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综述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题申报书综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诉求越来越高, 有更多一线体育教师参与到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和研究之中。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已经成为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科研课题的立项来源不同, 课题申报评审书的格式、内容、规范和要求也会有所差异, 但总体而言大同小异, 且不管在任何级别、类别的课题申报评审书中, 课题设计论证部分都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是评审专家关注的重点内容, 也是项目申请成功与否的关键。当然, 同时也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不可忽视。
一、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 课题设计论证是重点
(一) 课题设计论证包含的内容
1.课题名称。选好题是做好课题设计论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甚至可以说是关乎课题能否获得评审者青睐的关键要素。课题名称应明确研究的核心内容, 可采用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群体、研究的方法3个结构组成, 如, 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课堂应用的行动研究。
题名撰写需要注意:语言精练, 避免多余词缀, 最好不要超过20个汉字, 如果太长, 可考虑副标题方式呈现;用专业术语陈述句式表述, 不能用大白话、比喻句、疑问句;题目切忌大而空, 要小题大做, 而非大题小做;避免使用诸如“浅谈”“浅析”“试论”之类缺乏研究自信的谦辞。
2.课题的研究背景, 即选题依据。做研究需要有明确的选题依据, 是课题研究的背景说明, 即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通常选题依据分为现实依据与理论依据2方面进行论述, 理论依据就是后续的文献综述部分, 现实依据则是指研究者在现实中发现的拟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课题的研究背景可以大到国家宏观政策战略, 如“健康中国战略”给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也可以小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到的现象, 如不同榜样类型对激发学生运动参与有效性上的差异。撰写研究背景时可考虑从现实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但要言简意赅、切中时弊、直指问题, 避免冗长空洞的长篇大论。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即文献综述。所有课题申报书的设计论证部分均需要对该主题进行文献综述, 目的是概括总结前人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成果, 在前人研究存在的争议、不足和问题中寻找本课题的切入点。使评审者能够判断申报者对该课题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 以建立对其后续研究的信任感。文献综述的撰写可以采用时间线索和主题线索。文献述评中的所谓“述”, 是指系统梳理回顾前人相关研究, 指出研究了哪些内容, 有哪些一致的结论, 又有哪些争议, 所谓“评”就是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哪些可以借鉴?哪些存在问题和不足?今后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4.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目标。无论在课题论证还是学术报告中, 研究目的清晰准确的陈述都非常重要。研究目的的表述方式通常为“本研究拟采用××方法, 旨在发现 (或揭示) ××规律, 解决 (或探讨) ××问题”。然而研究目的这样表述比较笼统、概括和抽象, 需要将其转化为更具操作性的研究目标, 即要具体解决哪些问题。如, 某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揭示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的健康促进作用, 具体的研究目标可以细分为:不同锻炼方式对高中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锻炼强度对高中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高中生健康促进的差异性。
5.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意义通常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往往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某些具体问题, 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 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 在研究意义的撰写上更应侧重于从微观和实践的角度, 指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作用。同时,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理论指导, 能够进一步检验理论甚至是完善理论, 进而取得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
6.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当选题确定之后并不能立刻开始实施研究, 而是需要将所欲解决的大问题细分为若干个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小问题, 形成具体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内容时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即每一项内容就是一个问题, 且这个小问题既是独立的又是与其他问题存在着联系[2]。研究主要问题最好分层分标题逐一撰写, 以便评审者清晰了解研究思路。
7.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在实际开始研究之前, 需要有明确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思路就是对研究的整体设计与把控, 包括:如何选取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从哪个问题开始研究?哪个问题是关键核心环节?是采用横截面研究还是纵观追踪设计?是单一研究还是系列研究?是理论思辨性质的研究还是逻辑实证研究?这些均需要在课题行动之前考虑周全。
课题申报书中需要陈述的研究方法, 是指在实际完成研究工作时所采用的资料具体收集和处理的方法。撰写研究方法部分时注意需符合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向, 如, 实证主义取向、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共同使用等;研究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适合与否, 研究方法一定要契合于研究主题, 最恰当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所有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优势特征, 也同样存在着局限和不足, 多种研究方法配合使用, 集多种方法的优势于一项研究之中[3]。
8.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的步骤是说明研究的先后进展顺序, 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阶段成果阶段和结题阶段。每一阶段都要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要有阶段性成果指标。课题研究的步骤可以采用研究技术路线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9.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课题论证中需要说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并能够针对技术难点提出可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也是选题的重要原则。创新点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 如, 分析视角、研究方法、人群领域、理论贡献、实践应用等。
10.参考文献。撰写课题论证是在检索、阅读、引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撰写的, 需要在课题申报书中详细罗列参考文献。有如下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要与前文的引文一一对应, 并非将所有自己阅读的文献都罗列出来, 而是只罗列前文引用过的文献资料;要注意引文质量, 尽可能选用学术期刊上面发表的论文, 特别是SCI、SSCI、核心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二) 撰写课题设计论证的常见问题
1.缺乏对核心概念的明确界定。任何研究都会有1~2个核心概念, 对核心概念进行理论界定是后续研究的基础。体育教师在研究中往往忽视概念的重要性, 经常出现重要概念没有明确界定, 或是定义缺乏权威性的问题。由于核心概念界定缺失, 导致后续研究中的测量指标、测量工具、问卷设计、分析评价等方面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2.缺乏相关的理论依据。中小学教师长于实践而短于理论, 他们问题意识明显而理论意识薄弱。表现为课题论中无论选题依据还是研究设计均缺乏理论支撑, 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论, 或者只是写了理论的名称而没有具体内容, 特别是与现实问题相关联的理论内容。
3.文献准备严重不足。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未养成阅读学术文献的习惯, 在课题设计论证中突出表现为文献检索不足、阅读不够、文献综述出现严重问题:综而不述或述而不评, 只是以往研究结论的简单堆砌, 并未呈现研究思路和主要结果;把工作现状或实践现状等同于研究现状, 是工作总结而非研究综述;引文质量不高, 或占有资料不足, 导致分析出现偏差。
4.研究思路缺乏逻辑性。研究思路混乱表现在:研究内容缺乏细化, 笼统而模糊;研究的逻辑顺序不清楚, 缺乏层次感;没有研究技术路线图。
5.研究方法陈述过于简单。许多课题论证中研究方法部分的表述过于简单, 只是说使用问卷调查法或访谈法, 但并没有详细说明使用什么问卷, 样本如何获取, 访谈哪些人, 访谈什么内容等。研究方法的陈述需要详细具体, 切忌笼统。实验法需要详细说明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类型、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测量工具名称、被试取样方式、无关变量控制方法。问卷调查法需要说明问卷来源、测量工具名称、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方式、抽样方式、样本容量与分布等。访谈法则说明访谈对象、访谈主要内容、访谈结果处理方式等。
二、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 不可忽视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 务必重视前期研究基础
项目前期研究基础在课题申报评审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设计论证, 是评审专家们非常关注的重点内容。
1.课题申报并非临时抱佛脚的仓促行为, 而是长期积累准备的过程。体育教师需要尽早明确并稳定在1~2个研究方向做持续探索, 积累系列研究成果, 包括论文、研究报告、教材著作、影像视频、教学课例等。因此, 在申报选题时, 需要考虑哪些主题是自己前期积累比较多的, 应尽量避免选择前期积累较少的研究方向。
2.需要详尽呈现课题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学术经历及与该课题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 包括科研课题、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译著等。前期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可以采用注明文献被引频次、下载频次、获奖情况等方式, 表明该课题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研究基础, 以期向评审专家证明课题负责人和成员有学术研究能力确保课题的顺利完成。
