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片段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片段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视频资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39-0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到,历史教学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化教学方式,要引导初中生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形式,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内容具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材呈现的历史内容具有静态性与单一性的特点,因此,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而视频资源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视频资源能够有效地调动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一、借助视频资源,点燃研究性学习热情
每个人都有对历史的兴趣,但是在历史课堂上,我们看到另外一种场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从老师的角度看,是学生不努力学习,不认真听讲,从学生角度看,是课堂没有趣味,自然提不起兴趣。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视频导入点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时,我在导入阶段给学生播放《大刀王五》的视频片段,以生动、感性、直观的历史剧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题,产生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在视频中,各种政治力量、社会力量的交织,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把有限的教材知识进行了拓展,僵化、枯燥的历史教材生动化、丰富化。
历史教学素材应该具有丰富性,在教学导入过程中,趣味性、生动化的导入材料需要教师进行挖掘,而视频资源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是调动初中生历史研究性学习热情的一剂良方。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导入环节,视频资源的穿插运用要为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热情服务,选择的视频资源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短而小”,不能过多占用他们接下来研究性学习的时间。
二、借助视频资源,优化研究性学习过程
问题是研究的基础,缺乏问题就缺乏研究的动力。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初中生对历史问题的研讨过程,强调的是这个过程中他们思辨能力的产生与发展。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借助视频资源引出研究问题,这样才能优化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秦王扫六合》时,我给学生播放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视频,结合这段视频,我引导学生针对秦始皇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历史学界和民间对这一人物褒贬不一的争论展开辩论赛。正方,千古一帝秦始皇,功在千秋;反方,一代暴君,罪恶滔天。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分工合作,课前做好资料收集、准备工作。在辩论赛上,双方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秦始皇的形象凸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秦始皇进行总评,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也是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借助视频资源,拓展研究性学习空间
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引导初中生进行拓展性学习,提高初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主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初中生走出历史课堂,让他们在课后能够进行更为有效的历史学习。确实如此,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也不利于初中生进行拓展性学习。
例如,在给学生教学《第二次》时,当初中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第二次的主要经过及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把《林则徐》和《》两部电影中的部分片段给学生播放。因为在教材中对第二次的介绍与呈现是以线性形式进行的,缺乏了深入性,而这两部电影是对第二次的形象化反映,具有放大历史背景的效果。当把这两部电影片段给学生播放以后,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实施了哪一些禁烟运动?对林则徐大人你是如何评价的?”这样,初中生就能在这两部电影片段的引导下,对第二次进行研究性学习。
可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在结课环节为初中生适当地穿插视频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就能为他们拓展历史学习的时空,从而让他们的课后研究性学习更有效。
总之,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教材不再是课堂教学中不可逾越的藩篱,知识不再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唯一目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大胆的教学创新,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进行一些视频资源的穿插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视频资源能够活化历史教材,能够点燃初中生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优化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拓展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空间。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方法创新 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促进该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创新,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但一些任课老师不重视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难以有效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忽视教学方法创新,对教学活动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方式落后
在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听课、做笔记等方式获取知识。课堂师生互动局限于简单的提问与回答,忽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应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
2.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通过任课老师的讲解获取知识,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多数任课老师将自己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任务安排、内容设计、重难点讲解时,围绕任课老师的意图和想法展开,忽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学生历史知识的全面提升。此外,由于课堂教学围绕任课老师开展,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
3.教学策略不当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忽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未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忽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料。也不注重将初中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积累历史知识。
4.巩固练习被忽视
课堂上忽视课后练习的训练和讲解,不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实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根据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完善措施。
1.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包括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例如,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学习中,将每5-7名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三次科技革命异同点的对比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样,不仅能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任课老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增进与学生的联系,有效开展课堂交流与互动,从而更为有效的融入学习活动。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表演机会,将历史人物和故事搬上讲台。
3.综合应用多种教学策略
