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体废物处理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主要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其无害化消纳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垃圾围城、二次污染、处理能力不足、技术落后、规划选址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建成集节地、节能、环保、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的综合平台,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内集中处理,同时做好园区排放达到环保要求。这便于形成规模效应,集中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资金、技术、项目的整合联动,形成产业链条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形成循环利用机制[1]。但如何在园区内充分做好污染控制、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2008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讨,从而总结出一套利用循环经济思想建设管理城市大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的理论体系,对其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以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为主要内容,各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要的水、电、气、热无疑是园区内最大的能源消耗,是园区管理成本的最大支出。因此,以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以节能环保、降低消耗为目标,通过对各项目之间水、电、气、热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实现各项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成为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
(一)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避免。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应该遵循此原则,因此在园区规划建设上要考虑垃圾的前端减量,通过机械分选再次对垃圾进行分类,从而达到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目的。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节能及有效性,避免过度分选,造成其他能源的浪费。
(二)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针对垃圾处理链条中各个环节,在通过物质能量换算后,对分选出的物质及处理过程中的产物进行最大化的再利用,应采取设施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加大废弃物的转化效率,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注重成本,关注经济效益。
(三)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
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多次回收利用和资源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回收和综合利用。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应增强再生物的再利用意识,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二、规划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
(一)利用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园区发展规划
首先,要明确园区的基本定位、基本功能和职责,因为固体废弃物的范围很广,园区不可能全部接纳处理,而且环卫行业的固废处理园区不同于工业园,主要是以处理消纳城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园区的规划应该围绕以建设处理这些垃圾的设施及避免二次污染的环保设施为主,同时充分考虑设施间物质、能量的相互利用,综合处理减少排放,建设好公共基础设施。所以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实施方案应当优先符合“循环经济”的项目建设;考虑区域环境容量,优先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建设;坚持“整体优先”原则,分析园区内部物质流、能流平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设置园区缓冲带。
根据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了北京市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图1为发展规划中园区核心规划图。制定发展规划前,首先明确该园区的功能定位。作为市政部门归口的园区,其定位是:以处理城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为主的综合资源化处理园区。
规划分核心区(图1)和周边地区规划(图2),核心区主要以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环保设施建设为主,周边地区规划在核心区周围,分别规划能源产业区、绿色产业区、环保产业区、科教产业区,按照“分区布局、一区一业”的总体思路,构建“四区四业”产业体系。园区的发展规划项目设施注重节能低碳、资源循环利用及社会经济效益,明确“固体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处理中心”为园区发展主体和功能定位,为此,要着重建设发展核心区,核心区内规划了19个建设项目,其中8项为基础设施类,主要为: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物资回收中心、建筑垃圾处理厂、 园林垃圾处理厂、 东北热电厂。这8项设施发挥着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主要功能,是园区的核心设施,是产业链的节点和主线,应优先安排进行建设。
(二)利用经济学供需平衡的原理规划园区内的处理设施能力
园区将机械分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综合利用等集中优化设计,形成完整封闭的循环处置链,这就要根据区域内接收的垃圾量,结合不同的处理方式建设各种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要结合经济学供需平衡原理,做到区域内物质总量平衡。避免造成个别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或过剩。因此,园区要根据处理的流程,规划设计总体物流供需流程图,保证供需平衡。可根据进入园区的原生垃圾、餐厨垃圾、绿色垃圾、医疗垃圾的数量,分别计算出分选中心、物资回收中心、焚烧厂、填埋场、餐厨处理厂、有机垃圾处理厂、医疗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车间等处理设施的日处理量,以及每日产生水、电、沼气、肥料的数量。从而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避免以前传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单一、能力不足或过剩闲置,缺少相互协作,占地面积大,环保设施重复建设,污染控制分散,居民反对强烈的不利因素。
(三)根据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建设园区内循环利用基础设施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该种说法虽然还有所争议,但也说明垃圾经过分选和有效处理是可以变为资源的,垃圾通过分选可以得到金属、塑料、橡胶、木材等物质,属于可以再利用的资源,所以园区内的各处理设施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二次利用,甚至三次利用。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在建设好核心区固体废弃物处理基本设施同时,要重点建设开发循环利用类设施。这样才能将基本设施的各个节点和环节串联起来,使之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余热及处理的后产品,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和能源加以利用,真正做到园区内的物质、能量的综合循环利用。
为此,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了循环利用类项目7项:填埋气发电并网、填埋气循环利用、雨水利用、电力综合利用、餐厨垃圾菌剂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综合利用、余热利用。这些项目主要是利用垃圾填埋的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发电;垃圾焚烧产生电能及热能加以利用,电能主要是输入电网和生产生活自用,热能用于园区供暖、生物菌剂的生产及垃圾的脱水处理等;污水经过处理与收集的雨水一同用于洗车、降尘、绿化;对于餐厨垃圾、绿色垃圾,根据其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殊情况,通过高温耗氧及厌氧发酵使其产生沼气和肥料加以利用;焚烧产生的废渣用于制砖和修路等等。通过项目的整合、技术运用,使资源在园区内实现高效利用。
综合处理园区的建设避免了传统垃圾处理仅仅以处理掉垃圾为目的,忽略资源的再利用、工艺再开发及环境的综合保护,为设备研发、技术引进、资金投入、管理创新创造了新的环境和平台。
(四)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通过园区整体规划和加强循环经济类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园区经济性,2012年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经济效益为27790.66万元,在没有完全形成综合处理园区时的2009年经济效益为-136.09万元。其中,填埋气及垃圾焚烧发电上网出售、菌剂、物资回收等项目的经济效益对扭转经济效率起了关键作用。
