并适应经济和市场的变革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表述形式。因而,我们应在把握好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财务报告在不停的变革和发展中呈现出的规律性,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用户需要的改变,对财务报告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肖泽忠.大规模按需报告的公司财务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0,(1).
[2] 石中美.会计目标的变化与财务报告的改进[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
[3] 龚凯颂.试论未来财务报告[J].财会通讯,2001,(3).
[4] 朱开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会计研究,2002,(2).
篇3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环境;发展趋势
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指出,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根据2006年2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0号》,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等。
在西方,财务信息的披露经过了以账本披露为主体(12世纪到15世纪)、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15世纪到20世纪)和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三个时期,财务报告的产生及每一次发展变化无一不是会计环境变化的结果。当经济、法律、社会文化、政治、科学技术以及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同时也对财务报告的实质内容及形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他们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或早或晚、或多或少,使得财务报告不断发展变化。以更好地适应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一、会计环境的含义和内容
财务报告在现实应用中的缺陷是它不能够满足环境的变化。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项条件的综合。它包括存在于会计主体内的会计内环境和存在于会计主体外的会计外环境。生产实践中与会计相关的内容称为会计外环境,而会计实践则称为会计内环境,会计环境是会计内环境与会计外环境的有机结合。内环境决定了会计本质、职能、程序和方法;外环境决定了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影响会计的程序和方法。
二、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局限性
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偏重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足。
由于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诸如产品销售渠道、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及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企业管理能力、职员结构及主要职员素质等非财务信息显得越发重要。非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有关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并加强对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也是投资人、债权人等其他利害相关者分析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必需的信息。缺少了这部分信息,他们对企业未来的盈利分析必然会受到影响,也就难以达到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的目标,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揭示,所以企业应该将相关的非财务信息作为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行财务报告偏重于反映企业历史经营活动的财务信息。而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披露不足,缺乏前瞻性财务信息对经营业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反映。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缺少有关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缺少能够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在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的披露。这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由于顾及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现行财务报告很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忽视了企业与周围自身环境方面的信息。只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和计量。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而这样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财务报告中应加入经济责任观念。从会计角度来讲。较为系统地研究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核心之一的自然资源形成、开发、运用、存储、保护和再生产的经济效益核算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会计环境的变化诱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会计披露得以发展。因此会计披露发展的动因在于不断满足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增加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使财务报告由解释有形资产为主向解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并重转变。从现有的情况看。无形资产在企业持续经营中的地位至少在目前还没有重要到可以完全取代有形资产的地步。因此,会计系统在解释无形资产的同时不能忽视有形资产的计量显得十分必要。鉴于当前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为解决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准则委员会(1ASC)在金融工具问题上的做法:首先着重解决相关信息披露问题,暂时绕过确认与计量问题,待时机成熟之后再研究确认与计量的实务操作。在未解决之前,可以遵循充分揭示原则,即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需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使用户易于理解。
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量,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数量。现行财务报告仅仅对财务定量信息予以揭示,不能够完全分析出给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带来影响的具体因素。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自财务报告中揭示了大量包括定性信息在内的非财务信息,但并不是说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了这些非财务信息,这只是借助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和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
加强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可以增加预测性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由解释事后信息为主向解释事后信息与前瞻性信息并重转变。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数据记录的汇总表,是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预测性财务报告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下一年度或未来期间的主要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只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它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以增加使用者决策和评价的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借鉴西方许多企业编制并对外公布的“预测财务报告”,它采用与传统财务报告相问的报表形式。这种做法无论从编制角度。还是从使用角度来讲都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便于对比,从而进行差异分析,充分发挥预测性财务信息的作用。超级秘书网
篇4
关键词:企业经营;财务报告;分析;重要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前言
从目前的企业发展来看,财务管理不但是一项基础工作,还是关系到企业财务核算和整体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不断地提升财务管理手段,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达到预期目的。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对财务报告的有效分析,可以获知企业整体财务经营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效性。基于这种考虑,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财务报告分析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识到财务报告分析的重要性,推动财务报告分析工作取得实效。
二、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
中国加入WTO 以来,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激烈竞争之中,这一快速变化的趋向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财务管理工作更具综合性、复杂性、敏感性和动态性。和此同时,财务报告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务分析,对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确定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就必须从实践出发,抓住核心并对财务报告分析主体和目的进行高度概括。财务报告分析主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分析主体和企业外部分析主体。由于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多元化导致了财务报告分析内涵难以确定,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也呈现多元化。对于这两类主体分析目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这两类主体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通过分析未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系列因素并展望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的投资管理和其他一些目标提供依据。由此可见,财务报告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财务报告分析的具体内容
目前来看,在财务报告分析中,主要应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分析:
1.企业经营环境的分析
在财务报告的分析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并从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分析企业的经营环境的优劣,并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使企业能够制定相应政策,优化经营环境,满足市场竞争的实际需要,提高企业素质。
2.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分析
从财务报告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需要将此数据与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和劣势,达到优化企业发展手段,提高企业发展速度的目的。
3.企业面临的竞争情况分析
在对财务报告的分析中,不但要分析当年的数据,还要对比往年的数据,以及搜集竞争对手的市场经营数据作为重要的对比对象,全面掌握企业面临的竞争情况,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目的。
4.企业自身经营实际分析
