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风险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安全风险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安全风险分析

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OLAP;多维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345-04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也成为社会各界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能够科学有效利用已经存在的海量数据帮助专家对食品的风险进行分析决策,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付昌斌等利用通报数据对出口果蔬进行了统计分析,识别了危害项目风险大小[1],黄丽玲、季任天等使用专业知识对食品风险因子打分获得食品风险等级[2][3],晁凤英对食品安全检测数据采用关联规则挖掘得到规则,从而判断危害项目的风险程度[4][5],这些方法虽然得到了一些诸如危害项目风险,食品风险程度等食品安全风险方面的决策信息,但是并没有充分考虑食品风险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及专家的要求。

篇2

【关键词】 电力调度 安全风险 防范措施

1 电力调度运行工作的重要意义

电力调度作为中枢系统,在电网完全运行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原因体现在:一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各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消耗,电力成为生产不可或缺的能源;二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能,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电视、空调、洗衣机等高档家用电器的普及和使用,使电力的消耗量逐年增大。为了确保生产生活能够正常的进行,必须要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供电。电力调度在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面显得非常重要,能够对电力的整体调度和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在电力上的应用,使电力调度的运行逐渐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电力调度系统的操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电力调度工作队伍,有助于电力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2 电力调度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2.1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系统本身的设计或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来的运行留下了安全隐患;各种无用的告警信息太多,极易造成真实的事故信号被伪信息所淹没,从而给安全监控带来隐患;装置和设备的老化也影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从而影响正常的电力调度运行工作。(2)环境因素。主要是由于装置和设备的运行环境较差,停电情况下的临时电源主要由UPS提供,而电源的维护管理又较为缺乏,从而给装置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埋下隐患。同时,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拥有众多接口,若物理上没有实现可靠的隔离,与MIS的联网是通过服务器双卡或三卡内桥式分段网络来实现,就会留下网络漏洞,极有可能受到病毒和黑客的侵袭。

2.2 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以及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具体如:(1)在新设备和新模式不断应用的过程中,管理方式却并没有及时随之改变。例如,当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检修工作对远方实时数据有影响时,检修现场的许可人与调度、集控以及远动人员相互之间没有交流;或调度人员直接在调度端的微机上进行遥控,充当了现场操作人的角色,从而给调度和监控带来了安全隐患。上述问题疏于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疏于现场管理,抱着装置和设备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性高的观念,长期不进行数据备份,不制定事故反措。(2)调度人员误下指令、误送电、延误送电。原因主要体现在:调度人员未严格遵守调度规程规范的相关要求,在交接班时没有认真地对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了解;当调度任务较为繁重时,拟写调度指令出现了错误;调度人员专业技术素养和心理素质差,对系统运行的状况了解不深刻,对工作程序不了解。

3 电力调度运行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大力开展对调度人员的培训工作

对电力调度安全的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人的管理。首先,电力调度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提高对新时期电力调度的认识,以建立一支思维活跃、能管善管的安全管理队伍为己任,极力避免新时期的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出现思想上的松解、疏于管理、放任自流以及规程规范难以落实到位等问题;其次,着力点要放在电力调度工作人员身上,要通过大力开展对调度人员的培训工作,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特别是要锻炼他们判断和识别电力系统各种故障以及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此外,还要通过调度员岗位责任制的不断落实,来有效提高调度员的安全风险意识。

3.2 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发现隐患和问题,就要迅速作出反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案,对隐患和问题予以消除。同时,还要积极通过技术改造来减少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新技术,使其逐渐趋于成熟和可靠。对此,首先要严把设备采购的质量关,选用技术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产品和设计方案;其次要严把施工管理关,在工程竣工和投运之前还要严把竣工验收关。与此同时,在装置和设备的运行环境方面要做好维护和改善工作,严格执行已制定的设备巡检制度。要及时采取有效猎施来解决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为防止因设备自身缺陷而造成的系统故障,一定要坚决停运并更换那些会影响到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设备。

3.3 以合理的规章制度来规避风险

(1)建立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管理考核制度来保障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应通过建立健全各种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使“制度就是高压线”的观念深人人心。(2)要明确电力调度工作人员各自的职责,扼杀形式主义,对新模式下出现的任何管理漏洞进行封堵,从而变过去的人为控制为制度控制,以杜绝那种用技术装备代替现场管理的错误思想。 (3)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把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消灭在萌芽中。而在技术措施方面,则要严格遵从“严、细、实”的要求,并严格执行“三票两制”。对于调度指令,要坚持预发制、复诵制、隔班复审以及隔班预告等,要对调度命令票和操作票进行严格而认真的审核,同时还要进行严格考核。要加强电力调度的危险点辨识、分析与预控工作,尽可能实现每项操作都有危险点分析,并制定出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使危险防范工作落到实处。

4 结语

对电力调度运行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是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而要做好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大力提高电力调度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业务素养、工作责任感和安全防范意识;第二步是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最后还要电力调度人员能够熟练地应对各种电力事故,做好事故预案和反措,以保证电力调度工作能够正常而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汪庆.刍议电力调度安全风险控制及防范措施[J].广东科技,2012(10).

篇3

【关键词】 开放实验室风险管理风险分析

随着本科教育评估体系中将开放性实验室作为一个评估指标,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进行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并投入到实践教学和科研当中。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学校倡导的柔性管理、弹性教学等改革方针,投入建设并推广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但是,目前,我们对开放实验室认识有限,且开放过程中信息反馈滞后,真正做到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针对实验室的安全措施研究也摆在了迫在眉睫的重要位置,对实验室风险的识别并对其进行控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如何规避风险。本文将利用风险管理理论来对我院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进行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资产清单、威胁/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如图1所示),对保证开放实验室的安全与成功实施将具有重要意义。

图1风险管理过程

1 实验室资产清单

我院的开放性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在2010年结合学校倡导的柔性管理、弹性教学等改革方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投入建设并推广。该实验室主要由实验室管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门禁系统等部分组成。我院对外开放实验室有五个机房,每个机房均有工作站33台,空调2个,讲台前配有交换机、机柜、音响系统、投影仪等设备,总价值为五百多万。

2 威胁/风险分析

2.1 辨别威胁和弱点

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是在满足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系统,通过软件加硬件的模式,对我院全体师生免费开放,师生可以在无管理员的情况下,在开放时间内可以通过校园网或实验室门口的控制终端台进行查询、预约和使用;开放时间为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包括双休日。自助式实验室存在的风险有:

(1)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无人预约开放,因系统的不稳定而导致的系列问题;(2)因无人管理产生的安全问题;(3)无人来预约使用产生的浪费问题;(4)教学外的开放造成的实验队伍如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产生的相关风险;(5)开放政策变更或竞争产生的风险等。

2.2 风险分析

从上述我院开放实验室存在的弱点来看,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外部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不可控,因此忽略不计。而部风险主要是在强化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性方法和完善内控制度的方法来化解与防范,而且对实验室开放的成败影响比较大,相对可控,因此,内部风险将是探讨的重点。

故障树分析(FTA)技术采用逻辑的方法,根据故障与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分解,形成树状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的内部风险可分为管理系统、管理体制、实验队伍、实验室、学生参与等风险。本文利用故障树分析技术对内部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可得如图2所示故障树图。

图2 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风险的故障树

(1)管理系统:我院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利用门禁系统和管理系统使得学生通过自助预约进入实验室。因此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功能是否齐全、是否人性化、是否完善和是否稳定等将对实验室的开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管理组织结构:我院实验室实行从上到下负责制,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教师分级管理、层层管理。从管理和安全的角度来讲,这种管理组织结构可能导致了限制实验人员的创新精神、实验设备或仪器共享存在障碍等。

(3)评价激励机制: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制度缺乏激励实验教师、学生的机制,表现好的得不到及时的奖励,差的没有处罚措施,无法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验队伍:长期以来,实验教师在高校中的地位、待遇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改善,使得各高校实验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等。况且,开放实验室实验后,实验室工作将更为繁琐和紧张, 要求更多更全面,这对原本就有些先天不足的实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直接影响开放实验室工作的全面展开。

(5)经费保障:实验室经费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扩招和教学计划内课程和学生课外预约增多,以及实验室开放后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和实验时间都将增加或延长,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损坏率、报废率和报修率也会相应增加。如果实验经费不足,将影响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6)设备配置和管理:随着实验仪器和电子产品的更新加快,实验仪器和设备很快就会落后,若不充分地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将造成极大的浪费;若使用落后设备则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实验室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开放实验室的正常开展。

(7)实验教学和管理手段:实验室开放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实验室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师生进行开放,但却碰到学生寥寥、效果不好的尴尬情况。

(8)学生参与积极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就成了空谈。我院实验室对外开放人气不旺,一是可能因为我们实验室位于的楼层较高,二是实验室开放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3 制定对策

开放实验室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无人管理、自助预约使用,因此,在整个运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类复杂的风险。这些风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一个风险组合,一种风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风险或者可能同时发生。所以,有必要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对策对开放实验室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3.1 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监控机制

我院数字媒体实验室通过群管理系统实现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无人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该平台,开放实验室每天的预约情况、使用情况、设备运转情况均实时地体现在管理平台上,为开放实验室的评价、风险监控提供依据。

3.2 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和保障建设

鼓励实验室教师该积极参与和支持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设,发现并提出所有可能威胁实验室安全的因素。制定有效的规则,引导实验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验室真正的开放而非流于形式。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保障建设。首先,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高端性;其次,仪器设备的性能应满足实验室开放的需要。在经费保障方面,我校每年都有一笔费用作为实验室维护费;另外,鼓励我院教师积极申请学校实验室开放项目,带动教师、学生的科研。

3.3 健全实验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实验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应坚持以人为本,学校要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视实验队伍建设,实行培养、引进、稳定、调整的方法, 完善实验人员结构, 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实验队伍。

3.4 建立宣传引导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建立有效的宣传引导工作,如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分团委、学生会等人员宣传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效利用开放实验室促进学习与生活;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带动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等;同时,实验室的开放要与学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求相吻合。

4 结语

数字媒体实验室的开放是一个新课题,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寻求新突破的过程。我院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已经历时三年多,随着我院领导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将会有更多的师生关心和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安全中,我院实验室也将根据自身情况,落实实验室风险管理的要求,保证实验室持续改进,从而实现安全建设。本文也希望能给其它实验室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提醒其可能忽略的潜在问题,能为提升实验室风险管理贡献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篇4

1.1四元复合实践

教学体系的组成结构常熟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在专业创办之初就确定以学校已有的化学、材料类专业为依托,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具有化工行业背景的安全工程特色专业,但与老牌工科高校依托传统采矿、冶金等专业发展起来的安全工程专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实践教学有多个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等内容。本文在借鉴其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化工行业特色的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构成。

1.2基础性实践

基础性实践包括工学基础实验、实训和专业基础实验,工学基础实践内容是指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工学通识类实践课程,例如大学物理实验、热工学实验、电工实训、金工实训等。专业基础实践内容是指立足化工行业的基本要求的化工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和立足安全工程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燃烧与爆炸基础实验、安全人机实验等。基础性实践课程的作用是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1.3专业性实践

专业性实践是培养基本专业技能、拓宽专业视野、带领学生初步进入专业角色的实践性课程,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实训、实习。例如消防安全实验、安全监测与监测技术实验、应急救援实训、化工过程见习、专业认识实习、安全管理实习、生产实习等。

1.4综合性实践

综合性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课程,包括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例如防火防爆课程设计课程是通过具体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基本理论;化工安全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以化工安全设计为主的一次工程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化工安全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分析和解决安全问题、查阅技术资料、选用评价方案、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全面训练;安全工程仿真模拟是应用挪威船级社开发的SAFETI风险评价软件或其他安全评价软件对石油、化工等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区域进行火灾、爆炸、泄漏等多种灾难事故的叠加风险分析与定量计算,是以虚拟仿真案例综合培养学生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毕业设计提倡真题真做,要求学生能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解决较为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所以选题应以实际安全设计或安全评价项目为主,需要学生对所掌握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加深并具有一定的创新。

1.5创新性实践

创新性实践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做教师的科研助手,或者学生自己组建科技兴趣小组,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拓宽视野,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问题,增强学习兴趣。

2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2.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引进和培养两手准备,由于近几年安全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新建了安全工程专业,都迫切需要引进新教师补充师资队伍,而国内安全工程博士学位点较少,所以本专业科班毕业的博士生非常稀缺,新教师引进难度都比较大,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引进具有安全工程专业背景的科班教师,另一方面也要鼓励相近专业的教师转型到本专业任教。对转型教师可以多举措提高其工程素养,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校“双百工程”和江苏省“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积极到相关企业甚至安监局等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审核、安全风险评价等相关培训,获取“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等资质并努力为企业服务来丰富工程经验。