2. 环境效益
通过园区科学的规划,建设综合处理厂、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可明显减少填埋中有机物含量,减轻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预处理可明显减少单位热能转换所释放的污染物,根本解决原生生活垃圾直接入炉燃烧,因热值不稳定造成的燃烧工况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减轻焚烧污染物的产生与释放,降低烟气控制的难度。预处理阶段垃圾物料减量,使处理单位原生垃圾产生的飞灰量明显减少,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3. 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园建设集成了生活垃圾预处理系统、焚烧系统、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灰渣再利用系统等,使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总体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提供了切实可行、快速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而且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3]。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形成循环经济,必须综合考虑和缜密策划,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实现循环经济理念在产业园区的应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
篇2
关键词:危险废物 现状 问题 建议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在急剧增加。而固体废物中危险固体废物由于其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危险特性,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性,由于危险废物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危险废物进行全面地管理、科学预防、安全处置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危险废物的特征及危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的特性。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一)复杂性
危险废物产生源涵盖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导致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其污染环境的过程可能会经过转化、代谢、富集等各种方式而变得非常复杂。
(二)滞后性
危险废物属于固体废物,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有害物质向环境中的扩散速率相对比较缓慢,达到污染危害标准需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但一旦发生了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损害是持续不断的,不会因为危险废物的停止排放而立即消除。
(三)不可恢复性
有些危险废物若处理处置不当或发生环境污染后,治理难度大费用高或者现有技术无法治理,导致生态恢复缓慢或者无法恢复。
二、济宁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济宁市危险废物量大面广、地域特点明显,近300家企业申报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涉及22大类别,其中精(蒸馏)釜残、医药废物、表面处理废物、废矿物油、废漆渣、污泥、废包装物等为产生量大的废物。通过对济宁十三家较为典型的企业进行调查,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见表:
从调查情况来看:
1.不同企业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差别较大、地域差别明显;
2.各企业产生危险废物涉及种类较多,而同一类产生量较小;
3.大本分企业没有自建处理设施,只有少数企业针对排污量大的危险废物建设处理设施,自行处理或利用。
(二)存在问题
1.对危险废物产生源监督力度不够。
产生危险废物工业企业数量多、分散,监管难度较大。环保部门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人员不足,影响了对危险废物的有效监管。各别企业为了逃避责任,瞒报或申报产生量,私自将危险废物倾倒或简单填埋,形成潜在污染风险,造成危险废物分布、总量家底不清。
2.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
目前济宁危险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的企业经营规模较小、重复建设、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电子废物处理能力明显不足。
3.公众参与不够
近年来,对水污染、大气污染的宣传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公民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危险废物的宣传不够,很多人不了解危险废物的危险性,将电子产品、农药包装物等当作生活垃圾丢弃。造成未经分类的有害废物进入卫生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造成二次污染。
三、国内外先进经验对济宁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启示
(一)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监管,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
政府增加管理力量及投入,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环保本门的监管职能,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监管。可以借鉴日本,危险废物产生量由企业、行业协会收集基础数据,如实填报、提交,准确掌握危险废物的产生种类、产生量、利用或处理处置方式等信息。对危险废物从源头到最终去向都有一个清晰完整、可操作的路图,每批废料走向可追溯。畅通危废收集处理渠道,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提高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及时安全处置。
(二)建立健全问责制度
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行业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对某些严重污染环境借鉴美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责任者事先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费,当污染发生后对环境或第三人造成危害,有保险机构对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三)提高危险废物防治水平
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处理工艺技术水平。国外先进经验表明,小规模、分散处理危险废物成本很高、很难达到污染控制标准,也不利于环保部门监管,危险废物更适合分类收集、集中处置,因此,危险废物处理企业大型化、规模化也是发展趋势[4]。
(四)引进和开发新技术
近年来,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例如等离子体热解危险废物技术得应用,可以实现高温裂解彻底,减少尾气二次污染,清洁安全。关注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结合济宁市实际现状,引进新的技术、设备,推进危险废物处置技术迈上新台阶。
(五)加强宣传、鼓励群众参与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作用,及时危险废物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危险废物环境污染的警示教育,引导社会群众的监督和参与,举报危险废物污染行为。开展废荧光灯管、废铅酸蓄电池、农药包装物等废物采用强制回收、以旧换新、有偿回购等激励措施,激励使群众参与到危险废物治理当中。
参考文献:
[1]日本固体废弃物处理模式给中国带来的启示[J].商品混凝土,2015,(10).
[2]渠玉英,李毅.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12,(02).
[3]许婷等.国内外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论文集[C].2015.
篇3
一、城市固体废物来源和分类
固体废物是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我国从其来源及管理的需求出发,分为以下三类:
1.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冶金固体废物(如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等)、燃料灰渣(如粉煤灰、煤渣、烟道灰、页岩灰等)、化学工业固体废物(如硫酸渣、废石膏、盐泥废石、、化学矿山尾矿渣等)、石油工业固体废物(如碱渣、酸渣等)、粮食、食品工业固体废物等。
2.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家庭垃圾、食品垃圾、零散垃圾、市场垃圾、街道扫集物、医院垃圾、建筑垃圾及粪便。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性质、地理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和民用燃料结构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粪便大都通过地下水道输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而我国城市地下水下系统不完善及污水处理设施少,粪便需要收集、清运,是城市固体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居民改革促使城市周边区域生产的固体废物占很大比例,尤其建筑垃圾急剧增多,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刻不容缓。