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中,财务报告最直接的反映出了企业自身的经营数据,能够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业绩和管理水平。为此,应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分析企业自身经营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四、财务报告分析的重要性
之所以要进行财务报告分析,不但是财务管理工作本身所决定的,也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目前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来看,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报告分析关系到企业政策方针的制定
对财务报告的分析,能够获得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手数据,企业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未来的发展方针和政策,保证政策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所以,财务报告分析的重要性表现在企业政策方针的制定上。
2.财务报告分析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由于财务报告中体现了企业的所有财务数据,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可以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基本信息,以确定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是否达到预期水平。由此可见,财务报告分析已经成为了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3.财务报告分析促进了企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利用财务报告分析手段,企业获得了经营管理的第一手材料,管理层也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财务报告分析促进了企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财务报告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策方针的制定、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效果、促进了企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对财务报告分析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开展财务报告分析工作,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任广顺.浅议医院财务报表分析[J].内江科技,2010(03).
[2]黄兰.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0(11).
[3]袁金辉.浅析财务报表及其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与内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1).
[4]曹亮.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水平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篇5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 太和 236600)
摘 要:企业财务报告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是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法律的规范和内容的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 :财务会计报告,缺陷与不足,规范和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093-02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其中,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
会计报表是以日常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加以汇总、整理,用来总括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文件。企业会计报表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其中,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为了解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提供的书面资料。
就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而言,其发展经历了100多年来的演革。会计报表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会计的本质可以说是资产的计价过程,后来扩展到为投资人和改善内部管理服务。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统一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我国相继出台了具体的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规范体系。
二、现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
随着经济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大众及其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虽然《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以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不完整,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因此,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要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而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完整性。通常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不会报告与交易无关却于某方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而这一信息的缺乏,即使不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利益方,但是对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有着消极影响,因此无法满足各利益方的需求。
(二)报告披露滞后,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大多侧重历史数据的统计,因为是一种非实时性的记录,因此其时效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周期较长,时限过宽,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可想而知这样的信息的滞后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及相关方面的快速决策、投资评估等经营组织的需要,基于这样的信息所做的决策的可靠性也就大大降低。
(三)货币计量方式,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财务报告以货币计量掩盖了许多企业经营活动中非货币化的信息。如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企业的人才资源、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四)重总结轻分析,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侧重于历史数据的总结,大多只是各种报表,数字的罗列,但这些信息只能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富。而投资者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过去状况,而是未来如何;不是资产的过去价值,而是资产的现实价值或市场价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价值。历史成本信息虽然经过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但是这种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报告无法具有对企业未来发展决策状况的分析,缺乏预见性,无法预见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对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无法呈现及时的预警。例如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其财务报告在危机之前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了投资者,致使监督管理部门或者企业造成决策失误等严重后果。
(五)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信息的可靠性降低
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质量通常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会计人员的工作理念等,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因此,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规范和完善
为了从根本上规范财务会计工作以及经济行为,我国于2001年1月1日实施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这个条例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新的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的建立,核心是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数据更加真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其中具体准则中关于财务报告的准则,规范了各类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列报要求,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加趋同国际标准。
在财务会计报告的完善方面,我们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这并不意味着对之完全否定,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即它们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等四项标准。并将它列为财务报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
(二)对财务报告中可采用的计量单位不以货币量度为限,并进行广义解释。这一点,其实并未动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以货币为计量基础的假设。因为货币仍然是财务报告特别是其中的财务报表的基本量度。只是应当同意,甚至应当鼓励同时使用其他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补充。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总有可以量化的属性。问题仅在于量化的精确程度有所不同。现代企业具有如此复杂的经济活动,会计在计量问题上若不跳出货币度量的框框,恐怕很难在确认和披露上有所前进。
(三)要充分发挥“披露”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注意披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另外,可以适当披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着重披露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经营活动重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显著风险和报酬机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关于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以及评估的商誉的信息,并尽可能披露关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他相关企业的信息。
(四)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决策需要调节报告时间。?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时间缩短,周期减小,增强了报告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五)要尽量注意“效益>成本”这个普遍的约束条件。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要尽量避免会计信息披露过载现象。要根据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兼顾财务会计的固有特征,并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陈希圣.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第四版).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年9月.