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例如,学习“”这节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视剧“”中的片段,让学生对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再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掌握的经过、历史意义等,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重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又如,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探讨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变化。通过这种话题的引入,不仅密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还能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应用技能。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82-02
[作者简介]陆建云(1976―),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历史学科中包含的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包括文化、政治、经济等,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高效、便捷地把大量历史资料及信息展示给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一、引入多媒体技术的功效
(一)更新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较为死板、单调,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部分学生还有厌学情绪。与此同时,大部分课本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将最新的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展现历史,可以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空间得到拓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感官认识提升,视野更加开阔,课堂信息更丰富。
(二)改变学习模式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系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现代化的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的点拨和讲解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通常是采用笔记、做练习册、查阅参考资料与教材等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与教学目标仍然相差甚远,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学习封闭化,教学内容局限于资料和教材;其次,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学生认为历史知识乏味而枯燥。要改变现状,教师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如在讲解完“中华民族的”内容后,可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其通过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在课余时间搜寻、整合有关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制作视频或幻灯片,让他们直观地了解这段血泪史,使其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热情。
(三)改良教研模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朝代更替,史家群星璀璨、史迹俯拾即是、史书浩如烟海,历史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而这些仅凭借教材是无法充分展现出来的。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历史课堂中,能够促进教研模式的改良,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与学生分享网络资源,快速获取互联网中的信息,通过筛选、归纳和整合,将最终得到的历史信息以幻灯片等方式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极大改进了教材备课的方法。大量的实时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和备课组的资料更加充实,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和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还将宽广的教学平台提供给广大历史教师。
二、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方式
(一)与图片相结合,营造教学情境
教师在讲授历史内容时其实是在向学生讲述精彩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结合图片重现历史情境,例如在教学、英法联军等内容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在理解、接受知识时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教师在利用图片展现历史情境时,应恰当地予以指点、引导,确保其具有正确的认知方向,以便更好地体会历史场景,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在对某段历史进行讲解之前,可通过网络搜索有关的历史图片,并制成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如讲述某个时期的文化主流时,可向学生呈现此时期的典型代表及相关作品图片,将其引入情境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与视频相结合,再现历史史实
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地堆积知识,教师应当有效运用生动的历史画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能够借助视频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各类鲜活的历史形象,就会调动其学习兴趣,拉近历史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多种感官作用下仿佛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对历史理论知识也有更深的记忆。例如,在教授三国时期的文化知识时,教师可利用网络搜索和下载视频《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精彩片段,在课堂上播放,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西汉历史时,可在课堂上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的视频片段,让历史重现于学生面前,再融入课本中的知识点,使学生逐渐融会贯通。
(三)与音乐相结合,引感共鸣
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历史音乐,以便更好地配合影像和文字,从而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使历史理论知识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转换,为历史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在历史音乐的背景中进行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将单一、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的情境。例如在讲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历史歌曲进行渲染,如《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等都是对这段历史的缅怀,通过这些音乐的融入,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了解历史的热情,对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习模式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为课堂注入新的血液,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拓宽视野,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阮邡.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2):74-75.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兴趣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了解、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却存在学生不愿学、教师不会教、历史成绩不尽人意的现象。曾经有一个初中毕业生说是被炸死的,让人啼笑皆非。造成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很多学校都因为历史课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少,因此对历史教学不重视,将精力用在语文、数学、外语上面,即使上历史课也是走过场,将教材读完就了事,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接受,是否形成了历史的概念,像张飞杀岳飞的事屡屡发生。原因主要还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尚存,教师、家长都希望学生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以便读重点高中,忽视了历史对学生的人文修养作用。
(二)初中历史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不是专业教师,而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对于历史教学没有时间做好充分准备。有些学校的历史教师甚至是数学、物理老师兼任。其实,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更要有深厚的文学知识,能够在教学中引经据典,联系当时的社会事件和历史名人来加深学生对某一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印象。如果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然后让学生记住重点,学生就不会产生兴趣。