2.2实验室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课程的需要,对专业实验室进行了科学规划,在学校的重点扶持下先后建设了安全人机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监测与检测实验室、工业安全实验室、应急救援实训准备室和安全仿真模拟实验室等七个实验室,在满足教学的同时也具备了较好的社会服务条件。

2.3实习基地建设

首先在校内依托已有的应用化学工程训练中心、材料工程训练中心进一步建设完善了安全工程相关实训项目;同时在校外建立了常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苏州市相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常熟市永安安全技术咨询公司、常熟三爱富中昊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各类各层次的见习实习需要。

2.4实践课程建设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各个院校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由于行业属性不同,课程设置差异较大,所以缺少成熟的实验实训讲义,所以要鼓励专业任课教师要一边教学一边探索,及时修编整理实践课程讲义,形成一套能较好满足本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讲义教材;另外在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能够提升学生研究、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验、实践项目,并制定出新的实验指导书与实践讲义。

3结语

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应用

1岩土工程概述及其风险管理

1.1岩土工程简述

岩土是由长时间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高度不稳定性的岩石,在组成结构上相比于一般的岩石材料有着更大的各向异性和不均匀性,另外在物理学领域还具有非线性的特点,这些所体现的具体情况主要为:施工场地现有的岩石和实验室的岩石判别指标之间相差较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岩土工程与其他工程有根本性的差异。就目前来说,岩土工程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标准,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研究体系,这样就使岩土工程受力过程中其荷载大小确定和分布存在较大的难度。

1.2岩土工程的风险管理

岩土工程中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识别。即对风险的行为、特征、现象以及来源方面的不确定性进行识别;(2)风险的度量和量化。即通过对主客观因素的分析来对产生错误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然后依照评估结果对风险源和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计算风险的概率值;(3)风险管理。即对现存或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相关的量化估计分析,然后建立一个风险模型,并以此和实际情况制定风险决策;(4)风险评价。即岩土工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相关评价,并把风险评价过程和风险管理进行有机的连接;(5)风险决策。即对岩体工程的现存风险是接受还是规避进行选择,这个选择是依据每一种决策方案的风险、效益和成本来定的,是依据对每一个决策成本核算、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评估来定的。只有充分了解岩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管理理念才能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应用。

2岩土工程的风险分析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处理岩土工程的风险问题大都采用传统的定值论的方法,即通过对安全系数的研究来表示风险程度。一般都认为只要采取适当的安全系数就可以保证岩土工程的安全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也是一种处理风险问题方法,但是尽管其有丰富的经验也是有局限性的,传统的方法在现代是不完备的,最基本的就是其无法提供说明工程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在这里的可靠性其实就是指系统在预定条件和预定时间下完成给定工作的概率。以此也可以看出来可靠性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性,它对系统的质量指标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影响着整个系统工程的成败。其实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说,其一般存在很多的子系统或是原件可以相互进行组合联系,当然其中每一个组合的效果都会直接影响系统工程。风险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对每个子系统进行可靠性的估计,同时对其在构成系统可靠性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的对工程薄弱环节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整个系统工程的可靠性。当然对于岩土工程来说也是如此,在对其进行分析时要把它当做一个大系统,并对其进行分解,然后进行常规分析。当然最后由分析而设计出来的决策必须要控制其风险性,要把风险控制在可受范围内,这也是风险分析的重要部分。等等这些的最终目标都是尽量降低岩土工程风险,即使可能达到极限状态的概率足够的小,也称为概率极小状态设计。

3岩土工程基于风险分析的设计应用

3.1边坡极限状态的描述

一般来说边坡的破坏机理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其破坏的判断量数值是不同的,有一定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就需要相应的调查研究。其实不同种类的岩土体对不同的位移变形承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范围,范围过大就会对岩土体造成一定的破坏。岩土工程中深基坑开挖后地表以及边坡体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和变形,所以要重视对其的研究。

3.2裂隙岩体随机渗透和多场合耦合

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头变异和方差减小一般都是由渗透层的变化引起的,这时水头的相关距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里就涉及到了渗透系数,一般来说渗透系数是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其变化会直接导致边坡可靠性指标以及下游边坡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另外渗透系数对可靠性指标和安全系数的影响还不清晰,所以就很难进行相关的判断。所以对多场合耦合的风险分析进行考虑有很大的困难,也可以说是不现实的,其中也包括对模型本身以及机理的研究,对这些进行研究都是极为困难的。

3.3地下工程风险

地下工程一般都具有模糊性和不稳定性,这样就限制了工程人员对地下工程特性及稳定状况的准确认识,从而造成风险的出现。这样在工程很多方面都提高了要求,也都要求更可靠的地下工程分析结果。岩土工程在地下工程风险分析应用主要为依赖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常规工程以及研究潜在风险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中每个都非常重要,要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就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岩土工程和其他工程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不能简单的把通用的可靠性风险分析方法移植到工程中,必须对岩土工程的实际环境来对工程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应用。

4岩土工程风险分析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尚未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在工程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具有综合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合理描述较为困难。怎样把工程背景有效的结合到工程设计中去,怎样更高效的进行工程的管理工作,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可以发现问题产生原因就是理论的缺乏。所以利用有限的样本所提供的信息,通过风险理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分析协调还未实现,怎样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分析系统就是最大的问题;(2)对实际工程的临界情况分析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失效模式模型,因为岩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变量比较多,而且还是非线性的,所以没有一个失效机制就很难获得失效机理,也就无法研究出适于岩土工程风险分析的有限元算法;(3)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以及完工监测没有很好的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单一的依靠一般方法而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显然就很难在可靠性的评估中进行粗糙集技术、数据挖掘、融合信息等不确定计算,这样就会对最终的计算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5岩土工程风险分析与应用展望

长期以来,人们对风险分析和应用存在很多的偏见和顾虑,在岩土工程中也是如此。其中由于岩土工程具有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模型误差大、量测实验数据有限的特点,如果不进行风险分析对整个工程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岩土工程师认识如果从概率现象入手,研究的结果和相应的评价也就必须以概率的形式进行。经实践证明,通过各种不确定性研究方法,利用定量风险分析法来为最终的决策提供依据是很方便的,这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决策者提供辅助评价信息,帮助实现决策的科学化。通过风险分析可以认识更多在工程中出现的异常或是不期望的事件,另外通过风险分析也可以对事件出现的概率和相应后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一个完整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工程系统可能响应的事件进行全面的估计,并对相应结果进行评定。其反映了对岩土工程设计的综合性要求,同时还可以表现出经济与安全的统一,所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6结束语

岩土工程进行风险分析和应用是基于对工程施工条件和岩土工程的了解上进行的,要得出有效的结果就需要对不确定因素和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整合,必须结合一定的工程施工标准来得出相应的结论。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可以对岩土工程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现在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风险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加大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宏.谈岩土工程的可靠性设计[J].山西建筑,2002(07):32-33.