[2] 邓延芳.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与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2.
[3] 高淑东.知识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05,(18).
[4] 吴东云.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篇6
一、财务报告的涵义
财务报告是正式对外揭示或表述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它是企业管制信息披露的主要组成。财务报告是财务信息的传递手段和表达方式。财务信息是以货币形式的数据资料为主,结合其他资料,表明资金运动的状况及其特征的经济信息。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发展,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内容与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认为,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在西方,财务信息的会计披露经过了以账簿披露为主体(十二世纪到十五世纪)、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三个时期,财务报告的产生及每一次发展变化无一不是会计环境变化的结果,当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以及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同时也对财务报告的实质内容及形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它们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或早或晚、或多或少,使得财务报告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以更好地适应着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会计环境的含义和内容
E.S.亨德里克森在《会计》一书中提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社会和经济变革对会计实践和会计思想有很大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曾发生很多环境变动,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会计师的工作,迫使会计界采用新的会计方法和新的会计思想。” 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由十二世纪的复式簿记发展到今天的财务报告体系,而又是环境的变化使得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暴露出了很大的缺陷。
之所以财务报告在现实的中产生很明显的缺陷,是因为它不能够满足环境的变化。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项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存在于会计主体内的会计内环境和存在于会计主体外的会计外环境。生产实践中与会计相关的内容称为会计外环境,而会计实践则称为会计内环境,会计环境是会计内环境与外环境的有机结合,内环境决定了会计本质、职能、程序和方法;外环境决定了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影响会计的程序和方法。
三、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局限性
(一)现行财务报告偏重于揭示存货、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财务信息,而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揭示不足。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在知识经济中,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人类付出的脑力劳动将会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企业产品价值构成中的技术成分也将占据很大的比例。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反映了企业未来的潜力、发展前景,非常有利于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经营决策。如果不对这些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适当性。
(二)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偏重于财务信息的披露,而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足。由于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诸如产品销售渠道、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管理当局的评价、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企业管理能力、职员结构及主要职员素质等非财务信息显得越发重要。非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的有关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并加强对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也是投资人、债权人等其他利害相关者分析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必须的信息,缺少了这部分信息,他们对企业未来的盈利分析必然会受到影响,也就难以达到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的目标,从而更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揭示,所以,企业应该将相关的非财务信息作为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现行财务报告偏重于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而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披露不足,缺乏前瞻性财务信息对经营业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反映。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缺少有关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缺少能够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在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的披露。这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如:FASB对资产的定义:某一特定的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而获得和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的经济利益(SFAC No. 6 Par25)。“可能”一词中就含有“不确定性”的意思。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不确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需要的是企业的前瞻性财务信息和预测性财务信息,这些能够反映企业未来财务潜力的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更为重要。
(四)现行财务报告很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忽视了企业与周围自身环境的关系方面的信息,只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进行核算和计量,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而这样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财务报告中应加入经济责任观念。从会计角度来讲,较为系统地专门研究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核心之一的自然资源形成、开发、运用、存储、保护和再生产的经济效益核算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五)现行财务报告不能完全解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现的衍生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报告问题。知识经济时代,大多数的衍生金融工具都是待执行的和约,一项和约的签定往往意味着将来的风险和收益,而这却不符合传统的财务报表的资产确认原则,又由于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计量,而衍生金融工具又不是在一个时点完成,公允价值是其唯一的计量属性,所以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无法全面反映重要的风险和收益,受传统会计理论的制约,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完全解决它的确认和计量的问题。九十年代以前衍生金融工具虽然已被广泛作为避险或投资的工具,但未被确认为持有或发行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在财务报表中未予列报,仅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这种附注说明通常是比较粗糙的,这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运作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控制不足,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甚至招致巨额损失。二是投资者、债权人、股东等外部利害关系人缺乏企业衍生金融交易的有关信息,无从了解企业的财务全貌,极不利于他们的决策。