(三)学生学习历史课情绪不高
如果学校不重视历史教学,历史教师又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情绪入会受到影响。他们不知道历史作为人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成长的影响有多大,只知道反正以后考试不考它,不学也不要紧。抱着这种态度,很多学生上历史课要么看杂书,要么写作业,有的甚至连课本都不带。我国古代的历史一直和语文捆绑着学习,像学生启蒙之后,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这其中就包括了《春秋》、《左传》这样的历史名篇,其中叙述历史事件都是散文体,比现在的教材有趣得多,因此古代学子只要读完儒家经典,基本对古代史有详细了解。
二、初中历史知识缺失的危险性
初中历史如果没有认真学习,不仅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概况一无所知,还可能对以后的生活工作产生影响,更谈不上爱国、爱人,做一个真正有情感的人。如果初中历史没有掌握,进入高中后学习历史就会感到吃力,尤其是对于那些专门学习文科的学生,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基础没打好学起来就吃力,而那些理科生或许从此后就没有机会学习历史知识了。我国的古典文学和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学流派,如果历史知识不够,在语文学习中也会吃力,而语文是提高人文素质、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初中历史知识的缺失不仅影响人的人文素质,还影响人的审美能力提高。
三、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历史教学只要提高了学习的学习兴趣,用不着死记硬背,我认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学校要重视历史教学
学习历史主要是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如果一代人连自己的祖先都不清楚,怎么指望他们爱国家?只有熟悉历史,知识我国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和苦难,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决不能因为考试分值小就放弃学习,而是要将历史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
(二)要配备专业的历史教师
历史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像纪连海那样善于诱导,把历史课当作故事书来开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历史人物事件、经验、教训和时间来反映历史。有个教师在教学“文成公主入吐蕃”时,不是直接按照教科书,而是通过唐太宗考察求婚使者的传说故事,联系名画《步辇图》来上的,这就是备课下了功夫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上历史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一些优秀的历史剧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也可以将一些具有明显穿帮的影视剧拿来让学生挑毛病,特别要让学生谈学习的感想,体现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这样课堂气氛更活跃。
(三)改进历史教法
目前的初中历史教法比较单调,而初中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时期,让他们学那些枯燥的历史知识,和他们的心理发育不相符。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整合教材,要抓紧学生心理,通过故事来反映一段历史,像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于曹操、袁绍、董卓这样的历史人物就有深刻印象;读过《水浒》的人对于宋徽宗、高俅、蔡京这类历史人物也印象深刻。如果通过李煜的词来学习宋太祖建立宋朝,通过陶渊明的诗来学习东晋历史,就比直接学习更加有效。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教好历史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就是绝不能与主课争时间,加重了学生负担,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篇5
历史课是初中课程中的基础性必修学科,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历史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很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效果,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本文基于以上情况,分析了目前初中历史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希望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改善措施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历史课注重背诵和书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今,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对初中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改变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觉地了解各类历史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教师和学生将历史课看作是“副科”[1],认为只要积极的背诵就能够取得好分数,这种观念是造成历史课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如今,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善于利用学生的思想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教学模式老套
当前很多初中学校教授历史知识的方法仍然是“填鸭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课本知识。教师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他们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概括,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灵活性的叙述。一些学生本身对历史课缺乏兴趣,因此很容易打瞌睡或者走神,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课堂气氛不佳
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场地,按照要求,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但是,一些教师认为初中历史需要多多背诵,因此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压缩讲解时间,给学生“创造”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背诵[2],这种方式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提高教学效果则没有一点意义。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分析
1、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创新
不管是初中历史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应该明确历史课程的现实意义,将其看作是必修科目,以正确的眼光看点历史学习过程。初中历史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然后结合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善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初一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通过讲解华夏文明的发展史,将宏观的历史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督促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今后的学习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教师应该上好第一课[3]。
2、立足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历史知识是十分广阔的,它所包含的信息绝对不是课本上所描述的那几句话,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能够在教授某一处知识时,将其他历史知识或多或少的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创建教学情境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时代的热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适当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初二课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些历史纪录片,使学生了解到当时国家的境况,利用这些影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能够主动地了解这段历史,从而在获得直接体验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善于引导,改进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把学生放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动性,并注重引导,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加强创新,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例如,在学习初一《秦王扫六合》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挑选出几名学生分别扮演秦王和其他六国的国王,通过还原历史片段,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的历史变迁,从实际体验中获得对教学知识的理解。这次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表现控制教学进度,把握表演的节奏,充分调动起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历史课不是枯燥无味的,它是有血有肉的[4],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历史故事进行深入了解,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将其作为一个爱好。