(二) 合理搭建课题研究团队
教育类项目经常需要团队共同完成, 研究团队人员结构 (年龄、职称、协同单位、研究领域、研究基础、专业知识与能力) 的合理性, 甚至关系到课题审批和研究活动的成败。因此, 申报人必须要考虑研究团队的合理建构, 尽量做到3个结构合理:一是, 年龄结构合理, 老、中、青三结合, 搭建研究梯队。二是, 专业结构合理, 尽量避免全部为体育教育单一专业。如, 某体育教师拟申报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方面的课题, 其优势是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资源, 但相对缺乏心理学理论基础和学术研究经验, 可以在团队中增加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研究成员。如此, 可增加课题评审者对该项目顺利完成的信任。三是, 协同单位结构合理, 尽量避免团队成员均来自于同一个体育教研组, 可以选择学校相关部门、其他中小学、高等院校的人员加入到研究团队之中。
(三) 规划研究预期结果
研究课题有经费支持就会有业绩考核, 需要在立项申报书中说明在后期结项时的考核指标, 即预期研究成果, 包括预期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通常在级别较高的课题申报书中都会注明预期研究成果的最低指标。如,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要求是出版学术专著1部, 并且在CSSCI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
研究预期结果要尽可能详细, 可以采用列表方式清晰呈现。如果课题时间周期较长, 可以考虑设计阶段性成果。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专著、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 (包括音像制品, 计算机软件) 、影像资料 (含课件) 、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1]。
(四) 提前准备相关资料
篇2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是基于学校实际工作,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侧重于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与策略选择。郑金洲指出,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不仅包括课题研究,还包括学术报告、理论学习、教研活动、专题研讨、教育论坛、论文评比、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编辑文集、出版刊物等。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范围比较大,但是其规范性和学术标准是不能降低的,否则就是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的庸俗化,进而失去了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的意义。因此,中小学教师应当在教育科研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素养。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内涵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包括教育科研的知识、教育科研的技能、教育科研的观念三个方面。
教育科研的知识,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方法学的知识。教育科研的成败与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研究中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教科研素养;教育科研技能,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将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的能力、科研规划与设计和组织能力、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教师的教科研是以实践问题为中心,要求教师从自己身边寻找问题,并通过研究能够有成效地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科研的观念,包括问题意识、科研意识、理论意识、钻研精神、严谨治学、合作态度、开阔的视野。
课题申报书中反映出的教科研素养问题
笔者在管理区域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过程中,审阅过众多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申报书,近期又审阅了上一年度144个课题申报书,其中所反映出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
第一,大多数教师在课题设计论证中,没有提及该课题的理论依据;即便提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也仅是写了理论的名称而已。
第二,研究方法选择不当,操作错误。不管是否需要都会列出调查法或调查问卷法;是全样本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全无涉及。可见,教师对调查法的理解和使用是片面和错误的,不可能实现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多种研究方法的名称罗列,层次混乱。如观察法、比较法、文献法、调查法罗列在一起。再比如,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并列在一起;还有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罗列。这种研究方法罗列的混乱,也反映在课题研究思路上的混乱。还有的课题根本没有列出研究方法,仅仅是叙述工作步骤。
2.选题难于切中实践中的真实问题
例如,有的教师申报的课题名称是《高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其实对于一线工作的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有差异的。如果能针对所在学校学生的特点,应用一定的教育理论,进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研究,是非常有应用价值和典型意义的。但是教师找不到这个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制定了这样一个专业人员研究的课题题目。这反映出教师欠缺发现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能力。
3.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文献检索途径和方法不当。参考文献反映课题申报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基础,教师课题申报书中所列“参阅的主要文献”数量过少,有的仅列了两项。
关于参阅主要文献的资料的形式,教师有很多错误的写法,如文字,网站、网络,学报。正确的是:书籍(名著要籍、专著、教科书、论文集、手册、辞书、工具书)、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文章(新闻报道、通讯)、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统计报告、教育档案(教育年鉴、调查报告、会议文件、资料汇编)、非文字资料(图像、声音)。“报刊名称”错误的有:百度、豆丁。严格来讲,它们是不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的。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找不到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差。课题申报书中“主题词”填写混乱,也反映出教师不能准确地检索文献。一般在网络数据库中会通过输入主题词、标题、关键词等来搜索文献。主题词确定混乱必然造成文献搜索困难。不懂得“主题词和关键词的关系”使得教师在文献检索时,不能精准地找到文献。
第三,对已有文献缺乏分类、整理和判断。课题论证设计中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实际上等于一个简短的文献综述,其中应该包含该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144份课题申报书,很少有教师在此界定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空泛,所谓的述评,其内容与其课题的研究点,逻辑上还差很多层次。
4.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有待提高
课题申报书中的主题词是根据研究内容而设定的。不会确定主题词,或是确定错误,不仅影响到文献的检索,更说明自身没有搞清楚课题的研究内容。这直接导致研究方案设计的失败。很多教师在课题申报书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手段、途径”这部分,填写的就是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教育科学研究的行动路线是问题与假设、资料与证据、结论与讨论,工作的行动路线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总结。很多课题申请书,甚至开题报告中,都是在叙述该项工作的进行过程,阐述工作的亮点,而非研究的切入点。
教师教科研素养存在问题的归因
1.教师教科研的泛化导致对教师教科研要求的降低
虽然教师的教科研与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所从事的教育科学研究是有差异的,在文献研究和研究方法上不能以专家研究的标准来衡量教师教科研,但是“过于强调教师教科研与专家研究的差异将导致教师研究在学术价值上的自我贬值、在研究地位上的自我边缘化、在研究过程上的作茧自缚”。(高远才,2010)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教科研素养,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简单规则和操作程序,才能保持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更加持久的研究热情。
目前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活动不少,课题也挺多,但是对教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的标准降低,导致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在持续的教科研中获得能力水平的提高。
2.缺乏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
职前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教育科研的培训。职前,本科生这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在本科阶段仅是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关于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很少。有些研究生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虽然有过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和一定的研究经历,但是进入教师岗位后,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逐渐淡漠减弱。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所占比例较少。
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的措施
面对教师教科研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教科研方面的培训,无论是师范教育,还是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都应该重视教育科研意识、方法和观念的培训。
第二,规范教科研活动,尤其是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在规范的课题研究中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