四、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会计环境的变化诱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会计披露得以发展。因此,会计披露发展的动因在于不断满足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
AICPA发表于1994年的詹金斯报告(《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提出了以下建议:推荐未来信息和预测信息的揭示,现行的公开揭示体系是以过去的信息为主体的,但是最近的企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化,对此企业的将来并不是过去事物发展的延伸,即预测企业的未来状况以及未来现金流量依靠过去的信息是十分不充分的,现行的公开信息揭示大大地远离顾客需求。可以说,这种认识是詹金斯报告书的根基。外部财务报告与内部财务报告谋求融合,过去的外部财务报告,明确区分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作这样的区分不太有意义。为此,该报告要求揭示上级经营者实施经营之际所用的信息,不局限于财务信息,还要揭示与了解企业经营环境和竞争状况、以及行业发展动向相应的非财务信息。
(一)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和范围,增加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使财务报告由揭示有形资产为主向揭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并重转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无形资产在持续经营中的地位至少在还没有重要到可以完全取代有形资产的地步,因此,系统在揭示无形资产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有形资产的计量便显得十分必要。鉴于当前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为解决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工具上的做法:首先着重解决相关信息的披露问题,暂时绕过确认与计量问题,待相关时机成熟之后,再确认与计量的实务操作。在未解决之前,可以遵循充分揭示原则,即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事项所必须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使用户易于理解。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可采用表内与表外结合的方式。表内披露主要是指编制通用格式的财务报表单独揭示相关的信息;表外披露主要是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揭示。可以把包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自创商誉、人力资本、风险资本等在内的无形资产与原先的无形资产分别加以列示,以便更好地反映知识资本的价值和获取收益的能力,突出人力资本为中心的知识资本的重要地位,从总资本保全角度报告会计信息,会计上能予以量化的无形资产应尽可能加以量化。
(二)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量,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数量。现行财务报告仅对财务定量信息予以揭示,不能够完全出给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带来的具体因素。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在财务报告中揭示了大量包括定性信息在内的非财务信息,但并不是说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了这些非财务信息,这只是借助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与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最终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5号概念公告中明确指出:“财务报表的附注或表上括号插入的信息,诸如重要的会计政策或资产(负债)的其他计量结果,是对财务报表上确认的信息进一步的阐述或解释等,它们是了解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具体地说,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形式有以下五种:尾注说明,一般适用说明内容较多的项目;括弧说明,为财务报表主体提供补充信息;备抵与附加账户,能够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脚注说明,是指在报表下端进行的说明;补充说明,解释一些无法列入财务报表主体中的内容。
(三)加强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可以增加预测性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由揭示事后信息为主向揭示事后信息与前瞻性信息并重转变。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告或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数据记录的汇总表,是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预测性财务报告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下一年度或未来期间的主要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只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它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以增加使用者决策和评价的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借鉴西方许多企业编制并对外公布的“预测财务报告”,它是采用与传统财务报告相同的报表形式,这种做法无论从编制角度,还是从使用角度来讲都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便于对比,从而进行差异分析,充分发挥预测性财务信息的作用。
(四)重视企业全面业绩信息的披露,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对利润表的补充。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颁布了第3号概念公报《企业财务报表因素》,将全面收益列作财务报表的十大要素之一,并将其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的当事人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业主权益的变动,包括这一期间除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以外的业主权益的变动。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1992年10月的《财务报告业绩》中明确规定,一个企业业绩由“收益表”和“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组成,打破了只以“收益表”进行财务报告的局限。
(五)重视企业的责任履行情况,可以增加增值表和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一个新的会计分支——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从整个社会利益而不是从企业或股东的角度来衡量其的经营成果,使会计服务对象由传统的为一个企业单位服务扩大到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从1993年4月,英国开始征收增值税。1975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发表了《公司报告——关于年度财务报告》的讨论文件,建议在企业年度财务报告中应当包括增值表。1977年英国商业部《公司报告的未来》中要求英国所有的主要公司在年报中需要提供增值表。增值表是一张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活动所创新增价值的构成及分配情况的报表。增值表的会计要素主要来源于利润表,只是增值表至今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缺乏规范性,因此影响到它的可比性和有用性。除此之外,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财务报告的编制也显得日益重要起来,这是评价企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
篇7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财务报告体系日臻完善,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主体,并辅以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为补充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企业价值评估而言,三张主报表有助于确定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其中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主要取决于企业当前的资产和负债价值、企业盈利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未来现金流量的产生时间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不确定性或风险主要取决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但是由于财务会计遵循其固有的一套规则,使得财务报告的信息还是不能完全满足以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评估企业价值的特殊需要,其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财务报告结构不是很合理。在损益表中没有列出销货退回、折让和折扣的信息,而这些可以反映出客户对企业商品的质量、规格的满意度,这些情况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做出预测时是非常关键的信息;未将非常损益与正常损益分开列示,虽然表中有营业外收支项目,但是它包含的内容太广了,非常损益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所以这就很难分清哪些是经营决策的结果,哪些是企业所不能控制的非经常活动造成的结果,从而导致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和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做出不正确的结论。