4、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评价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重,学习能力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项优点,将教学内容有效的串联起来,为难点和重点做好铺垫,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善于找到教学重点,在教课前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合理的评价措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肯定或激励。例如,《侵略和反抗》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按照层层递进的原则,将、第二次、中日和等知识联系起来,制定每堂课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并注重预习,使学生自觉了解其他战争的发生背景、开端、进展和结果,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教师应该善于使用激励策略,不能只顾批评学生,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结束语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立足实际,改变当前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善于总结经验或者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应该改变自己对历史课程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积极的配合教师,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
作者:邹丽琴 单位: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赵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8(04):197-198.
[2]于彦清.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13):26-27.
篇6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策略 平等合作 创新思维 组织活动
在中学的所有科目中,初中历史科目是最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综合素质的一门学科。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教师得当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获悉历史知识。历史课堂是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获得素质教育。初中历史教师将历史知识全面地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爱国主义,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根本,注重全体师生,尊重和爱护学生,将更多的快乐因素及教师情感融入课堂。让我们随着快乐的教学声走进初中历史课堂。
1.重视团结,平等合作
和谐的初中历史课堂需要和谐的教学策略,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上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心态,用平等的心去面对,将天平放在心中,也就是说要对学习优异及学习稍微差的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针对学困生,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予更多赞扬及鼓励。在初中历史的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将那些学习优异及学困生们混合搭档,互帮互助,教师细心教导,营造良好氛围。在讲解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以学困生为先,对学困生多提问,多鼓励,让学困生追赶上来。如此,便能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之火,激发他们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发师生共鸣,真正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最高境界。例如教学《》中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让学习优异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大家一起寻找相关素材,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观看关于的幻灯片,师生共同参与其中,构建和谐课堂。
2.寓教于乐,快乐学习
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寓教于乐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快乐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快乐的教学模式也应符合中学生的心态,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快乐的学习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寓教于乐。如何寓教于乐?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活跃课堂教学会氛,营造和谐氛围,教师可以采用竞猜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也可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入课堂,例如教师在教学《贞观之治》时,课前要求学生看电视《隋唐英雄传》,课中播放《大明宫词》片段,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效果出奇的好。总之,只有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真正做到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达到强化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3.情感注入,不断创新
初中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一个很重要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情感注入。情感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很明智的选择,所以历史教学就要从课本中跳出来,让学生走进生活。正如著名的教育学者陈鹤琴所倡导的活教学一样,学生要读活书。读书活,活读书,教师要教书活,教活书,活教书,选择大自然、生活等活教材。作为历史教师,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对生活中的情感进行全面诠释。教师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时候,给学生讲解关于时候的场景,同时加上背景音乐《义勇军进行曲》及《国歌》激发学生的热情及爱国情怀,然后给学生进一步讲解课本上的知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到的与相关的内容。在教学《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关于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统一不可分割的部分。让学生掌握民族团结及祖国统一的知识。在教学其他知识点时,教师也可以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比较和联想,让学生在历史事实中不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鼓励学生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务实的精神、全新的理念面对历史,开创未来。
4.组织活动,巩固知识
单一的教学过程只是教师传递知识的一个方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到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诠释知识。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辩论赛,也可以表演话剧。我组织了一次话剧表演,学生积极参加,有的学生还将一些课外了解的历史知识融入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几位学生表演了荆轲刺秦王,赢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评,这让我很骄傲也很欣慰,学生为了表演得更好而主动寻找表演资料,从多层面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相关历史知识,并且进一步巩固了历史知识。组织活动弥补了课堂中的不足。经过调查分析及考试测验发现,经常参加活动的学生的历史成绩要远高于那些不参加活动的学生,同时参加活动的学生的知识面及知识专业性要优于那些不参加的学生。由此可见,参加活动能促进学生学习。
总之,良好的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径。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历史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思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新颖的教学方式走进课堂,打破封闭的教材,让活教材走进课堂。同时,随着教学策略的不断更新,教师全面活跃课堂,让新颖的教学策略得到发挥。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快乐历史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会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世.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21).