对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进行管理和指导,最直接的机构就是区县一级的教科研机构。区县教科研机构应通过对各级课题的过程性管理与指导,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从课题申报开始,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年度检查一直到结题验收,过程性管理要规范。避免有申报立项,没有开题论证,没有中间的过程研究,最后编纂一个结题报告就结题的现象;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研究方向偏差,使研究的内容与申报的课题不相符合,或者是所做的研究工作根本就没有实际意义的现象。
在区级课题的申报阶段,只要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课题,就可以批准立项,保护和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并通过立项课题把教师带到课题研究中来。在开题论证阶段,规范开题过程把好开题论证这一关,必须让课题负责人和整个研究团队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论证清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只有论证清楚才允许其开题。在后续的年度检查、中期检查阶段,严格按照开题论证的设计,进行检查和指导。
总之,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而言,做一个规范的课题研究,要比做众多不规范的课题研究,受益更大!■
参考文献:
1.郑金洲等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过程支持;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3-0014-04
1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目前,由于学校合并、搬迁、多校区、教师居住分散、师生相距远等现状,给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师管之间的沟通带来许多不便,给教学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增加了难度、影响了效果。毕业设计是整个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备受重视。但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仍停留在人工阶段,存在着很多弊端。如中原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遵循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教研室和系的两级审批制度,过程大体如下:老师申报、教研室审批、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设计题目介绍、组织学生申报、老师选择申报自己题目的学生、对落选的学生组织进行第二次申报。在毕业设计尾声的毕业答辩中,需组织学生申报公开答辩、通知公开答辩安排、小组答辩教师分组、小组答辩学生分组等。该过程的人工管理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 整个过程繁琐、涉及人员多。计算机科学系的指导老师分布在全系三个教研室和系里三个办公室,外加学院其他部门、校外一些毕业设计基地和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一个教研室操作整个环节,难度越来越大。如通知所有指导教师很不方便;寻找指导教师的公共空余时间给学生介绍题目几乎不可行;通知校外学生很不方便;学生选题需要多次调整,容易造成遗漏、错误;师生交流不方便;不能很好地控制进度等。故人工管理往往会使毕业设计环节陷入混乱。
(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生规模的扩大,寻求毕业设计多元化途径势在必行。计算机科学系提倡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用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资源的不足。为保证校外毕业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校外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学生申请手续发传真到系,经系和教研室两级审批后,向学生确认。由于学生时间不同步,该工作往往持续时间长,工作非常繁琐,耗费大量管理人员的时间。
(3) 对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须配备校外校内量为指导教师,两位教师无法沟通,校外指导教师不了解学校的要求和规定,校内指导教师的要求和通知等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到达校外学生。造成校外毕业设计监管不力甚至失控的情况。
在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毕业设计环节备受重视,原有人工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要求,有必要寻求一种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模式,以解决现存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利用网络的跨越时空的优势,探索出一套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将整个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工作搬上网络,让学生、老师、审批领导、管理人员等能同时面对同一环境,进行高透明度、高效率、高效能的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这一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质量。为落实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配套开发了一套毕业设计过程支持与管理系统,本文将通过该系统来介绍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2毕业设计过程支持与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所有参与人员的需求为系统的功能需求,图1给出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
系统用户分为:学生用户、指导教师用户、领导(教研室主任用户、系主任用户、审批专家用户)、管理员用户。系统根据他们各自的需求,分配相应权限,设置不同的功能。
(1) 学生用户功能:选择申报题目;查看审批表、任务书;汇报进度(可上传程序);留言;资料归档;论文评阅;公开答辩申请(由教研室主任选定候选人,系领导确认);请假(指导教师同意后,打印,交系里审批备案)。
(2) 指导教师用户功能:①毕业设计题目申请。审批前教师可对自己提交的毕业设计题目审批表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审批后学生即可申报其课题。②教师选择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申请理由从申报学生中进行选择。③由教研室主任确认教师选定的学生。确认后,学生不能再申请,教师也不能再修改,但教研室主任有权修改和调整学生。④学生确定后,教师可以填写任务书。⑤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支持教师检查学生进度;批准学生请假;回复学生留言;检查论文、译文、文献综述(可反馈意见);支持师生双向留言。⑥检查学生最后上传的各种资料。⑦打印各种表格(审批表、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清单、学生申报表等)、资料归档。
(3) 教研室主任用户:除普通教师的功能外,增加以下功能:确认学生选题,修改学生选题,通知,文件(规范、模版、要求等),确认公开答辩人选。
(4) 系主任:除普通教师的功能外,增加:审批题目(当不批准时,需要填写审批意见,批准后有权修改审批表),批准公开答辩人选,通知,文件。
(5) 其他功能:毕业设计题目;打印各种表格(审批表、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清单、学生申报表等);各种计算、统计和总结;资料归档。
3数据存储设计
本系统也是一个毕业设计综合数据管理系统,所要处理的数据主要包括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毕业设计选题审批表、任务书、系统参数、学生申请表、进度汇报表、留言、评阅表、资料归档表、请假表、公开答辩申请表、公告、通知、文件表在内的各种数据字典和模板。所建立的主要数据库表及其结构设计如表1~表13所示。
4主要功能模块
4.1用户登录模块
系统用户分为教师和学生两大类,具有不同权限,分别登录。教师用户中的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审批专家身份及其权限由管理员设置。
4.2普通教师模块
教师可以在教师操作主界面中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所有工作。点击“题目申请”按钮,进入毕业设计题目申请功能(如图2a所示),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课题审批表,提交系统待审批。经领导批准后,该课题即可被学生选择,教师可以挑选报名的学生,实现双向选择(如图2b所示)。教师在此还可完成任务书的添加、对学生的指导、学生进度的检查、留言、论文的评阅等功能。
4.3高级功能模块
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或审批专家的主界面中除具有普通教师功能外还具有“高级功能”按钮,对应其高权限功能,如图3所示。在此,审批专家可以对教师申请的课题进行审批,并提出意见;可以确定参加公开答辩的学生;可以打印报表等。教研室主任可以对师生的双向选择结果予以确认。
4.4学生模块
在学生主界面,学生首先要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否则不能进入其他功能。选择题目界面如图4所示。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课题,但当某个题目选择的人数超过规定人数时,不能被学生再选择,题目变成红色。题目为棕红色表示已经达到题目要求的人数,但未超过3个,提醒学生该题目已有较多人选择。
学生选择课题时可输入其申报理由,如现有基础、兴趣等供指导教师参考。学生选完题目后,经教师选择确认、教研室审批后,才最终生效。这时,学生就可以点击其他功能,进入毕业设计过程,如查看任务书、汇报进度、查看留言、提交论文、提交公开答辩申请、上传资料等。
5系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作用
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本系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执行和质量有很大的改进。
(1) 将毕业设计过程由多次反复的局部循环过程变为线性过程,简化了过程操作和管理。
(2) 形成毕业设计过程的闭环管理:各阶段工作均有及时的信息反馈,如审批信息、学生的评议信息,甚至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的想法,有助于教师提出更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课题、改进指导质量。各级领导的实时监控,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3) 对毕业设计题目自动:在本届毕业设计题目和以往三届毕业设计题目中,杜绝了多年重复题目不断的现象。
(4) 对毕业设计环节自动总结:根据学生评议和各项统计信息,生成从题目涉及的技术分布、所用语言和工具情况、指导教师结构、毕业设计执行过程情况、学生对教师和题目的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5) 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并提高了档案管理质量,彻底杜绝了人工管理的资料不完整和严重不一致的现象。
5结束语
以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教研项目成果形式出现的毕业设计过程支持和管理系统,已成功地在中原工学院计算机系应用三届,对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如题目申报、学生选报、领导审批等发挥了作用,对师生在毕业设计的进行过程中发挥着有效的支持作用。系统有效解决了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时空问题、交互问题、信息反馈问题、实时监控问题、资料归档问题等。从使用结果来看,确实方便了用户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效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鲁保富.论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3,(1):91-94.