二是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在资产负债表方面,由于现行的财务会计确认模式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因此某些虽然与交易无关但是却十分重要的期间价值变化因此被拒绝确认。现行财务报告主要确认和计量一些“硬资产”如固定资产,尽管也对商标权、专利权等“软资产”略有所涉及,可这是远远不够的,如企业及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竞争优势对企业以后的经营发展意义深远,但却因为不直接与经营活动相关而未被确认。再例如,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知识产权、智力资产等软资产也未得到反映,同样根据这样的报表得到的有关净资产的变化对现金流的影响也是不准确的;此外在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时,由于现在普遍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这样一些巨大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例如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外币折算差额和债务重组等,绕开了收益表直接进入了资产负债表的权益方,也使得收益表对投资者决策的有用性大大下降。
三是财务报告的及时性问题。现行财务报告只有年报和半年报相对较详细的披露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这使数据往往都存在很大的滞后性。现代企业的生产周期已经大大缩短,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投资者更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情况。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实时财务报告成为可能,可是如何规范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以及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都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
不难看出,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自身在满足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需要方面的不足,但财务会计体系有其固有的一套规则,本文对财务报告改进的思路也只能是在维持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基础上局部做一些形式上的修改和增加必要的披露信息,以满足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
1、对财务报告形式的改进,主要是在体现企业经营情况的收益表上。目前的收益表不仅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经济资源的变化情况,而且对使用者判断企业经营情况的帮助也不是很充分。在这方面本文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采用全面收益报告,这样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企业对经济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担心因此而引起的对财务报告信息可靠性的影响,那么可以将企业的业务区分为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进行报告,核心业务侧重可靠性较多采用历史成本,而非核心业务可以采用其他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这样做既可以使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侧重有所了解,同时也能相对全面的报告企业的收益。目前一些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和IASC都在努力改进财务业绩报表,比较一致的做法就是在传统收益表之外增加一张新的财务业绩报表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并且对我国金融业务的发展和我国与国际会计的协调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篇8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改革
政府会计改革,曾经以为离我们很遥远。
一直以来,在广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实践中,习惯了按现有制度处理会计业务,很少去深入思考制度本身的问题,对改革的反应往往是迟钝的,更难于主动萌发改革的意识。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我国将在2020年前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准则体系尚未全面建成之前,要求在现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暂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相关报告标准,编制出反映一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
政府会计改革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近了,你,准备好了吗?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我国的政府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大板块,长期以来实行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核算基础,编制的政府会计报告为反映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决算报告,这对准确反映国家的预算收支情况、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单一的决算报告制度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例如,无法准确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从而不利于加强政府资产管理,无法准确核算和管理政府债务;没有成本核算的意识,因而不利于强化和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运行效率等等。随着我国提升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日益迫切,政府会计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二、政府计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该体系包含基本准则(概念框架)、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政府会计制度,普遍适用于财政总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全部政府会计主体。从而改变了当前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套制度并行,各主体之间信息割裂,不具有可比性更不利于统计的现状。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于2015年10月,连同2016年7月相继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四项资产具体准则,都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财政部正在酝酿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将统一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实行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双报告”制
构建了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明确政府会计主体应当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分别服务于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和反映整体财务状况两个不同的目标。
(三)实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双基础”制
在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内,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在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内,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明确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四)重组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科学界定会计要素的含义,明确其计量属性
提出了会计3+5要素和双等式的概念,在预算会计体系内,使用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预算会计要素,并满足“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会计等式要求;在财务会计体系内,使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5个财务会计要素,并满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会计等式要求。