3.危险废物
危险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易燃性、易爆性、化学反应性、腐蚀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态毒性或传染性而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如冶炼渣、化学废物废料及母液、核燃料生产、加工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这类废物需要单独加以管理。
二、固体废物污染途径及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若处置不当,能通过不同途径危害人体健康。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粪便及生活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合繁殖地,能形成病原体污染。
固体废物具有污染源多、污染原因复杂、危害范围广,管理比较困难等特点。其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大量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淤塞水道,污染水体;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妨碍景观,影响市容环境卫生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三、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现状
目前国内固废处理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填埋、焚烧和堆肥。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焚烧处理可达到解毒、除害的目的,但成本高占比例较小。从中国国情看,填埋处理费用低、操作简便,但占用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易产生二次污染。此外,受填埋场容量限制,旧的填埋场封闭后,新的填埋场选址非常困难,公众对把农村当作垃圾消纳场所已有抵制,所以当今填埋处理对于公众已是很难接受的一种处理方式;有些城市固废堆放于城乡结合区,由于无害化处理设施与技术不够完善,加上管理粗放,因此无害化处理效率是很低的,很难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
四、城市固废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低效率低水平的城市固废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处理设施的更新改革势在必行
近些年,我国城市固废排放量约以7%-9%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增长,而其处理的速度远不及增长的速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量应用低效率低水平的城市固废处理设施,我国城市固废以郊外堆放、简易填埋、卫生填埋为主,很少一部分采用焚烧处理,高温堆肥常处于半运转状态,根本难以达到环保的要求和废物回收利用的目的。 这些普遍存在的城市固废处理场所产生的臭气和渗滤液不但导致处理场附近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城市中固废处理场址的选择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场址的选择日益困难,卫生填埋的高运行费用,真正意义上的处理比较少。若不重视这些问题,难以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将严重影响城市固废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2.市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加强对城市固废的分类回收
进行城市固废分类收集的城市均属于经济水平和人们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城市固废分类收集的重要性。通过普及环境教育,加大环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树立建立循环物流体系的理念,让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固废的分类工作,促使市民自觉对固废进行妥善分类处理,减少固废的产生,促进固废减量化、资源化。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能缩短垃圾处理的周期,提高资源化利用率。从城市固废产生的源头实行分类收集,从自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
3.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及相应政策的制定是对城市固废处理的基本保证
我国的城市固废分类收集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因而政府应加大力度,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固废分类收集制度及相应的法规,为城市固废处理做好保障工作。加强市政规划及私营部门的参与,优化责任机制,做到职责明晰,运营与监督相协调,利用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固废的回收利用,扶植帮助建设废品回收中心,增加可回收渠道和比例,提高城市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充分做好固废减量化、资源化的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穗港澳科技·产业(城市固体废物绿色处理)发展论坛举行(蔡斯淙 摄)
论坛以“新型城市化:生态建设与人居环境”为主题,聚焦城市固废的绿色处置,设立了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政策、法规以及发展战略研究;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服务价格机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研究3个中心议题。
出席论坛的嘉宾以专业见长,许多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成果颇丰。中科院广州分院前院长陈勇博士、广东社科院副院长温宪元研究员、香港环境保护署助理署长陈英侬博士等作了主题演讲。
与会科技专家深入探讨了城市固废的绿色处置产业链问题,提出通过打造绿色处置产业链,才能从本质上建立有效的固废处置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才能实现城市固废的绿色处置持续发展局面等相关观点。论坛学习分享了美国、欧洲、日本、香港、澳门、北京等国内外不同区域和城市固废的绿色处置方式和先进经验,为与会者带来更多的新思维;还通过展示城市固废的绿色处置新技术、新设备,带出了以科技进步推动城市固废绿色处置的技术管理策略。
穗港澳科技专家为破解广州“垃圾围城”难题献策
(蔡斯淙 摄)
论坛期间举办了包括主题演讲、学术沙龙、分会场讨论、展示城市固废绿色处置设备及产品,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积累了扎实的学术成果。
中科院广州分院前院长陈勇博士作主题演讲(蔡斯淙 摄)
据了解,“垃圾围城”是近年来一直困扰广州市城市发展的大难题。据了解,当前广州市生活垃圾日排放量约17800吨,人均日排放量约1.2公斤,这些数字还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上升。广州每天不得不进行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的垃圾高达12000吨。现有的垃圾收运处置设施、技术、管理模式远远不能解决问题。之前广州市番禺区就因选址拟建垃圾焚烧厂一事一度引发诸多风波。目前广州正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提出把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结合起来,走环境友好的城市化道路。环境友好就是要求着力减少污染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突出城市生态建设,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城市。因此,想方设法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刻不
容缓。
本次穗港澳科技·产业(城市固体废物绿色处理)发展论坛搭建了宣传、推广与交流城市固体废物绿色处置的科技成果及产业信息的平台,带来国内外其他地区和城市合理利用和有效处理城市垃圾的先进经验,为广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聚才引智,出谋划策,对推动广州形成城市固体废物的绿色处置产业链,解决“垃圾围城”难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穗港澳科技·产业论坛是由广州市科协联合穗港澳三地科技团体共同举办的科技论坛,自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期,涵盖包括动漫、汽车、生物、腐蚀防护、智能产业等众多产业,邀请三地科技工作者、政府职能部门、产业界、科研机构代表进行研讨,推介三地最新的产业项目,为三地产业合作发展提出建议及意见。(广州市科协 卜浩健 编辑:张炜哲)
香港环境保护署助理署长陈英侬博士接受媒体采访
篇5
关键词 园林建设;建筑废物;生态利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64-02
随着社会经济与建设的高速发展,各种资源在大力开发利用的同时,绝大部分的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日益增加,如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机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大力提倡建筑垃圾“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处理好建筑垃圾已成社会与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建筑垃圾中建筑固体废物概念