[2] 刘继红.谈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及其提高的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3):84-85.
[3] 杨天怡,霍丹群,何敏.新形势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11):72-73.
[4] 刘健.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10):110-113.
篇4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存储获取方式的改变,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嵌入式服务成为图书馆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民办高校嵌入式发展现状,结合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一些实践,探索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一些可行的服务方式或手段,以期促进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快速发展,以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18
[中图分类号]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嵌入(Embed)”的概念源于美伊战争时期,为了及时报道战地新闻,各国记者嵌入到伊拉克军队中进行实时追踪报道。2004年,美国学者将“Embed”一词引入图书馆服务研究中,并提出“嵌入式馆员”的概念。其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信息专家的身份,嵌入到用户的科研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员的信息检索专长、专业学科知识和人际沟通能力,实现图书馆员与用户的密切合作,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服务。近年来,嵌入式服务,作为一种服务理念已经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丰硕,关于教学嵌入和学科嵌入已有相当多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可以借鉴,但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囿于自身条件限制,现阶段仍处于理论接触和简单尝试阶段。
1 四川省民办高校嵌入式服务现状
四川省民办高校建校时间晚,使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时间短。虽然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所发展,但由于馆藏质量差,馆员素质低,缺乏良好的馆藏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多数图书馆除开展借阅和一般性读者咨询服务外,普遍并未开展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更不用说主动为读者提供深层次、嵌入式、个性化服务,这导致多数图书馆不能适应用户信息获取快速便捷的需求。
2 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实践
四川工商学院(原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开展专家特别服务和学科馆员服务,2015年开始提出开展嵌入式服务,让馆员走进课堂、走进院系、走进办公场所,将服务主动送到师生中去。
2.1 面向学院专家教授开展专家特别服务
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进行专家特别服务,通过指定馆员与专家一对一的服务,为专家提供教学、科研、管理所需的资源。专家服务开展近8年来,从推荐文献资源到寻找网络资源,从简单的书籍、期刊借还到特定资源的收集、整理、提供,从用户的被动需求到主动要求,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的专家服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破冰期,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考核评价等。其服务内容包括为服务对象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课题查新、课题跟踪、联合参考、学科导航等服务。服务方式多样化:定人定时服务、不定时多渠道服务、定点不定人服务、互通情报完善服务等。近年来,通过对馆员的业务能力及服务技能的培训,专家服务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提出嵌入式服务以来,专家服务不再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基于馆藏的事务,会根据专家研究领域、主管业务等,收集、整理资料,并将其做成综述性资料提供给专家。
2.2 面向院系的学科馆员服务
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和专家服务相继进行,其最初也是一些简单的服务,随着学院内涵建设的发展,学科建设也同步推进,特别是随着学院转设评估、专业评估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进行,专业建设、评估和新专业申报等都离不开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支撑,学科馆员服务也开始逐渐嵌入到院系的专业建设中。经过几年的服务实践,学科馆员服务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主要服务内容:根据各学院专业发展需要,协助各学院做好文献信息的规划、实施工作,协助各学院做好各类评估、检查中的文献支撑工作;协助各二级学院做好专业建设、专业申报、课程建设、课题查新、课题申报等工作,为其提供申报专业和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料。
2.3 面向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实现多样化,教师查询教学资源的方式也不断拓展。但由于多数教师的信息检索能力不高,致使备课、查找科研资料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效果不佳。因此,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组织学科馆员开展信息资源、课题申报及学术论文写作等讲座,协助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专题文献检索,课题查新,逐步嵌入教师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和信息参考。
2.4 面向学生的考研服务
2005年,考研人数突破百万以来,每年的报考和录取都呈上升趋势,虽有波动,但总体来看人数仍在增加。考研热潮席卷中国大地的这些年,也正是独立学院发展壮大的时候(民办高校多在2000年左右建立,独立专用馆舍建成使用在2005年前后)。受就业压力、名校情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k高校的学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且人数不断增加,考研读者成为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在2010年就开始了考研服务的探索实践。经过几年的服务实践,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组织专业馆员进行考研服务,并建设考研资源服务平台,通过QQ、微信、讲座、咨询对考研用户进行嵌入式服务。在这种模式下,考研服务效果不断提升,考上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
2.5 面向社会的服务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第三十七条提出,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在国家的号召下,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开展了对社会开放的服务,校外读者人数从最初的几人到现在的近300多人,到馆人次、借阅册数、电子资源利用及参考咨询人次也逐年增长。2015年,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开展了和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和服务,嵌入企业项目申报、研究、成果申报的过程中,为企业项目研究提供资源,也积极合作联合申报项目,成为项目研究人员之一。截止到目前,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完成多项合作项目。
3 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信息资源不能满足服务需要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资金紧张,前期用于规模化建设比重大,对图书馆的建设投入少,致使信息资源建设相对滞后,文献结构不合理,电子资源少,缺乏特色文献,师生所需的文献资料得不到满足,图书馆服务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快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调整文献资源结构,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以满足学院转型发展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3.2 馆员嵌入式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图书馆馆员大多抱着被动守摊的思想,坐等读者上门。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T多信息资源都可以从网上轻松获取,读者进馆越来越少,从近年来各类图书馆的借阅量和入馆人数统计来看,均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转变,带来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的转变,图书馆馆员必须转变服务理念,从“以资源服务为主”向“以用户服务为主”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嵌入式服务转变。
3.3 用户对嵌入式服务了解有限
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未开展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部分图书馆认为用户没有嵌入式服务的需求,也缺乏人力和能力为用户服务;其二,用户对图书馆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不清楚,缺乏对图书馆的了解,且对馆员工作能力信任度和认可度不高,即便有潜在的和隐形的需求,也从未奢望图书馆能提供有效的嵌入式服务。图书馆在当今时代要想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就必须走到用户中去,帮助用户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可提供服务的类型,让用户真正感受到馆员的诚意,以及可为他们提供优质嵌入式服务的可能性,通过事实证明图书馆的价值,以赢得用户的信任和认可,建立与用户持久的联系,从而推进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在教学、科研中的深入开展。
3.4 馆员能力水平与嵌入式服务对馆员的要求差距大
馆员的个人能力水平、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是能否做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前提条件,而嵌入式服务对馆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要求更高,其不仅要具备图书馆专业工作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熟练使用办公软硬件的能力等。民办高校图书馆因办馆时间不长,馆员大多不具备图书馆学情学专业知识,服务能力达不到嵌入式服务的要求,致使开展嵌入式服务流于形式。因此,各民办高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馆员进行培训,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信息技术能力等。
3.5 现有嵌入式服务缺乏协作性、融合