[2]潘建,李支令.岩土工程中风险评估方法分析[J].吉林水利,2009(07):10-14.

[3]李凯,姜英德.岩土工程勘察的风险控制[J].化工矿产地质,2010(04):252-254.

篇6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调查;血清学;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8.23;S85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26-02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布鲁氏杆菌病的易感动物范围很广,已知有60多种驯养动物、野生动物是布鲁氏杆菌的宿主,其中主要感染牛、绵羊、山羊、猪、狗等家畜,多种野生动物均可感染,并可在其中互相传播,人也可感染发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控制和净化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刻不容缓,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根据近年来塔城地区家畜布病疫情的实际情况,对A市、B市和C县进行了牛羊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和临床定点调查,并对全地区各县市牛羊布鲁氏杆菌病进行病原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通过对这一地区布病流行病学信息的分析,做出该地区在2010-2012年间发生动物布病疫情的风险评估,对当地的布病防控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1-2012年从塔城地区A市、B市和C县3个定点县市,随机采集各乡镇农牧户牛羊血清,在本中心实验室进行试验。

1.2 诊断试剂

布鲁氏杆菌病阳性和阴性诊断血清由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提供,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由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提供。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抗原由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提供。

1.3 试验方法

1.3.1 血样采集及血清制备 将牛保定后尾静脉采血(羊保定采用颈静脉采血),血样采好后,用记号笔在一次性采血器塑料管壁上注明对应的耳号,将采血器塑料竖立试管架中静止。送入实验室进行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分装入离心管待检测。如需要保存的血清置于-20℃的冰箱内保存。

1.3.2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在灭菌洁净的玻璃板片上,用移液枪分别吸取被检血清30 ?L与虎红平板凝集抗原30 ?L混合均匀,在室温(20 ℃)4~10 min内记录反应结果。同时以阳、阴性血清作对照。被检血清出现任何程度颗粒状或絮状的凝集现象均判为阳性,完全不凝集的判为阴性,无可疑反应。

1.3.3 试管凝集试验(SAT) 本试验按《家畜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反应技术操作规程及判定标准》进行。首先稀释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12.5、l﹕25、1﹕50、

1﹕100。加入等量稀释后的抗原,混匀,则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25、l﹕50、1﹕100、1﹕200。同时做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及抗原对照,并配制比浊管。将全部试管、对照管及比浊管充分振荡后置37℃恒温箱中20~22 h,取出后放室温2 h,然后以比浊管为标准判定结果。如果试管的底部出现点状或圆盘状沉淀,则不需比较清亮度。如果试管的底部出现倒伞状沉淀,则需要用比浊管比较其清亮度,如果其清亮度在

1﹕5O达“++”以上时,则判定为可疑;在l﹕100达“++”以上,则判定为阳性。

2 结果

2.1 牛、羊布病调查统计结果

通过对A市、B市、C县3县市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1、表2),2011年牛的监测阳性率分别为1.25%、0.78%、0.88%,羊的监测阳性率分别为0.97%、0.97%、1.94%。2012年牛的监测阳性率分别为1.63%、1.17%、1.17%,羊的监测阳性率分别为0.97%、0.97%、0.65%。

2.2 牛羊布病释放风险概率结果

根据监测率、扑杀率越高,布病发生的风险越低,监测阳性率越高,布病的释放风险越高的特点,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布病的释放风险=(1-监测率)×(1-扑杀率)×监测阳性率×100%。分别对2011年和2012年牛羊布病进行释放风险概率计算[1]。由表3可见,2011年塔城地区3县市中,牛的布病释放风险概率高于羊,A市牛布病释放风险概率高于B市和C县。由表4可见,2012年塔城地区3县市中,牛的释放风险概率高于羊的释放风险概率。监测的A市牛羊布病释放风险概率相比B市和C县要高。

3 风险评估以及布病防控建议

3.1 风险评估

根据统计分析,布病的2011和2012年流行病调查风险概率评估,A市牛的布病流行的风险概率较高,达到1.11%和1.32%,对疫病的防控难度比较大,A市也是塔城地区重要牛羊肉育肥生产地,患病牛羊在无检疫情况下购进,在该地区混合饲养而感染其他家畜,是该地区的重要传播源。B市,C县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牲畜流通量比较大,疫病的传播感染的风险也较高。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A市存在布病暴露和扩散的双重风险。B市和C县存在着扩散的风险。

3.2 布病防控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法制意识,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及牛、羊布鲁氏杆菌病扑杀补偿的有关办法。强化职能部门的布鲁氏杆菌病病检测、疫情监测和防制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对外调牲畜必须进行重大疫病的检测,具有资质的兽医实验室出具重大疫病检验报告才准许外调。

(2)加强饲养管理,对圈舍进行不定期的消毒处理。对于养殖场,必须每年进行2~3次的布病检测工作,发现疑似阳性的牲畜进行隔离处理,避免感染其他健康家畜。对污染圈舍中的物品、用具等要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处理,以扑灭传染源。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入境大豆;检疫;疫情

中图分类号:S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176-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6.025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由于国内榨油产业、种用、工业用和畜牧产业的发展以及百姓饮食结构变化和肉类食品出口增加等因素,中国由大豆生产大国一越成为世界大豆最大进口国,每年进口的大豆量逐年攀升。近几年湖北港口的吞吐量不断增加,入境大豆约20万t。大批大豆的入境,大力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大豆消费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外来有害生物、转基因等安全隐患。本研究对湖北口岸入境大豆的疫情进行分类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管理对策,对保障入境大豆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入境大豆疫情分析