在会计要素的界定方面更为科学严谨,如,“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该定义使得“服务潜力”成为资产的核心特征,从而将原本游离在政府资产之外的市政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纳入政府会计核算范围。首次提出的收入、费用要素,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大大区别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收入和支出,能更准确的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运行成本,更科学的评价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
在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性方面,在保持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基础上,引入了现值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等属性,既考虑了政府会计实务现状,也体现了政府会计改革的前瞻性。
三、应对政府会计改革的措施
笔者认为,对政府会计各组成单位的广大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应从制度、人员、手段三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以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顺利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工作。
(一)制度的准备
各单位应广泛学习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和精神,并据以修订本单位相关的财务制度和其他内部控制制度等,使之紧扣改革要求,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打好制度基础。
(二)人员的准备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加进了权责发生制核算的重要内容,强调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其复杂程度必将远远超过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简单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对广大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加紧组织业务培训,优化财会干部队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水平,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做好人才储备。
(三)手段的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单位应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出台后,及时调整和更新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使之完全对接新的制度与准则,满足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需求。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分析
1、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通过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切商务活动
它包括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他参与方之间通过电子工具,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E-mail)、共享数据库系统(Database)等共享商务信息,开展商务活动,管理活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市场运作方式,其核心仍是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它具有经济快捷,突破时空界限,提供个性化服务,降低成本,实现“零库存”等特点。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式,企业的管理趋于自动化与网络化,同时电子商务也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是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及预测的全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进步,其具有及时性、准确性、集中化、自动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强度,把广大财会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利用计算机快速运算的特点,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运算准确的特点,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数据输入过程规范,数据处理过程得到控制,实现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带动了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
2、电子商务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会计理论与实务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会计电算化就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而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企业的重要生产经营方式,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1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传统会计理论是以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和货币计量为基本的假设条件来构建其理论框架的。首先,会计主体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范围,正是在该假设的基础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些会计要素才有了空间归属。同是,会计主体假设也限定了会计工作的对象。传统会计只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内部的经济活动,而与其相关的客户、供应商等相关主体的经济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更没有涉及电子商务条件下虚拟主体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内容。电子商务的介入使会计主体的概念变得模糊,对会计核算对象有所拓展。其次,电子商务中的交易多表现为虚拟主体的一次易,具有随机性和临时性的虚拟联盟完成经济交易后,即可宣告解散,从而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前提——“假定会计主体在可能预见的未来不被解散、终止”,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再次,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时间界限缩短,会计核算由静态走向动态,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得人划分会计分期变得毫无意义。此外,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系统是一个集供应商、客户、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足以成为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一些非货币性的信息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也成为反映企业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的重要信息。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对象拓展了,相应地在会计要素的研究上也遇到了新的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与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服务、创新等方面,这使得企业的主要经济资源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特别是知识和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此外,由于电子商务对会计假设的冲击,基于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一些会计核算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也被动摇了。对于虚拟企业而言,收付实现制和现行市价法则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所代表的可靠性、相关性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对减弱。2.2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会计工作是建立在会计理论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必然导致会计工作发生相应的变化。
2.2.1对会计职能的影响。传统的会计职能主要是反映与监督,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的管理职能将得到更充分地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将向全方位拓展。企业各系统在不同的信息采集点收集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数据全部纳入企业的管理系统中,各种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加强了会计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联系,其控制功能与管理职能得到增强。