当前,民办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嵌入式服务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资源提供上。此外,受馆藏、技术、人员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图书馆不能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建立深层次的协作关系,致使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不能很好地融入用户教学、科研、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各民办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并主动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将服务融入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的全过程,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民办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式下,民办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服务方式陈旧、渠道单一、层次较低、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民办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需求。如何以自己的服务促进学院教学、科研的发展,如何对地方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这是摆在民办高校图书馆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图书馆要加快现代化建设,转变观念,主动出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嵌入式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多变的信息化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晓杰,刘海昕,张春杨.我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
[2]初景利.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
[3]吴章贵.四川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3).
[4]权会琴.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2).
篇5
__年__学院共有毕业班学生168人,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专业26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56人,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专业44人,汽车服务工程42人,按照培养方案的安排,将参加本次毕业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专业因要涉及卓越计划教学改革,毕业设计前期工作需要延迟,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人员略
(一) 选题阶段(14/15学年第一学期,9月29日-11月10日)
1、确定具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资格的教师,结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科研课题,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科研实践,从科研、教师自拟、学生自选等选题途径,进行申报拟指导设计(论文)选题。
2、以教研室为单位对教师的选题进行初审,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选题严格按照《温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进行审核,保证选题的性质、难度和分量,确保选题达到本专业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要求,防止选题雷同。
3、学院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组成审核小组,负责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核。
4、经学院教研室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审定后确定课题,并于10月30日前向学生公布。
5、11月10日前完成师生双向选题。
(二)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4/15学年第一学期,11月11日-11月20日)
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专业的基本要求制定任务书,任务书必须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完成时间和最后的工作成果、主要参考资料、调研计划等,规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和量的要求。任务书请各指导老师于11月5日前上传至系统,11月10日前各教研室主任完成审核。
(三)文献综述撰写和外文翻译(14/15学年第一学期,11月21日-12月18日)
学生通过系统的国内外文献查阅,进行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综合性叙述与纵横向评价的文章,要求字数2000字以上,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含外文文献),并把其中相关的外文作翻译。
(四)开题报告(14/15学年第一学期,__年12月19日~__年3月12日)
学生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任务书和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2000字左右。组织开题报告会,小组成员由具有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人数为4-5人,组长由学生所在教研室主任担任。开题报告会要求学生利用5-8分钟左右时间精要汇报,回答审核小组成员的提问。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作进一步修改。__年3月12日前将最终稿上传至系统。
(五)中期检查(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3月13日-3月31日)
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在中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内容:工作进度、工作态度、纪律情况、翻译文章的原文来源等),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并将书面总结报教务处。
(六)实验与研究,撰写论文(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12月-__年4月底)
学生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开发、调查研究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 __年4月30日前完成正文撰写。
三.毕业(设计)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5月-6月)
1、成立__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
2、由指导教师和本教研室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具有指导论文资格的教师分别评阅并填写评阅书,评阅人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论文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评语,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提出“是否可以进行答辩”的意见。5月9日前学生根据评阅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完善。5月13日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验收和评阅工作,5月14日前教务处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随机抽样送校外评审工作,并对所有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进行学术不端检测。
3、组织学生答辩(答辩时间初步定于5
月16日、5月17日)、成绩汇总。 4、根据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得分情况汇总得到综合成绩,合分栏应注明各部分成绩所占的比例,总成绩处应由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签字确认,并加盖学院的公章,以百分制汇总,五级分制上报,成绩汇总表于__年5月27日之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5、各专业把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及总结报告按规定时间汇总到学院,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析总结,做好论文质量分析及数据统计工作。总结报告于__年6月19日之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6、学生第一次答辩不及格者,不准参加再次答辩,可先申请延长学业,并于下学期开学第二、三周参加补答辩。
四.优秀论文推荐、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整理及归档(__年6月21日前)
篇6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研究的概论
1、科学的定义 P1
2、科学的分类 P2
3、科学研究的概念、内容、特征 P3
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P4~6
5、科研方法的概念与种类 P7~9
6、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P13
7、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P14~17
8、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P17~19
9、专技人员具备的科研能力 P20~24
第二章经典科研方法
1、经典科研方法分类 P26
2、逻辑方法的分类 P26
3、归纳法的概念与类型 P26~29
4、演绎法的概念与主要形式 P29
5、演绎法的作用于局限性 P30~31
6、类比的定义特点 P32~33
7、类比的类型与格式 P33~35
8、类比的步骤与作用 P35~36
9、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的特点 P36~39
10、科研中的经验方法定义与分类 P39
11、观察的定义与类型 P39~41
12、科学观察的原则 P41
13、实验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P42~43
14、实验的特点与作用 P43~44
15、实验的类型 P45
16、实验的基本要求、要领与程序 P46~48
17、测量的要求、指标、信度 P48~49
18、统计的特点、作用、种类与局限 P50~51
19、数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P52~54
20、运用数学方法的步骤 P55
21、数学模型 P55
22、模拟实验的定义与特点 P56~57
23、模拟的作用于种类 P57~58
24、理想模型的特点与作用 P59~60
25、理想实验的作用 P61
26、科学假说的来源、特征、作用、形式 P62~64
27、怎样建立与验证科学假说 P64~66
第三章
- 1 -
1、老三论与新三论的定义 P67
2.、贝塔朗菲定律 P68
3、系统的概念与特征P69~71
4、系统方法的定义 P71
5、系统方法的特点 P72
6、系统方法的原则 P73~74
7、系统解决问题的程序 P74
8、系统方法的作用 P75
9、控制论的概念与研究对象P76~77
10、控制过程的步骤P77~78
11、管理控制的概念 P78~79
1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P79
13、管理控制的目的 P79~80
14、信息的概念与特点 P81
15、信息技术革命的过程 P82
16、信息反馈 P82
17、信息方法的作用 P83
18、新三论的构成 P83~85
第四章
1、科学问题的概念、结构 P87
2、科学问题的分类 P88
3、科研选题的概念 P88
4、科研选题的分类与意义 P89
5、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的区别与联系 P90
6、科研选题的来源 P91~95
7、科研选题的原则 P95~100
8、选择科研题目充分估计条件 P98
9、科研选题策略 P101
10、科研选题的方法 P102
11、科研选题的程序 P103~107
12、选题计划包括的内容 P107
13、确定课题名称的注意事项 P107
14、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 P108~110
第五章
1、科研资料的特征 P111
2、科研文献的概念、级别和种类 P112~113
3、学位论文的种类 P114
4、标准文献包括 P115
5、专利文献的核心 P116
6、查阅文献的重要性 P118
7、如何根据查阅目的明确查阅方向 P119~120
8、检索工具书的定义种类 P120
9、国内外知名文献数据库 P121~124
10、搜集文献资料的主要渠道 P120~126
11、搜集文献资料的注意事项 P126~127
12、文献搜索的途径和选择原则 P127~132
13、文献搜索的步骤 P132~134
14、如何鉴别文献资料 P134~135
15、如何整理文献资料 P135~136
16、怎样阅读文献资料 P137~139
第六章
1、国家级研究项目包括 P141~148
2、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 P158~159
3、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流程 P159~160