1.1 入境大豆杂草疫情分析

从送检实验室的大豆样品中每批均可以检出杂草,巴西大豆携带的杂草种子数量相对较少,美国和阿根廷大豆携带杂草种子不仅种类多,且含量高,检疫性杂草的携带率为100%。近几年从入境的大豆中检出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表1),主要涉及20科、111种,其中禾本科种类最多,达到31种,其次是豆科14种、菊科11种、蓼科11种,其中检疫性有害杂草有苍耳(属)(非中国种)、假苍耳、假高粱、黑高粱、蒺藜草(属)(非中国种)、豚草(属)、美丽猪屎豆等[1,2]。此外还检出对人体、家禽家畜产生有毒有害的豚草、三裂叶豚草、锯齿大戟、曼陀罗、多刺曼陀罗、粗刺曼陀罗等,同时还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带来危害的恶性杂草牛筋草、假高粱、阿洛葵等[3-8]。

1.2 入境大豆昆虫疫情分析

入境大豆中检出昆虫种类和批次较少,仅检出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innaeu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Stephens)和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6种昆虫,其中截获检疫性昆虫四纹豆象2批次,检出的昆虫均是仓储性害虫。

1.3 入境大豆病原真菌疫情分析

实验室从送检的大豆样品中分离出的病原真菌主要有两种类型:大豆储粮病害和大豆生长期病害。实验室共检出11种病原真菌,主要有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 ex Fr.)、青霉菌属(Peniciilinosis)、柄锈菌属(Puccinia Pers.)、根霉属(Rhizopus Ehrenberg)、曲霉菌属(Aspergillus)、德氏霉菌属(Drechslera S. Ito)、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r]、黑粉菌属(Thecaphora Fingerh.)、大豆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大豆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churica(Naum.) Syd.],其中链格孢菌截获频次最高。病菌的检出率与送检样品有很大关系,实验室从送检的大豆样品中未发现土块、种子表面皱缩和白垩状,检疫性的病原真菌的检出率很低。

2 建议

2.1 根据风险分析报告加强检疫监管

湖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大豆的入境是大船转小船,再转货车运载到工厂。为了防止疫情传播、扩散,检疫部门必须根据《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输华大豆的风险分析报告》制定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计划,并严格实施。检疫部门监督企业加强厂区防疫培训、下脚料处理、运输路线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对加工各环节的样品及时送实验室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防止疫情的传播。入境大豆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大豆的接卸、转运、储存、加工和使用过程的防疫制度,并纳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9,10]。

2.2 与口岸局加强信息沟通,避免监管脱节

湖北入境大豆多数是经沿海口岸转口到湖北,增加了湖北检疫部门的监管难度,在监管中不仅考虑加工厂的监管,还需考虑运输途中撒、漏、调、卸等问题的监管,监管部门要及时加强与口岸局信息沟通,共享大豆的检验检疫结果,加强协作配合,有效跟踪每一批进口大豆流向,建立进口大豆台账管理制度,对进口大豆实行100%核销验证,避免监管脱节,认真排查疫情传播隐患,采取应对措施。

2.3 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培训,提高疫情的检出率

大豆疫情的检出率与现场抽样技术有关,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一线检验人员关于大豆病菌为害症状、传播途径等业务培训,实验室必须加强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对有害生物的检测和鉴定必须做到高效、快速、准确,提高疫情的检出率,缩短检测周期,促进大豆快速通关。

2.4 对进口企业加强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培训,做好疫情监测

检疫部门积极向企业宣传相关的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使加工企业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和疫情观念,建立健全疫情应急预案;加强对收货人、承运人的监管,防止无标识转基因大豆或产品流入市场,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加强对企业人员的防疫培训,增强防疫专业技能,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运输途中撒漏的大豆和杂质必须清扫,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在运输沿线、加工企业及其周边农田等重点区域开展杂草疫情调查,做好进口大豆的重点监测,确保消费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 印丽萍,颜玉树.杂草种子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2] 郭琼霞.杂草种子彩色鉴定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 李扬汉.田园杂草和草害-识别、防除与检疫[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4] 张则恭.杂草种籽检疫鉴定图说[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1986.

[5]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6]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7]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8]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四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篇8

关键词: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预警

中图分类号:S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4-0067-02

通过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点,柳州市对莲藕生产企业(协会)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对合格的产品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条形码,实现对莲藕质量安全的监测、追溯与预警,为提高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提供技术保障。2010年,柳州市初步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预警一体化系统。柳州市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数字化管理研究与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可追溯体系的推广应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示范》等科技攻关项目探索了本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实现检测样品来源的追溯与预警管理、检测数据传递的追溯与预警、监管指令及检测情况传递的追溯与预警,完善了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追溯系统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功能,实现了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预警一体化建设。

1 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构建

1.1 开发建立柳州市质量安全监测系统

①开发质量安全监测系统软件 2010年,柳州市开发了质量安全监测系统软件,并将该系统链接到柳州市农业信息网,软件包含检测结果、数据录入、系统管理、报表查询、分析图表等模块,实现数据网上传输、统计分析和样品来源地、产品名称、检测点管理等。目前全市共建立市、县、乡镇56个监测点,实现检测数据上网报送,网上管理。

②检测样品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为实现检测样品的追溯与预警管理,对样品名称、产地等进行计算机编码,并将相应编码存入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农业标准NY/T 1741-2009《蔬菜名称及计算机编码》对样品名称进行计算机编码。根据国家行政区域地区编码+地块GPS航迹编码的方法对样品产地进行编码。

③数字化检测信息录入 各个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点采用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将样品、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等信息进行数字编码,数据录入人员根据编码数据将样品检测信息录入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

④检测信息传递与应用 将检测信息输入系统后直接传递到各个节点,各类农户可以根据权限查阅或应用,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实时了解相关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1.2 探索建立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①开发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软件 从2008年开始,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可追溯体系的推广应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示范》项目,开发了具有基础数据、数据录入、系统管理、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追溯数据查询等模块的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软件,并将该软件链接到柳州市农业信息网。目前针对3家企业(合作社)的莲藕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已经实现网上查询。

②查询数据来源 在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录入质量安全管理的检测信息的基础上,再将企业生产环节的农药、肥料等投入品使用管理、基地认定等质量安全相关信息也录入到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作为查询数据源。

③数据查询 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1761《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的要求,在柳州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内,自动生成每个企业每个品种不同生产批次的条形码数据,通过条形码打印机打印对应条形码,并粘贴在产品包装盒上。在质量安全追溯数据查询窗口上录入该条形码即可以实现该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

④企业应用 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管理规范的企业(合作社)向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提出使用该系统的请示后,农业管理部门对该企业(合作社)进行评估,后由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检测、追溯管理单位对该企业(合作社)进行培训指导,在该企业建立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完善追溯信息系统。