[2]范丽丽.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8(04).
篇7
一、初、高中历史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
1.教学目标
初、高中历史课程新标准均包含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注重结果和过程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等方面的理念。但高中历史明显有进一步的提高,增加了“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课程设置的多样性”等理念。同时,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方面,梯度要求差异较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初中历史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历史则要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历史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高中历史侧重于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高中历史均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放到了首位。初中历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高中历史突出了对人文精神、世界意识的培养。
2.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侧重于对历史进行感性描述,中国史和世界史各自分块,着眼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讲、听写、识图、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等。高中历史则突出理性分析,必修内容以三大学习模块、25个专题的形式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更加关注了学生发展的均衡性和选择性,要求学生会多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认识历史与现实和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内在联系,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辅之于多达六个模块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选修内容。选修内容供学生选择,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高中教学内容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知识体系,改变了编年史体例,很明显,高中历史中外史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取代了初中历史的通史式基础教学,具有容量大、跳跃性强的鲜明特点。
二、有效衔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对于初中已出现过的重点历史知识,我们在高中教学中既不能简单重复,更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讲,而应从已知过渡到未知,充分利用原有知识,找到突破口,经过启发思考,进行深化和拓展,为高中教学服务。如在讲到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内容时,笔者先设计了一个小专题式问题:1、近代中国的任务是什么?2、完成了哪些民主革命任务?哪些没有完成?3、有哪些教训和启示?4、以后是哪个阶级何时如何完成的?经过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相关内容,初中历史知识灵活迁移到高中教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初中简单地“死记硬背”知识,过渡到高中比较、联系和理解等新要求。
对于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不够的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有效的补充,以利于掌握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初中没有涉及到或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高一教学可增加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相关的电视、电影或科教片等的片段,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感知、想象、联想,产生共鸣。当然,如果能提供合适的情景材料,又通过设置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在增进了解新知识的同时,又训练材料解析题的审题答题的方法,提高信息阅读、搜集、概括、分析和论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失为“一箭双雕”的好做法。
根据实际情况,开学时在高一新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通史知识的专题补课,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2.教学方式的衔接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差异,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水平的经验型抽象阶段,初中历史强调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高中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逐渐趋向成熟,需要我们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而高中历史教师由于会考尤其是高考的压力,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可以说并没有真正突破瓶颈制约。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得知识的条件。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学在创设历史情境、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要将能力培养一以贯之,分层次有步骤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特别要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师生关系,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呼声的倾听者,让历史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气氛。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观,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历史学习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具备“我能学”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一步一步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历史内容较为简单,许多要求局限于理解和记忆的层面,机械记忆的旧方法在初中历史学习方式中还相当大的影响。高中历史内容多,跳跃性大,课时安排较紧,如果仍沿用老一套学习方法,学生倍感困难,无法适应。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回答提问、认真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规范等一系列基本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其次,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开卷考试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勾划知识重难点、理顺基本的知识网络以及掌握相应的解题答题基本方法。高中历史教学在上述基础上,则进一步深化到学会归纳、分析、论证,学会探究和质疑,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用逐渐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学会阅读,筛选历史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对情景材料的解题答题能力有质的提高。从被动学习的方法到主动学习的方法的积极过度,显得尤为重要。