4、科研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 P160~161
5、科研项目申报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 P161~164
6、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技巧 P165~167
7、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阶段的行为规范 P168
8、影响项目负责人作用发挥的因素P169
9、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 P169~170
10、结题材料的种类 P174
11、处理结题材料的原则P175
12、结题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P176~177
13、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 P177~187
14、常见的结题报告形式 P182~183
15、科研成果的分类 P183~184
16、科研成果鉴定内容与形式 P184~185
17、科研成果鉴定的程序 P185~187
18、知识产权的定义 P190
19、知识产权的类型 P192
20、专利申请的类型 P193
21、科研成果转化分类 P196
第七章
1、科研论文的概念 P198
2、科研论文的特征 P199~201大标题
3、衡量专著的标准 P204
4、期刊论文的定义与种类 P202~203
5、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规范 P206~208大标题
6、参考文献的目的 P208
7、论文标题的基本要求 P209~210
8、层次标题的规范 P210~211
9、拟定论文标题的方法和技巧 P211~212大标题
10、摘要的主要内容 P214~215
11、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 P216
12、摘要的主要类型 P217~218
13、如何选择不同的摘要类型 P218~219
14、选择关键词的基本规范、顺序和技巧 P219~221
15、引言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P221~222
16、综述的写作要求 P224
17、专题研究论文的征文写作要求 P225~226
18、征文的写作要点 P227~228
19、结论的内容 P228
20、结论的撰写要求 P229
21、参考文献的定义 P230
22、参考文献著录的作用 P231~232
23、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与原则 P232~233
24、作者及署名规范 P236~237
25、编、编著和著的定义和区别 P237
26、引用的定义和形式 P239~240
27、合理引用和适当引用的规定 P240~242
28、注释的定义、形式和规定 P242~243
第八章
1、论文内容的检查修改 P246
2、提交论文的方式 P250
3、如何投稿 P244~254大标题
4、涉及的问题 P244
5、程序 P255~259标题
6、编审初审的内容 P255
7、著作权定义 P257
8、国内期刊费用类型 P258
9、学术会议定义 P259
10、学术会议类型 P260
11、国际学术会议模式基本要素 P261~262
12、学术报告定义与类型 P262~263
13、参加学术会议注意事项 P265~266
第九章
1、科学共同体概念P268
2、科学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P269
3、科学道德定义 P269
4、科研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科学品格 P270~271
5、科研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 P272~273
6、学术规范的概念 P273
7、科研人员应遵守的学术规范 P274~281大标题
8、科研查新的作用 P274
9、项目申请应遵守的规范 P274~275
10、引文和注释应遵守的规范 P275~276
11、参考文献应遵守的规范 P276
12、学术成果发表及后续的工作规范 P276~278
13、学术评价的概念 P278
14、学术评价应遵循的规范 P279~280
15、学术批评规范 P280
16、人及实验研究对象规范 P280~281
17、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P282
18、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 P283
19、抄袭、剽窃行为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84~286
20、伪造和篡改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P287~288
21、一稿多投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90~293
22、重复发表的定义 P291
篇7
关键词 创新性实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146-02
1 引言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自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以来,创新一词已成为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的概念。具体来说,创新能力是指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概念、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和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创建性、发展性和开拓性能力[2]。而高校作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基地,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各高校正在蓬勃兴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工科类学科变化日新月异,尤其是电子通信类专业,新技术层出不穷,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如何针对这些专业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将基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来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
笔者于2013年4月指导了五名自动化及通信专业的学生申报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创新》,项目已经历了项目前期准备、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通过了中期检查。目前,系统大致框架已出,后期还需进行系统的组装调试以及验收。下面对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与体会进行探讨。
选题需与兴趣结合 选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联合选题、指导教师选题等几种方式进行。本项目采取学生与指导教师联合选题方式,选题阶段指导教师就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选中的几个学生都是本专业中专业成绩最突出、学习认真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因为该项目是以单片机技术为基础的,大家处于大二,正在学习单片机课程,而且对于单片机技术有相当深厚的兴趣。无线智能家居系统是目前比较火的研究热点,而基于ZIGBEE技术的物联网技术因为其低成本、低复杂度、高安全的双向通信的特点,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获得大家的青睐。以无线通信技术来控制家居设备是大家比较愿意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最后选定了这个题目。
项目申报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笔者并没有过多参与,仅对项目进行了简单介绍,要求学生自已查阅资料,对项目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来填写项目申报书。因为学生没有科研的经历,一开始对于如何查阅资料并没有太多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类学术期刊库里下载了大量学术论文。查阅了大量参考文献资料后,学生对于这个课题有了初步了解,了解了要做的内容以及项目将用到的基础设备。并且学生进行了构思(要实现哪些功能),设计了系统原理图,以及将要实现的功能模块。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创新性想法,即通过设计一个CO检测系统,并在检测到CO超标后通过自动控制启动排风扇来避免厨房漏气时产生的危险。在学生的努力下,最后项目申报顺利通过。
项目实施 接下来项目的实施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学生单片机原理还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如何具体实施这个项目没有太多概念。为此专门邀请一位专家对大家进行讲座,并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购买一些基本设备,如CC2530开发套件。在选择设备的过程中大家对这些设备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厂家提供的一些示例程序为指导,进行代码的设计与组网实验,目前已经基本调通,实现无线控制台灯等模块。
存在的问题 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团队合作精神较弱;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后面鞭策等。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来谈谈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
人的创新能力与三方面因素直接相关。 一是知识因素, 即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相关经验。没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经验,就不可能在这一领域有所创新。知识与经验是创新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源。二是智力因素。三是非智力因素,或称创造力倾向,指的是人的性格特征[3]。一般来说,个性特征明显、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冒险、富有挑战性、想象力丰富的人更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知识因素是各门学科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工科类大部分学科变化日新月异,对创新性人才要求尤为迫切。
基于上述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下面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讨。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培养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那么学生只为完成任务,不会有任何创新的想法。如果只是高深的理论研究,是不太适合于本科学生的,可以考虑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项目。本项目从选题开始,就与学生共同探讨,选择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大家有强烈的学习意愿。
对于工科类特别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一些电子小制作开始。一般学校都会有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之类的专业实践课,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小电路并动手实现,这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从而也能增强学习兴趣。
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一定的平台 鼓励学生申报项目,参与各类科技制作大赛,开放专业实验室,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等。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信息学院专门成立电子通信俱乐部,有兴趣的学生均可加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电子小制作,有很多表现好的学生被选出来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的电子制作大赛并获得良好成绩。在大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据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获得知识的5%~10%, 其余90%~95%的知识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4]。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世界中不断获取新知识。