1.3 探索建立柳州市质量安全预警功能

①柳州市质量安全预警功能软件开发 2010年,在完善柳州市质量安全监测系统检测数据追溯管理的同时,开发一体化系统,实现质量安全预警功能,实现柳州市总体和分品种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市、县、乡分级预警。

②预警信息来源 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预警信息以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检测数据及产地、产品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通过风险分析后,对一定时间段数据进行连续统计,对超过预警阈值的地区或品种同时向产品所在地机构和上级机构发出警示信息。

2 系统运转情况

2.1 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运转情况

从2010年建立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以来,共有各类系统录入用户6个,其中管理用户1个,普通用户4个,浏览用户1个;农药残留检测信息14万余条;产地代码849条;品种代码295条;监测公告140条。

2.2 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运转情况

从柳州市2010年探索建立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起,共在3家企业(合作社)推行条形码质量安全追溯,面积3 000 hm2;共建立标准化基地2个,完善莲藕生产基地生产记录并适时监测,共发放条形码3.6万条。

2.3 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预警功能运转情况

从2010年开始探索建立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预警功能,目前已经覆盖柳州市所有行政区划内的监管单元和所有监测莲藕生产基地品种。目前主要针对农药残留进行风险分析,对于一般农药的残留风险分析,采用统计连续15 d农药残留超标率的方法,设定阈值,超过阈值发出风险警示信息;对于禁限用农药,检出即发出风险警示信息。

3 结论

通过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预警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实践,柳州市莲藕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反应时间缩短,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政府进行合理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Practice on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and Early Warning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in Liuzhou City

HUANG Yangcheng, WENG Chunying, LI Xiang

( Liuzhou Testing Center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Guangxi 545002 )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and tracing back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Liuzhou city, we carried out the risk analysis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to establish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and early warning integrated system, share quality and safety data of lotus root,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imeliness of

supervision. Since 2010, Liuzhou has initially built the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At present we have built six demonstration sites for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the risk warning, and we could trace back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s of three enterprises (cooperation), realizing the risk early warning of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in Liuzhou city.

Key words: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Early warning

基金项目: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莲藕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F010114)

篇9

大数据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特性

大数据是指数据容量大到超出传统数据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同时,大数据由量变引起质变,需要创新思维模式和处理方式,能带来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能力、流程优化能力。大数据的内涵决定其具有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特性。

加速金融脱媒。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传统金融体系内扮演者信息中介的角色,在充斥信息不对称的金融市场中,规范着一种金融秩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媒介正成为低效率和高成本的制造者,传统金融体系的脱媒化趋势愈演愈烈。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具有“4V”的特点:一是数据存储容量巨大(vo l ume),大数据以ZB为统计单位;二是数据类型众多(variety),包括结构型数据也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非结构性数据;三是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单位数据价值度比较低;四是处理数据的速度要求非常快(velocity),时效性强,智能分析能力强。以第三方支付、余额宝、P2P和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优势,使得金融市场几乎达到没有金融中介的状态,成本更加低廉、效率更高,严重削弱商业银行在传统体系内的金融中介作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应用为前提,转变以往依赖网点规模和人员数量扩张的中介运营模式,深刻领会大数据的理论和精髓,创新“去中介化”的价值创造方式。

改变信息创造方式。信息处理方式是商业银行运营的核心技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首先体现在信息创造方式的改变。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中,主要体现在各种算法,执行自动、高速、网络化运算,提高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效率,能有效降低现实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大数据分析方法是统计方法而非计量方法,侧重于全样数据而非样本数据,分析中寻找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分析结果为概率而非精确度。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的网贷业务,发放信贷最重要是信息处理,网贷平台通过搜索引擎对互联网用户在进行网上支付或购物时留下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和筛选,然后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利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和信用模型进行信用评级。阿里小贷是这方面的开拓者,基于其自有电商平台,用户数据和信息很容易获得,利用云计算和信用模型评估信用状况,贷后风险管理通过阿里小贷的后台管理完成,分析贷款跟进速度、滞留状况和违约情况。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信息创造方式的改变,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需构造高效、高价值、低成本、低信息不对称的信息创造方式。

拓展客户界定范围。大数据技术极大地拓展了客户的服务范围,能兼顾大客户和“长尾市场”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一般遵循“二八定律”进行客户服务,即主要关注20%的重要客户,往往忽略80%的普通客户。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更具有个性化、碎片化、大数量、分散化的特点,“长尾理论”被认为是对传统的“二八定律”的彻底颠覆,只要产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广,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足够大,足以与那些少数热销产品相匹敌甚至更大。但是,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决定其具有高服务成本,信息处理处于劣势,技术水平不符合大数据时代要求,使其难以服务“长尾市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体现在运用大数据的价值和创造力服务于更智慧、更高需求的客户,能迎合互联网时代金融需求的新变化。通过对客户的浏览行为及地理位置轨迹、POS等终端、各种APP软件等大数据的清洗、整合和分析,找到这些现象背后的相关因素,快速形成对当前市场环境的洞察力,拓清并预测未来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客户、定位市场、创新产品设计。

提高灵活性且简化运营流程。通过大数据应用,商业银行能构建适应性强的核心银行业系统来创建灵活敏捷的银行业环境。通过对业务、运营和技术做出调整,银行将能够使用行为模式识别技术,来满足规章制度与风险控制需求,同时提高服务水平及客户满意度。这种敏捷的运营模式将允许银行快速实施产品与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客户关系、提高灵活性。使用大数据技术,商业银行能够推出模块化的商业服务来规范业务流程,组成这些商业服务的通用数据、业务规则及流程均可快速配置,创新简化的运营流程提高客户赢取率,增加每一位客户收入,降低运营成本,消除阻碍商业洞察力的因素,从而利用信息来提高竞争力。例如一家顶级的欧洲跨国银行实施大数据核心系统转型计划,分析从制造到产品和服务分配的整条价值链,将调查结果与业务模式进行比较,针对选定的重点领域提高经营利润,在6年时间内,这家银行已将成本收入比从50%降低至30%。

优化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优势,可以识别并且全面管理企业中的各类风险,如信用风险、运营风险、名誉风险和IT风险等。基于大数据应用的风险管理,能形成新型风险洞察力,通过构建风险视图,实施风险调整值管理,借此提高经营效力与财务业绩,并从客户赢取率、产品定价到执行标准以及商业战略的执行中受益。为此,商业银行通过部署大数据平台,给整个财务、风险及合规部门提供系统的、可靠的、实时的信息,从而使得这些部门可以利用高级分析与情境分析工具砟D馔蹲史缦铡⒀沽Σ馐浴⒎缦栈乇ā⒆时痉峙浼氨ǜ嬷谱鳎最后将风险分析结果完全集成到管理信息系统中,以便及时做出明智决策。借由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可以把整个解决方案实施到监管、业务流程和系统中,以实现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取得均衡。