建筑固体废物是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中的一部分,包括拆除物中的混泥土块、石块、砖瓦块等,他们分散在混合垃圾与渣土中。建筑垃圾是城镇固体废物中的一部分,占量高达40%左右。其处置原则是“谁生产、谁负责处置与利用”。在处置过程中可以利用错位性的特点,巧妙将某一个时空领域(生产过程)的建筑废物在另一个时空或同一时空领域(生产过程)不同项目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关键看我们如何利用。而园林建设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生态利用正是由此而显现的思想理念。
2 建筑固体废物现状问题和对策
目前缺乏针对建筑固体废物生态利用的标准规范和法规上的约束机制。加强对建筑垃圾的“三化”立法,并做好宣传教育和监督执法工作。同时希望园林行业能转变在资源化方面的被动参与,改为主动先行,化解建设与环保的一些矛盾。
目前缺乏综合利用技术,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尤其是建筑、园林、国土、规划、市政、环卫等多方共同努力,切实做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首先应加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面的技术开发,包括智力思想,技术协作、工程机械的协调配合。其次制定再生技术和产品生产的标准规范。开发简单的分析方法与毒性含量。比如PH值、再生骨料的强硬度、整体利用砌体的坚固度:
通过市场价格手段促进生态利用的起步与发展,理顺适宜再生建材体系,综合考虑其运输、填埋和环境损害,以及保护地质景观、节约自然的矿产资源因素。对从事加工与再生利用的单位应给予环保补贴资金或在税收,信贷方面优惠。
建筑垃圾填埋前必须落实人工分行分类处置,尤其在机械化作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挑选出固体废物给后续工程项目以方便利用。
城市绿地中花草树木生长不好的,比如灌木大面积黄叶直至死亡的,与改造建筑垃圾的土壤基质很不科学相关联。因此,必须在利用废物上大做文章。
3 解决问题的方法
3.1 就地完善,整体利用
拆迁时先规划,将原有建(构)筑物,有保留价值的,又不妨碍后续工程建设的经改造成为主体景观的物体,予以保护。适合将改为小公园、小广场的用地,最大好处是能延续当地的人文风俗,体现人脉意境(如广东船场将厂房、烟囱、铁轨、驳岸保留下来,改建成纪念性小公园,)设想可将桃源漆河小镇的河道两侧规划成山寨版的凤凰景观就有其优势与特点。
3.2 就地做原材料利用
有些废石块、混凝土石块、铺道块等稍成型不须加工就直接利用在砌体工程中 ,包括围墙、挡土墙、驳岸、假山、花圃与苗圃铺地或园林建筑中(亭、台、楼、阁)基础底层如207国道荆门段中的几处改造采用“废弃块”当“石块”维修加固挡土墙几年来一直很好。)
3.3 就地经破碎成小石子替代原生料做垫层或铺地利用
多数的废混凝土块、石块、砖瓦块,破碎成适合的小石子做植草砖,小游路的基础层垫层或场地平铺作基础介质层使用。
3.4 经破碎后做再生骨料利用
对于有些混凝土块,石块其强度较好的将其粉碎做再生骨料,稍加清洗作小游路、亭、台、楼、阁的混凝土骨料配合使用,可采用适当渗入粉煤灰、硅灰代沙30%或加入减水剂4.5kg/m3 或加膨胀剂10%~20%代替水泥等法解决其不足的问题。如河南开封―兰考混凝土道路建设工程铺了两处40m的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实验路段,经多年行车运行证实,路况与正常生产路段无实质上差异。又如常德时期的雕堡其原材料惨有当时城墙砖的碎块 部分河沙与石灰,园林方面要求不严,其利用的途径很多。
3.5 直接做混凝土面层材料利用
有些装修、装饰后的大理石、花岗岩、瓷砖等边角余料,直接用于小游路的面层铺装,按不同的纹路要求拼合,还可艺术铺装。旧砖瓦可做面料铺装,增强吸水透气,还有条石、块石可做草坪的游路铺地。可将粉碎的彩色骨料做混凝土面层使用在小游路,然后用水磨机稍加磨平。
3.6 直接做堆山造景材料利用
有些工地设计时有小土丘或假山的造景,应在建筑垃圾清运时就留下一些渣土和块状废物直接堆砌在堆山造景中,上栽一些松竹等耐旱植物美化环境。
4 建议
1)完善立法与法规
明确建筑混合垃圾的收费标准要远高于分类垃圾。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且规定其必须进行分类分选,生产单位必须添置相应的设备或委托第三方来利用。
2)城建外应明确一人负责上传下达建设工程项目信息以市场经济手段设置协调处理事业中心,以便形成市场化生态利用的网络格局。
3)配备相应的设备
借鉴日本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科学的开发和制造出自行式破碎机械在现场直接进行破碎再利用。
4)强调优化拆除办法、强调适宜地就地保护利用,改善过去强硬的“三通一平”做法,让景观规划方案提前实施利用。
5)增强园林企业自身员工的生态利用的思想观念,转变旧的思维模式,开拓思路。
5 结论
园林人不应固自封、夜郎自大。自觉自愿挖掘自身潜力,做好生态利用,以建成现代建筑景物为斑块,以树木绿化环境为廊道,以道路、绿地园林为基质的现代景观,创造出更加美丽的生态文明城市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由才.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篇6
摘要:论述了固体废物的性质和危害,对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做了较详细的分析。针对污染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广州市;固体废物;二次污染
1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1.1广州市工业废物污染现状
近年来,广州市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急剧增加,组成成份日趋复杂。2005年全市固体废物产生总量达2334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就占有1400万吨,该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总量虽接近1000万吨,但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废物处置需求,设施建设普遍简陋,达不到“无害化”的标准,二次污染严重。
1.2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目前广州市平均日产垃圾6300吨。生活垃圾,主要在位于黄埔区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生活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又给当地的居民群众造成了较为突出的二次污染。尤为令人吃惊的是,已开场10多年、并计划将于年内关闭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场,其污水处理系统至今还处于调试阶段,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里。
1.3广州市有毒化学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目前广州市每年的危险固体废物产量约为2万吨,废旧电子电器12万吨,废塑料包装物和农用薄膜32万吨。其中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处置的只有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等3家,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达标率只有40%;大量的危险废物被不规范焚烧或倾入没有采取防渗措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甚至直接排入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4广州市白色污染现状
广州市目前使用的是EPS(俗称白色)泡沫塑料快餐具,其年消耗量在20亿~30亿只,大量弃掷的泡沫塑料快餐具形成“白色污染”。21世纪广州市的白色垃圾有300多万吨。由于EPS泡沫塑料消耗的是无法再生的石油资源,用作发泡剂的氟利昂是对地球大气臭氧层造成不可逆转破坏的“元凶”,它埋在地里会使土壤劣化,焚烧处理又会产生10余种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故而成为灾难性的“白色污染”。它已同汽车尾气、有磷洗涤剂一起被列为我国环保治理的三大重点。因为白色垃圾需要百年以上时间才可以在自然界自然降解,所以解决它的污染问题被称做百年难题。
2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对策
2.1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的治理对策
(1)冶金废渣的治理对策。
①高炉渣:高炉渣的产量随冶炼技术及矿石的品位不同而变化。高炉渣属于硅酸盐材料。它化学性质稳定,并具有抗磨、吸水等特点,可供广泛应有,国内对高炉渣的应用都很重视,美、英、法、日本等国高炉渣的利用率已达100%,甚至出现了很多专营高炉渣商品的公司和工厂。我国高炉渣的利用率已达85%以上。为了适应不同的用途,高炉渣可分别被加工成水渣、矿渣碎石和膨胀矿渣等几类主要产品。
②钢渣:钢渣是炼钢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物,包括转炉渣、电炉渣等。炼钢过程中的排渣工艺,不仅影响到炼钢技术的发展,也与钢渣的综合利用密切相关。目前,炼钢过程的排渣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如下四种:冷弃法;热泼碎石工艺;钢渣水淬工艺;风淬法。
(2)化工固体废物的治理对策。
①对硫铁矿烧渣,应根据其含铁量的不同确定其用途,铁含量高的应回炉炼铁;低铁、高硅酸盐的硫铁矿烧渣宜做水泥配料。
②铬渣可代替石灰石作炼铁熔剂。在冶炼过程中铬成为金属进入铁组分中,可彻底消除六价铬浸出的危害;根据铬渣在高温下能还原成低价态无毒铬的原理,可将铬渣掺入煤中用于发电、用铬渣作玻璃着色剂或钙镁磷肥和铸石。还可利用碳对铬渣进行干法还原除毒;用电解法处理铬酸、生产铬盐精、回收原理含铬硫酸氢钠等。
③烧碱盐泥可采用抽滤、沉淀过滤法进行处理,或用于制氧化镁等;含汞盐泥可用次氯酸钠氧化法、氯化-硫化-熔烧法进行处理,并回收金属汞。
④电石渣可制水泥或代替石灰作各种建筑材料、筑路材料等,还可用来生产氯酸钾等化工产品。
⑤其它化工废物,如,磷渣可烧制磷酸;甲醇废触媒可生产锌-铜复合微肥;溶剂厂母液可生产二甲基甲酰胺等;染料废渣制硫酸铜等产品;胶片厂的废胶片和废液可回收银。
2.2生活垃圾污染的治理对策
(1)填埋法。
①垃圾填埋场的选址。选址时遵循的原则是: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避开上风口和水源地上游;自然地理条件不适宜飘浮扩散和渗漏。
②对填埋场需要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以免垃圾中的有害物在雨水或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随水渗漏,污染地下水和相邻土壤。
③垃圾场表面覆土和排气管网设置。
(2)堆肥法.