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遇到问题习惯性求助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项目开始之初,学生没有头绪,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指导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帮助,从具体细节入手,如具体应实现哪些模块,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在具体学习与设计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压力与激励共同作用 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除非自制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在有压力的学习中通常会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一度很懒散,教师催一下,就做一点儿。后来笔者对他们强调了项目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将造成的严重后果,而如果能按时完成将对以后找工作的优势,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并要求他们每周对工作进行总结并汇报,从而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压力面前,学生开始认真学习,每周都能看到进步。
光有压力也是不够的,还需实施一定的激励政策。在激励政策上,包括两方面: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首先,对于教师队伍,应对教师队伍给予一定的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及相应回报;其次,对于学生,通过各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如可考虑将创新性实验项目与学分挂钩,各类科技制作获奖成绩也可计入到学分中,而不是仅仅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团队意识指整体配合意识,包括团队的目标、团队的角色、团队的关系、团队的运作过程四个方面。团队是拥有不同技巧的人员的组合,他们致力于共同的工作目标,采用相互负责的处事方法,通过协作的决策,组成战术小组达到共同目的[5]。
本科生因为很少进行科研活动,对于团队合作理解不充分。本项目实施之初,进行明确的分工,主持人负责统筹工作,两位学生负责程序编写,一位学生负责电路的设计与制作,一位学生负责界面程序的编写。但是后面实施过程中,发现五位成员基本属于各做各的,很少沟通交流。通过指导教师多次开会与沟通,并专门借用一间实验室以方便大家进行项目实施,学生开始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相互之间沟通与协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语
创新能力是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进步的重要因素,大学教育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可以从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必要的平台与条件、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压力与激励共同作用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1):20-23.
[2]邓湘,唐宇.从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谈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27-28.
[3]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等.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调查状况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9):88-93.
篇8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 研究性学习 拔尖人才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使得终生学习成为必要,受教育和学习成为与人的一生相伴的重要事情。而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培养拔尖人才的教育构想是强有力的支撑,所以,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是当前教育的首要目标。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习者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习者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的且多方面的人生体验、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习者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习者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够积极有效地培养拔尖人才。研究性学习还能将STS教育思想渗透进现代教学中,能让教学内容与高新技术、现代社会紧密联系,使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和研究,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两面性。
二、在大学物理及其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首先,大学物理课程是大学阶段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大学物理及其实验课程具有很强的研究性特征,同时,大学物理与高等数学、计算机、哲学等课程的结合也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拔尖人才提供了机会,所以在大学物理及其实验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会是实现大学物理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也会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大部分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科研工作,在长期从事科研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他们既具备了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具备了课题研究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实践经验和人生体会去影响学生,同时,也可以吸收学生大胆的猜想和假设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为培养拔尖人才创造了条件。
再次,高等院校开放的实验室和大量的图书馆资源也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目前,许多物理实验基地对工科类全体学生实施开放性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兴趣爱好,利用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自行设计实验内容,自己进行实验准备,完成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信息资源也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校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各种竞赛活动、专业报告及演讲等,也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在大学物理及其实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1.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与所讲知识点相关的物理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所设物理情境的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以前的知识积累推理总结出蕴含于情境中的物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如在引入电流密度矢量这个概念时,同学们已经接触了针对面积定义的电流强度的概念,如果导线的粗细(即横截面积)发生变化,电流强度不变。这样,就可以创设物理情境:一条由宽变窄的马路上走着一队士兵,如果行走速度不变(电流强度不变),在宽的路段和窄的路段,士兵的间距是不同的,即意味着导体内导线粗细不同的地方电荷的分布是不同的,于是,同学们脑海里立刻会冒出士兵们拥挤着通过“窄”的路段的情境。接下来设置情境问题,如果我们要区分清楚这样的不同情况,应该引入怎样的物理量?怎么引入?同学们立刻想到了应该引入针对点定义的物理量及其方法,于是电流密度矢量这个概念和一队拥挤的士兵联系起来形成形象记忆,清晰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提高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新颖、贴切的情境,也可引导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自主发展的能力。
2.开展自主设计物理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独立实施实验过程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展设计性实验可使学生将自己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测量方法、研究思路综合利用来深入研究自己预期的实验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已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综合素质,为拔尖人才提供了显示其特殊才能的空间。我们在大学物理实验室的整改建设中,让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综述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撰写文献综述来进行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要求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理解,对该领域的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等研究现状和该选题的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最后以文章的形式表述清楚。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通过检索,学生能在海量的信息资料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这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和快速阅读的能力,这也是拔尖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经常性地撰写文献综述,也能使学生及时了解科技前沿的知识动态,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踏实、勤奋、务实的学习生活习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4.参与科研立项,进行研究性学习。科研立项是学生在兴趣驱动下,由教师指导自主选题、设计并完成的科研项目,它是自主性程度很高的研究性学习形式之一。大学生科研立项包括选题、填写申报表、校专家组审批、课题实施、中期评估、写结题报告书等环节。填写申报表前要求学生对选题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通读,论证选题的可行性,形成论证报告;明确项目组成员及具体分工内容;划分研究阶段的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成果的预期形式;合理估计研究过程中的经费预算等相关内容。其中每一项内容都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尽可能参与科研立项。在这样的训练中,优秀人才会很好地展示出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从而脱颖而出。
5.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大赛,进行研究性学习。各种科技大赛为同学们科技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契机。同学们通过参赛的准备、答辩过程及现场观摩其他同学作品,对提高学习兴趣,开发创新思维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譬如,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比赛。
[参考文献]
[1]李开勒.例谈小学科技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J].现代阅读,2011(11).