思路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应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驱动战略为指引,以“智慧银行”建设为目标,遵循“数据――信息――商业智能――价值”的转型路径,以“实验―改进”为方法论,辅以风险控制体系(如图2),创建有机处理繁杂数据,高效配置金融资源,敏锐洞察并引领客户需求高度智能化的新型金融业态,使得产品更具个性化,营销更具精准化,管理更加数据化,服务更加人性化、风控更加高效化。商业银行为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组织结及流程、人员、技术和数据等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也积累了相关经验,但是,面对数字化的战略转型,还需要系统性的思维,从体系建设上进行谋划和部署。

策略

创建大数据应用战略为数字化转型提供驱动力。商业银行创建大数据应用战略主要包括:获取、分析、应用和评估四个步骤。第一,商业银行大数据获取首先要解决数据类型问题,除了用户交易信息、统计数据、财务报告、信用分析等结构化数据外,大数据时代,更应强化基于网页浏览、网络社交、网络交易等行为数据,基于心理活动、情感表达等的动机数据,基于设备传感、手机位置等的机器数据。其次,要拓展数据获取来源,一方面,要积极与移动网络、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数据平台融合;另一方面,要与专业数据公司及移动终端设备、传感器网络合作,形成一体化的数据供应链体系。第二,商业银行大数据分析上,要建设“数据仓库”概念,提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水平。对经过梳理整合后的关键海量数据进行持续实时处理,建设数据仓库项目,建立数据管控体系,搭建基础数据平台。第三,把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在全方位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析,跟踪和聚类等深度挖掘和分析,构建全面的大数据应用视图,将结果应用到信息战略制定、管理模式调整、营销模式创新、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第四,把商业银行大数据评估作为价值判断,对数据数据质量、分析方法、应用效果以及收益与风险进行全方位考察,把评估结果作为完善和提升大数据应用战略的依据。

篇10

关键词:分类管理;产品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2009年8月1日起实施的总局第113号令《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是根据企业信用、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质量状况,对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分类,并结合产品的风险等级对不同类别的生产企业采取不同检验监管方式的检验监督管理,其目的是提高监管有效性,增强企业责任意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作为技术执法的检验机构,在对企业实施二维管理时,发挥检验机构服务与监管双重职能,不仅把检验监管行为停留在常规的监督检查、证明文件与产品符合性审查、监督检查、严格监督检查、抽批检验、逐批检验、全数检验的形式上,更要注重引导企业关注产品安全、责任防范意识和具体措施的落实上,使检验监管工作由企业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接受型,真正从源头降低产品风险发生的几率,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减少“中国制造”纺织产品免遭国外产品安全的连带追究后果。

一、产品安全和责任防范

产品安全分析需要分析出产品任何潜在的危害,包括危害分析和风险分析两方面。所谓危害,即一个潜在的伤害源,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的严重度。产品责任是指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法律责任,指购买者和使用者甚至是旁观者由于购买了带缺陷的产品受到了损失和伤害,制造商和销售商要对其进行补偿。在欧洲,产品责任法指:“生产者对于其产品中的缺陷所造成的伤害负有责任”。在中国,产品质量法中术语“缺陷”意味着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分销链中的销售商都有责任。产品安全分析和责任防范在当前进出口商品的监管中有着极端重要性。

1、关注产品安全和责任防范的迫切性。(1)产品责任诉讼正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个主要威胁,对于产品缺陷造成的伤害和补偿,各个国家一直在调整解决途径,国外律师代表公民权利在改变法律法规;(2)ISO9000及全面质量管理中没有提出产品安全和责任的防范;(3)我国出口最大的贸易国――美国是全球最好诉讼的一个国家,每年超过400种消费品被召回,欧洲正朝着美国的方向发展,2009年RAPEX-CHINA通报中国制造召回的商品由2007年的62.11%上升到2009年的69.16%,玩具和轻纺类产品高居第一、第二。

2、产品安全和责任防范不力的影响。(1)索赔影响利润,直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2)索赔和诉讼能轻易地打垮一个公司;(3)对产业经营链的代价非常昂贵,供应商和制造商声誉受损。

二、常州地区出口服装企业产品安全和责任防范现状

2010年上半年常州局共接受进出口服装21,585批,货值6.12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批次增加26.6%,金额增加24.5%,出口份额占据常州轻纺的半壁江山。目前本地区的服装企业规模基本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产品档次不高,无一自主品牌出口,外贸依存度依旧很高,主要输往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地。从半年的不合格统计数据来分析,一半以上的不合格原因基本是绳带不符合国外技术法规造成的,普遍存在出口企业对产品安全和责任防范的意识薄弱。具体表现在:一是样衣不评审。盲目听从客户要求,不做设计、款式风险分析;二是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生产过程不受控,质量要求不明确,质量管理人员对国外技术法规明显掌握不够,有的企业明知有要求,却怀着侥幸心理,安全性和防范意识淡薄;三是降低成本忽视质量。许多轻纺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原辅材料,忽视了对其质量的要求;四是“游击队”扰乱服装行业秩序。由于服装企业用工紧张的矛盾日益突显,工厂大量雇佣“游击队”,行业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极大地增加了产品的质量隐患。

三、检验监管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关注产品安全和责任防范

目前,检验机构实施的分类管理中的监管措施是五种差别化的模式,针对企业的信用、生产条件、检测能力、人员素质、原材料供应方管理能力、出口产品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企业追溯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及其他影响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九大方面,细化七十个关注要素进行检查、审核、验证、抽查,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企业关注:

1、设计评审。大部分企业属OEM加工型的企业,服装设计的三要素面料、款式、颜色基本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标,一些企业如有设计能力,基本的目标市场也在国内,国内消费者对服装产品安全意识的普遍淡漠,导致设计对流行潮亦步亦趋,综观一些国内童装,绳索和束带的设计完全不符合GB/T22704-2008的标准,机械安全隐患极大,因此企业在缺乏安全性意识的前期下,盲目加工客户的订单,设计评审环节的缺失将在无形中增加被安全问责的风险。