堆肥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是:生活垃圾-分类-破碎-发酵-烘干-磨粉-配料-造粒-干燥-包装-出厂。如果是生产一般堆肥,则在发酵工艺完成后,即可直接使用;如果生产有机复合肥,则在配料工艺需要添加一定配比的化肥。有机复合肥的有效肥力是一般堆肥的4~5倍。目前广州市的固体污染只有少量是用的堆肥法处理。
(3)焚烧法。
广州市现在有1座大型垃圾焚烧厂——李坑垃圾焚烧厂。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是广州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7.25亿元。投入运行的一期工程设计日处理垃圾1040吨,占目前广州市日产生活垃圾量的约1/7;该厂年发电1.3亿度,能满足10万户家庭生活所需,是符合广州特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是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别于垃圾填埋场的一大亮点。该项目还是国内第一个采用中温次高压参数的焚烧发电厂,通过提高蒸汽温度和压力有效提高蒸汽回收效率,使发电量增加20%以上。此外,与垃圾填埋场需大量占用土地不同,该厂在设计原则上尽可能节约用地,目前一期用地仅为3.2万平方米,是兴丰垃圾填埋场的1/10。
2.3白色污染处理方法
①实行垃圾分类,以利回收利用。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而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流之前将其分类回收上来。目前,发达国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国城镇尽快推行垃圾分类弃置已势在必行。
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可降解塑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可降解周期。广州市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和正在开发出以淀粉、秸秆纤维、天然草浆等材料制成的“绿色”替代品。
③加强立法,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的义务。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广州市也为此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2.4广州市垃圾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1)填埋场场底防渗。
为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必须在填埋场底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以前垃圾填埋场底部都铺放一层防渗材料,主要有黏土、沥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胶等。近几年国外开始采用人工合成防渗层,有的采用双防渗层,效果明显好于前者。垂直防渗可采用帷幕灌浆、不透水布等。各填埋场可根据具体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2)渗滤液的收集处理。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生物、物化及土地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厌氧-好氧处理。物化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沉淀、电解氧化、活性炭吸附、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膜渗析、汽提、湿式氧化等多种方法。和生物法相比,物化法受水质水量影响小,出水水质稳定,尤其对BOD/COD较低而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由于物化法处理费用较高,一般用于渗滤液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渗滤液的土地处理包括慢速渗滤系统(SR)、快速渗滤系统(RI)、表面漫流快速渗滤处理系统(ARI)等多种土地处理系统。土地处理主要通过土壤颗粒的过滤,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渗滤液中悬浮颗粒和溶解成分。通过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使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氮发生转化,通过蒸发作用减少渗滤液量。
(3)填埋气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①填埋气的收集。由于大部分沼气在填埋场填埋过程中就已形成,所以沼气采集应在填埋过程中就开始实施。在荷兰,对正在使用的垃圾场,主要采用立式或水平式收集技术。立式采气系统是在垃圾场的填埋过程逐步建造成的,其方法是在填埋场内均匀分布竖立大口径钢管,在每个钢管外砌筑竖井,当填埋厚度达到2~5米时,将钢管向上抽一部分,并继续砌筑,直到填埋场达到设计高度,然后将钢管移走。
②填埋气的净化。溶剂吸收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沼气净化方法,如采用双塔式溶剂吸收法提纯垃圾沼气,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
2.5广州市固体废物优化方法
篇7
关键词:南京市;十三五;工业危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67-03
Abstract: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tion and disposal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in Nanjing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the main problems and challenge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were summarized,an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Nanjing;The 13th Five-Year;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化学反应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等特征。尽管工业危险废物的总量相对较少,但因其对环境造成的后果严重,始终是固废处置的重点和难点[1]。工业危险废物管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环境风险,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改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十二五”以来,南京市在工业危险废物的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黑色金属冶炼等为主的工业企业产生的工业危废逐年增多。据统计,5年间共产生危废195.5万t,较“十一五”增长了68.9%,年均增长11.1%。而危废的处置利用设施和能力没有同步增长,不能满足工业危废处置利用的需要。因此,为了在“十三五”期间加强南京市工业危废的环境管理,提高危废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确保危废处理处置无害化,切实防止危废污染环境,有必要进行南京市工业危废污染防治对策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市“十二五”工业危废的产生、处理处置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危废处置利用及完善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十三五”期间危废“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持。
1 “十二五”工业危废污染防治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工业危废产生及处理处置状况 根据南京市环境统计资料,“十二五”期间,2011、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为30.17万t、32.52万t、37.70万t、45.81万t和49.34万t,较“十一五”增长了68.9%,年均增长11.1%,基本呈逐年增长态势(图1)。工业危险废物主要产生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主要危险废物种类为废碱(HW35)、精(蒸)馏残渣(HW11)、废酸(HW34)、废矿物油(HW08)和其他废物(HW49)等。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危险废物主要处置利用方式是焚烧、综合利用以及填埋,以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利用和企业自行处置利用为主。5年间,虽然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已达约99%(2015年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6.67%),但综合利用率只有约50%~65%(图2)。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本地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较弱,到2015年年底南京市共有29家企业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其中危险废物集中焚企业2家,危险废物填埋处置企业1家,综合利用企业19家。每年仅有约75%的工业危险废物在南京市本地处置,其余有相当一部分危险废物需转移到镇江等周边地区处置。另外“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每年都有少量危险废物贮存,2015年约有1.65万t危险废物处于贮存状态。
1.2 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逐年增长,处理处置能力不足,造成了一定数量的危险废物贮存于各大企业。企业、园区和社会3个层次均未能建立有效的循环经济体系,很难对危险废物实施从产生、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统一监督管理,致使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存在一定问题。
1.2.1 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尤其是焚烧处置能力不足 南京市以化工、钢铁和电子为支柱产业,产生了大量工业危险废物。十二五期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介于30万~50万t/a,仅约75%在南京市处置利用,25%的危险废物需跨市转移。企业的焚烧设施与工艺也较为落后,亟需升级改造。另外,废酸、废碱、有机溶剂等缺乏综合利用单位。危险废物贮存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另外危废跨市转移既存在较大的管理难度,又存在巨大的运输安全风险。
1.2.2 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方式有待改进 2015年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总体综合利用率为62%。从综合利用的技术现状看,大多停留在作为燃料、筑路等较低层次上,缺少高附加值、深度加工的产品,而且量大面广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同时,危险废物再利用的方法和途径也存在一定隐患。
1.2.3 危险废物监管能力与环境形势不相匹配 近年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的逐年增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的技术能力落后,危险废物处置设备急需更新。同时,南京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强度不够,尚未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亟待建立科学规范的固体废物监管体系。随着新的管理职能不断强化,管理执法队伍力量不足,难于全面掌握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流向等情况。
2 “十三五”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形势
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近几年来,南京市危险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根据《南京市环境统计资料》得到单位工业总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从而得到危险废物的排污系数,按照南京市工业总产值计算危险废物产生量。危险废物年产生量预测数学模型为:
式中:W-规划期末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单位:万t);δ-预测基准年单位工业总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单位:t/万元);α-衰减系数;n-预测时段(单位:a);M-规划期末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以2015年为基准年预测,万元工业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78kg/万元。分析2011年以来南京市万元工业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的变化情况,发现南京市危险废物排放强度年递减系数变化于0.06~0.17,中值为0.08,平均危险废物排放强度年递减系数为0.10。由于递减因子不稳定,而且减排空间不断减小,所以预测公式中α取最小值0.06,2020年南京市危险废物预测产生情况见表1。