[2]邱华英.让探究性学习走进生物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篇9
一、常规教研工作
(一)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中心组队伍
中心组队伍是区教研的骨干力量,打造中心队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本学期共开展了中小学各四次的中心组活动,开展活动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题交流、听课研讨等。为中心组教师提供了理论书籍,供老师学习和参考。组织中心组教师积极参与到常规教研中,并主持区的教研活动,锻炼教师的组织能力。中心组教师也勇于承担区的公开课如李秀华、黎璟倩、陈秋香、黄兰辉、潘津珍等中心组教师,为全区教师树立了榜样。中心组队伍在对区教研活动、竞赛评比活动中团结、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为把区的工作做好。并充分发挥中心组每位老师的特长,在李秀华、郑文涛、吴碧云等中心组组长带领下,还完成了农村结对子活动、区际交流等活动。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中心教师逐渐成长起来,由此也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中心组队伍。华景小学杜姿老师申报广东省特级教师通过市审核已送省审批。李怿珍老师的《测量摆的快慢》课例获得全国优秀课例及广东省优秀课例评比二等奖。李秀华老师称为市教研的骨干教师。曹宁老师的课例《各种各样的花》获得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与实践活动(noc)的一等奖。吴碧云老师的《人的性别遗传》课例在广州市素质教育会议上进行了展示。
(二) 扎实开展实地和网络教研活动
在实地教研方面,以课例形式为主,结合小课题研究为重点,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教研活动。本学期共开展实地教研八次。展示课例9节课例,其中小学科学6节,初中生物3节。(如下表)
除了开展课例研讨以外,还结合市的小学科学教师物理知识竞赛,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志武进行物理知识讲座;中学邀请了越秀区教研室的伍文胜老师对全区的初中生物教师进行《如何进行有效复习》及《如何开展开放式考查活动》的讲座,收到老师们的欢迎。另外还在天河公园开展了生物越野活动和小学科学的课外活动方案设计比赛,让教师们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去领略一份轻松和收获。
在实地教研中,充分发挥了中心组老师的作用,从主持到主讲以中心组教师唱主角,并要求主持人撰写教研综述,并放天河部落,以让教师能够在反思本次教研活动的同时,能够提出更好的建议。但是,教研综述写了以后,感觉有点而为写而写。下学期讲改变撰写内容,打算更多偏向于课例的评析方面的描述,这是直接对教师有用的,并能够从点到面,可以把课例的一些好的做法在综述里加以延伸到同一类型的课,如何去上好。总得来说,实地教研做得比较扎实,教师是有所收获的。
在网络教研方面,本学科通过在全区和中心组征集网络教研的主题,由中心组教师组织全区教师开展网上研讨。主题有针对性和教师需要的特点,因此教师还是乐于上去发表建议的。本学期有8次的网络教研活动,主题和回复情况如下表:
从评论数量来说,小学科学教师比初中生物参加网络教研要积极。网络教研积极参与的教师比以往好好一些。多了老师参与和能够积极发表意见,不是敷衍的话语,对其他老师是有所启发的。
(三) 做好下校调研工作
篇10
1.课题档案价值不大。课题档案原本应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必然成果,是一种规范操作下的自然积累,但由于原有管理模式中,过程性管理难以落实,甚至个别课题出现在中期评估和结题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物补材料,一旦结题,材料便束之高阁的浪费现象。
2.研究过程管理空虚。教科研部门对课题开展过程情况的检索、交流很不便利,出现“两头热”、“形式主义”的倾向。
3.互动沟通渠道不畅。不能满足课题组成员同时共享课题信息资源的需求。
4.课题活动效应滞后。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很难得到论证、推广,不同课题组之间缺少借鉴。
5.成果展示时空受限。课题鉴定组成员在结题之前很难对课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不利于开发和推广优秀课题成果。
以上问题尽管是少数现象,但我们认真对待,已经作了有益的尝试。
构建平台
区域课题信息化管理的平台是根据课题研究、管理、应用而建设的网站。具体操作就是在现有天宁(区域性)教师博客站点上开设课题博客,一个课题一个博客,享用一定的网络空间,实现每个课题组成员的自主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而课题的核心成员全部由教研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和各科教研员组成。他们都分别承担过市、省级课题的研究,并有自己的实验基地;都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系统思考能力;都能承担起相应学科教学和相应研究领域的专家指导工作,给各课题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解决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研究深入,使研究工作得以不断完善。
要说明的是,教师博客与学校网页相比,有着四大优势:操作便捷;富于变化;容易体现个性;管理者的权限在课题组成员的手中,便于展开互动。而学校网页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资料的和交流只能通过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恰似一个交流“瓶颈”。教师博客还可以对单个文件进行加密,这是一般网页难以实现的(课题研究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公开,仅对个别机密文件加密)。结题时对博客打包,便可产生一个完整的纯课题研究资料的文件夹。当然,学校网页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可供链接的门户。若两者结合,则相得益彰。
实践研究
1.基础档案管理。
(1)资料、归档:提供课题资料、课题相关资源的构建、导入、管理与归档等功能。
各课题建好网页后,里面积累哪些资料?根据教育科研资料的归档要求可以分这样五类。
计划性材料:如课题申报书、研究方案、年度计划等。
基础性材料:如文献综述、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访谈提纲及记录、实验前期测量数据等。
过程性材料:如课题组理论学习的论文(专著)目录及内容、各成员学习心得,体现研究进展状况的各种活动的文字音像资料等。
专题性材料:体现本课题研究特色的材料。
绩效性材料:课题组撰写的论文论著、中期和结题研究报告等。
各课题可以根据课题的特点和研究的需要,设计具有特色的栏目名称。
(2)成果展示、推广:提供一个基于Web的成果评估工具,方便课题鉴定组专家对课题成果的鉴定,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开发和推广优秀课题成果。
2.动态互动管理。动态互动管理主要是为本区各课题组成员提供研究上的便利的,通过信息化平台,研究过程的动态呈现、研究工作的互动交流、研究人员的培训学习都将跨越时空界限,获得“手牵手”、“面对面”、“心连心”的零距离合作的贴心感受。同时,它也将方便教科研部门对课题开展情况的检索、交流和指导。
提供了一个基于Web的课题学习交流社区,同课题组或不同课题组成员都可以言论、评议,为课题学校间、小组间的学习交流提供“手牵手”的机会。