4.初、高中历史教师的衔接
篇8
【关键词】影音视频 初中 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音视频能够较好的与历史教材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历史素材的了解,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因此加强影音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排除其负面效果是当前进行影音视频教学的重点。
一、影音视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影音视频能够对教学课程进行最真实的反应,其以视频的形式,将历史素材进行图文的转化,并且其能够较好的突破空间的限制,将很多用言语无法表达的知识用视频进行引导,而且其画面气氛的渲染效果也不是语言的表述所能相提并论的。笔者可以用三国演义这个历史素材来进行阐述。在三国演义中,历史书只是大致的说明了三足鼎立的局势,而对刘、关、张之间桃园结义的深厚情感进行了略写。而在影音视频中,其可以用视频的方式很清晰的将整个历史画面以及历史人物的关系给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更加清楚的理解。其二影音视频能够渲染历史氛围让同学身临其境,例如:在学习这一课时,影音视频能够将邓世昌等爱国英雄慷慨就义的情景进行展现,当时有的同学是热血沸腾,有的是热泪盈眶。让学生清楚的明白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历史有着更加深刻的记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他们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2.影音视频能够实现新课程的重点、难点突破。在进行新课的教授中,使用影音视频的效果是最好的,因为这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因为新课需要对重点历史片段进行重点讲解,而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那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厌倦。因为他们的学习完全是为了考试,总是在这种被动的环境下学习,学生会觉得学习历史十分枯燥乏味。即使偶尔出现一个历史故事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又因为没有具体的延生,而让学生又不得不回到死背硬记的学习方式里。而影音视频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然后影音视频可以对新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历史素材的引导和延伸。例如在学习《工业革命》这一章节时,向前教师可以进行《文艺复兴》历史片段的铺垫,然后使用对工业革命进行重点讲解。然后还可以播放一些《工业革命》与世界大战之间的视频。这样就可以很清楚的让学生明白,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对历史的影响,同时也为下一章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影音视频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为学习历史本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就是对自己品格的一个塑造过程。而影音视频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这一章节时,对商鞅立木建信这一影音进行清晰的回放,必然能让同学了解到为人诚信的重要性。而商鞅立木建信在《商鞅变法》这一章节几乎没有重点体现。但是在影音视频中能够较好的进行历史画面回放,这也是影音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所在。
二、影音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不足
1.影音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对历史情节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其实际的应用效果并非理想,因为很多学生在进行影音教学后,对课本知识点未能做出详细的笔记。这也是影音视频最初应用所不成熟之处。其二:学生像看电影一样将历史素材看完,有的同学过于沉迷于其中而忽略了课本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影音教学与课本上形成严重的脱节,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影音一过,笔记空白的现象,这就使得学生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笔记的总结和摘录,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笔者曾经见过这样一幕,很多学生在老师进行影音视频的教学中充满了学习的激情,在学习时也很投入。可是当老师下课时,学生的书本与上课前没有区别,当你问及其历史问题时,很多历史事件学生只有模糊的印象,而不能作出准确的作答,这就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学习的效率。甚至很多教师都开始认为影音教学的新模式是否真的适用于教学。而笔者认为应当加强传统教学与影音教学的相融合,让影音逐渐实现既能“教”、又能“学”的教学效果。
2.由于影音教学容量较大,而一般一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左右。这就使得其丰富的内容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传输和引导。尤其是在进行新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要讲究触类旁通,所以在进行影音的分类时,必然会涉及到多方面,这就使得其在课堂内容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从而导致拖堂等现象出现。笔者曾经在影音历史教学过程中就有过类似的感受,自己精选的视频节目都是和新课时息息相关的,但是由于覆盖面太大,总是在下课时依旧有内容没能讲完,时常会抱有遗憾。甚至有的时候因为视频播放占用了时间而未能讲解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考试中未能游刃有余。这其实也是传统教学与影音教学之间的教学冲突,所以历史教师应当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较好的融合,使得传统的教学不“传统”。让影音教学不仅仅只有影音。
三、影音视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完善
1.首先影音教学不能完全脱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较好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不仅要用影音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教材做好教学笔记。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提问,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适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历史教师还应当适当的进行课堂小组讨论,让他们对一些历史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能够有效的提高其考试时思想的活跃性。在进行《楚汉争霸》这一章节时,我在听课中曾经见到老师放映了“不以成败论英雄”来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小组讨论“以成败论英雄”,有的小组讨论“不以成败论英雄”在讨论中同学们引证了大量的历史人物,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这在无形中就让他们对历史的见解提升了一个高度,让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以及生活中都受益匪浅。