随着资源回收技术的不断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一般来说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如果危险废物能实现远期85%的综合利用率的话,预计2020年南京市分别大约有8万t危险废物需经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置。但如果以2015年62%的综合利用率来估算的话,2020年南京市大约有21万t需经其他方式处置。就以上趋势分析看来,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不高和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是“十三五”面临的2个主要压力。如果远期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不能达到85%的话,那么南京市目前的危废处置建设状况尚不能满足未来需求。如何处置未来增加的危险废物,将是南京市固体废物未来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
3 “十三五”工业危废污染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3.1 “十三五”期间工业危废污染防治总体目标 根据《南京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南京市“十三五”期间工业危废污染防治总体目标为:围绕“十三五”环境保护基本策略,以保护环境、防治工业危废污染、减少工业危废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加强南京市的工业危废污染防治工作,完善工业危废管理和监督体制,加快工业危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危险废物的跨境转移,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的工业危废处理处置体系和稳定运行机制。综合分析2015年南京市工业危废污染防治现状、《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30)》以及《南京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定和要求,设定南京市工业危废管理指标为:到2020年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3.2 “十三五”工业危废污染防治主要对策建议 工业危废的处理处置是一个全过程管理模式,需要从产生、收集、运输、储存、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2]。为实现上述目标,解决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2.1 完善工业危废的行政管理体制及信息化平台建设 结合南京市工业危废管理实际状况,完善立法、执法和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明确调查、惩罚等行政管理职责分工。建立工业危废管理信息网,加强危废全程监管能力建设,与工业固废的管理一并构建固废处置流程的监控一体化系统,全方位掌控危废的产生和流动情况,统一归口危废产生、处置企业、以及运输等相关信息。完成动态数据库建设。加强检查、企业申报登记、监督以及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加强危险废物应急能力建设,有效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增加执法人员编制,解决管理执法伍力量不足问题。
3.2.2 加快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处置能力 南京市近期应加快威立雅环境服务公司、化工园天宇、长江江宇、江南、江北环保产业园等危废处置项目的建设步伐,远期积极争取在这些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再上几个危废处置设施项目,提高危废的焚烧与填埋处置能力,解决南京市危废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力争至2020年,危险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置能力达20万t/a以上,实现危险废物的本地处置以及焚烧、卫生填埋等多元化综合利用的安全处置。
3.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危废处置行业的发展 制定科学完备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建设计划,将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解决用地、资金等相关问题。加强危废处置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通过多种手段解决企业研发投入高、危废处置利用利润微薄、提档升级难等问题。支持鼓励危废处置利用企业积极申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运行等优惠政策。完善《南京市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适当降低对危废企业申请该项补偿的节能规模要求。通过绿色信贷、减免税费、土地有偿使用等优惠补偿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危废处置利用行业,重点鼓励投资危废焚烧处置、废酸处置利用等南京市目前处置能力缺乏的项目。
3.2.4 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着力提高危废综合利用水平,重点研发危险废物再利用与安全处置的关键技术;建立区域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技术优选和风险评价机制与方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决策支持软件。
参考文献
[1]再协.2016年中国固废处理行业发展概况[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7):13-17.
篇8
关键词:工业源 危险废物 管理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001-02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近年来,媒体上曝光的由于工业源危险废物引起的公共健康影响屡见不鲜,工业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管理问题也摆在企业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眼前,如何深入剖析当前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科学研讨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成为企业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工业源危险废物的概念及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而工业源危险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由于工业体系庞大,种类繁多,产生的危险废物数量大且成分复杂,从其产生、收集、运输、贮存、综合利用及处置等环节在时空上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工业危险废物的污染控制成为企业管理和环保部门监管的一大难题。
全世界每年的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量约为3.3×108t,数量庞大,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危险废物具有富集终态和污染源头的双重作用;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的危害。若不加以严格控制和管理,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大气、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容易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污染环境,甚至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控制工业源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2 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的环节
2.1 产生于工业生产使用的原材料
有些产品的生产需用到化工原料甚至危险化工原料等,这些原材料的容器或外包装含有或直接沾染危险废物,因此这些容器或外包装是危险废物,需要交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
2.2 产生于工业生产工艺过程
在某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些原材料在投入工艺流程后一部分转化为产品,一部分会在工艺某一或几个节点转化为危险废物而产出。此类危险废物产生的途径,对于不同的产品、原料、规模、设备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其产生量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线路板厂在其线路板蚀刻工艺过程就会产生蚀刻废液,一般企业会将蚀刻废液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但有些企业改造生产工艺流程,使用蚀刻液在线循环技术,实行在线循环处理,达到蚀刻废液零排放,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3 产生于废物末端处理过程
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含危险废物的污泥、残渣或粉尘,比如皮革企业复鞣工艺后产生的含铬废水经处理后会产生含铬污泥,这些污泥经压滤机压水后入袋按危险废物规定处理处置;又如废气过滤处理后产生的活性炭也是危险废物,同样要按照危险废物规定处理处置。
3 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分析
3.1 企业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分析
3.1.1 企业对危险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对一些产生量较小的危险废物处置重视不够,随意倾倒、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到外环境;将危险废物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进行简单处理;有的危险废物则出售给其他无相关资质的商家,非法转移牟取暴利,不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和转移联单制度等相关制度处置。在日常执法中发现,更有甚者,对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没有鉴别意识,认为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没有危害性,随意处置。对于一些没有环保审批手续的企业,危险废物的处置更加随意,危险废物的去向不明,没有进出台账,对环境安全构成了重大危害。
3.1.2 企业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不规范
虽然认识到危险废物的危害性,由于企业的经济、技术与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危险废物的暂时贮存管理不规范,厂内危险废物随意堆放,露天堆置,贮存场所没有防渗防漏等措施,包装不规范等,没有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进行妥善贮存,带来了二次污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2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分析
3.2.1 相关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不少的危险废物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但相关的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潮流,出现滞后现象。比如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不够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依托于环境统计和排污申报登记,这些依托来源都不是数据收集的重点,统计企业数量少,统计指标仅限于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利用量、贮存量、排放量和处置量等五项,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需要。同时,缺乏相关法规来支持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与危险废物的处置方面的法规不对称,造成可利用资源的浪费。
3.2.2 危险废物管理能力不足,执法能力亟待提高
全国大部分地级市环保部门还没有专门的固体废物管理机构,也没有设立专职的管理人员岗位,企业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执法能力和力度均不足。随着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大,种类逐渐增多,跨区域转移量不断增加,监管难度和工作量越来越大,对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加强执法能力;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打造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