2.2.2对信息收集与传输影响。会计信息收集是开展一切会计工作的前提,在传统会计工作中先收集由手工完成的原始凭证,再将手工编制的原始凭证录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会计流程发生变化,大量的数据直接通过网络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其他系统获取,企业信息将实现“数据共享”的集中管理。企业采购、销售等部门可将各类信息存储于中心数据库中,经过授权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取所需信息。财会部门也可通过网络把会计信息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网页上,并把有关信息传至银行、税务、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利用网络发送取代传统的纸介质或磁介质报送方式,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将大大提高。
2.2.3会计结算与核算方式转变。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结算方式将由实质货币转变为电子货币,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发展为事中动态核算。在传统经济活动中,一般小额支付通过现金实现,大额支付通过支票、汇兑、信用卡等方式实现;电子商务中用电子货币进行结算,交易瞬间完成,企业可以简化结算手续,节省结算费用的开支。传统会计核算的一般为事后核算,报表使用者只有在会计报表报出后才能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信息高度共享,动态核算,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便捷地产生各种动态会计报表,报表使用者不必等到期末即可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篇10
(一)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舞弊行为
会计信息披露的舞弊行为主要通过虚拟经济交易来实现,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虚构资产和销售业务。企业处于某种利益动机,通过编造各种会计资料以实现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传达有利于自身的会计信息目的。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资产项目包含众多的内容,其中以存货名目最为繁杂。对存货核算的监管一直是财务审查的难点之一。企业往往通过编制各种虚假的原始存货凭证,对存货的数量、金额、时间等加以调整,以存货的虚增虚减来影响资产;企业销售业务环节较多,涉及众多人员和费用项目,在会计处理上存在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销售业务从签订原始的销售合同开始,要经历发货、运输、送达、对方签收、回款、安装使用、人员培训等环节,在各环节的衔接过程中往往存有漏洞,整个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项目数量多且复杂,有些费用项目很难在会计上准确处理。这就为会计造假提供了空间,调整销售业务和虚报费用也就成为企业虚拟经济交易的又一重要手段。二是关联交易舞弊。企业与关联企业通过调整交易定价、委托经营、费用转移等方式能够实现企业利润的调整,形成有利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
(二)缺少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实物、货币等有形资产是传统财务报告披露和反映的主要内容,会计信息主要是以有形资产为核心而形成。现在企业面临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而且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本、知识资本、企业声誉、社会形象、公众认可程度等无形资产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产,有时这些无形资产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是传统的财务要素与财务核算体系是以有形资产为核心设计的,对无形资产的关注和核算严重滞后,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相应地也远远不能满足各方的需求。成熟市场机制下的现代企业必然要从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两个方面来披露会计信息,客观反映企业的真正实力,从而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投资者和债权者与企业管理决策者的需求。
(三)缺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
现代企业必须担负和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必然会影响到资源耗费、周边环境和相关社会群体。在资源使用方面,获取同一产出水平,企业采用高耗能生产方式还是集约化生产方式对于社会的意义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环境影响方面,企业生产经营往往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但是企业并没有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成本最终由社会承担,这就造成了生产的企业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即出现了负外部性;再就是企业的经济产出、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取向必然会对相关社会群体产生影响。这些社会责任应该纳入进会计核算并在会计信息中加以披露。现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是反映经济利益信息,对社会责任信息没有完善和有效的核算体系,从而也就不可能提供社会责任方面的会计信息。
(四)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差
时效性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之一,市场机制是以价格、利润、销售业务、成本等要素为信号的动态调节系统。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作为理性的生产个体需要及时获取相关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经济行为的决策。会计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效性。滞后的会计信息不仅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更有甚者,企业使用过时的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导致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现行财务制度虽然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定期披露会计信息,主要包括年度报告、季度报告和月度报告,在时效性上,现有的这些财务报告远远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二、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一)强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我国正处于向成熟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机制尚不完善,主要体现为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和违规披露的惩罚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罚款,并没有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这就使得会计信息造假和违规披露的成本较低。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会计信息造假和违规披露现象会不断出现。所以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和审计中介机构要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审查力度,对发生的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不仅要对违规企业进行惩罚,更要对相关责任人员加以处罚以提高其违约成本。
(二)强化对无形资产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首先对无形资产和社会责任的具体项目进行归纳整理以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和建立核算体系,根据项目性质分别在财务报表中或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这一步的主要障碍是会计计量问题,即设计好切实可用的会计技术方法。其次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要侧重于企业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企业却没有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类经济行为应该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点,这样才能体现社会公平。
(三)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
企业在传统定期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针对具体信息需求主体适时缩短财务报告的编制周期或采用临时财务报告。在形式上,财务报告处采用传统的表格、数字形式,还可以利用各种图形、趋势线等方式,这样可以加强会计信息的直观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效率;在获取方式上,会计信息披露应尽可能地采用网络传递以节约时间成本。
- 上一篇:绩效考核问题整改方案
- 下一篇:建筑工地安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