2.教师要对课堂的影音视频的时间有一个良好的把握,不能因为过于依赖影音而忽略了实际教学的重要性,要树立以教学为主,影音视频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对影音片段进行精选,可以截取一两个精彩片段进行回放,让学生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用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历史、反思历史、应用历史。
四、结语
影音视频在历史的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其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强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有着极好的效果。但是也不能太过于依赖影音,应当将影音教学与课堂讲解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曹大、赵世喻 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M]. 岳簏书社,2010:20-24.
[2] 叶永广. 创新学科育人载体 打造历史情趣课堂[J]. 中小学电教,2001(1):55.
篇9
开展课外历史活动的原则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旨在使初中生在掌握历史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和历史学习态度,运用巧妙的课外历史活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努力练习,积极思考,为初中历史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自我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课外历史活动要生动有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只要他们乐于去实践,勇敢去说,就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选择课外历史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快乐有趣、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有趣味性的主体让学生通过演讲以及自我展示的方法,引导初中生在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敢于说,善于说,乐于说,充分体现课外历史活动的积极作用。
课外历史活动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历史话题作为活动的主题,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知晓历史学习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造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创设情境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得到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主动配合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也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课外历史活动要有鲜明的主题 鲜明的主题必定会使人印象深刻,有利于初中生对情境的记忆,通过同学之间对主题的探讨,把一个个主题展现在课堂上,经历过一次次主题训练,学生对这个主题一定会有深刻的印象,对相对应的历史知识也会产生联想记忆,充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活动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多媒体被广泛应用在各个教学领域,开展课外历史活动的过程中,多媒体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巧妙地把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形象生动,又能使学生觉得有趣不乏味,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更能迎合初中生的内心特点。动画或者插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形象,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活动情境。无论是录音或者影片,都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起来,使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模拟生活的活动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也可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的活动中。无论什么情境再现在课堂上,都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历史自学能力,这样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越是与日常生活中有联系的知识点,越能够让初中生更好地互动,兴趣提高了,学习的劲头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历史故事创设法 寓言、故事等有趣的情节无疑都是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这样的有趣情节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把自己假设成为历史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让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抛出小主题法 课外历史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运用某个小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小主题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去讲解有关这个主题的历史片段和历史故事,指导学生能够有声有色,有条不紊地将自己内心所想落实到口头上来。反复训练,使学生能够流利、有条理地讲述一个完整的历史主题故事,学生对这个历史主题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看图说话法 历史课文的插图以及各种类型的小图片,都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个主题画面。根据历史图片,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图片描述,或者根据图中人物进行人物补白,情景的补白,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的方法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初中历史课堂开展课外历史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师生互动是课外历史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学生能否融入课堂情境,主要依靠教师的有效引导,如何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参与其中,使师生之间能够无障碍沟通互动。