3.2.3 区域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推动力不足
由于环保部门在危险废物监管能力上的不足和执法能力的疲软,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区域危险废物集中设施发展缓慢。因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市场回报率低,运行成本高,企业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建设进展缓慢,一旦环保监管跟不上,相关有资质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要积极推进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环保部门的行政政策推动力不可忽略。比如可以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运营和处置模式以及对于不履行法定义务,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要加大执法和管理力度,通过征收行政代处置费用的方式,促进危险废物的规范化处置。
4 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发展趋势
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适时修订相关的危险废物管理法规规章,依据危险废物的管理制度,做好企业危险废物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各环节的监管,确保每一环节执法到位,深化产废单位的申报和转移联单制度,全程监控,切实掌握和控制废物的流向。同时,也要完善现有危险废物的法规制度,在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去向的前提下,灵活多渠道利用资源化危险废物。比如上述的化工原料废容器或外包装,其实可以完全退回原料生产厂家进行回收利用,但现行法规将其定义为危险废物,那么这些废容器也只能执行相关规定,但往往原料生产厂家没有相关危险废物回收资质,从而形成一种资源利用多样化的瓶颈,若法规能对这种情况进行完善的话,那么在确保全过程的安全的情况下,建立相关台账,完全可以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处置的资源浪费。
另外,加强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监管力度。对于没有环保审批手续或是虽有环保审批手续但危险废物不按环保要求处理的企业,依法查处,杜绝危险废物脱离监管轨道。加大对无证经营、非法转移、超范围经营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执法力度,甚至吊销经营许可证。同时,要完善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对危险废物违法处置的举报和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氛围,减少和杜绝违法现象。
4.2 进一步加强环保固废管理队伍和管理能力的建设
当前,环保职能部门对于危险废物的管理主要依靠污染控制科(股)来管理,由于该科室业务量大,人手往往是不足的,同时危险废物的管理又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管理,所以对固体废物的管理队伍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环保职能部门要积极调整职能,成立专门的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充实管理技术人员,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促进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4.3 提高工业源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废弃物只是相对来说的,如果放在合适的位置,它就是一种原材料,危险废物不例外。其实工业源危险废物很大一部分都是有其他用途的,只是信息的不对称、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水平的制约,造成绝大部分工业源危险废物都是直接经过末端处置,达不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量化的效果。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沟通管理平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利用这个信息平台作为中间载体,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提高工业源危险废物的资源化水平,促进其减量化和资源化。同时,要鼓励科研单位积极与企业开展科研,加快工业源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提高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鼓励开展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实用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减少工业源危险废物的产生或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危险废物日益剧增,其环境污染现象屡见报端,对工业源危险废物的有效管理也就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工业源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详细地分析了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的一般环节及管理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探讨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发展趋势。然而,要有效地管理工业源危险废物,一要靠政策扶持,二要靠科学技术,三要靠意识提高,三者缺一不可。本文正是从这三方面出发,分别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工业源危险废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以及鼓励公众参与等这几方面就工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能对新时期的工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S].
篇9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立法 中国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高度产业化,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已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健康,甚至生命,改变这个现状最好的办法是对物品和废弃物进行全过程处理,在不损害环境的基础上实现能源的再利用,节约生产成本,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理想模式,循环经济范式应之而生并受到重视。它通过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的融合,强调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环境友好生产。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一词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主要指在企业利用资源进行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物的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资源消耗型经济转变为循环利用资源的生态型经济,它不仅是一种经济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对物品和废弃物进行全过程处理,以达到反复使用,使其资源化的目的,从而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实现废物的净化和再利用。
循环经济以3R原则为基本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所谓减量化就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少的使用资源,实现资源最小化,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浪费;所谓再使用就是指将产品及其包装反复使用,要求将再生资源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将再生资源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组件或者部件予以使用;所谓再循环就是指将可循环利用的废品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
二、各代表国家循环经济立法发展背景
日本及欧盟各国均对循环经济进行比较完备的立法。
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涉及了基本法、综合法、专项法等多个层面,具有非常完备健全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1967年,日本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70年日本国会修订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1991年再次修订《废弃物处理法》,并通过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1993年制定了《环境基本法》,1995年通过了《容器和包装物的分类收集与循环法》,1998年制定了《特种家用机器循环法》,2000年日本国会共修订及通过了六项法案被成为“资源循环型社会元年”。2002年,通过了《车辆再生法》。日本制定循环经济法律虽然起步较晚,但其起点高,采取的措施坚决全面,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它的循环经济立法层次分明,体系完备。1972年颁布了《废弃物管理法》,1978年推出“蓝色天使”计划,制定了《废物处理法》,1986年《废物处理法》修改为《废物限制及废物处理法》。2000年制定了《2001年森林经济年合法伐木限制命令》,2001年制定了《社区垃圾合乎环保放置及垃圾处理场令》,2002年制定了包括推进循环经济在内的《持续推动生态税改革法》和《森林繁殖材料法》,2003年修订了《再生能源法》。在德国不断加强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影响下,一些欧洲国家制定或修正了自己的废物管理法,如瑞典议会于1994年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制”的原则方法,即生产者应对其产品在被最终消费后继续承担有关环境责任,并于同年通过了关于产品包装、轮胎和废纸的“生产者责任制”法规。
美国虽然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循环经济法规,但自俄勒冈、新泽西和罗得岛等州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促进资源再生循环法规以来,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且其1976年的《资源保护和回收法》及1990年的《污染预防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循环经济立法
我国对循环经济的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基本做法是在企业、工业园区和区域等层次逐步推进“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实现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近年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投资总量在不断攀升,从循环经济中的环保投资方面来看,“七五”期间,中央财政环保投资为476.42亿元;“八五”达1306.57亿元;“九五”为3447.52亿元;“十五”突破7000亿元;“十一五”期间经初步测算,全社会环保投资预计达到13750亿元。2006年,环境保护支出科目首次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环保财政投入第一次实现了“有渠有水”。
我国的环境立法的结构及其繁杂,分为宪法性规定、环境基本法的规定、综合性的环境法律、专门性的环境法律、环境行政法规、环境部门行政规章,地方级环境立法主要包括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在民族自治地方还有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我国的环境立法的内容也非常庞杂,主要包括:1991年的《水土保持法》 ,1995年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6年的《矿产资源法》, 1997年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8年的《节约能源法》,2000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2002年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的《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法律都或多或少地间接涉及循环经济的某些内容。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循环经济立法。只是在较低的立法层面上,《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方案》,《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和《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中有关于循环经济的规定。