设计评审的目的是防范设计缺陷和生产缺陷,是产品安全周期中最重要的第一个阶段,可以花最少的资金和时间来改变,明确不符合国内外安全标准的产品生产将有可能在责任诉讼中被指过失,同时要评估企业的设备性能、人员技术能力的准备及材料、检测能力等综合信息。服装企业普遍存在外贸人员或企业老总一人接单洽谈拍板,往往忽视团队集体策划。有些产品可能有缺陷,只要设计中有缺陷,整个生产都是有缺陷的。

加强对客户样品的设计评审是检验机构监督企业的重要一环。目前,在对产品的各道检验环节都设立了监管关注点,未延伸到产品的样品评审前期技术工作的检查,特别是对儿童服装的设计控制,可参照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BS7907:2007中的第6部分:服装设计、材料及结构要求,服装设计师应向生产商提供完整的生产技术规范,检验部门应在提醒企业对产品的面料性能选择、填充物、装饰附件、缝纫线、服装洗水处理手段等方面加以评估,并加强检查。对接受企业儿童服装报检时,建议要求企业携带规格、颜色、款式齐全的大货样衣作为监督验证的一种形式。

2、产品风险分析。服装企业在对产品安全性普遍认识不足,一些三类企业从加工婴幼儿服装到成人服装,从内衣到羽绒服,从梭织服装到针织服装,几乎没有进行过意识风险分析,只要有微薄的利润就投产,如果企业能对不同类别服装与输入国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和技术壁垒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担当。

目前,纺织服装生态安全性监控项目基本来自欧盟指令76/769/EECDE及各次的修订,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安全性能监控体系,在全球纺织品生产和国际贸易中广泛应用,这些被限制使用的物质主要涉及致癌、致突变、对生殖系统有害及致敏等危险物质。日本法规112《含有害物质的家庭用品控制法》,至2005年已达20种,与纺织服装有关的涉及阻燃剂、甲醛、抗菌防霉剂,其中包括有机贡化合物等;欧盟指令94/27/EC和2004/96/EC-镍释放的限制为<0.2/平方厘米/周,适用在服装的拉链、纽扣和金属标记物及服饰用品上;欧盟指令2004/21/EC在对各成员国检测方法标准统一的情况下,再次重申以30PPM作为检出限,适用在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等;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中儿童产品表面涂层中的铅含量到2011年8月14日限定为100PPM等等,以上列举的各国技术法规已成为产品的绿色壁垒,防控尤为重要。

大部分服装企业的原辅料都由客户指定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和检验,但仍有部分安全项目不合格的产品被退回,因此加强检验部门的抽查检测是防范风险的另一堵屏障,新分类管理办法中根据轻纺产品的风险特性、质量数据、敏感因子设立了风险等级评价表,根据企业类别,在实施的监管措施中,细化了内在检测的抽查频次,同时对企业实验室无法满足检测要求的情况下,建议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检验部门应积极引导企业自测、自验,并主动配合检验部门的抽查,在日常监管中,重点加强企业对原材料供应方管理能力的监督,督促企业及时收集各类国外技术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意识。

3、产品警示标识。产品责任纠纷的原因,国外保险公司研究了以下问题:2008年消费品问题中产品缺陷9%,设计缺陷21%,防护不够26%,警示不足或没有警示44%。由此可见产品警示标识对于产品安全性的重要程度。产品警示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安全地使用或消费产品,指出可能导致的危害程度,指出如何避免危险,引导人们采取谨慎的操作。产品的警示必须影响到可预测的产品使用,使用危及的事宜,贯穿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

日本的消防法对不特定多人数进出的公共建筑中使用的幕、帘、毯等防火性作出了规定,对人数大量聚集场所使用的地毯、窗帘必须具备一定的阻燃性,规定2平方米或以上的地毯必须经过日本阻燃协会的测试认证,并要有防火签。日本《药事法》第68条规定,不能进行有关疾病治疗的效果、增强身体机能为目的的、暗示有医疗效果的表述。对有关药品、外用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制造、销售、效能效果以及表示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品质和安全性使用。一般的纺织服装类,多数的场合下没有得到医药用具的认可。美国警示的标贴采用ANSIZ535.4,欧洲和国际上引用的ISO3864-2,美国警示标贴指示语或图标。

监管过程中,可在前期对产品的使用目的、产品性能与标识进行符合性核查,并建立和完善企业追溯管理制度。例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在Georgia Boot公司的自愿合作下召回的金属护头皮靴,共10,000双。主要缺陷是该款皮靴上错误地标识了具有防电流性能,存在导致消费者被电击的危险;远红外线陶瓷纤维内衣,标识中表示远红外线能消除疲劳,治疗寒症,存在没有科学证明,对治疗表达不予认可,服装中违反药事法的规定。

4、产品责任预防合同与协议。中国制造召回事件大部分由于本身缺乏产品安全评审体系,在签订合同与协议时,必须注意规避各类外部风险,在合同里包括补偿或者免责条款,供应商应该补偿和免除买方的下列责任,包括由于产品缺陷而造成的亏损、成本、破坏、责任和其他不可预料的相关费用;分销商可以补偿和免除制造商的下列责任,包括亏损、成本、破坏和其他合理的律师费和诉讼费等,合同的制定要有助于避免公司的疏忽以及外部不受控制的风险。

在监管工作中,督促企业对各类合同、协议中注重一些免责条款的控制,也可建议企业聘请律师对风险把关。国外律师已经开始对制造商怠于承担责任进行攻击,在有美国CPSC,NHTSA机构。在欧洲,每个国家都成立了警报告知机构,如欧洲的RAPEX-欧盟快速报警系统。由此可见,关注轻纺产品安全和责任防范的迫切性。

四、结束语

新的检验监管模式,其内涵重在对产品质量风险的有效控制。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安装过程等。因此,在检验监管中引导企业关注轻纺产品安全和责任防范,重在落到实处。检验机构在国家113号令的执行上,纷纷在探索研究,如苏州局率先探索了红黄绿黑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对辖区内的企业和商品进行有效监管;通过实施企业档案库管理,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追溯,及时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机制将检、地、企三方结合在一个监管服务平台上,有利于形成联合监管的合力,共同筑起产品质量安全的铜墙铁壁。在监管工作中引导企业关注质量安全的同时,采用外部预警和内部预警相结合的方法将大大降低质量风险,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检验部门人力资源匮乏的现实情况下,积极尝试控制产品质量风险延伸到产品安全和责任防范举措上,逐步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