其次,学生在进行展示、演讲以及表演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让学生在观看其他小组表演的同时找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基础上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学习,以便能够在展示的过程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最后,教师在进行课外历史活动的选择过程中应当注重遵从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更要注重历史课外活动的时效性和应用性。所选择的活动受到学生的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越能起到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影视作品 初中 历史教学 现状 改进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在逐步创新和完善,影视作品的运用为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影视作品突破了传统历史课堂文字、图片说明式的教学方式,将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应用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关注历史的意识。所以影视作品运用于历史教学的方式应该成为现今教师备课过程所考虑的方式。
一、影视作品收集与整理
虽然历史教学手段在不断创新,但影视作品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的方法却很少被一些历史教师采纳。而影视作品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历史课堂上有着巨大的用途,所以影视作品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它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应用影视作品的前提是要在课前搜寻、整理好相关的作品资料。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关于这篇课文的主题有着大量的影视资料供师生去选择。教师在筛选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进行师生分工式地进行影视作品收集。比如学生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合作收集两部左右的作品上交给老师,然后老师通过学生上交的影视资料进行筛选,把最合适的资料最为课堂播放资料供同学们一起观赏和学习。这个课前进行影视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为学生最开始接触历史事件提供了条件,让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对相关历史有着粗略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在课堂上更加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历史,推动学生学习的发展。
还比如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中的“的十年”这一课,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收集外,还可以让学生试着去询问自己的爷爷奶奶关于的的故事,把这个过程录成视频,成为属于自己的影视作品。在与其他同学分享时,会更有真实性和说服性。
二、影视作品在课堂上的利用和欣赏
历史课堂上,影视作品是一种传达历史现象的重要工具,所以教师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能够更加直观地给学生讲解历史。而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影视作品所呈现历史的方式有着一定的欣赏价值,这对于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问题也有着一定的促进影响。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的“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取一些影视资料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电影《鸿门宴》、《孔子》,电视剧《战国》、《东周列国――春秋篇》等都是比较合适的影视题材。学生在进行观赏时,通过片中情节能够容易地了解到人物性格、历史事件原因等传统历史课堂所无法表现出来的内容。在《孔子》这个电影中,孔子给弟子讲解“仁”的道理这个画面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孔子这个人物的魅力和性格特征,以至后代几千年沿用他的主张思想也是与他个人本身有一定关系,而学生只有通过这中画面才能体会到孔子这位思想家的魅力何在,从而才能理解孔子思想的魅力。这是影视作品在课堂中应用所带来的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地去认识历史和欣赏历史。
又比如在学习“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大汉天子》、《汉武大帝》电视剧作品就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影视资料。学生依靠对影视画面中情节的认识能够充分体会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而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时能够全面、客观的去看待。这也是影视作品欣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第二大效果,促进学生在历史问题上能够辩证地分析。
三、课后对影视作品的交流与评述
历史的学习要注重课后反思的过程,学生虽然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课后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建立历史思维,形成对历史评述和批判的意识。影视作品是历史再现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也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刻认识的方式。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开元盛世”这篇课文时,影视作品《大唐诗圣》作为资料题材,学生在观赏其中关于“开元盛世”的片段后可以形成小组进行讨论各种问题:为什么唐玄宗在位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执政有无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能够通过影视欣赏而得出的问题,所以影视作品能够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甚至可以对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表演或者情节设置进行抨击,在出现于历史不符的地方学生应该及时提出并且更正,让更多学生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这也体现了学生对历史真实性地把握。
在学习“”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以国外角度为第一角度的影视作品,学生在观赏完后能够更加客观地去认识历史。对于“”这个历史事实,虽然中国受到巨大的伤害,但在西方列强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民族扩张壮大国家实力的行为。所以辩证地去看待这个事件才是正确的途径,学生在观影过后也要意识到历史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许静. 论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化[D]. 重庆师范大学,2005.
[2] 郝建彬. 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与反思[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