四、我国实行循环经济立法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但粗放型增长模式还未从根本上转变,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环境的巨大损失为代价的,严重损害了公民的生存环境,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看来非常得不偿失,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真正实现循环经济,需要法律的约束,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律,只是在某些法律中间接的涉及到循环经济的某些内容而没有一部将清洁生产、固体废物利用、环保产业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相关内容统一纳入到循环经济法律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的法律。目前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节约能源法》由于受各自的法律定位所限,无法发挥从全局的高度统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使命,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职责规定得也不够明确,可操作性较差,缺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这些弊端使循环经济在实践中难以真正的落实。
五、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构想
目前我国对循环经济的投资总量还在不断增加,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但是,要想切实有效的发展循环经济,还必须将科技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制定专门的关于循环经济法律,形成基本法为基础以单行法为补充的法律体系,而不仅仅是对《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原有污染法进行细枝末节的修改。
我国具有自己的法律结构和现实情况,不能照搬国外的立法模式,而应该结合我国的环境立法结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重视经济手段的合理使用,保证法律的可操作性、公众参与性。
综上所述,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构建起完整、系统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修改和完善原有的法律并制定新的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律,创造法律、行政法规和市场相结合的新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应在四个层面上进行立法:
1.修改和完善基础法。在《环境保护法》中对循环经济作出规定,进一步补充循环经济相关内容,修改或删除与循环经济不符的章节和条款。
2.制定专项法律。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这部法律在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中将发挥基础作用。
3.制定和修改综合性领域的法律。规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基本方针、法律制度,实施措施及监督管理等具体内容并对《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行适时修改,以免交叉和重复。
4.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专项法律的制定问题。我国应当建立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该法应当明确以下问题:
明确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及立法目的。明确规定国家、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义务;明确惩罚制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强化重点企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定额管理制度;强化产业政策的规范和引导制度。
总之,我国应切实重视循环经济立法,最终形成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础,以《节约能源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四部法律为主干,以特定资源、产品的单项立法为补充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在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制的基础上扩展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健全价格机制,实行资源有偿利用制度,提高科技水平;建立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种制度,实现我国循环经济的切实、有效、健康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日原田尚彦著于敏译:《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版
[2]毛如柏冯之浚:《论循环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3]韩德培著:《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张坤主编:《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5]孙佑海:《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环境保护》2005年1月
[6]王曦著:《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版
[7]董慧凝:《浅谈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参见中国法学网省略.cn/shownews.asp?id=11034,2005年11月访问
[8]牟彩霞等:参见《循环经济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
[9]毛如柏冯之浚著:《论循环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篇10
【摘要】为了摸清广西乡镇垃圾垃圾处理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寻找潜在的项目,为公司开拓乡镇垃圾处理市场提供信息支撑,于2017年5月对广西乡镇垃圾处理开展了广泛的调研,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广西乡镇垃圾处理的实际执行情况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关键词】广西乡镇垃圾处理 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为了摸清广西乡镇垃圾垃圾处理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寻找潜在的项目,为公司开拓乡镇垃圾处理市场提供信息支撑。
二、调研内容:
广西520个乡镇垃圾处理的政策、具体执行情况、主要处理工艺和执行项目对资质的要求。
三、调研时间安排:
2017年5月4日-5月27日
四、调研方式方法:
(1)网络查询和电话沟通相结合。通过各市县的政府官方网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购网、广西招标投标监督网和中国政府采购网,查询各区县市容局和住建局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沟通了解各县的垃圾处理情况。
(2)实地走访。根据搜集到信息,电话沟通了解区县的具体情况,重点走访近期有垃圾处理项目的区县。
五、广西520个乡镇垃圾整体处理情况:
(1)乡镇垃圾处理的政策:2016年3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农村垃圾专项治理两年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根据该实施方案,指定了本区县的实施方案。
(2)实施主体:根据搜集的信息分析,各区县的实施主体不一样,主要有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容管理局、市政管理局、村寨局和各乡镇政府。
(3)完成时间:根据实施方案要求,2017年4月30日前,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应完成验收;2017年7月31日前,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完成验收。但通过实际调研得知,现在很多区县的项目已滞后,现在很多项目正在实施或正在进行前期招标阶段。
(4)实施方式主要有如下方式:
4.1.勘察、设计(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采购、施工直至竣工验收合格及整体移交、工程保修期内的缺陷修复和保修工程的总承包,如陆川县村镇垃圾处理中心项目。
4.2.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及检验合格后的正式运营等总承包,如鹿寨县拉沟乡、导江乡、四排镇、平山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
4.3.设计、土建、设备、安装一体化工程总承包,如上林县乡镇片区、村级垃圾处理中心总承包项目,这种方式是一种常用方式。
4.4.O计、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分开实施,如横县边远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这种方式是另一种常用方式。
(5)处理模式和工艺主要有:
5.1.实施方案要求离县城处理设施较近的农村垃圾,原则上纳入“村收镇转运县处理”体系;离县城处理设施较远的农村垃圾,原则上纳入“村收镇转运片区处理”体系;边远山区等交通极为不便的农村垃圾,按照不出村的原则就近就地处理。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主动开展垃圾转运设施、垃圾片区处理中心、边远乡村就近就地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村收镇运县处理”、“村收镇运片区处理”和“村屯就近就地处理”三种模式共同作用、覆盖城乡、具有广西特点的农村垃圾统筹治理体系。
5.2.有些乡镇通过修建中转站,把垃圾统一运到市区/县里统一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处理。
5.3.有些通过村收镇运片区建立垃圾处理站,采用焚烧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5.4.有些乡镇通过村收镇运片区建立垃圾处理站,采用焚烧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6)中标单位本地化和微小化。通过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广西乡镇处理处理倾向于本地化采购,中标单位大部分都是广西的公司。由于广西乡镇垃圾处理需执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所有很多设备中标单位都是微小型公司。
(7)总承包和土建的资质要求如下:
7.1.设计资质:市政工程设计乙级及以上资质或环境工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工程))乙级及以上专项资质或环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资质乙级(含以上级);
7.2.总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及以上(含叁级)资质,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或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工程))三级及以上资质;
7.3.项目经理:具备市政工程专业贰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B证)或建筑工程专业贰级以上(含贰级)的注册建造师执业证书,注册建造师证必须年检合格并获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
(9)政府项目有很长的跟踪期。若是前期没有跟踪,待正式招标公告后,再跟进基本是没戏的。需做好前期与政府的关系,最好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领导或住建局或环保局的领导,由上往下推,就容易获取项目。
(10)设备或项目的价格区间。通过搜集的资料分析,广西自治区政府给每一个片区处理项目农业发展银行专项贷款为250万元,若不足部分由项目实施的市县自己负责筹措。如10吨垃圾处理项目,有的项目土建含设备不到250万,有的280万,有的500多万。所以广西520个乡镇垃圾处理同等规模的项目价格很乱,要分具体的地域。经济发达一些,环保观念严格一些,前期中标单位与业主关系好一些,价格就会高一些。
(11)本地的作用很巨大。若没有前期打理相关关系,我们自己去找相关部门,或许能见到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办事人员,但他们对我们一般不会给好脸色;若有项目正在实施或招标阶段,他们会以不可奉告或涉及到商业秘密不方便透露把你打发啦。没有做关系,想获得项目是比较难的。
六、后期的建议
(1)说服公司领导,在与相关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时,把公司的固废领域纳入。通过高层的推荐,让省市领导知道公司在涉及固废领域,让各省市领导向下面区县乡镇推荐公司的固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